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责任教育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0-30 07:46:58

责任教育论文

责任教育论文范文1

论坛中多数妈妈对这位“不管孩子事”的丈夫非常不满,纷纷声讨这位爸爸不负责任的行为。但是,多数妈妈将关注点落在不负责任这一点上,对于这样的行为对孩子将造成怎样的不良影响却没有过多分析。

早教专家认为,在幼儿心智发育阶段、特别是学龄前阶段,父母的共同教育对其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其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父母任何单方面的,或者单一的教育,都没有共同的教育效果好。

研究表明,父母共同用心教育孩子,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相反,残缺的家庭教育,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残缺的家庭教育,不利于孩子人文性格的全面、健康发育。

父亲能给孩子坚强的性格,母爱则是孩子心灵的避免港。对于这个贴子中的父亲行为,明显是不负责的行为,这样不仅无助于家庭的和睦,也无助于孩子坚强性格的培养。当然,父母双方任何一方教育的残缺,都是孩子人文性格培养的缺憾,都不利于孩子的人文性格全面健康发育。

父母任何一方教育的缺失,会让孩子从小失去家庭的安全感。

孩子长时间得不到爸爸或妈妈的关注,会让他不成熟的心智想当然地认为爸爸妈妈不爱他了,会让他心里产生挫折感与胆怯感,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越来缺乏家庭的安全感,会让孩子心中滋生对外界的不信任感,这将极大伤害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任何一方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孩子心智快乐成长。

在大众的印象里,快乐是孩子童年的符号与象征。但父母任何一方对孩子教育不上心、不尽心,会让孩子的关爱残缺,自然也不利于孩子快乐生活环境的创造,不利于孩子心智的快乐成长。长期下去,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发育存在障碍、产生心理疾病。

父亲教育的缺乏,不利于孩子接受全面的启蒙教育。

责任教育论文范文2

要解决高中学生道德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把道德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教育有机结合,这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从当前高中学生特点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召开师生座谈会等了解到他们在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上有明显的差异性。学生中道德的价值取向是健康向上的,道德的是非标准是清楚的,但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不统一。如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大力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这一问题。持肯定态度的占80.6%,?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做到为他人服务的却很少,更谈不上“全心全意”。根据高中学生道德状况的这种特点,我们如果仍从道德知识教育上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其结果将是徒劳的。因为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需大力捉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认同的,问题在于谁去提倡,从学生角度讲,很少有人愿把自己结合进去,总习惯地认为这是对他人讲的。因此在加强道德教育小必须要强化道德责任教育,使他们真正感到全社会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前提条件首先是我为他人服务,而不是他人为我服务。

第二、从道德的基础来分析,道德的基础乃是利益问题。整个社会为什么都要强调道德规范其实质就要解决不同主体的利益矛盾,并使其协调发展。马克思曾提出“对于各个人来说,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现象尤为突出。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形式,利益是其杠杆,市场经济的运行以社会成员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每个利益主体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与追求为动力机制。市场经济的这种利益主体意识不可能不影响到高中学生,调查中“当集体刊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你最容易接受的观点”有62.3%的高中学生选择了“公私兼顾”,而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的是“先公后私”,甚至于“大公无私”,从这一点也可以充分说明利益主体意识对高中学生的影响。当然,追求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社会主义社会所提倡和保护的,它无疑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然而整个社会除正当的个人利益外还有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这种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个人利益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其发展的条件。从根本意义上讲是一致的。但两者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发生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不能兼顾的时候、能否牺牲个人利益来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对待这个问题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需要作出行为的抉择。前一价段全社会开展学习宣传徐虎活动,这时高中学生确实也有很大的触动。但也发现在学习徐虎活动中高中学生的普遍心态是可敬而不可学。他们十分钦佩徐虎,认为他是当前的沽雷锋,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确实很了不起。他们普遍认为,作为先进的典型人物的宣传是必要的,但要自己学习徐虎则没有必要,甚至有个别学生认为像徐虎这种人是“傻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没有抓住道德责任教育,徐虎的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在宣传学习徐虎的同时关键要抓住自己怎么来学习徐虎。以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为重,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从原来个体主体利益的“利我”转变为社会主体利益的“利民”、“利国”,这是一种道德的升华,而在这种道德升华的过程中,道德责任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们只有在确立了道德责任感的前提下,才会把个人利益融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中,才会无条件地服从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第三、从道德教育的目标来分析,道德教育的目标不能理解为权限于道德认识的提高,而应放在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培养上,这种道德习惯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使其成为一贯的、稳定的、自觉的行动。这种道德习惯的主要特点不是时时事事都要考虑再三才能作出行为抉择,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以为常的符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行动。要使高中学生道德素质达到这样一种道德习惯的境界,必须经过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行为训练三个环节,而这三个环节的了解和巩固都离不开道德责任作为载体,没有道德责任作载体,道德认识不可能内化,道德情感也不可能持久,道德习惯根本不可能养成。就拿劳动观讲,调查中63.7%的高中学生认为劳动最光荣,但现实生活中,通过调查和平时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发现,目前90%以上的高中学生在家不会主动从事家务劳动,在学校里对公益劳动的主动性很差,他们往往以学习负担重,学习时间紧为借口来推辞劳动。与此相反,本市某所中学一位高三学生王某,父母均在外地工作。她独自一人在上海生活,除了紧张的学习外,每天还要从事自己的家务劳动,生活自理,她不仅把自己家安排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而且在班级里也非常乐意帮助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公益劳动。今年被学校作为优秀生推荐进入重点高校,毕业前夕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前后两例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别,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发现,关键在于有没有责任感,前者是好推则推,依赖性很强,并没有把劳动作为自己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后者就不一样,她认为劳动是自己应该做的事,自己不劳动就无法生活,每天从事家务劳动是自己整个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家务是自己的一种责任。由此可见,在对高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加强道德责任教育是个关键问题,它是达到良好道德习惯的载体。

二、对策思考

第一,教材本身要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上海《全日制高级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草案)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最近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苦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第三部分对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作了全面的论述,其中还特别提到中学政治课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育。道德教育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政治教师的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但目前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涉及到道德教育内容太少。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加、思维方式的变化,其对道德的认识明显不同于初中学生。从高中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讲,有加强道德教育之必要。

当然这种道德教育不是初中道德教育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在道德教育的范围上有所拓宽,在内容上有所深化,在层次上有所提高,并体现初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贯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不仅要有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而且尽可能使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这种网络不是像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那样单独成册,而应该是把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在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中,现有教材内容要体现道德教育内容。

这个道德教育知识网络我们可以从点、线、面、网四个方面构建。作为点、教材是由若干课文组成,课文又有若干知识点组成,在这些知识点上凡是与道德有关的内容,要尽可能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当然,这种体现应是一种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生搬硬套“贴标签”。这样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就有了立足点。作为一个年级整册教材必然有一条线,由于“点”的落实,那么从年级角度讲,一册教材在道德教育方面就会形成一条线。各年级教材编写中都能体现道德教育一条线,那么从整个高中阶段三个年级的思想政治课在道德教育方面就会形成一个面。这里只涉及到必修课,根据市教委课程教材改革精神,课程设置要有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个板块,如果能在高中阶段开设《中外道德比较》、《传统美德鉴赏》、《伦理道德分析》等选修课和根据当前社会某些热点问题开设一些活动课,那么我们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在道德教育方面就会形成了一张网。

这对加强高中学生道德教育,特别是道德责任教育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教法上要有利于加强对高中学生道德责任教育。前面讲的教材内容要体现道德教育这只是“硬件”,“硬件”需要通过“软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上这个“软件”就是教法。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法上下功夫,从而提高道德责任教育的实效性。

(一)教师要有意认地挖掘教材中道德教育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不可能像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那样,专门有一册讲道德,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材现在很少有道德教育内容,即使今后教材修改后增加了这方面内容。它也不可能把道德的内容独立成册,而是在现有的教材内容基础上渗透道德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去挖掘道德教育内容,把原来的潜在的知识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其成为现实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责任教育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由原来的大目标高起点转为大目标低起点。一提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们教师立即会很习惯地反映出要加强对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等。当然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完全必要的。但我们还必须看到,集体主义教育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这种基本原则和核心我们可以把它看成道德教行的目标,但目标与具体道德教育过程应该讲还是有区别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们现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同时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以广泛性要求来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先进性要求,使教育体现它的层次性。教师教育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身边的具体小事做起,要求持之以恒,从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中见精神,这样的道德教育就比较容易操作。由于目标明确,起点较低,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样学生的道德水准提高速度也就比较快。从我们社会上树立的像雷锋、徐虎、公举东、段德彰等先进榜样看,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一件件很平凡很具体的小事中反映出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三)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责任教育时还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首先要处理好道德知识与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关系。对高中学生来讲光有道德知识的灌输不可能使其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教师只有在思想政治课上通过对学生的道德责任教育,才能使他们把道德知识不断内化为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其次要处理好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习惯的关系。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而道德责任教育是实现由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正因为如此,政治教师要依靠教导处、团队、学生会、班主任等,努力为学生搭建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舞台,通过道德责任教育使原有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外化为道德行为习惯。

第三,教学的评估和考核要如实反映学生的道德状况,要有利于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增强。目前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评估和考核工作主要针对学生的应试能力,准的考分高谁就好,实际上我们教师心里很清楚,一个学生政治成绩的高低与其道德水准并不能划等号。道德品质好的不等于政治考分高,反之亦然。

为了使政治课教学评估工作和考核方法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我们建议采用结构评定等第制方法。这种方法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知识能力评估与觉悟评估相结合的原则。这里所讲的觉悟不能理解为只停留在时道德知识的认同上,而应该反映在对已认同的道德知识、通过道德责任使道德行为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落实。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知与行的统一。

(二)课内评估与课外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在于它首先是一门思想教育课,它是一门具有很明显的德育功能的课程。正因为如此,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考核不能只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的课内考核,而应该与学校教导处、团队、学生会、班级的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这种课外的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为道德的知与行的统一提供了活动的舞台。

责任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90后 医学生 责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2

针对“90后”医学生特殊群体的主要特征,从以往责任教育工作中忽视医学生生活环境的营造、责任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视不够、医学生责任教育弱化的根源等问题入手,全面研究解决对策。同时为强化医学生责任教育提供理论支持,为医学生责任教育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补充说明,为医学生责任教育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1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高校德育教育重视责任教育,责任是他们德育的主要内容,并且在很多领域提倡责任教育,尤其是医学领域,他们重视医德。美国非常重视德育,德育被奉为“教育最本质和最高目的,是学校的重要职责之一”美国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对青年参与社会生活及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责任教育也被拔到一个相当高的位置,这样美国教育在关注学生创造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在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举列来说,在20世纪70年代末,“责任公民”的理念在美国传播开来,“责任公民”在享有国家法律规定的权力的自由的同时,也要相应地履行社会义务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不仅如此,美国还通过立法的手段推进了道德教育及责任教育的贯彻落实,20世纪80年代末,联邦政府接连颁布了500多个教育法案,要求学校制定相应的道德教育评估标准,并在这些标准中突出了责任教育的倾向。在医学教育领域,美国大学比较注重学生医德的塑造和培养,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成立了“哈佛医学院道德期刊编辑部”并通过课外活动来加强医德的课外教学,其对学生医德养成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西方的国家特别注重德育教育,尤其突出责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非常重视人的思想和道德的培养,重视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教育,强调做人的基本准则。反映出教育意识和大学的办学理念,即不仅要教会做事更要教会如何做人,做一个对国家、社会、他人有益的人。作为医学生承载人类健康之大任,责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医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责任教育就应放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2 国内研究现状

当今社会,大学生人文知识缺乏、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理念淡薄、人文教育薄弱等等众多问题逐渐凸显,大学生道德责任标准语观念的坚守正遭受到严峻的挑战。这些现象引起了我国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可以说“责任心”、“责任感”几乎成了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口头禅,大学生责任教育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重视。他们通过对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

方面。

2.1 对大学生责任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谢志远、夏春雨在《加强责任教育,注重方法创新》一文中,指出当前我国大学生责任教育面临的三个突出问题,即责任教育方法僵化、责任教育内容空泛、责任教育实效性差。王燕的《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观及其培养》认为,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责任观的教育既是现实之所需,又是国际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责任观尚需引导,利他观念较为缺乏,集体责任观还处于他律阶段,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也有待提升。彭定光的《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认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里凸显出来。可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却趋于淡化,这使大学生难以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对于部分大学生呈现重才而轻德的现象,高等教育没有承担所需的社会责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强。石丽萍在《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若干作法》中提出了社会责任感的涵义,认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一方面,医学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另一方面,在现实的选中,许多医学生却把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奋斗放在了突出的地位,不再满足传统意义上的贤人和完人,而是注重追求成为现代社会竞争的能人和强人。这种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膨胀,使很大一部分医学生集体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同时分析了医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根源,给出了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途径。许多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等课程的兴趣不大,部分医学院校学生对医德教育课程比较反感。

道德培育内容呈现滞后性医学院校学生道德培育在内容上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缺乏时代性、先进性。调查问卷显示,您怎么样看待您的医德教育课程的内容,认为医德教育课程“内容丰富,资料新,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只有37人,占14.9%,不到20%,认为“内容丰富,但资料陈旧”有116人,占46.8%,还有38.3%的医学院校学生认为“医德教育课程的内容跟不上时代”。李明涛在其《互联网时的代道德》中表示: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各医学院校均已普及多媒体教学,它在给医学院校德育带来难得机遇的同时又使医学院校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为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交往提供了便捷渠道。但网络上“垃圾”信息对尚未完全形成稳定价值观的医学院校学生产生诸多消极影响。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弱化了医学院校学生的道德观和责任意识。“90后“处在网络这个完全开放的信息环境使德育工作者很难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受到了哪些信息的影响以及他们在网络中干了些什么,从而增加了把握教育对象思想状况和日常行为的难度。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往往是使医学院校学生产生价值困惑的重要因素。一旦接触到一些行业中的不良风气,医学院校学生常会有感于医德信念原则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差异。传媒的大量负面报道,亦使医学院校学生并不稳固的医德信念观产生动摇。

2.2 对大学生责任教育问题产生原因的

研究

(1)个人因素方面,阎海潮和柳靓的《缺失与构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问题的思考》,苗春霞和卢建科的《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张众的《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论文研究从大学生责任缺乏的内部原因出发,指出大学生责任缺乏的内部原因在于大学生主观心态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自我人格、自我修养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严重缺失。陈文的《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再思考》认为素质和责任感都受一定的先天条件和遗传因子的制约,但主要的影响因素还在于后天的教育,主要体现在:第一,片面的个性教育使学生过分强调个性发展与其身边同学格格不入;第二,缺乏人生的目标教育,他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明确的概念,不知道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不知道现在该做什么。连自己人生目标都不明确的人如何承担起自我责任,社会责任和人生

责任。

(2)社会因素方面,从徐文才,何洪英的《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弱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段志光《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苗春霞和卢建科的《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已有的研究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冲破计划经济的桎梏,激活经济新一轮的高速发展的齿轮的同时,也击溃了人们的信仰与道德的价值尺度,激起了灵魂最深处的贪邪之念。再加上大众传媒不适宜的导向作用,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这在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和大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具体表现就是对自我的过分关注以及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3)家庭因素方面,苗春霞和卢建科的探究中还论及了家庭因素对当前大学生责任感低下的影响。事实上,“90”后多生长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中,他们在家庭中往往处于被关注的中心,从小衣食无忧,习惯了父母的宠爱,比起对他人的关注,他们更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和个体

意识。

(4)教育机制方面,在刘范美、李萍及张众的研究中均提到我过教育机制不完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观,家长常常为了孩子能得到一个好分数而包揽一切,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雷巧霞的论文《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研究》中提到这样一种观点,我们应当根据大学生责任感培育所处的现实社会背景和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所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两方面,同时积极借鉴英美等国的教育实践经验,从社会实践、优化人文环境等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王宏宇在论文《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研究》中也表明了这一要点,要结合哲学与伦理学的观点,全面分析了解责任感的内在含义和构成要素,并针对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原则与途径。韩小香,冯基聪的《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思考》论文从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对其本人、学校、社会等的重要性影响的角度出发,认为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教育有赖于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情感,深化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切身体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责任教育模式,并建立责任教育管理评价机制。

3 结语

综合目前国内外有关责任教育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尚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一些研究大多仅仅是停留在分析现象的层面,理论上尚有待进一步挖掘和深化,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够紧密,研究产生现象的原因较少,提出加强责任教育的对策少,雷同的较多而创新的较少。如相关研究不够系统化,对医学生责任教育的专门及论述尚不多见,研究专著更是少之又少。研究大学生责任教育的论文较多,但将医学生的责任教育作为研究主体的文献则相对有限,而作为培养和提高广大医学生责任感的理论指导,现有的研究成果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现有的研究文献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选材相对宽泛缺乏针对性,大多是针对整个大学生群体的研究,而对不同学科大学生群体的差异性没有足够的关注;另外,研究的时效性较差,缺少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研究以单纯的现象描述为主而缺少有理论深度的剖析,因而其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值得怀疑。当前医学生的责任教育拯待加强,对责任教育的研究尚须深化。

参考文献

[1]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1.

[2] 吴来苏.大学生人格教育与修身[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97.

[3] 李威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5.

[4] 何兆雄.中国医学道德史[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8.

责任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责任教育 “四位一体”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Perspective

"Four in One" System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Education

LV Ji, LIU Shuanghong

(Finance and Taxation Department of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ujiang, Jiangxi 332000)

Abstract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related to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Responsibil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education is an inescapable responsibilit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main causes of the problem and responsibility to educate colleg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main presence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and propose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namel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tent system, curriculum, practical system, evaluation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four in one" system.

Key words college;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four in one" system

1 责任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从高校教育角度出发,大学生责任教育就是高校作为教育主体,针对大学生群体这个教育对象开展的责任教育,是高校通过一定的教育载体,以一定的方式方法,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其主动担当责任的教育活动。

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是世界很多国家共同面对的难题,大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已经引起了世界性教育组织的高度重视。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 “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和满足人类各方面活动需要的负责公民” 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使命。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高素质群体,其责任感的强弱以及担负的责任能否实现,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个体的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而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主体――高校应该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2 高校对大学生实施责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2.1 责任教育内容缺乏连贯性,导致认同度不够

目前我国责任教育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现阶段的大学生都是90后,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的家庭从语言到行动都未能对其进行责任教育;进入幼儿园之后,在老师的管教下,在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90后们得到了一些责任教育的机会;而进入小学之后,一直到高中毕业,90后们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都只把道德责任教育放在理论课上,缺乏实践性,学生对责任教育的内容缺乏认同度。家长和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要求也主要局限于学习成绩,只有理论内容和实践上的相互冲突、矛盾,致使学生不知如何适从,而学生也逐渐养成了“学习好就万事OK”的心态,对责任教育的内容缺乏认同度。

2.2 责任教育学科体系未建立,基础性地位未突出

我国高校目前的大学生责任教育没有进行单独的学科设置,更不用说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长久以来,责任教育仅仅只是德育的内容之一,内容分散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之中,高校只是将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列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但是没有突出责任教育的基础性地位。现有的教材之中,也是将责任教育内容寓于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众多教育知识之中,没有明确的独立的责任教育的内容体系,甚至没有提出“责任教育”这一确切概念。而事实上,责任教育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不论是爱国主义教育、家庭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等内容,都是立足于培养教育对象具有相应的责任意识这个前提,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它们都是以责任教育为根本,是责任教育大树上的枝叶。责任教育学科建设的滞后,不利于大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

2.3 大学生缺乏实践性教育

责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局限于通过理论教育来培养和提高教育对象的责任意识,让大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如果没有配套的实践课程或实践项目,大学生也缺少机会积极主动的去履行自己的责任。所以,责任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培养教育对象的行动力,即高校责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履行责任的能力。现有的高校责任教育实践中,责任教育的实践性不足成为普遍现象,有的学校过于注重安全稳定和就业率而对责任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学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而故意忽视责任教育实践,有的高校也开展了一些责任教育的实践活动却难以形成体系等等。责任教育实践开展的不足,导致大学生们忽视责任教育本身,或者是对责任教育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可行性产生怀疑。

2.4 责任教育缺乏利益引导和评价机制

近年来,部分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普遍关注,而很多高校也开始行动起来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大学生的责任教育,比如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捐款献灾区活动、对口支援困难乡镇活动、诚信签名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责任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活动参与者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然而,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些活动仅仅是在精神上去鼓励受教育者,而缺乏一种利益激励机制来引导学生主动负责,也缺乏一种评价机制来监督和处罚不负责的行为。这种活动可以感染学生,增加他们的责任体验,缺乏利益引导和评价机制的行为无法实施长效机制,只能起到“昙花一现”的效果,而绝不会内化成他们的责任观。

3 大学生责任教育“四位一体”体系的构建

3.1 内容体系

从人本主义出发,先教学生“爱己”,后触动学生“爱人”,搭建大学生普遍认同的责任教育内容体系:

(1)自我责任观内容:教育大学生首先要爱自己,客观地审视自己,不自傲,也不妄自菲薄,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同时接纳自己的缺点,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促使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2)家庭责任观内容:教育大学生树立家庭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每个成员都有义务,不能只索取不付出,大学生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不应单方面要求得到家庭的照顾,而必须对父母负责,调节兄弟姐妹关系,使家庭美满幸福。(3)他人责任观内容:教育大学生认识到,人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要与他人发生联系,每个人的行为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对他人产生影响,对他人负责本身就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表现。(4)职业责任观内容:教育大学生认识到既然选择好了工作就要在遵守法律和恪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下热情、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5)集体责任观内容:教育大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学会团队合作,要能够融入集体中去,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一份热,甚至在集体中承担主要工作,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6)社会责任观内容:教育大学生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切实担负起保家卫国、建设国家的责任。

3.2 课程体系

依托于目前理论内容上、课程安排上都已经非常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来建立责任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专门的“责任教育”课程以突出责任教育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同时把心理学、教育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责任教育的课程体系,按照各个年级的学生特点来开设课程,逐层深化。其中,大一上学期可以开设以“责任”命名、以责任教育五大内容为主的理论课程,让学生全方位理解“责任”的内涵,首先在理论上认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大一下学期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帮助同学修正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的人生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职业责任等内涵;大二阶段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帮助学生将责任意识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将实践纳入课程的考核体系,真正构建以“责任教育”课程体系为基础、思政课教学部门牵头实施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整合校内心理咨询部门、团委、就业处、学工处、后勤处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力量,形成责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3.3 实践体系

要使大学生真正理解责任的深刻内涵并由此形成稳固的责任意识,需要将责任教育生活化和实践化,把责任意识内化到实践活动中,更易于让90后大学生接受吸收。目前,很多高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元旦晚会、篮球赛等各种文体活动、社团活动、迎新服务、暑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对口支援活动等,但是这些活动都是自愿参与的,不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就把一些被动受教育者“拒之门外”了,也鲜有学校把这些实践活动纳入到责任教育的实践体系。建议学校在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管理与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多个层面建立适合各种个性类别学生的责任教育实践平台,并设置责任实践学分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对应的责任实践学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动力、有压力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并在其中担当相应责任的工作,体验担当责任的过程,提高大学生应对责任问题的处理能力。

3.4 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包含监测机制和反馈机制两个方面。监测机制就是通过对涉及大学生的道德责任信息进行收集,然后选择一套能够形成量化表格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行为的现状进行量化打分和综合评价,并将这种评价与大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奖惩机制挂钩,通过利益导向激励负责的大学生继续坚持负责任的态度,并对不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罚,从而对不负责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解实现有效的预警监测。反馈机制就是将大学生责任行为信息和量化打分情况、综合评价等反馈到责任教育工作者,帮助他们在责任教育过程中掌握必要的信息、及时总结经验、从而全面科学地评估责任教育的内容、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方式方法的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部门能够从实际效果出发安排责任教育的理论课程和实践,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性和有效性。

此文系2013江西省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大学生责任教育“四位一体”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Y1333

参考文献

[1] 程东峰.责任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28.

责任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责任感;长效机制

高职教育是一种面对职业领域,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产业技术应用人才的教育,高职生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这既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

长效机制是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长效机制,就是指长期保证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各要素之间有序、高效运行的原则、程序和手段。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不断增强,但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意识却无法同步的情况下,构建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长效机制,是高职院校重要的文化课题。

一、以高职校园人文素质建设为起点,构建学生社会责任感长效机制的基础

1.以职教新干线个人空间建设为引领,营造校园社会舆论和文化环境的氛围

“职教新干线”是由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共同组织建设的网络学习互动平台,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启动以“职教新干线”网站为核心,覆盖全省职业院校的网络学习互动平台。学习平台是湖南省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公共网站集群,旨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湖南省各中、高职学校与学生开设了机构与个人空间,展开了一场以职教新干线空间推进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创新的教育信息化革命。由于空间是资源共享的学习平台,学院、部门在构建机构平台时,除了介绍学院及部门的教学科研情况外,还应该有人文教育方面的内容;教师和学生在构建个人学习空间时,在个人简介一栏中将自己取得的成果和获得的荣誉展示出来,在学生浏览时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校园生活一栏中,通过图片、文字的方式介绍学院的历史、校友、景点等,充分展示学院的人文风貌。

2.以校园网为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网络已经取代电视和杂志成为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影响最大的媒体之一。随着“职教新干线”个人空间的建成,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可以通过个人空间来开展,网络正在不断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是通过学习平台的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都会碰到很多的困惑。这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由于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不强,非常需要达到老师和朋友的指导。但实际上,很多学生不愿面对面地对老师、长辈倾吐诉说,博客、QQ及学习空间就给了学生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让他们能与老师和学生辅导员交流,倾诉自己的情感与迷惑。老师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世界观,这种方式避免了生搬硬套地说教,通过谈心和交流,甚至讨论和争论达到教育的目的。二是利用校园网办好德育教育专栏。校园网不仅是学院对外的宣传窗口,也是高职生了解社会、了解人生的平台,在培育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校园网中,开辟专门的德育教育专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办好德育教育专栏要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创新。在内容上要注意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集于一体,制作能充分吸引高职生注意力和激发其兴趣的教育主题网页,将社会焦点和高职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移植到专栏内,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争论,达到理清思路、消除影响、提高高职生的辨析能力,培育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形式上,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开辟专门的责任感讨论的场所和空间,利用学生使用率最高的QQ、MSN、EMAIL等渠道,营造一个自由参与讨论和发表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虚拟空间。

二、以高职教学活动为依托,构建学生社会责任感长效机制的重要阵地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学生和教育学生的主阵地,利用专业课和文化课程的教学来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是职业院校教师的必修课。但在渗透的过程中要把握两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来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要寓思想教育于专业教育和文化教育中,这样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避免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二是要利用教学内容来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触景生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教育,提升了素质。任何牵强附会,无的放矢的教育都是没有实际效果的。

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不是要求每节课都进行,否则专业课和文化课就变成了思想政治课程,这样会大大地消弱课程的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的反感。为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搜集资料,在教学环节中慢慢引导,不露痕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个性需要,关注他们的性格、习性、情趣和爱好等人文内容,培养他们关心社会的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的主流意识和思想,使他们把这种情感内化为社会责任意识,外化为社会责任意识行为。

同时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因素。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影响学生。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美;青少年;责任教育;比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279-01

青少年责任教育是中美两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这里的“青少年”指12-23岁年龄段的在校青少年。青少年责任教育指培养青少年具有责任感、责任心与责任意识,并形成相应优秀品质与高尚人格的教育。通过对中美青少年责任教育的比较分析,必将对我国青少年责任教育有所启示。

一、青少年责任教育的概念

青少年责任教育指教育者以青少年为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活动载体进行的以“负责任”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同生存生活教育相结合,对青少年进行具体的个人责任、家庭责任、职业责任、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教育,帮其树立责任意识,提高责任能力,养成责任行为,塑造科学的责任观。

二、中美青少年责任教育的不同特点

(一)青少年责任教育目标比较。我国遵循教育方针提出的“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求,将青少年责任教育目标定位于“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我国青少年责任教育强调从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出发,将国家的需要与社会的责任作为青少年责任教育的根本着眼点。而美国在《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确立的八项教育目标中把公民教育课程目标定位于培养有责任的公民。美国青少年责任教育强调从个人利益出发,将个人责任教育作为青少年责任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

(二)青少年责任教育内容比较。我国青少年责任教育以道德伦理责任教育为核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青少年责任教育对青少年提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而美国青少年责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立足于法律法规,传授如何建立有限制的政府及怎样防止无限制的政府破坏民主政治,培养青少年怎样具备条件下公民的基本价值、理念与能力等。

(三)青少年责任教育实施方法比较。我国注重向青少年灌输社会主导责任意识,规范青少年责任行为。这种显性责任教育方法虽取得不少成效,但其缺乏灵活性,较易受到青少年思想上的排斥。青少年责任教育中实践活动较少,导致责任教育内容难以内化为青少年的责任品格,责任知识很难指导青少年的责任行为。而美国受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纽曼的社会行动模式理论等影响,探索了许多适合青少年责任教育的具体方法。美国强调青少年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青少年的道德选择能力和自主承担道德责任间的相互联系,还提出了“隐蔽课程”概念。

三、中美青少年责任教育对比的启示

(一)科学确立责任教育目标。要想有效的开展青少年责任教育,需确立科学的教育目标。青少年责任教育目标是个多维度的体系,可从横向青少年的交往对象与纵向青少年的成长阶段来划分。从前者看,青少年责任教育目标有自我、家人、他人、集体、社会与世界责任教育目标之别。从后者看,青少年责任教育目标有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责任教育目标之别。初中阶段强调对己负责,正确认识责任,养成责任行为。高中阶段强调关心他人、集体,学会选择并对己行为负责。大学阶段强调勇于创新、有正义感等。这三阶段的教育目标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二)不断调整责任教育内容。以往责任教育有自我责任、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对青少年来说,有些内容缺乏针对性。应结合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将责任教育内容调整为生命责任、行为责任、成才责任和回馈责任。生命责任是最低层次,行为责任是第二层次,成才责任是第三层次,回馈责任是最高层次。生命责任教育包括珍惜自己、他人乃至整个自然界生命及生命价值的教育;行为责任教育是教青少年懂得什么是负责的行为,怎样做负责的行为;成才责任教育是帮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培育成才意志;回馈责任教育是帮青少年意识到家庭、社会与国家培养了自己,应把把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诚心献给国家。

(三)有效整合责任教育资源。青少年责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责任教育格局。家庭是责任教育的起点与基础,应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培养青少年主体责任意识及对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学校是责任教育的重心与主阵地,应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通过教育帮青少年树立责任意识,提高责任能力,养成责任行为。社会是责任教育的延伸与归宿地,应努力营造以尽责为荣,不负责任为耻的社会环境,使青少年潜移默化地陶冶道德情感,提升责任意识,锻炼公民行为,塑造健全人格。

(四)大力创新责任教育方法。创新青少年责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要求。应大力创新青少年责任教育方法。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在发挥显性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借鉴美国渗透性的隐性教育,做到二者相结合,从而增强责任教育的实效性。还应引导青少年树立服务学习理念。服务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社区服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开放性的学习方式。服务学习可使青少年获得更多体验社会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与社会的情感,培养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

总之,责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青少年责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立足本国实际,用发展的眼光审视青少年责任教育的进程, 以更加积极的、开放的心态借鉴美国青少年责任教育的经验,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高素质和高度负责的现代公民。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作者简介:李娓(1986),女,河北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责任教育论文范文7

第一条教育局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指示,全面履行教育职能,依法行使教育职权,落实工作要求,努力建设创新、务实、和谐、法治、廉洁教育。

第二条*市教育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结合本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三条教育局要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于职守,服从命令,顾全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条教育局各学校要切实贯彻教育局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转变教育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实行校务公开,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能。

第二章行政办公会议人员职责

第五条教育局行政办公会议成员由下列人员组成:局长,副局长,党委委员,主任(副主任)科员,科长(主任、负责人)。

第六条教育局实行局长负责制。局长领导教育局的工作,副局长及其他党委委员协助局长工作。

第七条局长召集和主持教育局行政办公会议、党委会议和局长办公会议。教育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必须经教育局党委会议讨论决定。教育局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由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第八条副局长按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受局长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并可代表教育局进行对外活动。对于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局长报告。涉及方针、政策性的重大问题,要认真调查研究,向局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九条教育局的科长(主任、负责人)要自觉服从分管领导的指导,按各自科室的职能负责处理科室事务,对科室中的重要问题和涉及到政策性的问题要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三章职能与职权

第十条教育局要履行好以下职能: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研究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指导、协调各乡镇、市直有关部门(单位)的教育工作,指导教育系统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工作;负责教育方针政策宣传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负责处理我市学校中的突发事件,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

(二)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教育工作计划;负责对乡镇人民政府有关教育工作和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进行督导评估;负责全市各类教育事业的统计工作。

(三)统筹管理全市基础教育(含特殊教育、幼儿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力量举办的高中段及其以下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工作,负责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段的学籍管理工作。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质量进行检查和督导评估。

(四)主管全市的教师工作,拟定教师管理的有关政策、规章制度,负责全市中小学校长和教职工的管理;负责管理权限内的学校领导干部考察任免、培训和学习;负责和管理教职工的年度岗位考核和任期考核工作;组织、指导教育系统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评审和聘任工作;负责全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指导并组织实施教育系统的工资福利和社保工作;负责教育系统离退休人员的管理;负责教育系统新教师招聘(考)、在职教职工调动审批及全市教师跨系统跨地区调动的审核工作。

(五)负责安排教育事业经费,检查、审计各级各类学校经费的使用情况,开展助学活动,组织协调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确保教育经费不断增长,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学校收费标准;负责学校的布局调整、学校基建项目的审核,校舍维修管理和基建房屋的监督,以及学校危房的排除,规划教育投资发展方向。

(六)规划并指导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德育、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指导全市中小学校少先队、共青团工作;负责落实扶困助学工作。负责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少儿剑桥英语等级考试和指导普通话的推广和测试工作。

(七)指导学校电化教育、图书、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的配备工作;指导与管理全市校办产业、学校勤工俭学和教育内部市场的工作;组织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

(八)制定实施成人教育发展规划,负责全市成人教育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扫盲工作,指导有关部门抓好职工教育。

(九)宣传并贯彻执行各类高校、高等自学考试招生的政策规定和实施意见;承办各类高校、高等自学考试在本市招生的报名、政审、考试、体检等工作;负责全市普高、职高招生计划及落实。

(十)办理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章履职要求

第十一条教育局要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决定的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教育事业发展计划、教育经费预算、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重大建设项目等重大事项,由教育局党委会议或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各学校(科室)提请教育局讨论决定的重要决策建议,必须依据既定的战略规划,并经专家及有关各方充分论证、协商、征求意见。教育局在作出重大决策前,根据需要,可多形式、多层面听取意见建议。各学校(科室)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教育局的重大决策,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

第十二条教育局要坚持依法行政。要根据需要,适时制定、修改或废止规范性文件。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第五章会议制度

第十三条教育局实行行政办公会议、党委会议、局长办公会议、专题协调会议制度。

第十四条教育局的全体校长会议由局长、副局长、党委委员、教育局机关全体干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主任)、副校长参加。由局长召集召开。一般每半年召开一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会议内容是:

(一)传达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衢州市教育局、市委及市政府的重要政策、指示、决定;

(二)讨论决定教育局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三)全市阶段性教育工作总结和下阶段重要工作部署;

(四)通报全市教育重要情况。

第十五条教育局的行政办公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由局长或受局长委托的副局长召集和主持。会议议事范围是:

(一)落实党委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决定的工作;

(二)听取有关科室的工作汇报;

(三)分析工作形势、研究工作对策、讨论布置相关的工作计划;

(四)提出工作意见、建议;

(五)讨论有关的重大事项。

第十六条教育局的党委会议由党委书记或受书记委托的党委委员召集和主持。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如有需要可临时召开。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列席会议并负责会议记录,教育局有关科室、学校负责人根据议题需要列席会议。会议议事范围是:

(一)传达和研究贯彻上级教育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政策、指示和决定;

(二)讨论和决定教育局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三)讨论拟报请市委、市政府审定的重要事项;

(四)分析*教育发展形势,制定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五)讨论决定教育局的规范性文件、重要文电,以及各学校向教育局请示的重要事项;

(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讨论决定有关人事任免、奖惩事项;

(七)通报和讨论教育局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七条教育局的局长办公会议根据需要不定期召开,由局长或受局长委托的副局长召集和主持。会议议事范围是:

(一)传达和研究贯彻省教育厅或省教育厅有关处室召开的全省性工作会议精神;

(二)传达和研究贯彻衢州市教育局或衢州市教育局有关处室召开的衢州市全市性工作会议精神;

(三)传达和研究贯彻*市委、市政府或*市政府有关部门召开的*市全市性工作会议精神;

(四)研究教育局日常工作中需要统筹安排的事项;

(五)研究部署、交流沟通教育局有关阶段性工作。

第十八条教育局的专题协调会议由局长、副局长或受委托的教育局科室负责人召集和主持。会议议事范围是:

(一)研究处理属于局长、副局长分管职责范围、需要统筹协调的具体事项;

(二)研究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意见;

(三)研究处理上级领导或教育局主要领导对涉及面较广的具体问题所作批示的贯彻落实意见;

(四)研究处理教育局日常工作中的其他具体业务事项。

第十九条教育局的行政办公会议、党委会议和局长办公会议的议题由局长确定,确定前由办公室征求分管领导后提出。凡政策性较强、涉及面较广、协调难度较大的问题,主办科室(单位)应在与各有关科室、学校协商的基础上,提出多项方案和倾向性意见。重大问题须由教育局分管领导预先组织协调、论证后,再提交会议讨论、审议。会议的组织工作由办公室主任负责,教育局办公室具体落实。

第二十条教育局领导同志不能出席全体校长会议、行政办公会议、党委会议、局长办公会议,会前应进行请假,属党委委员向局长请假,属机关干部向分管领导请假,属学校校长(书记、主任)或副校长向教育局办公室请假。如对议题有意见或建议,可在会前提出。

第二十一条教育局的全体校长会议、行政办公会议、党委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和局专题协调会议的会议纪要,由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审核后,报局长签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宜于公开的,应及时公布或报道。新闻稿须经办公室主任审定,如有需要报副局长或局长审定。

第二十二条教育局及各科室召开的工作会议,要减少数量,控制规模,严格审批。凡以教育局名义召开的全市性会议,统一由教育局办公室按有关规定办理;应由各科室召开的全市性会议,不得要求以教育局名义召开,邀请学校(学区)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须报局长批准。各学校(学区)召开会议和组织的活动,教育局领导一般不参加。如确有必要请教育局领导出席的,有关学校(学区)应事先报告教育局办公室,经局长同意后,由教育局办公室统一安排。

第六章公文审批

第二十三条各学校(学区)报教育局审批的公文,由教育局办公室统一收文,按照公文处理有关规定和领导分工呈送教育局相关领导审批。除教育局领导交办事项和必须直接报送的绝密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教育局领导个人报送公文。

第二十四条教育局的决定和报送市委、市政府及上级部门的公文,由局长签署。

第二十五条以教育局名义发文,原则上由局长签发;如事出紧急,在报经局长同意后,可由教育局分管领导签发。

教育局公文,除需要保密的外,应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六条教育局要压缩公文数量,提高公文质量。以教育局名义行文的,必须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依照法律、法规等规定必须教育局行文的事项。要加快网络化办公,提高公文办理效率。

第七章工作制度

第二十七条认真做好工作安排。教育局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预见性。教育局提出年度重点工作目标、教育局召开重要会议和制发重要规范性文件等事项,形成教育局年度工作计划,下发执行。教育局要搞好年度工作安排和季度、月度等阶段性工作安排,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第二十八条坚持工作报告制度,确保政令畅通。教育局局长、副局长、党委委员应注重在班子内部经常性通报工作。教育局各学校(学区)至少半年一次向教育局报告本学校的全面工作情况;遇有突发性事件和重大问题,必须及时报告。教育局办公室要适时作出通报。教育局机关干部及各学校(学区)主要负责人外出离江参加活动1天以上的,须向教育局办公室报告,并经局长或局长委托的副局长同意。

第二十九条完善请示、批复制度。各学校(学区)报教育局的请示件,应一文一事上报,如请示内容涉及其他学校的,事先应由主报学校与有关学校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并会签后上报;如有意见分歧,主办学校的主要负责人要主动协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列出各方理据,如实报告教育局并提出办理建议,教育局对各学校(学区)的请示要及时予以研究、答复,一般情况下,自收文之日起半个月内给予答复。各学校(学区)不直接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公文或其他材料,如需报送,要报请教育局同意并转呈。

第三十条坚持分工负责、分级负责原则。各学校(学区)向教育局口头或书面请示、汇报工作,以及基层群众来信来访,视其内容分别由教育局分管领导和办公室负责接洽。属于学校(学区)职权范围的单项性、一般性问题,应责成有关学校(学区)处理;涉及面较广、调处难度大或比较紧急的问题,教育局分管领导应及时予以调处;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应迅速向局长或局长委托主持工作的副局长汇报,必要时向市政府领导汇报,以便及时、妥善解决。

第三十一条加强督查、催办工作。完善、落实政务督查制度,凡教育局作出的决定、批示和交办事项,教育局和教育局办公室要及时组织对有关学校(学区)进行督查、催办,必要时下发《督查通知单》限期办理,并要求责任单位填报《督查反馈单》。对落实不力、拖延误事的,教育局应对有关学校和个人酌情处理并追究责任。

第八章作风纪律

第三十二条教育局领导要做学习的表率,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教育、社会、科技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新趋势,不断充实新知识,丰富新经验。教育局通过举办理论学习会等方式,组织学习教育、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由教育局领导及各学校(学区)、科室负责人参加。

第三十三条教育局领导要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十四条教育局机关干部要严格遵守上级有关廉政建设的规定,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得利用特殊身份拉关系、谋私利。

第三十五条教育局机关干部及学校校长(主任)必须坚决执行教育局的决定,如有不同意见可在教育局内部提出,在没有重新作出决定前,不得有任何与教育局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

责任教育论文范文8

关键词:社会责任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从狭义上说,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包括个体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履行各种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在调整个体与社会关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体现着大学生个体独特的人格品质和心理倾向。具体来说,是指大学生在承担自身与社会发展的责任中所作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水平的提升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出现大众普及扩大招生的趋势,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发展壮大,每年从高校中毕业而流向社会的大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多。而每一位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影响着整个社会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感水平,进而影响整体社会青年工作者的道德风尚。这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起到重要的推动力量。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构建我国公民社会的关键因素

责任感及责任意识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社会责任感教育也是现代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能否具备合格的公民素质影响着我国构建公民社会能否实现。

三、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宗旨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整合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学识、言行、举止、品行、兴趣等都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首先应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负起责任,同时又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才能言传身教,给予学生榜样的力量。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不理想,这与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是分不开的。我们不仅可以鼓励符合条件的校内专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和辅导员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而且可以实行“引进来”的战略,聘请党校及其他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来校讲课或作专题讲座,鼓励返聘身体健康的离退休哲学社会科学著名专家、学者授课或作专题讲座。

(二) 紧贴时展,丰富教学内容,适时选题开展社会责任主题教育

第一,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中的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最基本的表现就是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大学生成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要履行的重要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时,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增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使大学生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第二,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生态文明教育。环保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责任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时代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中所曝光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较为典型的环境危机事件、开展生态课题实践调查、废品设计大赛等方式,使大学生增强生态危机意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承担起保护自然环境的社会责任。

(三)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方法

第一,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教学,如利用典型的视频影像资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广泛共鸣和思考,增强了思政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应注意,在现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教师应避免单纯地为放视频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者不能对所播放的影像资料进行深入地分析。因此,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客观地对待这一高科技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让它为课堂所用,为学生所用,为教师所用。

第二,积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首先,案例式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应注重挖掘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和优秀大学生等大学生“身边榜样”,充分发挥他们的良好示范作用,在理论课堂中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

其次,讨论式教学。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育的基础,也是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前提。通过讨论式的教学让大学生自身在理性的思考基础上,做出独立选择才能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起责任来。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组织学生对教材和社会中的热点进行讨论和互动,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中,深刻认识社会责任的内涵和重要性,在讨论中学会与人合作,达成共识并产生共鸣,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四)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和渠道。首先,可以根据大学生学习的专业学科安排好具体实践活动,充分了解自己专业可能从事和职业要求和职业规范,更好地安排自己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大学生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也提升奉献社会的荣誉感。最后,高校应与社会机构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德钦,胡凌鑫.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探索.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责任教育论文范文9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 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On Teacher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bstract Education plans, teacher-center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eachers bear the glorious mission to shape the the students soul and the spiritual pillar shoulder qualified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sacred duty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t is difficult to become a compet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of the teacher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eache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心

“责任”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多义的,它是指分内应做的事,要尽责任;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要承担责任。即责任就是承担应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担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态度。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努力工作,热情主动,坚持不懈,说到做到,不断充实和学习,不断实践和思考。责任心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学生,需要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为学生提供示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既影响学生成长,又影响自己的工作成效。没有责任心,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责任心呢?我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一对工作负责。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恪尽职守,把教师这个职业作为自己追求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二对学生负责。既关心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关心学生的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既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还关心学生的品德和良好习惯形成;三对学校负责。热情投入工作,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一个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风采;四对自己负责。精益求精,不懈追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始终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做学生成才报国的引领者,做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责任心的重要性

(1)责任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应具有的素质。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学习上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情感上随意、放纵,家庭责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让学生成才,首先要引导他们成人,使他们能够承担起振兴中华的伟业,在贯彻这一根本宗旨的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是“人师”,要用自己的责任行为去影响学生,熏陶和教育学生。言传不如身教。若教师自己都表现为缺乏责任意识,那学生的责任意识更无从谈起。教师积极负责的态度,会像接力棒一样被学生接过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责任心是每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有的素质。

(2)责任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部分学生存在着知识层次偏低,学习能力欠缺,进取意识淡薄,自信心不强,价值观和道德观多样化等缺陷,是否能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学生在上课时愿意来、坐得住、喜欢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

(3)责任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练就过硬综合素质的必要前提。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严峻挑战,如现实形势发展变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科技快速发展及改革深入发展带来的变化等使学生的思想出现新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调整、创新教育的要求等,这一系列的挑战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全面而过硬的综合素质,都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有了强烈的责任心,才能有不断进步的动力,才能有勤奋工作的热情,才能有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

3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是“正人”,是对学生人性的培养,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教书育人,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求教师“正人”必先“正己”,不断强化责任心,因为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1)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做负责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重任,应当充分认识在价值多元和多样化的全球时代背景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心中长存教育的使命感,把培养“四有”新人视为己任,既教书更育人,要用自己的责任行为去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根本,做学生的榜样,做负责任的教师: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论他是否优秀;对学生的未来负责,既要让他们学好理论知识,练就过硬的就业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品格,更要培养他们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全面关注他们未来的发展;对给学生传授的知识负责,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面广,实效性强,政治要求高,认真备课很重要,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长流水,总是“复制”老观念,“粘贴”老方法,“链接”老资料,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2)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做脚踏实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师工作没有什么惊天动地,备课、上课、改作业、查资料等,无非这样一些小事,但要把这样的小事做好,做到位,必须有坚持不懈的责任心。

社会在向前,国家在发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应站在时展的高度,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时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面向社会现实,面向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没有精深的学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很难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高度的责任心不仅是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更能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作风榜样,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和切身体会中理解什么是负责任的态度,从而自觉培养自身的责任感。

(3)超越平庸、挑战自我,做永不放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择教师这一职业,就选择了平淡,但平淡不等于平庸,要认清并克服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利影响,立志做一名学生喜欢的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育才有力度和效果。教师只有率先垂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所以不能停滞不前,放任自流,而要不懈地追求新知识和教学的新境界,不断探索和总结,不断带给学生新的体验,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需要,把职业的责任升华为博大的爱心,在平凡中创造奇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教育学生的职责,只有真正尽到教书育人的责任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而责任心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良知和成效取得的根本,更是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备的品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