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阳光体育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1-27 03:18:18

阳光体育论文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1

“阳光体育”的游戏运动美

游戏运动美,是体育本质的原始回归,是体育价值实现的开始阳光体育提倡“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体育锻炼的方式和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不拘泥于程式化的课堂教学,弱化考评,注重体育的趣味性,青少年学生在自由、愉悦的身体活动中,能够体验到游戏运动美。正如席勒所说:“人只有游戏的时候才自由,人只有在自由的时候才游戏。”[4]运动的游戏化,是体育的本质,是去“工具化”的,是非功利性的。青少年在自由、愉悦、忘我的游戏运动中,心灵参与阳光体育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友好、自然和随心所欲的交往,在“自由、自愿、自足、平等、合作、投入和忘乎所以”的境界中,体验到自由、快乐,挥洒了汗水,体验了情感,收获了健康和成长。追求游戏运动美,是实施阳光体育的切入点无拘无束的自由释放,在运动中有了运动的想象,有了想象和实践的平台,身心得到满足,有了尝试,成功,有了体验,自我的努力创造,体验到其他地方体验不到的高兴。游戏和娱乐的因素始终贯穿于体育运动之中,在没有特意指定的目标和任务的情况下,通过运动,使人身心愉悦、健康,愉快的学习,寓学于乐,最大程度激发青少年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学过程只盯着单一的目标,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青少年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需要。阳光体育中融入“快乐体育”,提倡轻体育、软体育,就是游戏理论的具体应用。推行健康教育、素质教育和运动休闲教育,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少年,通过“游戏”形成终身体育的兴趣,张扬他们自由创造的个性[5]。阳光体育游戏化是符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

“阳光体育”的精神品格美

精神品格美是体育人文美,是阳光体育价值和目标的体现所谓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品格美,是指青少年在体育竞赛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精湛的技艺,以及鲜明的个性特色等全部表现。青少年的个性品质和道德情操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育的一个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任务。体育不仅能强身健体,更加重要的是在体育教育的特定情景和常规约束下,教导学生遵守纪律、尊敬老师、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倡导弘扬体育风尚和民族精神[6]。青少年在阳光体育运动竞技中,不但能够体会到美的精神享受,还会受到精神思想的教育。精神品格美外化为青少年的行为美,表现为心灵美在激烈、富有情趣的竞技博弈中,优势与劣势、主动与被动、领先与落后进攻与防守、瞬息万变,扣人心弦,让人目不暇接,青少年发挥聪明才智,勇于拼搏,团结协作,获得了比赛的最终成功,体会到了美的乐趣。青少年在竞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养成了高尚的体育风格、良好的道德风尚、精湛的技术风格、敢打敢拼、勇猛顽强的风格、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风格。这些优秀的品格上升到非理性层面,形成了潜意识行为,形成了自我意识,成为了自觉行为。青少年在参与阳光体育的过程中,通过运动竞赛,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得到升华,塑造了阳光的人格。使青少年成为一个性格完善的人,一个全面的人,一个社会的人,从而实现体育服务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目标。

“阳光体育”的人文和谐美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2

一、小学阶段推进阳光运动模式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是孩子发展的基础阶段,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是体育运动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小学生近些年来的课业负担不断加重,课余时间较少,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近视、肥胖的小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在小学阶段推行阳光体育运动,正是贯彻了教育部的号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不单单重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样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小学生养成乐于运动的习惯。阳光运动模式的推广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最佳体现,它以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体育运动的重点,结合多样的体育运动形式,使孩子在快乐中享受体育。小学的阳光体育教育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运动、学生喜欢怎样的运动课模式,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阳光运动模式在小学体育教育的推广能够使学生作为体育课堂的主体,能够使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小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小学生的个性、运动技能以及意志力,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大有裨益。阳光运动模式的推广是对传统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在传统小学体育教育的基础之上,扬其长,避其短。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小学体育教育的弊端,在传统体育教育中,课堂中老师是主体,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体育课往往表现为一种“被迫的运动”,而阳光运动模式的推广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是老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阳光运动对推进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二、阳光运动模式推广存在的问题

由于阳光体育运动是一种新的体育教育模式,其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和以往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因为教育体制的因素,小学的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始终无法撼动,都是“一切服从于科学文化教育”,体育运动的教育往往不受重视,甚至有的学校的操场就是一片空地,没有任何运动器材,这种教育模式和教学观念都使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举步维艰。由于我国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往往许多班级的体育课都是由一个老师教授,有的老师甚至还会承担其他的教学任务。阳光体育运动则需要老师花费很大的精力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备案课堂教学内容,甚至有的新颖运动形式需要老师花费时间去学习再来教授学生,老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之无法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丰富体育课堂,这是阻碍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的重要客观因素。阳光体育运动提倡引进多种样式的体育运动形式,但是引进的体育运动要简单、易操作危险系数低,适合小学生。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难度系数不高,而且容易学习,对于改善体质有着极大的作用;健美操是一种相对新颖的运动形式,传统思想认为健美操不适合孩子,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健美操有利于展现孩子的活力,活动身体各个环节,增加身体柔韧性;队列比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激发学生运动热情,但是由于现阶段思想的局限,多样式的体育运动很少被引进。阳光体育运动是以多样的运动形式为基本特征的,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仍然缺乏多新颖的体育运动形式,依然在沿袭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踢足球、跑步以及拍篮球仍然是体育课教授的重点内容。另外,体育课的形式也趋于单一,仅仅是老师教授,学生模仿,缺乏师生互动,更是缺乏一些趣味比赛,无法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三、阳光运动模式推广的可行性措施

1.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一步推广阳光体育运动模式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体育教学课程,树立牢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小学体育老师应该积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必须避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运动的意识,使学生养成终生运动的习惯。

2.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阳光体育运动的课堂教学是在一种师生关系融洽、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进行的,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更是为了学生有一颗阳光的心。愉快和谐的气氛能够使孩子们在快乐中运动,因为运动而快乐,也能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被迫运动”的尴尬局面。小学体育老师要注重把快乐带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教学相长,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有一个放松的心情,正式运动之前要进行课前热身运动,老师可以讲一些关于体育趣闻笑话,充分活跃气氛。

3.引进多样化的运动形式

阳光体育运动要充分体现其多样化的运动形式,要实现师生的平等互动。在课堂教学中要引进新颖的运动形式,同时又要适合小学生,这样才有推广的价值,诸如队列操、健美操、太极拳等简单易行的体育运动形式。同时,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积极参与运动,组织运动,积极发言,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

四、结语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3

摘 要 通过专家访问法、文献整理法等方法,总结当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概括、分析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理论,以期为阳光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研究表明: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已经成为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制度,更重要的是发展形成了较为实用的评价体系,不仅为其发展绩效的认定提供了保障,而且也为其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导向。虽然其理论发展取得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表现在:其运行实体的界定,权责划分以及监控体系等等,需要进一步分析论证。

关键词 普通高校 阳光体育运动 理论 实践

一、引言

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近4年来,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在发展形式上,已基本融入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配合学校体育改革,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发挥出了本身的作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参与体育,而且还对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和改革动力的探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有效路径。阳光体育运动不仅被学生大范围的认可和接受,在非学生群体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

二、研究目的

对当前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际状况做出客观真实的描述,总结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理论,以期进一步指导其实践。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其管理体制的分析和构建是理论建设的重点内容;同时,其监督体系和评价体系也是构成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进而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作出分析和探讨。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整理法

检索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博硕论文数据库等网站和数据库,会议论文集、新闻报刊,访问相关网站,并查阅超星图书馆等网上图书资料,进行认真研读、分析、概括与总结。

(二)专家访谈法

在201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高层论坛、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阳光体育展示会等学术会议和陕西省阳光体育运动专项督察评估期间,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学者、体育界专家等,就阳光体育运动发展征询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对象

本文以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状况为研究对象,以各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理论建设及其实践中遇到和发现的问题为重点。为了确保研究对象的有效性,特别选择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长安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等24所高校,分析他们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具有共性的理论经验总结,完善具有个性的而且有效地发展措施,为本文的理论构建提供保障。

五、研究内容

(一)对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

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者是一次活动,笔者认为,这是党和政府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建设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出发做出的重大部署,是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面临深刻改革时期,教育领域由数量发展向质量、效益和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对我国新时期教育事业规划的一次完善和有效补充。

高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现状表明:第一,各高校认真组织落实中央七号文件,基本上都成立了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真正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校体育事业的重要工作来抓,杜绝了面子工程,形式主义的陋习。第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已经初具规模,充分利用了学生社团、组织了校园有生力量,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基本达到每天一小时,充分发挥体育竞赛活动的杠杆作用,使学生能够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第三,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和学校体育教学相互融合,发挥两者相互协作的功能。逐渐形成了以体育课程为主,进行技术技能学习的主战场,以阳光体育运动为锻炼体质、练习技能的主战场,两者的相互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第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形式灵活多样、途径有效,充分发挥学生体育骨干作用的同时,还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与阳光体育活动相联系,以此为导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将体育文化节日、论坛活动等宣传性的活动组织发展起来,不仅能够鼓励学生体育骨干参与赛场,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非体育骨干投入活动中来,基本达到了让大多数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第一,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高层的发展规划,还是基层的工作任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支持。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影响程度不断纵深,应从战略高度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即阳光体育运动要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第二,阳光体育运动可以和体育课程协调发展,并且是巩固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体育课程是保障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的核心,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但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保障还缺乏有效手段,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效地巩固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两者存在先天性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学生学习掌握体育技术技能角度上讲,体育课程是主战场,阳光体育运动是辅助战场;从学生锻炼体质、发展自我的角度上将,阳光体育运动是主战场,体育课程是辅助战场,两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双双战场”,应该大力发展,深入发展,重点发展。第三,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已经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互融合,以《标准》实施为导向,有效引导阳光体育运动发展。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使学生对自我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体质测试的激励作用,淡化测试的诊断和评定,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我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状态。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体系

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体系是阳光体育运动管理制度,权责划分和运行模式的总和。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制度是开展活动的基础保障,也是阳光体育运动成熟发展的标志。当前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形式主要是以分管学校体育的校领导为核心构成的发展模式。其运行特点:第一,建立学校有关职能部门、院系与体育部门之间的体育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第二,将体育工作业绩纳入考核序列。要求学工部门把院系学生体育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对体育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标准》测试情况向院系进行通报,并在学校的各项评优活动中实行投票否决。第三,学校计划安排具体活动。学校每年将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努力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对达到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达到优秀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第四,各执行部门的协调运作。各院系要负责自己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体育部门要担负学生锻炼的技术指导工作;团委要承担各院系学生实际参与情况的评定工作;教务处要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程和学生作息制度等,尽可能做到下午7、8节课不安排学生上课或少安排学生上课,并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体育部门要合理地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比赛,在安排上做到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比赛,天天有活动,营造校园锻炼氛围,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各项体育协会要合理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各院系要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体生活。

(三)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保障体系

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建以学校领导为责任人的监督制度,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直接反应学校分管体育工作领导的绩效,而不是仅仅监督体育工作执行部门的工作情况。监督工作的核心是权责划分的明确具体,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涉及多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少部分学校只有体育部门一家独撑大局,难以形成有效监督体制,对将来的发展是不利。在当前体制下,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工作应是谁负责、谁监督。二是,构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安全制度和活动伤害保险机制。通过制度的完善和保险机制的引入真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特别是当前情况,如何使学生安全地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已经成为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瓶颈。三是,学校专门成立“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大学生体育活动宣传报道组,围绕体育活动展开情况全面的宣传报道工作,在校园网、校广播台、校园宣传栏、校报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体育活动及体育赛事的有关报道,使学校上下人人知晓,共同监督。定期上报学院在活动和比赛中的好人好事、赛事进展情况、竞赛成绩等。达到人人关注,主动参与的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阵地,高校体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七号文件”精神,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要认真贯彻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已近4年的时间,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运动品牌。无论是从运行模式、发展机制,还是监督保障、评价绩效等都已经形成具有制度化保障的有效体系。阳光体育运动将会向着科学化发展,不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引入阳光体育领域,丰富其内容,保障其运行。再者,阳光体育运动还会向着公益化发展,学生范围内的活动不宜商业化、应加强其公益性,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阳光体育运动发展将会呈现联盟化,地域组织突出化,地域文化范围内的竞赛体制也是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建议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意见》精神,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倡议,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保证学生每天一时间的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不仅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资金支持。建议将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阳光体育发展的基础保障来抓的同时,重点开发现有场地的利用率;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以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继续加强和完善阳光体育运动发展规划,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节奏,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切实推进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教体艺[2006]6号.2006.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中发[2007]7号.

[3] 周济.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创体育工作新局面[R].2008.5.12.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Z].中发[2002]8号.2002.7.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阳光体育运动”是在当前青少年健康体质水平不断下降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让青少年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进行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法等,对以阳光体育运动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进行探索与分析。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阳光体育运动为伴,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共同营造和谐校园。

1前言

针对我国青少年健康体质水平不断下滑,2006年12月23日,全国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并通过了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倡导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以上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1〕。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达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并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落实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措施〔2〕。“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明确了学校体育改革的要求和措施,突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必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对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阳光体育运动的概况

2.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

根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从1985年开始,我国进行的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论令国人吃惊:最近20年,除青少年的体重、身高、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以外,青少年的速度、力量、耐力、肺活量、柔韧性等体能素质均持续下滑,肥胖率比5年前翻了一番。更令人担忧的是超重率、肥胖率的持续迅猛的增长,给青少年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导致一些成年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正向低龄化发展。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一小时,其中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这成为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直接原因〔3〕。这样的身体素质的学生,如何能担当建设祖国的大任?于此背景下,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2.2阳光体育运动的定义

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沐浴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满足青少年在自然环境中快乐与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其开展的目的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重智育轻体育”的教育观念及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令人担忧的现状而采取的措施。

2.3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有效地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具体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达标争优,强健体魄,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采取的措施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且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有影响、有声势、有内容地顺利进行,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青少年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增强青少年体质,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和共青团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认真研究制订方案,以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与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确保学生每天能够锻炼一小时。

2.5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

根据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总体情况,各个地区通过下发文件、举行活动、媒体宣传等,使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对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学校体育工作有了更强的关注,于此同时也大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学校一般体育工作与阳光体育运动不能区分,在平时开展的学校体育工作中冠以阳光体育运动之名,就算是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着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主体认识不清,了解以点盖面,对3-5年后实现的目标没有长远的详细规划;对阳光体育运动和中央7号文件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文件的一体化理解不够,还没找到一种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方法;由于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并没有完全被根除,体育在学校课程体系中不受重视,等等。〔5〕因此,有些地区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但是阳光体育运动还是在持续发展的,总体效果还是有待观察的。

3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体育课程的改革与研究可以说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回顾这三十多年来我国的体育教学改革的主题:80年代,教学改革处在“开放与引进”阶段;90年代初期,是教学改革的初级阶段,“以提高体育教学效益”为主题;90年代中期,提出了“素质教育”,指出传统教学要向现代化教学转化,并且注重学生主体性培养;新世纪以来,我国主要进行了“新课程标准实验”,以此来探索体育课程改革新出路。经过调查研究,我们逐渐发现了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着很多漏洞,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 转贴于

3.1体育课程设计研究缺乏理论高度

体育课程设计的研究方面理论水平不高,并且滞后于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会直接影响其实施效果。理论应该与实践密切结合,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充实理论,通过“理论——实践——反馈——再理论——再实践”这个循环过程,才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来提高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方面的理论水平,才能有力地指导实践。此外,课程开发还缺乏一定的专业设计和研发队伍。

3.2缺少必要的社会群众基础和现实的动力

客观地说,2001年实施的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在我国体育课程理论研究成果非常缺乏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体育课程改革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和现实动力。

3.3研究观念滞后,视野狭窄

体育课程研究中体育观念滞后,阶段体育观、体质教育观、竞技体育观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些已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社会生活脱节,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难以与终身体育接轨〔6〕。

4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学校体育教学是贯彻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渠道。因此,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重新审视和改革,无疑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4.1阳光体育运动弥补体育课程改革中的不足

学校体育课程忽视了培养学生健身意识、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养成,而阳光体育运动却弥补了这一缺憾,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阳光体育受到家庭、学校及其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扭转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现象。

4.2阳光体育运动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

学校教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的发展观,以“强健体魄、健康心理、坚强意志和创造能力”为人才观和教育观,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要的突破口,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对强身健体、培养情操、弘扬民族精神等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健康观、人才观,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7〕,开创学校体育改革新局面,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努力,共同促进我国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

5结论与建议

“阳光体育运动”是我国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下,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以“健康第一”为理念,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步骤。“阳光体育运动”一词蕴涵着健康、生机与活力,给学校体育注入了富于创新和文化寓意的标识。由于它直接指向了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因此应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学校体育改革的主要方面。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应抓住当前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社会舆论氛围的有利时机,切实纠正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大力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相信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定会开创学校体育改革的新局面,使学校的体育工作取得实效性和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教体艺,200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

年体质的意见〔Z〕.中发〔2007〕7号.

〔3〕毛晓荣.“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5):8-10.

〔4〕刘海涛,王宜馨.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背景、归因与实施举措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7,34(8):33-36.

〔5〕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81-82.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5

摘 要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方法,对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探讨,发现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存在宣传不够深入,学生锻炼的场地仅局限在校园内,运动项目乏味,缺乏创新性等问题。问题的解决则需要从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中小学 运行机制

一、中小学“阳光体育”开展现状分析

选取安徽省合肥、芜湖、蚌埠、宿州、亳州五地市部分中小学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各地中小学开展情况相差较大,较有成效的大多集中在合肥、芜湖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但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

(一)宣传不够深入,没能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从调查数据看,中小学生对“阳光体育”这一活动名称基本都有所了解,但也有部分青少年对“阳光体育”知之甚少。即使是活动开展具有一定成效的地区,部分中小学不懂得甚至不知道“阳光体育”具体内涵,对于“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阳光体育口号,“阳光体育奖章”等具有鲜明宣传特征的常识也是知之甚少。

(二)中小学生锻炼时间仍然无法完全保障

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身体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就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变,从对安徽部分中小学调查数据来看,中小学生锻炼时间达到一小时以上的比例并不理想,尤其是中学生,只占到了半数。学生锻炼时间得不到保障,阳光体育的开展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学生锻炼时间无法保障的原因,仍然是学生课业负担重,尤其是中学生升学压力大,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上;学校不重视体育。这也说明了阳光体育在运行机制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三)体育活动普遍缺乏创新性,学生活动场地仅局限于校园

新颖的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但从调查数据看,学生进行的活动基本上就是体育课程规定的体育项目,而创编项目几乎不存在。这势必挫伤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学校体育和阳光体育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本质区别。学生体育锻炼的场地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课外活动开展不乐观,把阳光体育等同于学校体育,一些传统体育和时尚运动项目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

二、开展阳光体育的长效机制

从机制的功能角度分,在阳光体育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设计并运用好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

(一)阳光体育开展过程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激励机制,也称激励制度,主要包括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工作激励等。

依据美国学者L.W.Porter提出的综合激励理论,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项目技术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阳光体育的组织开展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积极的运用激励机制,给学生更多的鼓励,特别是那些身体残疾的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要给与更多的指导和勉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阳光体育带来的乐趣。

(二)阳光体育开展过程中制约机制的运用

制约机制是一种保证管理活动有序化、规范化的一种机制。阳光体育的有效开展不仅仅是体育教师的任务,学校领导都负有相应的责任。学校应将各班级分配给相应教师和领导进行组织阳光体育的开展。并制定相应的制约制度,即将每学期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与教师的绩效直接挂钩,对于失职的教师或学校领导给与相应的处罚。使阳光体育真正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使其能顺利的开展下去。

(三)阳光体育开展过程中保障机制的运用

保障机制是为有关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机制。在阳光体育开展过程中,只有人、财、物、信息等有充足保障,才能使学生真正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强健体魄。在城乡中小学中要健全经费、人员、器材保障制度。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数量都要有所保障,尤其要加大农村偏远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学校体育专项经费要纳入年度预算予以保障,并且做到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各级各类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另外要完善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确保“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

三、结论

阳光体育虽然开展了近5年,但是开展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其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够深入,没能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学生身体锻炼的场地仅仅局限在校园内,开外活动较少,运动项目乏味,缺乏创新性。我们应该把阳光体育从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三方面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使阳光体育运动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教体艺[2006]6号文件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R].北京:教育部办公厅.2006.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6

 

2006 年12 月“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启动和广泛开展显得尤为及时和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本文对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建议,从而促进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跟上时代的步伐,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学校体育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下发了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文随机选取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领导、教师、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200名,从而对所选取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需要,收集和查阅了近几年来跟其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2)归纳法和理论研究法。根据查阅的内容,对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的开展进行分析,总结出阳光体育在学校的开展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1、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表示认可,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场地设施不足,缺少经费的支持。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阳光体育”活动缺少监督机制的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和宗旨就是为了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阳光体育运动的持久开展缺少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的保障,很多学校领导部门在完成上级的检查之后就停止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2、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表示认可,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场地设施不足,缺少经费的支持。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阳光体育”活动缺少监督机制的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和宗旨就是为了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阳光体育运动的持久开展缺少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的保障,很多学校领导部门在完成上级的检查之后就停止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3、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87%的学生是喜欢或是比较喜欢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大多数同学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而对“阳光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的学生只是极少数,这足以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是正确的。

 

4、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中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

 

据调查,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时,在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多元化。他们选择项日的排序依次为:慢跑、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 从选择活动项目选择上看,篮球、慢跑是他们的首选项目,这可能与体育经费投入有限、不能充分提供锻炼场所及运动器材有关。从选择内容来看,男生更多地倾向于选择富有激烈对抗的、竞争性强的项目;而女生则更多地倾向于选择强度小,对抗性弱的项目。各个学校根据体育指导教师水平、体质状况、技能程度,因人而异地采取多种策略进行指导,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自择空间,在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带动其他同学练习并起到体育骨干作用,达到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锻炼效果。

 

5、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在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时间情况、场地的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统计约有61.6%的学生每天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小于1 小时,有 16.2%的学生每天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不到半小时,应该说离我们“每天活动一小时” 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另外部分体育教师还认为,家庭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锻炼的重要补充,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体质和兴趣,让孩子选择最适合的运动项目。家里准备一些小设备小器械,如篮球、足球、羽毛球、跳绳等,有助于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也是解决学生在校运动时间不足的一种好方法。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必须要有运动场地和器材。从学生上课的情况来看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能满足“阳光体育运动”的体育教师只占12.1%,基本能满足的占35.4%,不能满足的占52.5%,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教师认为自己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不能满足“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只能满足少部分学生有足够运动场地,大部分学生还都因为场地问题而发愁。另外,由于经费不足,要购置体育器材的确有难度,学校的体育场地建设应长期坚持下去,这是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基础。

 

6、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阳光体育运动发展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是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开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调查显示主要问题有:宣传力度不够,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没有形成;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缺少监督机制的保障;资金短缺,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等。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学校领导不能以经费作为借口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不负责任,甚至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之后也不采取积极措施,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只是作为形式。学生是祖国的下一代,应该有管理学校开展此活动监督机制的保障,这样“阳光体育运动”才能顺利进行开展。

 

(2)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解决学生进行“阳光体育运动”所产生的一系问题。积极建议学校领导对开展此项活动,应刻不容缓,对学生对国家负责任。

 

2、建议

 

(1)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顺利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所在。要切实按照国家体育课程改革大幅度增加体育课时和“阳光体育运动”所需组织大量体育活动的实际需要,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考核制度,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和专业素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师队伍。

 

(2)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7

摘 要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已经成为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为其发展绩效的认定提供了保障,而且也为其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导向。虽然其理论发展取得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理论 实践

一、对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

(一)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影响程度不断纵深,应从战略高度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即阳光体育运动要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

(二)阳光体育运动是巩固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体育课程是保障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的核心,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但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保障还缺乏有效手段,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效地巩固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两者存在先天性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互融合

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使学生对自我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体质测试的激励作用,淡化测试的诊断和评定,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我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状态。

(四)知识性、趣味性的项目融入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中

体育知识竞赛、论坛、体育健康讲座、体育主题摄影大赛等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也有效调动了更大范围内的学生参与,深入人心,健康、活泼的组织方式真正抓住了学生的心理。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体系

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体系是阳光体育运动管理制度,权责划分和运行模式的总和。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制度是开展活动的基础保障,也是阳光体育运动成熟发展的标志。当前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形式主要是以分管学校体育的校领导为核心构成的发展模式。

其运行特点:第一,建立学校有关职能部门、院系与体育部门之间的体育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第二,将体育工作业绩纳入考核序列。要求学工部门把院系学生体育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对体育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第三,学校计划安排具体活动。学校每年将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努力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第四,各执行部门的协调运作。各院系要负责自己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体育部门要担负学生锻炼的技术指导工作;团委要承担各院系学生实际参与情况的评定工作;体育部门要合理地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比赛,在安排上做到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比赛,天天有活动,营造校园锻炼氛围,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各项体育协会要合理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各院系要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体生活。

三、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保障体系

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建以学校领导为责任人的监督制度,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直接反应学校分管体育工作领导的绩效,而不是仅仅监督体育工作执行部门的工作情况。监督工作的核心是权责划分的明确具体,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涉及多部门的合作和协调。二是,构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安全制度和活动伤害保险机制。通过制度的完善和保险机制的引入真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特别是当前情况,如何使学生安全地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已经成为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瓶颈。三是,学校专门成立大学生体育活动宣传报道组,围绕体育活动展开情况全面的宣传报道工作,使学校上下人人知晓,共同监督。

四、结论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运动品牌。无论是从运行模式、发展机制,还是监督保障、评价绩效等都已经形成具有制度化保障的有效体系。阳光体育运动将会向着科学化发展,不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引入阳光体育领域,丰富其内容,保障其运行。再者,阳光体育运动还会向着公益化发展,学生范围内的活动不宜商业化、应加强其公益性,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阳光体育运动发展将会呈现联盟化,地域组织突出化,地域文化范围内的竞赛体制也是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有效手段。

五、建议

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保证学生每天一定时间的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不仅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资金支持。建议将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阳光体育发展的基础保障来抓的同时,重点开发现有场地的利用率;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以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继续加强和完善阳光体育运动发展规划,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节奏,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切实推进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教体艺[2006]6号.2006.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8

关键词:阳光教育;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8-0004-03

一、阳光教育理念提出的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和教育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和课题。无数教育实践证明,在社会转型期,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和惯性并没有因为实施素质教育而被革除,尽管很多学校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但素质教育流于表面的现象仍然突出,学校教育仍然普遍存在追求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倾向,只以传授知识的智育作为主要目标,学校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与社会生活实际脱离的现象十分普遍。总之,忽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和个体生命本性需要,教师自主发展困难重重,学校发展举步维艰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上述教育问题和矛盾反映了教育价值取向与时代精神之间的错位。在学生发展上体现得比较集中。近年来不断有调查研究披露,我国青少年整体素质在不断下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价值观混乱,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充满诱惑的物质和功利面前,理想显得是如此脆弱。价值观尚在形成过程中的小学生开始在物质欲望的过度张扬中迷失自我,对理想的追求开始变得功利,对人生前途感到迷茫,对自己的未来缺乏应有的思考与设计,学生心理变得阴暗,他们互相不是比学习,而是热衷于“拼爹”、“拼名牌”……二是在当今社会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竞争文化熏陶中长大,从小被灌输的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养成了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习惯,缺乏谦让和宽容,更谈不上合作与分享。学生不仅没有形成优良的个性,也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意识,行为执拗、任性和幼稚,不会关心他人,不能承受失败,甚至在同伴竞争中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造成了学校生活中的人际适应问题。三是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彼此竞争的默认,进一步助长了小学生的封闭心理,压抑了合作的需要,使他们感受不到学校教育生活的阳光。四是学生的行动更多地受到外部因素的驱动,缺少来自主体发展的需要,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对学习不感兴趣、不主动,对学校生活的感受除了压抑就是不自由;而学校教育把最基本职能只放在传递人类文化上,强调教育的统一性、单一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始终受到支配、主导、控制,居于被动的、客体的“受压迫者”地位,缺乏主体性和内在动力。在这种思想文化影响下,学校和教师不自觉地把学生看成“知识容器”,学生也就失去了其根本即“人本身”。

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学校生活现实的思考,促使我们提出了一种教育教学新理念——阳光教育,希望以此作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自主发展和学校整体优化发展的突破口。

二、阳光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理论基础

(一)基本内涵

教育事业是阳光的事业,教育的目的是培育人才、创造幸福、追求美好。教育的过程是幸福的、快乐的,教育的色调是温暖的、光明的。基于以上认识和判断,我们认为,阳光教育是指学校通过创建一种公开、公平、公正、和谐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和教师提供的优质教育服务,让学生在阳光、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把他们培养成具有上进性、乐群性、能动性、创造性的阳光人才,使教师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使阳光学校得以创建。阳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阳光人才,把学校打造成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场所。阳光教育的宗旨,是致力于“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设阳光大道,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阳光舞台,为学校科学发展营造阳光环境”,用“爱”去诠释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的全部真谛。阳光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还是一种教育管理策略。

(二)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基本问题是人的发展问题。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2.主体教育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提炼,主体教育理论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理论之一。主体教育理论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强调学生是独立的、具有一定的人格的,有思想,有感情,有发展自己、表现自己欲望的能动的主体。[1]该理论坚持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教育实现人的发展的基本途径,认为如果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就不会通过活动实现自己的发展。只有当学生能够自觉地、主体地参与的时候,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和发展学生的活动。[2]

阳光体育论文范文9

关键词:教学模式;阳光体育运动;体育教学模式

阳光体育运动既是对传统体育教学实践的理性总结,又是在新体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一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因此,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视域里有许多体育教学问题值得体育研究者关注。无论是宏观层面的体育教学模式及其构建的问题,还是微观层面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体育教学策略的转变,都是目前体育教学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前者而言,宏观层面的教学模式研究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发展具有更深远的影响。下边就结合自己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实践的反思,参考其他研究者的相关论述,对于“阳光体育运动视域里的体育教学模式及其构建”等相关的问题进行详细地阐释和说明,以期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步。

1.模式、教学模式及体育教学模式

1.1模式“模式”一词的基本意思是指事物在其发生、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标准样式。但是,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事物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都使其呈现出“模式”的特点,但任何一个规律也都会在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中表现出例外。这也就是说,无论研究哪种事物的发展模式,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1.1任何一个“模式”的得出都是对一定实践的理性总结。因为“模式”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规律性的表现,因此,只有对这种事物发展的实践进行理性的总结,才有可能得出其客观上的发展规律。没有对实践的反思和理性的总结,那么任何“模式”都不会出现。1.1.2“模式”是可以操作的一种实践。这也就是说,研究者之所以要总结“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以后的实践得出一个可以操作的规范。否则,只存在于理论研究视域里的“模式”,则毫无实用价值而言。1.1.3因为“模式”是对某种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理性总结,因而它应该是一种简化的理论表述。即,事物发展的过程作为其体现“模式”的表象而存在的,而事物在其发展中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则是以“模式”这种对其本质的理性概括而存在的。1.2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一个争论较多的概念。从不同的视角,根据不同的理论,可以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但也正是这样的争论才使研究者对于“教学模式”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逐渐清晰了。目前学术界关于“教学模式”的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2.1在美国教学模式的研究者乔伊斯认为,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学者对其整个教学过程及其教学步骤的详细安排。即所谓的教学模式,它是指在实施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学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对其所有教学实践过程进行的一种详细规划。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估等。1.2.2我国教育家叶澜则认为,教学模式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理解。即广义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对全部教学实践进行的一种系统性的安排;而狭义的教学模式则是指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1.2.3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固定的教学范式。认为教学模式是一种固定范式的研究者以甑德三为代表。持有这样的观点的研究者认为,教学模式是一个学科在其具体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教学程序化的内容。1.2.4教学模式是一种随教学实践而逐渐变化的一种教学变式。正如王策三所言,教学模式会随着师生在知识传授与信息获取中的不同表现而逐渐变化的一种教学模式。所以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在不同地域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模式。虽然上述的列举不能得出一个学术界认可的“教学模式”的定义,但这样的列举却可以使我们明确一个这样的事实: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是人们以一定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真实、复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把一个概念形态存在的抽象教学模式变为一个以物理形态存在、可视和可操作的教学模式的过程[1]。1.3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相关的体育教学实践进行理性分析后得出的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操作程序。1.3.1这里所谓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建立基础应该是一定的体育教学实践。即相对于阳光体育视域下的体育教学模式而言,它的具体理论内涵应该来自于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践。换而言之,没有阳光体育运动实践作为基础,那么阳光体育运动下的教学模式就无从谈起。1.3.2这里所谓的“体育教学模式”既然是一套关于阳光体育运动实践的总结,那么它就应该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在教学实践的层面上,它就是有关体育教学全部的操作程序,既涉及到体育教学内容的确定,又涉及到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全部教学实践。否则,这个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1.3.3这里所谓的教学模式具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因为它的理性内涵来自于针对于阳光体育运动实践的总结,那么它的应用范围也就应该局限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实践。

2.阳光体育运动教学模式

2.1阳光体育运动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阳光体育运动提出了体育教学模式及其研究的相关问题。首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的颁布和施行,使全国各地的学校广泛地掀起了以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理念为核心的体育教学改革。其次,因为指导这次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理念与传统的体育教学不同,因为衡量这次体育教学改革效果的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更新了相关的内容,于是就有很多的新课题等待研究者结合具体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去阐释和说明。特别是阳光体育运动视域下教学模式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更应该成为研究的焦点。这一则是因为自2006年至今的阳光体育运动为解决这个问题积累了诸多的实践经验,二则是因为面对这多年的实践已有相关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具体实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论总结。2.2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了构建教学模式的基础多年的阳光体育运动为构建新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基础,都为解决体育教学模式的问题积累了诸多的经验和教训。2.2.1理论基础。这里所谓的“理论基础”有两个层面的意义。在第一个层面上,它是指促进阳光体育运动产生的理论;在第二个层面上,这里所谓的理论基础还指向众多研究者对阳光体育运动具体实践的理性总结。对于前者而言,有的研究者这样论述:阳光体育运动内容是学生锻炼的载体,按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三维体育观和健康观,可把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内容分为身体健康活动内容、心理健康活动内容、社会适应活动内容、运动参与活动内容和运动技能活动内容[2]。对于后者而言,有诸多的任课教师和研究者对其多年的阳光体育运动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着。例如,有的研究者对阳光体育运动发展至今的现状进行总结,有的研究者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有的研究者对阳光体育运动与学生健康的情况进行阐释,还有的研究者对阳光体育运动给予当代体育教学实践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客观地说明。而所有这些都为阳光体育运动视域下的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2.2.2实践基础。一个教学模式的构建不仅要有其理论基础,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作为支撑。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是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理论的基础,阳光体育运动理论的丰富是构建阳光体育运动视域下体育教学模式的前提。因此,总结和归纳全国各地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实践就成了研究构建阳光体育运动视域下体育教学模式的关键。有研究者根据全国阳光体育运动初始阶段的统计数据,在详细分析全国各地阳光体育运动实践的基础上,客观地归纳、总结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其结论要点如下:从理念认识、目标达成、体质测试、加强教学、创新课外、营造氛围、组织领导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开展各类活动,切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研究得知:阳光体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具体落实,但20个要点的达成状况参差不齐;全国各地均能达成文件的半数要点,也仅是及格以上的成绩;且呈现出要点的达成效果与评价指标的具体量化、可操作程度成反比,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系列针对性策略[3]。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不仅需要上述这样的宏观归纳,而且还需要结合具体地方的阳光体育运动实践进行微观层面的分析。在微观层面上,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践的总结可以以某一个具体的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客观分析,也可以以某一个省市的阳光体育运动实践作为实例进行科学地阐释。当然了还可以结合具体的体育项目进行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总结。例如:有的研究者结合上海市杨浦区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统计数据,分析各年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频率及其所受到的具体影响。从而在考察阳光体育运动给予学生影响的同时,分析、总结学校体育设施与学生体能状况的相互影响;从而考察了体育活动形式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如,还有的研究者结合集音乐、舞蹈、健身操于一体的啦啦操这一运动形式,考察了阳光体育运动在其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3.阳光体育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阳光体育运动视域下的教学模式的内涵应该表述如下:更新体育意识,个性化的运动形式、科学的测试标准,借鉴与完善中的教学程序。3.1更新体育意识是其教学模式的第一项内容。这里所谓的体育意识是体育活动主体对于体育活动目的的理解,对于体育内容的选择和对于体育活动策略的创新。体育活动的主体既指体育学科的任课教师要更新自己的体育意识,又指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学生要结合具体的体育实践更新自己对体育学习的理解。因此,对于“更新体育意识”一项的内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3.1.1更新对于体育活动目的的理解。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往往被认为是一项被动的活动,体育学科的教师被动地教学着体育教材中的规定的内容,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更是在教师的被动要求下,毫无自主性地参与训练。然而,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普及,各学校不仅可以结合自己学生的体育教学实际,进行校本体育教材的编写。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参加不同形式的体育煅炼。例如上边提到的用啦啦操进行学校体育教学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在体育教学成为学校师生自主的行为后,那么众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就逐渐明确并向阳光体育的宗旨靠近了。3.1.2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可以有两种途径,即通过体育学科的校本教材更新体育教学内容和根据师生的共同爱好选择、补充目前的教学内容。例如运城学院体育系结合青奥会轮滑项目的比赛情况,在调查研究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进行轮滑的体育教学就是最好的例证。3.1.3体育策略的更新。体育教学策略是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性的安排和全方位地规划。因为阳光体育运动既有传统体育教学不同的教学目的,又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的个性化内容,因此,它也必须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的教学策略。例如,针对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实践而总结的“三分教学策略”。所谓的“三分教学策略”是指分阶段、分项目、分层次。在这里,所谓的“分阶段”是指根据学生的身体差异,选择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和相应的评价方法;所谓的“分项目”是指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教育意识;所谓的“分层次”是指根据体育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进行有层次性的体育教学。3.2个性化的运动形式。所谓“个性化的运动形式”是指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实践中,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应该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但是在具体的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实践中,这里的所谓的“个性化”也应该从四个层面理解,即具体的体育教学项目,应该能够突出任课教师的体育个性,应该符合体育学习者———学生的个性,还要体现学校所在地区的体育活动开展的个性。在最后一个层面上,阳光体育的学习方法还要具有个性化。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个项目的学习都要依靠课堂教学,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体育教学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微课”为主的体育学习逐渐进入了阳光体育的教学实践。例如,通过微课教学的课件,学生可以观看某一个武术动作的分解视频,可以通过日积月累式学习完成对整套武术动作的掌握。这样的个性化学习,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充分地利用了学生的业余时间。3.3科学的测试标准。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教学评价反馈其具体的教学效果,阳光体育的教学实践也不例外。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测试标准更是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关键。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体育素养得到了提升。所以根据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制定一套科学的测试标准用来反馈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效果是改革体育教学的关键。3.4借鉴与完善中的教学程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具体的教学程序,它需要借鉴与完善。怎样正确地理解“借鉴与完善”呢?第一,借鉴的对象不应该局限于体育本学科的教学。正如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一样,它既是学科教育研究的对象,也是普通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建立应该借鉴其它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第二,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阳光体育运动与传统的体育教学实践也不同,因此,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既要借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经验,也要借鉴其它各地阳光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前者体现出了体育教学模式的传承性,后者体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个性化特点。第三,所谓的“完善”是指任何一个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它不仅需要研究者在理论的层面对自己构建教学模式进行更新式的调整,而且它还需要任课老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局部内容的革新。

总之,阳光体育运动视域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构建是颇为复杂性的工作。它既需要研究者对体育运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历史有一个科学地回顾,又需要研究者反思自己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的科学分析。

作者:王鹏 单位:中原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参考文献:

[1]王文静.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