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集锦9篇

时间:2023-06-22 09:32:42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范文1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重症医学科(ICU)已经成为综合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工作是将病情危重的患者集中起来,运用最新型先进的医疗设备及监护抢救设备在人力、物力上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及护理服务。

医院已经将重症医学科工作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日常医疗护理工作成为保证重症医学科是现代尖端护理技术的体现,大批先进医疗设备的进入,致使重症医学科的医疗护理问题日益增多,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因此护理管理工作显得更重要,为了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医院应该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1.ICU护理管理因素

1.1护理人员配置:重症医学科是不允许家属陪伴的,这样就加重了护士的工作负担,国家规定ICU相应的床护配置应该是1∶3。可是在国内,大部分医院为追求经济利益,ICU床护比只有1∶1,繁重的劳动量使护士非常疲惫,为护理质量埋下隐患。

1.2医疗设备设施:重症医学科可以说是医院医疗仪器设备最多的科室之一,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疗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太快,为提高患者治愈率,医院会引进最新型的设备,运用医疗设备和设备带来的并发症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1]。

1.3管理制度方面:重症医学科的管理制度没有严格的模板,很多医院都是从上级医院照抄过来后照章执行的,没有针对本院特点及不足加以改善,给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对于护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不能把关,机械性操作使很多安全因素被忽略[2]。

1.4护理人员:护士的工作强度大,大部分医院在重症医学科都是采取分组责任制,意味着护士的工作时间将为12小时,长时间高强度劳动量给护理工作的安全带来很大的问题,重症病房的环境相对是封闭的,护士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将影响护理工作质量,而且新型仪器设备在临床运用中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学习和熟悉,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压力,护理工作技术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5护理病历:现代社会,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大量片面的媒体报道使人们对医院有抗拒心理,在举证倒置的前提下,病历已成为保护医护人员的重要资料。但是重症医学科的工作有其特征性,面对危重患者抢救时,更多的是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要求护士完成医生医嘱后及时有效地补充病历。

2.ICU安全问题对策

2.1对于重症医学科人员配备问题,可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配备护理人员,其实很多大型医院已经逐步完善护理人员的分工,将护理人为地分为护理工作者及护理员,这样就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并且对新入院几年内的护士要求每年轮转科室,保证重症医学科在缺少人手的情况下尽快补充熟悉其工作的护理人员,保证护理质量。

2.2对于新型设备,医院应组织专业人员对护士进行培训,做到每个护士对新设备新仪器能熟练掌握,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进一步分工,如有些医院有专门的呼吸治疗师,这样呼吸机使用及更新就可以交给专业呼吸治疗师完成,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保证医疗质量。

对于固定的医疗仪器设备医院应安排专业人员定期检查维系,护士应将仪器设备检查作为交班内容之一,保证仪器设备抢救患者的时候不出差错事故。

2.3管理制度上,应严格按照医院规章制度执行,做到科护士长、护士长、小组长责任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抽查检查,加强基础护理操作,确立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细则,建立护理质量督导管理机构,加强督促和检查,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进行工作流程改进,使岗位职责明确,合理安排工作,确保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3],重要地方粘贴安全警告标示,每日早交班时做到护理病历交班、床头交班、口头交班并认真核对。

2.4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量使大部分医护人员产生倦怠情绪,护士长应经常开展座谈会、讲座等消除负面情绪,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教会护理人员心理调节方法,学会释放压力,这才能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进行。

加强理论及实践学习,ICU病房是个面对全院开放的科室,收治病人多样化,病情复杂化,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除掌握本科室的护理特点 摘 要: 本文总结了影响ICU护理质量的因素,包括医疗设备、护理管理方面、护理工作者及其他因素,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及方法,包括增加人员配备、加强理论业务学习等,达到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使ICU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外,还要积极学习其他病种的观察重点及护理要点。

医学是门不断更新发展的学科,对于新的护理知识及技能应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进修学习,采取一帮一带的方式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尽快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对于新进科室的护理人员首先要求其掌握最基本的仪器设备工作和各种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电除颤等,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以单独上岗,将新近人员作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管理对象。

2.5对于护理病历的书写,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组织学习医疗文件书写等相关文件学习,对于抢救时执行的口头医嘱一定要求医生补充完整,每日交班时将病历作为交班的重点之一,护士长定期对护理病历进行检查,注意保证与医疗病历的一致性,保证不合格病历不出现。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发展,重症医学科在医院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重症医学科的关注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医院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本文就重症医学科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阐释,希望新形势下的护理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爱珠.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4.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范文2

临床护理工作是根据具体情况发现护理问题,并及时处理解决,以预防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促进康复为目的。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具有病种复杂、变化快等特点,因护士与患者接触机会最多、最直接,所以护士是患者病情的最先发现者。2002年9月1日起实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确立了行为准则和标准,以及人们法律、保健意识的加强,对医疗需求、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护士所面临的责任和风险增多。

1 危重症患者的特点

1.1 病情特点:发病急、病情凶险、变化快、症状多、并发症多、失误几率大、痛苦不堪。

1.2 心理特点:惊恐、紧张、焦虑、猜疑、抑郁、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和孤独无助感等。

2 危重症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2.1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书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责任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证据[1]。

2.2 急救护理和护理措施不严谨: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办事。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不足,都能延误抢救时机。

2.3 缺乏专科知识和工作责任心: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变化快,要求护士要有熟练的专业技术,遇事能果断地进行判断和处理,抢救患者生命。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责任意识淡薄,就会贻误良机,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不幸。

2.4 忽视细小环节,增加患者痛苦: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只注重治疗,而忽视细小环节护理,如长时间粘贴一次性心电监护电极片会使患者皮肤颜色发暗,时间超过2周严重者会出现皮肤溃疡[2]。因此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皮肤变化,使用一次性电极片应每周更换,并粘贴于不同部位皮肤,能够有效防止此类护理问题的发生。再如留置胃管患者鼻饲时,为防止食物反流,应该采取抬高床头、反复调整胃管位置,减慢推注速度的方法来解决。

2.5 服务态度生硬,缺乏和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会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死亡患者可导致家属产生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愤怒或抑郁。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解,引起医疗和护理纠纷[3]。若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生硬,没有充分履行告知责任,忽视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权,与患者或其家属之间的沟通问题处理不妥善可导致纠纷发生。

3 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3.1 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树立高度责任感: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加强学习专科理论知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护理危重患者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谨慎、细心和高度责任心。同时应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工作中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熟练掌握护理操作及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处理问题要镇静果断,观察患者要细致入微。对于可以预见的险情,要熟练掌握应变对策,一旦发现情况,要按预定计划与步骤积极投入行动,以便使患者转危为安。护理危重患者必须手、脚、眼、耳、脑不停顿的运转,动作必须迅速、轻巧、敏捷,且不可拖拉或有丝毫疏漏。

3.2 严格遵守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制定各种护理质量流程及护理缺陷管理措施。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彻底落实护理等级制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健全和遵守科室工作制度。保证科室急救药品及设备完好率达100%。

3.3 规范、客观、及时的护理记录:必须从法律角度严肃对待,真实、客观地书写各种护理文书。观察巡视过程发现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及时全面记录,执行完毕的医嘱及时签时间及全名。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制度要完善,并写入护理病历。护理记录单上各项数据要准确无误,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应保持一致,以免贻误病情造成医疗纠纷。

3.4 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沟通理解: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抢救多、工作人员紧张忙乱、家属焦虑、担心。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要高度同情,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周到、热情、谨慎的服务于患者。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家属的不同心态。通过安慰、鼓励、解释、疏导,使患者减轻精神压力,消除疑虑,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

4 情绪方面

4.1 稳定患者情绪:危重症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重、病势凶险,以及对疾病缺乏认识,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各自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护理人员在迅速、及时、有效配合抢救的同时,应有条不紊执行医嘱的轻、快、稳、准,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安全感,在尽力终止患者不断加剧的疾病痛苦的基础上,再配以适当的语言安慰,能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主动积极配合救治,提高抢救成功率。

4.2 稳定患者家属和亲友情绪:危重症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其家属亲友由于对突发疾病的恐惧和缺乏了解,往往会表现出惊慌失措,哭闹喊叫,甚至易怒、冲动,不但影响了正常抢救秩序和抢救过程,而且会给患者情绪带来很坏的影响,使之过分担忧自已的病情,加重心理负担而加重病情。此时护士应充分理解他们的心情,态度要和蔼、耐心。对不合作的家属,护士通过良好的语言、态度、行为举止等去影响他们。详细解答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其疑虑,使其产生信任感,消除家属和亲友的不良情绪,使他们配合治疗工作。

4.3 加强沟通理解:护理人员应当在合适的场合,用适当的语言及时将患者病情变化、各种检查结果、医疗费用反馈给患者及家属,告知其面临的危险,以使其理解可能发生的危险,并通情达理地接受。在给患者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要给予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权,明确操作目的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和家属明白各种操作检查均存在已知或未知的风险。对护理工作中有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与患者或家属协商共同分析利弊,使患者理解,主动接受风险、承担风险。对于晚期绝症或危重濒临死亡的患者,由于受现代医学技术的限制,虽然医生已无妙手回春之力,但若患者及家属要求继续治疗,医护人员应抱着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进行100%努力的态度竭力挽救患者的生命。合理满足患者及家属感情、心理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减少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 洁,牟利宁,孙 华,等.护理行为导致医疗纠纷的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68.

[2] 李淑萍,刘艳华.1例因电极片滞留致使病人皮肤破溃并感染的教训[J].河南医药信息,2001,17(9):55.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范文3

本人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基本掌握了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心电监护等技术操作规程。

带教老师评语:该生急诊科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积极,责任心强,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基本掌握急诊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及鼻饲,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吸痰,给氧,洗胃,皮下注射等技术操作,圆满完成实习计划。

我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实习态度端正,实习动机明确,工作主观能动性强。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严格“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现已了解了预检分诊和院前急救的流程,熟悉了急诊常见疾病的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掌握了洗胃、心肺复苏、除颤等急诊专业技术和**********急救仪器的操作、维护。

我在急诊科实习期间,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实习态度端正,实习动机明确,工作主观能动性强。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严格“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现已了解了预检分诊和院前急救的流程,熟悉了急诊常见疾病的护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在急诊科得到老师的肯定,今后会更加努力.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范文4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我院护理质控组检查的危重患者490例,均符合危重患者标准。其中重症医学科84例,心血管内科77例,神经内科69例,呼吸内科65例,神经外科39例,骨科30例,消化科28例,肿瘤科23例,妇产科18例,肾内科18例,普外科8例,儿科8例,泌尿外科5例,内分泌科5例,心胸外科4例,职业病科4例,五官科2例,结核科2例,中医科1例。同期我院在编护理人员483名,其中重症医学科22名,心血管内科29名,神经内科21名,呼吸内科22名,神经外科12名,骨科24名,消化科11名,肿瘤科13名,妇产科28名,。肾内科21名,普外科18名,儿科13名,泌尿外科10名,内分泌科17名,心胸外科11名,职业病科8名,五官科9名,结核科7名,中医科11名。

1.2方法①制定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合格标准为90分。质量标准要点包括:规章制度20分、基础护理2O分、病情观察2O分、护理记录10分、仪器有效使用10分、危重患者护士“八知道”10分、护士长管理1O分。②护理部设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护理质控检查组,其中一组具体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质控检查,每月对检查考核结果进行评分,汇总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以护理质量简报形式对存在的护理安全、质量问题及上月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通报,并召开护理安全质量分析会,对重点问题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措施,积极整改。

2护理质量问题分析

2.1基本护理部加护病房,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系内科,肿瘤科,内科,职业,“三短六根清净”(短头发,指甲,短的心血管,呼吸内科,短胡须,口腔清洁,干净整洁的头发,皮肤和清洁,干净清洁会阴,)不符合要求。内科呼吸内科,骨科的,神经外科,职业病房环境不干净,堆放的东西多了,床单位不干净,有污渍。内科呼吸内科,系内科,普外科,肾脏病人安全措施缺乏,如高风险的患者没有使用空气床垫,导管固定。内科妇产科,内科,系部,心血管神经基础护理是不完整的,基本的护理措施不到位,陪伴人员管理不到位。

2.2观察评价内容重症医学系内科,神经外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系内科,心血管,神经系统,肾系内科,五官科患者入院是不完美的,如皮肤评估,观察生命体征,特别观察,病情变化未及时向医生报告。

2.3内分泌学,妇产科护理记录,呼吸道,内科温度单个项目不完整的内科心血管系系,不能修改规格,生命体征测量后记录不及时。缺乏记录,泌尿外科,心血管疾病,重症监护,对病情观察不完整的描述,缺乏连续性,临时处置没有相应的记录骨科内科医学系内科的单一内涵肾系。内科,内科,内科秩序门楣柱,柱底心血管系呼吸科填写不完整,处理订单后签名不及时。

2.4仪器和有效利用内科呼吸科,ICU显示器表面不干净,用观察不到位,没有血压,血氧记录显示。

2.5危重病人的护士被称为“八ICU,内科呼吸科,内科,内科,内科心血管神经消化系,泌尿外科,内科,普外科儿科系,肾结核科护士在危重病人:”八知道“(基本信息,诊断,疾病,患者的阳性体征和积极的指标,关键点,护理专科用药和预防并发症的主要目的,常见的,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掌握较差的情况。

2.6法规,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床边内容的内科心血管部门是不全面的。神经外科,妇产科,普外科,心胸外科床头卡的内容和建议处不匹配,分级护理标识不准确的。部普外科肿瘤学系,健康教育不到位。在ICU,内科输液瓶神经内科是没有标记的开盘时间,签名不及时输液吊钩。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外科无需校准膜导尿管留置时间。内科妇产科行政命令的心血管科,签名后,不及时,不输血单护士签名。肿瘤导尿管,尿袋标签不清晰。

3对策

3.1加强护理管理部每周至少2次,所有的危重病人护理和护士长的管理在护理工作情况,评论对危重病人,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全面提高护理危重病人的质量。护士长应是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明确责任,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护理管理。护士每天不少于2次的患者重症监护质量检测,订单的准确执行,在护理观察,护理措施,护理记录,急救物资,设备管理,安全防护,交接和加强监管等方面,评估,纳入考核范围。护理危重病人是一个非常重要和严肃的工作,护理人员护士在长安排名高资历,经验,负责危重病人的护理。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情况,患者的诊断,疾病,阳性体征,阳性发现,分,护理专业用药,客观,并发症的预防,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为病人提供全面,全过程,连续的护理。加强护理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院两级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护理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控和管理:护理人员监控(新转让,刚毕业的,实践中,有护士监测病人(患者)的情绪和想法,新的医院,危重,大手术);实时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夜班);护理操作监控(准备输液,输血,过敏试验,术前),提高护理技能,规范护理操作,强化责任,规避风险。

3.2实施核心系统的关键核心系统的实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的管理制度,如值班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重病人,医疗记录系统编写标准和管理制度,护士患沟通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危重病人床边交接手续,提高了换挡品质,强化责任意识,从病人的生命体征床头交接,意识,瞳孔,全身皮肤的完整性,各种导管关闭扭曲堵塞,患者的评价,交接记录中的心理状态。双方移位到内容审批,在床头交接记录双签名将这两个。关键的是,操作,实施特殊的病人陪同考察护送到位,保持工作的连续性。高度重视病人的安全保护,患者冷敷,用特殊的护理措施约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宣传,告知,密切观察到位。昏迷,烦躁不安,老年患者,一个专门机构,以防止坠床,拔管,不良事件。加强身份识别,昏迷,手术的 实施,新生儿特殊的患者应使用手腕。

3.3培训部门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的性能,操作方法,设备,并填写检查记录。观察仪器的性能的护士状况良好,没有报警,数据是可靠的工作,一旦报警,检查,如果发现有异常的参数,与医生及时沟通,耐心赢得了最佳抢救时间。护理文件作为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由护士在住院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护理活动和文本数据的其他内容,各种记录,以达到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规范。认真学习“记录书写标准”的组织护理人员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护理人员熟悉规范的要求,加强临床专业知识,观察能力,指导下写作能力的训练,在“记录书写标准”,不断提高护理记录质量。

3.4提供优质的服务单元,干净,安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医务人员不谈论病人在床上,以避免噪音。在家访时,要注意换位的宣传,可以让家庭成员都能理解并配合护理工作积极配合。早上好,晚上护理病房,保持病房清洁,空气清新,温度,湿度,物品放入有序,没有多余的物品。护士护理服务,根据病人的自我保健护理的能力和水平,以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查房更加活跃,与患者沟通,发现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护理人员,适时观察危重病人,提高病人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范文5

Abstract: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a rising management discipline in recent decades ge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ow to effectively enhance and improve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work has become a focus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Starting from the importance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on this basis, introduces the strategy and method to strengthen emergency department management.

关键词: 急诊科;管理;门诊病历;医患关系

Key words: emergency department;management;outpatient records;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276-03

0 引言

急诊是指急速的为重症急症病人进行检查和诊断治疗的行动。急诊科是近几十年来新兴的一门医疗学科,具有应急性、风险性、综合性和不间断性的特点,是医院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急诊病人提供诊断和必要的治疗。急诊科的主要任务是对危机声明的疾病患者组织抢救,对无生命危险的急性病人进行救治,在实践中还要开展科学研究、总结工作经验,提高医疗水平。急诊科是医院的第一线窗口[1],是医院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也是医院外在形象的第一道风景线。急诊科以接纳高危重症病人为主,需要配备高质量的医疗急救设备和高素质的医疗急救人员。目前各大医院都在努力完善急症科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专业队伍,改造急诊科的就医环境,使得急诊科的水平逐年的提高。但是也有一些医院存在着一味的扩建和扩充,而与其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不相适应的现象,医疗质量、医疗作风和医疗安全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2]。

1 急症科目前的管理现状

急诊科作为医院对外服务的第一线,必须加强各方面的管理。目前有不少医院在急诊科的管理上存在各种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急诊科医生的医疗水平相对不高 急诊科接诊医生的素质高低是决定是否发生急诊医疗纠纷非常关键的因素,接诊医生素质较高,相应的治疗质量就高,服务态度好,医疗纠纷就少;反之,如果不能保证医疗质量和服务态度,则会产生较多的医疗纠纷。而目前由于急诊科的工作强度大,使得急诊科的年轻医生不能安心就诊,并且认为门诊工作不重要,有些刚分配来的实习医生仅仅将急诊科作为一个跳板,实习完之后就跳槽到其他部门,导致了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流动性较大,医疗水平参差不齐,不易管理,造成了刚有急诊经验的医生流失,而新来的实习医生医疗水平不高的现象。另外,由于急诊科平时的繁忙工作,使得急诊科的医生很少参与学习新的医务知识和参与科研,导致急诊科一直以来就是科研的薄弱环节。在急诊科中很少有高级职称的医师,或者很少有、有科研课题或者科研成果的高级医师,缺乏高水平急诊医学的拔尖人才,导致急诊科的医疗水平整体不高。

1.2 急诊科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急诊科医生的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比例,医院在政策上对急诊科在人力、物理、财力和奖金分配方面都没能重点考虑,无法有效的调动急诊科医生的积极性。急诊科本身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很少制定中短期或者长期的工作规划,并且因为病人的各种不确定性而没能规范急诊工作程序。对于急诊科的医生,也因为工作强度大而很少对急诊医生进行培训或者再教育。急诊科的登记制度也相对没有完善,更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质量监控制度,无法对急诊医生从质量上进行监控。缺乏处理成批伤员的应急预案和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准备,典型的案例是SARS病毒的流行,由于对SARS的认识不足导致出现了重大的损失。再比如没有注意防范院前抢救工作中的隐患,急诊的抢救过程应该做到早期、迅速、准确、有效。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规范制度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询问,如病人发病时间、发病症状以及已经进行的处理方法,对病人进行合理的体检,在最短时间内有预见性的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做出诊断。运转过程也需要有严格的操作规范,防止出现未向病人或家属交待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的情况,120急救车上必备的各种物品如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麻醉针等必须保证运行良好;急救车上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等等,这些都需要有严格的规范来保障治疗的顺利实施。

2 加强急诊科管理的策略研究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院内部医疗结构的调整,急诊模式也必须要适应现代急诊急救的医学发展方向,更好的满足急诊患者的医疗需求。为此,医院需要研究各种加强急诊科管理的策略,是急诊科的发展跟上当今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更好为人民服务。笔者经过实践和分析,主要总结了以下方面:

2.1 从急诊科自身建设出发,努力提高医护人员水平 为了使得急诊科的医生能够了解各种综合性和广泛性的疾病,必须定期对急诊科医生进行岗位培训,使之具有更广泛的医学知识。对于急诊科的医师,要加强鉴别诊断,学习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和使用各种医疗设备,如气管插管、呼吸机使用和电动起搏器等。对于护理人员则要进行各自分工和配合协作的训练,进行各种操作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成批伤员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演练,发现和解决各个岗位整体配合上的问题,增强救治的有效性,减少可能产生医疗纠纷的因素。

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急诊医学专业人才,尽快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急诊医学培训教材,建立急诊专业人员培养渠道,搞好急诊医学的培训基地,全面提高医疗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努力培养一支具有肯吃苦、勤思考、勇攀登精神的专业技术医疗团队[3]~[4]。

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急诊科医生道德素质的培养,要有责任心,能够将心比心地善待病人及家属,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认真细致的给予治疗,把急诊工作当成自己神圣的使命;要有敬业精神,对患者保持高度负责的态度,同时还要掌握接诊艺术,能主动与病人及病人的家庭进行沟通,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信任,争取病人及其家属的合作。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5]。

2.2 加强急诊科制度管理,规范诊疗制度 加强急诊科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2.1 应用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提供了一种制度,一种规范的操作程序,通过内审、外审发现医疗过程中不符合规定的现象并及时改进,由此规范每一个医务人员的工作环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树立好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了各种医疗纠纷的产生。另外,作为医院的管理者,从自身也应该提高素质,培养自己在个人气质、文化素质以及道德修养,充分理解领导岗位赋予他的职责和权益,领导者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所管理的团队健康稳步的发展。这也是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 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建立与急诊科配套的监督机制,比如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制度,设立监督电话供患者随时对医生不满意的行为进行投诉等措施,可以比较快捷而有效的规范急诊体系,能够比较有效的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的奖惩。

2.2.3 规范诊疗制度。急诊科主要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包括:急诊科主任职责,急诊科医师职责,急诊科护士长职责,急诊科护士职责,要求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急诊科规章制度和人员职责,危重病的抢救程序[6];急诊岗位责任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急诊病历书写制度,急诊报告制度,医嘱查对制度,急诊抢救制度,病案管理制度,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负责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指定为了急诊科医务人员一个工作的准绳,任何救治工作都必须遵循这些制度,一旦有违背制度的行为,必须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厉的惩处。同时也要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概念,将管理方法从机械检查型向耐心指导型转变,从发生问题后领导的严厉训斥道分析原因的温情讲解;院领导要能够换位思考,设法帮助急诊科解决在管理问题上的诸多不合理现象。管理过程不能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而是平等对待,关心医务人员的所思所想,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进行合理的引导,增加批次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从而使急诊科的全体工作人员能够身心愉悦的投入到工作中,以一种快乐的心态积极的工作,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7]。

2.2.4 修改急诊科的绩效考核办法。根据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少劳少得的原则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评价,根据对医院的贡献和患者的评价决定每个人的薪酬水平,这样既可以公平的进行薪金分配,也能够充分的动员所有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5 改变现有的急诊科体制,设立适应医疗制度改革的急诊管理模式。传统的急诊科只是作为医院的“支援型”单位,很多医师都是刚分配来的实习医学专业的学生或者从别的科室临时抽调来的医师,临时性的观念很强,医务人员没有强烈的岗位意识。这导致急诊科的领导缺乏工作的长远规划。为了改变这个现状,使急诊科成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就必须尽快建立各种专业的急诊室、抢救室、急症ICU、急症手术室、处理室以及各种急诊检查手段等,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使急诊科从“支援型”模式向“自主型”模式进行转变,抽调高水平的医师组成专职的急诊团队,创建新型的急诊专科,是急诊科成为和其他科室同等重要的医院组成部分。

2.2.6 特别注意要重视急诊科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是急诊科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的前提,必须保证每年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和学习新的医疗知识。使急诊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疾病的急救级数,建设一支一专多能的急诊医生队伍,逐步和建立的专业科室共同独立承担全部急诊任务,这样可以更快的解决患者的会诊问题,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治疗。

2.2.7 建立网络信息化管理。21世纪是互联网世纪,网络不仅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各种实时操作,还能为急诊科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快捷的信息查询和表单打印,能够帮助管理者快速的完成各种复杂的统计工作,详细记录患者就诊的整个过程,能够在急诊科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3 小结

本文简单介绍了当前急诊科的管理现状,明显存在着急诊科医生水平不高和急诊科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各种急诊科的管理策略,包括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完善诊疗制度等七个方面的措施。相信通过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急诊科在医院的重要性将会与日俱增。

参考文献:

[1]杨云芳,王一,高玉培.急诊科管理和建设的经验与探讨[J].医院管理,2004,2(09):860~861.

[2]方曼曼,皇甫明放,谢长勇.急诊科管理模式和方法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2):1126~1127.

[3]黄晓琴,叶素蓉.急诊科管理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6,13 (04):239~240.

[4]刘雪白.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国实用医学研究杂志,2003,2(06):712~713.

[5]曾素琴.以医院管理年为契机 加强急诊科管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5(Vol 13):1~1.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范文6

2012年4月25日—4月28日平顶山某医院发生4例感染性腹泻患儿(2例为新生儿)。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鉴定结果,初步认定为斯坦利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内容:查阅腹泻婴儿病例;与儿科病区、控感办、医务处医护人员座谈;深入儿科重症监护室对其生活环境、设施、治疗过程、隔离消毒状况进行现场调查;对现症腹泻婴儿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1、2 调查方法:采用现场调查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采集腹泻婴儿、医护人员的粪便及儿科重症监护室内可疑环境卫生学如:奶嘴、医护工作人员手、门把手等样品进行致病菌常规检验和血清学鉴定。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平顶山某医院属三级甲等医院,本次报告4例患儿4月25日—28日位于该院住院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分一病区(非感染性疾病)、二病区(感染性疾病))。重症监护病房一病区与二病区同属一个隔离区域,二者仅一墙之隔,没有感染区、非感染区标识。日常情况下仅有该病区内医务人员、护嫂(3名)可进入,一、二病区内没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2 发病及流行病学情况

4例患儿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诊断日期-出生日期)均在1岁以下,年龄分别为9天、14天、1月、3月; 4月25至28日均以不规则发热、腹泻为主,未见稽留热、玫瑰疹等典型伤寒症状。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当时共收住患儿12例,罹患率为33.33%。

A(3月龄)于4月25日以腹泻、发热入院,收治于重症监护病房二病区,后病情好转,于4月28日转至普通病区某2个床位房间。B(14天龄)于4月19日出生,为早产,于当日收治重症监护病房一病区,4月27日出现腹泻(黄绿色糊状便),发热(最高体温38.1℃),4月28日转入重症监护病房二病区。C(9天龄)于4月24日出生,当日收治重症监护病房一病区,4月27日出现腹泻,4月28日转入重症监护病房二病区。D(1月龄)入院前已腹泻半月余(黄绿色水样便),于4月26日起发热(最高体温39.2℃),于4月28日以呼吸道感染入院,收治重症监护病房二病区。

2.3 病原学检测情况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重症监护室消毒后可疑物品如门把手、奶嘴、医护工作人员手等进行采样检测,检测样品7份,未检出致病菌。

4株医院内实验室检出的沙门氏菌阳性菌株经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复核,初步鉴定为斯坦利沙门氏菌。

3初步结论

此次疫情是由斯坦利沙门氏菌引起的一起婴儿感染性腹泻。

4 分析与讨论

4.1 传播链分析

4例病例患儿分布于4个县、区,入院前相互未有明确接触史。A与D发病前的外出史和病人接触史不详;B与C均为出生即收治重症监护病房,院外感染可能性较小。

重症监护病房一病区与二病区儿童日常生活护理均由护嫂完成。经现场观察,3名护嫂分2名白班、1名夜班,存在一病区与二病区护嫂交替护理的现象,存在交叉感染的隐患。

结合4例患儿均有重症监护病房一病区与/或二病区就诊史及B和C为新生儿的实际,本次事件存在院内感染的可能性。结合病例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和出现腹泻症状时间及护嫂护理的现状,存在着由A在二病区就诊时经护嫂(护理时不规范消毒)交叉传染给当时在一病区B和C的可能性,而D于4月28日入重症监护病房二病区,应与A关联不大。

4.2 排除食物和水污染:婴儿患儿所食用的奶粉是旭贝尔美国原装听装奶粉(索取卫生许可证),医院实验室检验致病菌为阴性。该院饮用水采用自来水统一供应。

4.3 该院儿科重症监护室病区内没有流动水洗手设施,致使病原体经护嫂的手而形成新的传播和感染可能是导致疾病传播流行的因素之一。

4.4 病区护嫂在给婴儿患者配奶、喂养、清洁及更换衣被、尿垫、尿布时没有做到“一喂、一护、一洗手、一消毒”, 有菌观念、无菌操作”的意识不强,消毒知识欠缺(消毒剂浓度的配比模糊不清),未实行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可能是导致疾病传播流行的重要因素。

4.5医院内感染性门诊建设不完善,未开展腹泻婴儿检索登记。

4.6 由于到达现场时病区内环境及一切可疑物品全部消毒,没有及时采集到消毒前环境卫生学的样品,给我们调查与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失去了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5、 防控建议

5.1 密切关注。应密切关注现仍在重症监护病房(一、二病区)诊疗儿童情况,及早发现续发病例,及时隔离。

5.2 做好消毒。应做好在院病例随时消毒,及后期终末消毒,防治院内感染发生,可开展消毒效果评价。

5.3 完善分诊。加强感染性门诊建设,开展腹泻婴儿检索登记,杜绝腹泻婴儿分流,做到逢泻必检。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范文7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45-01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的精神病。本病具有特征性的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迁延,进展缓慢,有衰退的可能。本病是精神病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多在青壮年起病,最常见于16~35岁。起病以亚急性与慢性居多。病程多呈持续进展,可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甚至精神衰退,如早期发现,早期给予合理的治疗,多数病人可取得不同程度的治疗疗效。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调查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计200例,病历均符合CCMD-3关于上述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男性100例,女性100例,文化程度:高中50例,大专45例,研究生5例。

1.2 研究方法:对我院住院期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归类,护理管理措施探讨。

2 结果

有针对性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全部50例患者入院后过一段时间能够与护理人员相互配合,冲动伤人、自杀、毁物行为有明显减少。

3 讨论

3.1 病因和发病机制: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发现数种因素与本病相关。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病前约1/3~2/3的部分有分裂性人格,如思维联想障碍、幻觉、妄想。

一般护理

(1)对住院的病人,护士应该仔细的检查病人身上有无贵重物品、金属物品、锐器等危险物品,避免病人在护士看管不到位的时候偷偷的带进病房,身上携带生活用品有专人保管。

(2)对有被害、自杀、自伤、不吃饭和暂时不能自理的病人应重点观察,督促病人注意水的补充,定时进餐,必要时进行鼻饲和口腔护理,保持日常生活的规律性。

(3)服药时必须有护士看服入口,对有些藏药的病人应该检查病人的口腔并在我们视线范围内半小时。

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1)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要对特殊的病人重点关注,比起正常人,精神病患者更需要温暖和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的理解和帮助,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有针对性的实施治疗与护理。

(2)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精神疾病知识的宣教。对精神病患者来说,即使自己在发病期间对家属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家属正确合理的配合是有利于医生对疾病的治疗,所以我们要加强家属对精神疾病健康知识的宣教,帮助家属学习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患者生活上的规律性、服药的注意事项、医院的规章制度,护理人员应该监督家属是否有按照我们宣教的内容对病人进行护理。

(3)加强医院的管理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定期检查病区的门、窗、电、发现隐患及时检查维修,加强年轻护士的安全教育,强化责任心。

参考文献

[1]赵丽萍,付丽松. 精神科护理查房制度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J]. 中国伤残医学,2011.04:30-31

[2]郭英利,陈润爱,于燕. 浅谈康复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运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1.10:102-103.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范文8

【关键词】 护理标识;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应用效果; 满意程度; 差错事件; 医疗纠纷

doi:10.14033/ki.cfmr.2016.32.0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2-0111-02

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病情均比较危重[1],容易发生病危等严重事件,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并自愿接受本次实验的住院患者88例,就其护理标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以及自愿的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25~75岁,平均(48.4±2.5)岁,共计18例颅内肿瘤,10例硬膜下血肿,8例癫痫,7例颅内出血,1例血管畸形。试验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6~75岁,平均(48.9±2.7)岁,共计19例颅内肿瘤,9例硬膜下血肿,8例癫痫,6例颅内出血,2例血管畸形。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2)无法进行有效交流的患者;(3)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5)肾脏功能存在严重损害的患者;(6)肝脏功能表现出严重损害的患者;(7)年龄超过80岁的患者。两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传统方式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营养指导、生活指导与健康指导以及导管护理等,为患者制定严格的饮食计划以及生活计划,并与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对其疑惑进行有效的解答,对其情绪的变化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通过交谈及倾听等方式对其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进行排解。试验组则在其常规的护理工作中添加护理标识,具体的护理工作如下所示,(1)患者标识:在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的第一时间,为其带上具有身份标识的腕带,并对其信息档案进行全面的建立,床号、姓名、性别及年龄、病情诊断结果为其主要的信息[2];(2)医护人员标识:采取燕尾帽颜色(横带)的差异以及胸卡的信息对护理人员的等级进行辨别,与此同时还可使本科护理人员佩戴爱心臂章,方便人员的区分以及工作的分配[3];(3)管道标识: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期间一般会留置胃管、动脉引流管、静脉引流管、尿管等常规的引流管,为了对其不同类型的管道进行辨别,可将不同颜色的标签贴于其管道上,并对其名称、置管长度、置管日期等进行注明[4];(4)药物标识:口服药物、注射药物以及滴注药物等不同类型的药剂做出醒目的标识,设立相应的标签,对其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进行阐述,与此同时还需对患者的过敏药物进行相应的标识[5],避免发生药物过敏等不良现象;(5)提示标识:在病区内放置相应的提示标识,比如说患者的疾病存在感染性质,则需在其床头处表明相关的内容,如患者情况比较特殊,也需标注相应的注意事项[6];(6)血型标识:首先需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核对,核对完成,再将其血型标签贴于患者的床头,分别为A型、B型、AB型、O型及RH型,药物的应用以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均需根据患者的血型而定。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主要包括护理质量(差错事件、医疗投诉、工作质量评分)以及满意程度(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的差。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版本为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计算机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差错事件、医疗投诉以及工作质量评分等数据上比较,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对比

两组在护理后满意程度指标上对比,试验组的数据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大多处于昏迷状态,抢救与急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的科室,因此该科室的护理工作的强度与专业性则相对较高,但由于该科室的护理人员稀少且工作杂乱,容易出现差错事件以及医疗投诉等不良事件,一旦发生,则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还可对院方的声誉以及服务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7]。

将护理标识引进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护理工作来,该种护理手段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以及此相关医护人员的警惕性[8],使护理医护人员与患者尽快的互相了解,对其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护理标识的建立,还可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注意力,对其工作行为以及功能态度进行相应的规范[9],对其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的避免,使其差错事件以及医疗投诉的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对其护理质量的提高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均有着积极的意义[10]。并且护理标识还可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提示,对患者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对其并发症的避免有着明显的意义[11]。

综上所述,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其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对其护理质量的提高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护理价值较高,可对其后续的护理工作提供相应的经验支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牛素桃,卢敏,宋敏,等.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9):8-9.

[2]胡萍.探讨护理标识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5):188-189.

[3]严曹琼.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探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6):221-222.

[4]江晓君,莫清清.护理标识对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效果评价[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5):168.

[5]杨明霞,刘雪娟,孙永翠,等.护理标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甘肃医药,2014,8(12):959-960.

[6]付平.重症监护室保证护理安全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管理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7):163.

[7]武志红.腕带标识在重症监护室的临床应用与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1,40(12):635-636.

[8]廖亚显.护理标识在外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4):623-624.

[9]康书红.重症监护室管道护理常见问题分析与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9):144-145.

[10]于水仙,逯秀秀.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导管安全固定和护理[J].包头医学,2015,39(4):229-230.

重症医学科护理规章制度范文9

【关键词】产科护理;护理纠纷;规章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高度关注,对医院的诊疗水平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相应地医疗纠纷发生率上升,赔偿数额剧增,处理难度加大。产科是风险系数极高的科室之一,一旦出现护理缺陷,将产生严重后果,且极易导致医疗纠纷。尤以妇产科为多,有的推向法庭,其经济赔偿额和影响面之大,为其它专业之首[1]。因此,我们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务必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服务意识,实现护理技术与伦理的统一,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1 产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

1.1 病人法律意识增强、医护人员法律观念仍然淡薄。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患者住院享有生命健康权、知情权、安全权、求偿权、受尊重权、获取知识权、选择权、监督权,患者有权复印病历 [2]。在就医中,医护人员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过去一些约定俗成的作法,现在就会被患者及其家属看作是无法忍受的侵权行为。

1.2 病人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不了解,医务人员与患者缺乏沟通。认为分娩是件喜事,好的期望多,坏的准备少,母子平安是产妇和家属对医院最起码的要求。特别是对分娩并发症的认识,缺乏横向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对妊娠合并症和产时产后并发症的复杂性不理解。由于患者缺少有关疾病知识,对病情变化不了解;认为诊断不出来就是误诊;还有的患者对并发症认为是误治造成的后果。特别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没有充分估计其可能发生的问题,沟通告知不到位,患者或家属往往没有思想准备,出现意外后常不能理解而闹纠纷。病人一旦出现死亡、残疾、脏器功能障碍,便以为是医务工作者的失误,大吵大闹,殴打、辱骂、进行人身攻击。

1.3 服务态度缺陷,医德医风差,服务态度不好。长期以来,这是病人投诉的热点。如产妇在临产时,因宫缩痛不配合,家属在外守候坐立不安,助产人员紧张忙碌,若语言简单、生硬,态度冷漠,责任心不强,就会使产妇产生压抑情绪及引起家属的不满,甚至造成护理纠纷的发生。

1.4 护理质量问题。技术水平有限 有些孕产妇由于妊娠合并症,产时和产后病情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加重了产程观察的难度性。个别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不足,技术水平有限,对产程及产后的病情变化、并发症的发生观察预见性差,缺乏责任心、同情心、耐心与细心,导致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给病人及家属造成终身的痛苦和遗憾,自然会引起纠纷。

1.5 管理制度不严:各班的工作职责分工不明确,违反各项操作规程,工作制度不完善。如产科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管理不严,未处于备用状态,放置混乱,不定期消毒和检查,用完未及时补充。如危重病人需要抢救时,因抢救用物不全延误抢救时机,所带来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1.6 护理文书书写与客观事实不符。在所见所闻的医疗护理纠纷案中,有不少反映出护理文件书写不及时,不全面,甚至混乱,从而造成出现纠纷后自己辩护过程中的被动[3]。护理记录随意涂改、重抄,不同班次、不同人员的执行由相同笔迹填写、代签。这不仅是一个责任心和业务素质的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

2 产科护理纠纷的防范

2.1 加强法制观念,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增强法律意识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而孕产妇维权意识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有关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维护双方的合法权利和医院的正当权利。高度的安全意识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关键。这几年,我院举办了“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和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纠纷的防范”、专题讲座,同时各个科室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护士条例》,制定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明确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注重收集有关医疗护理违法、触法的事例及案件,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使护理人员具有防范风险的意识,时时记住患者所享有的权益,每做一项护理工作要有前瞻性思考,做到防患于未然。

2.2 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加强产前检查及围产期保健工作的检测及管理,以孕产妇为中心,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基础。尤其孕产妇在住院期间都希望得到护理人员的尊重、帮助和指导,因此,我们要主动热情接待,关心、体贴孕产妇,主动耐心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和卫生宣教工作。特别是从临产到分娩是孕产妇最难熬的时期,我们要主动为孕妇分忧解难,做好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生活、精神护理,及时向其家属通报产程进展情况,以解除其忧虑和不安,学会用理解、宽容的态度对待孕产妇及家属表现的误会、利于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2.3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任何一个护理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整体护理质量。因此,我们不能忽略每一个护理环节,特别是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病情变化快,如羊水栓塞、DIC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有的甚至不可逆转。急,不但反映产科及产房工作性质及护理特点,也反映了产科人员业务技能及应急能力的高度要求。产科护士对技术要精益求精,每项观察指标及处理程序都要细致认真,才能发现分娩中的异常情况。因此不断加强“三基”理论考试和护理急救技术等业务训练,才能确保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

2.4 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护理操作规程

加强护理管理,落实规章制度 在日常的管理中,常因物品准备未达到100%,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文件记录缺乏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而引发纠纷。尤其在病情急,护理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常会发生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如查对不认真、用错药、用药途径错误等。医疗护理技能操作,每一项都有可行性,必行性和科学性,是医务工作者必须遵循的[4]。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是预防和判定差错事故的重要因素,是正常护理活动的保障。因此,产科护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4 小结

目前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我们首先要树立新的整体护理质量观,建立完善的护理质控体系,加强业务技术培训,严格执行医疗服务规范,以孕产妇满意为标准,在法律体制逐渐健全的今天,既要保障孕产妇的合法权益及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又要维护医护工作者的权益及职业自主权,预防产科护理纠纷的发生,全面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水平。产科工作是产妇怀孕、住院、分娩至出院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他关系着母婴的安危。技术水平不过硬,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各项操作不规范,就会发生纠纷和事故。因此只有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法律意识,恪守职业道德,防止因工作失误引起纠纷和护理事故,产科是一个易发生纠纷的高危科室,产科护士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强的法律意识,才能做到保护母婴安全和自身的权益。

总之,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切护理活动和行为,均应以《条例》为标准,按要求进行,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叶桂香.从护理法律、护理风险角度谈产科护理管理 [J].护理管理杂志.2001,2(1):27.

[2] 毛忠强,王铃,韩淑惠.患者就医权益与医院义务的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1997,17(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