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急诊医生工作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1-31 20:28:51

急诊医生工作总结

急诊医生工作总结范文1

中医急诊是中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体制、硬件建设、工作程序、思维模式必定受到中医院整体特点和发展的影响,与综合性医院相比,发生误诊误治的原因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深入认识这些异同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是减少中医急诊误诊误治发生的根本措施,也是发展中医误诊学研究的重要途径[1-2]。

1中医急诊误诊误治的特点

1.1中医诊断的局限性中医学对疾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疾病的主证,如咳嗽、泄泻、胸痹等等,即使进一步进行辨证分型,对复杂疾病的内涵亦揭示不清。目前不少学者已认识到中医诊断的局限性[3]。虽然现在提倡中西医双重诊断,但遇到诊断不明时,不少满足于既得的中医诊断,不愿进一步检查、分析,缺乏必要的鉴别诊断而导致误诊。

1.2中药应用的束缚性近年来,通过剂型改革,一大批中药制剂应用于临床急救,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同时由于缺乏辨证用药,也限制了对一些疾病的正确诊断与治疗。如对昏迷患者,一些医生认为已经给予了醒脑静或清开灵,就不再对病因和病情进一步分析和治疗。有些医师片面夸大中药的作用,认为中药都具有双向治疗作用,过分依赖某种药物,如对休克,完全依赖参麦和参附注射液,却忽视了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障碍这一关键问题,影响了对休克的抢救。

1.3急诊意识的淡薄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极限是4~6min,高血压急症、急性心肌梗塞、急性中毒等疾病的抢救亦要求分秒必争,但“慢郎中”思想在一些中医急诊方面仍存在,表现在急危重症的抢救上拖拉、延误,浪费宝贵的时间,错失了治疗时机,造成的患者健康和生命损失是不可挽回的。

1.4医院管理的偏面性医学的发展明显地受到社会科学文化总体发展水平的影响,误诊也有其一定的社会原因[4]。中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重专科不重急诊”的倾向。有些单位偏面要求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中药使用率,担心“全盘西化”,提出“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不仅没有促进中医急救技术的发展,反而降低了中医急症的抢救成功率。

1.5仪器设备的相对滞后诊断疾病只凭“两个指头,一个枕头(脉枕)”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现代的仪器设备是对中医临床医生“望闻问切”能力的补充和延伸。但在中医医院,特别是基层中医院,由于建院时间较短,底子薄弱,投入不足,存在诊疗设备欠缺的问题,使中医急诊误诊更容易发生。

2中医急诊误诊误治的预防

2.1建立高素质急诊队伍中医急诊是一项群体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5],技术全面、临床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队伍。根据“木桶效应”的原理—即一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木块,中医急诊工作的质量也取决于医生素质,误诊误治往往发生在综合水平低的班次。因此,加强在岗人员培训,及时掌握急救医学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急诊人员的整体医疗水平,是减少误诊的重要环节。

2.2加强医疗责任心在临床工作中,责任心可以促使医生学习业务,提高技术,认真分析临床问题,甚至可以弥补一些临床经验的欠缺。在中医急诊工作中,要始终警钟长鸣,警惕误诊的发生。医学专家一再告诫我们:“行医之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保护患者的利益就是保护你的自身利益”。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的利益放到第1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医院贯彻“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院宗旨的体现[6],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充分认识到中医急诊责任重大。

2.3改善临床思维方式面对各种各样的症状、千变万化的病情,只有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做出正确诊断[5]。中医急诊医生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搜集各种症状、体征、检查资料,最后都要通过慎密的临床思维,才能形成对某一疾病本质的正确认识。因此,临床医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直接影响对疾病的诊治。中医急诊医生的知识既要有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才能运用动态的眼光观察病情变化。如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晨起出现口渴、直立性晕厥等表现,临床医生测血压正常,没有认识到患者已出现了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表现,延误了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在这一诊治过程中,如果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就可能避免误诊的发生。

2.4端正中西医结合思想中医的急诊工作必须突出中医特色,但其发展不是建立在限制西医的基础上,而是要针对西医的薄弱点,发挥中医的特长而进行有效突破。如天津第一中心医院急诊研究所提出的“菌毒并治”治疗脓毒血症的理论及“神农33号”治疗DIC的研究,就是一个对西医急救措施强有力的补充,亦是中医急诊的突破方向。河南省中医院提出的“弘扬中医药学,博采现代科技”的口号,就是对中西医结合很好的概括。正如中医专家所呼吁的:发展中医急诊医学既要做继承、挖掘工作,又要重视引入现代科学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充实与完善,使之成为中医临床学的一门新学科[7]。

2.5合理运用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是做出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是避免误诊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检查结果应密切结合临床,过分依赖辅助检查也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原因之一[8]。对辅助检查一定要辨证地看待,既不能轻视检查的作用,又不能过分依赖实验室检查结果,遇到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相符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原因,全面考虑,才能减少误诊的发生。

2.6开展会诊和病例讨论著名心内科专家牟善初教授说过:“我的体会是从自己和他人的错漏诊治中认真吸取教训,是做好现在诊治工作的最好方法。”临床医生的知识面再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自己专业以外的知识总不会太熟悉。因此请相关科室的专家会诊应是一条严格的纪律,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措施。开展各种形式的疑难病例讨论、会诊和死亡病例分析,及时总结急救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也是提高急症诊疗水平,减少误诊误治的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急诊医生工作总结范文2

[关键词] 传染病防治 急诊医护人员 测验

[中图分类号] R1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351-03

卫生安全防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当前卫生事业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传染病防治在卫生安全防御体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我们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有许多新发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003年我国多个省市发生SARS的流行,就是对卫生安全防御体系的一个考验。面对突发的急、慢性传染病,医院急诊科室成为了防御的最前沿阵地,如何加强急诊医护人员各种传染病防治的知识、增强防范意识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成为各种类型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基线调查的目的就在于了解目前北京市急诊医护人员掌握传染病知识的现状,根据测验结果制定对急诊医护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培训计划;以增强急诊医护人员对各种类型传染病的应对能力。具体摸底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北京市先去五家三级甲等医院和三家社区医院,对其急诊意识和急诊护士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摸底测验。本次测验共有来自朝阳、天坛、陶然亭、友谊、同仁、宣武、大栅栏和椿树等8个医院的120名意识和142名护士参加,各单位参加人员情况(见表1)。

表1 各医院参加测验的人员情况

1.2 研究方法 邀请6名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专家拟出两套针对急诊医生和护士的测验试题,经过多次修改论证后形成最终的测验试卷,满分均为100分。由调查员到各医院进行集中摸底考试,急诊医生和护士均为匿名参加本次测验,医生考试时间为45分钟,护士为30分钟。同时对部分急诊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日常接诊情况调查,了解日常接诊中38种传染病出现的频率,接诊频率按五级评分,分别为0=从未遇见,25=偶尔遇见,50=一般,75=比较常见,100=非常常见,共回收问卷49份。

1.3 分析方法 应用Epi6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核对,SPSS10.0统计软件对试卷的难度、区分度和信度进行检验,并比较分析不同级别医院的得分情况。计算日常接诊中传染病出现的频率得分,小于25分为少遇见,大于50分为比较常见。

2 结果

2.1 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2.1.1 急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本次急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共有50道题,每题2分,各题的难度、区分度统计结果(见表2)。其中区分度大于0.4的有40题,占80%,在0.19以下的有4题,占8.0%(见表3)。难题和容易的试题题数目各为14、9题,分别占28.0%、18.0%(见表4)。

表2 急诊医生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表2 急诊医生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表3 急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试题区分度统计

表4 急诊医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试题难度统计

通过计算库德-理查逊(Kuder-Richardson)系数来检验急诊医生试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R=0.9341,显示急诊医生摸底测验试题具体有很高的信度。为了检验本次用于测验的试卷的效度,我们特邀请几位传染病专家,请其主观判断试卷的内容效度,结果证明该试卷具有很好的内容效度,可以用该试卷测验急诊医生的传染病防治知识。

2.1.2 急诊护士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本次急诊护士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共有30题,其中前10道每题4分,其余20道题3分,各题的难度、区分度统计结果(见表5)。其中,区分度大于0.4的有20题,占66.7%,在0.19以下的有6题,占20%,(见表6)。难题和较难题数目各为9、8题,共占56.7%,说明急诊护士的题目较难(见表7)。

表5 急诊护士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试题区分度统计

表6急诊护士摸底测验试题分析

表7急诊护士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试试题难度统计

计算库德-理查逊(Kuder-Richeardson)系数R=0.9735,显示急诊护士摸底测验试题具有很高的信度。专家判断试卷的内容效度也很好。因此可以用该试卷检验急诊护士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

2.1.3 急诊医护人员日常传染病接诊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共涉及传染性疾病38种,按从未见过、偶尔见过、一般、比较常见、非常常见五种情况分别赋予0、25、50、75、100分,分别计算每种疾病接诊频率得分(见表8)。其中接诊频率得分为0分,即从未接诊过的传染病有五种,分别是鼠疫、黑热病、布鲁氏病、莱姆病、炭疽。大于50分的五种分别为流行感冒、痢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感染性腹泻。

表8 急诊医护人员接诊传染病频率得分的均值

2.2 传染病防治知识摸底测验的总体情况 本次测验共回收合格的试卷262份,包括120名医生和142名护士的试卷,无空白卷。其中急诊医生的平均成绩为57.35分,护士的平均成绩为57.62分(见表9)。

表9传染病知识测验总体情况

2.3 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比较 五家三级医院急诊医生的平均分为60.14,三家社区医院急诊医生平均分为52.87,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得分差异有显著性(F=15.475,P

表10社区医院与三级医院测验结果的比较

2.4 不同医院急诊医生测验情况 各个医院急诊医生参加摸底考试测验的结果(见表11),友谊、同仁、宣武三家医院医生的评分均超过及格分60分,友谊医院急诊医生得分最高(64.9),陶然亭医院得分最低(49.8)。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医院得分有显著差异(F=5.595,P

表11 不同医院急诊医生摸底测验结果

表12 各医院急诊医生得分两两比较的显著性结果(P值)

2.5 不同医院急诊护士测验情况 各个医院急诊护士参加摸底考试测验的结果(见表13),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医院得分有显著性差异(F=3.354,P=0.003),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的显著检验结果(见表14),椿树医院急诊护士得分显著高于除陶然亭以外的其他6所医院。

表13 不同医院急诊护士摸底测验结果

表14 各医院急诊护士得分两两比较的显著性结果(P值)

3 讨论 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是急、危重症多,流动性大,有传染患者就症。绝大多数成人传染病患者发病后并不是直接到传染院和综合医院的传染科就诊,而是可能直接到急诊科就诊,许多急诊医护人员常是病人一到就要立即进行救治,不可能把病人放到一边,先窒息询问病史和做好各种防护再去抢救病人,这种工作方式无疑是将急诊科工作人员暴露在危险的境地之中,如有烈性传染病,这些科室的医护人员如不是具备较强的传染病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将势必造成传染的漏诊和误诊。例如本次调查中对于有典型临床体征的霍乱和鼠疫病例的鉴别诊断,误诊率分别为55.8%,63.3%。这不仅使得急诊科医护人员成为最容易感染的高危人群,更为严重的如漏、误诊一些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病人,这些病人流入社会就有可能在一般人群中引起广泛的爆发和流行。

此次急诊医生和护士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测验试题均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经几位传染病专家判断证明该试卷具有很好的内容效度,因此可用于检测急诊医生的传染病知识掌握情况。

从此次检测结果分析急诊医护人员传染病知识掌握总体一般偏差,均未达到及格分。这表明许多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消毒隔离防护意识,究其原因是因为近年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下载趋势,许多高年资的急诊医生常年也未必接诊一例传染病人,而随着医学科学迅猛发展和医疗机构的规模扩大,医院的分科越来越细,普通临床医生与传染科医师也是隔行如隔山,由于目前传染病发病率低、病例少,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对传染病所获得的知识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要加强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水平就必须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培训而仅仅依靠在实践中学习摸索的方式已不适于目前的防治状况了。

此次测验试卷中区分度差的10道试题中,绝大多数难度指数均>0.9,即试题非常容易,这10道题所涉及的疾病及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知识均是目前卫生部或卫生局反复要求进行培训、重点要求掌握的传染病相关知识。例如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染性非线性肺炎等,多数医务人员均接受过相关培训,故知识掌握较熟练,试题回答正确率较高。对于难度大的试题,多数为发病率较低或基本不常见的传染病,这些病种的救治一般均在传染病院,因此综合医院的急诊医护人员较少见到此类病例,缺乏相关的就诊知识,例如乙脑、流脑、阿米巴痢疾等。像腺鼠疫、黑热病等传染病所测试人员中根本无人见过,回答正确率就更低了。而病毒性肝炎、猩红热等基本虽然临床相对比较常见,但由于考核内容过于专业,掌握情况也不好。

由于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和在医院医疗工作中的最前线地位,更由于他是医院应急的最易调动力量,因此使得急诊科在自然灾害和大疫到来之时,成为第一时间到位的救护队伍,和疫魔打遭遇战的前头部队,而通过此次对262名急救医护人员的传染病之时摸底测试结果表明,依靠目前医护人员的诊疗水平尚不具备抵御传染病流行的条件。

因此尽快加强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培训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不仅要求急诊科的工作人员平时要搞好急诊技能的训练,基本知识储备,基础知识的强化,更要熟练掌握各种传染病识别与防护,包括一些少发病和新发传染病,当遇到大疫时不但能给病人及时诊断和恰当的治疗,还能及时发现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为防止疫情爆发流行提供有力的临床依据,同时也能对医护人员做到适当防护,避免工作人员受感染和作为第二传染源。所以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培训不见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当患者是否有传染性或传染性不明确时,以传染病患者对待,严格执行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用具和设备,减少各种危险行为,保护人民群众健康。

参考文献

[1] 苏雷,秦唯一,等.反思sars,综合医院急诊工作需要改进的重要环节[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0):716.

[2] 张敏强著.教育测量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98-118.

[3] 王力发,杨丽编.教育统计与测量[M].第一版.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1994:294-299.

急诊医生工作总结范文3

【论文摘要】目的调查成都市三甲医院急诊科不同人口学特征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现状,为护理管理者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进行横断面调查。对纳入研究的10家医院急诊科全体护理人员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诊护理人员总体满意度比较高。不同人口特征的护理人员在工作满意度不同维度上存在差异。结论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应该关注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影响。维持并促进急诊护理人员不同维度工作满意度仍应是护理管理者关心的重要问题。

【论文关键词】工作满意度;急诊科;护理人员;调查

工作满意度(jobsatisfaction)一直是组织管理者及员工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话题,同时也是组织行为学长期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往大量针对医院整体护理人员的研究表明: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自身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也影响着临床工作质量。近些年虽有很多人针对不同的工作科室进行了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但针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还相对很少。作为医疗机构的特殊科室,急诊科护理人员长期面临各种突发事件,身心持续处于应激状态,各种不良因素都会影响她们的工作满意度。因此,了解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相关的某些影响因素,对于医院管理者制定相应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继而保证患者及护理人员的身心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成都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工作的护理人员。纳人标准:急诊科抢救室及分诊台工作的在职人员;持有护理人员执业执照;三级甲等医院。排除标准:急诊科护士长;急诊进修人员;未取得执业执照的新进人员;急诊科的转科人员;急诊观察室、监护室人员。

1.2研究工具:采用调查量表进行横断面抽样调查,该量表包括两部分:护理人员一般特征量表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量表。护理人员一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工龄、职称、编制、学历等方面情况。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量表系参照吴静吉、廖素华(1978年)根据“明尼苏达满意问卷”短题本翻译编修的l9题量表修改而来,分为3个维度共25题,分别是:领导能力满意度(9个)、工作成就满意度(10个)、社会性满意度(6个)。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非常满意”计1分,“满意”计2分,“一般”计3分,“不满意”计4分,“非常不满意”计5分,总分是125分,得分越低表示满意度越高。总分25~38分表示“总体非常满意”,38—63分表示“总体满意”,63~88分表示“总体满意度一般”,88—113分表示“总体不满意”,113—125表示“总体非常不满意”。

1.3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从成都市14家三甲医院中抽取10所医院,将其急诊科符合研究标准的护理人员全部纳入,发放问卷之前与急诊科护士长进行沟通,讲解研究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并详细介绍问卷的填写方法。采用现场发放当场回收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36份,回收问卷212份,回收率89.8%。剔除不合格问卷后获得合格问卷203份,合格率95.8%。

1.4统计学方法:采用双人双输,并采用SPSS13.0的Frequency、Explore过程对所输人数据进行检测,然后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构成比等描述数据特征,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203例护理人员人口学特征:性别:男16例(7.9%),女187例(9Zl%);婚姻状况:已婚l11例(7%),未婚92例(45.3%);年龄:45岁16例(7.9%),缺失1例(0.5%);32龄:21年27例(13.3%),缺失1例(0.5%);教育程度:高中以下2例(1.0%),高中或中专21)例(9.9%),大专133例(65.5%),本科43例(21.2%),硕士及以上3例(1.5%),缺失2例(1%);职称:护士96例(47.3%);护师61例(30%),主管护师45(2%),副主任及以上1例(O.5%);编制:正式编制112例(55.2%),非正式编制9l例(8%)。

2.2不同婚姻状况的急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见表1。

2.3不同编制急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见表2。

2.4不同工龄急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见表3。

2.5不同职称状况急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见表4。

3讨论

3.1急诊护理人员一般特征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三甲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女性占总体的92.1%;年龄以25—35岁为主(占总体的41.9%),

3.2急诊护理人员总体满意度分析:急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总体得分在25—63分之间者占总体的65.5%,说明成都市区三甲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总体处于满意的水平。得分在88~125分之间的护理人员仅6人,说明对于急诊工作总体不满意的护理人员数目相当少。

3.3急诊护理人员领导能力满意度情况分析:首先,表1、2的结果表明不同婚姻状况、不同编制的急诊护理人员的领导能力满意度不同,并且已婚人员领导能力满意度低于未婚人员,非正式编制护理人员领导能力满意度高于正式编制护理人员。已婚人员领导能力满意度低于未婚人员是因为已婚人员除了每天面对繁重的工作之外,还要负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工作与家庭生活发生冲突的时候更多。未婚人员一般没有家庭负担,工作家庭干扰相对较少,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并争取和珍惜工作所带来的挑战和晋升、进修机会,对领导的各种安排及工作能力的认可也就更高。非正式编制急诊护理人员的领导能力满意度高于正式编制人员是因为非正式人员相对于正式人员面临着更严峻的就业压力,她们更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三甲医院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等相对较好,是很多人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单位。在这些单位工作的非正式人员更希望能通过努力工作而稳定自己的工作岗位,对其它方面的考虑相对较少。其次,表3的结果表明不同工龄的护理人员的领导能力满意度不同。通过进一步的SNK检验发现:工龄21年者在领导能力满意度上存在差异(与前者相比P=0.O04,与后者比P=O.001),而且前者高于后者,这与国内的调查结果相同而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不同。工龄12年)在较长时期的工作中对科室管理者的工作作风,工作能力都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能更清楚的发现她们在工作中的问题,这也可能影响工龄长护理人员对领导能力的满意度。再次,表4的结果表明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在领导能力满意度这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急诊医生工作总结范文4

2009年医院急诊科工作计划

2009年是我院‘二甲’评审后重要的一年,也是我院急诊科适应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来源:免费这一年我们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急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凝聚人心,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急诊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巩固并壮大急诊队伍,使急诊医疗体系更加规范化,加快我院急诊发展。现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了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2.质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认真执行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依据病情优先获得诊疗程序。加强运行病历的考评,重点检查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相关的内容,完善定期检查、考评、反馈、总结的质控制度,坚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对环节管理、凝难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对病情变化的处理意见要重点监控,促进基础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

3.设备管理

要强化对急诊设备的定期维护、监测并专人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加强训练规范使用,使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确保安全运行,以满足患者急救需求。严格院内感染。加强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使心肺复苏技能达到高级水平。

4.服务态度

要抓优质服务工作。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示范岗”活动,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内容,注重服务技巧,落实医患沟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强化安全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发生。延伸服务范围,保证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培训计划

要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培训考核计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加大对各级医师培训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的培训,强化全员职业责任意识。2008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医生护士去上级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ICU或CCU等相关专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同时,树立一批医、德双馨的先进典型,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6.中医特色建设

要贯彻以“中医为体,西医为用”的方针,突出优势目标,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制定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中医药理论、技术培训计划,加大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要求,要有本科常见病、特色病种的诊疗规范与特色技术的操作规程,使本科规范性文件不少三种。提高中医药在急症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诊专业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使中医药参与率在30%以上。

7.推进医疗保险改革

要搞好医疗保险改革顺利推进,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个环节更加明细化。同时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开创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双赢局面。

8.重点研究课题

今年要着重学习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急诊、感染及合理应用抗生素、无创和有创性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创伤与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课题的研究,使我院急诊科急救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9.院前急救

急诊医生工作总结范文5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课堂迈向实践的重要过渡期,是走向临床工作的新起点。因此教会医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在解决临床问题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掌握临床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1]。作为一名从事急诊医学工作多年的临床教师,结合自己十多年临床带教工作实践体会,现总结如下。

1 贯彻急诊“救人治病”的原则,培养临床实习医师的急诊观念

在急诊医学发展的理念中,从来都是将抢救生命作为第一重点目标,其强调的是“救人治病”。因此在急诊的临床实际工作中,就诊患者最突出的表现往往是急性症状,而其他症状可能暂时被掩盖,一时很难明确临床诊断,这就给我们的诊断带来很大的难度。如病情危急,重点应该立即抢救生命、稳定生命指征。而不应该让时间浪费在繁琐的检查和诊断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进一步诊断和针对病因治疗的时机。急诊救治不仅是一个社会对生命尊重程度的折射,也反映了一个医院的综合医疗水平。通过贯彻这一原则,使实习医师深刻认识急诊工作,为今后能更好的从事急诊临床工作,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在急诊实习中要促使学生有三个方面的转变

2.1 角色的转变

当医学生穿上白大褂,站在病床边,进入临床实习时,已不再单纯是一个学生了。应该尽快促使其从学生转变到医生角色。同时,对于临床带教老师而言,我们不单纯是教师,更应是同事与兄长,应该在生活及临床工作中给予最大限度的帮助。在进入病房之前,教师应教会学生换位思考,激发他们的同情心与爱心,而不能单纯地把病人当作教学工具,忽视病人的心理感受。由于学生长期在学校学习,只有理论知识,没有临床经验,因此当面对病人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时候就应该多让实习生体会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士协作、医生与患者交流的真实情境。

2.2 学习模式的转变

临床实习把学习对象由书本转向了病人,学习场所由教室转到了病房,这就要求学生尽快转变原有学习模式,实现由以理论、考试为基础的学习模式转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型学习模式上来。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工作的中心始终是病人。因此,在临床实习过程当中,首先是接触病人,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然后运用理论知识进行有根有据地分析鉴别,做出诊断,并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最后由带教老师进行分析、点评、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最新研究动态,这样就能理清学生的临床思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求知识的兴趣。

2.3 思维模式的转变

实习是临床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2]。一个临床医生的工作能力,首先体现在临床思维能力上。由于医学生课程之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课程设置始终沿袭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体系,因此学生的思维方式很单一。而就急诊医学而言,要培养实习医师急诊救治的思维能力,首先就应该让实习医师去思考怎样去面对临床急诊问题,应该将关注和敏锐作为一名急诊医师的专业品质来注重培养。这就要求在讲解某一具体病人时,教http://师要注重不同知识点的结合与融会贯通,并培养学生横向联系的临床思维方式。如临床上可能表现同一症状的是不同疾病,而表现同一症状的疾病可能多种,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不一定都遵循理论上的“典型”经过,因此如何通过各种临床症状、体征,同时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去认识疾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正确的诊断及选治疗,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横向联系的临床思维方式。

急诊医生工作总结范文6

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是指针对急诊临床问题,利用有限的资料,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它是急诊医学主要专业特点之一[1],也是影响急诊医师临床工作时效的关键因素。然而,与其它临床专业相比,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方法的研究起步晚、训练少[2]。这种情况,对于我们这个先后来自不同专业、主要靠以老带新和零散的继续教育边干边学的急诊医师团队来说,感触尤深。为了提高急诊医师的临床决策水平,促进医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科建设,从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我们首先通过集体研习有关文献,掌握常用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方法的概念和实施要领;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接诊、抢救、晨会、病例讨论会等日常工作环节,强化临床决策方法的运用和总结,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与研究者急诊科固定的15名医师既是研究对象,也是研究者。其中,男10名,女5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8名,初级医师3名;来急诊科工作以前从事其它临床专业3年~18年,到急诊科工作已1年~16年。研究分工:由科主任、病历质控员、教学干事共3人组成“研究小组”,负责研究方案的总体设计、日常督导、全科性研讨和汇总分析;4名二线医师负责本班组的组织实施。

1.2研究步骤与分组(1)利用2009年10月~12月共3个月时间,组织急诊科医师反思、归纳急诊临床工作的特点,探寻这些特点对急诊临床决策提出的客观要求。进而研习有关临床决策方法的文献,掌握适合急诊临床需要的决策方法。(2)在2010年1月~12月历时1年的日常工作中,强化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方法的训练和运用。(3)对比2009年11月~12月(训练前组)和2010年11月~12月(训练后组)急诊抢救病例在决策方法上的差异。入选病历经APACHEII评分均≥15分、且最终有确定性诊断。

1.3急诊临床的特点和对策急诊科医师通过对急诊患者、急诊科的设施条件和技术能力、急诊工作的任务目标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在与门诊和病房工作的比较中,形成了对于急诊工作特点的下列认识:

1.3.1患者轻重混杂:多数患者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伤病是最重、最急的”。如何根据伤、病的轻重缓急给予患者及时适当的治疗呢?首先需要“独特的急诊医学临床决策———优先分拣”[3]。先由分诊护士参照《急诊科分诊标准》进行分诊,再由急诊医师敏锐甄别、妥善处置———分拣决策的复杂性。

1.3.2急性病患者多:不少患者病情急迫,多数家属心情急躁。如何应对?“急诊三快”———快接诊、快诊断、快处置———临床决策要积极、快捷、果断。

1.3.3患者的信息不充足:(1)患者突如其来,陌生面孔多,对既往病史常常全然不知;(2)急性病患者发病突然,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诊,尚未展示出疾病的全貌;(3)生命垂危或“病感”强烈或合作性差,使问诊受到很大限制;(4)由于“时间早”和“时间短”,又限制了辅助检查的实施和信息的获取。凡此种种,使得患者的信息不充足。医师的认识过程,“直行速获而可以永终”几无可能,而是充满曲折、变化和自我否定的过程———临床决策的艰难、多变和频繁。

1.3.4病种繁多:据统计,当前已知的人类疾病达1万种以上,临床症状达10万种以上。我科奉行“任何公众认为需要紧急处理的伤病状态”来者不拒的原则———认识对象和临床决策内容的多样性。

1.3.5患者随机性大:时有“急诊风暴”———几个危重患者接踵而至,诊室内一片、呼救声。应力求做到一个医生能够同时处理5个~7个患者[2]———善于“注意”的分配和转移,熟练、清晰地做出决策。

1.3.6急诊科的诊疗活动处于开放状态,急诊医师承受着来自患者病情和患者家属的双重压力,甚至随时有受辱被殴的危险。应努力做到“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临床决策在高压下、在干扰中进行。

1.3.7急诊工作目标的有限性:对于非急症和急性轻症患者,诊治不求完备无缺,但求应对确当;对于大多数急性危重症患者来说,急诊科是首诊科室而非终端科室,基本任务(目标)是: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初始救治(抢救生命、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形成初步诊断和妥善安置———临床决策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说每一个患者都是一道待解的“题”,那么,门诊和病房医师通常是在“做作业”,环境较安静,时间较从容;而急诊医师宛如在考场上“答卷”,情势之急迫和时空之局限又如在索道上的缆车里抢险,局促而危险,其临床决策理应快捷、优化并能顺势修正。

1.4研习文献,掌握急诊临床决策的常用方法基于急诊临床的特点,集体研习有关文献。其中下列3种为必读文献:(1)徐腾达、马遂:急诊医学临床决策[2],藉以掌握急诊临床决策方法的概念和实施要领;(2)沈洪主编:《急诊医学》[4],据以编制用于诊疗决策的“信息模块”和“流程图”;(3)李春盛主编:《急诊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5],研读其中部分病例,分析其决策方法。工作中,我们主要强化了下列4种决策方法的训练和运用。

1.4.1模式识别法(patternrecognition):医师的记忆库中有相关病症的“信息包”,通过整合患者资料能即刻做出病症识别。此法简捷、迅速,便于急症的快诊断、快处置,但需经过“复查”以避免“锚定”偏倚和“确定”偏倚。为了配合此法的实施,我们参照《急诊医学》[4],编制了10个症状单元的“信息模块”:心脏骤停,急性胸痛,急性头痛,急性腹痛,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头昏与眩晕,急性意识障碍,抽搐,急性过敏反应。每个“信息模块”由若干体现疾病特征的“信息包”组成。例如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信息包”被概括为“2/3”,意指在缺血性胸痛、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3项中具备2项即可诊断为AMI,但须注意下列特殊情况:疼痛部位不典型者;无痛性AMI;以下列各组症状起病者:原因不明的胸闷、呕吐、出汗,突发急性左心衰或严重心律失常,原有高血压病者突然出现血压显著下降或休克,突然出现抽搐、意识障碍等。#p#分页标题#e#

1.4.2运用规则法(rule-usingalgorithm):医师对面临的临床问题虽不能马上识别,但对此类问题有较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已有的规则(流程图、临床路径、启发式方法)循序进行诊疗处理。适用于不典型、少见症群的识别,尤适用于经典病症的处理。为了配合此法的实施,我们参照《急诊医学》[4],编制了20组“流程图”:心肺复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心房纤颤,宽QRS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高血压危象,急性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可疑急性肺栓塞,上消化道出血,晕厥,昏迷,脑卒中,抽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机磷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多发伤,妇产科急腹痛。

1.4.3假设-演绎法(hypothetico-deductive):根据有限的临床资料,迅速产生诊断性假设→进一步搜集资料,评价假设→修正假设→假设得到验证→临床处理。此法严谨,但费时过长,仅适用于病情复杂又不甚紧急的情况。我们参考《急诊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5]中的部分病例资料,分析其思维过程,探求其决策路径,习练之用。

1.4.驱动法(eventdriven):在初步诊断建立前即给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针对性治疗,力求尽快稳定病情,尽快排除可能存在的最坏情况,为进一步完善诊察以明确诊断争取时间和条件。此法最适于病情危急又一时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至于“排除可能存在的最坏情况”,我们主要采用“危急值”判读、“降阶梯”排查凶险性疾病(如AMI、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致命性心律失常、重度中毒、严重闭合性创伤、妇产科急症)等方法。

1.5临床决策方法的运用与评判(1)通过经常性复习,熟记上述四种决策方法和相关的“信息模块”和“信息包”,达到“复现”水平。将“流程图”的部分内容“上墙”、全部内容装订成册,起码达到“熟悉”水平。(2)在每一份抢救病历的小结部分,增写分诊、诊断、治疗、安置诸环节使用了何种决策方法,有何新的体会。(3)在每日的晨会上,交班医师介绍有借鉴价值病例的决策方法并现场交流。(4)在每次主任查房时,梳理决策过程,比较不同病例间在决策方法上的异同。(5)在每周的病例讨论会上,把决策方法的运用和得失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深入讨论。

1.6观察指标“研究小组”仔细分析进入急诊抢救室后最初2h内的诊治流程,参照主持抢救医师当时标记的决策方法,明确其实际采用的主要决策方法及有无决策失误。比较4种主要决策方法在“训练前组”和“训练后组”的应用比例,并比较两组决策失误的发生情况。

1.7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训练前、后两组临床决策方法总体概率分布的比较采用2×C列联表卡方检验,训练前、后两组失误率比较采用四格表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可见,经过1年余的临床决策方法的强化训练,模式识别法和运用规则法的使用比例明显提高,假设-演绎法的使用比例明显降低,而事件驱动法则无明显变化,意味着决策效率有了提高。另外,在进入抢救室后的最初2h内的诊疗中存在明显失误者,在“训练前组”为16例(6.5%),“训练后组”为15例(5.9%),χ2=0.773,P>0.05。意味着在提高决策速度的同时,决策质量无明显变化。

3讨论

医学是一门问题解决型学科。急诊医学要解决的问题急缓错综、难易混杂,通常是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接诊、诊断、处置以及患者安置的“速度”和“质量”是衡量急诊临床工作优劣的两个核心指标。如何提高急诊工作的“速度”和“质量”?有学者指出:“在急诊科最重要的临床工作不是诊断性检查或药物处方、急诊操作,而是急诊医学临床决策”[2]。我们在实践中也意识到:临床决策存在于从接诊到患者安置整个流程的每一个“节点”、每一个“环节”,是决定诊疗方向正确与否和其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鉴于此,我们通过在日常工作中强化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方法的训练和实践,优化了决策模式,提高了诊疗“速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急诊医学临床决策是充满风险的“不确定型决策”,其临床思维侧重系统性[6]而非还原性、侧重功能而非解剖结构、侧重逆向思维和“时间窗”概念[4]。其决策方法亦应体现出相应的特点。

急诊医生工作总结范文7

2、诱发因素:

(1)外界因素也可称之为社会因素。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健康意识、经济意识的增强,影响着危机事件的产生和发展。其次,新形势下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及医疗法规的相继颁布,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受到社会环境的强制性约束,而急诊病人的救治高风险、医疗后果不可测和医学发展的局限性等特性,很难完全满足广大患者、家属的需要,常常使危机事件在急诊护理中发生。(2)急诊护理管理中薄弱环节多,医疗纠纷多,使急诊科工作人员思想负担重,从而造成医疗骨干队伍不稳定。(3)急诊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常常受到威胁,易造成医护人员难以安心工作护理质量不高。二、急诊护理管理采取的措施1、院前急救过程中的护理风险管理:(1)制定院前急救预案,完善转运流程。(2)完善急危重病人转运交接记录。(3)不定期抽查急救车设备、药品的配备情况,组织院前急救人员模拟演练。(4)坚持预防为主,重视事前控制。在转运前,认真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在途中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合理配置医护人员,有助于降低途中突发死亡事件的发生。(5)转运前严格履行告知义务,让病人和家属明白要接受医疗服务,就要接受可能受到的损害风险。使家属有思想准备,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护理纠纷。2、发挥门诊护士长作用,才能提高门诊急诊护士素质:

门诊护士长作为医院门诊护理工作的直接领导和管理者,在门诊护理工作的运行中起着领导、决策、指挥、监督等作用。护士长必须要有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律意识,才能适应医疗改革的发展,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应重视对护士的思想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爱岗敬业,注重加强集体凝聚力。 3、护士管理:急诊科护士是临床专科护士。临床专科护士指的是某一专业特殊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因此,对急诊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而且必须技术娴熟、操作准确,遇到紧急情况,能做到镇静、从容不迫。这就需要组织护士不断学习,定期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等长期有目的的人才培养,努力掌握各方面先进的护理知识,只有技术上精益求精,人人成为多能护士,才能更好地挽救病人生命。  4、业务管理:(1)环境管理:急诊科环境必须干净、整洁、舒适、优雅。这样,病人来就诊不会产生恐惧心里,并能很快消除焦虑情绪,适应新环境。作为管理者应随时督促、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作好消毒隔离工作,搞好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医疗环境。(2)服务质量管理:来急诊科就诊的病人大多病情急、重,病人的心情急躁,有的甚至态度专横。这时,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以满腔热忱来迎接病人,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病人 让病人感到温暖和放心。病人情绪稳定,有利于身体的康复,对我们的护理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5、增强急诊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

急诊医生工作总结范文8

急诊科是诊治和抢救病人的场所,急诊科的医护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急诊科护士长工作年终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急诊科护士长年终述职报告120____年的工作已经结束,在本年度的工作当中,医院党委领导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党的____大精神,在主任的领导下认真完成交代的各项工作任务,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查对及__工作,认真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现将本年度个人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我是一名是护士长,一名管理者,也是急诊护士们信赖的长辈,这就是的我对急诊护士长这个岗位的理解。

急诊科在这两年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两年任期中,本人除了担任急诊护长还担任医院静脉治疗组组长,应急梯队副队长负责医院应急梯队培训工作。在医院最先开展PICC置管及维护技术、静脉港置针及维护工作。协助护理部开展CRP培训工作,在院内主持开展了三项护理新技术。本年度我科急诊诊量:205281人次,较去年:+14%。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5%,较去年:+5.1%。

在急诊这个特殊的岗位上我们要服务不同阶层,病情不一的病人,也要经常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这样对急诊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高,对急诊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为此,我意识到没有科学的管理,没有清晰的流程及指引,急诊同事很难在服务流程上的有更大的进步。在通过多次的岗位实践后,我制定了救护车出车指引,急诊时段接门诊病人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这些流程均是我们首先提出并制定流程的医院。

输液室每天接诊病人非常多,以前因为输液室硬件建设的原因。病人需要从药房领药后自己拿着药到注射室排队输液。这样病人自己拿着药物,不但药物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输液安全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我通过多方面论证,向医院提出急诊输液室重新改造相关方案,以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在20____年年底急诊改造完成,我们对输液流程进行整改,我们能为病人提供了更便捷的输液服务。在此我要感谢护理部的帮助及西药房孔主任对我们科工作的支持,虽然在我们工作的磨合期中出现了这样及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护士对药物说明书的重视,提高的用药的安全性。

在急诊担任护长以来一直持之以恒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事业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对待每一项工作都一丝不苟的严谨的态度。急诊输液室要面对不同专科,不同年资的医生。面对一些不规范的处方,护长总会按照相关的规定及专业知识与医生沟通。因为处事公平、公正、专业。使得门诊医生都信赖急诊科这个团队,信赖急诊护长,使医护之间沟通无限,合作无间。

在科室技术管理上,从开始的由我带领科室的各项技术的开展,到现在建立了科室六大专业组。CPR抢救组、创伤组、输液组、仪器组、服务组、院感组。每一组都具备自己组的专业特长,他们会及时对自己专业的知识进行更新。有新的知识时由该组组员及时进行练习及更新,然后在业务学习中负责讲课、示范及技术的考核。这样的一个管理方式,使我能完成急诊繁重的业务及管理工作。我院的院前创伤抢救配合是佛山市首批掌握此项技术的医院。我科护士能也掌握20____版CPR大抢救配合流程并有能力成为抢救过程中的。

在科室管理上,我科成为医院现场管理的试点科室,经过同事的努力成功通过医院验收,使科室管理更规范,而且在验收以后还不断的进步。

20____年获得医院三基知识及急救技能比赛总冠军,女子篮球赛第一名,男子篮球赛第五名,护理部举办的“不良事件分析比赛”二等奖。“关爱生命、救在身边”义工项目获得了桂城街道优秀义工项目。

20____年获得医院元宵烹饪比赛一等奖,4月我科被佛山市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此项奖项是本年度平洲获得此项荣誉的集体。在10月份我科成功在南海区突围而出,成为代表南海区创建佛山市青年文明号的两个集体之一。本人也被共青团南海区团委评为“青年岗位能手”。

在此我感谢我们急诊的同事们,我们一起笑过,我们一起哭过,我们困难过,但是我们还是手牵着手走了过来。感谢帮助过我们的所有人。也感谢我是急诊人,让我学习,让我思考,也让我不断的成长、成熟。

以上就是本年度个人述职报告,不当之处还请领导批评指正。

急诊科护士长年终述职报告220____年是全国卫生系统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年,一年来,在院领导和护理院长及科护士长的领导、帮助和指点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完成了20____年护理计划90%以上,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了查对制度:

(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

(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

(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骨科护理常规及显微外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配备五种操作处置盘。

4、坚持床头交__制度及晨间护理,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1、坚持了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要求护士长手册每月5日前交护理部进行考核,并根据护士长订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要求护士长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结,以利于总结经验,开展工作。

2、坚持了护士长例会制度:按等级医院要求每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内容为:安排本周工作重点,总结上周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向各护士长反馈护理质控检查情况,并学习护士长管理相关资料。

3、每月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不断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4、组织护士长外出学习、参观,吸取兄弟单位先进经验,扩大知识面:5月底派三病区护士长参加了国际护理新进展__,学习结束后,向全体护士进行了汇报。

三、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50句。

2、分别于6月份、11月份组织全体护士参加温岭宾馆、万昌宾馆的礼仪培训。

3、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5%以上,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评选出了护士。

4、每月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一次,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提出的要求给予程度的满足。

5、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上岗。

四、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在职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并组织理论考试。

2、与医务科合作,聘请专家授课,讲授骨科、内、外科知识,以提高专业知识。

3、各科室每周晨间提问1~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和骨科知识。

4、“三八妇女节”举行了护理技术操作比赛(无菌操作),并评选出了一等奖(______)、二等奖(______、______)、三等奖(______)分别给予了奖励。

5、12月初,护理部对全院护士分组进行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病区护士考核:静脉输液、吸氧;急诊室护士考核:心肺复苏、吸氧、洗胃;手术室护士考核:静脉输液、无菌操作。

6、加强了危重病人的护理,坚持了床头交__制度和晨间护理。

7、坚持了护理业务查房:每月轮流在三个病区进行了护理业务查房,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以达到提高业务素质的目的。

8、9月份至11月份对今年进院的9名新护士进行了岗前培训,内容为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知识,组织护士长每人讲一课,提高护士长授课能力。

9、全院有5名护士参加护理大专自学考试,有3名护士参加护理大专函授。

五、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了院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2、每个科室坚持了每月对病区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培养,对高危科室夏季如手术室、门诊手术室,每月进行二次空气培养,确保了无菌切口无一例感染的好成绩。

3、科室坚持了每月对治疗室、换药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并记录,每周对紫外线灯管用无水酒精进行除尘处理,并记录,每两月对紫外线强度进行监测。

4、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各病区、手术室、急诊室均能及时毁形,浸泡,集中处理,并定期检查督促,对各种消毒液浓度定期测试检查坚持晨间护理一床一中一湿扫。

5、各病区治疗室、换药室均能坚持消毒液(1:400消毒灵)拖地每日二次,病房内定期用消毒液拖地(1:400消毒灵)出院病人床单进行了终末消毒(清理床头柜,并用消毒液擦拭)。

6、手术室严格执行了院染管理要求,无菌包内用了化学指示剂。

7、供应室建立了消毒物品监测记录本,对每种消毒物品进行了定期定点监测。

六、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1、坚持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及通过护士的言传身教,让病人熟悉掌握疾病防治,康复及相关的医疗,护理及自我保健等知识。

2、八月份在三病区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三病区护士除了向病人讲授疾病的防治及康复知识外,还深入病房与病人谈心。

3、全年共收治了住院病人2357个,留观125个,手术室开展手术2380例。

急诊护士为急诊病人提供了全程服务,包括护送病人去拍片,做B超、心电图,陪病人办入院手续,送病人到手术室,三个病区固定了责任护士、巡回护士,使病员得到了周到的服务。

急诊科护士长年终述职报告3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你们好!

我叫,年从毕业后,加入医院这个大家庭。先后在和工作余年。年开始,担任急诊科护士长,在这期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急诊科室领导与同事们的关心帮助及共同努力下,我急诊科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全年无安全事故发生,按时完成了医院规定的各项工作指标,工作得到了医院的肯定与病友的好评。现在我将这期间的工作向大家做个汇报,恳请大家对我的工作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努力带好队伍,提高急诊科室凝聚力,促服务质量提升

为了扎实带好队伍,把工作做细、做实,促进工作水平提高,在工作中,根据大家不同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有条不紊地把预定的工作目标逐一实现;时刻注重发现队伍中的每一个成员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对工作中出现的疏忽和缺陷,及时予以指出,努力提高她们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她们自觉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让她们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同时,我注重私下交流,在生活上关心每一个人,在思想上贴近每一颗心,化解每一个可能成为工作中的磕磕拌拌,用心来靠近大家,用人格来感染大家,带动全急诊科室人员,在思想上提高自己,在业务上锻造自己,竭力打造一支更具凝聚力的护理队伍。

二、积极主动创新工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一)加强对护理质量管理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是一朝一夕能促成的,需要严格行为规范要求护理人员,杜绝因个人原因出现的影响护理质量的问题出现。例如:护理人员将私人情绪带入工作对病患出现叨念、不耐烦等情绪;护理人员因为个人疏忽,导致的对病患的护理不到位产生的不良后果等。

严格考核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平均成绩、急救物品完好率、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等成绩,要求急诊科室成员做到规范化操作,严格按照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杜绝个人因素的出现导致护理质量的降低;不断地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教育,使提高和保证护理质量成为每个护士的自觉行为;召开会议,讨论总结质量管理经验,不断修订、完善质控办法,并对措施落实情况做好追踪评价,急诊科室严格将评价与绩效挂钩,并在每月质量分析会上进行通报和反馈……

经过一段时间的监察和督导,我院护理质量得到大大提高,患者对院、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

(二)注重加强护患沟通、减少护理安全事故

护患沟通是收集病人资料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往往由于总总原因导致沟通失败。在此项基础之上,主要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改良工作:

一是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修养。护士在护患沟通成功与否中占了很大的决定作用,通过加强护士再教育、沟通技巧的培养等方式、定期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听取患者及家属的建议,促进工作的开展和提升,逐步缓和护患沟通气氛,真正做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

二是加大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加强护理的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室内进行护理安全教育、规范护士操作流程,提高急诊科室成员的风险意识,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落实各项检查严把质量关,在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情况。对于药物的使用情况,做到先详细了解药物,准确把握用药量和药瓶不良反映的情况,精良规范用药品种,延长药品更换周期。

建立健全质量监控系统,预防因监管不到位出现的病患跌倒、猝死等事故的发生。在就诊高峰时段,设立引导分流的应急方案,预防因病患过于集中导致的意外事故的发生;对护理的重点人群,如因年纪过大的老年人,我们要加强护理力度,做到凡事在与受控范围内进行,避免因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或听力降低出现的用药隐患……

三、配合医院,为评审二甲医院积极准备

医院的更好发展,是带动我们医护人员一起腾飞的跑道。年月,我院申请审定二级医院资格,这是院的年度大事,直接关系到我院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服务条件的完善,也关系着全县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甲的评定标准较为严格,评定团检查力度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全院一起,在做好本岗工作的同时,为院申请二甲添砖添瓦。作为护士长,主要从急救安排、护理管理和急诊科室思想政治工作上面做相应措施,以二甲医院标准严格要求急诊科室。急诊科室人员也在此时从各方面努力,为配合医院加班加点进行,坚持以质量优先、保质保量的完成日常的、和,做到是医师的好帮手,值得病患相信的好能手。在工作中取得比以往更加出色的成绩,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为医院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如今,评定已经通过,但是急诊科室成员依然继续保持工作质量,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在护理的工作中、立足在自己的岗位。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急诊科室护理队伍建设团队精神

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不断前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这任职期间,我时刻注意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

在注重自己学习的同时,我了注意加强队伍学习,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一方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强化三基本训练,并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每一位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组织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在临床实际技能和参加医院组织业务学习的辅助下,加大对护理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注意加强护理梯队建设。积极开展提升整体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课程,不仅有理论知识,同时还设立操作,人文知识的培训,每季开展一次,来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以护士条例为指导,结合医疗实际情况配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扶持的形式建立护理一对一的帮助模式,上级医院的高级护理人员扶持提高社区护理服务的综合能力。搭建各式平台促进护理人才的成长,成熟。

(二)提高中医护理内涵,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

为顺应公立医院改革开展中医非药物诊疗手段,组织急诊科室人员温习三伏贴、针灸、神灯、电针、温针灸、穴位刺络、拔罐等治疗手法,在越来越为群众认可的同时能够述廉操作,方便了当地群众就医。

一是制定并实施中医护理计划,使中医护理操作更加规范,特色更加浓厚。二是深入开展护理新业务、新技术培训。三是加大中医护理操作项目的创新研究和开发。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我院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杜绝不安全因素;加强系统管理。

(三)新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目前,二甲医院的申请成功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既需要我们严肃对待工作,也需要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寻求突破。

回顾工作,在取得了诸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后的工作中,随着就诊人数的增加,医院如何提升品牌效益,急诊科室要如何配合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随着品牌的提升,社会的必然会加大对医院的监管,急诊科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室工作也要逐渐走向完美。

我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殷切关怀下,在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护理工作在2014年一定会取得圆满的成功,我本人也将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带动急诊科室一起荡起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双桨,为打造安全、和谐、繁荣、昌盛的美好明天奠定稳固的基础。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积极做好自身工作,创造医院更加美好、更加璀璨的未来!

急诊科护士长年终述职报告420____度,本人在医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坚持____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履行了急诊科护士长的岗位职责。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一年来,本人能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特别是通过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评比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查问题,找不足,自己在思想、作风、纪律以及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急诊科是诊治和抢救病人的场所,所以,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这就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自己能够熟练掌握科室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组织科内同事不定期定期的业务学习及加强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电复律、除颤、洗胃等常规的技术操作。积极对急、危、重、疑难病人的抢救,充分发挥科副主任业务指导作用,每天亲自参加查房,对相关病例及时进行业务讨论,坚持学习急危重科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坚持抓好院前急救这项工作,严格急诊出诊制度,院前急救24小时待命,组织安排专人急诊出诊,制定有急诊绿色通道总体方案,如遇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急诊绿色通道,已做到先行抢救,而后补办各种手续。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从而保证了各项医疗工作的质量,受到了患者的好评。同时,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认真细致诊治每个病人,尤其是发热病人,才能确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隔离,及时治疗。

三、规范管理,服务人民

在今年的工作中抓门诊的劳动纪律,使门诊避免了迟到早退现象,并且从自己带头做起,使现在门诊基本保证了病人随到随看。同时完善工作制度保证工作顺利进行急诊科室人员少,排班困难,休息日少,在这较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和值班人员协商解决,并且要求值班人员值好班,在科室人员的理解和配合下,急诊科室才能按部就班开展,更好的让急诊科服务于广大人民。今后本人一定会发挥成绩,克服不足,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在维护医院大的利益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保持高昂的斗志,旺盛的工作热情,努力拼搏,为发展壮大尽心尽力,做出更大贡献,团结同志,尊重患者,不为名,不为利,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好配角,最后再次感谢院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厚爱。

急诊科护士长年终述职报告520____年,本人在医院、护理部及科室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指导下,通过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逐步完善急诊科各种工作流程,逐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任务。现将20____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严于律己,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1.自觉遵守医院及科室的各种规则制定及操作流程,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坚持洁身自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认真学习专业及管理知识,经过努力,顺利完成了护理专升本的学习课程,通过参加各种学习班、阅读课外书籍等多渠道提高自己的急诊专业和管理水平,重视与区内外急诊护理同行的交流,虚心请教,取长补短。

二、加强护理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1.积极配合科主任做好科室病区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院各项核心制度及科室各种规则制度,在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努力下,本年度无护理差错及事故发生。

2.积极完善和配合医院执行急诊各种流程及制度的落实。

如急诊外伤病人的处理流程、急诊科“三无”病人的登记、急诊无专科诊室病人的就诊流程、急诊发热病人的就诊流程等等,并能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针对新医院布局,修订了急诊病人的就诊流程,要求急诊就诊病人都要进行登记、分诊、排号。执行这流程后,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分诊护士分诊的准确率,能及时发现急危重症的病人,并及时得到处理,同时诊室的就诊秩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3.实行科内层级管理,责任区护士小组长护士长的分层管理。

大胆使用护理骨干协助护士长进行科内管理,并严格要求,其中2名护士走上了科内小组长的管理岗位,在工作中能起到标兵的带头作用,在管理上能很好的配合护士长做好科内的管理工作。

4.严格执行医疗护理隐患报告制度,能及时将科室内存在的多起医疗及护理隐患上报相关的部门,并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本年度无医疗护理纠纷发生。

5.重视每一次检查,在“百姓放心医院检查”“医疗质量万里行”检查活动中,都能认真对待,精心准备,检查中得到了专家组对急诊科护理工作的肯定,较好的完成了检查任务。

6.节假日前重点对急救物品、药品进行检查,保证完好率为100%,同时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人员的安排,保证了节假日期间工作有序进行。

7.在11月份受甲流影响,急诊就诊病人剧增,护理工作量增加,实行了护士弹性排班,加班加点,在全科护士共同努力下,保证了甲流期间各项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8.重视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提高工作的效率。

如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院前及院内抢救时,尽量选择左上肢进行穿刺的要求;对急诊手术的病人,急诊科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班的特殊要求等等,既可较少病人被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可为病人的手术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三、强化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1.配合医院开展窗口单位文明用语活动的同时还制定了分诊、观察室护士文明用语要求,严格要求,并能使用在实际工作中。

2.坚持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对病人写信提名表扬护士服务主动、热情的护士给予物质奖励,而对病人投诉的按相应的规定扣分及处理。

3.深入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心理需要,给予护士业务上的指导,及时发现护理或医疗纠纷的隐患,并能及时排除隐患。

四、加强急诊专科护士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1.每月能按计划完成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全年共完成16次业务学习,12次护理查房。

并组织进行了如何做好急诊分诊工作、如何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分层次对护士进行专科理论考试,每月进行基本、专科急救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全年共进行理论考试12次,技能操作培训及考核16项,合格率达100%。

3.积极参加和组织危重病人抢救及护理工作,指导护士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并帮助年轻护士抢救后理顺抢救流程及注意事项,表扬做得好的一面,增强其自信心,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对年轻护士临床抢救经验的积累起了很大的作用。

4.针对年轻护士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难的问题,安排了7名年轻护士轮转输液室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术。

下一步将计划对年轻护士轮转CCU、PICU、重症病房等相关的科室。

5.加强了护士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完成了____病人的转运流程的培训及预演,急诊科发生大批伤病人的处理流程的培训。

其中成功应对突发事件38起,其中外伤25起,气体中毒4起,食物中毒2起,其他7起。能在应对各种事件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选送了2名优秀护士外出学习,拓宽眼界,学习新技术;

鼓励和组织护士积极参加医院及护理部组织的各种活动,其中在四月份“三基”理论大赛及“5.12护士节”服装展示大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

五、抓好护理带教工作,培养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全年共带教130实习生,其中本科实习生48人,大专生49人,中专生29人,助产4人,接收2名进修生,接受8名护理骨干的轮转,完成教学讲课18次,教学查房18次。

2.重视实习生沟通技巧及急救应急能力的培养,安排了体现急诊科特色的教学讲课如急诊科护士的沟通技巧、急诊分诊护士的分诊技巧、气管插管的配合、急诊常见病的抢救流程、心肺复苏术操作等等。

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急诊医生工作总结范文9

医学的任务是防病治病,挽救病人生命。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急危重症占有很大的比重,有资料显示门诊占30%,住院占40%,因此切断危、急、重三个环节对挽救病人生命是非常重要的,发达国家把抢救危重病人的成功率作为衡量医院水平的标志。所谓急危重症,一般是指发病急骤、病势深重,或原有慢性疾病突然转重转危,若不立即救治便可危及患者生命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切断危、急、重这三个环节,针对导致病人直接死亡原因,如休克、循环骤停、心衰、呼衰、肾衰、肝衰、心律失常、脑水肿,脑疝、DIC等,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是非常重要的。现代急诊医学是在原复苏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多学科、多技能、跨专业,以抢救急危重症为主的新兴学科。急诊医学应当包括急救医学、危重病医学、灾害医学和急诊医疗管理学。无论怎么分类,其本质是研究治疗急危重症的一门学科。它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院后康复三个部分,也就是所谓的急危重症急救医疗体系。急诊医学一出现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急救药物不断出现,急救手段不断更新,急救仪器不断换代,从80年代起,急诊医学不仅成为独立体系,并且日益完善,发挥巨大作用。它包括急救中心、空中救护、灾害防治、交通肇事、TQC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绿色通道等,以及为之服务的CPR、CPCR及ICU、CCU等生命监护系统,形成了院内外生命支持、延续生命支持、康复等。急诊医学沿着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医治疗急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医学产生过深远影响。由于现代急救医学的飞速发展,及其他种种原因,中医治疗急症不是有所发展而是逐渐萎缩,中医治疗急症的阵地越来越小。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中医面临巨大挑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病人所需要的不只是西医或中医,而是减轻痛苦、挽救生命。中医能不能承担急诊医疗任务,要不要开展急诊工作,怎样开展中医急诊工作,都是新形势下给中医提出的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2中医急诊医学的形成

中医治疗急症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亟待继承和发扬,现代中医研究的最新成果亟待推广和应用。在西方医学尚未输入中国之前,中医在治疗急症、重症上有着一套完整的治疗措施,曾经在世界医学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近30年来,一些中医有志之士为中医急症事业的发展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巨大的挑战面前,在人类回归大自然的今天,病人、社会都要求中医必须能看急诊,在医疗保健事业中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医同道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所谓中医不能治疗急症、重症,无异是作茧自缚,中医必须以竞争地观点来要求自己,正确认识飞速发展地现代医学,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疗效中求发展。因此,1983年11月,原卫生部中医司在重庆召开急诊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加强中医急症工作的几点意见,决定成立七大急症协作组,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一定要把失去的急诊阵地夺回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后,把中医急症工作提高到学科水平的高度,并把有无急症病房及中医急诊工作开展情况如何,作为能否进入三级甲等医院的重要条件。1985年在上海急症工作会议上正式确立了七大急症协作组。每组由8-10个省级中医院组成,有目标地进行协同攻关,实验与临床相结合,并派选责任心强的学科带头人为组长。分别有高热南方组黄星垣、杜树明,北方组董建华、杜怀棠;中风组王永炎、张学文;心痛组沈绍功;胃痛组李乾构;血证组邱和明、杨明君;厥脱组王左;剂改组冯菊农。1987年在长春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中医急诊学术及工作会议,交流了经验、提出了困难、下定了决心、为中医急症事业做出贡献。可以说此次会议是中医急症工作的里程碑,为现代中医急诊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由重庆中医研究所主办的作为信息交流的《中医急症通讯》开始发行,后改为《中国中医急症》,现为核心期刊杂志,对于中医急症的学术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重庆中医研究所主办的10多期全国中医急症学习班,为中医急症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1992年在广州又召开了中医急症工作第二次会议,会议总结了协作组成立以来的工作,介绍了开展中医急症工作的经验,表彰了先进,讨论了高热、厥脱等诊疗规范。会议明确提出面对危重病人,中医药还缺少高效、速效药物,在临床急诊工作中单纯应用中药还有着相当难度,对中医院急症工作的要求应本着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并决定在全国成立中医急症治疗中心及建设标准化急诊科,要求在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急诊科的西医水平及设备一定要赶上同级西医院。会议还决定成立多脏衰协作组,由天津急救医学研究所所长王今达教授为组长。至此,中医急症医学已基本形成。1996年成都急诊会议总结了八五期间的急诊工作,修改了中医急症诊疗规范。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成立了呼吸病急症协作组,组长为晁恩祥与罗侃;痛证协作组组长程绍寰、孙怡。这样,十大急症协作组包括多个省市级医院,连同二级网络有500多个单位参加的协作攻关队伍已经成形并正常运转。同时,医政司组织全国知名的中医急症专家及中药、药理、工艺质量控制专家评选出适用于急诊应用的必备中成药,强调时效、量效、证效,为临床提供了高效、速效药物,向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与高效、速效药物,受到了急诊及各科医生的欢迎。在医学教育上,全国部分中医院校陆续开设了中医急诊课。1989年,北京针灸骨伤学院率先在全国开设了中医急诊课,并编写了第一部《中医急症学》教材。1992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了《中医急诊学》全国统编教材。《中医急诊学》是中医历史上第一部急症教材专著,对中医急诊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地影响。1998年1月5日正式成立了中国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二级学会)。至今,中医急诊医学作为一个古老而新兴的学科已经形成,并稳步向前发展。

3中医急症工作现状

从急症协作组成立以来的30多年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与在全国中医急症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逐步向前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十大急症协作组起到了龙头作用,强化了中医急诊意识,形成了以中医急症协作组、中医急症治疗中心为核心的全国急诊网络。各省、市、自治区、县、区级中医院均有急诊科,并参加当地的急诊医疗工作,有的中医院急诊科已被纳入全国急救中心120网络,如北京、广州等。研究开发新药物,运用新手段治疗急症成为热点。各协作组研究的成果正逐渐被推广和应用,特别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中医更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如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禽流感以及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等,中医药的参与大大地提高了临床疗效,补充了现代医学的不足。受到了广大中西医工作者的好评及患者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但是目前困扰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治疗手段上,高效速效的新剂型较少,因此各科研部门都把进行改革、研制新剂型作为攻关的首要目标。2007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在成都召开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会议。会议明确指出中医急诊是中医学科水平的标志;23家中医急诊临床基地是在原急症协作组及急诊医疗中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对中医学术发展有着战略意义。中医急诊基地的建设不是单纯急诊科建设,而是应当包括多学科、多病种建设。各单位领导应当给予高度重视,要成立领导小组,专家组及研究室,发挥老专家及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要选择3~5个疗效可靠的优势病种,从实际出发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让中医认可西医认可的手段和方法,并加以发扬、创新以提高急诊的水平。

4关于中药新剂型

中药新剂型的产生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更是自然科学与时俱进的标志。

4.1对中药新剂型的认识由于急诊病人发病急,病势重,单纯用传统中药,有时不能控制疾病的发展。由于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变化,进而使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要做到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必须先作出正确的西医诊断,然后再同时应用中医辨证施治。中药新剂型应包括滴丸、微丸、气雾剂、免煎颗粒及中药针剂。其中中药针剂在治疗急诊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大大地提高了临床疗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曾组织中医、中药制剂专家两次评审急诊必备中成药,如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速效救心丸、瓜霜退热灵、丹参滴丸等57种急诊必备用药,都受到广大患者及中医急诊工作者的欢迎。如醒脑静注射液广泛用于各种脑病;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用于抗休克,川芎嗪注射液丹参酮注射液用于冠心病及心绞痛;鱼腥草注射液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痰热清注射液用于治疗肺炎;血塞通、舒血宁、灯盏花、红花注射液等用于脑缺血及脑梗;清开灵注射液用于治疗高热疾病及脑病、黄芪注射液用于治疗心肌病及心衰等。凡此种种说明中药针剂有肯定的疗效,可以说补充了现代医学的不足。现在这些针剂也已被西医接受和广泛应用。据统计,这些被广泛认可、应用的中药针剂约134种之多。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报道了因为应用一些中药针剂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有人甚至对中药针剂提出了质疑,有的还全盘否定,有的人善意地提出应当从历史的角度看。在此我想就此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供临床同道参考:①、中药针剂就是中药,又可称之为中成药针剂。它是在传统方药的基础之上经过精细的工艺过程,动物实验,严格的质量标准及临床验证。经药监局批准的中药新剂型,功能、主治、疗效是肯定的。②、关于中药针剂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棍子打死,全盘否定,有资料报道痰热清应用五年来从未报道不良反应,醒脑静、参麦注射液临床报道的不良反应也不多,这和西药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比相差甚远。③、中药针剂的毒副作用常常和个人的体质以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剂量、滴速以及西药针剂配伍不当有关。不是所有的清热解毒制剂都有杀菌作用,也不是所有的板蓝根制剂都有抗病毒功效。在用药之前,应该和病人说清楚,先从小剂量开始,按循证医学观察临床变化。在疾病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使用不同的剂量。对中药制剂所出现的毒副作用不用大惊小怪,按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的处理。但是对于少数中药针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应给与高度重视,应从制药的工艺过程,个体差异,药物剂量,配伍应用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4.2中药注射剂的种类中药注射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①中药麻醉剂:如洋金花针剂,氢溴酸东莨菪碱针剂等。②抗菌消炎制剂:如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③抗休克制剂:如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④治疗冠心病的制剂:如川芎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丹参酮Ⅱ钠注射液等。⑤解热镇痛制剂:如柴胡注射液、白屈菜注射液、苦喋子注射液等。⑥止血制剂:如三七注射液、仙鹤草注射液等。⑦抗肿瘤制剂:如鸦胆子注射液、蟾蜍注射液等。⑧补虚扶正作用的制剂:如刺五加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

4.3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的疗效是肯定的,但就像西药针剂出现的过敏和副作用一样,由于临床上应用中药注射剂刚刚开始,也算是新生事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就比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制剂工艺。出现不良反应虽是正常现象,但却人命关天,因此引起了临床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关注。应当加强对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高度重视。引起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归纳起来大致和以下几方面有关:①体质因素: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如过敏体质等,对于各种不同的中药注射剂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②研制注射液时操作不当,造成了污染,从而产生不良反应。③中药注射剂本身所致,由于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提纯、无菌工艺未达到安全标准。有的注射液甚至就没有准确的国家标准,而是各药厂自己制定的。④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西医诊断和辩证不够准确,所选用的注射液品种不当。总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当立即进行有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