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广播电视艺术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0-29 07:16:30

广播电视艺术论文

广播电视艺术论文范文1

喉舌与媒体

“喉舌”与“媒体”,涉及到广播文艺功能的变化。

建国以来,广播文艺经历过一个由被动制作到主动创作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从为人作嫁到自己走路的过程。

50年代初,广播队伍初建,归属于新闻宣传口(),而不是文化艺术口(文化部)。电台强调要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成为人民的喉舌。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广播是媒介和工具。当时新闻类、文艺类节目被称作“新闻广播”、“文艺广播”,还没有“广播新闻”、“广播文艺”的提法。如果说新闻节目是报纸的“有声版”的话,那么文艺节目便是社会文艺的“录放版”。文艺编辑有两大任务:一,政策把关;二,编、播、录、放。换句话说,就是对社会主义文艺作品加以筛选,进行广播化处理。因此,他们尽管是决定节目优劣的关键角色,却属于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既不自我标榜,也不标新立异,只是当好配角。就“广播文艺”而言,这种为人作嫁的节目制作方式多少有一点被动。

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力度逐步加大。1980年10月,全国第十次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这样的工作方针:广播电视要“自己走路”。

这个方针50年代初胡乔木曾经提出过,含义不同。当时主要指广播事业要建立自己的记者、编辑和节目制作队伍,免得只是报纸的传声筒。80年代重提,队伍已经壮大,设备不断完善,除了广播以外,还出现了电视,影响越来越大。“自己走路”不仅意味着摆脱报纸、杂志那种文字印刷,人工传递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要充分显示音像俱备、电波传送、迅速及时、传播广泛、感染力强等优势,开创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自己走路”有这样一些迹象:

——80年代,“广播新闻”自成体系,不限于报纸有声版的“新闻广播”。

——80年代,“广播文艺”开始探索,区别于录放版的“文艺广播”。

——80年代,“电视文艺”大行其道,电视散文、电视音乐(MTV)、电视戏曲、电视综艺、电视文化专题、电视艺术片等多种样式纷纷呈现。

——80年代前期,广播剧形成创作高峰,90年代被纳入“五个一工程”奖项。

——80年代,电视剧异军突起,蔚为大观,以极其普及的方式与电影争夺观众。

——80年代中叶,电影也划归广播电视系统。1986年1月,广播电视部改为广播电影电视部。

——90年代,国家教委正式确认并新增“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设学士、硕士、博士生专业。

同样在80—90年代,正当广播电视系统提出“自己走路”和“扬独家之优势”的时候,理论界、学术界开始通行一个与“新闻”、“宣传”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传播”。

在传播学领域里,广播、电视与报纸、杂志、图书同样被视为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和工具,简称“大众传媒”。它们是“传者”与“受众”之间的桥梁。

从媒体的角度看,广播电视实际上存在着双重品格:既是新闻信息的传输工具,又是文化艺术的载体。作为文艺的视听载体,广播电视不是惟一的,除此之外还有电影、录音带、录像带、CD、VCD等等——或许将它们统称为“音像文化”、“音像艺术”更为准确。80年代以来,除了政府主办的广播电视节目以外,商业化操作的音像制品已经进入市场,具有同样的视听效果。

音像文艺的社会化,给广播电视文艺带来了竞争和压力。就“传者”而言,你播我听、你播我看的单一的传播途径改变了。专业化的音像技术不再是广播电视系统的专利。独家经营变成了多家经营,文艺领域的行家里手大量涉足音像创作。中外音像制品正在成为广播电视文艺的强大对手。就“受众”而言,文化消费观念增强了,拓宽了。他们可以有多种选择,不再限定于收听、收视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视听口味也越来越高。于是,在音像文化领域里,不再是电台电视台的编辑为观众筛选、择定节目,相反地,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与其他音像制品一样,要接受受众的选择与检验了。共5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台文艺编辑向来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强烈的“喉舌”意识,对政策把握和舆论导向十分敏感(因为长期归属于新闻宣传部门);二是具有无可比拟的广播电视专业化技能、技术、技巧(因为是政府独家经营)。这两个特点曾经是两大优势。如今,这两大优势显然要重新认真地思考了。

喉舌意识主要是就新闻宣传而言的,电台文艺编辑们常说:社会文艺所允许的,我们不一定允许——因为电台是政府的机构,重在表达政府的意志,传播政府的声音,必须强调政策性、权威性。这一点毫无疑义。然而,文艺和新闻虽然一样姓“文”,却分属两个范畴:新闻强调客观、真实;文艺强调主观情绪。新闻言简意赅;文艺情趣盎然。新闻迅速及时、“喜新厌旧”,重在追逐时代和生活的浪潮;文艺“喜新恋旧”,耐人寻味,重在探索人生价值和艺术魅力。如果说新闻不乏冷面孔,那么文艺永远有一副热心肠。我国的新闻宣传政策与文艺政策在侧重点上也略有不同:前者重在统一的舆论导向和优秀的作品示范;后者重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为人民大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喉舌意识和百花齐放意识其实并不矛盾,但也不可相互取代。如上所说,广播电视有双重功能,倘若说“喉舌”强调的是媒介和工具功能,那么“百花齐放”强调的是艺术形态功能。广播电视文艺编导运用音像技术与艺术进行了创作,实际上已经不限于社会文艺的选择、加工、传播,它们自己也已经成为社会上音像文艺大舞台的作品。作为社会文艺的一部分,它们不再具有往日的权威性,同样要经受受众的选择、专家的审视乃至市场的检验。

面对媒体的竞争,仅有喉舌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泛泛地应付日常播出也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广播人、电视人应当转变创作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树立“广播电视艺术家”的意识。目前,文学艺术领域的行家里手既已涉足音像创作,并且有所作为,那么,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除了准确把握政策和舆论导向以外,增强文艺修养和艺术功力是当务之急。

载体与本体

顾名思义,广播文艺是广播所负载的文艺。广播是载体,文艺是本体。电视文艺类似。

载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文艺领域里,它们与本体相辅相成,其材质与性能直接影响到艺术本体的形态特征。比如:

文字——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有了语言文字才有文学,才有美文巧思和艺术化的文学。于是,文学成为文学的载体。

宣纸——国画的载体。生宣、熟宣的不同性能使泼墨写意与工笔重彩各呈异趣。

板材——版画的载体。于是有木刻的刀味、铜版画的金属味、腐蚀版的艺术肌理。

胶片——摄影的载体。胶片、暗房技术造就了摄影艺术。

广场、厅堂、剧场——表演艺术的空间载体。音乐、舞蹈、戏剧形成了广场艺术、室内艺术、剧场艺术的不同效果。

艺术有个传播问题,也有个记录问题。记录是为了传播。过去的艺术难以记录和复制,只能口传心授、手工制作、巡回展示,或借助于文字间接记录。这使文化艺术的普及与发展相对缓慢。20世纪摄影、唱片、广播、电视、电视的相继流行,意味着找到了新的声像媒体,也是载体。

声像媒体(载体)有什么功能呢?

首先,它们可以记录——客观地记录,不失原样地记录。记录声音、记录形象、记录色彩。既可以记录生活,也可以记录艺术。既可以静态地记录,也可以动态地记录。既可以生活化地记录。也可以艺术化地记录。胶片、电子的记录功能的发挥(电影、电视),其真实性甚至令舞台上三面墙式的“模拟现实主义”为之逊色,进而去探索“剧场艺术”的新路。

其次,它们可以表现——主观地表现。声音或形象不只是客观的,它们也能表现主观情绪、个性色彩、审美倾向,甚至可以表现臆造的、非现实的观念——音乐、音响尤其具有这种魅力,由此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共5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第三,它们可以复制——大批量的、机械化的、不走样的复制。

第四,它们可以传播——广泛而迅速地传播,可以借助于电子手段实现即时传播、同步传播。

前两个功能——对生活的客观记录,对情感的主观表现,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艺术讲究情、趣、艺。后两个功能——大量复制,迅速传播,属于传播的范畴。

依托20世纪的现代科技,新一代的声像载体赋予文化艺术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包装,大潮般地涌向社会。它们加快了文明的步伐,也改变了传统艺坛的风貌。于是,融汇着机械技术、复制技术(印刷、摄影、拷贝)、电子技术的艺术形态被视为20世纪出现的、与现代科技相交汇的新艺术。特别是电影、电视、广播,有人称之为区别于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七项艺术的第八艺术,第九艺术、第十艺术。

如果我们深入地思考一下,其实在视听领域,广播电视没有创造什么新的艺术语汇和新的艺术手法。一切都是固有的艺术形态(包括电影艺术)业已创造过的,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舞蹈、杂技;听觉艺术如音乐、歌曲、曲艺说唱;视听综合艺术如戏剧、电影。即使如广播剧、电视剧,大抵也不过是听觉化的戏剧和电影式的声像蒙太奇叙事。所不同的,只是将胶片载体转化为电子载体、将观赏环境由专业化的剧院转化为日常的任意性环境而已(当然这也很重要)。从音像载体的角度讲,电视更需要从电影那里学习音像蒙太奇语汇、以及画面运动、节奏,影调、色彩以及音乐、音响等表现技巧。

正因为广播电视没有创造什么新的艺术语汇和艺术手法,因此把握固有的艺术形态十分重要。

艺术形态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手段、方法、风格、格调、韵味之别。它们之间从来不是相互排斥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契合、借鉴、交融关系。艺术的哲理触类旁通,人们称之为“通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绘画的线条色彩、雕塑的块面结构渗透着音乐般的节奏韵律;音乐的音色、音响、柔度、力度可以带来空灵(空间感)、柔滑(视觉、触觉感)、冲击力。综合性的视听艺术如戏剧、电影、电视等,更是随处可见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的影子,甚至还包括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有关人生与艺术的哲理思考。

于是,广播电视面对文艺,势必形成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应该说,艺术的高下不在于形式的新旧;作品品位的高低,不在于琢磨什么新样式或开发什么新品种。关键在于两点:

(1)艺术本体的把握——如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

(2)载体功能的发挥——即广播电视自身的艺术表现功能的发挥,如客观再现,主观表现,以及包括纪实美、形式美在内的情、趣、艺。

把握好这两点,手段的运用和样式的变化自在其中。

数千年人类文明所积累、所创造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方法极为丰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以多视角、多方位、多层次、多形态地表现。没有什么事物广播电视不可表现,也没有什么题材只可用一种方式一次性地表现。具体到每个作品,表现手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最理想的境界只是两个字:得体——得生活的本体、得艺术的本体、得情感的本体。

原创•继创•再创

任何文艺作品都有原创、继创和再创。作品的原创很重要,或可称之为“原生态”的作品。它是继创和再创的根基。然而,衡量作品优劣的标准不在于它是否是原创或原生态。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原创的、原生态的作品比较粗糙,杂质多,通过继创和再创,才成为精品。随着艺术载体的多样化,继创和再创现象愈来愈普遍。

即使在出现精品之后,继创和再创依然存在——文艺界称作改编、移植、二度创作。继创和再创可以不断出现精品,或者各呈异趣。当然,其中也不乏庸品,甚至膺品。

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例如,流传千年以上的《西厢记》故事,题材及原创是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南宋赵令畴将其改编为说唱形式的《蝶恋花鼓子词》,同时又有歌舞说唱并举的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代董解元另作改编,重新创作为长篇说唱《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则又以“董西厢”为蓝本,再创杂剧《西厢记》,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舞台上的不朽之作。共5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杂剧精品《西厢记》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这一题材的杀青、锁定。“王西厢”是用北曲演唱的,称“北西厢”。明代又有以南曲演唱的同名传奇剧本出现,情节人物有所拓展,带有江南风情特征,称“南西”。至于清代以来各种地方戏曲和曲艺里的“西厢”、“红娘”,乃至不同演员的不同表演艺术流派,如京韵大鼓《大西厢》,昆曲折子戏《传柬》、《闹柬》,荀派京剧《红娘》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难以互相替代。时至今日,新编越剧、蒲州梆子、歌剧、电影、电视连续剧的《西厢记》仍在继创或再创。

又如,400多年前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问世以来,各种艺术形态的继创和再创始终没有停止。英国重视原创和原作,不作过多的改动。美国则在原著基本情节和基本精神的基础上为我所用,大幅度改编,加以再创。例如百老汇歌舞剧《西区的故事》采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和情节架构,把中世纪意大利两大家族的世仇变成了纽约贫民区两大青年团伙的争斗;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又设置为当代意大利后裔的族仇和枪战。然而,原著中“以爱情化解仇恨”的中心主题没有变,震撼人心的悲性结局没有变。同样的情况,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的《乱》,将莎士比亚《李尔王》的人物和情节架构放置在古代日本部族,加以电影化的表现。这,也是一种再创。

诗,谱曲为歌。乐舞,可以引发诗情画意。口述的故事,文学化加工而为小说。小说搬上舞台成为戏剧。经过屏幕化处理,成为电影、电视。短篇的可以生发为中篇、长篇;长篇的可以浓缩为单本、连续、系列、片断;古典的、章回的可以改写成现代的;外国的可以转化为中国特色的。

广播电视既然是音像载体,既然被视为艺术形态,那么它可以充分利用声音元素和音像元素观照整个世界,观照自然、社会、人,观照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它可以原创,也可以继创、再创,大有用武之地。

以广播文艺(有声文艺)为例:

原创——包括两种:一种是记录社会文艺的原创,即尊重原作,如实地记录和播出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话剧作品、戏曲作品、曲艺作品、电影作品。另一种是广播文艺的原创,即利用广播特点、发挥广播特长的广播新歌、广播评书、广播曲艺、广播小说、广播戏曲故事、广播剧等。

继创——在原作基础上进行程度不同的编辑处理和广播化加工。如录音剪辑、作品赏析、文艺专题、综艺晚会等。艺术史、艺术理论及艺术知识的概括与介绍也可以说是一种继创,如“阅读与欣赏”、“广播戏话”等。

再创——广播文艺作品(如广播新歌、广播评书、广播曲艺、广播小说、广播戏曲故事、广播剧等)既有原创,也有再创。再创体现为对其他文艺题材及作品的移植、改编和二度创作。

这里所说的原创、继创和再创,主要是就广播电视作为“音像载体”的艺术表现功能而言的。实际上,广播电视毕竟与其他音像载体(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不同。作为“传媒”,它以信息传播为主要职责,其记录功能和传播功能常常比艺术表现功能更为突出。当信息传播与艺术化的加工制作有所冲突的时候,常常宁快勿精,要把“迅速、及时、真实”放在首位。这是新闻与艺术在广播电视中孰重孰轻的问题,可以理解。

迄今为止,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更多的是记录社会文艺,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广播化、电视化的处理(继创)。至于充分运用音像语汇的创作(如广播剧、电视剧、MTV等),则相对有限,因为它需要专门组织力量,有比较充分的创作时间和相应经费保证。这对一般电台电视台来说有一定的困难。50年代以来,专门性的广播文艺和电视文艺创作队伍不是没有,如:1953年建立的中央广播文工团,1980年改为中国广播艺术团,任务主要是为广播及电视系统创作、排练、录制文艺节目。1983年又有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建立。此外又有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等。这几家单位实行文艺体制,确实创作了不少好作品。但是仅仅靠这几支队伍显然不敷数以千计的电台电视台的播出需要,大量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制作仍然由电台和电视台自家承担,日常节目靠互相交换的办法加以充实,近年来则往往择用市场上业已通行的音像制品。就广播电视文艺而言,市场化操作和制播分离将是一条新的途径。共5页: 4

论文出处(作者): 值得注意的是,广播电视作为媒体的记录功能和传播功能同样可以用于文艺节目,甚至形成广播电视文艺的特色。例如:

传播功能——表现为文艺节目中新闻因素的介入,以及新闻节目中文艺手段的运用。最典型的是所谓“专题”类型的节目。前者称“文艺专题”,如穿插有新闻式采访的综艺专题、综艺晚会、文学专题、戏曲专题、曲艺专题、音乐专题等。后者称“新闻专题”,如运用文艺手段加以渲染的新闻特写、新闻故事等。在这类节目里,既有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又有文艺的情、趣、艺。据说,国外影视界并没有“专题片”的提法,要么是“纪录片”,绝对真实;要么是“故事片”或“艺术片”,基本虚构。其实,两者不必那么泾渭分明,其间不同程度的交叉与融合应该是客观存在。正如报告文学、散文特写,以及国外的所谓“新新闻主义”。此类作品的新闻题材令人关注,文艺手法引人入胜,近年来颇受欢迎。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文艺形式和新闻表现形式是伴随着大众传媒(报刊、广播、电视)的盛行而出现的。

记录功能——表现为文艺节目的纪实倾向。这一点与“新闻性”有所关联。但新闻强调时效,文艺的纪实风格则不必受时效的制约,可以表现历史的、自然的、地理的、民俗的、文化的内容,具有相对稳定的、人文的价值。记录与纪实的风格甚至不限于专题,已经影响到影视剧的创作,如电视剧《黑槐树》、电影故事片《一个都不能少》。此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记录就是历史,就是文化,音像记录具有珍贵的资料价值(新闻记录和艺术记录同样如此)。从这一点讲,广播电视节目中的音像资料不应该“一次过”,可以多视角、多方位地重复运用、反复使用——因为任何声音和图像都是多义的,换一种视角,就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传播学认为,被反复使用的资料是最有价值的资料。挖掘资料的价值,将资料用到极限,是最经济的做法。况且,读解资料可以充实和丰富自己,提高分析与鉴赏能力。

广播电视艺术论文范文2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创建于2001年,下设音乐系、美术系、设计系,及公共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学院发展的目标是提升艺术学院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国际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术创新能力,形成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依托我校学科资源,为艺术学科发展提供丰富的学科理论支撑,加强学院教学、科研能力,使学科水平整体提高;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院文化艺术的辐射力,大力开展和推动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

艺术学院现有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获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1年国家新增艺术学门类,我院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设计学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科专业中,音乐与舞蹈学类有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三个专业;美术学类设有绘画专业,其中包括油画、国画、水彩、版画四个方向;设计学类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三个专业。公共艺术教育与研究中心现面向全校本科开设艺术类公共选修课,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学院一直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先后在国内外引进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建设成一支素质精良、造诣高深的教师队伍。目前,我院现有教职工97名,专职教师80名,其中教授19名,副教授24名,讲师33名,助教4名,共有硕士生导师41人。学院还聘请部分国内知名艺术家、学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定期来院讲学和学术交流。为了及时掌握当前艺术领域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以及不同艺术流派的新动态,学院同德国、英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奥地利等多个国家的艺术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并且聘请了美国、俄罗斯等国的艺术家来学院讲学。

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院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办学实力不断加强。部分教学成果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美术系、设计系连续举办各类美术作品展、毕业创作展和设计展,音乐系连续举办各类主题音乐会、毕业音乐会。近年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322篇,其中在CSSCI期刊30余篇。出版专著41部,教材51部。近四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项目1项,各类省级科研项目9项、横向课题17项。可支配研究经费155万余元。

学院未来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遵循艺术教育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践行尊重艺术个性,完善社会人格的教育观念,立足学校多学科的优势,在技能型与研究型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下,以科研深化教学、以展演促进教学、以实践检验教学,努力打造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专业平台。

艺术学院发展前景广阔,在全院师生共同努力下,教学、科研、管理将上新的台阶,使学院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传承文化的基础、艺术创新的源泉、引导审美的窗口,在学校内涵建设的发展道路上作出新的贡献。

音乐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并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备音乐学科知识基础,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具备音乐学科综合能力的专门人才。

专业内容(特色):以音乐理论知识为基础,突出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音乐理论研究能力、音乐理论的编辑、评论、管理能力。

专业课、基础课:专业及论文指导;音乐学理论;中外音乐史及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说唱、戏曲、器乐音乐概论;世界民族音乐;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理论;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钢琴或其它乐器演奏等。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专业、普通高等艺术院校、艺术研究机构、文化科研部门、文艺院团、出版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音乐表演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并富有良知和责任感,具备音乐学科知识基础,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具备音乐学科综合能力的专门人才。根据专业方向培养音乐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院团、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艺术研究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内容(特色):音乐表演专业以音乐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突出对器乐演奏、声乐演唱技巧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及舞台表演能力。

专业方向:声乐演唱,钢琴、民族器乐、管弦乐器演奏

专业课、基础课:表演(器乐演奏、声乐演唱);音乐表演技术理论;中外音乐史及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说唱、戏曲、器乐艺术概论;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音乐美学;钢琴艺术史、教学论;重奏(唱)合奏(唱)室内乐合奏等。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学生在毕业后可在专业或普通高等艺术院校、文艺院团、艺术研究机构等相关部门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

绘画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独特艺术视角及鲜明的艺术语言。对造型艺术具备基础素描以及国画、水彩、油画、版画的材料进行造型的能力,能够继承国画、水彩、油画、版画艺术传统并将之发扬,能够从事国画、油画、水彩、版画艺术创作、教学以及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内容:学习美术理论知识,研究绘画造型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美术史、绘画基础、绘画创作与实践。

专业方向:油画、国画、水彩、 版画。

专业课、基础课:解剖与透视;素描基础训练;色彩基础训练;油画人体;综合材料;色彩分析;油画造型语言;中西方美术史;风景写生;素描人体;线描人体写生;工笔人体写生;工笔人物写生;花鸟画写生;水墨人物写生;油画人体;色彩分析;油画造型语言;水彩人体;坦培拉绘画研究;水彩造型语言;丙烯绘画;毕业考察、创作;黑白木刻、凸版版画、凹版版画、版画史、凸版技法应用等。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学生毕业后,适合到文化艺术创作单位、设计部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等从事创作、研究和教学工作,到报社、出版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专业实际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运用创新型教育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整体素质提高,强调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塑造,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于一身、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高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意人才。

专业内容:学习和研究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包括设计史论、设计基础、计算机基础及专业设计与实践。

专业课、基础课:设计艺术史、设计学、构成、装饰与图案、文字与版式、图形创意、品牌形象策划、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平面设计与印刷制作等。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学生毕业后,可在平面设计企业、出版社、电视台、广告创意公司、展览机构、国家机关、高等学校等从事CI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编排设计、网页设计、插画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多方面的专业设计、管理、科研及教学工作。

环境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室内外环境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环境设计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以室内外环境设计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与环境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或展示设计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专业内容:学习和研究环境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包括设计史论、设计基础、计算机基础及专业设计与实践。

专业课、基础课:设计艺术史、设计学、构成、环境设计原理、室内环境设计方法、环境设计基础训练、环境效果图表现技法、数字化环境设计、CAD建筑制图、室内空间设计等。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室内外装饰设计与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公司、环境建筑展览机构、国家机关、高校等从事建筑室内外设计、家具设计、灯具设计、景观设计等多方面的专业设计、管理、科研及教学工作。

产品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德、智、体、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品造型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以及开阔的视野和较为丰富的跨学科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或展示设计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专业内容:学习和研究产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包括设计史论、设计基础、计算机基础及专业设计与实践。

专业课、基础课:设计艺术史、设计学、构成、工业设的时代性、数字化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色彩与纹饰、产品效果图表现技法、CAD机械制图、模型制作与工艺、产品设计调研、设计报告书与产品评价等。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学生毕业后,可在艺术设计、汽车设计、日用品设计、展览展示机构、大小企业、国家机关、高校等从事工业产品造型等多方面的专业设计、策划管理、科研及教学工作。

新闻与传播学院简介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14年3月22日正式成立,是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的要求,以及“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与吉林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协议”的规定成立的全国首批十个部校共建试点学院之一。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文学院原有的新闻学系、传播学系和广播电视艺术系的师生为主体,包含4个本科生专业: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和广播电视编导;硕士研究生专业包括3个学术型硕士点:新闻学、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专业型硕士点,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艺术; 1个博士研究生专业:文学传播与媒介文化,同时学院设有1个教育部新闻传播类文科实验教育基地。新闻传播及相关学科现有专职教师43人,其中教授10人(含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23人,学历层次基本实现了博士化。在籍全日制学生1213人(其中本科生956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93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52人、博士研究生6人,留学生6人)。

随着国际化的大趋势和学科专业的不断拓展,学院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美国肯塔基大学、罗格斯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德国图宾根大学、日本西南学院大学、佛教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建国大学,乌克兰基辅大学、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等20余所国外高校相关学院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学院还与台湾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台湾世新大学、台湾淡江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台港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和师生访问学习活动。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所含相关专业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已遍布海内外,其中不少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知名记者、编辑、广告人和播音与主持艺术及广播影视界精英。近十年来,200余人次荣获全国文科计算机广告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一等奖等竞赛奖近百项,1名同学获得“佳洁士杯”全国主持人大赛新闻类第一名,1名同学获得全国城市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上镜奖,10人获得中央电视台“挑战主持人”周冠军、1人获“挑战主持人”新闻类年度总冠军、3名同学获得全国校园金话筒主持人一等奖。同时,毕业生中1人获2007“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电视主持人金奖,1人获2008年度“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中约有25%的学生被免试推荐或考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吉林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以及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高校相关专业深造。其他同学分别被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阳光卫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音视频部、北京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湖南卫视等知名媒体聘用。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中约有35%以上的学生被免试推荐或考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高校相关专业深造。其他毕业生分别被新华社、湖南卫视、辽宁电视台、吉林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等媒体聘用,并显示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中外文化知识、播音专业理论,掌握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新闻传媒编辑制作等基本技能,具备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能力。

该专业拥有吉林省一个高校文科教学示范中心——吉林大学新闻传播与广电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同时承担着吉林大学电视台六个栏目的采、编、播工作。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其它传媒机构,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编辑制作工作。

专业前景:适应信息传播和电子媒体的急速发展,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优势并依托文学院相关专业资源,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以播为主、采编播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本专业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电影学、电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中外文化知识、掌握广播影视专业的基本技能,具备广播影视编辑制作的基本能力。

广播电视艺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实践内容;实践形式

随着中国各项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也必须深化改革,应该说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建多年来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已几经调整,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教育教学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播音与节目主持人才,也出了一批理论成果与教材成果,专业教育的发展总体来说良好的。但是,由于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节目样式以及受众要求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使得本专业人才培养也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的重要性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成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生基础相对薄弱,知识面偏窄,后劲不足。部分毕业生专业技能的适应性不强。特别是对节目整体驾驭能力不够,缺乏根据节目性质和任务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等。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实践教学的改革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艺术具有实践性。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晚年的艺术思想受前苏联美学涅陀希文的影响,认为马克思提出的“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是一种实践精神的方式。”而且认为重点在实践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它要求把艺术提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大轮廓里去看,要求把艺术看作人改造自然,也改造自己的这种生产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得出劳动生产是人对世界的实践精神的掌握。

其次,艺术教育必须紧密结合艺术实践,这是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艺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实践性是艺术教学的基本特性。也是培养艺术创新人才的不二法门。天津美院院长姜陆教授在谈到艺术实践课的重要性时如是说“一方面,艺术实践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对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艺术实践的目的是通过艺术实践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形成良好的审美心境和审美素质古今中外不少美学论著都认为美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美感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

艺术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精心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化艺术实践,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再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重视以理论指导艺术实践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实际播音主持的能力,根据43世纪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设定为#$培养具备广播电视学、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传媒机构和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播音与节目主持能力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一培养目标的定位。体现了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本质区别。表明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科独立性,高级专门人才的定位,既体现了本专业人才高规格的要求,同时又表明了人才的层次性,本科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层次,也是专业教育的基础,本科专业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基于上述特点。本专业课程结构调整遵循的原则是广播电视并重,既能播音又会主持。既有系统的理论学习!又有大量的业务训练’既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又积极开展一线实践活动’既要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又要发挥专业优势"其中!主线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播音主持的能力。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对播音与主持专业艺术学生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应包括艺术教学实践、艺术创作实践、艺术表演实践、艺术理论实践等四个方面。

第一,艺术教学实践,就是把课堂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第一步,其他实践性教学能力的提高首先来自于实践性课堂教学,首先,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有准确无误的示范教学,并要求学生经过课后的认真练习后,在下次回课时进行现场朗诵或表演,实践的重点是语言基础训练(包括进行标准的普通话正音训练和发声训练)和语言技巧训练(包括掌握各种文体的表达风格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学生要“以巧求学”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关照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优缺点施之以不同的教法,根据学生的程度严格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精讲多练,注意学生感知觉的培养,以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自身特点,寻找最佳练习方法,巧学巧练,提高实践性练习的效果,还有,要加强教研室活动,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坚持开展实践教学的研讨与交流活动。特别是要摒弃专业上的门户之见。取长补短,互相督促,互相提高,在研讨与交流中融会、法与教学内容,

第二,艺术创作实践在当前提倡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应是采、编、播一体化的复合型主持人,也可以说是创作型播音员和主持人,因此,学生的艺术创作实践的重点是拿出作品,用作品说话,证明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策划不同的栏目,采访不同的对象,模仿电视台,广播电台的形式,这是学生在走向广电行业前夕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演练展示。

第三,艺术表演实践,这是学生艺术实践最重要的一个内容,艺术表演实践的重点在强化口头表达能力,思维,策划能力和采访能力的训练。包括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影视配音训练与即兴反应能力训练以及镜头前、舞台上的良好自我感觉和当众条件下自信能力的训练等。

第四,艺术理论实践,包括平时专业学习体会,学习观摩感想的写作和播音主持理论前沿研究以及毕业论文撰写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来说,艺术理论实践的重点应该放在毕业论文撰写上,学生的毕业论文不一定要求长篇大论,主要是认真总结自己在校期间对实践学习的某一方面的真实感受与认识的提高!在总结中提炼自己对技能学习的认识,梳理思路,用总结出来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

也为自己的终生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形式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能够促进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在开展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所反馈出来的信息能及时避免或消除师生在专业课程里闭门造车,脱离实践的教学现象。为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实践中的经验经过总结可以升华为理论知识,又丰富了课堂教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学生艺术实践的形式很多:

一是课堂教学实践,即教学过程中的播音主持业务实践,包括文稿播读,分为新闻类、文艺类、社教类和话题主持,分为新闻评论类、服务类、综艺娱乐类、财经类、两个方面的内容。

二是课堂教学成果展示、汇报,除了播音主持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成果,包括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作品朗诵和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如现场即兴主持展示以外,还有其他辅助课程教学成果,譬如毕业汇报演出,则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的全面展示,要求学生从节目的设计编排以及实际演出效果都要表现出最高的水平和最佳的状态。

三是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广泛参与校内外各种交流与实践活动,包括到学校电视台、广播站担任播音员、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文艺演出活动,担任节目主持人,为社会各行业,如学校、交通、司法、商业、社交礼仪、导游、宣传、公关等进行语言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语言文化素质等。

四是专业见习和实习,见习和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内容,所谓见习,就是在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组织或安排学生到电台、电视台进行短期的社会实践,见习不一定要上镜或试播。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分和眼光观察将来的工作环境,了解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而实习是指所有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在毕业前的最后学期要求学生到电台、电视台进行实战训练,适应话筒前状态,获得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业务素质,包括认识媒体的性质和功能,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熟悉媒体的环境及工作流程等等,这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不可或缺的环节。

五是专业比赛,找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是学生艺术实践的一个重要形式。很多非专业人士通过主持人大赛踏入主持界。科班出身的学生更应该重视通过这一途径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就专业水平和能力来说,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在发音及表现力等方面大多比非专业人员有更大竞争力。因此,在各种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时参加一些主持人比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总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独立进行播音主持的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胜任本职工作打下基础,大量的艺术实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以及播音主持理论与技巧同艺术表现有机结合。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归宿到理论,最终形成驾驭实践的能力,为实现“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吴郁.曾志华.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5).

[2]韩敏.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现代传播.2008,(3).

广播电视艺术论文范文4

喉舌与媒体

“喉舌”与“媒体”,涉及到广播文艺功能的变化。

建国以来,广播文艺经历过一个由被动制作到主动创作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从为人作嫁到自己走路的过程。

50年代初,广播队伍初建,归属于新闻宣传口(),而不是文化艺术口(文化部)。电台强调要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成为人民的喉舌。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广播是媒介和工具。当时新闻类、文艺类节目被称作“新闻广播”、“文艺广播”,还没有“广播新闻”、“广播文艺”的提法。如果说新闻节目是报纸的“有声版”的话,那么文艺节目便是社会文艺的“录放版”。文艺编辑有两大任务:一,政策把关;二,编、播、录、放。换句话说,就是对社会主义文艺作品加以筛选,进行广播化处理。因此,他们尽管是决定节目优劣的关键角色,却属于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既不自我标榜,也不标新立异,只是当好配角。就“广播文艺”而言,这种为人作嫁的节目制作方式多少有一点被动。

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力度逐步加大。1980年10月,全国第十次广播工作会议提出了这样的工作方针:广播电视要“自己走路”。

这个方针50年代初胡乔木曾经提出过,含义不同。当时主要指广播事业要建立自己的记者、编辑和节目制作队伍,免得只是报纸的传声筒。80年代重提,队伍已经壮大,设备不断完善,除了广播以外,还出现了电视,影响越来越大。“自己走路”不仅意味着摆脱报纸、杂志那种文字印刷,人工传递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要充分显示音像俱备、电波传送、迅速及时、传播广泛、感染力强等优势,开创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

1982年5月,广播电视部正式成立。第二年3月,在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部长吴冷西强调:要“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这个观点可以说是“自己走路”方针的补充和发展。

“自己走路”有这样一些迹象:

——80年代,“广播新闻”自成体系,不限于报纸有声版的“新闻广播”。

——80年代,“广播文艺”开始探索,区别于录放版的“文艺广播”。

——80年代,“电视文艺”大行其道,电视散文、电视音乐(MTV)、电视戏曲、电视综艺、电视文化专题、电视艺术片等多种样式纷纷呈现。

——80年代前期,广播剧形成创作高峰,90年代被纳入“五个一工程”奖项。

——80年代,电视剧异军突起,蔚为大观,以极其普及的方式与电影争夺观众。

——80年代中叶,电影也划归广播电视系统。1986年1月,广播电视部改为广播电影电视部。

——90年代,国家教委正式确认并新增“广播电视艺术学”学科,设学士、硕士、博士生专业。

同样在80—90年代,正当广播电视系统提出“自己走路”和“扬独家之优势”的时候,理论界、学术界开始通行一个与“新闻”、“宣传”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传播”。

在传播学领域里,广播、电视与报纸、杂志、图书同样被视为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和工具,简称“大众传媒”。它们是“传者”与“受众”之间的桥梁。

从媒体的角度看,广播电视实际上存在着双重品格:既是新闻信息的传输工具,又是文化艺术的载体。作为文艺的视听载体,广播电视不是惟一的,除此之外还有电影、录音带、录像带、CD、VCD等等——或许将它们统称为“音像文化”、“音像艺术”更为准确。80年代以来,除了政府主办的广播电视节目以外,商业化操作的音像制品已经进入市场,具有同样的视听效果。

音像文艺的社会化,给广播电视文艺带来了竞争和压力。就“传者”而言,你播我听、你播我看的单一的传播途径改变了。专业化的音像技术不再是广播电视系统的专利。独家经营变成了多家经营,文艺领域的行家里手大量涉足音像创作。中外音像制品正在成为广播电视文艺的强大对手。就“受众”而言,文化消费观念增强了,拓宽了。他们可以有多种选择,不再限定于收听、收视电台电视台的节目,视听口味也越来越高。于是,在音像文化领域里,不再是电台电视台的编辑为观众筛选、择定节目,相反地,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与其他音像制品一样,要接受受众的选择与检验了。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电台文艺编辑向来有两大特点,一是具有强烈的“喉舌”意识,对政策把握和舆论导向十分敏感(因为长期归属于新闻宣传部门);二是具有无可比拟的广播电视专业化技能、技术、技巧(因为是政府独家经营)。这两个特点曾经是两大优势。如今,这两大优势显然要重新认真地思考了。

喉舌意识主要是就新闻宣传而言的,电台文艺编辑们常说:社会文艺所允许的,我们不一定允许——因为电台是政府的机构,重在表达政府的意志,传播政府的声音,必须强调政策性、权威性。这一点毫无疑义。然而,文艺和新闻虽然一样姓“文”,却分属两个范畴:新闻强调客观、真实;文艺强调主观情绪。新闻言简意赅;文艺情趣盎然。新闻迅速及时、“喜新厌旧”,重在追逐时代和生活的浪潮;文艺“喜新恋旧”,耐人寻味,重在探索人生价值和艺术魅力。如果说新闻不乏冷面孔,那么文艺永远有一副热心肠。我国的新闻宣传政策与文艺政策在侧重点上也略有不同:前者重在统一的舆论导向和优秀的作品示范;后者重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为人民大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喉舌意识和百花齐放意识其实并不矛盾,但也不可相互取代。如上所说,广播电视有双重功能,倘若说“喉舌”强调的是媒介和工具功能,那么“百花齐放”强调的是艺术形态功能。广播电视文艺编导运用音像技术与艺术进行了创作,实际上已经不限于社会文艺的选择、加工、传播,它们自己也已经成为社会上音像文艺大舞台的作品。作为社会文艺的一部分,它们不再具有往日的权威性,同样要经受受众的选择、专家的审视乃至市场的检验。

面对媒体的竞争,仅有喉舌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泛泛地应付日常播出也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广播人、电视人应当转变创作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树立“广播电视艺术家”的意识。目前,文学艺术领域的行家里手既已涉足音像创作,并且有所作为,那么,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除了准确把握政策和舆论导向以外,增强文艺修养和艺术功力是当务之急。

载体与本体

顾名思义,广播文艺是广播所负载的文艺。广播是载体,文艺是本体。电视文艺类似。

载体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文艺领域里,它们与本体相辅相成,其材质与性能直接影响到艺术本体的形态特征。比如:

文字——语言的符号,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有了语言文字才有文学,才有美文巧思和艺术化的文学。于是,文学成为文学的载体。

宣纸——国画的载体。生宣、熟宣的不同性能使泼墨写意与工笔重彩各呈异趣。

板材——版画的载体。于是有木刻的刀味、铜版画的金属味、腐蚀版的艺术肌理。

胶片——摄影的载体。胶片、暗房技术造就了摄影艺术。

广场、厅堂、剧场——表演艺术的空间载体。音乐、舞蹈、戏剧形成了广场艺术、室内艺术、剧场艺术的不同效果。

艺术有个传播问题,也有个记录问题。记录是为了传播。过去的艺术难以记录和复制,只能口传心授、手工制作、巡回展示,或借助于文字间接记录。这使文化艺术的普及与发展相对缓慢。20世纪摄影、唱片、广播、电视、电视的相继流行,意味着找到了新的声像媒体,也是载体。

声像媒体(载体)有什么功能呢?

首先,它们可以记录——客观地记录,不失原样地记录。记录声音、记录形象、记录色彩。既可以记录生活,也可以记录艺术。既可以静态地记录,也可以动态地记录。既可以生活化地记录。也可以艺术化地记录。胶片、电子的记录功能的发挥(电影、电视),其真实性甚至令舞台上三面墙式的“模拟现实主义”为之逊色,进而去探索“剧场艺术”的新路。

其次,它们可以表现——主观地表现。声音或形象不只是客观的,它们也能表现主观情绪、个性色彩、审美倾向,甚至可以表现臆造的、非现实的观念——音乐、音响尤其具有这种魅力,由此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

第三,它们可以复制——大批量的、机械化的、不走样的复制。

第四,它们可以传播——广泛而迅速地传播,可以借助于电子手段实现即时传播、同步传播。

前两个功能——对生活的客观记录,对情感的主观表现,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艺术讲究情、趣、艺。后两个功能——大量复制,迅速传播,属于传播的范畴。

依托20世纪的现代科技,新一代的声像载体赋予文化艺术以新的面貌和新的包装,大潮般地涌向社会。它们加快了文明的步伐,也改变了传统艺坛的风貌。于是,融汇着机械技术、复制技术(印刷、摄影、拷贝)、电子技术的艺术形态被视为20世纪出现的、与现代科技相交汇的新艺术。特别是电影、电视、广播,有人称之为区别于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七项艺术的第八艺术,第九艺术、第十艺术。

如果我们深入地思考一下,其实在视听领域,广播电视没有创造什么新的艺术语汇和新的艺术手法。一切都是固有的艺术形态(包括电影艺术)业已创造过的,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舞蹈、杂技;听觉艺术如音乐、歌曲、曲艺说唱;视听综合艺术如戏剧、电影。即使如广播剧、电视剧,大抵也不过是听觉化的戏剧和电影式的声像蒙太奇叙事。所不同的,只是将胶片载体转化为电子载体、将观赏环境由专业化的剧院转化为日常的任意性环境而已(当然这也很重要)。从音像载体的角度讲,电视更需要从电影那里学习音像蒙太奇语汇、以及画面运动、节奏,影调、色彩以及音乐、音响等表现技巧。

正因为广播电视没有创造什么新的艺术语汇和艺术手法,因此把握固有的艺术形态十分重要。

艺术形态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手段、方法、风格、格调、韵味之别。它们之间从来不是相互排斥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契合、借鉴、交融关系。艺术的哲理触类旁通,人们称之为“通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绘画的线条色彩、雕塑的块面结构渗透着音乐般的节奏韵律;音乐的音色、音响、柔度、力度可以带来空灵(空间感)、柔滑(视觉、触觉感)、冲击力。综合性的视听艺术如戏剧、电影、电视等,更是随处可见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的影子,甚至还包括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有关人生与艺术的哲理思考。

于是,广播电视面对文艺,势必形成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应该说,艺术的高下不在于形式的新旧;作品品位的高低,不在于琢磨什么新样式或开发什么新品种。关键在于两点:

(1)艺术本体的把握——如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

(2)载体功能的发挥——即广播电视自身的艺术表现功能的发挥,如客观再现,主观表现,以及包括纪实美、形式美在内的情、趣、艺。

把握好这两点,手段的运用和样式的变化自在其中。

数千年人类文明所积累、所创造的艺术手段和艺术方法极为丰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以多视角、多方位、多层次、多形态地表现。没有什么事物广播电视不可表现,也没有什么题材只可用一种方式一次性地表现。具体到每个作品,表现手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最理想的境界只是两个字:得体——得生活的本体、得艺术的本体、得情感的本体。

原创•继创•再创

任何文艺作品都有原创、继创和再创。作品的原创很重要,或可称之为“原生态”的作品。它是继创和再创的根基。然而,衡量作品优劣的标准不在于它是否是原创或原生态。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原创的、原生态的作品比较粗糙,杂质多,通过继创和再创,才成为精品。随着艺术载体的多样化,继创和再创现象愈来愈普遍。

即使在出现精品之后,继创和再创依然存在——文艺界称作改编、移植、二度创作。继创和再创可以不断出现精品,或者各呈异趣。当然,其中也不乏庸品,甚至膺品。

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例如,流传千年以上的《西厢记》故事,题材及原创是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南宋赵令畴将其改编为说唱形式的《蝶恋花鼓子词》,同时又有歌舞说唱并举的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代董解元另作改编,重新创作为长篇说唱《西厢记诸宫调》。元代王实甫则又以“董西厢”为蓝本,再创杂剧《西厢记》,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舞台上的不朽之作。

杂剧精品《西厢记》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这一题材的杀青、锁定。“王西厢”是用北曲演唱的,称“北西厢”。明代又有以南曲演唱的同名传奇剧本出现,情节人物有所拓展,带有江南风情特征,称“南西”。至于清代以来各种地方戏曲和曲艺里的“西厢”、“红娘”,乃至不同演员的不同表演艺术流派,如京韵大鼓《大西厢》,昆曲折子戏《传柬》、《闹柬》,荀派京剧《红娘》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难以互相替代。时至今日,新编越剧、蒲州梆子、歌剧、电影、电视连续剧的《西厢记》仍在继创或再创。

又如,400多年前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问世以来,各种艺术形态的继创和再创始终没有停止。英国重视原创和原作,不作过多的改动。美国则在原著基本情节和基本精神的基础上为我所用,大幅度改编,加以再创。例如百老汇歌舞剧《西区的故事》采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人物和情节架构,把中世纪意大利两大家族的世仇变成了纽约贫民区两大青年团伙的争斗;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又设置为当代意大利后裔的族仇和枪战。然而,原著中“以爱情化解仇恨”的中心主题没有变,震撼人心的悲性结局没有变。同样的情况,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的《乱》,将莎士比亚《李尔王》的人物和情节架构放置在古代日本部族,加以电影化的表现。这,也是一种再创。

诗,谱曲为歌。乐舞,可以引发诗情画意。口述的故事,文学化加工而为小说。小说搬上舞台成为戏剧。经过屏幕化处理,成为电影、电视。短篇的可以生发为中篇、长篇;长篇的可以浓缩为单本、连续、系列、片断;古典的、章回的可以改写成现代的;外国的可以转化为中国特色的。

广播电视既然是音像载体,既然被视为艺术形态,那么它可以充分利用声音元素和音像元素观照整个世界,观照自然、社会、人,观照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它可以原创,也可以继创、再创,大有用武之地。

以广播文艺(有声文艺)为例:

原创——包括两种:一种是记录社会文艺的原创,即尊重原作,如实地记录和播出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话剧作品、戏曲作品、曲艺作品、电影作品。另一种是广播文艺的原创,即利用广播特点、发挥广播特长的广播新歌、广播评书、广播曲艺、广播小说、广播戏曲故事、广播剧等。

继创——在原作基础上进行程度不同的编辑处理和广播化加工。如录音剪辑、作品赏析、文艺专题、综艺晚会等。艺术史、艺术理论及艺术知识的概括与介绍也可以说是一种继创,如“阅读与欣赏”、“广播戏话”等。

再创——广播文艺作品(如广播新歌、广播评书、广播曲艺、广播小说、广播戏曲故事、广播剧等)既有原创,也有再创。再创体现为对其他文艺题材及作品的移植、改编和二度创作。

这里所说的原创、继创和再创,主要是就广播电视作为“音像载体”的艺术表现功能而言的。实际上,广播电视毕竟与其他音像载体(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不同。作为“传媒”,它以信息传播为主要职责,其记录功能和传播功能常常比艺术表现功能更为突出。当信息传播与艺术化的加工制作有所冲突的时候,常常宁快勿精,要把“迅速、及时、真实”放在首位。这是新闻与艺术在广播电视中孰重孰轻的问题,可以理解。

迄今为止,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更多的是记录社会文艺,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广播化、电视化的处理(继创)。至于充分运用音像语汇的创作(如广播剧、电视剧、MTV等),则相对有限,因为它需要专门组织力量,有比较充分的创作时间和相应经费保证。这对一般电台电视台来说有一定的困难。50年代以来,专门性的广播文艺和电视文艺创作队伍不是没有,如:1953年建立的中央广播文工团,1980年改为中国广播艺术团,任务主要是为广播及电视系统创作、排练、录制文艺节目。1983年又有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建立。此外又有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等。这几家单位实行文艺体制,确实创作了不少好作品。但是仅仅靠这几支队伍显然不敷数以千计的电台电视台的播出需要,大量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制作仍然由电台和电视台自家承担,日常节目靠互相交换的办法加以充实,近年来则往往择用市场上业已通行的音像制品。就广播电视文艺而言,市场化操作和制播分离将是一条新的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广播电视作为媒体的记录功能和传播功能同样可以用于文艺节目,甚至形成广播电视文艺的特色。例如:

传播功能——表现为文艺节目中新闻因素的介入,以及新闻节目中文艺手段的运用。最典型的是所谓“专题”类型的节目。前者称“文艺专题”,如穿插有新闻式采访的综艺专题、综艺晚会、文学专题、戏曲专题、曲艺专题、音乐专题等。后者称“新闻专题”,如运用文艺手段加以渲染的新闻特写、新闻故事等。在这类节目里,既有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又有文艺的情、趣、艺。据说,国外影视界并没有“专题片”的提法,要么是“纪录片”,绝对真实;要么是“故事片”或“艺术片”,基本虚构。其实,两者不必那么泾渭分明,其间不同程度的交叉与融合应该是客观存在。正如报告文学、散文特写,以及国外的所谓“新新闻主义”。此类作品的新闻题材令人关注,文艺手法引人入胜,近年来颇受欢迎。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文艺形式和新闻表现形式是伴随着大众传媒(报刊、广播、电视)的盛行而出现的。

广播电视艺术论文范文5

主要核心课程有现代汉语、新闻学、传播学概论、播音学概论、艺术学概论、戏剧艺术概论电视艺术概论、普通话语音学、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文艺作品演播及配音、即兴口语表达、录音技术与艺术、影像拍摄艺术、电视编辑艺术、非线性编辑技术、新闻采访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主持人大赛、参赛作品创作、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主要专业实验有普通话语音及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验、播音发声实验、语言表达实验、播音创作基础训练、广播节目播音主持实验、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实验、出镜现场报道实验、文艺作品演播及影视剧配音实验、广播和电视节目制作实验。

(来源:文章屋网 )

广播电视艺术论文范文6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继北京电影学院之后国内第二所以“电影”命名的全日制本科艺术院校。学院前身为1992年始建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具有举办本科16届、专科17届培养应用型影视人才的成熟完善的教学体系,22年来为全国影视行业输送了万余名专业人才,被誉为“中国影视人才四大培养基地之一”。

学院位于“天府之国”的成都市,现有金牛和安仁两个校区,占地1100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拥有影视制作中心、播音主持实训中心、影视表演实训中心、戏剧影视美术实验中心等9个实训中心,拥有省级影视行业专业级别的综艺演出大剧院、影视摄影棚、主持人演播厅等共计249个各类专业教学实训场地,完全保障每个学生享有不低于1000课时的影视模拟实训操作训练。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毕业生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年来为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和全国34个省级电视台、400余个市级电视台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近六年,我院学生作品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全球华语大学生影视大赛、上海大学生电影节等各级比赛中斩获各类奖项共413项。根据2013年新浪、百度等网站的全国专业艺术院校排名,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列全国第四、导演专业列全国第三、表演专业列全国第九,形成了学院品牌的影响力,受到了社会、行业的好评。良好的教学水平和不断提升的学生素质保证了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6%以上的较高水平。

学生们将在这里度过快乐学习和生活的时光,校园被四川省和成都市两级政府授予“园林单位”称号,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郁;学生住宿条件优越,均为4人/室的标准配置,同时配备电话、网络和电视等;学院每周举行精彩的专业艺术活动更是学生向往的心动时刻。

我们欢迎你的到来,我们会以专业的精神传授你行业知识,以敬业的态度照亮你青春的轨迹!

二、专业介绍

【本科】

(一) 播音与主持艺术(含出镜记者、双语主持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学、新闻学、播音学、主持人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熟练掌握语言表达技能、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技能;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后期制作等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影视人才。

开设课程

语言学概论、普通话语音、语言基础辅导、广播电视概论、主持人语言艺术、形体、表演、礼仪、主持人思维训练、新闻学概论、文艺作品演播、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主持人学、影视艺术、摄像基础、主持人采编播训练、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编导基础、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电视栏目策划、播音与主持实践、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广播节目播音主持、播音学概论、语言传播艺术、非线性编辑、非节目主持艺术、实用口才艺术、播音主持心理学、语言传播艺术英语视听说、英语语音与发音理论、英美文学、旅游英语、中外新闻理论与业务、英文报刊阅读、西方文化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广播电视媒体、平面媒体、教育行业、广告行业、婚庆行业、企事业宣传部门等从事播音、主持、出镜记者、编辑、专业教师、婚庆主持、会议主持、商务主持、婚礼督导师、宣传、公关、文秘、培训师等工作。

(二)戏剧影视导演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掌握导演艺术规律和理论,能够从事导演、电视栏目策划编导、电视制作、摄影摄像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开设课程

影视导演基础、影视剧创作、电视摄像、电视摄影基础、电视录音基础、电影音乐基础、电影造型、试听语言、美学原理、艺术概论、影视大师作品解读、纪录片、科教片创作基础、表演、电视节目制作、中外电影史、影视剪辑学、纪录片创作、影视动画、电视摄影造型、电视新闻采访、电视编辑、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导播、电脑三维动画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等影视传媒单位从事电影导演、电视编导、策划、摄影摄像、制片人、灯光设计、录音等工作。

(三)广播电视编导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有较高的政治与职业操守,能够在广播电视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广播电视概论、中外广播电视史、电视编导基础、广播电视编导基础、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导播、电视综艺晚会节目编导、电视娱乐节目编导、电视购物节目编导、电视栏目剧编导、广告创作于策划、电视制片管理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级电视台、各类传媒机构、影视制作公司等从事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以及新闻节目的出镜采访与主持等工作。

(四)表演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歌舞演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修养,具备从事话剧演员、电影电视演员、音乐歌舞剧演员、广告演员等职业的专业人才。

开设课程

话剧表演、影视表演、语言基础、台词、形体、舞蹈、戏剧名著赏析、名片分析、导演基础、化妆、中国电影史、剧作理论、现代舞、名族舞蹈、声乐基础、音乐、中国电影史、试唱、和声、中外音乐史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公司、电视传媒行业、戏剧、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文化传播公司从事影视演员、戏剧演员、导演、影视制作人、节目策划、企业形象宣传、会展策划、形象包装顾问、艺术教师、培训师、节目主持人、出镜记者、文艺编辑、戏剧文学创作等工作。

(五)舞蹈表演(含舞蹈编导方向)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审美意识,有高度职业道德,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艺术修养,掌握舞蹈专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技巧,具备专业舞蹈表演、编导和舞蹈教育的能力。

开设课程

舞蹈基本功、艺术概论、音乐美学、音乐基础理论、舞蹈教学法、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史、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舞身韵训练、舞蹈作品排练、舞蹈编导、舞蹈技术技巧、西方现代舞、拉丁舞、现代流行舞、化妆基础、文艺作品演播、摄影摄像、文艺晚会策划、非节目主持艺术、舞蹈设备监控、灯光舞美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就职于广告传媒公司、大型演出单位、对外公共宣传、对外公共联络、广告公司、传媒公司,专业文艺团舞蹈表演、编导,企事业单位宣传干部,中小学及幼儿舞蹈教师、歌舞组合表演等。

(六)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含服装与化妆、影视动画、设计艺术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物形象设计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具备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表现技巧,具备在文工团体、电视台、影视剧组、科研单位及企事业单位能够从事具备化妆造型设计与创作、服装设计与制作、影视化装设计与制作的专业人才;能够从事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广告制作公司等单位动画电影和动画电视导演、高级动画创作及动画制作,从事纪录片摄影、影视剧摄影及其他各类电视文艺节目摄影、图片摄影的高级专业人才。

开设课程

素描、水粉、平面设计构成、立体构成设计、CAÐ、PHOTOSHOP、3ÐS MAX等软件操作、 化妆基础、人物化妆造型、舞台化妆设计技巧与实现、发型设计与制作、年龄化妆技巧、塑型气氛化妆技巧、毛发制作、服装款式设计、服装工艺 学、服饰图案;动画基础理论、场景设定、动画大师作品分析、三维短片创作、影视广告制作、卡通插画创作、摄影基础、数字摄影与数字图片处理、黑白摄影、人像摄影、大画幅摄影、新闻摄影、商业摄影的高品质控制、电视摄像、电视节目制作、文艺节目策划、电视纪录片创作、电影大师解析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制片厂、各级电视台、动漫公司、影视公司、广告公司、婚纱影楼等从事美术设计、动画制作、服装化妆造型灯光工作。

(七)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字媒体基本知识,有较强的美术基础和设计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生后可到工商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视频制作、动画制作、影视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与电脑多媒体有关的各类策划设计工作。

开设课程

数字电影特技原理、数字合成技术、动态图形设计、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CG 艺术创作、电影特技概论、数字影视包装、数字影像创作、交互设计、交互程序、新媒体编辑、新媒体产业四大模块,网络多媒体技术基础、网页设计与网页脚本程序、移动互联网应用、多媒体交互技术、互动艺术创新思维、设计基础、用户体验分析及互动设计、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电视台、数字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动画公司、网络新媒体、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电视剧制作部门、高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影视节目策划与创作、数字影视特效制作与合成、影视广告、片头设计与制作及电视频道整体包装等工作。

(八) 影视摄影与制作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影视制作能力的导演、较强的摄影及影像后期制作实践创作能力的专业化、高素养应用性人才。

开设课程

现代摄影技术与艺术、影视造型手段、影视灯光、苹果机的原理与使用、影视剪辑学、影视导演基础、影视声音、影视特效、影视导演创作、影视摄影创作、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录音创作、绿屏合成技术、微电影创作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厂、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和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影视摄影摄像、图片摄影的艺术创作与电视台节目编导创作等工作。

(九) 文化产业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系统的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从事文化产业研究、保护、策划经营,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能够在文化产业、媒体、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和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开设课程

管理学基础、文化经营管理概论、文化活动创意、广告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营销、中外文化思潮、文化产业概论、公共关系学、文化艺术服务、文化市场调查、演出经营与管理、传媒业经营与管理、会展策划、创造学、消费心理学以及文化经纪人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文化产业、媒体、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纪、贸易、咨询和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

(十) 戏剧影视文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文学与影视和戏剧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编剧的基本应用能力,具有话剧剧本、戏曲剧本或电影、电视剧剧本的写作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电影发展史、戏剧学概论、戏曲概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汉语、基础写作、编剧概论、中外经典剧作导读、话剧影视剧本写作、戏曲文学剧本写作、视听语言、音乐欣赏、美术欣赏、戏剧影视美学、文艺心理学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影视专门机构、中央、省市县级电视台、行政机关、大型企业公司、高等院校从事编剧、策划、文秘、教师等工作。

【专科】

(一)主持与播音

(含综艺主持、出镜记者、电台播音、婚庆主持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学、新闻学、播音学、主持人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和语言表达技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策划、宣传、组织、管理工作技能高素质的应用人才。

开设课程

普通话语音、形体、表演基础、播音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非节目主持艺术、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摄像基础、广播电视概论、礼仪、非线性编辑、主持人思维训练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平面媒体、婚庆行业、广告行业、艺术培训机构教师、企事业礼仪文化机构公共关系人员、婚庆主持、专业教师、配音员、文秘、公关、导游、解说员、影视广告演播、企业形象代表等工作。

(二)编导(含电影导演、电视编导、后期制作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广播影视节目编导、策划、制作、摄像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与影视创作实践能力,熟悉党和国家广播影视政策法规,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或其它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制作、摄像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开设课程

影视艺术概论、视听语言、编剧的理论与技巧、导演基础、摄影基础、图片数字处理、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苹果机的原理与使用、灯光设计、影视录音基础、影视剪辑艺术、影视分析、影视短片策划与制作、纪录片创作、广告策划与制作、影视制片管理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等影视传媒单位从事电影导演、电视编导、策划、摄影摄像、后期制作、制片人、灯光设计、录音等工作。

(三)电视节目制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从事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撰稿、制作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传播学、艺术概论、影视广告、摄影基础、摄录设备、电视摄像、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电视文艺、电视节目策划、录音技巧、三维制作、电视编辑、非线性编辑、网络编辑、情景剧创作、广告文案写作、视听语言、广告创意策划、纪录片创作、导演基础、苹果机原理与运用、编剧基础、图片摄影、影视制片管理、文学经典导读、影视作品分析、市场营销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电视台、影视媒体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及文化教育系统(电教中心、多媒体技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学校校园网站、媒体制作工作室等)从事新闻采编、电视节目制作、动画制作、广告制作、栏目包装及电视片制作、教学片制作、课件制作及网页设计制作等工作,或在自筹媒体工作室从事MTV制作、网页制作、影视制作等工作。

(四)表演艺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适应我国文艺市场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具有一定戏剧艺术基本技能、影视表演技能、演艺学基础理论和艺术修养的影视表演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能够到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作中心、文化部门从事影视表演、戏剧舞台、配音、影视表演等工作。

开设课程

表演、台词、声乐基础、节目主持、艺术概论、作品分析、作品欣赏、影视配音、化妆、表演基础训练与习作、形体训练、影视表演基础训练。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戏剧影视演员、演艺培训教学教师、影视演艺策划宣传人员、文化产业及公共关系一线从业人员,可从事记者、编导、对外公共关系等专职人员。

(五)舞蹈表演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审美意识,有高度职业道德,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艺术修养,掌握舞蹈专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技巧,具备专业舞蹈表演、编导和舞蹈教育的能力。

开设课程

舞蹈基本功、艺术概论、音乐美学、音乐基础理论、舞蹈教学法、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史、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舞身韵训练、舞蹈作品排练、舞蹈编导、舞蹈技术技巧、西方现代舞、拉丁舞、现代流行舞、化妆基础、文艺作品演播、摄影摄像、文艺晚会策划、非节目主持艺术、舞蹈设备监控、灯光舞美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就职于广告传媒公司、大型演出单位、对外公共宣传、对外公共联络、广告公司、传媒公司,专业文艺团舞蹈表演、编导,企事业单位宣传干部,中小学及幼儿舞蹈教师、歌舞组合表演等。

(六)人物形象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具有良好的人物形象设计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具备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表现技巧,从事影视传媒文艺事业的各类化妆造型与服装造型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具备文工团体、电视台、影视剧组、艺术院校教学、科研单位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妆造型设计与创作、服装设计与制作、影视化装设计与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素描、水粉、化妆基础、人物化妆造型、舞台化妆设计技巧与实现、发型设计与制作、中国历代化妆史、年龄化妆技巧、塑型气氛化妆技巧、毛发制作、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学、服装学概论、服装立体构成设计、平面设计构成、中国与世界服装史、服饰图案、服装CAÐ制版。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各大媒体、电视台、文化艺术单位、广告公司等从事广告、公关策划等工作,也可担任模特公司各方面的人物形象培训工作,以及在专业形象设计机构从事色彩诊断师、形象指导工作,在化妆品、美容公司从事技术总监、顾问工作,担任美容导师等。此外,毕业生可根据本人的业务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财力,自主创业,如开设属于自己品牌的公司、工作室以及私人形象顾问工作。

(七)艺术设计

培养目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设计由过去偏重于硬件设施环境的设计转变为今天重视人的生理、行为、心理环境创造等更广泛和更深意义的理解,除了美观外还要有艺术性、欣赏性、创造联想性等。该专业就业市场一直很广阔,只要涉及到环境艺术类都可胜任,如建筑装饰设计、室内外效果图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环境工程改造等等。而我国的环境艺术,尤其是我国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目前处于“正在上路”的阶段,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日益加剧,每年人才缺口呈百万上升的趋势,环境艺术设计师成为社会上炙手可热的职业之一。

开设课程

Illustrator软件、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广告设计、界面设计、影视美术设计、制景工艺与制图、影视光线设计、影视合成案例、3dmax、CAÐ软件、室内设计原理、建筑设计、室内模型制作、装饰材料与构造、工程案例、家具陈设设计。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设计研究院、室内装饰设计或工程公司、景观设计工程公司等各类相关行业企业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设计工作,可在大专院校等教育单位从事该专业的教学工作,也可在房地产开发公司或政府部门从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应用工作岗位。

(八)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与装饰艺术业发展趋势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具备一定的平面设计、装饰图案设计、设计与制作技能等综合能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平面广告设计人才。本专业主要采用“设计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贴近于实际应用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平面广告设计流程及内容,掌握平面设计领域中各种设计项目的设计规律与表现技法,让学生熟练使用多种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arw、Indesign等),使学生具备可以完成平面广告设计任务的能力。

开设课程

素描、色彩、构成、图案设计、表现图技法、摄影基础、艺术概论、现代广告设计概论、POP广告手绘技法、广告图形创意、平面广告形象设计、插画设计、世界优秀平面广告设计作品赏析、平面广告设计原理、广告设计艺术表现技法、世界包装设计赏析、港台日视觉艺术赏析、海报招贴设计、机构形象(VI)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结构与装潢设计、平面设计软件应用(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排版应用、3ÐS MAX三维效果表现、印刷工艺。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会展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影视动画、栏目包装等工作。

(九)装潢艺术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装潢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平面广告设计和装潢艺术设计流程及内容,掌握平面设计和装潢艺术设计领域中各种设计项目的设计规律与表现手法,熟练掌握至少一种平面和三维设计软件等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设课程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中国画技法、书法、中外美术史、构成基础、图案与装饰基础、摄影、平面软件基础、图形创意、字体与版式设计、画册设计、标志设计、广告海报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VI设计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商业、外贸、印刷出版、专业设计部门、从事包装装潢设计、橱窗设计、展览陈列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工作。

(十)装饰艺术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装饰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具备较强的平面设计、装饰图案设计、制作技能等综合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设课程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素描、色彩、版面设计基础、图案、图形设计、计算机平面设计、色彩设计、中外装饰艺术风格史、民间装饰艺术、环境艺术概论、工艺雕刻、雕塑设计、装饰绘画设计、金属工艺品设计、传统工艺品(木雕、玉雕、牙雕和泥雕等)设计、室内设计、网页设计、3ÐMAX与效果图设计、艺术概论、设计史、摄影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装饰艺术设计、研发、生产和管理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制作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十一)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注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并通过美术专业教育、提高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并系统掌握电影、电视动画语言及动画创作基础知识和理论,对学生进行动画编剧、设计,三维动画的制作、影视特效及后期合成等专业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具备影视动画编导能力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具备专业的影视动画创意和制作的能力,并能基于数字图像技术为电影、电视、广告业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开设课程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素描、色彩、解剖、雕塑、三维动画、摄影常识、视听语言、动画基础、游戏概论、故事板、平面设计、平面软件、角色场景设计、脚本设计、三维软件应用、三维角色动画、后期合成等课程。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专业设计部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电脑美术、网站管理、网页设计制作、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广告摄影等工作。

(十二)摄影摄像技术(含摄影摄像方向、图片摄影方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摄影摄像技术相关艺术规律及基本理论,具备电影摄影、电视摄像、图片摄影、广告摄影、婚纱摄影等技术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

影视艺术概论、摄影基础、摄影用光、黑白暗房处理、摄影构图、摄影光学与镜头、数字摄影与数字图片处理、摄影滤镜、新闻摄影、大画幅摄影、影视导演基础、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照明技术与艺术、影视摄影分析、编剧基础、影视摄影创作、影视剪辑艺术、苹果机的原理和使用、电视摄像、影视剪辑技术、现代影像光做、电视节目制作、影视短剧创作、数码特效合成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制片厂、电视台、影视公司、广告公司、婚纱影楼等单位从事电影摄影、电视节目摄像、广告片摄影、婚纱摄影、图片处理、灯光设计等工作。

(十三)空中乘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航空服务需要的基本理论,掌握客舱服务操作与安全管理的专业技术,具备较高英语水平和沟通交流能力、形体美、才艺精、纪律严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设课程

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表达、航空服务语言艺术、空乘英语、航空服务礼仪、形体、演讲与口才、空乘服务概论、空乘服务实操、个人形象设计、公共关系、酒店管理、传播心理学、音乐欣赏、管理学基础、导游实务基础、客舱服务实训、民航客运实训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民航空中乘务工作,也可从事机场地面辅助服务、酒店管理、游轮高铁服务、导游、文秘等工作。

(十四)公共事务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艺术修养,熟练掌握影视制作技术、艺术市场运作、经营管理等技能和方法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影视传媒人才。

开设课程

公共关系、影视制作基础、影片欣赏、电影摄影、影视导演、电影编剧学、影视剪辑思维与技巧、演讲与口才、影视消费心理学、影视营销策划、商务谈判技巧、电影市场营销学、客户关系管理、影视广告策划、项目营销方案写作、影视制片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商务礼仪、文化项目运作策划。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各大电影院线、影视城、文化娱乐公司、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作中心、影视制作公司、电视广告制作公司、电视音像出版部门,也能在各级政府机关、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部门从事宣传工作、对外公共关系、对外营销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十五)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系统的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从事文化产业研究、保护、策划经营,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能够在文化产业、媒体、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市场运作、文化项目策划、文化经济、贸易、咨询和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开设课程

管理学基础、文化经营管理概论、文化活动创意、艺术原理、广告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文化市场营销、中外文化思潮、美学与艺术修养、文化经纪人、文化艺术服务、演出经营与管理、传媒业经营与管理、文化政策与法规、消费心理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企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广告公司、出版社从事基础管理、图书发行、对外传播、会展、艺术品投资、拍卖、文化经纪人、个性化导游等相关工作。

(十六)市场开发与营销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胜任市场调研与分析、广告策划、商务谈判、营销策划与销售管理等综合营销工作,尤其在连锁经营与管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领域具备突出专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开设课程

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策划与写作、商务沟通、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及数据分析、营销财务分析与管理、品牌管理、销售管理。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大型连锁机构、网络营销、艺术品拍卖会公司从事市场开发与营销、电子商务及销售管理、商务谈判、商务合同设计、广告策划与营销等工作。

(十七)音像技术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音像信息和视听文化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音像视听数字化器材设备使用,掌握音像制品和视听节目的策划制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设课程

优秀音像作品赏析、音像节目制作、数据库技术与应用、音像制品策划、广播电视概论、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录音技术、摄像技术、影视布光、音乐与音响、视听语言、网络应用技术、数字视音频技术、电声技术、建筑声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原理、商业合同、多媒体技术、音像市场营销操作、文化市场调查与预测、商业谈判与合同履行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广播事业单位,专业音像节目制作公司,场馆剧院,影视后期制作单位,大型企事业单位视听工作部门,视听器材商贸公司等从事音频视频工程技术,音像节目拍摄制作,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影视录音师,影视剪辑师,音像制品市场营销等工作。

三、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5年招生省份专业一览表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5年招生省份专业一览表

注:各省招收专业和计划以各省考试院公布信息为准。

专业成绩按我院校考成绩认定;专业成绩按该省统考成绩认定;

普通类专业按文化成绩由高到低录取;

空中乘务专业:取得校考或该省统考合格证以后,按文化成绩由高到低录取。

四、报考要求及考试须知

1、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中报名条件者均可报考。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表演专业:发音器官无疾病,无色盲、无夜盲,五官端正;男生身高170cm以上,女生身高160cm以上。

3、空中乘务专业:

①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举止端庄,兴趣高雅,有志于从事空中乘务事业,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② 男生身高172cm以上,女生身高162cm以上;

③ 男生单眼矫正视力C型表0.7以上,女生单眼矫正视力C型表0.5以上,眼球大小适中,对称,目光有神,无色盲、色弱;

④ 五官端正,肤色好,着夏装时身体裸露部分无明显疤痕、无纹身;牙齿排列整齐,无明显异色;无狐臭,无久治不愈的皮肤病;面部表情自然,微笑甜美;善于表达,富有朝气;口齿清楚,中英文发音基本准确,无口吃、舌短现象;听力正常;

⑤ 性格开朗、大方、心理素质好;富有合作精神。形体匀称,步态自如,动作协调,无“X”形腿、“O”形腿;

⑥ 无精神病史,肝功能正常,无各类慢性疾病。

4、考生需携带本人二代身份证。

5、现场报名的报名表、准考证或网上报名打印的准考证、报名表;

6、考生所在省(市、区) 发的艺术类专业报考证原件。

7、2 寸正面免冠证件照( 背面标注上姓名及报考专业以作备用)。

8、考生所交材料及报考费,无论录取与否,概不退还。考生凭专业准考证、身份证件原件参加考试,具体考试日程安排详见报名信息确认现场或学院网站的《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5 年招生考试日程安排表》。

9、考生赴考的往返路费、食宿费均由本人自理。

10、下列人员不能报考:

(1)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学校在校生;

(2)高中、中专(职校)在校生(应届毕业生除外);

(3)被开除学籍、勒令退学和自行退学不满一年的学生;

(4)因触犯刑律而被追诉或正在服刑者。

11、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对在我校艺术类专业考试中被认定为违规的考生,我校将其违规情况书面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由省级招办取消其当年艺术类专业报考资格,并将违规事实记入其高考诚信电子档案。被录取的考生一经查出有替考等考试舞弊行为,或在报名、考试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取消其录取资格。

五、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5年艺术专业校考报名考试时间及地点

凡参加我院设立校考的考生即日起可登陆四川电影电视学官方网站查询各省考试时间、地点或见附件。如需现场或网上确认信息,请务必按时进行信息确认。

六、艺术专业考试科目及计分标准

1、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初试科目:自备稿件、形体展示(自备)、特长展示(自备),共3门。

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科目:上镜、播音测试、即兴主持,共3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2、表演专业

初试科目:朗诵(自备)、形体展示(自备)、声乐(自备),共3门。

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科目:上镜、朗诵、命题表演,共3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3、戏剧影视导演、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面试科目:综合素质表达、回答考官提问、影视基础知识选答(抽题),共3门。

笔试科目:命题作文(时间为120分钟),共1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400分。

4、舞蹈表演专业

考试科目:面试(目测外形、语言表达)、基本功测试(柔韧、旋转、弹跳、技巧展示)、艺术素质(即兴模仿)、艺术表现力(自备舞蹈片段或组合,风格不限,自备CÐ伴奏带),共4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400分。

5、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面试科目:综合素质表达、回答考官提问、命题创意,共3门。

笔试科目:综合能力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共1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400分。

6、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

面试科目:综合素质表达、才艺展示(包含美术、摄影作品展示)、基本知识选答(抽题),共3门。

笔试科目:命题作文(有关摄影作品的分析评论),共1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400分。

7、空中乘务专业

考试科目:综合素质表达、形体及实力测试、英文测试、考官近距离目测及问答,共4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400分。

七、各专业录取原则及综合成绩的计算原则

(一)录取原则

1、艺术类专业

①我院艺术类专业在省外招生的录取工作在生源所属省(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及其招生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生源地当年艺术类专业的招生录取政策,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遗留问题由招生院校负责处理”的录取体制。

②我院艺术类各招生专业均文理兼收,且招生计划的投放原则上不分文科、理科(具体情况依据各生源地的规定可作适当调整)。

③我院的录取原则是:在德智体全面考核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具体办法是: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身体健康检查合格,文化考试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本科、专科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按照我院认定的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④对于承认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或招生主管部门组织的艺术类专业省级联考(统考)成绩的考生,其录取原则按照所在省份的录取原则进行录取。

2、普通类专业

我院的录取原则是: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身体健康检查合格,文化考试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市、自治区)本科、专科控制分数线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文化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二)各专业综合成绩的计算原则

1、播音与主持专业

综合成绩=专业折算分×80%+文化折算分×20%

2、表演专业、舞蹈表演专业

综合成绩=专业折算分×90%+文化折算分×10%

3、戏剧影视导演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

综合成绩=考生专业成绩+考生文化成绩

说明:

①专业折算分=考生专业成绩/专业总成绩(满分)×100

②文化折算分=考生文化成绩/文化总成绩(满分)×100

如该专业在所在省份无校考,采用当地统考或联考成绩,则该专业的录取原则遵照该省份该专业的相应录取原则进行。

八、违纪、违规处理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对在我校艺术类专业考试中被认定为违规的考生,我校将其违规情况书面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由省级招办取消其当年艺术类专业报考资格,并将违规事实记入其高考诚信电子档案。被录取的考生一经查出有替考等考试舞弊行为,或在报名、考试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取消其录取资格。

九、录取查询及专业合格证打印

考生于2015年4月登陆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招生网报名系统进行专业录取结果查询(地址:scftvc.com )。

专业考试合格者核对考生信息,填写高考考生号,打印“专业考试合格证”。

十、学费及住宿费

艺术类本科、专科学费:15000元/年;

非艺术类本科、专科学费:12000元/年;

住宿费:1200元/年(学生宿舍均为四人间)。

十一、联系方式

学院官网:

新浪微博: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招就处

学院微信:scdydsxyzjc

招生Q Q咨询:2217336274

招生咨询电话:028-87512806 87516537

学院金牛校区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华严路8号 邮编:610036

学院安仁校区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安仁镇金山路188号 邮编:611331

点击此处下载附件《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5年艺术类专业校考时间及地点》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广播电视艺术论文范文7

关键词:播音主持 时代创新 传媒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222-01

1 创新是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推动广播电视在传播工具、传播条件、传播途径、传播方式等多方面发生变革,同时也不断影响着媒介的管理和运作、传播人员的职能转变以及受众需求的变化,等等。这一系列的变化同时也带来播音主持艺术在创作空间方面的变化。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将加入我国播音主持行业原本已经很激烈的竞争中。同时,网络的普及使每个人都成为信息接受者和者,传、受日益融合,而网络中不断兴起的虚拟节目主持人更加剧了播音主持人的危机感。不过,播音主持人仍然有其自身优势,只要通过积极创新进行勇敢面对,仍然会在播音主持领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取得更多成绩。

2 当今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现状

2.1.1 播音主持从业者更加职业化、规范化

电视广播事业的迅速发展要求播音主持从业者更加职业化和规划化,因此,播音主持从业者既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播音主持从业者不断加强的职业化和规范化程度既能适应目前激烈的广播电视行业竞争,也能为播音主持从业者在工作方面进行创新奠定基础。

2.1.2 播音主持从业者的能力更加全面

随着各媒体行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广大受众的素质不断提高,他们对播音主持从业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从而能够不断创新,为受众提供全新的节目内容,满足受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只有这样,广播电视节目才能获取高收视率并且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2.1.3 播音主持从业者的职责日益融合

在播音主持业的发展过程中,播音主持从业者的职业也日益互相融合。播音员只待在演播室的时代早已结束,他们需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从演播室走到室外并承担包括采访、策划、编导等多种职能,时间长了就使得播音主持从业者的职责日益融合在一起。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播音主持从业者的创新能力仍待加强

播音主持业的快速发展使该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播音主持从业者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可以促使播音主持业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我国播音主持业现阶段的创新能力仍有待加强,这一问题在县级播音主持从业者中尤为突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中存在严重的模仿现象。当一个广播电视节目赢得受众喜欢、取得成功后,其它电视台也会陆续推出类似的节目类型。

2.2.2 播音主持节目中存在滥用方言的现象

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为播音主持带来很多方便,也是播音主持节目更加完善,但囿于个别观念,一些广播电视媒体在创新方面存在偏颇,从而导致播音主持节目中存在滥用方言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与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政策背道而驰,会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整体形象及其权威性造成负面影响。

3 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措施与途径

3.1 播音主持艺术在理论方面的创新

首先,与国外相比,我国播音主持业在理论方面仍处在相对初级的阶段,目前仍没有系统的且受到业内认同的理论体系,因此,很多问题都需要业内人士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同时,随着我国播音主持业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理论需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从而能够使播音主持艺术应对随时发生的变化。其次,很多播音主持从业者对自身的工作具有优越感,同时长期的工作又造成一定的疲劳感,这两方面使播音主持从业者安于现有的工作状态而无心进行工作创新。然而,缺乏理论知识的播音主持从业者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显现出与专业知识丰富的同行的差距,而且将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内容,不能够取得更多的工作成绩,其工作能力也将限于原有的技能积累。

3.2 播音主持艺术在实践方面的创新

首先,形式方面的创新。媒体分类的细化以及多媒体、网络等的迅猛发展为受众提供了多种选择余地,他们拥有主动权和决定权,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收看的内容。所以如果想要在播音主持领域取得成绩,就需要播音主持从业者在形式方面进行改变,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的局限,从而能够应对时代带来机遇和挑战,实现播音主持艺术在形式方面的有效创新。其次,内容方面的创新。播音主持的稿件大多由编辑、记者撰写,从而导致播音主持人没有余地进行创作。然而,播音主持工作要求播音主持人对稿件进行消化吸收并有一定的艺术创作,从而将其转变成播音主持人自己的语言。在这一过程中,播音主持人需要仔细把握稿件内容,加入自己的创新和想法,从而在正确播音基础上有效体现自身的想法和创意。最后,播音风格方面的创新。当下的时代环境为广播主持从业者提供了实战才华、进行个性化创新的良好空间,因此,播音主持人应在节目中充分展现自己的特点,使节目主持拥有独特的风格。只有这样,观众才能记住并对你所主持的节目形成忠诚度而主动选择你。当然,创新需与工作内容相符合,盲目模仿只能是邯郸学步,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3.3 播音主持艺术在发展方面的创新

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深受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影响,因此,播音主持人应时刻关注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变化对工作造成的影响。当下,数字化环境下的信息时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等各个方面,如何应对数字媒体带来的广播电视媒体多样化是播音主持人需要面对的新问题,因此,在面对各类新兴的广播电视媒体,播音主持从业者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的掌控节目的能力来实现发展创新。比如,当播音主持人如何做到与一线记者的连线,如何对新闻事件做出全面概括,如何实现播音主持与现场的合理转换等。因此,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给播音主持艺术带来挑战,同时也是播音主持艺术进行创新的良好契机。

4 结论

科学基础的不断发展推动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变化。时代环境不断变化,受众的喜好也不断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以及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播音主持艺术也需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始终具备活力和竞争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魅力并吸引更多观众。

参考文献

[1] 许佳怡.浅谈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J]. 中国科技纵横,2009(11):128.

[2] 唐婧.浅析当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创新[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4(3):29-30.

广播电视艺术论文范文8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辽宁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艺等多学科的辽宁省惟一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教学区占地面积2152亩,建筑面积65.37万平方米,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

辽宁大学初创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建校之初即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58年9月15日,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和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学校设有26个学院,即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广播影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亚澳商学院、新华国际商学院、艺术学院、数学院、物理学院、化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院、环境学院、信息学院、轻型产业学院、人文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基础学院。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66人,其中教授277人、副教授475人,博士生导师10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双聘院士1人。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8个,其中设有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JM(法律硕士)、MTCSOL(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FA(艺术硕士)等2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法学、化学和统计学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具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7个,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省重点一级学科;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辽宁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校有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2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教学实验平台、9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截止2014年11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8万余人,其中本科生近2万人,研究生7000余人,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

学校现有校舍建筑面积65.37万平方米,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室)28个,实习基地125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213万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图书馆总面积达4.2万平方米,馆藏文献277.5万册,其中珍本、善本书300余种,被联合国出版部指定为联合国文献收藏图书馆,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学校设有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珍藏2000余件文物和1.6万多号生物标本。校园网是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沈阳北部大学区域节点。

自建校以来,辽宁大学已为国家培养各类学生16万余人,为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94个国家培养长期留学生8000余人,短期留学生3000余人。学校分别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精心打造的孔子学院品牌跨越亚、欧、非三大洲,国际化办学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21世纪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要求,辽宁大学秉承“明德精学、笃行致强”的校训精神,力争经过全体辽大人的扎实工作,早日把辽宁大学建设成为人才培养质量上乘、学科建设特色鲜明,整体办学实力国内先进、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二、艺术类专业介绍

2016年我校艺术类共有艺术设计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摄影、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表演(民间艺术表演招考方向)8个专业及招考方向招生。

艺术设计学:本专业是辽宁大学的重点特色专业之一,具有本科及研究生两个层次的人才培养能力。此专业以传统造型艺术为基础,以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品牌设计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整体策划、创意、设计与管理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兼具艺术设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艺术与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自2014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开设视觉信息艺术设计与摄影两个研究方向。主要课程:设计绘画、构成基础、图案设计、表现技法、设计概论、艺术概论、艺术鉴赏、计算机平面与三维设计、设计管理学、标志设计、创意广告、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CI设计、多媒体动画设计等。

广播电视编导: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适合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及电视节目编导、制作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主要课程:传播学、艺术学概论、电视艺术概论、影视作品分析、视听语言、电视节目制作、摄像技术、照明技术、电视节目策划、电视纪录片创作、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等。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适合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它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主要课程: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文艺作品演播、播音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

摄影: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图片摄影、电视摄像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具有专业水准的摄影、摄像技巧与技能,适合从事专业图片摄影、电视摄像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主要课程:艺术学概论、摄影光学、色彩与构图、暗房技术、摄像技术、数码技术、人像摄影、新闻摄影、广告摄影、影像编辑艺术等。

表演:本专业培养具备丰富的文学和表演理论知识、塑造人物形象的表演技能和具有个性化创作意识的影视、戏剧表演方面的艺术人才。主要课程:表演基础、表演技巧、台词、形体、声乐、经典戏剧赏析、表演理论、艺术概论等。

戏剧影视导演:本专业培养具备丰富的文学、导演理论知识和导演、创作技能的影视导演方面的艺术人才。主要课程:表演基础、英语、舞台导演元素、台词、导演理论、舞台美术、经典作品赏析、影视剧作、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影视导演创作等。

戏剧影视文学: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编剧理论知识、编剧创作技能及认识、提炼生活的能力,成为戏剧、影视创作方面的高级艺术人才。主要课程:剧本创作、戏剧赏析、影视作品赏析、文艺理论、戏剧影视艺术概论、视听语言、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基础等。

表演(民间艺术表演招考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丰富的文学和表演理论知识,在表演上力求艺术性与生活性相结合、地域性与民族性相统一,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的艺术人才。主要课程:表演基础、台词、民族舞、民间舞与技巧、唱腔、乐理、声乐、剧目等。

三、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

专业

培养层次

学制

科类

外语

语种

拟招生

计划

西

黑龙江

艺术设计学

本科

4年

文理

不限

90

30

30

 

 

30

 

 

 

广播电视编导

本科

4年

文理

不限

60

21

10

8

8

9

 

 

4

播音与主持艺术

本科

4年

文理

不限

80

45

10

8

8

9

 

 

 

摄影

本科

4年

文理

不限

60

42

6

 

6

6

 

 

 

表演

本科

4年

文理

不限

54

30

 

8

3

10

1

2

 

戏剧影视导演

本科

4年

文理

不限

33

33

 

 

 

 

 

 

 

戏剧影视文学

本科

4年

文理

不限

45

22

 

8

5

10

 

 

 

表演(民间艺术表演招考方向)

本科

4年

文理

不限

33

33

 

 

 

 

 

 

 

注:以上分省招生计划为拟招,以各省招办(教育考试院)实际公布的计划为准。

四、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及录取规则专业名称

招生省份

报考条件

考试方式/科目

录取规则

广播电视艺术论文范文9

主张从多种视角来研究电视文化主要是基于以下的原因:

第一,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理论研究落后于迅猛发展的实践。我国电视文化的历史始于20 世纪中期,虽然晚于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经济和科技两个高速运转的车轮的驱动下,不仅在传播内容、传播 形式、传播技术上,而且在传播理念与文化理念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对电视 文化的理论阐释却尚处于“盲人摸象”式的探索中,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理论 的滞后、理解的偏差又反过来使实践的发展走向误区。

第二,电视文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文化形态,既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又有商品 的物质性、消费性,既有强制性、操纵性,又有迎合性、对抗性,既有同质性,又有多元性 ,既有类型性,又有创造性;既有娱乐性功能,又有教化功能。电视文化本身已经成为一种 跨学科的文化形态,涉及到的领域已远远不是传统的文化艺术所能涵盖的。

第三,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发展已经置身于市场经济以及文化全球化的新的历史语境下, 它的商品属性使其由以往的艺术文化转变成一种商业文化、大众文化,新现象、新特征由此 频频凸显。对这些新现象、新特征,尤其是其大众文化特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都使我们产 生一种“莫相知”的恐慌,而没能从理论高度予以阐释。

第四,以往的从艺术单一视角对它所进行的理论研究陷入了阐释的困境。很多问题,例如 大量不具有审美意义粗制滥造的文本却有很高的收视率、文本质量的提高主要依赖的是声像 光电的技术手段而非炉火纯青的艺术手法等等,仅从艺术的角度难以解释。

在这种复杂的状态下,既要正视电视文化迅猛发展的事实,承认电视文化所蕴涵的商业文 化、大众文化特性,以历史的理性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赋予文化转型的可能; 又要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理性的认识,恰当的评价,审理各种理解的 偏差,以期更有效地规范和引导这种新型的文化形态。

二、电视文化研究的几种视角

多重研究视角的转换有助于对电视文化的多重认识,有助于在矫正操作的失误和寻找正确 的发展方向时获得理论上的高度与支持。

社会文化视角:以往对电视文化的研究常常局限于文本本身,而忽略了这一文化活动的社 会过程全身。随着中国社会文明进程的演变,电视文化已走出象牙塔,融入广大民众真实生 动的生活中,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了更广阔的社会文化的品格。作 为当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社会公共事业,社会学视角、人类文化学视角的关注,也 许能使我们穿越数量众多庞杂、质量良莠不齐的电视文本,抵达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的剖析 。在这其中,意识形态视角的分析尤为重要,因为一切文化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意识形态的“ 代码”。从马克思主义到法兰克福学派、精神分析学说、文化研究学派、后现代主义,意识 形态批评无不是这些理论的重心。

大众文化视角:电视文化所表现出的商业性、消费性、大众娱乐性、通俗性(甚至媚俗性) 、技术性、可复制性、程式化、无深度感正是大众文化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体现出与电视文 化与大众文化的一致性、同质性。因此,在对电视文化的研究中,借鉴西方某些学术思潮对 大众文化已有的研究成果,虽不能祈望彻底解决中国电视文化存在的问题,也不是无益的。 如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在使我们认识到电子传播作为生产力给对电视文化生产带 来巨大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技术进步对人造成的新的控制,认识到其意识形态 的操纵性、欺骗性的一面;后现代主义理论让我们对电视文化的世俗性、扁平性、游戏性、 狂欢化获得了一种哲学上的认识高度;后殖民主义理论则令我们对电视文化、大众文化中的 全球化倾向、文化同质化倾向保持高度警惕;新历史主义提醒我们,以“戏说”为代表的电 视 文化可能导致的历史虚无主义危险;文化研究学派以它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和跨学科的学术胆 识,启示我们以宏观的社会文化研究与微观的文本研究相结合,在微观的文本研究的基础上 展开宏观的文化研究……这些理论奠定了以大众文化的视角来审理电视文化的理论基础。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传播文化视角:电视文化与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等其它大众文化形态的主要区别,在于它 以科技含量极高的影像的传播与接受方式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视听文化,并对其它形态的大众 文化形成强大冲击,获得了存在的独特性和优势性——影像传播文化的特性。所以说,传播 学 理论从电视传播的全过程来考察电视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为电视文化的理论研究开辟一条更 切实有效的新路。正如高鑫先生所说:“研究电视理论,首先要研究‘电视传播学’,因为 电视本身就是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和载体而存在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所有的电视节目, 统统鲜明地烙印着信息的‘印记’。因此,抓住‘传播’也就抓住了电视理论研究的根本。 ”无可质疑,随着从播放型到数字化、新媒介的传播模式的全新构型,电视文化将会发生 更为深刻的革命,因为传播模式的改变必将影响所传播的文化本身。

艺术文化视角:商业逻辑在文化生产领域的僭越导致了电视文化的市场化、反艺术化,但 并不能因此忽视电视文化的艺术特性。作为影像视听文化的电视文化,在深层次上更需要形 象性、艺术性、审美性。并且,电视文化是一门综合的文化形态,需要借助各种艺术的长处 来完善自身。例如电视文化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样式——电视剧:中国的电视文化和电视剧几 乎是同时起步的,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播,同年6月5日,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 出,开启了中国电视文化和电视剧的发展史;中国老百姓普遍接触电视也是从看电视剧开始 的 ,这个现象发生在80年代中期(1985年初统计,我国已有电视机5000万台,两亿多观众,该 年电视剧产量已上百部。);而电视令万人空巷应该说还是与电视剧的发展密不可分,由古 典四大名著和现代名著《四世同堂》改编的电视连续剧都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不能不说明 文学穿越时代的永恒魅力。再如音乐是借助旋律节奏作用于听觉神经,造成空间虚幻感的时 间艺术,而绘画艺术则是借助画面作用于视觉神经,造成对时间想象的空间艺术,电视文化 正是借助它们的各有所长,把本来单方面满足于人的听觉艺术或视觉艺术转化为电视文化的 视听艺术,创造出一种综合时空的威力。

当然,上述研究视角只是几种可能,并不能穷尽对电视文化研究的一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