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基础课程学习讲稿集锦9篇

时间:2023-02-24 18:39:14

基础课程学习讲稿

基础课程学习讲稿范文1

一、凝聚集体之智慧

讲学稿的形成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发挥团体力量,通过集体备课劲往一处使,以期达到1+1>2的效果。讲学稿的编写体现“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的精神。备课组一般在开学初召开备课组会议,具体分配好任务,就每节课的讲学稿定主备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的草稿上交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初审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的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由备课组长召集备课组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再一次上交给备课组长审定;最后备课组长将讲学稿印制出来。

二、整合教材之知识点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师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是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可。在编写讲学稿时可对教材上现有的例题或习题进行适当的改造、拓展,可采取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等等策略,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策略,以期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例如:(原例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4,底长为6;求周长。我们可以将此例题进行一题多变的编制。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长为4,周长为14,求底边长。(这是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已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前两题相比,需要改变思维策略,进行分类讨论)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3,另一边长为6,求周长。(显然“3只能为底”否则与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相矛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严密性)

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求底边长y的取值范围。

变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周长是14。请先写出二者的函数关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画出二者的图象。(与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别是对条件0

三、提升课后之反思

上课当天,讲学稿上交,教师进行批改,这样教师就能大致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讲学稿反映的情况对教学预设作出调整,灵活地进行课堂操作。对于简单的、学生能自主解决的问题一带而过甚至不讲,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向纵深发展;对于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困惑,教师及时调整预设,把解决学生的困惑作为课堂探索学习的主线。另一方面,教师也不能拘泥于讲学稿,照本宣科,而要根据所在班级的不同情况对讲学稿做适当的调整与扩充,进行二次备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使讲学稿具有个性特色,实实在在做到以人为本。例如:在编制苏科版《一次函数的应用(1)》(八年级上)的讲学稿时,采用了这样一个例题:某班同学秋游时,照相共用了3卷胶卷,秋游后冲洗了3卷胶卷并根据同学需要加印照片,已知冲洗胶卷的价格是3.0元/卷,加印照片的价格是0.45元/张。

试写出冲印合计的费用(元)与加印张数之间的关系式。

如果秋游后尚结余49.5元,那么冲洗胶卷后还可以加印照片多少张?

这是一个可以提炼为一次函数的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考虑到我所带班级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好,因此我结合“乘出租车”问题,加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并加入数形结合的元素,提升了该例题的难度。将其重新调整为:参加英语夏令营的同学参观了一些景点,拍摄了很多照片,用了三卷胶卷。结束后,冲洗三卷胶卷并根据同学们的需要加印照片。已知冲洗胶卷的价格是3元/卷,加印100张以内,0.5元/张;加印超过100张可进行优惠,前100张按0.5元/张收费,超过部分按0.4元/张收费。

(1)试写出冲印合计的费用y(元)与加印张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去的6名同学每人加印10张,则冲印共需多少钱?如果共加印150张,则冲印共需多少钱?

(3)英语夏令营活动结束后老师结余99元,那么冲洗胶卷后还可以加印照片多少张?你能画出本题包含的函数图象吗?

分类讨论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学生解题的一大难点。我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升该例题的难度,经过调整之后该题更具有挑战性,也更适合我所带班级的层次。

四、兼顾学生之学情

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及时反馈,这是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讲学稿中设置了随堂检测、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等环节。开展数学教学的随堂检测,对学生掌握当堂课所学的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讲学稿上设置的随堂检测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当堂反馈评价,确保“课课清”。

因此,随堂检测的设置要科学、合理,始终围绕本堂课的知识要点,突出学生的基本技能为主设计习题,题型以填空、计算、解答等为主,设计要有梯度,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一般选择比较容易的题组,面向全体,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树立信心;第二层次选择带有一定综合性和技巧性的题组,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基础课程学习讲稿范文2

[关键词]教学改革;学枝发罹;东庐中学;“讲学稿”

在全国众多农村学校中,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以下简称“东庐中学”)坚定办好农村教育信念,自觉进行学校层面“讲学稿”教学改革,想方设法扩大自身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国基础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十年的改革不仅促进了学校的发展,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回顾“讲学稿”教学改革的历史背景,反思“讲学稿”教学改革的探索历程,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实践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特别是对正确处理教学改革与学校发展的关系、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讲学稿”教学改革的背景

十年前,东庐中学与所有薄弱的农村初中一样,师资水平弱,硬件设备差,危房多,教室少,加之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质量总是不尽如人意,一度成为教育规划调整方案初步确定的待撤并学校。1999年8月,东庐中学新的领导班子成立。针对学校状况新任校长陈康金提出了“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口号,拉开了“讲学稿”教学改革的序幕,开始了依托于学校并为学校发展的教学改革尝试,积极探索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寻求农村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

观念的更新和手段的调整带来了教学质量的大幅提高,学生中考成绩迅速跻身于全县全市前列,基本实现了“无辍学,学校学区内学生100%进入学校:无外流现象,彻底改变了以往好学生外流到城区学校上学的状况;无快慢班,学校严格执行平行分班;无不开课程;无加班加点,不赶进度,不违规补课;不买教辅书,不用练习册”等“六无(不)”目标。凭借“讲学稿”教学改革的鲜明特色,东庐中学被评定为江苏省示范初中,并先后获得“南京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括动先进学校”“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全国优质品牌学校”“部级教育改革特色学校”“首批全国德育工作重点示范基地校”等重要荣誉,成为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典型。

二、“讲学稿”教学改革的探索历程

“讲学稿”是东庐中学一个非常本土化的创造。是学校“以人为本、教学合一”改革的核心,它的成功是东庐中学陈康金校长及其团队在不断探索、试验、总结、反思、改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而成的。

(一)“集体备课制”和“师徒结对制”的实施

集体备课是培训教师特别是培训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也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之一。东庐中学为了推行“集体备课制”,经历了从“倡导”集体备课到“规范”集体备课的过程,从“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到“三定一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有记录),再发展到“三定一有三统一”(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有记录、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测试),周期较长,过程完备,环环相扣,虽然看起来复杂甚至繁琐,但是务实、有效、能够操作、可以实现。它摒弃了传统集体备课的形式主义,将“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实现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统一。

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方面,年轻者为徒弟、年长者为师傅的“师徒结对制”是实践中人们比较看好的一种方式,但这种一对一的传统“师徒结对”形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为改变这一状况。东庐中学从集体备课制度建设人手,将“一对一”“包办式”的“师徒结对”改变为“多师多徒”的“师徒结队”,注重集体考核,克服了原有方式的弊端。

(二)自编“同步练习、单元测试卷”的教学尝试

现实中,家长和学生都特别在意考试分数。东庐中学的教师和领导不仅要给学生想要的分数,更要给学生“不仅不缩水、反而会增值”的分数。十年前,东庐中学的教师教学以参考资料为依据、以标准答案为准绳,这样省却了教师和学生“爬山涉水”的思考过程,教师和学生能“轻松”地到达答案的彼岸,但其结果是师生负担越减越重。更为重要的是,省去思考过程的教学究竟还有什么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东庐中学于1998年开始全校教师进行自编“同步练习”和“单元测试卷”的尝试。正是这次尝试,让教师们丢掉了思想的包袱,确信自己不仅有编写资料的能力,而且编写的资料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东庐中学的学生实际。

(三)运用“导学卡”提高学生预习效果的教学探索

当我们把思考的重心立足于课堂教学时,并不意味着对课前与课后学生学习的忽视和放任。如果把“同步练习”和“单元测试卷”的教学尝试看成课后的巩固学习资料,那么,东庐中学“导学卡”的应用和探索旨在有效地落实课前学生预习,从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的放矢做好实实在在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搞好预习,东庐中学尝试使用过“预习卡”“自读卡”“问题卡”“学案导学卡”等“卡片预习”自主学习形式,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学生的“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学习品质得到了锻炼,学习过程和方法得到了优化,学生自我探究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强化,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学会了学习,同时也变得更加热爱学习。

(四)“目标教学”和“案、师生共用”的教学实验

1996年,目标教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很大反响。为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东庐中学的数学组、化学组首先进行了目标教学实验,他们在边学习边实践中逐渐确立了目标教学和团结合作意识,这为日后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当时,东庐中学教师的整体层次并不高,但毕竟还有业务能力稍胜一筹的教师,于是,学校选择数学学科开始同一年级“案,师生共用(教案导学稿)”教学实验,让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先主备教案,再集体讨论,然后全组教师共同使用,同时将这种教师使用的教案略加变动,让学生也有一份。后来在化学组中也进行了“案、师生共用”实验,并逐渐转化为“学案导学稿”和“讲学稿”。一段时间后发现,两个学科的整体教学成绩明显提高了,两个组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了,教师之间教学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了。在1999年中考中,东庐中学试行“讲学稿”的两门学科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这极大地增强了东庐中学在各门学科中推行“教学合一”改革措施的信心。在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东庐中学提出了初中教学“讲学稿”备课模式改革研究,从数学组、化学组逐步推广到语文、英语、物理、政治组等,并同时进行“讲学稿”的定位、研制、使用等专题研讨。于是,“教学合一,师生共用”的“讲学稿”正式出台了。

三、“讲学稿”教学改革的启示

回顾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探索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学校的发展在根本上是一种内在的行为,它不能从外界被赐予,至少不能从外界直接地被赐予。这是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内在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发展是一个内在的过程,即发展更多地依赖于社会内部各种关系的协调和重建,更多地依赖于本地区人们的创造性智慧。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学校,认识学校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不能取代的重要价值,认识学校是最终为学生发展服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专业化机构,更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教师个人革新寻求支持的得力组织和中流砥柱。为此,依赖学校首先还需要着力培育实现学校变革发展的内在力量。这个高水平的内在力量(教学研究集体)不可能外生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室、教研员,也不能全指望高等学校教育研究机构和一些教学专家,而是只能由学校内部自己产生,自力更生,通过校本教研,使全体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发展是一个内在的过程,这意味着学校发展需要源于或者形成自己的内在发展需求、发展动机和动力机制。在这里,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学校发展目标的形式集中表达和呈现,它建立在学校相关人员对自己学校的发展历史、现状、环境、问题、文化背景、社会要求、发展可能等全面、深刻、综合认识的基础上,是自我认识和探究的产物,并非由上级领导、文件所规定。与这一发展需求相联系,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指学校不同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社会活动的独特目的与任务,它直面生命、通过生命、为了生命,把教育中具体人的健康、主动发展作为自身伟大而特殊的事业。而不能仅以满足其他领域对教育的要求,或以满足领导、社会的要求,去换取某些外在于教育本身之物。更为重要的是,在发展需求、发展动力的基础上,学校发展还必须建立起基于学校、依靠内在力量的“调查研究、分析策划、实践行动、反思重建”的学校内在发展机制,一个不同于外部力量推动学校发展的机制。当然,强调内在动力机制的建立,并非以此代替或否定外在动力机制的存在与作用,而是要改变原来学校中忽略内在动力机制的形成。因而带来被动“应式”办学的盛行。况且,即使推动学校发展的外在因素存在,也要通过内在动力机制的启动,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发展是一个内在的过程,在根本上还是源于人发展的内源性质——人的发展主要是内在发展、主动发展、自主发展。内在发展所力图强调的是“一个人。(只能)通过他的所作所为……通过作出他的决定,通过增进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以及为什么做这些事情的理解力,通过增加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通过他自己全方位地参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区生活而获得发展”。具体说来,内在发展是一种着重追求以知识的鉴赏力、判断力与批判力为标志的发展;而外在发展是一种以追求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应用为标志的发展。也正是学生和教师的内在发展,构成了学校内在发展的应有之意。当然,要真正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内在发展,还必须以一定数量、丰富多彩、学生及教师亲历亲为的教育教学活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为凭借和依赖。而学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学习和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根本任务和角色责任。当前学校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但学校可以在推进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积极探究学习,注重教学三维目标统一,改进满堂灌、题海战术、频繁考试等教育教学方法,重视发展性、过程性、人文性评价等方面,依然有大量可为的教学改革空间。相对而言,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学实践存在问题更多,因而也更需要改革,发展的空间也相应更大。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改革及其促进学校发展的实际效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发展是一个内在的过程,也是一种综合性的、自主的、可持续的、由下而上的过程。要实现上述发展,我们不仅需要直面实践中的问题,更需要开展本土化的行动,并在行动中创生本土的教学理论。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改革就是这样一个本土的创造,其核心价值在于充分体现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向,在于全校教工不断探索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形成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方式,营造了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提升体系,既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也减轻了学生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引起了学校生活的深刻变化,不仅使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更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可以这么说,东庐中学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完全得力于他们基于学校的“讲学稿”教学改革,也正是依赖于学校、落实于学校,“讲学稿”教学改革才取得了如此实效。它启示我们,课程与教学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依赖于学校、落实于学校;而学校要实现内在发展,则又必须依赖于课程与教学改革、借助于课程与教学改革,于是,学校内在发展与基于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便成为一而二、二而一的事情。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有效教学:学与教的整体考察”(项目编号:d12008101111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和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37-238.

基础课程学习讲稿范文3

一、“讲学稿”如何设计

1.“讲学稿”载体的选择。经讨论,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不应该采用纸质的“讲学稿”,应该采用电子版的“讲学稿”。网页文件的互动性较好,而且还可以跨平台运行,最终我们选择了网页文件作为“讲学稿”的载体,在课堂上发给学生。

2.“讲学稿”的内容要精,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讲学稿”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学,学生通过“讲学稿”自行完成本节课基础部分的知识与技能,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部分的知识与技能。这部分可以说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就需要我们对“讲学稿”进行精心的设计,包括充分了解学情,任务设计难度要适中,对难度大的大任务,就分割成多个难度小的小任务,再辅以图文并茂的操作步骤。第二部分是答疑、评价,学生把学习第一部分时产生的疑问,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发给老师,老师跟同学一起讨论解答,同时,对学生完成“讲学稿”的情况进行评价,从学生完成“讲学稿”的程度以及课堂参与度,教师便能做出关于这个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客观评价。

二、“讲学稿”如何使用

“讲学稿”不是教案,是教与学的合一,在使用方法上除了要求学生必须有高度的自觉性,还要求授课教师做到精讲、精评。精讲就是解答学生的疑问要精辟,不能有半点含糊,更不能画蛇添足、重复累赘。精评就是要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是多元化的评价,不再是单一的对结果的评价,更注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因为师生共用的缘故,“讲学稿”使师生之间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学生亦可借此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评价。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时间观念,一定要及时反馈,做到有效、及时的沟通。

三、“讲学稿”成功的经验

1. 提高了课堂效率。“讲学稿”上的内容是完整和精简的,所以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很快地掌握大部分的知识与技能了,老师主要集中精力解答学生的提出的疑问,毋须再把知识与技能灌输一遍,节约出来的时间,可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在课堂激烈的讨论中,学生会收获良多。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2. 开发了活力课堂。用“讲学稿”的课堂不再是“填鸭式”的教,而是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教师在用“讲学稿”的过程中,把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只是在必要时给予点拔,让每一节课都充满活力,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既利于教,也利于学,共享双赢。

3. 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受益一辈子,“讲学稿”的使用,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把“等老师来教”的学习习惯,变成“自己主动学”,久而久之,学生自我探究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在使用中的困惑

基础课程学习讲稿范文4

关键词:“可理解输入”;“可理解输出”;基础英语;演讲艺术;相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80-02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语言交际能力。而这项能力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语言交际能力不仅是开口说话的能力,更是一门语言的艺术。针对上述需求,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英语演讲艺术课。但孤立地讲授这门以语言输出为主的课程,由于语料的输入有限,学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因此就要与强调语料输入的课程相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传统的基础英语课程(即精读课)主要以阅读(语料输入)为主,恰好符合这一要求。同时,基础英语课程本身也存在着“重输入,轻输出”的弊端(孙,2009),需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在Krashen的“可理解输入假说”和Swain 的“可理解输出假说”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这两门课程相融合的实践活动。本文除描述实践过程外,还记录了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尝试探究解决方案。

二、理论基础

语言学家Krashen(1982)在“可理解输入假说”中指出:输入必须是大量的,可理解的,有趣或相关的,不按照语法顺序进行的。此外他还认为输入应当是“i+1”的形式,即语言输入要略高于语言能力。但这一理论还不够完善。长期致力于研究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的语言学家Swain(1985)又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假说”。该理论强调语言输出对第二语言习得者同样重要。他们必须使用所学的语言才能达到流利的水平。

结合上述理论,笔者认为,将“可理解输入过程”与“可理解输出过程”相融合,连接两门分别以“输入”和“输出”为主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语言资源,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三、可行性研究

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课程当中,基础英语作为主干课程,以阅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其优势为课时充足,输入的“语料”比较丰富。基本满足Krashen“可理解输入假说”中的大部分条件。但其弊端是基础英语课堂上受诸多因素限制,很难做到有效的输出即学以致用。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传统的口语操练方法往往是教师采取问答的方式,模式单一,枯燥,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受课本限制较大,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因此,根据Swain的“可理解输出假说”还应当给学生创造有效的输出环境,帮助他们有意识的关注新的语言信息,纠正错误,激发输出的积极性,因而得到充分训练(马,2010)。

英语演讲艺术课程可以完成上述任务。在课堂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演讲训练,可借助基础英语课程丰富的输入资源,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活动。同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将基础英语课程与英语演讲艺术课程相融合,可以平衡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

四、具体实施办法

笔者首先选择沈阳建筑大学英语本科专业11级新生为受验对象。大一上学期,在该班开设基础英语课程(每周6学时,授课16周,共96学时)。在该课堂上,首先进行四个阶段的语音训练,为期一个月。四个阶段分别为:单个音标发音矫正训练,语音语调训练,绕口令和美文诵读训练。在学生语音语调基本达标后,要求他们每周在第一次的基础英语课堂上进行两人对话训练。话题选自前一周的基础英语课本内容,要求尽量使用学过的词组句型,时间要求为每组3分钟。一个月后,在不间断对话训练的同时,进入介绍性演讲阶段。首先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基本演讲方法,规定演讲时间(每人3分钟),演讲题目(自我介绍),提出演讲要求(突出个人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给学生讲解具体范例,提供范文,播放并分析相关演讲视频。随后依次上交演讲提纲,第一稿,第二稿。在定稿后的一周内进行演讲练习,教师进行指导。最后,学生在课堂上演讲,并将演讲过程录制下来,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逐个点评。

大一下学期在该班同时开设基础英语课程和英语演讲艺术两门课程。其中基础英语课程为每周6学时,授课16周,共96学时;英语演讲艺术课程为每周2学时,授课16周,共32学时。在基础英语课堂上继续开展丰富的口语训练活动。如每次课安排1名学生进行1分钟新闻报道等。在英语演讲艺术课上系统地讲述演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按部就班地安排演讲活动。三种演讲中的介绍性演讲已在上学期完成,因此下学期的主要演讲活动为说明性演讲和说服性演讲。下学期的基础英语课本中有关于“环保与经济发展”的话题。因此,教师指定两次演讲活动均以这一话题为主题,副标题自拟。说明性演讲中,学生选择了如何进行废物利用,濒危动物的生活习性,水资源的循环,怎样合理地购置衣物等话题。而说服性演讲中,学生又相应的选择了废品处理及塑料袋使用的相关政策的讨论;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紧迫性;过多购买衣服及过度消费背后隐藏的对环境的危害等问题。两次演讲均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依次安排提纲、一稿、二稿撰写,定稿,准备演讲等任务,并提前下发评分标准。最后录制演讲过程,并逐一点评。

(上接第380页)

基础课程学习讲稿范文5

[关键词]教研活动 备说讲议结 模式 研究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051-01

1备课(个人备课)

主讲教师通过个人备课,写出教案型说课讲稿。教案型说课讲稿,就是按照备课教案框架撰写的某课教学设计及其根据的说课讲稿。写教学设计的“根据”

是说课讲稿的基本特点,说课中的根据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基础理论;二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学情等方面的特点;三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渗透德育等方面的需要。

(1)分析教材。主要做好三方面,一是学习课程标准,二是钻研教科书,三是阅读参考资料。阅读参考资料包括看课堂教学录像;学习书刊上和网络上与该课教学相关的课堂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参考书、备课教案、说课讲稿、教学实录、教学经验、教学论文等;学习有关的教学理论,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教学论、课程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理以及教研科研等与课有关的理论。

(2)分析学情。分析学情的目的是使教学切合学生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包括分析学生“现有基础”“学习动力”、“学习能力”三个方面的情况。

(3)设计预习提纲或导学案。导演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等内容,做到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设计层次化。

(4)设计教学教法。教学方法分为两大类:一是基本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阅读法等,二是综合教学法,包括发现教学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纲要信息“图表教学法等。教师要明确该课教学以哪种教法为主,哪种教法为辅,多种教法结合。

(5)设计教学流程。内容包括:①设计教学步骤。确定一个课时分为哪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为哪几个层次。②设计教法学法。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要进行恰当的学法设计,要写出突出重点的手段,突破难点的方法。内容可以是:教师讲解、提问、演示、实验、巡视、辅导…….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练习、答问、讨论等。③设计重要提问。④设计时间分配⑤设计课堂练习。⑥设计课堂小结。

(6)设计当堂检测题。针对学习目标设计当堂达标检测题,做到基础达标、拓展延伸和能力提升之间的有机结合。

2说课(集体备课)

(1)主备说课。主讲教师要说该课的教学设计及其根据,即说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提出备课发现的疑难问题。

(2)集体研讨。参与教师要专心听讲,认真记录,积极建议,提出独特见解。可以用提高的方式反问主备人,可以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就一些普遍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提出建议和意见。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共识的共享教案

集体教案。

3讲课(观课)

主讲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学对象,自己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对集体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形成既充满集体智慧,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

4议课

议课就是为了解决教学的某些问题,教师之间进行的研究和讨论。议课的内容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理解”、“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实施”三个大项。二是疑难问题,包括备课发现的问题,观课发现的问题,研讨发现的问题。

主讲教师要反思自己该课教学的优点与缺点,对某些重要问题作简要说明,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

参与教师要将已写好的专题研究材料与观课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专题发言,针对本课教学的某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争分夺秒到观点鲜明,事例具体,分析深入。

5结课

教研组长介绍该次教研活动做了哪些组织和准备工作,指出实施过程中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教研活动后的结课要求如下:

主讲教师写出自己这次教学的优缺点,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基础课程学习讲稿范文6

三原县南郊中学从2009年秋季开始推行以导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实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如学生预习时间过长、课堂形式主义严重、导学稿的质量问题、学生没有巩固的时间等等。我们一方面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改进,另一方面我们多方学习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不断完善。

一、小组建设是双主生命课堂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

为了使双主生命课堂得以顺利实施,必须先做好小组建设和学生干部的培训。只有充分发挥小组长和班干部的作用,实现学生的自治管理,才能使双主生命课堂的实施得以保障。现就班级建设和小组建设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成立由值周班长、各科代表、体育委员、生活委员等组成的班委会,班委会的工作每周由全班学生民主评议。班委会监督班级的日常工作,协助值日班长处理班级遇到的问题,考核值日班长的工作。

2.值日班长由全班所有学生轮流担任,全面负责班级当天的全面工作,考核各小组的工作,并对各小组在到校、自习纪律、卫生打扫、课堂展示与点评等方面进行量化得分,做到日安排、日小结。

3.各科代表在班内选出本学科学习优秀的学生三至四名成立学科小组,主要负责对本学科学生存在问题的搜集,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4.各小组长由班级竞选。负责本小组的到校、自习纪律、学生作业练习完成、课堂展示与点评、卫生打扫、早操、体育课以及集会等。对本小组的每位成员的表现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和记录。

5.各小组必须有组名、组训、组规,这些内容由小组确定,每组在教室内外开辟一个栏目,对本组工作进行宣传,宣传内容包括学习心得体会、学习方法经验、学习资料等等。

6.小组长要对本小组的各人情况进行量化得分,做到日登记,周小结,月汇总,以此作为评优以及学生考核的依据,也可作为对学生各项奖励的依据。

二、导学稿是实施双主生命课堂的依据

导学稿是实施双主生命课堂的主要依据,是集学案、教案、作业于一体的教与学的资料,因此导学稿必须对学生的预习、复习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要求为:

1.每周集体备课之前,导学稿撰稿人必须拿出导学稿的初稿交集体备课组讨论。每周各年级各学科必须开辟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时间用于集体备课,主要就下周各节课的导学稿中的每个问题进行全面地讨论,最终确定导学稿的具体内容。然后撰稿人及时对讨论成熟的导学稿修订定稿并交付印刷。

2.导学稿信息栏目包括课题、适用年级、学科、使用时间、编号、撰写人、审核人、备课组长签字、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使用说明,主要是学生如何进行预习,各个层次学生课前需要预习完成什么任务等。

3.预习导引,主要是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通过预习课本哪部分内容,完成哪些问题。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预习应以问题的形式予以展现,不是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填空化,而是通过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预习,让学生能够辨析问题、辨认概念、理解基础知识,达到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能够直接运用的目的。

4.探究交流,主要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即通过设计相应的问题来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这部分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性、探究性和层次性。问题应以所学内容的重点知识为依据设计问题,可以选用课本中的典型习题,也可对资料中的问题进行改编,但不宜直接使用例题,不求面面俱到,对于同一知识点下的不同题型,以变式拓展形式予以呈现。

5.当堂训练,主要是通过一些基础试题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试题不宜过多,只要将所涉及的知识点覆盖全,试题难度不宜过大,只需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与巩固。试题来源尽可能照顾到课本中的习题,然后再结合知识点的覆盖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

6.每个单元结束后,必须有习题导学稿,主要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7.导学稿必须在上课前两天发到学生手中,给学生更多的预习时间来完成导学稿。上课之前,教师对导学稿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确保课堂教学能以学生为主体。

三、课堂教学是实施双主生命课堂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落实导学稿的主阵地。对课堂教学不求整齐划一,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对学生完成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通报。

2.课堂必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展示、交流、思考、讨论时间。展示、交流主要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展示,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发现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结合学生存在问题,教师再进行讲解。思考、讨论主要是针对探究交流部分的问题,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遇到困惑可以小组讨论,再进行展示或者共同探究。

3.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的展示,教师必须事先安排,但不得提前公布。在学生展示和点评的过程中,教师也可进行点评或者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讲解。

4.每节课必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对导学稿进行完善,并完成当堂的检测试题。

四、实施双主生命课堂的措施要求

为了促使我校双主生命课堂能够尽快成熟,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学校积极开展公开课活动。我们实施每天每个年级抽一个班为公开课班,这个班当天的所有课程在指定的公开课教室上课,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均可推门听课。

2.学校校级领导每周至少听课8节,其他班子成员每周至少听课4节,科任教师每周至少听课2节。

3.每周至少由一名班子成员对本周的听课情况小结,并谈自己听课的感悟,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意见。科任教师每月对自己的听课和上课情况谈体会、谈感悟、谈认识。

4.每周由一名班主任老师对班级管理,特别是小组管理情况利用全干会时间谈经验、谈体会。

5.我校邀请咸阳师院的专家教授定期对双主生命课堂进行诊断指导。

五、实施双主生命课堂的体会

1.各科任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听课,各备课组也能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参与集体听课。

2.通过听课,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无论是本学科的课,还是其他学科的课,有很多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如先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把本组不懂的问题写出来,然后进行共同学习探讨;教师先检查预习的情况,再根据预习情况,有针对性讲解。

3.教师的课堂讲解能够讲到学生最需要的地方,虽然教师讲的不多,但是讲到了学生最薄弱的地方,讲到了学生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4.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对其他学生也布置一定的任务,使所有学生有事可干。在学生点评以及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同样设计相应的问题,而且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思考价值,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学得紧张而有序,课堂显得自然流畅。

基础课程学习讲稿范文7

【关键词】农村 英语教学

2012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特后培训班第二期活动将我们带进了学校,带进了课堂。

11月29日,我们首先参观了溧水县东庐中学——一所地处农村、规模不大(全校初一至初三只有15个班级)、但学校文化特色鲜明、教学风格独特的初级中学。

学校文化特色鲜明:管理人性、实用

对于一所农村中学,不谈成绩,没有流生我觉得就已经是最大的成就。他们做到了,这是与他们尤其是校长的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关爱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融入了他们的每一个行为,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了明显的体现,这其实就是我们国家教育的正确方向,我们国家不仅需要高尖端人才,更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第一线的生产者,他们的这种教学管理模式让好的学生更好,让后面的学生也看到了希望,这就是他们的学生爱学习、爱这所学校的原因。作为语言教学,英语学科更需要这样一种务实、活泼、高效的环境,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教师更能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一些满足不同学生需要的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风格独特:讲学稿

从改革备课模式入手,实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并且改革课外辅导方式,实行课内导学,减负,周周清。

1.抓住了课堂的主体——学生。东庐中学的教师在备课时考虑更多的是学生在学习时哪里会出问题,在什么地方要使用“脚手架”,在讲学稿上何处设置何问题……他们都非常认真的一一给予了考虑。真的做到了以生为主。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词汇、语法或者方法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及时解决,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就会大面积提高。

2.减负增效。一是教师不再机械的,无休无止的重复抄袭教案,二是不用无效的形式检查备课,不再当心扣分、问责等低效管理。而是变无效劳动为有效劳动,从有形监督为无形监督。英语学科讲学稿中个单元的“前期准备”的内容基本都是词汇及习惯用法的梳理,这不仅帮助了学生预习新课还使得每个老师对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心中有数,形式的多样化改变了单调的预习模式。

3.与传统英语课堂的三大不同:教师由带着书本进教室,转变成带着学生进书本;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从而培养了学习品质,尤其促进了学生英语语感的形成;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行为发生改变,进而引领教师走向研究之路,不再是教给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

4.制度保障,五环节联动,确保讲学稿严谨、科学、优质、高效。先个人提前备课个案,到主备教师备主案,到集体备课备共案,课前因人而异备个性,最后积累后记、错题留教训。

5.实现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练习、测试、复习资料七位一体。解放了书包,精简了程序,减轻了负担。

我的思考:

1.关于备课

他们的教学模式是:年级中业务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先准备教案,然后经全体教师集体讨论定稿后,供教师与学生共同使用。他们的这种从个体到集体的做法,短期效应是不错的,但弊端也很明显:

首先,从教师的成长来看,其实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还会束缚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我们都知道,教无定法,最高效的方法是与教师能力和个性相吻合、适合于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的方法,尤其是年轻教师,他们对于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些基础性的内容还知之甚少,独立备课会迫使他们自己去探究,现成的讲学稿会使得少数年轻教师的思维变懒,另外,对于英语语感强、英语思维灵敏、教学悟性快的教师来说,不是最佳的选择。

其次,不同的班级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各门学科都有差异,英语学科也不例外,虽然教学内容从表面看是一样,但对于课本安排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于是教学内容也不是完全一样,我们的教学应该因材施教,这个“材”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材,从这几方面来看,几乎年级统一的教案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感的培养和成绩的提高有多少作用是值得思考的。

最后,这种讲学稿的方式向其他学校推广时不可以照搬照抄,这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只能服务于特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只能服务于那个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老师、学生和学校,如何在不同学校充分发挥这种讲学稿模式,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

2.关于课堂

在这所学校,课堂上,老师只用15分钟的时间讲解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根据“讲学稿”的内容以自学为主,疑难问题可当场提问、讨论,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让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标,少做学习笔记,提高学习效率。但英语作为语言,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之间的活动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知道,农村中学学生接触地道英语的渠道窄、资源少,课堂上教师的口笔头的活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课堂开始阶段,引导学生进入英语思维状态更重要。

课堂上记笔记的过程其实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更是思维过程的锻炼,记什么,怎么记都是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的方式,表面看这种讲学稿少做了笔记,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英语口笔头能力的协调发展。

3.关于预习

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预习能力要稍弱,尤其是英语学科的预习,只能依赖教师所发的预习材料,何时预习、怎样预习,每一门学科课后如果都要求学生达到预习的效果实际是不现实的,英语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来说预习的难度更大,对于基础差、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来说,英语预习有可能流于形式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同时又要考虑不增加学生课后的负担是讲学稿使用教师必须要考虑而且要解决的问题。

基础课程学习讲稿范文8

关键词:雨课堂;微课;经济法;教学方法

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空前火热,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模式吸引众多关注。“微课程”理念最早来自于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McGrew教授所开发的“60秒课程”,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的Kee教授提出了“一分钟讲座”。其后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正式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他提出将课程细分成小的核心概念,录制一到三分钟的教学视频,讲授每个核心概念,完成教学目标。每个教学视频后都配有课后任务,教学视频又通过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这样的微课程就像一个个“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使复杂知识的学习简易化,把课堂知识的学习课外化,使学生在学习中更自主、更自由,微课成为一种高效的知识传授与学习的载体。

一、传统经济法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为主导的被动式学习。传统的经济法课堂中,往往以教师讲授讲解为主,这种方式存在的弊端是: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先教后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参与度不高,更谈不上知识的运用和能力提升了。

(二)学生学习中面临的双重困难。经管类本科经济法课程的特点很突出,一是学生缺乏法学基础,仅大一时学习过法律基础知识,待到大三学习经济法时,仅有的基础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二是课程课时少。笔者所在商学院开设的经济法课程性质为选修课,共计32学时。再者,课程内容多,知识点庞杂,名词术语多而晦涩,并且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一定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这个要求对学生而言不能不说是有难度的,对教师而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及提升运用能力更是一种挑战。

二、雨课堂教学的优点

雨课堂是是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与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新型混合式教学工具,是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既能向学生推送语音课件,又能在课堂中答题互动,弹幕交流,而且不需要添加任何新的硬件。它将课前到课中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并且支持多屏互动、答疑弹幕、数据分析等。所有的功能仅基于老师和学生最熟悉的PowerPoint软件和微信,因此雨课堂这个应用有其自身优点:

(一)使用便捷,操作简单。过去的一分钟教学或者短视频教学,需要老师提前录制视频,有些甚至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编程能力,这制约了慕课及翻转课堂的推广。另一方面,教师要花相当多的时间精力准备去准备这些教学素材,而雨课堂克服了这些困难。教师直接制作竖版的PPT并录音解说即可,如果有课件的话,只需要将横版的演示文稿一键转换为竖版形式,稍加修改内容及字体格式以适用智能手机即可。

(二)零投入,超易用。雨课堂对于教学单位来说,完全是零投入,可谓无投入高产出。该应用基于OFFICE中POWERPOINT以及手机微信,电脑安装的办公软件OFFICE2010以上版本即可,不需要教学单位增加任何投入。教师预先通过手机微信雨课堂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学生利用手机雨课堂推送的课件,完成课前预习、资料收集、文献查阅、团队讨论,并准备上课时的讨论。这个过程改变了过去学生的被动学习局面,任务导向下,学生自主学习,为掌握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雨课堂的安装和操作

(四)登录“学堂在线()”官方网站下载雨课堂PC版并安装软件,软件成功安装后,重新打开PowerPoint软件,就会发现在菜单栏上增加了一个图标“雨课堂”,说明己经安装成功。

(五)在打开的PowerPoint界面,用手机微信扫一扫,登录手机雨课堂。此时,可以在电脑上制作课程演示文稿,按教师习惯的方式编辑,插入图片、音频、视频等,完成PPT的制作之后,即可发送到手机版雨课堂。

(六)手机雨课堂的操作。分四步:首先打开手机微信,进入雨课堂,建立课程和班级;接着制作并上传学生预习材料包括演示文稿、视频资源链接以及课后练习习题和小测试卷等;向学生发送邀请码,将课程的二维码推送给学生,学生扫码即可加入课堂,完成课前学习任务;最后,教师可以用手机终端查看学生学习情况,包括是否完成课前学习,是否完成线上习题及小测,还可以直接查看到学生完成练习的准确度。

三、雨课堂在经济法教学中的实际操作运用--以破产法教学为例

破产法的内容集中反映了经济法课程的特点,即概念多而晦涩,内容庞杂,牵涉法律知识面广,而大纲所给课时仅2学时,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讲清楚并让学生具备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首先,重新设计课程教学。教师要将过去全部讲授的内容分类,将教学内容分类是为了区分学生自学的基本知识点和需要理解融会贯通的难点重点知识。基本知识交给学生自学,难点重点放到课堂讲授或者讨论,课堂也就因为这种讨论和答疑而翻转过来了。教师将基本知识点梳理出来,分别制作几个较为短小的演示文稿,比如按照破产法的实体内容和程序制度制作PPT,同时对着PPT讲解录制配合PPT的音频文件,然后将录制好的微视频推送给学生。这里的演示文稿最好是采用竖版格式,这样推送给学生时,学生打开看到的是适配手机的模式。制作演示文稿时,可以按照教师的经验,提示学生注意学习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还可以插入网络视频资源的链接,观看视频,推荐学生阅读文献,布置学生提前阅读课中要讨论的案例材料,分组讨论学习并准备课中发言提问。

其次,善加运用课中雨课堂。教师还要制作课上使用的演示文稿,由于学生提前预习了,可以略讲基本知识点,将更多时间分配于难点重点的讲授。学生阅读过雨课堂推送的内容之后,根据教师的要求单个或者团队学习,将学习中的问题梳理出来,提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普遍的问题在课堂上统一解答,个别的问题微信个别答疑,这样课堂效率提高了。另外,学生还可以在上课时,实时弹幕提问,这增加了互动性的同时也有一定趣味性,教师也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最后,雨课堂在课后学习的运用。检查学生是否预习及预习效果。教师在课前通过雨课堂向学生推送了各种配套的练习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这些习题是为了巩固基本知识点而设计的。教师通过手机雨课堂中管理班级的功能可以查看到预习情况,通过自动生成的饼状图直观地掌握学生预习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课后推送习题及小测,既敦促学生复习巩固,又可以检测教学成果。

雨课堂在经济法的教学运用中也有一些特殊要求。雨课堂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必须具备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课程非常熟悉,能较好地分配课内课外任务,知识丰富全面,能掌控课堂。对于初次使用者,备课任务较为繁重,但一次备课以后,资源可以重复利用,因此效率不可谓不高。雨课堂对于学生的要求也高,学生必须认真对待,花时间努力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基础课程学习讲稿范文9

关键词:助学稿;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尤其提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而助学稿的出F和使用与新课程改革的这一提倡是不谋而合的,因为助学稿的宗旨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教学大纲为本,采取“填鸭式”教育模式,深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认为学生只要认真听课及时完成作业就行,从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者,这样的教学课堂是低效的、不科学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我们提倡要把“低效课堂”变为“高效课堂”,在这一过程中助学稿在教学上的使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们就详细来探讨一下助学稿与“高效课堂”建设的关系。

一、助学稿含义

助学稿是指教师在做好备课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学习和所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编写和挑选出来适合学生使用且符合教学内容,并且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核心知识和重难点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可以从助学稿的“助”字看出,助学稿的出现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得到启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助学稿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体,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模式,它的使用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

二、课前助学稿――以高三地理复习非洲这一单元(人教版)为例

(一)助学稿具体使用流程

教师应在复习课上课前几天把关于非洲这一单元复习的助学稿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助学稿自主复习非洲这一单元的知识,并根据助学稿了解非洲这一课所要掌握的重难点有哪些,然后教师再把学生完成后的助学稿收上来批改,这样做既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对非洲这节课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又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在非洲这一单元的复习课上应该主攻什么方向。

(二)助学稿的内容――以高三地理复习非洲这一单元(人教版)为例

助学稿内容主要分为高考考点、基础知识梳理、重点难点、复习指导、课堂练习、高考链接、练习题、复习反思部分,下面就以高三地理关于非洲这一单元的复习为例详细来说明一下助学稿的内容。

在非洲这一单元的助学稿中高考考点主要为非洲的自然概况、埃及、南非,在基础知识梳理部分可以用填空形式梳理关于非洲这一单元高考高点的基础知识,如熟悉非洲地名:四大河流、沙漠、几内亚湾、埃及、南非、尼日利亚、开普敦等。了解东非大裂谷形成的原因,然后非洲尤其是东非、中非、西非粮食匮乏的原因,分析为什么非洲被称为“富饶的大地”,最后梳理埃及和南非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自然优势情况。接下来的复习指导就是复习本单元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好使用表格和树状图的形式把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罗列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复习指导中所遇到的问题一目了然。如在复习非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分别是非洲干燥地区广的原因、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的原因、单一商品经济为主的原因、刚果河的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这些问题就可以用表格和树状图的方式简单罗列出来,也可以把刚果河和尼罗河结合起来做一张表格,这样对问题的回答就更清晰明了,既可以看出尼罗河泛滥的原因又可以知道刚果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两者在对比使这种差异化更加明显。课堂练习与高考链接合为一项,主要是搜集关于非洲这一知识点的高考题目,最好在这一部分节选综合题,因为综合题包含的知识点更为全面且高考非洲这一部分的命题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最后是课后练习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部分,可以节选各地优秀的期末和高考题。

最后在助学稿后面的反思是让学生做完练习把自己还未弄懂的部分或不会做的习题题号写在空白部分,如学生在空白部分写到怎样判断地形类型,这样当教师批改助学稿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对非洲这一课的薄弱点在哪里,下回上课可以针对这一状况适当调整教学节奏。

(三)助学稿的使用要求――预设和课堂生成相结合

助学稿对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群体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助学稿的内容根据课本进行自主复习,对照课本把填空题完成,就如前面所提到到关于非洲复习(人教版)助学稿,其中就有基本知识梳理部分,这时学生就可以依据课本上关于非洲的知识加上助学稿的基本梳理部分对非洲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填空。最后当教师讲解完助学稿上的习题后,要求学生对助学稿整理成册,可以方便以后的复习。

对于教师,教师要认真编写和批改助学稿,在编写时要注意这一知识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和这一知识点在高考命题中多以什么形式出现在试卷上,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对此要进行认真的分析,认真批改学生交上来的助学稿,阅读学生写的复习反思,总结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或根据助学稿预设一些问题,在下次上课时提出以便再次复习,但要注意和课堂生成相结合,以便应对课堂上会发生的各种情况。

如在讲授非洲自然概况的时候,教师根据非洲这一单元的助学稿预设的问题是非洲为什么是“富饶的大地”,这时可能有的学生可能会质疑这个问题的准确性,因为在我们的认识当中非洲只有南非还算富足,北非是很贫瘠的,说富饶一词是否不那么准确。这时教师应根据课堂发生的具体变化,先解决学生这个问题后,改变问题的方向,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大陆,北非和南非差距如此之大?这一问题的转变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理解更清楚,从而进一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预设与课堂生成结合起来,有利于应付课堂中发生的各种情况,提高教学效率。

三、助学稿的优点――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

助学稿的使用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其优点主要体现在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里知道这堂课的重难点,教师又结合批阅情况知道大部分学生在这些知识点有哪些不足。助学稿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因为助学稿的习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完成这些题目后,对该知识点的了解就差不多了,就不用再多做其他的习题了。

如学生提前完成关于非洲部分的助学稿,知道了在这节复习课上老师会重点讲解非洲的自然概况和非洲干燥地区广的原因、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的原因、单一商品经济为主的原因、刚果河的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有根据自己做题情况知道自己在非洲这一知识点的薄弱部分在哪里,从而在教师讲授的时候注意理解这一部分。教师也可根据这一助学稿知道学生对非洲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性的进行讲授,从而节约课堂时间,所用讲授知识的时间也和专家指出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相符合,而剩余时间可以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向老师提问问题。

助学稿符合《新课程标注》的核心理念,从学生出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这改变过去以学生被动学习的形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且助学稿的运用使上课讲授知识的时间符合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里达到高效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