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2-20 02:49:40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实践教学;重构

药物制剂技术是研究药物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课程性质与行业的需求都决定了从事药物制剂的高职毕业生要具有药品生产专业知识与较高的综合素质,熟悉药物的生产过程及其GMP管理,能解决药品生产中的一般问题。可见,实践教学是该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和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然而,传统的实践教学以基本操作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对高职院校药物制剂技术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构,改进药物制剂技术实践教学,以提高药物制剂技术实践教学乃至整个学科的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一、传统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践教学以基本操作和验证性实验为主,以1~3人为一组,实验条件与实际生产相差较大,导致教学效果受到质疑。然而,这种实验教学还是有其意义的,在现阶段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传统实验操作能印证课堂理论教学的基本知识。许多剂型的制备,不管设施条件如何不同,其原理是相通的。有些仅仅是生产能力大小的区别或者是手工与机械的区别,比如乳剂及乳剂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注射剂灭菌后的检漏等。另一方面,通过实验操作及与同组同学的合作,学生可以随时观察现象的变化与制剂形成过程,在操作与讨论过程中培养协作精神。学生提交实验报告时,除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内容外,要特别注重实验讨论部分的内容,学着以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及实验成败的原因,从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剂型,如液体制剂或者暂不具备实训条件的教学项目,可以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方式。

二、制药企业见习

在学生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其到制药企业参观见习。这样能使学生一方面对未来职业、就业岗位及工作环境有初步了解,另一方面对本专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初步的认识。这种实践教学形式既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促使学生用理论知识去理解生产实践,也有助于学生利用习中获得的感性认识理解课堂知识。

三、校内实训教学

实训是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是接近生产实际条件和环境要求的应用性实践教学。我院“药物制剂实训车间”按照GMP要求建设,拥有高效粉碎机、高效混合制粒机、全自动胶囊填充机、压片机、铝塑包装机等先进设备,可用于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与片剂等制剂的实训教学。按GMP管理要求和标准操作规程对相关岗位操作进行培训,可使学生熟悉相关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掌握生产操作技术,结合生产操作与法规规范的要求,进而通过实训考取药物制剂中级工或高级工证书。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大大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之间的适应期。

四、多媒体及仿真实训软件教学

利用动画或录像等多媒体形式,讲解一些制剂设备的运行过程和剂型的形成过程,是板书教学无法相比的,如球磨机的粉碎、空心胶囊的掉头、压片过程的压力和片重调节等。因此,这类资源应充分运用。中国药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首创开发的药物制剂GMP仿真实训教学软件,是一个数字化教学平台,它采用3D场景模拟生产现场的实际状态,将生产中的洁净区管理、各剂型生产岗位操作、生产文书的填报、GMP规范应用等知识融合到一起。它展现各个岗位的生产实景,模拟真实的角色扮演,引导操作者逐步熟悉和掌握各剂型生产工艺流程,给予实训学生直观的现场感受。该软件很好地解决了实践教学中的实训设备和空间不足、所需经费高、实际操作危险性大、实际操作时间长等问题,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是实训教学的有力补充。

五、校外顶岗实习

校外顶岗实习是药物制剂专业教育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校教学和生产实践相衔接的阶段,对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掌握生产技能、培养行业兴趣、调整就业心态具有关键的影响。完善校外顶岗实习,首先要建立和稳定相应数量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空间,期间要注意企业生产的剂型品种、硬件条件和带教能力是否符合教学要求。其次,在落实实习单位的过程中,要根据企业条件确定合适的毕业课题,在顶岗实习结束时也完成毕业论文。再次,在毕业实习阶段,要有意识地考虑就业问题,通过顶岗实习能够直接顶岗操作,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许良葵,李宗伟.浅谈高职药物制剂技术实践课程的改量思路[J].科技信息,2010(2):219.

[2]周云,余霞,张玲,等.药物制剂GMP实训教学仿真软件使用的研究[J].药学研究,2015(6):363-364.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风险管理;西药制剂;质量管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64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21-02西药制剂作为药剂科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水平高低是衡量药剂科工作质量及医院水平的重要指标[1-2]。西药制剂在临床应用广泛,一旦出现问题,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毒副作用加重,严重者甚至死亡。如何有效提高药剂科西药制剂质量已成为临床药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3]。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药剂科实施西药制剂风险质量管理前后各1年的质控资料,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质控优良率,临床科室满意度及工作人员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等,探讨风险管理制度用于西药制剂质量管理的临床实施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药剂科实施西药制剂风险质量管理前后各1年质控资料,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发放药剂科质控量表、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及全省药剂科统一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分别为1723份,375份,12份;而观察组发放药剂科质控量表、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及全省药剂科统一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分别为1750份,380份,12份;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

1.2西药制剂质量风险管理措施西药制剂质量管理中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①加强医疗机构药物制剂质量管理规范执行,规范综合管理体系,切实做到岗位责任,责任到人,使药剂科工作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观念[4],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②严格遵守国家药物制剂相关声场质控标准,定期组织药剂科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规范,并及时对规范进行更新,提高医院西药制剂质量水平,保证临床科室用药满意度。③努力提高药剂科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包括进修、培训及科室内技术交流等方式[5]促进工作人员对于药剂科相关专业技术全面、熟练地掌握,从技术环节改善西药制剂质量水平。

1.3观察指标采用我院自拟药剂科质控量表及临床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质控优良率、临床科室满意度判定;同时组织本科室工作人员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使用全省药剂科统一理论知识考核试卷。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选择SPSS15.0作为统计学处理软件,其中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1两组质控优良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质控优良率分别为78.7%(1355/1723)和93.5%(1637/1750);观察组质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临床科室满意度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科室满意度分别为80.0%(300/375)和92.4%(351/380);观察组临床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2.3两组工作人员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工作人员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分别为50.0%(6/12)和91.7%(11/12);观察组工作人员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西药制剂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

3.1西药制剂一般都具有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故服用存在一定风险。

3.2药剂科空间不足或布局不合理导致西药内服、外用制剂制备无法完全分开[6],西药制剂制备无法满足临床需要。

3.3对于国家西药制剂相关质量管理规范执行不严格,操作、留样规范不完善,生产设备检修及使用记录缺失[6-7]。

3.4药剂科工作人员文化层次较低,缺乏相关专业技术知识,进修及培训机会较少[8]。我院通过采用西药制剂风险管理,完善药物制剂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临床操作流程,提高人员技术水平及责任心,从根本上改善西药制剂质量水平,充分满足临床需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观察组质控优良率分别为78.7%,93.5%;观察组质控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1]秦安龙,邵建屏.中国医院制剂的特点、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5):328-329.

[2]张志勇,王瑜,石林.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文件系统的建立[J].华西药学杂志,2003,18(6):484-485.

[3]顾小燕,徐玲玲,丁丽玉,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制剂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2010,5(10):955-956.

[4]徐晓路.风险管理对西药制剂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3):138-139.

[5]刘起华,李冀湘,文谨.浅谈医院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8):12-13.

[6]唐春燕,陈大建,曾立威,等.药品说明书在药品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医药导报,2008,27(7):869-870.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制药工程 药剂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26-01

1998年教育部的本科专业目录正式出现制药工程一词,从学科发展来看,制药工程专其实是相近专业的延伸。制药工程专业培育具有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制药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研究、开发、工艺设计及技术创新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问题,探索药物制备的基本原理以及实现工业生产的工程技术,包括新技术、新设备,GMP改造和其他方面的研究,开发、放大、设计、质量控制与优化,等等。其中,药物制备工艺、设备、质量控制及优化等部分都是属于药剂学课程内容。

药剂学是制药工程本科课程,它是一种综合应用的技术,它是用来研究的理论,技术和质量控制[1]。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以质量优良的制剂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我们结合药剂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西华大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模式与实验教学模式充分紧密结合

药学课程的实践与应用极强,一些内容对理论教学的学生有所了解。有些内容仅靠理论教学学生难以理解。以片剂的制备为例,理论教学表明有干法制颗粒压片法、湿法制颗粒压片法、粉末直接压片法,并讲述了每种制备工艺的流程,但学生对工艺理解仅限于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而制备工艺是药厂生产车间的主要工作内容,也很可能是制药工程专业很多学生毕业后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实验课程课时的同时,也应将药剂学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每一部分理论知识教学完毕,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课程,通过加强实践教学,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理论知识,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实践技能和项目设计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首次接触药剂学这门课程的时候,可能会感觉茫然。但药剂学里面涉及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剂型属于在生活中很常见的剂型。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章节不同内容,我们可以充分结合常见药品或者实H案例、新闻等,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靶向制剂为例,可以结合近年针对各大癌症研发的靶向药导入教学内容;以片剂为例,结合近期各省公布的不合格药品名单中的片剂品种,针对片剂品种质量不合格的具体原因,深入讲解片剂制备中的质量检查项目。结合实际案例的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更深入的讲解药剂学的理论知识。

3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特点是生动形象,网络资源特点是丰富多样,而药剂学是一门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课程,包括药品制备过程、质量检查等。仅通过口头讲授和板书,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药剂学知识。以片剂制备工艺为例,我们可以引入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形式展现,例如,制备工艺视频、包衣过程的动态图等[2],学生便可直接观察到制备工艺和包衣过程,这样可以增加课堂授课的多样化,降低学生学习药剂学理论知识的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同时,老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与药学相关的网站、论坛、微信公众号,例如:小木虫论坛、果壳网、医药云端工作室、医药经济报等,学生可以密切关注这些平台,及时了解制药相关知识,政策和行业趋势。

4 深入药厂车间实地考察

药剂学课程属于实践性和应用型较强的课程,很多知识仅靠课堂教学难以理解。为此,我们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一些药企,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车间参观实习。例如在讲解胶囊剂这一章节,组织学生到企业固体制剂车间参观胶囊剂制备流程,邀请企业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制备流程,深入理解消化课本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实地参观实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解理论知识,也能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实情,即有利于学习课程,也有利于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即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企业的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平台。

5 结语

随着制药工程专业制药企业的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人才在行业就业中具有一定优势。

学生扎实的药剂学知识和制药工程背景是学生就业的主要竞争力,而药剂学课程的教学不能仅靠教学方式的改革,还需要系统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3]。本文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总结了我们一些经验和思考,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敏琪.药剂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32(2):123-127.

[2] 李祖媚.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2.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4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连接中医临床与中药用药的桥梁,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中药常用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合格的中药学专门人才。中药药剂学是以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等多门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科学,中药药剂学与各学科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和补充发展。为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建立了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基础和两条延伸共10门课程,具体结构见下图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课程(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是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基础。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辨证施治、复方用药、性味归经等指导中药药剂学的剂型的选择和质量标准的建立,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指导了中药的提取、结构分析和质控研究;两条延伸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与工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适合我院中药学学生的发展和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使我院学生的考研率和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校领先水平(2010年分别为31.5%和96.2%)。

二、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包括针对具体药物和用药要求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处方,制备工艺以及对各种制剂设备的操作。因此,在理论教学上引入PBL教学法,采取“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同时将理论课、实验课和药厂见习三者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工厂参观学习,观察生产过程,请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教学中难以阐述清楚的设备构造和操作难点问题等。实践表明,实地观察有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备工艺流程等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主动为毕业后的就业积极作准备。我们在近六年对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改,减少了理论课学时,增加了实验课学时,设立了开放实验室,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实践教学中采用了“单项实验技能训练加综合实训”的模式,在单项试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选定几个中药品种进行制剂处方的设计和制备研究,安排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中的滴丸机、喷雾干燥剂、包衣锅、HPLC等设备完成制剂的处方筛选和质量评价,提高了学生参与制剂研发的整体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化效果。我们开发了《中药药剂学》多媒体课件,使各种中药剂型的概念更加形象具体,制剂设备的构造和运行更加直观,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进入药厂的生产车间拍摄录像,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制剂设备操作、剂型的制备、包装等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课中重点、难点,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工艺操作单元,如中药厂GMP标准的厂区、生产车间布局及各类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边播放视频边讲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为日后学生的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3.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高水平的教学,离不开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使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化、信息化、共享化。因此,我们在已有精品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又构建了BB网络在线平台,教师通过将课堂授课内容上传至该平台,可实现面对面的音视频教学,学生可根据学习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自助安排预习和复习,通过平台的讨论区教师可以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多名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针对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增溶方法的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预先分组通过阅读论著、查阅文献、结合实验结果,最终以小论文的形式于BB平台上,教师选择其中的2~3篇由学生在课堂上作报告,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三、坚持教学和科研双管齐下,以科研提升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中药临床使用会对中药药剂学不断地提出更高的新要求和新课题,这是促进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动力之一。科研工作的开展能够丰富和深化本科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如在“固体分散体”的讲授过程中,以我们在研发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时的经验,讲授固体分散技术的优点和难点,如何针对具体药物选择合适的载体以及优化药物与载体的比例,结合我们制备的溶解度曲线、差热扫描图谱讲解固体分散体的验证方法等,使学生对这一技术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名考上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向我们反馈说,正是由于这种将科研融入教学的授课方式,使她基本了解了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思路,不像其他刚进实验室的同学那么茫然。每年约有1/4的同学在毕业实习结束后撰写并发表了专业论文。科研工作不仅对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近年来,药剂学科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7项,其中有多项取得了省级科研成果奖项。同时,教师得益于教学中的启发,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教改课题,撰写了多篇高质量的教改论文,并且将教改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5

制药丁程专业的药剂学采用以各剂型辅料和制备方法为主,制剂理论知识为辅,同时施以必要的双语教学的模式。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保障。选用最新版培养药学方向的推荐教材,即人民卫生出版社,崔德福主编的《药剂学》第七版。课程体系建设中,首先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打好药剂学理论基础,然后是药物剂型的学习,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领域,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下,便于剂型的理解和掌握,最后一部分是新剂型与新技术,对药剂学前沿领域做了介绍,其中有些内容是有待工作人员进一步研究的,展现了学科的延伸性。

2教学内容改革

药剂学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理论知识和技术更新周期很多,不断的将理论知识和技术更新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给学生是我们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对一些陈旧落后的内容做适当的删减,根据课程安排对教材中章节做适当的顺序调整,使得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对新技术的讲解,例如,包括固体分散体技术,包合物的制备技术,微粒分散系的制备技术等;对新剂型的讲解,包括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经皮吸收制剂,生物技术制剂等;对中药制剂现代化等研究的前沿领域进行介绍。同时在每次课堂讲解内容结束后,增加适当的课堂练习有利于学生对课上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起到及时复习的作用。课后练习的布置也非常重要,根据个人经验布置内容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课堂内容的复结式的练习,有助于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掌握,第二层次是希望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把一些有深度、有广度的的习题,自己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来完成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开阔视野。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3.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药剂学中药物剂型有10几种,各有异同。但是药物剂型任何人在实际生活中都是有接触到的,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这点,在学生直观认识药物剂型基础上,学习剂型具体的特点、制备方法、各组成成分及作用等方面,有了浓厚的兴趣并深入的学习下去。如液体制剂里的糖浆剂、溶液剂、悬浮剂、乳剂等。除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常用剂型有直观感受,还可利用学生所做的药剂学实验,这不仅是直观认识剂型,更是学生们首次自己亲自制作药品,兴趣相当浓厚,这对他们学习理论知识更加有帮助。在课堂讲解时可充分利用这两方面资源,由浅入深式的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2教学手段改革

现在的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授课,制作出各具特色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内容规范,使用效果良好。制药工程专业的药剂学是以工业药剂学为主,以剂型为中心,研究其制备理论与实践。为了加强学生文字性理论知识的学习,将一些理论做成简单易懂的FLASH动画和变化图线的形式,比如絮凝和反絮凝理论、昙点和Krafft点等概念,可以形象的描述理论知识,对于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加深理解。对于剂型,在讲解时可以查找大量的图片和相关实物给学生参观,如片剂———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药片;胶囊剂———硬胶囊、软胶囊等。制备过程有些涉及到很多机械设备,同样可以利用FLASH动画,使学生即直观认识制药设备,又可以了解整个设备工作原理及过程。为学生后期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4药剂学考试模式

现在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再也不是“一纸试卷”的时代。在考试模式上,做了适当革新。成绩由三部分组成,首先仍然是我们的综合考试部分,是对药剂学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核,不仅要求熟悉理论知识,还要求结合理论分析实践问题,其次是平时成绩,包括同学课上表现、课后练习以及平时学习情况(平时课上简要考核)。最后是药剂学实验,独立学院设置的药剂学实验与药剂学课程内容一一对应,充分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宗旨。理论与制药生产实验相结合,提高了药剂学考试的实践性,更好地摒弃传统试卷考试的弊端。更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6

药剂学是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为了培养合格的化学制药技术专业人才,要结合高职培养目标与专业特点,基于学生满意进行药剂学教学。文章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化学制药技术专业药剂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化学制药技术专业; 药剂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Abstract:Pharmacology is a trunk course in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order to cultivate qualified pharmaceutical talents, pharmacology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students satisfaction and society demand. Combined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ome notions on the re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conducting methods we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Chemical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specialty; Pharmacolog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高职化学制药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从事化学制药生产运行、管理和药物生产的新方法、新工艺和新设备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化学制药企业从事生产运行、产品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管理、制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应用等工作,同时也能够从事药品销售等相关工作。药剂学是化学制药专业的主干课程,它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综合和应用,是药剂学最重要的外在特征,同时药剂学具有学习内容多而分散,记忆性、背诵性强的特点,难以系统掌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课程组展开了对该课程的全面建设工作,尤其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与改革。在对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以教师讲课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因材施教的模式,在教师理清教学主线的前提下,课堂教学侧重讲练结合、讨论启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个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谈一下自己的教法与体会,与同行交流共勉。

1 教学内容

《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能对学生掌握药学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起到主导作用。学生通过药剂学课程的学习后,能够掌握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为日后从事药剂的生产、销售、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我们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围绕着药剂学的基本任务来进行,主要包括药剂基本理论、药剂剂型的处方及生产工艺、药物新制剂、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等4个方面。

1.1 药剂学基本理论基本理论的研究对提高药剂的生产技术水平,制备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顺应性好的制剂十分重要,对完善和丰富药剂生产工艺、开发新剂型、新制剂和新型给药系统及提高产品质量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高职的主要培养对象是高技能人才,但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如溶解理论、常见药剂辅料特性、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理论等,还是十分必要的,没有理论指导的技能就犹如空中楼阁,缺乏发展的后劲。

1.2 传统剂型的处方及生产工艺方法、原理和技术成熟的、目前相关工作岗位常用的符合《中国药典》规范的药剂剂型的处方及生产工艺应该是我们课程的重点,教学时间占课程学时的一半以上。常见剂型包括:溶液剂(Solution)、栓剂(Suppositories)、糖浆剂(Syrup)、片剂(Tablets)、注射剂(Injection)、胶囊剂(Capsules)、气雾剂(Aerosol)等。对这些剂型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①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等,这是一种剂型有别于其它剂型的特征;②制备流程、处方和工艺,这是学习的核心,也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主线。

1.3 药物新制剂高效、长效、速效、低毒、缓释、控释、定位和靶向释放等各种新剂型与新制剂始终是药剂学的中心工作,也是体现高职课程先进性的地方。课程主要介绍比较成熟的新剂型的制备方法、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及相关理论,以典型实例贯穿实际生产操作全过程,以生产或实验室操作过程顺序组织课堂教学。我们讲解的药物新制剂主要包括: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透皮给药系统等。

1.4 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药品调剂与药学服务是药房的重要工作,也是药剂工作者必须要熟悉的内容。该部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日后在药品流通行业的工作。

2 教学方法

2.1 流程教学法药剂学具有知识点多而分散,叙述性和记忆性强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清晰明确的引导性思路,内容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采用流程教学法可以将药剂学的主要内容整合进药物剂型的制备或应用流程中,使学生对药剂学的内容有清晰的思路,沿着剂型的制备流程,非常容易掌握各种剂型的学习内容,学习药剂学不再是死背硬记,提高了课程教学的系统性、趣味性,便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1]。如对中药剂型这一章的学习,我们将内容归纳到以下流程中,对本章所有知识点的学习都围绕着这张流程图来进行,提高了学习效率。

2.2 启发式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发展智能”为原则,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教学,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对药剂质量要求的讲解过程中,抓住“安全、有效、稳定”的原则,启发学生探究如何才能使片剂、注射剂、输液剂等实现以上目标?对个生产环节如何控制?对生产环境有哪些要求?需要哪些质量控制指标?使学生在能够带着问题听课,积极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讲练结合式的课堂教学 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讲-练-讲”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即教师讲习后,出一些灵活性高且能体现课堂重点知识点的习题由学生自己练习后,教师再总结,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注射剂这一章关于调节等渗的计算方法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不同的方法(如冰点下降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计算同一道题,结果数值有差异,再提出问题:用冰点下降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计算同一道题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同学马上就会仔细地翻阅书本,找到答案:原来冰点下降数据法计算出的是100 ml该溶液需加入等渗调节剂的量,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则是实际溶液所需加入的氯化钠的量,自然有区别。此后教师再对调节等渗的几种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2.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多媒体教学是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具有信息量大、直观、图声俱全等优点,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制作了全程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药剂学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像、视屏、动画等,并在使用过程不断完善和补充,直观生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概念和课程难点[2]。如在片剂讲解中我们通过动画影片展现压片的全过程;通过网络将药剂学的发展动态和企业状况介绍给同学,推荐课程国内外相关网站;通过网络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2.5 改革课程作业与考试方式从促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出发,改变常规的作业与考试方式[3]。课程作业除了传统的书面题目外,还经常布置药剂学文献检阅与综述题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采用了综合考核的方式,如以期末开卷考试为基础,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核、综述能力(归纳报告)、平时测试和课堂讨论、课堂出席等情况综合给分,引导学生平时加强学习、注重活学活用,防止期末突击应付考试。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药剂学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从社会、岗位、学生的需求出发,合理的设计、调整、改革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提高药剂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龙晓英. 流程药剂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9.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药物制剂;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践

药物制剂专业是研究如何将原料药制成适于医疗应用的成品药,是一个兼属药品生产及其安全有效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药物制剂专业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和领域,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技能实践性的特点。

药物制剂专业是2009年在我校开设的本科专业,结合药物制剂专业的特点,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实践是我们农业院校开设此专业的关键。我们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再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学科发展。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探讨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的发展,以适应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培养。

1、课程体系的设置

1.1药物制剂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

药物制剂主要培养能在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和管理等领域从事天然药物提取精制、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和制备、药物分析检验、质量评价等方面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30余门课程,为加强药物制剂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该专业应具备较完整的化学和药学知识模块,在此基础上,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将理论课程设置为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的三阶段课程体系:第一阶段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解剖生理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医药数理统计、生物化学、药理学、仪器分析等,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下一阶段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专业课程,包括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生物药剂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主要是为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制剂专业所需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在该阶段的学习中,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突出教学实验、综合训练、科研训练、教学和生产实习环节,使学生不仅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制备原理及技术,并且通过课程实践锻炼与强化以满足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医药行业生产一线,具备药物制剂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制药工艺设计、药物制剂制备、生产、质量检验与控制、药物研发、销售和管理等能力,可在药厂、医药公司、医院、药品检验部门、研究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制药工艺设计、药物剂型制备、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经营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2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的设置

从教学实习、教学实验、生产劳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创新与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探讨。分别建立相应的基本框架,即基础实验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及实验能力拓展,分别从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专业实验教学、实习实践、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创新与素质教育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目标: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课程实验训练和考评,使学生熟练掌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基本操作,如称重、量取、倾倒、观察现象和科学分处理结果和数据等,要求学生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将实验原理理解透彻,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具备规范化操作的基础实践能力,总结分析问题能力。专业实验教学目标: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基础上,根据已学过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进行专业实验设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使学生具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实习实践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科技创新目标:主要是通过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目标:主要是安排学生进入药厂,企业根据本院实习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和职场规划。

1.3对课程体系的实施

通过专业理论课方面、实践教学环节、毕业环节等环节的实践,找出问题与不足,制定解决方案。专业理论课方面,每一门专业理论课都成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研究团队,团队内教师职称结构及学历层次合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环节,药物制剂专业共开设两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六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医药数理统计实验、生物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学实验和药理学实验。六门专业实验课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药剂学实验、药物分析学实验、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实验。以及相关的专业选修实验课程,生产实习,教学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提高自身实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毕业环节,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以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契机,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及药厂制剂设计中。

2、教学实践改革[1]

2.1基础实验训练层。以我校药物制剂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重点,确立训练学生基础实验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认识到实践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增强对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

2.2综合实验训练层。通过方案的确立,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前期学到的实验技能,解决一些生产实际问题,并明确这些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生产意义。

2.3实验能力拓展层。通过教学实习环节、第二课堂活动、师生合作课题、到药厂生产一线锻炼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并能紧密结合前沿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化的生产实践。通过完善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为吉林地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落实措施

3.1对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进行修订。到医药企业、兄弟院校进行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召开学生座谈会;根据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3.2改革教学模式[3]。药物制剂专业教育与公共教育并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搞好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使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互融合,知识结构合理化、课程体系最优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基本要求统一化、学生发展个性化。

3.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充分利用校外药物制剂GMP实训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校企合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由原来的理论为主转为理论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按实际生产流程,对主要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消化与理解,从而使实训内容有针对性,理论教学内容的学习更深刻、更扎实,两者相辅相成。

3.4加强师资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加强师资教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若干名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和聚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学术创新团队,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通过贯彻实施国家及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计划”,造就一批国际国内一流学者和优秀学科带头人。通过实施学校的“院士工程”、“紫江学者计划”、“优秀团队计划”、“优秀后备人才计划”和“博士后培养计划”,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学科梯队。师资队伍建设,将围绕学校“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进行,通过科研启动经费、科研配套经费和博士后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结合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情况,鼓励教师“走出去”,到药企等生产一线锻炼实践教学能力,达到“双师型”要求。

3.5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建设实习基地作为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实习认识不足,不能适时进行角色转换,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实习过程中缺乏职业精神;对实习基地专业指导教师队伍的配备上,部分高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的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实习质量难以保证;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三方之间的责权划分不清,当学生和实习单位发生纠纷的时候,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等。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

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药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药剂学、药物化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方面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具备药物剂型和制剂的设计、制备、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使本专业学生得到系统的药剂学知识与技术的培训。因此,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课程设置不应单纯地以学科型为主,应兼顾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的认可为依据来设置课程。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也体会到只有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学科发展方向,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玉霞.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7(6):47-48.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职;药物制剂技术;实验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06-03

“药物制剂技术”是研究药物剂型制备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高职药学类专业群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实验环节对培养学生掌握制剂生产操作技能、质量控制技术、新药开发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改进“药物制剂技术”实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及创造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至关重要。

在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和江苏省重点建设专业等项目的支持下,笔者对“药物制剂技术”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高职药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药物制剂技术”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验内容陈旧,项目缺乏创新性 以观察型、验证型和重现型实验为主,只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太少,造成学生单纯的机械操作,逐渐丧失实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操作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缺乏主动性 教师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机械(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目标与制药行业标准脱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均受到严重限制,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和发挥。

考核指标单一,评价缺乏合理性 考核指标缺乏合理性,多数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部分组成,考核指标只评价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操作能力却无从评价,对于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的高职教育而言缺乏合理性。

“药物制剂技术”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实验教学内容 (1)构建了“GMP仿真实训中心”。我院与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投入一千余万元建成了“GMP仿真实训中心”,在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情境的条件下,开展药物制剂生产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验教学。同时,购置了GMP实训仿真软件,使学生置身于虚拟的生产环境中,学生训练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通过“实”、“虚”两种途径的有机结合,将“药物制剂工技能鉴定与考核”和药物制剂岗位实践技能融为一体;把药事管理与法规、职业素养和环境保护等内容贯穿于实验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树立优良药品观念,使其能规范地从事药物制剂生产和质量控制等工作,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2)实验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同一化。以具体的制剂产品为载体,将实验设备、制剂产品和制剂生产线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分析整个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及其涉及的不同技术与技能,以培养生产要素必需的技术与技能为核心,重构实验教学内容,实现实验与岗位衔接。整合后的实验教学内容以岗位操作规程(SOP)为核心内容,组织各实践岗位必备知识,着重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包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为完成任务必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我们将制药企业真实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变为实验学习任务,把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实验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分成5个学习情境,即片剂的生产、胶囊剂的生产、口服液的生产、丸剂的生产和栓剂的生产。每个学习情境都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评估等五个阶段组织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药品生产企业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过程相一致,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2)SOP标准作业程序教学法。SOP即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模仿制药企业,实施SOP标准作业程序教学法,即按照剂型,合理规划制剂实验室,各种制剂设备仪器均制定详细的使用说明。例如,颗粒剂工艺流程为:主药(辅料)粉碎筛分混合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整粒包装。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主要有万能粉碎机、三次元震动筛分机、三维混合机、摇摆式颗粒机、微波真空干燥机、整粒机、颗粒包装机等,制定这些设备的SOP操作方法。学生实验的整个过程均按照GMP和SOP操作方法的要求执行,并作好原始记录。在实验结束后,归纳与反思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实验技能与素质。

实验考核评价 (1)企业化实验考核模式。现代制药企业对员工的考核主要包括运筹计划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成本节约意识、业务知识和遵章守纪情况等的全方面的考核。参照现代制药企业的考核模式,根据药物制剂技术实验教学目标,建立了企业化实验考核模式,将药物制剂技术实验评价指标确定为实验知识考核、实验技术技能考核和实验态度考核三个方面,既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也考核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小,还有创新素质的高低。企业化实验考核体系如图2所示。(2)实验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接轨。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参照,将药物制剂技术实验考核与药物制剂工及中(西)药药剂员职业技能鉴定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检验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在评价方式上将教师评价、自我鉴定、小组互评等结合起来,使考核评价更全面、公平、公正。

“药物制剂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效

“药物制剂技术”实验教学改革在我院制药技术专业群(包括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化学制药技术)教学实践中试行两年。结果表明:我院以“GMP仿真实训中心”为平台,设立的实验内容能与真实岗位有效衔接,与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工作(实验)任务,SOP标准作业程序教学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技能、职业意识与素质;企业化实验考核模式能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动学习积极性,最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术技能,明显改善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显著提高了“药物制剂工”、“中(西)药药剂员”等工种考级通过率,学生得到了实习和工作单位的好评,就业率也明显提高。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将不断创新和实践高职“药物制剂技术”实验教学方法,培养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孔庆新.高职“药物制剂技术”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0(9):116-117.

[2]于广华,孟丽,李芳,等.校企全程合作下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30-131.

[3]刘芳,罗跃娥,刘斌.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2195-2196.

[4]王建梅.提高高职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实效性的实践[J].药学教育,2008,24(6):44-46.

[5]葛喜珍,林强,谢伟萍,等.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环节考核方法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5(2):85-88.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9

中医药是我国自然科学领域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具优势、最有特色的行业,是我国传统瑰宝。新时期,除社会发展和中药产业快速增长的因素外,中药行业职业种类的日渐增多和细化,迫切要求中药人才从单一学术型向复合应用型发展,并与医学、生物技术、农学等多学科合作培养复合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实现中药产业的技术性变革。首批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43家院校中,中医药院校22所,西医药院校11所,综合性院校7所,农林院校2所,商业院校1所,几乎覆盖各类院校,也充分表明这一点。因此,以中药学为主体,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成功构建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如中药学与化学、工学等紧密结合,着力培养为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工程技术工作的创业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药学与医学结合,着力培养能解决药物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等问题的执业药师型人才;药学与管理学结合,培养能进行科学决策、经营管理的管理型人才。围绕以上专业方向构建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和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基地与技能实验室建设,将有效保证并不断提高中药学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质量。

以产学研结合打造中药学专业学位主要培养环节中药学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要求,教学应以能力与技术培养为核心,聘请在中药研发、注册、生产等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模拟、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按照此要求,校企、校(医)院联合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应成为专业学位培养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采取双导师制的指导方式,学校导师负责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合作单位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由此,校外基地建设也成为决定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除了生产企业的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等部门,医院临床药学部、药房以及医药公司等实践基地以外,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现有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优势条件,与国家和各省重大工程、重点应用型科技攻关项目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挂钩,是强化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条件。

2构建举措

2.1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科学设置方向培养目标上,中药学专业学位旨在培养能够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胜任中药产业各个领域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此目标为指导,可以明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是从事中药产业各领域、各环节的质控、监管、营销的应用型人才,而非药物组成、机理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在实际培养工作中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全面胜任行业实际工作的实践应用能力;基本掌握生产、流通、管理与科研设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具备敏锐发现、善于分析、快速解决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或突出事件的组织应变能力;同时注重人文与专业素质的培养,具备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及时处理相关工作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学科专业方向,可设置为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医院调剂与制剂等5个主要方向,基本涵盖了中药产业及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方向要求研究生掌握中药新药研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中药新药注册法规和政策,具有现代中药产品研发各环节的科学设计能力,胜任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工作。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方向着眼于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质量监控工作,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制剂定性鉴别等现代分析技术和方法。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方向主要培养掌握药用植物栽培与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从事中药材种植、鉴定、加工、炮制及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医药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掌握营销、经济、法律专业知识与技能及中医药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医院调剂与制剂医院制剂方向旨在培养能够开展医院制剂监管工作,对临床医生与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与信息服务的专门人才,应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保管,掌握中药各种剂型的制备过程及各生产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

2.2强化阶段培养,优化培养过程围绕实践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拟设置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3个主要环节。其课程学习为第一阶段,时间为第1学期,在学校集中完成课程学习和基本实验技能;第2学期至第6学期为实践技能培养期,进入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期间,第4学期至第6学期不脱产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一阶段在主、副导师指导下填写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主要工作是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所选理论课程和技能方法课程的学习。课程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公共课由外语和政治理论课组成,为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近期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为方向分化课,是依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开设的侧重某一分支学科的系统知识,为选修课。

例如,制药工程与技术方向可设中药工业化制剂原理及技术、制药设备原理、中药药品设计与研发、GMP与技术改造等课程。中药检验与分析方向可设置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建立、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中药仪器分析专论等课程。医院调剂与制剂方向可设置中药临床研究管理、中药调剂学专论、中药临床循证评价、中药物流通论等课程。依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应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要注重理论学习与生产管理实际有机结合,以知识或问题(能力)为主线把不同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创新教学方法。

授课方式上,多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实验设计等形式,重视发挥在中药产业管理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医院)专家参与教学。第2阶段是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在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实习,时间为2年半。第2阶段可分为专业方向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两个部分。最后一年应属于专项技能训练阶段,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并进行资料收集,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完成开题报告评议工作,并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6学期完成论文,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与申请环节。

2.3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技能训练工作中以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国际先进药学教育均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以美国的Pharm.D学位为例,前1~3年进行早期药学实践或介绍性药学实践,第4年全年进行进阶药学实践。大多数学校在药学实践完成时不仅授予学位,还颁发实习毕业证,没有实习毕业证,就难以找到工作。英国的临床药学实践多采用连续性实践方式,时间大约为1年,实践范围包括医院、社区、药房、国民健康服务机构等,实践方式亦多种多样。日本、德国均有相似的药学实践要求。因此,中药学专业学位应充分发挥校企、校院联合培养的优势与特色,采取双导师制,即由学校在职研究生导师和合作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共同担任导师,指导研究生技能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在专业技能实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实践技能培养环节应出台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应制定基地的建设规范,特别加强生产、流通等方面基地条件与教学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2.4规范格式与评阅标准,强化学位论文质量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主要依据,狭义上讲,论文质量即代表着一个类型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判别一个模式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因此必须做好中药学专业学位的论文工作。在内容上,学位论文须与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体现学生运用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中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论文类型可以是质量较高的现场调查分析报告、针对主要技术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研究设计解决方案,或者其它相关研究论文。作为学校管理部门,应及时细化论文格式规范、内容与行文要求,要设置相配套的学位论文评阅标准与管理办法,供评阅、答辩以及学位评定委员会专家参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