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集锦9篇

时间:2023-06-22 09:32:43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115-01

口语交际能力是指用有声语言的形式同时辅助适当的非语言手段,以听、说为主要的实现途径来进行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的能力,其中包括了对文化设定的理解把握以及对语言应用知识的利用。[1] 口语交际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同时兼具了沟通的不可替代性和信息传递沟通的直接和有效性。语文作为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1 口语交际能力的内涵和必要性

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这一项提出新的要求,规定口语交际能力不仅要做到简单的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口语交际能力表现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中,是一种可以终身受用的语言能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能力十分有必要性。首先,语文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其教学内容是语言文化。因此,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就意味着对语言文化的学习,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将语言的艺术性、实用性融合在生活中,是对语文这门学科的一种升华。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既满足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需要,也总体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

2 现今语文教育体系中口语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改革中于听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同样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地域间、不同等级的学校之间、不同教师的能力等都是产生不足的决定因素。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少互动

口语交际能力最注重培养的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情势来看,在实际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沟通意识,往往只是将课本的知识机械性的传递给学生。如在进行课文讲解时,教师只是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来教授学生,并没有与学生沟通交流。很多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发言的机会,教师也对学生的发言缺少正确的认识,由此导致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不足,长此以往,使学生失去了表达和发言的欲望,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低下,丧失学习兴趣,严重者还会产生与人沟通困难的心理障碍。

2.2 教师自身意识不强、水平不足

在整个教育体制中,教师起到导向作用。而在语言教育中,教师自身的能力也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很好的领悟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而现今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注重的都是对学生书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等以期学生能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由此就形成了一种“哑巴语言”的现象。同时由于教师自身的能力不足,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不够流畅,缺少逻辑性和条理性,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过于随意,无法使学生真的受到感染。语言的学习是有一定的枯燥性的,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运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来带给学生愉快的学习情绪,那么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语言的兴趣,使学生用语言无法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影响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3 实际应用不足

想要真正的把一门语言理解透彻,实际应用是最好的方式。但是着眼于当今的教育现状,很多语文教学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学校和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忽略了让学生将语言实际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仅凭死记硬背课本知识,无法培养学生的应对以及交际能力,无法掌握基本的口语交际技巧和交际方法,不能更好的与人沟通交流思想。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变弱,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3 口语交际能力提升途径

根据上述对于当今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分析,可以明确的知道,只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模式,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融入生活之中,注重实践,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3.1 注重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

教师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中,在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要求,设定相应的对话情境,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由学生自行安排角色并攥写台词,这样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可以更深刻、更直观地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口语交际互动性。

3.2 对教师进行培训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进修,让教师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语言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同时富有幽默感。这在一方面不仅为学校提供了更优质的师资力量,也从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总体素质。教师合理运用自己的语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起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吸收课本知识。

3.3 将口语交际能力应用到实际中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实际中应用。学校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实际应用的培养,比如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举办诗歌朗读大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这些从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中学生思维模式的塑性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在自身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侧重点,更好的完善自身能力。

4 结语

口语交际能力是对语言这门学科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交往意识和口头表述能力,也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当着重主义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大学教育 英语教学 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 G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18-02

随着交通、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日益频繁。世界的人们要想更好地交流,真正融入这个日新月异的地球村,就必须提高各自的外语水平。这就给外语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语法、词汇、句型、阅读等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 要求我们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的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能直接和外国人交流、能用外语完成采访、谈判等任务的人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外语教学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就势在必行。同时,高等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他们学英语的目的就是毕业后能马上运用英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1 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质

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思想的外壳,是人们用于传情达意的工具。不管哪种语言,交际性是其最大特点,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培养交际能力为其终极目标。[1]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教学的本质就是交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课堂活动是相互发展的。只有老师对学生的悉心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水平才能得到提升。只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老师的教学理念才能得以发挥。这种交流在教学的平台上得到展示,关键就是教学的目的就是交际。交际就是外语教学的目标和方式,也是外语教学发展的关键核心。

2 大学英语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因素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在教学观念、方式和内容上依然较多地偏重理解,偏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传授,强调句型的讲解和练习,忽略了具体的应用语境,忽略了具体的应用语境中培养学生英语的思维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的问题。最近职教教材虽然含口语部分,由于总课时的有限性,教师在教学中多以讲授知识点为主,将口语教学放在非常不重要的地位,导致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甚少。不仅如此,即使在口语教学部分,缺乏教师对学生口语系统的纠正和训练。蹩脚的语言不仅影响交流效果,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心,更不利于提高口语能力。与此同时,大多数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忽视交际文化的传授,较少涉及与交际相关的交际文化知识,这也不利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2.2“自卑心理”的影响

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一般都已经成年了,在思维上已经固定了汉语模式来思考,这就会出现不少汉语英语的口语,同时又处于非常敏感的青春期内,他们不敢也不愿当众说英语,生怕说错了当众出丑,被老师和同学笑话,学会的句子一旦到真实场景,一紧张就说不出来了。大学生在进行口语交流时流露出的紧张就是由这种畏惧心理造成的,这种心理妨碍了学生的一贯思维逻辑的展现。[2]由于学生课下口的口语练习次数比较少,这就产生了畏惧心理的原因,在进行口语交流时缺乏一种操控感,同时又要不停地考虑口语单词和句型的正确性,畏难心理妨碍了口语练习的正常开展。

3 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措施

3.1发展交际能力应具备的相关能力

学外语首先要具备语言能力。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能力是指语音、语法、词汇的知识和语法规则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则的能力,理解和造出正确句子的能力。其次要具备交际能力,即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作为外语教学培养的交际能力,它应该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指出:语言能力只是交际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说一个人获得了交际能力,那就是说他不但获得了关于语言规则的知识,而且还具有社交中使用语言的能力。可见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的最本质的功能。外语教学中应抓住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交际能力这一教学重点去施教。要使学生具备这两种能力。

3.2发展交际能力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在当前的大学外语教学中,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既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又要注重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为了使这两种能力同步发展,在教学上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l)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所涉及的交际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性质因素,尽可能根据现有的教材,增编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内容,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良性循环。(2)循序渐进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是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在教学中贯彻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使学生学一点,掌握一点,用一点,教学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防止急于求成。

3.3发展交际能力应采用的教学方法

3.3.1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 它的核心内容是用语言去学和学会用语言,而不是单纯的学语言,更不是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处于某种交流、交往、交际的场景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行为去获得知识和交际能力。

3.3.2互动法

所谓互动法就是指语言交际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涉及到双向交际、意义协商和交际调整。双向交际就是指交际双方共同参与表达的语言交流。意义协商就是为了克服交际中出现的困难而对交际话语作出的调整。双向交际更多、更广泛地涉及意义协商, 而意义协商可以促进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

4 结语

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提升自己的使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学生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另一方面还要还应该坚持不懈, 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口语任务。学生是英语教学中接受知识的人,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到英语的氛围和气息,关爱每一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并下意识的说英语。不同高校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不一样,当我们在使用英语进行人际交流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困难,遇到困难不要放弃,同时也要多向英语口语好的同学学习,汲取他们提升交际能力的方法,只能这样才能更稳定的进步,更快地提升英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海星.交际能力与口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8).

[2]康志峰.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9).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3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不深入,对培养学生具有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语文考试仍然以笔试的方式为唯一形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真实的评价。受此影响,一些初中语文教师迷失了方向,对要考的内容就认真地教,不考的就不认真教甚至不教,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弱化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唱独角戏,口语交际训练无从谈起,学生没有“说”的机会。

2.学生方面的因素。新课标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但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还停留在教师听学生说或者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层面,教师只重视话题内容与口语交际的形式,不重视初中生口语交际的习惯养成,发展性评价指标少。另外有一些学生因性格、能力及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口语训练障碍被忽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愿意同别人进行交际,注重将语文与生活相结合,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需要语文教师创设口语交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1.创设口语交际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师应该创设具有实际意义的口语交际情境。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创设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口语交际训练入情入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言语教学必须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言语也只有在具体情境的中才能真正形成,不存在没有情境的言语。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时,应该特别注意选择适当的口语交际话题,努力创设能进行实质、有效的交流,符合初中生真实生活的教学活动情境。

2.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根据初中生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且能激发他们思想共鸣的话题,设置口语交际场景,如学生干部招聘会、记者招待会、生日聚会及辩论赛等,为初中生提供各种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鼓励他们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口语表达的兴趣,想说,敢说,会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有序组织训练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意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要注意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讨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

2.开展多样的课堂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训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读书、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通过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通过开展课堂演讲、编写表演课本剧等口语交际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空间。

四、教师及时评价,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师要及时跟进,实时评价,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 语言本质;英语教学现状;引导作用

一、引言

“英语课程学习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的活动统一体。”[1](p11)“语言课程学习是指言语习得的知行结合且具交际导向性的活动过程。”[2](p15)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交际能力的核心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在不同的场合中对不同对象进行有效的、得体的交际。” [3](32)根据现有的中学生素质、所处的语言环境、教材和课时安排等真实情况,发现传统的英语教学片面的注重对语法条目、词汇讲解、单词记忆等知识的积聚而忽视了对这些所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经过一番反思和比较,本文提出中学英语教学应重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功能,在传统的知识授受层面上结合对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语言的本质是交际,英语课堂应在提高学生英语知识水平和英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使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能够真正回归本质,学以致用。

二、英语语言本质对中学口语教学的启示

“舒哈特:语言的本质就在于交际。” [4](p5)。可见语言最大的功能就是交际,交流思想,表达意图。我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不是单单停留在对语法、语音、词汇的认识上。 “正确认识语言的本质,对中学口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因为语言观是语言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观会直接影响教师对语言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以及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解释和采纳。教师的语言观制约并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产生重大影响[5](p11)。” “早期的结构主义语言观把语言看作是可以分解的项目(语音、词汇、语法、听、说、读、写),因而形成一系列的成套规则,导致语言学习停留在静态的符号性知识学习和操练的层面。这种语言观下的语言学习被看作是一种循序渐进、化整为零、分项渐进、直至综合的过程,所以,语言学习活动主要是对语言项的孤立、静态的认知,而后反复操练,最后在一定的人为设置的语境中进行练习[6](p12)。”这种学习活动往往使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引导,而造成其缺乏在实际交流中使用英语的主动性。 “稍后的功能主义语言观从语言是社会人际交往行为出发强调语言的话题、意念、功能因素,认为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来使用,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围绕一定的话题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意义交流,这种交际的成败取决于恰当、合适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观由结构到功能的嬗变,导致语言交际教学思想日益在语言教学领域渗透,反映出语言学习必须进入其实质性的层面:使用、行动。 Hymes (1971), Canale&Swan (1980)等人提出的‘交际能力’理论将语言学习的知与行巧妙地结合起来,超越知导向行,其最终目标是指向可接受的社会交往能力,即得体,合适的语言运用层面。”[7](p12)由此可见“语言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交际能力。”[8](p12)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口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将英语语言的本质回归中学口语教学是必要的。

三、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改革和发展两大课题。国家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学生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而且强调在英语教学中尊重、理解学生和对学生进行品质的培养;强调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整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锻炼意志力,增强学生的原动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强调通过情感教育来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及和谐发展。”[9](p68)并且在《2000年义务教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提出要“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10](p62)在《2000年高中实验修订版》里也明确提出“处理好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11](p6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版块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中学英语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言语技能的教改力度仍不够大。现阶段的中学课堂中的口语教学仍存在以下特点:

1、教师在传统考试的“余威”下倾向对语法条目、词汇讲解、单词记忆等知识的积聚而不够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致很多学生学的都是“哑巴英语”。

2、现阶段很多外语教师在中学课堂采用的口语教学还是很古老,如“口头问答是外语教学中最古老的方法之一,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问答是使用最频繁与最基本的信息交流手段。问答可以根据语言知识与结构的要求进行,如名词单复数、动词时态等练习可以通过一问一答进行操练,达到巩固语言知识的教学目的。” [12](p139)这种形式多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提问,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丧失积极性与主动性。

3、至今仍被外语教师普遍采用的句型操作,其“主要做法是,将语音与语法规则列为句型的形式,通过大量、反复操练达到形成语言习惯的目的。”[13](p140) 过多的“机械操练”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机械操练”的句型很多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实际中的应用率不高。

4、报告和口头作文也是很多口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虽然报告和口头作文比口头问答和句型操作灵活,但是“在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中,口头作文的教学常集中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忽视了说话人必须有独立的看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思想这一重要方面。作文题时常脱离实际需要,学生没有想说的愿望与热情,只是出于应付教师的要求而作文。”[14](p144)

四、英语语言本质回归中学口语教学的具体建议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交际策略 策略培养 交际能力

自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我国外语界一直把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由于交际策略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教会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交际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效并不大,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依然普遍薄弱。英语口语交际策略是指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口语交际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交际目的而采用的策略。Selinker于1972年首次提出“交际策略是交际者为了解决二语或者外语交际中的困难而有目的和有意识采取的策略”。事实上,交际策略在外语习得当中的作用是主要是保持交际渠道的畅通,使交际者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交际策略意识,培养学生的策略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为研究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交际策略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针对学生们英语交际策略的总体运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引发教师和学生对交际策略教学与学习运用的反思,探索如何更为有效地使用交际策略来达到交流的目的,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水平和交际能力。

一、研究对象

参加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四个班的133名学生,其中男生21名,女生112名,平均年龄为19岁。62%的实验对象已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这样有利于我们观察学生在语言知识相对允许的情况下交际策略运用的情况。

二、研究方法

此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所使用的交际策略调查问卷主要是以Yasuo Natkatani所提出的分类为依据,并参考了其他一些研究者的交际策略调查问卷,经过一系列的修改设计而形成的。本问卷中主要采用了Yasuo Natkatani所给出的八个维度即社会情感策略,流利倾向型策略,意义协商策略,准确倾向型策略,减省转换型策略,非语言策略,信息放弃型策略和用英语思维策略等相关交际策略内容为依据。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33份,其中有效试卷119份,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后,运用S PSS 9.0软件进行了分类。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总体上学生交际策略的使用情况差强人意,虽然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各种交际策略,但总体使用策略的频率非常低,“基本不使用”和“有时使用”的占绝大多数,说明学生缺乏对交际策略的使用意识,更谈不上运用了。

基于本次对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交际策略能力的调查研究,可以总结出英语课堂交际策略培养的一些启示:

1.强化对学生交际策略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增强学生对交际策略的使用意识。就交际策略而言,加强学生正确认识其性质、作用和交际潜能是培养其交际策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表明,英语专业大学生普遍对交际策略都不太了解。教师可制定一个交际策略教学计划,有目的、系统地介绍有关交际策略的知识,让学生对交际策略有初步的理性与感性认识,尤其要让学生明确交际策略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成就策略的认同程度。同时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对每个项目进行逐一操练,从控制练习逐渐过渡到自由运用。鼓励学生们大量使用交际策略,这将有助于学生对交际策略的感性认识,在分析过程中学生会亲身体会到交际策略有利于交际能力的提高。在将来的交际中,学生就会有意识地使用交际策略。

2.加强教师的交际教学策略意识,促进交际策略的课堂教学开展。鼓励教师将交际策略能力训练贯穿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交际策略能力只有通过交际活动才能得以锻炼和提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开展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能力。尽管要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不断学习才能最终充分掌握交际策略,但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和反复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如课文的学习可以穿插流利倾向型策略的训练,让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释义、近义词和举例说明等方法展开一系列活动,如在复述课文内容中可以穿插非语言策略,在对话训练中让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肢体语言的魅力。这些活动将充分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交际策略知识,使学生对交际策略的使用更富成效。

3.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更多练习口语的机会。由于交际策略的学习与应用取决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因此积极创造更多的外语自然交际环境运用交际策略进行口语实践。由于课堂教学环境也会影响学生应用交际策略,但在自然环境中,学生使用交际策略的情况会好得多。因此,培养策略能力除了将真实、自然的交际活动引入n堂教学外,还可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语言学习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故事表演、英语沙龙等,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学习和运用交际策略。在这样一些自然和谐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不同的交际策略,会使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和策略能力,把英语学习和英语交际结合起来,进行大量可理解性输入和强制性输出的意义协商互动,以说促学,从而提高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英语习得能力。另外,教师要多倡导学生使用更多的成就策略;并且在英语教学大纲设计上,更有必要把英语教学目标、英语测试与英语交际需要、交际能力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实现摆脱“哑巴”英语的尴尬现状。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培养方法

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际最直接、最迅速、最方便的方式莫过于口语,可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智慧、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下面是我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看法,望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一、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不但要会听,会说,还要讲究文明礼貌。所以常常有人讲,这个人很有修养。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也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必须着眼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有人会问,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往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此看来是否有矛盾冲突?答案是否定的。科学的做法应当是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它素质的训练,达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比如专题口语交际训练“自我介绍”,教学的重点无疑是交际时如何说,学会把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就读学校、父母亲工作单位等说清楚、说明白。除了说的知识、技能训练外,必然涉及到听的问题,在别人进行自我介绍时,其他学生要仔细倾听,听的质量如何、有没有听出问题、能否作为听众作出交流,等等,都要注意,听与说是水融的。在整个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和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思维、品质等,相机作出恰到好处的指导。只有坚持遵循整体原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教师应加强自身语言的训练

教师是教育者,教育者本人的语言修养高,语言运用符合约定俗成的标准,符合语法规范的要求,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若教师具有优秀的教学语言,就能够清楚明白、精确简练、合乎逻辑、生动形象地讲解教材,讲清道理,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这不仅说明教师思维之敏捷、严密,语言之精妙和富有艺术魅力,而且能给学生以一种正面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感。所以,教师语言一定要规范,运用语言要字斟句酌,用一词,要认真辨析词义,要弄清它对不同语体的适用度,力求准确、得体。课堂用词要避免笼统、含混,力求合乎语法规范,表意恰到好处。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生动、优美,富有文采,绘声绘色,能将所表达的人、事、物、景具体而真切地展现出来,吸引人,感染人。语言要形象化,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近;要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联想,唤起他们对真理的追求;要有幽默感,在关键处,通过双关、讽喻、影射等修辞手法,谐趣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教师所表达的思想,同时训练语感。

三、鼓励学生开口说话

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但语文听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起来的。它要求教师除具备良好的听、说能力外,还要“吃透”学生的“心”,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案,循环往复地逐步调动起学生培养自身语文听、说能力的积极性,多运用激励的语言鼓励他们多说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从理解文章的角度来分析的。其实熟读文章对于提高说话能力也未尝不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背诵是促使学生对语言感知的最基本的训练方法。教材中所选的文章贴近生活,容易理解,学生读熟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加以运用,一些句子不用思索就可以脱口而出了。

四、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

想说爱说是口语交际的前提,会说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想说,但由于学生本身口语表达有困难,有时不知道如何去说,也不知道从哪儿开始说,说的话东一句、西一句,看到啥说啥,想到哪儿说哪儿。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做好示范,这也是规范学生口语、展开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指导学生的听读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提示同学们应注意朗读者在处理朗读时的语气、语速、语调、情感、吐词、发音等,进而从中掌握口语表达的要领。在指导同学们进行朗读活动时,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读,也可以先读,在作者的谦辞造句中感受作者的意图,教师的指导从语音、语速到停顿等都要一一落到实处,使学生知道从何处下手。“读中练说”,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使他们掌握口语表达时应注意的语气、语速、语调等问题,变平淡无味的“说”为有感情有重点有顺序的“说”。

五、激发口语交际兴趣

激发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为了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的平台。例如:我每天早读的时候安排十分钟的“谈天说地”的交流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前一天的见闻及想法,可以说一段,也可以说四五句;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这样的方式学生感到没有约束力,积极性高,就能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话题贴近生活,学生感到亲切,没有距离感,容易激发交际的兴趣,也易于交际。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好机会。当然,教师所选取的问题,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每个学生各抒己见,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从而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总之,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学习“新课改”理论,转变落后的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设富有活力的口语交际的课堂。语文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而学生既是这个过程中的学习者,又是语言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语言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活动和形式,指导他们的语言实践,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培养他们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叶奕乾.心理学.华师大出版社,1990.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7

关键词:口语教学;跨文化交际;交际能力

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中国举办,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学习英语口语的新热潮。然而全球文化的多元化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媒介主要是英语,他们的英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外语口语教学课程设计应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它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社会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涉及语言交际方式、语用问题、非语言行为交往习俗、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遵循语言对环境和关系的适应性原则,使交际目的得以实现的能力,是针对文化冲突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外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其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语境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使用它的人民的文化是不可分的,学习外语不能忽视相关的文化。美国著名语言学家Edward T Hall提出了强交际环境文化和弱交际环境文化的概念来区别不同文化中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他认为在强交际环境的文化中,当人们交际时,有较多的信息量或蕴涵在社会文化的环境和情景中,或者内化于交际者的心中,强语境文化中的语言交际对语境的依赖程度高,并且讲究含蓄、委婉。而在弱交际环境的文化中,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弱语境文化中的语言交际对语境的依赖度低,交际的双方多依赖明确的语言信息。Hall认为东方文化属于强交际环境文化,而西方文化属于弱交际环境文化。中西方文化差异决定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下面我们结合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探讨一下如何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课程设计应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

美国外语教学协会提出的外语能力就包括交际能力,并阐明交际能力包括五个方面: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社会文化能力)。文化是外语学习的重要成分,外语学习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学习。一方面,培养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文化学习与学习者文化素养的提升也有密切联系。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教师依旧把主要精力放在讲解语言点及培养“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重要位置。

在口语教学中,同样也离不开文化的教学,文化导入及其交际应用,使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时谈话双方产生误解,往往不是因为词汇和语法的困难,而是因为交际双方互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在一种文化里被认可的语言行为,在另一种文化里可能不被接受。应在英语学习中同时学习文化知识,否则就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下面举例说明学习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狗不能算是一种受人尊敬的动物,狗肉被当作美餐;看看汉字,里面带反犬旁的统统归入狗一类,并且除“狮”字外。其它都有贬义。组成的贬义词像“狗头军师”“狼心狗肺”等都是表示不好的。汉字里狗几乎没有什么好词。但英语里,狗猫一类动物却有很文雅的名词。美国人不食狗肉,狗被当作主人忠实的朋友、家庭成员一分子,有句谚语是Love me,love my dog,英语中很多含有dog的词语往往指一类人,如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要人);watch dog(监督者)。再如“龙”dragon在汉语文化中是权力、力量、吉祥的象征;龙是中国历史中的图腾形象,古代传说中能兴云降雨的神异动物,在封建时代是皇帝的象征,汉民族自称“龙的传人”。然而在英语文化中,dragon是一种恐怖的怪物,指代“魔鬼”,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dragon是一只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从嘴里喷火,会吃人。“亚洲四小龙”一词中的龙译成英语变为tigar(虎)。

二、课程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关注词汇和语法输入的多少,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外语口语教学课程设计应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改变以往大学英语教学侧重语言知识传授,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例如,听说法减少教师讲的时间,而让学生讲,但是过多的机械化的句型操练并不能解决问题。交际法使学生们从互相说提高到互相交流的实践层面,培养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习者能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如鱼得水,交际自如。

三、网络学习策略

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及网络英语学习资源。语言与交际实践紧密结合,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网络英语资源丰富,如

http://省略(搜英语);

http://省略/index.htm英语广场;

http://省略/《英语沙龙》杂志;

http://省略.on/《英语角》杂志等。

四、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8

【摘要】为顺应当今时代变化,各国都对自身语言政策进行了调整,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视为了语言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希望能够通过这一举措,能够对本国以及本地区文化进行更好地发扬与传承。而英语作为目前国际主要的使用语言,其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将就第三空间视角下,英语能力水平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展开全面论述,希望能够对业内人士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英语能力 第三空间 跨文化交际能力 能力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建立在交际能力基础之上的,要求个体不仅能够流利使用一种语言与他人进行高质量的沟通,同时还能充分理解并尊重对方与自身的文化差异,并对其进行合理运用,以达到与异国友人或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进行良好交流的目的。而外语教育层面的第三空间,是最近几年业内人士研究的热门课题,想要对第三空间视角下,跨交际能力与英语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就需要对第三空间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两项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一、第三空间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第三空间

就外语教育层面而言,所谓“第三空间”指的就是,个体通过对跨文化的分析与理解,之间将“独立状态”的文化转化为“聚合状态”,从而构建出外来语言文化与本土语言文化的空间,在这一空间之中,两种文化不仅可以得到发展,同时还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使其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语言文化,以确保各种文化背景的个体能够灵活进行交流】。这一空间能够将个体互动整体性完全体现出来,是一种对以往个体自我中心主义的超越,可以打破不同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偏见与不良印象,为两者之间的良好交流提供了保障。

业内人士认为在第三空间理论中,文化与语言学习两者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且语言学习应该被视为是跨文化交际行为。而第三空间教学方式,也改变了以往单向性的个体培养方式,强调个体应从多视角、客观的角度对不同文化进行理解与学习,从而掌握合理的交流方式,能够与交流群体一起建立起双向性的“第三文化交流空间”。该理论认为本土文化是个体对外国语言文化学习的前提,而文化能力是语言交流的基础所在。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涉及领域较为丰富,不仅包含人类学以及心理学,同时语言教育与社会学等内容都包含在其中。这一研究已经取得了卓越性进展,各界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念以及内涵已达成一致意见,会从行为、认知以及情感三部分内容对其进行诠释,指出“行为”指的就是个体会按照周边环境采取相应的行为;“认知”是指个体十分明确自身需要做的事情,并清楚能够如何开展;而“情感”是指个体为了实现相应目标,而不断为之付出努力的主观意识。

二、第三空间下,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能力间的关系

就广义层面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着语用能力以及语言能力两种。个体按照一定语言构成规则与使用规范,在特定情景中的具体应用便是交际能力。语言作为一种交流手段,必须要在实际交际活动中进行使用,而交际能力培养也应是以语言能力为基础开展的。就狭义层面而言,语言能力并不是主观臆想,是按照一定规范进行使用的,也是在这一层面之中,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了交际能力以及语言能力。

现代文化界定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代主义。这种视角之下,民族内部民众与文化的联系极为紧密,属于相同本质以及相同起源的生活方式、国家社团以及风俗习惯,不仅包含日常生活以及价值观,同时文学艺术知识也包含在其中;另一种是后现代主义。作为国际通用语,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使用英语,而英语最基础的文化内涵,已经在后天逐渐的使用中慢慢消逝,无论地域、无论种族都可以利用英语来对“地方意义”进行描述,成为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

英语语言在运用过程中,会同时实施言内、言外以及言后三种行为。“言内行为”是指所有可以通过语音表达,将话语中的存在的意义与概念进行表达的行为;“言外行为”是指根据交流双方特定关系,而使用的语言行为;“言后行为”,这种行为功能不能直观体现在交流之中,与语言情境有着直接的关联。只有这三种行为能够始终保持和谐、稳定的状态,才能在第三空间内完成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所以在第三空间视角下,英语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与关键,是展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英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优化方案

(一)强化语言教育与文化认知

在对个体的英语能力以及交际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学者不仅要对学习者进行英语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多种手段对语言教育能力进行强化(下文将详细进行介绍,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同时还应对学习者的跨文化认知能力以及行为能力进行科学化培养,并要加大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利用情感调控的方式,矶匝习者的语言与文化协调性进行完善,从而达到理想的培养状态。

(二)增强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交流双方必须要通过口语表达以及听力来获得信息并进行信息交流。所以口语能力以及听力能力这两项口语交际能力都会对整体交流能力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对学习者进行英语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对学习者的口语能力以及听力水平进行强化。

在对学习者进行英语教学时,学习者首先应制定出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并以此为基准,建立起针对性以及建设性的学习假设,且会在对英语进行应用时,不断对假设进行调整与完善,使学习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假设,不断对自身学到的知识点进行运用,从而达到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锻炼的目的;其次要通过对英语读物以及视频的使用,提高英语教学乐趣,使学习者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学习,逐渐明确在交际过程中的惯用语以及英语口语运用习惯,进而切实对自身英语口语水平进行提升。

(三)创造更多与外地文化的交流机会

在对非母语语言进行学习时,学习者会因为自身生长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无法准确了解到非土地化的文化以及语言发音,很容易出现发音不标准、语言使用逻辑混乱以及文化产生歧义等方面的问题,这对于学习者的能力培养而言是十分不利的。面对这一问题,教学者应增加学习者直接对外地文化进行接触的机会,可以通过外教以及外国文化相关视频播放的方式,使学习者可以接受到正宗的文化以及英语使用方式,从而有效对学习者的“双能力”进行提升,保证其可以达到一定水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创造更多英语交流机会

任何一门语言都需要多用、多听以及多练,来对个体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强化,英语也是如此。教学者不仅要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英语学习环境,同时还应使学习者获得更多英语运用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实践运用过程中,不断对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听力能力进行强化,使他们能够在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同时,还能利用对交流内容的巧妙运用,不断增加学习者对于异国文化的认知。如果条件允许,教学者可以直接引导学习者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使用者进行交谈;如果条件有限,教学者则可以通过自身与学习者以及很学习者之间全英语交流的方式,来对学习者进行锻炼。此外,为了使学习者可以充分融入到语言学习之中,教学者可以利用创建教学情境的方式,使学习者可以通过不同英语情景进行英语对话练习。

(五)强化学习者英语思维

由于母语思维的影响,学习者在对英语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使用母语思维对英语进行表达的习惯,这样不仅容易使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产生歧义,同时还会对整体沟通质量造成影响,对于学习者英语能力提升而言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学者必须要认识到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英语语境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自身表达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其进行改善,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正确的思维意识,最大程度降低母语对于学习者思维的干扰,可以运用英语思维直接对信息进行理解与表达,为跨文化交流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教学者应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习惯进行引导,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帮助学习者能够准确对英语进行表达,切实对自身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强化。

(六)对本土文化意识进行强化

在第三空间内涵介绍中使我们认识到,该空间是介于本土文化与外地文化之间的空间,所以在对学习者英语能力以及交际能力进行培养时,还应加大对学习者本土文化的培养。要适当增加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文化的教学内容,并能够使学习者能够准确使用英语或者中国英语对其进行表达,从而准确对本土文化M行传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外国友人的交流兴趣,同时还能对本土文化正确进行宣传,有效提高外国友人对于我国的好感程度。要切实提高学习者的本土文化意识,使他们可以主动对各种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从而间接对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优化。

四、结束语

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已经被逐渐显现出来。而在第三空间视角下,学习个体必须要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能力之间的关系,要在对第三空间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两项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空间下,对两者关系进行全面分析与理解,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英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培养的方式,不断对自身的这两项能力进行强化,从而切实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水平,使个体能够在现今社会中始终保持良好地竞争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赵伟.大学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

[2]杨郁梅.第三空间视域下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水平的关系[J].现代外语,2016.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9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 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素养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给边缘化,尤其是年级越高,对它越轻视、越淡化。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小学比不上幼儿园,初中比不上小学,高中又比不上初中。尤其是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领域中,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结果,导致很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令人担忧,他们往往不能倾听别人的发言,更不能快速而准确地捕捉他人话语的核心信息;他们往往不能清晰、准确、简洁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甚至词不达意、南辕北辙。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与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价值追求背道而驰。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仍然需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或称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指出:不管语文课程标准如何变,语文课程教学的宗旨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培养学生能正确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朴实的话语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语文教学中,仍然需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或称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一、为何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是很重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强调“不学诗,无以言”,“不言,谁知其志”。他还以“择其善者而从之”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自隋唐始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后,读书人全力去学做科场所需要的文章,从此“听和说”的训练就几乎被“读和写”的训练所替代了。无可讳言,这种状况直到废科举办学堂之后,甚或可以说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根本改变,现在的高考只通过笔试,一卷定终身就是见证。

建国后,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曾把“听、说、读、写”作为语文学科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叶圣陶先生在《听、说、读、写都重要》一文中说:“学校为什么要设语文课?这个问题好像挺简单,但要回答这个问题,由于各人的认识不一致,甚至有很大的不同。有一种看法:认为语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我同意这种看法。”这里的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必须掌握好。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必修课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还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口语交际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有自信心、有独立见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谈吐文雅等。”

由此可见,在大力推行高中课程改革的今天,在继续深化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二、口语交际能力的要素和评价标准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听”和“说”两个要素。

听,是外界的声音(或语音)通过人的感官,把声音信息传给大脑所引起的一种心理活动听的能力,是一种用耳朵凭听觉去捕捉信息,并在极短时间内加以记忆、整理判断、品味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一个中学毕业生在听话能力上应达到这样的标准:能够了解对方的要旨,不发生误会。又能加以判断,或对或不对,妥当或不妥当,都说得出个所以然。”

说,是一个人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通过口头语言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一个中学毕业生在说话能力上应达到这样的标准:对个人或公众能够说出自己的意思,能够做辩论,不虚浮,不夸张,老老实实,诚中形外。说话又能够不违背伦理和我国的语言习惯,明确,干净不含糊,不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察学生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有着独特的意义,它不仅能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能够活跃学生思维,使其思考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呢?

1.“听”的能力培养

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听的关键是要“留心”,而不能听而不闻。新课程强调对话、互动,故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进行灌注式教学,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呆板地听,久了则生烦,厌烦就感到疲劳,疲劳则会走神,到头来是一无所得。

首先,训练学生“听”的概要能力。即在“听”的过程中对语言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梳理语序,做到能快速准确地捕捉别人说话的核心信息。

其次,训练学生“听”的理解力。即准确而迅速地理解别人说话的能力,这是听力的最高层次。只有理解了才能分析它、掌握它。语言是异常丰富而复杂的现象。有的真实含义藏其背后,那就要究里而得之;有的意在言外,那就需从言语者的身份、场合、背景、意图中听之;有的是个比喻,则究本体听之;有的是临时义,则需在语境里听之;有的发旧、借古,则要从翻新、讽今听之……

再者,训练学生“听”的注意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激发学生听的兴趣,使学生能高度集中思想去听。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尽可能贴近生活,教师讲述形象,说话幽默风趣,声音宏亮动听,恰当地配以录音播放、手势表情等;(2)根据有意注意的原理,带着目标、问题,怀着浓厚的求知欲望去感受声音信息,是听好的保证。所以,可范读课文或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抑或听录音之前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听完后回答这些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留心听。

2.“说”的能力培养

“说”即口头表达,它的要义在于准确、清晰、简洁、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第一,课堂民主和谐,让学生有机会“说”。新课程要求师生平等,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少讲、精讲,多让学生发言、议论,改变以前满堂灌或满堂问的现象,真正做到“预设”和“生成”并举,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开展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人与文本对话,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

第二,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东西“说”。教师要切实更新教学观念,认真钻研教材,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一旦学生进入某一情境,进入角色,而教学内容又和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他们就会积极思维,唤醒体验,产生灵感,就会觉得有很多东西可“说”。

第三,多表扬鼓励,让学生敢于“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注意激发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的勇气,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大胆提问,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不要用一个标准衡量学生,少批评指责,多表扬鼓励;少否定怀疑,多肯定引导,让学生敢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