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集锦9篇

时间:2022-10-10 12:41:11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范文1

素质教育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应定位培养什么样的教师

(一)对外汉语专业的特殊性邢福义先生对对外汉语这门学科的内部构成有很好的概述:“作为一门学科,对外汉语教学以汉语为主,以对外教学为用。”[3]邢先生的概述指出了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这一点其实也指出了对外汉语专业在进行师资培养上的特殊性。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汉语是学科的本体属性,是学科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外是学科构成的第二要素,教学是学科构成的第三要素;对外汉语教师进行的是针对外国人的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不同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和对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师在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是在进行一种中华文化的传播,也是在树立中国的形象。

(二)对外汉语专业培养目标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确定了对外汉语专业培养高层次的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和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明确了该专业的教学目的,也就厘清了该专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问题。对外汉语教育,作为最具战略性与长远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应体现时代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响应观念进步的吁求。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公民,这一目标具体分解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就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科学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既与大学教育的阶段特殊性有关,也与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有关。我们发现对外汉语专业涉猎面比较宽,涉及到中外语言文学文化、第二语言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几个层面。那么,传统的中文系教学模式或外语教学模式会使学习者在众多课程中把握不住方向,或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或对本专业产生置疑。根据地方院校的特点和特色,我们在该专业的教学中需要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效果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上多进行探索。

素质教育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应该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一)教育思想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思想。我们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二语教师,是汉语言文化的传播者,因此,要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文化传播意识和能力、语言理性意识和语言教学能力以及教无国界的意识。教育思想直接决定教学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

(二)教育内容和方式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怎么让一个从未学过汉语的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最快、最好地学习好、掌握好汉语。那么,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是第一位的。因此,本科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汉语类综合课程要占一定的比例。1.汉语类综合课程汉语知识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国际对外汉语教师标准》中列在第一位的就是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4]。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应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与汉字基本知识,并具备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传统的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中除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基础专业课外,还应开设语音、词汇、语法、修辞选修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参考教师标准结合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增加语用学、汉字学、汉语口语课程的教学,特别是普通话训练课,增强语言课程实践环节。在学习普通语言学概论时,要有意识地把语言的普遍特征和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从语言的基本特征入手探测对外汉语教学的思路。比如说,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我们就要启发学生思考并意识到,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零起点的学习者要重点强化音义结合的符号,不断累积音义结合的材料,先为其口语表达提供建筑材料。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第二语言教学就需要处理好与异文化打交道的问题。语言又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必须处理好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同时要有积极的语言文化传播意识。2.跨文化交际课程和文化传播课程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授汉语的同时也在传播中华文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仅仅了解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像中医、少林功夫、国画、书法、中国菜的烹调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都应有所了解,最好能对其中的一两项有所专长。这样,我们在汉语教学中既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趣味性,也能有效传播中华文化。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开设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课和中华文化技艺展示课。不仅老师教,有特长的学生更可以成为同班同学的老师。我们可以借助地域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来构建学生的文化框架。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非汉语的学习者,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在进行新的语言学习时自然会在文化上产生碰撞,产生焦虑感。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要结合跨文化交际案例向学生传递处理异文化的态度和方式。这些都是教学中软技巧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明确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学科目标后,笔者认为,在大学一二年级时要大量选修汉语言文化类课程,并打好外语基础。三年级时结合第二语言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3.二语习得和教育心理学课程对外汉语教师应了解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标,运用二语习得的基本概念分析自己的教学对象;要了解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以及母语学习与二语学习的异同;要理解学习策略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一切都依赖于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和二语习得理论课程的学习。对外汉语教学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就要运用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要实现教学的科学化,就要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是不同母语背景和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这就要了解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兴趣,从外国学生听说读写的心理特点出发,确定教学的原则、内容、方法和途径。

(三)教师理念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学习《国际对外汉语教师标准》、《汉学在国外的发展》等教师基本素养课程。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还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1.爱无国界的意识对外汉语教师不能拿自己对某一国家或民族的好恶态度来对待学习者。只要学习者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汉语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全身心地进行教学。对外汉语教师是国家第一线的外交官,不卑不亢、认真负责的形象本身也是在树立国家良好的形象。因此,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要有爱无国界的意识。2.终身学习的意识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教学对象是变化的、不固定的,教学内容和层次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而已有知识和理念势必会不够用或者是跟不上变化,况且二语教学方法在不断探索中,这种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即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3.现代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新时代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尊重合作型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他是一个组织者、服务者、促进者、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引导”:引导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于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文化学习目标,帮助学习者寻找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习者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和内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便利,促进他们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各种交际任务等。在教学中,引导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树立现代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更需要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师本身具有现代的观念。4.现代教学意识对外汉语教学并不是一根粉笔打天下的,对外汉语教师要有现代教学意识和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被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多媒体辅助教学意识。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录音或录像,用直观生动的口语材料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故事教学,讲授词汇和语法知识点。以上这些意识的树立是累积德行言语的途径,更是实现敦睦天下的条件,是一项渐进的长期的工程,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格外需要注意的地方。#p#分页标题#e#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范文2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硕士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H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2-0013-03

基金项目: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传播研究基地”资助;2011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对外汉语视域下的语言实践与地域文化体验创新模式研究”(11D060)的成果。

作者简介:李国慧(197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于2007年设立,当时只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5所高校被作为试点培养单位,2009年扩大到了63所高校。这个专业是在加快汉语国际推广,解决汉语师资匮乏的背景下产生的,还是个新兴事物,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我们认为,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是建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核心问题。

一、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学科定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前沿专业。在学科建设上它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集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等多重学科的属性于一体;在课程设置上也具有综合性,既要突出实践技能操作,又不能放松理论探讨研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具有综合性,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1]为了推进汉语国际化,使汉语尽快走向世界,必须加强汉语师资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些环节中,课程建设是关键。

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体系的构架趋向

虽然我国在专业硕士的培养及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是不难发现很多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还囿于学术硕士的培养方案。比如,很多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培养模式几乎完全等同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的培养方式,缺乏实践性、技能性。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课程体系的构建趋向应该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理念体现开放性

现阶段我国教育的发展战略由对外汉语教学转向全面的汉语国际教育工作,重心也由把外国人“请进来”学习汉语转变为“走出去”推广汉语。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应具有开放性的思维,反映在课程建设上要灵活多样,具有创新性,不能生搬对外汉语的教学模式。在国内教授汉语和走出国门讲授汉语完全是两个概念,社会环境、教学环境、语言环境都不同。国外教学对象学习动机复杂多样,需求也多元化。[2]这就要求我们打开思路,让我们的学习者在知识储备方面、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及技能操作方面做充分的准备,而不仅仅是只掌握汉语知识。

(二)内容组合注重知识性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招生主要面向对外汉语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外语专业等一些文科专业的本科生,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理工科学生。因而生源复杂,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差异很大,这就给我们的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3]因此丰富学习者的知识储备尤为重要,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1.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论意识,培养理论素养,将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术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梳理整合,转化为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成果,推动教学模式更新,提高教学的科学性。[4]

2.教学知识。包括与教学相关的语言知识、中华文化知识、二语习得知识等,拓宽学习者的思路,完善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走上讲台做充足的准备。[5]

(三)课程设置强化技能性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毕业后将作为国际汉语教师在世界范围内教授汉语并传播中国文化,因此在技能上必然要求严格。除了要具备一般汉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外,要精通两门以上外语,还要具有在异域文化背景下推介中国语言文化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合作的素质,更要学会比如剪纸、制中国结、打太极拳等技能。这些能力素质的具备需要完善的课程体系来支撑。

(四)体系构建突显实践性

教学实践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时限一般是两年(也有少数高校是三年),其中有一年的时间是实习,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获得全面的技能。

(五)整体设计突出跨文化意识

作为国际汉语教师,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博晓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在文化传播上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部分,比如仁者爱人、厚德载物等人文精神以及勤俭、孝道等传统美德。更要传播当代文化,让世界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强大。但这些文化因素的传播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意识,这样在异域文化背景下,本着求同存异、入乡随俗、沟通协作的原则,才不会造成尴尬甚至发生冲突。

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体系的构架思路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因而课程设置要突出整体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特点。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培养经验,梳理并整合了课程体系,我们认为:“四大模块 + 一大环节”的课程体系构架思路是比较科学的。具体来说,“四大模块”是指:预备课程模块、核心课程模块、延展课程模块、操练课程模块;“一大环节”指实践环节。以预备课程为先导,核心课程为基干,操练课程为侧翼,延展课程为补充,加上有效的实践环节,将使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体系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预备课程模块

这一模块以汉语及文化知识为主线,兼顾外语课程,开设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中华文化、当代中国概况、英语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学习者本科阶段学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细化知识点,比如现代汉语课将细化出四个板块:语音、语法、词汇、汉字,并拓展出一些与汉语国际教学相关联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夯实语言基础。

(二)核心课程模块

主要开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法论、第二语言习得概论、跨文化交际学、外语教育心理学、汉外语言对比研究、汉语语言要素教学、汉语分技能设课教学等课程。在这一模块中,学习者将系统学语习得与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探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同时学习者还会获得跨文化交际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种种困惑,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避免在交际的过程中发生冲突和障碍;另外学习者还会有针对性地掌握语言要素及各种课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为课堂教学实践做好准备。

(三)延展课程模块

主要开设外国留学生汉语习得偏误分析、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现代教育技术与语言教学、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汉语国际推广专题、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等课程。在本模块中,学习者将系统学习偏误分析理论,通过对不同国籍留学生偏误实例的研究,增强预测偏误、识别偏误、纠正偏误的能力;并在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研究困扰孔子学院的汉语教材瓶颈问题,探讨汉语教材编写的国际视野、教材资源的共享与整合;还将研究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完美融合到教学中去。

(四)操练课程模块

在这一模块中,主要开设课堂观察与实践、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研究、教学调查与分析、教学测试与评估、中华文化才艺展示等课程。主要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反复观摩不同课型的教学示范录像,了解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程序,对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进行反复模拟、操练,并对教学活动加以调查分析,协助任课教师进行考试命题,更重要的是对中华传统才艺,比如剪纸、制中国结、太极拳、篆刻、书法、民乐等进行训练,为今后开展课外活动做好准备。

(五)实践环节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读期间,约有一年的实践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汉办”的考试,被派遣到国外的中小学或孔子学院任志愿者,但大多数在国内实习。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实践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观摩见习期。走进留学生课堂,观摩优秀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听课前由导师布置听课要求,包括先了解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听课时认真做好详细记录;听课后整理笔记,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写出“听课笔记”,评析课堂教学的优缺点。

第二阶段:模拟试讲期。通过前一阶段对不同课型的观摩之后,学生对教学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感悟。由导师选定试讲内容,指导教案的撰写,学生分组试讲,先由学生自评,然后导师评议,个别环节导师做示范。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期。一部分学生通过“汉办”择优考试或是校际交流,去海外顶岗实习;另一部分学生留在学校或联系其他高校及教学机构,在国内顶岗实习。虽然实习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压力,但却是对他们所学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考验。顶岗实习期间要和导师保持联系,每月至少做三次书面汇报,借以把握学生的实习状况。

学生在实践环节始终不离导师的视线,导师要充分发挥有效监管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R].2007,(10).

[2]许嘉璐,石锓.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热点问题的访谈[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3]杨金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践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2).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范文3

关键字:对外汉语;专业;改革;发展

一、概述

对外汉语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外文学、中外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了解,能适应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应用型对外汉语人才;培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能在国内外相关学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英汉双语教学及研究的创新型师资;能在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内外其他相关部门从事涉外文秘及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实践性专门人才;同时,向高等院校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

二、对外汉语教学改革与发展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1.健全机构、采取措施。

(1)为确保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我国于1987年由8个政府部门(现扩展为11个政府部门)联合成立了“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严格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管理制度;(2)各高校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行政级别(有的从教学小组提升为教学中心,多数从教学中心提升为系或学院);(3)加强了对从教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开始进行统一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现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证书,简称“能力证书”),从教人员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持有率也逐年上升,这都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研究与学科建设

加强了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已逐渐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对外汉语教学的科研队伍。近20多年来,已有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逐步形成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新思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应走以汉语教学为基础的、开放性的兼容整合之路。这就大大推进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革新与改进,因而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而这也同时对于汉语本体研究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外汉语教学已成为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同时,设立了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博士点和国家重点学科,建立了部级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并正逐步在一些基础和条件都比较好、学校领导也比较重视的高校建设一批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以便在教学、科研、教材建设、师资培训和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起示范、辐射的作用。

(三)对外汉语教学基金和汉语水平考试

设立了面向海外的对外汉语教学基金――“汉语桥基金”,加强了与国外汉语教学界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加强了对国内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建立了被定为部级标准化考试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和相应的HSK汉字、词汇、语法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

1.对外汉语教学的改革。

(1)突出本专业的课程特色。一般该专业本科阶段开设有“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文字学”、“语音学”、“现代汉语词汇学”、“第二语言教学概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方法”、“对外汉语教学系列专题”等课程。(2)充分重视英语课程的地位。“对外汉语”专业属于外语类招生,因此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很高,在外语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北语为例,该专业在低年级主要开设“英语精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泛读等系列课程;在高年级主要开设“英语翻译”、“英美文学”、“西方文明史”、“第二外语”等课程。(3)注重文学文化素养的培养。众所周知,留学生在汉语水平达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兴奋点会转向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内容。因此“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就需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课程。

三、小结

“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同时又是一个交叉型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不同于一般大学中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同时,“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并且有进一步发展前途的对外汉语教学专门人才”。该专业所培养的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扎实掌握与汉语言文字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文学文化素养,同时还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因此我们所培养的学生除可在学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之外,还可在新闻媒介、国家机关、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还有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既不是政治工作也不是教育产业,而是一项教育事业,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则来办学。因此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首先是要抓住当前“汉语热的机遇,大力推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其次是要正确认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改进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状况。对外汉语教学的办学方向应是向世界推广汉语,宏扬中华文化,使汉语成为具有文化魅力的世界性语言;培养理解中国、对中国友好的汉语人才。这项事业的本质属性应是教育事业,而不是其他。

【参考文献】

[1]袁飞.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与意义[J].管理观察.2011.

[2]陆俭明.关于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研究之管见[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3]和跃.语言文化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J].管理观察.2011,(1).

[4]袁飞.简述对外汉语教学理念[J].社会经济与教育探索.2011,(2).

[5]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4).

[6]王路江.对外汉语学科建设新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3,(2).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范文4

1 远程教师队伍的特点

与传统教学相比,远程教学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技术把教学资源传递给身在远方的学习者,由此赋予远程教育时空分离、师生分离、教管分离,正因为这种分离性造成远程教师队伍区别于传统教师队伍的特点。

1.1多元化

由于中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未成熟,传统教育教师队伍尚未充实,而学习人群却在加速扩大,还处于起步阶段的远程教育由于其分离性对教师的数量要求不大,但也还是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因此,除了聘任本校教师之外,当然也需要一部分外聘教师。外聘教师一般又包括聘任其他学校教师、教育科研人员、非专业教师甚至在读的研究生。

1.2不稳定性

由于远程教师队伍组成的多元化,远程教师多是以兼职的身份来进行远程教学,有的需要用大量时间完成传统教学任务,有的则还是在读学生,关键时刻还是自己的学业要紧。如此一来,远程教师队伍的构成极不稳定,教师更换频繁。尽管远程教育机构、远程学习者希望与远程教师合作长期化,这样便于沟通、彼此了解,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兼职的原因造成在实际运作中,远程教师队伍发展极不稳定。

2 思想层面的培训

2.1综合修养的提高

作为语言教学学科,对外汉语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语言能力,包括汉语和至少一门外语。首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者不仅应该能够将语言学原理运用自如,而且首先要对汉语言本身具备系统而深入地理解。其次,面对学生的复杂性,对外汉语远程教师的知识结构不仅仅局限在语言层面上,而应该具备更为广泛的知识修养,包括中国社会知识以及普遍性的社会知识,才能对教学过程掌控自如。不应被忽视的是,对外汉语远程教学同样也对教师的政治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而目前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在这方面也不应放松,须加强政治学理论的修养,从而提高解答学生关于中国各种社会现象的问题的能力。

2.2角色转变与定位

长期以来,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心理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完全把学习者当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此,对于从事远程对外汉语教师来说,需要转变观念,明确自己在网络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在远程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强调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不但要对课程内容深刻认识,还要对教学活动、学习支持精心设计,与学生建立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指导学生顺利达到学习目标。因此,与其说是学生的老师,不如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这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有很大差别,而其定位则由教学转变为引导远程学习者“学什么”、“怎么学”。

2.3明确地认识自身作用

远程对外汉语教学与传统教学中,教师从传统的教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在学生自学网络汉语多媒体课件后,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答疑、组织讨论、作业批阅和辅导等。尽管学生在网络上看不到真是的教师,但是学生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按照教师设计的对外汉语教学、学习思路来引导完成的。同时作为学习者的学习伙伴,还应该采取适当技巧弥补多媒体教学设计上的情感缺失,以丰富教学环境,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学习者尝试和坚持使用多种媒体帮助自我学习,并从中掌握获取各种汉语知识的途径、方法。

3 业务层面的培训

3.1传统教学技能基础上的再提高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的特点。传统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的熟练运用相关语言理论,教学理论的能力,在远程教学中同样重要,因为教师要运用这些理论引导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及时答疑。同样,传统教学中要求教师具备的教学技能,比如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这些技能也能够帮助网络自学者尽快掌握学习的方法,快速而有效的获得知识。显然,在传统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对现有远程对外汉语教师队伍进行教学技能的再培训依然重要。

3.2培养学术意识和科研能力

对外汉语远程教师要在教学实践的同时,为对外汉语远程教学理论的发展及时提供帮助。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术,远程教学更是刚刚起步,这种现状要求每个从业人员都积极努力地深入钻研。不但要具备所指导内容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技能等方面较强的专业基础,同时对学科前沿和最新成果有所了解。

3.3尝试编写和设计网络汉语教学课件

对外汉语远程教学人员在教学实践的同时,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关注该领域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发展,用更新更有效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对外汉语远程教学三大要素之一的教材也不能被忽视。不同于传统教材,远程教材应包括两部分,书本和课件。书本是教学内容的依据,课件是载体。课件制作的越成功,教学内容才能越有效地被学习者接受,所以,教材的编写、课件的制作也是对远程教学者提出的新的挑战。

3.4重视对远程汉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当技术真正与教学结合,教师的教学知识体系也会相应变化。因此,技术特别是媒体的认识与使用,要融合到教师基于任务的实际操作中,以便于通过信息技术有效的进行远程教学,这样才能把对外汉语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技术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因此,要加强远程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

综上所述,只有让教师们系统地并定期接受培训,使其顺应时代要求,适时、自觉地转变教育观念,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这个有力武器,才能充分展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高素质的师资水平。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M].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3).

[3]刘晓雨.对对外汉语教师业务培训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4).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范文5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文化因素 文化知识

1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languages)是在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的基础之上的新的提法。它指的是指面向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更是一种文化教学,或者是文化传播。因为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工作者不仅仅停留在校园内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课堂的汉语教学,还会走出去,走进社区,走进凡是有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需要的任何一个地方,所以它既有别于国内的对外汉语,又不同于简单的汉语国际推广。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汉语国际教育更能加快汉语及汉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 

 

2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定位及文化内涵 

 

汉语国际教育的重新定位使得它既不同于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也非粗泛而表象的语言文化推广。故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内容也应有新的定位。尽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一直存在着争议,但比较认同的是与语言教学和语言交际密切相关的那部分文化。这样的定位对担负着传播中华文化任务的汉语国际教育来说,显得狭隘了一些。 

什么是“文化”?中外为其下的定义数不甚数。可见其复杂。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豢勒(e,b,tavlon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当代美国人类学家艾尔弗克罗伯认为文化包括各种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其核心是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辞海》是这样解释的:文化是指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文化是非常广泛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们有好处的,就是文化。”从以上中外对文化的阐释可见,文化是复杂而广泛的,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念。也可以这样说,凡是民族的,有吸引力的,为异国学习者所需的一切文化内容皆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内容。因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对象已经不仅仅局限为象牙塔里留学生,还包括从事与汉语有接触的各行各业的外国人士,甚至是与汉语毫无接触,仅仅是对东方文明古国怀有好奇心的老头老太太们。 

 

3 文化教学的具体内容 

 

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对文化因素的探讨颇多,但由于汉语国际教育有别于对外汉语教学,故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内容也应重新定位。从以上对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定位来看,简单地说,文化内容包括存在于语言及非语言形式中的各种文化因素和相对独立的文化知识。具体内容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因素 

主要指存在于语言系统各层次中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使用的社会规约。它主要隐含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系统中。属于语言的文化因素。 

3.1.1 语音中的文化因素 

语音对文化交际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任何语言的语音都有自己一定的结构系统,如汉语的声、韵、调系统,这个系统是社会约定俗成的结果,承载了大量独特的文化信息。例如,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字和近音字,于是人们就从这种谐音关系中引出了吉利话和禁忌语。如与“死”谐音的数字“4”,在电话号码,车牌号码中凡带有“4”这个数字的,人们都不愿意选它,这就是避讳。反之,“8”与“发”谐音,含有发财,发达之意。所以人们都喜欢带有8的数字。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另外,汉语的音节有其独特性,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如双声、叠韵、叠音的韵律美;押韵回环的节奏美,声调配合的抑扬顿挫之美;模拟声音的仿真之美等等,在诗歌、民谣、顺口溜、绕口令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3.1.2 词汇中的文化因素 

汉语所使用的词汇中的文化现象异常丰富。尤其是那些很少能和外语对译的词汇。比如汉语的中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远远多于其他语言,这表明中华文化注重家庭、血缘关系。另外词汇

中的文化内涵还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如姓名的书写顺序是先姓后名,信封上地名的书写顺序是先大后小。这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家族轻小我的民族心理,先整体后局部的思维方式。从词汇的结构形式来看,双音节词最多,存在大量的四宇成语,并且其中不乏两两对称的并列式或联合式词组。 

3.1.3 语法中的文化因素 

汉语句子的生成是以语义为第一要素,以义统形的。不用严格的性、数、格、时态等形式变化来体现语法关系和语义信息。而是在遵照一定的规则后,只要在前后语境中表达合乎事理,就可以组句组段。汉语中多话题句就是这个缘故。例如,“我已经做完作业了。”常常说成“作业我已经做完了”。只要你细细地体悟,就能悟出各种表达的微妙差别。在造句心理上表现为重意境、主神似;写景状物时要求化景物为情思,赋情思于景物;叙事说理时则贵言简意赅。同时不求形式上的面面俱到,却讲究意境上的回味无穷。汉语句子在生成过程中对于语境、情景以及交际双方背景知识有很大的依赖性。所以在理解句子时就不仅对语言符号作表层分析和组合,而且要努力进入对语境的领会,对情景的感受,乃至动用储存在大脑中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是汉民族重领悟而不重形式的哲学与思维方式的体现,是汉语根深蒂固的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渗透到汉语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而集中体现在了语法上。 

3.1.4 语用中的文化因素 

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体现在语言交际中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约。它是由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所决定的。一般的基本语用包括以下几种: 

①称谓语。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长幼尊卑亲疏的人际关系,对长辈、老师、上级不能直呼其名。故对老者要在姓前或后加“老”字,表示尊敬:对不熟悉的人也用叔叔阿姨,兄弟姐妹等亲属关系相称,以拉近距离:对上级则用姓加职务的方式相称,表示对对方社会地位的尊崇。 

②问候语。中国人见面问候并非“你好”二字那么简单。“吃了吗,”“去哪儿,”“上班哪7”这些并不需要认真回答的看似不经意的随便问问,既是对对方的在意和关心,也是对社会生活的写照,还能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⑧禁忌语。一般在结婚、寿诞等喜事期间,要说些美好祝福的语言,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或是有不吉祥之嫌的话,若是不小心为之,也要用吉祥的话来转化一下。在外国人看来,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属于隐私禁忌的范畴,而中国人,看关系的远近,也是可以或者是愿意和朋友交流和分享的。 

④谦辞与敬语。中国人对自己尽量谦逊,对他人尽量表示尊敬,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交际规约。而外国人往往把中国人的这一谦逊传统看作是不自信,自卑的表现,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而导致的误解。 

 

3.2 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相对于存在语言形式中的文化因素而言,非语言的文化因素存在形态大于语言形式。除了通常所理解的与语言相对的“体态语”以外,还包括记录语言的符号一文字,即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符号。 

3.2.1 文字 

文字是记录有声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语言的书写符号就是汉字。它除了具有文字的一般功能以外,还具有神奇的文化功能。特别是汉字的书法魅力和它的构造来源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华文化极富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汉字的书写非常讲究。虽然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一定的基本笔画组合而成,但是一旦融入了人的理解和性情而诠释出的汉字则体式多样,风格各异,或飘逸,或凝重,或雄健,或清秀,因而形成了各种派别的书法艺术。 

汉字的构造极其来源更是彰显了汉文化的魅力。一部《说文解字》也道不尽它的魅力。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融入了个人的人生感悟的新“说文解字”也层出不穷。如”人”字,《说文解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腥之形。凡人之届皆从人”。天、地、人为宇宙”三才”,而人乃“天地之性最贵者”,可见,我国古代对“人”的重视。现代人对人有新的诠释。认为“人”字由一撇一捺构成,分别取自“男”字中有力的一撤和“女”字中风情万种的一捺,共同支撑起了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人若肩负社会责任感则为“大”(“一”为责任);人再大大不过“天”(一”为天),人若能立于天地间,则为大丈“夫”(“二”代表天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人”字构造的阐释,都融合了“天人合一”文化思想。 

3.2.2 体态语 

体态语是属于非语言的信息传递方式。主要指通过表情和动作来传递信息。体态语在交际中最自然地流露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信息。“拱手”是中国人特有的见面或告辞

致意的礼貌举止,是有古代文人见面作揖演变而来的。在有师长、领导等前辈在场时,要有一定的距离,坐姿端正,显得谦逊有礼,以表示对前辈的尊敬和敬仰,而不是彰显自我个性的时候。 

 

3.3 文化知识 

其实,通常所说的文化教学就是指的文化知识的教学。文化知识指的是有别于以上谈到的所有的文化因素而相对独立的知识性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来创造、积累、传承下来的文明集合。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3.3.1 文化背景知识:主要包括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科技、风土人情等。由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属高山盆地内陆之国,受几千年的儒家哲学思想的熏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温文尔雅,忠厚通达,博大内敛的文化气息。与西方的热情奔放,冒险不羁的骑士精神全然迥异。 

3.3.2 基本国情知识:主要包括人口、政治、经济、教育、民族等方面知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中国,依然秉承历史之精华,敞开胸怀,广交宾朋,吐故纳新,积极进取,为世界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3.3.3 专门文化知识主要指针对汉语言专业或汉语言文化专业的学习者所开设的专门的系统的文化知识。它更具专门性、系统性、学术性,更突出文化价值观念,保证学习者受到足够的人文科学教育。 

 

4 结语 

 

通过以上对文化教学内容的梳理,使汉语国际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推广的区别更加明确:文化教学的内容更加清晰,更加具体。使文化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加有的放矢。使汉语国际教育的从事者更加明确自身的使命,以及自身应具备的文化素养。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的文化教学才能使汉语及汉文化更加全面快速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辞[语词分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2]李羡林东方不亮西方亮——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演讲[j]中国文化研究,19954, 

[3]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彭增安,陈光磊,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概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6 

[5]白朝霞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观[j]德州学院学报,2006 4 

[6]卢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研究述评[j]世界汉语教学,1996 2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范文6

论文摘要:教育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为汉语教学的创街开砰了广阔的空间,教学模式是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创街的突破口,本文以教育技术理论为依据,从多嫌体角度探讨了教育技术在多探体时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中的作用。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已经看到多媒体技术对学习者产生的良好效果,有些优秀的软件和恰当的教学内容的结合确实帮助学习者解决了过去头疼的若千难题,使学习变得更流畅、自主、丰富、快乐而深人。这一由多媒体所成就的实效也同样适用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留学生学好汉语,提高汉语交际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对外汉语教师探究的课题。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就是应此而有的建设,它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技术支持而发展的。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而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整合思想在198,年美国出台的“2061计划”(project206)中被清楚地描述出来。它更快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为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提供可能。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持,为课堂引入崭新的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可让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较好地适应满足信息时代汉语学习者的需求,情境教学,互动以及人机交互作用等教法得以精进,课堂教学成效得以提升。

本文以教育技术为主要依据,探计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中的作用,为多媒体技术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分析和指导。

1、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教学论的重要概念,在教学中起着连接理论和课堂教学的桥梁作用,对关联基本概念的厘清有助于对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概念内涵的理解。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模式在特定领域的表现形式,而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又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在这两个概念基础上界定的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会呈现更清晰准确的面貌。

1.1教学模式的几种定义

1972年,美国的乔伊斯·威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将教学模式定义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学习的过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和范型。”

何克抗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钟志贤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对理想教学活动的理论构造,是描述教与学活动结构或过程中各要素间稳定。关系的简约化形式。换句话说,教学模式是一种反映或再现教学活动现实的理论性、简约性的形式。”

祝智庭认为“教学模式,又称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和构型。研究教学模式,有助于我们对复杂的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做简要的表述,分析主要矛盾,认识基本特征,进行合理分类。”

赵金铭认为“教学模式是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

周淑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将教学诸要素科学地组成稳固的教学程序,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规范教学课程中的种种活动,使学习得以产生。”

崔永华认为“教学模式指课程的设计方式和教学的基本方法。”

由上各家之言,让我们对教学模式的内涵有较为充分的认识。每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都会有所侧重。为便于理解及进一步阐述所论主题,本文择取《教学论》中的定义,即“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完成某一类学习目标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简明教学结构框架及其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通常是对几种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组合应用”。

1.2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运用在具体领域的过程中,学科的特点对教学模式的特定性有决定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就是从汉语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语言应用特点出发,结合第二语言教学的一般性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在汉语教学中形成或提出的教学(学习)范式。这种教学(学习)范式以一定的对外汉语教学或学习理论为依托,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提出课程教学的具体程式,并对教学组织和实施提出设计方案。它既是一种形而上理论的反射体,又具有清晰的可操作性的教学范式”。

1.3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参考上述教学模式和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界定,我们认为基于多煤体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认知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媒体为技术手段,整合资源,创设情境、互动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优化教学各要素,运用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达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

该定义内涵中有四个“突出”,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技术手段的作用,突出了要素组合的必要价值,突出了以学为主的策略方向。

2、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所强调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中起了相当关键的指导作用,它对“以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作以修正。而且,它涉及的诸多范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指导作用显著,其依托信息技术的理念和技术运用对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起着核心作用。

2.1现代教育技术定义

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成立,这被认为是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技术学科和研究领域形成的标志。1994年,西尔斯(seels)与里奇(richey)合写的专著《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发表。书中给教育技术作如下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2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对象、五个范畴”。

“一个目标”是指学习。教育技术是为了学习。

“两个对象”是以学习的过程和资源为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在促进学习的过程与资源设计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产生出各种教学设计模型(models,或模式)。

“五个范畴”是指相互作用的五个研究范畴,包括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其内涵说明分析如下。

设计是指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学策略的指定(教学策略中又包含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方法等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和相应知识点排列顺序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信息与反馈信息的呈现内容与呈现方式设计以及人机交互作用的考虑等等。

开发是指将音像技术、电子出版技术应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cai和icai)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利用是指应强调对新兴技术(包括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与传播,并要设法加以制度化和法制化,以保证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

管理是指包括教学系统、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计划与项目的管理。

评价是指既要注重度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的主要措施。

以上定义,传达出现代教育技术的精髓。

首先,反映出以学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理念,用技术促进学习者的“学”。

其次,突出了学习者的作用,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认知过程。

再者,强调学习资源设计,指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学环境的设计一般指与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关的教学设计。

最后,以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

2.3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中的功能体现

(1)现代教育技术体现了多媒体信息的“教导”功能。

信息技术可以将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融为一体,从文字、图表、动画、音频、视频等多个角度去刺激学习者,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学习者对语言点理解、记忆和掌握,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

多媒体代替了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功能。实现了媒体的跨越,媒体由辅助教师演示、讲解的工具转变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学习工具。传授知识的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丰富了课堂教学功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对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手段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习结果可以立即反馈。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汉字、词汇等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2)现代教育技术体现了让对外汉语学习者在情境和资源中“角色满足”的功能。

在多媒体教学中,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用资源学习是一种崭新的认识。教师用各种相关优化的教育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更能开阔思路,发展创新。

(3)现代教育技术支持和体现了多煤体汉语教学手段的“持续开发”功能。

第一,信息技术注重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cai和icai)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多样,而信息技术的开发,因其强调对新兴技术(包括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与传播,在教学中能相应地给予多元的、丰富的、优化的辅助资源。

第二,利用超文本技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使学习内容的调用极便捷,能满足学习之需。其模拟人类思维特征,将教学内容通过节点(用于储存各种信息)和链(表示各接点之间的关系),组成含有许多分支的信息网络。超文本的非线性、网状方式组织管理信息,使得学习者不必按一定顺序提取信息,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

3、现代教育技术对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建构指导作用的分析

以上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范畴和它在教学模式建构中的功能体现作了介绍与分析。在建构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将这一理论思想贯穿其中,在四个方面产生出其有价值的指导。

第一,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为中心的模式。它需要进行语言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和教学策略的指定,教学策略包含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信息内容设计。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核心的应用之一。

第二,多煤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用技术促进学习的模式。建构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环境中运用目的语(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大量交际活动或模拟交际活动,从而让学习者提高语言运用的实际能力。

第三,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具有互动性的模式,让学习者通过协作、会话完成交际过程。该模式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实现人机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不同层面的互相沟通和反馈。如在多媒体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规定课程目标下的相关语言知识,也可以实时的人机互动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

第四,多媒体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是重视媒体的呈现、制作与利用的模式。煤体是学习过程所必须借助的工具,本身即是学习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把含有不同媒体信息的教学内容(如听、说、读、写,话题交际等)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设计大量交际活动或模拟交际活动,创设出图、文、声、像并茂、丰富多彩的目的语仿真环境。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范文7

[关键词]泰国;汉语教学;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杜宗景,广西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助教,广西 南宁 530006;缑广则,就职于广西教育学院组织人事处,广西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7-0158-04

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综合实力的稳固提升,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全球学习汉语人数超过4000万人。作为汉语教学推广的重要基地,泰国自1992年放开对汉语的限制政策以来,泰国各界日益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在全国大中小学校不断掀起推广汉语教学的新浪潮。截止到2011年,泰国开设汉语课程的各级各类学校已达1700多所,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近70万人。然而在快速发展同时,也暴露了泰国汉语教学在教学体系、师资、教材、教法等方面的诸多不足。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影响泰国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泰国汉语教学现状

汉语在泰国的发展由来已久,但伴随着泰国政府政策的改弦更张而一波三折。早在泰国于节基王朝一世皇时(1782―1809),泰国就有了第一所华文学校“阁连”(KAOLIAN)。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汉语教育,旅泰华侨对泰国汉语教育的推动功不可没。1898年,由泰国中华会馆创办的“华益”学校,推动了泰国华校的迅猛发展。之后汉语教育在泰国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直到1936年泰国政府颁布了新的《私立学校条例》,规定所有的课程必须用泰语进行教学,高速自由发展的汉语教育戛然而止。其后,泰国对华政策三易其弦,汉语教育也在政治的夹缝中艰难跋涉。期间多次被禁限,直到1992年泰国政府放开限制政策以后,泰国汉语教育才迎来了复苏的春天。

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泰国的汉语教育逐渐形成了从汉语幼儿园到大学汉语教学以及各种汉语言教育培训班的规模化发展格局,允许具备条件的中小学开办汉语课程,并批准成立了华侨崇圣大学――泰国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以汉语教育为主的大学。

(一)大学汉语教学

宋卡王子大学是泰国最早开设中文系的大学,早在1981年就有5名中文专业本科生毕业。最初汉语大多作为选修课存在于泰国大学人文学院的外语系,只在少数大学被列为副主修课。随着泰国汉语学习热潮的涌动,越来越多的大学将汉语从辅修课升格为主修课。如1975年朱拉隆功大学文学院就开办了中文专业,最初作为选修课,开设了基础汉语课程。后来因选修学生人数不断增加,1982年将汉语升为主修课,1984年有8名中文专业本科生毕业。目前,泰国共有国立、私立大学120多所,在这些大学里大多设有汉语主修课。如法政大学、华侨崇圣大学、易三仓大学、博仁大学、泰国商业大学等,这些学校每年主修或选修汉语的学生在千人以上。

(二)中文学校

中文学校是泰国教授汉语的主要场所之一,均为华侨社团所办,遍布泰国各主要城市。据泰国教育部统计,2009年泰国全国有中文学校200余所,绝大部分为小学。按照泰国政府规定,中文学校只能在一至四年级教授中文,每周授课不得超过10学时,而且必须使用泰国教育部指定的汉语教材。

(三)职业学校

泰国职业学校开设汉语课的历史较早,早在20世纪70年代,曼谷京都商业学校、大城商专学院、清迈西北职业技术学校等就开设了汉语课程,学生均为在校中学生。汉语等外语课作为职业学校的必修课,其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就业。

(四)汉语培训中心

汉语培训中心也是泰国汉语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多为兼职,学生来自社会的各阶层,包括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这些培训中心多为私立,规模较小但分布广泛,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运用,主要教授汉语口语和阅读。

(五)中国大学在泰国开设的分校、孔院

随着中泰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中国内地不少大学在泰国开设了分校。如北京语言大学早在2002年就和泰国易三仓商业学院在曼谷联合开办了“北京语言大学曼谷学院”,浙江大学也在泰国开设了分校,中国政府还资助清莱皇太后大学开设了中国语言文化中心。此外,“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为泰国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2所孔子学院、11所孔子课堂的开办使得泰国汉语教学水平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存在的问题

泰国虽然已有上百年的汉语教育历史,但是汉语的整体教育水平并不高,甚至低于甫开展汉语教育的后起之国。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师资问题是制约泰国汉语教学的首要问题

1.师资力量匮乏,缺口呈扩大趋势。由于长时间的汉语文化限制以及解除限制后短期内的规模性扩张,使得泰国汉语教师出现人才链断裂、供不应求的局面。根据泰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委员会的数据统计,2004年泰国公办中学有32,413所,私立中学3,330所。而开设汉语课程的仅占学校总数的2‰。如果以每所学校2名汉语教师的配备额来计算,仅中学汉语教师缺口就超过10,000名。以2008年为例,泰国教育部原定于该年内在全国2000所中小学普及汉语教学,而我国派驻泰国的对外汉语教师人数仅为870人。两相对比,教师缺口进一步扩大。此外汉语培训中心等社会办学力量逐渐增多,也加大了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量。

2.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师队伍的主体多为外援力量,包括我们国家的汉办志愿者、台湾志工教师和泰国高校中、英文专业毕业生。我国外派的志愿者教师与泰方学校均为双向选择,教学合同一年一签,最多留教三年。许多志愿者和志工教师倾向于选择任教一两年便离开泰国,而泰国的本土教师也往往由于工作量大、待遇低而转谋他职,因而泰国汉语教师队伍很不稳定。

3.师资成分复杂,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泰国汉语教师构成复杂多样,分为泰国本土教师和外来教师两大类。泰国本土教师又有华裔和原住民之分,二者均熟悉泰国语言、文化,便于与学生交流沟通。但是华裔教师多为老一代的泰国华人、华侨,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汉语发音受方言或泰语影响严重,有的甚至不懂汉语拼音、简体字,执教水平不高。而原住民教师多为刚毕业的泰国中、英文专业毕业生,缺乏汉语教学经验,若无中国教师辅助,初教时的教学效果往往是含混不清的。外来教师则有中国汉办选派的志愿者、中国侨办的公派教师、中国台湾“侨委会”选派的志工教师以及通过各种渠道从中国或其他国家到泰国谋职的教师。前三者多为大学毕业生、在读或毕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多集中在语言类、对外汉语等文科方向,专业技能

较强;但是受语言障碍、环境不适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初期教学情况大多不理想,而经过几个月的适应期之后又马上面临离任的问题。而自谋职业者素质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迫于生活压力而从事汉语教学,受学历、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教学水平也多一般。如此复杂多样的教师队伍,给泰国中小学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及教学方法,导致汉语教学的无序性。

4.泰国汉语教学与中国国内高校的沟通机制不完善,两地大学共建的交流合作关系往往停留在学生互换上,师资交流不通畅。

(二)汉语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规范性、连贯性和系统性

泰国汉语教学虽然初步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层次教育,但是无论国家层面还是民间教育团体,对汉语教育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运作机制,同府、同类、同级学校在是否开设汉语课程、学时设置、教材选用、教学进度等方面各自为政。相当一部分学校将汉语教学定位为学生兴趣班、素质教育拓展课,课程的设置随意性很大,教材选择上也主要以学校、学生的经济承受力为首要考虑因素。因此,学生升学或转学时,往往面临着汉语学习紊乱甚至中断的局面。既有的考试项目HSK也难以提供针对性的汉语考试项目,无法进行有效地教学评估,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而教材方面,虽然泰国市面上汉语教材种类繁多,中国香港、台湾、大陆和泰国等编著的教材都有出售,但是适合泰国教育情况、满足各教育层次需要、高质量的教材依然匮乏。例如2008年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泰国基础教育委员会合编的《体验汉语》系列丛书从内容到体例都较为符合教学要求,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许多学校往往仅购买几套教师用书,然后让学生拿去复印,有的甚至是学一课复印一课或者选择性的复印。这就打破了原有教材的知识体系,容易导致教学脱节,增加了教学难度。而泰国本土教材由于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能结合泰国实际情况、反映泰国文化或中泰文化比较的教材凤毛麟角。除此之外,由于受泰国华侨华人方言(主要是潮汕话)的影响,泰国本土教材往往存在拼音、语法、遣词造句等方面的不规范、错误现象。有的教材仍然使用注音符号和繁体字,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当前,泰国的汉语教学多是非学历教育,由学生自行选修,因而课时有限,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课堂练习机会较少。另外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出于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的考虑,往往侧重汉字书写练习,偏废了听说能力的训练,使得泰国学生普遍存在听说能力弱的问题。从而导致部分学生逐渐丧失对汉语学习的兴趣。许多学校出现刚开设汉语课程时选修学生的人数爆满,第二学年人数锐减的情况。

二、应对策略

语言的推广,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推广,需要国家、社会各层面的关注。

(一)师资方面

应继续以孔子学院为平台开展泰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在中国扩大师资输出的同时,泰国应加快本土教师队伍专业化、批量化的培养,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

1.积极实施“请进来、送出去”战略,中泰双方扩大“国外汉语教师来华研修项目”和“培养泰国汉语教师培训计划“规模,构建完善的”交流、合作、培养”师资模式。

2.鼓励中国国家汉办志愿者及公派教师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自觉担负起培养泰国本土教师的重任。设立“中泰汉语教师互助模范”奖惩项目,对于特别优秀的志愿者教师给予奖励。

3.敦促泰国政府全面放宽对泰国华校的限制,全面支持华校的汉语教学,充分发挥华校培养汉语人才的独特优势。可效仿新加坡设立特选中小学、以汉语为第一语言的做法,以资深华校为汉语人才的培养基地,建立汉语人才“种子”的有效、长期培育机制,实现中国输出师资利用的集约化。

4,加大对中国输出师资的筛选、培训力度,将教学技能、语言能力、才艺特长、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等列为待选志愿者、教师考察、培训的重点,把好选拔关、培训关。扩大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教育学、英语教育、泰语以及艺术类等专业优秀师资的选拔比例,提高对汉语教师的要求,在确保教师数量的同时提高质量,真正满足泰国汉语教师的需求。

(二)教学体系方面

此问题的解决主要取决于泰国政府层面的决策。由于涉及到泰国公、私两个学校管理部门基教委和民教委分权问题、泰国各府的教育经济问题、中国大陆和台湾两股外在汉语教学推动力量的协调以及泰国汉语教学的定位问题,虽然关于制定统一的汉语教学规划和运作机制的问题早已提出,但是至今泰国政府仍未有所举措。此难题的解决,将从根本上解决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效果评估等问题,并实现泰国汉语教育制度化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方面

1.汉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的思考如何让教学更有趣味性。在保证教学目标的同时,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因地制宜地设置课程。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比如,根据他们的追星心理,在向他们介绍中国明星的同时,询问他们的理想,将“理想”、“医生、护士、老师、科学家、画家、司机、警察……”等词语一并教授,并让他们将自己的理想画出来作为课后作业。如此下来,学生的收获远比按部就班的学习教材大得多。

2.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手势、表演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一幅简笔画的教学效果远胜于大段语言。特别是对于泰语表达不流利的汉语教师尤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与学生语言沟通交流的不足。另外,要尽可能地自己制作教具,而且可以特意拿出几节课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向他们灌输相关的汉字。制作好的教具除了用于教学外,还可以用于装饰教室,对于学生也起到了赞美和激励作用。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范文8

[关键词]随机教育 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 教育时机

提到随机教育,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对幼儿成长过程中思想意识形成方面的随机教育,相关的学术研究也以这方面的居多。那么,在以留学生为教学对象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否同样可以运用随机教育呢?答案是肯定的。

随机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随机教育是指在计划之外的,根据客观提供的教育时机而临时组织的教育。教学中的随机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关注随时变化着的教学情境,发现并捕捉其中隐含的教育资源,并主动利用这些资源来调整教学。

随机性。这是随机教育的最大特点。这种教育没有长远的计划安排,也没有长时间的准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当时当地特定的条件和需要,采取一事一教、见缝插针的方式进行的。它自然生成,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

目的性。随机教育不是随意教育,虽然其教育目的的确立一般比较迅速,但有其特定的内容,是教师看到了一定的教育时机,并且因为一定的教学需要而进行的有感而发、因势利导。因此可以说,教学中的随机教育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有着很强的目的性。

及时性。进行随机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敏锐判断教育情景的能力,进行这种教育准备时间短,没有反复斟酌方法的时间,遇到什么问题就需要立即做出反应。适合进行随机教育的教育时机往往是稍纵即逝的,不及时利用,就可能丧失机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生动性。随机教育常常把环境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作为教材,可能是一个正在打瞌睡的学生,或老师穿的一件衣服,或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它具体、形象、生动,为学生所熟知,在道理上有很强的说服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随机教育的必要性

留学生的特点。对外汉语教学是对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的教学。从教学班的构成来说,一般院校都是按照留学生的专业或汉语水平来划分班级的。因此,一个留学生班级里的学生可能会来自多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多数留学生思想活跃、接触面广、竞争意识强,但纪律观念不强,不习惯死板的课堂教学。他们的注意力、思维和想象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常常会和教师设想中应该出现的情况有很大偏差。另外,留学生往往受环境、条件等的影响比较大,具有明显的情绪性特点,特别是在留学初期。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时时都可能有“问题”,这也决定了对留学生进行教学时,时刻不能忘记随机教育。

固定教学内容的弊端及随机教育的好处。汉语教师在备课时总想将教学设计得“天衣无缝”,并将其设计变为固定的程序,而忽视课堂情况的变化。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灵性的个体,教学过程过于程式化,就不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的兴趣,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尊重,思维受到抑制。这样的课堂会显得呆滞,缺乏灵活性,收效也不会大。教育专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这说明,即使课备得再好也无法预料课上的所有情况。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用汉语交际的能力,固化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不考虑留学生的特点,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开放性、交际性,也就很难实现其教学目标。

随机教育指导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是可调节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情况,准确地把握情势,巧妙地变换教学思维,适时进行随机教育,可以给可能有着“千奇百怪”想法的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使教材内容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而灵活展现,使教师的教学更挥洒自如,课堂更生动、活泼,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有的汉语课,特别是语音、听力、文言文等,很多留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在讲这些内容时,教师可随机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比如讲一个和课文内容有联系的幽默小故事。如果正赶上中国的传统节日,可以介绍一下这个节日的由来,同时让不同国家的学生讲讲他们的风俗。这样既交流了文化,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做好随机教育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

对外汉语教学的随机教育要求教师能够随课堂动态的变化,根据留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处理教学过程。做到这一点,对外汉语教师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要有广泛的知识面。由于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问题出现的随机性和随机教育要求快速反应的特点,汉语教师必须在平时就注意学习和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学、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只有头脑中的知识库包罗万象,才能及时地提取有用的知识,抓住随机出现的教学资源,做到言之有物,进行有效的教学。随机教育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广博的知识是基础。

要有爱心和细心。“爱是一切工作的先导。”这里的爱既包括教师对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爱,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的心中充满爱,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过程中走进学生的心里,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良好学习氛围,才能让智慧的火花更多地闪现。卡尔・威特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学的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关键是合适的教育时机能否被及时发现。很多情况不是我们能预先设计好的,教学中学生一个不安的眼神、一个异常的表情,都需要教师细心地发现,找到合适的时机亲切地予以关注,进行随机教育。

对外汉语教育心理学范文9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希望到中国留学,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作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的内蒙古高等学校,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本文在对内蒙古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赤峰学院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对策,以期对赤峰学院乃至内蒙古其他高校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汉语;对外汉语;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26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我区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NGJGH2014023)成果之一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进入21世纪,“汉语热”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已处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不仅名牌高校继续承担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而且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也开始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在内蒙古地区,已先后有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赤峰学院等高校开展了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时至今日,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已经成为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本文所说的对外汉语教学,是指以外国人为教学对象、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以中国人为教学对象的对外汉语教学,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一、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赤峰学院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已有10年的历史,留学生工作从无到有,留学生数量从少到多,截止到2014年,共有在校生149人,他们分别来自巴基斯坦、纳米比亚、赞比亚、美国、韩国、蒙古等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从当初的举步维艰到如今的有声有色,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国内其他较早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名牌高校相比,我校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只有正视并设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赤峰学院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才能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办学层次低,缺少学历教育

由于受地域、经济、学校的办学能力和知名度等方面的影响,目前赤峰学院尚未获批开展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学历教育,在赤峰学院的外国留学生,绝大多数是以短期培训的方式学习汉语的,还有部分留学生是专门学习医学的。这种办学规模小、层次低,且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赤峰学院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理论研究薄弱,教学方法不当

对外汉语教学具有跨学科、跨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但是由于这门学科发展历史较短,各学校招生规模都普遍较小,相对于其他传统专业则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就比较薄弱,教师们进行教学理论研究的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建设,也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此相关联,正是由于缺乏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缺乏对本专业特点的正确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套用向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讲授英语的教学方法,既没有注意到外国留学生自身的特点,也没有注意到汉语区别于英语的特点,致使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质量较差。

(三)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众所周知,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就全国来看,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普遍缺乏,而作为边疆地区的地方高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师资队伍,无论是质还是量,更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地方高校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以赤峰学院为例,赤峰学院现有对外汉语教师6人,他们或来自于文学院,或来自于外国语学院,都是兼职教师。这6人中,只有1人毕业于对外汉语专业,并取得了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证书。目前的状况是,汉语水平较高的教师,英语水平较低;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汉语水平较低。除此之外,对外汉语教师还应该具有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中国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也使得我们的教师很难适应对外汉语教学。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无论是从全国来看还是从内蒙古地区来看,对外汉语教育事业都将继续快速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既要认识到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不断总结经验,增强自信心;又要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对对外汉语教学重要意义的认识

汉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还是一种文化现象,这是因为汉语在用于交际的同时,还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文化。中国作为一个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必然要大力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以此来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的软实力。而对外汉语教学就是向世界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的最佳途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范围内的学习汉语热,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象征,是中国国力强盛的象征。因此搞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对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对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具体承担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学校和教师来说,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努力扩大招生规模,拓展留学生教育层次,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对外汉语学科理论建设,积极探索对外汉语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

(二)加强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

无论课堂教学怎么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因此,要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建设。针对赤峰学院乃至内蒙古地区高校对外汉语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1.加强专业知识建设。实践证明,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是个“杂家”,就专业知识结构来说,一个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但需要熟练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语言学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只有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才能左右逢源。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对外汉语教师提高学历层次,以增强他们进行学科理论研究的能力。

2.加强教学能力建设。要想搞好对外汉语教学,单凭丰富的知识储备是不够的,还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师要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注重语言处理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评价与测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此外,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教师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以便于和外国留学生交流与沟通。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外国人,这就要求教师站在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高度,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讲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事。加强思想修养,提高政治素质,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重视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是对留学生讲授汉语知识、传播中国文化的最重要形式,因此,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达到这一目标,应该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1.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结合起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网络化教学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系统讲解,扎实训练;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学需要,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所要讲授的抽象的语言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他们更感性地理解汉语汉字,更直观地感知中国文化。这样不仅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把语言讲解与文化传播结合起来。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语言教学,又是一种文化教学。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的过程,因此对外汉语教师肩负着讲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双重任务。而作为记录汉语的汉字和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承载着最为丰富的文化因素,它们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而且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认真讲解每一个字的形、音、义,分析每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讲清这些字和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掌握字、词的意义可以帮助留学生理解其文化内涵,反过来,掌握了字、词的文化内涵又可以帮助留学生理解其意义,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把日常教学与HSK考试结合起来。汉语水平考试(HSK)是国家汉办举办的、为了测试母语为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部级标准化考试,它不依据任何一种教材,考试的内容根据相应的等级随机确定。作为一种测试手段,HSK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因此,HSK考试不仅是外国留学生评价自己汉语水平的标准,而且也是检验各高等学校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标准,同时也是各单位录用母语为非汉语者的主要依据。

虽然通过了HSK相应等级的考试对每一位外国留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留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不是为了通过HSK考试,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既要按照教学计划,扎扎实实地讲好每一节课,又要兼顾HSK考试相关内容的训练,把常规教学和HSK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求二者的最佳契合点。这样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如果说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学习理论知识,那么课外活动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实践能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活动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校内,可以组织各种社团,开展文化活动,如汉语知识比赛、文学知识比赛、中国文化知识比赛等,或唱中文歌、排练中文节目等。在校外,可以组织留学生到社区,直接融入中国社会,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让留学生有更多机会与中国人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巩固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汉语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汉语应用能力,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参考文献:

(1)李豪,田宇.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策略[J].文学教育,2012(7).

(2)刁世兰.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8).

(3)任玉芹.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华章,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