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口语学习材料集锦9篇

时间:2023-03-03 15:53:42

口语学习材料

口语学习材料范文1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越来越频繁和密切。国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英语的使用范围更广。然而,由于我国英语教育应试性的弊端和英语语言环境的缺失,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口语能力普遍较低。学习者的口语能力与之听、读、写的能力相比较低。很多学习者甚至通过了英语四级的考试,但是还是无法运用英语进行正确和无障碍的交流。在英语口语中,中国式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众多,而加强英语语音的教学,运用多种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英语语音教学,能够提高英语语音教学的效果,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口语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

一、口语融入法

英语的语音包括英语音素的发音是否正确,英语口语实际交际中的停顿、重音、语调等情感因素。语言的表达并不是简单的音素排列,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情感因素,而这种情感的表现是依据语音的停顿、快慢、轻重、语调等变化进行感情的表现。而对于英语语音的学习,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已经强调了在听说练习,语音的最佳练习法就是通过长期的口语训练实现的。以汉语口语为例,孩子在初学汉语的时候,处于牙牙学语的状态,这时的孩子语音发音大多数是不正确的,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时间的推移,孩子在不断的口语应用中,语音的发音进入自行纠正阶段,最终形成正确的语音发音体系。那么,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也是同样的情况,可知这时孩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与语种无关。那么,将这一规律应用于英语的学习之中,我们可以知道英语学习者要想真正学好自己的英语口语,形成正确的英语语音的发音体系,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不是学好而是练好。要通过反复的语言交际练习,最终形成语感和正确的语音发音。通过学习第二语言习得我们知道,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语音的发音最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除了会出现母语语法的负迁移,还会出现母语语音的负迁移,而克服这一难点的主要方法,也是通过口语的实际应用进行母语发音习惯的消弱,第二语言发音习惯的养成。

在口语教育中,特别是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方法论的影响,特别强调发音方法对于语音发音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英语的语音教育。我们都知道,要学习一种语言,最好的地方就是去将该语言作为母语的国家进行学习,因为那里有较好的语言环境。而语言环境并不是先进的教科书、优秀的教师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而是该语言的听力环境和口语的应用环境。在实际的英语教育中,我们缺失这种语言环境,因此尽可能的还原这种语言环境和提供这种语言环境对于英语学习者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将英语口语融入到整个英语的教育环节,提高英语口语的地位,为英语学习者构建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为学生营造真实的交际环境,帮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在实际的教学中,设定特定的口语表达题目,将学习者进行分组练习,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口语对话设计和练习;通过对于经典英美剧的模仿,让学生进行具体的戏剧模拟排练。让学习者在英语口语的实际交际中运用口语,自觉纠正语音,最终形成自然正确的发音体系。

二、语音跟读法

英语口语的学习与听力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听力是口语能力的基础,听力水平的高低对口语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英语口语与听力最简单的结合方式就是对于跟读资料的跟读,边听边读的形式,既可以锻炼学习者的听力,又可以锻炼学习者的口语。对于英语跟读材料的跟读,首先是对于跟读材料的选择,在选择英语跟读材料时,应该尽可能选择以英语为母语,且英语发音较为标准的朗读者的朗读材料;由于英语口语的发展十分迅速,所以在跟读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距离学习时间较近的当代英语朗读材料;根据学习者的水平和学习目的的不同,依照英语跟读材料的内容进行选择;英语的跟读材料应该尽量选择口语化朗读为基础的跟读材料。通过对于跟读材料的跟读,学习者认真体会跟读材料中英语朗读的停顿、连读、重音、语调、语气、缓急、轻重等语音要素的运用。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渐模仿英语口语的语音习惯。通过听力和口语的一体练习,形成听力对于口语的反射,能够更好的帮助学习者进行实际的语言交际。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跟读的材料更为丰富,跟读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甚至可以通过远程系统实现在线的人人对话、人机对话等,这些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过程。

三、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变“教师”为“导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英语运用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活动项目。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从而使学生不但认识了客观环境,也在交际运用中改造了自身,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一)变“教师”为“导师”

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成为学生的导师。

口语学习材料范文2

【关键词】教材 英语 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95-01

当前,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朗读+背诵”的教学方法,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加了学生的课堂负担,使得很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英语口语教学整体上质量不高。为此,要想全面地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对教材进行充分挖掘,深化文本阅读,提高口语教学实效。下面,笔者将结合人教版英Z七年级下册“I’d like some noodles”中相关的口语教学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阐述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整合教材内容,设计口语素材

对于人教版英语教材,很多教师只关注每一章节“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中的内容,并利用该部分材料进行口语教学。由于这一部分内容有限,教师常常抱怨教材素材不够丰富,他们大多会选择教材之外的口语材料指导学生阅读。其实,教师往往忽略了教材中“Grammar Focus”及“Reading”两部分内容,对于这两部分内容,教师只需要进行重新编排就能作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如“I’d like some noodles”这一课中的“Grammar Focus”主要介绍“Would you like...”三种不同的句型,同时对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进行介绍。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点餐过程,内容是询问对方点餐喜好以及叙述整个点餐过程。笔者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改编,将对话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如下所示。

A:Excuse me,what can I do for you?

B:I’d like some noodles.

A: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B:Beef noodles are OK.

A:A small bowl or a large one?

B:A large one,please.

在对“Reading”这一部分材料进行处理时,教师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方式进行改编,然后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可见,英语教材中有丰富的口语教学材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这样改编教材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贴近教学主题,让学生更易于掌握教材内容。

二、创设交流情景,丰富练习模式

在课堂口语练习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进行模拟练习,在情境中通过对话和交流代替单纯的朗读教学,如果在情境模拟中面临突发状况的,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提高交际应变能力。对于教材中“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的内容,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而是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主观意识更好地融入情境之中。教师利用前一个实例创设餐厅用餐的情境,针对双方对话内容进行扩充,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A:Excuse me. May I help you?

B:Yes,We’d like some noodles. Are there beef noodles?

A:Yes,there are. What size would you like?

B:A large bowls. I’d also like gongbao chicken and mapo tofu,please.

A:OK,would you like some beer?

B:No,thanks!

A:Two large bowls of beef noodles,gongbao chicken and mapo tofu.

B:Yes,that’s all right.

教师通过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口语练习,利用“Would you like...”询问个人喜好和意见,教师还可以设计在商场购物、小卖部买东西等场景让学生进行练习,为学生创造熟悉的生活场景,不断提高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三、撰写短文,培养语言逻辑思维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内容通过编写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帮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和思维能力。在口语训练的初级阶段,学生一般通过模仿进行表达。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学生达到了数量积累,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该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Reading”部分内容,帮助学生自主设计一段小故事,名称为“My favorite food”,介绍自己最喜欢的食物,还包括这一事物与自己有什么渊源,制作过程主要采用的材料以及列举详细的制作步骤。学生在完成编写之后,教师鼓励学生上台进行表述,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更好地帮助学生熟悉与食物相关的英语表达,促进其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

口语学习材料范文3

关键词:精听;泛听;模仿;练习

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是人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就是听说能力。

现代外语教学思想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学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在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评价中,听说能力是重要内容。而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普通人才所提出的英语水平要求中,英语听说能力也是重点。

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听说能力呢?笔者以为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锻炼提高。

一、精听

(一)巧选范本

精听的第一步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必须选择合适的好材料。学中文,都选择普通话,学英文,也要选择“英语普通话”。“英语普通话”即标准英语,其定义是:“居住在伦敦和英国东南部受过教育的人听讲的话,以及其他国家和地方的人按此方式讲的话。”这里的“话”其所指并不是人们在表达和交流思想时的用词,而是运载和描述那些词所用的语音和语调。

英语标准发音是在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典范发音。英语是rp(received pronunciation)。很多人称它为bbc英语或牛津英语。在选择听力材料时通常也要注意选择如bbc新闻的标准英语。但英语有许多变体,目前被接受较广的是美国英语,因而voa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由于voa还专门推出了慢速英语——专门为非英语国家的、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提供。

如今网络上的英语音频材料很丰富,有很多可以下载英语听力资料的网站。如:听力特快网站 /">/,沪江英语网站/down/。在找这些音频资料的同时,最好要找到对应的听力原文。

努力听懂精听材料。听力基础差的学生不要追求高难材料,要从基础的适合自己水平的听力材料入手。简单地对音素、词和句子进行听力辨认训练是必需的(文秋芳,2003:20) [3],因为你听到的声音,只是你所理解的东西。尤其是当你本身对单词的读音把握不准时,更容易出现错误。

(二)精练细想

在聆听精听材料时,要利用好其听力原文。第一遍听,把握大意,能听懂多少是多少。当第二遍听时,利用视听双感官,边听边看听力原文,听完后,将生词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学会其读音,及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通常,词汇量是妨碍听力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力,2006:146) [1])。既提供标准读音,又具备上下文的精听材料称得上是拓展词汇库最好的途径之一。理解通篇文字后,对照听力原文听第三遍,充分理解全文意思,做到音义完全匹配。第四遍听,舍弃听力原文,仅用听觉感官再次理解此英语声音材料。第五遍听,调动耳、眼、口三方功能,边听边看听力原文,边紧随原声模仿朗读。跟读有利于听说能力的提高。

因为,一方面可以训练标准语音语调;另一方面听力材料中出现的一些惯用搭配,可以以语块结构记忆,用于说写,形成语感。

二、泛听

(一)听己所好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 认为最好要让学生听他们自己想听的内容(the best methods are therefore those that supply 'comprehensible input' in low anxiety situations, containing messages that students really want to hear. (stephen krashen,1988)泛听材料可以结合个人兴趣,有人喜欢唱歌,有人爱看电影,也有人钟情于体育比赛。这些兴趣都可以转入学习外语听说的兴趣。另外要让学生听各种形式的英语,多接触不同类型和风格的语言。例如电视节目,日常交谈等,不拘一格。听力的提高来源于交际性的、综合性的材料,而并非那些强迫听的,完全正确的东西。(improvement comes from supplying communicative and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not from forcing and correcting production.(stephen krashen,1988)

对于兴趣浓厚的内容还可以选择半精听。歌曲配上歌词,影视节目配上字幕对白,音文结合,内容听全。

(二)广种博收

泛听时,只听一遍,精力主要放在内容上,但不忽略语言形式,无需听懂每一个词,只要能懂大意,把握中心即可。

多泛听各方面的材料有助于增加英语语言或时事政治方面的背景知识,这对听力理解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中国学生非常缺乏背景知识。 (李力,2006:146) [1])。要真正提高听力水平,还需要学习者在实际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渐地提高听力感知的敏感性和丰富语言的社会文化知识。(文秋芳,2003:20) [3]

三、勤练口语

(一)勤于模仿

中国学生听力能力不强的原因还在于语音知识的不足。(李力,2006:146) [1])。英语教学方面专家许国璋老师曾强调英语学习的突破口在于听说。听说的突破口在朗读。而朗读的突破口在语调、语音。对读音的掌握最好的方法是模仿。录下你想学的单词或发音,然后把你模仿跟读的声音录入磁带,辨别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当你能听懂时,你就能理直气壮地说英语。如果你只听自己明白的词,那你的词汇量就不会增加,还会因此而误解讲话者的意思。所以学习中应尽量多地模仿。

有时也可以有意选择听自己不感兴趣的语篇,不去在乎语篇的内容,而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辨别、聆听每个词的发音上,边听边模仿。

(二)练习说话

不少学生因为自己说得不好就拒绝开口,这样就永远不会说得很好。不管你的口语有多糟,只要你开口说,通过练习来改进,总有一天会成功。大胆地开口,大声地说英语,这样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努力从错误中学习,从学习中纠正错误,从训练中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培训,日积月累,不断提高。

你的声音就像你的工具。你可以读、写、记英语,但如果你不会磨砺自己的工具,你的口语水平就不会得到提高。你在课外说得越多,你的口语水平就提高得越快。这包括大声朗读,运用新单词,用英语交谈、提问、演讲,听自己的录音。一开始时可多用英语进行简短的会话,慢慢地增加长度和深度。

(三)交流升华

交流就是准确地交换各自的观点。能听到对方说的话,却不明白对方要表达的意思。这就不是交流。通过交流,就把英语学习从英译汉的练习转化成一种有用的技能。交流是任何语言的终极目标。若某人必须把所听到的一切统统翻译成中文才能理解,那他的英语水平就会停留在最基础的等级上。

语言学家的实验证明,能够在当天多次运用学到的单词会帮助记牢新单词。很多中国学生英语课下课后就不再说英语,这是很不好的习惯。我们可以自己创设情景,用新单词口头造句,自己说给自己听。对于很多内向的中国学生,这值得一试。

不少学生开始学英语时,感到很困难、进展缓慢或令人沮丧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时学生应树立信心和增强毅力至关重要。满怀信心,相信自己即将成功,必然会帮助你渡过难关。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拥有出色的听说能力要花很长的时间,太急躁了反而会令人生厌。学习是苦根上结出的甜瓜,不断提醒学生明白这一点。《论语》里说,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学生要自己从中发掘乐趣。宁可学得慢一点,也要扎实一点,围绕精听、泛听,勤练口语三个环节,一步一个脚印切切实实自我培养听说能力,促使英语应用技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力 陈治安 蒋宇红 主编,《策略·风格·归因——学会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口语学习材料范文4

关键词:真实语料 听力理解 信息差

前言

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听者通过听觉器官和大脑认知活动,并运用语音、词汇、语法及各种非语言知识,把语音信息转化为语义信息的过程(王守仁,苗兴伟2003:3)。在外语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中,“听”往往是学习者较为薄弱甚至是最为薄弱的一环(刘润清,戴曼纯,2003:256)。近年来,针对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差的现状,专家学者与外语教师进行的听力教学研究和改革不在少数,但大多围绕听力策略或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阶段来展开,从听力材料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的许多研究者早已对真实语料对听力教学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讨并予以了肯定(Nunan 2001:200-212;Ur 2000:105-119;Alejandro等)。本文以听力材料的选择为视角,探讨真实语料的运用对于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积极意义及其具体实施途径。

1. 听力教学中语言材料使用现状

从国内一些外语教师对于听力教学中语言材料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来看,听力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

目前用于课堂教学的听力材料,一般是按特定的语法规则编写的,是把生活语言加工改制了的书面语言材料,正是由于它的规范、刻板、脱离实际,反而使学生的听力训练受到了局限(赵晓梅,李国芳2005:192)。

经过近十年的课堂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在真实的交际场合中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无法很好地领会他们话语中的含义。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听力练习过程中接触活的语言太少,他们习惯了听力教材中人为、清晰、慢速和规范化的非真实语言材料。课本与现实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交际的失败(周晔昊2006:60)。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听力、听说教材所用的口语语料以人为编辑、修改过的非真实语料为主。仅仅依靠这些材料进行教学的话,难以帮助学生真正听懂现实生活中的英语日常交际交流内容(陈冬兵、苏理华 2007:46)。

由此可见,非真实语料在听力教学中的使用使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受到了较大的局限,而听力训练的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成功的理解和交际(Ur 2000:105),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改变听力教学现状,就必须在听力理解训练中使用真实的语料。

2. 关于真实语料

根据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2000),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是指“语言教学材料所具有自然的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品质的程度”(the degree to which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the qualities of natural speech or writing),“选自报纸、杂志等的文章和录自一般电台或电视节目的录音带等,都称为真实语料”。可见真实语料是指取自于真实的英语语言交际场景的语言材料,融语言知识和语言功能或意义为一体。真实语料源于生活,贴近实际、语言自然、鲜活、生动,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能较快地反映目的语语言的发展,使学习者较真切地感受目的语文化的各个侧面。

3. 运用真实语料,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3.1 必要性

3.1.1 信息差的弥合

信息差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话人所发出的言语信息与受话人所接收的言语信息不等值的现象(王德春,陈晨1989)。在言语交际中,信息差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因为:

首先,言语信息的传递是一个包含诸多环节与因素的复杂的过程。根据申农的信息论原理,信息的传递要经过信源―信息―编码―信道―解码―信宿的过程。由于信息在各个环节的传递与转换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干扰(如听话人的情感因素,说话人的语速,噪音等),造成信息的失真或流失,出现信息差。

其次,在言语交际中,人的大脑并不是被动地接收外界信息,作为一个具有高度能动性的高级体系,它承担着主动地选择、注意、领悟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解码、编码和记忆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大脑对信息筛选、加工中的任何不当都会导致从感觉器官输入的信息的流失,造成信息差(袁燕华2007:124)。

再次,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承载语义的语符系统经受话人解码后所获得的语义并不是与发话人所要表达的意义等值。发话人的语符系统在承载表层信息的同时也承载了与表层信息在形式上有关的蕴涵意义,而受话人在解码时,往往只能根据自身体验、文化背景及语言知识来对言语信息进行解码。当发话人和受话人处于不同经验世界时,信息中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就无法得到真实的传递,因此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信息差(罗钱军2005:29)。

长期以来由于听力教学中非真实语料的使用使得学习者对外语语音信息的敏感性较差,对听到的语音信息在反应速度上也较慢,加之文化知识的缺乏,往往使较多的有效信息在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被丢失,造成对语料理解不清甚至不知所云的情况。因此在听力教学中应加大真实听力材料输入的质和量,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真实的语料,增强其对外语语音信息的感受力和敏感度(袁燕华2007:125),以尽可能地弥合听力理解中的信息差,提高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

3.1.2 口语的自发性特点

与书面语相比,口语具有自发性(spontaneity)的特点,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会事先计划好他们所要说的话(in most cases,people do not plan ahead of time what they are going to say),这就决定了口语并不像书面语那样规范、严谨、准确无误,而是带有口误、起句错误、重复、不完整句和短语等(王蔷2006:156-157)。另外,在实际生活中语言的传递往往伴有各种干扰因素,如噪音、口音、语速、语音差异等,只有运用真实语料对学习者进行听力训练,才能使其了解并熟悉口头语言的这些特点,从而有意识地弥合言语交际中的信息差,提高其听力技能,为其进行跨文化交际或国际交流与合作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3.1.3 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的要求

采用真实语料进行听力训练也符合教育部对各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中所提出的规定和要求。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毕业时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要求中指出:“学生应能在实际生活中较熟练地进行信息沟通;能听懂一般英语新闻广播;在用英语与各国人士进行交谈时或在听不同国家人士讲英语的录音时,能克服不同口音带来的困难,听懂大意……”

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对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一般要求,即“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较高要求,即“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更高要求,即“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的四、八级听力教学要求分别为: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谈话;听懂VOA正常速度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听懂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英语会话;能听懂英语国家广播电台以及电视台(如CNN)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专题报道以及与此类题材相关的演讲和演讲后的问答;听懂电视时事报道和电视短剧中的对话。

上述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无不体现了对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听力理解能力的重视。既然我们要提高的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不是对书面语言朗读稿的理解能力,而是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信息交换和意义建构的能力,那么在听力教学中运用真实语料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3.2 优越性

与传统的拟真听力材料相比,真实语料的优越性又有哪些体现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3.2.1 真实语料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及记忆效率

首先,在听力教学中合理使用真实语料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把抽象的语言材料具体化、生活化,通过声、形、义的有效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由于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参与了意义建构的过程,增加了外部信息刺激的强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记忆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单靠视觉记忆,其效率为27%,单靠听觉记忆,其效率为16%,视听并用其效率为66%,而不是二者简单相加的43%(吴建强2005:55)。

最后,真实语料对学习者理解真实语言提出了挑战(Nunan 2001:200)。真实语料的使用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交际场景中,使语言学习和使用都更有意义(meaningful),一旦完成意义建构,学习者就能从这种体验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语言交际的信心,增强学习动机,这对提高他们的听力技能和交际能力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2.2 真实语料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

在听力教学中运用真实语料不仅能使学生接触到现实生活中自然、鲜活的语言,更因为其承载丰富的文化因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充实其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固有图式,以提高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和沟通能力,形成“听力理解吸收文化知识,文化知识促进听力理解”的良性循环。

3.2.3 真实语料带来学习者语言输出质、量的提高

在听力教学中运用真实语料,能使学习者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接触活的语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中语言输出的质、量,并使语言的输出具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二语习得的研究表明:大量接触真实的口语语料是理解和习得地道口语的一个先决条件,能够听懂现实生活中自然的英语口语是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信息交流的前提(熊婷婷2006:92)。

3.3 实施途径及方法

什么样的真实语料可以被运用于听力教学中呢?如何做到合理运用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四个途径来具体探讨。

3.3.1新闻广播

VOA,BBC,CNN等一些国外知名广播电台每天都播放着大量可供选择的听力训练材料。教师可通过广播录音或网络下载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新闻语料。由于新闻报道是连续的、动态的,尤其是对于热点地区、热点事件,常常会进行连续的跟踪报道,而每一则报道都构成了其后续报道的背景材料,教师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为学生集中提供某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以引起学习者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帮助他们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就某一新闻事件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听力资料,在课上以不同电台的名义进行报道。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英语新闻在结构、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特点,丰富他们固有的英语新闻知识的图式,从而在收听英语新闻时,快速地激活大脑中的相关图式,参与对外部语音信息的解码和编码,达到对语料的准确把握。

3.3.2 英语歌曲

英语歌曲也是学习者进行听力训练的良好素材。在听力教学中适时地插入英语歌曲欣赏环节,设计歌词听写、跟唱等形式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可理解的有趣味的自然口语输入,培养学生语感,同时也为语言的输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3 影视剧

由于学习者对于影视剧都比较感兴趣,在观看时教师一般不需要给设计学生太多的听前、听中活动,过多地增加学生听时的压力或负担。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之前介绍影片的内容梗概,要求学生在观看之后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探讨;也可以直接让学生观看,之后让他们对影视片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在整部影片欣赏完之后,教师可以对一些精彩的片段进行回放,对其中的语言或剧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或某一角色进行评论,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

3.3.4 电视访谈节目

电视访谈节目也是一个有效的真实的听力材料。教师可通过网络下载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语料。教师可以在听前就访谈的主题进行班级讨论,以头脑风暴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发表意见,在听第一遍时,让学生记下访谈者或主持人的问题并揣摩被采访者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在听第二遍时重点听被采访者回答中的一些细节。对于比较专业或复杂的话题,如经济或政治等,教师可在学生听之前先提供一些有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词汇,有利于学生对语料的理解。听后活动可以设计模拟访谈、集体讨论等活动,在内化语言输入的同时实现有意义的语言输出。

4.结语

本文从听力材料角度对我国外语听力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将真实语料运用于听力教学中,以提高学习者对外语语音信息的敏感度,有效弥合言语信息差,激发他们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丰富其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图式,从而有效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使其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得以平衡地发展。

参考文献:

[1]David Nuna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Penny 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Richards,J.,Platt,J. and Platt,H.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Z].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Alejando G. Martinez. Authentic Materials:An Overview. .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J].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

[10]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11]王守元,苗兴伟.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3,(8):3-5.

[12]周晔昊.听力教学与真实语言材料[J].内江科技,2006,(3):60-61.

[13]赵晓梅,李国芳.英语教学中采用真实材料强化听力训练的研讨[J].甘肃科技纵横,2005,(6):192-193.

[14]罗钱军.应用图式理论,弥合听力理解中的信息差[J].外语电化教学,2005.8.

[15]吴建强.英语听力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5,(102):53-55.

[16]陈冬兵,苏理华.从新托福听力测试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2007,(5):46-48.

[17]袁燕华.听力理解中言语信息差的调控策略[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124-126.

口语学习材料范文5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英语口译

一、引言

随着进出口贸易业务的扩大,国家与国家之间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不断增多,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如何培养一批高素质、应用型的口译人才?如何改变现有单一的口译教育模式?如何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这些问题引起人们的深思。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为口译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它突破了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为口译教学提供了逼真的教学环境。由于口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译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多媒体、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元素,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口译教学中。

二、现代教育技术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20世纪90年代后期,现代教育技术在国内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教育技术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指的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体教学法;(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

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强调现代化、信息化和技术化,它融合了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以便通过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现有的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的比较

相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多样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有粉笔、黑板、教材、教师组成,教学中以输入为主,注重听、说、写的训练。在传统的英语口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训练材料以口译教材为主,结合教师自身整理的材料为辅。教师用口朗读出准备好的材料,学生将所听到的材料翻译成对应的目标语,这种训练模式比较单一,与真实的口译工作场景脱节,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口译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英语口译课堂教学充满了兴趣和挑战。口译教学的材料更加丰富,教师可以自由的选择网络资源、新闻在线等这些最新的英语原材料,这能充分训练学生的听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口译训练的模式多样化,由于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冲击,也改变了传统的口译教学单一的模式。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英语口译教学的影响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能够提供学生逼真的交际环境

口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语际传播行为。口译活动并不是机械地将源语转换成目标语的“翻译”活动,而是一种积极地以交流信息为主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译语”活动。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刘和平教授认为: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由于口译教学的特殊性,口译的教学和训练不仅需要有专业教师和职业译员的指导,更需要借助技术工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九届全国口译大会特地推出“口译教学软件及平台研发”的研讨主题,指出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技术工具的使用。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利用音频技术、视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营造出逼真的口译交际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译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例如:通过模拟商务谈判口译的工作流程和谈判内容,结合现代的录音系统、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满足学生训练时所需的口译训练、翻译训练、译员训练、语言学习训练等功能,使学生的外语技能得到全面的锻炼。同时结合一些口译教学软件,例如通过详细的程序员代码用VB编译虚拟口译教室课件和多语种口译训练系统等这些教学软件的应用,不仅能构建口译情景式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而且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F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充分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工具与学生学习兴趣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我院130名学生进行抽样式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显示,75.5%的学生觉得口译课必须有多媒体课件,70.5%以上的学生认为口译课必须具备音频、视频、电脑、录音设备、实训软件这些教育技术工具,而只有5.5%的学生认为黑板是口译教学的必备工具。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充分吸引学生的口译学习兴趣,随着教育技术的更新,多媒体、语音教室、同声传译训练室、网络在线教室、自主学习实训软件等各种新的数字化资源全面投入到口译课堂教学之中,这些数字化资源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使学生的口译学习充满了兴趣。比如:同声传译训练室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内容集视频、录像等多种资源,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丰富多样,学生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在线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口译模拟训练,这种形式的学习比传统模式更加的逼真。例如语音教室,可以为学生的视译、影子训练、口译录音等提供良好的口译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在线教室,内容丰富多彩,资源更新较快,学生可以选择线上线下学习相互结合,时间安排比较自由,能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内容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自主学习实训软件,可以为学生的课外口译实践提供良好的训练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软件,训练自己的听、说、译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的平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口译的技巧和理论知识,还可以为学生的口译实训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时间,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口译的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口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靠黑板、教材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浪费时间不说,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7.3%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都懂得用手机辅助口译学习,只有2.7%的学生完全不懂用手机辅助学习;90%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利用网络资源训练听力,10%的学生喜欢用收音机和磁带训练听力。因此,教师如果能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手机、网络资源等这些教育技术工具,可以极大地提高口译的教学质量。比如在口译课的影子训练环节,学生需要跟着音频或视频的节奏训练自己的听力、语速、语感、语音,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依靠自身朗读或磁带的朗读完成影子训练,这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手机,课前将训练的音频材料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利用手机听着音频训练语流语感,并同时利用手机的录音软件进行录音,然后直接将录好的音频再上传到网络平台,供教师评价,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集音频、视频、录音等各种多媒体素材的英语口译课,不仅让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体验英语的魅力,还有助于提高口译教学的质量。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师生的沟通

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钻研式的学习。根据问卷调查显示,79.5%的学生会选择通过网络方式获取信息,而通过报纸、电视、书籍、杂志获取信息的只占21.5%。而且81.5%的学生也表示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对于他们的学习效率有明显的提高。由于现在网络公开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流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也槭ι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1.9%的学生都会经常使用网络公开课来辅助自身的学习,这对于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译教学的改革带来了启示。由于高职院校本身面临师资队伍弱、教材短缺、学时不足、学生基础差等众多因素,阻碍了英语口译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口译学习的交流平台,将一些优秀的口译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这样分处各地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交互性的学习讨论中,发表自身的学习心得,提出自身遇到的学习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该学习平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行知识的传输和交流,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的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交流的方式和内容,自由地沟通交流;学生通过平台的学习,扩大沟通和交流,可以在学习中摆脱被动的学习方式,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教师通过平台可以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给予指导,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五)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口译中的应用,有利于口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话口译、视频会议口译、远程口译、在线口译等多种新型口译模式应运而生,这促进了口译教学各个环节的变革,新的口译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各种辅助口译教学的信息技术工具纷纷登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口译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丰富的、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口译信息资源,建设多方面、多元化、动态化的口译资料库,对口译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技术人员将所采集到的音像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编辑,形成口译教学中新鲜的口译材料,可以丰富口译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我院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口译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材料有多媒体课件、音频和视频。其中,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视频文件占85.6%,比较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音频文件占75.4%,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多媒体课件占65.5%,最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是黑板占7.5%。由此可见,音像材料在口译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建设内容丰富、实用的口译资源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口译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将口译教学的录像、课件、试题库、试卷库、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制作成网页形式,存放在WEB服务器上,这便于保存和完善口译教学材料,便于教师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也便于学生随时随地线上线下学习。

口语学习材料范文6

[关键词]评价 《Inside out》综合教程 调查问卷 教学大纲

[中图分类号]G4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202-02

引言

教材是教学实践的有效工具。从狭义上讲,教材就是指一般所理解的“课本”;广义上的教材可以理解为“教学材料”。本文中所指的教材,是狭义上的课本,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主线的课本。

教材在语言学习中有重要的功能:体现一种对语言本质和学习本质的认识;提供正确和适当的语言使用的范例;提供对学习的刺激;帮助组织教学过程等(Hutchinson, UDLES,1995,转自束定芳)。教材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正确选择和评价一套教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基于对《Inside Out》综合教程的实践使用,以第二册为例,对其进行检验性使用效果评估,期望通过研究进一步了解该教材的特点,适用的方法;同时借鉴师生对教材的评价结果,对如何使用及改编这套教材提出建议和看法。

一、教材评估

(一)教材评价的原则、对象和内容

教材的评估离不开标准和原则。随着英语教学(ELT)的发展,教材评估已经成为语言学领域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针对教材的教学内容,对《Inside Out》综合教程的第二册进行评价。Cunningsworth 曾提出评价一套教材的原则:

1.教材应该与学习者的需求吻合,与语言教学课程的目的和目标吻合。

2.教材应该反映目前和将来对语言的使用,选择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为自我目的使用语言的教材。

3.教材应该考虑到学习者的需求,应该对其学习的过程起到促进的作用,不应教条地套用某一教学法。

4.教材应该起到对学习过程提供支持的作用,与教师一样,教材应该成为目标语和学习者之间的桥梁。

因此,我们对《Inside Out》综合教程的评估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看它是否与大学教学目标,即教学大纲要求相符合;是否满足学习者的语言学习需求;是否满足教师的使用需求。

(二)具体评估

1.与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吻合情况

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评估教材的过程是一种对照(matching)过程(钱瑗,1995)。由教师或评估者列出某一种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对教材的需求,可以称之为“自身需要分析”(subjective analysis)。对于其中的教学目的来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强调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倾向于实用,主要关心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一面。根据Hedge (2000:56)的关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内容,语言交际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对课堂英语教学提出了相对应的具体要求。《Inside Out》综合教程第二册适用于大学一年级学生,对其所制定的要求对应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

在把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具体化后,根据对《Inside Out》综合教程第二册的具体内容,对照上述要求,看从理论上是否能满足教学大纲上的教学目的和目标。

《Inside Out》综合教程第二册中听力材料所选择的题材广泛,包括谈话、讨论、讲座、电视节目及流行歌曲等,学生提供更多真实多样的训练材料。材料内的英语口音多种,包括英音、美音、爱尔兰口音、澳大利亚口音以及非本族人英语等,多种语音语调的材料可供学生模仿、体会。随机抽取一段录音,例如第七单元中几个对话的平均语速大约为178词/分钟。总的来说,该教材的语速高于教学要求。

该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选自国外的报刊、小说、网站、个人交往材料,语言材料真实、地道。在口语训练方面,《Inside Out》综合教程第二册围绕单元主题设计口语练习,设计了多种适合学生水平的课堂活动,例如双人练习(pair work)、小组讨论(group work)、课堂辩论(class debate)、角色扮演(role play)及讲述故事(anecdote)等。并在语音方面加强了元音、重音及语调的训练,例如第一、七单元重点练习元音,第五单元练习重音等。在写作上,《Inside Out》综合教程第二册共涉及到10种体裁的文章写作,包括email、信件、影评、调查报告及明信片和记叙文等,并提供了一些范例语句和篇章作为参考。因此,无论在口语和写作方面,教材能够达到《课堂要求》的目标,在选材和训练设计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该教材在口语训练部分提供了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可以选择的结构、语言句型或语用指导,例如language toolbox等练习。在阅读技巧方面分别涉及到寻读、略读及预测文章大意等。针对听力能力,材料设计了找细节、主旨大意、作预测及作笔记等训练。这些内容的安排体现了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综上所述,《Inside Out》综合教程第二册在语言功能、内容的选择安排方面,理论上能够提供合适的材料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各方面能力,基本上能够保证学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在设计理念上重听说训练,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与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基本一致。

2.满足教材使用者需求情况――调查问卷的使用

教材的使用者是教师和学生。二者对教材的需求是不容忽视的。脱离了教师和学生来评价一套教材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本文对《Inside Out》综合教程第二册的评价是从其教学内容角度进行评价的。根据Hutchinson & Waters的教材评估一览表,可对教学内容一项分析如下:其中包括描述语言的理论基础、听说读写各项大技能及微技能的涵盖程度、各项内容的安排顺序等。教学法方面主要涉及教材是否反映行为主义教学观点以及使用什么样的课堂技巧等。根据这教材评估一览表,结合教学实际,调查问卷中的教学内容被具体体现为听说读写技能的涵盖程度、教材主题的选择、练习题的设计、内容的安排联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就这几个方面的学习体会进行回答。而教师则就教学中的教学法体现、课堂组织和对教学参考书等方面进行回答,同时就使用该教材体会开展座谈会。

3.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学生对学习该教材后的学习效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过一半的学生表示通过对该教材的学习,自己的口语(63.8%)、听力(61.7%)及阅读水平(48.9%)得到明显提高。但同时也有约3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2)学生对教材的看法。学生基本上对该教材比较满意,认为该教材能够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肯定了该教材在英语学习策略上的培养帮助;对该教材内容的设计安排、选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表示赞赏,但是同时也认为该教材内容上并不容易记忆。

(3)教师对该教材使用的实践、理论分析。6位使用该教材的教师对该教材的评价趋于一致。认为无论从教学理论分析角度或是课堂实践角度,该教材能较好地满足教师的使用需求。

通过与6位教师座谈,了解到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该教材得到了较明显的效果:相比选用其他教材的学生,选用该教材的学生在使用语言表达时的自信和欲望上有明显的优势;主动到图书馆广泛阅读英文杂志的学生数明显提高,课前课后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收听VOA、BBC及CCTV9的英文节目,观看英文原声电影时能自觉地使用英文字幕或不用字幕。课堂上主动陈述自己观点的学生数大幅增加,所使用的词汇变化多样,课间与同学或教师聊天时很自然地使用英文等,这些现象令教师们感到十分欣慰。

从理论上,教师认为《Inside Out》综合教程不仅保留了传统英语教学法中有效的部分,也采纳了交际法、任务法中有价值的部分,做到兼顾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授课对象的知识实用需求、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并对该教材所采用的新颖的主题领域模式和所提供的充分多样的课堂活动设计感到满意。

二、综合评述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比,可知《Inside Out》综合教程的内容、方法编写符合大学教学目标,能够满足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和教师使用的需求。其主要的特色就在于:第一,从教学内容上看,布局设计新颖,方式独特。

第二,注重听说训练,效果显著。

第三,从教学的思路理念上看,体现了多种语言教学原则,强调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策略和学生学习理念的培养,培养学生即学即用、积极利用身边随处可得的材料进行学习的灵活模式。

新颖灵活的内容设计、独到的教学理念使得《Inside Out》综合教程成为一套比较成功的教材。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该教材也有不足之处。

根据调查问卷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该教材在课堂实际使用时尚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不容易适应该教材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学生习惯于传统教材的篇章学习。而对《Inside Out》综合教程把同一主题的听说读写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模式,则需要一定时间后才能掌握。其次,该教材所选的个别材料需要进一步推敲。总的来看,所选的材料是很不错的,但是个别材料存在篇章过长、词汇较生僻的问题。

通过该教材的使用评价分析,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使用和改进该教材的建议:

首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该教材的四项技能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尽快适应该教材,在一段时间内,教师一定要对所学材料的语言使用和操练重点进行提炼总结,并加以归纳整理,学生才会明确学习该单元的语言重点;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特点,对每单元中所设计的活动练习加以挑选,分清练习的主次,引导学生学习该教材。

综上所述,《Inside Out》综合教程的确是一套优秀的教材,尤以教学方法新颖、听说训练效果显著为突出点。而在个别方面所显露的不足,相信通过改进后会得到改善,从而进一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McDonough.J.& Shaw,C.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M].Cambridge and Mass:Blackwell,1993.

[3]张宏,Katie Meech.跨世纪全新英语教程――《展望未来》[J].外语界,45-54.

[4]许峰.英语教材评估研究:回顾与前瞻[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Vol24,No.3:35-38.

口语学习材料范文7

提要:实况汉语教学努力营造并充分利用汉语的习得环境,坚持教学过程的交际化,坚持使用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在汉语教学的同时,坚持国情文化的教学,在视听说三者的关系上相当灵活,在开设实况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注意适时、适量,实况汉语教学只适合于解码类的课型。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我们的实况汉语教学(含/汉语实况听力0、/汉语实况与话题0等课型)经过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相应教材的不断问世,有关论文的相继发表,使得其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人们对其中的许多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了使实况汉语教学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与其有关的几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实况汉语教学与营造

第二语言习得环境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学习和习得过程有某些共同规律,但二者之间也有很大差异。实况汉语教学清楚地认识到二者之间的诸多差异,因此在教学中避免了直接法过于偏激,过于简单的弊病。

非目的语环境的学习,师生往往有着共同的媒介语,便于讲解语法规则和文化背景等,培养的学生往往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但听说能力较差。

目的语环境的学习,学生每天必须说目的语,培养的学生语言能力较强,特别是听说能力。两种不同环境的学习虽然各有利弊,但目的语环境学习的优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目的语环境学习目的语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有的人到了中国后不会利用语言环境,每天除了上课外就是在宿舍里看书,这与他们在国内学习汉语没有什么两样。还有的人则完全相反,他们似乎知道语言环境的重要性,但忽视了课堂教学与书本上的学习,于是整天在社会上活动,和中国人闲聊,学了一些社会上的方言土语,但整体上汉语水平很低。这两种人的学习之所以不成功,原因多多。从教学本身找原因,就会发现我们教学中的问题。教学脱离语言实际,教学方法呆板,教材陈旧,课程设置单调等问题,也就是说并没有努力营造一种汉语学习的习得环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往往增加一些由教师组织的参观访问活动,这虽然是必要的,但解决不了教学上存在的根本问题。有的老师在某些课的教学中,经常带留学生到真实的交际场合进行一些功能性的练习,如打电话,买东西,寄信等,无疑,这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水平,但这只是一种点缀,语言教学不能天天这样,而且在操作上也存在着随意性。实况汉语教学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纠正轻视语言环境和忽视课堂教学的两个极端倾向,把社会上的真实、自然的语言交际搬到教室,引进课堂,编入教材。实况汉语教学力求营造并利用一种第二语言的习得环境,使学生几乎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学习汉语。

二实况汉语教学与教学过程交际化

早在功能法提出教学过程交际化之前,视听教学法就十分重视情景教学。视听法特别注重情景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而这个/情景则尽可能地具体化、真实化。视听法的一系列主张在其教学原则及教学活动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比如,注重培养言语习惯,注重语言与情景的结合,注重整体的结构感知等。视听法是离我们实况汉语教学最近的一种教学法,我们从视听法中,可以看到人们在努力营造一种语言习得环境,这种环境力求与真实的语言环境接近,注重使用正常的语速、语音、语调。

功能法是对对外汉语教学影响最大的教学法,是以社会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以交际功能为纲的一种教学方法体系,其主张对实况汉语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功能法极力主张语言教学要选择真实的言语,真实的情景,在真实交际过程中使用语言。其教材要求选择真实的语言,在情景的选择上,强调适合社会语言交际,把真实的、地道的言语材料安排在合乎社会交际情理的情景之中。情景要力求真实或逼真,以保证学生学到真实、地道的言语。创造真实、自然的汉语交际环境,是实况汉语教学刻意追求的教学形式。功能法的主张对语言教学有着很好的影响,遗憾的是它本身并没有真正做到言语材料的/真实、地道0。而真实的语言环境也难以体现在课堂上的交际活动的练习中,所以只好模拟环境,扮演角色。由于个人的性格、天赋上的差异,使得这种方法并不是普遍受欢迎的,因为这种形式已经把教学过程变成人为的交际过程,甚至可以说这些交际手段带有一定的虚假性。可以说,在语言材料真实、自然这个问题上,实况汉语教学的认识和做法比其他教学法、教材更彻底一些。

三实况汉语教学的语言材料的真实性问题

人们开始注重听力教学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而到了功能法盛行的70年代的欧洲,人们对听力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经过长期的讨论,人们普遍认识到听力教学应力争使用真实材料,而对/真实材料0的理解,英国教学专家玛丽#安德伍德(MaryUnderwood)曾指出就是/普通人用普通方式说的普通语言0(ordinarylanguagebyordinarypeopleinordinaryway),也就是真正的日常会话。当时语言教师和教材的编写者们都力图将真实材料和真实的交际任务联系起来。她的主张对我们的实况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其中的许多做法与我们的实况汉语教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回顾各语言教学法流派的主张和作法,我们从中看到许多近似或类似我们实况汉语教学的主张和作法,这对我们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不过,实况汉语教学没有停留在前人的传统的教学法和教学经验上,而是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学习语言就应该学习活的语言,而不是语言学家在书本上规定的应该怎么说的话。因此,教材编写的依据也应是操该种语言的当地人当时所说的话,这种主张与做法显然比直接法有了更大的提高,它对语言本身有了深刻的认识,它注意到了语言的现状和实际,同时认识到这种现状和实际的合理性,而不是一味地谴责。

实况汉语教学是在汉语的现状基础上提出的。如果我们不顾这些现状和实际,只学习那些经过精雕细刻的语言,那么所学的语言与社会上应用的活的语言之间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实况汉语教学正是为了缩小这个差距。实况汉语教学从听入手,并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5汉语实况听力6、5汉语实况与话题6等教材的编写,采取的是/先声后文的原则,课文只是原声录音带和录像带的忠实文本,录音带和录像带是教材的生命,而课文即录音文本则不很重要。这些录音带和录像带最重要的选材标准是实况,不是请发音标准的人在念,而是普通人在很自然的环境里说。这样,这些录音和文字便保留了这些实况语言的真实状态。在这些语言材料中,有的语速很快,甚至每分钟接近400字;有的南腔北调,属于地方普通话;有的口语词较多,语言不够规范;有的甚至偶有口误和语病。当然我们也不会选那些中国人听起来都有困难的语言材料作为教材。我们以真实、自然、新颖来概括这些语言特点,即真实的言语表述,自然的言语环境,新颖的语汇,以至于有些词语在词典里找不到。以此作为听力教材,达到了让学生学习真实语言的目的。学生身在教室,犹如置身于活生生的语言大环境之中。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较轻松地适应语言的现状,不会出现只能听懂/校园汉语的怪异现象。

由于缺乏对实况汉语教学的了解,有人误以为实况汉语教学是专门找那些不甚规范的语言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这些不规范之处是一种客观存在,并非是我们的刻意追求,我们追求的是真实、自然,而真实、自然的语言中包含着一些不甚规范之处,应该认为这是十分正常的。与其他语言教学所不同的是我们正视这种现象,而不是回避。我们认为实况汉语教学将会大大有助于听者建立正确的标准,甚至可以说,没有接触过实际的语言环境而建立起来的/标准一定是脆弱的,无用的,这种标准很难适应当今汉语的现实状态,这好比一个婴儿长期生活在保温箱里,他将永远不能适应外面的环境。

四实况汉语教学与国情文化

视听法十分重视在教材中广泛选用目的语国家的生活和文化背景知识,借助/视的条件,注重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介绍,这与我们的实况汉语教学基本上是一致的。实况汉语教学的真实、自然、新颖的特点同样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即展示给学生的是当今的中国社会,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留学生看到的是中国真实的社会、自然的人们以及每时每刻发生的新鲜事。通过这门课,让学生在学到活生生的汉语的同时,也了解到中国人在干什么,在想什么,在追求什么。尤其是让他们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思想观念、生活水平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谈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问题,人们自然会想到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说法,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感到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很难概括对外汉语教学所涵盖的文化内容。可以说实况汉语教学在文化方面的侧重,既不是那种未必每个留学生都感兴趣的知识文化,也不是那种留学生大致已经了解了的交际文化,而是一种中国的当代国情文化。然而,这方面的内容却是我们大部分教材和教学活动所缺乏的。实况汉语教学实际上是把学习汉语的课堂演化成了当今中国的一个缩影。

五/汉语实况与话题中的话题教学

5汉语实况与话题6是我们最近编写的一部视听说教材,是国家汉办1998-2000年规划教材,它的前身是5汉语实况视听说6。在此我们先探讨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视、听、说三者的关系。在这一问题上,可说是见仁见智,有人把视听说课理解为以说话为主的课型,有人把视听说课上成了近似于听力的课型,其实,这都是很正常的,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课型的搭配情况和教材的难易程度及教师自己的理解而有所侧重。实况汉语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因此侧重于视听教学,在视听练习上多花一些时间是应该的,也可以说是必须的。但这并非是说说话教学可有可无,而是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对于中高级水平的说话课,人们一直看法不一。我们认为,中高级口语教学应该加强,但单纯的口语课则大可不必开设,因为这时的留学生已具备了一般的口语水平,口语已不像初级时那么迫切,但他们整体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不很好。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中高级口语教学的目的已不是解决简单的生活和学习问题,而是要提高他们整体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则是坚持成段口述的练习,而不能总是搞简单的问答练习。在中高级阶段进行话题教学是许多人的共识,然而话题的表现应该充分具体,而不是简单的一个题目。

鉴于如上认识,我们的/汉语实况与话题虽重视听,但也充分利用了视听过程中所获取的大量信息,以此进行话题的表述练习。而以前我们编写的5汉语实况视听说6中说话练习与视听练习安排在一起进行,说话练习往往被视听练习所淹没或被省略。我们在5汉语实况与话题6中把视听练习与说话练习分为两个部分,专门提供常用口语词语例释,这些词语虽然大部分不是视听障碍,却是成段口述常用的词语。把视听练习与说话练习分开,但引导学生作说话练习时要充分利用视听练习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和常用口语词语。由于是两个练习,界限分明,使同学明确知道现在进行的是话题练习。/视听与/说的关系是相对的,即开始阶段/视听占绝大部分课时,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说占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多。话题练习对教师要求很高,在学生进行话题练习时,教师要抓住其主要问题,这里除了语法、词汇、语音的问题外还要注意学生所说的内容与视听练习的内容是否一致。另外,为了避免说话练习过程中很难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这一问题,在一人讲时,提醒大家集中精力听,先让同学互相纠正口述中的不当之处,然后由教师纠正他们都没发现的问题,这是最关键的,因为这个问题可能是所有同学的问题。当然,这样的练了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外,对他们了解中国国情文化,也会大有好处。

六实况汉语教学的开设需注意的问题

1.何时开?功能法的语言教育家汉姆莱(Hammerly)曾就使用真实材料作为听力教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听力教材应有一个/由经过编排加工的材料到未经过编排加工的材料0的过程,也就是由有控制的材料到真实材料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体由单一到多样,语音由标准到方音,语速由慢到正常,练习由易到难;辨音)))听真伪)))根据指令反应)))回答简单的问题)))听对话,说出人物、场合)))听有背景噪音、冗余信息的谈话,听后复述大意。经过实况汉语的教学实践,可以肯定汉姆莱的观点是正确的。实况汉语教学的做法是在中高级阶段使用以/先声后文为原则编写的完全采用真实语料的教材。而在初级阶段,我们强调教材中语言真实、自然,但却不宜直接使用/真实材料。总之,实况汉语教学的起点,不是初级水平,更不是零起点,而是已基本掌握了汉语基础语法,具有中等水平的学习者。实况汉语教学是以习得为主的教学,在中级水平开设是适当的。

2.开设多少课时?实况汉语教学刚开始时,课时不宜过多,每周以2-4课时为宜,随着留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课时可以有所增加,但最多不应超过8课时,即不应该超过周课时的

3.适合于哪些课型?实践证明,要求留学生说一口与中国人无异的汉语是相当困难的,只有极少数出类拔萃者才能做到。而我们要求留学生听懂一般中国人的谈话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相当一部分留学生可以达到这一点。同样能阅读一般汉语文章比能写出一般的汉语文章,要重要的多,可行的多。这是因为解码系统的要求和编码系统的要求从来就不一样,解码系统的要求应明显高于编码系统,对编码系统不能要求过高,留学生说的话能让人听懂,写的文章能让人看明白即可。因此/汉语实况听力主要在解码系统,即/听上做文章,而/汉语实况与话题,也是把/视听过程作为最重要的,要求也比较高,而对/说的要求则要灵活得多。

多年的实况汉语教学实践可以证明,这是提高留学生汉语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它毕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门新课型,有些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需要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同仁们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及大量的教学实践,使其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口语学习材料范文8

摘要: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强,优秀的英语口语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而言越显重要,而现实中高职院校的口语教学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口语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

一、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交流的不断加强,英语作为世界语言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会不可避免地与国外同行进行技术等方面的交流,英语口语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事业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另外,英语作为世界语言,是一门交流工具,具备英语的交际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当代人的一种基本素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本国国民英语的学习,比如当前法国更是掀起了全民学英语的热潮,原因还是他们发现英语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已经离不开英语这门交际工具。所以无论从学生未来工作实际出发,还是从人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个层面来说,英语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能力,因而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很多老师还是老一套的方法,教师讲解句型,让学生死记硬背,不联系实际,不能设置场景,讲授方法亦不灵活,不能联系学生的专业实际,不能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教师存在功利思想,有的教师只抓学生的A、B级英语考试的过级率,因为过级率和教师的考核挂钩,但是却不注重高职学生英语口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本身对英语的口语不重视,直接影响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教师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也就根本不去努力地练习英语口语,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2.学生方面

学生对英语口语自信心不足,甚至有畏惧心理,同时不能够持之以恒的练习并记忆关键句式,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对于英语口语也非常不重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英语口语没有用,慢慢地外国人都将学汉语,练习英语口语根本没有必要。很多学生只注重英语A、B级考试的准备,而不肯花功夫在英语口语的训练上。学生很少有人会在课下用复读机或电脑等学习设备来进行模仿练习英语口语,很少进行发音的练习,很少参加英语角等英语活动。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练习,他们没有认识到学习英语单单靠课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学生没有利用好课下的大量业余时间。

3.教学材料的限制

当前的高职院校英语口语的教材大多是关键句式的堆砌,数量有限的几个对话,很少有教材能够真正贴近现实生活,很少有足量的贴近实际场景的对话材料及扩充资料,很多时候让广大师生感觉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想说的内容在教材上找不到。如果想做对话,还需要再去查大量的单词及表达。很多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材内容上比较陈旧,不能够与时俱进,不能够吸引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4.考核欠缺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始终是弱项与口语方面的考核欠缺有极大的关系。现在的学生从小学起学校便不注重英语口语的测试,那么延续到高职院校,仍然是这样的情况。虽然上课也学习英语的口语,也练习对话,但是往往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讲英语口语列为考试课来考,学生自然也不会去找课下的时间去练习英语口语。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语法阅读等考试考的项目的练习。可以说考试内容的设置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

5.课时不足

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本来课时就相对较少。以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个学期只有64课时,共四个学期。教师在授课时要涉猎的内容涵盖非常广,包括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内容,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有英语A、B级考试过级率的要求,很多老师还有花相当多的精力去讲解A、B级考试的内容。这样,分配到英语口语讲解的时间变得少之又少。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英语口语的时间也就随之变得更少。

三、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教师方面

教师要端正态度,要对英语口语的教学充分重视起来。在教学方法上,要多钻研,多借鉴先进的国内外的口语教学理念,并付诸行动,真正在各自的英语口语课上进行应用。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互相练习。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学生的专业实际,联系社会的热点问题,将以上这些内容的相应英文总结出来,让学生能开口讲这些内容的英文讲出来,对学生会有很大帮助,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花大力气练习英语口语。教师还要将好的英语口语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学生,同时要制定有效的方法对于学生课下练习英语口语进行监督和指导,比如可以利用任务项教学法给学生课下留口语任务,在课上展示。

2.学生方面

针对学生对英语口语自信心不足,甚至有畏惧心理的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讲英语,从易到难,慢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师要在日常授课中和学生渗透英语口语对于学生未来求职及未来升迁中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口语学习的重要性,督促学生在课下也要下大工夫进行英语口语的练习,让学生懂得要想学好英语口语要课下进行大量的练习。

3.教学材料的改进

对于教学材料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自编教材来弥补教材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专业来自编适合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教材。教师应广泛收集适合学生专业的、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与时俱进的英文资料,而且尽量找最地道的最常用的英文。

4.加强口语考核

考核方式和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因此要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考试中增加口语考核的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口语底子相对薄弱,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一些话题,话题首先90%的内容是平常学过的内容,10%的内容可以是课外的话题以给口语较好的学生发挥空间。之后让学生自己准备,到真正考试时可以让学生从这些话题中抽签。

5.增加课外活动的指导

因为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的课时普遍较少,因此教师要在课外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以弥补课上时间的不足。比如教师可以每周抽出时间帮助学生举办英语角,英语话剧排练等活动,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指导学生纠正发音,指导学生模仿纯正英语的语音语调,并且把教师自身好的学习方法与学生分享。

参考文献:

[1]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口语学习材料范文9

关键词: 词汇附带习得、口头输出、书面输出、输出假说

1.引言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流利输出的前提。二语习得听、说、读、写等这每一项技能都离不开词汇。鉴于词汇学习的重要性,“词汇附带习得”愈发受到重视。目前,虽然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写作词汇附带习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是对口头输出模式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研究甚少,本文研究以Swain的输出假说为主要依据,对比分析说与写两种输出方式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2.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两种输出模式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所以本研究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寻求以下问题的答案:哪一种输出方式更为有效,口头输出还是书面输出?

1、如果给予研究对象相同的听力材料输入,让其进行口头复述和书面复写,他们能通过听力输入习得词汇附带吗?如果可以,哪种方式更有效?

2、如果给予研究对象相同的阅读材料输入,让其进行口头复述和书面复写,他们能通过听力输入习得词汇附带吗?如果可以,哪种方式更有效?

2.2研究方法

本项借鉴Ellis & He(1999) “论加工输入与输出在词汇意义附带习得中的作用”科学 研究设计,对两个班的学生分组,分为两组进行实验。

2.3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广西某高校2011级设计系3、4平型班共计60名同学为研究对象,3班为实验组,即口头输出组(n=30), 4班为控制组,即书面输出组(n=30)。两组在性别、英语成绩、年龄上没有显著差异。

2.4 研究工具

本实验测试听力材料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视听说教程》第二版第2册Unit3有关“Food”的文章,阅读材料为《新编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2册)Unit8有关“Honesty”的文章。所选取的内容均为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话题和场景,选取的材料中的词汇在大学英语四级大纲词内,95%已为学生们熟悉。

将所选的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的生词挑出10个,每个1分,做成测试卷,并在试卷上附上一个量表测试对每个词的熟悉程度。量表来自Paribakht& Wesche (1997:180) 的词汇知识量

2.5 研究步骤

研究分两周进行,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都要求用英文完成。

1、第一周进行听力输入的检测。首先发放测试卷给学生5分钟做测试卷,接下来放录音约15分钟,放音过程中学生可以边听边记下所需内容,录音结束后留10分钟给学生们进行重构,控制组的学生要求根据笔记重写出所听到的内容(至少120字);实验组的学生要求根据笔记跟同桌完成口头复述(至少2分钟)。最后10分钟,对研究对象就附带词汇进行即时测试。

2、第二周进行阅读输入的检测。首先发放测试卷给学生5分钟做测试卷,接下来留出15分钟给学生阅读,期间学生可以根据文章发展记下衔接内容以便重构。阅读完毕后,留出10分钟给学生,控制组的学生要求根据笔记重写出所听到的内容(至少120字);实验组的学生要求根据笔记跟同桌完成口头复述(至少2分钟)。最后10分钟,对研究对象就附带词汇进行即时测试。

3.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将实验组(口头输出)和控制组(书面输出)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1)为了了解研究对象在相同阅读材料输入的基础上,口头输出和书面输出对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分别对实验组(口头输出)和控制组(书面输出)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得,词汇测试平均分别为6.90和5.30,实验组的最低分为4分,最高分为10分;控制组最低分为3分最高分为9分,方差分别为1.470和1.512。在进行相同的阅读材料输入时,实验组(口头输出)组对词汇附带得分要高于控制组(书面输出组),这说明口头输出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要高于书面输出。

2)为了了解研究对象在相同听力材料输入的基础上,口头输出和书面输出对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分别对实验组(口头输出)和控制组(书面输出)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得,词汇测试平均分别为7.23和6.10,实验组的最低分为5分,最高分为10分;控制组最低分为4分最高分为10分,方差分别为1.470和1.512。在进行相同的听力材料输入时,实验组(口头输出)组对词汇附带得分要高于控制组(书面输出组),这说明口头输出对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效果要高于书面输出。

4.结语

两次实验得出的结果的一致的,那就是当分配的学习任务相同时,口头输出比书面输出具有更好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重视口头输出环境下的词汇附带习得。而且,相比阅读输入,在一些条件下,比如,在听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生词表,听力输入可以达到和阅读输入相同,有时更好的效果。输出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互动的输出更是有效的语言习得方式,在相互合作学习当中,学习者更容易发现自己与别人、与目标语之间的差距所在,从而自动发挥输出假设中所提到的功能,使学生更加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高一虹、周燕.2009.二语习得社会心理研究:心理学派与社会文化学派[J].外语学刊(1):123-28.

[2]许宏晨.2009.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研究述评[A].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语言学研究[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58-69.

[3]杨连瑞、李绍鹏.2009.国外二语习得个体差异研究的新进展[J].外语学刊(5):147-51.

[4]杨涛、李力.2010.动机过程观、自我系统和二语动机策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5):62-67.

姓名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