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医疗职称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2-27 11:09:30

医疗职称论文

医疗职称论文范文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新疆某肿瘤专科医院临床一线护士,包括29个接触化疗药物的科室499人,年龄29岁±0.45岁;其中本科96人,大专301人,中专102人;主管护师36人,护师75人,护士388人;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职称、工作能力将护士分为N1~N4级,其中N1级296人,N2级145人,N3级55人,N4级3人。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乌鲁木齐地区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临床一线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科室工作年限1年以上。排除标准:护士长及长期不从事临床工作的护士;哺乳期、孕产期的护士。

1.3内容与方法

研究工具:研究使用的调查量表《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状况调查表》是参考美国OS-HA细胞毒性药物的职业防护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护理、统计专家咨询意见编制而成。经预调查测定Cronbach’α系数为0.83,重测信度为0.81,CVI为0.817。调查问卷内容:内容为病区提供的防护设备、病区防护制度、科室对化疗职业防护的管理情况等。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4年3月—2014年10月进行问卷调查,与各调查科室护士长取得联系,在得到其支持后,应用《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状况调查表》,由各科室护士长监督,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回答时间20min,护士长负责回收问卷并进行核实,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79份,回收率为96%。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防护用具提供情况

根据医院防护设施设备情况发现医院无化疗药物配置中心,但在接触化疗药物的科室均建立了单室配置化疗药物,据管理者表示该院正在筹划建立化疗药物配置中心,并且防护设施齐全,均配备了生物安全柜、一次性防护垫、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聚氯乙烯手套、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口罩、护目镜等物品,防护用具提供较齐全。

2.2不同能级护士对化疗职业防护状况

全院护士实行能级管理,根据职称和工作年限将护士分为N1-N4级,根据各能级护士防护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能级越高的护士化疗职业防护能力越强。

2.3不同职称护士对化疗职业防护状况

根据护士不同职称将调查对象分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调查对象中无高级职称,按照不同职称人员防护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职称越高的护士化疗职业防护越好。

3讨论

3.1防护设施设备提供较齐全

肿瘤专科医院的护士是接触化疗药物最频繁的人群,而大量文献报告经常接触化疗药物对护士的身心均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者会造成脱发、白细胞降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症状出现。而这些不同程度的危害在一定环境中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如果拥有良好的防护环境、充足的防护设备、健全的防护体制、严格的管理制度、较强的防护意识,并且做好防护措施,这一系列对健康的影响都会降低到最小。因此,作为肿瘤专科医院,为护士提供齐全的设备,做好防护措施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内外文献都显示,使用化疗药物配置中心之后护理人员的白细胞下降率、肝脏转氨酶升高率、及皮肤损伤发生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化疗药物配置中心可以有效地降低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健康的危害,因此,在提供健全的防护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应重点放在建立化疗药物配置中心上,为护士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3.2不同能级护士化疗职业防护差异显著

按照卫计委发放的优质护理标准文件,护士必须实行岗位管理,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职称、工作能力,结合医院护士的实际情况,将护士分为N1级~N4级别,每一级别均有不同的晋级标准,达到晋级标准时才可晋升。根据表1数据显示职称越高的护士化疗职业防护能力越强,原因可能是能级越高的护士工作年限较长、职称较高,在该岗位的工作能力也相对较强,她们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均高于能级较低的护士,工作经验丰富,对化疗职业防护的危害认识的程度也会越高。

3.3不同职称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有差异

不同职称护士对化疗药物认识情况也有显著差异,三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职称越高,防护能力越强,原因可能是高职称护士工作经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王卫康等研究显示,比起高年资、职称的护士来说,低年资、低职称护士在化疗防护方面自我保护意识更淡漠,防护措施更难于付诸于实践,与本次调查结果相似。

4对策

4.1规范管理,提供健全的化疗职业防护用具化疗

药物的配置应建立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中心,由专人进行配置,并防护到位。但我国多数医院未建立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中心,造成化疗药物配置同普通药物配置。提供健全的防护设施设备是做好化疗职业防护的前提,医院应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系,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建立化疗药物配置中心。

4.2加大检查力度,提升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及防护水平

医院虽然提供各类防护设施设备,但是护理人员的执行力还待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欠缺,医院应通过各种培训、检查方式,促进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将化疗职业防护内容加入到新招护士岗前培训中、日常培训及考核中,实行化疗职业防护的准入制度,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化疗职业防护意识。通过加大检查力度来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水平,将化疗的职业防护列入到各级质控工作中去,督促护士使用化疗药物时严格按照职业防护的标准、流程进行操作。

4.3加大培训,提高护士层次

医疗职称论文范文2

1.1对象分别对包头地区城市和农牧区的17个医疗卫生机构的1423名(城市851名、农牧区572名)在职医护专技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参与调查的17个医疗卫生机构中,城市6个医疗卫生机构,占总数的35.3%;农牧区11个医疗卫生机构,占总数的64.7%;按照学历结构(见表1):硕士45人占3.2%,本科770人占54.1%,大专447人占31.4%,中专161人占11.3%;按照职称结构(见表2):高级职称268人占18.8%,中级职称384人占27%,初级职称771人占54.2%。

1.2方法本次研究按照城市、农牧区地域划分的不同,分别设计调查问卷。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P值、百分率。

2结果

城市卫生专技人员(学历、职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需求调查表(见表3):相同专技人员按照职称调查表统计显示——希望增加医学心理学、伦理学项目学习占95.6%;增加疑难病例项目学习占96.1%;增加交叉学科项目学习占95.5%;相同专技人员按照学历调查表统计显示——希望增加医学心理学、伦理学项目学习占99%;增加疑难病例项目学习占98.8%;增加交叉学科项目学习占98.7%。农牧区卫生专技人员(学历、职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需求调查表(见表4):按照职称统计显示——希望增加医学心理学项目学习占97.4%、伦理学项目学习占97.7%;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及医院感染项目学习占98.6%;按照学历统计显示——希望增加医学心理学项目占94%、伦理学项目占98.9%;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及医院感染项目学习占100%。

3讨论

3.1改变继续医学教育讲座模式,增加互动交流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包头地区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偏重于对专技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缺乏对专技人员人文医学(包括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相关交叉学科、卫生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等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内容较少;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在城市开展的较多,学习形式上偏重于面对面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实际能力的培训。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术讲座缺少互动环节。建议通过增加人文医学、相关交叉学科、卫生应急事件处理等方面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同时增加农牧区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项目讲座中增加现场互动环节。

3.2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本着终身教育的继续医学教育宗旨,推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机制、项目内容。通过调查分析,建议根据不同地区专技人员对知识层次的不同需求,来调整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设置,在加强专科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增加医学心理学、伦理学、交叉学科、卫生应急处理能力方面的项目,将适合城市、农牧区的项目,邀请国内、市内专家举办讲座,设置互动学术讲座,使教学面对面,增加交流与讨论,共同提高,为专技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与选择,从而实现科学的终身教育[3]。

医疗职称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现代医院;职业化 管理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逐渐被推向市场。外部环境的变化,给各级各类医院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又带来了严峻挑战。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以业务为主的传统的经验管理将被以市场经营为主的职业化管理形式所取代。职业化的管理是不断实现医院管理现代化,向管理要效益、凭管理求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关于现代医院职业化管理的探讨离不开对传统专家型经验管理模式的反思和已变化了的外部新形势认识。

1当前我国医院管理现状

1.1管理观念落后,主要以经验管理为主 改革开放前,特别是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前,我国医院都实行政府拨款补助的差额预算方式,一切事情政府包揽,没有市场经营概念,医院的管理被人为地简单化为单纯的业务管理,医院管理者主要是业务专家和技术骨干。同时,当时医院管理相对简单,凭经验管理已游刃有余,经验管理成了最主要的管理方式。由于尚未彻底摆脱传统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影响,加之人们思维定势的作用,当今我国绝大多数医院仍沿袭经验管理模式。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医院管理者不足1/3的人接受过管理岗位培训,1/2以上的管理者所掌握的管理知识主要来源于平时工作经验的积累,大部分人缺乏现代医院管理所需的市场经营知识,我国医院管理普遍落后,严重制约医院发展。

1.2管理者的人力资源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目前我国医院存在的一个普遍而突出的问题是,医院的发展还主要依赖医疗设施的购置和规模的扩大,对医院人力资源的认识仅局限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对管理者的人力资源价值缺少充分的认识,并依据传统意识,把管理人员作为一种成本纳入经济核算,而忽视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的增值性。研究表明,在一个经济组织里,在结构、人员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管理有时可以提高50%的效益,管理者的人力资源有巨大价值。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许多医院最欠缺的不是技术和设备,而是具有新观念的管理者。加强医院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借管理求生存和发展,充分发挥医院管理的人才优势是许多医院蕴藏着的巨大发展潜力。

1.3缺乏相应的管理职称体系,管理队伍很不稳定 在医疗卫生系统,我国早已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医疗技术职称体系,依据相关的职称评定制度和医疗技术专业论文、论著的多少,以及工作年限的长短,医疗技术人员可以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作为对其专业技术能力和劳动质量的肯定,从而获得更优越的工资、奖金和福利等待遇。但医院管理人员至今无独立的职称体系,从事医院管理的行政职称均采取挂靠临床技术职称的做法,因而无法用传统的职称晋级评定方法对医院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工作质量做出客观的评定。兼职式的医院管理人员,人在管理岗位上,但主要精力仍放在原来的医疗业务上,难以一心一意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医院管理队伍很难稳定下来。

2医院管理职业化的现实基础

2.1医疗卫生改革推动医院逐渐走向营利市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对医院投入比例逐年下降。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投入占医院收入的平均比重为30%以上,200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7.7%,2003年抗击非典,在政府投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也仅占8.4%。由于政府投入过低,医院运行主要靠向患者收费,医院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倾向,医院从单纯的福利性机构逐渐转变为“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医院投资主体也出现了多元化,涌现出一批外资医院和民营医院,形成了以国有医院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医院并存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国有医院被进一步推向医疗卫生市场。国有医院在体现公益性的同时,不得不寻找各自的市场空问,追求各自所理应追求的经营利润。

国有医院步步走向市场,政府财政趁机逐渐减少资金投入,医院成为半经济实体,不得不采取企业化运作方式获取一定的经营收入,由此引发医院经营模式的调整。多年来,那种只注重业务管理的内务式的经验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医院不得不或多或少地参照企业管理模式调整管理运作机制,建立起现代医院职业化管理模式。医院经营管理模式的调整,对医院管理者个人素质提出了不同的和更高的要求。一个优秀的医院管理者,不仅要有一定的医疗知识,还要有先进有效的管理知识和技巧,更要有一个聪明的市场经济头脑。传统的医院管理者往往缺乏系统的经营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很难适应现代医院经营运作需要。一批拥有较多经营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进入医院职业管理队伍成为可能。

2.2医院为主的医疗卫生机构问竞争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模式即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以往医院盖大楼、买设备,唯恐自己不够大,小医院也拼命扩张硬件,力图跻身大医院的行列,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急剧膨胀和不合理配置。但一个医院的发展要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如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服务半径、辖区人口、社会经济水平、医院人才结构、医院设备水平、医院管理水平、竞争对手的情况、本地疾病谱等。医院的竞争力了拥有硬件优势外,更主要取决于其品牌形象、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特别在医疗资源相对饱和的地区,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是最具开拓价值的空间,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离不开医院的高水平的有效管理。在总体规模适度的前提下,加强医疗技术和管理为主的医院建设,形成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是提升医院自身竞争力最具潜力、最具效益的选择。

以医院为主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竞争方式的转变,其实是由外延发展模式向内涵发展模式的转变。医院的外延是指规模环境和装备水平,以及服务范围;内涵是指医院的质量和效能。发展外延对增强医院竞争力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具有一定吸引力,但内涵建设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所在、品质所在、价值所在,没有内涵的外延是空洞的、无力的,只是空中楼阁,是不可能获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在处理内涵和外延发展的关系上,应对内涵建设采取优先发展战略,这个基础夯实了,市场竞争力才会增强,自然会促进外延的发展。医院职业化管理就是通过加强医院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整合各种资源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娴熟的市场操作能力,赢得各种资源放大的市场回报价值。

2.3患者对医疗卫生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用较低廉的费用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广大群众不断提高的基本医疗卫生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以及群众生活质量和对现代医院期望的提高,现代医疗卫生服务的对象、内容、范围和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医疗服务已由过去的病人扩展到需要各种帮助或咨询的健康人和亚健康人群,已从纯生理性健康观过渡到大健康观,求诊者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性问题也被纳入现代医疗卫生的思考范围。医院已不再把自己的服务对象称为病人或患者,而称之为求诊者。电子商务化医疗服务、预约上门服务也可能成为未来医疗卫生服务的新时尚。为了一切病人,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已成现代医院管理共识。

群众医疗卫生保健需要的持续增长和层次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医院期望值的上升,必然推动医院服务、任务的逐步扩大和医院管理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翻新和调整。这使得医院管理工作难度增大,变得更为复杂,更加精细和专门化。传统的医院业务管理仅仅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医疗卫生的市场主导性服务上,要改传统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加强对求诊者的全面分析和了解。根据不同病情、不同经济状况、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消费需要,制定出相应的人性化的优质服务,单凭有限的经验,很难应付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传统医院管理必然向现代医院经营转换,医院的经营管理客观上存在着职业化倾向。

3医院管理职业化的现实途径

3.1提高对医院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认识,发挥管理人才优势 医院管理者是医院未来发展的宝贵的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生产力的一支主力军。虽然他们不像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给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通过有效管理可以给医院带来倍乘的潜在利益,医院管理者的人力资源价值不可小视。在医院不断被推向市场之后,职业化的医院管理队伍更是顺应了时展的要求。如果说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是医院腾飞的一翼,而另一翼就是职业管理者。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在未来的发展长空中,医院的两翼都不可缺少。提高对医院管理者人力资源价值认识,发挥医院管理优势,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强大动力。

3.2医院业务管理和非业务管理适当分离,形成各自管理优势 在传统的医院管理实践中,我国医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方法。在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中同样离不开对医疗业务的有效管理,医院医疗业务管理,始终是一个医院不断发展的命根子,业务管理上不去,谈现代医院经营就失去了任何前提。医疗业务管理需要很强的医疗专业知识和医疗业务管理经验,任何外行人员都难以胜任这项工作。医疗技术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在业内拥有相对较高的威望和感召力,他们常常顺理成章地成为医疗业务管理者。随着现代医院管理复杂化,一些非医疗业务性经营管理同样地决定着医院未来发展的状况,且其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非医疗业务性经营管理者不仅需要传统的医院管理知识,更需要拥有现代医院管理所必需的管理学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工商管理知识和相关法学知识,而这些知识是一般医疗业务人员所不具备的,也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学习和实践轻易获得。实行医疗业务管理和非医疗业务性经营管理的适当分离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现实性。本文所讲的医院职业管理实指医院的非业务性经营管理。

医疗职称论文范文4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数据均来自问卷调查。根据地理位置和卫生事业发展水平,选择江苏、江西、广州、甘肃四省,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以《护理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为基础的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可行性。共发出问卷185份,回收有效问卷166份。本次调查还对受访人员的权威程度进行了调查。权威程度(Ca)由受访者对问题进行判断的依据(判断系数Ci)和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熟悉程度系数Cs)两个因素决定,Ca=(Ci+Cs)/2。Ca≥0.70表示具有较好的权威性。根据本调查受访人员的自评,本次调查的166人的Ca平均值为0.87,权威程度较高。

1.2分析方法

回收问卷使用EpiData3.1录入,使用SAS9.1.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临床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指标体系

以《护理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为依据,将临床护理人员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归纳为基本情况、护理工作、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5个维度,并进一步梳理出一级指标11个和二级指标20个(表1)。调查要求受访者对每项指标在护理高级职称评价中的重要性进行评分,评分采用5分制,5分表示非常重要,3分表示一般重要,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

2.2评价指标体系重要性、可行性的调查结果

2.2.1各评价维度的重要性

根据受访者对5个评价维度各项指标赋分情况,得出5个评价维度重要性的评分,护理教学维度的得分最高(4.23分),其次为基本情况维度(4.16分)、护理工作维度(4.03分),护理科研(3.75分)和社会工作(3.31分)两个维度得分较低。

2.2.2一级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从受访者对11个一级评价指标重要性的评分来看,得分较高的3个指标是护理安全(4.66分)、上一职称工作年限(4.43分)、工作总结创新(4.33分),得分较低的指标是科研课题(3.78分)、论文论著(3.72分)、社会工作(3.31分)。其余指标评分分别为临床教学情况4.23分,学历4.18分,工作质量4.17分,年度考核结果3.87分,工作数量3.79分。

2.2.3各维度对正、副高级职称评价的重要性

对于在正、副高级职称评价中5个评价维度的重要性,受访者评分的意见趋一致,均认为基本情况、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较为重要,而社会工作和护理科研重要性相对较低(表2)。基本情况、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3个评价维度对于正高级评价的重要性显著高于副高级(P<0.05),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两个维度对于正、副高级职称评价的重要性没有显著差异。

2.3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可行性的调查结果

将医疗机构类型按照城市大医院、县医院、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划分为3个层级。结果显示,受访者对5个评估维度在各层级机构的可行性的评估结果总体方向一致(表3)。普遍认为基本情况维度的可行性最高,达82.0%;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维度的可行性较低,分别为64.5%和55.5%。受访者对于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临床护理人员评价中,基本情况可行性的认可率均较高,且无差异。但对社区及乡镇卫生院临床护理人员评价中,护理工作、护理教学、护理科研和社会工作4个评价维度的可行性认可率,均明显低于城市大医院和县医院(P<0.001)。

3讨论

3.1临床护理正高级与副高级评价指标的权重需体现差异化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所有指标在副高级和正高级护理职称评价中重要性的赋分均高于3分,说明所列指标在副高级和正高级评价中均应予以考虑。调查结果同时提示,所列指标对于不同级别护理职称评价中的权重需差异化设置,特别是临床护理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工作时间和经验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且贡献率高达20%以上,应赋予基本情况、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各项指标更多权重[1]。正高级的评价中,对科研、社会活动的赋权可重于副高级。

3.2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中临床护理人员评价标准应予区别

目前的评价标准与各层级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有一定的差距,难以准确、全面地反映不同层级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影响临床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对护理队伍的培养和稳定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不同层级的分析结果提示,对以城市大医院为代表的三级医院,所有指标均应加以评估;对以县医院为代表的二级医院,评价指标与三级医院相差不大,可适当降低对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维度的指标权重;对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代表的一级医院,应在二级医院的评价标准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对疑难重症护理、特级一级护理、护理管理等护理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社会工作维度指标的评价权重,而对体现其工作特点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次数”指标,应加大评价的权重。

3.3临床护理评价不宜过于倚重科研和论文

调查显示,受访者对护理科研的重要性评分仅高于社会工作维度,反映了一线工作者对评价更应侧重基本情况和工作能力的要求。《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完善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对从事临床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淡化论文要求,注重实践能力”,而在实际评价工作中,普遍存在对临床护理人员综合评价过分倚重论文的倾向。论文数量往往是申报职称的“门槛”,形成了护理人员较普遍的“重论文、轻实践”的状况,而且,与医师相比较,护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参与科研的意识薄弱且经费获取困难,特别在基层医疗机构矛盾更为突出,“论文搭车”现象成风,使得护理人员不能一心一意地钻研业务实践能力,影响了医疗服务水平[2]。

3.4完善临床护理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职称评价标准研究

医疗职称论文范文5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3.093

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评聘是反应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综合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重要载体,是各级医疗单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的主要手段,是进行人力资源科学设置、合理使用的基础和重要依据[1]。

1 聘任方案的制定

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评聘的正确政策导向及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综合能力的正确评价、工作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关系到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结构优化和科学合理设置。深化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工作的目标是实行医学专业人员评聘分开。这一改革的关键在于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量化评价标准,使之逐步从以往的片面注重学历、资历、论文、科研等方面情况转变到全面注重评审对象的业绩、能力、真实水平上来。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高级职称的取得一般须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的评审总体上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工作能力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定性评价。在实际评审中,由于没有很好的规范的量化标准,专家们只能侧重于医务人员的学历、资历、和科研的级别和数量等方面的情况,往往忽视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职称制度自身存在不足,量化的评价标准较少,评审方式过于单一。在此基础上,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针对实际情况认真查摆了以往职称评审方法的弊端,专程走访了多家先进医院,参考各地市职称评审条件,结合医院实际对评审条件的有关方面内容进行了重新归纳分类,根据实际制定了一整套实施流程,确定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高级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体系。

2 实施聘任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个人基本情况”主要考察拟聘人员的学历、现任资格年限、工作年限、资格后奖励等方面的情况[2]。一方面是申报条件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成绩的取得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这一客观事实,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0%。

“科研教学”包括“论文著作、科研和教学带教”,此项约占总分值的15%。在制定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过程中,就聘任人员的论文著作、科研奖励、教学带教等指标进行量化,按照标准进行考核计分。在论文著作方面,给发表的论文或著作按照杂志等级和作者排名进行计分,如发表的论文著作被SCI等收录,则另行加分。在科研方面,则把它分为承担课题和获奖课题两类,按省部级、市厅局级不同等级进行加分,在同一等级按名词再进行细化赋分。对于“科研教学”的标准制定,分值比重在总量化评审标准中比例不宜过高,其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能把时间与精力放在临床工作上来,放在患者身上,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医疗质量和医德医风”包括医疗质量、医疗纠纷、医德医风,考核拟聘人员的日常医疗工作情况,按数据说话,才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能力、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此项约占总分值35%。

“学识水平”包括“疑难病例分析考试、临床技能考核”两大部分。主要测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临床实践的能力等方面情况,此项约占总分值的35%。笔者相应引入“疑难病例分析”这一指标分析包括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三个部分,主要反映拟聘人员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程度,这项考核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临床技能考核分为内科及护理考查房、外科手术。因为内科及护理的查房及外科手术直接反应医务人员的基础知识、临床经验及对病情的分析能力,是职称聘任量化考核的重中之重,能更加直观地反应医务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真实水平。“内科及护理系统考核查房”,重点是考核医务人员对每个专业病种和各专业新知识新理论的掌握情况,以体现每位拟聘人员对疾病的诊断思维和诊断技巧,并进行病例分析,提高医生综合素质。“外科系统考核手术”主要是考核医务人员手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与思维的敏捷性。手术操作技能的高低虽然不是衡量外科医生整体水平的唯一标准,但不可否认手术操作的成功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因此,精湛的手术操作技能是外科医生重要的看家本领。整个查房及手术过程进行全程录像。

医院对此方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800份,在规定时间内回收有效调查表720份。调查范围较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问卷评价指标共有22个项目指标,按照非常合理、合理、不合理三项合计统计,调查对象认为非常合理、合两项合计比例在93.9%,不合理的仅为6.1%。从调查结果上来看,调查对象认为笔者制定的职称聘任量化考核评价标准,是合理且可行的。

3 实施聘任方案的具体做法

3.1 考前培训 按聘任实施方案,聘请医院内、外科权威专家对拟聘人员考前培训。

3.2 严格考核 根据取得任职资格人员分布情况,将职称评聘人员共分成5个组进行考核。理论考试由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联合监考,全程监控录像;技能考核通过光盘录制方式,拿到外省市医院组织专家进行点评,严格按照标准答案打分,保证打分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3.3 考后点评 考后由医院权威专家对全体拟聘人员进行查房技术质量、手术技术操作质量、疑难病例讨论质量点评。点评的重点是此次考核中存在的缺陷及问题。考核点评后发给每人一盘录像带,让每一个拟聘人员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让落聘人员心服口服。

3.4 聘后管理 医院采取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推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总量的有序增长和素质提升,保障职称改革制度的激励性。凡被聘任的各级人员,按新聘任职称等级兑现工资及福利待遇。对聘用人员在聘期内如果有违规和违纪现象,按照医院规定取消已聘用资格,一切待遇按照聘任用前标准执行。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首次对拟聘专业技术人员特别增加了临床技能考核,推出了严密的双盲式考核方式优胜劣汰。拟聘人员认为,这种职称聘任考核方式公开、公正、公平,能真正引导医务人员做到能力和学历兼顾、临床与科研并重,大大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让落聘者也能心服口服。通过三年的评聘实践,笔者所在医院在临床医学专业职称聘任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职称聘任工作正逐步朝着评价社会化、用人聘约化、管理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明显提高了医院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保障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冯继.以临床考核为重点,探索职称评聘新机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6):127.

医疗职称论文范文6

1人员队伍现状

1.1专业现状分析。医学工程部门主要职责是对医院所有设备、耗材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因此,医学工程部门的工作内容所需设备的专业知识更具有多样化、专业化,则相对应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也多样化[4]。在医学工程部门中,主要专业包括生物医学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等,根据对我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统计,其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占比12%,自动化类专业28%,信息电子类28%,护理专业24%,其他专业8%。在工作内容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耗材、设备采购计划的制定和谈判等;自动化类和信息电子类等专业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设备参数的论证、档案建立、计量与质量控制、维护保养等;护理类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耗材的论证、资质审核和采购等[5]。1.2学历现状分析。医学工程部门属于职能科室,由于其科室本身存在的特殊作用性,我院现有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4%,本科学历64%,专科及以下学历32%。可见医学工程技术部门高学历层次人员偏少,本科学历的人员占大部分,专科及以下学历的人数也占了不少。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建设,医学工程部门为基本可以较好的完成科室的本职工作,但是由于高学历层次人才紧缺,对科室的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匮乏[6]。1.3职称现状分析。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多样性,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临床医学工程职称评定体系。部分省份已经率先尝试开展,如湖北省在鄂人社职管〔2011〕1号文件中增设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专业、江苏省在苏卫办人〔2015〕1号文件中新增正高级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专业,然而大多数省份如福建省仍未将临床医学工程技术职称纳入到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目录中[7-8]。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中级及以上的人数较少,大部分还只是初级职称,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还是无职称状态,甚至是没有职称可以评定的尴尬局面。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医学工程人员没有统一的培训机构和评审中心,这也是导致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技术与能力提高缓慢的重要原因[9]。1.4人员流动分析。中小型医院医学工程部门面临人才流失问题,尤其是高学历青年人才流动性偏高,优秀人才保留困难。我院医学工程人员2017年上半年离职4人,离职率达14.3%,离职人员主要流向分为4种:①各类医疗器械公司,同医疗机构相比,医疗器械企业的高收入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更具吸引力。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及医院工作经验,能更好地理解产品性能并了解客户需求,深受医疗器械公司的欢迎[10]。②大型医院,对于专业基础扎实的青年骨干来说,中小型医院所提供的发展平台不足,学习空间不够,无法满足其自身成长成才的要求,因而会在地区统一招考时,报名地区各类大型医院,以期更好的职业发展。③继续读书深造,医学工程属于复合型的学科,中小型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大多为本科学历,许多人员入职后不久选择继续读研深造,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学历提升后另寻工作单位。④另寻其他职业发展,由于中小型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发展尚存不足,编制体制受限,职称晋升难度大,一些医学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改变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寻求外部其他的就业机会,转行从事其他职业。

2形成原因分析

2.1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不健全。我国医学工程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学科发展尚不完善,缺少相关的法律规范及职业资格准入制度。2014年国务院第39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16年食品药品监督总局会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这些条例规范体现了国家加强了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督和管控,肯定了医学工程部门在医院发展建设中的作用,但是对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准入、培训、管理和考核,并无过多的提及。国家急需出台相关规定,参照《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条例》,从制度上加强对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规范,维护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权益,肯定其在医院建设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2医院资源向医护人员倾斜。医院管理层和临床科室未能意识到医学工程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医学工程部门作为辅助科室,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处于从属地位。医院制定的各类规章制度、薪酬奖励、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等政策时,很少结合及考虑医学工程部门的实际情况[11-12]。医院的各类学习和培训资源重点向临床科室倾斜,医护人员的培养已经制度化和常态化,而对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缺乏统一的体系规划,其接受各类培训、外出学习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十分有限。近三年,我院共189人因规范化培训、外出进修、继续学历教育与医院签订培训协议,其中医师149人、护理33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仅1人。2.3人员自身缺乏积极主动性。中小型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存在积极性差、主动性差的情况。在工作中,缺乏与临床科室的及时有效沟通,医疗设备故障过多依赖厂商或第三方维护,未将工作结果思考转化为自身的成长经验[13]。不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较少利用休息时间搜寻学科发展的最新资讯,缺乏职业危机感和职业生涯规划。团队中缺少良性竞争,成员间学习交流较少,未能实现各类讯息和成果的互惠共享。优秀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还需具备医学相关知识和良好的沟通技能,指导临床科室安全使用仪器设备的同时,注重仪器设备各项功能的开发。

3对策

医疗职称论文范文7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以医德传世的典故,如杏林春暖所指的董奉、悬壶济世中的壶公谢元及其传人费长房、橘井泉香的主人公苏耽等,均是以其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医和行医者的楷模。在西方社会,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所创立的医学理论奠定了西方医学的理论基础,而他提出的行医之道和医生法则也是有关西方医学伦理学的奠基之作。其对医学伦理与道德的贡献福泽绵长,影响至今。在近现代社会,凡出自高等学府医科的医生无不将希波克拉底誓言作为执业行为的金科玉律。

而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医生沦为制度弊病的受害者兼替罪羔羊。

在新一轮的医改方案中,公立医院依然被定位于医疗服务中占主导地位。本文并无意苛责公立医院,但是,国内国际的经验都表明,国立医院的效率不如公立医院、公立医院的效率不如民营医院。以市场导向的美国公立医院如此,全公费的英国医院也复如此,公立民营并举的法国和日本,这一经验更加明显。所以,国际上的医疗改革的一个总趋势都是朝着公立医院民营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包括公立医院引进民间的资金和管理,如英国和日本近年来尝试的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模式,或公立医院转制。当然公立医院的制度并不等同于执业医生的制度。但是,目前的中国,医生的主流在公立医院,其身份依然是单位人。医生必须遵循公立医院的人事制度和其他制度的管理,并且还包括执行医院高层领导的理念和方针。在这种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日益 “规范”的情况下,医生的行为及其对该行为的评价与宏观制度设计的理念有时是无法统一的。

笔者在多次调研过程中,曾了解到很多足以反映制度弊病的案例。比如,某家以某外科著名的三甲医院,有位属于该院特长的外科医生,职称不高,位及中级,但是手术技术极好,在同事和病患中被公认为“一把刀”而获肯定。但由于他太关注于手术治疗本身,而忽略了晋升高一级职称所需的论文的发表,结果就没有评上副高职称。未几,在进一步“规范”相关的管理制度后,未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医生被定为不适合做该类外科手术,于是,“一把刀”失去了站手术台的资格,空负一身本事而无用武之地。笔者所闻知此,想象一下这位医生的接下来的行为,比较符合逻辑的是,他将放下他的所长,而去攻他不喜欢的或不感兴趣的或非他所长的论文,直至评上副高为止。这是目前很典型的对知识分子的考核机制。这样的机制合理与否,读者诸君自有评说,笔者只能叹一句“可惜,太浪费了。”

这只是浪费(非效率)的一个典型的个案,体制的不完善还造成了更大的人才资源的浪费。

在上海这样的每千人占有医生人数的指标相当高的地区还说“看病难”,实际上还是指兼具医德医术高素质的高度专业的医生人才匮乏的现象。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8)披露的相关数据,与OECD各国的同类数据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从“每千人占有医生数”这一项指标来看,上海(3.54人)堪与法国(3.4)和丹麦(3.6)相比肩,远远超过日本(2人)。但是,我们的统计年鉴能够反映执业医师资质的指标只有学历和职称(全国的数据)。从学历构成看,执业医师的学历分别为博士1.4%、硕士4.8%、本科45.1%、大专30.8%、中专15.3%,按专业技术资格分,执业医师的职称分别为正高4.5%、副高18.5%、中级40%。可见,具备正高和博士等高等专业素养的医生人才是何其匮乏。

然而,另一方面,却有一批医科本科毕业,很有望通过进一步的深造和医疗现场的实践成为未来的高素质医生的潜在的人才,却在完成了本科学业后,改行去制药企业或药品流通行业工作。根据新医改方案的部署,政府将医改的重心放到基本医疗,具象化基本医疗后,我们可以理解为部分二级医院和全部的一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乡村医院等是具体承担基本医疗任务的单位。

照理说,将优质人力资源配置到这些单位才可以真正体现对基本医疗的重视,实现医疗资源的均等化和以人为本的目标。但是,从这些公立医院的性质、事业单位的编制、行政架构中几近末端的级别,在这一级别的医疗机构执业的医生,无论对其业务的进步也好,工资待遇也好,在很多方面都无法同三级医院相比。同时,这些医疗机构因其六位一体的定位,还承担着部分公共卫生的职能。工作繁重、待遇低、业务进步难等因素,使得有志在体制内谋求光明前景的年轻医生鲜有自觉选择到基层医疗单位去工作的。而在二、三级医院,按目前的人事制度(如上述案例)和医院经营的作(行)风,年轻医生要熬到中高级职称也是要度过相当长一段艰难的日子。对处于黄金年龄段的年轻医生而言,可能在其他行业(如上述转行的同学或同事),正干得风生水起。而所有这些规章制度、体制、级别、风气等医疗服务外在的因素,现在已经越来越阻碍着医疗的本原目标的实现,使得这一原本非常高尚的职业受到严重的异化和扭曲。

医疗职称论文范文8

[关键词] 医疗信息不对称; 信息公开; 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互信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95-01

对于医院医疗服务而言,由于其知识和经验往往具有相当程度的专业性,服务的提供者(医院)与接受者(患者)之间则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正是由于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在实际诊疗工作中医患双方往往处于一种不信任、甚至怀疑的状态,严重阻碍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本文旨在探讨医疗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医院信息公开的内涵、方式及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意义。

1 医患信息不对称,医患之间缺乏互信

1.1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医院容易为医疗事故开脱。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多属于技术层面的问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等处于无法认知的状态。因而当医生未尽责任而发生严重医疗事故,医院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为医生开脱,而患者往往毫不知情。在此状况下,医患之间的互信将无从谈起,医患关系紧张,严重的将导致医疗纠纷甚至医患冲突的发生。

1.2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患者往往对医疗服务质量产生怀疑。由于患者不为所全然知晓,患者无法对医生的诊治活动做出判断。患者只有通过疾病治愈情况,才能对诊疗情况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因而,对于医疗服务质量,患者始终处于忐忑、怀疑的状态,极易由某个明确的诱发点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1.3 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医护员工容易采取养成“保守”工作作风。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生要想获得较高社会认同和薪水,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声誉或品牌。这就要求医生在实际诊疗活动中尽量杜绝差错发生。因而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 医务人员为避免医疗风险和医疗诉讼、维护自身声誉或品牌会采取自我保护的诊疗方案,即为追求稳而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极易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患者的损害,从而为医疗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据美国的一项对全科医生“防御性医疗行为”的调查表明,在300名全科医生中有98%的人承认自己有因怕医疗风险而采取防御性医疗的行为。这种情况的存在在我国具有普遍性。

2 推行医院信息公开,重塑医患互信 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工作,是构建和谐医院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医院民主管理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更好地为公众健康服务的具体体现。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实施,对医院向社会和患者公开的信息内容、方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有利于社会和患者有效掌握相关医疗信息、维护自身权益,有效监督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从而扭转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

2.1 信息公开的内容 按照《卫生部关于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医院信息公开目录》和《医院向内部职工公开的信息目录》要求,医疗机构信息公开的内容具体包括向社会公开的信息、向患者公开的信息、向内部职工公开的信息三个方面。具体涉及医院基本情况、医疗环境、行风建设、医疗服务、医疗服务价格收费和医院“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医院业务管理、党风廉政建设、职工群仪、人事管理等内容。囊括了医院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的诸多方面,有效维护了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监督权等各项权益。

2.2 信息公开的分类 按照医院信息公开主体的意志,医院信息公开可以分为主动公开和被动公开两种形式。其中,主动公开是指医疗机构按照法律法规将相关信息以医院网站、公示栏、宣传栏等形式加以公布。被动公开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向医疗机构提出申请,要求医疗机构提供相关信息。申请公开信息可以有两种形式,即采用书面形式和数据电子形式,提交信息公开申请表或者电子申请表,并按照分级受理的原则,向医疗机构提出申请。医疗机构对申请公开的信息按照属于公开范围、不属于公开范围、该信息不存在、申请内容不明确等,进行分类答复。

2.3 信息公开的方式 信息公开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3.1 以职代会为载体公开。职代会是医院信息公开的最基本形式,医院可以通过召开职代会的形式,由职工代表履行职责对“院长工作报告”进行讨论、审议和通过医院改革与发展的方案及其他重大院务事项,充分行使民利,发挥职工民主监督职能。

2.3.2 以座谈会等为载体公开。医院可以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病员座谈会、社会监督员座谈会、派座谈会等形式,及时通报医院有关方面的情况,广泛征询,并收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2.3.3 以媒体为载体公开。医院可以通过网站、院内电子滚动屏幕、电子触摸屏、电视、报刊等形式,向患者、向社会公开业务范围、收费标准、药品价格、医院信息动态、技术力量、专家门诊情况等,切实保障患者的知情权。

2.4 信息公开的意义 和谐的医患关系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它是需要社会、医院及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推行医院信息公开是广大职工群众的意愿,更是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推行医院信息公开,才能有效缓和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2.4.1 推行信息公开有助于促进医院管理工作。实行院务公开是实现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是发动和依靠全院职工知院情、参院政、管院事、督院行、促院兴的过程, 起到医院管理者与职工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依靠、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有效合作的作用。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对医院改革和发展更为关注。扎实有效地开展医院信息公开工作,有助于使医院的各项经营管理置于在职工的监督之下,有助于将医院决策通过民主管理程序变成全院职工的共识和行动。

2.4.2 推行信息公开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谐医患关系是指医患之间互相理解、尊重、信任,积极配合、共同战胜疾病的融洽关系, 遇到矛盾与纠纷, 从自觉维护稳定团结的角度出发, 能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加以解决的平等关系。患者是由于不明白医疗就诊的过程、程序,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医疗纠纷。因而对社会和群众普遍关心、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和内容适时向社会进行公开,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有利于患者行使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信息公开加大了医院的社会开放度,增强了社会透明度,也扩大了社会参与度,维护了医院和患者共同的利益,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医患矛盾,为构建和谐医院发挥了积极作用。

2.4.3 推行信息公开有助于为患者就诊提供廉洁高效的诊疗环境。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为患者提供廉洁、高效的健康服务。只有通过虚心听取病人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各种预防、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才能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端正医德医风、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从医疗服务运行过程看,医院信息公开有利于为治理腐败提供预防机制。信息公开将使整个医疗服务体系透明公开,相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执行将完全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在此基础上,医疗服务过程中违法违纪行为的链条被有效切断,从而有效预防了医疗服务过程中不正之风的发生。

从制约和监督的主体看,医院信息公开有利于激励广大患者参与权力监督,为治理腐败提供监控机制。

从制约和监督的客体看,医院信息公开有利于促使医院广大医护人员廉洁自律,为治理腐败提供激励机制。信息公开的开展将进一步增强医院广大医护人员的危机感和自觉性,迫使广大医护人员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自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医护人员道德自律意识的增强将有利于医院整体的廉洁之风的形成,为构建廉洁、高效的医疗服务环境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医疗职称论文范文9

改革完善全科医生薪酬制度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体现包括全科医生在内的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合理核定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使其工资水平与当地县区级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

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聘用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地方要根据实际,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给予其进一步倾斜。

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

完善绩效工资分配,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设立全科医生津贴。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费作为家庭医生团队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组成部分,可用于人员薪酬分配。

将服务对象健康状况和居民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加强签约服务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家庭医生团队的签约服务收入挂钩,确保签约服务质量。

完善全科医生聘用管理办法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编制内要保证全科医生的配备,

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或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要优先安排,简化招聘程序,可采取面试、组织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

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农村基层执业的全科医生,可实行“县管乡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聘用管理、乡镇卫生院使用)。

对经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助理全科医生,可实行“乡管村用”(乡镇卫生院聘用管理、村卫生室使用)。

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临床医师队伍建设中,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本科学历全科医生,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对待,落实工资等相关待遇。

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重点向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专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倾斜。

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

基层全科医生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或申报高级职称时,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对论文、科研不作硬性规定,侧重评价临床工作能力,将签约居民数量、接诊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申报高级职称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

完善全科医生聘用管理办法

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实行以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全科医生奖励办法,提升全科医生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地位。

对长期扎根基层、作出突出贡献的全科医生,按照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推选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评选工作中,向基层全科医生倾斜。

鼓励各地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全科医生表彰奖励工作。

组织开展全科技能竞赛等活动,对优秀全科医生给予适当奖励。

国家卫计委:提升全科医生吸引力才有更多年轻人加入

全科医生就是平常说的家庭医生,在基层担任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等服务,越来越受到大家广泛的关注。1月25日,国新办举行了新闻会,介绍了《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意见》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