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集锦9篇

时间:2022-11-29 01:03:14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范文1

一、充分认识推进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实力最关键的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行业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就能在产业分工链条中处于高端位置,就能创造激活行业发展的各种要素,就能拥有重要的动力源泉,引领行业又好又的发展。总之,科技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先进的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一活百活的胜负手。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委属有关单位必须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把提高建设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强领导,统筹协调,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我市建设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二、推进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科技创新工作全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吸收、消化、再创新,加强科技成果的引进和推广,突出特色,重点突破,围绕建设行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建设行业科技创新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建设行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和奖励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建设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2.总体目标

围绕促进建设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探索,开拓创新,解决影响或制约建设行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主要是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图审、施工质量控制、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产品质量,以及城市道路、桥梁、排水设施的维护、燃气安全管理、供水水质控制和污水处理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着力解决建设工程中住宅和市政工程质量通病等问题。在“十二五”期间,争创一批国家、省和市科技示范工程和绿色建筑工程等。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队伍,研发并引进推广应用一批新技术和新产品。

3.2012年工作计划

一是2012年4月下旬,召开推进建设事业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总结回顾“十一五”期间建设行业科技创新的经验、做法和成果,研究确定研发课题、项目和工作目标,明确年度科技创新工作重点。二是编制“十二五”科技创新工作规划。三是建立完善推进建设事业科技创新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家和研发项目库等。四是筹措资金,加大对研发项目的扶持力度,年底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的评优,并进行表彰奖励。

三、推进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措施和工作要求

1.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和现代网络技术,采取召开会议、举办讲座和培训教育等形式,大力宣传科技创新对推进建设行业健康的重大意义,以及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与个人,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提高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科技创新意识,增强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加强推进建设行业科技创新机制建设。一是突出建设行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制订年度工作计划;二是积极引进人才,发挥能人的引领作用,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研发实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三是建立科技创新专家库,聚集人才,开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论证。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范文2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十一五”时期我市科普工作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加快融入大都市,建设新富阳,全面推进“山水文化名市、现代产业新城、人居休闲胜地”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充分认识创建和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我市科普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1、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来统揽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大力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科技意识,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效益理念;就必须大力推动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和制度化,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使科学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开展创建和试点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科普工作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科普能力,使之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

2、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力量。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加强科普工作,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基础工程,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越是经济发展,我们越要注重科普和科技创新工作,越要突出和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要以科技的进步引领经济的发展。创建和试点工作可以进一步动员和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要建设一个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人文气息浓、生活品质优的新富阳,就要广泛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创建和“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就要以切实的举措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为全面推进“山水文化名市、现代产业新城、人居休闲胜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就要以科技的普及与创新,提升创业水平,拓展创业领域,优化创业环境,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

3、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当前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劳动者素质的差距,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之一。目前,我市城乡广大群众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干部群众对普及科学知识、创新科技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更为迫切。开展创建和试点工作直接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要以创建和试点工作为抓手,着力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让城乡广大群众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使他们在形形的愚昧迷信和伪科学面前,保持清醒和理智,用科学战胜迷信,用文明战胜愚昧。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创建和试点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来抓,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二、把握重点,切实做好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的各项工作

我市创建和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发动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科普工作,努力构建社会大科普的格局,力争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手段更加先进,科普队伍逐步壮大,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真正实现科普工作的制度化、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普服务,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根据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1、健全科普组织网络,发挥科技人才作用。要进一步健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科普组织,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科普工作。在符合相关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中积极发展科协组织。要进一步扩大各类技术协会 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乡镇、街道的覆盖面,不断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以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对科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承担起全市科普工作的重任。要整合现有农民培训资源,形成城乡统一的培训网络,形成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特色学校为主的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络。要着力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建立健全与科技人员的联系制度,激发科技人员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潜能,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保障。

2、广泛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开展好科普实践活动,是创建和试点的中心工作和主要形式。必须紧密结合我市实际,联系“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任务,认真抓好各项科普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市民爱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一要经常性地组织科技咨询、科技信息、科普展览以及大型科普宣传等活动,广泛宣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二要坚持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基层,根据农时季节特点,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向群众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科技疑难问题。三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手段,围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开设大众科普栏目,切实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四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更新科普内容,运用新的科普手段,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宣传和科普实践活动。根据领导干部、城市居民、青少年、妇女、残疾人以及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不同群体的需要,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活动。对于广大社会群众,要重点抓好“科技宣传周(科普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使这些活动成为组织发动面广、对群众吸引力强、社会影响深的科普工作精品。五要大力开展各类培训工作。组织实施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晋升)工作,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整合各类科普资源,加快科普设施建设。市、乡镇(街道)、村(社区)要逐步实现科普设备、手段现代化,不断提高科普教育的效果。根据创建和试点工作要求,市级有关部门要将市科技馆纳入新区建设的统一规划,争取及早建设;市级要建立科普活动中心,乡镇、街道要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依托农村中小学校、农函大辅导站、农村化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点、文化站、农技协等建立科普活动站;要加大标准科普画廊建设力度,市区要新规划建设高标准科普画廊一处,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所在地要建设一处10米以上标准科普画廊,各建制村要建立5.4米以上标准科普画廊。要充分发挥这些场所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这里特别要强调一下的是时间进度问题,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即乡镇、街道建立科普活动站、村建立科普宣传栏和确定科普员工作,今年年底前务必全面完成,其它硬件建设20__年8月底前要全面完成。

4、加强科普示范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开展科普示范乡镇、科普文明(示范)社区、科普示范村、科普示范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或科普特色学校创建活动,通过努力,争创省级科普示范乡镇3个,科普示范村(社区)4个,杭州市级科普示范乡镇、街道10个,科普示范社区10个,杭州市级科普示范基地3个,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3个,杭州市级科普特色学校2所。加强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结合,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通信器材、造纸及纸制品、轻纺服装等传统产业,淘汰低端落后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提升我市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务实创新,确保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和科普惠农行动计划“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创建和试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创的整体合力,确保创建和试点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是要搞好结合。创建和试点工作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把创建工作与各项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水平。要把创建工作与履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作纳入到本职工作中去,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要把创建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科普惠农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要不断完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基层的科普设施建设,丰富农村基层的科普活动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科普教育体系、农民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农业产业化技术促进体系、基层科普示范体系,切实提高农村科普工作的层次与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要把创建工作与促进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树立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价值观念。要把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密切结合起来,努力推动科学技术走向大众、走向社会,发展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创新能力。

二是要创新载体。创建和试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各级科协组织开展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局限于传统的科普方法和手段,已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创新科普载体,努力实现科普内容、形式、方法、载体的新突破。要在继续搞好科普宣传周、科普日等重大科普活动,继续利用科普站、科普画廊等阵地,继续发挥农函大、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等作用的同时,创新科普载体,拓展科普渠道,利用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手段先进、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载体,不断扩大创建和试点工作的影响力,提高科普宣传工作的实效。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范文3

一、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和推进新时期科技工作

最近一个时期,总书记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科技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这些指示对我们做好科技工作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指导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紧密结合我省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注意理解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学习落实关于科技自主创新的指示精神,努力提高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从体制机制入手,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要紧紧扭住为国家发展服务这个中心任务,坚持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着力提高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着力提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的能力,着力提高保障国家安全、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能力。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全国的排位比较靠后,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省现有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花大气力在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提升我省的创新能力。要根据我省的实际,扬长避短,坚持创新与引进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新路子。

二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创新要突出重点的指示精神,在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上取得突破。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课题,努力把科技资源集中到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战略高技术领域,集中到事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性研究领域,集中到事关科技事业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基础研究领域,抓紧攻关,争取突破。我省经济实力有限,财力不足,科技工作很难在短期内取得全方位突破,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抓住事关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领域,集中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在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制造业信息化、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攻关,取得新的突破。

三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我省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总书记指出,要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切实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相互协调,形成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科技支持。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努力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逐步建设节约型社会,真正走出一条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在以改革促发展、创新科技体制和机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新时期科技体制改革工作,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省政府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认真研究和分析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补充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完善领导协调机制,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实事求是,加快改革的进程。

四是学习落实关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指示精神,加快构筑我省区域创新体系。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我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创新能力远远不足。今后一段时期,要继续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技术高地建设、科技孵化器培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及创新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为我省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五是学习落实关于人才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科技人才观,营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以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专家和选拔尖子人才为重点,带动整个科技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我省科技人才流失严重、人才资源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精神,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继续做好特聘科技专家工作及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努力营造科技人才创新和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六是学习落实关于科技投入的指示精神,探索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总书记指出,国家要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实行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我省科技投入近年来不断增加,去年,从国家争取到的科技经费较上年增长28,省级科技三项费超过411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6.2亿元。但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相比,科技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除了各级财政要继续增加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外,还要采取多种措施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建立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多种渠道的投入机制和财税、金融等政策。

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意义深刻,内涵丰富,提出了科技工作的指导原则、方针和思路,为新时期进一步作好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发展的总方针,是全部科技工作的行动指南。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转变思路,积极部署,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解决科技发展中的体制,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省政府确定的科技工作目标和任务,在体制上要有新的突破,在发展上要有新的思路。

二、认真研究省情,突出重点,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总结年,也是启动"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对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开创"十一五"科技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对今年工作的总体部署,把握科技部对今年科技工作的要求,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科技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做了安排和部署,各地各部门在今年工作安排中,要立足于总结"十五",着眼于部署"十一五",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注意虚实并举,以虚促实,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一是要深化对省情的研究和认识,结合省情部署科技工作。深化对省情的认识,是我们正确决策和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分析研究省情,依据省情提出加快发展的举措。认识省情、更好地把握省情,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规律,提高决策水平,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在深入研究省情上下功夫,集思广益,力求对省情的认识逐步深化。科技厅要按照省委要求,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认真组织做好"深化省情认识加快甘肃发展对策研究"等重大软科学研究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用一年时间,拿出高质量的研究结果,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建议。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在深化对市情、县情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和部署新时期科技工作,突出重点,加强集成。

二是要加快做好科技工作宏观布局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是我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做好全省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工作,是我省科技工作长远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实现法治政府的基础。经过一年的努力,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今年要加快进度,全面完成,争取拿出高质量、切实可行的科技工作规划。全省的规划要深入贯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自主创新及产业化能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总体目标,研究部署新的生产力布局,合理有效配置科技资源。通过制定规划,要进一步理清科技工作思路,凝炼出一批重大科技问题,推动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工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要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布局与建设。优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布局与建设,就是要围绕国民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推动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市场、政策和管理等创新要素的资源整合,提升区域竞争力。要整合和配置省、市、县各级科技资源,优化结构布局。

制定甘肃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加快推进全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要加快建设科技信息、自然资源、科研数据、虚拟科研网等开发创新的科研基础平台。启动运行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争取实现省内骨干文献单位的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建设覆盖全省14个市州的科技管理网络。

积极培育科技孵化器,发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孵化功能。要重视和加强对科技园区的服务和指导,兰州高新区、金昌高新区、白银高技术产业园等,要结合各自实际,尽快形成特色产业,培养一批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支持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孵化能力建设和环境建设,支持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省级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发展。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园区的项目管理和建设,充分发挥其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示范作用。

建设我省技术高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动态化管理机制。争取建设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发展建设优势明显的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培育壮大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优化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强省战略。要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做好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选聘和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培养高层次拔尖科技人才。通过自然科学基金、中青年科技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人才引进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挖掘我省科技人才队伍的潜力,调整科技人才结构,充实扩大高层次人才队伍。

四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好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提出的"发展抓项目"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围绕我省产业发展重点,选择一批对我省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专题,进行科技攻关并力争取得突破。今年在继续抓好兰、白、金有色金属新材料、制造业信息化、农产品深加工、生物技术开发及应用、新药研制与中药现代化、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清洁能源、机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节能与环保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同时,特别要在马铃薯产业升级、中药材种植与中药现代化、有色金属新材料、装备制造业等重大技术攻关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工业强省战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五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速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以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为基础,抓好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继续做好国家和省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速度。以院地院企科技合作为切入点,继续开展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促进科技合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六是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的有机结合。科学技术普及,政府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科普工作会议,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和《甘肃省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法规,科普工作领导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全省科普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科普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制定完善科普工作政策体系,尽快启动《甘肃省科普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要抓紧建立完善科普工作领导协调机制,不断创新科普工作手段和方式方法,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发展科普事业。要结合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任务,突出科普工作重点对象,创造性地做好科技活动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重大科普活动,坚持做好经常性、群众性的科普宣传工作。近期内,要安排部署好今冬明春的科普活动,掀起一个新的科普工作热潮。

七是以改革促发展,深化和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体制创新。去年以来,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省属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的政策文件精神,技术开发类院所加快了转制或改制的进程,社会公益类院所积极制定出台改革方案。省属科研院所改革的总体形势是好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改革的意识和责任感紧迫感进有了一步增强,认识逐步深化,态度更加积极。但改革进程仍然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各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要以大局为重,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原则,坚持有利于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思路,坚定不移地坚持贯彻省政府[****]121号文件,特别是开发类科研院所,不能有丝毫的动摇。科技厅要对科研院所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整理,借鉴兄弟省市的作法,结合我省的实际,补充完善有关配套政策。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防止"一刀切"的作法,针对科研院所的不同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体现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要尽快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加大协调力度,努力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为院所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八是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认真做好《甘肃省专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积极推进我省专利管理体系、企业院所专利工作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我省的专利战略研究,积极建立专利预警机制。继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大幅度提高专利申请量。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强化专利保护意识,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把重视专利与保护技术秘密、商标相结合,与新产品的研发相结合,促进专利技术的实施和产业化,更好地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

三、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好基础

县市是我国功能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去年召开的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县市科技工作主要承担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艰巨任务,反映着国家科技工作的总体成效,是我国科技工作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层次。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是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基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把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省"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县市党政领导更加重视和支持地方科技工作,一些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速农村科技进步方面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模式。目前就全国而言,县市科技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已经成为全国科技工作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我省地处西部,县市科技工作机制尚不完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孵化功能不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科技工作开展不好的县市,科技落后与经济发展滞后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一些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缺乏基本工作条件,职能弱化,导致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能力较弱,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工农业生产迫切需要的大量适用技术得不到满足。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对我省县市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省、市科技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把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提高到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全局性高度来认识,深入研究和分析地方科技工作薄弱的主导因素和症结所在,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县市科技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要围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建立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增强县市获取、扩散科技成果的能力,拓宽先进技术向基层转移的渠道,加速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当前,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县市科技工作的定位,强化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县市科技管理部门职能定位不清、作用弱化,是目前县市科技工作薄弱的症结之一。要按照国家部署,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明确科技工作和科技部门的工作定位。县市科技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是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提供系统的科技服务和支撑。重点强化四个方面职能:一是参谋助手职能。要充分利用科技系统的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优势,针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建议,起到"参谋部"、"咨询部"的作用;二是综合管理协调职能。通过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科技行政管理,提高行政能力。通过营造政策环境,调动各部门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性,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共同做好当地的科技工作;三是公共服务职能。要主动承担起向公众提供科技知识和信息服务的职能,强化科技中介服务,做好项目、技术、人才引进和科技招商工作,加强科学普及和技术培训等公共科技服务;四是组织科技示范职能。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做好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深加工示范,以及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工作,带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增加投入,优化和改善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条件,提供基本的工作环境。县市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查找自身的问题和不足,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更加积极的主动性和进取精神赢得职能和位置,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主导,充分提升县市科技竞争力。县市科技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接受和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不足,转化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的供给与需求相脱节。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应当把加速成果转化摆在中心位置,积极探索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

以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为抓手,增强县域科技实力。要深入做好"****-****年度全国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结合考核,切实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去年,我省城关区被批准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安宁区等三县(区)被列为"全国县市科技工作试点县"。今年要全面落实示范、试点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创出新的发展模式。同时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争取更多的县市进入全国示范、试点行列。通过示范和试点,带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技进步工作,提高我省县市科技工作的整体水平和科技综合竞争力。

以院地院企科技合作为切入点,推动地方产业升级。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院地院企科技合作(白银)座谈会精神,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促进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为核心,继续开展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大院大所和高等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动院地院企合作深入发展。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与实现产业化相统一,在合作的广度深度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体制创新与服务创新相结合,把院地院企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以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为突破口,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在我省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科技人员的欢迎和拥护,一些地区积极主动开展这项工作。今年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中好的经验和模式,及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试点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运用地方科技、财政、金融和其他社会资源,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户两个积极性,发挥科技优势,建立长效机制,推动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健康开展。

三是加强县市科技服务能力建设,为全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奠定基础。县市科技工作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落脚点。要以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和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为突破口,强化县市的科技服务与信息传播功能,延伸科技创新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以**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星火富民科技工程示范为平台,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经过努力,**走廊星火产业带建设和"星火富民科技工程"运作良好,在全国已小有名气。今年要继续加大力度,重点围绕乳业、蔬菜、制种、啤酒原料、草畜业、淀粉加工等产业的发展,组织做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实施农村科技服务、农民科技培训及农村科普、重大农业技术转化、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农村信息化促进科技扶贫等专项行动,逐步建立依靠科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撑和服务体系。

加强县市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技术综合集成和快速传播。加快县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县市科技服务平台的信息"中转站"和"放大器"作用,可以有效解决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科技厅去年启动的全省科技管理网络建设试点工作,今年要继续加大力度,建设覆盖全省14个市州,并逐步向县市延伸,地方政府要加大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网络功能,充分发挥县市科技信息的传播服务职能,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县市科技综合服务平台体系。

四、加强领导,转变职能,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加强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是做好县市科技工作的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研究和部署科技进步工作,增强科技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感。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宏观指导与服务职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真正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一是要加强领导,立足实际研究和部署科技工作。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特别要强化县市科技工作的定位和职能。要在深化对市情、县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和部署新时期科技工作,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地方科技进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科技厅要继续加大对县市科技工作的指导与支持力度,培育扶持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特别要注意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引导和支持。

二是要进一步营造科技进步的良好社会环境。要继续增加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同时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科技人才观,营造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职能,使科技管理工作在改革中不断加强。要跳出部门、地域的局限,把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方面的力量组织调动起来,积极投身于我省科技创新事业,形成部门、地方、院校和企业紧密结合、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综合集成的大科技的局面。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范文4

今天,我们集中下午半天时间,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刚才,会议表彰了科技工作先进企业和单位;远彤副市长对我市当前的科技工作作了很好的分析和部署;省科技厅蒋厅长在百忙之中抽时间给我们作了专题辅导报告,辅导报告指导性、实践性都很强,内容丰富,容量大,观念非常新,对我们做好下一步的科技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市委、市政府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中暴露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环境容量和要素制约进一步加剧,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中心环节、一个突破口、一个切入点。为贯彻落实好今天会议精神,我就下一步的科技工作简要讲三点意见。

一、要正确处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以环境优势增强创新优势。我们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仅是对企业而言,政府抓经济工作的观念理念、政策思路、方式方法、抓手手段都应该围绕发展方式转变而首先作出适应性调整,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蒋厅长刚才在辅导报告中讲到,在科技创新中,政府起到一个主导作用,企业起到一个主体作用,市场起到一个对资源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三大作用要同时发挥才能真正推进科技创新。所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作为,而且是大有作为。下一步关键要抓住两点:一是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政府要搞好服务。以前企业要发展,我们要在报项目、批土地、引进设备等方面搞好服务。现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微观经济呈现紧缩态势,不少企业都在寻求新的发展模式,都在作适应性调整,我们的服务要跟上,在企业研发、上市、创牌等一系列活动中搞好服务,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工作。二是在整个科技创新过程中,我们要营造好环境,在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组织等各方面做好工作。

二、要正确处理企业与产业的关系,以企业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今后区域之间的竞争,不再完全是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的竞争,更主要的是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竞争。我们平湖有很好的产业基础,近几年走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子应该说也是成功的。现在,市委、市政府根据平湖新一轮发展的需要,提出打造五大产业集群,是符合实际的。如果我们各行各业都发展,五花八门,各种要素分散配置,产业集聚率不高,就形不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的竞争力就不强,也就意味着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不强。不仅是全市,其他的大小平台,包括平湖经济开发区、独山港区和各镇、街道,都要在发展中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走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子。当前,我市产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好的趋势,尤其是一些传统产业在抓紧转型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加快发展,最近光伏产业发展也出现了好的苗头,我们要加强研究,加强引导。产业的做大做强,又必须依靠一大批企业的创新创优。我们要围绕五大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投入、技术研发、专利申报、品牌创建中的作用,大力扶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引进人才的主体、产学研合作的主体,做强企业,做大产业。

三、要正确处理投入与创新的关系,以有效投入推进科技创新。刚才,蒋厅长在报告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很多的事例来讲这个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投入与创新的关系问题,真正使有效投入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没有有效投入,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就无从谈起。但有效投入,不仅仅是建造一点厂房、引进一点设备,我们要不断扩大和丰富投入的范畴和内涵,尤其要把人才引进、专利申报和引进、研发等科技创新作为有效投入的重要内容,从而提升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开展“百日攻坚、推进两创”行动,主要内容是推进有效投入、招商引资、节能减排、要素保障等工作,我们要把蒋厅长的辅导报告精神贯彻落实到整个“百日攻坚、推进两创”行动中去,把这项行动组织好、推进好。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不但要讲发展,还要讲发展的成本和代价。尤其是在投入上,不能简单地出数字,更要注重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在招商引资上,要牢记引进好的项目是财富,引进差的项目是包袱。

总之,我们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发挥好平湖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为推进平湖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

唐远彤同志的讲话

今年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镇、街道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贯彻落实“两创”战略的重要之年有了一个较好的开局。今天会议主要是总结分析全市科技工作情况,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重点和任务,动员全市各方力量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关心、重视、支持、参与到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中来。

一、分析现状,把握形势,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科教兴市”战略、“两创”战略和“*”科技发展规划所提出的目标任务,不断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培育创新精神,科技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

一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在工业经济领域,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36.4%,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达19.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17.02%;实现新产品产值109.1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9.9%。今年1-4月,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3.0亿元,同比增长34.1%,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24.2%;新产品产值28.1亿元,增长52.6%,占全市工业产值比重为15.8%。在农业生产领域,大力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20*年,全市累计引进油菜、粮食、瓜果蔬菜等703个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培育两大新兴产业,观赏鱼池塘养殖面积达到1150亩,温室养殖40000平方米,实现产值1.2亿元,芦笋种植总面积达到1000多亩。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专利工作方面。2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645件,同比增长29%,其中发明专利54件,实用新型专利162件,占申请总量的33.5%,同比增长4%;专利授权量452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科技项目方面。共向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申报6个类别113个项目,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5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专项6项,省科技计划项目5项,省农业成果转化项目1项;共争取省级以上项目资助680万元,比一般年份多争取50%以上,反映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科技实力方面。扎实开展科技“创先”、“创强”工作,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科技变化综合评价在全省县(市、区)中的位次连续5年保持上升态势,20*年科技综合实力居全省19位,科技进步水平居13位,科技变化综合评价居11位。

三是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投入方面。20*年,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5921万元,全社会科技投入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8%和24.7%;全社会R&D经费支出4.67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占GDP的比重达1.94%,比上年提高了0.32个百分点。政策引导方面。新制定了《平湖市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的实施办法》、《平湖市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认定办法(试行)》等2个科技政策,对原有的4个科技政策进行了修订完善,并引导和推动各镇、街道制订科技政策。特别是对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加计扣除的政策作了重点宣传、培训和落实。人才队伍方面。20*年,共引进各类人才1556人,全市万人拥有人才数突破1000人,科技活动人员数达到6103人。同时,广泛开展科技(科普)宣传,大力推进公众科学素质行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这几年,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扎实工作,我市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创新能力得到较快提升。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科技创新仍然存在着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科技资源的集成、整合不够。与大院名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发挥产学研各方优势,联合攻克关键技术,引进吸收先进技术,通过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推动平湖产业提升和企业二次创业等方面,还要进一步探索机制、拓宽渠道。同时,企业研发(技术)中心、行业科创中心等创新载体在带动企业、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有待发挥。科研力量薄弱,领军人才缺乏。

二是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不明显。对依靠创新来推动发展重视不够,表现在企业技术开发费的投入还相当有限,20*年,我市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1.26%,低于省科技强市创建标准1.5%的要求,在嘉兴五县二区列倒数第二。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逐年提升,但涉及企业面不广,只有102家。这一方面跟我市的产业结构有关,也反映了企业自主创新、专利保护的意识总体不强,科技投入总量不大。

三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带动效应不强。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少,在规模企业中的占比不高。我市现有部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仅占全市规上企业的3.8%。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内资企业规模不大、产业带动力不强。如我市有17家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光机电产业,但分析发现在该产业中,日资企业数量占1/3,产值占2/3;内资企业数量占2/3,产值占1/3。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当前,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越来越大,各方面也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我们国家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做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嘉兴市也作出了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和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的决策部署。可以说,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时代进步的大势所趋、潮流所向。

对平湖来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不仅是上级的工作要求,更是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目前,平湖服装、箱包两个传统产业占比就近30%。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传统产业发展成本不断增加、盈利空间日益减小,产业提升和转型的需求越来越显紧迫。而且,平湖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较为紧张、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发展的矛盾越来越显突出。要改变这种现状,根本的出路就在于科技创新。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并把科技创新作为“十大工程”之一予以重点推进,就是要扬科技之长,避资源之短,把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作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依靠高新技术和先进产业来克服资源环境要素的约束,大力拓展结构调整的空间,全面提升发展质量,走内涵式、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为平湖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安上腾飞的翅膀。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工作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创业创新总战略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嘉兴市创业创新战略,全面推进我市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十大工程”,培植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平台、加大创新投入、改进创新服务、优化创新环境,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目标是:到2011年,政府对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5%以上,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比例和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均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专利申请量达到9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8%以上,专利授权量达到700件以上。基本建立起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跟进全省先进水平的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居全省前列,科技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省县(市、区)前十位,创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市。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抓平台载体,提高创新承载力。加快科技创新,离不开创新载体的支撑。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业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国家火炬计划光机电特色产业基地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科技创业孵化中心建设,争取早建成、早运行,要建设好、招商好、服务好,为高层次人才、初创型企业提供创业平台。在各镇、街道工业功能区要创造条件规划建设具有镇域特色的孵化区和专业园,打造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的集聚区。二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合作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和接轨上海工作,组织开展好科技对接交流活动,今年要组织开展好市、镇两级12项对接活动,重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技术难题征集和科技信息交流等工作。推进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平湖院区(集成光学研究所)的建设步伐,利用好院区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加快现有科技成果与平湖产业对接,提升平湖产业层次。继续稳步推进中科院嘉兴中心平湖无机非金属材料分中心建设,当前特别是要在金卤灯用半透明氧化铝管项目已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加强攻关,完善工艺,加快产业化。三要进一步发挥行业科创中心的作用。加快推进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五金机械、童车、洁具等现有行业科创中心的作用,重点在信息资源、关键公共设备共享,以及产品检测、展示和人才服务上下功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带动行业整体发展提升。

(二)抓项目带动,提升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拓展科技项目领域,在加强重点科技项目推进的同时,要加大对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和环保、节能减排等社会事业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一要眼睛向外,加快科技招“商”引“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把技术创新与招商引资、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项目,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引进一批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的人才团队,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形成平湖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要眼睛向内,提升产业层次。按照“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达成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等三个一批要求,重点加强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力争在部级光机电产业基地建设上有更大的成效;积极推进服装、箱包、造纸、洁具、童车等传统产业通过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推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三要眼睛向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重大专项。对照上级政策要求,立足实际,积极承担各类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锻炼科技人才队伍,提升科技研发水平,争取上级的支持和指导,力争在承担重大自主创新项目中取得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

(三)抓主体培育,激发企业创新源动力。要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的梯队培育模式,提升发展一批上规模的行业龙头企业创品牌、出专利、建标准,鼓励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企业进入到各类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孵化培养一批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初创型中小企业。到2011年,力争全市累计拥有部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5家。当前,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重点提升各级高新技术企业。各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力量相对充足,信息来源比较广泛,在推进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要争当全市自主创业的排头兵、自主创新的先行军。最近,国家科技部等三部委出台了部级高新技术企业新的认定办法,现有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要按照新办法,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成果转化,真正实现“技术一流、规模一流”的目标,在全市企业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紫光机械、恒业电子等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要对照新标准,坚定目标,加快科技攻关,力争早日升级。二是着力激活初创中小企业。我市6000家左右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这是我市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管理机制灵活、应变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有利条件,孵化培育一批有潜力、有市场、有效益、有技术的成长型企业,争取成为省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形成创新企业蓬勃发展的梯度优势,不断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三是积极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在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中努力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研发机构成为省级以上企业或行业研发(技术)中心。到2011年,全市累计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12家,省级企业(行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行业科技服务中心2个以上。

(四)抓人才队伍,增强创新支撑力。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当前,要高度重视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在创业创新中具有关键作用,可以说企业家的创新意识、眼光和魄力对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为企业家,要重视科技投入,像抓工业生产性投入一样抓科技投入,尤其要加强人才、技术等无形投入,以科技投入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要重视科技产出,关注科技投入的产出效应,以科技投入带来更多好的产品、好的项目、好的专利、好的经济效益;要重视科技合作,不仅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信息对接,企业之间、企业家之间也要加强交流,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共性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共享合作,共同推进行业、企业科技创新。二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创新人才使用方式,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努力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一支有干劲、善合作、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优秀团队为平湖创业创新;要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以在嘉兴五县二区乃至长三角地区更优的人才政策,让科技人才经济上有保障、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吸引各类人才在平湖、来平湖创业创新;要强化人才激励措施,建立健全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通过实行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等多种分配形式,进一步探索“一流人才、一流贡献获得一流报酬”的办法和途径,真正做到既能“引得来”,又能“留得住”,更能“用得好”,发挥人才最大效益。三是加强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科技工作者网络,进一步健全镇、街道科技、科协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加大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要稳定科技助理员、科协工作者、科技特派员等基层科技工作者队伍,尤其要充分发挥好企业科技联络员的作用,经常活动、加强交流,密切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切实肩负起为科技人才、为自主创新服务的重任。

三、加强领导,强化保障,不断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

一是要落实任务。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责任机制,完善镇、街道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把抓科技创新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同经济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要按照“*”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做到既各负其责,又互相配合,确保各项科技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科技部门作为党委、政府抓科技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协调和管理职能,组织和集成社会科技资源,统筹规划、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在促进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市的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范文5

一、科技工作取得的成效

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鄂发[]20号),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十发[]15号)等文件精神,有效地促进了科技工作创新发展。

1、科技投融资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同比增长22%,20__年科研开发经费达到1980万元,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1.4%。二是银行与科技型企业实现了全面对接。认真落实“十堰市科技金融服务企业创新工作推进会”精神,出台了《十堰市科技贷款及贴息管理办法》,落实贷款1.4亿元,贴息贷款放大效应达60倍,增加银行科技贷款授信额度20亿元。三是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和企业研发经费抵扣共计7324万元。四是科技风险投融资工作开创新局面。市科技局利用自身优势,与多家风险投资公司建立联动机制,在“百亿基金再进十堰”科技分会场上,签订3项投资协议。省高投、武汉创投、深圳创投、中展信等7家基金公司多次到十堰调研,科华银赛基金公司已向先锋模具注入3000万元资金,其他风险投资机构与部分科技型企业达成了近2亿元的投资意向。五是争取上级科技经费达到2596万元,实现技术合同交易1623.82万元。

2、培育创新主体工作取得新突破。以“实施扫零工程”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县(市)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扫零、实施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扫零和科技型企业申报专利扫零。全市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家,比上年增长近30%。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产值可望达到110亿元,同比增长11.7%,高新技术增加值达到24亿元。全市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重点培育企业达到24家,比上年增长40%以上。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再创新记录,支持经费多万元,居全省市、州(武汉市除外)第一,首次覆盖到全市所有县市区,市科技局作为唯一的项目组织单位在全省表彰会上作了大会发言。氮气弹簧等3个产品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新产品。

3、“双创”工作取得新突破。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商用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创新示范区”工作。在省科技厅王延觉厅长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组织协调和落实创建方案工作进展顺利。11月5日,王厅长亲自率团赴京答辩,得到与会专家和科技部有关领导倍加称赞。11月25日,王厅长再次到十堰专题调研,对推进“集群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出了组织与实施要求。在三年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正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000件,专利执法工作得到省知识产权局充分肯定,11月14日周霁市长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并安排部署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4、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产学研”平台作用,积极推进高校与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和技术服务中心。十堰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部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火炬计划十堰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国家立项验收。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动力传动和电子控制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北医药学院“湖北省胚胎干细胞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中医研究实验室”、先锋模具股份公司“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龙公司“湖北省汽车进气系统检测中心”、市农科院“湖北省玉米工程中心”、市人民医院“十堰市生物医药产业中药饮片现代化技术创新基地”、东风精工齿轮厂“湖北省精密锻造成形技术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湖北兴升有限公司“湖北省氮气弹簧及汽车传动件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佳恒液压公司“十堰市液压技术研发中心”等已成为我市重要创新平台。

5、激励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市政府首次重奖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5月5日,市政府授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罗永革教授“十堰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并奖励20万元奖金。市科技局与市总工会联合出台了《关于对荣获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第一完成人授予十堰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的决定》,在全省为首创。登记省级重点科技成果51项,12个项目和1家企业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数目列全省地市州第四名。

6、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意见》,在竹溪县和房县分别启动了“十堰市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园”和“十堰市地道中药材科技园”建设工作。“富民强县”工程进展顺利,扎实有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市政府印发《关于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实施意见》,加快了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进程。完善了《十堰市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示范企业评审方案》,对十堰市科技创

新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创新情况进行了评审和奖励。向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汇报了我市水源区环保治理科技攻关工作,确定了“黄姜清洁生产及达标排放科技攻关试验基地”。重点支持了“地贞颗粒开发”等68个生物医药和低碳环保技术研发项目,“汽车节能增效剂”、“利用废酸洗液综合开发正磷酸铁和磷酸铁锂”等环保项目受到国家、省有关部门重点关注。7、优化科技工作环境取得新突破。市委、市政府12月16日隆重召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改革发展暨科技奖励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市人大开展了《科技进步法》执法情况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实施及“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情况检查,全面落实“五五普法”规划,进一步优化了科技工作依法行政环境;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召开“全市科技创新暨全国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现场会”,强化了科技进步考核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措施,受到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领导高度关注;认真研编《十堰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市政府印发《十堰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市直26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召开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的专题会议和部分人大代表、行业专家座谈会。目前,8个专题组的研究课题已结束,《纲要》基本完成;隆重举办20__年科技活动周和一系列科技宣传活动,全市科技系统开展了《科技进步法》知识竞赛,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推进了科技宣传与政务信息公开等,为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8、争先创优工作取得新突破。重视党建、行评、三城联创等精神文明建设,举办了“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等6个专业培训班,开展了“基层党建活力工程”、“政风行风建设”、“争先创优”等宣传教育活动。今年,市科技局获得“省科技系统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组织先进集体”等殊荣,同时,被评为全省科技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科技统计、科技活动周、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卫生先进单位、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突出贡献单位、党建先进单位、综合治理、法制工作、国家安全、档案管理、新农村建设等先进单位。机关十多人获得省、市先进个人表彰,王爽同志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并申报了“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组织管理突出贡献奖表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有待强化,科技创新资源不足。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短缺,科技投入、科技与金融合作服务科技型企业不够,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高新产业集约集群发展程度不高,高新区和工业园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三是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不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园区建设的规模化、设施配套化、品牌绿色化、质量标准化的建设进程有待提升。科技富民强县建设、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等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四是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建设有待优化。

三、20__年科技工作目标任务与措施

20__年是实施“十二五”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启动之年,全市科技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鄂发[]20号等文件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一城两带”建设总体目标,深入实施“科技兴市、人才强市、可持续发展和知识产权”战略,组织实施“五大科技专项”行动,打造“六大创新基地”,着力加快鄂西北商用车零部件产业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为创新型十堰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一)推进五大科技专项行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是创新科技投入机制,推进科技投融资专项。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创新科技投入机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全面推进“银科企”合作和风险投资工作。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示范、放大作用,积极推进创建“十堰市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或跟投基金”,运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创投机构投资企业或共建创业投资机构,努力突破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瓶颈,培育创业风险投资对象和上市后备资源。

二是搭建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专项。进一步整合“产、学、研、官、资、介”等创新要素,努力搭建市校共建平台,推进技术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企业集聚。引进高校科技创新优势资源,不断提高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成果奖励措施,支持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登记省级重点科技成果40项,组织申报省科技奖励项目18个以上。积极推进在郧县经济开发区联建“十堰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

三是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服务“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建设,支持竹溪县“十堰市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园”和房县“十堰市地道中药材科技园”健康发展。服务“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推进资源开发、节能减排、环保产业科技开发。加快道地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坚持“五个一”工作模式,强化“富民强县”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落实10名科技特派员到生产一线。大力支持武当道茶等有机农产品标准体系、适用技术体系、检测体系建设。

四是培育创新主体,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实现县(市)区扫零。继续落实企业研发经费按150%加计抵扣和高新技术企业按15%交纳所得税的政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遴选30家企业作为十堰

市首批创新型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采取滚动发展的方式加强管理。组织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和科技投融资项目及高新技术产业贷款贴息项目,争取省以上科技经费1800万元以上,重点支持国家“商用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创新示范区”行业龙头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研究开发经费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五是着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全面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针对24家成长路线图计划重点培育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分别实施资助、投资、银行贷款、创业培训等全方位支持的抚育计划,通过创新基金--风险投资--银行贷款--私募投资--创业板的路线,推进企业上市。

(二)充分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着力打造“六大”创新基地。一是以提升汽车工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打造商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创新基地。二是以推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为重点,打造汽车装备制造业创新基地。三是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含量为重点,打造特色有机农业创新基地。四是以增强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打造生物医药创新基地。五是以支撑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为重点,打造武当文化产业创新基地。六是以发展环保节能新型产业为重点,打造库区生态经济创新基地。

(三)积极推进“双创”工作,努力提高全市自主创新能力。认真组织国家“商用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按照“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沟通和责任落实等工作,努力完成“创新示范区”年度工作目标;认真落实《十堰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制度,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大专利保护执法力度,组织申报专利1000件,积极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范文6

今天的务虚会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很实,会议传达了市科技局党组贯彻党的*届*中全会精神的意见,传达了*月*日省zf在*召开的“*自主创新试验区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现场会”精神,下面,我仅根据现场会精神,以“在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中争当先锋”为题,谈几点意见。

一、致力于创新思维方式,拓展工作思路、强化创新举措

创新思维方式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前提。因此,全市科技部门要争当创新思维方式的先锋。

一要用科学发展观wz头脑——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广阔的胸怀,抢抓创新机遇,顺应发展趋势,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

二要拓展“拨亮闪光点、瞄准攻关点、发展增长点、立足基本点”的科技工作思路——以支持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作为科技创业、技术创新的闪光点,全力实施民营科技企业培育工程;以孵化高新技术和科技试验示范作为科技工作的攻关点,全力实施高新技术培育工程;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大力推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加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为科技工作的基本点,不断提高科技系统工作效能。

三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树立科学思维方式——以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推出有效的工作措施。克服就技术创新论技术创新的错误倾向,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把制定与实施“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与传统产业高新化、强化政策扶持和搞好示范引导,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点工作内容;摒弃科技工作仅是社会事业、是软任务的错误认识,正确认识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科技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克服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正确认识技术创新不仅惠及当下,而且引领未来;冲破老办法、老套套的桎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确地把握科技发展趋势,结合工作实际,研究新办法,推出新举措,获取新成效。

四要突出整合创新资源——整合科技计划,支撑经济发展;整合特色技术,做强特色产业;整合共性技术,提升产业层次;整合科技力量,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加速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马汰效应”。

二、致力于凝炼科技项目,支撑*崛起、引领跨越发展

凝炼科技项目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抓手”。因此,全市科技部门要争当凝炼科技项目的先锋。

一要找准切入点——结合全市产业发展实际,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紧贴经济主战场,明确凝炼科技项目的方向,突出大企业、骨干企业的技术需求,突出影响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技术需求,突出制约全市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需求,突出节能减排和民生工程等技术需求,谋划科技项目储备,培育科技项目成长,凝炼科技项目发展,主动申报国家、省部级项目以抢先占位;

二要强化“抓手”意识——充分认识凝炼科技项目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和创新性。

三要突出凝炼重点——培育、凝练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重大科技专项,如农业良种良法示范专项、农副产品深加工专项、信息化技术专项、新能源技术专项、节能环保科技专项、知识产权培育科技专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专项等等;突出培育、凝练并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进一步放大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效应,以加快*崛起、跨越发展。

四要盯稳着力点——把凝炼科技项目的着力点放在支撑*快速崛起和引领经济跨越发展上,放在推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上,放在把骨干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强、传统产业做新、新兴产业做大上;

三、致力于构建创新平台,做强特色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构建创新平台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重点。因此,全市科技部门要争当构建创新平台的先锋。

一要建好科技孵化器——积极盘活存量、发展增量,加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创新载体建设,为科技创新创业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公共服务平台。今后要着力“招才引技”,坚持入驻标准,把握项目水平,促进在孵项目和在孵企业进一步上水平、上档次;要着力“做大做强”,促进高新技术尽快向现实生产力转移,加快在孵企业“毕业”进程。与此同时,市科技局要积极协助*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完善*市留学生创业园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孵化”能力。各县(市、区)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符合本地发展实际、各具特色的综合科技孵化器或专业科技孵化器。

二要建好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组织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到我市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促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我市企业紧密合作。近年来市科技局积极组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已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大、合肥工业大学、*师范学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广泛开展了技术与人才引进、难题招标、科技咨询、科技服务,共建研发机构等重大科技活动。产学研合作已成为我市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成果转化、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内容,突出合作成效,促进产学研合作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好成效方向发展。特别是要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各类科技(工业、农业)园区等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完善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积极筹建石油化工、纺织、船用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群,延伸高新技术产业链,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各类科技(工业、农业)园区凝练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引进一批高端技术成果、聚集一批技术创新人才,使之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申报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使高新区成为培育、造就高新技术企业的摇篮。

四要建好企业科技研发机构——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着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企业研发活动,促进企业把发展的内在动力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上来,使其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五要建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不断强化市科创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路路通”*服务站、市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宜城知识产权事务所建设,为创新主体提供科技评估、科技招投标、科技信息、知识产权等咨询服务,促进科技资源有效流动、优化配置。同时还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制度环境,大力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一批为自主创新主体服务的骨干中介服务组织,吸引省内外更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成果来我市创办科技型企业。

四、致力于搞好科技服务,优化创新环境、提高服务效能

搞好科技服务是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保证。因此,全市科技部门要争当搞好科技服务的先锋。

一要强化服务意识——带着情感、带着责任、带着智慧,按照“扩大服务范围、规范服务行为、深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深入企业服务基层,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完善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争创一流业绩。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范文7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战略,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目标,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自主创新体系,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2012年,高新技术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47.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5.6%,专利申请数达到406件。

三、重点任务

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科技项目建设

一是加强考察论证,积极与企业衔接,建立科技项目库,大力帮助支持企业高新科技项目在省、市立项,争取省、市科技扶持资金;二是继续实施扶优扶强工程,加大企业扶持力度,规范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三是进一步规范机械制造、磨料磨具等优势产业,引导其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切实发挥区科技局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组织、导向作用,强化企业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工作机制,促进互动协作,形成科技资源共享、协调配合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力争在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三)实施科技带动工程

立足“纺织产业园”和“机械制造(加工)产业园”发展规划和产业基础,依托龙头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强自主创新,形成产业特色,强力推动“两个园区”建设。

(四)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工作及送科技下乡活动,强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创新科普活动形式,认真开展科技进社区工作,全面提升辖区居民科学素质。

(五)加强知识产权宣传

坚持以“绿城杯”竞赛为载体,加强科技市场管理。完善推进城区科技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抓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专利申请量完成市下达任务。

(六)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作用

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作用,在招引大项目、好项目、高科技项目上下功夫,力保完成区委、区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四、工作措施

(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增强工作责任心和紧迫感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蓝图,全区干部职工要认真分析我区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广泛宣传引导,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创新机制与方式,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和平台,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科技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形成立体宣传格局。加强组织策划,抓住社会对科技工作关注的热点、重点、亮点,有组织开展一些大型集中宣传活动,增强宣传的系统性和集成性。认真落实科技奖励的各项政策,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思创新、要创新、敢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加强知识产权培育,切实保护科技创新

加大知识产权政策法规宣传力度,重点抓好企业科技人员和主要领导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提高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

(四)细化量化目标,完善推动工作的有效机制

在全区完善效能监察和目标绩效考核办法,继续实行工作目标台帐管理制度,量化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定出时间进度、完成程度、完成效果,以标准提质量,以标准求效率,切实增强抓落实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面向社会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工作检查、评估、考核机制,强化工作督促检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五)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紧紧围绕“爱科技、促创新、争贡献”的主题,全面开展科技系统能力建设,努力提高科技队伍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特别是依法依规行政履职的能力。坚持服务为本,主动服务、全面服务,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效能型、创新型机关,促进全区科技事业的发展。

(六)提高科技经费使用绩效

增加区财政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带动企业提高科技投入。按照《市科技投入条例》的要求,科技三项费用达到财政预算支出的1.5%以上,同时科技经费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倾斜。进一步确立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水平。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范文8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区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区“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三级干部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科技工作,今天的会议。全面安排布置今年科技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下面,代表区政府做科技工作演讲:

一、年科技工作回顾

区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年。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区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围绕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科技战线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勇担使命,积极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全区科技进步工作、创新型城区建设不时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年,区胜利创建国家可继续发展实验区,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继续坚持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胜利通过部级孵化器认定并授牌,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以上四个部级荣誉称号的区县,科技进步综合水平继续位居全市前列。

(一)着力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全区共组织实施区级项目96项,其中帮扶企业项目44项,组织申报市级以上各类计划项目127项,新批市级以上项目51项,获得市级以上无偿资金支持2525万元。市级以上项目完成时,预期实现销售收入180725万元,利税40528万元,入口创汇200万美元,形成新专利62件,制造样机61件,带动新增就业430人,23篇。二是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取得新突破。年,一是各类计划项目取得新进展。部级、市级和区级科技计划项目整体推进。年。区有3个项目被列入市第三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全市共20项)3个项目均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新材料、先进装备、现代农业等技术领域具有科技优势和国际前沿水平,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斯特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资料磷酸铁锂开发及产业化”和大顺园林集团有限公司“智能温室高档花卉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被列入市长基金项目。赛瑞机器设备有限公司获得“市‘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称号。市国威给排水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自控阀产品被列入市首批自主创新产品名单。三是科技效果、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区共取得市级科技效果68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3514.8万元,申请专利1379件,均创历史新高,专利申请量位居全市十八个区县第二位。6家企业完成知识产权战略研究,17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专利试点企业。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用于治疗肉鸡腹水症的复方药物”发明专利荣获市专利优秀奖。完成年度区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评出科技合作奖1项、科技管理奖1项、科技进步奖17项、科技促进奖11项。

(二)着力谋划科技创新载体。

经科技部批准,一是积极推动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申报工作。年。市新增2个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个基地均位于我区,即“国家民用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民用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项目为主,以劳动力密集型项目为辅的航空航天配套制造业,项目全面引进后,可拉动我区原有配套产业及金融、安全、餐饮等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国家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将成为国内“以具有高水平自主研发能力为核心,以聚焦高端自主品牌企业为特色”国际知名半导体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二是积极推进部级孵化器认定工作。科技企业孵化器坚持“支持创新、服务守业”宗旨,以服务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为首要任务,不时拓展和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创新守业服务质量,目前已建设成为具有信息服务、项目服务、商务服务和后勤保证服务的多功能、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孵化器新入驻企业20家,新增注册资金143万元,孵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862万元。截至年底,科技企业孵化器共占地21.69亩,入驻企业总注册资金已达14730万元,投资强度已达679万元/亩。年12月,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认定为部级孵化器。三是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深入走访永昌焊丝有限公司、市红日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和跟踪指导。截至目前,已有30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年实现销售收入686863万元,研发投入49067万元,净利润90752万元,上缴税金83307万元。

(三)着力建设产学研联合体。

截至目前已达55家,通过技术、项目需求对接等方式积极培育我区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建立产学研联合体。比去年增加34家。积极征集科技企业技术、项目需求,对接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效果,共征集科技效果700余项。积极开展科技考察活动,共走访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55家。重点开展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包括:

工业大学的三项重点产学研项目已确定落户我区,一是重点开展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工作。截至目前。分别是电液伺服仿真及试验系统”电气自动化动态无功率补偿”和“光学目标仿真及测试技术”项目。积极促成我区企业卓辉照明设备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开展技术合作项目。二是重点搭建“委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推动科技大学与我区春发食品配料、傲绿农副产品、宽达水产、宜垦农业制品和方大禽业等公司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使科技大学与我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合作由点对点发展到面对面,成为产学研合作的典范。三是重点支持农业现代化产学研合作项目。积极推动大顺园林集团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创了国内民营花卉企业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的先河,合作将在花卉新品种研发、技术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展开,将全面提升国际花卉科技园区的科研水平与国际影响力。

(四)着力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积极组织、指导育才中学开展“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和创建工作。经过检查验收专家组听取汇报、实地检查、查阅档案等环节,一是积极开展科普示范工作。根据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规范要求。最终育才中学以全市总分第一的效果通过专家组实地评审,并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这是区第一个部级科普教育基地。二是着力开展青少年科普工作。第24届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区69项作品获奖,其中三件作品被推荐参与全国竞赛。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活动中,区有5所学校被评为“市级科学素质教育先进校”5名老师被评为优秀科技辅导员,2名同志被评为科技活动优秀组织者。区科协被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单位”三是大力开展集中性科普活动。举办了区第二十三届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社区主题科普活动月等大型科学普及活动。开展了第六届区科普奖评审奖励工作,继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全区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区科协被市科技活动周组委会评为“第23届科技活动周优秀组织单位”被市政府授予“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区科技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年。并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定的缺乏,如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数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学研联合体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拓展,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等。接下来的工作中,将针对问题完善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

二、年科技工作布置

确保“十一五”科技发展目标顺利完成的重要一年,年是区站在百亿新起点、实施“三四五六”发展计划、开启科学发展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启动构筑自主创新高地的关键一年,必需准确掌握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明确科技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和突破点,努力在加快构筑自主创新高地上开好局、破难题、见成效。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年我区科技工作思路和目标: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市、区委九届七次、九届八次会议精神为指导。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区,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聚集科技创新要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时促进高新技术效果产业化,着力构筑自主创新高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巩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可继续发展实验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效果,完成年度市科技进步考核和市科技进步监测的组织实施工作,坚持我区科技进步水平和科技综合实力位于全市前列。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培育建立科技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引进、培育一批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重奖在促进区域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二)推进自主创新产业化。加强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的组织实施力度,加大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扶持力度,不时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实施水平,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争取市级以上科技立项40项,取得市级科技效果40项以上,力争关键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实现新突破。启动“数字信息化项目,探索公共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维护制度,提高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完善区专利信息库,10家企业成为知识产权战略试点企业,5家企业成为市专级利试点企业,不时提高专利授权量和拥有量,大力推动专利的效果转化和产业化。

科技创新工作要点范文9

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全力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在2020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市委九届八次全会、市“两会”和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9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分析创新发展形势,研究部署2020年工作任务,进一步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努力推动全市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刚才,云洲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2019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2020年工作意见,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狠抓工作落实,2019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卓有成效

2019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战略和全市四大重点产业发展目标,积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加大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型x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在关于科技工作的会议上特别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作为我国发展新的重要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引擎不可缺少的点火器。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科技工作中的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和评价制度改革,激发科技创新动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2019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研究制定了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管理办法,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市科技、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行业管理部门分别出台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在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科研人员兼职兼薪、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等方面加大授权力度,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的自主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市农科院出台政策鼓励各科研项目组与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合作或自主研发科技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全省第一家将x个科技成果转化收益x万元中的x万元用于奖励科研人员,极大地鼓舞了科技人员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19年市农科院在杂交玉米新品种、优质水稻新品种、小麦新品种等成果转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二)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著。

不断完善创新机制、培植创新文化、优化创新政策,坚持不懈推进创新主体培育,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立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共有x户企业进入省和市级培育库。全年新增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x家,累计达到x家。x家企业获得部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x家,累计达到x家。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x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x亿元,投入科技研发经费x亿元,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及制定标准65个(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x项。认真落实鼓励企业创新各项政策,全市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x万元,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抵扣税额x万元,充分调动了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积极性,切实发挥了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的主体地位。2018年,完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x万元,比上年增长x%,排全省第x位;投入强度x%,排全省第x位。

(三)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取得积极成果。

第一批x名市级两类人才通过三年培养考核评审,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x人x市科技领军人才、x人x市学术技术带头人、x人x市技术创新人才称号,并给予科技领军人才每人x万元、学术技术带头人才每人x万元、技术创新人才每人x万元共计x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进一步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扩大了科技工作者在全社会的影响力,进一步激发了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热情。通过连续四年选拔培养,市级两类人才培养达到x人,进入省级培养对象x人,推荐上报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x名、技术创新人才x名,全市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四)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效果。

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加快产学研科技合作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台平支撑科技研发能力。全年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x个,全市累计达到x个。一批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更加凸显,产学研科技合作平台已成为我市规模以上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创建工作顺利推进,完成了申报创建挂号、名称更名和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等工作。

(五)重点科技攻关取得积极进展。

全年共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x项,争取转移支付资金x万元,增长x%。完成x个项目验收及综合评价,x个省级科技项目绩效自评。x学院三七研究院与x苗乡三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合作,选育出高皂苷含量三七新品种“x”,获品种登记证书,成为首个部级高皂苷含量三七新品种,填补了部级三七品种空白;了无公害三七标准(t/catvm003-2017《无公害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限量》),三七品种技术水平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使我们在三七品种特别是无公害三七品种领域更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云南江南锰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国内首条x万吨/年流态化低温还原锰生产线自投产以来,系统安全稳定、设备运行正常,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超设计要求,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低温流态化还原新技术成功应用于电解锰规模化生产,为我国低品位难选氧化锰矿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其它低品位矿种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六)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大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科技“三下乡”等活动为契机,全年共组织x个单位x名科技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咨询服务活动,举办各类科技培训x期x万人次,获批省政府科普教育基地x个,全市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达到x个,全部免费对公众开放,全民科学素质进一步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差距和不足。一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匮乏。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平台和政策环境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科研人员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严重匮乏。全市获得培育的省级科技创新人才仅x人,占全省x人的x%;省委联系专家x市仅有x人,占全省x人的x,在国际国内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对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学术技术权威人才缺乏。二是创新主体严重不足。截止去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仅x户,仅占全省x的x%;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x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x亿元的x%。目前我国最具创新活力和创新环境氛围最好的深圳市,2018年底拥有x万户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x万亿元。当地领导到地方调研最关心的问题可能不是gdp增速、财政收入增长等,首先要了解的是当地高新技术企业有多少、增加了多少。因为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增长,产值、税收、财政收入等自然就有保障,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个地方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深圳市在前几年就出台了含金量很高、激励作用很强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x条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希望市、县(市)各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几条实实在在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型科创企业培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补齐这方面的短板。三是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不仅仅在于研发,更在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我市在农业种植、畜牧养殖、传统企业及特种行业等方面急需新技术,另一方面我们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引进的科技创新成果包括专利、知识产权等,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和产业转化率都很不理想,很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持续增加的科技创新引领发展需求形成鲜明对比。四是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氛围不浓,特别是县(市)科技创新工作队伍力量薄弱,不适应县域经济创新发展需要,还没有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格局。全市各级政府科技引导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全社会科技投入总量小,重大科技专项难以启动实施。科技政策落实难度大,科技与金融还没有有效结合,企业和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整体较弱,各类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创新型企业总量不足,科研成果总量少、转化率低。去年全市x投入强度达到x%,排全省第七位,比前一年进步了一位,但只占全省平均水平(x%)的x%、全国(x%)的x%,发展差距仍非常大。

二、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形势和任务,切实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201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这是我国发展中的一个大事件,我们向迈进发达国家的梦想又前进了一步。按照现行国际标准,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即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从1万美元达到2万美元,美国用了9年,英国用了12年,德国用了21年,日本用了6年,韩国用了12年,未来10年我国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人均gdp从1万美元提升到2万美元,即真正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到那个时候,大家的生活水平将得到极大提高,可以获得更轻松的生活,大家不用每天都在忙碌中生活,在加班加点当中度过。如果跨不过这个陷阱,将意味着我们很可能长期在中等收入区间徘徊,大家继续天天加班,继续做一些低端、辛苦的工作。

从经济学发展历程来看,中等收入是人均收入在3895—12000美元区间,这个标准相对比较容易做到。通过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中国利用既有的技术和学习模仿,使人均gdp快速达到3895美元至12000美元之间,但要再往上走达到2万美元,跳出中等收入这个陷阱就很难,关键就是要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和跨越,实现产业升级,做价值链的高中高端,否则就可能像东南亚和拉美一些国家长期卡在中等收入这个地方,跳不出去。中国人有实现自己梦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如何实现,唯有通过创新,关键在科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强劲推进的新格局,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强国的新要求,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地方发展的角度,就是要聚焦加快创建设新型x步伐,努力为x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市科技事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都要感受到这份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是要坚定信心,担当作为。

x自然资源丰富,三七、辣椒、有色金属等特色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x科技工作已经有一定基础,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有色新材料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尽管x整体科技实力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但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自甘落后,要坚定创新自信,志存高远,有所作为,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力争在重点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二是要需求牵引,重构体系。

指出“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全市四大重点产业发展,对全力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建设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开展重大技术科技攻关,促进产业链条延伸,推动发展提速提质等工作作出部署,为全市科技工作明确了方向。新时代x科技工作要坚持需求牵引,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需求,着力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高质量支撑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在补齐科技供给短板上取得新突破。

三是要瞄准前沿,打造高地。

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突出x特色和优势,围绕我市四大重点产业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开展重大技术科技攻关,以增强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努力取得一流成果,打造一批新亮点和创新高地。

四是要科技入文,开放赋能。

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科技资源匮乏,对内对外开放不够,是造成x经济科技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新时代x科技工作一定要把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作为战略措施,积极主动融入市内外创新网络。要认真做好“科技入文”这篇大文章,全力导入增量科技资源,深入推进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汇聚高水平创新平台、科技型企业、高端人才团队,引入科技成果实现本地产业化。

五是要海纳百川,广聚英才。

“至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创新尤其需要大批优秀人才。x科技跨越发展迫切要求使x成为群英荟萃、创新创业的热土。新时代x科技工作要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完善人才发现、培养、引进激励机制。

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做好全市科技创新工作

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离不开良好的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发展、创新发展,要以更大的决心,担当作为的行动,诠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效果。

(一)深入学习贯彻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

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科技战线要系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切实指导x科技创新发展。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提出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再次从站略高度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提供强大支撑。在2018年7月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站在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紧迫性,就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出要求、作出部署,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新的思想动力。全市科技系统要深刻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抓好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学习贯彻,落地生根,推动发展。

(二)做好“十三五”规划任务收官攻坚。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是今年重中之重的工作。一是要全面开展全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总结评估,查缺补漏,进一步落实规划目标和任务。截止2019年底,“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确定的5个发展目标13项指标总体按进度计划有序推进,但rd投入强度、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数、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4项指标还未完成,一定要抓紧最后几个月的时间,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指标。二是要强化统筹协调,市县(市)联动,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责任,把财政科技支出列入市县(市)预算保障重点,强化财政资金投入带动,推动形成研发投入稳步增长态势。三是要研究完善科技创新统计工作机制,依法依规开展统计调查,确保数据准确,如实反映全市和各县(市)科技创新水平。

(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一是要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方式,改革科研绩效评价机制,加强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等为抓手,坚决扫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把更多自主权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把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市科技局要发挥好牵头推动作用,从全局角度去研究谋划,相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对国家和省、市已出台的项目管理、技术路线决策、预算调剂、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逐一梳理,明确责任,确保全面兑现。二是要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建立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坚持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不断提高各类产业发展资金、企业扶持资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的比重,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当前一些创新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疫情期间显得尤为突出。按照金融机构常规融资申请模式,很多科创型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因为银行要求有资产抵押,而科创企业很多是轻资产企业,没有固定资产等作为贷款融资抵押,导致融资成本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科研投入积极性。金融机构要研究支持科创企业融资贷款的特殊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本成本。同时,要探索建立政府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市科技局要抓紧研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开发科技型金融产品,强化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当前重点要围绕实现2020年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达1.43%的目标,落实推进经费投入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经费投入统计监测体系和工作机制,严格实行季度定期报告,确保rd经费投入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要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社会环境。创新不只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更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科技创新需要汇聚人人想创新、个个忙创造的社会合力。要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为勇攀创新高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深厚社会基础和不竭前进动力。

(四)全力申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申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部级创新驱动发展平台,有效配置科技资源,引进国内外专家团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是推进创新型x建设的“牛鼻子”,是推动全市转型发展的助推器。目前我省已申报成功的x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x户,占全省x户的x%,充分说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吸引创新主体入园、激发创新活力起到了至关重要关键的作用。有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个平台和上级政策支持,下步推进企业入园、推动科技投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就有了基础和支撑。因此,今年科技工作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申报创建。在省政府和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已顺利完成了申报创建挂号、园区更名、两个规划初稿编制等工作,为加快创建申报步伐奠定了基础。市科技局要按照国家高新区申报流程做好组织督促工作,对照申报流程,对标对表跟进工作进度,及时沟通协调申报创建中的问题,确保高新区申报创建有序推进。各有关县(市)和部门要形成共识,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各司其职,共同发力,努力推动高新区创建工作在今年取得阶段性成效。

(五)加大创新主体培育。

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建立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提升一批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能力,2020年争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x家以上、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以上,申报省级星创天地x个,推荐选派“三区人才”x名以上,让产业链与科技链得到深度融合,增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后劲。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奖励政策,贯彻落实好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金融优惠政策。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各级科技项目时给予优先支持。要认真研究和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特别深圳对于支持高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抓紧研究制定出几条管用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六)精心筹备好“厅市科技会商”会议。

自2009年省科技厅实施厅市科技会商工作机制以来,全市上下抓住机遇,加强沟通对接协调,争取实施了一大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科技项目,有力推进了我市科技工作开展。厅市科技会商有效促进了科技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培育地方优势、特色产业以及龙头企业,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的厅市科技会商工作,要紧紧围绕我市四大重点产业发展,精心谋划包装项目,加强与省科技厅汇报对接,积极创造条件,全力争取今年厅市会商在x举办,力争组织实施一批对产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科技项目,进一步增强x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力。

(七)扎实筹建办好“科技入文”活动。

借助“科技入文”活动,为我市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产业技术创新重点领域与国内外企业、高等院校和科技机构合作建设联合研发合作平台提供服务,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加快对内对外合作与交流步伐,进一步扩大科技合作,推进科技招商,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要结合全市产业科技支撑和脱贫攻坚的需要,加大与省内外科技合作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智力和科技成果、人才团队入x,推动创新发展。抓紧构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内对外开发创新机制,加大科技开放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移和技术扩散,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发创新环境。积极吸引国内外研究机构、企业等在x设立研发机构,培育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增强创新能力。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要积极争取省级搭建的铝加工技术创新中心落地x,要主动加强与企业对接,加强向省级相关部门汇报,发挥x在铝产业发展、打造“铝谷”中的优势和对重大科技支撑的迫切需求,全力争取铝加工技术创新中心落户x。

(八)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创业团队建设。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深刻阐明了科技人才的重要作用,为科技人才成长、科技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要深刻理解人才是第一资源,坚定不移推动科技队伍建设。第一,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当前,我市创新人才队伍虽然不断壮大,但仍显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是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第二,让科技人才创造力竞相迸发,需要弘扬科学精神、鼓舞奋斗豪情。要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强化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精神面貌,牢固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必将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第三,让科技人才创造力竞相迸发,需要厚植创新的沃土。要加大人才投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政策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九)高度重视科技招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