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基础设施建设集锦9篇

时间:2022-06-05 06:34:04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范文1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若干意见》(云政发〔*〕10号)和省、市交通工作会议精神,保证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加快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步伐,推进我县“交通立县”战略,构建“平安*、和谐*、活力*”,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便捷群众安全出行,经县委政府研究,决定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交通立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现状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县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到“十五”末,我县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公路里程达到2243公里,其中新增二级公路12公里,沥青路面159公里,路面硬化由零提高到7.8%,16个乡镇和179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通公路,为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

我县交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县连接省、市和出省的主要通道还未完全打通,金沙江、牛栏江沿江公路也才刚刚起步,特别是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全县公路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交通建设量大面宽,历史欠帐多,公路等级低,公路建设环境地质复杂,建、管、养难度大,资金投入有限等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县农村交通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县还有3个乡镇不通客运,12个乡镇不通沥青(水泥)路,156个行政村公路达不到通达的标准;农村公路基本上都是四级(含四级)以下的公路,砂石路和无路面公路占92.4%,大部分公路缺桥少涵、晴通雨阻,农村公路覆盖能力、技术状况和管理水平等都极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实现*经济追赶式、跨越式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交通不通,*脱贫致富就没有希望;交通不通,*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交通不通,*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将受到极大的制约和影响。随着全省路网改造的扩展和主干线的即将建成,在抓紧建好巧蒙公路、沿江公路、双老公路等主干道的基础上,农村公路的协调发展也同样迫切。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拓宽思路,抢抓机遇,千方百计集中和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等积极因素,掀起大干交通、支持交通、建设交通、发展交通的新高潮。切实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便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践行“三个代表”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以不断满通需求为目的,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对外交通,提升县乡公路等级,努力改善农村通达条件,促进路、站、运同步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二)主要目标

力争到2010年,把通往省、市的公路建设成为二级或三级公路,实现4个小时到昆明、昭通的交通目标,60%的通乡公路实现油路(弹石路)化,80%的通村公路实现通达目标,60%的乡镇建有农村客运站,40%的建制村有招呼站。

(三)主要任务

从“十一五”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加快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一是狠抓重点工程,争取早日完成巧蒙公路、双老公路建设;二是以缩短*与昭阳区中心城市里程为重点,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巧鲁高等级公路;三是以白鹤滩电站开发带动全县经济发展为重点,打通金沙江和牛栏江沿江公路;四是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能力为重点,实施通乡油路(弹石路)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书》,拟建14个乡镇沥青(水泥、弹石)路,改造156个建制村乡村公路,使之达到通达目标,建设乡镇客运站16个,改造渡口22座。其中*年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是:完成通乡油路37公里,通乡弹石路155公里,通达工程235公里,乡镇客运站2个,渡口改造4座。具体任务和时间要求见附表。

三、乡镇和交通等职能部门职责

(一)实行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负责制

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通达工程、弹石路建设和投资的责任主体,必须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并负责交通重干线、通乡油路、农村客运站等土地、林木、坟等征地拆迁工作,确定辖区内的公路养护沙场。要把责任具体落实到每条路线或工段,负责督促施工队伍按照技术人员的放线要求进行施工,加强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监督和安全管理;加强对村委会工作任务的指导、检查、督促和落实。每个项目都要严格按照村民自治原则,对公路建设中涉及的土地、林木等政策上不予补助的事项,必须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经绝大多数群众同意,形成群众自主自愿修建公路的自觉行动。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组织机械化施工和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当地农民工,增加农民收入。

(二)实行县交通局领导分片挂钩责任制

交通局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报批、组织协调、施工图设计、技术指导、放线、计量和工程质量进度的督促检查;负责组织重干线公路、通乡油路按程序建设;对通达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危险岩石地段要配合乡镇公开组织专业施工队伍重点突破;要按工程进度拨付项目资金,保障爆破物资及时到位。对通乡油路、通达工程要实行领导分片挂钩责任制,使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三)相关职能部门职责

公路管理段要按照职能职责,重点抓好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和养护,建立和健全道路隐患台帐、整治养护台帐和道路养护人员网络,对重点地段要积极做好沿路堆砂、备料;养路人员要积极做好路面铺砂填塘、除草排淤等工作,确保通路通车。路政部门要积极抓好路产路权的宣传、清理、整治工作。县国土、林业、环保、水利、公安、电力、电信等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按照农村公路发展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任务,团结协作,共同抓好农村公路建设。

四、多措并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一)因地制宜,把握建设标准

按照“量力而行,既好又快”的原则,农村公路的修建原则上以四级公路为主,充分利用原有道路资源,着重提高路面等级,等级可多标准,讲求适用,路基宽度原则上不少于6.5米,路面宽度不少于5.5米,特别困难路段路基宽不少于4.5米,路面采用天然砂石铺筑,最大纵坡9%,最小长度不少于80米,极限半径15米,重点实施路基工程、路面铺砂工程、排水工程和防挡工程。

(二)注重工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部门,县内所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运作,并自觉接受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农村公路要保证修一条、通车一条。要坚持一项工程、一个设计、一个监督的管理机制。工程建设中要加强技术管理的指导,组织对参与农村公路建设人员的培训,强化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施工,乡村公路建设要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监督,交通局技术人员要深入一线,加大技术管理和指导力度,确保工程质量。

(三)突出重点,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交通局要根据上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具体的资金管理办法,坚持工程项目资金公开公示,专款专用,严格做到技术人员核实、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报主要领导审批拨付的计量提款报帐制。自觉接受监督,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节约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总结经验,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要认真吸取安全事故教训,根据资金投入状况,尽量做到安全标志和设施与路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各乡镇要加强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制定和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尤其是爆炸物品要实行重点专人管理,充分发挥安全监督员的作用,确保爆炸物品不流失、不危及工程安全。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工后,各乡镇要组织人员进行项目竣工自验,并写出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交县交通局,经组织验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验后,方可正式开放交通。

五、抢抓机遇,积极落实项目补助资金和配套资金

今年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省、市的大力支持,有力地缓解了我县交通建设资金匮乏问题。各项目建设乡镇及交通主管部门要抓住省、市全面铺开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沟通协调,千方百计争取、筹措项目资金。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时到位。

(一)通乡油路:每公里75万元,其中:中央、省补助40万元/公里,市补助10万元/公里,县补助25万元/公里;

(二)通乡弹石路:每公里13万元,其中:省补助8万元/公里,市补助5万元/公里;

(三)农村通达工程:除争取国家补助外,重点解决爆炸物资和危险作业,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筹的原则,争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发动群众解决;

(四)乡镇客运站:每个40万元,其中:中央、省补助30万元/个,市补助10万元/个。县财政每个补助6万元解决相关费用,不足部分可采取融资方式解决;

(五)渡口改造:中央补助10万元/座;

(六)每年县财政安排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增加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投入。

六、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全社会的支持帮助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范文2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身布依族装扮,黑里透红的肤色,一声“你好”带着浓重的乡音,眼前就是干练的人大代表刘乔英,贵州省平坝县高峰镇麻郎村的党支部书记。

麻郎村,一个省级一类贫困村,共有7个村民组,8个自然村寨,全村1000多人,80%的人口是布依族,是贵州省一个相当偏远的少数民族村。

谈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刘乔英代表说,“过去我们村连个村两委办公室都没有,这几年不仅建了办公室,还建了图书室和党员活动室,购置了科技图书,知识被‘请’进来,我们视野开阔了,也开始‘走’出去,每年都组织两拨人出去学习种养技术。”

现在,麻郎村产的优质大米价格高出普通大米的一半,瘦肉型猪、灰鹅的养殖也干得红火起来,村民收入从年均五六百元增长到现在的一千五六百元。村里打了5眼新水井,村民喝上了自来水。今年,村里的道路和活动场地也要硬化了。

“我们那里到贵阳要2个多小时的车程,虽然偏远,但旅游资源丰富,还是葡萄之乡,要是通村公路修好了,新农村的建设就真正起步了。”带着乡亲们的重托,刘乔英代表把对农村公路改造、村级公路维修、灌溉水利工程建设、机耕道建设的建议都说了出来。

多向农田水利建设倾斜

“用乡亲们的话说,过去5年,我们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说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密山市黑台镇塔头村党支部书记林秀芳拉开了“话匣子”———

“我们村90%以上的村民都住进了砖瓦房;村村通没有问题了,现在正向着户户通努力;有线电视、通信,那就太普遍了,信息灵通,致富的点子也多了。我们这里是黑龙江的主要粮产区,现在讲究的是科学种田,农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此外还发展了特色农业和畜牧养殖,村民们的年均收入超过了4200元。村里有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休闲广场,农闲的时候,村民扭秧歌、唱大戏,生活越过越有滋味。”林秀芳代表说。

“强农惠农政策使我们村旧貌换新颜,但是我们的基础弱,还有很多地方希望得到更大支持,比如我们村自来水的入户率不高,一些农户用着自家的小机井,村民的环保、健康意识没跟上,但主要还是经费紧张。还有,农田水利设施也老化失修,去年下了几场雨,村边的小水库就‘支撑’不住了。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是直接关系到增产增收的大问题。乡亲们希望国家的惠农政策多向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倾斜,这样我们建设新农村的步伐就会迈得更快一些。”

“软”基础建设也很重要

湖南省绥宁县党坪苗族乡芷坪村党支部书记李友妹是连续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了。党坪苗族乡位于湘西南,山高林深,交通不便,区位条件较差。提起新农村建设这个话题,她说:“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首先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起来,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是铺路。”

芷坪村有将近4公里的乡村公路,得到了国家按12万元1公里为标准的补助,村民出工,不够的部分村里也出了钱。路通了,村民们十分高兴。

基础设施建设范文3

这次全市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总结去年全市建设工作,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林梃副市长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去年全市建设工作作简要回顾并对今年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年全市建设工作回顾

*年,我市建设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粤东城镇群中心,实现*全面振兴和崛起”的发展目标,注重改善民生,加强市场监管,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全市建设事业步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阶段。

(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按照“四个一批”的总体要求,积极克服拆迁、融资、协调等诸多困难,全力实施一批事关城市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市政投资1.83亿元,比增211%,新建道路面积26.6万平方米,新筑下水道近3万米,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均创近年来之最。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我市首批BT项目海滨路中段改造顺利实施,已有部分路段试通车;海滨路西段改造完成了70%的工程量,金砂路东延路段建成试通车。一批市政连接段、治污绿化、危桥改造等“民心工程”相继启动、实施、建成。金新北路、*路竣工交付使用,*桥改造、*北路、*立交首层道路及东区污水处理厂厂外截污干管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焰峰路获第二批中行贷款批准,进入招投标阶段;*北路、*路、*路、*路、*路、*大桥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积极创造实施条件。管道燃气建设步伐加快。升平工业区气化站及金平区民营科技园供气管网启动建设,阳光海岸三期、万泰春天、景天园等10多个住宅小区管道燃气工程建成,全年铺设管道108公里,投资额2660万元,新增用户9820户;天然气置换工作稳步推进,约3000户居民用上了天然气。

风景名胜区管理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完善景区设施,规范景区管理,通过省建设厅的考评验收。*风景名胜区全年接待游客50万人,被评为“中国百强旅游品牌景区”。牵头做好侏罗纪公园落户*风景名胜区协调工作。以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设为契机,抓好北山湾片区招商引资工作,并加强北山湾公共海滨泳场建设管理。

城镇化工作取得新进展。编制完成《*市城镇化十年发展规划》,提出我市城镇化工作今后十年的目标任务及相关保障措施。承办全省第六期和第十二期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培训班,将培训对象延伸至广大老区山区村镇,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老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建筑业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

建筑业加快发展。全面实施“建筑强市”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走出去”步伐,建筑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突出。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46亿元,比增18.2%,创税4.39亿元。全力拓展外地建筑市场,形成广州、深圳、江西、湖南等多个规模市场,完成外出施工产值97.8亿元,占施工总产值67%;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大协调、服务和扶持力度,深入开展外出施工企业所得税转移工作调研,为“走出去”的建筑企业排忧解难,全年转移外税1.3亿元;进一步优化资质结构。多家企业晋升或增项施工资质,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梯次较为合理的资质结构体系。一批优势企业脱颖而出,3家企业荣获“*市企业五十强”称号,4家企业跻身深圳建筑企业百强行列,部分企业承接地铁、填海、高速公路、污水处理等高端项目,并将经营范围扩展到房地产、工业等领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继续推行工程质量巡查制度,大力整治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深入开展质量创优活动,创部优工程2项,省优工程项,市优工程项;市建安(集团)公司承建的广州富力金羊花园C5—C8工程、省二建公司参建的深圳市市民中心获“鲁班奖”,市建安(集团)公司荣获“创鲁班奖工程特别荣誉企业”称号。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强化。继续深化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和应急管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一批违法违规企业、从业人员作出行政处罚;认真吸取潮阳三建安全事故教训,加大外出施工安全监管力度,开展一系列安全生产大检查,有效地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旧城改造取得新进展

旧城改造稳步推进。积极探索旧城改造新模式,调研起草了《关于加快我市旧城改造的实施意见》。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新兴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已有548户居民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现正抓紧动迁工作,争取尽快动工建设。着力解决旧城改造历史遗留问题。5个片点完成改造,金樟立交、大华路尾、浮东老村等片点改造顺利推进,全年竣工新楼30幢,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回迁居民83户。乌桥岛改造各项前期工作有效推进,召开公众听证会和组织民意调查,并编制完成初步实施方案。加强房屋拆迁管理。严格控制拆迁规模,把好“三个不开工”关,进一步规范拆迁管理,切实做到拆迁程序规范、行为合法、补偿到位,被拆迁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加大重点项目拆迁执法力度,对6户钉子户依法作出行政裁决并申请人民法院,为推进金凤路桥建设清扫障碍,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拥护。

(四)行业监管水平得到新提高

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管理。完成《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的意见》和《*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起草工作,增聘燃气、会计专业评标专家,开展评标专家教育培训,强化投标报名、资格预审、评标开标等环节监督管理,有效地规范招投标行为;不断拓展交易中心服务功能,BT项目及特许经营权首次纳入招投标范围;完善工程招投标与造价管理机构联动机制,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全年办理交易登记项目158个,造价30.7亿元;实行招投标项目67个,造价13.3亿元,招标率和公开招标率均达到100%。进一步巩固清欠成果。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市开展整治欠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抓好清欠“回头看”工作,并完善落实防范新欠长效机制。

勘察设计管理日趋规范。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加强对新颁布的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及资质标准的宣贯,引导勘察设计企业适应市场。勘察设计业务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勘察设计概算41.3亿元,设计面积408万平方米,业务收入1.7亿元。加强施工图审查工作,完成105个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及时纠正违反强制性条文问题,全市施工图审查覆盖率达到100%。开展勘察设计市场专项整治,规范了勘察设计行为。组织开展勘察设计创优活动,繁荣设计创作,提高勘察设计水平。

燃气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全面推行燃气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3个燃气工种100多名操作工人通过首批技能鉴定。完成56家燃气企业60个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工作,协调黄厝围三家气站搬迁工作。深入开展清理燃气行业无证无照专项行动,查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180宗;加大燃气市场整治力度,取缔非法燃气销售点10多个,没收钢瓶以及非法充装工具一批,强制送检钢瓶20万个;加强用气安全宣传教育,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

房地产资质管理进一步强化。严格按照《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把好市场准入关。新设立12家有土地、有项目的开发企业,扶持发能、宜华等企业晋升二级资质;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为的动态管理,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落实项目手册管理,健全信用档案,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商品房投资额33.5亿元,销售额56.4亿元,新开工面积27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75万平方米,各项指标均超过上年。

(五)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取得新进步

建筑节能力度加大。编制出台《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纲要》,建立建筑节能目标考核制度,强化了设计、审图、施工、监理、质量监督闭合管理机制,顺利通过省建设厅专项检查。抓好锅炉厂改造项目、东方玫瑰花园等节能示范工程试点工作,并总结推广。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建筑节能产品目录,全市已形成一批建筑节能材料生产企业及太阳能热水器应用企业。扎实推进“禁实”“禁现”工作,全年散装水泥使用量72.5万吨,商品混凝土使用量80.4万立方米,新型墙材使用量21.7万立方米,被评为“*期间全省发展散装水泥先进单位”。

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大“四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强施工工法开发应用,8项工法推荐申报省级工法,创一批部级、省级QC成果,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人才建设扎实开展,完成1461名项目经理和7730名专业技术人员、注册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194人通过一级建造师初始注册,127人通过建筑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建设职业技能鉴定范围不断扩大,实施送教送考上门和到施工现场考核鉴定,组织技能培训鉴定8批次1331人。

信息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建设网应用系统日趋完善,总访问量240万人次,成为全市建设行业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被评为“*市十佳政务公众网站”。

(六)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机关作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发展。以创建好班子活动为契机,加大政务公开和机关效能建设力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推进机关办事提速增效。15项行政许可、非许可审批及一般业务管理事项顺利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并纳入市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去年受理事项79项,办结率100%,实现零投诉;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成为我市首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关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继续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组织建设;组织中层领导职位缺位竞争上岗,全力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扶贫帮困成效明显。圆满完成3年“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任务,被评为全市驻村工作先进单位;关心系统特困党员和职工生活,全年筹措慰问金12万元,慰问基层单位17个,困难户328户;从建筑业劳保费中调剂1600万元,帮助部分困难建筑企业解决了社保费缴交问题。

法制工作不断加强。完成《*市商品混凝土管理规定》等2个规章的修订和《*经济特区城市房屋拆迁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等5个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工作,并按程序提交市政府审议;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建设系统依法行政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一年来未出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召开全市建设系统普法工作会议,制订“五五”普法规划和年度计划,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动建设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向纵深发展。

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建设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和反不正当交易行为工作,注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源头治理,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同时,工青妇、计生、城建档案、造价管理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结去年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必须始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建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方针。去年,全市建设系统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做了大量以人为本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开始转入科学发展、全面进步的新阶段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先导,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活力源泉。一年来,我们坚持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之路,在发展思路和管理方式上进行大胆探索,不断提高建设工作水平。实践证明,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推动建设事业新一轮大发展。

——必须始终注重改善民生。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做好建设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一年来,全市建设系统始终把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致力于抓好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房屋拆迁、清欠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对建设工作的理解支持,为建设事业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

——必须始终重视依法行政。我们的依法行政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社会效率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建设部门的形象。去年,我们着力加快立法,强化执法,深入普法,使建设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社会各界对建设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实践证明,只要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人民群众就会支持我们,建设事业就能顺利推进。

我市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资金、拆迁等诸多因素制约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二是行业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不足,利润率低;三是行业人才匮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仍需提升;四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仍需加大力度,“八无”工程整治亟待加强;五是城镇建设粗放、资源浪费问题仍较严重,建筑节能工作亟需加强。

二、*年全市建设工作意见

新一年建设工作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继续围绕“加快建设粤东城镇群中心,实现*全面振兴和崛起”的发展目标,发挥城乡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作用,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加大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和建筑节能力度,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建设行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法制、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以更加务实的作风,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建设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128亿元,房屋竣工面积700万平方米;商品房投资额30亿元,新开工面积18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00万平方米;旧城改造新开工面积5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万平方米,竣工新楼60幢;设计面积348万平方米,投资概算40亿元,业务收入1.4亿元;燃气销售量100万吨,销售额50亿元,新增管道燃气用户9000户;散装水泥使用量82万吨,商品混凝土使用量94万立方米,新型墙体材料使用量25万立方米。

为顺利完成上述预期目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六项工作。

一、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城乡建设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联系便捷、协调发展的要求,以新一轮市政基础设施的大建设,推动各种要素的大集聚,拉动我市新一轮经济的大发展。要妥善处理好城建工作的“三个关系”,即处理好大工程与小项目的关系,注重大小兼顾,实现整体发展;处理好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的关系,注重新旧并举,实现统筹发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宜居城市,实现和谐发展。要全力加快海滨路中段、西段道路改造和*北路、*桥改造、*立桥首层道路、兰水星主题公园周边市政道路、东区污水处理厂厂外截污干管等项目建设,启动焰峰路、*北路、东坝仔周边道路及北轴污水处理厂厂外污水收集系统等市政项目建设,抓好*路、*路、*路、*路、海霸王周边排水系统等项目的筹备工作。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批绿化、美化、亮化的市政“景观工程”。继续加大管道燃气建设力度,启动中心城区管道燃气实施特许经营相关准备工作,加快升平工业区气化站及金平区民营科技园燃气工程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天然气置换工作。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继续采用BOT、TOT、BT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市政项目,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着力突破资金短缺瓶颈;探索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以通过省级风景名胜区考评验收为动力,深入贯彻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加强*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严格执行风景区建设项目定点和设计方案审批制度,进一步规范建设行为,防止违法建设和破坏性建设;加快侏罗纪公园建设,力争在今年国庆节建成开放。进一步抓好北山湾度假区规划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盘活存量土地,加快发展。

二、全面实施“建筑强市”战略,全力推进建筑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面实施“建筑强市”战略。加快建筑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我市建筑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研究出台加快我市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素质等具体扶持措施,促成市政府将建筑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扶持。认真贯彻新修订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制订企业资质培育工作计划,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建筑企业做好应对新一轮资质就位准备工作。积极培育高等级资质企业,扶持1至2家实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型企业向特级资质冲刺,形成一批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能力的大型建筑企业;引导专业施工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形成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专业市场的施工能力;积极培育劳务分包市场,鼓励现有成建制建筑劳务队伍申请劳务分包资质,今年争取培育10家劳务分包企业,使我市劳务分包市场形成一定规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改制、联合和重组,发展成为施工设计一体化企业,提高参与高端建筑市场的竞争能力。

加快“走出去”步伐。围绕“巩固传统市场,开拓重点市场,培育新兴市场”的思路,发扬我市施工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建筑铁军”精神,在巩固发展现有规模市场的基础上,千方百计拓展建筑业市场空间,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信息、形势分析、行业指导、部门协调等方面上下功夫,积极引导企业在市场布局上进行错位竞争。要研究建立激励机制,对产值高、转移外税额度大的外出施工企业予以奖励,并对外出施工企业在资质升级、培训鉴定和创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扶持。各建筑企业要加强对建筑市场布局分析研究,在市场容量、投入产出比、政策环境等方面作出判断评价,集中力量开拓利润率高、政策环境好的外地市场,规避经营风险;同时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管理,健全账证,主动适应税收政策调整形势,抓好外出施工企业所得税转移工作,为*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三、创新改造模式,全力推进旧城改造

积极推进旧城改造。遵循“政府主导、规划先行、政策扶持、引入竞争、企业运作、部门配合”的原则,加快旧城改造步伐。以改善居住环境为前提,加大解危济困力度;以保护历史建筑风貌为基础,优化规划设计;以路网建设为先行,提升区位价值;以实现良性循环为目标,创新改造模式。对尚未改造旧城片区进行统一规划,划定成片改造范围,开展详细规划编制、现状调查和经济评估,形成若干个如“小公园”、“海滨路西段”的改造方案,作为我市旧城改造项目储备,适时进行招商引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变以往政府下达计划的方式,代之以通过土地公开挂牌、拍卖、项目招标等方式选择最具实力的企业作为主体实施改造。要积极推动梅溪河沿岸及乌桥岛改造项目的上马建设,引入有实力、有品牌、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企业参与项目改造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将乌桥岛改造成为一个生态型的高尚居住区;继续推进“新兴片区”、小公园历史风貌保护区和海滨路西段片区改造,加快旧城改造遗留片点建设进度,今年完成改造片点3个以上,回迁居民200户。

加强房屋拆迁管理。严格执行拆迁程序,制订符合我市实际的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探索实行拆迁前听证制度,切实维护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积极研究改造、解困、安置等相联动的拆迁管理机制,创新拆迁模式,从制度上推动拆迁工作,破解重点建设项目“拆迁难”问题。

四、完善监管机制,全力推进建设行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继续完善工程招标投标管理配套制度,争取《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的意见》和《*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评标办法》尽早颁布实施。研究出台防范围标串标行为相关措施,加大对工程招投标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中标后项目的监管检查,强化评标专家培训教育、定期考核和准入清出,进一步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管理。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制度,建立社会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做好信息,强化标准定额实施监管,规范工程造价咨询市场。继续抓好清欠“回头看”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整治欠薪专项行动,并通过加强项目监管、严格用工管理等措施,建立健全清欠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新欠发生。

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考核,进一步落实建设各方主体安全责任。认真落实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健全安全生产形势分析、约谈、预警和应急管理等制度,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继续深化以预防高处坠落和施工坍塌为重点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实施建筑机械初始使用登记和安装使用登记管理,建立建筑施工起重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推行建筑工人“平安卡”管理制度,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建筑工人的有序流动。继续推行工程质量巡查制度,深化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整治,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深入开展质量创优活动,研究出台创优激励机制,调动各方创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各级安全、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改进监督管理方式,继续实施差别化管理,提高巡查频率,加大处罚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安全隐患。

继续加强勘察设计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组织开展勘察设计市场检查,加强对勘察设计活动的监管。抓紧制订《*市勘察设计企业诚信管理办法》,完善信用档案,推进勘察设计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施工图审查制度,全面落实建筑节能设计各项要求,提高勘察设计质量。研究推行勘察设计责任保险制度,促进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

强化燃气市场监管。组织开展燃气企业经营许可延续工作,把好燃气企业准入清出关。继续深化燃气市场专项整治,推行燃气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切实规范燃气市场。加强瓶装燃气市场监管,鼓励燃气企业创新经营模式,设置瓶装供应站,完善供应布局。理顺燃气执法体制,继续提请市政府尽快成立燃气执法机构,构建燃气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燃气供应管理,完善供应预案,确保燃气稳定供应。

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组织开展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换证工作,加强资质动态管理,严把市场准入清出关,进一步规范我市房地产市场秩序。

五、加强建筑节能和科技创新,全力推进建设科技工作

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把建筑节能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着力推动建设事业集约式发展。建立“政府推动、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市场调节”的节能推进机制,强化以实施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突出抓好按图施工和建筑节能分部验收,确保新建建筑施工图文件建筑节能设计合格率和施工执行率达到100%。积极发展“绿色建筑”,继续开展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试点,总结经验,稳步推广。加强散装水泥、商品混凝土、新型墙材推广应用工作,加强商品混凝土产品质量检测监督,全面推进我市“推散禁现禁实”工作。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树立科技兴业意识,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多渠道、多方面加大建设科技投入,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竞争优势。加强对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的谋划,引导骨干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逐步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并在一定时间内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创建科技示范工程,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加强工法、专利研发和申报,广泛开展QC活动,争创部级、省级工法、QC成果及专利。

加强建设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建设职校、协会、学会的积极作用,全面实施教育培训计划,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注册执业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扩大考评鉴定范围,实施送教上门和施工现场考核鉴定,积极主动为施工企业服务。建立健全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机制,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注册执业人员、关键岗位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等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的高层次、高技能建设人才队伍。

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全力推进公共服务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范文4

[关键词]市政工程;基础建设;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195-01

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工程建设项目差异较大,其施工应具备良好的质量管理控制,以便提升市政工程的整体性能,从而确保运行中的功能可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市政工程项目质量要求十分严格,探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水平提升有着极大推动作用。

一、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简述

1、 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

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工程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用水,且为部分工农业生产提供用水,施工管理应全面分析工业发展区域及生活区域中的用水口增加量,其给水与排水管网施工应是同步的,要尽可能避免城市供水能力偏低。而健全和完善城市市政给排水设施建设施工管理十分关键,其强调的是对地方水资源保护及其合理利用,要严格根据相关规定与实际情况扩建市政水厂工程,确保水厂供水规模大小及布局科学合理,积极完善目前的管网,为水厂配备新的水管网。

2、 城市能源设施建设

城市供水系统是城市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内容,城市供电要求具备更高的可靠性,而不同地域的城市其供电可靠性亦是不同的。相关部门应积极协调土地增值,以便严格控制城市电力网设施发展用地,科学合理的规划线路走廊用地,且于城市范围内以不同区域要求规划用地。

3、 城市燃气供应设施9建设

我国城市燃气供应绝大多数均是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能源,其间主要是城市中燃气结果均是不合理的,从而导致了燃气输送配管设备限制与浪费很大。应积极采用多种气源,强调因地制宜的利用能源,以便充分使用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能源。

二、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工程材料选择、管理不科学

市政建筑实施时,其间会采用诸多原材料,这时就为了确保建筑质量,则于原材料采购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原材料采购计划。不过目前我国并没有完善的原材料采购管理体制,且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时间,采购之前大都不会制定相应的计划,这时的原材料采购极易超出预算,且质量达不到标准,还有许多特殊原材料保存方式不合理,从而导致其间出现诸多隐患。

2、 工程材料检验机制不合理

在市政建设的准备过程中,工程材料的检验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原材料没有及时进行科学的质量检验,就可能出现误将不合格材料用到市政建设中,而导致出现建设质量不达标的情况,甚至可能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而在建设一些大型建筑时,没有按照规划图纸上的要求对钢筋进行采购,并且忽略对所使用的钢筋等承重钢材进行焊接检查以及承重测试都可能导致出现建设质量不合格返工的情况。

3、未能合理规范施工企业行为

完成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后,就将进入正式施工时期,在整个施工时期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时十分重要的。只有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但是由于我国的施工质量管理规范化管理程度不够,也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许多企业没有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约束,为了得到更高的利益,能够更快地完成建设工作,抢工期现象频繁出现。

4、施工过程缺乏监控力度

近几年,各地的市政建设工作都开展的比较多,因此各类市政建设项目层出不穷,这样也导致了各类市政建设项目的工期紧张,施工企业需求量大,技术人员紧缺,也出现了一些综合素质不高的施工团队。这些施工人员不具备符合建筑标准的施工技术,施工很容易出现偏离标准的情况,给施工监管到来了一定的阻力。

三、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措施

1、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市政工程施工前期的准备阶段、 施工阶段要严格做好施工材料质量的检查及管理工作,目前,很多素质水平低下的施工单位充斥在市场当中。 他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将一些价格低但是没有任何质量保证的施工材料运用到施工工程当中,使市政工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所以无论是从材料的采购人员还是施工人员、 监管人员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施工材料的采购工序的要求执行,选择高质量的材料。

2、建立并利用设施综合监管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为解决设施数据管理、安全运行、专业应用、民生服务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增强对市政各行业的综合监管,系统利用物联网、地理信息、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以市政基础设施为对象,整合各行业运行服务数据,集资源管理、运行监控、服务监督、调度指挥为一体,形成横向集成、纵向贯通;政府、企业、民众全面参与的市政管理运行体系。

3、增强工程管理人员素质

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质量能否得到有效监控。 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与技术能力不高, 施工单位必要通过大量的企业培训和技术专项培训来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对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也是一个重要考评的方向,应该使每个质量管理人员都能充分意识到质量监管对于市政发展的重要性,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工程施工阶段存在的质量问题并解决。

4、做好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

对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控工作来说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其最为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工程质量管理人员通过施工现场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并且可以对各施工队伍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管控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对提高施工人员在工程具体实施阶段的施工效率和积极性也有着重要作用。

5、施工条件投入的质量控制

按照承包单位城建的工程状况、合同规定条件以及施工组织的设计规定,审核工程的测量放线、高程、标高等测量成果与记录工作,以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审核施工项目部的岗位设立与岗位工作人员、施工人员的资格能力、质量保证制度、每项质量管理制度与措施能否满足工作的需要,推动施工企业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审查项目监理部门的机构设立、总监以及专业监理工程师的任职资格与工作能力、监理实施细则以及各项管理制度措施, 以此确保监理在施工中是依据“公正、诚信、守法、科学”的细则履行监理职责,为施工作业与结果的质量控制做好充足的准备。

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且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亦随之加大。但目前的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也说明探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水平提升有着极大推动作用。本文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简述,并探讨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管理的措施,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赵辉.浅谈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管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9).

基础设施建设范文5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高度相关。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重要保障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虽然相比之前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但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与现阶段所要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很不适应,与当下所开展的美好乡村建设的需求相比差距更大。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目前导致我国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大部分的农村缺乏基本的生活供水设施,农民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从安徽省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生活饮用水主要还是来自砖井、压井,虽然较多街道居民用上了“自来水”,但这些“自来水”也是来自地下钻井,只是相比较农户所饮用的地表水水质稍好而已。无论是街道居民的生活用水,还是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水质都严重不达标,因为饮水不安全所导致的各类疾病频发。饮水不安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已成为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不和谐因素。

1.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严重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我国现有的较大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大多数始建于20世纪60—70年代,而且普遍都存在着建设标准较低以及工程不配套等问题,这也致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利工程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而至于那些农村较小型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则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出现了一些损毁、老化等现象,导致了有些地区的农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工程防旱抗洪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由于一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导致这些地区的农作物生产只能是靠天收,农作物生产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农民的收入缺乏有效保障,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

1.3工程管理严重滞后,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自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民经济意识普遍显著增强,但农民的集体意识却日益淡化,表现在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上就是大家只知道用水,却不愿管水。比如,很多农民在塘、埂、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等,无形中使很多的水利基础设施受到损坏。同时,一方面由于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日渐增多;另一方面由于环保意识在农村宣传的不到位,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导致农村的河道、沟滩、桥头、坝头成为各种垃圾的堆放地,这也给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造成了不小压力。这种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带病运行的普遍现象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的功能严重弱化,导致农作物生产得不到有效保障,并进一步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1.4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水利项目缺乏有效规划尽管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较为快速,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仍然有很多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水利的发展。虽然近几年中央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加大了对水利项目的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但与农村现实需求相比仍显不足。而且由于农村水利项目建设数量大面积广,平均分摊下来导致单位工程资金投入不足,常出现水利配套资金不到位等现象,进一步影响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现阶段的农村水利项目的通病就是普遍缺乏统一而有效的规划,这也致使部分项目出现了管理不到位等不良后果。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地区的农村水利项目由于盲目进行建设,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

1.5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阻碍农村水利发展乡镇水利站的人员岗位设置已逐步得到改善,但总体而言,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从专业技术角度讲,部分水利技术人员并不是科班出身,这部分人员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况且,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水利建设项目逐年增多,且规模不断扩大,诸如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都不利于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提高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2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阻碍我国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资金投入及工程管理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农村“两工”取消后,农民筹资投劳大幅度减少,农田水利设施总体状况趋于滑坡。客观分析,出现此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在农民的民主思想不断增强而农业比较效益又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开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仅仅单纯依靠以往的行政手段已经无法达到效果。鉴于此,综合各方面因素从多层面采取措施,加快建立农村水利建设新的保障机制,是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各级政府加快农村水利发展,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2.1强化农村水利宣传教育

农田水利建设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也等同于全社会的公益事业。因此,对待农村水利事业也可以像对待植树造林一样,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动员全社会各阶层出资出力,共同办好农村水利事业。没有过硬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作保障,粮食生产就等同于无源之水,农业、农村也就不可能得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农民的安居乐业也不可能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还要深刻认识到,农村水利的现代化也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有效组成部分。为此,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武装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争取早日实现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新跨越。

2.2加大农村水利建设资金投入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小型的农村水利建设,主要依靠的是农民。鉴于农民的整体素质,普遍存在着工程不配套、建设标准低等问题。同时,又由于缺乏日常必要的维护,导致水利工程难以发挥效益。而自从农村取消“两工”后,除了国家投资的大型水利工程以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筹措已经成为了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瓶颈。对此,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应该转变思想,广泛开流节源,除用好国家安排的各项惠农、支农资金以外,还应设立农田水利建设基金。特别是考虑到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需要,要对解决农村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进行重大调整,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以推动农村水利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2.3重视农村水利发展规划编制

科学、合理的水利发展规划有利于从宏观上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来。鉴于水资源存在的相互关联性,故而在进行水利建设施工时要统筹考虑投资渠道多元化的实际,想方设法使各部门之间能够形成合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的整体效益。在进行农村水利建设时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把制作水利发展规划作为农村水利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只有通过摸清情况、统一认识,科学地编制农村水利发展建设规划,才能达到指导和规范工作的目的,最终才能够实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推动农村水利建设更上新台阶。

2.4加强农村水利服务队伍建设

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水利从业者队伍。可以说,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水利从业者队伍是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关键和保证。加强农村水利从业者队伍建设的首要原则就是要因地、因时制宜,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只有通过扎实的教育和培训才能够使他们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以增强他们在基层面临纷繁复杂情况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层水利从业者队伍的管理制度,从而使人才和技术能够更好地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2.5建立健全水利政策法规

立法可以保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可以避免因为人员变动、个体认识等客观原因而影响农村水利的长期稳定持续地发展。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水利法规体系,用法律手段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就是要在认真贯彻执行现有水利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加强一些水利配套法规政策的建设,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政策法规体系。在此基础上,要加大水利行政执法力度,规范水事活动,保障水事秩序,严肃查处和打击水事违法案件;要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注意加强质量管理,制定激励政策,开展创优争先活动,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政策,调动广大干群参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3结语

基础设施建设范文6

从今年开始,一批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蓬勃开展,或紧张建设,或积极运作前期。在交通事业快速发展中,建设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探讨问题、研究对策,4月12至15日,我局调研组到各项目建设指挥部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交通建设面临的建设环境问题

党的十七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交通实际深入开展“构筑大交通,实现大发展“题主题实践活动,按照我县“一干三环六通道”的战略部署,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力度、更快的步伐,全力“打造网络交通、便捷交通、、生态交通”,掀起交通建设新高潮,实现交通历史性新跨越。但随着交通“瓶颈制约”矛盾的根本解决,发展交通似乎已不再是全社会的迫切需求和共识,面临的交通发展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新情况,筹资难、征迁难、审批难、已成为交通发展面临的新难题。

(一)经济发展对交通需求发生了新变化,建设要求、建设标准、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建设程序不能到位,导致工程造价上升,项目前期反复

一是建设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凭借香格里拉牌优势,我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州经济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县之一,对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交通发挥更大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迫切需要建成对外辐射通道工程;;建成以国省道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现代化城乡交通网络工程,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

(二)是建设标准不断提高,随着建设档次的提升,选用的技术标准、配套设施和绿化标准也不断提高。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逐步运用,如沥青路面采用sma、水泥路面采用铣缝和聚氨脂灌缝料。环保要求在提高,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航道普遍建设绿色通道。追求行车安全舒适,。

( 三)是建设程序不能到位。尽管一直在抓这个问题,但仍有程序难以到位的情况。如:招投标行为存在不规范现象,个别业主职责不到位。在个别业主招投标过程中,借资质、挂靠现象时有发生,人为抬高中标价。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但个别业主因工期短,忽视基本建设程序,缩短设计时间,造成设计工作紧张,难以把设计做深做细,导致地质勘探不详、设计变更现象屡屡发生。

以上原因再加上征迁费用大幅提高,造成工程造价步步攀升,居高不下

二、建设重点发生了新变化,交通“瓶颈制约”矛盾得到根本解决,沿线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热情下降

各级领导不遗余力,广泛发动,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争取各部门和广大群众支持,推动了建设顺利进行。随着交通“瓶颈制约”矛盾的根本解决,路网的改善,沿线政府和广大群众对交通重点工程的支持和热情已明显下降。一些人包括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现在路已经够用了,出行比较方便了,再造路,占用大片土地,严重浪费。个别地方政府和部门也认为,交通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再造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收费通行,影响招商引资,不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产生对交通建设不理解,不支持,认为造路是交通部门自己的事。于是,“万众一心、大干交通”的场面少了,“政府为主牵头、部门协作配合”的场面少了,全社会对交通建设的关注度和支持度明显下降。

三、政策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征迁难”成为交通建设最突出的问题,进而导致工程造价上升、工期延误

一难是征迁费用过高,征迁工作难做。过去,面对落后的交通条件,为尽快解决交通瓶颈,政府采取行政协调和一定补偿措施,在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支持下,比较顺利地解决了征迁问题。现在,路网在改善,经济在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土地在升值,征迁价格必然上升。农民越来越关注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我们应当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利益。但从另一方面讲,农民对赔偿费相互攀比,加上公路征迁与商业征迁相比赔偿差距大,导致征迁工作更加难做。土地征用赔偿费缺乏统一的标准,操作缺乏依据,随意性大,且费用构成复杂,除农民的失土保障费以外还有七、八种税费,占土地征用赔偿费比重达40%。征迁难造成了工期延误,费用上升,项目业主特别是外商、外地企业财团业主对征迁工作有畏难心理,严重影响招商引资。征迁难已成为社会性问题。

二难是土地征用审批难。我县的公路都是交通厅立项,土地征用需要由国土资源厅批准。但国土资源厅要求必须由省发改委进行立项确认,而省发改委认为,谁立项谁负责,不予立项确认。由此,导致公路建设项目无法按时征地,开工被迫推迟。

四、建设融投资环境发生了新变化,融投资能力下降,建设资金严重短缺

一是负债高,融资难。前“九五、十五”交通建设资金缺口很大,达 万元,大部分工程项目,依靠银行贷款,筹集建设资金,高负债建设。在高负债的情况下,建设资本金严重不足,银行贷款困难,再融资能力下降。

二是部分乡村农村公路上等级资金短缺,筹资困难。目前全县尚有 15 个行政村未通 等级公路,未通公路里程近 135 公里。经过前一时期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已通上等级公路,剩下未通的都是经济较弱的乡村,要他们筹集部分建设资金也是相当困难的。

三是缺乏项目前期费补助资金。 目前,项目前期费资金困难问题十分突出,项目前期费资金筹措将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它决定着打通断头路交通建设的成败。突出重点建设断头路建设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交通工作的主要内容。可以预料,近几年,是我县交通发展史上工程最多、投资最大、建设任务最为繁重、最为艰巨的时期。为此,要积极探索筹措项目前期费,是做好项目前期储备的关健。

三、对策和建议

(一)建设管理体制要改革

1.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两个转变

交通主管部门要从建设实施单位转向行业管理单位;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今后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探索、逐步建立投资招商制、建设代建制、政府质量监管制等符合市场规律的投资、建设、管理体制。

2.建立监管体系,实施政府“监管”制

建立县两级监管体系,实行分级管理。“监管”主要是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进行项目前期、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程进度及工程资金进行监管

3.建立项目“代建”制度,培育“代建”市场

针对投资主体多元化及有些项目业主本身不具备项目实施能力,推行项目“代建”制度。要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单位申报项目“代建”资格,培育“代建”市场,推行“代建”制和“代建”招投标制,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

4.壮大监理队伍,培育监理市场

要加大监理投入,建立、培养和扩大监理队伍,提高监理队伍素质和监理水平,使之真正发挥社会监理作用。

(二)项目前期要深入

1.坚持既科学又经济的规划思路

发展规划的制订,要基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经济发展规律,在适度超前的基础上,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要对子孙后代、对历史负责,技术上可行是前提,经济上合理是基础,投资上落实是关键。

2.坚持刚性化的前期推进

一是加快前期进度。要成立前期工作班子,配备强有力的技术、管理人员,实行领导责任制,部门负责制,对呈报国家审批的项目必须跟踪落实。加强前期项目程序的协调,对环保、水保、文保及林保等各个环节,既要按有关法规办理,又要灵活处理,以加快前期进度。二是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基建程序来开展,一些必须履行的手续和程序不可缺少,如实地踏勘、可研报告评审、项目报批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编制、招投标等等。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业主或建设单位不能为了提前开工,而使编制的必要时间得不到保证。三是维护前期成果的权威性。前期工作要深入,前期成果要得到广泛的认同,一旦成果确认,不能轻易变更,使前期成果具有权威性。

(三)融投资渠道要拓宽

1.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使交通建设从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交通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行业,是政府公共投资的重点,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上个世纪60-70年代,交通投资一般占政府公共投资的30%左右,其中日本高达30%-50%。政府大量的交通公共投资,促使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到90年代迅速构筑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并拉动了相关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今后在争取财政资金方面要加大力度。二是树立政府办交通意识。交通是公益性、社会性事业,是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政府重要职能之一。要通过做工作使交通负债等同于政府负债,明确交通建设贷款由财政担保,债务由财政偿还。三是争取政策支持,加大交通沿线土地开发经营,筹集交通建设资金。四是由政府支持,通过土地储备中心,使交通部门享有交通沿线土地升值、开发的收益,或将建设债务转移至土地储备中心。

2、积极争取部、省资金和补助支持

争取部、省补一点,项目招商引一点,充实资本金来源,以期实现“以小搏大”。

3.对农村公路改造要多脑筋,尽量采取自愿捐资、自愿投工投劳等群众接受的方式筹集资金,降低建设成本

不搞硬性摊派,尽量不增加农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的负担。

四、征迁难要解决

1.坚持“依法赔偿、合理分担”原则,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制定的基础设施征地价格,出台征迁管理办法,统一征迁标准,使征迁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一是区分公益性项目和收费公路项目,农村公路及公益性项目征迁应以当地政府为主,高速公路、国省道建设征迁应以州政府为主,收费公路征迁可采取先租后征等方式,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二是加强政府对土地价格的宏观调控,对高速公路、国省道建设的优惠政策应做出明确规定,减少行政性收费,把土地征用中不合理费用减下来。

2.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保障农民利益的要求,积极向市政府建言献策,为失土农民解决“低保”等生活出路问题,以切实解决失土农民的后顾之忧,推动征迁工作顺利进行。

五、工程造价要降低

1.改革资金支付方式

工程支付要从层层下拨改为直接支付,减少资金流转的中间环节,减少资金的沉淀,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推行优化设计

设计要按照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不能超出财力的许可和技术管理的能力,贪大求全,盲目追求高标准。设计上既要考虑技术因素,也要考虑经济因素,不能因为怕担风险而欠考虑技术创新和降低造价,采取保守的设计方案或工程措施;也不能只讲优化设计,片面追求降低造价而忽视技术要求,造成质量隐患。对重大项目和关键节点工程要推行设计方案招标竞争制。

3.加强设计变更管理

对重大设计变更实行变更审查制,减少随意变更设计带来的造价增加,绝不允许出现重大设计变更中的先斩后奏行为。

4.改革造价管理模式

参照国际惯例,将造价管理的重点转入工程结算审计,推行交通工程审计和财务审计并重。加强工程实施阶段的动态控制,规范计价行为,推行计价咨询。

基础设施建设范文7

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 前期档案 管理

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各单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部门也积累了不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的先进经验,但对于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项目档案管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个现象伴随着项目档案管理相关规定的出台而得到了很大转变,各个单位也在不知不觉中重视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只是苦于不知如何做好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也叫工程准备阶段文件,是指工程开工以前在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以及工程准备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前期档案是工程项目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的凭证性和基础性文件材料,是一个主体单位永久保存的法律原始性凭证。只有规范前期档案管理,明确归档范围,保证前期档案的齐全、完整,才能为主体工程档案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

一、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面对发展机遇,国家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也颁布了一系列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档案管理法规、标准,在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中同时产生了问题和困难。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具有工程周期长、流程长、阶段多、涉及部门多等特点,使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成套性等特点,由于经济利益或赶工期等原因,人们只重视工程本身,轻视工程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与工程建设不能协调开展,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滞后,反而影响了工程各方面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文件资料处在分散、损坏、丢失等情况下,制约了单位经济和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2.档案管理意识不强,领导和档案人员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够,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的学习宣传力度不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队伍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使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严重脱节,档案资料流向不清,工程各参建部门缺乏相互沟通交流,档案管理职责没有落实到具体人员。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档案的专业性,工程人员和档案人员互相不了解专业和技术知识、工作程序,缺乏工程档案管理的实践能力,使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不及时、规范。对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的观念和认识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的前提和保证,目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在适应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新要求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3.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不能采取规范标准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各环节不符合质量要求,由于工程参建单位多,档案工作标准得不到统一,如归档的基础设施建设档案质量不一,格式和内容不相同,给档案部门带来一定的负担。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程序不规范,没有履行监督、检查、指导等职能,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措施不完善,对当前的改革形式和管理方法缺乏研究和思考。

4.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工程建设单位人员和经费的原因,许多单位没有建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部门,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不健全,档案人员由其他管理人员兼职,没有设立专职档案人员,没有专门的档案工作场所,档案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档案管理需要,如没有专门的库房,档案保管达不到“八防”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不能适应单位和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机应用仅是打字的水平,影响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充分认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的重要性

根据国家档案局、国家发改委联合的《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验收办法》规定,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项目档案验收或项目档案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不得进行或通过整个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的竣工验收。由此可以看出,项目档案验收对整个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具有一票否决权,充分体现了项目档案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竣工验收中的重要性。此外,项目档案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日后的管理、使用、维护、改建、扩建、技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档案收集不齐全、整理不规范、保管不安全都会直接影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发挥最大效益。

三、如何做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管理工作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同样是百年大计,有了工程没有档案将后患无穷。工程项目从立项开始,主管领导就要指定专人负责文件、图纸、计算数据、声像记录等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进行考核并与奖惩挂钩。

2.加强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工作人员网络体系,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加强考核,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切合实际的项目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程序。

3.定期召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会议。项目建设单位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对本单位各部门和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确保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定期召集有关参建单位及档案管理人员参加项目档案工作会议,汇报项目档案工作进度,安排布署下步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范文8

[关键词]财政紧约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选择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是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由于国家长期推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使得国家财政基本建设投资的绝大部分都投向了城市,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虽然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家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状况有所改善,但从总体上看,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实现城乡和谐发展、构筑和谐社会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强有力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在极大地减轻农民直接承担的税费负担的同时,也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新问题。如何有效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财政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试图剖析在当前财政紧约束条件下,有效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选择。

一、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成因

1.公共财政观念树立的滞后,导致政府投入不足

依据公共财政的基本理念,政府的基本职责就在于提供公共产品。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应该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然而,政府并没有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自己的基本职责范围,政府仍然把对农业生产的支出看作是不同的经济体系之间的支援关系,这可从财政支出科目中的“支农支出”反映出来。政府在财政预算安排中并不会保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的优先地位,而是作为支援来看待,象征性安排一点,随意性很大。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甚至把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看作是对农民、农村的施舍和恩赐。在这种“支援论”思想的支配下,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大部分都是通过农民集资、投工投劳,由农民自己完成。农民交税以后并没有得到像城市居民一样有政府提供基础设施的权利,这是导致政府财政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的基本原因。

2.责权划分不清,各级政府投入责任难以落实

2002年修订后的《农业法》第十七条虽然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法》第六章也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作了原则性规定,但仍没有一个与《农业法》相配套的《农业投资法》来具体规范中央、省、市县、乡镇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职责划分。由此,在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农村基础建设职责时“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中央请客、地方掏钱”,中央与地方利用建设项目“相互钓鱼”的现象经常发生。

3.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使决策偏好显示机制缺失,决策难以有效反映农民的意愿,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偏离需求,结构失衡,效率低下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数量、种类基本是由基层政府在没有农民参与的情况下决定的。农村居民往往是只能被动接受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同时被动的承担相应的费用,农村居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真实需求难以体现。这种基础设施“自上而下”的供给机制忽略了广大农民对基础设施的实际需求,导致现行农村基础设施供应中出现过剩与不足共存的现象。

4.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管理紊乱

(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渠道多,资金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财政支农资金除由各级财政部门拨付外,县以上各级农、林、水等主管部门也层层下拨到县级对口部门,形成资金来源渠道多、投入分散的状况。县级管理、分配财政支农资金的部门有计委(发展局)、财政局、扶贫办、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局、林业局、水利(水务)局、畜牧局、农机局、水产局、气象局、国土局、交通局等10多个,时常出现同一项目多个部门管理。目前,最突出的是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和农口各部门之间以及各部门内部机构之间分配管理的财政支农资金在分配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协调机制,基本上是各自为政,资金使用分散和投入交叉重复现象比较严重。

(2)支农资金挤占挪用现象普遍,支农资金到位率低。资金与项目随意性强,投资决策科学水平低,项目确定执行、资金支付、监督管理三者合一,责权不清,且集于一身,给各种违规违纪现象留下很大空隙。只要从财政渠道拨付的各类来自中央和省里的专项资金,都是被挤占的对象。国家财政支持“三农”资金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各级农口事业单位机构和人员支出,“搞农业吃农业”的现象较严重,使真正用于农业、农民和农村的资金大为减少,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规范。

(3)政府投入重视大江大河的治理、交通主干道等农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而没有将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投资的范畴,政府财政支出在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中严重缺位。与农民生产和生活直接相关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过去主要依赖农民的集资和投工投劳,农村税费改革后,各地取消了“两工”,农村村办公益性建设要实行“一事一议”的政策。但从各地的情况来看,“一事一议”很难实行,即使中央和省级的大中型水利和道路工程修到了“家门口”,但是由于“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效益仍然体现不出来,农民实际上仍然不能受益。

5.“一事一议”制度实际上是把责任推给了农民

“一事一议”的实质是维持历史形成的城市与农村不同的基础设施供给形成机制,农村基础设施仍然由农民自己承担。因此,“一事一议”的制度设计实际上是把责任推给了农民。在现行行政体制下,如果继续由基层政府替农民决策,那么,“一事一议”将有可能演变成基层政府向农民集资摊派的政府依据,在基层政府财政越位的内在冲动没有彻底得到有效抑制的情况下,将会使各地方政府制造各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行为得以延续,从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重的问题。

二、财政紧约束下有效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选择

1.树立公共财政观念,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体制要求,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奠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财政基本建设投资中的基础性地位,切实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在稳健财政政策下,财政处于紧约束状态,财政支出增长受约束较强。在此前提下,唯有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本的公共产品纳入政府预算内对待,才能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结构,在财政基本建设投资适度从紧的同时,严格落实《农业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确保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每年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

2.制定与《农业法》配套的《农业投资法》,依法明确界定各级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法定责任

《农业投资法》一是要明确规定各级政府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要依法承担提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法定责任。事实上,让政府承担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责任,应该是加快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以工补农”的一个重要途径。二是要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责任分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职责的划分,应该体现出基础设施的自然属性、经济特点和社会意义。一般来说,全国性的、跨省(区、市)和跨流域的、外溢性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中央起主导作用,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外部效应较小、受益范围较窄的农村基础设施,社区性的农村基础设施应由当地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地方受益的其他各类水利工程,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部门和受益单位共同投资兴建。三是要建立各级政府“一把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责制”,实施各级政府“一把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票否决制”。

[NextPage]

3.合理定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近、中、长期目标,分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期目标是对现有水利基础设施进行修复、更新和巩固,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快农村地区乡村间的简易公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和通讯设施建设;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难的问题,加快完成改水改厕工作。中期目标是完成对大江大河大湖的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对小流域的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状况和信息交流基础设施,提高乡村道路的硬化率和油路率,完善农村道路交通体系;提高自来水普及率,确保农村饮水质量和安全;建立健全乡间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远期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建立起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发展所需的发达的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城乡之间在生态与生活环境方面的高度协调一致。

4.建立充分体现农民需求的偏好显示机制和自下而上的基础设施供给决策机制,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给与需求的一致,根除自上而下的供给型决策失败造成的有限投入的损失

(1)改革现行的乡镇政府领导人产生办法,使乡镇政府领导人和村组织领导人都由本辖区居民民主选举产生。通过选举约束辖区领导人真正对本地区选民负责,把增进本地选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建立需求表达机制,在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由全体农民或农民代表对本辖区内的基础设施供给进行投票表决,使一个村或一个乡范围内多数居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偏好得以表达。

(3)建立专家听证制度,对于较大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在县乡人民代表大会决策过程中要举行专家听证会,在此基础上再由县乡人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

5.理顺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管理体制,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监督管理

(1)建立一元化的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管理体制。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应该确定各级人民政府农业部门作为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管理的主管部门,将其他政府机构的农业支出资金管理权统一归并到政府农业部门,由政府农业部门统一行使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管理权限,强化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根除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管理上政出多门导致的紊乱,提高财政农业支出资金使用效率。

(2)强化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监督管理。一是严格落实强化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管理责任制,政府农业部门统一行使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管理权限后,就应相应承担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管理责任。二是财政部门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方式,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专门帐户,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专款专用。

6.合理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资金结构

根据财政紧约束的现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资金结构的优化一是要在保证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入规模适度增长的前提下,逐步加大对农村生活服务性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在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资金安排中,近期应主要投向小型农田水利、乡间道路等小型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项目。

7.恰当选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支出方式,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不同的优势,最大限度放大财政资金的效用(1)财政补贴。财政补贴的方式是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基本的支出方式之一。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调动投资主体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在实际操作中,财政补贴又可分为直接补助(如配套资金)、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形式。

(2)以工代赈。以工代赈即政府提供做工的机会代替直接救济或者是以工业品等作为劳动报酬来鼓励群众投劳。以工代赈在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可以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缓和城市化的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工业品需求。

(3)以奖代拨。以奖代拨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如土地改良率、道路硬化率等),对各地自主投资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进行衡量,使得上级政府在以奖代拨支出方式中,有更大的主动权和灵活性,防止地方利用建设项目“钓取”财政资金,鼓励地方真正将资金用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益。运用以奖代拨方式,可以由企业先垫付资金进行建设,然后通过上级以奖代拨资金支付企业工程建设款项,可以有效减轻基层政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负担。

(4)一事一议。一事一议的支出方式,是社区内的小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好的一个选择。一事一议作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统筹安排农村集体公益事业的发展,体现农民所需、尊重农民意愿、照顾农民利益。但一事一议需要有完善的议事程序、明确的议事范围和合理的上限标准,否则,一事一议有可能成为面向农民的制度化的集资方式,加重农民负担,或者由于意见难以统一,造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一事一议的支出方式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充分尊重农民的民利。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方式,还可以采取国家投资参股、资本金投入和担保等投资方式,也可以在项目建成后用资产租赁、转让和出售等方式来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同,其支出方式相应也会有所差别。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方式时,应该注意政策措施的综合性和协调性,充分发挥相关政策措施的整体效益。

8.放开市场准入政策,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搞好市场化运作。对新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开始就实行“谁建设、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等办法,有利于调动企业和各界人士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对一些受益主体明确、可以实行经营性管理的小型基础设施,如小型水库、泵站等,可以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将经营管理权甚至产权明晰、量化到自然人或法人,有偿使用,以实现其经济价值。

(2)塑造社会集资机制,有效引导社会捐资、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弘扬中华民族修桥补路、积德行善的美德,尊重捐资的意愿,鼓励社会捐资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应从政策上限制农村信用合作社资金流向城市,严格规定农村信用合作社信贷资金只能用于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恢复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农村邮政储蓄资金应该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来源。

(3)有效运用税收优惠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将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在增值税中,对企业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项目的购进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允许全额进行抵扣。对于企业将自制、委托加工和外购的货物用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行为,可以考虑不再列为视同销售行为加以征税;在企业所得税的有关法规中,可以考虑对企业使用国产设备,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允许将设备的全部投资款在企业每年的新增所得税额中进行抵扣。对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有关人员的工资、薪金支出,不再按计税工资标准,而是按实际发生数进行扣除。对企业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取得的收益,可以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在个人所得税的有关法律、法规中,可以规定对于个体从业者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取得的相关收入,可以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9.因地制宜确定各地区不同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策,建立各地区不同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分担机制针对不同地区发展实际,制定各地区不同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政策,建立合理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分担机制。从大的区域比较,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水平基本呈递减之势,对中央、省级财政依赖程度递增,加上各地区农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情况不尽相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策应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现阶段,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部粮食主产区和西部贫困地区的大多数县乡财政比较困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相应承担的比例要多一些。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财政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县乡财政状况的好转,可以逐步将一些领域的发展职责让渡给市场调节和县乡政府。东部地区地方财政财力较强的市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主要由市县财政负担,东部地区地方财政财力较弱的市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主要由省财政负担。作为政策引导,中央财政对于东部地区应给予适当补助。

参考文献:

1.王朝才,傅志华。“三农”问题:财税政策与国际经验借鉴[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韩俊。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若干问题及政策建议[J].改革,2005,(10)。

基础设施建设范文9

Abstract: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urbanization’ quality and promot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s the trend of city development. Smart city infrastructure is the cornerstone of smart city and its construction level will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smart city, so government needs to greatly enhance the 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bility. This article research the concept of wisdom smart city and infrastructure, analysis the smart c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ode status,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ode.

关键词:智慧城市 基础设施 建设模式

Keywords: Smart city, I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ode

一、引言

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人口膨胀、资源短缺、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已逐渐成为我国各个城市发展面对的重大挑战。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从而为城市中的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支撑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石,其建设水平也会决定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因此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大力提升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目前智慧城市有很多种的定义,比较权威的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对“智慧城市”概念的描述是:“智慧城市是目前全球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民生核心需求这些发展要素,将先进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经验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对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系统进行数字网络化的管理,对城市基础设施、基础环境、生产生活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多方位数字化、信息化的实时处理与利用,为城市治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洁、高效、灵活的决策支持与行动工具,为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提供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创新运营与服务模式。”国脉互联将智慧城市分为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人群、智慧产业、智慧管理、智慧民生、智慧环境等6个部分,其中智慧基础设施也就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它是智慧城市的DNA,也是智慧城市健康运转的生命线。在整个智慧城市理论体系中,国脉互联认为智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方面内容:第一,信息网络设施,包括有线宽带、无线宽带、城市物联网及三网融合等,这是智慧城市的信息传输系统;第二,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包括云计算平台、信息安全服务平台及测试中心等,这是智慧城市的公共数据存储、信息交换及运营支撑平台;第三,经过智能化改造的传统基础设施,主要是对包括水、电、气、热管网,以及道路、桥梁、车站、机场等设施的感知化与智能化建设,从而形成高度一体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有准公共产品性,网络经济性和智能化等特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不同于传统的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基础,可以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能够顺畅、稳定、协同运作的硬件设施。智慧基础设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拥有对外界的感知功能,实现物质世界和信息世界的实时数据连接,搜集并获取有用数据。此外智慧基础设施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

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智慧城市的迅速发展使得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管网、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据统计,在智慧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方面,在2012年总数量已经达到510530个,市场总规模达到119.3亿美元,预计到达2020年,中国数据中心保有量将超过8万个,总面积将超过3000万平米;智慧基础设施智能电网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总投资预计为15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总投资将达4万亿元;智慧基础设施智能交通方面,2013年的市场规模达到近4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全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接近2000亿元;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管网方面,2013年全国建设总投资约41亿,预计到2015年市场需求将达到60亿。由此可以看出,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每年都在快速增加,将成为未来几年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

我国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当前我国各地在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感知终端能力不足,覆盖范围不广;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程度不够,运营管理效率较低;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盲目超前、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现象;投资主体分散,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对民间资本开放不够。因此,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在建设时必须进行统一规划,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价值和效益。

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模式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型,基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量大、政府财政支出有限的现状,国家正在鼓励和推广引进社会资本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社会资本进入的背景下,应当依据城市发展的程度及建设规模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

一是针对非经营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采取不同的投融资运作模式,如非经营性项目可开展BT模式,准经营性项目可以开展PPP模式,纯经营性项目可开展招投标拍卖、BOT模式、TOT模式等。二是按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选择建设模式:信息网络设施,如有/无线宽带、物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可采用国有独资企业建设运营、BOT模式等;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如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基地和信息安全服务平台等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可开展PPP模式、BOO模式等;智能化改造的传统基础设施包括智能电网/智能管网,可开展BT模式、ABS模式等。三是建设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三位一体”,一些风险可控和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可由政府或政府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包揽建设;部分项目投资建设后可实行O&M(委托运营)模式。

五、结束语

发展智慧城市,是我国促进城市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重大举措和综合性措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和前提。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对可提高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减少成本增加效益。上文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提出一些意见,其中还有一些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依据实际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李林.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