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养老协会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2-07-02 10:15:29

养老协会工作计划

养老协会工作计划范文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提高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培育和健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着力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推动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体系的框架基本构建,制定实施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

3.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普遍开展。

4.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

5.逐步推行城乡建设涉老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无障碍设施改造和新建小区老龄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标准。

6.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健身活动设施进一步增加,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7.老年社会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各乡镇、街道及有关单位普遍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85%以上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对象,全市农村建立老年协会达100%,城镇社区建立老年协会达100%,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老年人口的10%以上。

1.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确立老龄事业在全市改革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将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应对人口老龄化长期挑战紧密联系,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和法规制度建设,统筹兼顾,综合施策。

3.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强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事业发展的积极性。

4.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巩固家庭养老地位,支持社会养老服务发展,进一步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具有__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

5.统筹协调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老龄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老龄资源配置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和基层群众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发展老龄事业。

6.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广泛开展孝亲敬老道德教育,切实加强老龄法制工作,为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规划先行、建设监管、业主负责、属地管理”原则,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对规划、设计

、施工、监理、验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快新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机构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与老年人生活、娱乐密切相关的居住区、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和养老机构制定实施改造计划,增补无障碍设施。到2015年,力争新建城市道路和养老机构场所无障碍率达到100%,已建成公交站场设施无障碍率达80%以上,养老机构场所无障碍率达到100%。

认真贯彻落实老年法律、法规,加大老年人维权力度,使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广泛尊重和维护。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要适应老龄工作新要求,把发展老龄事业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定期召开老龄工作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老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涉老部门要根据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具体措施,理顺体制机制,加强老龄机构建设,健全老龄机构特别是基层老龄机构,配备老龄专干,提供必要的业务经费。加强老龄工作干部队伍建设,选择优秀干部充实到老龄工作机构。

(二)建立多元化老龄事业投资机制,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采取“政府投一些,社会捐一些,人人拿一些”的办法,多渠道解决老龄事业发展经费问题。根据老年人口发展规模和老龄事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对老年服务设施建设、老年文化教育、老龄科学研究和老年活动等方面资金投入。按照每年每个老年人3元的标准建立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公益金中要有一半以上的比例用于老龄事业。广泛引导企事业单位、个人和民间资本投资老龄福利事业,发展老龄产业。

(三)加大老龄事业

宣传力度,营造发展老龄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宣传部门和老龄工作部门要协调配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计算机网络等传播媒体,加强对老龄工作重要性、迫切性和全民敬老意识的宣传教育,并对发展老龄事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家庭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妇联组织要加强家庭美德教育,继续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共青团组织要将传统美德教育纳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爱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教育部门要把“敬老、爱老、养老”传统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课程内容。(四)健全老龄政策体系,推动老龄福利事业和服务产业发展。在编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统筹安排老年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的用地。国土部门优先安排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用地。对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权限和程序,减免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房屋产权登记费等费用。住建、民政、财政、国土、规划、物价、工商、税务等部门也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私营企业和国内外人士投资老龄事业,兴办老龄服务产业。金融机构要加大贷款支持力度,支持社区老年福利设施、活动场所等建设。

养老协会工作计划范文2

前言

二十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老年人口基数增大、人口老龄化加快而且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老龄事业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中国政府历来关心和重视老龄事业。多年来,国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文化传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老龄事业发展模式。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把发展老龄事业作为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不断推动老龄事业发展。

一、老龄事业国家机制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近年来,中国政府围绕这一目标,加强老龄法律法规政策建设,制定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健全老龄工作体制,鼓励社会广泛参与老龄事业发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颁布一系列包括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福利与服务、老年卫生、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老年人权益保障以及老龄产业等多方面内容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近二十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颁布的老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达200余件,初步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政策在内的老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框架。

中国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制定本部门老龄工作行动计划和本地方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国家建立督查和评估制度,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期中和期末检查,推动规划的落实。同时,建立老龄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老龄统计工作制度,为制定规划和完善督查评估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三次进行全国范围的老年人口状况调查,为老龄事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国务院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全国的老龄工作,研究、制定老龄事业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实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地老龄工作。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担任,成员单位由国家26个部门组成,委员由各成员单位一位副部长级领导担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目前,全国已基本建立起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村(居)民委员会有专人负责老龄工作,初步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工作网络。

国家通过政策和舆论引导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发展老龄事业的社会环境,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老龄事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扶持企事业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全国和地方性涉老社团筹措老龄事业发展基金、组织大型文体活动、开展老龄科研、发展老年教育。推动各地基层群众组织、志愿者队伍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各种为老服务。

中国政府先后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参加联合国召开的第一、第二次世界老龄大会以及有关国际性和地区性老龄会议,成功承办联合国第二次世界老龄大会亚太地区后续行动会议以及一系列国际和地区性老龄会议,参与制定并积极履行国际老龄行动计划及亚太地区老龄行动计划。积极开展老龄领域全球性及区域性的多边和双边交流与合作,加入6个国际老龄组织,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老龄组织建立业务联系。与联合国有关组织、欧盟以及一些国家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老龄科研、老年扶贫以及老年教育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

二、养老保障体系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水平相适应的养老保障制度,是中国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任务和优先领域。近年来,中国逐步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努力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

建立城镇养老保险体系

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步建立覆盖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05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75亿人,其中4367万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当年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达4040亿元人民币。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建立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制度,由国家财政或单位按国家规定标准支付离退休费。

国家多渠道筹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努力增加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资金储备,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截至2005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4041亿元人民币,当年征缴收入总额达4312亿元人民币。加大财政补助力度,2005年各级财政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651亿元人民币。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到2005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资金达2010亿元人民币。

国家积极发展补充性养老保险,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实行基金完全积累,个人账户管理。2005年底,全国已有2.4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达924万人。国家还鼓励开展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多渠道加强老年人的生活保障。

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中国老年人口近60%分布在农村。中国政府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积极发挥土地保障和家庭赡养功能,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努力保障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发挥土地养老的保障作用,保护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有义务耕种老年人承包的田地,照管老年人的林木和牲畜等,收益归老年人所有,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来源。提倡签订“家庭赡养协议”,规范赡养内容和标准,由村(居)民委员会或有关组织监督协议的履行,以保证老年人享受赡养扶助的权利。目前,中国农村普遍开展了“家庭赡养协议”签订工作,到2005年底,已签订“家庭赡养协议”1300多万份。

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5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1900个县(市、区、旗)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5400多万农民参保,积累保险基金约310亿元人民币,300多万参保农民领取养老金,当年支付养老保险金21.3亿元人民币。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保障制度,把农村特殊老年群体优先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其法定赡养人、扶养人确无赡养、扶养能力的农村老年人,由国家实施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的“五保”供养制度。目前,全国享受“五保”供养的老年人达460多万人。对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村独生子女或两女户夫妇,在年满60周岁以后,由中央或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2005年底,享受该奖励扶助的人群达到135万人。中国政府重视城镇化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问题,确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逐步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已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约600万人被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筹集资金约500亿元人民币。

建立贫困老年人救助制度

中国政府把缓解和消除老年贫困纳入国家反贫困战略和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国家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按标准给予补助。2005年,包括贫困老年人在内的2233万城市贫困人口领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在农村,国家实施特困户定期定量救助和临时性生活救助制度,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已有865万农村人口被纳入农村特困户定期定量救助,985万农村人口被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包括不符合“五保”条件的贫困老年人。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养老基地,发放养老补贴和高龄津贴,积极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地方政府积极组织实施开发式扶贫,扶持低龄、健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老年人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等项目,增强贫困老年人的生产自助能力。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在老年贫困救助中的作用,推动各地老年基金会等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展慈善救助和社会互助,创造结对帮扶、认养助养、志愿服务、走访慰问等多种救助形式,普遍为贫困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扶助。

三、老年医疗保健

加强老年医疗保障和卫生服务,增进老年期健康,是提高老龄社会全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重视加强城乡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加大老年卫生工作力度,发展老年医疗卫生服务,努力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增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加强城乡老年人医疗保障

国家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对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和个人负担医疗费的比例给予适当照顾。各地普遍将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等大额医疗费用纳入社会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减少退休人员个人的支付比例。2005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达3761万人。

国家积极采取多种补充性医疗保障措施,努力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费负担。实行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由财政为包括退休人员在内的国家公务员提供医疗费用补助。政府推动各地建立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办法,由个人或企业缴费筹资,为患大病、重病以及长期慢性病的职工及退休人员解决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以外的医疗费用。中国政府积极探索建立城市社会医疗救助制度,通过财政拨款、公益金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医疗救助基金,对困难群众就医给予补助。到2005年底,医疗救助试点县(市、区、旗)达1119个,全年累计救助163.3万人次。

从2003年起,国家开始进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到2006年6月底,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旗)扩大到1399个,覆盖农业人口4.95亿,3.96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地区老年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超过73%;全国共补偿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2.82亿人次,补偿资金支出144.12亿元人民币。国家要求各地为7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给予适当政策优惠,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求。积极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采取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筹集救助资金,资助农村“五保”老年人和困难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因患大病个人医疗费负担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贫困农民给予适当补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基本医疗困难。目前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2005年农村实施医疗救助达1112万人次,救助资金总支出10.8亿元人民币。

中国积极开展针对老年人的专项医疗救助和康复救助活动。通过实施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开展以西部地区为重点的“让老年人重见光明行动”项目等,为约600万名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并为边远贫困地区的老年缺肢者、听力障碍者免费装配假肢、验配助听器,帮助贫困、残疾老年人恢复或补偿功能。

发展老年医疗卫生服务

国家加强对老年医疗卫生工作的规划和领导。制定实施《老年医疗保健“八五”规划(1991―1995年)》,两次颁发加强老年卫生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把老年医疗保健工作纳入《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等一系列卫生工作发展规划。成立全国老年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和老年卫生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全国老年卫生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科学决策。

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专科或老年病门诊,积极为老年人提供专项服务。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建立能够提供老年病防治、老年康复和临终关怀等服务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各地医疗机构普遍为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了挂号、就诊、取药、住院等方面的优先优惠服务。2006年,国家颁布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实施爱心护理工程,加快发展面向高龄病残老年人的护理服务设施纳入规划重点。

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各地把老年医疗保健纳入社区卫生工作重点,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卫生服务。各地积极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开展老年保健、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截至2005年底,全国城市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万多个,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层医疗机构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日间观察、临终关怀等服务。老年人的部分基本健康问题在社区得到解决。

国家针对老年人健康特点,积极开展卫生保健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社区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老年期养生和保健常识。各级医院常年面向所在社区开办健康讲座,为慢性病患者开健康处方。国家制定健康老年人标准,开展全国健康老年人评选活动,积极推广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三级预防工作,制定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指南和管理方案并逐步推广,促进老年慢性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从1991年起,中国政府开始把老年病防治研究工作纳入国家科技计划。目前,全国从事老年病防治研究的机构达50多家。

推动老年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老年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努力增强老年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2005年底,全国县以上各级行政区划、70%的城市社区和50%的农村乡镇建立了老年人体育协会,加强对老年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近年来,国家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加强公益性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为老年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提供场所。目前,全民健身工程(点)已建成3万多个。从2001年起,中国组织实施了“亿万老年人健身活动”,吸引更多老年人参加到体育健身行列中来。目前,全国参加经常性体育健身活动的老年人达5800多万人。

四、为老社会服务

加快为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社区为老服务,不断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支持环境。同时,积极推进机构养老服务,努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为老社会服务需求,初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

国家颁布《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建设与服务工作,为包括广大老年人的社区居民提供多种便民利民服务,使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服务环境不断改善。2005年底,全国城市社区服务设施达到19.5万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8479个。各地采取上门服务、定点服务和巡回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紧急救援以及其他便利老年人的无偿、低偿服务项目。从2001年起,中国政府连续三年实施建设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星光计划”,总投资134亿元人民币,建成“星光老年之家”3.2万个,涵盖老年人入户服务、紧急援助、日间照料、保健康复和文体娱乐等多种功能,受益老年人超过3000万。2005年,全国平均每个街道有1.32个城市老年福利机构,每9.8个社区居委会有1个城市老年福利机构。

近年来,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在城镇建立面向“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其法定赡养人、扶养人确无赡养、扶养能力的城市老年人)的社会福利院,大力发展老年公寓、养老院和老年护理院,为不同经济状况和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病残人群提供机构养老服务;在农村加强敬老院建设,为“五保”老人提供集中供养场所和生活服务。颁布《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推动养老机构较快发展。2005年底,全国城乡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39546个,总床位149.7万张,其中农村乡镇敬老院29681个,总床位89.5万张。国家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先后颁布了《部级福利院评定标准》、《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努力提高机构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国家通过学校教育、在职教育和岗位培训等形式,培养为老服务需要的管理和服务人才。国家颁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暂行规定》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鼓励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社工专业毕业生到福利服务机构工作。政府养老护理员职业目录,颁布实施国家职业标准,加强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2005年底,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的为老服务人员近2万人。发展志愿者组织,在全国范围开展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和其他社会公众加入为老服务志愿者行列,通过与养老机构和居家老年人结对帮扶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多方面服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300万人次的志愿者为280多万名老人提供了超过6.3亿小时的志愿服务,建立志愿者为老服务站6万多个。

五、老年文化教育

发展老年文化教育是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中国重视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事业,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政府在大中城市逐步建立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在县(市、区、旗)建立老年文化活动中心,乡(镇)、街道设立老年活动站(点),基层村(社区)开设老年活动室。到2005年底,城乡老年文体活动设施达67万多个。各级政府在原有或新建的公益性文化设施中开辟老年人活动场所,有关部门管辖的文化活动场所也积极向老年人开放。国家财政支持的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以及公园、园林、旅游景点等公共文化场所向老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老年人社会文化生活的条件不断改善。

国家积极提供符合老年人特点的精神文化产品。中央和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开办老年节目或老年栏目。2005年底,全国共出版老年类报纸24种,期发行量280万份;老年类期刊23种,期发行量305.8万册。文艺、影视、戏剧和出版界创作了大量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各级文化部门积极组织文艺团体深入基层,创作和表演深受老年人欢迎的文艺节目。大力提倡和扶持各种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国家财政每年拨专款支持举办全国老年文艺演出、中国老年合唱节等大型活动,开展国际间老年文化艺术交流。各地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社区老年文化活动。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机构加强对老年文化活动的指导,培养了大批老年业余文艺骨干,在活跃和丰富广大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乡老年群众文艺活动组织迅速发展,成为老年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

国家重视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加大投入,积极扶持,推动老年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创办了一批示范性老年大学,同时依托省、市、县各级现有群众文化设施多渠道、多层次发展老年教育,努力实现“县县有老年大学”的目标,并逐步向社区、乡镇延伸。一些地方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开办面向老年人的电视和网络学校,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目前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学制、多学科的老年教育体系。老年人通过学习达到了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增进健康、服务社会的目的。2005年底,中国的老年大学(学校)已发展到2.6万多所,在校学员230多万人。

六、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

国家重视和珍惜老年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积极创造条件,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鼓励和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继续参与社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设专章保障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权益。中国颁布的老龄事业发展计划或规划都把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并为发挥离退休高级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制定专项政策。在城镇,各级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引导老年人参与教育培训、技术咨询、医疗卫生、科技应用开发以及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活动。在农村,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据有关统计,在老年人口中,城市曾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老年人占38.7%,继续从事有收入工作的老年人占5.2%;农村老年人从事农业劳动的占36.4%从2003年起,国家开始组织以老年知识分子发挥科技知识和业务专长援助西部地区和本地欠发达地区为主要内容的“银龄行动”,目前已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受援地群众治病20多万人次,培训医务骨干和中小学教师3.8万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计划,以健康低龄老年人为主体组成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德育行动、宣讲行动、监察行动、护苗行动和关爱行动,帮助青少年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目前该计划已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展开。

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中国老教授协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年法律工作者协会等全国性老年社会团体已发展到13家,分会遍及全国各地。中国老教授协会和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个体会员数量超过65万人。各地成立了退休工程师协会、老教育工作者协会、离退休医务工作者协会等一批以老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团体,组织老年知识分子继续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各地重视城乡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建设,2005年底,城市社区和农村老年人协会发展到31.7万个,在组织广大老年人参与基层社区建设、社会公益活动和维护老年人自身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国家颁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制定《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十五”实施方案》以及《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铁路站场客货运设备设计规范》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大中城市道路、车站、机场、商场、公交站点、住宅居住区和其他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发展较快,老年人安居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设施环境不断改善。开展了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活动,北京、上海、天津等12个城市被确定为首批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创建城市。

七、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

国家尊重和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充分运用法律和道德等手段,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促进老年人各项合法权益的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基本法律,都明确了老年人的权利以及侵害老年人权利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实施了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项地方性法规。国家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尊重和照顾老年人。2005年的《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在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服务、文体休闲和维权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对老年人实行优先优惠服务和照顾的要求。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制定了对老年人实行优待的政策,使老年人充分享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爱。

人民法院认真审理虐待、遗弃、伤害老年人的刑事案件,依法制裁侵犯老年人人身和财产权利的犯罪行为。对老养老、医疗等纠纷提起的诉讼,予以优先立案、优先审理和优先执行。部分基层人民法院设立了专门处理涉老民事纠纷案件的“老年法庭”,建立了涉老案件陪审员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制定有关司法救助的规定,对贫困老年人的诉讼费用实行缓交、减交和免交。2005年,3万多老年人获得司法救助。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有力保护老年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司法行政部门积极做好老年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各地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或优惠服务。遍布城乡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调解涉老纠纷、保护老年人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至2005年,法律服务机构平均每年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4万多件,诉讼和非诉讼法律服务40多万件,调解涉老纠纷40多万件。

各级人大常委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落实老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2001年至2005年,全国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开展老龄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达3000余次。各级人民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为政府改进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建言献策。2001年至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涉老提案近1000件。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工作,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老年人通过主张自己的权利,反映意见和建议。2005年,全国老龄工作机构共受理老年人来信来访近40万件(次)。新闻媒体围绕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舆论监督。

中国政府重视老龄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普及工作,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纳入“三五”(1996―2000年)、“四五”(2001―2005年)和“五五”(2006―2010年)普法计划,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学习活动,强化全社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和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各级政府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提高社会的敬老意识和水平。各地普遍设立老人节或敬老日,在每年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和本地敬老节日期间,政府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和敬老活动。各地把青少年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将敬老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学课程,在青少年中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弘扬敬老养老的社会风尚。

养老协会工作计划范文3

为积极应对日益加快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切实解决我镇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服务工作,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广大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结合我镇实际,镇政府决定在镇老年公寓创办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中心,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各项优先优惠政策,积极探索稳步推进计划生育家庭居家养老保障制度,以政府为主导,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依托服务中心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咨询、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逐步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基本需求。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从计划生育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按照“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基本要求,实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部门联动、全面覆盖的运行模式,通过政策推动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广大计生老人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感受到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光荣,从而促进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服务对象

常住、户籍均在东双沟镇的领证独生子女父母、符合政策生育两女的父母,年满60周岁均为计划生育养老服务对象。

四、服务内容

1、生活照料。由镇老年健康服务中心提供同五保老人供养的全部生活需求,包括生老病死后的一切费用。

2、精神慰藉。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相互交流,谈心沟通、心理咨询等服务。

3、医疗保健。建立老年人健康信息档案,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防治、老年保健等服务。

4、法律维权。通过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等形式,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5、文化娱乐。创办图书阅览室、室等活动场所,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6、体育健身。为老年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提供场所和设施。

7、设立免费“亲情一卡通”电话或发放每月充有一定话费的“亲情手机卡”,保证老人每周1-2次与子女及孙子女的通话,在集中养老中心,由民政部门牵头免费为计划生育家庭老人开通网络QQ视频,

让老人直接能与亲人交流,以此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让全社会看到、感受到计划生育家庭与非计划生育家庭的区别。

五、具体措施

1、成立组织。镇政府成立创办计生家庭养老服务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计生站全体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服务中心规章、制度的制订,综合协调等工作。

2、加强政策宣传。要加大宣传力度,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老年人身边。

3、建立服务队伍。建立以镇计生协和计生干部、各村(居)、组干部为骨干的服务队伍,聘请有资质的中心卫生院医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检查和诊疗。

4、健全制度。做好注册登记、建好服务制度、服务台帐、服务档案。

5、经费来源。服务站创办和运行的一切费用均由镇政府承担。

六、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3月—4月):对全镇符合服务条件的对象进行摸底和登记造册,确定首批入驻人员。

2、第二阶段(5月):落实资金,购置相关生活设施和其他事宜。

养老协会工作计划范文4

根据县委批转的《2018年度**县政协协商与监督工作计划》要求,经县政协第九届委员会主席办公会议和常委会研究决定,对县民政局2018年以来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由县政协副主席***带队,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和委员成立评议组,从10月26开始至12月12日结束,通过召开动员会、听取单位自查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问卷调查、实地调研、面对面的集中评议等形式,对县民政局2018年以来的履行工作职责、班子及队伍建设、行业作风、制度管理建设、政协建议案和提案的办理落实、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处理等工作情况进行评议。从征求的意见和问卷测评综合来看,广大干部群众对当前县民政局工作总体评价较好,满意或基本满意率达98.5%,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现将民主评议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政局基本情况

根据2011年**县《三定》方案,对**县民政局职责和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扶贫开发和防灾减灾、社会救助职能,核定6个科室,行政编制7名,事业编制1名。目前民政局班子1正  副,有行政编干部  人,事业编干部  人,公益事业型岗位人员   人。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为科学、准确地反映我县民政事业发展情况,此次评议以民政局《三定方案》职能为基础,对照《**县“十三五”民政事业规划》、《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县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布局专项规划》、《**县综合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送审稿)等内容开展评议活动。评议组认为民政局201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能够克服困难、完善制度、改进服务、规范管理,为全县民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民生工程实施有效果

一是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不断完善低保(特困)标准科学确定和补助标准增长机制。目前,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590元/月·人;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350元/月·人,农村特困集中供养保障标准提高到年人均60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5040元。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二是严格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坚决贯彻 “七不保”、“四从严”、“五步骤”城乡低保管理规定,坚持落实上户调查、群众评议和低保公示制度。依托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工作。目前,我县城市低保户共有****户,****人;农村低保户共有****户,****人。三是认真实施医疗救助政策。进一步优化医疗救助受理机制,开通了“一站式”医疗服务同步结算系统,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2017年以来,累计实施医疗救助 ****人次,****万元。及时实施临时救助,累计实施临时救助****人次,****万元,极大缓解了困难群众因病、因灾等临时困境。

(二)灾害应急救助有保障

一是健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推进综合减灾救灾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县灾害应急预案》等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二是及时准确发放救灾物资。2017年以来,累计下拨救灾资金****万元,保障了灾区灾民基本生活。三是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台、民政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通过印发宣传单、宣传车、播放防灾减灾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开展“5·12”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三)拥军优属工作有落实

一是优抚对象各项政策得到落实。2017年以来,累计发放   人次,发放金额208万元。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2017年以来,累计接收退役士兵100人,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121万元;鼓励引导11名退役士兵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发放生活补助1.29万元。三是广泛开展拥军优属和公祭日活动。2017年以来,累计走访慰问优抚对象  1200人次,发放慰问物资60万元。

(四)新型社会福利体系有优化

一是认真做好孤儿救助金发放工作。2018年起,城市孤儿基本生活费保障标准提高到800元/人·月,机构集中供养的孤儿基本生活费保障标准提高到1200元/人·月,农村孤儿基本生活费保障标准提高到***元/人·月。2017年以来,累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共****万元。二是认真做好老年福利工作。自2017年7月1日起,我县80—89岁老人高龄补贴标准提高到***元/人·月,90—99岁老人高龄补贴标准提高到***元/人·月,10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标准提到500元/人·月。2017年以来,累计发放高龄补贴*****人次,327.704万元。为70周岁以上老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共计****万人次。三是贯彻落实残疾人“两补”政策。积极做好残疾人“两补”发放工作,根据残疾人新增、死亡或低保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残疾人“两补”发放名单。2017年,累计发放残疾人困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共****人次,****万元。

(五)民政专项事务管理有规范

一是救助管理工作稳步推进。2017年以来,累计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人次。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 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全县****名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有效监护。新建成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项目。二是依规开展婚姻登记工作。2017年以来,全县共办理结婚登记****对,离婚登记****对,办理补领手续****对,办证合格率100%。三是积极稳妥推进绿色殡改工作。在推进绿色殡改各项工作,尤其是在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建成乡镇级农村公益性墓地**处,累计投入资金***万元。截止目前,全县“三沿六区”范围内违规坟墓共迁移*****多座,完成裸露坟墓、大型硬化坟墓整治***余座,整治率达100%。累计有偿回收棺木****副。四是全面完成全县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完成全县**个行政村和**个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目前,我县各农村和社区均成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建立了协商民主制度。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在评议活动开展中,评议组认真聆听了民政局、乡镇民政所工作人员、基层群众的意见,从群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和群众反馈情况来看,大家对近年来我县民政事业的改革进步是肯定的,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较快,造成了民政事业发展与群众期盼不对等的矛盾,部分矛盾还很尖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农村养老体制改革探索与基层群众需求的矛盾。我县是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第三批全国养老示范县,2017年编制了《**县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布局专项规划》,提出完善“城、镇、社区”三级养老网络,目前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县清风苑(县敬老院、**镇敬老院、县养老院建于一处)建设,公益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较好,运行较为成功。但在其他地区,目前仅能做到保障“五保户”等特困群众养老,无法兼顾其他人群。群众代表提出,部分子女在外地做面包的“留守老人”也有就地就近集中养老需求,但得不到满足。而在基层,特困群众养老资源也并不平衡,如**乡打造了民政部三星级敬老院,床位***张,但真正入住***人,多余床位因敬老院严格的入院标准和不得从事经营活动的规定,无法向有需要的群众提供;而***镇,仅有床位***余张,因需集中养老人数过多,不得不将*人寄养于县敬老院,同时计划对现入住敬老院的不达标人员进行一次清理。此种情况容易造成新的矛盾。同时,包括县敬老院在内,普遍存在医务人员缺乏、医务室如同虚设的情况,医养结合不如人意。

2、低保体制运转与人文关怀需求的矛盾。一是群众反映低保清退政策执行比较简单粗暴。应该说低保“七不保”、“四从严”、“五步骤”等制度使我县低保事业进入了良性轨道,但部分村干部代表反映在执行清退制度时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存在“一刀切”现象,在低保户的认定和临时救助的审查工作中,存在实质性的核实过程空缺情况。二是目前低保金实行的是“一季一发放”方式,有群众要求实现“按月发放”,同时年末送温暖活动安排在春节前1-2天(农历廿八、廿九),群众虽然拿到钱,却误了买年货的时机,还是过不好年,甚至存在走访资金年后到户的情况,群众要求时间提前。三是分散供养保障金发放满足“到帐”,对特困群众“用钱”环节关注不够,极少数分散养老“五保户”没有得钱用。

3、殡葬改革群众反映矛盾较为尖锐。基层群众对当前殡葬改革效果不太满意,部分群众说到殡葬工作情绪激动,言辞偏激。一是反映县火葬场服务很不到位。火化炉分等级,且存在焚烧不完全事故;服务态度粗暴,存在当着亲友面,利用“面子”逼群众买贵的骨灰盒的现象,使政府对群众的火葬补助效果体现不出来,造成误解;商业性墓地价格畸高。二是农村公墓建设投入使用,但管理缺失和配套基础设施不到位造成矛盾。如公墓在选址时均在荒野,道路未硬化;供群众烧纸钱等祭奠用的安全场所没有;墓地没有建设厕所给群众造成不便随地大小便更影响环境卫生;乡村公墓管理全县没有统一的制度。

4、其他改革中存在的矛盾。一是民政局机构改革的矛盾。当前县民政局职数不足,干部职工兼职过多,精力分散;婚姻登记处被设为公益性岗位,收入低,人员不稳定,不利于保障工作开展;乡镇民政所长、民政助理员普遍存在一人多岗情况,极少数乡镇甚至存在民政所长经常更换的情况,多的一年两次;民政局与基层民政所编制、财力两条线,基层期盼县民政局在经费、办公设备上的支持很难落实。二是社会组织管理改革与蓬勃发展的社会组织的矛盾。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成立了大批行业协会、公益协会等群众组织,如毛竹产业协会、面包产业协会、跑吧、乓协、羽协、花协、老年体协、老年科协等等,《县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建立科学管理的评估机制,对这些社会组织开展评估工作,规范社会组织负责人任职资格、产生程序、任职年限,实行法人离任审计和过错责任追究。实际评估和审计很难实施。三是“慈善行动与互联网+”探索工作不到位。县行政中心警务室旁边的福利自助机安装1年多时间,仍然没有启用。

四、几点建议:

民政事业,关乎党恩落地,关系政府形象,关联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类矛盾层出不穷、交替显现的情况下,抓好民政工作更显重要。

1、建议借助当前机构改革之机,适当增强县民政局力量。一是充分考虑民政局职能,在干部职数上予以增加;二是婚姻登记处联系千家万户,专业性强,建议设置为事业单位;三是乡镇民政所长、民政助理员的更替应征求县民政局意见,避免出现工作断层;四是建议在基层民政工作经费和工作设备上给予保障。

2、建议强化正面宣传,消除误解。在评议中发现,很多矛盾源于误解。如对“七不保”的误解,对优军优属政策的误解(有军官家属提出未得优属费,而此政策实际针对士兵),对殡葬管理的误解(民政部门正着手解决火葬场问题,但群众并不知晓),对敬老院和养老院职能的误解等等,这些误解均因对政策不熟悉、对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不了解造成,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知晓率,缓和矛盾。

3、建议加大争资金、争项目和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县民政事业“十三五”规划》完成。《规划》涉及六大方面,21个单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2018年即将过去,“十三五”业已过半,我县还有很多任务尚未完成,部分项目建设还存在资金拖欠的情况,如县***苑养老院,尚有****多万资金未支付。建议加大上争外引和财政投入的力度。

养老协会工作计划范文5

一是生育关怀。该县计生协通过组织技术服务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三查一治”、送避孕药具、术后随访、生殖保健等服务,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体贴,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二是技术服务。该县把计生协会中懂技术的会员,培养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传播技术的骨干,带领群众发展生产。该县长桥镇计生协组织本乡范围内种植、养殖等方面的能人,成立了科技服务队,建立了服务、帮扶制度,形成了一个覆盖全镇各村的生产帮扶网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三是生产帮扶。在全县范围内确定了1000户计划生育贫困家庭作为帮扶对象,县乡为每个贫困户家庭都安排了一名协会会员结对帮扶,使这些贫困户家庭早日过上富裕的生活。

(李增盈 张云锋)

河南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孟宪臣在永城市调研

10月11日,河南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孟宪臣在商丘市和永城市有关领导陪同下调研永城人口计生工作。

孟宪臣主任一行首先来到永城市计生服务站实地察看了视听室、药品展示厅等处,详细了解技术服务人员配备、硬件设施、日常工作开展等情况,询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调研组深入到演集镇计生服务中心,与计生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并通过微机查阅流动人口信息。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孟宪臣听取了永城市人口计生工作情况汇报。

在调研过程中,孟宪臣主任对今年以来永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给予肯定。孟宪臣认为,近年来永城市人口计生工作有了飞速发展,工作实在。就下一步工作,孟宪臣主任要求进一步加大人口计生工作力度,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奋发进取,再上新台阶。

(文图/刘士东)

平舆县“九九”重阳话衷肠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尊老敬老格外忙。10月21日下午,平舆县人口计生委四楼会议室里笑语不断,30多位老同志欢聚一堂,喜迎重阳,共话计生,畅叙国策真情。县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高伟动情地说:“我很感谢诸位老同志对我县计生工作的付出和贡献,在佳节来临之际,深表敬意!”县人口计生委原副主任、年近8旬的邢斌老人朗声说:“咱这些老家伙虽然早就退下来了,但对计生工作的热情不能退。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为现在的年轻人当好参谋,继续为计生事业发光发热。”话音刚落,顿时迎来满堂喝彩。来自古槐街道的普通居民徐妈妈,30年前自觉响应党的号召,只要一个孩子。几年前,她的独生子却不幸因车祸死亡。现在她每年都享受到1200元的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徐妈妈热泪盈眶地说:“国家一直惦念咱这些实行计划生育的老百姓,计生部门更是为咱办实事、办好事。说到底,计划生育就是好啊!”杯杯茗茶香,殷殷计生情。党与人民群众真是心贴心啊!

(刘 舸)

新密市来集镇计生协时刻惦记百姓需求

新密市来集镇计生协在开展“三生”服务中,采取“收集信息――科学决策――组织实施――解决问题”的运行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8年镇计生协制作了群众需求信息卡,每月下旬由会员到联系户家中收集。每月2日,会员小组汇总群众需求,能解决的就地解决。每月3日,村协会召开会员小组长会,汇总各小组上报的未解决的需求信息,能解决的5日内给予解决,不能解决的形成书面材料上报镇协会。每月5日,镇协会召开各村协会会长和镇直理事单位会议,商讨办理各村采集的群众需求事项,并在一周内答复。为将该制度落到实处,该镇实行每项需求信息挂牌销号制,并在下月信息采集时调查群众反馈意见,根据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模式。目前,全镇已采纳群众需求信息126务,为群众办实事13件,进一步增强了计生协会的凝聚力。

(白时雨 薛丰存)

漯河市郾城区谐馨家园“计生老人”度重阳

养老协会工作计划范文6

一、围绕“六个老有”工作目标,推动全市老龄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认真贯彻第三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清醒认识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严峻性、老龄问题的特殊性和老龄工作的紧迫性,树立积极的人口老龄观,以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政策、积极的行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围绕“六个老有”的工作目标,以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根据《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对照责任目标分解,各级各部门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确保“十二五”规划年度责任目标顺利完成,推动全市老龄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全国老龄办部署,继续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培育一批老年宜居社区,评选一批老年幸福和谐家庭。

二、夯实老龄工作调研和老龄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两个基础

(一)扎实开展老龄工作调查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为及时准确把握老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推动全市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加快发展,将2012年确定为我市老龄工作“调查研究年”。市老龄委成员单位、各级老龄部门要围绕惠老政策措施、居家养老支持政策、老年人保障制度、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及老龄工作机构体制机制等问题,大力开展老龄工作系列调研活动,掌握全市老龄工作的真实情况,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老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研究制定惠老政策和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翔实资料,推动全市老龄工作扎实开展。积极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作用,对重大老龄研究课题进行集中攻关,不断提高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调动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广大市民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老龄问题研究中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做好老龄事业统计工作,积极开展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的老年人口统计分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二)大力加强老龄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加强全市老龄工作干部思想、作风、能力建设,通过举办全市老龄工作培训班等形式,全面提高老龄干部综合素质,提高统筹协调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组织指导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老龄工作的需要,提高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能力。加强各级老龄办特别是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努力解决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配齐配强基层老龄工作干部,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办公条件,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基层老年群众组织自身建设,促进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三、发挥好三项职能

(一)做好参谋助手。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以老龄工作“调查研究年”活动为抓手,围绕老龄工作的热点、难点及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全市老龄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形成调研成果,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综合协调。按照科学、高效的原则,建立并逐步完善老龄委的议事协调、信息交流等工作机制,加强老龄委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各老龄委成员单位分工合作、协同配合,形成老龄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党政主导、老龄委协调、部门尽责、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大老龄工作格局,形成老龄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强化督促检查。加强对老龄工作的战略规划和督促检查,推动市老龄委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对照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研究具体的工作措施,使规划各项目标和老龄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对《省优待老年人规定》落实情况的检查,确保各项惠老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抓好四项重点工作

(一)巩固完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增加财政投入,提高统筹层次。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继续做好2012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按照省政府要求,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将我市符合条件的未参保人员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在国家、省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衔接政策后,结合我市实际,及时研究制定实施意见,积极推进相关制度的顺利衔接。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等制度。

大力发展医养结合的医疗专护业务,将有条件的医院纳入医疗专护定点范围,引导其积极开展医疗专护业务,解决老年患者患重病时遭遇的医与养两难问题。大力发展以临终关怀为主的老年医疗护理,适时调整老年医疗护理日均包干控费标准,支持老年医疗护理机构成立行业组织,进行行业管理,加强业务规范管理,提升医疗护理队伍整体服务水平。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门诊补偿比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达到30%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到70%以上,重大疾病试点病种住院报销比例不低于70%,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0万元以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在城市继续推进“星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活动,加快五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逐步达到每个街道有1所标准化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对全市60-64岁之间的常住居民实施中医体质量化辨识与调养指导项目。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保健知识手册,在媒体开设养生保健专栏等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继续做好百岁老人免费体检工作。

(二)丰富为老服务内容,提高为老服务水平

加快建设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娱乐室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就地就便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人社区照料服务。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领域,逐步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康复、专业护理、精神慰藉、心理疏导、法律服务、紧急救护等方面延伸。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逐步开展面向普通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大力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发展民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组织,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机构养老需求,注重发展面向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的医养结合的专业性养老护理机构。发挥养老服务协会、家庭服务业促进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落实相关政策、出台行业管理办法、实施行业标准、实施技能培训,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作用,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养老功能。实施新型家庭文化建设工程,推进代际和谐。在全市广泛推开“和谐(幸福)家庭促进计划”,继续开展包括老年照料在内的公益,引导全社会积极关爱和帮助老年人。

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体活动。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精神,以“敬老月”活动为抓手,充分利用各种平台,丰富老年文体活动形式,优化老年文体活动内容,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培育老年文体活动骨干,扩大老年文体活动队伍,发挥老年社团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经常性、大众化的老年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办好全市老年文化艺术节。举办两次大型老年人相亲会。加强老年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市老年活动中心。加快推进区、街、居三级室内外老年文体活动场所、设施建设,提高利用率,为老年人就近就便活动提供服务。办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水平,满足老年人就学需求。

为老年人才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在人才市场举办各类推介老年人才的专项活动,举办老年人才专场招聘会,为老年人才和企业之间搭设供需平台。在市人才市场网站中,为老年人才设立专门板块,定期更新招聘应聘需求情况,积极为老年人才就业创造便捷条件。

养老协会工作计划范文7

一、基本情况

1.全县老龄人口基本情况:我县总人口约46万,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近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据测算,我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以年均2.1%的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现象将日益突出。城市“三无”人员34人,农村五保人数为1361人。老龄人口进入专门机构养老373人,分散供养988人。

2.全县养老机构情况:截止2013年底,全县共有机构养老床位数1406张,其中农村敬老院、光荣院15家,床位数960张,可以满足80%以上的农村五保对象入院需求,基本达到国家要求。公办福利中心1家(预计在2014年8月正式运营),设计床位数196张,民办养老机构2家,床位数350张;农村五保对象1361人,按照“9073”的社会要求(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需提供日间照料或日托,3%的老人需入住养老机构),需进机构养老社会对象1770人,需日间照料或日托对象4250人,其他对象可居家养老社区提供必需的服务。

二、主要工作情况

1.政府主导,增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推动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每年都会召开相关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使养老服务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立了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县民政局负责对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进行规划、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并依托县老年公寓建立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开展全县养老服务的业务指导、培训等工作。对全县养老服务机构网络进行的总体部署,规划在2015年前,县城区至少一家福利中心正式营运;每个乡镇(场)建成1家综合性中心敬老院;2000以上人口的城乡社区建成1家为老服务工作站或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加上民办养老机构的补充,基本满足社会养老的需求。至2020年社会养老体系覆盖全县,机构养老达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社区服务具备生活服务、文化娱乐、老年教育、保健康复等基本养老服务功能,能够向居家老人提供就近、方便、快捷的日间照料以及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购、助残等各种服务。

2.注重重点,以优质项目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程。近年来,我县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面提升各乡镇敬老院、光荣院的硬件建设、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优质项目的建设,每年完成3-4所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

3.优惠扶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机构。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走社会事业社会办的道路。落实各项扶持和优惠政策,优先安排养老机构建设用地,规定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实行划拨供地,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实行挂牌出让,鼓励利用闲置的房屋资产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同时认真落实上级部门有关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优惠政策,在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方面给予优惠,并免收相应的配套费,免收电话、有线(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一次性接入费,减半收取通信费、视听费等。我县现有民办养老机构2家,其中县幸福敬老院座落于镇村,占地30多亩,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实有床位220个,入住老人160人,院内干净整洁,环境舒适宜人,老人非常满意,为促进我县养老服务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

4.统筹兼顾,实现养老服务内容多样化。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文化活动室、社区健身场所,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护、助餐送餐、家政服务、日间托老、医疗康复、应急救助、法律维权和精神文化服务。重点优抚对象中的老年人、“三无”老人(无经济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五保对象和低保家庭中的空巢失能老年人,通过提供养护、照料、护理、临终关怀服务对他们实行养老保障,老人享受免费服务。中、低收入家庭的空巢和失能老人,由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责任,享受优惠性的服务。高收入家庭的老人,为他们提供高端的照护服务,兼顾部分老人的养老医疗娱乐休闲甚至旅游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设施不多,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功能不丰富,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不太相适应。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社会养老社会化的浓厚氛围,很多人往往误认为社会养老只是民政部门的事。二是资金投入不大,扶持力度不够,优惠政策难落实,尤其是民办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更难得到相应的扶持和政策优惠。三是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事业的积极性还不高。四是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少,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需求。五是社区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

四、下步工作安排

1.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扶持、指导、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养老工作运行机制。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来抓,把它作为造福于民的事业列入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列入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中,政府要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从宏观规划、服务管理到舆论宣传、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逐步形成制度化的养老工作运行机制。

2.进一步营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进程。按照“社会事业社会办”、“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推进投资主体、投资方式多元化。目前,我县民办养老机构投资回报率较低,影响着他们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着社会资源按市场机制向社会养老事业流动。为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我县将进一步加大对老年福利事业的投入,对取得《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床位数达到10张(含)以上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经县民政局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后,按照核定的床位数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逐步把公办与民办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建立社会化福利体系并使其良好运行。

养老协会工作计划范文8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实现农村居民老有所养,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任务目标

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积极推进我县新农保工作,确保在年10月1日按时启动。

三、基本原则

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保基本”,就是要从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广覆盖”,就是要靠制度和政策吸引力,把尽可能多的农村居民纳入到新农保制度之中。“有弹性”,就是要适合农村、农民的特点和地区发展差异性,政策和标准具有适当灵活性。“可持续”,就是财政有能力支付,广大农民能够承受,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实现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对参保农民实行属地管理。

四、制度衔接

原来已开展以个人缴费为主、完全个人账户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原农保),要在妥善处理原农保基金债权债务问题的基础上,做好与新农保制度衔接。凡已参加了老农保、年满60周岁已领取原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可再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原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出台具体办法后贯彻执行。

新农保制度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具体办法后贯彻执行。

五、部门职责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建立新农保制度作为维护农村居民养老权益,解决“老有所养”,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工作议程,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组织好各方力量,积极支持新农保工作。

县委组织部负责配合研究制定村干部参保政策。

县委宣传部负责配合宣传新农保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

县委政策研究室负责配合新农保试点有关问题调研、政策研究。

县委编办负责配合研究新农保管理体制和经办机构问题。

县委农办负责研究新农保试点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反映情况,提出问题和建议。

县发改局负责参与促进新农保制度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工作,负责新农保信息化建设的协调推进及立项审批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配合研究农村户籍人口的流动、变化、年龄等相关情况,提供农村户籍管理相关情况。

县财政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财政补助政策,落实市级财政对参保农村居民的财政补助资金,加强对新农保基金管理和监督。

县监察局负责依法对行政监察对象在新农保试点工作中履行职责的情况实施监察,依纪依法查处新农保试点工作中的失职渎职行为。

县民政局负责配合研究农村缴费困难群体参保补助政策,并做好农村低保、五保、社会优抚、救助制度与新农保制度的衔接。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新农保试点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部署、实施、督促、检查各地新农保试点工作,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同成员单位对试点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配合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有关政策。

县农业局负责配合研究集体经济组织补贴农村居民参保的有关政策。

县计生局负责配合研究、协调制定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参加新农保的优惠政策,鼓励计生对象参加新农保,并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新农保制度的衔接。

县审计局负责对新农保保费征收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管理实施审计监督。

县库区移民开发局负责配合研究、协调制定库区移民参加新农保的相关配套衔接政策,鼓励库区移民参加新农保。

县残联负责配合研究残疾人参保的优惠政策,鼓励残疾人参加新农保。

县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县新农保试点的承办银行,也是新农保的重要服务机构,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要统筹规划,完善经营网点布局,加强经办网络信息化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和合理安排服务,满足承办新农保业务需要,为新农保提供优质、便捷、无偿的服务。

六、实施步骤

(一)扎实做好试点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我县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领导,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参照中央和省新农保试点领导小组的成员构成,结合我县实际,成立“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新农保试点工作。

主办单位:县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根据省市部署,开展全县新农保制度建设调研,重点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财政能力、农村人口总量与各年龄段分布、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意愿、缴费能力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摸清底数,为我县贯彻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新农保试点指导和规定,出台规定提供决策参考。

主办单位: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协办单位:县公安局、国土局、农办、农业局、计生局、民政局、残联、各乡(镇)

3、起草《规定》。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32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政[]26号)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框架,结合我县实际,抓紧研究起草《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规定(讨论稿)》(简称《规定》),提交县党政班子会审定。《规定》审定后报市政府审定和省新农保试点领导小组备案。

主办单位: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协办单位:县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4、做好试点申报工作。按照国务院和省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认真做好申报试点有关数据测算和申报材料撰写等事宜工作,争取中央和省里的审批支持。

主办单位:县政府

协办单位: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5、做好新农保政府出资测算。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做好新农保政府出资需求的测算工作,作为新农保试点工作方案的重要内容,为县党政班子会研究决策提供参考。

主办单位:县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协办单位:县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6、召开全县新农保试点工作会议。待我县《规定》正式出台后,召开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全县新农保试点工作会议,部署我县新农保试点工作。

主办单位:县政府办

协办单位:县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7、开展新农保舆论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新农保试点意义、基本原则和各项政策的宣传,印发新农保宣传材料,组织各方面力量深入乡镇,走村入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使新农保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引导适龄农村居民积极参保,推动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主办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协办单位:县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8、制定实施方案。在中央和省市的指导下,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周密测算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试点实施方案,着力抓好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报市政府审核后,报省政府审批实施,并报国务院新农保试点领导小组备案。

主办单位:县政府

协办单位: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协助

9、推进新农保信息化建设。按照对参保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管理服务要求,抓紧进行新农保信息化建设,安排新农保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纳入省“金保工程”建设;推行社会保障卡;做好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运用与培训。

主办单位:有关金融机构,县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协办单位:各乡(镇)、村(居)

10、举办政策解读和经办管理培训班。在《规定》出台后,根据试点工作推进情况,计划举办二期培训班。第一期为新农保政策解读培训班。参加人员: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村(居)主干。第二期为新农保经办管理服务培训班。参加人员:各乡(镇)经办机构相关经办人员和村劳动保障协理员。

主办单位: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协办单位:各乡(镇)村(居)

(二)启动新农保试点工作

11、启动试点工作。出台试点《规定》和实施方案,做好试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年10月正式启动试点。

主办单位:县政府

协办单位:各乡(镇)及县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12、开展督查指导和经验总结。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督查组,适时对试点乡(镇)工作进行督查指导,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指导乡(镇)工作。

主办单位:县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协办单位:各乡(镇)

(三)稳步推进新农保试点

13、做好试点实施情况年度检查。县新农保试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对各乡(镇)新农保试点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实施情况的年度检查,有关情况及时通报,并向省市报告。

主办单位:县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时限:试点期间

七、组织领导

14、加强组织领导。把建立新农保制度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成立领导机构,建立责任制,共同做好新农保试点的组织实施工作。建立工作月报制度,实时掌握试点进程及工作动态。

主办单位:县政府

协办单位:各乡(镇)及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工作时限:试点期间

八、经办保障

15、加强经办能力建设。重新核定农保经办机构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编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乡(镇)政府要增加新农保工作职能,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做事;将新农保纳入劳动保障系统“三基”建设。县政府安排必要资金购买服务,对村级新农保协理人员给予一定的工作补助。充分利用金融机构服务网络,方便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和待遇领取。

养老协会工作计划范文9

在教育局两老协会的具体指导下,2021年我园老年协会继续秉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宗旨,从老年人的思想、生活上积极的关心他们,促进老年健康长寿。现将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组织政治学习,积极的宣传党中央的精神。

认真组织协会会员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用的精神丰富会员们的精神世界,鼓励他们既要学习又要宣传,把党中央的思想宣传给家人、朋友,用自己的方式拥护党、拥护人民。

二、认真抓好老龄工作的宣传。

利用“县幼儿园老年协会微信群”向会员们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平时利用节日,如:教师节、重阳节,会员们聚一起的时候开展学习活动,讨论活动,让会员们懂法知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利用节日在幼儿园大力宣传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升广大幼儿敬老爱老意识。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人活动。

鼓励会员们发挥自己的长处,组织广场舞队、竞技等活动,充分发挥老年人各种自组娱乐的活动功能,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人人都可安度晚年。

四、宣传养生知识。

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平台,开展养生保健的经验交流,鼓励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把每期的养生杂志送给会员们阅读,鼓励会员把自己的养生经验写成文字分享出来。总之,利用多种方式提高保健养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