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2-28 15:30:23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1

近几年,我们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 (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2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方法

初中美术课是初中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美术知识的“教”与“学”,能够培养初中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念,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初中美术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在我们农村初中显得尤为突出。很多农村初中把美术课看作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来任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德育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也使得初中美术教育和育人目标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观念,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来优化美术教学,充分发挥美术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美术的教学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道德品质。那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我通过这几年在美术教学中的探索和总结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

初中美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要使学生学会基本的美术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明白美术知识的学习不但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更是培养自己高尚审美情趣的主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观念,这对于德育在美术课程中的渗透是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发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初中美术课程具有丰富的教材内容,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在这些广泛的教材中挖掘德育知识,比如助人为乐方面、尊老爱幼方面、爱国主义方面、环境保护方面、世界和平方面等等,这些知识都蕴含在美术知识中间。在实际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将挖掘出来的德育知识进行适时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道德得到熏陶,这样他们就会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魅力。

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渗透德育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我们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所以我们必须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样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比如我在上《舍身炸碉堡》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学图片,然后让学生自己谈谈对于这幅画的感想如何。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没有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就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有的说要向他们学习等等。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也相应的得到集中。同时,学生会自觉地学习革命烈士这种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在具体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3

我校是美术特色学校,在教育方面依然坚持着“不仅要向广大学生针对美术联考会考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美术基本技能等应试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培养使学生逐渐成为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全面发展的人”的原则,形成提高学校高考升学率和推进素质教育相统一的一条新路子。在美术课中渗透德育,有着其他学科没有的优势。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全方位地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课堂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渲染和熏陶,让学生感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升华,使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净化、在智慧上受到启迪,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校学生大部分都是本县学生,一部分是从外地出来打工做小生意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当今地处农村的家长由于信息、眼界的局限,使大量学生辍学,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对农村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应该加强。虽然我们的条件很艰苦,我还是努力去实践,去尝试把德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大胆尝试,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探索出一些能适应我校这所农村美术特色高中的美术课堂的德育渗透工作,下面是我的几点感受。

一、在美术课教学中,加强常规教育渗透德育

在我们这样的山村,美术课逐渐普及也是一门基础课,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培养的任务,把美术课作为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课堂常规中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合理利用各教学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渗透,使课堂教学制度规范化,通过课堂常规的规定与实施,向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文明礼貌、品行作风和安全常识教育,逐步养成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精神面貌。

二、在美术教学欣赏课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理想的预期目的。比如油画《父亲》,使学生联系到孝亲报恩的中华传统美德。赏析红色题材油画作品,《狼牙山五壮士》(詹建俊)、《在十二月会议上》(靳尚谊)、《英特那雄耐儿就一定要实现》(闻立鹏)、《延河边上》(钟涵)、《三千里江山》(柳青)、《在激流中前进》(杜键)、《金色的季节》(朱乃正)、《罪恶的审判》(哈孜艾买提)……从这些人们熟悉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知一种共有的特征,那就是高亢激越的英雄主义精神,恣肆的表现形式。因此,只要教师注意联系,美术学科教材内容绝大多数都能成为令人信服的德育内容,德育也就自然地渗透到美术学科知识的血肉中。通过欣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艺术传统的亲切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适时找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引起学生的热情并促进兴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贯穿于整个课堂。

在美术教学欣赏课中中,要充分利用优秀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本身包含的内涵与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合理运用情感教学手段,渲染出一种与德育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成果氛围,引起学生作品与情感上的共鸣,达成有效地教学目标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三、在美术作品创作中,情感渲染地渗透德育

例如,欣赏电影《唐山大地震》部分视频和《汶川、玉树地震》等图片材料,使学生都处在极度震惊与悲痛中。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感受到人的生命如此宝贵、失去如此痛苦。《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在灾难面前人性的尊严。视频播放教师讲解中,大家似乎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氛围,教室里一片宁静。放幻灯片时,没有一个学生乱说话,好多学生都流下了眼泪。两节课结束后我布置了场景创作作业,那一次的美术创作出的作品学生画得格外用心,意境使人身临其境,我感到通过这次真人真事的感化使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得到了深一层的净化。

四、在师生语言交流中,随时随地渗透德育

我常与学生赏析探讨古今优秀美术作品。有几位学生谈到作品拍卖时中国画不如油画值钱,于是就认为中国画的价值不如油画。针对这种价值观念,我首先对作品拍卖给大家作了些解释,让学生认识到拍卖价的高低,与作品本身和画家的价值是有联系,但重要的是还关系到拍卖会的包装,收藏家们的投资能力、鉴赏能力,拍卖市场的规范性等因素,然后与他们谈中国画的特色以及对世界绘画的影响时。中国画表现的最基本手段是用线造型,法国著名大师安格尔也受此影响,认为世上最美的还是线条,他曾说过:“要深入探求我们素描线条中的各种变化和多样对比,这是描写人物风采的唯一手段。”通过这样类似的交流,我终于让学生认识到,原来中国画在世界上是一个独立的、独一无二的绘画体系,作为中国人的骄傲,蕴含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底韵,谱写世界艺术史上重要的篇章。就这样,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以聊天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中国艺术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又能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文化的深厚情感,增强学生爱国情怀,比如这样的德育契机是很多的。教师平时与学生交流时要多留心,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做一个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心人。

五、通过名胜古迹、大好河山风景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血情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外出写生或默画形式进行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使学生奋发图强。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4

关键词:美术课堂;思品教育;融入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086-01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有限度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美术这一工具时“潜移默化”地进行的。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在不仅教给学生技能、技法的同时还要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因此,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他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在全社会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是品德教育的渗透成了美术课堂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所以,在小学美术中必须体现品德的教育。那么,如何将品德教育渗透到美术学科中呢?

一、在造型表现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与造型表现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在美术课堂中我们以绘画这一独特的语言来表现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因此,没有离开绘画表现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绘画表现。在美术教材中选用了大量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热爱祖国、保护家园的作品内容,这些内容运用丰富的画面,独特的视角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在指导学生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内容时,就要从画面中人物的神情、动态和背景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美术这一语言的,让学生感知课文画面中的具体情节,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场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比如《祖国在我心中》这一课,教材选用了中国队员登上珠穆朗玛峰将国旗插在峰顶、很多的小学生手举红旗、东方明珠等多幅摄影作品和学生画的庄严、肃穆的升国旗场景的作品,这些图片的呈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适宜的情景,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这就是造型表现的“渗透性”所在。

二、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美术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它在对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的内容、方式也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如在五年级《哆来咪》一课中知识点是调色练习,再给一种作为主色调的单色中一次、两次、甚至更多次的调入另一种相同的单色,这样每次调出的颜色就会不一样,最后作品中会呈现出不同色彩的渐变色。我针对这一特点教育学生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个人的力量,每一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要认识到团结的力量和集体的珍贵、融合的伟大。这样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团结合作就会创造辉煌这一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的教育。

三、在评论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美术课的小结和作业展评中,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还能扬长避短。所以,评论学生的一幅作业或一件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评论过程。通过学生的互评,自评、教师点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在相互交流中受到熏陶,思想在相互启迪中得到升华。如在绘画课《小鸟找家》一课中,学生自评时说:“我为小鸟种上了一棵大树,我要让小鸟在这棵树上安家,我还要和它做小伙伴。”我马上说:“这位同学的做法很好,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地球,爱护我们的环境,为更多的小鸟找到家。”因此,在展评教学中,应当注意通过展评学生作品,潜移默化地强化德育效果,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四、再拓展中渗透思品教育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5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 美育渗透功效 教学

美育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已经在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证明。高校不少教师正在尝试利用美育渗透开展“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然而,如何优化美育渗透的内容,如何合理运用美育渗透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美育渗透的功效,达到以美引善,寓教于美的目的,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一、以“四个坚持”优化美育渗透内容

美育渗透的内容是对教材内容的丰富与扩展,是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载体之一。优化美育渗透内容,对于提高美育渗透的功效起关键作用。在优化美育渗透内容中,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坚持美育渗透内容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学目标既是教学工作的方向,也是检验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其目标在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优化美育渗透内容必须牢牢把握并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来进行。首先,突出思想性。美育渗透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来优化内容,把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无缝结合。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红色资源就是美育渗透的很好的内容。思想性不强的审美对象不宜作为美育渗透的内容,如教育意义不大的流行音乐等。其次,突出针对性。对于“思想道德修养”教学而言,与美育渗透相关的内容很多,必须对此认真筛选,采用能最直接、最集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容。再次,突出实践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过程,“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体现在学生的道德实践上。美育渗透内容要与学生思想、生活相贴近,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审美活动中真受感染,真受教育,真受激励,在学习和生活中真见行动,最终实现审美对象蕴涵的实践价值,提高美育渗透的功效。

2.坚持美育渗透内容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符合。教学活动必须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教学内容,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美育渗透对德育具有积极意义,但其功效的发挥却有赖于本身的内容与学生心理特点的契合度,美育渗透内容越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就越容易发挥功效。一要符合学生的普通心理特点。“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的对象是大学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接受新生事物较快,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独立意识强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协作精神不够,内心较封闭、脆弱、敏感等。根据这些心理特点,选择美育渗透内容应注重加强针对性,要着眼于以正面教育为主,以美引善。如壮丽的山河、雄伟的建筑、葱郁的森林等,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并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对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坚强的意志、生成团结的精神等具有示范和激励作用。二要符合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人的审美心理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一定的年龄阶段会呈现一定的特征。青少年时期,对美的理解大大加深,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因此,美育渗透的内容不宜太浅显。如儿童影视《葫芦娃》,虽然故事吸引人,体现了葫芦娃顽强的意志和疾恶如仇的品质,但是整个故事与大学生的心理水平不匹配,对大学生而言娱乐性大于教育性。当然,美育渗透的内容也不能太深奥。青少年缺乏一定的审美素养,对专业性较强的审美对象无法真正欣赏,如一些弹奏乐曲、雕塑等虽然高雅,但只有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人才能欣赏,因而也不宜作为美育渗透的内容,否则美育渗透功效的发挥将失去“知”的前提。

3.坚持美育渗透内容与学生的思想道德实际相呼应。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过程是一个反复培养教育和纠正训练的过程。选择美育渗透内容,既要有利于巩固提高学生已有的积极的思想道德,更要关注学生最需要形成和最需要纠正的思想道德,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在矛盾运动中形成与发展,朝着更加符合社会期待和教育者要求的方向进步。从总体上看,大学生有理想有追求,关心国家大事,荣誉感和正义感较强,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但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有着冲击作用,少数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拜金主义较重、诚信意识不浓、社会责任感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美育渗透要注重选择对克服上述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为审美对象所感染,并对照反思自己思想和道德品质中的不足,从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觉陶冶情操,达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如针对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的问题,可以组织欣赏摄影作品《我要上学》。作品中,小女孩手握铅笔头,乌黑透亮、渴望读书而又无助的两只大眼睛直视前方,专心学习。她不畏困苦、顽强求学的精神能够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伴随着这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学生会激发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状况的雄心壮志,进而将其升华为甘于奉献、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坚持美育渗透内容与教师的审美素养相适合。在进行美育渗透时,教师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审美素养实际,扬长避短,尽量采用自己熟悉或精通的内容。如确属教学需要,至少应在教学前吃透审美对象的情况及其背景知识,否则即使是再好的渗透内容,也要忍痛割爱,因为教师在进行美育渗透时不仅仅是对美的事物和形象进行简单的呈现,而是要结合审美活动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使审美对象真正成为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诱因和动力。教师只有对审美对象的背景知识有相当的了解,对审美对象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有准确的理解,对审美对象的德育价值有科学而独特的判断,才能够自如地运用美育渗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美育渗透的功效。如带领学生接受社会美的教育――参观节能减排的优秀企业,教师应该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非常了解,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要了然于心,这样才能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有效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使社会美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发展、关注社会未来、勇于担当责任的优良品质。

二、合理运用美育渗透方法

好的美育渗透内容需要恰当的方法来表达。进行美育渗透的方法很多,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可以在自然中,也可以在社会中,只要方法运用合理,就能够提高美育渗透的功效。

1.欣赏法。这是进行美育渗透最主要的形式,即在课堂内,教师通过展现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形象,引导学生通过审美活动而提升思想素质,提高道德品质,促进全面发展。这种方法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同时也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科学制订课时计划,精心选择审美对象,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准控制展示美的时间。根据审美活动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出现时间和作用,欣赏法可以分为:(1)导入欣赏法。即在一节课的开始就向学生展现美的形象,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引发思考,受到感染,从而提高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调动学习情绪,为整堂课达到最佳效果作好铺垫。如以交通事故的宣传片来导入社会公德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地讲解社会公德的概念、特征、主要内容与要求等。(2)插入欣赏法。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艺术处理的需要,适时向学生展现美的形象,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调节气氛、掌控节奏的目的。这种方法在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枯燥、学生感到疲劳的时候使用最好。

2.审美指导法。即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开展审美活动,达到改善审美认知结构、丰富审美情感、形成审美价值观、产生道德行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这是对课堂教学中美育渗透的延伸,有益于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能力。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如下情况:一是审美活动需要较长时间,在课堂内不能完成,只有借助课外活动。如欣赏电视连续剧《井冈山》等;二是审美对象很有教育意义,但无法在课堂呈现,审美活动只能在课外进行。如大自然的美景、社会生产场面、街头大型雕塑等;三是为配合课堂教学布置课外作业。如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在对学生审美指导时,要紧密联系思想道德教学和美育渗透的目标来进行,明确审美的具体内容、任务要求、方式方法、需要思考的问题等,还可以适当组织心得体会交流,促进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保证美育渗透的功效。

3.审美参观法。教师根据美育渗透任务的需要,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校园、展览馆、工厂、社区等场地进行参观考察,实地审美,以打破课堂和教材的空间局限,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开阔视野,吸取精神营养,陶冶道德情操。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要把参观对象的美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朝着教学任务的方向,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审美,获得美的感受和启迪,使美育渗透的功效充分发挥。值得一提的是,出于时空方便和安全考虑,参观目的地离学校以近为佳,尤其要重视开发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学校在办学进程中,在自然景观、人文艺术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些财富与学生相依相伴,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极好教材。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财富中存在的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以便组织学生带着审美的态度去参观,使之成为美育渗透的生动素材。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6

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运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思想教育。

(二)在美术作品中渗透德育

美术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湘版美术教材中《家乡古建筑》、《我的家你的家》等等,都是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好内容;教材还通过《教室一角》、《可爱的班集体》、《我们来下棋》、《文具小管家》、《社区即景》、《幸福乐园》等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热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

(三)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小组间的创作竞赛,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四)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学校组织的环保主题活动,在学生中进行绘画比赛,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的教育、

二、在美术欣赏中渗透德育的途径

(一).欣赏中培养美好情感

"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美的艺术形象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冲动,产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二).欣赏中净化心灵

许多艺术大师在成功的道路上经历了磨难和痛苦,他们靠着对艺术坚定的信念和超乎常人的勇气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即使贫困潦倒、为世人误解也不放弃,如凡高、塞尚等等。此外,许多不朽的艺术作品之所以流传至今,为人称道,也是因为作者在作品中所蕴涵的对真、善、美的追求和表达。在当今的商品社会里,教师应该努力帮孩子留住一方净土,通过解析作品,让他们明辨是非、养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总之,在欣赏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应用美术的特殊形式,生动、具体的形象给学生以正面教育。使学生的情操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教育、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启迪。要注意的是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它要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三、开发多元化课程,让德育与生活交融

陶行知先生说过:"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雨,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陶行知《新旧时代之学生》)教师应该努力构建多元化的美术课程,与社会、生活、自然进行融合,使得渗透其中的德育不仅仅指向厚厚的教科书和教师的说教,更指向无限宽广的天地。

美源于生活。在传统教学中,教材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对象,教师带着学生去"啃"书本,这是局限于教室和教材的极其狭隘的教学。美术课堂要向社会、生活开放。例如:家庭生活中的装饰物、家长的美术素养;社区生活中的美术馆、建筑、雕塑、广告;社会生活中的影视作品、包装设计、网络信息,还有学生在生活、社会中获得的经验等等,这些美育内容都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7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结构都是围绕着标题进行的,而介绍时代背景能使学生有效的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在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则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教师让学生从题目入手,“亲人”指谁?“再见了,亲人”是谁对谁说的话?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简单的几个问题,很快从情感的角度把学生拉进了课文。接着,介绍时代背景: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把战火引向中国边境,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同志的率领下,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军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中朝人民军的沉重打击下,美国侵略者被迫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批撤出朝鲜回国。本文是作者在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撤离朝鲜时写的。学生从审题和时代背景的介绍中领会了“亲人”的含义,中朝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也深切地体会到中朝人民那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在表演中渗透

表演,既能把抽象的文字符号真实的还原,又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它是语文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渗透德育的重要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文内容,结合语言文字的理解巧妙地运用表演法,能真正地起到文道结合,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巨人的花园》一文,为了让学生真正领会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巨人回来时,孩子们在花园里是怎样玩的?巨人回来了,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斥责孩子们,孩子们怎样的呢?”在表演时,引导学生尽量用姿体语言把当时真实的心情表现出来,通过表演,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课文内容真实地再现,也从表演中深深地明白:“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3.在朗诵中渗透

朗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朗诵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来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它主要是通过声音、手势、姿态等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在朗诵时关键是要带着某种感情,向听众传达一种思想。如《落花生》一文中,对“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等果实那样高高的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等句子的朗诵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几种事物的不同特点,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强调花生的果实与其他的不同,从而向听众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又如《开国大典》、《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地震中的父与子》、《养花》等等,通过朗诵不仅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社会国家的教育,而且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在小结中渗透

小结主要是围绕本课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的。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可以是学习完一个或几个自然段后,也可以是学习完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后,还可以是学完全文后对整篇课文进行综合性总结与延伸时。总之,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的小结都是教师有目的性的行为,带有一定的思想倾向,这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最好时机。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当学完第二段,“眼前的场景”和“人们的回忆”以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小结:“这样把眼前的现实和对过去的回忆对比着写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后,教师用一句话作归纳小结:“这样写,更能体现出人民失去总理、国家失去栋梁的悲痛情景”。学完全文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进一步作总结:人民为失去这样的总理而悲痛,,人民的好总理,您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人民永远怀念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热爱、怀念和崇敬之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牢牢把握住德育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它的育人功能,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性美,塑造完美的人格。

【摘要】传统的思想教育以苦口婆心的说教为主要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早已不适应新形式下的德育教育。只有在潜移默化的中,德育才能起到真正育人的效果。语文教材中的精读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资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精读课文恰如其分地渗透德育,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

【关键词】精读课;教学;德育渗透;方法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8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如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健身教育,通过健身教育使学生懂得健康的身体是德、智、美、劳等方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使学生明确健身的重要意义,为他们爱上体育课、乐上体育课、上好体育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对象等,合理地选择教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时,要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体育教师的语言要具体、生动、风趣、形象。如在室内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解中国的体育史,中国体育成就,为发展中国体育事业而积极开拓、搏击、进取的运动员、教练员们的先进事迹等。

体育课的一大特点是室外教学活动多。由于中学生好动且自控能力差,在体育课上常常犯这样或那样的各种毛病、错误,这时作为体育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满腔热忱,循循善诱,及时加以批评指正。中学生兴趣广泛,好胜心强,作为体育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细心呵护学生的积极性,以正面教育为主,少批评,多表扬。高年级的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在教育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们,如果课后指出他们的缺点、不足,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不仅具有重要性、必然性、紧迫性,而且还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的工作,因此加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必须注重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并积极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进而有针对性地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加强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重要性的认识。

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思想。众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有要求快速的、有要求持久的、有要求动作复杂惊险的、有要求练习变化多样的、有要求集体紧密配合的等等,在运动过程中,个人项目的成绩还常常直接影响集体的成绩、荣辱。

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积极地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去运动,在运动中积极培养学生坚强、勇敢的美好品质,勇于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在运动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积极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在德育教育渗透体育教学之中时,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以必要的指导、点评、鼓励、表扬,这些看似小事却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立竿见影的良好教育效果。我在教学双杠等项目时,常常会遇到很多女同学因不敢运动而产生恐惧心理,这时作为体育教师在积极加强保护措施的同时,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加以耐心引导,鼓励她们克服心理障碍去大胆运动,对她们运动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培养她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勇于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进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渗透教育、教学效果。

体育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竞争性强,凡是比赛总是要出现冠军或第一的名次。依据体育运动的这个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小型的球类、拔河、接力等比赛,通过比赛来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他们高度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使他们不仅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在班级日常卫生清扫等活动中也无形中形成“我劳动、我奉献、我光荣”的良好意识,进而形成团结、和谐、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

体育教学不仅是一项运动课教学,还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许多体育运动在激情澎湃、热情奔放的旋律下,尽显青春、高雅之美,如舞蹈、韵律操、健美操等,给人以美的呼喊、美的享受、美的体验、美的陶冶。作为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一定要善于积极挖掘、揭示、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教学之中。

总之,育人是体育教学的核心,只有将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才能更加有效地为广大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与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我们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将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这项研究工作做好,并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9

【关键词】德育 中职 文化课 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94-01

“德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们常用“德才兼备”这个词来评价优秀的人才,可见“德”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有一句话说:一个有才无德的人比起一个无才有德的人对其社会的危害性要大得多。因此“百育以德为先”是非常有道理的。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新一代技术人才,成为当前德育工作的重心。而德育不仅依靠直接的道德教学,更多的是要渗透于教学活动中去,使德育与文化课教学相辅相成。

一、中职文化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从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来看,他们文化基础差、底子薄,行为习惯较差,思想道德修养不高;很多学生对文化课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有时他们连最起码的课堂纪律都不能很好保持,这些都让文化课教师非常头疼。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强化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接受熏陶和感染,让学生产生对文化课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享受学习的快乐。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

其次,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就要认识到学校教育的重点应该从教书转向育人,并且绝对不能将德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环节,要将学科教学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德育绝对不能局限在抽象的说教上,而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所以文化课教学和德育教学应实现有机的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不但能使德育得到有效的渗透,同时也能促进文化课教学的效果。

在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不能重智育、轻德育,不能将德育与教学平行,忽视它们之间的联系。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学应当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我们可以在文化课教学中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契机融入德育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真善美教育方面,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这样能对学生的精神文明、职业道德、习惯养成教育等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有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我发展,切实提高自身整体素质。 所以在德育过程中,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成为每个教师都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德育渗透关键在教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够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所以教师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治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身教重于言教,育人先育己。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德育不是德育主任、班主任等几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任务,要靠学校的每一个人,尤其要注重学科渗透。所以我们必须认真领会文化课的德育内涵,比如“文以载道”,语文教育对于德育渗透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思想以及真善美的熏陶。数学教育蕴含的德育内容也十分丰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通过英语教育,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所以,教师要在文化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将德育要求与知识能力要求放在同一教学目标上去组织实施。

其次教师要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综合能力。教师的思想品德、综合能力、业务水平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等都会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越高,学生学习兴趣就越浓,师生感情就越密切,这样进行德育教育才会情动而理入,教师的教化才能富有成效。“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喜欢教师的学生,他对教师所教的这门课也会感兴趣,教师才能收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做教师就是要做有心人,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教师是德育渗透的关键,每个教师都应视教育为自己的事业,细心经营,处理好智育与德育的关系,不只是“教书”,我们更要 “育人”。

三、德育渗透的几个重点

文化课德育有效地渗透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准确把握教材的德育因素

德育渗透不是凭空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准科学知识、文化思想与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点。所以我们要立足于中职教学,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中职文化课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中职学生求真、求善、求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在文化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找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契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些思想教育契机,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些德育生成点,巧妙而又不失时机地给予教育,就能产生极好的德育效果,同时也能为自己的课堂注入生命和活力。

3.德育渗透要适时和适度

教师要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讲究的是一个“时”和一个“度”。德育不能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固定环节,不能为德育而德育。我们要从教材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到合情合理;在教法上,使知识性、文化性、思想性水融,使学生乐于学,防止矫揉造作、形式主义。教师在不经意中对学生的教育,其效益胜出师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另外,在文化课教学中要注意德育的策略性,不能喧宾夺主,说理不宜过多,不能将文化课上成了政治课,否则就适得其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结果,更多的应是影响和触动。

4.德育渗透要贴近实际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