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3-02-10 19:09:22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1

教材版本:(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十七课

教学设计思路:

唤起孩子们对本课内容的兴趣,通过猜谜语引入课题。再以歌曲创设情境,唤起孩子们对下雨的感受,通过观察雨景图片,引导学生探究雨点儿的画法。通过欣赏、对比了解画雨点的要领。最后通过雨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用绘画形式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

用发现的眼睛观察雨的变化,用长短、粗细、疏密等不同的点和线,表达雨景。

2.回忆下雨时的感受,表现出下雨时的真实情景或自己的想象。

3.体验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乐趣。

教具、学具: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个小谜语,有兴趣猜一猜吗?

教师:请小朋友们听好。(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段,落到天里秧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老师奖励你们一首歌听好不好?

2.放音乐视频《大雨和小雨》。(这是一首一年级上册的音乐,学生都学过,要求学生一边跟唱一边做动作,大雨时声音要大,小雨时声音要轻,同时注意观察视频的画面。)

3.教师:同学们唱的真好听,把老师带到了雨的美妙世界。今天美术课我们猜的谜语,听的歌都和雨有关,大家猜到我们今天要学什么了吗?(学生回答)

4.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课题,同时板书课题。(板书:下雨啦)

二、充分感知,探究画法

(1)雨的模样。

教师:老师先带大家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出示小雨的雨景图片,学生观察)

教师:这些图片中的天气怎样?(下雨呢!)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是在下雨?(雨点、雨线)

教师:音乐中用来形容大雨的词语是什么?(哗啦啦)

音乐中用来形容小雨的词语是什么?(淅沥沥)

教师:哗啦啦,淅沥沥多好听的词语呀!老师也给这组图片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大家想知道吗?老师起的名字是早春细雨。形容初春的蒙蒙细雨。

(课件出示大雨的雨景图片,学生观察。)

教师:这组图片和刚才的那组图片有什么区别?(这组图片的雨大)

老师给这组大雨也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倾盆大雨。(对词语稍作解释)

教师:那小朋友们是从哪里看出雨的大小的?(多让几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蒙蒙细雨——稀疏、软柔

倾盆大雨——粗重、稠密

(2)

雨的表现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观察了雨的图片,哪个小朋友能从刚才的图片中总结出雨的画法?谁愿意上台来试一试?(学生上台展示,不管学生画的怎样,都要进行鼓励。)

教师:我们可以通过雨点、雨线来表现雨,雨有大小之分,画面中的大雨和小雨又该怎样区分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同步板书)

小雨——稀疏的线、软柔的短线;小、稀疏的雨点

大雨——粗重的线、密密的长线;大、稠密的雨点

教师课件出示三组雨线,提问:你认为哪组画的更好一些,为什么?(学生观察,举手回答。)

课件出示画雨的要领:要有次序、有方向感。(板书强调)

(3)

雨中的故事

教师:雨中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大家有没有印象深刻的发生在雨中的故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举手讲述)

(4)作品欣赏

教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朋友们的美术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大家要注意观察,看看这些小朋友是如何表现雨的。(引导学生从画面内容、画面色彩、画面中人或物的心情、表现方式等方面进行赏析。适时教育学生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更美好,应该学会利用资源。)

三、学习活动(学生动手实践)

作业要求:展开想象的翅膀,画一画雨中的故事。

作业步骤:

1、勾勒外形:用笔勾画出主体的人物、动物或风景;雨点或雨线。

2、描绘表情:注意露出主体颜色,

3、添加颜色:注意雨景的色彩。

教师巡视、帮助学生。(播放音乐,学生作品循环播放,供学生参考。)

鼓励学生在创作时要不拘形式,大胆表现。通过练习,生动、大胆地表现出自己对下雨的真情实感。

四、作业讲评

组织学生的作品,展开自评、互评。介绍“我”用了怎样的线条画了怎样的雨,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教师针对典型作业及时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丰富情感,增强自信心。

五、

本课总结

教师: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观察了雨的模样、学习了雨的表现方法、讲述了雨的故事,表达了独特的心情,让我们期待更多的美发生在《下雨了》……(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学生边听音乐边收拾物品)

六、板书设计

下雨啦

1、雨的表现方法:

小雨——稀疏的线、软柔的短线;小、稀疏的雨点

大雨——粗重的线、密密的长线;大、稠密的雨点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通过读童谣、听歌曲、走出课堂欣赏大自然的美丽等活动感受自然界的变化,使学生尽情享受春天带来的喜悦。

【教学难点】学生表现春天有困难。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电脑多媒体教学系统、春姑娘范画一张、歌曲中出现的人物动物图片各一张。

         学生:艺术书、绘画本、水彩笔。

【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大自然的变化,感受春天了解春天。并用歌唱、表演、绘画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引导学生表现他们寻找到的春天。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组织学生在操场上站好上课队。

2、师生问好

寻找春天。

1、同学们,你们听这是谁在叫?(课件播放布谷鸟的叫声学生猜一猜。)对,是布谷鸟,每到冬天过去春天来临的时候,布谷鸟总是第一个来到我们身边为我们报告春天的消息,所以人们又叫它报春鸟。

2、除了布谷鸟之外,你还知道鸟一些小动物也是春天的使者?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知道燕子、青蛙等小动物都是春天的使者,教育学生要懂得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

3、燕子报喜、青蛙鸣春,不经意间,春天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身边。春天是万物复苏、生命萌动的季节,更是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的季节,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大自然里尽情的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活动二:

1、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春天。(建议:教师可根据各校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变化,想象田野里的景象,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即时加以指导。)

(1)    天气变暖,同学们摘掉了帽子、手套,脱掉了厚厚的棉衣,换上了轻便的衣服;

(2)    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校园里,校园里的柳树发芽了,桃花和迎春花都陆续的开放了,非常漂亮;

(3)    春天来到了我们的鱼池里,鱼池里的冰融化了,小鱼在里面快活地游来游去;

(4)    春天来到了小燕子的家里,小燕子赶紧从南方飞了回来;

(5)    春天来到了大地上,大地变成了绿色的世界,小草都露出了脑袋;

(6)    春天来到了田野里,农民伯伯们开始播种,有很多的农作物都是春天里种下的;

(7)    春天来到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2、同学们,为了使春天更加美好,你认为该做些什么?

活动三:拥抱春天。

1、听赏歌曲《嘀哩嘀哩》。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描写春天的歌曲,这首歌曲会告诉你春天到底在哪里?

2、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名字叫《嘀哩嘀哩》,谁听出来了它告诉我们春天在哪里呢?

活动四:画春天。

(1)    同学们,春天多美呀,你们喜欢春天吗?让我们来给春天画幅画好吗?

建议;让学生画春天的一个角落或春天的一景。

(2)    说一说你心中的春天主要都有什么颜色?除了这些主要的颜色之外,还有很多五彩斑斓的颜色为春天做着点缀。

建议: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着重渗透美术中的色彩的应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做画时大胆的运用亮色。

(3)    学生动手画春天

(4)    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评。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3

汉字中的象形文字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设计思路:本课作为一年级的一节欣赏课,通过欣赏一些简单的象形字,使学生尝试创作一些简单图案,体会到书法的美感,是本课设定的目标。为达成这两个目标,我设计了摹写和创作两个环节。在摹写环节,先通过欣赏,领略象形字的主要特点以及文字的演变,然后让学生摹写,体会书法的魅力。在创作环节,针对怎么抓住特点和什么样的线条是简单的线条这两个难点展开教学,然后安排创作三个简单的象形符号。在学情上,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自控弱、注意时间短、创作思维匮乏的特点,在教学安排上注意讲解和动手练习穿插进行;在难度上,把低难度作为课程首要要求;另外安排纪律鼓励活动,保证课堂纪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体验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激发爱国热情。

2、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个字。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产生兴趣,体验书法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象形、简化的造型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

教学准备:

学生:回去搜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带绘画工具。

教师:光盘《文字国》、电脑多媒体设备、有关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来源:Zxxk.Com]

活动一:

展示中国古代大麦地岩画,请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意思。

1、大麦地岩画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距今约10000年左右,大麦地岩画通过抽象成象形、会意符号,可以表达一个较完整的意思,最终演变成为远古原始符号,具备了原始文字的特征。[来源:学科网]

2、出示甲骨文图片,找一找有你认识的吗?教师放大出示“马”,“车”等字。

这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大家看看,像不像更简单的画啊。[来源:学。科。网Z。X。X。K]

3、教师讲解象形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将自己搜集、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了解祖先创造、运用象形文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和表现欲望。[来源:学+科+网]

活动二:

1、教师出示图片和甲骨文的对照,播放视频《三十六个字》,向学生展示象形文字的产生。引导学生寻找象形文字是怎样抓住实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特征,略去细节的。

2、出示“采”字的图画图片,请同学们猜个字。出示“采”字的甲骨文,使学生理解怎样简化形象。1、突出了主要特点。2、都是用了单线条。

3、去掉了不必要的部分。

出示“采”字的动画演变过程,是同学们了解“采”如何从甲骨文演变到现在的楷书字体的。

活动三:

学写书上的象形文字。

教师出示写作要求,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色彩来临摹象形文字的演变。

活动四:

试着自己造一个象形文字。

1、教师出示“雨”和“饮”字的甲骨文,复习下怎么简化形象的:a、突出了主要特点。b、都是用了单线条。

c、去掉了不必要的部分。

2、教师出示“羊”和“虎”的图片,问同学们这两种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羊有弯弯的角,老虎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还有条纹和尾巴。

教师出示甲骨文,是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用简单的单线条来表现主要特点。[来源:Z|xx|k.Com]

3、教师出示“目”、“牛”、“燕”三种图片,请同学们试创作下这三个字的甲骨文。

活动五:

指导学生大胆的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4

一、苏少版《美术》教材的基本情况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现已更名为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苏少社)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组织编写、出版大纲版《美术》教材。2001年,遵照国家新课改精神,组织编写、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1-9年级)(以下简称苏少版《美术》教材),2002年获教育部立项。2003年第一批教材经教育部审定通过,并于同年秋季投入使用。该套教材于2005年全部通过教育部审定,并在全国推广使用。

2011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并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最新课程标准纲要的精神,苏少版《美术》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以下简称苏少新版《美术》教材)。该套教材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送审,并于2013年4月全部通过审定。

在教材推广实验的过程中,苏少版《美术》教材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鲜明的个性特点,赢得了社会的一致认同。当然教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从2003年第一批苏少版《美术》教材投入使用开始,苏少社便着手收集有关该套教材的各种反馈信息。针对教材的不同实验区,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暑期培训、公开研讨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收集一线教师和各界人士对教材的意见或建议。在2011年的修订中,教材在实验区使用了近10年,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已经经过缜密的甄别。结合教育部最新的课程标准,苏少新版《美术》教材的修订使得本套教材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个明显的提高。此外,为配合教学,苏少社出版了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教学光盘、教辅图书等。

目前,苏少新版《美术》教材除在江苏省大部分地区使用外,在辽宁、山东、陕西、安徽、江西、广东、福建、贵州等省均有较为广泛的使用。

二、《美术》教材在江苏省内的发展沿革

江苏省的《美术》教材在省内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1953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小学图画科教学参考资料》;196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江苏初中图画教学参考资料》(两册);196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江苏五年制中学图画教学参考资料》;1977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江苏省中小学课本·美术》;1990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材》(1-9年级);1999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江苏省高中美术教材》(全一册);2003年,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1—9年级);2013年,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1-9年级)。

60多年来,江苏的《美术》教材,紧跟时代脉搏,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强调为政治服务,七十年代从为阶级斗争服务转向为美育平反,八九十年代融入审美教育。21世纪初的课程改革强调人文、多元、建构、综合。最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科的建设又做了更符合中国教育实际的调整。从江苏省的《美术》教材的变化,我们能感受到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大致发展脉络。

三、苏少新版《美术》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

1.准确把握修订标准

苏少新版《美术》教材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理论基础,认真贯彻“新课标”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的精神,结合目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课程实施的模式,充分利用和调动美术学科的教育特点和手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教材的适宜性

在教材修订过程中,编写组将一线美术教师吸收进来,认真搜集、整理、分析教材实验和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吸取教材使用地区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关于教材修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听取相关人员的意见,切实使教材适应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需要。

3.精心做好教材内容衔接,整体把握教材难度

编写组在教材修订过程中,不仅认真做好本学科教学内容选材、编排与呈现的完善工作,同时还研究了相关学科和本学科其他学段的课程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教材的横向与纵向衔接。此外,编写组还精选教材内容,整体把握教材的容量和难度,切实为减轻学生负担做好基础性工作。

苏少新版《美术》教材的修订,在大方向上沿袭了苏少版《美术》教材,同时增加了民族文化的含量,在弘扬民族精神、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艺术优良传统方面做了进一步努力;在让学生积累丰富多样的视觉经验、发展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教师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更多选择等方面,也有明显加强。

四、苏少新版《美术》教材修订的具体目标

1.重视学生素养的全面性

“新课标”中提到:“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美术教育的目标,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孩子们怎样去欣赏美、表现美,同时还要通过美术教育这个特殊途径,来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苏少新版《美术》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潜能和个陛,多渠道地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合作精神,从而启迪智慧,激发创造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发展动手实践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2.加强课程结构的整体性

课程结构是传递课程内容的重要一环,苏少新版《美术》教材在课程结构上比修订前更具有整体性。每一册教材在横向上涵盖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在纵向上,随着学生年龄段的提升,又形成了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的依次递进的格局。模块建构合理、有序,有利于教学规划设计,也有利于编写者随着时间推移对教材进行局部的更新和完善。(图1)

3.注重内容选材的民族性

中华文化在美术方面的呈现博大精深,精彩纷呈,苏少新版《美术》教材在修订中加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业比例,并对课程编排的顺序做了调整,为的是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让学生对中华文明有更多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培养及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中“选择美术教科书内容时,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的指导思想。

4.实现“双基”总量的可控性

编写组在修订过程中,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展的特点及要求,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将“双基”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感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五、苏少新版《美术》教材小学部分的基本架构

苏少新版《美术》教材小学部分的修订,涵盖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有大的增删,也有小的调整。知识结构的分布情况总体保持了初审稿的精神,经过进一步梳理与完善,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知识坐标系。

1.栏目设置有所增加

苏少版《美术》教材1-6年级部分有“学习建议”“老师的话”“小窍门”“心灵手巧”“猜猜看”“小实验”“小信箱”“知识窗”“抢答题”“奇思妙想”等栏目,这次修订,又增设了“大干世界”“生活中的设计”“访问艺术家”“走进博物馆”“走进民艺坊”“儿童美术馆”“挑战台”等。这样,使原先杂乱罗列、散落各处的单图碎片都有所归属,版面更有条理和秩序感。教材的知识结构经过一番栏目整合,开始呈现出较为清晰的脉络。

2.另编新课

苏少新版《美术》教材另编了一系列新课,即:第一册的《火与土的艺术》,第二册的《图画和文字》,第四册的《玉石文化》,第五册的《剪纸、肖像印章》,第六册的《动起来》《换一种工具》《玉石文化(二)》,第八册的《对比的艺术》《图画和文字(二)》,第八册的《火与土的艺术(二)》,第十册的《我拍的小电影》,第十二册的《火与土的艺术(三)》。

3.增加祖国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内容

第六册《怪兽奇想》一课,原课的中国元素较少,修订时加了东周的青铜兽、西汉的玉佩、东汉的怪兽造型铜盒和唐代的镇墓兽,使中西文化的比重在这一课里也取得了小小的平衡。

在第五册《天外来客》一课中,神秘怪异的天外来客也许只让我们联想到关于外星人的影视作品。但这一课让孩子们知道,早在中国古代的岩画中就出现过类似的神秘形象,商代的青铜羽人的形象,也晃动着他们的影子。而在现实生活中,外星人形象也被渗入服装设计、家具设计之中,影响到现代雕塑的造型。一个小小想象的话题,一下子扩展成了由来已久并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

4.突出重点栏目

新设栏目中最下工夫的要数“走进博物馆”和“生活中的设计”。几乎每一个课题,都可以联系到它的文化渊源和它在生活中的意义。有的课题,如第三册《青花盘》、第四册《玉石文化》、第六册《漂亮的灯》、第七册《老房子》、第八册《罐和壶》、第十册《青铜艺术》等,本身带有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自然在“走进博物馆”栏目里有丰富、厚重的呈现。而在诸如第四册《动物朋友》《花儿朵朵》《树上树下》《点线面》《虫虫虫》,第五册《形形色色的人》《天外来客》《对称美、秩序美》《动物明星》《动物装饰画》,第六册《怪兽奇想》,第七册《冷色和暖色》《东》《门窗墙》,第八册《穿穿编编》《鸟和家禽》《鸟的纹样》等课中,几乎所有关于大自然的题材和来自生活、艺术的话题,都在博物馆里古代作品的辉映下,显示出入类审美历程的源远流长,以及经典文化与任何时代现实生活无法分割的联系。这一栏目的普遍设置,使许多课扩展了空间,增加了文化含量和厚重感,也让许多命题超越一时一地的具体内容,添上了悠久、永恒的色彩。

5.增加教材的可操作性,使之更适合各地教学的实际条件和教学现状

教材编得再用心、再精彩,也得切合教学实际,让上课的老师们既合用又感到亲近。小学的美术教材编写,难在既要有其知识体系、教学要求和审美水准,又不能让学生生畏怕难,而要把一切体系、要求和高度隐含在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课型之内。在这一方面,本套教材也是从编写伊始就十分重视,并一直努力追求的,也是这次修订的主要目标之一。

六、苏少新版《美术》教材初中部分的基本架构

1.内容架构更完整,有利于提升课程的品质

修订前的苏少版《美术》教材在课程结构上存在配置不合理、比重失衡的情况,新修订的教材在课程结构上做了精心布局与调整,具体变化从表1、表2两张表格中能呈现出差别。

苏少版《美术》教材初中部分“欣赏·评述”单元的呈现形式显得“老”,不太符合初中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认知要求。中国美术欣赏与外国美术欣赏在课题分配上均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尤其是中国美术欣赏部分,对欣赏知识的交待以及课业设计存在轻重失衡的现象。比如第14、第15册的书画欣赏课程,将书法欣赏呈现在课程里,因课时有限而显得很不完整。“设计·应用”单元的知识呈现显得“乱”,从上面表格的横向与纵向比较里面,能清楚地看出问题。部分课业设计难度较高,如CI设计;“综合·探索”单元部分课业设计则较“空”。(表1)

苏少新版初中《美术》教材在课程内容架构上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无论是从整套教材的纵向结构,还是单册教材的横向结构来看,课程设计都较完善。(表2)比如八年级上册教材,“欣赏·评述”单元的中国部分从山水画讲起,接下来的“造型·表现”单元依然是山水、风景等课业设计,最后部分是外国风景画,这些内容形成了—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有利于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再比如,修订后的中国美术欣赏部分,按照艺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等,向学生介绍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并向学生介绍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审美判断能力。

在整套教材对课程内容的目录设置上,纵向、横向布局互相兼顾,保证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强化了不同单元之间知识点的联系。(表3)

2.选材注重优秀民族文化,中国味更浓

苏少新版初中《美术》教材在修订中加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业比重,并对课程编排的顺序做了调整,为的是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让学生对古老的中华文明有更多的了解,并有利于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内涵。

选材加强了民族性,集中体现在“综合·探索”单元中。我们用“经典魅力”来给这些课业进行定位,“经典”是它们共同的目标。比如八年级上册《盛世·汴梁》,是美术学科与历史等学科的综合,以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为题材,从《清明上河图》的图例开始进入,介绍各种与美术相关的文化,达到一个综合的认知概念。八年级下册《园林·探幽》是绘画与园林建筑艺术的综合课型。以苏州园林为主线,课程设计从苏州园林的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开始,进而介绍园林的元素,并让学生们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九年级上册《敦煌·千年》是美术和文物保护的综合课。介绍敦煌壁画,以及与之相关的美术文化,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增强文物保护意识。九年级下册是语文和美术的综合课,将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改成课本剧,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来制作道具、服装及其他舞台美术用品等。以上这些课业设计,可以说是对中国本土经典艺术的一种别样的欣赏、解读方式。选用的作品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经典美术作品,从而使教材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3.完善单课结构是修订后教材的重要特色

单课结构的完善是修订后的新教材的重要特色之一。修订教材对相应的课题与内容安排进行了——检查与推敲,分别为每课确立了较为恰当的呈现方式和创意特色,按照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操作目标、拓展目标组织单课的教学。以“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为例,本次修订在保持本套教材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优化。在教材的五大板块中,“设计·应用”单元每册安排为三课,共计18课,各册均匀呈现。包括七年级上册中的《花的变化》《图案之美》《装点生活》;七年级下册《多变的颜色》《重复的魔力》《奇妙的墙》;八年级上册《蓝白之美》《体味泥土》《放飞希望》;八年级下册《美丽的书》《张贴的画》《一目了然》;九年级上册《身边的器具》《霓裳之舞》《最亲近的家具》;九年级下册《可爱的家》《公共艺术》《城市客厅》。在各册每课文学性标题的背后,体现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并按照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学科要求,分层次展开、有序递进。即在七年级的初中低年级阶段为“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八年级为“平面性应用设计”,九年级为“产品与空间环境设计”。这个基本框架满足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总体要求,这样的课业设计使单课结构获得了较大的完善。

4.降低难度,有利于学生学习

苏少新版《美术》教材调整了课程的难易度,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难易度适中的知识坐标系,使之更适合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修订教材填补了原教材中显得单薄的知识点,如“设计·应用”单元《花的变化》《图案之美》《美丽的书》《张贴的画》等课,都对原有知识点做了增补和丰富。其次,降低了一些课程的难度,删除或修正了与学生知识层次不吻合的内容,如删除了《奇妙的肌理》《打开的喜悦》《角色游戏》《生活中的标志》等课,同时,将原教材中离学生日常生活较远的《整体形象的设计——CI设计》改成学生每日都能接触到的《一目了然》。

“欣赏·评述”单元以革新呈现方式来降低教材的难度。对美术知识点的介绍,采用了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在东方文化情境中认识东西方美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欣赏·评述”领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本教材修订过程中,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在课业设计上,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

中外美术欣赏部分在课业设计上,强化了让学生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的要求,并做出具体规定,还提供了相关案例,在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提供了多种去美术馆、博物馆的方案,并提供了诸多与欣赏教学相关的网站,让学生能从课后的拓展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5.加大选择性,给教学留下较大空间

修订后的教材,在教学的选择性方面做了更大的努力,让老师和学生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从而给教学留下较大的空间。修订后的教材在文字表述方面延续了旧教材的总体特征,分类设计,分类推敲。如每一课题下的总体介绍,注重创设文化情境;由“■”小标题所引导的教学过程,注重递进转折;每件作品下的译介或说明,力求准确严谨;作为学生代言的卡通人对话,既注重与学生有经验的共鸣,又能表达知识点;为学习过程提供的知识参考的“小卡片”,提请关注的“发现眼”“工具箱”等,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操作练习的“工作坊”,则兼顾了认知、情感与操作目标的三方面要求。此外,在版面色调与视觉节奏的美感前提下,整套教材的版式设计承担着教学递进的重要导视作用。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5

一、目标任务

紧密配合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年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和教学要求,了解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情况,学习借鉴成功经验,促进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为深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训对象与学科

培训对象为年进入高中课改实验的高中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及教研员。

培训学科为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门学科。

三、培训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总体情况及课程方案的介绍;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介绍;各学科主要内容解读;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培训;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方法辅导;教学评价方法指导;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成长等。

四、培训方式

先期对培训者(包括培训管理者、班主任、教学辅导教师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采取网络远程培训方式组织教师收看培训课程、研读学习材料,利用在线交流研讨、专家辅导答疑和本地集中研讨等方式进行培训。

五、培训时间

准备阶段:月20日-月20日,各地完成各学科班级组织工作;组织对培训者的培训;配发课程资源,组织学员做好学习前准备。

培训阶段:月28日-月6日,组织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13个学科教师学习。每天5学时,共计50学时。其中,学习视频课程2小时,在线学习、交流和研讨时间3小时。

六、培训组织与管理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基础教育二司负责培训的组织实施,组织专家对培训课程和培训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挂靠在中央电教馆)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的具体协调工作。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负责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学科;北京今日园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负责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负责思想政治、信息技术学科。

七、有关要求

1、市教育局高度重视高中课改实验师资培训工作,把本项目纳入普通高中课改实验整体工作计划和工作部署,7月23日接到通知,开始着手安排工作。

2、本次市高中课改网络培训的培训管理者为市教育局,具体管理机构为市教科所。本次培训要强化对培训过程和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建立有效的培训质量监控机制,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3、采用远程网络培训学习与集中研讨培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以学科分班组织管理,每班设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各1名。

4、参训教师根据培训要求参与研讨并提交作业。培训平台建立参训教师学习档案,对学员在线学习、在线研讨交流和作业完成等情况进行记录,为参训教师培训成绩的综合评定提供数据。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根据学员参与培训的总体情况,审核学员的培训成绩。

八、报名注册与学习网站

1.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学科注册及学习网站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报名注册方式为:点击网址,然后点击下列栏目中的“点击进入项目主页”,或直接在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点回车键,即可进入注册、登陆页面。

2.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注册及学习网站为北京今日园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报名注册方式为:点击网址,然后点击下列栏目中的“点击进入”,或直接在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点回车键,即可进入注册、登陆页面。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6

一、全册教学理念目标:

(一)造型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设计应用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三)欣赏评述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全册重难点:

(一)重点: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二)难点:

1、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2、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3、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情况分析:

1、从学生学习习惯分析: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该年段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娇生惯养的习性,还是养成了他们对事物的依赖感,遇到困难不敢挑战自己,动不动就要请学生、老师、家长帮忙,自己就看着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懒惰成性。

2、从学生分析:

班:班与班的美术成绩相差很大,在班与班同等的优秀中,有可能这个班的优秀在那个班里是良好,班级的集体素质相差很大,很难拉的平均。

生:同一个班中,学生在幼儿园所授教育不同、家长管教不同,也产生不同素质的学生。普遍有这三种学生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大胆,

敢表现自己想法,绘画技能娴熟,但在画面组织上不够理想,在这几年的教学和有目的的兴趣小组的培养,也已经脱离画面的散乱,构图不均,色彩不够丰富等问题;有的学生敢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但苦于绘画技能落后,在几学年学习绘画技能中,也有所提高;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但在课堂气氛中过与活跃,甚至不能自控,想学又不会就出现了爱讲空话的情况。

3、从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

由于有了大部分的以上三种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在知识掌握上也层次不均,有的绘画技能好,有的工艺水平高,有的在欣赏能力上分析能力强,能说会道。

四、措施:

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7

[关键词]欣赏;心理;习惯;方法;形式;特点

美学艺术应该从娃娃抓起,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培养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①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②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花蝴蝶》时,他们全被翅膀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③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④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⑤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2 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①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②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③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3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①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②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8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

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

3、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范文9

【关键词】多媒体,自主快乐,轻松愉快,生动,妙趣横生,声情并茂,创新。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先进作用越来越突出,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已成不争的事实。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音像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点与功能。这些特性和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得以实现。几年来,我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服务教学,是学生自主快乐学习方面做了一点探讨,下面谈一下我的具体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直观生动、妙趣横生

针对目前农村教师普通话水平不高,发音声调不准,上课缺少资料,讲课趣味不浓,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为宗旨,设计一个栏目“快乐学课文”内容包括:快乐学课文、识字、写字、组词造句、词语天地、课文详解、习题解答、认读检测、闯关练习等。快乐学课文,给课文配上普通话水平高的朗读语音,配上针对性比较强的图片、视频、情景动画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情境中学习理解课文。识字:配有图片、标准读音、组词、造句。写字:对课文中要求会读会写的字重点教学,讲解,拼音、笔顺、结构、音序、部首、字义、巧计、书法指导。拼音配有声调校准的读音,笔顺配有真实的毛笔动画示范演示和笔画名称语音。教师上课,学生自学,家长辅导非常方便。组词造句:运用多种形式的动画示范展现每个字的多个组词和造句。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记忆字词。认读:是检查学生当堂学习效果的栏目,相当于传统教学中的识字卡片,情景动画出示字词句,趣味性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练习设计成闯关练习的形式,根据每课知识的重难点设计成师生互动形式别致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掌握知识。把枯燥无味的练习变成生动有趣的练习。本栏目的朗读语音,全部请普通话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配置,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课外阅读声情并茂

阅读能力对培养创新性人才,对未来人才的竞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多数地区,多数学校的现状是:1.多数家庭经济困难买不起书,无书可读,2.少数家庭有较多的课外书籍,学生不会选择有目的有目标的去读。3.纯文字的黑白世界学生感到枯燥没兴趣读。4.应试教育指挥下,教师布置的机械重复作业多,学生没时间去读。针对这个现状。我的做法是:1.结合课文内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精选课外阅读材料,按科普类、故事类、写作类、其他类,分类筛选,设“科普乐园”、“阅读世界”、“故事大王”“作家摇篮”四个栏目。“科普乐园”:旨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学生带来许多宝贵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从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阅读能力,提高文化修养,树立远大的理想,走上求知、探索、发明的道路。“故事大王”:小故事温暖心灵,大道理点醒人生。每册所选故事近百个,它包括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谜语故事、童话故事、人物故事、笑话故事、科幻故事等古今中外的新老故事。内容涵盖了成长的感悟、勤奋、努力、执着、不断进取,追求成熟,学会共处,约束自己和保护自己等诸多与学生成长关系密切的方方面面,哲理精当,寓意深刻,起到良好的熏陶教育作用。“阅读世界”:主要精选与主题有关的名言、格言、谚语、谜语、歇后语、脑筋急转弯、古诗、笑话、对联、新旧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优美词段等本年级学生应该阅读的全部内容。“作家摇篮”:针对每单元的写作要求,给学生配上精美图片,情景视频,音乐动画,让学生看图作文、直观形象,使学生通过观察情景激发联想和想象力,有话可说,有啥可写,再加上具体的手把手的写作指导,和大量的参考性很强的范文示范引导。这些大量的声、图、境、文使学生获取很多信息,使写作变得较容易。

所选所有阅读内容紧扣教材,是教材的补充巩固、加深提高、拓展延伸。例如:北师版小学四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眼睛”,“科普乐园”栏目我选了:眼睛,人为什么要眨眼睛?为什么眼珠不怕冷?为什么眼皮会跳?眼保健操为什么能增强视力?为什么日光灯照明对眼睛不利?肥皂水跑进眼里怎么办?斯拉姆导弹的“眼睛”长在哪儿?四眼鱼真的有四只眼吗?眼镜先生交朋友,夜间猫眼为什么会发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眼睛里的小精灵。13篇。“故事大王”精选了眼盲心明、用左眼眨出来的书、两盲相诟、三个“近视眼”、随声附和的盲人、因为看一眼而惹祸、照镜子、没看见、长眼睛的小木屋。九个古今中外的故事。关于“眼睛”的名言、谜语、歇后语、谚语更是面面俱到。数量之多。这些针对性强,趣味性浓的阅读资料紧随单元课文之后,使学生运用刚学过的课内知识去阅读课外资料效率成倍提高。所有内容全部配有针对性强的能起到补充说明帮助理解记忆的图片、动画。全部内容都配有朗读语音,朗读语音都配有优雅动听烘托气氛的音乐,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优美的情境中轻松愉快阅读。学习掌握知识。

三、学习练习趣味化、游戏化

针对学生普遍对枯燥无味机械重复的练习感到厌恶,对玩游戏趣味极浓,甚至废寝忘食的现实。我把课堂练习互动化,课后练习趣味化,单元练习游戏化。课堂练习:根据每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设计成师生互动的动画练习形式,例如:“生字开花”,我设计一株美丽漂亮的花卉,上面结满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每个花骨朵上写上生字,当把能与生字组成词语的字拖到花骨朵上时,花骨朵开放变成一朵美丽的鲜花。“松鼠吃松果”、“找朋友”、“手拉手”等十几个动画形式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年龄选择使用。课后练习:面对各种各样的练习册、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测评卷,白纸黑字,枯燥乏味学生在没有强制的压力和逼迫下很难主动去完成它。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我在题型设计上创新,保证题型新颖、有趣,难易程度上,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把这些黑白文字放在美丽漂亮的背景里,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单元练习游戏化:先把每单元的知识点排队,根据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编织成层次不同,梯度不同的三组题型,每组20个题,然后再制成三个思想性强,趣味性浓的动画游戏。使学生在玩耍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例如:“贝贝救灾”,汶川地震了,司机贝贝开着装有救灾物资的汽车,急着向灾区行驶,可是在标有四个答案的路口,不知去向,请你赶快点击正确答案帮贝贝指明道路。再如“保卫领空”,敌机闯入我国领空,我战士奉命出击,请你赶快点击正确答案,帮击落敌机。学生在正义、爱国精神驱动下,会调动全身一切积极因素参与选择正确答案。当看到点击正确答案后,导弹飞向敌机、击中、敌机爆炸坠落的情景时,学生的成功感油然而生,当看到“答案正确”一次得5分,不断上升的优异成绩时,更是信心百倍,在这种双重成功的情景体验中,学生情绪高涨,激情四溢。“猫捉老鼠”、“青蛙逮蝴蝶”、“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36个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动画游戏,个个形象逼真,妙趣横生。每个游戏20个题,每道题5分,每单元3个游戏覆盖60个知识点,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这些信息量相当于课本信息量三四十倍,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资料我系统整理,反复实验,设计出一个功能齐全,导航清晰,操作简便包括使用操作说明,目录,单元导航,的操作系统。非常简单实用,一年级学生就可自主学习使用。

这种集课文讲解辅导,课外阅读,写作、练习、测评游戏于一体?图文声像并茂的学习形式很受师生欢迎。

这种形式的优势在于:1.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重点。有助于难点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2.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3.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性的认知结构。4.通过对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5.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6.针对性,图文声像大量的信息,给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机会,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是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成为可能。7.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省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效率。每册的信息量相当于教材信息量的三四十倍,一册在手,相当于一本字词句段篇章、一本课文详解、一本百科全书、一本故事大全、一本格言名言、一本谚语、一本古诗、一本歇后语、一本脑筋急转弯、一本写作技巧指导、一本优秀作文选、一本练习册、一本单元期中期末测评卷、一套游戏光盘、一本精美图片册、一盘朗读语音、一盘动听音乐、一盘视频动画的信息总和。为语文教学改革,实现大语文教学观的教学提供了可能。

英语学科运用多媒体以后,更是妙趣横生,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我的做法是:把静止的纸质教材变成动画的电子教材,使课堂教学情景化。也采取了给语文学科模式相同的阅读,趣味练习,游戏练习的形式,是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可控性是学生发音标准规范,克服了WCD的很多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