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9 09:19:18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范文1

卓越测绘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为了达到《测绘卓越计划》的目标,测绘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

1.1 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测绘工程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熟悉测绘法律法规和测绘行业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主要表现在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学、环境等人文知识,了解一般的社交规范,遵守社会公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爱岗敬业,严谨认真,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遵守测绘工程职业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相关测绘法规,了解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规定,熟悉测绘行业及相应企业技术标准,熟悉《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及测绘行业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学会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能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1.2 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测绘工程专业理论与技术知识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主要包括:具备从事测绘工程学科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大学物理等。 掌握测绘工程技术所需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实用数据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质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应用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测绘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与技术知识。包括: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3 沟通与创新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能够使用技术语言,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与表达。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能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既能独立工作,又具有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竞争学会合作。具有认识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的能力。

1.4 解决测绘工程问题的能力了解现代测绘科学与技术及其发展动态;了解测绘工程的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和新软件;掌握测绘工程生产流程的方法和技术。工程设计中,能理解工程应用要求,掌握外业施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法,严格贯彻专业设计规范和专业设计流程,选用合适仪器、布设与施测方案、数据处理方法及软件。参与工程设计文件(设计投标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设计书等)的编纂,并能进行设计方案说明与详细方案比选;具有一定的测绘数据处理软件编制能力,对一些特殊的应用和新的仪器或技术方法,能够根据要求编写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针对测绘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技术问题能提出技术改造、工艺设计或者技术创新初步方案。

1.5 具有一定的项目组织、管理与执行能力具有根据测绘项目的内容、工期、技术与质量及安全生产等要求,分析判断需要投入的人员、设备等资源的能力;并能根据测绘项目的工期、成果质量要求及投入的资源,计算成本和利润,分析项目的经济可行性等;具有按照测绘项目要求,根据《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制定项目设计书、提出各项精度指标、组织编写专业技术设计书并判定其与项目设计书的符合性和可行性、细化分解项目目标、明确技术路线,合理调配资源等确保工程实施的能力。能够依据《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根据测绘项目的作业现场环境,进行人员、仪器设备、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必要的防护用品用具、数据存储及备份机制,制定安全生产方案。能够根据《测绘绘技术总结规定》(CH/T 1001-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推,撰写技术总结,内容包括工期、成果精度指标、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对技术问题的处理进行分析、评估、认定,明确结论。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能够在测绘工程项目实施中,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质量标准,项目计划和预算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协调工作团队按工作进度进行工作。

2测绘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2.1 培养目标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等领域企事业单位输送高级测绘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处理、表达与利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坚实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以及良好的政治、业务和人文素质,并具有从事各种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监测各阶段的测绘工作能力、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测绘工程专业优秀人才。按照本标准培养的测绘工程专业本科卓越工程师,具备助理工程师基本能力,毕业后经过 3 年~5 年具体的工程实践,即可申请并获得测绘工程专业工程师技术资格,并具注册测绘师相应的能力,可从事交通等行业工作。

2.2 测绘卓越工程师课程设置为了实现测绘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学位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数学、VB 程序设计、大学英语、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基础、GPS 测量原理与应用、地图制图基础、GNSS 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工程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主要实践环节包括数字地形测量学实习、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课程设计、大地测量学基础实习、GPS 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数字摄影测量学实习、工程测量实习、、毕业实习、测绘工程监理实习、专业认识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等。最低毕业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 185 学分方可毕业。符合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例规定的,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结束语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范文2

同济大学测绘学科始建于1932年,之后的80余年间经历了多次院系调整和专业名称修改。为了进一步结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蓬勃发展的形势,以及学校的发展战略与人才培养需求,推动同济大学测绘学科的加速发展,同济大学于2012年5月正式成立测绘学院,同年被列为学校首批两个试点学院之一,在人才培养的政策、模式和质量等方面开展教育试点改革。目前测绘学院共有在编教师48位,其中73%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且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达43位。教师的职称分布合理,现有教授18位,副教授10位,讲师10位,助教及其他职称10位。测绘学院每年按测绘类招收本科生约70名,从第三学期开始分为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其中测绘工程专业约50名。测绘学院一直将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动手能力较强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精英型测绘人才作为其最根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另一方面,卓越计划作为我国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改革措施,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系统的课程体系、深度的校企合作机制,从而培养出一批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强,能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全面多样化人才。由此可见,在新时代的高等工程教育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必须按照卓越计划的框架,结合测绘工程专业的特点,充分利用并改善现有教学条件,对现有的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地深化改革,从而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结合同济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测绘学院提出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自学生进校开始,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测绘工程专业的介绍,使得学生对所学专业逐步形成正确的认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

2)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在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上,适当融入本专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引导学生学会查阅相关参考资料,从而保证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不脱节,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途径。

3)深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继续发扬测绘专业注重动手操作实践的传统,同时结合专业发展现状,优化传统测绘手段的实践课程设置,增加测绘新技术的实践部分,加快学生对新时代测绘实践的适应速度。

4)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利用测绘学院与相关测绘单位的合作关系,在本科生培养中加入测绘单位的工程实践经验,并提供学生前往测绘单位的工程实践机会,力争实现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工程实践的无缝连接。

5)切实执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在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可行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对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将有价值的反馈意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保证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

2培养方案改革的具体实施和落实

在明确了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思路后,同济大学测绘学院于2013年10月开始着手实施2014级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学院首先广泛收集教学一线教师的提议,听取学生的学习体会,之后经过多次教研室内部讨论、各教研室间讨论、学院教务委员会讨论等方式,确定了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措施,主要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修订。

1)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为了引导学生能尽早对测绘工程专业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方面从开设的课程入手,如在大学一年级适当加入专业相关的概论型课程,在高年级时开设职业规划相关课程。其中,测绘学概论课程主要借鉴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开课经验,开设在第一个学期,并且全部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邀请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等方向的院士来同济给测绘工程专业的一年级本科生开课,每位院士讲一次课,每次课3~4个小时,一个学期共邀请9位院士讲课,总学时约为34学时。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院士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迅速对测绘专业有感性认识,并给学生提供与本专业院士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得到启迪。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同样开设在第一学期,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测绘知识之前,先树立对地球的宏观认识,通过对地球及其运动的了解,掌握与测绘相关的基本知识,如地球形状、重力、密度、温度等物理性质以及大地水准面等的定义方法。测绘机助测图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主要包括与现代测绘中计算机制图相关的软件应用(如AutoCAD软件),旨在避免学生误以为测绘技术仍是传统的人工测绘方法,了解和掌握现代测绘中的常用制图软件,从而更准确地认识测绘工程专业。职业规划与测绘企业家课堂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在第六学期,主要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测绘大师、成功的测绘企业家等来测绘学院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讲课和交流,每次课3~4小时,一个学期共邀请4~5位企业家。通过这种讲坛形式,让学生将已学到的测绘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联系起来,寻求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并对毕业去向形成合理规划。除了在培养计划中加设上述课程,学院还通过一系列辅助措施来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对测绘专业的正确认知。如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即在大一新生进校后便安排学院的部分教师作为本科生导师,本位导师可带3~6位本科生,目的是为学生在正式学习专业知识之前提供一种与专业老师接触和交流的途径,帮助解答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各种疑问。

2)确保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在本科生教学中,测绘学院成立了多门专业课的课程组,每个课程组中均由老、中、青的教学力量组成专业教学梯队。每个学期开课前,每门专业课都要由各自课程组讨论并更新下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等,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另一方面,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因此进行培养方案改革时,不仅保留了原有方案中部分专业课开设中文和全英语平行班任选的教学方式,还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多门全英语的学术前沿类专业课程供学生选修,并规定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获得两门全英语课程的学分。这样既能让学生紧跟专业发展方向,又使得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得到提高。

3)深化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需要掌握现代测绘仪器操作、空间数据处理、计算机绘图等多方面专业技能的工科类专业,因为新的培养方案仍保留了原有方案中所有的基础测量实习环节,包括水准测量实习、导线测量实习、碎部测量实习、GPS实习、摄影测量实习等实习内容,但对各项实习在内容上进行了整合,同时在时间上进行了调整,力争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所有基础测量的实习内容。最后利用两周时间,通过创新能力拓展项目这一实践环节,开展综合测绘技能竞赛,或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所学的测绘知识自拟主题完成一项测绘创新活动。除了基础测绘技能,学生还应具备测绘专业编程能力和本专业新软件的操作使用,因此,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加强了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在相关的专业课基础上加入对应的上机实验课,通过实验课让学生完成测绘中部分功能的编程实验,或是在实验课中加入测绘新软件的操作练习。

4)提供多样化工程实践机会测绘学院一直十分注重校企联盟建设,现已与多个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联盟协议和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学院在这些单位的协助下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在第五至第六学期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进行参观;在第八学期增设毕业实习这一实践环节,时间共2周,允许学生选择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实习;同时,在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中,可由上述单位的工程师设计毕业设计内容,经学院审核后方可提供给学生选题,学生可在上述单位完成整个毕业设计,通过学院统一的毕业答辩后方可拿到毕业设计的学分。

5)切实执行教学质量保障措施为了保障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测绘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教学质量保障的措施。一方面加强开课前的课程组讨论,并在上课期间借助督导听课制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定期召开关于本科生教学情况的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的上课感受和建议,并将这些建议收集起来反馈给相应课程组,再由各课程组组织讨论,将好的建议及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综上,测绘学院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和实践。目前已形成具体方案,并已通过同济大学的审核,即将在2014年进校的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中实施。

3结束语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企业群;测绘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基地建设

辽宁科技学院于2004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12月,我们结合教育部、辽宁省高校转型指导意见,制定了《辽宁科技学院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将测绘工程专业列为进行工程认证的转型试点专业,学校将支持该专业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探索与实践。本文阐述了辽宁科技学院基于企业群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可以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应用型转型提供借鉴。

一、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标准

(一)成立实践基地建设委员会

成立由校内专家3人,企业专家6人组成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测绘行业标准建立实践基地,指导测绘工程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与发展。

(二)广泛调研,确定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

经过调研分析,近几年來,学校毕业生主要就业的岗位群为各测绘公司,各行各业的工程局,各矿山公司,铁道部工程局,建筑公司,路桥公司。毕业生首次就业为多元岗位,以工程单位为主,从事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农业经济用地确权登记、土地调查等项目居多。

(三)在行业专家指导下,归纳确定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基本能力

针对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确定岗位群应该具备以下实践能力:(1)具有测绘工程项目方案设计(包括地形测量项目设计、控制测量项目设计、工程测量项目设计等)初步能力;(2)具有测量与放样、绘图、计算等基本能力;(3)具有较强的测绘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4)具有一定的测量与放样高级能力、绘图高级能力、计算高级能力;(5)具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能力;(6)具有较强的测绘工程软件的应用能力;(7)具有现代测绘仪器使用、维护和保养能力;(8)具有测绘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9)具有测绘工程项目技术总结能力。

二、依托基于企业群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基地,构建完善的5级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家指导下,结合工程认证体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保证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构建。建立5级实践教学体系,各级实践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层次递进,环环相扣,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创建了“工程项目型”顶岗实践模式,结合现场实习资料做毕业设计,真题真做。

1级:基本课程实验训练包括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实验和上机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基本课程实验训练课程初步掌握测绘仪器的构造、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观测方法、计算及数据处理方法。

2级:基本技术技能实践包括6个专业基础课程实习的实践环节模块,包括测图绘图类实习1(地形测量实习)、测图绘图类实习2(数字测图实习)、测图绘图类实习3(地形图编制实习)、测量计算类实习(测量平差软件应用实习)、控制测量类实习1(控制测量实习)和控制测量类实习2(GNSS测量实习)。

3级:专业技术技能实践包括4个专业课程实习的实践环节模块,包括冶金矿山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实习和地籍测量实习。

4级:“工程项目型”顶岗实践。根据企业项目情况,每年遴选10个校外实习基地,安排测绘工程专业学生从6月至11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动手能力、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学生毕业就能很快适应测绘工作岗位。

5级:毕业设计。结合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情况和收集的材料进行毕业设计,由企业人员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

三、建立合理机制,做实校外企业实习基地

(一)实习单位的职责、权利、义务

(1)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和考核。

(2)企业应该对实习学生进行入厂三级安全教育,实习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准进入规定区域实习。企业要严格执行劳动法,保证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顶岗实习期间发生的工伤事故等由三方负责共同协商解决。

(3)企业应为实习学生落实带教师傅,负责实习期间学习内容的带教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企业负责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实习鉴定。

(4)在实习期间,企业需要向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负责为实习学生安排住宿、伙食及为实习学生每月提供生活补助和交通补贴。

(5)企业负责报销一次实习学生往返学校路费。实习单位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食宿。实习单位负责学生实习保险费用。

(6)企业应为实习学生完成其未完成的学业创造条件,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参加补考和毕业设计。

(二)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

校外集中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分为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由教研室统一安排,负责一个或几个企业单位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指导、实习跟踪、思想工作和日常管理。企业指导教师由实习企业统一安排,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现场管理和技术指导。

1.校内指导教师职责

(1)按照教学计划、实习大纲和实习安排,做好实习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

(2)配合实习单位做好学生实习前技能培训及安全生产教育工作,防止人身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注重对学生实际技能的训练和爱岗敬业职业道德培养。

(4)指导教师应按照教研室统一安排,每月到企业生产现场1次,检查指导学生实习,填写《学生集中顶岗实习现场考核表》。

(5)负责传达学校的有关规定和精神,密切注意学生动向,及时处理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并将处理结果报告教研室。

(6)协调好学校、企业的关系,安排好学生的實习、生活。对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或突发事件,要及时与实习单位沟通、处理,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教研室汇报。

(7)督促校外集中实习学生认真完成《学生校外集中实习手册》中的各项任务,实习结束后,做好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工作。对校外实习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收集和上交有关实习资料。

(8)指导教师要积极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将最新的科技成果用于实践教学,改革专业技能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企业指导教师职责

(1)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任务,与校内联系教师、实习单位共同做好校外集中实习生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和监管工作。

(2)了解本人所负责校外集中顶岗实习生的具体人员、居住地点、学生分片(组)负责人、校内联系教师等详细情况,研究指导工作方案,拟定指导工作计划。

(3)应与校内联系教师保持信息互通、共同配合做好实习生各项指导工作。定期全面、及时地向校方汇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如遇重大事件应第一时间报告校方。

(4)深入实习生工作、生活实际,全面了解实习生的实习心态、工作动态和生活状态。

(5)切实做好校外集中顶岗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协调工作,重视实习单位对实习生工作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好对实习生在遵守厂纪、诚实守信、工作敬业、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6)负责指导和督促校外集中顶岗实习生认真完成《学生校外集中实习生手册》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并协助实习单位完成校外集中实习生的业绩评价。

(三)集中顶岗实习学生的职责、权利、义务

(1)实习学生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企业规章制度,遵守实习纪律,团结互助,按照单位要求进行外业测量和内业工作,不能做有损大学生和学校形象的事。若发生违纪等事件,将严肃处理。实习学生对在校外实习期间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负完全责任。

(2)实习学生要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规定及实习单位实习规章制度,并服从实习单位的管理和工作安排。

(3)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安全保障制度,服从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接受实习单位的考核,尊重实习单位的领导、师傅和职工。

(4)校外集中实习学生都要参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费用原则上由实习单位承担,或者学生自理。

(5)由于生病或其它原因必须请假的学生应严格执行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请假制度。对于没有正当理由请假不实习的学生,成绩按不及格处理,并报学院给予纪律处分。

(6)实习学生应每一至两周通过电话、短信、邮件和QQ联系集中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汇报实习进展;每一至两周向集中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发送现场工作照片不少于10张;每一至两周将手写实习周记拍照后发给集中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

(7)实习结束后,实习学生须完成《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校外集中实习手册》,上交给集中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

四、基于企业群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效

(1)依托实践基地企业群,学生百分百参加工程项目型顶岗实践。近四年来,测绘BG10、测绘BG11、测绘BG12、测绘BG13级学生262人到测绘工程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定岗实践。学生不怕苦、不怕累,顶岗参加实际工程项目,理论联系实践,真正得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训练。

(2)产教融合结硕果。由于在顶岗实践中的优异表现,很多学生受到单位的重视和肯定。近几年来,70%~80%学生到学校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进行就业。此外,近几年,国家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涉及测绘中的地籍调查、地籍测量、地籍入库等工作,很多参加顶岗实践的学生正在从事此项工作,目前很多测绘企业急需这样的专业人才,学生参加了实践,拓宽了就业面。

(3)实现毕业设计百分百真题真做。学生参加顶岗实践、收集现场材料后进行毕业设计。大家普遍反映,这种产学研结合进行毕业设计的途径非常好,学生既得到了技能训练,又结合测绘理论,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4)培养双师型教师。在项目实施中,参加顶岗实践项目的5名青年教师能及时总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更加熟悉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业务水平、科研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高,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个团结向上、斗志昂扬、精益求精的精品团队正在逐步形成,有利地促进了测绘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专业英语 测绘工程 课程改革

21世纪,英语与计算机能力已经成为基本素质。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英语正逐渐成为其工作语言,许多仪器都只配备英文说明书,一些常用专业软件如Arc/Info、ENVI等虽然有中文版,但却不是最新版本。可以说,没有过硬的专业英语能力,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就无法创造更多的效益。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测绘的国际交流必将频繁起来。

然而,虽然我国测绘类专业大都设置了测绘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我们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的过程中,依然感到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写作时都非常的吃力,成为自身能力提升的一个瓶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发现,这门课程无论是从课程定位还是从教学方面以及实用性来看,都有许多值得研究商榷的地方。因此,在各种新技术新学科新仪器纷纷登台、我国各行业都积极与国际接轨的社会大背景下,应当对测绘专业英语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

1 现阶段测绘类本科专业英语课程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由于大部分学校的测绘专业是应用型本科,所以以往对于测绘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视程度很低,通常情况下属于“鸡肋”课程。而学生也比较重视与自己就业和深造有关的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对该课程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这是专业英语的现状和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归结起来,其所造成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课程设置

测绘专业英语在课程设置上就存在了问题。一般学校大都将该课程放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或者第二学期进行,这样安排是因为考虑到专业基础课已经学完,学生同步学习专业课(如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GPS、GIS等等),可以起到中英对比学习、加深印象的效果。但是由于测绘专业英语的先天性重视度不够的原因,设想的这种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从学生心理角度来看,测绘专业英语是一门“没有太大用途”的课程,课上就不会用心听讲,那么根据“内因决定论”的说法,自然就无法出现课程设计者的预期目标。

这就造成测绘专业英语形同虚设,学生毕业论文惨不忍睹的现象,使得无论直接就业的学生,还是继续深造的学生,在阅读外文资料和撰写英语论文的时候忙于补习或者忙于求助,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1.2 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学过程呆板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以往的测绘专业英语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采用教师阅读和翻译原文的方式。教材所有,即是教师所教:专业词汇介绍、课文翻译、重点词句讲解等等。而学生们也从自身想法出发,默认了这种教学手段,无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得课堂上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1.3 教材选用

教材内容陈旧,学术词汇过时,知识面狭窄。

教材因篇幅和出版延迟所限,学生所见基本都是陈旧测绘知识内容,与同时进行的专业课学习内容脱节,更不能跟踪世界前沿领域的动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数字化测图已经在社会上普及了,而有些教材甚至使用了二三十年,还在教授经纬仪平板测量、圆水准器整平原理等知识。这显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的。

一些教材中使用的测绘术语已经过时,比如“surveying engineering”已经改为了“geomatics”或“geomatic engineering”。另外还有许多新的术语产生,比如“Grid GIS”、“SAR”、“image fusion”等等,测绘专业本科学生需要有所了解,但是由于教材的陈旧,大多数学生无法知道这些术语的含义。

现在使用的大部分教材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识面狭窄的情况,有些仅仅局限在测量学以及工程测量方面,没有扩大到整个测绘类学科,没有从“大测绘”的角度来映射。这对学生开阔专业视野不利。

1.4 教师能力

教师能力问题也是制约测绘专业英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的教授测绘专业英语的教师,除有条件的学校聘请外籍专业教师任教,绝大部分都是其他专业课教师兼任。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往往比较强,但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教学培训和口语训练,缺乏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方法也不了解,而且教师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1.5 考核方式与实践环节

多数学校的测绘专业英语课程的性质是考查课,其考核方式也是以单一性的随堂测试或作业性质的翻译为主。学生疲于应付,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的,同时也是对于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

测绘专业英语一向没有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也就断送了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学生不能了解一门课程的用处,也就不会去在心理上重视。

不重视实践,并非学生的过错,而是我们的专业建设者没有充分认识到测绘专业已非过去的专业,而是变成了多方向多学科的交叉性多用途的综合性一级学科。而无论从教研型还是从实用型的专业角度来看,都需要与国际接轨,都需要用到国际通用的语言――英语。

2 解决方法暨课程改革构想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在进行了大量调研后作了如下的改革构想,以期能解决以上问题。

2.1 课程设置改革

以往课程设置出于某些考虑,将测绘专业英语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设。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移至大四第一学期开设,这是出于实用性的考虑。

一般测绘专业的学生将在大四进行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由于距专业英语开课至少有一年的时间间隔,学生在毕业设计与论文撰写过程中对于外文资料的获取与论文英文部分的撰写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指导教师在审核毕业生论文过程中也时常发现其英文部分错误百出,惨不忍睹。如果将专业英语放至大四学年学习的话,缩短了间隔时间,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对于研究生复试阶段的面试有很大帮助。

还有一点,专业英语的课时太少,以我校为例,测绘专业英语的课时只有45个,远远不能满足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如果条件允许,应适当增加课时量。

2.2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环节改革应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师生的互动性,教师应处于引导的位置。可以适当增设特约教师,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适当讲授一些教材所没有的外文资料,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与知识面。适当引入多媒体演示,比如在讲授“Applications of GIS”这篇课文时,就可以用多媒体的形式,以英文版的Arc/Info软件为参考,来提高课程的生动性,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适当布置作业,比如英文科技期刊的阅读摘要与读书报告、原文片段的翻译等等。让学生参与课程建设,及时反馈教学质量信息以进行改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客聘一些外籍专业人士以做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以提高教学质量。

2.3 选用教材

教材方面,尽量选用权威高校与机构编撰的最新教科书,尽可能缩小知识的延迟。以我校为例:选用的是武汉大学出版社的《测绘工程专业英语》,内容比较贴合测绘技术发展趋势,而且基本上是选用原版,保证了语言的纯正性。还可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原版外文资料,可以在课上讲解,也可留作课下作业。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大大增加,还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专业课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师资进行专门的教材编写。

2.4 提高教师水平

专业英语一般都是专业课教师兼职,教师的英语水平决定着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为了提高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任课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笔者认为平时应多进行原版外文资料的阅读以及英文论文的撰写。还要注意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单词发音要准确。如果有条件,可以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出国短期或中期的学术交流与深造。

2.5 考核方式与实践环节改革

笔者认为专业英语近期内还是应当保持考查课的性质不变,但考核方式可以适当变化。专业英语应注重实用,所以随堂测验意义不大,可以改为大作业的方式,即,教师选择合适的外文文章(最好是论文)若干,让学生课下完成翻译,根据译文质量高低给予成绩。文章可以节选,但要保证数量,以免出现抄袭现象。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撰写英文。

专业英语同其他英语课程一样,注重实践。所以笔者认为专业英语应增设实践环节,可以以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比如:举办英语论文翻译与写作大赛,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的论文写作能力。

结束语

测绘专业英语同样是一门讲究实用的课程,没有需求,就会没有实用;没有实用,师生主动性就无法调动,课程教学质量就不会提高。本文围绕实用性这点对如何提高测绘专业英语提出了一些看法,随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也是以怎样能够让实用性展现出来而进行的,而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发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以后的自学能力做好铺垫。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文中观点及主张难免有短浅与粗陋之处,恳请广大师生与业界人士指正,不胜感激。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国际间的频繁交流,相信专业英语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尹晖.测绘工程专业英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曲建光.测绘专业英语[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3]杨凤云,徐茂林,王淑文.测绘专业英语翻译[J].鞍山钢铁学院学报,2002.25,(2):158-160.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范文5

1.1测绘工程的理论技能

测绘工程专业不仅需要主干学科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相关学科的支持,学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数理知识、外部知识和计算机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有扎实的测绘学理论基础,对各种测量技术进行运用,对图形图像进行科学处理,能够根据图形图像信息来进行各类地图的编制,熟悉测绘行业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

1.2测绘工程的实践技能

测绘工程实践技能的提升,需要熟练的掌握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即作为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对测绘仪器能够熟练进行操作,而且还要能够灵活对各项测绘技术进行应用,而且在实践中能够将测绘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所以测绘工程实践技能需要通过日常课程安排来实现,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1.3测绘工程的科研技能

科研能力对测绘学科的理论知识、专业发展、查询文献和文献综述及撰写科研资料的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大学生测绘工程科研技能时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

2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学生技能的实践

2.1抓好基础教学,着力培养理论技能

学生在测绘工程专业学习中,理论技能的掌握主要还需要依赖于理论教学来实现,测绘工程专业都会开设《数字化测图》、《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等理论基础课程来加强对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的培养,同时在具体教学中,职业院校需要选择国内最新的教材,同时还要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抓好基础教学工作,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理论技能的培养。在实践测绘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会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讲,允许发展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处理课堂上学生银座的问题,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优化课程体系,着力培养专业技能

测绘工程专业人才闭关需要通过课程教学这个重要的途径来实现,课程教学也是构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支架,所以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从而更好的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测绘专业的课程教学需要充分的考虑社会发展过程中对测绘人才的需求,并以此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学生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技能,使其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实现对测绘知识的综合应用。

2.3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坚持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对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环节进行整合与精简是有必要的。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好具有操作性强的教学文本。一般来说,实践教学主要是突出作业方法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创设一定的条件,学生通过利用课程设计或综合实习,针对测绘工程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感受,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潜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的优良品质。为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社会,适应社会作准备。

(2)建立好实习基地。

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培养学生的技能除了要以人为本之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培养的成效,还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实验条件,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还要适时改善实习教学条件,及时更新测绘仪器设备。条件有限时,可以和社会实践工程与企业加强联系,形成良好的互动,以实现技术和理论的有机结合。

(3)严格教学管理。

坚持实习跟踪服务。学生在校期间,实习的项目有很多,有的在校内实习,有的在校外实习,特别是在校外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监控、检查和指导。指导教师要跟踪指导,跟踪检查,对学生的出勤率及表现等进行现场考核;当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操作行为时能够及时纠正;能随时随地的解决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学生通过这样的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也会因习惯而表现出自然,高度地重视规范行为,慢慢达到规范的要求。

(4)加强科研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

想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一方面,定时聘请相关的知名专家来现身说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学生找科研的灵感;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引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项目,通过项目来促进科研。项目指导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从拟写项目的研究提纲、项目的开题、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报告和论文写作等方面全程指导科研。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技能的关健的一环。通过毕业设计,学生懂得了如何查找文献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毕业设计等。先从选题入手,选题一定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尽可能地结合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工程生产实际的任务项目进行,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取不同内容的题目。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巩固、扩展和深化所学知识。

3结语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工程图学课程 毕业设计图纸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59-02

毕业设计是大学期间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毕业生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机械类学生的毕业课题大多是机械装置和设备的设计,其设计成果是以论文和图纸来体现的。图纸是非常重要的技术资料,常包括产品装配图和主要结构的零件图,图纸不仅反映了产品的结构,也体现了学生的设计思想和对机械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对毕业设计图纸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确定工程图学教学改革方向。

一、毕业设计图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随着三维软件的普及和应用,学生已能较熟练使用各种三维软件,在设计开始阶段,通过初步确定设计方案和计算后,常直接利用三维软件绘制草图和立体图,立体图直观且能反映出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是否干涉等,作为设计开始阶段是不错的选择。但三维图上不好标注尺寸和加工信息,许多企业也不能实现“无纸化生产”,所以还要转换成二维图纸,并进行适当的标注,才能成为完整的设计资料。由于目前使用的三维软件在将立体图转换成二维图时与我国制图标准不能完全一致,因此还需进行一些修改,有时也将转换后的二维图再导入AutoCAD软件中修改,在对二维图纸的表达中,就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零部件视图表达不合理。许多学生不考虑所设计的产品主要功能是什么,各零部件间的装配关系如何,不分析零件间的结构,而是完全依赖三维软件,直接生成若干个三视图,里面有许多虚线也不管;或者任意选一个位置剖开,得到剖视图。但如何合理选择视图,需要几个视图,视图上哪些位置应剖开,剖切平面在何处,如何使几个视图相对应并正确表达出产品结构,等等,这些学生就不会了。

(二)标准件常用件表达不清。常用件、标准件的绘制中也常出现问题。特别是在装配图中,如内外螺纹连接时大小径的画法;键连接画法中,键是否剖切,键与轮毂部分的连接画法中哪里是一条线,哪些位置是两条线;齿轮啮合部分齿顶高、齿根高等部位线的绘制中,哪些地方是一条线,哪些地方是虚线或不画,也是经常出错的地方。

(三)尺寸及公差标注混乱。尺寸、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也是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在零件图中,应标注哪些尺寸,尺寸基准如何选择,主要基准、辅助基准选取原则是什么;在装配图中,有哪几类尺寸,哪些尺寸是配合尺寸,要与零件图上尺寸对应等,许多同学都不会,也不考虑,因此尺寸标注部分很混乱,随意标注、重复、漏标等现象层出不穷。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更是不会标注,不知道什么情况下采取何种精度,常常零件图上的尺寸公差和装配图上的配合尺寸对应不起来,甚至有些同学不会查表。

(四)技术要求不会注写。从毕业设计图纸和答辩来看,学生对材料的选择、零件的热处理工艺、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零件的加工工艺等方面知识知道的很少,没有真正明白这些技术要求的含义,大多数只是从其他图纸随意抄袭过来。

二、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图纸上反映的虽是图的问题,但它涉及了多门课程知识,是多门课程的综合应用。从工程图学教学内容上总体反映结果来看,毕业图纸上体现出的主要问题是对国家制图标准不熟和机械图样的表达上工程意识不强。

(一)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毕业设计图纸上看似是图的问题,它实际牵涉到工程图学、金属工艺学、公差与配合、机械设计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图上的数据大多又是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因此是多门课程的综合运用。这些课程安排在从大一到大四的各个学期,虽然在后续的课程中也有课程设计练习,但都是孤立的,没有成为体系。在讲制图课程时,学生对图上的表面粗糙度、工艺结构、尺寸公差等内容根本不理解,对这些数据的大小选择更是没有任何概念,到了大二、大三学习其他课程作课程设计时,制图中的图样表达又忘了很多,这时需加强绘图和设计能力的综合锻炼,但专业老师主要注重学生的设计计算,认为图形的表达制图已经学过,因此在图形的表达方面并没有给予详细的指导,使得综合表达图样的能力没有得到大的提高。

(二)实践环节训练少。学生只学到书本上的知识,虽然是学习了机械,但在校期间也仅参与过学校的金工实习和到企业参观实习。企业考虑到经济利益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极少接纳学生参与生产实习,学校的金工实习基地设备有限,学生人数又多,因此得到的锻炼有限,而且学生要将这些看到的和实习过的与图纸结合起来,还需要进一步讲解和练习,但这方面的综合训练也较少。

(三)课时压缩,师生人数比扩大。随着高校多年扩招,师生人数比扩大,以制图课程为例,以前多是采用小班制教学,老师常可以一对一辅导,指出错误,督促学生改正。现在多是两三个班合班上课,加上近年来课时也在逐渐压缩,有些内容不讲或讲解较少,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掌握知识量有限。此外,近年来,各高校考核政策中,重科研轻教学,教学不像科研那样容易量化,将科研作为考核老师的重要目标,致使老师花在教学上的精力有限,毕业设计老师对学生缺乏检查监督,计划和进度不能按时完成,不会对毕业设计提出反复修改的意见,使得毕业设计的图纸质量较差。

(四)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在毕业设计中投入有效时间不足。许多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中基础不够扎实,同时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也使许多学生只会绘制三维图,对制图中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如何表达早已遗忘,也不愿再复习前面知识。此外,毕业设计阶段是学生即将就业阶段,学生花在毕业设计时间减少,影响设计质量,心理上也放松了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要求。

三、工程图学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进

学生毕业设计图纸实际上体现了机械专业学生综合表达能力和机械各门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协调各门课程的内容和衔接,是一个大工程。现仅从工程图学(目前江南大学机械类所用教材为同济大学版《工程制图》)的教学入手,在课程教学中,针对前面所述的问题,进行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调整,适当调整了学时安排,对手工绘图、图解法解决空间几何问题、截交线和相贯线绘制等部分内容做了适当删减,大约删减了10个课时,增加了实践环节和讨论课学时,以提高学生对产品的表达能力。

(一)加强零部件表达训练。在“表达方法”一章,增加零件表达方案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剖视图、基本视图、断面图等各种表达方法。在“零件图”一章,强化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法,零件按回转体和非回转体主要细分为轴类、盘盖类、叉架类、箱体类,这几类零件常有不同的方法表达,如轴类是采用一个主视图配合局部放大图、移出断面图表示;盘盖类常采用主视图和左视图(其中一个常全剖);叉架类和箱体类常采用基本视图、局部剖、全剖、半剖、断面图等多种方式表达。在教学中要通过反复训练,强化这些表达方法,在课后练习中,除常规练习外,精心设计题目,增加多种方案比较练习、改错练习,使学生对这部分图形表达熟练掌握。

在尺寸和公差标注方面,因为学生刚进大学,对许多工程实践问题知之甚少,最多也是金工实习,为此我们与企业合作,录制了典型零件的加工录像,并结合尺寸基准和重要加工面对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作要求,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讲解,使学生能有一个感性认识,掌握典型零部件的标注。不过真正的掌握还需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中的逐步积累。

在装配图的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对于简单的部件(一般由4-10个零件组成),突出讲解装配图所表达的内容,看哪些视图表达了工作原理,装配关如何,主要零件的结构是否已反映出来,尺寸有哪些等,加强学生对装配图的理解,并选择典型产品完成装配图的绘制。对复杂部件主要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同一产品常给出多种方案,让学生分析对比,分析优劣,从中选出较好方案,加强装配图拆画零件图这部分内容的练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思路。通过反复练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并逐渐绘制出错误较少的图样。

(二)加强实践性环节训练。在工程图学的教学中,安排了齿轮油泵的测绘。实物测绘是从形体表达到机械设计的一个过渡,对产品的仿制、对零件的修复、对原有设备的改进,都离不开测绘,齿轮油泵的测绘过程也是零件图装配图绘制的综合训练。学生在绘制零件图时,就要选择视图表达方案、标注尺寸等,拆装的过程更是对产品的装配关系、工作原理、主要零件的功能结构、零件上的结构工艺、结构的合理性等知识综合学习过程。测绘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良好环节,老师能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可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测绘时结合实物可指导学生正确绘出零件图、标注零件图装配图尺寸及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并教会学生正确查表,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测绘工具,学会使用工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结合CAD软件和金工实习期间使用的台钳,让学生用计算机绘出台钳的零部件图纸,使学生将实物和图纸结合起来,加强了零部件表达能力的训练。

(三)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针对标准件常用件绘图中出现的错误,我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CAI课件相结合的方法,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同时利用实物、多媒体课件、图片并在课堂上现场绘制的方法,使学生明白比例画法和实际尺寸间关系,理解二维图上各条线的含义,正确绘出螺纹连接、齿轮啮合、键、销等连接的二维图。

(四)增加机件的工程图表达训练。针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将三维图转换成二维图时的随意性,我们增加了两个课时的练习,由老师先绘制好三维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再由学生转换成工程图,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表达方案与其他同学的方案对比,使他们在更好表达结构形状方面得到训练。

【参考文献】

[1]金怡,单鸿波.从学生毕业设计图纸质量谈《机械制图》课程体系的优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2]丁茹.从毕业设计看工程图学全程教育问题[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3]朱里.机械制图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农机,2012(7)

[4]万宏强.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中的设计与绘图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

[5]孟明辰.对工程图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5(3)

[6]余明浪.“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反思和探索[J].工程图学学报,2009(5)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测绘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0 引言

“测量学”最原始的定义是“测量”和“绘图”。从二十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以“3S”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简称 CPS)、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遥感技术(简称RS)]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和手段,使得传统的“测量学”正发生质的变革:测绘手段从静态扩展到动态,应用范围从陆地扩展到了海洋及外星空间,从测量的传统模式(即测量、计算、绘图),发展到了地球空间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存储、显示、应用的全信息化流程模式;作为主要产品之一的地图也由平面地图到立体地图到可“进入”地图到为“数字中国”、“数字区域”提供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从单一学科的自我发展扩展到了与地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因此,如何准确把握现代科学发展方向,更新教学观念,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出发,设计科学的高职测量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是高职测绘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测绘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实际,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些初步探讨。

1 以人为本的综合能力观是课程建设的目标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认为,职业教育必须针对具体某个岗位对个体进行训练,使个体接受职业教育后能立即承担岗位任务,但这只是一种狭隘的职业教育观点。高等职业教育应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完满性发展,使他由单纯的“技术劳动者”变为“技术人文者”。所以,高职教育除了传授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外,还应向学生传授职业界中共同的、普遍的、核心的知识与能力,这种能力也被视为关键能力或核心能力,其主要内涵包括:交流与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应用技术能力、计算能力、组织能力、应用信息能力等。不仅促进了个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容易适应各种职业岗位的多元要求,具有职业能力迁移的能力。我们应将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课程设置的理念贯穿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全过程。

2 开放性自导式实践课程的尝试

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这两个目标,我们对测绘专业的教学计划做了整体的修订。目前学生的专业实习课程是以教学实习为主,这与今后工作的实际岗位环境有差距,这也是离学校提出的零距离要求的差距;目前点状分布的实践课程未能形成长线,使学生将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课程的内容双向不断地反馈、思考、修正和提高;毕业前的岗位实习环境真实,但学生要兼顾撰写论文或设计以及就业寻职,难以在短时间内学习摸索锻炼,落实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开放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在学校学习的同时,有机会不断地了解社会,向社会学习,在实践中培养管理能力、交流能力、首创精神和合作态度。我们原先那种先在学校学习,快毕业时再去实习的传统教学模式确实已显得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了。我们将学生岗位实习的课程在形式安排上做提前、拉长、加宽和放限的变革,以弥补不足,形成新的特色。

3 深入调查,确定毕业生面向的岗位群

笔者所在学院对构建测绘工程内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作了初步的探索。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方法,即聘请多家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作为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的成员,成立专业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听取生产一线专家的意见,采纳他们的建议,收集有关信息。同时组成专业调查小组,多次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调查,明确了毕业生所面向的岗位和岗位群。

4 根据岗位群要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针对毕业生所面向的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分析要达到要求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科学的归类分析,明确了高职测绘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8大类72项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达到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制定了以“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为突出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将测绘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层、专业单项能力培养层、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等三个有机的层次(如图)。

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层由实验课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测量仪器操作能力及测量作业员应具有的基本专业技能;专业单项培养层主要通过各门课的教学或生产实习完成,培养学生进行单项测量工作的能力,如地形图测绘能力、利用GPS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利用全站仪等仪器进行建筑物施工放样和变形观测的能力等;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靠毕业设计及顶岗实训完成,毕业生在掌握上述两个层面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一个作业员的身份到有关生产单位参加实际工作,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有关问题,达到毕业就能直接上岗从事有关生产工作的要求。

5 建立五个保证体系,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5.1建立实践教学质量思想保证体系。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学院领导、教师、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生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实践教学质量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生命线。

5.2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组织保证体系。即建立上下协调的实践教学组织系统,通过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级组织的相互关系、各自承担的任务及所负的责任,使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均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我院主要强化了四级组织的功能:一是主管院长强有力的领导,决策功能;二是教务处及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的具体管理、协调、检查功能;三是系级教学管理机构的组织实施功能;四是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小组的指导、检查、管理、执行功能。在整个实践教学组织系统中构成了一个职责明确、衔接紧密、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5.3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过程保证体系。针对实践教学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各阶段的任务、内容、特点及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全方位的过程监控,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5.4建立实践教学质量制度保证体系。制度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本着依法施教的原则,围绕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诸多方面、诸多因素,建立健全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课管理、实习教学管理、实习基地管理、顶岗实训、毕业设计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严格用制度规范实践教学活动,从而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5.5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保证体系。根据测绘工程专业特点,我们从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及工作单位跟踪四方面制定了全面详细、可操作性强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学院督导、系部抽查、学生评教等多种手段进行捡查评估,定期通报评估结果,并与组织和个人的切身利益挂钩,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促进和激励作用。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面向二十一世纪测绘工程类专业高职专业教育改革研究》文由笔者所在学院主持进行。我院测绘工程专业以本课题研究成果为指导,深入地进行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益。2007年,我院测绘工程专业被自治区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07、2008及 2009连续三届毕业生均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张进峰.浅谈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科技信息2010年第13期.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范文8

论文摘要:由于测绘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发展,测绘生产单位急需大批掌握新技术、新仪器的一线作业技术人员。发展测绘高等职业教育是解决测绘生产单位一线技术人员短缺问题的最佳途径,测绘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应从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习设备、加大教学和生产实习量,突出专业重点、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等方面推进测绘高职教育。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各项与测绘专业密不可分的建设也在迅速发展,因而各行各业对测绘高职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众所周知,只要搞建设,就需要搞测量。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测绘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技术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有生力量。许多建设施工企业如铁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石油管道工程等各大工程生产单位,都需要大量的测绘高职技术人才。近几年,我们把测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输送到各类建设施工单位,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已经成为业务骨干,为进一步拓宽测绘高职人才的就业渠道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对高职测绘人才就业市场进行探讨。

1关于测绘高职人才市场的调查及分析

测绘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为测绘生产部门培养中高级测绘技术人员,而培养出的学生是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就要看测绘市场对用人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的用人情况,笔者先后走访了几家测绘生产单位,并与一些单位领导进行了交谈,了解了一些测绘生产部门的用人情况,同时请各测绘单位填写了用人情况调查表(见表。此表共发出份,收回7份,其中具有甲级测绘资格的单位5份,具有乙级测绘资格的单位2份。通过对调查内容所占比例的技术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果。

从表1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第1项中的各个内容与其他部门相同,测绘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占50%左右,对于第2项“学历层次情况”,大专及中专人员平均占70%左右。这说明大中专毕业生仍然是测绘工作的主力军。在第四项调查中,需要掌握数字化成图技术及GPS卫星定位测量技术的工程测量专业技术人员为最多,占所调查单位的85.7%。而大地测量专业类型的技术人员需求者较少,几乎为零,这可能与调查的单位有关(在调查的对象中没有大地测量队)。对于航测和制图专业的人才,需求者差不多,当然这也与调查单位的工作性质有关。在第5项调查中,对于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较强的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需求者为最多,达到100%,组织管理人才次之。通过4,5项调查可以看出,掌握先进工程测量技术的业务人员最受测绘生产部门青睐。第6项主要调查教育部门从哪些方面对在校学生加强教育。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教育和实际操作及动手能力应加强,几乎占所调查单位的100%。除此之外,基础知识理论学习也不能忽视,此项占调查单位的57%以上。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可知测绘生产部门的基本用人情况,同时也折射出整个测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由于多数用人单位都需要引进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人员中,中专的学历层次在目前来看有些偏低,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人员又不安于生产一线工作,同时单位还担心留不住人。所以大专生比较适合生产一线工作。他们具有一定基础理论,又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应该成为测绘生产一线的主力军。那么如何培养具有优秀才能的高职生呢?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2关于测绘高职教育的几点建议

2. 1加强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教师主要来源于本科院校毕业生、研究生其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基本具备条件。但是他们一般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学习,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习。

(1)强化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来自非师范类院校,所以对教学规律、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的掌握还不好,所以要成为一名优秀高职教师,仍需要对教学理论等知识进行系统培训。学校可采取组织考核或知识竞赛等方式促进教师学习。

(2)提高学历层次。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的水平。提高学历层次,这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师资队伍结构改善的需要,也是高校学生掌握前沿技术的需要。

(3)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设备的迅速更新,测量方法与手段的增加和改进,促使高职教师必须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扩大知识视野。高职院校应该为教师的知识更新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等)。

(4)参加工程实践锻炼。由于高职教师多数来自普通本科院校,没有参加过工程实践锻炼,而高职培养出的学生要迅速适应测绘生产的需要,则必须有具备良好专业技能的教师,所以教师参加工程实践十分重要。学校要安排教师不定期地参加工程实践,使其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把实践经验充实到教学理论中去。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职生。

2. 2完善实习设备,加大教学和生产实习

如果说高职教师的水平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软件,那么实习设备无疑是硬件。由于测量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等特点,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必须加强测绘教学的硬件建设,为教学实习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对于工程测量教学来讲,各种精度指标的全站仪,单、双频的GPS卫星定位接收机,成图所用的绘图仪、计算机等设备应充分满足学生实习的要求。根据调查可知,数字化测图已经逐渐取代了常规的平板仪测图,所以在教学实习中,要多进行数字化成图实习,把用于数据采集的全站仪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仪器。因此全站仪的数量应该足够多,以满足学生实习的要求。同样,在控制测量中,GPS接收机已经在测绘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学校应加大GPS卫星定位技术的控制测量实习,像常规经纬仪所测的三角网或导线网测量等传统实习可以适当减少。从对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表1的第4项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掌握数字化成图及GPS卫星定位测量技术的工程测量专业方向的学生需求量最大,所以在教学中更应加强这两方面的实习量,使高职学生毕业就可以直接从事野外实际生产。

另外,测绘高职教育也可以实行“双元制”教学。“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形式。“双元制”职业教育下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测绘高职教育的学校可以和一家或多家测绘企业实行联合办学,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这样既可以节省教学的实习经费,又可以帮助单位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

2. 3突出专业点,加强基础知识理论学习

现代测绘设备的迅速更新和改进、野外测绘方法的不断变化,使得教学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光学经纬仪、光学平板仪等逐渐被淘汰,因此在授课时应减少对这些内容的讲解,增加新设备、新的测绘方法的内容。例如在地形测量中,以数字化成图代替大平板成图,以全站仪光电图根导线代替图根线形锁;在控制测量中,以 GPS卫星定位控制网逐渐取代常规的三角网、导线网;在平差基础中,以计算机计算取代手工计算,把手工计算的实习量转移到计算机平差计算中来,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各种平差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工程测量中,用全站仪的放样代替光学经纬仪的放样;在制图测量中,以计算机制图取代手工制图,等等。

总之,专业课的学习应突出重点、学以致用。重点是什么?重点就是先进的测量技术。测绘高职院校只要时时刻刻以掌握最现代的测量方法和最先进的测绘仪器为宗旨,处处以测绘市场为核心,就能避免“学校学的内容在生产中用不到,在生产中用到的知识在学校里又没学”的现象发生,也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需要的优秀高职人才。

培养优秀的测绘人才,除了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外,还应使学生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从调查结果分析表1中可以看出,超过57%的单位建议教育部门对学生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基础理论课是指高等数学、大学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理论等课程),因为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学好专业理论。事实亦证明,各著名的高校之所以培养出的学生强于其他院校,也主要取决于他们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铺垫。基础知识在将来的求学深造、生产科研、软件开发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测量平差理论研究、平差软件应用与开发中都离不开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好专业课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

测绘工程毕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高职;项目导向;测绘;课程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冯大福(1966-),男,四川阆中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测学院副教授,测量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矿山测量、数字测图和工程测量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8-0048-02

一、课程体系在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与配合,即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规划,是教学工作的总体实施方案,也是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及有关工作的重要依据。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即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课程体系也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高低,进而影响到专业的招生和专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优劣主要体现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上。测绘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传统方法与过去的测绘理论和测绘技术发展状况是相吻合的。但近年来,测绘新技术和测绘理论的发展和更新速度很快,普及的速度程度也较高,如GPS、RS、GIS、数字测绘技术、免棱镜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就要求高职的测绘类专业都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笔者所在的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测量教学团队(部级教学团队)在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针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构建了基于“项目导向”的较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工作岗位需求为指引的思路,充分体现了高职测绘专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二、基本“项目导向”模式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

(一)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目前已将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改革发展的新突破。在探索与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并且基于“项目导同”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内涵是,以高职测量专业的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应用测量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坚持走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相结合的道路,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测绘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和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项目导向”是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工程测量技术专业“项目导向”模式主要有三种实现途径:一是根据生产一线真实测绘项目所需要的能力来确定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二是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按照一个项目完成的过程组织教学;三是学生参与真实的测绘生产项目,让他们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获得最直接的实践动手能力。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步骤如下:

1.确定培养目标。通过多次讨论,确定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内容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适应重庆及西部地区的国家基础测绘部门、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国土资源勘测部门、房地产测量部门、地质勘探部门、交通工程建设部门、电力水利工程建设部门和矿山企业等生产建设第一线所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并且爱岗敬业的测绘行业高技能人才。

2.市场调研。组织测量教研室的教师分组进行市场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后的岗位和岗位群有哪些;二是岗位和岗位群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三是测绘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即基础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素质。调研时先设计调研表格,到企业后主要通过对往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总工程师、技术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领导等进行访谈。以召集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座谈等方式进行市场调研为主,以了解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对测绘企业的测绘仪器、作业方法、数据处理软件类型及测绘成果的最终表达形式等进行了解。在充分分析问卷调查表、访谈及座谈会记录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我院的测量教学团队,利用2007年、2008年两个寒假,到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土地与房屋勘测院等单位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和岗位群,了解了岗位及岗位群所要完成的60余个典型工作任务,以及素质与能力方面的要求等多项内容。

3.专家论证。测量教研室在2008年1月和2008年11月组织测量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召开了两次专业建设会议。邀请了重庆市勘测院总工程师等7名测绘专家,对调研中掌握的岗位和岗位群、归纳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学生的能力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最终确定了我院测量专业毕业的岗位和岗位群有:地形测量技术员、线路施工测量技术员、房屋建筑施工测量技术员、地籍测量技术员、矿山测量技术员、水利水电施工测量技术员。从60余个工作任务中归纳提炼了图根导线计算、土石方测量和界址点测量等52个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了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4.确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在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绘制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群对应图表。表格横向罗列了岗位和岗位群,纵向罗列了52个典型工作任务,在每一岗位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对应的表格内打勾,如地籍测量技术员应会完成草图法数字地形图测绘、界址点测量、土地面积量算等典型工作任务。

5.将工作任务归纳为多个典型工程项目 在上述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群对应表格的基础上,将与测绘职业的行动情境相互关联的同一类型工作任务归纳为一个行动领域,即将52个测绘典型工作任务按类型归纳,最终形成了8个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地形测量、数字测图、GPS测量、变形监测、房屋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矿山测量、航空像片内业处理。

6.按工程项目要求设置专业课程。通过深入分析,对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确定培养这些能力支撑的学习领域课程。以项目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的课程有:地形测量、计算机与测量绘图、数字测图、计算器编程、地籍调查与测量、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控制测量、GPS测量、测量平差、建筑与道路施工、工程测量、地质勘探、矿山测量、煤矿开采、矿图测绘、煤田地质与勘探、摄影测量和VB程序设计等。

7.形成课程体系。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以完成基础测绘和工程施工测量工程项目所需要的测绘能力培养为核心,提炼支撑完成测绘工程项目能力的核心课程。并按照从易至难的原则进行划分,对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要求实践教学的总学时数不低于总学时数的50%。同时,根据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各学习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建设团队的老师与学院基础教学部的老师一起设计了基础理论学习领域教学内容和课程。最终,形成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如表所示)。

三、结语

在深入进行测绘行业调研的基础上,按行业需求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根据职业能力需求优化高职测绘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从工作任务中提炼典型工程项目,以项目为导向,构建了以测绘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我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100%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建立了“项目导向、师生参与、实战育人、校企双赢”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结合重庆统筹城乡建设和三峡库区建设等工程项目对测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将重庆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每门课程对应的测绘项目贯穿在课程的学习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测量专业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质量高。

当然,课程体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测量生产一线对测量新技术、新理论的信息回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形成与测绘工程项目实际联系紧密、互动灵活的理论与实训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机制。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对于高职专业目录中的另外六个专业,如工程测量与监理、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大地测量与GPS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矿山测量等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慧波,等.高职应用化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项目化课程建设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09).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