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体育锻炼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2-27 11:08:37

体育锻炼总结

体育锻炼总结范文1

关键词: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77-02

十报告中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近年来,大连市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也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以增强体质、休闲娱乐及社会交往为主要目的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悄然升起。社区体育的发展对提高群众的自身素质、推动全民健身起到了更要意义。

本文以大连市八一路社区、石道街社区、白云社区和康平社区四个社区早晚参加体育锻炼的200名城镇健身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掌握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特点及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参与人群的基本概况

1.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人群的年龄、性别结构分布。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参与人群女性有103人,占总数的54.2%;男性有87人,占总数的45.8%,女性略高于男性。从年龄上看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参加人群以青年人(40岁以下)为主,占总数的53.7%;其次是中年人(41~60岁),占总数的26.3%;再其次为年轻的老年人(61-74岁),仅占总数的14.2%;老年人和长寿老年人有11人,占总数的5.8%。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低年龄人群走到社区体育场所参加锻炼。虽然有些还是在学校学习的学生,但他们对健康的追求和渴望促使他们把一部分费用花在健身锻炼上面来,所以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2.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人群的收入结构分布。体育消费水平与个人收入水平有联系,出于对某种运动项目的爱好,对其投入较多的经费也是人之常情。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参加人群的收入都比较高,月收入达到2001~3000元所占比例最高,占总数的28.9%;其次为3001~5000元,占总数的21.1%;1501~2000占总数的20.0%;无经济收入的,占总数的7.4%,这部分人群主要是学生;1500元以下,占总数的18.4%。这也是由于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运动的消费要求较高决定的,一般室内羽毛球场需要60元/小时,有时还要请陪练,花的钱就更多了,所以参加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运动必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3.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人群的职业结构分布。在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参加人群的职业结构中,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所占比例最高,有37人,占总数的19.5%;其次专业技术人员有34人,占总数的17.9%;办事人员有30人,占总数的15.8%;商业、服务人员有28人,占总数的14.7%;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有25人,占总数的13.2%;学生有22人,占总数的11.6%;其他从业人员14人,占总数的7.4%。以上这些数据可以表明越来越多的工作人群认识到了保证健康体质的重要性。他们能克服工作时间冲突,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加强身体锻炼,一方面保证了工作的高效,另一方面从长远来计算,也减少了医疗支出。

二、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人群参加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

1.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人群参加锻炼的次数﹑时间。根据最新的体育人口判断标准:每周锻炼3次或3次以上、每次锻炼30分钟或者30分钟以上、运动强度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以此为依据对体育人口的数量进行统计。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人群中,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人群有92人,占总数的48.4%,说明大部分人群的锻炼还是比较有规律的,但是仍然有三成左右的人员锻炼的频率偏小,有的一周锻炼一次,有的几周锻炼一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还是没有科学健身观念,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锻炼时间看,大部分会员的锻炼时间都在45~60分钟,有73人,占总数的38.4%;并且有24.7%的人群持续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说明大众在锻炼时间方面有比较好的认识。

2.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运动项目。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活动形式多样化,健身舞蹈占26.3%排在第一位;球类占17.4%,排在第二位;后面依次为跑步占13.7%,武术占11.6%;轮滑占10.0%;游泳占6.3%;占5.8%;体操占4.7%;其他类占4.2%。武术,跑步,舞蹈和类较为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反映了老年人的需要与可能。因而成为当前社区老年体育群体的热点项目。在调查的8个项目中,属社区里的中年人的热点项目不像老年人的热点项目那样集中而明显。就比较而言,他们的热点项目趋于有一定竞技性的球类项目,如球类(占总数的17.4%)、游泳(6.3%);还有就是健身操(4.7%)等。

3.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场所。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场所在街道边社区娱乐场和公园、学校的运动场进行,所占比例分别为30.5%和20.0%;在体育场馆进行的有32人,占总数的16.8%;在社区的空地进行的有29人,占总数的15.3%;有10.0%的人群选择了在家中进行体育锻炼;还有7.4%的社区人群选择了在其他的场所进行的体育锻炼。这说明在社区体育开展中,体育锻炼场地氛围不够,但是由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大众运动越来越专业化对健身设施和组织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人群已经选择了去俱乐部等专业的场所进行体育锻炼。

三、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锻炼的发展对策

1.增加居民自我健身意识。由于大连市社区居民自我健身意识还不很强,所以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资源,如电视、广播、报刊和街道宣传栏,大力宣传全民健身的重要性,介绍全民健身的方法,使全民健身活动家喻户晓,人人乐于参与。特别是负责社区体育工作的有关人员应多开展群众体育宣传工作,多组织社区体育活动,使居民自觉自愿参与体育运动。

2.充分利用体育场地设施。目前在体育场地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单位、学校,社区相互合作,学校场地尽可能地对外开放,使体育场地得到充分利用。政府应该有计划地逐步解决和发展体育硬件设施,尽力满足社区体育发展需要的条件,对现有的体育资源,应当充分利用和开发,最大限度的解决目前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

3.提高社区群众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针对目前社区体育指导员暂缺的情况,可采用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培养城市社区体育工作所需要的专业人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体育的工作质量。这不仅可以促进大连市社区体育人才的培养朝着科学化、制度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还可以依靠社区范围内的学校体育教师来指导群众体育锻炼,以解决社区体育指导人才缺乏的问题,促进社区体育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君,赵冬,曾哲淳,孙佳艺,王淼,李岩.居民体育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02):28-34.

[2]白文飞.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改变模式理论的综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3):86-91.

体育锻炼总结范文2

关键词:茶叶企业;体育锻炼;调查分析

众所周知,企业要向长远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而二十一世纪人才的竞争中,最基本的竞争不是专业技能,交际能力的竞争,而是身体素质的竞争,有了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这个压力不断增加的社会,我国茶叶类企业有很多种,本文调查了一些茶叶类企业,针对调查结果做了分析总结,希望能够为了茶叶类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企业要重视职工体育锻炼,不断的改革规章制度,宣传体育锻炼的精神,推进企业全员工健身。

1茶叶企业员工体育锻炼调查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的选取要本着能够全面深刻反应研究课题,对象种类的多样化为原则,多样化就是指调查对象的群里有着不同的特点类型,以茶叶类企业为例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等类型的人群,本文所选取的调查对象有内蒙古蒙佳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君成茶叶加工厂等几家企业数百男女员工为调查对象,调查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1.2调查方法

首先,查阅相关文献,对于很多理论研究的课题来说我们通常采用参考文献的方法作为研究方法的一直,文献中回记录了体育锻炼的类型、体育锻炼的优点、企业重视员工体育锻炼的意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我们分析研究的参考意见,这对于我们研究茶叶类企业员工体育锻炼有很重要的意义,希望能够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其次,调查问卷的方法,本文对于几家茶叶类企业男女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最后,访谈调查法,通过对企业体育管理人员、以及领导进行访谈,进而了解企业体育锻炼的真实情况。

1.3调查结果

通过对回收问卷的问题的分类总结得出几类结果,平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茶叶类企业职工有27%,有时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茶叶类企业职工25%,不愿意参加运动的占48%。总结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的结果,47%的员工愿意在早晚锻炼,32%的员工愿意在周六日锻炼,21%的人选择在其他时间锻炼,体育锻炼时间长度调查,半个小时以内的占52%,30-50分钟内的员工占33%,50min以上的员工占15%。企业员工愿意参加的体育项目,女职工喜欢相对轻柔的体育运动,例如打太极,男员工喜欢运动量较大的项目等,例如踢足球。以上就是调查的结果,下面来看看下文中的具体分析。

2分析茶叶企业员工体育锻炼调查结果

2.1体育运动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调查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分析出茶叶类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业余生活情况、爱好情况、与同事交际情况,通过对这个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员工认为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进而提高工作能力,体育运动象征着企业朝气蓬勃的活力,对企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2.2职工的身体情况

市场经济下企业竞争增加,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胜出,员工为了实现自我,都不断的给自己增加压力,然而长此以往的压力下工作会使员工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导致员工出现疾病,尤其是从事维修、机床、电气焊、设备装配等企业员工,他们从事企业的一线工作,工作强度大,如果不经常锻炼就会是他们产生职业病的几率增加,给员工带来痛苦,给企业带来损失。

2.3影响职工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的企业员工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同时也有员工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无论员工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与否,都存在着其中的原因。喜欢体育运动的茶叶类企业员工,知道体育锻炼对于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另外就是习惯使然,有些员工参与体育锻炼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使其身心愉悦。对于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企业员工来讲,主要还是因为思想意识不到位,对体育锻炼没有深刻的认识,还有就是受到自身和外界诸多因素的印象无法进行体育锻炼。

2.4职工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分析

从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员工在早晚参加体育锻炼,这种时间安排是合理的,科学的锻炼时间为晨练30min,晚饭散步一小时,周六日的锻炼,往往做一些有强度的体育运动,增加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际交往关系,时间一般控制在50min内,当然根据自己的体质而定。

3茶叶企业员工参加体育锻炼遇到的问题

3.1自身方面的问题

在茶叶企业内部有很多员工没有参加体育锻炼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的,有的员工是思想意识不到位,有的员工是收到自身各方面条件的约束,还有的员工是因为自身存在一定缺陷,总而言之,茶叶企业员工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身因素有很多,通过调查显示,企业员工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员工思想意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员工受到身体素质的限制。这两方面因素是大部分员工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3.2外部因素的问题

除了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还有一部分企业员工没有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是收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体育锻炼基础设施不完善、体育锻炼项目种类不齐全、适合自身的体育项目较少等等。基于以上外界因素,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体育锻炼活动较少,甚至没有。综合分析外界因素所导致的企业员工体育锻炼活动较少,这些因素都是由企业所导致的,都可以通过企业自身来解决,因此,针对外界因素导致的员工体育锻炼活动减少可以通过企业来解决,从而增加员工体育锻炼的数量。

4如何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4.1完善企业管理,增强职工锻炼意识

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要增加职工体育锻炼管理机制,让员工对体育锻炼活动更加重视,从而在思想意识方面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于企业管理机制的完善,可以增加体育奖励机制来鼓励企业员工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还要定期进行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体育比赛,逐渐加强员工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从思想意识上和行动上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另外,还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体育锻炼理念的灌输,让员工体会到,体育锻炼是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对生命负责。

4.2完善体育项目种类,适和更多人群

在企业中,之所以有很多员工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从而使得企业员工的体育锻炼活动减少,甚至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为了改善和解决这一现象,茶叶企业应该在企业内部完善体育项目的种类,通过对企业员工兴趣爱好的调查,增设一些体育锻炼项目的种类,使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从而逐步加强体育锻炼,同时,体育锻炼项目种类的增加,还使得员工对自己没有接触的体育锻炼项目产生好奇心,从而进行体育锻炼项目的尝试,进行增强体育锻炼。

4.3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为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只有体育基础设施的齐全才能体现出企业对员工体育锻炼的重视,从而使得员工的体育锻炼增加。目前,很多的企业虽然也在呼吁内部员工加强体育锻炼,但是,企业对于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管理工作不到位,有的企业只是将设施置办,在员工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没有对体育锻炼设施进行维护,导致使用时间一长,很多的体育基础设施都有所损坏,影响员工的体育锻炼活动,针对这种现象,企业要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为企业内部员工的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4.4关心员工身体素质,定期为员工体检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让职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而体检能够对自己身体的状况做出全面的检查,让员工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定期体检也是企业的一项福利待遇,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让员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使其意识到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组织员工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疾病,尽早治疗,员工自己进行体育锻炼前后进行对比,通过医学数据来向员工展现体育锻炼给自身的身体素质带来的好处,从而使企业员工开始重视体育锻炼,制定好锻炼的计划,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育素养,了解体育精神。

4.5针对员工的特点,增设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

在企业内部,由于员工人数较多,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个人爱好的也不尽相同,企业应该根据调查结果充分考虑企业员工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增加体育锻炼项目,慢慢培养员工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员工也较容易对针对自身而设置的体育锻炼项目产生兴趣,然后通过日积月累,达到增强体育锻炼的目的。另外,针对企业员工的特点而设定不同类型的体育锻炼项目还能是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得到保护,延长使用寿命,为员工的体育锻炼添砖加瓦。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对茶叶企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位的员工进行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员工没有参加体育锻炼项目,而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员工在平时的体育锻炼活动也较少,本文分析了茶叶企业员工在体育锻炼活动中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从企业出发,并结合员工本身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旨在加强茶叶企业员工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员工身体素质,提高劳动效率。

作者:关璐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

参考文献:

[1]马莉芳.高新企业职工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宁波高新区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0(7):45-47+35.

[2]陈为民,黄勇标.企业职工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分析[J].企业文化,2012(2):46-47.

体育锻炼总结范文3

关键词:广西 中学生 体育锻炼 调查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桂林市一中、桂林市二中两所学校的500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50人,女生250).

1.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由表1可以看出桂林市被调查的500名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现象。气排球运动深受中学生们的喜爱,占到总人数的76.8%,这与气排球运动项目在广西开展的现状有很大关联。其次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是羽毛球、篮球、跑步、乒乓球。从参与的运动项目上可以看出男生喜欢运动比较激烈的具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女同学则喜欢运动强度相对较低、对抗性小的运动项目。

2.2桂林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从表2看出,500名男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主要是锻炼身体、缓解学习压力和体育达标;女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主要是健美减肥,锻炼身体和体育达标。可以看出高中男生和女生在体育锻炼动机方面存在差异,男同学主要是锻炼身体,女同学则选择最多的是健美减肥,总体来看出于锻炼身体的学生占到了82.2 %,说明现在绝大部分的高中生意识到运动对身体的重要性。当然还存在其他动机如提高运动水平和交朋友。

2.3参与体育锻炼运动强度调查

学生体育锻炼强度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现状。桂林市高中生锻炼时处于稍累的人数比较多,占到总人数的75.6%,总体来看学生锻炼选择中等强度以上的占到96%。女生选择中等及以上强度的占到96.8%,男生占到99.2%,说明男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比女生稍剧烈。

2.4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运动频度调查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不算高,被调查的500人中一周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有40人,其中男同学有9人,女同学有31人,说明女同学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不高。被调查的学生中一周参与体育锻炼1-2次以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2%。每周锻炼3-4次的男生和女生分别占55.2%和43.6%,占总人数的49.4%。每天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2%,这部分人主要是准备高考的体育特长生.在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参见锻炼频度不高的原因是自己的学习压力较大,每天的作业较多,做完作业就所没时间去参与锻炼;也有学生是复习完功课就在家看电视或上网。

2.5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

被调查的学生每次锻炼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0.5-2小时之间占到总人数的71%,持续2小时锻炼的学生男同学有25人,女同学有13人,这主要是体育特长生,长期参与体育锻炼为高考。每次锻炼在0.5小时以下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1.4%,其中女生有68人,男同学有39人,占到较大比例。从总体来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女同学在下午下课后约同伴到田径场进行慢跑运动或到气排球场地进行气排球运动,然后回教室学习,这样以来锻炼持续时间就不长。男同学喜欢到气排球场地、篮球场、足球场等进行比赛,持续锻炼的时间就较长。

3结论

3.1桂林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主要是气排球、羽毛球、篮球。

3.2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男女生存在一定差异。

3.3参与体育锻炼运动强度方面男生比女生稍剧烈。

3.4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运动频度不高,主要集中在每周3-4次,有较大一部分同学不参加体育锻炼。

3.5学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0.5-2小时之间,男同学较女同学持续时间长些,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到半小时。

参考文献:

[1]万淑娥 刘伟春.对江西高校硕士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动力调节系统的调查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1 08

[2]卢元镇 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9-40

体育锻炼总结范文4

摘 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为高等艺术类院校组织和管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对高校开展体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 艺术 学生 体育锻炼 现状

一、前言

高等艺术院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等艺术人才的主要基地,承担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艰巨任务[1]。目前,艺术类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不断下降,这不但影响了自身的体质和健康状态,而且影响了学业。因此,学生身体状况是否良好已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与其他高校相比,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校课程的设置都体现了其专业特殊性。通过对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为高等艺术类院校组织和管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依据,对学校开展体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随机抽取4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经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根据本课题研究目的,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和社会学制定问卷的原理和方法,设计了《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问卷》,并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在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每所学校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发放问卷,共计400份,回收368份,回收率92%,其中无效问卷19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49份,问卷有效率为87%。

2.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对各种期刊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查阅,整理和搜集了有关本课题的研究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

3.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均取无记名形式,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统计软件对所调查的有效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论证了有关结论和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现状

体育锻炼意识是人们对体育的认知、价值观念及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思维活动等思想观念的体系。体育锻炼意识的强弱对体育锻炼行为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是促进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1]。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是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经调查,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58%且男生多于女生,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只有8%,有34%的学生选择“一般”。这反映了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指导课外的体育锻炼。

(二)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1.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

学校体育场所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保证。通过调查可知,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场所选择人数最多的是学校体育场所,占调查总人数的69%,选择营利性场地进行锻炼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4%,选择社区场地的占4%,其它场地的占3%。由此看出,由于学生自身经济条件有限,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学校的免费体育场馆设施,在营利性质的社会体育场馆健身的学生较少。

2.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

通过调查,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选择“个人锻炼”的人数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57%;选择“与朋友同学一起”的占调查总人数的31%;选择“与家人一起”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选择“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这一结果反映了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个性化,风格化表现得尤为突出。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个人本位主义较强,集体观念较弱。比较注重个人在专业及其它领域的突出能力,而不太注重团队合作。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走向未来的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培养成一批受人们欢迎、社会接受的文化艺术事业工作者,而不是一个独往独来、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职业者”。

3.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

体育锻炼频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是衡量参与者锻炼效果的重要指标,还是反映体育锻炼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问卷表明,每周参加体育锻炼在1-2次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63.2%;每周参加2-3次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26.1%,4次及以上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0.7%。这一结果说明目前高校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的体育锻炼少,频度低,尚未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及生活习惯。因此,要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4.影响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影响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调查显示,影响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第一因素是懒惰,占调查总人数的46%,由于艺术类学生受其专业特点的影响,普遍存在一切以个人感悟、喜好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性较差、纪律观念较淡薄、生活作风较懒散等现象;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第二个因素是体育设施不足,占调查总人数的31%,因为艺术类院校对体育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体育设施相对滞后,体育器材缺乏,没有足够的运动场地,使得原本想要运动的学生因设施问题不得不放弃,同时影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第三个因素是没有人指导,占调查总人数的14%,学生仅靠课堂的体育锻炼是不够的;影响最小的是身体和经济的原因,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6%和3%。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较积极;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选择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营利性质的社会体育场馆健身的学生较少;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个性化,风格化表现尤为突出,集体观念淡薄;学生参加的体育锻炼少,频度低,尚未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及生活习惯;影响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其心理因素的影响即惰性。另外,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校对体育的资金投入不足,体育设施相对滞后,体育器材缺乏等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二)建议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积极营造参与加体育锻炼的氛围和环境,同时加强对体育活动的宣传、管理和引导,并培养具有艺术特色的校园体育气氛,以促进学校体育和学生个性体育的发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2]。加强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文化。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集体主义精神。还应加大对学校体育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提供充足的体育场馆设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体育锻炼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侯昌松,吕进.高等艺术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3):130-131.

[2] 付玉娟.黑龙江省艺术类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韩晗,姚业戴.艺术类院校学生体育意识特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1):39-40.

体育锻炼总结范文5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结构的调整,近几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发展迅速,它的来源大多数是由中等职业院校晋升而来的。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具备专业的业务知识技能以及某些特殊技能的智能型操作人才。《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不光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样需要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

如何拥有强健的体魄?作为在校学习的学生,体育课是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必修的课程之一,同时,体育课也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学习运动技能的最主要途径。然而,体育课没有明显的强制性和“法定性”,相当一部分同学上课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完全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所以只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才能使学生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享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生活乐趣,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通过对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因素的调查发现,影响一年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集中在“运动场地和器材不足”和“不会运动技能”,二、三年级主要因为“运动场地和器材不足”,调查结果显示:“运动场地和器材不足”、“不会运动技能”、“缺乏组织指导”是对学生共同的影响因素。虽然有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一些客观因素,但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根本原因是不正确的体育观。高职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轻视体育锻炼的现象,他们不懂得自觉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学生的健康意识差,缺乏现代人的健康观念、保健知识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直接原因是体育锻炼目的性不明确,大学生接受体育教育和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差,许多学生只是对体育考试内容的项目进行练习。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出现了运动场地拥挤的局面,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由于课外体育锻炼缺少必要的组织,学校体育设施不足,体育器材少,使他们感到没有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从而逐渐失去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外时间愿意进行体育锻炼、有进行某些体育锻炼项目所必需的场地和器材、了解进行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建议如下:

一、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内、外因相结合的结果,它既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学生自身的主观要求。学生必须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体育锻炼,不仅要意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更要意识到不参加体育锻炼存在对身体的潜在危害。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主要动因。同时,要重视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教育。《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运动参与目标中的关键内涵,也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因此,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增强体育意识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根本保障。

二、加大对体育资金的投入,重视体育场地、器材的改善。

体育锻炼的客观条件是影响青少年学生能否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势必严重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加强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建设,增加体育场馆和运动使用面积,使大学生有更多的运动健身场所。有针对性地扩大学生喜爱项目的场地器材,有计划增加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例如增大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场地的建设,为学生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保障。

三、加强体育教学改革,推行选修课制度,培养学生的锻炼能力。

随着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体育教育的目标应该与学校的总目标相一致,将教学目标、目的和内容视为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参与锻炼、增强体质的硬件,为学生的课外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要增加《科学健身学》的教学内容,加强目的性和科学性身体锻炼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健身的作用,学会科学锻炼身体和健身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课堂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及锻炼方法去参加课外锻炼。教学内容和考试项目的选择,应充分体现体育锻炼实践为主的特点,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兴趣爱好,逐步增加一些学生喜爱并适用于学生未来需要,便于开展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健康需要,以提高锻炼的积极性,使大学生能够自觉、持久地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另外,学校的课程实施形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可推行自选课的形式,按照兴趣分成不同的群体进行授课,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因为不能学习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而讨厌上体育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体育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体育项目的方法,是培养终身体育的基础。要想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学生必须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且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正确的锻炼方法。因此,体育课程的开展应首先考虑不同学生的体育项目兴趣,允许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尝试,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爱好,以自选课的方式进行授课。如果学生能在体育课上学习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就会主动练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推动了课外体育锻炼的进行和发展。

总之,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高职院校学生即将踏入社会,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学校要加强宣传,关心学生的体质健康,要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改革体育课程,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基础来设计课程方案,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

参考文献:

[1] 朱美金.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发展对策[J].南京师范学院学报.2005.10.

[2] 潘英明,赵洪明.关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模式的调查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10.

体育锻炼总结范文6

大学生健康体育锻炼特征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随着“健康第一”体育观念的进一步深入贯彻,大学生对体育健康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及健康观念的“知行合一”逐渐成为培养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对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健康观念及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分析,试图厘清大学生健康观念的建立和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为大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及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习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内江师范学院880名2010级和2011级在校大学生,其中2010级440名,2011级400名,男生500名,女生380名。

1.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设计100道有关体育健康观念和体育锻炼行为方面的选择题,制成调查问卷,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回收问卷880份,其中有效问卷870份,有效率98.9%。

文献资料法:根据需要,查阅了相关健康和体育价值观念以及体育活动形式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数理统计法:将回收的问卷的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研究结果

2.1.1健康观念的认知。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对健康观念的认知有差异,有88%的学生已经认识到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二年级的学生比一年级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观念要稍好一些。超过80%的学生对身体的生理健康概念认识不足,认为能吃能睡就是健康。38%的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视不足,与别人合作交流的动机不强,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好。男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要好于女生。

2.1.2体育观念的认知。对体育的认知观念较为陈旧,60%的学生认为体育就是锻炼身体,男生对体育的认识不论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要好于女生,对体育的附带功能认识也要好于女生。32%的女生认为体育可有可无,偶尔锻炼一下就行,15%的女生认为体育锻炼会长肌肉,有可能变胖而影响形体美。

2.1.3体育意识的认知。超过70的学生没有终身锻炼的意识,参见体育活动仅仅是一时的兴趣爱好,或者是增进同学间友谊的一种手段。从调查中发现,75%的学生希望掌握一种或多种活动的技能,一些常见的诸如篮球、足球、太极等项目普遍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50%的学生对体育的社会意义和附带功能认识不足,没有完整而全面的认识体育。

2.1.4锻炼行为的选择。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锻炼方式的选择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的趋向:简单易行符合自身经济条件的锻炼行为;根据自身性格特点选择符合展现个性的锻炼行为;结合自身身体条件选择适合发挥优势的锻炼项目。

其中,第一种情况约占学生总数的25%,其选择简单易行符合自身经济条件的锻炼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受体育器材昂贵和场地使用费高等因素制约。选择第二种展现个性的锻炼行为的学生主要是性格因素所决定的,诸如健美操等,这部分学生大约占总学生人数的30%。而根据自身身体条件选择锻炼项目的学生占到总数的45%,比如篮球、足球、武术等项目。还有一部分学生锻炼行为的选择是处于随机或者附众心理。总体上看,大学生对锻炼行为的选择是理性的,反映了一定的锻炼价值观。

2.2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健康、锻炼观念和体育意识以及锻炼行为的选择的调查,基本反映了大学生健康观念及体育锻炼行为的总体特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可以从大学生对体育观念和健康认知入手,进一步分析形成这种状况的深层次的原因,厘清观念与行为的联系,指导大学生科学选择体育锻炼行为和方式,服务于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使大学生建立健康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对体育观念的认知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比较缺乏的领域。只是近百年来受西方体育观念的影响,中国的体育融入了西方竞技体育的一些内容,才使传统的中国体育有了生机和活力。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健康是生命之本。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观念是时代的一种精神,也是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和理念。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就提出:健康不仅是免予疾病和衰弱,而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的完美状态。新的健康目标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念转换。追求一种更积极、更高层次的适应和发展,是一种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

大学生正是接受教育形成价值观和健康观念的黄金时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对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有决定性的影响。学校体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和引导学生确立良好的体育观念,建立良好的健康意识和体育锻炼意识,指导和培养学生成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忠实执行者。

3对策

引导学生学习并探索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丰富体育锻炼的专业技能,形成科学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结合自身的条件,有效地促进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形成完整的健康观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体育生理、卫生保健、安全、营养等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识的健康贯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锻炼总结范文7

【关键词】调查问卷;体育锻炼;分析;整理;体育教育

一、研究对象的特点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在读大学女生,大学女生作为高校和社会的特殊人群,她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大学女生未来的任务特别繁重,女性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重担,担负着承上启下的神圣使命。她们的健康状况和体育的态度、行为将直接影响到自身未来事业成就的实现,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就其健康状况而言,却不容乐观,据相关统计,在我国白领阶层女性中身体素质下降明显,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均提前出现,这与她们在大学时代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长沙师范大学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7%和93%,选取长沙师范一年级至三年级5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体育锻炼态度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故此本文将以女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实现方法

本文主要依据“合理行动理论”(Fishbein, &Ajzen,1975)和“计划行为理论”(Ajzen,1988),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调查问卷选用毛荣建2003年在前人的基础上、遵循标准化心理量表的编制程序,经过两轮预调新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对调查问卷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并对获取数据进行整理,从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行为态度因素。本文通过发放《锻炼态度量表》整理得到《长沙师范女大学生业余时间安排调查表统计表》、《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统计表》、《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统计表》《大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情况的调查问卷统计表》等。

通过对长沙师范女大学生业余时间安排调查表(双选)统计表见表(1)的分析,可以看出女生个人课外时间的安排依次为:专业学习41.7%,去图书馆看书41. % ,体育锻炼11%,上网39%,听广播看电视电影26%,参加社交活动19%,做家教6%,其他16.3%。无论是从首位选中的结果看,还是从前三位选中的结果来看,高校女生用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大多数时间安排在专业学习、去图书馆、上网、电影电视上。

通过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双选)统计表(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而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1%,以调节大脑、消除疲劳为目的而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占调查人数的51%,41.6%的女大学生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健美减肥,32%的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让丰富可与文化生活。丰富可与文化生活和健美减肥的动机目标所占比例也较大,这与女大学生自身的需要关系密切。另外,增进交往、个性发展和应付考试的动机也都超过了20%,这说明了大学生已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有较正确的认识,这正是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因素和动因[2];从另一个角度讲,大部分学生还仅仅把体育作为一个辅助,一个辅助学习文化课的手段。同时有29.4%女大学生为了应付体育达标考试而被动参加体育锻炼,说明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深刻。

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表(表3)显示:每周参与三次以上的为91人仅有16.3%的学生,49%的学生每周1-2次,每月1-2次的占11.6%,天天锻炼的占10.5%,偶尔参加的体育锻炼的占12.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也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参加每周不少于三次的体育活动。每次运动必要的运动时间是20min-60min,少于或超过锻炼效果都不好。调查的结果确是很令人担忧。女生体育锻炼的时间达到30分钟或30分钟以上的占44.0%,60分钟或60分钟以上的占11.7%,30分钟以下的占26.2%,不确定的占18.1%。调查结果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争取实现学校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学生总数的80%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种类具有多样性,对某些运动项目具有明显的偏爱,通过《长沙师范学校大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情况的调查问卷》统计表(表4)可以得出,大学女学生对健美操、体育舞蹈270人,占总人数的48.2%,小球140人,占总人数的25%,大球80人,占总人数的14.3%,其他项目70人,占总人数的,12.5%等,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于运动量小,动作变化较多,有一定美感和非对抗性运动较偏爱,对于运动量大、存在危险性的运动却少有人参与。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依据对《长沙师范女大学生业余时间安排调查表统计表》的分析,我们得出高校女生用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

依据对《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调查统计表》分析,得出大学女生已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和功能,对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有较正确的认识,但同时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不深刻。

依据对《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统计表》分析,得出大学女生平时锻炼时间多少。

依据对《长沙师范大学大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情况的调查问卷》统计表分析,我们得出大学女生对于运动量小,动作变化较多,有一定美感和非对抗性运动较偏爱。

(二)建议

(1)学校体育教育应转变长期以重技术轻理论的教学模式,在以后教学中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注意及时消除避免学生运动厌倦心理。

(2)学校应根据学生运动的需要,在大力投资建设体育场地、场馆的基础上。

(3)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做到有趣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结合,引导开发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将运动精神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重视学生健身运动兴趣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涛等.应用系统观点对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在学校体育中协调发展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5)

[2] 张志勇,杜林英.学校体育教育思想和目标的社会取向[J].中国学校体育,1998,(6)

体育锻炼总结范文8

【关键词】中小学 课余锻炼 发展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017-03

一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断得到改善,而且随着“素质教育”、“减负”等教育口号的提出及落实,中小学生可支配的课余时间比以前显著增加,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形式等多个问题,以求让学生们能在学校学习之后享受到丰富多彩而又健康的课余生活。但据我市少年儿童素质状况抽样调查情况报告可知,我市中小学生可真正支配的课余时间并不多,学业仍是我市中小学生课外时间的主要内容,中小学生课余生活的质量令人担忧。据调查显示: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有较好改善;但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指标进一步下降,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涉及6~22岁学生38万余人),其原因是体育锻炼不足(锻炼时间与强度不够),已成为我国学生重要的健康问题。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呼吁,社会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充分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共同营造一个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大环境。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至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激励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各级学校体育教育的重点研究内容。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还是“注重课堂教学,轻视课余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在中小学体育教学和课余锻炼实践中,大多数学生参加健身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不喜欢也不愿参加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锻炼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但中小学课余体育锻炼大多缺乏科学指导,存在着目的性不强、科学健身观念淡薄、自我保护及监督能力较差、锻炼难以持久等问题。如何让中小学生参与科学、系统、合理的体育锻炼,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在掌握学生个体情况基础上,制订科学指导锻炼方案,发挥课余体育锻炼的最大效用,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理念,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其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小学生科学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研究对象:襄州区第二高级中学初一学年组学生为实验对象。

第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搜索关于健美操文章60篇,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2)访谈法:访问襄州区第二高级中学的学生、教师、校长及相关人员,对研究课题设计的问题进行可行性和必要性调查。(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为定量分析提供依据。(4)逻辑分析法:根据统计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三 结果分析

1.分析襄州区第二高级中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

襄州二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可以在表1中清楚可见,28%的同学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是为了强身健体,加强身体素质与机能的提高。22%的同学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是结识朋友来锻炼自己与人接触的能力以体现自身价值。20.8%的同学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减肥,坚持每天体育锻炼以减少多余的脂肪,呈现健美体魄。16%的同学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是缓解学业与精神上的压力,通过体育运动来释放神经。最后还有13.2%的同学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目的就是应付体育课程的考试,其实这部分人是不愿意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正确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意识,有着较强的强身健体意识,同时也表明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总体动机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应该看到,有极少数同学由于自身素质条件等原因认为体育锻炼是应付考试、浪费时间,缺乏对坚持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身心健康的正确认识,学校及教师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l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其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加,并逐渐养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

2.分析襄州区第二高级中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周次数

襄州区第二高级中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周次数可以在表2中清楚可见,每天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2%,每周参加3~4次体育锻炼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8%,每周参加1~2次体育锻炼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36%,另外,从来不参加课余体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4%。由此可以看出襄州区第二高级中学学生的锻炼意识淡漠,与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相差甚远,这可能与各校的场地设施与各学校的指导教师不够有关系。

3.分析襄州区第二高级中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

襄州区第二高级中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可以在表3中清楚可见,28%的人喜欢古老的健身方法——慢跑,慢跑运动可以不用思考不用学习,自己按自己的身体机能分配体力就行了,这一项目深受同学们的喜爱。22%与20%的同学们选择了健美操运动与体育游戏运动,健美操以其融音乐、舞蹈、体操于一体的特征和充分体现美感的魅力,迎合了中学生的爱美心理,也激发了中学生的参与动机,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而体育游戏是一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属于教育性游戏的一种,它是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的特殊体育运动。参加此类游戏不仅是为了娱乐消遣,而且还能达到积极性休息的作用,非常受学习压力大的中学生的欢迎。中学阶段,学生在心理上趋于成熟,思维的独立性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分析、见解和设想,意识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所以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广泛性有所收敛,择性和稳定性有所增强,喜欢富有美感、韵律性强、显示柔韧协调能力和娱乐身心、放松精神的项目,因此,健美操与体育游戏的选率较高,符合这一阶段中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24%的同学选择了球类项目,如羽毛球、篮球与足球等项目均受同学们的喜爱,羽毛球项目不受空间与场地的限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协调能力,篮球与足球等项目能体现人与人之间共同协作的一种能力,可以增进师生们的感情。

4.襄州区第二高级中学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情况调查及分析

体育社团是指由本校学生自发组织的以体育运动为主要目的或活动内容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有数量较为固定的成员,一般不少于2人,有得到认同的组织管理机构,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运动目标,运动内容相对稳定,有共同制定并履行的章程,具有非营利性。中学生体育社团一般还具有教育功能、文化功能与娱乐功能。

5.分析影响襄州区第二高级中学学生课余锻炼的环境因素

对所有体育活动的参与者而言,体育锻炼与其他健康生活方式一样,都经历着被接纳、采用和坚持的一个连续过程,最后成为一种终身化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从表5可看出影响襄州区第二高级中学的课余锻炼的原因很多,第一,场地少,学生选择项目受到一定的局限性。第二,场馆开放时间短,只限上课时间开放,课余时间根本不开放,现在很多学生选择的健美操项目就只能在田径场地上进行锻炼,表演类的项目是需要审美对比的,但因为学校场馆开放时间受限就只能放弃。第三,教师指导实践较少,学生普遍不会科学系统的锻炼,只是偶尔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且都是一些简单的训练内容,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就应该把一些简单的健身方法指引给学生,使学生懂得科学的健身理念。

四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第一,襄州区第二高级中学的学生能够认识到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第二,襄州区第二高级中学的部分学生对课余锻炼的目的处于盲目状态,这样一来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进一步的工作要求。

第三,襄州区第二高级中学的学生能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活动项目多样化。但受缺乏指导、训练时间短、训练内容不科学、场地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课余训练效果差。

第四,影响襄州区第二高级中学学生课余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学校内部场馆管理不当,其次是缺乏教师对学生课余锻炼的指导工作。

2.建议

第一,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促进中小学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发展,从而建立对体育锻炼浓厚的兴趣和自主锻炼的意识。同时在中小学可以开设一些课余锻炼的指导讲座,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第二,建议体育教师加强体育课内指导工作,为学生较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提供较科学系统的内容与训练时间,使学生科学地认识课余锻炼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第三,建议学校加强课余体育训练的指导工作,请体育教师每星期为全校学生讲解课余锻炼的方法,让各体育教师进行具体的辅导。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制订良好的训练计划。请示学校相关领导对场馆开放时间进行调整,不要只局限于上课的时间开放,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时间进行周期性的开放,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课余锻炼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主性,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中小学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自身对惰性的控制能力较弱,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多催促学生按时进行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练习习惯,一旦这种自主性养成,便会让学生受用一生。

参考文献

[1]易晓红.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J].科教视野,2007(23):326

[2]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王丽英、戴燕红.试论影响人们坚持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选学报(学科版),2009

[4]宋为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2)

[5]梁利民.我国体育生活化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6]毛振明、赖天德.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11~112

[7]李群.学生体育锻炼的意义[J].陕西教育,2004(9)

[8]体育词典编辑委员会.体育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体育锻炼总结范文9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幸福指数

[中图分类号] G806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陆续出现研究生自杀现象,还有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其他各种事件,研究生群体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硕士研究生的幸福感状况不由得令人们开始担忧,硕士研究生的幸福感状况和如何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幸福感水平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省高校研究型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00名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抽取的150名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于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中抽取的250名非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然后对样本进行相关项目的调查。

2.2 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几种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校硕士研究生基本特点

3.1.1 硕士研究生身心特点

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左右阶段。在这个年龄阶段的硕士研究生在生理上已经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研究生群体的作息时间不正常,生活方式不良,缺乏运动,以及各方面压力导致大部分研究生出现:体质下降,经常感觉颈、肩、手臂部不适,疲劳乏力,头昏脑涨,身体功能紊乱,食欲不振,易生病等症状。

3.1.2 硕士研究生现实生活学习状况

调查中大部分硕士研究生都没有学费、工作、婚姻家庭、照顾子女老人的负担,家庭平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能够达到一半以上,经济、社会、家庭压力相对较小。他们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业以及未来的工作、出路、感情方面,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对自己硕士生活的迷茫,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以及社会就业带来的巨大压力,给他们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造成了他们心理负担的加大,幸福感下降,幸福指数明显不高的情况。

3.1.3 硕士研究生业余生活状况

在调查的227名非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中有80%的硕士研究生有一定的课余时间进行课余活动。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只有17.6%的硕士研究生选择了体育锻炼。

3.2 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

在硕士研究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甚至体育运动抱有一种不反对,但也不乐于参与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不利于体育的发展,也对个人的身体、心理健康十分不利。90%以上硕士研究生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但是只有60%左右的硕士研究生乐于参加体育锻炼。

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运动场地要求限制较少、适合多人共同参与、技术难度为中低等的运动项目更受硕士研究生的偏爱。

硕士研究生在体育锻炼时间、强度、频率的选择上,男性和女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根据T检验结果显示,Sig值=0.00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除去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外,其他非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依次为:21-30 min(28.2%)>60 min以上(26.4%)>31-59 min(22.9%)>11-20 min(6.6%),没有学生进行10分钟以下的体育锻炼活动。这表名非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一定强度上的体育锻炼绝大部分能够保证在半个小时至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体育锻炼的有效性。

除了不参加体育锻炼的15.9%的硕士研究生之外,非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每个月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主要集中在每周1~2次(37%)和一个月2~3次(25.6%)这两个频率上,T-test检验Sig=0.026

3.3 体育锻炼对硕士研究生幸福指数的影响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制定了《体育锻炼对幸福指数的影响》调查问卷,该问卷共22题,选项分为六个项目,分别是“非常符合”、“符合”、“有点符合”、“有点不符合”、“不符合”和“很不符合”,这六项的得分分别依次是6分-1分。总得分越高,说明体育锻炼对幸福指数的积极影响越大,根据被调查者的情况,本文将85分以上作为体育锻炼对幸福指数有积极影响的标准分值。

该表反映了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男性、女性《体育锻炼对幸福指数的影响》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从中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男性总分平均值103.88分>体育专业男性总分平均值的102.54分;体育专业女性总分平均值101.10分>非体育专业女性总分平均值99.84分。男性硕士研究生的总分平均值103.38分>女性硕士研究生的总分平均值100.34分。而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之间总分平均值差异不大,分别为102.82分和101.98分。

体育锻炼对幸福指数的影响男女差异较为明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男性与女性的性格和心理原因所造成的。男性性格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运动因子,乐于从事运动,易于接受运动。本身男性的生理特征也更适合于参与运动,易于学习运动技能,也就更能够从运动中获得快乐的感觉。而女性由于身体条件和心理性格与男性的差异,更为喜静,对于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并不积极,而且身体外在机能方面接受体育技能的能力要明显弱于男性,因此更不喜于参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其幸福指数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该表给出了《体育锻炼对幸福指数的影响》调查问卷的方差分析表,因素“性别”的Sig=0.0280.05,说明“专业”因素效应不显著,即硕士研究生专业对《体育锻炼对幸福指数的影响》问卷的总分没有显著作用。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通过参加一定强度、时间和频率的体育锻炼,参与体育锻炼的硕士研究生幸福感的增强主要是由于体育锻炼能够带给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愉悦感,摆脱长期伏案工作,面对电脑,高强度、高压力的生活方式,舒缓紧张的肌肉和得不到休息的器官,使大脑得到休息,缓解压力,使精神更加充足,有效地调动机体的各个机能。只有身体和心理得到有效的放松与调节,硕士研究生才能够脱离亚健康状态,获得更好的幸福感,进而将在体育锻炼中获得的幸福感和愉悦感带到实际生活中,以便更好的进行工作和学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尽管几乎所有硕士研究生都认为体育锻炼是很重要的,但课余时间选择参加体育锻炼的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并不理想。河南省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状况较差,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体育锻炼意识不强。

4.1.2 在体育锻炼强度、时间和频率的选择上,河南省高校硕士研究生男性与女性差异较大。体育锻炼强度、时间和频率对幸福指数的影响成两边低中间高的“山峰”型,即随着体育锻炼强度、时间和频率的不断提高,幸福指数水平也不断提高,在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运动时间和频率的增加幸福指数又呈下降趋势。

4.1.3 河南省硕士研究生幸福指数总体平均分高于幸福理论值。其中,女性的幸福指数明显高于男性。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硕士研究生幸福指数偏低,呈现不幸福状态。

4.1.4 参与体育锻炼的硕士研究生幸福指数要明显高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硕士研究生,说明体育锻炼对河南省高校硕士研究生的幸福指数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4.2 建议

河南省高校及高校体育工作者应进一步了解影响硕士研究生幸福指数水平的体育因素。高校应指导硕士研究生掌握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方式。通过宣传教育以及培训指导,使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明确体育锻炼对幸福指数和自身健康的影响,通过指导他们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来缓解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所带来的压力以及排解不良情绪,对心理状况进行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不畏困难,勇于面对困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强度、时间以及频率,制定体育锻炼计划。

硕士研究生应将在体育锻炼中所获得的幸福感融入现实生活中。体育锻炼能够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顽强果敢的意志品质,用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和自信积极的心态,为人际关系的良好建立搭建平台。硕士研究生应将在体育锻炼中获得的积极情绪迁移至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情绪和压力进行合理的自我调控,摆脱封闭的宿舍环境,多与外界进行沟通,增加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利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压力与困难。

参考文献

[1]芦忠文,薛富东.研究生体育参与问题的研究[J].体育世界,2008,9

[2]DIENER Ed. 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4,95(3): 542-575.

[3]苗元江,从幸福感到幸福指数――发展中的幸福感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9(11):103-108.

[4]Diener ED.Diener R.B.Newdirection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research: the cutting edge.India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J],2000,27(1):21-33.

[5]http:///view/3796524.

htm.

[6]维基百科http:///wiki/Physical_exercise

[7]季浏,(澳)罗伯特J.科克比.身体锻炼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12(3):7-11.

[8]姒刚彦.当代锻炼心理学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1):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