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银行个人季度工作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12-14 10:56:16

银行个人季度工作总结

银行个人季度工作总结范文1

   2014年首季开门红已经成为过去,对照本单位的首季考核办法,本人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部门下达的任务仍有很大的差距。

存款方面:截止3月末,本人班外吸储余额1271万元,比年初净增719万元,比基数净增649万元,日平比净增338万元,其中定期日平比基数增加171万元,卡存款日平比基数净增143万元,对公比基数净增24万元。但是存款的稳定性不高、卡存款和低成本存款占比较高。

贷款方面:截止3月末,本人经营性贷款余额2258万元,比基数增加322万元,其中贷款100万元以下比基数净增165万元,贷款100万元以上比基数157万元。经营户户数比基数增加8户,余额完成率71.6% ,户数完成率66.7%。随身宝录入151户,完成率100%。

电子银行方面: 截止3月末,结合贷款客户和工资合计新拓借记卡122张,吸收卡存款230万元,卡存款日平比基数净增143万元,手机银行3户,刷卡电话1户。

主要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存款余额未能完成部门下达的任务,部门下达700万元的任务,在三月末时余额比基数净增649万元,差51万元,由于在一月份存款上的速度较慢,导致日平与任务差距较大,日平比任务差112万元。

2.贷款未能完成部门下达的任务,虽然一季度本人新拓经营性贷款8户,但是由于维护的按揭贷款基数较大,一季度结清的户数较多,导致本人户数不升反降,希望领导在二季度能够将个人名下的按揭贷款维护的基数剔除,否则完成二季度户数和余额目标很难实现。

3.电子银行方面,虽然在新拓借记卡张数较多,但是在新版手机银行和转账电话拓展的户数寥寥无几,主要是本人在思想上未能重视。

在二季度工作中,在认真学习百日竞赛的基础上,我将已加大走访对接录入随身宝的力度和部委办局的对接为抓手,围绕存款、贷款、电子银行几个方面抓落实,争取达到以下目标:

存款方面:到6月末,在三月末存款余额的基础上保持平稳增长,争取不会有大的起落,主要在存款方面要加大对公户存款和卡存款的开拓,将卡存款和低成本存款在总存款中的占比提高。

贷款方面:新拓展经营性贷款8户,公务员贷款6户,余额增加1500万元。

电子银行方面:新开借记卡80张,争取工资3户,新开对公户3户,新增15户手机银行,5户刷卡电话。

银行个人季度工作总结范文2

不良的贷款率和不良的资产是作为中国商业银行和监管体系的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有效指标,衡量着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这五个级别是中国银监会从2004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的贷款分类制度所制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额巨大,不良存款持续增加,信用风险的加大,这一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2008年金融危机诱发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不良贷款问题更加受到关注。中国银监会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14年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回升趋势。从图可以看出,2009年以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先降后升,2014年第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为4272亿元,较2014年第二季度末增长315亿元,较2013年第三季度末增长907亿元。其中,工商银行2014年第三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154.71亿元,农业银行为1034.66亿元,中国银行为906.96亿元,建设银行为1053.2亿元,交通银行为408.72亿元。从图可以看出,不良贷款率从2009年以后一直下降,直达2014年开始有回升趋势,2014年第三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由2013年第三季度末的0.98%上升至1.12%,低于全部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16%。图2009年第一季度-2014年第三季度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随着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大型商业银行都严格执行不良资产拨备制度,2014年第三季度,大型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56.54%,高于同期的其他商业银行。其中,工商银行为216.6%,农业银行为335.07%,中国银行为207.70%,建设银行为234.47%,交通银行为201.29%,保持了较好的风险抵御能力,拨备覆盖率均在100%以上。

二、业务收入结构

利息收入占比高、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占比低是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的一个普遍特征。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工商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74.28%,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0.65%,农业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78.4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9.15%,中国银行的数据分别为68.94%和20.81%,建设银行分别为75.34%和19.53%,交通银行分别为75.74%和17%。

三、资本充足性

银行个人季度工作总结范文3

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巩固。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进外汇管理,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总体看,金融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2010年9月末货币信贷增速有所反弹。下一阶段,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全球经济已步出金融危机的最坏阶段,整体仍将延续缓慢复苏的态势。国内消费升级和城镇化都在发展过程中,经济持续增长的动能较为充足。但也要看到,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时出现,发达经济体复苏有所放缓,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但面临通胀和资本流入压力。我国内需回升的基础还不平衡,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仍需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依然艰巨。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较大,需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在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的同时不断优化信贷结构,维护价格总水平稳定,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强化市场配置资源功能,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优化政策组合,充分运用有弹性的市场化手段,着力于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货币信贷概况

2010年第三季度,货币信贷增速有所反弹,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

(一)货币供应量增速有所回升

2010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9.6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增速比6月末高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4.4万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6月末低3.7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O余额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6月末低1.9个百分点。2010年第三季度现金净投放2952亿元,同比少投放195亿元。货币总量增长总体有所回升。M2增速8、9月份持续于19%以上的较高水平运行,均超过6月末增速,近期货币总量增速有所抬头的态势值得关注。Ml增速逐步放缓,主要与上年基数较高有关,第三季度回落幅度则明显减缓。目前,M1增速仍持续高于M2增速。

(二)金融机构存款增长较快

2010年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比6月末高1.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0.4万亿元,同比少增1.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0.1万亿元,同比增长20.0%,增速比6月末高1.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0.3万亿元,同比少增1.4万亿元。8、9月份存款分别增加1.1万亿元和1.5万亿元,连续两个月维持在1万亿元以上,整个社会的流动性仍较为充裕,这与近期外汇占款增加较多、贷款投放偏快等因素有关。外币存款余额为2298亿美元,同比增长13.1%,比年初增加212亿美元,同比少增107亿美元。

从人民币存款的部门分布和期限看,住户存款增长逐步加快,活期占比显著提高;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速稳步回升,企业存款期限结构变化较大。2010年9月末,金融机构住户存款余额为30.4万亿元,同比增长17.0%,增速比3月末和6月末分别高1.9个和1.8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9万亿元,同比多增1438亿元。非金融企业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8_8万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比3月末低6.1个百分点,比6月末提升1.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6万亿元,同比少增2.5万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增加6824亿元,同比多增1733亿元。2010年第三季度,新增住户存款中活期占比为55%,分别比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提升3.9个和12.7个百分点,呈逐步上升态势。非金融企业存款中定期占比达到82%,比上半年高30个百分点。主要是9月份非金融企业存款结构变动较大,定期存款新增6826亿元,而活期存款减少3167亿元。与往年同期相比,当月非金融企业存款结构变动仍属正常,主要受假日季节性因素等影响,如企业节前集中发放工资、奖金,部分企业于节前将活期存款转为定期通知存款以提升收益等。9月末,财政存款余额为3.4万亿元,同比增长19.6%,比年初增加1.2万亿元,同比多增1203亿元。

(三)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稳中趋升

2010年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9.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比6月末低0.5个百分点,比2010年年初增加6.5万亿元,同比少增2.8万亿元。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制造业。2010年第三季度,主要金融机构(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投向这三个行业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分别为3723亿元、1547亿元和935亿元,占全部产业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45.6%、18.9%和11.4%。对“三农”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增强。2010年9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村镇银行和财务公司本外币农村贷款余额9.3万亿元,同比增长30.3%,高出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1.6个百分点;农户贷款余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29.8%,高出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1.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2.37万亿元,同

比增长19.4%,高出同期各项贷款增速0.7个百分点。

人民币贷款增速有所反弹。2010年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46.3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比6月末提升0.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6.3万亿元。尽管2010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2.4万亿元,但增速自6月份以来呈现总体稳中趋升态势,第三季度各月增量均保持同比多增。贷款投放出现一定反弹,一方面受中小企业、房地产、项目投资等贷款需求仍相对较强影响;另一方面也与金融机构贷款投放意愿增强有关,尤其是部分银行在存贷比、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逐步达标后,信贷加快投放情况更为突出。分机构看,中资四家大型银行贷款投放相对偏多,2010年第三季度增量在全部机构中占比达到40%,比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从部门分布看,住户贷款保持较快增长,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速有所回升。9月末,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2.2%,增速比6月末低7.1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持续维持较高水平增长,比2010年年初增加2.4万亿元,同比多增5277亿元。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增加较多,比年初增加1.1万亿元,在住户贷款中占比为45%。其中9月份新增804亿元,比上月多增265亿元,为5月份以来首次月度增量环比上升。随着第三季度以来部分地区楼市有所回暖,住房贷款增长走势仍需密切关注。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8%,比年初增加3.9万亿元,同比少增2.9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3.6万亿元,同比少增6713亿元。票据融资比年初减少8098亿元,同比少增1.7万亿元。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加大。银行业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9月末余额同比增长20.5%,其中,小企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3万亿元,9月末余额同比增长27.7%,增速比中型企业高12.0个百分点,比大型企业高15.2个百分点。

2010年9月末,金融机构外币贷款余额为4227亿美元,同比增长23.1%,比2010年年初增加432亿美元,同比少增564亿美元。分季度看,外币贷款第一季度大幅增加292亿美元,同比多增377亿美元,但第二季度后外币贷款投放有所放缓,这可能与商业银行外币资金头寸相对紧张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其中,第二季度增量明显回落至30亿美元,同比少增572亿美元,第三季度外币贷款则有所回升,当季增加110亿美元,同比仍少增370亿美元。境外贷款比年初增加187亿元,同比少增72亿美元。2010年以来,境外贷款逐季增加,前三个季度分别新增17亿美元、46亿美元和124亿美元,其中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均超过同期外币贷款增量,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力度明显加大。

(四)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

2010年9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16.1万亿元,同比增长20.9%,比2010年年初增加1.7万亿元。9月末,货币乘数为4.32,比3月末和6月末分别低0.03和0.05。9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7%。其中,中资大型银行为1.4%,中资中型银行为1.1%,中资小型银行为2.4%,农村信用社为4.0%。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继续小幅上升

金融机构对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利率继续小幅上升。2010年9月份,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9%,比6月份上升0.0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09%,比6月份上升0.10个百分点;票据融资加权平均利率为3.86%,比6月份上升0.09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稳步上升,9月份加权平均利率为5.03%,比6月份上升0.08个百分点。

从利率浮动情况看,执行下浮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下降,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上升。2010年9月份,执行下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25.54%和30.19%,比6月份分别下降2.18个和0.70个百分点,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44.27%,比6月份上升2.88个百分点。

受境内资金供求关系变动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利率走势影响,外币存款利率总体走高,贷款利率小幅下降。2010年9月份,3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93%,比6月份上升0.17个百分点;3个月以内、3~6个月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30%和2.46%,比6月份分别下降0.09个和0.35个百分点。

(六)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

2010年初至6月19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2010年6月19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小幅升值,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2010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7011元,比2010年6月19日升值1264个基点,升值幅度为1.89%,比2009年年末升值1271个基点,升值幅度为1.90%;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9.1329元人民币、100日元兑7.9999元人民币,较2009年年末分别升值7.27%和贬值7.77%。汇改以来至2010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3.51%,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9.65%,对日元汇率累计贬值8.68%。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计算,汇改以来:~2010年9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4.8%,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2.3%。

2010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为6.6936元,最低为6.8284元,181个交易日中97个交易日升值、6个交易日持平、78个交易日贬值。最大单日升值幅度295个基点(折合0.43%),最大单日贬值幅度247个基点(折合0.36%)。

二、货币政策操作

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结构,继续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进外汇管理,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一)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按照货币调控的总体要求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一是合理把握公开市场操作规模与节奏。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情况和市场环境的分析监测,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实现了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的合理均衡。第三季度共发行央行票据约1.2万亿元,开展正回购操作3430亿元;9月末,央行票据余额约为4.1万亿元。二是不断优化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组合。在科学分析预测流动性供求形势的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调控需要不断优化对冲工具组合,以央票

发行为主、短期正回购操作为辅,不断优化操作期限结构,进一步提高流动性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三是保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基本平稳。在全球经济复苏步伐趋缓、国内经济运行仍存在着部分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公开市场操作加强与其它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保持各期限品种操作利率大体平稳,有助于促进市场预期稳定。2010年9月末,3个月期央行票据和1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分别为1.5704%和2.0929%,均与6月末同期限品种的操作利率水平持平;3年期央行票据操作利率为2.65%,较6月末微幅下行3个基点。四是适时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2010年第三季度共开展了3期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操作规模共计1000亿元,其中分别开展3个月期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400亿元、6个月期300亿元和9个月期300亿元。

(二)适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为管理好通胀预期,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10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5.31%提高到5.56%。

(三)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和投放节奏,按照“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节能环保、西部大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增强对灾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在建重点项目贷款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放贷管理,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引导金融机构改进考核机制,相对均衡地安排贷款投放节奏,减缓贷款季度、月度间起落的程度。

(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稳步推进

自2010年6月扩大试点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大幅增长。2010年第三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264.8亿元,比上季度增长1.6倍。自试点开始至2010年9月末,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970.8亿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结算金额177.3亿元,货物贸易进口结算金额1570.9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222.6亿元;为境外参加银行共开立493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账户余额191.4亿元。

2010年第三季度,个案试点共办理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107笔,金额为274亿元。截至9月末,各试点地区共办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等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166笔,金额为305亿元。其中,境外人民币项目融资已放贷金额224亿元。

2010年10月,为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工作部署,新疆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与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成为首个开展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的省区。

201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两项配套政策。一是《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境外参加银行使用依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二是《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明确境外机构可申请在境内银行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用于依法开展的各项跨境人民币业务。

(五)继续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推进。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五家已上市的大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架构不断规范,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末,上述五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57%、11.38%、11.73%、11.64%和12.53%;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5%、2.08%、1.10%、1.14%和1.22%税前利润分别为1663亿元、892亿元、1074亿元、1438亿元和379亿元。中国农业银行继续积极探索“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稳步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选择四川、重庆、湖北、广西、甘肃、吉林、福建、山东八省(区、市)进行深化改革试点,构建一整套有别于城市业务的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促进“三农”金融业务的决策重心下沉,调动县域支行面向“三农”的积极性,为“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国家开发银行继续推进商业化转型,服务于国民经济重大中长期发展战略。2010年8月25日,国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成立,组织架构不断完善。同时,按照“一行(司)一策”的原则,继续推进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此外,积极推动光大银行上市工作,光大银行股票已于2010年8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效明显。资金支持政策实施进展顺利。截至2010年9月末,累计对2408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发行专项票据1699亿元,对2366个县(市)农村信用社兑付专项票据1650亿元,兑付进度达到97%以上。同时,对新疆等省辖内农村信用社发放专项借款19亿元。资金支持政策基本落实到位,对化解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和扎实推进改革发挥了有效的正向激励作用。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显著改善。按贷款四级分类口径统计,2010年9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3493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6.1%,比上年末下降1.3个百分点。按贷款五级分类口径统计,9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7.2%,比上年末上升1.2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支农投放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9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各项贷款余额为5.7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比例为12.3%,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余额分别为3.8万亿元和2.0万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加7353亿元和3962亿元。同时,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截至9月末,全国共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2014家,农村商业银行64家,农村合作银行212家。

(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外汇管理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深化出口收汇改革。自2010年10月1日起,在北京、山东等四个省(市)开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试点,允许境内企业在境外开户,存放境内企业具有真实、合法交易背景的出口收入,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二是完善对外担保管理。2010年7月28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问题的通知》,满足境内机构“走出去”融资需求。三是规范银行对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2010年6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银行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境内银行境外直接投资所涉的外汇登记、购付汇、结汇、股权转让等问题,自2010年9月1日起实施。

三、世界经济金融形势

2010年第三季度,全球经济整体保持复苏势头,-但不确定性仍然存在。美国就业改善仍不明显。欧元区各成员经济出现分化,日本经济在日元升值、内需乏力的情况下增速有所下滑。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仍是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增速趋缓。主要金融市场呈现震荡态势。主要发达经济体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部分增长强劲和通胀压力较大的国家则逐步收紧了货币政策。

(一)主要经济体经济状况

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但“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2010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折年率为1.7%,低于第一季度的3.7%。当前美国经济正处于较快复苏反弹后的回落阶段。就业状况仍无改善。7 9月经季节调整后失业率分别为9.5%、9.6%和9.6%,已连续17个月超过9%,持续时间为近30年来之最。进出口逐步恢复,贸易赤字攀升。第二季度美国进、出口额分别较第一季度增长6.3%和3.4%,贸易逆差为1233亿美元,比第一季度增长12.9%。伴随经济复苏和税收增长,联邦政府金融救助开支也显著下降,2010年8月预算赤字为905.3亿美元,同比下降12.6%。价格涨幅有所回落,6 9月CPI同比分别涨1.1%、1.2%、1.1%和1.1%,而1~5月CPI涨幅均超2%。

欧元区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但复苏势头可能放缓。2010年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1%,远高于第一季度0.3%的增速,为4年来最大增幅,同比增长1.9%;对外贸易继续复苏,6、7月份贸易顺差分别为22亿和67亿欧元,但仍低于上年同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7、8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均为10.1%。物价水平温和上涨,7~9月,欧元区HICP同比分别上涨1.7%、1.6%和1.8%。第二季度德国制造业和出口增长强劲,抵消了欧元区其他成员国经济的疲弱表现,是拉动欧元区经济的主要动力。第二季度德国经济环比增长2.2%(折年率为9.1%),同比增长3.7%,创1990年以来最高增幅,带动欧元区持续复苏。但第三季度以来,受欧元区加强财政整顿和区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经济增长可能会有所放缓。

日本经济缓慢复苏,但日元升值和持续通缩使经济复苏形势不容乐观。因资本支出和库存投资好于预期,2010年第二季度实际GDP经季节调整后环比折年率为1.5%,高于0.4%的初值。受全球需求增长放缓以及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日本出口动能出现减弱迹象。2010年8月份出口环比下降2.3%,同比增长15.8%,增速连续6个月放缓,为2009年12月以来最低值,当月经常项目盈余为1.1万亿日元,同比下降5.8%,贸易顺差出现近15个月来的首度下滑。失业率仍然较高,7 9月分别为5.2%、5.1%和5.0%,消费者信心指数趋于恶化。7~9月CPI同比分别下降1.1%、0.9%和0.6%,连续19个月负增长,仍未摆脱通货紧缩困扰。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日元汇率大幅升值,未来日本出口拉动型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

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增速继续快于发达经济体,部分新兴经济体主动收紧宏观政策保持经济平稳增长。2010年上半年“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复苏强劲,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0年第二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长8.8%,巴西GDP同比增长8.8%,俄罗斯GDP同比增长5.2%,增速均创2008年以来同期新高。受国内需求增长及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影响,拉美、东盟和非洲各主要发展中经济体复苏速度快于发达经济体。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部分增长强劲的新兴经济体为防止经济过热而主动收紧宏观政策,加之全球需求转弱,其增速有稳定趋势。同时,由于全球流动性持续过剩和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套利资本大量流入经济增长形势看好、利差较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加剧了新兴市场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压力及货币升值压力。

(二)国际金融市场概况

主要货币间汇率宽幅波动。2010年第三季度,虽然美国公布经济指标疲软一度引发市场担忧,但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整体保持良好势头,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缓和,市场避险情绪减弱,同时市场担忧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持续造成美元流动性泛滥,主要国际货币对美元普遍升值。2010年9月末,欧元兑美元汇率为1.3623美元/欧元,较6月末升值11.8%;日元兑美元汇率为83.76日元/美元,较6月末升值5.8%;美联储公布的美元广义名义贸易加权指数第三季度累计贬值4.8%。

国际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幅度有所加大。受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实施进一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预期增强等因素影响,1年期美元Lfbor于2010年5月25日升至年内高点后逐步回落,9月30日为0.78%,比6月末下降0.39个百分点。欧元区同业拆借利率Euribor受欧洲债务危机等因素影响继续震荡上行,2010年9月30日,1年期Euribor为1.433%,比6月末上升0.127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震荡走低。2010年7、8月份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走低。9月份以来,市场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减弱,且国债价格在持续走高后有向下调整的需要,加之全球股市强劲反弹,投资者调整资产配置、债市资金回流股市使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短暂回升。截至2010年9月30日,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收于2.51%、2.26%和0.94%,较6月末分别下降0.43个、0.31个和0.15个百分点,较上年末分别下降1.28个、1.12个和0.35个百分点。

全球主要股市震荡走升。2010年第三季度,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影响,主要发达经济体股市一波三折。2010年7月份,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退和美国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欧洲公布银行压力测试结果3,欧美股市一度出现强劲反弹。8月份,美欧公布的经济数据走软,主要股市震荡走低。9月份以来,市场预期美联储将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再次探底的担忧减弱。受此影响,美欧股市在经历8月低迷行情后开始强劲反弹。截至9月30日,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欧元区STOXX50指数分别收于10788点、2369点、2482点,较6月末分别上涨10.4%、12.3%、5.2%;而受日元大幅升值和持续通货紧缩的不利影响,日经225指数震荡走低,收于9369点,较6月末下降0.1%。

(三)主要经济体房地产市场走势

美国房地产市场复苏乏力。受购房税收优惠政策到期等因素影响,2010年7月美国二手房销售量环比下跌27.2%,创1968年以来最大跌幅。8月份美国新房销售量经季节调整后折年率为28.8万套,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减少28.9%。9月份美国房屋市场指数仍处于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欧洲房地产市场仍较低迷。受政府财政紧缩和住房供应增加等因素影响,英国住房市场在经历大约一年的反弹之后开始趋冷,9月英国Halifax房价指数下降3.6%,创下该指数以来的最大月度降幅。德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继续保持稳定,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的住房价格下降趋势有所减缓。

日本房地产价格持续走低。在政府对节能型房屋进行补贴和税收减免的政策刺激下,2010年8月份日本房屋开工数量同比增长20.5%,连续第三个月上升,增幅远高于前两个月。但房地产价格持续走低。截至2010年7月1日,日本地价在一年内平均下跌3.7%,其中住宅用地价格平均下跌3.4%,商业用地价格平均下跌4.6%。

(四)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

主要经济体央行继续通过低息和加大量化宽松政策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美联储、欧央行、英格兰银行基准利率水平分别维持0~0.25%、1%和0.5%不变,日本央行时隔四年多重启零利率政策。10月5日,日本银行宣布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现行的0.1%降至0~0.1%,意在阻止日元进一步升值和经济下滑。美联储多次表示,在必要时将采取增加国债购买等非常规手段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复苏并使通胀率回升至目标水平。日本央行近期也宣布扩大对银行的固定利率贷款规模并推出了总额5万亿日元的资产购买计划。欧洲央行在量化宽松政策方面则较为谨慎。

部分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央行继续上调基准利率。为缓解经济过热、通胀及资产泡沫压力,巴西、印度、马来西亚、秘鲁、韩国等新兴经济体央行继续提高本国利率,加拿大和瑞典成为发达经济体中率先加息的国家。为阻止投机资本大量流入,巴西宣布调高外国投资者购买本国证券的金融交易税,韩国加强了资本流入管制,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先后警告将实行某种形式的管制。

(五)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基础尚不稳固,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活动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超过2009年上半年,并接近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爆发前的2008年同期水平;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265亿美元,同比下降6%;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0亿美元,同比增长48%;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经常项目顺差与同期GDP之比为5.0%,较2009年全年水平下降1.0个百分点。同时,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出现一定波动,2010年第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口增速明显快于出口,经常项目顺差同比下降,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较大顺差;第二季度经常项目顺差有所回升并超过第一季度,但欧洲债务危机使得我国资本和金融项下资金净流入放缓。2010年第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经常项目顺差729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59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45亿美元,收益顺差80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9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58亿美元,同比下降68%,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215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出95亿美元,其他投资净流入124亿美元。

下一阶段,全球经济可能呈现缓慢复苏态势,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增长,国际收支仍将保持较大顺差态势,货物贸易进出口持续顺差,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大量流入。跨境资金套利活动依然存在,可能通过外贸、外资、金融等传导渠道,加大我国国际收支运行的波动性。截至2010年6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5138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19.9%。其中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3438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66.9%。从债务构成情况看,2010年6月末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中,贸易信贷占60.1%,贸易融资(如银行为进出口贸易提供的信贷支持)占18.5%,二者合计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78.6%,主要与我国近年来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

(六)国际经济形势展望

展望未来,全球经济复苏仍在继续,但面临的风险上升。国际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8%,比2010年7月的预测上调0.2个百分点。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2010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6%、1.7%、2.8%和7.1%,比2009年实际增长率分别高5.2个、5.8个、8.0个和4.6个百分点。全球通胀压力总体缓和,但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差异较大。预计2010年和201 1年,发展中经济体物价分别上涨6.2%和5.1%,发达经济体分别上涨1.4%和1.3%。但需注意的是,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尚不足以弥补发达经济体的需求缺口,未来全球增长速度在较长时期内还难以恢复至危机前水平。主要发达经济体公共债务、银行体系脆弱性可能威胁经济增长,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通胀及资本流入压力加大。各国需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共同推进结构改革,进一步巩固经济复苏势头。

四、货币政策趋势

(一)我国宏观经济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下一阶段国民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从国际环境看,目前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还不明朗,经济恢复较快增长可能性不大,但已步出金融危机的最坏阶段,整体仍将延续缓慢复苏的态势,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需环境。从国内情况看,实施应对危机一揽子措施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回升。2010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出现一定程度放缓,主要受基数原因和政策主动调控的影响,有利于经济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增长。2010年8月份以来,经济呈现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前期出台的着力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等政策措施和各项区域发展战略正在发挥作用,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各地发展热情较高,投资动力较强,消费升级和城镇化都在发展过程中,经济持续增长的动能较为充足。从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对企业家、银行家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的结果看,主要指标继续上升或回稳,总体仍处在较高水平上。其中第三季度居民未来收入预期指数与就业预期指数分别较上季提高2.1个和1.6个百分点,市场需求预期指数较上季提高1.2个百分点,出口订单预期指数略有回调。

但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仍比较复杂。世

界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时出现,发达经济体复苏有所放缓,货币条件持续宽松,部分新兴经济体增长较快,但面临一定的通胀和资本流入压力。同时我国内需回升的基础还不平衡,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还要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把保持我国经济当前平稳较快发展和为长远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价格走势的不确定性较大,仍需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国际经济复苏还比较缓慢,我国经济增长较快,通胀预期和价格上行压力不容忽视。受复苏不确定因素影响,各经济体政策退出较为谨慎,随着原有刺激措施逐步到期,发达经济体开始推出新的经济刺激措施,全球流动性和货币条件仍将宽松,主要经济体将持续放松货币刺激经济的预期强烈,大量资金可能向增长较快的新兴经济体流入。在流动性充裕和通胀预期较强的大背景下,富余资金必然寻找各种途径和出口,潜在的通胀压力须高度关注。此外,还存在结构性的价格上行压力。当前国内劳动力和服务业等价格趋升,资源环保成本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有待理顺,都可能影响通胀预期。中国人民银行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升至73.2%,处于历史同期中的较高水平,预期未来房价上涨的居民占比较上季有较明显上升。

(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

从2010年以来,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逐步巩固,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保持货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前瞻、灵活地调整政策重点、力度和节奏,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形势发展要求,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优化政策组合,充分运用有弹性的市场化手段,着力于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又要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宏观调控要求和实体经济部门的信贷需求,安排好下一阶段贷款投放的进度和节奏。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认真落实“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节能环保、西部大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扶贫、灾后重建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在建重点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提示,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风险管理。探索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框架,发挥其跨周期的逆风向调节功能,研究强化对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银行的资本约束和流动性要求等,保持金融体系稳健,防范系统性风险,增强金融持续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

三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价格杠杆调控作用。继续推进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定价能力。按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不断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企业“走出去”。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资本平衡流动,规范和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加强对违规和异常资金的监测和管理。

四是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快债券市场发展,积极、稳妥地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着力推动改革和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更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专栏1:有效汇率

汇率通常是指表示两国货币之间对价关系的双边汇率.如2010年9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双边汇率为6.7011元/美元。但要考察一种货币对其他多种货币的综合对价关系.需要引进有效汇率的概念。有效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经常以贸易比重为权数。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通常用于度量一个国家贸易商品的综合国际竞争力,也可以用于研究货币危机的预警指标.还可以用于研究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些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具体使用中.人们通常将有效汇率区分为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一国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在数值上等于其与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就可以得到实际有效汇率。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了对所有贸易伙伴国双边名义汇率的相对变动情况.而且还剔除了通货膨胀对货币本身购买力的影响.能够综合地反映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相对购买力。在测算有效汇率时.研究人员往往根据自己的特殊目的来设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样本货币范围和贸易权重等相关参数,因而得出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计算自己的有效汇率并作为参考。例如,美联储一直以来对外公布自己计算的美元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按不同货币篮子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各自有三个指数.分别是包含所有贸易伙伴货币的广义指数。仅包含主要货币的主要货币指数以及其他重要贸易伙伴指数.以反映美元对不同贸易伙伴群体的竞争力.这些指数在世界范围被广泛引用。又比如.市场推测新加坡金管局选取大约19种货币作为篮子计算名义有效汇率.主要考虑贸易重要性和经济竞争关系.并直接将名义有效汇率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指标。而俄罗斯仅选择美元和欧元两种货币作为篮子计算有效汇率.简洁明了地反映卢布对

主要贸易伙伴的竞争力。

部分国际机构还使用统一篮子计算多种主要货币的有效汇率,以便对这些货币的价值变化进行比较。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货币统计(IFS)中统一公布其计算的各成员国货币的有效汇率数据,但更新较为缓慢。使用更为广泛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IS)计算的数据.每月15日BIs会在其网站上公布58种货币(包括欧元及欧元区17个成员国货币)截至上月的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81S计算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自1994年至2010年9月已累计升值34.9%和57.5%。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幅在BIS测算的58个经济体货币中位列前10位。

由于有效汇率在衡量汇率水平方面更具科学性.因此有效汇率调整与双边汇率调整相比.更能发挥调节进出口、经常项目及国际收支的作用。当前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呈现明显的多元化特征,2010年前三季度对美贸易在中国外贸总量中占比仅为13.0%,对欧盟、日本和东盟所占比例分别为16.3%、10.0%和9.8%。不仅贸易伙伴多元化.而且贸易计价货币也在逐步多元化.尽管美元仍是主要结算货币.但部分贸易已以欧元、日元等货币计价后再折算为美元。与双边汇率相比.有效汇率更能代表企业贸易计价和结算的实际汇率水平,对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更具参考意义。

专栏2: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金融部门高度重视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切实改变经营和服务理念。要把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扩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作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经营业务的重要战略,确保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要高于上年。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信贷政策指导,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努力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截至2010年9月末.金融机构中小型企业1贷款余额(含票据贴现)17.0万亿元.同比增长20.5%;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为56.4%.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36.7%小企业贷款新增额占企业贷款新增额的比重为34.%.较上年同期提高11.7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9月末.共有1 3家中小企业发行了14只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6亿元;共发行了11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募集金额37.4亿元,涉及57家中小企业。此外.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银行个人季度工作总结范文4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我省范围内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以下统称机关、事业单位)。中央和部队(非现役编制)驻粤机关、事业单位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三条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是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基金管理的主管部门。

第四条工资基金是指机关、事业单位用于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和临时工等)各项工资支出的专用资金。

第五条工资基金管理的内容,以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为准,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凡属工资总额组成的各项支出,不论现金或转帐,均纳入工资基金管理。

第六条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管理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下达的工资总额计划为依据。各地区、各部门应根据省人事厅下达的工资总额计划,综合考虑属下各机关、事业单位的性质、经费来源、编制定员以及职工人数计划等情况,按计划管理程序将计划逐级及时分解落实到机关、事业基层单位。各机关、事业单位根据每年下达的工资总额计划以及本单位的人员变化情况和每月与每季度支付工资需要,编制当年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全年工资基金使用计划不得超过上级下达的年度工资总额。因建制或编制定员变动等特殊原因需要增、减职工的,经报主管部门和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调整职工人数计划和工资总额计划后,方可相应调整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工资基金不足需要追加工资总额时,由主管部门和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调剂;调剂不了的,按计划管理程序报上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批调剂。未批准调剂前,原使用计划不得突破。每年省工资总额年度计划下达前,各地区、各部门可按上年度同期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扣除其中不合理部分,增加合理部分,先行核定所属各机关、事业基层单位第一季度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待省年度工资总额计划下达后,再核定各单位全年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

第七条实行工资基金与增人计划配套管理的办法,机关、事业单位增加人员,须编制增人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并核增工资基金。违反增人计划管理规定擅自进人的,不得核增工资基金。

第八条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增加工资时,凭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的增资人数和增资总额到工资基金管理部门办理增加工资基金使用计划手续。

第九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晋升行政职务、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等需增资时,在规定的职数范围内的,可凭政府人事部门核定的增资额办理增加工资基金使用计划。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增加工资基金使用计划:

(一)未经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批准,擅自突破工资总额计划的;

(二)不按人事部门下达的职工人数计划擅自补充增加人员的;

(三)违反工资、奖金、津贴管理规定,自行提高标准的。

第十一条机关、事业单位只能在银行开设一个工资基金专用帐户,一切工资性支出只能在此基金专用帐户支付,并如实填写工资基金使用登记表和工资基金支付登记表,不得套支或坐支现金发放工资。开户银行根据人事部门核定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监督支付工资。

第十二条机关、事业单位根据工资基金使用计划,逐季送主管部门审核盖章,报同级人事部门批准后,列入《工资基金管理手册》(机关、事业单位使用本),凭《工资基金管理手册》逐月到开户银行提取现金。由银行发放工资业务的单位,每月在向银行提供工资发放表(或电脑磁盘)的同时提交《工资基金管理手册》,银行须依据政府人事部门核定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代为核发工资。机关、事业单位每季度分月发放的工资总额合计数,不得超过本季度工资基金计划使用数;违反规定超出本季度工资基金计划使用数的部分,开户银行不得给予支付。季度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如有节余,可结转到下季度使用;但不允许提前支取下季度的工资基金。因新工资政策出台、落实国家安置任务或国家有其他新规定,致使季度工资基金超计划的,凭政府人事部门核定的增资数额办理调整季度工资基金使用计划。

第十三条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应建立《工资基金管理台帐》和《在职人员花名册》,对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定员数、实有人数、新增人员、工资总额等情况,及时予以登记,作为申报和核定工资基金的凭据。

第十四条经批准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挂钩的事业单位,由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工效挂钩的办法,核定工资总额基数和结算新增效益工资,工资总额基数和新增效益工资合并构成工资总计划,纳入工资基金使用计划。

第十五条经批准实行工资总额包干的机关、事业单位,由其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核定工资总额基数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后,作为包干限额指标,纳入工资基金使用计划。

第十六条中央和部队(非现役编制)驻粤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由驻地政府人事部门负责管理。当地政府人事部门根据其上级主管部门分解下达的工资总额计划审核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并可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对一些工资总额计划偏低的单位,适当调整工资基金使用计划。

第十七条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每年进行一次工资基金年审,对各机关、事业单位使用《工资基金管理手册》和执行工资基金使用计划、职工人数计划,以及开户银行是否按规定支付工资等进行检查。经年审合格的,核定下一年度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并更换使用新手册。年审不合格的,不予核定下一年度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和更换新手册。

第十八条各地人事、财政、银行、审计、统计等有关部门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管理和检查监督工作。人事部门按照国务院和人事部的规定下达工资总额计划和审核工资基金使用计划;财政部门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核拨经费,开户银行依据核定的工资基金使用计划支付工资;审计、统计部门依法进行审计、统计监督。

第十九条各级政府人事部门会同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工资基金和现金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银行个人季度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银行 经营 转型

随着十月末16家上市银行悉数完成了对三季度季报的披露,集中代表了国内商业银行现状和趋势的指标数据得以一一展现。

上市银行的业绩表明,银行业仍是国内最赚钱的行业。但在数据的背后,也浮出了值得深思的隐忧和问题。

一、季报告诉了我们什么

仅从前三季度的净利润规模来看,16家上市银行合计高达8127.66亿元(其中,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就占了上市银行净利润的近70%),占到了全部上市公司同期净利润总和的一半以上,也是中石油、中石化“两油”净利润的6.32倍。

虽然上市银行业绩靓丽,但趋势分析却暴露出了两个值得深思的隐忧。

与去年同期相比,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增速显著放缓,国有银行则下滑明显,短期内或将告别高增长。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季度同比增长17%,大大低于去年同期30%的增速。其中,国有银行的工、农、中、建,前三个季度净利润平均增速为14.50%,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了15.46个百分点。而一直以来高增长的股份制银行,前三个季度的净利润平均增速为30.88%,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07个百分点。

除了利润外,三季度还反映出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正在逐步显现,不良贷款短期内或难再现“双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普遍反弹,不良余额达3879.33亿元,比年初增加180亿元,比二季度增加100.24亿元,不良额、不良率“双升”的上市银行从上半年的7个增加到了三季度的9个。其中,五大国有银行中,除了农行三季度“双降”外,工、中、建的不良额均有所上升,三行共计增加46亿元,而交通银行不良额和不良率则“双升”。股份制银行中,除了华夏银行不良率下降0.07个百分点、中信银行数据披露不全外,其余的不良额和不良率都呈上升走势。

二、隐忧后的思考

在数据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回答。

(一)利润的高速增长为何难以持续

从收入结构看,16家上市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利差。以中信银行为例,在前三季度662.82亿元的净收入中,利息净收入557.18亿元,占比达到84%。

在经过了6、7月份的两次降息,利率市场化实质性启动、存贷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利差产生的基础——存贷息差已渐显逐步收窄的迹象。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息差为2.7060,比二季度的2.7429减少了0.0359个百分点。但由于发展战略、目标市场不尽相同,不同的银行在定价策略、息差选择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中小银行大多偏重于资本规模扩张、市场业务拓展的需要,采取了对存款一浮到顶、对贷款实行优惠的定价策略,息差明显收窄。如中信银行三季度息差2.838,比二季度下降了0.14个百分点。

五大国有银行息差则基本持平,甚至略有上升。如中行三季度息差2.12,比二季度提高了0.02个百分点,与年初持平。这主要是由于:一方面,五大国有银行的主要存款利率,如活期存款、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等,二季度并未如中小银行那样完全上浮到基准利率的1.1倍,到了三季度,五大国有银行则进一步将利率回调至与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保持一致的水平。另一方面,五大国有银行对贷款均采取差别定价,贷款利率与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基本保持一致,加之还有数量众多的未到期存量贷款仍按降息前的原协议利率执行,因而,短期内五大国有银行的息差并没有出现剧烈波动,存贷利差甚至还小幅上扬。

但从长期来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存量贷款逐步到期并重新定价,存款利率浮动、贷款利率下行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同时,同业市场竞争、存款付息水平提高,银行业整体性的净利差、息差收窄的趋势将难以逆转,依靠息差来实现高利润增长将难以持续。

此外,年初银监局《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七不准”),治理不规范收费行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回归常态、增长放缓,国有银行原来一直畸高的增速大幅下滑。16家上市银行二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比一季度少了133.72亿元,三季度又比二季度减少15.33亿元,增长持续放缓将不可避免。其中,国有银行与去年同期中间业务净收入增长(工、农、中、建分别为43.49%、61%、22.94%、41.31%)相比,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速更是大幅下滑,除农行同比增长6%外,建行同比仅增1.64%,工行同比仅增1.8%,而中行同比则下降了1.76%,这与近两年来动辄30%以上的年增长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因此,中间业务难挑重担,单纯依靠利差收入带不来银行利润的持续高增长,商业银行应主动调整、优化经营。

(二)不良反弹施加了哪些经营压力

有分析认为,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影响,在经济环境没有根本性改善前,企业经营仍较困难,偿债能力普遍下降,违约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于上升通道,不良额、不良率会持续反弹。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不良上升或将延续至明年。

在这种趋势下,商业银行将面临增加拨备的压力。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为0.9%,拨备覆盖率290.2%。但随着三季度不良额、不良率的反弹和持续走高,如不相应增加拨备,那么自三季度起,商业银行一方面坏账水平、不良率在上升,另一方面拨备覆盖率、风险抵御能力却在下降,这两个资产安全性重要指标的此升彼降,还将使商业银行承受来自监管方的更大压力。

同时,不良反弹也增加了银行再融资的压力。其中,资本实力并不雄厚的城市商业银行,在不断扩张业务规模的同时,其资本充足率率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如南京银行,三季度末资本充足率为13.34%,比年初下滑了1.62个百分点。随着明年初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实施日期的迫近,为达到资本监管要求,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成了当务之急。今年以来,已先后有北京银行、交通银行进行了再融资,非公开增发了118亿元和566亿元。而且,多家银行也分别公告了再融资计划,如,平安银行将非公开发行股票再融资200亿、招商银行拟定向增发350亿、农业银行计划发行500亿元次级债券等。

因此,商业银行还应积极应对挑战,强化资本管理。

(三)政策趋势和影响如何

数据显示,经济增速虽连续7个季度回落,但已显现企稳的积极信号,企稳、促增长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调控目标。

但前三个季度,银行信贷供给总体偏紧,融资成本较高,抑制了市场的有效需求。人民银行通过降息,能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释放需求,再通过扩大利率浮动区间,还能进一步强化降息的市场效应,提升经济活跃度。因而,为配合宏观调控、支持经济增长,人民银行将继续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应用逆回购、降息、扩大利率浮动区间等组合工具,放松银根扩大供给,提振需求。

对于银行,随着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宽松,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非对称降息将加速利差收窄,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和利润增长将面对更加严峻的形势。而且,进一步降息和利率市场化,不仅会压缩息差,也会压低理财产品收益率,对中间业务及其收入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企稳、促增长,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银行“减费让利”还将长期持续,中间业务收费水平短期内将难以扩张。这些,都要求商业银行应着眼大局,优化经营,提高效益。

银监会8月份下发了《关于规范同业代付业务管理的通知》后,商业银行须于年底前将同业代付业务转入表内核算,并实行统一的客户授信管理。另一方面,新资本管理办法即将实施,同业代付入表核算,将使其风险权重和经济资本占用增加。正因为如此,随着通知的下发,商业银行迅速做出反应,在经过上半年井喷式的增长后(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比年初增长40%、同业负债增长19%,均远高于同期生息资产11%及贷款8%的增速),三季度随即收缩调整,如交通银行三季度同业资产单季环比降幅就达21%。因此,新资本管理办法的即将实施,不仅要求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更需要主动调整结构,优化经营。

三、几点建议

应对挑战、加快转型,商业银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快创新转型,提高经营能力

推进“流程银行”经营转型。一是以客户为中心,优化业务流程、管理流程,通过整体设计和优化整合,提高经营效率。二要推进业务、流程的模块化建设,满足不同客户对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提高经营能力。三是完善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流程优化和资源整合,实现高效运营与有效管理的协调统一。

强化定价管理,优化收入结构。在系统分析市场、有效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寻求科学的定价机制,强化主动负债管理和成本约束,善用市场、用好定价。一方面加快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提高非息收入比重。另一方面,加快零售业务等低资本占用业务发展,改变过度依赖利差收入的增长模式。

优化客户结构,提供差别化的金融服务。延伸拓展客户服务,满足日愈多元化、综合化的客户需求。对于中小企业和零售客户,加大对潜力优质客户的经营,积极响应客户需求,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巩固培育良好客户关系。对于大型企业客户,继续全方位深化业务合作,挖掘企业收购、投行、资产管理等金融服务需求,提高客户综合贡献度。

加快业务产品创新。通过金融债券、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客户投资需求,优化资金来源结构,改变单纯依靠存款负债支持业务发展的状况。充分发挥银行网点渠道的资源优势,结合小微企业在风险权重、存贷管理、不良容忍度等监管指标上有政策倾斜,充分用足用好政策,创新小企业信贷工厂、小企业信贷零售化等业务发展模式。

(二)多方着力,强化资本管理

长远规划,加强管理。结合经营发展战略,制定与之相适宜的长期资本规划,通过对资本结构、产品客户、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的定期分析,提高资本的管理能力。

资本补充应有长效机制。统筹应用资本工具,将增加利润留存、引进战略投资,以及股票次级债等多种融资手段有效结合,建立灵活有效的资本补充渠道和响应及时的长效机制。

全面风险管理。持续完善风险治理架构,整合风险管理体系,强化资本意识、资本约束意识和审慎经营意识,提升风险计量、分析和系统应用水平,提高风险组合、全面管理能力。

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加大对资本低占用、高产出的业务产品投入,调整客户业务结构,提高产品风险组合能力,从资本粗放型转向精细化、资本经济型,提高资本回报率和资本使用效率。

目前,商业银行仍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银行资产中,信贷产品占主体,贷款较长时期内仍将是银行的主要资产,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贷款规模还会不断增长。由于贷款属于银行资本管理中的高权重风险资产,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和稳健经营都会形成重大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经营转型的过程中,还必须继续加强和不断完善信贷管理,提高资产质量,有效控制、降低不良,实现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广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对收入波动的影响,武汉金融2012年第9期.

银行个人季度工作总结范文6

银行扎堆上市补充资本,但是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如何?是否值得投资?需要数据说话。作为三季度不良率最高的上市银行,三季报也是江阴银行(002807.SZ)上市以来的第一份财报。

不仅不良率居高不下,其他财务数据指标也纷纷下滑,这让江阴银行在上市银行之中显得格格不入。业绩大降的原因是什么?不良率高企的真实状况如何?遗憾的是,截至记者发稿时,《投资者报》并未收到江阴银行对相关问题的回复。

唯一营收和利润双降的银行

作为三季度唯一一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均下降的上市银行,江阴银行似乎对此早有预计。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江阴银行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下滑0.97%;归属于上市银行股东的净利润为5.1亿元,同比下降6.51%。

而今年9月初,江阴银行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告书》中称,预计2016年1~9月本行营业收入为17.16亿元至18.65亿元之间,较上年同期下降0%~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5.11亿元至5.5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8%。由此看来,江阴银行此前的预测数据和三季报实际经营情况基本吻合。

三季报中,江阴银行预计全年实现净利润7.49亿~8.15亿元,对应同比增长为-8%-0%。至于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江阴银行表示是整体宏观经济形势不佳,企业经营环境变差所致。

据悉,江阴银行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江阴市农信社,2001年改制为农商行,是全国首批三家农村商业银行之一,总部位于江苏省江阴市,90%的业务和资产集中在江阴市。

江阴地区民营经济活跃,在全国县级市中居前列,纺织、通用设备制造、精细化工等构成江阴市支柱产业,孕育上市公司已有36家,被誉为“中国资本第一县”。虽然江阴地区银行业竞争激烈,全国主要银行都在江阴所有网点,但江阴银行的存款份额20%,贷款份额18%,稳居地区第一。

不过,由于客户结构上坚持根植本土经济与民营的中小企业,作为主要客户,中小企业贷款占到公司贷款70%以上,多数以1年内的流动贷款为主,对于利率和资产质量高度敏感,受相关产业和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江阴银行的业绩波动更明显。

居高的真相比想象的复杂

不过,相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降,江阴银行令投资者担忧的还有资产质量,资产质量成为制约公司近几年业绩表现的核心因素。

截至三季度末,江阴银行不良率2.42%,较二季度的2.21%,环比上升0.21%。成为上市新军中不良率最高的代表(杭州银行未披露),在22家上市银行中成为不良率“第一高”。

数据显示,即便是同一区域的南京银行、江苏银行、无锡银行、常熟银行的今年三季报不良贷款率也才不过0.87%、1.43%、1.29%和1.41%。

此外,公司的拨备覆盖率并不高,仅有172.84%,为9家城商行和农商行中最低。三季度报告显示,最高的是南京银行为459.75%,其次是宁波银行为368.75%。即使新上市银行也都超过了200%。公司拨备覆盖率显示了公司规模未来释放的增长空间。

据了解,江阴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和批零业的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值和房地产价格已在2015年先后转正,带动公司的客户现金流改善和抵押物价值上升,缓解贷款质量压力,但是业内认为不良拐点仍需观察。

顺周期的特征在江阴银行体现地较为明显。过度依赖传统对公业务,尤其是中小企业业务的贡献也使其受区域影响较大。

截至三季度末,仅公司贷款和垫款(不含贴现)一项372亿元就占公司总贷款的72.46%。除此之外,公司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16.3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8.74%。

“当前银行行业面临整体利差收窄、净利持续下降,面临业内其他金融机构抢夺业务份额,甚至还面临互联网企业的跨界竞争等多个难题,银行不良率显著升高,多家银行采取多项举措预防和化解风险,对于已出现逾期的不良贷款以探索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予以处置。”格上理财研究员欧阳岚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但很显然,转型之路对江阴银行来说仍很遥远。

“江阴银行以传统的信贷业务为主,更容易受经济下行影响,而作为小银行,风险管控能力相对较弱。”江浙某银行人士指出。

银行个人季度工作总结范文7

三季度工作和经营情况

至今年九月末,全行人民币存款**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增幅**%,其中储蓄存款比年初增长**亿元,余额达**亿元,增幅**%,对公及其它存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

人民币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放**亿元,增幅达**%。其中农业经济组织、农户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民营、个私、股份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中小企业贷款占总贷款**%。

9月末,国际业务外汇存款余额**万美元,比年初增长**万美元。国际结算量**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其中出口结算量达**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进口结算量**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结售汇合计**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万美元。外汇贷款余额**万美元,比年初增长**万美元;人民币打包贷款**万元,比年初增长**万元。

九月末不良资产余额**亿元(包括抵贷资产**亿元),比年初减少**万元,不良资产占比**%,比年初下降2个百分点。今年三季度,贷款综合收息率**%,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百分点,1-3季度我行实现帐面利润**万元。

今年三季度,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狠抓组织资金,稳步拓展市场份额。

存款始终是银行经营的根本;份额代表着地区竞争的地位。今年上半年我行存款总额虽然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但在同业竞争中,我行新增存款额较本地区其他行存在较大差距,总存款占全市的份额由年初22.4%下降到20.6%。面对这一情况,我们充分认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三季度,我们一步不松抓组织存款,一着不让拓市场份额。

一是为帮助各支行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热情,长久保持组织资金的高昂斗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好组织资金漂亮仗,力争市场份额有更大的突破,向我行独立运行十周年献礼,8月18号,独立经营以来第一次在晚上召开了各支行行长会议,全面动员,紧密部署了“结对子、争份额、比贡献、争市场组织资金竞赛”活动。竞赛将全市32家支行按市场份额水平和所处经济环境结成14组,分别下达各自目标任务,捆绑式竞赛考核,为我行存款的增加,市场份额的扩大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是通过对市场份额较低支行的排队,分析我行组织资金工作存在的考核不力,激励不力等具体问题和不足,8月24日,再次召集市场份额在本镇低于他行,当年新增少于他行,考核力度不大的20位支行行长,在**支行举行现场会。再一次鼓劲增压,敲响了结对子、比贡献、争份额的战鼓。通过看**支行营业大厅的宣传氛围,和张榜公布的全体员工每月组资业绩和每季考核结果;听**支行组织资金实行公开、公正、透明考核的经验做法和强考核,扩份额,促进各项业务稳健发展的汇报;20位支行行长纷纷上台表示,一定坚定必胜的决心与信心,发扬好领先精神、拼搏精神、吃苦精神;营造好宣传氛围、考核氛围、组资氛围,创造出新的业绩。

同时,为让全行干部员工通过与兄弟支行的对照比较,更加清楚自己存在的差距,和在整个农商行中的排名,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开办了每周一期《结对子、争份额、比贡献、争市场组织资金竞赛简报》,每周公布存款情况,跟踪各支行组织资金竞赛动态,定期介绍组织资金做法,营造了你追我赶、共同进步的浓烈气氛。9月末总存款比6月末增长了14亿元,存款市场份额得到稳步拓展。

(二)投身先进性教育,支持地方力度再提高。

三季度,时值**商业银行党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我们在行党委领导下,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求真务实,积极投身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中,做到以先进性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以先进性体现支持地方发展的责任性,以先进性提升地方银行声誉。

以支持地方发展为己任,构建“三走进,三服务”长效机制。一方面继续强化“三农”意识,积极支持“三农”发展。大力培植农业支持典型,扩大农业支持面。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行党委成员每人联系一个农业产业企业,即:**神龙蛇业,**九州果业,**华美生态园艺,**稷山养鸡场,**澄禾禽业,**未来园林,**唐兴才养牛场。在党委成员带领下,基层支行牢固树立“三农”服务意识,对当地农户、农业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9月末,我行农业贷款余额比6月末新增3100万元,占全市97%。继续保持了我行农业贷款在全市的绝对份额。

同时,党委领导“三走进,三服务”确定的7家中小企业联系点工作,为我行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强化市场份额拓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全行上下结合市场份额拓展,瞄准国有土地、房产等有效资产抵押企业,信誉好、发展有前景企业,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支持力度,9月底,全行支持民营、个私、股份制中小企业共计**多家,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长**亿元,比6月末新增**亿元。其中抵押贷款占总贷款比例首次突破30%,达到30.2%,比年初提高了2.4个百分点,有效地拓展了市场份额,也进一步提升了我行地方银行的声誉和社会地位。

(三)常抓基础管理,案件专项治理全面推进。

根据国务院领导加大案件专项治理力度,防范商业银行风险的批示,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我行自4月下旬开始,案件专项治理组织发动、专项检查和整改总结全部三个阶段工作深入进行。

通过案件专项治理,进一步强化了会计基础工作。我行以《会计升级达标实施办法》为依据,对基层支行在执行账户管理、现金管理及规范操作方面结合案件专项治理,进行了本年度的会计出纳大检查和会计达标升级验收,分析检查出来的问题,有的放矢,寻找了问题的症结,并对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梳理,作出了相应的规范,促进了会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通过案件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了信贷管理和运作。我行结合银监会贷款五级分类偏离度专项检查,着重对全市贷款五级分类准确情况、贷款抵押率规范情况、担保手续合法情况、企业关联交易情况以及本行内部多行贷款情况等进行了清理,有效地促进了信贷运作的规范管理。

通过案件专项治理,找准了内部控制的关键点。案件专项治理过程别是总部集中检查时,我行按照“查找案件苗头,整顿规范操作,促进业务发展,增强防险能力”的总要求,抽调全市50名业务骨干,分成8个检查组对全市32家支行进行了“地毯式”现场检查,找出了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并通过制订相应的整改方案,积极实施整改。使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检查处理到位,责任追究到位,问题整改到位,杜绝隐患、遏制案件到位。

(四)广泛开展演讲会,金融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随着金融业服务时代的来临,竞争将会日益激烈,而竞争的优势一方面体现在人才的优势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服务优势上。为打造服务优势,我行自下而上,从支行——各片——总部,在7月份广泛开展了“假如我是一个客户”演讲比赛,对机关开展了“假如我在基层”演讲比赛活动。演讲从分析一个客户的基本要求出发,从分析基层员工需求出发,实行换位思考,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金融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促进全行上下服务理念更新,服务水平提升,保持地方银行活力,促进**商业银行更快、更好发展。参加总部决赛的38名演讲者,通过紧张激烈的演讲比赛,决出了一、二、三等奖共9名优胜者。比赛中各位选手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才华,使演讲比赛内涵得到了提升,优质服务意识得到了提高,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另外,以**支行为试点的开放式服务在七月初正式亮相,运行初期就取得很好效果,深受广大客户地青睐和好评。开放式服务摈弃了营业大厅服务窗口上的铁栅栏,实行与客户面对面,心贴心的亲情化服务,从而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使客户走进银行犹如走进家一样感到亲近、舒适。目前,营业网点开放式服务正有序向全市推广。我们相信,通过设立开放式服务区来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客户,一定能更好地诠释“离您最近,和你最亲”的服务宗旨,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形象作出贡献。

四季度工作打算

四季度,是第二届董事会第一年工作的冲刺阶段,针对前三个季度经营工作中存在的存款增长稳定性不够,资产质量优化进度不够,综合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等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不足,将继续围绕半年度工作会议提出“份额”、“效益”、“风险”和“形象”八个字抓好工作,向独立经营10周年献礼。

1、突出重点增存款,份额再上新台阶。

组织资金始终是银行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前阶段的结对子竞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存款的稳定性不强,要继续突出存款增长,强化宣传攻关,强化竞赛考核,强化服务创新,持之以恒把“结对子、争份额、比贡献、争市场组织资金竞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争取存款市场份额再上新台阶。

2、紧抓拓展争效益,夯实资本充足率。

今年是我行享受所得税减半政策的最后一年,四季度要继续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的热点、重点,紧盯我市临江开发、开发区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瞄准有效资产抵押企业,紧抓传统业务拓展,加大支持力度,尽力拓展市场,争取效益最大化。同时,要继续强化各项管理,搞好年内各项财务核算,尽力控制不合理费用开支,反对铺张浪费,杜绝跑、冒、滴、漏,防范各类案件发生,争创最佳效益,扎扎实实地提足资本充足率和各项拨备率,向全体股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3、狠抓难点求突破,奋力提高资产质量。

信贷资产质量始终是我行效益的根本,始终是我行快速发展的根本。四季度,要抓住年终企业资金回笼较多的有利时机,锲而不舍活资产,一步不松降不良,争取余额占比双下降。一要抓紧以规范信贷五级分类为抓手,加快我行信贷管理系统建设,早日为我行强化信贷管理提供科学决策工具。二要集中力量做好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兑付工作,争取央行资金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三是以控制不良贷款产生为出发点,全面完成对支持类企业、控制类企业、和压缩类企业的清理工作,为明年进一步强化信贷管理打好基础。

银行个人季度工作总结范文8

【关键词】银杏;整形;修剪;配套措施

天长市银杏栽植历史悠久。该市银杏第一乡──谕兴乡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率先栽植银杏53.3hm2,早期因生产管理粗放,基本上不进行修剪,经济效益十分低下。笔者通过蹲点包乡,在近10年的生产实践中,对该镇的银杏片林实施科学管理,尤其是本着因地制宜、因树修剪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种修剪整形技术,辅以水肥等经营管理措施,使银杏单株挂果量近13kg,平均单产提到5880kg/hm2,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整形

(1)高干型。主干高度一般在10m以上,树冠多显圆锥形或塔形,多作为观赏林、用材林和乔干稀植、四旁和农田林网栽植。这种类型的银杏基本上以自然生长为主,整形工作主要是修剪侧枝,直至主干顶端优势开始减弱时,修枝工作方可停止。就各地所见,成龄大树多有大主枝5~6个,个别的达到10个以上。树冠修枝以疏剪枯枝和濒死枝为主,并适当注意到树冠的层性。(2)中干型。主干高度一般在2m左右,是以生产种子为主的树型,根据树冠状况,又可分为多主枝卵圆形、圆锥形和开心形三种形式。一是多主枝卵圆形。这类冠形的培养,一般在定植后的4~6年,进行断顶高砧嫁接,成活后逐步选留3~5个生长良好的主枝任其自然延伸,不加控制;但要及时疏除交叉枝、重叠枝和枯死枝,使树冠逐步发展成为多枝卵圆形。二是圆锥形。一般以实生苗作砧木,在定植后4~6年,于树干1.8m处进行断顶高砧嫁接,成活后,留一强壮旺枝培养主干,然后在主干上逐年选留8个左右的主枝。三是开心形。这类树冠的培养,是在主干2m处进行断顶高砧嫁接。嫁接采用切接法,并有意将接穗外斜成45°的斜角,嫁接后5年内任其自然生长,然后选留3~4个生长健壮的主枝,再在主枝上逐年选留3~5个侧枝,侧枝尽量选留在主枝的中下部,并注意到左右平衡,相互错开,以利通风透光。(3)矮干型。主要见于银杏蜜植丰产园。方法是:2~3年生苗作砧木,在40~60cm处嫁接定干,第2年冬季即开始整形,整形以短截为主,使之具有3~4个主干,每主干上再留3~4个侧枝,形成开心形树冠,嫁接第6年就有一半以上植株开花结果,平均株产白果2kg。

二、修剪与整形的原则

(1)前提。一是利于丰产。要在全面了解银杏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去弱留强,保留主侧枝数量适当,随枝造形,以利于丰产。二是修剪适度。修剪的目的在于使树冠结构合理,通风透光条件好,结实面大,有利于丰产,不能修剪过重或过轻。三是因地制宜,因树而异。(2)修剪时期。分为冬季和夏季,冬剪是在落叶挭后翌春发芽前进行,故称为休眠冬剪。北方气候严寒在土壤刚结冻的初冬或土壤开始解冻的春季修剪。南方,冬剪的时间长。夏季修剪,主要是抺芽、摘心、环割、环剥等。(3)不同经营类型银杏的修剪。低干矮丰产园的整形修剪,可分为三点:一是定干,当年一般不修剪,对于大苗栽植,可在当年定干60cm左右,剪口芽应饱满,剪后发出的新枝条使其开张角度大;二是主枝修剪,剪口芽应饱满,背上芽可促进主枝发育,过强枝可留侧芽和背下芽,以平衡树势,枝势;三是以果控冠,低干矮丰产园,以果控制树冠大小,是控冠的重要途径,在水肥适宜时,嫁接4年后,枝展半径100cm 左右,控制结实在100个以内。种材兼用型的整形修剪,常用高位嫁接和分层嫁接。

三、整形修剪的配套措施

银行个人季度工作总结范文9

关键词:法定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供给;调整效应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the legal deposit reserves rate adjustment on bank credit supply,analyzing its function routes and actual effects,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factors (such as excess reserve ratio,structure of financing source,financial innovation,etc.). In addition,according to the adjustment direction and range of the legal deposit reserves rate,the paper makes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he legal deposit reserves rate adjustment at different stages.

Key Words:legal deposit reserves rate,monetary policy,bank credit supply,adjustment effect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3-0003-07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频繁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以达到“调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调整货币供给量、管理流动性”的目的。从理论上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调控银行信贷投放能力等方面应该具有明显的效果。然而,从我国金融运行的实际情况看,央行连续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进行货币政策调控在部分年份似乎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如2006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连续3次上调,累计幅度为1.5个百分点,但金融机构贷款仍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当年人民币贷款新增额高达3万多亿元,分别比2004年和2005年多增1.1万亿元和1.4万亿元。由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受多种因素(如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资金来源结构、金融创新等)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调整效果可能会被这些因素变化产生的相反影响所减弱或抵销。由此,结合上述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和研判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传导机制和实际效果,谋求合理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搭配,对于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模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关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调整对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国外学者鲜有专门性的计量模型演绎和论证,多是在探讨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对其他目标变量(如金融市场)的影响或者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方面加以论述。如汉密尔顿(James D.Hamilton,1998)讨论了影响存款准备金率的因素,并研究了存款准备金调整产生的影响,指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会提高利率,从而影响金融市场。又如卡什布和斯坦因(Kashyap和Stein,1993)研究认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来调控商业银行贷款投放能力,进而影响投资、利率和产出,以此证明银行贷款渠道传导机制的存在。

国内学者对存款准备金工具调整效应的探讨也逐步增多。但由于依据的角度和采取的方法不同,使得其结论的差异性也较大。一种观点认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在调控银行信贷供给方面是有效的。如余明(2009)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微观角度,对1999―2007年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剖析,认为准备金政策的信贷紧缩效应确实存在,但这种信贷紧缩效应受到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存款规模变化以及信贷资金来源等因素影响。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学者持相反观点。如李阳(2007)对2006―2007年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央行试图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资金的流动性,以解决国内宏观经济过热的整体趋势,但其效应并不是十分理想,必须实行多种货币政策的组合;吴丽华等(2008)对我国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单纯依靠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无法完全收回过剩流动性,央行应并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刘博、张红地(2011)对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对同业拆借利率的影响效应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该项工具的调整仅在部分时段引起后者较为显著变化。

与国内现有研究成果相同,本文也是从供给角度,关注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工具变化的反应,并假设贷款需求是有效的①。同时,拟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深入和创新:(1)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对银行信贷供给的作用路径及其影响效果进行探究,即法定存款准备工具如何对商业银行信贷供给产生影响,作用机理及其效果如何。(2)对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有效性发挥的主要外部因素(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资金来源结构、金融创新等)进行分析。(3)根据近年来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调整方向和大小,分时段对该项工具调整效应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三、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对银行信贷供给的作用机理分析

从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实践来看,准备金政策的传导过程通常可以由银行贷款渠道加以说明(卡什布和斯坦因,1993、1995、2000):即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银行贷款和其他金融资产(如债券)是不能相互完全替代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运作调整银行准备金规模,从客观上限制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能力,使银行贷款供给下降。那些依靠银行贷款的企业和个人由于贷款资金来源减少和贷款成本增加,它们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支出水平必然会下降,从而使总需求减少。按此思路,可以假定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对其中的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途径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规模可贷资金贷款供给。以紧缩性货币政策为例,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如果商业银行无法筹集其他没有准备要求或者受准备金要求影响小的资金来源时②,可利用的负债总额将会减少。同时,由于资产负债表的约束,商业银行的资产扩张也将会受到限制,在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主要为贷款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贷款供给也将相应减少。

另外,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商业银行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展,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市场拆入或拆出资金的现象增多,规模也明显扩大,进而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通过银行资金供需变化影响金融市场资金价格,并进一步利用后者对银行信贷供给产生作用的机理增强。在此情形下,可假定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调整对银行信贷供给的另一影响途径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市场资金价格(资金借入成本)贷款供给。以紧缩性货币政策为例,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会因缴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导致资金头寸趋紧,从而在金融市场上拆入资金,资金需求增加,市场资金价格会因此提高。由于市场资金价格提高导致资金借入成本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也将相应减少。

四、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调整效果的实证检验

(一)指标设定和数据来源及平稳性检验

1. 指标设定。依据前述假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可从存款准备金和金融市场资金价格两种途径影响银行信贷供给变化。其中,存款准备金途径是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首先引起银行存款准备金规模发生变化,再通过后者的变动进而引起银行可贷资金、信贷供给规模的变化。据此,分两步建立模型,其中:

(1)银行存款准备金规模除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外,还受到银行自身存款负债规模、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设定其函数为:

(1)

其中,RESERVE为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规模,DEPOSIT为商业银行存款负债规模,rr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e为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2)从银行信贷行为的决定因素看,银行的信贷供给规模主要取决于可贷资金的规模和贷款的净收益,而可贷资金的规模又主要受存款负债规模、存款准备金规模和借入资金成本的影响。因此,设定银行信贷供给规模函数为:

(2)

其中,ROAN为商业银行信贷供给规模,DEPOSIT为商业银行存款负债规模,RESERVE为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准备金存款, 代表贷款净收益, 代表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借入资金成本。

银行信贷供给规模、存款负债规模和存款准备金规模均为余额,其中,银行信贷供给规模用银行实际贷款规模代替。同时,考虑到同业拆借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借入资金来源,可用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ir)作为银行借入资金成本( )的替代变量,贷款净收益率( )可用一年期存贷款名义利差(rd)加以衡量,但由于其外生性较强,在建模和检验过程中作为控制变量处理。

2. 数据来源和平稳性检验。

(1)数据来源。基于数据的可得性,研究的考察区间为2001年1季度至2011年3季度。其中,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存款负债余额、存款准备金余额直接取自各期《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来源于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年期名义存、贷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来源于WIND数据库。

(2)相关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为了消除季节因素和异方差性对相关时间序列的影响,首先采用移动平均法分别对变量ROAN、DEPOSIT、RESERVE、re进行季节调整,然后,对调整后的ROAN_SA、DEPOSIT_SA、RESERVE_SA取对数。利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对经过调整的相关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时间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均可通过置信度为99%的平稳性检验(见表1)。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对银行信贷供给影响的实证检验

1. 协整关系检验。为了反映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对银行信贷供给变化的长期影响,先对相关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从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变量LNROAN_SA、LNDEPOSIT_SA、LNRESERVE_SA、ir、re_sa和rr均符合单整的I(1)过程,因此可以对式(1)、式(2)分别进行协整检验。根据LR估计和AIC、SC信息准则,存款准备金函数和银行信贷供给函数的最佳滞后期分别为1期和2期(见表2)。

从表2知,可以用95%的置信水平确定存款准备金规模与存款负债规模、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之间存在3个协整关系,而银行信贷规模与存款负债规模、存款准备金规模、同业拆借利率之间存在1个协整关系。按照惯例,取其第一个标准化协整系数结果,分别为:

(3)

(4)

由上述协整方程可以看出:(1)存款准备金规模与存款负债规模、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之间存在稳定的数量关系,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准备金存款规模之间存在同向的变动关系。即从长期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会引致存款准备金相应增加。(2)银行信贷规模与存款负债规模、存款准备金规模以及同业拆借利率之间也存在稳定的数量关系,其中准备金存款规模、同业拆借利率与信贷规模之间呈现反向的变动关系。即从长期看,存款准备金增加或者同业拆借利率提高都会导致银行信贷供给相应幅度的减少,但总体效果不甚明显(两个变量的协整系数均不大)。可见,在长期内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至少可以通过存款准备金渠道或市场资金价格渠道对银行信贷供给产生影响,且影响的方向总体为负。

2. 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通过相应渠道对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见表3):(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滞后1期变量是存款准备金规模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存款准备金规模变动滞后1期变量不构成银行信贷规模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表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从下季度开始会对存款准备金规模产生影响,而存款准备金变动与银行信贷供给变化之间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滞后1期变量构成同业拆借利率变化的格兰杰原因,同时同业拆借利率变动滞后1期变量也构成银行信贷供给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说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在下季度会引起同业拆借利率变动,而同业拆借利率变动又进一步引起银行信贷规模变化。(3)法定存款准备率变动滞后1期变量构成银行信贷规模变化的格兰杰原因,表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银行信贷供给变化的综合影响较为明显。

3. 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描绘了在一个扰动项上加入一次性冲击后,对系统内生变量的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以下构建四变量[DLNROAN_SA、DLNRESERVE_SA、Dir、Drr]的VAR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以考察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通过相应渠道对银行信贷供给产生的动态影响。根据LR估计和AIC、SC信息准则,构建滞后期为1阶的VAR模型。残差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根模的倒数小于1,说明此VAR模型满足稳定性条件。

图1显示:(1)给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个单位正向冲击,银行存款准备金在第2季度会产生一定幅度的正向反应(响应值为0.025),随后这种影响迅速减弱,且从第5季度开始趋于零。说明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通常会先通过调整超额存款准备金来抵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紧缩影响,随着超额存款准备金缩减到一定范围后,总存款准备金规模才会发生一定幅度的变化,但这种影响偏向短期,从长期看影响趋于中性。(2)给定准备金存款变动一个单位正向冲击,从第2季度开始会对银行信贷增长产生微弱的负向影响,随后这种影响在第3季度又逐步减弱至零。说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引起存款准备金增加后,商业银行可能会通过同业拆借、债券出售等途径寻找其他资金来源,当这些资金来源不足以弥补准备金存款增加导致的可贷资金减少时,银行会相应降低信贷投放,但这种影响总体来说较弱(最大响应值仅为-0.0022)。(3)给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个单位正向冲击,同业拆借利率在第2季度会产生明显的正向反应(响应值为0.17),随后这种影响会迅速减弱,至第4季度趋于零。当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由于市场流动性趋紧,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影响的时间不长。(4)给定同业拆借利率一个单位正向冲击,银行信贷供给也同时在第2季度产生一定的负向反应(响应值为-0.0057),随后这种影响会慢慢减弱至零。当同业拆借利率提高时,商业银行由于借入资金成本增加,会相应下调信贷投放规模,但影响效果总体也不强。(5)给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个单位正向冲击,会在第2季度对信贷增长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响应值为-0.0063),随后影响逐步减弱,至第7个季度才趋于零。可以看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银行信贷供给的总体影响程度要大于上述两种渠道的单独传导效果,也进一步验证了当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该项工具会通过存款准备金、市场资金价格等渠道共同对银行信贷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近年来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调整对银行信贷供给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理论推导相一致,但影响的总体程度不强,且长期看影响趋于中性。其中,存款准备金渠道影响效果相对更弱,其可能原因在于:一是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调整效应存在一定的缓冲作用,特别是在2007年以前,这种缓冲作用可能更强。二是受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结构制约。随着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商业银行除吸收存款外,还会吸收一定数量的同业拆入资金等增加负债规模,由于这些资金不受存款准备金政策约束,可弥补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引起的可贷资金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存款准备金渠道的影响效应。当然,同业拆入资金等资金来源的增加,也从另一个方面增强了市场资金价格渠道的调整效应。

4. 分时段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结合近年来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调整的频度和大小,分别对2001年1季度―2006年4季度和2007年1季度―2011年3季度两个时段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银行信贷供给的动态影响效果进行比较(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对银行信贷供给的调整效果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2001年至2006年4季度,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对信贷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2007年以后,该项工具对银行信贷增长的影响效果有所提高(面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个单位正向冲击,银行信贷供给无论最大响应值,还是累计响应值均高于2001年1季度―2006年4季度相关指标)。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调整效应的提升,其可能原因有:一方面是2007年以来央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调整力度显著加大。期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调整31次,其中上调28次,下调3次,累计上调幅度达13%。由于调整频度较高,加之基数水平提升,使得其变动对银行信贷增长的直接调节力度也相应增大。另一方面,两种传导渠道的调整效果均较前一阶段有所增强。(1)2001年至2006年4季度期间,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虽然持续下滑,但由于总体水平相对较高,使得银行借助其抵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空间较大,从而也导致这一时期总存款准备金率基本保持稳定。2007年以后,随着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下滑,并逐步接近其临界区间③,银行通过超额存款准备金应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的空间相应变小,总存款准备金率也呈现小幅上升趋势,进而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通过准备金存款变动对银行信贷增长的影响效果也相应提升。(2)2007年以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资金交易规模明显攀升,相应地,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对银行间市场资金价格的影响力度加大,同时也使得其通过这一渠道对银行信贷增长的影响效应随之增强。

(三)主要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近年来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调整对银行信贷供给产生了一定影响,与理论推导相一致,但影响的总体程度不高,且影响偏向短期,从长期看影响趋于中性。(2)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主要通过存款准备金、市场资金价格等渠道综合对银行信贷供给规模产生影响。其中,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资金来源结构约束等因素影响,存款准备金渠道传导效果较微弱。相比而言,市场资金价格渠道的影响效应相对较强。(3)分时段看,2007年以来随着中央银行加大对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调整力度,该项工具对银行信贷供给的影响作用有所提升。这一变化主要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基准水平提高、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下滑导致缓冲作用减小、同业拆借市场资金价格传导效应增强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

五、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扩大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适用范围

理论上说,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适用范围,应该涵盖所有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的对本国货币流通状况有显著影响的存款种类,以保障中央银行能最大限度地对金融体系和信贷规模进行调控。我国虽然规定商业银行及其它吸收存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必须向央行缴纳存款准备金,但是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存在大量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统计之外的非正式金融市场。同时,金融创新也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创造出新型业务或品种以规避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约束。因此,应根据金融市场发展特征和金融创新程度,实时动态地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对象和扩大应缴存准备金的负债范围,通过管辖范围的不断扩大来增强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实施效力。

(二)进一步完善货币市场利率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以Shibor为基准的货币市场利率体系。然而,由于Shibor与真正意义上的基准利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Shibor受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影响还不甚显著。为此,应进一步完善货币市场利率体系建设,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力,从而增强法定存款准备金通过货币市场资金价格对目标变量(如银行信贷供给等)实施影响的效果。

(三)加强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配合

受多种外部因素影响,单纯地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难以根本解决宏观经济中的问题及矛盾(如信贷过快投放、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等),应辅之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利率调整等多种政策工具,通过各种政策工具优势的发挥,以取得良好的协同效果。此外,虽然可以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使用频率和幅度来增强该项工具的实施效果,但如果过多依赖这一工具,可能会给宏观经济或者微观个体(如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的震动。因此,应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在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的过程中实时动态地选择和配合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从而增强货币政策整体的实施效果。

(四)密切配合其他宏观调控政策

在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调整效应发挥的诸多因素中,有些可以配合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予以缓解,但有些因素则需要通过其他宏观调控政策加以疏导。因此,在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配合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如信贷政策、国际收支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等,多管齐下,以达到最佳效果。

注:

①由于金融市场的缺陷,往往会使得贷款需求是无效的,或者与贷款供给不匹配,存在结构性矛盾,从而影响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效应。

②由于金融摩擦的存在,借贷市场和股权市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商业银行寻求外部资金来源的行为将受到金融市场中逆向选择问题的影响,而使商业银行总体上无法通过资产负债结构变动(如发行票据、减少债券持有额,或其他金融创新手段等)来抵消准备金变动对贷款供给的影响。

③一般来说,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存款准备金以应付流动性管理和日常经营需要,其存在最低临界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存款准备金理论与实践[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8.

[2]刘博,张红地.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金融出版社,2011.

[3]陈飞,赵昕东,高铁梅.我国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效应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2,(10).

[4]夏德仁,张洪武,程智军.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评述[J].金融研究,2003,(5).

[5]许劲草.审视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J].经济问题,2004,(10).

[6]巴曙松.提高准备金率:从不常用紧缩工具到常用对冲工具[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4).

[7]蒋冠,刘红忠.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传导机制―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微观结构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8]吴丽华,孟照建.我国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评价[J].经济学动态,2008,(4).

[9]余明.中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分析[J].世界经济,2009,(2).

[10]陆岷峰,高攀.近十年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回顾与展望―基于阶段性视角的分析[J].金融纵横,2011,(3).

[11]杨桂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金融制度缺陷为视角[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5).

[12]Richard T. Froyen and Kenneth J. Kopecky.1983.A note on reserve requirements and monetary control with a flexible deposit rate[J].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7).

[13]James D.Hamilton.1998.The supply and demand for Federal Reserve deposits[J].Carnegie-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on Public Policy,(49).

[14]Kashyap,A. K.and Stein,J.C.1993.Monetary Policy and Banking Lending[J].NBER Working Paper No.4317,Apr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