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集锦9篇

时间:2022-04-15 02:44:19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范文1

一、土壤污染现状

近三年来,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一是工业企业场地土壤污染急剧加快,二是农业耕地土壤污染也急速增长。我市辖区内工业企业土壤污染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矿产品加工企业、矿山企业等污染对场地造成的污染;农业耕地土壤污染涉及到全市农业用地,主要是化学肥料、农药的过度使用。长期过量而单纯施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土壤酸化、胶体分散散,土壤结构破坏,造成土地板结,并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根据市域实际情况,对相关企业提出强制性技术升级和从严的污染防治要求;对不符合城乡规划的涉重金属企业,要逐步关闭和搬迁。同时历史遗留污染问题进行了全面解决。(二)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入口关,控制重金属污染隐患的产生。对未经环评审批的在建项目或者未经环保“三同时”验收的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和生产。在环境敏感区域禁止审批新建、改建、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对重点防控企业逐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三)强化污染治理,加快解决突出的污染问题。一是加大整治力度。严肃查处矿山违法建设、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强化达标排放整治,每年开展一次“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依法关闭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重污染企业,停产整顿一批已经造成严重环境危害的企业,确保现有企业的达标排放。二是妥善处置矿山类危险废物。对各类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对象实施无害化处置或实现达标排放,三是着力解决历史遗留污染土壤问题。(四)强化环境监管,严格防范各类污染风险。严格规范企业环境管理,督促重点防控企业及时报告原料和产量的变化情况,建立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同时,针对该类企业,实行专人专管,一季一监测,一月一申报,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均要求建立相应的处理设施,对污染设施的运行情况,实行每月监察一次,并要求企业做好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记录。

三、存在的问题

(一)土壤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竣工监测工作中,除了生态类建设项目需要长期跟踪土壤污染以外,其他建设项目还没有较为详细的土壤环境管理规范及环境保护要求。近两年颁布的农药、制药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始详细规定了建设项目土壤本底调查的要求,但除此以外的其他行业环评,土壤本底调查仍然较为主观。特别是早期立项的水泥厂、重金属企业未开展详细的本底调查。(二)土壤环境管理不规范。一是城市场地土壤污染管理办法有待完善。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存在潜在污染风险的工业场地用途发生变化,场地被大批量转为商业、住宅用地。但为进行土地调查,未明确要求开展土地性质变更环境质量评价,未能促进土壤环境质量与土地资产价值挂钩,尚未形成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管理的规范化。(三)土壤污染责任的认定有待进一步明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避免土壤污染问题的发生、预防土壤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未涉及土壤污染应有的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基本法没有明确规定土壤污染的责任者、污染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等问题,没有提供可操作的土壤污染责任追究、认定、赔偿程序。从近期土壤污染调查情况来看,当前全国典型土壤污染还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有些污染企业的责任主体属于“国有”,污染对象是“国有”性质的土地,土壤污染责任则无法追溯到具体的污染者或责任人。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范文2

11月15日,环保公益组织长沙曙光环保公益中心(下称“曙光环保”)对外披露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调查结果。

每一项数据都值得警惕:郴州三十六湾矿区甘溪河底泥中,砷含量超标715.73倍;郴州三十六湾矿区甘溪村稻田中,镉含量超标206.67倍;岳阳桃林铅锌矿区汀畈村稻田铅含量最高值达1527.8mg/kg(即每千克含有1.5克),超标5.093倍。

据了解,这是湖南第一份湘江流域重点工矿区重金属污染调查结果公布,官方对此暂无表态。

90后领衔调查报告

11月15日,在“重金属污染防治论坛暨农田水田重金属污染防控研讨会”上,曙光环保的调查员高亮有些紧张,这个90后小伙子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其一年多来的调查成果。

与他同台的嘉宾包括: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产业委员会秘书长刘阳生,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姚俊等重金属治理领域大师级人物;台下听众中,不少是湖南部分县市的环保局局长、环保企业人士,更多的人则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环保专家与志愿者。

曙光环保2013年8月正式成立,是一家非政府非营利性公益组织,成员绝大部分来自于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其顾问阵容堪称豪华,既有自然大学发起人冯永锋这样的知名环保人士,也有湖南省长株潭两型办副主任刘怀德、湖南省人大环资委监督处处长刘帅等湖南省内环保“大咖”。

“没想到曙光环保这一群90后小伙子、小姑娘能拿出这么有分量的一份报告。”世界自然基金会成都办公室高级专家梁海棠说,这次调查做得很扎实,采样范围宽,采集样本数量大,数据很难得。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采集第一手数据,建立一个第三方的数据库,向公众公开重金属污染的信息,这是第一步。”高亮说,但是目前公开的数据还是比较简略,出于科学原则和谨慎考虑,大部分数据暂不公开。

刘帅认为,重金属污染治理,关键是信息公开,老百姓随时可以看到,志愿者随时可以调查。“大气污染PM2.5数据公开是个很好的开头,水和土壤也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去走。”

今年4月17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取样点)超标率为16.1%,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其中,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主要污染物为镉、汞、砷、铅等。

据环保部官网资料,早在2009年7月,《湖南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就已完成初稿,但迟迟未见公布。据刘帅透露,目前,湖南省环保厅已经将新的调查报告递交给省政府,正在讨论选择合适的时机。

高亮期待政府能尽快更加准确、更加详实的数据,让公众都能掌握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我们的力量毕竟很有限,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去调查取得这些数据,只能是抛砖引玉。”

重点污染区:

重金属含量普遍超标

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世界已发现的160多种矿藏中,湖南就有140多种,其中钨、锑、铋、锌、铅、锡等储量均在全国前列,开采历史长达2700多年。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姚俊多年研究有色金属工矿污染问题。她指出,我国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岭南矿带,湘江流域又是重灾区,其特点是多种有色金属共生,且属于贫杂系,“这就是说,富矿很少,选冶复杂,需要大量的选冶药剂,这就造成了有色金属和选冶药剂的复合污染,污染也就更严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湖南有色金属开采与冶炼提速,成为不少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数十年疯狂开采后,“现在到了对生态环境还债的时候。”姚俊感慨。

从湘江上游的郴州到下游的株洲,各地尤其是有色金属工矿区的污染情况和居民的受害病状,常常让高亮与同伴们陷入痛苦。

高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明朝万历年间,郴州三十六湾矿区就开始开采,有些铅锌尾矿库废渣可能几百年前就堆积在那里了,也有些是最近几十年开发的,废渣随意堆放,废渣中的重金属就随着流水、空气蒸发,慢慢迁移,周边生态环境全部被破坏了,患癌症的人多,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病。”

在湘江上游,高亮和他的同事发现,郴州三十六湾矿区的甘溪河的部分河道已经被洗矿废渣完全淤积了,雨季涨洪水的时候,废渣中的重金属就会流入湘江支流,最终进入湘江。

今年6月,湘江中游的衡阳市衡东县大浦工业园发现“血铅儿童”事件。据环保部通报的《2014年9月份重点环境案件处理情况》显示,共检测大浦工业园周边600米范围内儿童315人,疑似高血铅症的儿童多达82人,疑似轻度及中度中毒的有10人。

衡东县大浦镇居民汤东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衡东县大浦工业园的工厂都已被关闭,部分儿童得到了治疗,但是,现在园区附近仍种植水稻,镉污染尚未治理,但我们也没办法,总得吃饭,“(农作物)超标一点也要吃”。

高亮在大浦镇芦浦村采集的稻米样本数据显示,“不光是铅中毒,镉污染也较严重,镉含量最高2.08mg/kg(即每千克含有0.002克),超标10.4倍。”

在湘江下游的株洲醴陵市、攸县、株洲县等地的基本农田,曙光环保采集的19个稻米样本中,镉含量均值为0.55mg/kg,样本超标率超过80%。

不论是郴州三十六湾,还是岳阳桃林铅锌矿区,曙光环保采集土壤样本的区域与湖南省政府《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确定的七大“主战区”基本重合。

曙光环保理事长刘曙表示,正因为土壤样本来自于重点污染区,导致样本检测数据普遍超标,“但是,这些点位的数据超标,并不意味着整个湘江流域的重金属含量都超标这么严重,调查方法不同,取样点不一样,都会导致调查结果不同,毕竟,一个点位的数据不能代表其所在的整个区域。”

专家:重金属污染存在了几百年,缓解它比消灭它更可行

尽管曙光环保公布的数据仍不够详尽,但世界自然基金会成都办公室高级专家梁海棠还是颇为赞赏,并提出,能否在整个岭南矿脉区域包括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份开展联合调查,“弄清楚哪些区域是重污染土地,哪些地方不能生产生活,哪些地方不能种粮食,哪些地方重金属含量虽然超标但在土壤中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治理措施。”

据湖南省人大环资委监督处处长刘帅介绍,湖南省目前的治理路线,正是先将土壤分类,再按照不同的用途,确定不同的治理标准。“比如湘潭锰矿区,就不宜种水稻了;株洲清水塘,全部退出用于工业用地,经过治理后要达到工业用地的土壤标准;湘潭竹埠港的治理目标,是经过整治达到商业用地标准后全部转为商用。”

除了污染严重的工矿区,基本农田土壤的污染状况与民众密切相关,也是曙光环保此次调查的重点。

国土资源部2013年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000万亩左右。而据刘阳生介绍,修复一亩重金属污染耕地使之达到国家土壤质量标准的平均成本是20万~40万元,以此计算,全国共需治理资金10万亿~20万亿元。

对此,国内一些专家提出,湖南的重金属污染从明代就有了,存在了几百年,治理重金属污染,不一定非要把重金属从土壤中抽离出来。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刘阳生认为,如果农田中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土壤质量标准,但是仍处于稳定状态、不会进入农作物的食用部分的,“是否一定要把重金属从土壤中抽离出来,使土壤达到国标,这个目标值得商榷。”因为,一成本太高,二没有必要。

著名水稻栽培专家、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副所长张玉烛研究员同意刘阳生的观点,他说,重金属污染治理只能是“与狼共舞”,目标是使重金属留在土壤中而不进入作物内,完全把重金属从土壤中提取出去不可能,“我们试验了2000多个水稻品种,测验各品种的重金属吸收量,选择其中吸收少的品种来推广,比如说Y两优系列,就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它的光合作用很强,也就是说主要靠叶片提供营养,镉主要留在茎中,稻米的镉含量就很低。”

从2014年7月开始,湖南省政府在湘江流域长沙、株洲、湘潭3市的试点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与种植结构调整,要求集中治理170万亩污染耕地,其主要目标是有效缓解重金属对湖南省农产品的污染,而不是将重金属从土壤中抽离出去。

湖南湘潭环保协会理事长刘海威介绍,长株潭的耕地集中治理目前还没有按土地分类,治理方法是统一的,主要是撒石灰、施有机肥和调整作物结构。

但令人遗憾的是,农田污染的基本数据还相当匮乏。“至少还没有公开数据”梁海棠说,“重金属污染土地分类和治理,关键还是需要有大量数据来做支撑。”

11月18日,高亮与同事踏上新的采样点的征途,他们希望采集更多的样本,试图以更加完善的第三方数据库为基础构建一个公信平台。“现在,相互掐架的部门、企业、专家都不少,理性沟通不够。”曙光环保理事长刘曙说,“这需要更扎实的调查数据,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一步巩固‘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数据(部分)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范文3

家乡水环境调查报告模板一

水是生命之源”。由此可知道水对人类有很大的用途。如果没有水,人类将无法生存于世;如果没有水,那么植物就不能生存,大自然的“空调”也将关闭。××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小河纵横交错。可由于人们缺乏对水环境的保护意识,河水正逐渐被污染。

调查地区:××区××县××巷镇东部地区

调查目的:了解当地水质情况,并提出建议

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发展,身为家乡的一份子我目睹了家乡经济的变化,也目睹了家乡河水水污染的日趋严重。

(一) 我好几次看到住在附近的居民往河中倾倒各种生活垃圾,甚至连塑料泡沫都往河里扔。此外,我还看到过河对岸有居民在河水中清洗马桶或是对着河水刷牙,大家可能认为刷牙是件小事,可是那日积月累的刷牙水也是会对河水产生污染的呀!然而,最不可思议的是还有人在如此污浊的水里洗衣物。不过这些行为并不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它们大概都是人类品德阴暗面的表现吧,由此还可以看出湖州市民中的较大一部分人是很缺乏道德素质的。可是,我真的不明白,河水受污染对周围的居民有什么好处不成,周围的居民竟然眼看着母亲河河水水质的日益恶化,却仍没有停止对河水产生污染的行为!这真是辜负了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也让我家乡这条河渐至污浊不堪,堆满生活垃圾。

(二) 过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中含有过多的氮、磷元素,它们会随着水流到其它水体中去,加上人们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等化学产品,使江河湖泊等水体中的氮磷含量大量增加(有人估计,地球上目前工业固氮量已经是自然界中生物固氮量的1倍)。水中丰富的营养物使藻类大量繁殖,就会在淡水中出现“水华”现象,在海洋中则会出现“赤潮”等。当这些藻类死之后,由于细菌分解这些有机物需要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从而使水体中需要氧气的生物(如鱼类、软体动物等)大量死亡。此时,水体就会发黑变臭,水质严重恶化。

以上二点便是我们总结的导致湖州市内水体产生污染的可能原因。

相关建议:

居民:

1.使用无磷洗涤剂。

2.尽量少使用含化学物质的物品。

3.做到不向河道中倾倒生活垃圾。

结论:

目前,××水污染情况严重,政府必须加大对水质的管理、保护和监察制度,居民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企业要以保护水资源为荣,每个人都要以浪费和污染水资源为耻。水——生命之源,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离开了它,不单是我们,地球上的每一种生命体都将不复存在。水是如此的重要,但它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需要每一个人的珍视。

家乡水环境调查报告模板二

这是一张人们破坏环境的照片。照片里是一堵被画花的墙壁,照片旁边还写着一句话:“还墙壁一张的脸。”它提醒我们无时无刻都要爱护环境。

我在活动中,尝到了现代科技的甜头,用数码相机更加清晰;电邮让沟通更加舒畅。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你我他,环境靠大家。只要人人都爱环保,我们的周围环境就更美好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

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化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的现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环境调查报告。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废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碎玻璃、金属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构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农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气。工业废渣中的有些有机物质,能在一定温度下通过生物分解产生恶臭,从而污染大气。五是传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虫,如果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料,人吃了施用过这种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传染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大量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紧迫问题。

食品污染

食品是构成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类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们吃的各种食品,如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等,在生产、运输、包装、贮存、销售、烹调过程中,混进了有害有毒物质或者病菌。

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属于微生物的细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鸡蛋变臭,蔬菜烂掉,主要是细菌、真菌在起作用。细菌有许多种类,有些细菌如变形杆菌、黄色杆菌、肠杆菌可以直接污染动物性食品,也能通过工具、容器、洗涤水等途径污染动物性食品,使食品-变质。真菌的种类很多,有5万多种。最早为人类服务的霉菌,就是真菌的一种。

现在,人们吃的腐乳、酱制品都离不开霉菌。但其中百余种菌株会产生毒素,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食品被这种毒素污染以后,会引起动物原发性肝癌。据调查,食物中黄曲霉素较高的地区,肝癌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几十倍。英国科学家认为,乳腺癌可能与黄曲霉毒素有关。

我国华东、中南地区气候温湿,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比较普遍,主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污染食品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绦虫、旋毛虫等,这些寄生虫一般都是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土壤,然后再使鱼类、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后会引起寄生虫病。

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种农药是造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一大来源,还有含铅、镉、铬、汞、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废气及废渣;食用色素、防腐剂、发色剂、甜味剂、固化剂、抗氧化剂食品添加剂;作食品包装用的塑料、纸张、金属容器等。

如用废报纸、旧杂志包装食品,这些纸张中含有的多氯联苯就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引起病症。多氯联苯是200多种氯代芳香烃的总称,当今世界生产和使用这种东西的数量相当大。

有资料证明,在河水、海水、水生物、土壤、大气、野生动植物以及人乳、脂肪,甚至南极的企鹅、北冰洋的鲸体内,都发现了多氯联苯的踪迹。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可保持鲜艳色泽。但是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

防止食品污染,不仅要注意饮食卫生,还要从生产、运输、加工、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着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土壤污染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本,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土地却遭受到空前的破坏。其中,土壤污染像一把软刀子,正在剥夺大片肥田沃土的生产力。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大大超出正常含量,土地无法消除这些有害物影响的现象。严重的土壤污染可以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减退甚至枯萎死亡,这些污染后果是可以及时发现的。更多的土壤污染并无明显表现,却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通过农作物对有害物的富集作用,暗地里危害牲畜和人体健康,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和人畜粪尿中含有许多植物需要的养分,用污水灌田或施用粪肥一般会使农作物增产。但这些废水、废物中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及虫卵等则进入农田,沉积于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人接触了污染的土壤和农产品,会引起破伤风、流行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

现代农业大量施用化肥,致使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无机物大量残留在土壤中。它们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从而使农作物减产。使用农药则使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机物沉降在土壤中,毒害动植物和人。

大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放射性尘埃等有害物质会自然地或随雨雪沉降在土壤中。冶炼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镉、铅等有害物也会被土壤吸附,造成污染。

因此在工厂周围和公路两侧的土壤最容易受污染。

在土壤污染中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危害最大。铬、锰、镍等还能在人体不同部位引起癌症。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 棕地开发;环境管理;工作程序;污染场地;老工业基地

文/邓博 洪焰 胡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了大量的待开发棕地,而棕地开发往往存在环境风险,部分棕地需要进行环境修复,因此政府应强化棕地开发利用环境管理,通过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与土地开发流程,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减少棕地开发后不良环境对人体与生态的危害。棕地开发应从企业搬迁时启动,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对棕地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发现存在严重污染的地块应及时进行修复,以达到居住与商住的用地条件。环境主管部门应该发挥各自的技术特点,全程对棕地开发过程进行跟踪管理。

结合我国实际,棕地定义:为市区内工业用地或者存在污染风险的商业用地(如加油站)搬迁后遗留下来的土地。本文以武汉市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为依托,结合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及环境管理多个方面,对我国的棕地开发再利用管理体系建立的一般程序进行研究与探索。棕地再利用开发环境管理体系

建立与执行棕地开发再利用管理体系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其目的是清除城市中污染因素,使棕地具有造血功能,恢复土地的经济价值,体现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的原则,对政府管理水平、专业知识等因素具有较高要求。若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水平落后、把关不严,将严重影响百姓身心健康和环境安全,为政府、企业、人民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棕地再利用开发环境管理体系包括:企业搬迁前管理、企业搬迁过程管理、场地环境调查管理、场地污染修复管理以及棕地再利用开发管理。企业搬迁前管理是指在工厂停产前,环保主管部门建立搬迁企业档案,收集详细的企业生产历史资料,并根据所收集的资料为下一步搬迁过程做好监管准备;企业搬迁过程管理主要针对企业停产后遗留的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弃物处置的监管,以避免污染物转移造成的二次污染及危险废弃物引起的环境安全事故;场地环境调查管理主要任务是审核环境调查单位的资质及调查单位的调查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并结合场地环境调查的各个阶段展开现场取样、检测数据管理;场地污染修复管理则根据场地调查结果,确定是否要修复,审核环境修复单位资质或能力,组织修复方案的可行性评审,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环境监督性检测,控制棕地在修复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终监督验收单位对修复工程的验收工作;棕地再利用开发管理指在棕地开发项目实施前,配合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污染场地环境修复工作回顾,并提供环评所需的相关环境修复工作验收结果。

棕地再利用开发工作的一般程序

基本情况调查阶段

该阶段停产后即可进行,包括搜集生产企业的生产历史、生产工艺、生产产品及主要使用的化学原料等生产资料信息,并利用数码设备对企业搬迁过程进行记录,形成图像、图片资料,建立巡查档案。

固体废物处置工作阶段

环保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固体废物处置相关法律规定及技术规范,要求搬迁企业完成场地拆除前原址固体废物处置工作,并将处置结果报送环保局备案。按环保部门要求,企业对危险废物进行清理及集中堆放,并协调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企业进行处置。环保局进行现场监督指导,避免了土地二次污染及消除了发生环境安全事故的隐患。

场地环境调查阶段

一般在企业拆迁完毕后,调查单位开始场地环境调查。此阶段环保部门对调查单位资质进行审核,选择具有环评资质与国家认可的计量认证资质的单位,并要求调查单位编制调查方案,在调查取样工作前期,组织专家对调查方案进行评审。在调查取样时,环保局监测部门对取样、测试、数据分析进行监督。要求调查根据企业生产背景资料对场地进行环境调查,包括水文地质调查、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等,分为初步调查、详细调查。

初步调查时,按照国家技术规范设置具有代表性的取样点位,进行取样,监测涉嫌污染物质,发现场地被污染,立即启动详细调查工作,场地未受污染,则可以直接进入土地开发阶段。

详细调查时监督调查单位结合企业生产背景、初步调查数据,进行场地取样点位加密设置,对污染物质重点监测,确定污染强度、污染范围,分析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程度,根据污染物质的危害级别制定修复目标。环保部门组织专家对详查方案进行专家评审,经专家评审后报市环保局备案。

详查报告编制阶段

完成样品分析以及相关地块详查报告的编制。环保部门组织专家对详查报告进行论证后报市环保局备案。污染严重的,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场地污染风险评估。

编制污染土壤修复方案阶段

根据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的污染范围、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验收标准及用地规划等确定污染土壤修复方案。并编制修复工程可研性报告,进行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环保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进行备案,将处理意见进行通报。

实施污染土地修复阶段

施工中要严格按照修复方案的时间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污染场地使用权所有人委托具有资质的监理机构对修复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程环境监理,监理单位应选择具有第三方检测资质、环评资质机构和具有项目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一般环境工程监理分为工程监理和环境技术监理两部门,由环境技术监理主导工作。监理机构在治理和修复工程完工后,要提交环境、工程监理报告,环保部门全程监管。

武汉市老工业基地企业搬迁遗留场地环境管理

武汉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历史上有大型工业企业上百家,为共和国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工业区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挑战,因此工业区内众多不符合产业结构要求的企业需要转产、搬迁等,遗留的土地将作为开发用地。

企业搬迁遗留场地环境管理工作程序

武汉市某大型制药企业占地297亩,厂房占地面积130000平方米。其生产历史悠久,于1949年秋进驻武汉。1956至今产品有肾上腺素、副肾素、安络血、胃复康、二巯基丙醇、甲硝唑、氯霉素、安乃近等,产品涵盖原料药、原料及中间体、医药制剂、生物制药、食品添加剂等多类别、多品种。

根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环境保护部相关文件要求,环保局环境监察部门在该企业搬迁前期介入,并根据搬迁实际情况与出现的问题,下达针对性较强的工作联系函,要求企业提供生产历史资料、产品清单、生产原材料清单、建筑图纸及地下供水供电管网资料,并严格监管企业固体废物(含危险废物)、废水、废气的处置情况;在拆迁过程中也进行全程监督检查,预防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直至拆迁结束。目前,企业搬迁完毕,项目已经进入场地环境调查详查报告编制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开始时,环保局政策法规科对调查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评审调查方案;在实施调查方案时,环保局监测站派专业人员监督取样过程,并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数据准确,防止调查单位数据造假;至调查结束,环保局政策法规科组织专家对调查报告及风险评估结论进行评审。如场地环境存在污染,则启动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程序,环保局政策法规科组织专家对修复技术方案进行论证,将实施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报环评主管科室审核、备案。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实施时,环保局监测站应对修复过程进行监督,包括场地周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监测、施工场地的水气声的监测、污染场地内的防尘措施等内容,如发现存在污染转移,由环境监察部门进行处理。污染场地修复完毕,业主委托具有第三方检测资质单位进行验收,环保部门组织专家对验收方案及结果进行验收;污染场地通过验收方可进入土地市场流转,在建设项目报批环评文件时,环保部门应明确环评单位对场地原用途、修复过程、结果进行回顾。

企业搬迁遗留场地环境管理经验与启示

通过此案例,我们不仅可以清楚棕色地块的开发再利用程序,还可以根据开发流程,清晰地了解地方环保部门关于棕色地块开发再利用的职能与工作流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到以下几点值得推广的经验:第一,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环保部门设置了场地环境调查单位准入标准,规范了场地环境调查市场,并且对取样、检测全程监管,通过抽样检查保证了调查检测数据的真实性;第二,地方环保部门聘请专家,建设专家库,实施专家评审制度,为各项方案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为政府的下一步工作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撑;第三,地方环保部门在企业搬迁前进入企业,收集资料,并对固废的处置情况进行了监管,有效避免了因企业拆迁造成的污染;第四,企业拆迁与环境调查协同进行,互不干扰,确保了调查工作的进度,也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准确。

以上几点对于传统的环保管理工作是一种创新,同时也是理解与结合国家相应的文件要求,由地方环保部门归纳而成,在现实工作中是极其可行的,是值得推广的工作经验。由于我国现有相关法律规范不完善,全国范围内无统一管理标准,因此在本项目中一些管理构架有待优化,一些技术问题值得研究,如拆迁前进场调查取样与拆迁后进场调查取样的优劣比较、场地的取样点位布设、样点的取样频度如何确定等问题。

结论与展望

武汉市老工业区地方环保部门积极探索新型环境管理模式,为武汉的棕色地块开发再利用提供技术服务、提速老工业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规范了棕地开发流程与污染场地环境调查与修复市场。

我国政府针对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连续出台相关文件,为老工业区棕色地块的开发再利用的环境监管提供了政策依据,表明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但在法制建设方面,国家应该出台适合房地产开发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或是根据各个省份土壤类型按区域编制房地产开发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棕色地块的开发再利用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与政策保障。

主要

参考文献

[1]段菁春,柴发合,谭吉华,等.钢铁行业氮氧化物控制技术及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35(3):100-104.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范文5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分类治理、控新减存、示范先行”的原则,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全面实施我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二)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1.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详查。依据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详查工作方案,开展我县土壤环境污染详查。2018年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对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化工、焦化(含陶瓷)、电镀、有色金属加工、铅蓄电池企业及其他土壤潜在污染企业用地展开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掌握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县环保局牵头,县规划国土局、农经局、经信局、财政局等部门配合)(以下均需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新城区建设管委会落实,统称为各地区政府且不再列出)

2.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成我县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省控点位布设工作。(县环保局牵头,县财政局、发改局、经信局、农经局等部门配合)

3.提升土壤环境质量信息化管理水平。完成我县土壤环境质量基础数据录入工作。依托省、市土壤环境管理信息平台,对土壤环境风险变化作出预警,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并持续跟踪后续风险管控效果。按照国家和省编制资源共享目录所明确的共享权限和方式,充分发挥我县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县环保局牵头,县财政局、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规划国土局、农经局、林业局、卫生局等部门配合)

(二)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4.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按国家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及时限要求,依据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完成重点区域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按照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3个类别,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控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定结果经县政府审定后,上传至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开展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县农经局牵头,县环保局、规划国土局、林业局等部门配合)

5.加大农用地保护力度。将各地区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保护,确保农田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项目不得占用。(县规划国土局牵头,县农经局等部门配合)

推行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秸秆还田、作物轮作等措施。农村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县农经局、农机局牵头,县环保局、林业局、发改局等部门配合)

6.控制企业污染。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采选与冶炼、石油开采与加工、铅酸蓄电池、化工、焦化(含陶瓷)、电镀、制革等重污染行业企业。(县环保局、发改局负责)

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内现有的重污染行业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县经信局牵头,县环保局等部门配合)

7.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安全利用类耕地的各地区要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加强对农民、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到2020年,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及我县农用地划分情况,完成我县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指标。(县农经局牵头,县规划国土局等部门配合)

8.加强严格管控类农用地监管。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防止原有污灌区禁耕农用地复耕,禁止复耕农产品流入市场;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有关地区要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落实相关措施。制定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到2020年,完成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指标。(县农经局牵头,县发改局、财政局、规划国土局、环保局、林业局等部门配合)

9.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使用推广力度。优先将重度污染的牧草地集中区域纳入禁牧休牧实施范围。加强对重度污染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的质量检测,发现有害物质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县农经局、林业局负责)

10.控制农业污染。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科学施用农药,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模式。到2020年,全县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至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至90%以上。(县农经局牵头,县供销联社、环保局等部门配合)

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工作,到2020年,建立符合我县特点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模式和监管体系。(县农经局牵头,县环保局、供销联社等部门配合)

开展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废弃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到2020年,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应指标要求完成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农膜的行为。(县农经局牵头,县发改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供销联社等部门配合)

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过量使用,促进源头减量。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开展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试点。推进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依据土壤污染防治要求,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县畜牧兽医局牵头,县发改局、环保局等部门配合)

开展灌溉水水质监测,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对因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县环保局牵头,县农经局、水利局等部门配合)

(三)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保障人居环境安全。

11.明确管理要求,落实监管责任。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完善我县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制度,全面推行污染地块收储和流转前的调查评估工作。(县环保局牵头,县规划国土局、住建局等部门配合)

自2017年起,对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化工、焦化(含陶瓷)、电镀、有色金属加工、铅蓄电池企业及土壤潜在污染企业用地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建设用地的,由土地使用权人在土地出让前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已收回土地使用权的,由县规划国土局负责开展调查评估。自2018年起,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县规划国土局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由县规划国土和环保部门备案。(县环保局、规划国土局牵头,县住建局等部门配合)

自2017年起,根据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情况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建立污染地块管控名录及其开发利用控制清单。将地块调查评估结果上传至县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根据污染、敏感程度划分风险等级,实行分类管理。(县环保局牵头,县住建局、规划国土局等部门配合)

规划国土部门编制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污染地块的环境风险,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土地再利用安全。(县规划国土局、住建局牵头,县环保局等部门配合)

12.严控环境准入,防范新增污染。坚持“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原则,防止新(改、扩)建项目对土壤造成新污染。对于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新(改、扩)建工业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要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落实。(县环保局牵头,县规划国土局、住建局等部门配合)

13.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日常环境监管。自2017年起,各地区政府要与本区域内在产的可能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化工、焦化(含陶瓷)、电镀、有色金属加工、铅蓄电池等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责任。(县环保局负责)

环保部门要实时动态更新重点监管行业企业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列入名单的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和周边土壤环境进行监测、监控,监测指标要涵盖企业生产涉及的所有特征污染物,监测频次每年至少1次,形成长效机制,调查结果要向社会公开。(县环保局牵头,县经信局、规划国土局、住建局等部门配合)

环保部门对重点监管行业企业及工业园区用地和周边土壤环境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上传至县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财政部门提供相关资金支持。(县环保局牵头,县财政局等部门配合)

14.强化重点监管行业企业空间布局管控,实现污染源头预防。加强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根据土壤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敏感用地周边新建有色金属采选与冶炼、石油开采与加工、铅酸蓄电池、化工、焦化(含陶瓷)、电镀、制革等重污染行业企业。(县环保局、发改局牵头,县经信局、规划国土局、农经局等部门配合)

按照国家和省、市的统一要求,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县发改局局、环保局牵头,县规划国土局、住建局等部门配合)

15.强化企业关停过程污染防治监管。对于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化工、焦化(含陶瓷)、电镀、有色金属加工、铅蓄电池等重点监管行业企业,在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前,要根据国家的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按照相关规定实施安全处理处置,防止拆除活动污染土壤。(县环保局负责)

16.加强涉重金属工业行业污染防控。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企业要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落实总量控制指标,推动涉重金属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完善行业准入条件,坚持重金属污染物“等量置换”和“减量置换”原则,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2020年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0%。(县经信局、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等部门配合)

17.加强污泥处置设施和生活垃圾处理场监管。建立污泥产生、运输、储存、处置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造纸、印染、河道清淤等污泥处置设施和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的监管。2018年年底前,全县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率达到100%,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80%,禁止处理处置后的污泥进入耕地。完成历史堆存污泥无害化处置。组织开展简易垃圾填埋场和无渗滤液处理的垃圾处理场排查工作,加强综合整治。(县环保局、行政执法局、住建局负责)

(四)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管理,维护生态功能。

18.严格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管理。按照科学有序原则开发利用未利用地,防止造成土壤污染。拟开发为农用地的未利用地,县规划国土局要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估;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不得种植食用农产品。各地区要加强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定期开展巡查。对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未利用地,有关地区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监督管理,不得违法开发利用,影响生态功能。(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规划国土局、农经局、水利局、林业局等部门配合)

19.加强未利用地污染防控工作。依法查处向沙地、滩涂等非法排污、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区域内未利用地的环境监管,发现土壤污染问题的,要及时督促有关企业采取防治措施。(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农经局、水利局、公安局、林业局、辽河局等部门配合)

(五)开展耕地和污染地块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逐步减少存量。

20.明确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责任主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治理与修复主体责任。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责任主体灭失或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区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县环保局牵头,县规划国土局、住建局等部门配合)

21.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制定我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年度实施计划,建立项目库并报送市环保局备案。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要与各类规划衔接,确保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县环保局牵头,县住建局、农经局、财政局等部门配合)

22.开展受污染耕地综合治理项目,建立农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体系。依据农田土壤污染程度、环境风险及其影响范围,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确定治理修复的重点区域,综合利用农艺调控、种植结构调整、化学钝化、植物修复等措施,选择连片区域,因地制宜开展受污染耕地综合治理试点示范项目,加强治理效果评估,形成一批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治理修复技术和模式。2020年底,完成国家和省、市要求的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面积指标。建立我县农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实现污染耕地筛查和风险等级自动识别、信息综合分析和决策支撑服务。(县农经局、环保局牵头,县财政局等部门配合)

23.强化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监管。土壤治理与修复工程原则上在原址进行,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土壤挖掘、堆存等造成二次污染。需要转运污染土壤的,有关责任单位要将运输时间、方式、线路和污染土壤数量、去向、最终处置措施等,提前向县环保部门报告。(县环保局负责)

工程施工期间,责任单位要设立公告牌,公开工程基本情况、环境影响及防范措施;县环保部门要对各项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县环保局牵头,县住建局等部门配合)

工程完工后,责任单位要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治理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实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县环保局牵头,县住建局、农经局等部门配合)

修复后风险评估满足住宅用地标准的地块,可用于居民住宅、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场所等项目开发。污染地块未经治理修复的,禁止开工建设与治理修复无关的其他项目。(县环保局牵头,县规划国土局、住建局等部门配合)

(六)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24.强化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县环保局定期向市环保局报告我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进展;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县域内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并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每年至少组织1次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县环保局牵头,县农经局、财政局等部门配合)

25.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联动机制。县规划国土部门要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监管。县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和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活动监管。建立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环保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联动监管。(县环保局、规划国土局牵头,县住建局等部门配合)

26.加大土壤环境执法力度,强化土壤环境监管能力。严厉打击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法生产经营危险化学品、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开展重点行业企业专项环境执法工作,对严重污染土壤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进行挂牌督办。(县环保局牵头,县公安局、安监局、经信局等部门配合)

加强土壤环境监管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环保监察机构要配备专门土壤环境执法人员和现场执法装备,加强土壤环境保护监管人员的培训,初步建立土壤环境监管体系。(县环保局牵头,县财政局等部门配合)

27.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深化工业污染源环境监测,重点围绕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土壤污染源头,在重点污染物防控区、工业企业聚集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单位、规模化养殖基地周边,设立长期监测点位,定期监测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估分析土壤环境风险。(县环保局、经信局牵头,县规划国土局、财政局、农经局、水利局等部门配合)

28.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各地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土壤环境保护内容纳入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县环保部门监督推进潜在土壤污染行业企业编制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土壤环境污染。突发土壤污染应急事故时,要将突发环境事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程度、范围和应对措施作为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的重要内容。突发环境事件对土壤造成污染的,责任单位应在属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土壤环境损害评估,及时调查和评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防止污染扩散,并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县环保局牵头,县政府应急办、公安局,安监局等部门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七)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29.成立组织机构。县政府成立康平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部署、指导、协调全县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作,各司其职。各项重点任务要建立台账并逐月进行动态更新。自2018年起,各地区政府和县政府有关部门每年1月底前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上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县环保局牵头,各地区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配合)

30.明确责任主体。各地区政府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对本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负总责,要于2017年底前制定、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定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并报送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地区政府负责)

(八)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土壤污染防治产业发展。

31.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分类管理体系。建立受污染地块修复过程监理制度;建立不同类型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分类管理体系,并将该体系纳入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县环保局牵头,县住建局、财政局等部门配合)

32.加大土壤污染防治科技研发产业发展力度。借助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等科研资源,开展土壤环境基准、土壤环境容量与承载能力、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生态效应、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和修复植物筛选,以及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质量、人体健康关系等方面基础研究。推进土壤污染诊断、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先进适用装备和高效低成本功能材料(药剂),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实验室、科研基地建设。支持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技术研究。(县科技局牵头,县发改局、经信局、规划国土局、环保局、住建局、农经局、畜牧兽医局、农机局、财政局等部门配合)

33.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合作与交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研究与技术交流,引进、消化土壤污染风险识别、土壤污染物快速检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阻隔等风险管控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县科技局牵头,县发改局、经信局、农经局、财政局、环保局、规划国土局、畜牧兽医局、农机局、水利局等部门配合)

34.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土壤环境监测评估等活动。通过政策推动,加快完善覆盖土壤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的成熟产业链。规范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从业单位和人员管理,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将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营管理水平低、综合信用差的从业单位名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开。(县环保局牵头,县发改局、科技局、规划国土局、住建局、农经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配合)

(九)拓宽投资渠道,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投入机制。

35.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资金支持力度。县级和各地区财政要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及省、市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土壤环境调查与监测评估、监督管理、风险防控、治理与修复等工作。(县财政局牵头,县发改局、环保局等部门配合)

36.统筹相关财政资金,支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加大支持力度,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涉农资金,更多用于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县财政局牵头,县规划国土局、农经局、水利局、环保局等部门配合)

以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治为切入点,在重点区域探索建立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生态补偿制度,合理确定补偿标准,采取实物补偿或现金补贴等方式,对开展种植结构调整或自主采取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的农民进行补偿,确保农民收入不减少、农产品有毒有害重金属含量不超标、土壤质量不恶化、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县财政局牵头,县发改局、规划国土局、农经局、水利局、环保局等部门配合)

统筹安排专项建设基金,支持企业对涉重金属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县财政局牵头,县发改局、规划国土局、经信局、环保局等部门配合)

37.完善激励政策。各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励相关企业参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贯彻落实国家扶持有机肥生产有关政策要求。在农药、化肥等行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环保领跑者制度试点项目。县政府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增加的地区予以适当奖励。(县财政局牵头,县发改局、经信局、规划国土局、环保局、住建局、农经局、地税局、供销联社等部门配合)

38.发挥市场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环保局等部门配合)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动受污染耕地和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县环保局牵头,县财政局等部门配合)

为符合条件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发行股票提供政策信息咨询和业务培训。引导、支持开展重点监管行业企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县环保局牵头,县国金办等部门配合)

(十)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39.落实企业责任。有关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严格依法依规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确保重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造成土壤污染的,应承担损害评估、治理与修复的法律责任。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行业自律机制。(县环保局牵头,县经信局、国金办等部门配合)

40.严格评估考核。根据县政府与各地区政府签订的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分年度对各地区重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2020年对各地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评估和考核结果作为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县环保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审计局、财政局等部门配合)

41.依据规定处罚。对年度评估结果较差或未通过考核的各地区政府,要提出限期整改意见,整改不到位的,要约谈有关地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明显下降、防治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要约谈有关各地区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的,按照情节轻重予以诫勉、责令公开道歉、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调离、提拔或者退休的,也要终身追究责任。(县环保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监察局等部门配合)

(十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

42.引导公众监督土壤环境保护工作。鼓励公众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信函、电子邮件、政府网站、微信平台等途径,对乱排废水、废气,乱倒废渣、污泥等污染土壤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聘请环境保护义务监督员,参与现场环境执法、土壤污染事件调查处理等。(县环保局牵头,县规划国土局、住建局、农经局等部门配合)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范文6

含镉大米凸显土壤重金属污染危机

2013年5月16日,中国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网站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饮食品抽验结果,其中一项结果显示: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检产品发现重金属“镉”超标。在食品安全办公室抽检的31个批次不合格大米中,显示有14个批次来自于中国湖南省,镉含量从每公斤0.26毫克到0.93毫克不等(中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大米的镉限量不大于0.2mg/kg)。此抽检报告一经披露,便令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中国湖南省陷入了镉米危机。

受镉米事件影响,湖南大米滞销严重,米厂出现停工潮。据业界分析,湖南部分地区大米销量急降六成,米价也开始下跌。对于上述情况,当地许多农民及米厂老板表示实在不理解。“镉是什么?我都没听说过。”一位当地农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刘湘骥是湖南省攸县大同桥镇一家大米厂的老板。他告诉记者,他的大米厂从收谷、脱壳、碾米、抛光到包装所有程序都是物理性操作,不存在添加或产生镉等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污染物究竟从何而来,他也不得而知。

谜团:大米缘何会含镉

5月21日,镉大米来源地湖南攸县官方通报了不合格大米的镉含量范围,披露原稻主要收自当地农户,涉事米厂手续齐全,不存在生产环节重金属污染问题。

既然生产环节无污染、原稻来源也没有问题,那么,污染大米的镉又源自哪里?对此,更多业内专家表示这是一场迟早要来的危机。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教授潘根兴说,这些重金属的确不应该存在于农田,因为它们原本来自矿山。早在2007年,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全国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六个地区的县级以上市场中,随机采购大米样品91个,结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研究还表明,中国稻米重金属污染以南方籼米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最为严重。潘根兴表示,大米镉超标的关键在环境污染,“这取决于两个因素:土壤和品种。”

镉原本与人类没有亲密接触,但由于人在焙烧矿石及湿法取矿时,镉被释放到废水废渣中,并通过水源进入土壤和农田。自此,镉与人类形成了“剪不清,理还乱”的复杂关系,稻米成为其中的重要介质。有研究表明,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其籽粒中镉含量仅次于生菜。

有关镉米的危害,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在日本被发现。日本由于开矿致使镉严重污染农田,农民长期食用污染土壤上生长的稻米而导致镉中毒,患者骨头有针扎般剧痛,镉中毒因此被称为“痛痛病”,情况最严重的患者身上曾同时出现100多处骨折。

医学研究表明,镉主要在肝、肾部积累,并不会自然消失,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慢性积累后,人会出现镉中毒症状。镉的拿手绝招是先损坏人体的肾功能,让骨骼生长代谢发生障碍,进而使骨骼出现各种病变,像骨痛病、软骨病、骨质疏松。

“镉污染大部分来自开矿。工厂排放废气中含有镉,可能会通过大气沉降影响较远的地方。”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表示,“即使冶炼厂距离远,其排放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到农田中。除此之外,农业投入品滥用、外源性污染、养殖业污染等,也使得土壤重金属污染趋势日益加剧。

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

华中农业大学环境资源学院教授黄巧云是中国国内最早从事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学者之一,他认为:“镉米危机凸显了治理土壤污染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据黄巧云介绍,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镉、铅、铬和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铜、镍等元素。这些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既不易随水淋滤,也不为微生物降解,治理起来难度极大,更何况目前已经出现大面积的污染范围。

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于2010年的《中国稻米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称,中国已有1/5的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其中受到镉污染的耕地涉及11个省25个地区。在湖南、江西等长江以南地带,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南方省份土壤中由于重金属底值偏高,加之多年来经济结构偏重于重化工业,大量工业“三废”的排放加剧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形成。目前,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已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

“不仅污染加重,而且还在转移扩散。”潘根兴告诉记者,当前土壤污染还出现了有毒化工和重金属污染由工业向农业转移、由城区向农村转移、由地表向地下转移、由上游向下游转移、由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步积累的污染正在演变成污染事故的频繁爆发。仅2008年以来,全国已发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包括砷、镉、铅等重金属污染事故达30多起。

专家建议:换着产地吃大米

镉超标大米的消息持续刺激着公众敏感的神经,在饮食习惯上,专家建议不要长期食用一个地方出产的粮食,尽可能分散化,降低风险。

“换着产地吃大米”,专家的建议放到现实中,委实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不过建议仍回避不了两个问题:一、倘若镉大米的根源在于土壤污染,普通百姓又如何能确保自己所吃的大米是产自没有污染过的土壤?事实上,广州在此次抽检中发现“镉超标率达44.4%”,从而将矛头直指湖南。后经调查显示,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远非湖南一省。二、以“鸵鸟心态”(明知问题即将发生而不去想对策的逃避心理)来防范镉大米,也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上上之策。无奈的民众最终只能倚赖政府尽快给出明确的调查结果与防治措施,但是鉴于各种原因,某项调查结果迟而未宣,防治措施也由于污染状况复杂不能在一朝一夕内完成。

2006年7月18日,一场官方宣称耗资十亿元的土壤污染摸底战役在全中国悄然拉开,这项调查也是中国首次对土壤污染状况所做的综合性调查,由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直至2010年调查终于完成,但是纵然媒体和公众不断呼吁和追寻,调查数据和结果迄今未曾公布。对此,环保部在相关告知书中表示,此举系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对“属于国家秘密”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不予公开。

这场历时三年半的土壤污染调查,范围覆盖了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全部陆地。依照预期,各地的调查结果将绘成一张巨幅的中国土壤污染图谱。其意义不言而喻:土壤污染调查数据是所有后续治理工作的基础。

对于政府给出的保密解释,多名受访专家表示理解保密的苦衷,“在没有切实的处理办法和法规出台前,全国污染土壤状况一旦公布,将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担忧和经济损失。”

但是,无论最终调查数据如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已是不容忽视。2012年10月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曾透露这次历时六年的普查的整体结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既然如此,公众也只有企盼政府尽快出台相应的土壤防治法规及处理办法,唯有此土壤污染调查数据才有望公开,后续的治理工作才能随之有序进行。

土壤“排毒”

迫在眉睫

长期以来,比之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似乎不如前两者。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更有可视性、可感性,而土壤污染缺少直观的感受,问题的暴露也不在于一时,因此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

鉴于近年来因土壤污染而造成的事故频频被曝出,外界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的呼声也逐渐高涨。不过,对此种说法“泼凉水”的人也不在少数。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土壤学专家侯彦林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受污染的土壤治理不过是一种末端策略和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他预计,基于土壤修复的技术、经济、社会等层面的原因,除尾矿开发外,土壤重金属修复在未来10到20年内很难形成产业。根治土壤污染的当务之急不是修复,而是国家下大力气控制好污染源。

严控污染源

在侯彦林看来,土壤污染修复不论是算经济账,还是生态账,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均很有限。他甚至断言,相比大气和水污染的治理,土壤污染很难得到有效治理。

他举例指出,土壤修复的方法大概有如下几项,一是换土法。二是利用生物和植物修复。三是向土壤中加入石灰性物质等其它物质来改良土壤性能的钝化法。在他看来,以上三种方式的可操作性均有限。

就换土而言,侯彦林认为,撇开换土的成本不谈,“在某些污染地区就没有好土,怎么换?不像花盆换土,大田污染往往是少则几十万亩。”而如果要采取将上层的受污染土壤换到下层的方式,则如果放任污染源继续污染,那新土再过几年也同样会被污染。

土壤修复中“换土法”不可行,那植物吸收法和向土壤中加中和物质的钝化处理法又是否可行呢?侯彦林表示,当土壤中的有色金属含量过高时,植物可能根本就无法生长。植物修复法只适合于轻度土壤污染的情况,通过种植一些对重金属吸附性大的植物,达到修复土地的效果。而对于钝化处理法,侯彦林则认为,因土壤本身具有缓冲性,无论你放多少中和物质,放一年两年有效,三年后可能又回到原来状态。因此,所付出的经济成本是长期且不可估量的,而且加入的物质极有可能会对土壤造成新的危害。

“当前最重要的不是探讨如何修复受污染的土壤,而是如何去找出污染源,杜绝污染源。”侯彦林指出,只有在杜绝污染源的基础上进行的修复工作才能真正产生效果。对于轻度污染的土壤可采取上述几种修复方法,而对于中度和重度的土壤污染,则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法,比如,不以农业为主,通过种植一些非食用作物,如花草、树木等,或在城市郊区修建物流中心、公园、娱乐场所等,以改变土地的利用方式。

摸清土壤污染“家底”

除此之外,尽快摸清土壤污染“家底”,也是进行土壤后续修复工作的重要前提。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院教授李长安认为,眼下最重要的是尽快启动中国“带病”土壤现状调查,掌握土壤“致病”原因,分类而治。同时,国家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像大气和地表水一样,建立土壤土质的污染监测站点,严厉打击污染土壤的行为,严惩肇事者。

土壤环境保护立法研究专家组组长、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王树义提出,应该为污染的土壤建立“污染档案”,保障公民对土壤环境的知情权;另外,还要建立土壤污染控制区,确定什么样的土地适合种植,什么样的土地适合居住。如果某个区域的土壤受到污染比较严重,就应该把它设为管制区,如果污染非常严重,就要完全禁止经济活动。

中科院武汉水生所副所长徐旭东则建议,可以采用立体治污的办法推动产业升级,阻止污染继续恶化。同时,严格保护粮食主产区的土壤环境,将保护重点放在遏制外源污染和侵蚀上,杜绝工业废物向粮食主产区排放。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日前也了消息,决定全面会诊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按照设想,该项目将在全国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图幅为基准网格单元,每一个网格都布设采样点位,每个点位都采集一个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表层土壤样品。用表层含量减去深层含量,即能得出重金属元素的“人类污染图”。

此次国家绘制土壤重金属污染图,好比给一个病人绘出的病情图,知道病情后,才能有的放矢,由此可知此项调查的重要意义。但是,此番举动是否会如2006年启动的土壤污染调查一般没有下文,公众也不得而知,唯有期待不会再是一场空等。

Warning of Soil Pollution

Reported by Duan Ying Translated by Zhu Luqi and Guo Qi

Recently, the “Cadmium Rice” scandals in several southern provinces of China have been in the spotlight and made public opinion seething with indignation. This event not only touches Chinese people’s sensitive nerves for food security, but also arouses wide concern about the issue of soil pollution. Facing the grim situation of soil pollution in China,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says that they will conduct a sampling survey all over China and make a map of soil pollution in China,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soil pollution by heavy metals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But it remains uncertain whether the detailed schedule for this survey will be announced. On one hand, it is the seriously contaminated soil;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he ambiguous actions of governments. Who can save the people who suffer from soil contamination? At present, it seems an intractable problem still.

“Cadmium Rice” Reflects the

Crisis of Soil Pollution by Heavy

The market of rice produced in Hunan Province was also affected by the cadmium crisis. Many rice factories were in the condition of shutdown. According to the industrial analysis, the sales volume in Hunan Province was reduced by 60%, and the rice price started to decrease. Most of the farmers and factory directors were very confused, because they could hardly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they were facing. One of the local farmers told the reporter that “what is cadmium on earth? I’ve never heard about it.” Liu Xiangji was the director of a rice factory in Datongqiao Town, You County, Hunan Province, and he told the reporter from Xinhua News Agency that his factory had always followed the rules of physical operation in every process: collecting, shelling, milling, polishing, and packing. There was no chance or possibility of cadmium pollution in the producing process, and he didn’t know where the pollution source came from.

Mystery: How Come Rice Contains Cadmium

On May 21, Authorities in You County, Hunan Province announced the amount range of cadmium in rice. They also disclosed that the crop was mainly collected from the local farmers, and the formalities of rice factories involved were all complete, which meant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was not from the producing process.

Given that there was no pollution in the producing process, and the crop was all clean, where was the source of the cadmium? Responding to this situation, many experts believed that this was a crisis that would come sooner or later.

Pan Genxing, Professor from the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old us that the heavy metals should not have been in rice field, because they were supposed to exist only in mines. Earlier in 2007, Pan Genxing and his research team conducted a sampling inspection by selecting 91 samples in the above-county-level markets in East, Northeast, and Central, Southwest, South and North areas of China.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bout 10% of the ric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was with cadmium exceeding the official limit. The research also showed that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s were mainly found in long-shaped rice produced in South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Provinces of Hunan and Jiangxi. Pan Genxing also told us that the key of excessive cadmium in rice lies 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t is up to two factors: soil and variety.”

Cadmium does not have such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mankind. However, in the processes of roasting ore and wet-method reclaiming, cadmium is released in sewage and waste residue, and then blended in soil and rice field. After that, cadmium and mankind start a complicated relation, with rice crop working as an important medium. There are studies showing that rice is highly capable of absorbing cadmium, and the cadmium amount in its seeds is only less than in lettuce.

The harm brought by “cadmium rice” was first found at 1960s in Japan. At that time, many rice fields were polluted by cadmium because of mining, and the farmers constantly fed by the polluted rice were cadmium poisoned. Those patients suffered huge pain in the bones, so cadmium poisoning was also known as “itai-itai”. The most serious patient even had more than 100 bone fractures at one time.

Med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cadmium is mainly accumulated in the liver and kidney, and it will not disappear by itself. After several years or decades of accumulation, people will have the symptoms of cadmium poisoning. The cadmium usually first destroys the functioning of kidney, which will lead to an impediment in the growth and metabolism of bones. The bones will gradually have various pathological changes like itai-itai disease, rickets, and osteoporosis.

“Cadmium pollution is mainly caused by mining. The gas emitted by factories contains cadmium, and can affect more areas because of atmospheric sedimentation”, said Gao Jixi, the Director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ven if a smelting plant was moved to some place more far away, the exhaust would still drop along the rains in rice field. Apart from that, the abuse of farm chemical, exogenic pollution, and livestock and poultry pollution, have also made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worse. ”

Serious Heavy Mental Pollution of Soil

Huang Qiaoyun, Professor of the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Centr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s one of the earliest scholars who study on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He thinks “cadmium rice crisis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and urgency of the soil pollution management”. He told us that heavy mentals that cause soil pollution includes mercury, cadmium, lead, chromium and elements with significant toxicity like metalloid arsenic, as well as elements with certain toxicity such as zinc, copper and nickel. Those heavy metals’ mobility in the soil is very small. They can neither be water leached nor degraded by microorganism, which means the control of pollution is very difficult, not to mention the pollution is already widespread now.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Chinese Ric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published by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Rice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Center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in 2010 claimed that 1/5 of arable land in China has been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 among which cadmium pollution involves 11 provinces and 25 areas. In Hunan Province, Jiangxi Province and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is problem has been prominent. The soil of southern provinces was naturally higher in heavy metals.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eavy and chemical industry, a large amount of “three industrial wastes” was emitted to soil and made the pollution more serious. At present, about half of the arable land in South China has been polluted by cadmium, arsenic, mercury and other toxic heavy metals and petroleum organics.

“The pollution is not only getting worse, but also in a trend of transfer-diffusion.” Pan Xinggen told the reporter that the contaminants in soil pollution also have trends of transferring from industry to agriculture, urban areas to countries, ground surface to underground, upper reaches to lower reaches, and water and soil to the food chain. The accumulated pollution is happening frequently and turning into incidents. In 2008 only, there were more than 100 pollution incidents in China, including more than 30 pollution incidents of arsenic, cadmium, lead and other heavy metals.

Experts’ Recommendation: Try Different Rice Products

The information about cadmium rice continues to stimulate the sensitive nerves of the public. In terms of food habit, experts suggest that we had better not stick to rice produced in one place. Variety in places of production can lower the risks.

The recommendation of “try different rice products” from experts is actually one of few options available. However, two questions are still unavoidable: First, if the source of cadmium rice is in the soil, how can we ordinary people make sure the rice we eat is unpolluted? In fact, the sampling inspection conducted in Guangdong shows that “44.4% of the products are with exceeding cadmium”, which means the spearhead of attack is aimed directly at Hunan Province. The afterward inspection shows that soil that has been severely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 is not confined to Hunan Province. Second, the “ostrich policy” (a psychology of escaping to avoid the upcoming event) cannot help solve the problem of cadmium rice, and is certainly not the best strategy in guaranteeing food security. People cannot but to rely on governments’ inspections and prophylactic-therapeutic measures. But because of various reasons, the inspection result has remained a secret and the prophylactic-therapeutic measures cannot be come up with overnight.

On July 18, 2006, a war of soil pollution inspection, whose cost was 1 billion dollars according to the official claim, started quietly in China. This inspection wa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towards the condition of soil pollution. It was organized jointly b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LR, and finished in 2010. Although media and the public continue to ask for the result of the inspection, the relevant data and results haven’t been released yet. Th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id in a notice that, according to Article 14 in The Decre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penness, the national soil pollution condition belongs to “national secrets” and should not be published.

This three-and-a-half-year inspect covers the entire land of China, except for Hong Kong, Marco, and Taiwan. The inspection results were supposed to be gathered and illustrated in the form of an atlas. It is self-evident: The inspection data of soil pollution is the foundation for control and management afterward.

The explanation of “keeping a national secret”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s is not satisfying, but many experts told us they can understand the governments’ worries: “Without practical measures and feasible regulations, the release of soil pollution conditions is likely to cause unnecessary worries and economic losses.”

Nevertheless, no matter what the inspection data look like, we can no longer afford to ignore the pollution of soil. An Executive Meeting of the State Council in October 2012 revealed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spection result. “The soil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is worth our high attention, and human activity including mine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re the main causes.” Given the situation, the only thing people can do is to look forward to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and measures for dealing with soil pollution. Only with these can the inspection data be released and further control work be done.

Elimination of

Soil’s Toxicants is

Extremely Urgent

For a long time, there is no much attention paid to the soil contamination issue, compared to air pollution and water pollution, which are more visible and sensible, while soil contamination lacking intuitive knowledge and immediate exposure. Soil contamination is so called “invisible pollution.”

Seeing that accidents caused by soil contamination have become more frequent in recent years, the public voices have become higher for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opponents. Yanlin Hou, pedologist and researcher of Agr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i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old the reporter that it is a compelled and end strategy to treat contaminated soil. He anticipated that, except for utilization of tailing, 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 is less likely to become industrialized in a couple decades based on remediation technology, economic and social limitations. The top priority in treating soil contamination radically for China is to make great effort to control the source of contamination, instead of remediation.

Strict Control of Contamination Source

In Hou’s view,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ontaminated soil remediation is rather limited either economically or ecologically. Even more, he asserts that soil contamination is unlikely to be controlled effectively, comparing to control of air and water pollution.

He listed several ways of soil remediation. The first is replacement method, the second is remediation with creature and plant, and the third is deactivation by adding calcareous substances into soil to improve soil quality. In his opinion, the three methods listed above are all limited in practicability.

As for replacement method, Hou said, “There is no good soil at all in some contaminated areas. How can we do the replacement? Not like replacing the soil in a flower-pot, the contaminated field is of at least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acres,” not to mention the cost of replacement. And if we replace the contaminated soil on surface layer with deep later soil, new replaced soil will be as well contaminated as long as the contamination source is still let alone.

Since the replacement method is not feasible, how about the plant absorption method and the deactivation method by adding neutralizing substance? Hou said that plants may even not be able to grow when nonferrous metal content in soil is too high. The plant remediation method is only applicable to mild soil contamination through some plants which have high absorbability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And as for the deactivation method, Hou thinks that because soil has buffer action itself, no matter how much neutralizing substance is used, it may be effective in a couple years but will resume the original condition after three years. Therefore, the economic costs are immeasurable in long term, plus the new-added substance might cause additional harm towards soil.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范文7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山地农业;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86-01

云南省土地面积有94%为山区,耕地中48.5%为坡耕地,大面积的坡耕地容易发生地表径流。2007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云南省农业污染源普查报告数据显示:云南省农业污染源排放到环境的COD占全省总排放量的11.31%,为8.12万t,总氮排放量占全省总排放量的31.02%,为6.17万t(氮肥径流和淋溶5.60万t,占90.8%),总磷排放量占全省总排放量的63.44%,为6 635.32 t(径流流失5 338.05 t,占80.4%)[1]。笔者就农业面源污染源的氮、流失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1 农用化肥流失概况

我国农田施用化肥利用率较低,平均总损失率约60%[2]。化肥被作物利用的越少,流失到环境中的就越多,造成环境污染也严重。

1.1 肥料中氮、磷的流失机理

化学肥料中20%~70%的氮被作物吸收,其他的氮一部分与土壤结合或者以硝酸盐形式存在地下水中,一部分残留在土壤中经氨化和反硝化作用挥发到大气中或渗透到土壤的深层,另有一部分则直接挥发进入大气。由于土壤对有机磷的吸附力弱,在土壤中磷即将饱和时,化肥的施用和牲畜粪便将引起有效磷和颗粒磷的流失。

1.2 云南省化肥使用情况及氮磷污染分析

2013年,云南省共销售化肥实物量581万t,施用比例严重失调,加之云南省大多数土壤偏酸性,过多的化肥使用不仅导致部分土壤产生盐化、酸化,农田径流流失的氮、磷更多,易导致地下水和饮用水硝酸盐含量超标,造成水体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3]。

2 氮、磷污染物流失控制措施

通过提高施肥技术、改变施肥方式等措施减少化肥的用量,科学灌溉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可从源头和过程中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近年我国多地也在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及水肥一体化技术,这些技术的推广使用能有效控制氮磷流失。

2.1 节水灌溉技术

开展农业节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用水量,而且可减少排水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有资料显示,较常规施肥方式,采用节水的薄露灌溉方式,加上合理的灌排技术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氨氮、总氮、总磷的减排量分别达到65%、45%、70%,效果显著[4]。

截至2010年末,云南省共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92万hm2,节水灌溉措施既能使粮食增产,也能提高化肥利用率,是一项节水减排的好措施。“十三五”规划中,云南省将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借助云南省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技术,可有效控制云南省山地农业化肥氮、磷流失。

2.2 水肥一体化技术

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肥料利用率可提高30%~50%,该技术因水、肥利用率的提高,大幅度节水、节肥,减少氮磷流失[5]。主要模式如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等都可选择性地在云南省推广使用。

3 其他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也是一项能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若配合缓释肥料、控释肥料和稳定性肥料的应用,可更有效地减少化肥用量,大幅度削减农田氮磷流失,特别适宜云南省种植的果树、蔬菜、林木等长生育期的经济作物。

同时,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也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衍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流失,也是控制面源污染的有效技术。

4 结语

大力发展应用节水、节肥技术才可减少化肥用量、大幅度削减氮磷流失,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随着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和庄园经济的蓬勃发展,农业产业化对灌溉用水高效率、高效益的需求日益增大,面对云南省农业用水的严峻形势,在云南省大力发展以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尤其水肥一体化技术,既可减少农业用水、用肥量,缓解云南省水、肥资源供需矛盾,增强农业抵御旱灾能力,又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5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农业厅.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云南省农业污染源普查报告[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2] 张智峰,张卫峰.我国化肥施用现状及趋势[J].磷肥与复肥,2008,29(6):9-12.

[3] 秦文俊.云南省肥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云南农业,2014(7):10-13.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范文8

中国受污染的土壤到底有多少?污染范围和程度究竟如何?土壤对污染的承受力在何时会达到极限?

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地理学家赵其国告诉记者,虽然2006年中国开始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与防治专项调查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无法准确地回答上述问题。

这些暂时不能解答的疑问,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中国土壤污染预防与治理的现实状况。

“已经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记者:如何看待土壤污染问题?

赵其国:土壤污染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环境问题当中的核心问题。最近五年,土壤污染问题渐次浮出水面,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因为形势与现实都要求必须重视。不重视这一问题,就会使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受到负面影响。

我们现在讲环境,实际上其概念是讲“水、土(土壤)、气(大气)、生(生物)”再加一个“岩(岩石岩层)”。地球表面上“水、土、气、生、岩”是一个整体,构成了整个环境。它们是人类赖之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宝贵的资源,然而它们的变化,也导致了环境问题。

如果“水、土、气、生、岩”保持得好,就会对人类的发展提供正面的影响,提供给人们生活环境、物质环境、健康环境,这就是自然资源。但是现实并不如此,由于人类的发展速度快,使“水、土、气、生、岩”发生了变化,使这个正面的影响变成了负面的影响,这就变成了环境问题。

世界上所有的土壤类型,我们国家几乎都有,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的,我们国家也有。中国的土壤在世界上最有代表性,它分布的广阔性、分布的类型性、分布的多样性,在世界上是唯一的。为什么中国土壤污染问题是严峻的?从全球角度看,这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土壤是世界土壤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地球表层陆地表面的代表,所以显得很重要。

记者:土壤污染不会被人们所注意,在于它看不见,它真的那么重要吗?

赵其国:土壤污染本身就是看不见的。它被污染的化学元素,如重金属元素,铜、铬这些东西,都是人所看不见的细颗粒的元素。科学的东西就是解释人所不能理解的东西,土壤污染问题被忽略其实正是人类应加以注意的原因。

记者:据您所知,中国土壤的污染状况是怎样的?

赵其国:近2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数量日益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土壤质量恶化加剧,危害更加严重,已经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未来15年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生态的不安全”

记者:与水、空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的特点是什么?

赵其国:土壤污染的特点主要有四个。一是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般都比较直观。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很长时间。

二是具有累积性和地域性。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像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三是具有不可逆性。如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需要200~1000年才能够恢复。

四是土壤污染治理的艰难性。如果大气和水体受到污染,切断污染源之后通过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也有可能使污染问题不断逆转,但是积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难降解污染物则很难靠稀释作用和自净化作用来消除。土壤污染一旦发生,则很难恢复,治理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依据上述特点,土壤污染的预防胜于治理,因为,一旦被污染,又有隐蔽性,就容易通过被污染的农产品,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记者:您曾经说过农产品不安全要比其他的食品不安全更加可怕。

赵其国:农产品就是食品,食品也是农产品的一个概念。所以农产品及食品的安全应该是统一的,应该是一致的。食品不安全,肯定就是农产品不安全。因为食品都是来自农产品。

记者:这种不安全,为什么人们没有体会到?

赵其国:不安全分为两种。一种是像激烈的战争一样,对人类死亡的威胁,还有一种不安全,是作为一个生态的过程,有时是隐蔽的,有时是长期的,有时候是不能够被人所察觉的。这种不安全带有它的特殊性,所以叫生态的不安全。

记者:但是人性都是有弱点的,也许人的认识就有这个规律?

赵其国:像SARS,SARS是什么问题,现在我的看法可能是环境引起的。它不是老天爷从天降的,可能是由水环境、大气环境等生态环境所影响的,现在人们还不能完全认清这个现实,但是环境当中有突发的因素。

受污染的土地到底有多少

记者:中国受污染的土壤有多少?

赵其国:2001年,国家进行了项“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的勘测”,这是试图要摸清全国土壤环境污染的状况,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比方说在广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辽宁大连这些地方。

但是,中国受污染的土壤到底有多少?污染范围究竟有多大?土壤对污染的承受力在何时会达到它的极限?有没有一个极限?中国现在是13亿人口,随着人口增长,中国的土地质量能不能提供足够的粮食?2006年国家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是没有办法准确地回答上面这些问题,估计近两年将有明确的回答。

记者: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已经进行三年了,这挺调查对中国土壤污染防治具有何种积极意义?

赵其国:积极意义有几条,第一是了解了本地情况。先把中国土壤污染的面貌弄清楚,像人看病一样,第一步是诊断,弄清是什么病。第二个是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来源是什么,来自哪里?关系要弄清楚。污染源是哪些?有面源、有点源,有生物的、有非生物的、有化学的。第三个治理过程要清楚,用什么办法,针对什么情况怎么治?我们有办法。再就是我们要有一个很好的规划,总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

以上这几条就是很大的成果。我想这次调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后,根据调查的结果,要制定相应的法规与政策措施,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农药大国的代价

记者:导致土壤污染的第一个途径是农业生产?

赵其国:农业活动对农业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影响很大。农业活动包括农药、肥料的施用、农用地膜等化学产品的使用、灌溉水质和方式及农业生产的

复种指数等因素。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农用地膜等农用化学品,不合格的灌溉水质和不合理的农田漫灌方式。加上高复种指数等因素,易造成土壤和农产品污染。

据估计,截至20世纪末,中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D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面积达1000万公顷;污水灌溉面积为130多万公顷。每年因土壤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万吨;另外还有1200万吨粮食受污染而超标,二者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药使用量大。长期使用农药造成病虫草害物种抗药性增强,导致农药投入量有增无减。30年来我国累计使用DDT约40多万吨,占国际总量的20%。1997年我国农药总产量达到41万吨,每年农药的使用量在25万吨左右,是世界上第二大农药生产与使用国,仅次于美国。

记者:如何减少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赵其国:调整农药产品结构,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产品。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生物有机肥料。研究表明,污泥复合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和土壤培肥效果明显优于化肥,同时还可以促进我国日益突出的污泥资源化的出路问题。我国大部分的城市污泥经无害化处置后,在正常施用量下,污染土壤的风险较小。可见,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料和可降解塑料薄膜,有利于缓解土壤污染的恶化。

已从局部蔓延到区域

记者:导致土壤污染还有哪些途径?

赵其国:水污染、大气沉降与垃圾废弃都会造成土壤的污染。

《2006年国家城市环境管理和综合整治年度报告》显示,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42.55%,其中200个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零,全国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升反降,比上年下降7.24%。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逐年上升,但城市水环境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在大气沉降方面,据环保部介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一,超出大气环境容量的80%以上;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3。造成二氧化硫高排放的直接原因是火电厂。国家希望能够在今后电站建设中扭转这一趋势,加大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在今后规划中将适当控制燃煤火电比重。

在垃圾废弃方面,《2006年国家城市环境管理和综合整治年度报告》显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为59.48%,187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零;155个城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为零。南京某垃圾场土壤中绝大部分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当地的背景含量,这说明与垃圾中重金属释放有关。

总之,我国土壤污染已表现出多源、复合、量大、面广、持久、毒害的现代环境污染特征,正从常量污染物转向微量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在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尤其如此。我国土壤污染退化的总体现状已从局部蔓延到区域,从城市郊区延伸到乡村,从单一污染扩展到复合污染,从有毒有害污染发展至有毒有害污染与氨、磷营养污染的交叉,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或混合的态势。

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记者:土壤污染的危害是什么?

赵其国:首先是污染农作物。在我国,当年高残留有机氯类农药的大量生产与使用,使得其在土壤、粮食、果蔬和畜产品中的残留量,曾高居世界首位。

根据1983年全国粮食有机氯农药的调查,在90.9%小麦、玉米和水稻类样品中有六六六检出,超标率为714%,平均残留水平110微克/千克。粮食中DDT污染相对较轻,超标率为0.2%,平均残留20微克/千克。1988~1989年,根据农业部调查,稻谷中六六六残留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一般降低了一个数量级之多,DDT也大致如此。

1991年对我国生产的各类食品中六六六、DDT残留量调查表明,禁用10年后DDT在食物中的残留水平高于六六六,尤其表现在水果和蔬菜中。蛋、乳制品及植物油等脂类农产品中有机氯农药总量仍很高,水产品中残留量也高达57微克/千克。

我国大多数城郊土壤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污染,致使许多地方的作物明显减产。土壤中的污染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而作物根系也主要生长在土壤表层。当作物吸收和利用土壤表层中的营养物时,会增加对污染的吸收,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被农作物的根部吸收,使农作物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增加,从而降低其营养成分,影响其质量与产量,最后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无论是直接的土壤污染,还是由土壤污染导致的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最终都会对动物和人造成危害。这些可能引起的危害包括:1 功能异常和其他荷尔蒙系统异常;2 生殖障碍和种群下降;3 肿瘤和癌症等损害;4 行为失常;5 免疫系统障碍;6 性别混乱。

缘何还要等三年

记者:2008年,您说过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全面开展可能还要等三年,为什么还要等三年?

赵其国:这个等三年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技术体系我们还没有完善,另外一个是土壤污染工作得到的支持度还不够。

记者:为何三年以后就会可以呢?

赵其国:我估计大概三年以后,大环境会有改变,大家都能提高认识,而且我们的工作也要跟上,这三年我们抓住土壤污染的典型来分析,同时要积极宣传,以期培养公众对土壤污染问题的认识。

人们对于问题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不是一年能解决问题的。当然越快越好,现在讲三年,我是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太快,也不能太久,三年应该差不多,这是我的认识。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重视程度,国家中每一个人对这方面的觉悟会提高,我们要有这个信心。

相关链接

世界地球日的来源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地球日起源于美国。1969年,参议员盖洛德・尼尔森提议,在美国各校园内举办有关环境问题的讲习会,并将次年的4月22日作为“地球日”。当时25岁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丹尼斯・海斯很快将这一提议变成了一个在全美各地展开大规模社区性活动的具体构想,并得到很多青年学生的热烈支持。197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各地约2000万人参加,当时被誉为二战以来美国规模最大的社会活动。

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各地举行了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主题是如何改善全球整体环境。这次活动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全球工业的不断发展,大气臭氧层遭到破坏,由此带来的全球气候异常变化,正在成为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界性问题。这项活动得到了联合国的首肯,其后,每年的4月22日被确定为“世界地球日”。

土壤污染调查报告范文9

有哪些关于环境调查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环境调查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环境调查报告一】

这是一张人们破坏环境的照片。照片里是一堵被画花的墙壁,照片旁边还写着一句话:“还墙壁一张的脸。”它提醒我们无时无刻都要爱护环境。

我在活动中,尝到了现代科技的甜头,用数码相机更加清晰;电邮让沟通更加舒畅。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你我他,环境靠大家。只要人人都爱环保,我们的周围环境就更美好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

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化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人体健康的现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环境调查报告。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废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碎玻璃、金属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构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农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气。工业废渣中的有些有机物质,能在一定温度下通过生物分解产生恶臭,从而污染大气。五是传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虫,如果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料,人吃了施用过这种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传染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大量增加。垃圾处理已成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紧迫问题。

食品污染

食品使成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类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们吃的各种食品,如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等,在生产、运输、包装、贮存、销售、烹调过程中,混进了有害有毒物质或者病菌。

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属于微生物的细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鸡蛋变臭,蔬菜烂掉,主要是细菌、真菌在起作用。细菌有许多种类,有些细菌如变形杆菌、黄色杆菌、肠杆菌可以直接污染动物性食品,也能通过工具、容器、洗涤水等途径污染动物性食品,使食品-变质。真菌的种类很多,有5万多种。最早为人类服务的霉菌,就是真菌的一种。

现在,人们吃的腐乳、酱制品都离不开霉菌。但其中百余种菌株会产生毒素,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食品被这种毒素污染以后,会引起动物原发性肝癌。据调查,食物中黄曲霉素较高的地区,肝癌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几十倍。英国科学家认为,乳腺癌可能与黄曲霉毒素有关。

我国华东、中南地区气候温湿,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比较普遍,主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污染食品的寄生虫主要有蛔虫、绦虫、旋毛虫等,这些寄生虫一般都是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土壤,然后再使鱼类、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后会引起寄生虫病。

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种农药是造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一大来源,还有含铅、镉、铬、汞、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废气及废渣;食用色素、防腐剂、发色剂、甜味剂、固化剂、抗氧化剂食品添加剂;作食品包装用的塑料、纸张、金属容器等。

如用废报纸、旧杂志包装食品,这些纸张中含有的多氯联苯就会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引起病症。多氯联苯是200多种氯代芳香烃的总称,当今世界生产和使用这种东西的数量相当大。

有资料证明,在河水、海水、水生物、土壤、大气、野生动植物以及人乳、脂肪,甚至南极的企鹅、北冰洋的鲸体内,都发现了多氯联苯的踪迹。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可保持鲜艳色泽。但是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

防止食品污染,不仅要注意饮食卫生,还要从生产、运输、加工、贮藏、销售等各个环节着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土壤污染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本,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土地却遭受到空前的破坏。其中,土壤污染像一把软刀子,正在剥夺大片肥田沃土的生产力。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大大超出正常含量,土地无法消除这些有害物影响的现象。严重的土壤污染可以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减退甚至枯萎死亡,这些污染后果是可以及时发现的。更多的土壤污染并无明显表现,却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通过农作物对有害物的富集作用,暗地里危害牲畜和人体健康,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和人畜粪尿中含有许多植物需要的养分,用污水灌田或施用粪肥一般会使农作物增产。但这些废水、废物中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及虫卵等则进入农田,沉积于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人接触了污染的土壤和农产品,会引起破伤风、流行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

现代农业大量施用化肥,致使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无机物大量残留在土壤中。它们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从而使农作物减产。使用农药则使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机物沉降在土壤中,毒害动植物和人。

大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放射性尘埃等有害物质会自然地或随雨雪沉降在土壤中。冶炼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镉、铅等有害物也会被土壤吸附,造成污染。

因此在工厂周围和公路两侧的土壤最容易受污染。

在土壤污染中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危害最大。铬、锰、镍等还能在人体不同部位引起癌症。

土壤中金属含量过高也会使植物受害。据实验,每公斤土壤含铜20毫克时,小麦就会枯死,达到250毫克时,水稻也会枯死。每公斤土壤含锌超过50毫克,就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土壤一旦被污染,其影响很难被消除。有机农药分解很慢,重金属根本不分解,污染的土地即使在不再继续污染的情况下,三五年内仍含较高的有害物质,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人类。所以,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地上的植物不但不能食用,也不能作饲料或肥料。

【环境调查报告二】

设区市“城考”取得实质进展

[空气质量]20xx年,全省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平均达到334天,比上年增加10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1、93,比上年下降10、23%。秦皇岛、廊坊、承德、沧州、衡水、邢台、保定、张家口等8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比上年增加3个。石家庄、唐山、邯郸空气质量未达到二级标准。

[水环境]城市水环境功能区(城区)水质达标率平均为82、58%,比2012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有8个城市超过了平均水平,其中秦皇岛、沧州、石家庄、唐山、衡水、邯郸、承德7市水环境功能区(城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平均为97、03%,比2012年上升2、68个百分点,其中秦皇岛、邢台、邯郸、张家口等4市增幅较大,分别比上年提高14、26、9、55、9、3和8、39个百分点。

[医疗废物]唐山、廊坊、邯郸、张家口、承德5市建成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其中唐山、廊坊、邯郸3市经环保验收后稳定运行一年以上,张家口市2012年12月通过环保验收,承德市未通过环保验收),比上年增加两个市,其余6个设区城市尚未建成,除衡水外其他5市采用的是“非典”期间建设的焚烧处理设施进行处置。

[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81、76%,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承德、张家口、衡水等3个城市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增幅较大,均在10%以上。

[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值为81、76%,比上年提高了1、95个百分点。除邢台、衡水外,其余9个设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在85%以上,唐山、张家口等两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增幅较大。

[绿化]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89%,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廊坊、秦皇岛、唐山、邯郸、承德、石家庄、邢台等7个城市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40%以上,比上年增加了两个城市。

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11个设区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平均为80、71%,比上年提高了1、76个百分点。廊坊、邢台、唐山等3个城市的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超过了85%。

县级“城考”指标有较大进步

2012年,22个县级城市中13个城市上报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9个上报了手动监测数据,安国、高碑店两市2012年新建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并投入运行。依据监测结果,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状况良好,平均达标率为90、91%。除涿州、三河两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0外,其余各市均为100%。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平均为99、67%,比2012年增加了0、3个百分点,有18个市的工业固体废物得到了全部处置,处置利用率达到了100%。

医疗废物处置方面,迁安建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辛集、藁城、晋州、新乐、鹿泉、任丘、河间、霸州、三河等9个县级城市均通过合法途径将全部医疗废物送往所在的设区城市进行集中处置。liuxue86.com

22个县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72、84%,比2012年提高了7、4个百分点,其中15个城市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了80%,比2012年增加3个城市;遵化、安国、高碑店、泊头、黄骅、霸州等6个县级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增幅较大。定州、河间两市未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

22个县级城市中,迁安市、辛集市、遵化市、武安市、霸州市、冀州市等6家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成并通过验收,藁城市、鹿泉市、沙河市、深州市等4家已建成,晋州市、泊头市等两家正在建设。

22个县级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平均值达到41、14%,比2012年提高了4、76个百分点,其中南宫、霸州、高碑店、遵化、新乐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比2012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河间、新乐、任丘等3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足35%。

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二级标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升级改造才能确保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厂建设亟待加强,近一半县级城市未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零。11个设区城市中目前只有廊坊、唐山、邯郸、张家口、承德5市按有关规划建成了医废集中处置中心。

县级城市环境监测能力薄弱。一是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率较低。目前,仍有新乐市、南宫市、定州市、泊头市、黄骅市、河间市、深州市等7个县级城市采取手动监测空气质量,个别已建成自动监测站的城市存在着缺项的情况;二是基本不具备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监控项目的监测能力,大部分均是委托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测;三是部分城市不能实现对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外排废水、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全部监控项目的监测。

一些城市对“城考”重视程度不够。在“城考”各项指标填报上,存在错填、漏填等情况;在材料准备上,相关的说明、证明材料提供不全;存在软件上报的数据与文字版数据不一致等情况。

【环境调查报告三】

[环境的基本状况]

寒假,学校大学生实践调查的作业,因此,我对我家乡-的环境进行了调查。多年了一直在外面读书,很少回家,回家也从来没有好好的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这一次的调查和实地走访,说实在话家乡的环境让我打吃一惊。小时候,经常从爷爷、奶奶那一辈听到这样的说唱:“二十年代洗米洗菜,六十年代鱼虫绝代,七十年代河水泛滥”。

我记得小时候,家乡的河水是清澈见底的,河里鱼虾成群结队,傍晚时分河里的石头上会有螃蟹停留在上面,我们就这样一边捡着螃蟹,一边嬉戏,这里曾是我童年快乐的回忆,是我童年迷恋的地方。那时从来不曾想过这一切都会逝去。可是现在却应征了“鱼虫绝代”、“河水泛滥”的说法。

河道里满是废器、垃圾,由于垃圾的堆积,没有清理,河水变得臭气难闻,河里没有了鱼虾,更别说小孩嬉戏了。而且许多水资源也因为人类的过度索取和开发已经枯竭。不仅仅在于河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是有是无得污染。今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天气也变得异常炎热,特别是在夏天令人难以接受。

[环境污染的原因]

由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村镇住宅建设的激增,不仅城市,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许多地区的乡镇工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方面各种工业任意布点;另一方面又因经济能力和技术力量的薄弱,企业无力处理“三废”,污染问题相当严重。

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兴建的水利设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灾害的威胁。随着生产的发展,化肥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种污染物在农村地区内循环,造成大面积农村面源污染,水体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小城镇卫生条件差,交通拥挤,居住紧张。

村镇或布局分散,或延展过长,于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的安排都极为不便。村庄内部结构松散,空间混杂,生活用水不卫生,道路不规范等。但城镇建设费用很少,无力改变 这种现状。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家乡环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幸好国家新出台了“禁塑令”,但效果还不显著。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坏,水资源污染严重:

1、森林面积减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认为造成的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大量开发森林资源,然而又没有及时的进行补进;

2、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土壤变得松散,雨水下来,泥土冲进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换新,形成污染;

3、森林减少,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

(四)整治仍不彻底。在城区,鸡鸭屠宰点和烧肉摊点污染严重;花盆和盆景中烟头、纸屑较多;摊点商户占道经营较多;车辆乱停乱靠现象依然存在;牛皮癣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倾倒垃圾依然严重,河水污浊。在乡镇街道,乱丢乱吐乱倒现象严重;农贸市场垃圾较多;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小食店清洁卫生问题突出;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干道公路沿线轻边远村社的现象;部分乡镇对场镇和主要公路沿线外的村社还未开始环境整治。在农村,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较为普遍。

(五)设施不够完善。一是环卫设施数量不够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路灯、人行道板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破损严重;二是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车场、水果市场、畜禽交易市场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影响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

(六)、交通工具(车辆、轮船、飞机等)废气和噪音;

(七)、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八)、废水、废渣

[境污染的危害]

人类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环境污染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气体,影响呼吸,影响健康;“白色污染”的危害有:1、视觉危害,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2、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保护环境的措施]

通过调查的我得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虽然家乡现在在的环境状况不是很乐观,但是据调查,我们的政府正在努力进行环境保护的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向老百姓宣传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的环境白虎意识等;在政府的努力下,作为这片土地主任的人们,外面更应该努力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爱护它,保护它,从手上的事做起,不乱扔、乱折、乱吐;从身边的是做起,共同把我们的家乡建成美好的家园。

[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

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牢记心中!

【环境调查报告四】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了,但人们的健康问题却越来越令人担忧,这是为什么呢?

当你漫步街头时,会发现脚下踩的是各种腐烂的水果,鼻子里闻到的是各种难闻的气味,耳朵听到的是各种小型加工厂传来的刺耳的机器声,眼睛看到的道路上流着的又脏又臭的污水。唉!原来是这些环境问题悄悄地成为人们健康的黑杀手。

以下是我实地调查出来的报告: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有:1、人们到处丢垃圾。2、车辆排放的尾气。3、从厕所里排放的的污水、粪便。4、各种加工厂制造的噪声。5、焚烧垃圾散发的难闻气味。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有:废气、废水、粪便、塑料袋、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筷子等等。

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我们应该赶快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建议使用环保用品,保护水资源,多植树造林。我呼吁大家,共同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要让山更绿,水更清,天空更蓝,大地更美。

【环境调查报告五】

呼伦贝尔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环境污染给它涂抹上不和谐的“污点”。

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几个同学约好了,到市区、河边、街道调查家乡的环境情况。

下面是我们调查的结果,如下:

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满大街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一刮风,满天飞舞的塑料袋把人们的视线挡住。有的挂在树枝上,有的落到草坪中,原本清新、整洁的环境,像是感染上白色的病毒一样,危在旦夕。我希望人们改掉乱垃圾的坏毛病,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整洁。

一、河水污染

河水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不利,清澈见底的小河不见了,人们为了图方便,把装有剩菜剩饭的饭盒和那些塑料袋、鸡毛、磕头等都往河里扔,到了夏天,河水会发出一股难闻的臭味。工厂排放出来的污水,又黑又臭,他们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管他人的危害。造成河流污染,一条美丽的伊敏河变成了垃圾河。

二、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也非常严重,我市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气,直入云宵,蔚蓝的天空不见了,被浓浓的黑烟挡住了。它直接影响到人伞兵身体健康。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