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集锦9篇

时间:2023-02-12 07:01:31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职场新人;上级;同事;沟通

英特尔公司前CEO安得鲁S.葛洛夫曾说过,“我们沟通得很好,并非决定于我们对事情述说得很好,而是决定于我们被了解得有多好。”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传播思想、传达情感的过程,是一个人获得他人思想、情感、见解、价值观的一种途径,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座桥梁,通过这个桥梁,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情感和知识,消除误会,增进了解,达成共同认识或共同协议。因此,沟通是相互的,是包含传递与反馈的过程。

沟通对于每一位职场人士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普林斯顿大学对1万份人事档案进行分析,结果:“智慧”、“专业技术”、“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25%,其余7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沟通。哈佛大学调查结果显示:在500名被解职的职员中,因人际沟通不良而导致工作不称职者占82%。职场沟通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不容易处理好,沟通能力也成为了公认的职业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按照层级,职场沟通可以分为与上级沟通、同级沟通、下级沟通。与上级沟通要有胆,有足够的胆量和智慧与领导沟通;与同级沟通要有肺,肺腑之言,即要真诚;与下级沟通要有心,用心与之沟通交流。

一、与上级沟通技巧

(一)沟通原则

如何与上级沟通,如何获得上级的肯定和信赖,是大部分职场人士的困扰。作为初入职场的新人,在与上级沟通时,我们应遵循尊重而不吹嘘,请示而不依赖,主动而不越权的沟通原则。在工作上积极支持和配合领导的工作,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上级的困难和处境,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同时又要维护领导权威,不擅权不越权。

(二)说与听的艺术

与上级沟通时要注意谨言慎行,多听少说,做一个“听话”的下级。在领导说话时不要随意打断讲话或者插嘴,这样很不礼貌;认真倾听,做出及时反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听、记、想、问,配合积极的肢体语言回应。

(三)委婉表达意见

作为上级领导,他们的身份决定了在下级面前要保持权威性。当上级的观点不正确或不能赞同时,一定不要当面直接否定。就算你说的是对的,这都让上级领导难堪。因此,在提出反对意见时,要考虑到时间、场合、语气、语言、态度等因素,以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也能让上级领导更加容易接受,也会对下级产生信任感和赏识。

(四)汇报工作重点突出、内容全面、信息准确

下级需要经常向上级汇报工作。这不仅是例行公事,也是一次难得的与上级相互了解的机会。在汇报工作前,下级应该将汇报工作的思路整理一遍,要汇报什么、怎么汇报,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领导最关心的;需不需要准备辅助材料,比如文件、图片、数据材料,这些材料如何整理成书面材料,用数据、图表替代繁琐的文字,让领导能一目了然;考虑领导可能提出的质疑,事前准备如何应答;自己还有没有需要请示的问题,要不要提前想好几个建议让领导参考。以上信息量较大,但在汇报工作前确实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有备无患,赢得领导的肯定和信任。

二、与同事沟通技巧

(一)沟通原则

同事既是团队伙伴,又存在一定的利益竞争关系。职场中善于与同事沟通的人,总是更能顺利的完成工作。在与同事相处过程中,应坚持相互支持相互理解,求同存异、竞争合作的原则。

(二)真诚相待,建立情感基础

同事是团队中的合作伙伴,在相处时多一份真诚之心对待,别人自然能感受到你的关爱。尊重同事,用谦和的心态欣赏他们的优点,乐于向同事学习,真心赞美他们的长处,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幽默的方式与大家相处。当同事遇到不顺时,多关心安慰,倾听他们的烦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走出低谷;当同时需要帮助,主动提供帮助,愿意成人之美。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长期相处中大家自然能感受到真诚,建立起感情基础。

(三)阳光心态,学会化解矛盾冲突

同事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在大家意见不一致时,不要过于纠结、争执,多一份忍让多一份理解,换位思考,或许只是大家的出发点不同而已。同事间应该求大同存小异,突出共同利益,淡化个人间的矛盾冲突,退一步风平浪静。太过于强硬的沟通方式,不仅会破坏同事关系,还会给大家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对自己的评价。

三、与下级沟通技巧

虽然职场新人短时间内不太容易有下级,也可以了解领导在与下级沟通时的一些技巧,便于了解领导的想法,理解领导的行为。

上级领导要主动关心下级,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家庭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价值观等;主动询问他们的工作情况,倾听下级的心声,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实时调节下级中的矛盾冲突。对于下级的工作情况,要定期进行反馈。在下级取得成绩时,及时基于肯定和鼓励,对下级的工作态度、能力和绩效等方面都可以加以认可。此外,在与下级沟通时,领导态度保持谦和,多使用礼貌用语,以示尊重。这不仅是人与人之间起码的礼仪,也是领导艺术的体现。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口才沟通类课程应用

[作者简介]林灵(1962-),女,广西贺州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礼貌言语与交际策略。(广西南宁5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口才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GA16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52-02

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教育核心和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能力本位”,这与核心理念——注重能力培养的“行动导向”不谋而合,使得行动导向这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凸显出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

一、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的性质及定位

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是为顺应现代社会和职场工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的实际需求而开设的课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8年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将劳动者的技能分为专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能力三个层面,在规定的八项职业核心能力中,“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力就占据了前两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更是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其中“交流沟通”能力正是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应职应岗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编写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高职教育开设的课程是“实用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课程”的要求,高职院校所有课程的设置都应基于“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开设口才沟通类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突破自我,当众说话和发表演说,能够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与人交流沟通,最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在各自职业领域内用口头话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具备作为当代合格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素质。

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是综合运用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研究人们从事各种职业所必备的基本口语交际能力一般规律的应用语言学科。作为现代社会使用频率最高、实用价值最强的沟通类课程,它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方向,淡化传统口才课程“才艺演讲”的舞台表演性质,明确提高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课程目标,注重凸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体现以应用实践为主的职业特点,着重训练学生的语言素质和语言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说,高职口才是实用口才,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彰显出鲜明的职业化教育特色。

二、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职教育教学遵循“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方针,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所有课程,都应以从业中习得实际应用的经验与策略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体验与技能培养为主、理论知识阐述为辅。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为教学目标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也不例外。而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能行之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模式,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蕴涵在“行动中”,成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世界职业教育理论中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策略,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以促进学生的关键能力、职业行为能力发展为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各种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它所构建的是一个与培养职业能力紧密相关的行动体系,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培养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是主动同时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

现代职场中职业核心能力是就业竞争的关键,是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大学生来说,作为职业核心能力项目之一的语言表达与交流沟通能力既是一种智力、交际能力、竞争力,又是一种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起点和择业前景。我国经济现已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率地提高高职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刻不容缓。因此,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构建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语言使用能力及综合素质意义重大。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注意用行为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训练是口才沟通类课程的核心目标,因此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应在强调学科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以“强技能、重实践”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综合采用项目教学、模拟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普遍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势下,行动导向教学不失为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提高交流沟通表达能力的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的应用

1.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重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体系。由于传统学科型的口才沟通类课程体系无法体现高职教育职业属性的教育特点和规律,自然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预期目标。因此,我们进行了充分调研,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基于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职业属性定位,对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名称、教学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重构。重构后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体系具有“培养目标的应用性、课程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语言学习的层次性”等鲜明的职业化特色,由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学科型体系转型为能力本位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体现了“以增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中心,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培养目标,能力本位、“强技能、重实践”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建构的核心理念,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2.转换教师角色,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是高职院校新兴的“素质+技能”课程,熟悉并把握口才教学的内在规律是授课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拥有“双师”素质及能力是实践行动导向教学的质量保证。而目前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多是由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来自于语言文学等相关文科类专业的教师担任,他们教理论是强项,但教技能则略显经验不足,不能完全胜任行动导向教学要求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完成的任务。为此,我们首先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使教师尝试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调者和促进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要培养一支高素质且具备专业资质的教师队伍。要通过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体验生活,了解社会需求及岗位实际操作流程,或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双师”素质。还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行动导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3.整合课程内容,编写任务驱动型教材。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因而我们首先对“演讲与口才”“沟通技巧”等性质或内容相似的课程巧妙地进行优化组合。整合后的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在课程设计总体思路上,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代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行动体系课程模式。在内容设计方面,淡化传统口才课“才艺演讲”的舞台表演性质,强调从口才基础突破,在职场沟通中,向生活口才、职业口才倾斜,注重凸显高职教育职业化、实践性特色和专业特点,并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需求。同时,为给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供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于一体的、便于操作及应用的、突出“能力本位”的口才沟通类课程教学提供便利和依据,编写了《实用口才与职场沟通》教材。在编写模式上,教材突破了强调学科知识系统化、完整性的传统编写体例,学习和借鉴了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方法,将口才基础知识与口才实际运用的职场沟通情景融合,优化整合集成一个个教学模块,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方式,强化当众说话口才的基础训练,并最终落实在校园、求职、社交、服务、办公室等职场情景的沟通实战演练中。本着基础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教材还增加和细化了口才沟通能力的训练内容及操作环节,为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及学生参与教学及互动创造了教学条件和训练便利。

4.引入项目化教学,自创“高效七步”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组织上,成功将项目教学法引入高职口才沟通课程,并自创“高效七步”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被动局面。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方法能力、学习能力、与人协作以及与人沟通进行项目动作等各种社会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口才沟通课程的实施运用,最为成功的是创建了“高效七步”的教学模式。其具体表现形式为:遵循“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情境体验—发现不足—引导点拨—训练提高—效果检测”的集约型训练过程,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实现。以“口才训练”项目里的“面试口才”教学的“七步”为例。第一步:项目名称,如何构建有效面试?第二步:实践教学,“理论点拨+企业招聘面试视频片段观摩”。第三步:情景体验,包括小组讨论,设定模拟岗位,事先告知岗位职责;面试的具体实施内容及过程(进门;鞠躬问候;根据示意坐下;3分钟自我介绍;回答考官提问;面试结束,鞠躬、致谢、退下。)第四步:发现不足,采用现场观察、微格回放(视频片段)等手段,以自检、互评等方式,发现并指出细节上的不足。第五步:引导点拨,教师点评,归纳做法。第六步:训练提高,重复训练。第七步:效果检测(面试评分标准)。

通过这样规范严谨且注重细节的语言表达训练,真正落实行动导向、任务驱动、互教共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设计思想,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和职场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的目的,为真正实现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的本位回归奠定良好的基础。

5.创建行动导向教学环境,落实口才实训设备。教学环境和设备要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需要。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必须要有充足而适宜的模拟实训场所和满足分组教学的实训设备,以及适合学习小组讨论的教室,提供可供所有学生活动的教学中展示的媒体、卡片、成果展示的展板等。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以确保师生互动过程中具有充分展示的空间和环境。为此,必须构建良好的实训环境,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落实适用于口才教学的实训环境设计布置和实训设备优化整合。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新建成的人文实训室、专为高职口才沟通课程配备的便携式麦克风及摄像机等设备,为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提供了充足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口才沟通类课程中的有效运用,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用行动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在强调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以“强技能、重实践”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综合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并辅以微格回放、重复训练等训练方法,保证教学任务高效、顺利地完成,最终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人际交往和职场工作中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的目的,真正实现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职业核心能力的本位回归。

[参考文献]

[1]姜金鑫.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职教通讯),2008(5).

[2]陈启琛.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3]林灵,周而冬,潘媛媛.基于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高职口才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0(30).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范文3

Abstract: The difficulty of college graduates finding of job concerned us all always, it is becoming even harder to get a suitable job under the shadow of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It is thus crucial for those lucky ones to adapt to their job positions as soon as possible. Here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try a brief discus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关键词:大学生;适应;就业岗位

Key Words: college graduates, adaptation, job positions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入发展,每年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长,大学生就业环境适应问题受到社会很大的关注。很多大学生就业后,无法及时适应就业环境,而造成工作上的困扰,最终选择频频跳槽或者导致失业已屡见不鲜。因此,正确分析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初期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教育和引导他们走出困境,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新的关注点。

1目前大学生的现状

对于毕业后走入就业岗位的毕业生,基本上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他们的知识只是书本知识,还没有演化为实际能力,更不能通过能力来发掘他们的潜力。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新的人际关系;面对从未接触过的事情带来的适应困难和迷惑;面对心目中理想的收入与现实薪酬水平的差距等复杂因素,大学生们会产生以下困惑:

1.1目标不明,定位欠准:当前,在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为多数毕业生的首选。进入工作单位的有些学生估计也有这种想法,至于到了单位,本人的目标在哪里?本人应该如何定位?如何才能获得成功?都在困扰着大学生。

1.2心中茫然,彷徨徘徊:每个人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心中都希望有一个理想的职业,大学生更是带着梦想来到单位,总以为凭借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定位,从而有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环境。但当事与愿违,现实与理想大相径庭时,大学生的表现是一方面不满足于现状,牢骚满腹,唉声叹气,甚至闹情绪、工作怠慢;一方面眼高手低,业务一点不懂,事情做不好,使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怕被老职工和领导议论和批评,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大学生对自已的前景感到担忧,心中茫然,彷徨徘徊,冲动者还会想到跳槽、辞职走人等等,非常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3]。

1.3圈子变换,尚需适应:参加工作后,学生时代的社交圈子变换到工作的社交圈子,原来的学生习气需要改变,说话办事需要多想多看,唯恐无意间伤害了同事,也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

2角色转换,清晰定位

对初入就业岗位的毕业生而言,从校园到社会、从校园人到职场人,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能否适应这种转变、适应的快慢,都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比较深远

2.1心态调整

初从学校到社会,不适应、无名的失落和惆怅是正常的。每个人在这样一个过渡阶段都会有,这个时候,注意自我调适、有一个平和的心态非常重要。常常有些人不能正确地看待这种失落和惆怅,把这种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暂时额不适应武断地认为是自己就职的单位不好,从而断定单位不适合自己或自己不适合单位,轻率地选择辞职,这是非常冲动的做法。对那些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就选择辞职的职场新人,一定要理性战胜感性的冲动,应先问问自己,自己的失落和惆怅到底来自于哪里,是不是再多适应一段时间后再决定是否离开。

2.2人际关系适应

在校园里,你可以选择只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而在单位,就必须学会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无论你对他是否喜欢,刚进新单位,要有第一印象意识,第一印象良好,即使以后有表现的不够好的地方,别人也会对你宽容一些;第一印象糟糕,即使以后做的再漂亮,别人对你的评价,也不会太高。尽管这有失公允,但毕竟大部分都有以偏概全,先入为主的心理。所以还会注意一点好,有助于更好地融入到同事中间。

2.3理想与现实

学校期间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理想,甚至是梦想、幻想。但理想并等于现实。再好的单位,现实与理想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要理性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能因为一时的成绩而得意忘形,也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而垂头丧气,要清楚地知道,成功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人要有一定的理想主义情怀,但太理想就会脱离现实。人一定要尊重现实,才是处理好理想和现实关系的辩证法[ ][5]。

2.4业务能力

有的人认为大学生毕业知识已经足够了,胜任工作肯定没问题。其实不然,我们的学校教育在于专而不在于博,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常常是多方面的。专业对口还好,若专业不对口,需要补充的知识就太多了。初入职场要特别注意避免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大事干不了。是刚参加工作的人常犯的毛病。如果不注意纠正,很可能会使你成为志大才疏之人。要注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举轻若重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小事中见大精神,可为以后做大事积累资源。要谦虚谨慎,善于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学习。

2.5职业意识

从校园到职场,有很多方面的意识需要改变。比如在校园里,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做事,而在单位最重要的是责任远比兴趣来得重要,必须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兴趣来源于责任,强烈的是责任感是完全可以让人培养起对工作的兴趣。一个人也只有真正爱好自己从事的工作,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比如在校园里,你可以情绪化,偶尔可以感情用事,但职场要求的是高度理。游戏工作室必须遵循的,要学会有情感人转变到职业人,有个人好恶转变到敬业精神由情绪左右转变到职业驱动。比如在学校,考虑的往往是自己的成长,衡量的标准是成绩,而在企业,职场人考虑的往往是经营绩效和利润,会读书和会创造利润之间并不是天然的正相关[ ][2]。

2.6平衡生活

在校园里时间可以由自己支配,足以应付自己的生活,而到了单位,早晨准时上班,下午准时下班,或许晚上还经常加班,再加上工作上的压力,就会有人吃不消,甚至有些人连男女朋友都没有时间陪。时间一长,感情上容易出现波折,失恋后情绪上、工作上又会受到负面影响。其实,职场的生活才是一个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工作和生活有矛盾,但并不是不可调和,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是不要疏远了自己的亲属、朋友、生活和工作同等重要,协调好,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2.7职业作风

在校园里,除了学习之外,其他约束较少,可以松散一些,比如睡个懒觉、着装随便等。但在单位,就必须每天与自己的惰性作斗争,上班绝不能迟到,一定要按时到达办公室,不能懒懒散散。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不是一个迅速的过程,这其中可能会有很多痛苦和挫折,但不完成这种转变,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成功的职场人。有人提出,职场成功必须要做到5个C:Confidence(信心)、Competence(能力)、Communication(沟通)、Cooperation(合作)、和Creation(创造)。可以用5C标准要求自己,尽快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 ][2]。

3注意细节,融入团队

3.1注意细节,培养细节意识

在新单位能不能站住脚,能否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主要体现细节。

第一、避免“书生气”、“学生气”和“孩子气”。主要表现在:不成熟,不稳重。

第二、掌握职场中的基本礼仪。主要表现在:穿着不得体、举止不职业、不注意礼仪。

第三、遵守公司制度,职场规则。主要表现在:不重视制度、不了解规则。

第四、少说多做,适应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谈论是非、个人纷争和小集体、散播小道消息,妄加评论。

第五、勤于学习,踏实主动。主要表现在:不虚心学习、好高骛远、爱出风头。

第六、学会职场沟通。主要表现在:闷头做事,不积极主动沟通汇报、不合群。

第七、培养细节意识。主要表现在:对细节深入认识、凡事追求完美的习惯、做好长期培养意识的准备和过程。

3.2融入团队,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加入新单位后,职场新人第一要务不是做事情,而是如何做人。融入团队的秘诀,一方面设法表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做人。如果人品得不到认可,即使专业技能再好,因为无法融入团队,也得不到足够的施展,最终难以得到同时领导的认同。有了施展能力的机会,因为无法融入团队,不管结果如何,最后也会因为不合群,缺乏团队精神,也被淘汰出局[][4]。

所以,大学期间要通过学习、生活提升自己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形成职业核心竞争力。

4加强沟通,适应岗位

4.1善于使用非语言沟通:友好开放、面带微笑

微笑是友好、愿意和别人交谈的表示;开放式站立姿势是一种欢迎别人和你交谈的姿态;身体前倾表示你对对方的讲话有兴趣,说明你在专心听对方讲话;握手不仅象征着友好,而且可以带来和谐平等的氛围;视线交流表示你对讲话的内容感兴趣;点头表示赞同或自己在认真听[][3]。

4.2做好沟通准备: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5W1H(沟通准备) why 想透沟通的目的

who 明确沟通的对象

what 准备充分的内容

when 选择恰当的时间

where 选择合适的地点

how 使用最佳的方式

要想取得好的沟通效果,充分的准备是必要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5W1H,如图1所示:

图1 沟通准备

4.3积极倾听:要给别人一些空间

沟通不只是自己说说、还应该听对方的声音。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完全相同,所以观点冲突在所难免。尝试听听对方的意思,从对方的角度听听,也许同样有几分道理,所以不要强人所难,否则只会造成口服心不服的局面。

4.4有效的运用语言模式:直言不讳

语言沟通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图形图像等形式。口头语言包括我们面对面的谈话、开会等。书面语言包括我们的信函广告和传真、E-mail等。图形图像包括一些幻灯片和电影等。不同的情景下,这些语言的沟通渠道会有不同的效果;根据沟通的目的和沟通的具体实际,合理并综合运用这些语言渠道,将有助于提升沟通效果。

4.5深入了解,把握分寸

在人际交往中,沟通还要注意场合,注意双方的身份地位、性格喜好、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等差别。同时。要尽量了解对方的禁忌,尽量避免讲让人尴尬的话,以免影响沟通效果,甚至影响双方的关系。

结语

大学生就业环境适应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涉及到学校、公司、社会等各方面,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挑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工作适应环境能力的各种方式。它是大学生获取和胜任相关工作的心理行为条件,是影响大学生能够成功就业的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李颖,刘善仕,等.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高教2005(2):91~93.

[2]罗双平.建立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基本步骤.中国人才,2006(8):55~56.

[3]王佩国.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2~109.

[4] 康文.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的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3-535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范文4

实训课程的开设,在满足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做市场调研和调研分析;而且,要让学生对专业的前景有一定的认识,学会团队合作、协调和沟通;懂得基层管理的知识等,能激发学生对专业自的信和热情,形成对职业前景有较好的发展愿景。

一、“能力递进”的涵义

“能力递进”是指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同时,还应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市场调研和基层管理的能力,而且,这些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是在顶岗实训过程中实现并逐步得到提升。

高职学生的“能力递进”呈现为五个阶段,即“入门期----成长期----发展期----提升期----成熟期”。入门期、成长期主要接受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进入实训阶段,此阶段包括发展期、提升期和成熟期,坚持“校企合作、顶岗实训,学生为主、校企为辅”的原则,将学生分流到旅游企业岗位上去锻炼,使其在实训专业技能的同时,去认识和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掌握市场调研和分析的能力,进一步锻炼学生作为主管、领班的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使其管理能力和操作能力得以发挥,形成一个知识结构合理、与行业紧密对接的良性循环。

二、高职旅游类专业培养“能力递进”的意义

普遍认为高职学生只能在生产线、第一线操作,从而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但却忽视了培养学生对专业、行业以及职业前景的认识和了解,因而造成高职学生对专业前景以至职业前景感到陌生甚至渺茫,从而对行业、专业丧失热情和信心。

再者,由于旅游服务具有“面对面服务,即时生产、即时消费”的特点,这就要求服务人员具有敏锐的市场眼光,能把握住市场时机,更重要的是要能做到自己提供的服务能被市场、顾客接受并满意。因而学生仅有服务技能和能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还要重视训练学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的能力。

更重要的还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当今,我们身处信息时代,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难以适应市场的,我们应教会学生如何加强与人交流、沟通,如何与团队合作;因为旅游服务的“面对面服务”的特点,更强调服务人员与消费者的交流与沟通,我们要把这些内容与专业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去对待。

三、“能力递进”实训的实施

实现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能力递进,要求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把学生和教师置身于企业岗位上去,在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按照岗位要求进行实训。

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实训岗位一般选择旅行社、酒店、景区的有关岗位,主要是围绕培养旅游服务技能核心能力而展开;现以景区讲解实训为例,进行分析。“能力递进”实训的内容和考核标准如下表。

(一)沟通、协调、表达能力的实训

作为景区讲解员实训的主要内容当然是培训“讲解”的能力和技巧,这是“能讲”,但仅“能讲”对一名讲解员来说还远远不够,还要能“能干”,要“讲得好”更要“干得好”,因为有“听讲”的游客,还有“不听讲”的、“不听话”的,甚至还有“捣蛋的”,学生不怕讲解,怕的就是碰上这种情况;更何况讲解员不仅要“管”旅客,还要与其它部门协调、沟通,此时,讲解员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协调”。

例如,讲解在讲解“游览注意事项”时,有的游客“开不差”、不听讲,此时,讲解员就要暗示(提醒、停顿、目示)或明示(点名、批评)等方式与游客进行交流、沟通。

沟通、协调、表达能力的实训,不是要事先圈定一个时间段而专门训练,而是要将这种能力和技巧的训练融入到实训活动的全过程,存在于服务的每一环节中,即不管理是在酒店接待、服务,还是在游览过程、景区讲解过程中,每一环节中都需要服务人员注意观察,了解、掌握游客状况,关心帮助游客。

(二)沟通、协调、表达能力的实训,可以分为这样几种:

1、事前沟通。要注意观察旅客、游客。特别是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口音、行为特征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快速了解旅客的基本情况;还要善于找话题。旅游服务人员由于职责的需要,必须向旅客进行有关说明,这是工作“话题”,呈“命令”的性质,但乏交流、沟通;旅客若能主动提出问题,这是最好的。

2、事中沟通。要热情,主动给旅客提供关心和帮助;困难的出现其实是沟通、协调的最好机会。在服务的过程中,客人不满意时,轻则表现出不听话、不高兴、脸色难看,重则表现出命令、指责、挑剔甚至过激行为,此时,交流、沟通尤其重要,这也是实训的重点内容。

3、事后沟通。要善于利用书面的、网络的、媒体的等多种手段进行事后的沟通。

四、市场调研能力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旅游者购买的是旅游产品,而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主要内容,所以说旅游者就是购买的旅游服务。那么,我们提供的“旅游服务”是不是旅游者需要的?是否受欢迎?另外,我们还必须考虑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训的岗位,而企业是要讲效益的,它的效益来源于其所提供的服务,而参加实训的学生能否为企业带来有效的服务而取得效益呢?等等,这些问题必定要求即使是高职学生、即使是在实训过程也应该注意的,所以,安排实训内容时,必需融入锻炼学生的市场眼光、市场调研的能力的内容。

例如,游客普通不满的是游览过程中的“赶鸭子上架”:讲解员要求“快”,而游客要求“慢”,不解决,游客的不满之意就产生了。所以,作为讲解员就要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客源地、兴趣爱好甚至不同教育程度类型的游客的特征,这既要求讲理论,更讲实战经验,应该具备调查、研究、分析的能力。

五、团队合作精神

所谓团队合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

讲解员靠单打独斗是不可能顺利、圆满地完成一次带团、讲解任务的,每一次讲解活动,牵涉到旅游者、景区、营销、门票、计划调度、安保、卫生等多个部门,更是要落实目标,工作流程,职务及职责,标准和规则,时限,效果检验方式,成员,行为规范等,所以要讲求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高职旅游类学生的能力递进的实训,旨在培养高职学生的基层管理能力,而且,这部分内容应该贯彻于实训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各个岗位;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对行业、职业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增强对专业的热情和信心、对行业和职业的前景的了解,那么,在实训过程中应该实施“能力递进”的培养,增加“基层管理能力”实训内容。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沟通交流;主动性;把握技巧;观察学生

沟通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人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主要途径,通过沟通,我们能够对彼此的思想、兴趣以及爱好等进行了解。对于中职班主任来说,沟通就是工作成功的基石。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教育工作转型的新时期,对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理交流工作进行了重新的规定和要求,以求更好地促进班主任教师工作内容的完善和达标。

一、心理沟通和交流在师生之间的重要性

沟通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没有沟通,生活就没有快乐,事业就没有成功,工作就没有乐趣。没有沟通,人与人就不会相识,就不会有理解,更不会有信任。沟通在班主任工作管理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沟通是其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基础,没有沟通,就谈不上管理。中职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时期,因此表现出较强的逆反性,同时他们还具有闭锁性的特点,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因此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老师,跟学生的接触尤为密切,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交往、生活等各个方面,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有目标、有方向的引导。另外,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家庭背景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有所不同,这就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中职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的原则和技巧

1.班主任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始终保持主动性,多询问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班主任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状态,

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力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举个例子来说,在某次考试之前,发现A学生的状态不是太好,此时班主任就要单独与他进行沟通,询问状态不佳的原因,在交流过程中,获知该学生最近学习心理压力大,因此导致状态不好,怕考试成绩不好。此时班主任应当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明白此次考试只是对前一阶段学习情况的考查,目的在于明确自己以往学习中的疏漏,为以后的学习明确重点和方向,能够以轻松的状态迎接考试,并在考试中获得稳定的发挥。另外,在考试之后对成绩进行总结和分析,与成绩有大幅度变化的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他们谈一谈失误与成功的原因,要注重多表扬、少批评,使学生能够以更加轻松的态度面对学习。另外,中职院校学生正处在各种叛逆或者青春思想萌芽的阶段,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以及人格方面的动态也要予以密切的关注。

2.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注意交谈技巧的把握

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交谈技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谈场合和时机

交谈的场合可以在如办公室、课堂等正式场合,也可以在课间将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交流,也可以在操场、劳动场地等非正式场合,甚至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也可以边走便说。场合的选择主要依赖于交流内容的选择。沟通时机的把握对于沟通效率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抓住了这个正确的时机就会使沟通的效率事半功倍。

(2)交谈方式

沟通一般是两个人之间进行,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采用集体沟通,比如班委会集体和学生的沟通,或者是班主任个人与几个同学之间的沟通。举个例子来说,在某次考试结束之后,班主任组织学生开一次班会,在班会中班主任先让成绩比较稳定的B同学传授考试经验和方法,让学习成绩突飞猛进的C同学向同学们传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让D同学在听完之后发表自己的感想,最后班主任对班会内容进行总结,指出他们叙述中的优点和缺点。在沟通中,班主任要以微笑面对学生,用温柔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这样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体现教师的亲切、和蔼、自然和平易近人的态度,学生则会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与信赖、亲切与真诚,进而彻底打开心扉,与班主任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3.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要多观察学生的状态

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这不仅限于对整个班级集体动态变化的观察,更需要通过对每个学生细微表现的观察,分析其思想本质的变化和发展,真正做到见微知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在进行沟通和交流工作之前做好准备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加以妥善处理。

教育学生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更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然而沟通和交流在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职院校班主任,能够与学生成功地进行谈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我们应该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学生思想发展的个性,在沟通中注重技巧性,通过沟通有效地促进师生感情的靠近,同时为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以及人格的健全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范文6

一、认真了解,用心倾听

达成有效沟通的前提是了解。只有对学生各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班主任才能够和学生进行充分的对话。因此,班主任在沟通前务必要了解学生的性格、品质、兴趣、爱好、特长、学习成绩、家庭情况等方方面面,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动态背后的根本动因,掌握沟通的主动权,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如果缺乏了解,沟通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完全有可能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总之,班主任要仔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捕捉细节,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把握他们思想变化,从而促使沟通能够顺利展开。[1]

当然,只有简单的事前了解是不能促成有效且良好的沟通,班主任还应当用心倾听学生的真实感受。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不妨先做个好听众,甚至是“出气筒”,让学生有足够的安全感以放松的心情畅谈自己的内心想法和真实感受,同时在倾听时也要时刻注意学生的面部表情、情绪变化等,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回应,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在学生诉说完毕之后再因势利导,这样能够达成良好的沟通效果。

二、保持亲和力,贴近学生

亲和力一词最早被应用于化学范畴,但是现在更多地被人们用于人际关系领域,通常是指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好感表示。班主任在对学生沟通时要和蔼可亲,切忌总是摆出一副训斥人的表情。多蹲下来,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好感,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首先,班主任要提高自己在学生学习中的亲和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最好以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角色出现,平等地与学生讨论问题,适当地给予引导,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班主任要提高自己在学生生活中的亲和力。作为一名班主任,不应该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用心观察他们的生活细节,从兴趣爱好到衣食住用行到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适当调整自己的语言习惯、衣着发型和思想观念,贴近学生,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的差异。[2]最后,班主任还应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感染力,将自己的笑容传遍每一个角落,这种生活态度能够有效影响学生,增加学生对班主任的好感,使得学生愿意走进班主任,愿意与班主任用心沟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尊重学生,选择恰当的沟通语言和时间地点

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应该是充分的、全面的,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隐私、兴趣爱好,还应当给予学生解释的机会,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态度对待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就好似学生犯了错有了标准答案一样,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同时,班主任也要掌握高效的交谈技巧,注意交谈的时间、地点和态度等。

(1)沟通语言的选择

班主任对学生沟通的语言,可以是直述的、可以是委婉的、可以是书信形式的,必要时可以给予一定的表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赞扬其优点,有助于学生保持放松的心情进行交谈,消除学生的抵触逆反心理,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达到沟通效果,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甚至在恰当时机,班主任可以以幽默的方式进行沟通,缓和紧张、尴尬的谈话气氛,使得沟通顺利开展。

(2)沟通时间地点的选择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范文7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中职生 沟通协作能力

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中都列出了“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具有团队精神”的要,求。因此,在中职教育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沟通协作能力。本文在对中职生沟通协作能力的现状分析基础上,进而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职生沟通协作能力。

一、中职生沟通协作能力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了解中职生沟通协作能力的现状,笔者通过学校学生处和招生就业办向在校350名学生,80名教师及20个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发放共450份《中职生沟通协作能力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36份,在整理数据后发现,47.8%的中职生不具备足够的沟通协作能力,影响了他们在校的学习、与人交往及就业。通过分析归纳,笔者发现目前中职生在沟通协作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问题一:人机对话强,人人对话弱。

当今中职生大多会上网,他们可以在虚拟世界里统帅三军、叱咤风云;可以用QQ侃侃而谈,可以在论坛上当“斑竹”称“楼主”,洋洋洒洒“灌水”、“拍砖”。但下了线,他们似乎换了一个人,变得害羞,不愿说话,不想主动与人沟通。他们感到自己的身体、相貌缺乏魅力,或感到自己的知识面方面欠缺,或感到自己语言表述能力不足,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有时会曲解别人的善意,甚至表现出戒备和敌对情绪。长此以往,他们总沉溺于虚拟世界而逃避现实,人为地缩小自己交往范围。

问题二:自说自话多,耐心倾听少。

一些中职生缺少基本的沟通常识,在与人交往中很少会换位思考。需要别人帮助时,达到目的便喜笑颜开,不能满足就言语相撞;与同伴相聚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高谈阔论;不高兴时乱发脾气或抑郁寡欢;听别人的讲话时,不断地插嘴或较真抬杠,或是目光游离,毫无反应。在社交圈中,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特别注重自己的感受。这样的人无论自我感觉多么良好,都很难与别人有真正的沟通和合作。

问题三:沉默冷场多,沟通动机少。

一些中职生在与别人交往时,喜欢隐藏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把自己封闭起来,令人难以接近。他们不主动涉及话题,不愿与人沟通,特别与老师、家长沟通困难时,沉默多于交谈,气氛压抑,场面尴尬。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中职生沟通协作能力的实践

实践一、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认识自我,突破沟通协作心理障碍。

近几年,随着生源质量的下降,中职生文化基础差,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对英语学习尤为如此。因为在英语学习上的屡次失败体验,让他们没有勇气回答教师问题,甚至整堂课头都不敢抬,不与教师进行任何交流。所以作为英语教师,笔者用亲切的口吻,幽默的话语,生动的表情去缓解紧张的师生交往关系,帮助学生放松,消除紧张、难为情的情绪,再鼓励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让他们体会到与教师交流的成功感和快乐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沟通协作能力的必要性,鼓励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经过教师的耐心引导,学生就会逐渐大胆发言,突破心理障碍,敢于表述自己意见,与他人交流。

实践二、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加强沟通协作能力训练。

英语学习本身比较枯燥,内容不易迅速掌握,而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体现出来的。所以笔者精心组织课堂学习材料,设计学习任务,将沟通协作能力的训练贯穿始终,鼓励学生课堂交往。如设计“自我介绍”,增进学生间互相了解;模拟“社会生活”,在不同的模拟环境中让学生学到社会知识、生活经验,训练沟通技巧;比赛“讲故事”,锻炼学生丰富想象力和语言能力;做“英语游戏”,锻炼学生协作能力;用“自由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展示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既解决了学生因为基础差,较难独自完成课堂英语学习任务的难题,又使学生学会互相倾听,学会听取意见,学会尊重他人和协作。

实践三、拓展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践,巩固沟通协作能力养成。

课外学习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其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为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语言实践和培养沟通协作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笔者鼓励学生抓住生活提供的沟通协作机会进行锻炼巩固。如让学生互相问候,做到与人打招呼有礼貌,态度真诚,表情自然大方,运用合适的英语用语;节日时,让他们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用英语向家人或朋友表达祝福;学生还可参加学校的文艺汇演、辩论赛等活动,运用所学沟通协作技巧,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

参考文献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范文8

关键词:中小型设计院;中层管理者;激励;有效沟通;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222-02

前言

南京固强建筑技术有限公司下属典筑设计院从事加固设计有11年,从事建筑设计7年,专业设计人员从10年前的2人到现在的57人,在南京设计院市场中,只是一个小型的设计公司。在老牌、大牌的设计院面前,我们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在勘察设计行业展现我们的风采,发挥我们的能量,如何建设一支具有战斗力的队伍?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问题。

一、中层管理者的作用

作为一个小型设计院,我们只有有限的力量、有限的资源,好刀要使在刀刃上,在五十几人中除了三人的高层,其他的五十个技术与行政人员,就要抓大放小,首先要找出公司的核心,从20%的骨干开始辐射全公司,这部分人就是经过与公司长期的磨合,形成的公司中坚力量--中层管理人员。麦肯锡的调查显示:一般公司能够高效运作、持续创新、发展,业绩稳步提高,关键因素不只是高层管理者,更重要的是在于具有高度胜任力的中层管理者。在中小型设计院尤为如此。因人员结构简单,高层毕竟只有几人,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方针政策,而真正在经营、生产、技术等岗位需要贯彻执行的、需要承上启下和制定具体实施方式方法以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的,只有在各个岗位的具有高度胜任力的中层管理者。高层的政策能否坚定不移的贯彻下去,新的技术创新能否在全公司普遍推广,人员在面对改革和变化的时候人心是否已经有游离浮动?这些都取决于我们高层的第三只眼、第三只手―中层管理者。他既是战略的执行者,又是任务的领导者,在实现战略规划,领导、指导、监督基层人员完成贯彻任务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他是积极地工作还是消极的不作为,直接影响了公司整体的工作氛围、工作效率和对客户的服务质量。

二、中层管理者的面临的问题

在中小设计院,由于组织架构并不是特别的清晰,纵向发展的路径从基层晋升到中层的管理者,他的晋升空间就比较小了。这样,在组织中就出现了基层:中层:高层10:5:1的架构,中层管理者无法晋升的状态也制约了基层的上升空间,从而使得公司针对一部分优秀的基层没有了吸引力。基层的懈怠也会反过来制约着中层,对下无压力,对上无动力的瓶颈。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激励系统,无论物质、文化、精神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方式持续进行,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优秀中层管理者的流失。另外,职场压力过大也是众多中层管理者面临的问题。在对公司内部的各个岗位的调查,中层管理者是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首先,他有组织指标任务和个人指标任务的双重压力;其次,他还有团队建设、人员关系管理的压力,人员的招聘绩效以及离职等的关注度,也因为公司没有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承载,使得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如果没有对应的激励或者其他有效措施,那么这些压力就会成为他们工作中的无法承受之重。如何吸引、激励、提升、挽留中层管理者就成为摆在面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中层管理者的激励

(一)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中层管理者作为生存、发展的必需品,也是对自我价值肯定,更是为满足自己生活质量、社会关系和家庭建设的必备因素。符合市场规律的薪资体系,具有激励的考核政策以及系统完善的福利待遇,都是保障中层管理者对公司的忠诚度,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目前,公司的薪酬架构中,月工资主要体现了学历、工龄,基本上要与勘察设计系统的收入水平靠近,考核主要体现了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结果,为了能够及时的反馈工作表现,每个季度考核一次,公司并对考核的制度、考核规则、考核的过程予以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欲达到一个公正、公开、公平、良性竞争的工作环境。福利制度作为薪酬的补充,是生活的额外保障措施,也体现公司的人性化管理。整体的薪酬要保持在行业内部的平均水平,以保障和保证他们在公司的发展。

而针对中层管理者,设置了中层管理奖,主要考核人员的稳定性以及指标任务的完成度。在福利制度上,也高于基层的标准,使得中层管理者具有一定的物质激励优势。

(二)职业发展。在中小型设计院,不可避免出现纵向发展比较艰难的现象,它会导致中层管理者失去动力和进取心。我们应增加横向的发展途径,弱化纵向的发展竞争,阶段性的调整发展的通路。通过扁平化的组织架构调整,增加一些管理岗位,担任一些大型项目的负责人职责,或者公司重大活动的组织者。其次,对于具有对荣誉敏感度较强的中层管理者,应提供其高层决策的参与权和建议权,鼓励其积极参加项目的决策会,公司对外组织的大型活动中列席演讲等以及在公司制度调整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一些公开的论坛、会议、专利成果等,给予命名权或署名,从而提高他的工作成就感。

(三)职场幸福。随着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层管理者对精神上的满足、心理上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能把工作做好不代表着愿意把工作做好。这就涉及到在工作中是否感到满足,职场幸福感指数是否高的问题。关注他的工作就要了解他的生活,体会他的情绪和感受,择偶、买房买车、育儿、择校、家庭纠纷、出国、旅游等等,给予一定的理解、倾听和建议。让中层管理者体会到公司对其的重视,不断传达幸福的内涵和感念,用积极的状态面对生活。此外,多样而丰富的业余生活,强身健体的活动、户外远游的旅行,兴趣爱好的发挥,都可以使他充分的感到自我认可和自我满足,从而提升他的幸福感受。公司办理各种体育健身卡如羽毛球卡、游泳卡、瑜伽卡,每年度参加设计杯的足球赛,定期的旅游计划,每年的温泉会议,不定期的部门内部聚餐和沟通。还在公司设立了休息吧,有大家玩的照片,有做过的工程等,以后还将增加一些拓展训练和日常的爬山比赛等。生活快乐,工作才能开心,才会对公司有责任感和忠诚度。做到职场幸福,就是要在工作之余,关注他们的个人体验和感受,亲近他们,帮助他们,让她们觉得自己被公司需要,也需要公司。

四、有效沟通123

不论是物质激励、职业发展、职场幸福,这些是否就是员工所需要的,物质奖励多少就是最佳。管理者常常会有一种误区,“我认为......”“我觉得……”用自我的认知和角度去衡量他人的感受,这样的结果就是你觉得很好,但是结果很糟糕。

有效沟通123,是指在处理员工关系中,需要在事前、事中、事后都对当事人进行深入的、有计划性的沟通、了解、调研。尤其是中层管理者。

沟通第一步:先了解沟通对象的基本情况、目前的工作状态、主要问题,可以通过他的简历、绩效考核表、直属主管、相关业务部门等全方位的客观的了解情况。

沟通第二步:选定合适的时间、场所、沟通方式进行沟通。比如场所的选择可在办公场所、茶社、食堂、经理室等,谈话方式采用封闭式还是开放式,是一对一的沟通,还是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沟通方式。

沟通时,要注意倾听,让沟通对象更多的表述,通过共情的技术,渐渐进入沟通者的精神世界、深入对方的思维方式,并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验这种感受,然后跳出来用言语准确地表达对他的理解,让对方体会到彼此的相互理解。接下来,有选择性的给出对方你的想法、措施,不强求一次性解决问题,而是易地而处,用对方的思维方式去感知,能否接受。

沟通第三步:及时的跟踪反馈。沟通,具有持续性和螺旋状发展的特点。持续性,指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靠一次沟通就完全达到目的,他需要其他相配套的措施,也需要下一次沟通来了解问题解决的程度,以及确定上一次沟通后的措施是否达到理想的状态,如何改进的问题。螺旋状发展(如图),每一次沟通都可能会和任何一次沟通的内容相关,都可能解决或者涉及到之前的沟通主题或者无形中引出下次的沟通话题。而沟通的目的,就在于频繁的人性化的接触中达到相互理解、相互认知的状态,从而使得沟通对象尤其是中层管理者产生真正的主人翁意识。

加强沟通,重视他的诉求,在具体操作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他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经过了解,发现他对自己的年总收入是满意的,只是在每月的收入上有歧义,了解这个情况后我们就在月收入中提前预支他的季度考核工资,并维持他的总收入水平。既不损害公司的制度和利益,又满足了个人的需求。

总之,完善的薪酬体系,多通道的职业发展途径、通过有效的沟通对中层管理者物质、精神心理、幸福感受的关注,增强公司对其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之形成坚不可破的团队,逐步向中型、创新型的设计院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源 《企业如何提高员工的忠诚度》,载《江苏勘察设计》2013年第1期

【2】陈震《培养、留住青年工程师骨干的手段与制度建设》,载《江苏勘察设计》2013年第1期

职场沟通心得体会范文9

[关键词]企业 营销人员 职场培训

一、培训师在培训前的沟通工作没有做好

沟通工作有两个方面。其一,培训师与企业间的沟通,很多培训师都会与接受培训的企业展开一定程度的沟通,多数是与营销经理或人力和资源部经理沟通。沟通大多是停留在以下几点上:(1)培训的基本目的;(2)要求培训师拿出一个培训方案;(3)确定一下培训内容;(4)培训的起止时间、地点;(5)确定培训师的培训费用等等,其他内容沟通很少。这中间(1)(4)(5)项往往是企业确定后培训师认可就行了;(2)(3)往往是由培训师提出方案企业接受,很多培训师总是把这两项内容按过去的经验,直接抄送给受培训企业,也有对内容稍做改动的,他们都没注意这两个方面是企业和培训师之间最需要沟通的地方。好的训方案和内容应当应企业的不同而不同,不同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管理方式、管理水平、运行机制、业务内容、面对的市场、人员构成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培训的内容、方案要有针对性,要能够适应培训企业的具体情况。另外,在培训计划内不能光安排成培训师的个人“表演”,还应当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成功业务员参与培训。其二,培训师还应当与被培训对象进行沟通,以便了解参训对象的具体情况。不同的参训对象各自具有不同的知识储备、工作态度、工作经历和需求。职场培训应当以能力为本,因材施教才是培训效果的保障。一般培训师基本上没有同被培训对象进行沟通,造成培训师不问对象,不问接受情况,全按自己的想法开展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受训对象往往处于一种礼节性和对知识的“尊重”和因为担心自己的异议提出会使其他人对自己产生不良认识或看不起的“虚荣心”便不会对培训提出异议。所以,在现代职场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应当特别注意加强培训前的沟通工作。

二、培训内容存在问题

在营销人员职场培训中,我国企业有一种喜好,总是请一些院校的教授或专家做培训师,他们早已习惯了传统学科体系的知识,但凡讲课总是爱使用系统性的东西,培训中也不例外好使用一系列学科体系的教材。营销人员培训常用的往往会有《职业道德》、《市场营销学》、《推销方法与技巧》、《谈判学》、《商务礼仪》、《公共关系学》、《商务写作与技巧》、《组织行为学》、《经济法》、《消费心理学》、《消费行为学》、《广告学》、《营销策划学》等等方面的学科体系教材知识。当然,培训师不可能全面系统地把这些学科性非常强的知识对培训对象进行完整的培训,大多是采用讲座的方式把各个学科的知识作一个大概的讲述,也能讲出一些精彩点来,终归只能起一种抛砖引玉的效果。可是,这些系统性的学科体系知识到了受训者那里又需要的后续的补充是多少?能否在他们那里形成有机溶和?能否在他们的职场工作中转化为工作过程中的技能?他们依靠什么作为知识转化的基础?我想很多培训师是没有考虑这些问题的。企业希望自己的这批员工经过培训后,能够在将来的营销工作中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还要有非常好的工作态度,不是要求他们具有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较低的动手能力、消极的工作态度。培训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培训中要淡化学科,放弃学科体系的约束,让学员的理论知识够用就行;培训师还要对学员将来在职场中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学员需要的知识、技能;在培训中针对学员的这些需要加强培训,强化学员的实践,对学科知识先解构,然后按需要进行重构,让它转化为学员在职场中的技能。

三、培训的方法存在问题

在职场培训中采用的方法基本上都是以培训师为中心,培训师自己讲,学员听。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最多的、活动最多的是培训师,学员只有听培训师讲。我们知道人们学的知识中只有10%左右是靠听觉获取的。学员们在一次短期的系统培训中要听取很多信息,能记下多少信息?他们能记下的信息有多少可以转化为技能?培训师应向一些工科的技工培训学习。一个车工的培训,师傅往往是讲一点理论知识,就把学员带到车间里去,让学员们亲自动手按师傅讲的理论知识去操作一下,不会操作的师傅就现场手把手的指点,很快学员就会在动手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营销人员培训也可在动手中学习。

四、培训师和学员的人为因素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