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人民币国际化集锦9篇

时间:2022-03-06 00:27:08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1

戴相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国际金融论坛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中国社保制度须引欧债前车之鉴》、《管好人民每一文“养命钱”》、《国际金融体制变革不可逆转》等论述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美元不断贬值、美国政府债务率居高不下令人担忧导致了美元以外其他货币的广泛使用,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的原因之一。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人民币要成为广泛使用的国际货币,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分阶段的过程,但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大体经历3个阶段。一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使人民币的定价、交易、结算功能相应增强。二是使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企业和个人可用人民币到境外投资。第三,使人民币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储备货币,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总额中占有较大比例。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据此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应坚持市场化推进,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人民币走出去,要根据外汇市场需要。首先,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再扩展到亚洲地区和“金砖”国家,最后发展到欧美发达国家。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推进,要通过离岸中心来实现,这里香港是天然的选择。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市场进行,但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主要可通过我国的中央银行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央行和货币当局通过本币互换来实现。

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

当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是中国政府对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发出的最积极、最权威的信号。根据三中全会《决定》,建议从下列几个方面尽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一是推进个人“香港股票直通车”。允许个人对外投资,把开放个人对境外投资作为贯彻落实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第一条实际措施。

二是扩大境内企业和有关机构对境外的投资。改善当前双向直接投资严重不对称的现状。过去,我们有外汇但对外直接投资少,是因为没有强有力的跨国公司和先进技术、品牌、管理能力。现在企业对外投资能力不断加强,在一些部门已有较强实力,应支持加大对外投资。目前,全国社保基金会管理资产有1.2万亿元,建议有关部门把全国社保基金的境外投资范围从股票和债券扩大到对股权的直接投资。

三是扩大境内外合格投资机构的投资额度。一年前,时任证监会主席说,境外对A股投资只占1%,今后可逐步扩大到10%。最近,周小川行长说,可以扩大境内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额度,直至取消额度限制。我非常赞同。印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少,但吸引外资投资股票规模很大。他们对境外合格投资机构没有核定投资限额,只是分别规定一个、多个境外合格投资机构投资境内一个上市公司股份的最高比例。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2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区域化

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边境贸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成为周边国家的硬通货。人民币在柬埔寨、缅甸、尼泊尔等与中国接壤的国家全境通用;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人民币;俄罗斯远东地区已大量使用人民币;在越南,边贸成交额中有人民币结算的已达90%以上;有些国家还正式承认并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走出国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同步的必然之路。

一、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发展的意义及其可行性分析

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我国获得的最直接利益就是国际铸币税。铸币税是指货币发行者凭借其货币发行特权而取得的货币面额超过其发行和管理成本的金额。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下,东盟各国和其他非国际货币国家通过使用人民币,必须向我国出口,我国等于无偿获得商品消费。因此,我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更多地输出人民币,获取铸币税收入。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降低我国的汇率风险。一旦人民币国际化成为现实,我国的进出口商、国内对外投资人在经常项目下的资金结算都可通过人民币进行,只要人民币币值稳定,就可以有效避免因汇率所带来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稳定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还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确立,使我国获得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规则的权利,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国际金融规则来体现国家的长远利益和经济目标,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制度性收益。

另外,通过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可以进行逆差融资。逆差融资是指当我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央行可利用发行人民币获得融资,从而支付逆差。逆差融资的好处就是我国不必再为通过紧缩经济,牺牲国内的经济利益来维持外部均衡而伤脑筋,其有效的避免了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在政策选择上的矛盾,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其前提是人民币国际化必须具备可行性。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我国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整合“一国三币”,即大陆、香港和澳门的货币同一性问题。

有数据显示:大陆与香港、澳门的经济往来是日渐增多的。2003年,大陆对香港及大陆对澳门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是2000年的1.62及1.83倍。另外,从产业结构来看,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大陆第三产业不发达,主要靠第一、第二产业来带动经济的增长。由此可见,三地的经济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货币一体化将使产品多样化程度大大提高,这样可以使三地在遭受外部冲击后所受到的不利影响较小,甚至相互抵消。

近年来,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迅速增长: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1994年为143.4亿美元2003年1月至8月已达4773亿美元。东盟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在逐步增加:最低的泰国为3 7,最高的缅甸为15.1。此外,由于人民币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赢得了东盟各国的信任;同时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资产收益率较高,人民币的国际信用也受到颇多好评。因此,随着东盟10+1的经济合作框架已经确立,区域经济的互补效益明显以及为了更好的抵御风险,加强经济交流的迫切愿望使人民币区域化更加成为可能。由此可知,实行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了区域化的可行性。

最后,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达4033亿美元,相对于同年进口总额(3900亿美元)来说,外汇储备相当充足。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达6059亿美元。充足的储备资产可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货币兑换要求,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了条件。

二、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同时给我国经济、政治等方面带来的冲击也不容忽视。

1、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当我国货币当局认为当前经济过热,通过提高利率来实行紧缩政策,而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向国外借款获得本币资金以满足客户需求。同时,提高利率虽然可以使国际投资者增强人民币的信心,从而增持人民币以获取高额的货币资产收益,增加货币境外持有量和流通量;但是面对较高的利率,国外投资人会减少对本币的借款,增加的货币境外持有量和流通量就会有所抵消。

2、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后,我国也会出现“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是针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提出的,其难题在于:美元承担的两个责任,即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和向世界提供清偿力(即美元)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保持充足的国际清偿力,人民币的国际流通量增加,但我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扩大,货币国际信用下降;而通过改善逆差或实现顺差,货币国际信用提高,增强人们对人民币的信心,但由于外国借款者不愿意借入有升值预期的人民币,从而使人民币在国际级经济中的流通量减少,国际清偿力大幅度减少——顺差逆差都不利于发展。

3、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的外汇政策带来了新问题

随着人民币实现国际化,资本项目逐渐开放,投资性和投机性的国际游资都会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我国的货币供给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一定冲击。非预期的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入流出不但会给我国中央银行调控人民币造成一定困难,还会引起人民币汇率浮动;不但会影响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从长期看,还会削弱人们对人民币价值稳定的信息,从而不利于人民币实现国际化。

4、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进程中会面临政治上的压力

人民币国际化为我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对日元在亚洲的地位产生冲击同时也会影响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益;所以,在人民币逐步实现国际化的进程中,日本和美国绝不会“坐视不理”。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背景都不相同,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合理的途径就是基于我国国情,从边际贸易入手启动人民币区域化,在人民币的使用规模扩大和国际地位上升及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后,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一,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是人民币币值稳定,而币值稳定是以我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为支撑。因此,我国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应大力发展经

济,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只有这样,人民币国际化才能顺利进行。此外,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除了应增强经济实力外,还应坚持以稳定币值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故现阶段仍以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稳定物价水平。

第二,全面建设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制度体系。高度开放和发达的金融体系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面对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诸多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完善人员激励机制,加强公司治理制度的建设,通过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及进行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业的作用和地位。在完善的金融体系下,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增强人民币在国际范围的可接受程度;并在资本可自由流动的前提下,稳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

第三,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将香港建成人民币离岸中心,以完善的外汇市场支持人民币国际化。有数据显示:香港人民币清算银行中银香港已从2004年2月25日起,为本地39家参加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的银行提供存款、兑换和汇款清算业务。中银香港还在当日向零售客户推出了人民币业务服务。香港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标志着两地经济融合更进一步,再加上香港在东南亚地区金融中心的地位,将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第四,借鉴欧元模式整合“一国三币”,实现中国主权范围内的货币统一。目前,人民币一定程度上已在港澳台流通使用,但是两岸三地所使用的货币不统一始终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一大障碍。对此,我们可以借鉴欧元一体化的经验:在政治上就货币合作问题首先达成共识。所以,我们有必要实现人民币在中国主权范围内的统一。对于台湾问题,由于两岸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但实际的政治对话不多,我们可以先实现大陆、香港、澳门的货币统一,等到我国的经济实力上升到一定程度,实现了人民币区域化或亚洲化之后,再考虑台湾问题。

第五,在统一我国货币的同时,早日实现人民币亚洲化。首先,稳步推进人民币已有的区域化。通过建立合理的双边协议,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往来,放宽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管制,并在东盟10+1的经济合作框架下逐步谋求货币合作。其次,积极推进亚洲的货币合作。在亚洲经济区域内扩大人民币的计价范围和使用程度,提高人民币的地位,积极参与亚洲经济合作,为人民币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创立亚洲货币单位,实现人民币亚洲化。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3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次贷危机

一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成为世界普遍接受的可兑换货币,即成为国际货币,其基本特性有三个,即可兑换性,普遍接受性,价值的相对稳定性。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国内学者有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它指人民币具有国际货币职能。因此,在人民币还未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情况下,不具备国际货币资格,至于人民币目前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属非制度性安排,是区域内国际经济贸易便利化之举。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趋势。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人民币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始。

二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现状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和蔓延,汇率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贸易额及与贸易伙伴国问的贸易结算,同时中国以债券形式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在此次危机中也蒙受了一定程度的损失。为了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人民币加快了国际化进程,尤其在进入2009年以后,人民币国际化举措频出:

1 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保障贸易顺利进行,提高人民币国际公信力

自去年12月以来,中国央行已与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到6500多亿人民币,以此来规避贸易结算过程中出现的汇率风险。由于汇率的不稳定,造成部分东欧、非洲和亚洲国家货币对美元剧烈贬值,中国贸易企业损失惨重。实施货币互换可以有效缓解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短期流动性紧张问题,在消除汇率波动风险的同时,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简化了交易流程,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稳定性和公信力。

2 开放跨境结算试点,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一步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迈出了人民币走向周边化进而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实行人民币跨境交易试点,意味着人民币将在国外担当计价和结算工具,与中国有贸易来往的海外非居民也将可以持有人民币,人民币不再仅是中国的“通货”,而变成中国和外国之间的“通货”。在保证贸易顺利进行、实现贸易双方互利共赢、保障长久贸易关系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国际汇率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三 当前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阻力

当前实行货币互换和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预示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了重大进展,但我国依然处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初级阶段,一些深层次的阻力依然制约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主要表现在:

1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同时还需要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和货币价值与地位受到质疑

目前高额的贸易顺差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趋势是背道而驰的,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就要消除贸易顺差。但在短时间内放弃贸易的主动权,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对于内需尚处薄弱、经济增长方式还处在转变期的中国来说,的确是一个两难选择。

2 对资本账户和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实行管制仍然是人民币实现国际化的一大瓶颈

人民币对外计价结算至今还没有实现,非居民不能自由获取人民币,也不能在国内自由地进行证券、房地产方面的投资,中国基本上还是一个资本项目管制比较严格的国家。资本项目的管制不放开,最终会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单边上涨,削弱中国出口部门的竞争力并造成经常账户的逆差。

3 仅依靠贸易过程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而没有完善的金融市场和投资市场的辅助是不够的

要实现人民币的投资职能,就必须建立国际化金融中心以及相应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时还应该有完善的投资市场和投资标的对象来满足投资需求。现实的情况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单一,市场的投资文化和金融产品缺失,不利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四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几点建议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要从中国当前的实际出发,利用此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机遇,采取积极措施,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首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内需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降低对外贸的过渡依赖性,解除由过高的贸易顺差而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增长模式约束,提高人民币应对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

其次,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地推进经常项目下人民币计价、清算,并为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的流出和回流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在当前形势下,通过人民币在贸易中的广泛使用,扩大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的基础,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公信力,进一步催生人民币的投资和储备职能。

最后,逐步开放金融市场,逐步放松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不同项目的管制和可自由兑换,建立开放式短期外汇借贷市场、人民币清算市场以及外国人民币债券市场,同时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和以香港为依托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为人民币实现区域化进而实现国际化提供金融服务上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09.03.23.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4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以及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人民币已在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流通,开始了它的国际化进程。笔者认为,人民币在走向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上,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并借鉴其他各种货币国际化的途径来设计具体的方案,以渐进方式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事实上,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从近几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我国每年都有大批旅游者到这些国家观光旅游,因而在这些国家可以用人民币购买商品的购物店越来越多,可以用人民币兑换本国货币的兑换店和银行也开始出现。笔者赴韩国考察发现,在韩国比较知名的购物商场、酒店、宾馆等每日都公布人民币与本地货币、本地货币与美元的比价。人民币同本地货币和美元一样,可以用于支付和结算。在韩国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办理人民币与韩币、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业务,也可以随时用人民币兑换欧元、日元、英镑等所有的硬通货。尤其在去年12月29日,中国银联宣布,从2005年1月10日起正式开通"银联卡"在韩国、泰国、新加坡的受理业务。使持卡人在韩国、泰国和新加坡可以使用"银联卡"进行购物消费、也可以在这些国家的取款机上支取一定限额的本国货币。从2005年12月开始又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卢森堡五国率先开通了中国银联卡ATM受理业务。这一切,都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而且使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得到进一步推进。

第二种,在中越、中俄、中朝、中缅、中老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的。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已经在这些国家中大量使用,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在一定程度上说,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的区域性货币。在朝鲜罗津-先峰自由经济贸易区的集市贸易市场上,当地的摊主们无论是销售中国的商品还是朝鲜的地方产品,大都习惯于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人民币在朝鲜几乎所有的边境城市甚至在全境,已经成为人们结算货款、进行商品交易、当作硬通货储备的货币之一。在越南、俄罗斯、朝鲜、缅甸等国家大多与旅游有关的行业、部门以及商品零售业均受理人民币。并且逐日公布人民币与本国货币的比价。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经贸往来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民币的流通和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人民币区域化的范围也必将进一步扩大,区域性货币的地位也将日益巩固,尽而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第三种,在我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资料显示,目前在香港已有100多家货币兑换店和近20家银行开办了人民币兑换业务。很多宾馆、购物商场、尤其是游人的购物点都报出人民币与港币的汇率并直接受理人民币。由于港币可以随时兑换成美元,实际上人民币也可以随时通过港币这个中介兑换成美元。据专家估算,目前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币已达700多亿元,成为仅次于港币的流通货币,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研究人员调查统计,人民币每年跨境的流量大约有1000亿元,在境外的存量大约是200亿元。我国人民币供给量(M2)约为20000亿元,这意味着境外人民币大约是人民币总量的1%。由此可见,人民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接受,人民币国际化处于渐进发展的阶段。

二、人民币国际化背景分析

(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国家主席在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式发表演讲时说:“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从1978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16494亿美元,年均增长9、4%;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1548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16%;国家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6099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专家普遍认为,今后10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就为人民币成为被世界各国和地区可以放心使用的货币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为人民币树立了较高信誉,深受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欢迎。

(二)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我国一直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近几年治理通货膨胀,维持人民币币值的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成效显著。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其他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而人民币则保持了汇价稳定,防止了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为人民币奠定了牢固、可靠的信用基础。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使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积极的步伐。

2003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了《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法》,允许在边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鼓励我国边境地区商业银行与周边国家地区银行建立行关系以通过银行进行边境贸易结算。这项规定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积极的影响。人民币被周边国家或地区所采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边境贸易,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促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国家外汇管理局针对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法规,将消除周边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流通。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人民币境外流通提供了广阔空间。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形成一个拥有18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到1.23万亿美元的经济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东盟对中国出口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55%。贸易投资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人民币的境外需求。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一些与中国贸易、投资往来频繁、数额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比如在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的贸易中,人民币事实上已经成为结算货币之一。(五)人民币在香港地区的广泛流通和使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为在香港办理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业务的银行提供清算服务。内地居民可以使用内地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银行卡到香港用于消费支付和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港元现钞,香港居民也可以使用香港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银行卡到内地用于消费支付和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人民币现钞等等。这些办法和政策对人民币的境外流通作了尝试,也为人民币的境外流通提供了有益经验。

三、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对策选择

各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目前出现的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是以实际经济、贸易为基础自然发展的过程,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增长的一种反映。笔者认为,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上,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并借鉴各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来设计最佳方案,以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一,积极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经济条件。中国经济必须持续稳定增长并在亚洲地区保持领先地位,继续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高层政府间的交流,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从而消除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担心和疑虑。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的直接投资与贸易,改进金融服务,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统计监测,设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试验区。这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力量。

第二,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出入境限制。建议在中国与越南、老挝、缅甸的边境毗邻地区,逐步取消人民币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使其在有法可依的条件下,推进人民币成为区域性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区域性国际储备资产。笔者认为,在一些边境地区取消人民币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有利于双边经济、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出口收汇、出口核销真实性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对"地摊银行和地下钱庄"行为的遏制,进一步规范边境贸易结算,从而切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三,设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试验区。建议选择对人民币认同感较高国家接壤的边境地区,如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实行人民币特殊管理政策,两地居民、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资金可通过银行途径兑换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或毗邻国家货币。与此同时,对人民币兑换、跨境流动、汇率变动情况进行统计监测,以便及时、准确掌握周边国家和地区接受和使用人民币的状况。通过试验区的运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

第四,国家对人民币境外流通采取鼓励和保护政策。一是在对外经济往来中主动使用人民币。在条件成熟时,中国企业、事业等单位,在对外贸易和其他经济往来中可主动使用人民币。在发展初期可以考虑对愿意使用人民币的外商,在价格等方面酌情给予优惠。二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将那些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积极作用、对消极影响可控的资本项目挑选出来,先行试点,逐步扩大,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五,要进一步解决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问题。如果人民币没有畅通渠道回流到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难以将人民币作为区域储备货币。除了继续允许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允许我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在一般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另外,可以考虑允许周边国家用人民币购买我国政府债券或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这意味着我国不仅把人民币的使用从边境贸易推广到一般贸易和政府债券的交易,而且还可以改进境外居民只能用外汇才能对我国进行投资的政策。我国已经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部分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人民币终究要走向可兑换,还将走向国际化,这必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世界经济发展也将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人民币必将实现国际化。

参考文献:

1.丁剑平、戴国强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2004

2.张蕴岭、孙士海亚太地区发展报告[M]

3.人民币国际化渐进潜行[J]-环球视线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5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以及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人民币已在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流通,开始了它的国际化进程。笔者认为,人民币在走向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上,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并借鉴其他各种货币国际化的途径来设计具体的方案,以渐进方式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人民币作为支付和结算货币已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事实上,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从近几年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情况及使用范围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旅游业的兴起而得到发展的。我国每年都有大批旅游者到这些国家观光旅游,因而在这些国家可以用人民币购买商品的购物店越来越多,可以用人民币兑换本国货币的兑换店和银行也开始出现。笔者赴韩国考察发现,在韩国比较知名的购物商场、酒店、宾馆等每日都公布人民币与本地货币、本地货币与美元的比价。人民币同本地货币和美元一样,可以用于支付和结算。在韩国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办理人民币与韩币、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业务,也可以随时用人民币兑换欧元、日元、英镑等所有的硬通货。尤其在去年12月29日,中国银联宣布,从2005年1月10日起正式开通"银联卡"在韩国、泰国、新加坡的受理业务。使持卡人在韩国、泰国和新加坡可以使用"银联卡"进行购物消费、也可以在这些国家的取款机上支取一定限额的本国货币。从2005年12月开始又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卢森堡五国率先开通了中国银联卡ATM受理业务。这一切,都表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而且使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得到进一步推进。

第二种,在中越、中俄、中朝、中缅、中老等边境地区。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主要是伴随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民间贸易和边境旅游业的发展而得到发展的。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支付货币已经在这些国家中大量使用,并能够同这些国家的货币自由兑换,在一定程度上说,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事实上的区域性货币。在朝鲜罗津-先峰自由经济贸易区的集市贸易市场上,当地的摊主们无论是销售中国的商品还是朝鲜的地方产品,大都习惯于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人民币在朝鲜几乎所有的边境城市甚至在全境,已经成为人们结算货款、进行商品交易、当作硬通货储备的货币之一。在越南、俄罗斯、朝鲜、缅甸等国家大多与旅游有关的行业、部门以及商品零售业均受理人民币。并且逐日公布人民币与本国货币的比价。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经贸往来的进一步扩大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民币的流通和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人民币区域化的范围也必将进一步扩大,区域性货币的地位也将日益巩固,尽而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第三种,在我国的香港和澳门地区。由于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每年相互探亲和旅游人数日益增多,人民币的兑换和使用相当普遍。资料显示,目前在香港已有100多家货币兑换店和近20家银行开办了人民币兑换业务。很多宾馆、购物商场、尤其是游人的购物点都报出人民币与港币的汇率并直接受理人民币。由于港币可以随时兑换成美元,实际上人民币也可以随时通过港币这个中介兑换成美元。据专家估算,目前在香港流通的人民币已达700多亿元,成为仅次于港币的流通货币,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研究人员调查统计,人民币每年跨境的流量大约有1000亿元,在境外的存量大约是200亿元。我国人民币供给量(M2)约为20000亿元,这意味着境外人民币大约是人民币总量的1%。由此可见,人民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接受,人民币国际化处于渐进发展的阶段。

二、人民币国际化背景分析

(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使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国家主席在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式发表演讲时说:“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从1978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16494亿美元,年均增长9、4%;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1548亿美元,年均增长超过16%;国家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长到6099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专家普遍认为,今后10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这就为人民币成为被世界各国和地区可以放心使用的货币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为人民币树立了较高信誉,深受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欢迎。

(二)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我国一直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近几年治理通货膨胀,维持人民币币值的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成效显著。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其他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而人民币则保持了汇价稳定,防止了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为人民币奠定了牢固、可靠的信用基础。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使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积极的步伐。

2003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了《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法》,允许在边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鼓励我国边境地区商业银行与周边国家地区银行建立行关系以通过银行进行边境贸易结算。这项规定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积极的影响。人民币被周边国家或地区所采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边境贸易,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促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国家外汇管理局针对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法规,将消除周边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流通。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人民币境外流通提供了广阔空间。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形成一个拥有18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达到1.23万亿美元的经济区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东盟对中国出口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55%。贸易投资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人民币的境外需求。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一些与中国贸易、投资往来频繁、数额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比如在越南、泰国、缅甸等国的贸易中,人民币事实上已经成为结算货币之一。

(五)人民币在香港地区的广泛流通和使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为在香港办理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业务的银行提供清算服务。内地居民可以使用内地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银行卡到香港用于消费支付和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港元现钞,香港居民也可以使用香港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银行卡到内地用于消费支付和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人民币现钞等等。这些办法和政策对人民币的境外流通作了尝试,也为人民币的境外流通提供了有益经验。

三、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对策选择

各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目前出现的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是以实际经济、贸易为基础自然发展的过程,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增长的一种反映。笔者认为,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战略选择上,应根据中国的国情并借鉴各国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来设计最佳方案,以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一,积极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政治、经济条件。中国经济必须持续稳定增长并在亚洲地区保持领先地位,继续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高层政府间的交流,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从而消除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的担心和疑虑。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的直接投资与贸易,改进金融服务,加强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统计监测,设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试验区。这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力量。

第二,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出入境限制。建议在中国与越南、老挝、缅甸的边境毗邻地区,逐步取消人民币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使其在有法可依的条件下,推进人民币成为区域性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区域性国际储备资产。笔者认为,在一些边境地区取消人民币出入境的政策性限制,有利于双边经济、贸易往来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出口收汇、出口核销真实性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对"地摊银行和地下钱庄"行为的遏制,进一步规范边境贸易结算,从而切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三,设立人民币自由兑换试验区。建议选择对人民币认同感较高国家接壤的边境地区,如在广西、云南边境地区实行人民币特殊管理政策,两地居民、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资金可通过银行途径兑换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或毗邻国家货币。与此同时,对人民币兑换、跨境流动、汇率变动情况进行统计监测,以便及时、准确掌握周边国家和地区接受和使用人民币的状况。通过试验区的运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

第四,国家对人民币境外流通采取鼓励和保护政策。一是在对外经济往来中主动使用人民币。在条件成熟时,中国企业、事业等单位,在对外贸易和其他经济往来中可主动使用人民币。在发展初期可以考虑对愿意使用人民币的外商,在价格等方面酌情给予优惠。二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将那些对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积极作用、对消极影响可控的资本项目挑选出来,先行试点,逐步扩大,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第五,要进一步解决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问题。如果人民币没有畅通渠道回流到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难以将人民币作为区域储备货币。除了继续允许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允许我国与周边国家或地区在一般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另外,可以考虑允许周边国家用人民币购买我国政府债券或对我国进行直接投资。这意味着我国不仅把人民币的使用从边境贸易推广到一般贸易和政府债券的交易,而且还可以改进境外居民只能用外汇才能对我国进行投资的政策。我国已经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部分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人民币终究要走向可兑换,还将走向国际化,这必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世界经济发展也将给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人民币必将实现国际化。

参考文献:

1.丁剑平、戴国强中国金融发展报告[M]2004

2.张蕴岭、孙士海亚太地区发展报告[M]

3.人民币国际化渐进潜行[J]-环球视线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6

货币国际化是指某一国货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并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世界上的国际化货币有美元、欧元和日元。众所周知,货币国际化能给这个国家带来许多好处,如:可以享受国际铸币税、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拥有话语权、为外贸和对外投资活动提供便利以及改善国际贸易条件等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新经济现象已经成为经济领域内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国际化货币是指某国货币走出国界,以交易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储藏手段等职能流动于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的状态。人民币国际化则是指人民币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国际货币的经济过程。某种货币想要实现国际化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该种货币的发行国必须具备较强的经济政治基础;其次,发行国必须具备足以维持其货币稳定的内外部经济条件;第三,发行国必须拥有发达完善的金融货币市场,以保障其国际化进程。而且,实际上我国也已经基本具备了实现国际化的条件。

(一)金融市场完善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更富有弹性。外汇市场在交易主体、工具和规则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革,这些都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避险和交易机制。

自从金融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基本建立起了完整的金融体系,有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国家性股份制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此外,我国也已建立较为健全的金融市场,虽然与欧盟、美国等国家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这也为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外汇储备充足

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由短缺走向了富足。199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就已经超过了百亿美元,1996年达到了1050亿美元,超过千亿美元,到了2006年更是达到了10663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并且,自2006年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一直稳居世界第一,总量不断增长,每年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另一大支撑。

(三)人民币流通规模扩大

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经济的扩大和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使人民币流通的区域和规模都有了快速的扩大。国内外对人民币的需求不断增大,到2011年底,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2已经达到780852亿元,而且每年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此外我国市场货币流通量也在不断增加,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指出,我国2005年底市场的货币流通量是2.4万亿,而到2010年11月底,市场的货币流通量就已经达到了4.23万亿,增长幅度近80%。在俄罗斯、泰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越南等国家和地区,人民币已经成为一种可接受的货币,而且人民币境外流通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四)人民币币值稳定

币值稳定也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人们持有某国资产,绝不会希望该国货币贬值,因为那就意味着收益兑换成本国货币时会遭受损失。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年通货膨胀率约为0.9%,远远低于美国的2.5%、英国的2.6%以及欧元区的1.9%,而日本则一直处在通货紧缩的状态。另外,人民币的汇率也比较稳定,与美元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紧密。总的来说,我国在经历改革开放初期的高通胀率和汇率贬值后,人民币的内部稳定性和外部稳定性是能够与其他几种国际货币相提并论的。

(五)我国政局稳定

近年来我国的政治局势一直比较稳定,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升,还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协议决定提供规模为1 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合计28.29亿美元)的流动性支持,这是人民币首次以官方的姿态走出国门。2009年初,央行又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马来西亚分别达成2 000亿元和800亿元的人民币互换协议。2009年4月2日,主席在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合作 同舟共济》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尽最大努力向有关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达6 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还将根据需要签署更多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实行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基础。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思考

由上文可以看出,中国已经具备了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基本条件,2008年的金融危机虽然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实质上改变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而且当前中国正在积极的进一步打开市场,人民币的国际化势在必行。

(一)全球货币进入新格局,人民币国际化是迎战货币战争的有利武器

2012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浮动幅度扩大至1%。这说明中国决策层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已接衡水平,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更加成熟。

国际方面,欧债危机第三波冲击面临着陆,全球货币竞争进入新的格局,对于即将到来的全球货币战争,中国的正面响应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关键的步骤在于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汇率市场化。事实上,近期除了扩大汇率波幅以外,其他举动包括取消强制结汇制度、增加QFII额度、建立全球性人民币结算中心、探索金融改革试点、推动利率自由化等,同样有助于加速人民币可兑换,更显示人民币国际化的四大步骤正在同步推进,对人民币实现基本可兑换持乐观态度。

(二)人民币国际化拥有更良好的条件

2012年4月18日,ING银行的关于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推出对内的和对外的外商直接投资试行办法和扩容近期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计划,这些举措都可以看出中国正在积极的进一步打开市场,以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ING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师提姆·康顿指出:中国作为占全球贸易总量10%的领先经济体,需要配有配合此地位的货币,中国政府在全球金融市场出现空前波动的时期,设立人民币离岸市场,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尝试。他还指出,若人民币国际化最终走向资本账户的自由兑换,将是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最重要的市场经济改革。提姆?康顿推断,人民币成为可完全兑换货币的时间可能从之前的20年缩短到5-10年。

数据显示,中国的贸易规模占全球贸易的10%,并且中国政府已与14个贸易伙伴签署人民币双边互换协议,涉及的贸易量占其总贸易量的四分之一,这些都无疑为人民币继续成为结算货币提供了保障。

(三)10亿元人民币债券首次进入英国,和中国香港形成“双核”驱动

2012年4月18日,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了首批人民币债务,这次中国首次在大陆和中国香港以外有一家外资银行在其国家发行人民币债券,标志着继中国香港之后,中国政府启动的第二个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表示,此举将进一步推动伦敦市场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及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加强伦敦作为人民币国际市场西方中心的地位。奥斯本还指出“作为领先的世界金融中心,伦敦具有独特的地位,准备好协助中国完成其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国际上使用的目标。”

对于伦敦成为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不少人担心伦敦是否会与中国香港形成竞争,事实上,伦敦成为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不会对中国香港产生冲击,香港和伦敦就此亦不乏合作。比如在2012年1月,香港和伦敦成立合作小组,进一步推动两地在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合作,特别是在支付结算系统及促进人民币市场流动性等多方面的联系,相信双方会达成互利双赢。奥斯本也表示,香港和伦敦两地“是互补关系”,而伦敦为人民币业务提供了“西方中心”。

(四)深圳金融改革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深圳在今年4月12日通过了《关于加强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继3月28日温州金融改革试点后的又一地方性金融创新举措。深圳金融创决策的重点在前海特区和毗邻香港,借助这两个优势,双向人民币跨境贷款项目可以为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开放、人民币回流提供新的重要平台。

首先,香港银行的贷款利率是紧盯美元的,存贷利差较小,加之香港离岸人民币供过于求,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仅为3%多一点,而内地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为6.56%,如果实现跨境人民币贷款,香港富余的人民币供给内地小微企业,可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未来,当内地货币政策更加宽松的时候,人民币可以通过深圳方面的银行贷款给香港,为香港企业提供资金,在深港两地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其次,在深港建立跨国公司资金交易结算中心可以使跨国公司更愿意在中国用人民币结算,用人民币投资,避免汇率风险。

再次,随着中国外汇储备停止高速增长,人民币步入逐步升值轨道,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长期的高外汇储备和资本项目的严格管制,推动国内生产和消费价格上涨,不利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增长。通过资本项目的适度开放,既可以让人民币对外走出去,对内引进来,合理双向流动,也有利于缓解我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脱节的状况。

(五)人民币国际化快速道路上要警惕风险

近期,国内金融改革试点方面,金融改革与创新的范围将进一步拓宽,步伐有所加快。目前,全国多地包括温州、深圳、上海、天津都在进行积极探索,表明决策层加速金融改革的决心更加坚定。今年以来,离岸市场建设诸多措施已在有条不紊地推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作用正在加强,人民币回流通道更加丰富。

人民币国际化的四项进程正在协同推进,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风险防范。例如,新规定将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1%扩大至2%,这也将加剧银行结售汇价格双边波动。因此,银行提高对外汇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头寸管理先严后松;企业购买通过金融衍生产品以锁定远期汇率,避免汇率波动风险都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央行宣布扩大人民币浮动区间后一天,外管局便通知对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实行正负区间管理,明确负区间下限,同时取消对银行收付实现制头寸余额实行的下限管理,防范汇率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政府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正在不断地改革和摸索,积极地开放市场,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已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但是我们要看到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而且这些成绩仅是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第一步,未来发展需要对资本账户进一步开放,并且在国际化进程中,要警惕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 周晓娇.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发展分析[J].中国商贸,2009(15).

[2] 王玮.论人民币成为国际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可行性[J].商场现代化,2010(23).

[3] 斯琴图雅.对当前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条件的重新思考[J].武汉金融,2009(6).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7

关键词:人民币;货币国际化;国际货币;货币功能

中图分类号:F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6-0080-03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备等货币功能,最终成为被国际市场广泛使用和持有的国际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就是指人民币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备货币工具的经济过程。由国际经验,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具备的条件有:较强的综合国力与体制竞争力,较高的货币政策制定水平与货币管理水平,规模足够,产品多样化的金融市场,逐步实现人民币稳中趋开的过程中自由兑换,扩大其计价、支付、储备功能。

一、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

(一)政治条件

国际货币的发行国的政治必须保持长期稳定。该国政治的不稳定会引起经济的不稳定,继而会引起货币的不稳定,甚至对国内外居民持有的以该国货币形式表现的金融资产的安全性构成威胁,该国货币就难以获得承认。因此,一国政治的稳定性是其货币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在世界政治中具有较强地位。政治地位较强,能较好地保护本国利益免受伤害,能较好地保障国内外居民以本国货币形式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安全性。

(二)经济条件

1.必须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保持宏观经济长期稳定。该国的经济规模足够大,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足够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作用就较大,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使用程度就较高。评价一国的经济能力,不仅要考虑目前的经济实力,还要考虑未来的增长趋势。

2.同时,该国必须与世界各国有广泛的经济联系,在世界进出口贸易和投资中占有较高比重。强有力的出口和国际投资地位可以直接推动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广泛应用,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一国只有和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其他国家才可能将该国货币作为支付、结算和储备货币。历史上,英国、美国在各自货币的国际化进程之初都经历过贸易和投资扩张的过程。因此,一国若要实现本国货币的国际化,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生产力,提高总体经济实力并推动经济的国际化程度。

3.必须拥有具备相当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发达且开放的金融市场、健全的金融体系、遍及全球的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络是一国货币国际化必不可少的条件。货币的兑换主要是在金融市场和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健全的金融体系是货币国际化的组织保证。

(三)我国是否具备合适的条件使人民币推向国际化

从我国的政治及经济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来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尚存在诸多不足。

我国的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与货币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因此,现阶段大规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基础并不稳固。现有经济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初见成效,但仍存在难以支撑人民币迅速实施国际化进程的诸多问题。如利率市场化问题、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问题、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问题等。以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为例。我国之所以采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渐进模式,主要目的在于尽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创造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前提条件。这些前提条件,简言之就是,稳定的宏观经济、健全的微观机制、健康的金融体系、有效的金融监管、有利的国际环境。另外我国所处的国际政治环境对于我们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来说尚不是很成熟。

显而易见,目前我国尚未完全具备上述条件。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着众多的矛盾,还很不稳定,微观机制有待健全,金融体系较为脆弱,金融监管也比较薄弱,国际环境较为严峻。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前提条件的成熟,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在这种情况下,“渐进模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推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困难

事实上,一国货币争取国际化的过程,就是参与激烈的货币竞争的过程。直观来看,在一定时期内,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崛起,必然伴随其他货币竞争力的下降与衰落。因此,当一国货币走上国际化道路之后,将会面临他国货币的强烈反击。从当前国际货币格局来看,美元虽然颓势明显,但未来较长时期内霸主地位仍难动摇,同时随着欧洲区域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提高,欧元的地位将更加稳固,而日元国际化近年来有所倒退。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前进的道路上首先要破解四大难题:

1.贸易逆差是对外输出本币的主要途径,这依赖于强大的内部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这点我国短期内显然难以达到。

2.对一国货币的需要也与其相关的金融交易活跃程度相关,我国金融自由化程度较低,缺乏具备本币国际化的基本支撑条件,除了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可兑换之外,金融市场对外联系程度已落后于整个改革开放进程,而且也缺乏支持交易活跃的金融工具。

3.政府的政策选择和战略思路还需明晰。一方面,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仍然主要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思路尚不明晰,如加快金融自由化改革、推动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加快人民币境外结算的发展、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等。另一方面,政府的金融管理能力还需不断提高,控制人民币国际化伴随的风险并非易事。

4.政治因素仍然是最大的障碍之一,虽然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但在政府透明度、公共政策选择合理性等方面还有所不足,对于试图持有人民币的一些外国人来说,这也是担心的因素。

总之,当前的国际金融动荡是一把“双刃剑”,虽然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曙光,但也增添了许多困难,例如推动金融自由化改革面临更大风险,而这又是本币国际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应该说,人民币国际化在较长时间内将仍处于准备阶段,还未到确定“时间表”的时候。未来我们一方面要“练好内功”,针对困难不断创造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把重点首先放在亚洲,不断增强人民币的竞争力。

三、在现行国际条件下我们应当冷静对待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仍然存在众多障碍。目前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人民币国际流通量增长不足;国内金融市场深度、广度和国际标准化程度不足;国际化过程中人民币对外价值可能发生巨大变动,妨碍经济政策自主性。其中,人民币国际流通量不足将成为最大问题。因为在金本位的黄金时代,英国虽然存在庞大经常项目顺差,却通过资本输出向世界各地输出了大量英镑;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美国通过经常项目逆差向世界提供了美元流动性。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贸易顺差最大国之一,但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仍然较小。而且,纵观全球主要国家的货币国际化的实践,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要求该货币发行国应具备以下条件:占有全球经济较大份额的经济实力,政治上高度稳定,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特别要注意到,人民币的国际化可能会引起中国的复活。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西方国家对待人民币的矛盾心态将会更加强烈地表现出来。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人民币的升值来“解决”全球贸易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可能促使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也是他们所不希望看到的。

目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这些,我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注意防范少数别有用心的国际利益集团歪曲事实,蛊惑煽动,阻挠和破坏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上升。

参考文献

[1]姜波克.人民币自由兑换[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

[2]姜波克,张青龙.货币国际化:条件与影响的研究综述[J].新金融,2005,(8).

[3]邱祥.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尚需时日[J].经济决策信息,1999,(15).

[4]景学成.论人民币基本可兑换[J].财贸经济,2000,(8).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8

【关键词】 货币 金融 汇率 路径

一直以来关于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都是学界争论的焦点,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特别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等过度依赖美元的风险,逐步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今年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交易无疑加快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然而,笔者并不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人民币也并非国际化不可。

1.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尚不成熟

一般来讲,一国货币国际化要经历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蓄货币三个步骤。从2008年以来,中国先后与韩国,马来西亚,香港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签订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后,国务院随即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结算试点,使得人民币跨境交易额猛增。尽管人民币在向迈向国际化的潮流中有了很大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只能是准国际化,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到2010年人民币在整个外汇交易市场上的份额也只占到0.4%,速度在增长,但从整个量的积累上看明显不足。

从最近人民币的走势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尤其是在人民币的结算量上看,今年前四个月跨境人民币结算仅5500亿元,相当于去年二季度三个月的水平。香港人民币存款也由2011年11月的6273亿逐步回落到3月底的5500亿。人民币在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

其次,从国际投资和储备来看,美元,欧元,日元依然是主要的国际投资和储备货币。这些国家不仅有着完善发达的金融系统,同时也拥有各自的世界金融中心。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英国的伦敦都是国际重要金融中心,脱离了它们整个外汇交易市场就难以为继。中国与这些国家相比,缺乏一个国际性的金融中心

再次,人民币投资和储蓄功能的实现有赖于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从目前的情况看看,境内和境外的人民币投资产品还比较单一,产品的流动性很低。另外,中国金融市场的实质性开放程度还很低,难以满足外国投资者的需求。

2. 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分析

2.1关于一国的货币政策问题,学界上有一个有名的“三元悖论”,即著名的“蒙代尔三角形”。其基本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不可能三者兼得。

中国从2005年起开始逐步推行浮动汇率制,开始以市场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一旦人民币国际化,势必将导致资本的自由流动,大量外国资本会涌入国内,

根据蒙代尔的理论如果我们保持浮动汇率制那么将面临着汇率急剧变动的风险,因为大量资本进入中国必然引起国际市场上人民币汇率的急剧波动,这时国家必须采取固定汇率才能抵消资本的自由流动所带来的风险。但采取固定汇率制后又会面临丧失本国货币独立性的问题,因为根据不可能三角形这一理论,一国只有在实行浮动汇率的条件下才能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综上所述,如果人民币国际化,将面临着丧失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风险,最终将受制于人。

2.2人民币国际化,中国是否会遭遇“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最初是用来说明美元的问题,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构成了一个悖论。

由于这一难题的存在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我们要探讨的也就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会不会也有这种困扰。中国经济现在高速增长,对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都保持着很强的顺差优势,从现在来讲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的币值应该是可以稳定的。但考虑到我们共同关心的另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到底还能够撑多久?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经济必须还要保持高速增长下去,但这种增长能否支撑到成为国际货币的这一天似乎没有确定的答案。我们假设中国经济还会有20年的高速增长,人民币也会在这一时期成为国际货币。但一旦如此就意味着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将会越来越多,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势必影响到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会逐渐转化为逆差。同时,人民币还将面临着被做空的风险。一旦外汇市场大量抛售人民币,人民币的币值将不再稳定。到时候,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不仅仅是“特里芬”这一个难题,不是矛盾,而是双方都难以为继。

2.3人民币存在汇率超调的现象

3.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尚不统一和明晰

一直以来,学界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问题就有不同的争论。一部分学者主张借鉴英镑,美元和日元等国际化的经验直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而不经过区域货币这一阶段。另一部分学者主张人民币应该先成为亚洲的区域性货币,然后再过渡到世界货币。这部分学者认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应该吸取日元的经验,因为在当今货币体制下,一国货币不可能直接国际化来挑战美元的霸权。欧元的实践告诉我们有必要先建立区域性货币。

从现阶段人民币发展的趋势来看,基本上是沿着后者的思路在进展。从香港,到周边国家再到整个东亚,人民币实际上是按着先周边化再东亚化再国际化的道路稳步推行。但从近期来看,人民币开始逐渐与一些国家的货币进行直接交易,人民币也开始成为一些国家比如伊朗的储备货币,这其实是与人民币逐渐国际化的步调不一致的,人民币的区域基础还没有打好就急于跑出去,虽然表明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很快,但过快的速度很可能打乱稳定的步伐。

笔者认为,当下人民币的发展还是要进一步发挥好香港这个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人民币在整个“中华经济圈”的影响力,同时加快自身金融中心的建设,扩大人民币的辐射范围,增加其辐射深度。无论是通过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这一“三步走”战略,还是通过结算,投资,储备这一货币职能的“三步走”战略,时机都还不太成熟。人民币要想真正国际化,还是要首先强化内部机制。

总结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化注定是一种趋势,但正如马克思所讲,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曲折和复杂的过程。人民币在成长过程中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现在的条件不尽成熟,但笔者也坚信,人民币终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参考文献:

[1] 《金融学》 ,林俊国. 厦门大学出版社.

[2]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第7版.

[3] 宋梁,曾子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研究综述.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第3期.

[4] 徐统生.中国贸易成本的数量,效应及其决定因素.当代财经.2010年第3期.

[5] 林国雄.人民币国际化之我见.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3期.

[6] 牟晓鸣.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与面临的任务.金融观察.2011年第1期.

[7] ,王鑫.从日元的国际化看人民币的国际化.宏观经济.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9

次贷危机的爆发与深化给我们带来了足够深刻的教训。凭借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美国人可以非常轻松地举债以拯救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美联储也可以轻松地违背严防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戒律,直接购买美国国债以弥补可能发生的供需缺口。

中国改革开放30 年来积累了大约2 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美元资产约占60%~70%,大部分为美国国债。在美国史无前例的财政赤字与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背后,隐藏着美国国债市场价值下跌与美元贬值的双重风险。一旦上述风险演化为现实,则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蒙受巨额亏损。

痛定思痛。从2008 年下半年开始,中国政府显著加快了重构国际金融战略的步伐。该战略的核心思路是降低中国在对外贸易、跨境投资与外汇储备管理等方面对美元的依赖程度,从而将美元贬值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中国的国际金融新战略由近及远分为三个层次:人民币国际化、区域货币合作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最近半年时间以来,中国政府在这三个层次上齐头并进,并各有斩获。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阶段性进展是双边本币互换的签署以及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试点工作的推进。区域货币合作取得的阶段性进展是2009 年2 月《亚洲经济金融稳定行动计划》的签署以及2009 年5 月东盟10+3各国对东亚储备库出资份额的落实。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建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9年3 月发表的《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该文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与讨论,并得到广大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受该文所惠,特别提款权(SDR)重新成为IMF改革的热点问题。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成为近期内中国政府重点推进的领域。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进展

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最早出现于1990 年代。但直到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前,人民币国际化并未成为中国政府真正考虑的选择。制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一般而言只有发达国家才有将本币国际化的强烈动机,而中国人均GDP 水平和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低;第二类是中国经济制度的限制,中国尚未全面开放资本项目,人民币也非完全自由兑换,这限制了中国通过资本项目向外输出人民币,此外人民币汇率存在政府干预并非自由浮动; 第三类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阶段的限制,目前除B 股市场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机制外,外国投资者不得直接投资中国资本市场,中国境外也缺乏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这限制了人民币成长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第四类是中国政府对外策略的限制,缺乏推动本币国际化的强烈意愿。

然而,自2008 年9 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态度明显由冷转热。2008年底至今,中国政府已经在两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第一,中国已经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尼、阿根廷等六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总额6500亿元人民币、期限三年的双边本币互换;第二,中国开始加快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试点工作。2008 年12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将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两会期间,央行官员透露,国务院已经确认人民币跨境结算将在香港展开试点,3 月底可能出台珠三角与香港地区之间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制度。国务院常务会议4月8日推出了第一批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结算城市,包括上海和广东省的广州、珠海、东莞四城市。

双边本币互换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如果外国进口商在进口中国商品时,需要以人民币计价并进行支付,该进口商可以向该国商业银行提出人民币借款申请,该国商业银行可以向该国央行拆借人民币资金,而该国央行则可以通过与中国央行的货币互换来解决人民币资金来源问题。因此,双边本币互换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中国政府与其他国家政府合作应对危机冲击的举措,而是为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结算试点配套的制度安排。中国政府如果要帮助其他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最恰当的方式是与其他国家签署双边美元互换,因为人民币不能被其他国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

*反过来,如果运用得当,双边本币互换也能够成为中国政府回收海外人民币的一种渠道。例如,当外国出口商通过向中国出口商品获得人民币货款后,该出口商可以向该国商业银行兑换本币,该国商业银行再向该国央行兑换本币,最终该国央行通过与中国央行的双边本币互换,最终把人民币返还给中国。

不难预测,中国政府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中国将与更多的国家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尤其是与泰国、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俄罗斯等重要贸易伙伴;另一方面,中国将批准更多的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结算城市,尤其是与东盟各国联系紧密的昆明、南宁以及中国重点发展的金融中心城市──天津等。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

回顾国际金融史就不难发现,并非所有大国在所有时期都会坚定不移地推进本币国际化。英国与美国似乎一直是本币国际化的推崇者,而日本和德国似乎在相当长时期内对本币国际化不太感冒。要厘清各大国对本币国际化的迥异态度,就必须分析本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与成本(风险)。

一般而言,本币国际化将给货币发行国带来如下收益:

第一,货币发行国能够向国外使用者征收不菲的铸币税(Seniorage)收入。铸币税是指一国发行货币的成本与货币能够换取的实际资源价值之差。一个被经常用来解释铸币税的例子是,美国政府印刷一张1美元钞票的材料费与人工费只需3 美分,而这1 美元钞票却能换得价值1 美元的商品。目前在全球流通的美元现钞超过9000 亿美元,大约2/3在美国境外流通,这意味着美国征收的存量铸币税至少为6000亿美元。一项关于美国铸币税的研究表明,美国平均每年能获得大约250 亿美元的铸币税收益,二战以来累计收益在2万亿美元左右。

第二,本币国际化意味着货币发行国能够以本币向外国政府与投资者举债。这意味着货币发行国能够避免本币与举债货币之间货币错配的“原罪”,从而降低发债的成本与风险。以本币举债意味着货币发行国通常不会面临名义上的违约,因为货币发行国可以通过开动印钞机来偿还债务。当然,这将导致本币贬值,从而在长期内损害该货币的国际信誉。

第三,本币国际化意味着货币发行国可以用本币进行对外贸易与国际投资的结算,同时也可以用本币干预外汇市场,这就降低了货币发行国积累外汇储备的必要性。对于中国而言,这可以避免外汇储备过度累积造成的流动性过剩,以及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泡沫。此外,也可以降低因为汇率变动而造成的外汇储备价值损失。

第四,本币国际化有助于降低汇率变动不确定性对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影响,以及降低货币兑换导致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与投资。

第五,本币国际化有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彻底的本币国际化意味着货币发行国必须全面开放资本账户与本币的自由兑换,从而使得本国的金融市场能够动员全球资金为全球企业服务。以该国货币计价的金融产品将在全球范围内发行,该国货币将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储备货币。

作为硬币的另一面,本币国际化也将给货币发行国带来如下风险:

首先,本币国际化将会显著增大货币发行国进行国内宏观调控的难度,削弱该国政府实现本国宏观经济目标的能力。例如,当货币发行国出现经济过热与通胀压力时,按照常理该国央行将采用加息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然而,当该国货币充分国际化之后,由于资本项目完全开放,该国央行加息将导致大量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从而加剧国内的流动性过剩,这可能加剧该国国内的经济过热、通胀压力与资产价格泡沫,造成调控政策与调控目标的南辕北辙。

其次,本币国际化意味着外国投机者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得该国货币,从而增大了针对本国货币的投机性冲击的风险与强度。当本国货币的汇率与本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一致(特别是本国货币存在显著的汇率高估)时,国际投机者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借入本币,并在本国外汇市场上集中抛售,以打压本币汇率。如果本币因此大幅贬值,一方面国际投机者将赚得巨额收益,另一方面本国的对外债务负担将骤然加大,可能爆发支付危机。

再次,从国际经验来看,本币国际化一般伴随着较长时期的本币升值过程,这是因为外国投资者更愿意持有具有长期升值趋势的货币。而持续的本币升值既可能影响本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又可能导致以外币计价的本国外汇资产出现显著的账面损失。这种成本对于出口导向的经济体或者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经济体而言尤其显著。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日本、德国等经济体在很长时间内不愿意推动本币国际化,因为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必须转变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而外汇储备数量居全球第一的中国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时,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外汇储备价值缩水风险也是我们不得不考的。

然而,人民币升值可能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市场价值缩水,并不能成为我们放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理由。第一,如前所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多种收益与风险,是否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政府在充分考虑收益与风险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第二,一旦中国积累了大量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后,中国就始终面临美元对人民币大幅贬值的风险,而次贷危机的爆发与深化则放大了这种风险。中国政府目前通过各种多元化手段来降低美元贬值风险的余地非常有限。与其维持现有政策,将外汇储备保值增值寄希望于美国政府实施负责任的货币政策之上,不如主动实施人民币升值,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结构调整收益、人民币国际化获得的铸币税收入来弥补本币升值造成的外汇储备价值损失。在一个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生损失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有大智慧与大勇气,能够对中长期内的成本收益进行细致准确的核算。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障碍在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成熟,金融机构、机构投资者与散户投资者在经验与能力上有很大欠缺,监管机构管理资本流动的经验和能力也不太充分,这就限制了中国政府在短期内全面开放资本项目与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可能性。相反,笔者认为,对中国而言,资本项目管制是防范金融危机爆发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中国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投资者与监管机构基本发展成熟之前,中国不可贸然放开资本管制。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注定是一项长期、渐进的系统工程。

那么,如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呢?

首先,笔者认为当前中国政府通过签订双边本币互换与加快人民币作为跨境贸易结算货币的试点工作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做法,在方向上是正确的。双边本币互换很好地突破了中国对资本项目下货币兑换的某些限制。这两方面的工作相辅相成,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中国政府可以与所有东盟10+3 国家以及东亚区域外与中国具有密切经贸往来的国家或地区(例如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某些非洲国家与拉美国家等)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并加快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与支付中的试点工作。

其次,为了让境外政府与投资者愿意长期持有人民币,中国政府需要建立如下三个市场。第一个市场是离岸人民币结算市场,这个市场的建立使得境外投资者可以在中国境外将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相互转换,从而降低了持有人民币的兑换成本。第二个市场是离岸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也可以在中国境内,但需要对外国投资者开放),这个市场的建立使得境外投资者可以规避持有人民币资产或负债的汇率风险。虽然目前在新加坡与香港有人民币的非交割远期外汇市场,但这些市场迄今为止都不能很好地预测人民币的未来走势。第三个市场是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市场。只有境外投资者可以购买具有吸引力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他们才愿意在较长时期内大量持有人民币,人民币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储备货币。换句话说,以上三个市场的建立能够解除外国投资者在货币自由兑换、规避汇率风险与金融产品投资方面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更长久、更大规模地持有人民币。一旦上述三个市场建成,就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再次,香港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赢家,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望进一步增强。这是因为香港将成为内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试验田”。首先,上海等四个试点城市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是与香港配套的,香港与珠三角地区在贸易上已经形成不可分割的联系;其次,香港本身就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自由港与贸易集散地;第三,目前香港是中国内地境外人民币流通最活跃的地点,也是东南亚地区人民币进出中国内地的端口;第四,在上述优势的基础上,香港可能成为中国政府建立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境外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以及境外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市场的首选之地。事实上,自2007 年6 月以来,已有五个中国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发行了七批人民币债券,共募集资金220 亿元人民币。这标志着香港有望成为境外人民币金融产品的主要发行地。

最后,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更宏伟的目标是成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组成的“大中华区”自由流通、共同使用的货币,这个目标的达成不但需要上述经济体更紧密地融合,也需要两岸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因此需要更长时间的积淀。

然而,要保证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能够取得成功,中国政府必须在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加快中国国内的结构性改革。

中国政府应该降低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让人民币汇率更多地由市场力量来决定。次贷危机的爆发显示,随着中国潜在产能的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对中国出口的容纳能力必然是有限的。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必须调整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为了缓解中国的内外部结构性失衡(内部失衡是指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失衡、外部失衡是指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中国政府必须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弹性,在一段时期内容忍人民币升值。我们已经多次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合理均衡水平的人民币汇率,有利于纠正结构性失衡,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中国政府应该尽快实施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前提之一,也是中国金融市场继续发展壮大的前提之一。由于中国国内利率长期以来处于管制水平,且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有限,造成中国国内利率水平偏低。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水平的上升不但有利于挤出无效率的投资,存贷款利差的缩小也有利于推动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进一步改革。

中国政府必须在向外资全面开放中国的金融行业之前,向中国的民营企业全面开放金融行业。长期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方面,承受着来自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双重挤压。中国金融业只有在全面对外开放之前实现全面对内开放,中国的民营金融企业才有真正发展壮大的机会。中国政府应尽快放开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的限制,对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一视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