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测绘实训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7-21 04:47:24

测绘实训总结

测绘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海洋测绘 培训与开发 人力资源管理

海洋测绘是指以海洋水体和海底为对象所进行的测量和海图编制工作。主要包括海道测量、海洋大地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专题测量,以及航海图、海底地形图、各种海洋专题图和海洋图集等的编制。顾名思义,海洋测绘人员就是完成这些工作的人员。海洋测绘技术是融合多门学科的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技术,而且,随着近几年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以及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海洋测绘技术逐步受到重视与发展,国内外新技术日新月异,新设备的研发突飞猛进,因此,如何有效提升海洋测绘人员的技术能力,更好的让海洋测绘人员掌握最新的科技装备,做好培训与开发工作显得尤为关键。

一、海洋测绘人员的职业特点

第一,海洋测绘是保障航运安全、维护海洋清洁、促进港航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前期性、基础性、公益性工作,具有国际性、唯一性、安全性、专业性和整体性等特点,是履行国际公约、体现海洋的重要内容。

第二,海洋测绘工作流动性强、工作艰苦;受气候、环境影响大,安全风险大。海洋测绘人员长期在海上或港口航道测量工作,无法经常回家,工作压力大。并且海洋测绘是一个高风险行业,由于测绘的主要载体是船舶,且基于海洋测绘的特殊技术要求,必须经常在航道中穿越、掉头,并在岛礁、浅滩和沉船等危险区域进行测量作业,从而给海洋测绘作业人员、船舶和仪器安全带来了困难和风险。

第三,海洋测绘工作技术含量高,涉及多个专业,人员成材周期长。海洋测绘技术是融合多门学科的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技术,国外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速度突飞猛进,并且人员成才周期长,除了必须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一些重大工程的实践锻炼,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为技术能手与尖兵的。

第四,海洋测绘工作对质量要求高,对高精密的技术设备依赖性强。海洋测绘的质量往往决定港口航道通航的安全问题,因此质量要求十分严格,海洋测绘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多属于高精尖的精密海洋工程设备,多依赖进口,因此价值较为昂贵;且由于长期处于海洋潮湿和高强度工作环境中,较易受损,使用寿命短,维修困难且周期长,价格高,投入大,因此对测绘工作人员的使用与操作要求变得更高。

二、目前海洋测绘人员培训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1.片面强调完成培训任务,培训效果欠佳

目前海洋测绘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存在为了培训而培训,不注重实际需求,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职业特性,一味追求理论知识的灌输,缺少实践锻炼的过程,培训时间短,测绘一线人员往往疲于应付工作,不能充分利用工作忙闲时段进行培训,培训效果欠佳。

2.培训方式滞后,缺乏科学有效的需求分析

在组织相关的培训前,鲜有进行相关的培训需求调查,也没有充分考虑岗位差异,培训工作与海洋测绘人员的岗位匹配度较低。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或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不注重测绘人员的潜能开发;培训方式上,主要以传授讲课式的教学为主,培训教师与培训学员的互动,学员之间的互动较少,现代的培训方式运用程度较低,培训工作的开展与海洋测绘工作的实际存在差距。

3.培训评估不足,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

从实践来看,较少有针对海洋测绘人员培训效果的考核与评价,评价主体方面,主要是以“谁培训谁评估”为原则,使评估结果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评估结果往往流于表格形式之上,难以对提高海洋测绘人员培训质量产生实质性的约束和激励效果,培训效果评估结果信息尚未建立双向信息沟通反馈机制,培训结果较难与海洋测绘人员的考核与晋升挂钩。

4.培训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现阶段,海洋测绘单位仅仅将教育培训工作列为单位日常管理中的一部分,并没有与激励机制相互渗透,致使海洋测绘人员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敷衍了事。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培训组织困难,考核反馈以及评估结果没有整改。

三、提升海洋测绘人员培训与开发效果的对策与思考

1.结合职业特性,合理安排培训任务

针对海洋测绘人员的职业特性以及季节性等特点,合理安排培训任务,坚决摒弃为了培训而培训的思想,注重培训实效,而不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与课时,利用好忙闲时间段,克服“工学矛盾”,利用一线重大工程以及通过流动课堂的现场教学与实践提高测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可以利用部分大学测绘专业的实训基地,与相关大学达成合作协议分批分段安排部分海洋测绘人员“回炉”学习最新测绘科研技术与装备。

2.进行科学的培训开发需求分析,合理选择培训开发内容与方式

要基于单位目前及未来长远发展的需求,准确把握海洋测绘单位的工作特性,既要保持适当超前的原则,合理把握培训开发的速度,又要考虑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合理规划和安排职工的培训工作,制定差异化的培训课程与内容。在方法的选择上,注重培训与开发过程的互动性和双向交流,积极采用企业的优秀培训方法和模式,如案例教学、主题研讨、角色扮演、现场模拟、情景模拟教学、拓展训练等较为新颖的互动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尝试YY语音、QQ视频等培训新形式,把握测绘技术的前沿发展,提升受训人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培训质量。

3.重视培训开发效果的评估和考核工作

培训评估和激励需要从培训过程和结果两大方面统筹进行,建立培训过程及结果并重的评估、激励机制。在培训过程的评估方面,可以考虑一定周期,由人事部门及时对培训进展及学员意见反馈进行了解和征集,通过访谈、问卷、信件回收等形式向培训组织者、培训主体、培训对象等了解各自对培训工作的组织、效果的评价、结合大家的反馈对培训工作进行适度修正。在培训结果的评估方面,要对当期培训的结果进行考察衡量,评判培训工作的总体感受及评价、培训对象的培训收获,培训工作对培训对象的能力提升的效用,培训对象的个人绩效的提升程度等方面。在培训开发工作完成后,要及时做好培训工作的考核,根据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调动员工参与培训并将成果积极转化的主动性,认真总结和归纳取得的成果,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吸取经验教训,用以指导下一轮培训工作的开展。

4.充分发挥单位内部海洋测绘技术骨干和专家型人才的引领作用

要充分重视单位内部海洋测绘技术骨干和专家型人才的引领作用,树立榜样带头作用,对于技术高、能力强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将其树成标兵,模范。实现单位内部海洋测绘技术骨干和专家型人才的引领效果,完善师徒带教模式,提升海洋测绘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海洋测绘人员的培训与开发,提高培训质量,除了上述方法之外,单位管理人员除了提高重视外,还需明确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培训观念,合理运用培训新手段新技术,完善激励措施,全面调动海洋测绘人员学习新技术、新设备的积极性,提升海洋测绘人员的专业素质,有效提升单位的整体技术水平,实现单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雷蒙德・A・诺伊.雇员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测绘实训总结范文2

近年来,第二测绘院领导班子非常重视质量管理工作,经过多年实践,不断完善,形成了一套贴合工作实际、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始终贯彻“质量第一、注重实效”的方针,以保证质量为中心,满足需求为目标,防检结合为手段,全员参与为基础,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汇报一下我院的质量管理情况。

一、质量管理现状

我院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健全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并保障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制定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强化质量奖惩,职工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整体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一)规章制度健全

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在严格执行国土测绘院制定的《技术质量管理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结合第二测绘院的实际,制订了《第二测绘院职工技术创新奖励暂行办法》、《第二测绘院生产科室自揽测绘项目登记管理办法》、《第二测绘院生产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等,保障生产经营项目的成果质量、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

测绘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2003年在全院范围内率先通过ISO90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管理办法齐备、可操作性强。国土测绘院整合以后,积极参与国土测绘院组织的新一轮质量认证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各部门,运行有效。把质量管理工作同“双基双建”、三个体系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效果良好。

(二)质量管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

按照国家测绘生产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设立质量检查机构和专职的质量检查人员,对测绘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检查,并对测绘项目质量进行最终检查,保证测绘成果的质量。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执业资格条件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质量检验人员和生产作业人员的管理,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承担具体的测绘工作,保证测绘工作质量。

分管副院长(总工)负责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贯彻实施,签发有关的质量文件;组织编制项目技术设计书,并对设计质量负责;处理生产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和质量争议;审核技术总结;审定测绘产品的交付验收。生产技术科负责技术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包括:编制年度质量计划,贯彻技术标准及质量文件;对作业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和检查,处理质量问题;组织实施内部质量审核工作;配专职二级检查员5名,负责对产品质量进行最终检查。每个生产科室配备2~3名一级检查员,各级质量检查人员对其所检查的产品质量负责,并有权予以质量否决,有权越级反映质量问题。作业人员执行操作规程,按照技术设计进行作业,并对作业成果质量负责。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按照岗位职责履职,保证本岗位的工作质量。

(三)“两级检查一级验收”落实到位

严格落实“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加强过程质量控制,确保成果质量。从承接测绘任务、组织准备、技术设计、生产作业直至产品交付使用全过程实施的质量管理。生产组织准备:实行合同或计划任务评审,保证所承担的计划或市场任务的实施能力,合同评审结果作为技术设计的一项重要依据;生产项目做到了先设计后生产,技术设计书按有关规定经过审核批准后付诸执行。测绘任务实施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学习技术设计书及有关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对涉及仪器、设备、工具进行检验和校正;在生产中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及需用的各种物资,保证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不合格的不准投入使用。作业过程的质量控制:重大测绘项目实施首件产品的质量检验,对技术设计进行验证。制定了完整可行的工序管理流程表,加强工序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影响成果质量的各种因素。成果经作业人员自查、互检,如实填写质量记录,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转入下工序。下工序有权退回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上工序产品,上工序及时进行修正、处理。对控制测量、空三加密等关键工序、重点工序设置必要的检验点,实施工序产品质量的现场检查。经成果质量过程检查的测绘产品,必须通过最终检查(经用户同意紧急放行的急要成果除外),评定质量等级,编写最终检查报告。成果使用过程:保证所交付的测绘成果是合格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网络,主动征求用户对测绘质量的意见,认真填写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定期做分析。

(四)措施到位

1、建立了质量奖惩制度,以经济杠杆推动质量管理工作。院同生产科室年底结算与项目成果质量、合同履约率、顾客满意率等因素直接挂钩;生产科室作业员个人产值结算与其图幅作业质量挂钩。每年底进行全院作业员质量排名,评选质量标兵等,营造鼓励先进的氛围。

2、鼓励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成果质量。质量和数量是对立统一的,采用先进技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根据《第二测绘院职工技术创新奖励暂行办法》,2011年评选了4个技术创新奖,这些成果解决了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数据批处理等技术难题,既保证了成果质量,又保证了工期,院给予表彰和奖励。

3、开展技术能手比武。结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二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能竞赛摄影测量大赛选手选拔,模拟实际比赛通过笔试、实际操作选出5名院技术能手;派前两名推选参加国家比赛,取得了团体第九,个人第三的好成绩。

4、年终奖与质量挂钩。年终结算与质量紧密挂钩,管理人员、质检人员质量问题一票否决;对于技术人员的年终奖计算把质量作为重要因子(优1.3、良1.1、可1.0),参与奖金计算,同样是一幅图优级图奖金是可级图的1.3倍,有效地激励大家努力提高成果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院测绘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信息化测绘体系及测绘服务保障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生产组织、过程质量控制、交付使用等环节还需加强管理,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质量意识,建立健全信息化测绘质检体系,使质量管理由规范化向标准化、精细化迈进。

(一)技术培训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随着“十二五”基础测绘的开展,新设备、新工艺引进和应用不断深入,需要加强技术培训;数据标准进一步完善、更新模式从单纯的全面更新到及时更新、定期更新和重点更新相结合的更新模式也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外业队伍需要组建,技术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地理省情监测已逐步成为基础测绘的重要内容,技术路线、监测方法等都是全新的也需要加大培训力度。

(二)外业质检相对薄弱

新一轮基础测绘采取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模式,对于以内业为主的第二测绘院来讲,外业检查人员较少,质检力量薄弱,一、二级检查员数量和技术力量等方面还需加强。

(三)质量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还存在个别质量意识不强的问题。一是未能正确对待数量与质量之间关系,存在“年初讲质量、年终抢数量”、“检验部门讲质量、生产部门追数量”的现象;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设计、作业标准滞后的问题;三是院与科室结算与质量、顾客满意率、合同履约率挂钩还不够紧密;四是近几年来未开展质量评优活动,氛围营造不够;五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工作质量对产品质量的保证作用,在生产过程中未能完全行使“质量否决权”,在职工奖励、经济承包、工作考核等方面质量否决权的作用体现不足。

(四)信息化测绘质量管理体系亟待建立

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应用社会化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正在形成,与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要求相比,现有的检查手段、技术力量相对落后,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质量控制要求,亟待建立信息化测绘质量管理体系。

三、下一步打算

(一)强化质量培训,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水平。

按照院职业素养教育的要求,结合我院生产实际,加强各方面的技术质量培训,走出去、请进来,通过外派、岗位培训、专题培训、互帮互学等不同形式加强业务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训练有素的管理人才和测绘科技人才的测绘队伍,提高整体业务水平。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使每一名职工都要把单位声誉、测绘事业发展同本职岗位联系在一起。

强化责任心,以工作质量确保产品质量。测绘工作具有相关性、传递性、累积性,工作中贯彻“步步有检核”的观念。每个工作人员都要做到仔细、认真、互(复)查,抱着我是工作“最后一关”的工作理念,哪怕是小到制作接图表等小环节也要自检、互查。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及时请示、处理,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及质量。

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完善结算制度,使结算同作业质量进一步挂钩;适时开展质量评优活动,树立质量标兵。创新管理形式,适当改进生产组织模式。真正推行项目管理,调动各方积极性,弥补生产、质检力量不足。

(二)研究建立适应新形势的质量保证体系。

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服务方式的转变对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基础地理信息更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特点,面对地理省情监测和应急测绘保障的需要,建立新的、能适应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建库与应用服务的质量控制体系。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数据“二级检查一级验收”,而要向后延伸,包括数据入库检查、数据库系统的测试与验收、地理省情监测和应急测绘保障质量控制等,构成一个完整的从数据采集到数据建库的质量控制体系。

(三)采用信息化测绘质量管理。

测绘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 工程施工单位;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一、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取得成效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教学主要体现在综合实训和课间实训中,下面分别就这两个实训进行具体的阐述。

1、工程测量技术课间实训

工程测量技术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更好的消化和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安排课间实训。我校的测量专业教师一直非常关注课间实训,在设计每门专业课教学时都把课程的核心能力设计为课程的主线,对学生的实训要求也非常严格,每个实训都需考核。在这个过程中,将每门课程都设计为一项大任务,在大任务的基础上又分成多个小任务。每次课间实训都安排具体的任务,每个具体的任务都有明确的技能目标。

下面以《测量学》课程为例,讲解课间实训任务的设立。《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地形图测绘”,把“地形图测绘”作为一个大任务,在这个大任务下又分“测区控制测量”、“碎部测量”两个二级任务。“测区控制测量”下又设“导线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两个三级任务;“碎部测量” 下又设“全站仪测绘法”和“GNSS测绘法”两个三级任务。

《测量学》课程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完成地形图测绘这一技能目标,因此将该课程分解成8项课间实训任务,分别是:等外水准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导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测区控制测量、碎部测量。在8项课间实训任务中进行任务分解,详细的小任务有水准仪认识、等外水准测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四等水准测量内外业、经纬仪认识、测回法观测三角形内角、竖直角观测、经纬仪检验与校正、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导线测量、高程控制测量、经纬仪测绘地形图平板仪测绘地形图。

以上所列的任务模块均需在课间实训中完成、掌握。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理论课程后,课间实训前将任务布置下去,使每个小组心中有数,知道本次实训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实训注意事项,这样在任务实施时才不会出现混乱局面。

教师一定要在每项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点评,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做出具体、细致的评价。这个环节很重要,是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的重要阶段,对做得好的表扬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实训后都要上交实训报告,有的是以小组为单位,有的是以个人为单位,教师要在下次理论教学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对上次实训的完成情况总结,指出每组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小组的表现给出小组的整体实训成绩,每个整个课间实训的成绩都是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

2、工程测量技术综合实训

为了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起来,我们需要进行综合实训。综合实训要体现综合性,测绘类专业的骨干课程均以一个综合实训为引导,把实训任务的完成作为目标,模拟测绘生产任务系统的完成本课程的学习。教师在设计上要把握好,将综合实训若干个知识点融入到每一个具体任务中,把握和每个技能要领。

综合实训是一个完整的实际任务,要制定具体的任务书,根据任务书来布置实训任务,对于一项模拟测绘生产实训任务,在实施之前必须先进行技术设计,相关技术设计规定参照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执行。综合实训任务需要在仿真的实训基地完成,在实习基地方面,我们采取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法见表3。

表3测绘类专业主要综合实训任务分解表

二、注重过程考核

过程考核是提高技能、增加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保障。综合实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成绩根据实习表现和实习后考核单独给定。测量专业课程的成绩一般是:理论成绩和课间实习成绩各占50%,课间实习成绩有每次的课间实习成果给定。为了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了实习考核和仪器考核在成绩考核中的地位。在学生完成理论课教学、课间实训和综合实训之后,进行测量技能的考核,对于提高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在考核中,强化了学生的记录和计算能力,为进一步提高了对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为了搞好测量仪器操作考核这项工作,在综合实训开始后,我们就把考核标准发到每一位同学手中,使他们把测量实践技能考核当成了综合实训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加重视综合实训这个环节。考核在工程测量教研组教师布置的场地进行,每名老师负责其中一项,监督每名学生的考核情况,最后几名老师综合给出每名参加考核学生的考核成绩。同学们对这种男做法很认可,认为这样的考核很好,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考核方法促进了学生测量技能的提高。

每年举行的校企测绘技能大赛,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为学校推广了本专业,为了竞赛的公平性,我们完善了《测绘技能竞赛方案》。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力求突出,不仅认真训练而且还主动请教老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教学团队的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制作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的改进,使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料得到运用,极大地更新了教学内容,使得许多枯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可视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教学网站,教学录像、教学大纲、电子课件、习题库等均已上网,以便学生课外自学和课前预习。利用CAI、网络教学、课外实验和演示、仿真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形成多元化的、全面开放的网络教学环境,通过实验室的对外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为校内外师生提供教学服务。

四、结语

经过多年项目化教学的实施,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定位准确,能吃苦耐劳,跳槽的学生比例很小。单位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非常满意,毕业生测量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仪器操作熟练,尤其是全站仪、GPS的使用,能够达到从学校到施工单位的无缝接轨。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3.

测绘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测绘;监督管理;制度

在国际工程测绘监管制度基本完善的时候,中国才开始把工程测绘监理制度放到重视研究的位置,从1988年把工程监理制度研究正式收录到国家建筑法,至今就20多年的发展历史,不论是从测绘监管的行政、项目管理还是实施原则、条件都很不健全,所以人们有必要对测绘工程实施监理制度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以完善数字化国家工程的建设。

一、测绘工程实施监理制度概念与意义

1.1 测绘工程监理的基本依据

测绘监理是为工程做验收监管,更是保证国家保工程保质保真的监管利刃,所以测绘工程监理制度制定要依据国家颁发的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作为依据,所以测绘工程监理制度要依据项目中可能涉及到的到的各项国家工程相关联的规范、标准。如《测绘法》《质量法》等作为主要依据,然而除此之外还要保护那些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建筑工程的业主与监理单位的权力,所以还要受到监理合同、业主与承包商的生产合同以及所要进行测绘监理的工程建设的相关拟定的技术工程计划书,以及工程建筑验收管理的合同与文件。

1.2 测绘工程监理的基本内容

我们知道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知识,所以对于建筑工程的测绘监管工作也就随之变得较复杂,但是如果沿着建筑工程的安排: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以及施工中最主要的三要素:时间、质量、成本;那么,测绘工程监理就变得脉络清晰。

测绘工程监理制度的基本内容流程,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含有测绘工程监理计划制定,分析,培训)、工程阶段监测监理(含有质量,工期,成本三方面)、质量测绘监理评估、测绘监理总结、测绘监理完毕竣工。所以,对测绘工程实施监理制度要针对这几方面进行。

二、测绘工程实施监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测绘工程起步晚,所以存在制度上还不完善,管理上还不到位等问题,具体对现有测绘工程监理制度的实际问题描述如下文:

2.1 准备阶段不充分:虽然准备阶段主要是计划制定,工作安排,数据分析,协调工程建设各部门工作分配等,但是期间可能存在数据采样分析人员由于数据采集不到位,没有将施工中问题展现,为实际进行测绘工程工作带来技术性困难甚至阻碍,影响工程建设测绘监理的有效进行。

2.2 测绘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监理不到位:由于使用的测绘技术水平存在局限性,甚至进行测绘监理的机械仪器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没有科学的对工程实际质量进行有效检测,为工程质量带来未检测出的安全隐患问题,甚至为工程带来额外费用,影响最初工程的成本预算,使得工程为了补救测绘监测出现的相关问题延误预期交工时间。

2.3 测绘监理人员知识素养:大多数工程建筑基本都没有专业的测绘监理人员,所以在实地进行测绘监理工作时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实现工程的测绘监理;甚至在进行测绘监理准备阶段进行各方协调沟通后没有对之后要进行测绘监理的工作人员进行高技术严标准的指定的专项测绘监理培训,造成测绘监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影响测绘监理的工程质量实际把关功效。

2.4 测绘工程监理技术手段落后:由于工程成本以及工期的原因,测绘监理所使用的机械器材选择比较低端,致使实际测得的工程质量隐患问题没有完全测出。

2.5 测绘工程实施监理数据总结不具体:由于成本限制使用的测绘监理器械不够精密,导致测绘所得的数据不够精确;甚至在数据总结的时候找不到数据应有模式规律,而为了不延误工程的工期,草草进行不符合规定的记载;也可能因为数据分析操作人员不够专业,知识不到位没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科学记载,导致数据总结失效,或者因为测绘标准不一样,当初现问题要解决时没有参考性。

三、测绘工程实施监理制度问题改善的解决办法

3.1 规范操作:完全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测绘监理工作,当地方性测绘监理指导与国家规定相违背的时候,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测绘监理工作。达到测绘数据的规范与标准性,这样就能在总结后,让数据具有可参考性,为工程数据分析起到真正的指导性作用。

3.2 平衡工程三要素:在测绘监理过程中将实际实地考察的数据进行严谨技术性分析,将工期,质量,成本三方面做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工期成本的协调工作妥善协调,避免粗制滥造、存在潜在安全隐患的低质量工程出现。具体做到: (1)开工前将工程总进度规划进行是否满足合同控制规范,并将总工期进行分段,注意确定每段关键点,总结出系统的测绘监理草案;(2)实施测绘工程监理方对工程实际进度实施状况进行实时实地勘察,一旦出现实际进度延误进行测绘监理方要书面通知工程业主以及工程施工方进行实地调整,达到技术间歇最小化,以及施工各环节平行、交叉、和谐进行;(3)为了严格让施工方按照计划预定的进度标准,适时给予施工方以罚款等规划压力使得其能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的合同规定实行工程保质保量的工作;由于测绘工程监理的工作精度标准严格、历经时间较长、参与人员较多且复杂,所以在初期拟定工程质量测绘监理计划的同时要做好每一阶段的工程成果监测这必须实现:①自检互检②整理并提交各阶段质量评估总结③对不符合规定的进行严格处理④当发生技术矛盾,意见纠纷的时候以业主意见为主⑤当现场测绘监理发现施工方未按照计划书进行,测绘方有权利令其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业主进行相关沟通协调工作

3.3 测绘监理注意点:明确测绘监理工作就是与业主一起协调监督施工建筑方的工作,严格按照工程相关合同内容维护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并根据施工方与业主合同管理审查费用与工程工期质量相关问题,根据业主要求并根据相关国家法律督促完成优质优良的工程。

3.4 测绘监理工作方法技巧:首先要测绘施工方施工技术条件以及施工队装备人员素质等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规定,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择满足业主要求而且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测绘监理技术器械工具,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工程各方面检测,并拟定总计划书与各步报告,对定期不定时抽查发现的质量问题与业主进行协商进行返工等处理,但是当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时不仅要找业主协商,还要对施工方进行处罚,甚至停工处理。

3.5 做好测绘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定期对进行测绘的专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培养法律道德情操,实时监测。

3.6 其他方面:在进行测绘工程监理专员不可以调用为工程的技术负责人,相关工程技术方规定一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交由业主技术专员进行批准和授权,实行测绘监理专员以此作为法律授权监测施工情况,当工程质量测绘评定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总结测评结果。实际进行测绘监理专员对于具体某个工程建筑质量并不承担直接负责,而是对工程质量测评总结的结果负法律责任。

四、总结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建筑工程的测绘监管也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为了让建筑质量得到充分保证,测绘工程监管制度必须得到良好完善。本文借助测绘工程监管的原则和意义出发,提出几点测绘工程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建设性解答意见,希望能为国家的建筑工程测绘监管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借鉴性参考价值。同时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的测绘工程监理制度可以更加完善,健全。

参考文献

[1]秦福军,魏晓玉.测绘监管工作.河南年鉴. 2010.

测绘实训总结范文5

根据高职的教学特点,强化实践环节教学,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围绕能力培养核心,构建了如下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每门课程的案例教学,将现场的案例搬到课堂,抛出问题、带着问题讲解理论知识,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之间有互动、有讨论,始终将学生置于主动地位,让他们主动学习,各位老师对自己的课程都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对于实践环节由于学生缺少感性认识,我们有时组织学生到现场一线进行讲解和参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比课堂讲授效果要好得多。在第五学期我们选择了在行业企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北方经纬测绘”、“沈阳国源科技”、“沈阳金图测绘”、“中铁十九局”等多家企业作为岗前实训基地,由他们指派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指导教师进行管理。

2 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进程安排表如表1。

3 测绘综合实训均在仿真的实训基地完成

综合实训在总体设计上要提供相应的任务书与指导书,布置综合实训任务,对于一项模拟测绘生产实训任务,在实施之前必须先进行技术设计,相关技术设计规定参照行业现行规范标准执行。为了更好完成综合实训任务,需要有一个仿真的实训基地作保障,在完善与建设实习基地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建立固定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与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法。现已建立多个测绘实训基地,有地形条件良好、交通便利的沈北新区帽山地形测量实训基地、虎石台控制测量实训基地、虎石台工程测量实训基地等校外实训基地,为测绘专业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工程测量、GPS等课程服务。

4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健全实习指导大纲、考核标准等

近几年我们推行毕业岗位实训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方法。以往的毕业论文或设计已被毕业岗前实训报告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二合一”方式取代。毕业设计环节大都放到施工企业中去进行,同时进行上岗前的训练,企业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毕业生并作为企业接收的考察过程。在让同学们下到施工单位前,我们规定了岗前实训报告的格式及要求,每天要填写测量日志,还有施工单位的实训评价等相关资料,近几年我们一直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毕业生上岗前的职业能力训练,使学生毕业后与施工单位达到无缝对接。

毕业答辩前两周指导教师开始审阅实训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答辩环节教师严格把关,提出与其实训报告有关的内容,所提问题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均较强,答辩时有严格的评分标准,能够全面考核本人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施工现场测量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是本校工程测量专业在2005年开始改革的。经过两年的试运行,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和值得总结的经验,对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搞好毕业环节教学是一项有益的探索。

围绕本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有三次大型仿真测量实训项目,分别是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和工程测量实训,每次实训结束后都有严格的实际操作考核。

5 能够有效利用教学仪器设备创造性地开展内容先进的实训项目

由于测绘仪器的发展,传统的三角控制测量已被GPS和全站仪导线所取代,根据现场测量新技术的应用,将经典的控制测量实训变为GPS观测与数据处理、全站仪5秒导线及三角高程测量、J2经纬仪实训、精密水准测量四大块,改造后的实训方案更接近实际现场情况。同时教师在授课中也注意与施工现场的密切结合,如在工程测量课程讲授中注重了全站仪坐标测量与坐标放样、GPSRTK数据采集和数据放样的强化训练,并在课程中进行了人人过关的严格考核。为了达到实习、实训仿真,我们在虎石台地区和帽山分别建立了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永久实训基地,共埋设23个首级控制点。可满足两个班级的地形测量、控制测量实训需要。同时与省测绘院和其它路、桥、隧道施工单位合作每年由他们提供基地来满足工程测量岗前实训的需要(如省路桥总公司、沈阳市政、沈阳高等级公路工程公司、铁道部十三局、十九局等)。经过几年的运行,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均比较满意。

6 积极探索并实践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每次测量实训结束后,同学们都要进行测量仪器有针对性的操作考核,主要涉及到DS3水准仪、DJ6经纬仪,DJ2经纬仪、全站仪。在方案中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主要是根据观测结果的精度和仪器操作是否规范及所测时间评定该项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个档次,对于以上两项考核中精度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即按不及格处理。因为测量工作必须以满足精度为前提条件,又快又准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其中每项实践教学考核要求均与测绘职业相关工种相一致。

测绘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测绘工程 必要性 质量管理 系统控制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是测绘单位工作的一条主线,要提高质量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配套规章制度,加强质量控制,规范作业程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一、测绘工作实施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根据,近年全国测绘工程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重点测绘工程的质量合格率高达93.1%,不可否认,测绘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成绩斐然。但是,随着国内经济改革的深化及开放程度的加深,测绘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严重,所以测绘行业只有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测绘行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一)测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系统功能,在于沿着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及时地获取各种应有的质量信息,进行判断、加工、储存、传送,最后以指令信息作为反馈加以输出,通过改善体系的要素,实现体系应有的控制状态,求得需要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要素有目标值系统,程序标准,工作标准,组织系统,管理点,信息管理,体系评价。

(二)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要素

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质量管理系统要素。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提供的质量管理系统和质量保证的通用模式可以看到,质量管理系统包含四大过程要素,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三)质量的系统控制

质量管理是由一系列系统的特定的概念组成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理论的概念体系,它包括质量、质量环、质量方针、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审核、质量成本及质量体系等。

1.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

2.测绘工程的数据检查。测绘工程数据的质量检查,是保证地形建模和数据库数据正确性的基础,这里的检查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风格检查、拓扑检查这几个方面。

3.测绘工程的过程控制。测量是测量人员进行的一组操作。测绘工程中的各项任务都是一个过程,所以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关键是对测绘过程的控制。每个过程有三个阶段:输入、操作、输出。因此一个合理的质量管理就是输入无误、操作正确、输出合格。所有《测绘记录》均应按照表格栏目规定执行。

4.记录和标识。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有关的记录应进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有记录表格,均按统一规定的系统进行统一编号。计算机硬盘和光盘贮存的记录在备份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采用科学分类的统一编号或编码或计算机软件储存,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及时查找到所需要的记录。根据记录的用途,规定各类记录的保存期并由文件作出规定。

三、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制度保障

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就是有关部门要根据目前的形式要求,制定测绘质量的专项法规,以法律为根本准绳,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制度保障。其次,行政测绘的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严重违反质量管理法规的单位及项目;第三,加强行政测绘部门的监管工作。设立测绘质监部门,不断增强各级测绘质监部门的地位,做好监管工作。

(二)加强领导及员工的质量意识

领导重视,是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质量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此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做好测绘产品质量提高的的基础工作。要提高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领导与员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班等方法,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三)重视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测绘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三个固定管理点:第一,己知数据的检查;第二,控制数据的检查;第三,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另外在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平差和地形要素的采集,图形编辑等过程中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管理点。

(四)通过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测绘单位要做好人员的技术质量培训工作,不间断的组织员工系统地学习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加强优秀技术总结、设计等技术资料的学习,把测绘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要特别强调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维护测绘持证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测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五)文件化质量体系要实施动态管理

测绘质量体系文件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使其可操作性逐步增强,确保测绘产品实物质量稳步提高,这就要求质量体系文件必须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测绘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文件规定不明确、规定与实际不符或文件未规定以及采取纠正措施而引起文件更改的情况,要按照文件规定的修改程序及时修改完善,使文件更加严格,达到质量体系运行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目的。文件修改程序要根据测绘单位的实际情况规定合理,进行有效控制,便于文件的控制和修改的渠道畅通,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总之,测绘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的工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3S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行业的发展压力与日俱增。要提高测绘行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参考文献:

[1]赵向方.浅谈测绘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

测绘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工程素质;测绘;实践;探索;工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130-03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开展对工程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今国家间竞争的本质就是以经济实力和科研力量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工程的作用越发重要和积极。工程意识和素质是工程人员最基础、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也是当今高校工程教育的弱项之一。高校工程教育的变革必须注重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和素质的培育。通过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提高学生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能力。工程制图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最先学习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拓展专业口径、培育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工程制图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本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工程素养、培育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是我们的首要目的。为此,我校从2008版培养方案开始设置了“工程制图测绘”教学实践的课程。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培育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创新探究意识、产品设计和绘图表达技巧、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等。加强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专业素养和工程绘图能力具有重大作用,这种教学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

一、测绘实践环节设置

工程制图是工科学生的基础性课程之一,主要涉及工程和产品的信息传输、表达和交流。在我们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严谨的工程专业素养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为主要出发点,努力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工程制图测绘”是以工程制图理论课为基础的综合性教学项目,突出工程训练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全面检验和强化,能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运用综合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程制图浓厚的学习兴趣、零部件表达能力和测绘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及尺寸精度、极限与配合的有关内容,能熟练查阅有关的标准手册。加强学生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功训练(徒手草图),使学生能正确选择表达方案、合理布图、熟练地掌握AutoCAD绘制二维工程图样,提高学生的AutoCAD应用能力,让学生了解机器部件的装配工艺,学习部件测绘的方法、步骤,画出零件图和装配图。通过综合实践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系统的工程训练,培养学生的零部件测绘能力,为后继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对培育学生们最初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素养,起到异常重大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理论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角,而测绘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角、以学生自主研究学习为主要方式。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成为学习的奴隶,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自己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出发点选择感兴趣的知识环节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这个教学实践,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学生,使学生可以牢固基础、锻炼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延伸、扩展了知识面,以适应工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及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

二、测绘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

测绘实践教学体系架构:2008版培养方案之前,我们在传统的制图课程中分散安排了由简单的组合体、零件测绘及拼画装配图,其教学模式僵化,实践内容单调,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限制了学生们解决问题能力和工程素质的提升,更不用说工程实践性和创新性。

为此,我们安排了工程制图测绘实践教学内容,测绘课程不仅涉及了传统制图课要求的标准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熟悉国家制图的标准等,同时其内容和专业紧密结合,在教学组织上以工程创新设计为基础,以机械制图基本知识、零件测绘、计算机二维等为重要方面,培育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具体工程制图测绘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改革后的工程制图测绘实践教学环节包含的内容有:部件拆装、零部件测绘、草图、仪器图绘制、二维工程图绘制等。

三、测绘实践方案的开展

(一)测绘实践的教学内容

在一周的测绘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们完成对实际生产中应用的部件(机油泵、齿轮泵或安全阀)的测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使知识掌握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1.关于拆装的实验。将测量和拆装的设备工具发放到每个小组,根据测绘指导资料了解其工作原理、用途和拆装的顺序。另外,由于课程安排等原因,我院工程训练安排在工程制图课程及测绘之后,学生们对机械加工没有操作经验,对于各种加工的过程、工艺结构很难掌握。对此,我们参考零部件测绘知识安排学生到工程训练中心实地观摩等多项措施,根据零部件的实际作用进行分类,按部件的分类制作翔实的明细表,测量标准件的尺寸、规格和代号,也制作详细的明细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

2.零部件测绘增强学生感性思维。一般零件是测绘的主要目标,零部件的草图应该被首先测绘。制定正确的测绘方案,让学生自主设定合理的标准技术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创新意识和独立担当的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3.绘制部件装配的草图。根据装配的示意图和测绘的零件草图,结合部件的结构特点和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表达方法结合起来考虑,由零件草图画出装配草图,要校核零件的尺寸,特别是配合部分的尺寸。装配草图必须清晰反映每个零件在装配体中的相对位置、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同时要把主要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表达清楚。考虑视图表达时,多设想几种方案,经反复比较,择优取之。

4.计算机绘图的环节。测绘的草图为学生提供了资料,用AutoCAD绘图软件对二维零部件工作图和装配图进行绘制,经指导教师审阅后打印。从中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和使用先进的绘图软件方法与技能。

5.制作设计说明书以及工作报告。制作设计说明书一定要非常细致,包含的内容也很多,主要涉及各小组成员的任务进度、装配示意图的绘制、零部件拆装的顺序和明细表。总结报告主要涉及在学习和实践中的收获和感想、自己将来的努力方向、主要的参考文献等。

6.组织答辩的相关活动。答辩活动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测查,答辩活动可以对整个教学实践进行一次彻底梳理,找到自己的收获或成果,也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今后的努力确定正确的方向。

(二)测绘时间安排和组织的形式

工程制图测绘在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两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单独设课,共计1学分(32学时)。具体安排在大学一年的第二学期集中一周完成,具体如表1所示。

每班按5人为一组分组,以团队形式完成设计的任务,由组长全权负责整个活动。

(三)成绩的评定

学生成绩根据学生的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完成质量、答辩效果及考勤等情况来综合,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档进行评定,具体评定的内容如图2所示。

四、测绘实践效果

(一)综合实践的应用

自2008级开始,在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中进行,如表2所示。通过六年的不断实践,可以看出这个教学设计的测绘实践目标得到了实现,整个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大批具备测绘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测绘实践效果

1.巩固工程制图课程相关知识,零件和部件测绘相结合。学生们通过这个环节的工程测绘实践活动,可以解决许多在理论课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强化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验证一些工程测绘的理论知识,增加对这些专业知识的理解,零件和部件两大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有机结合起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承担、积极实践的刻苦精神,做一个知行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2.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学生可以从感性的空间想象方面向实实在在的机械操作方面转移,学生可以不仅仅设计计划理论的论述,还可以向具体的方法论和手段方面转移。培育学生应用先进绘图软件,强化了计算机设计绘图的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在低年级进行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为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测绘环节,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整套部件测绘的任务。鼓励学生们在了解每个零件的工作原理基础上进行改进,引导小组内同学按自身特长进行分工,发挥个体的优势,各取所长、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测绘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培育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相互沟通协调的能力。同时也培育了学生们取长补短、互助学习的优秀作风。

4.工程素质得到了充分锻炼。绘图技能是现代设计人员进行构思和设计必须具备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亲自展开各种实践尝试,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应该过分干涉学生的学习实践尝试,应该努力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尝试新的绘图技能训练,遇到困难不应轻言放弃,由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合作,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工程素养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也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5.培养学生查阅设计资料的能力和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的良好习惯。在测绘实践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和国家标准,让大家逐渐树立工程观念、养成工程意识,强化学生们的工程素养,强调手册的使用方法以及重要性,培养学生查阅设计资料的能力和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的良好习惯。

五、结束语

根据工程图学学科的总体改革规划,我们立足于普通高等工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对工程制图测绘实践教学活动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践表明,工程制图综合实践明显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育了学生们的工程意识和细心的工作态度,提升了学生们的设计能力。工程制图测绘是学生们进入大学后第一个亲身体验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新颖性和领悟创新设计真谛的不可多得的实践机会,是素质教育的实践环节,为后继课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制工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当今社会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工程制图实践教学也将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果,发展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把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不断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测绘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房地产;测绘;质量;管理;体系

一、立足质量第一观念,狠抓质量意识教育

抓工作质量要从抓人的质量意识教育入手:首先要抓测绘单位部门领导的质量意识,部门领导的质量意识对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部门领导的质量意识强,这个部门的质量就有人抓、有人管,各项管理制度就能得到落实。在抓好部门领导的质量意识的同时,也要大力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把质量教育与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个职工意识到我们的工作是形成产品质量的一部分,不断提高职工爱岗敬业精神和遵守质量法规意识。

在抓质量教育的同时,工作中还应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一是质量与市场的关系,抓好了质量就是抓住了市场,优质的测绘成果就意味着对测绘市场的占有;二是质量与法规的关系,质量必须满足国家相应房地产政策与法规的需要,达到国家房产测量规范标准的成果质量才是真正的质量;三是质量与科技的关系,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可大大减少测绘的中间环节,缩短作业周期,尽早提供测绘成果报告,而且也可以缩小误差的积累,不同程度地防止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保证测绘质量的提高;四是质量与效益的关系,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质量意味着效益,而单位没有经济效益,软硬件跟不上,人心涣散,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五是质量与成本的关系,注意测绘产品价值形态的质量,尽力降低质量成本,以最少的投入获得高质量的测绘产品,即使项目收费偏低,成果质量标准也不能低。要确立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就没有发展的经营理念。

二、提高队伍业务素质,抓技术培训

就房地产测绘单位来说,当前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首要问题就是加强技术培训,大力提高职工队伍的业务素质,使单位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职工技术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培训时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从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培训经费上抓好落实工作;培训应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不同的职工培训的内容又有所不同。

1、作业人员。对作业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对作业流程和房产测量规范的理解和掌握上,尤其应当加强对全站仪的操作使用、数字化测图、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AutoCAD 技术以及住宅建筑设计图纸的辨读等重点项目的培训上,使他们能够解决日常测绘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常规问题。

2、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是生产中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技术指导、产品中间过程把关的重任,项目负责人的培训除了使其掌握相关房地产测绘新技术外,还应当让他们熟悉测绘项目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及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评定标准。要有意识让有潜力的项目负责人担当大型房地产测绘项目的技术负责,让他们更多地接受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发挥才干、积累经验。

3、质检人员。质检人员的职责是把好产品质量关。对质检人员培训的重点,应使每位质检人员熟悉质量把关的过程、关键结点、依据的标准及产生的具体质量记录,并能认真严格地执行。另外,要利用质检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及时开展专题讨论,总结质检工作的成败经验,扬长避短,以此来逐步提高质检人员的质检水平,确保成果质量。

三、加强技术创新,不断增强竞争能力

要提高测绘成果的技术含量。首先,不能墨守成规,要用辨证的观点去评判原有的技术,不断改进创新;要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来提高成果质量和缩短作业周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适用于房地产测绘生产的建筑面积计算、公用面积分摊和测绘成果管理的计算机软件,以此来减少人工计算的随意性和差错率,提高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要针对市场对房地产测绘产品的需求不断做客观地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提出技术创新的目标和措施。在单位的管理工作中,要大力扶持新技术的应用,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职工进行技术创新。

四、建立科学的质量体系,积极推进质量认证

测绘实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高职;工学结合;电子电路测试与测绘;课程改革与实践

根据就业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以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指导思想,以专业服从市场、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原则,积极进行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改革。另外,根据社会对电路测绘人才的需求将电路测绘引入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的教学,为了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着重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应该把教学引入实训场地,以现场应用、企业需求来构建实际应用项目及课题。同时根据高职学生的教育特点,以企业电子电路测试、测量和测绘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实训流程;以实物为项目载体分阶段、分层次设置,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目标教学,重构教学体系、重组教学内容。教学中,以教学生“怎样做?”、“怎样做得更好?”等过程性的知识为辅,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等陈述性的知识为辅。因而在此要求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电子电路测试与测绘技术是电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毕业生所从事的技术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性和适应性。该课程以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元器件、典型电路、整机及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培养学生对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测试、基本电路性能及参数的测试和电路的测绘能力。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对电子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并通过企业实习的方式,使学习内容得到应用、强化和提高。

一、采用先进课程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1.每个项目都采用从知识点及原理过渡到测试方法的训练方式

课程从知识点及原理着手,最后介绍常用的测试方法,以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点及原理的训练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融会贯通;测试方法部分培训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测试技能;并以测试方法为载体,提高对电子仪器仪表的应用能力及对新式测量仪器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实训培训学生的标准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及团队意识,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整个课程均采取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采用从简到难、从零到整的训练方式

《电子电路测试与测绘》从电子元器件测试――单元电路测试――整机电路测试――电路板测绘分阶段、分层次设置,从简到难、从零到整,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进行教学。

3.合理使用“实验”、“实训”、“网络”等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实训”、“网络”等手段使学生增强电子元器件的测试、单元电路的测试与测绘及整机电路的测试与测绘能力,并且了解它们的工作特性,加强对测试结果的分析能力。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课程内容

近年来,我国引进了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系统庞大、结构复杂、集成度高。经过多年的使用,这些设备在维护修理、备件保障方面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由于不是技术引进,几乎没有任何关于设备的技术资料,无法获得电子备件的电路原理图,所以对未知(无电路原理图)电路板电路原理图的测绘,对于电子备件尤其是军工产品的反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市场需要,本课程将电路的测绘纳入教材,这在国内尚属首创,也是本课程最具特色的地方。本课程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出发点,零距离上岗为目标来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通过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真实生产机会。

三、以职业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为目标

首先,在教材的组织上,我们采取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方法相接合,使理论知识完全为实践环节做铺垫。其次,采用以实验室、模拟工厂、生产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边教边干,边干边学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与训练并重。第三,邀请社会企业参与办学,共同商定专业设置,课程和教学计划,共同组织实施。通过以上三种渠道来诠释高职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作为目标,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可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胜任就业岗位的需要。

四、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产品为载体,使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按照社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专业。本课程以电子厂中测试这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来设置课程,进行教学和实际训练,强调所学知识的针对性。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直接适应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知识和能力,毕业后能很快顶岗工作。培养目标则是电子行业的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包括一部分技术含量高的操作岗位的工人。

本课程合理利用区域内多家校企合作企业和兼职教师,教学任务中实践性技术要求较高的内容讲授主要由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完成,使学生掌握实际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能快速进入角色,适应工作环境。

课程教学始终以实物及真实产品为载体,从电子元器件的测试至到电路的测绘,每一项目都制作有相应的真实载体供学生进行真实的训练。

总之,《电子电路测试与测绘》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枯燥的书本知识变成丰富多彩的实践技能操作,使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模式中跳出来,变被动为主动,学生起主导作用,而教师起引导作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