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集锦9篇

时间:2023-08-18 17:38:45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1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护理要求;护理安全

1 重症医学科概述

卫生部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新增加了“重症医学科”这一诊疗科目,其主要业务范围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重症医学科是集中各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的监测和治疗设备,对重症病例的生理功能进行严密监测和及时有效治疗的专门单位。其宗旨是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病人提供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即对危急重症的病人进行生理机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防治并发症,促进和加快病人的康复过程,这是续复苏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是社会现代化和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进步,多种检测和支持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icu病房的普及与规范,人们对生命生理机能的了解也逐渐完善,因此,提高了对衰竭器官的支持和保护能力,使危急重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许多危急重症的病人在严密监护与精心治疗下,度过了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而逐渐走向康复。

2 icu常规护理

2.1 监护护士要熟悉各类监护仪器及抢救仪器的使用,了解报警原因,全面了解所分管病人的病情,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2.2 所有病人均要持续24小时进行心电监测,每小时测量并记录hr(p)、rr、bp、spo2,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新转入或新入院的病人要测量并记录进病房时的生命体征,动态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记录特护记录单,并体现专病专护。

2.3 严格遵医嘱计划输液,必要时采用输液泵输液,不允许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情况除外),所有药物使用时必须“三查七对”,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4 保持尿管及各种引流管通畅,防止脱管现象发生,并预防交叉感染。

2.5 按时或随机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擦洗,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好“六洁”“四无”工作,危重病人卧位舒适,及时进行相应评分(gcs评分、镇静评分、breden评分)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的发生。

2.6 严格进行交接班工作,认真执行各相应的交接程序。

2.7 有气管插管、s-g导管、机械通气、气管切开、iabp、持续床旁血液滤过等特殊监护及治疗时按各常规护理执行。

3 护理要求

重症医药科是医院危重患者相对集中的地方。护理人员需要做到细致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出准确迅速的判断,必要时及时施行各治疗措施,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挽救患者的生命。

3.1 基础护理技术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包括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实施胸部物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保持安全舒适的;护理人员需严格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包括保持输液通路,以及各种引流管、导尿管的通畅,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加强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包括眼睛口腔以及皮肤等护理,令患者感到舒适。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质量的高低,首先涉及到观察能力,护理人员必须牢牢掌握观察技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出综合判断及时采取有效处理;在护理已脱离危险期、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过程中,需要帮助他们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尽可能使他们生活规律,恢复独立生活的能力。

3.2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要牢固生命的观念,把握一个“急”字,富有同情心和责任心,急患者和家属之所急。在接诊过程中,在严密监护患者的同时简要询问病史,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施救过程中要求紧密配合和熟练操作,而且需要注意患者及其家属心理上的状况,安抚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从而增强救治效果。如果患者需进行手术,则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如若是危重患者,还需马上进行精神鼓励。

3.3 医护人员应当体贴关怀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并注重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尽可能多地接触及交谈,通过适当地介绍患者病情,以解除其孤独感、压抑感。

4 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控制。随着新的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再加上icu的收治对象是急、危、重患者,护理安全显得举足轻重。

4.1 医护方面 随着各种观念的改变和新技术的逐渐发展,医生处理某些各种疾病的手术方式发生了改变,而医生与护士之间未进行及时的沟通,护士按部就班不与时俱进的话,往往会偏离了病情观察重点,从而延误治疗。在人员配备上,人数以及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未谨慎对待,对患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安全隐患。icu 护理人员要求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优秀的心理素质,才能顶住压力,按照护理要求照顾病患。由于icu实行无家属陪伴制度,患者在精神上会感觉孤独恐惧,家属急切的关心,在与护士沟通交流时,可能会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强烈不满,形成医疗纠纷的隐患。此外,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有涂改,记录患者的病况前后不一致,也是护理安全需要注意的一点。

4.2 技术方面 各种新设备的引进,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患者在使用这些设备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正常预警或者是故障,由于护理人员没有充分掌握,导致不能有效地处理,耽误治疗,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在药物方面,各种新药的不断更新,各种抗生素的滥用,药物的配伍不当,都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概率以及患者安全和护理安全问题。

4.3 患者及家属方面 简而言之,就是不遵医嘱的行为影响了患者的自身安全。由于手术创伤造成的精神刺激,部分患者会出现手术创伤应激障碍综合征或icu综合征,术后表现为烦躁、极不配合护理、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都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 丁兆红,杨延民. 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安全管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08):104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2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科抢救的急危重症143例患者抢救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神经内科护理人员急危重症知识缺乏、科室人员配置不足、抢救记录不完善、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和完好性不足、医护配合不默契、患者家属不配合及其他突发事件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提示医院应要高度重视并改变神经内科现状,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神经专科急救技术,完善各种记录,开展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新项目来提高抢救质量。

关键词 :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抢救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68

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值得探讨的领域,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好抢救工作、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其关键环节之一。如何对病情危急的患者及时诊治和处理是神经内科护士的任务,本研究通过总结我科对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以期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科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143例,男93例,女50例。年龄14~86岁。其中大面积脑梗死31例,复发脑出血27例,癫痫持续状态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3例,重症肌无力危象10例,呼吸机麻痹17例,急性肌张力障碍7例,颅内高压综合征22例,中暑8例,心源性晕厥6例,急性脑膜炎7例。通过整理资料分析发现急危重症抢救中存在的护理问题有:急救相关知识缺乏33例次,抢救记录不完善23例次,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和抢救仪器完好性不足20例次,医护配合不默契14例次,抢救流程不熟练9例次,患者家属不配合7例次,其他突发事件6例次。

2存在问题分析

2.1神经内科护理人员专科急救相关知识不足这是最突出的问题,急救知识的储备来自于工作和学习的积累,急危重症的复杂程度需要护理人员掌握知识的全面性,对突发事件具有有灵活的应对能力[1]。但是目前护理人员流动性大,且工作复杂而繁重,护理的规范化培训又没有落到实处,导致护理人员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远远不够。特殊的工作环境等因素致使护士不愿在神经内科工作,导致目前临床大多是刚毕业分配的护士,工作经验和急救意识差,急救技术水平不足。

2.2护士超负荷工作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严重影响了抢救质量及抢救成功率,急危重症救治是多人员的协同工作,高效率高质量的配合决定着抢救质量,护理人员的不足往往导致其他环节的疏漏,即使不是影响抢救工作,也会影响其他岗位的护理工作。除了正常工作日,特殊时段的人员往往更加不足,如夜间护理人员少于白天,节假日值班人员少于非节假日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抢救的及时性和抢救质量。

2.3抢救记录不及时神经内科急诊患者多,病种多且病情复杂,护理人员抢救患者时,忙于操作,有时需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才补写护理记录,容易造成抢救记录与医师的记录不一致或是出现遗漏。经临床实践发现,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时安排专门护理人员进行抢救记录的书写能够极大地改善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

2.4抢救器械使用不熟练一些发病率较低的急危重症,相应操作和使用仪器偏少,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使用不熟练,平常一般训练仅能熟悉仪器的使用,抢救患者的关键时刻常常会手忙脚乱。通过本组143例患者抢救回顾性分析发现,多数护士对呼吸机报警的处理时不正确。即使一些平常熟练的操作,往往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不能很好配合,多数是因为慌乱的心理造成的。

2.5抢救仪器不完善经常不使用的仪器的完好性是我科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仪器面临的老化;另一方面是有些仪器长期不使用造成的故障。抢救时遭遇仪器不能正常工作,耽误抢救的黄金时间;而且由于这些仪器即使常规正常保养,长时间的闲置也会造成完好率下降。

2.6医护配合不默契医护的配合默契取决于平时的训练,双方的技能及护士的流动性都影响了其默契程度,有相当一部分护士不能很好地了解配合医师的抢救或是默契程度差[2]。首要问题还是对常规操作不够熟练,其次才是突发状况。不管是医师还是护理人员,统一抢救流程的训练才是至关重要的。

2.7患者家属不配合抢救过程中家属过多介入也影响了抢救质量,在当前较差的医疗环境下,家属的不信任或不理解,家属过多的干涉医疗行为或是医护人员为了避免不必要问题的产生都是其原因。

3对策

3.1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专科急救技术强化护理人员的急救观念,提高护士的应急应变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神经内科护士要有强烈的急救意识,急救意识是护士对患者病情时刻保持警惕性,首先要求护士准确判断病情,避免延误抢救。其次,要求急诊护士分秒必争,急患者之所急,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护士除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急救技能,同时还应掌握各专科疾病及主要临床表现,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3]。

3.2重视神经内科护理发展科室的发展,关键是人的发展,医院应在一切可能情况下,尽最大努力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考虑和解决护理人员的进修、学习以及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使护理人员在超负荷压力情况下,以较为稳定的心态做好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引进“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使热心于护理工作的优秀人才干好护理工作[4]。

3.3完善各种记录,学习各种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新项目护理文书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记录着患者在抢救期间生命体征的反应及病情变化,应建立一套适合神经内科护理的统一护理表格,尽量减少书写过程中的遗漏。积累工作经验,积极开展新项目(如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血液动力学监测等),提高全员的业务水平和抢救技能。开展护理新技术新业务项目的学习,紧跟临床护理先进步伐,让新技术新项目尽早转化为临床生产力为护理人员所用,真正惠及广大患者[5-6]。

3.4改变科室现况,明确细化护理工作的任务院科领导应根据当前工作特点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强调各科做好本科的急救工作和科室间的协调,保卫人员参与维护特殊情况下的抢救秩序等。护士采用熟练的操作技术,护理复杂多变的危重患者,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生命救护的质量。同时处理好抢救任务和人员调控之间的关系,让工作的细化和人员的配备达到良好的协调,以高质量完成神经内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屈莉.3428例急诊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2,26(30):121-123.

[2]刘艳玲.急救中的医护配合[J].护理研究,2008,22(8):2229-2230.

[3]陈惠超.急诊心肺复苏抢救护理配合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9):131.

[4]庞艳秋,李真,曹全斌.加强医院急诊风险控制的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11):77-78.

[5]李美慧,麻春英,罗娟.护理安全意识培养在神经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9B):2482.

[6]刘亚楠,李红.赋能在临床危重症护理实践中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2,26(6):1537-1539.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3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新生儿;重症监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4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73-02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儿重症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出现,但是由于新生儿的发育尚不健全,而且新生儿的疾病存在多重复杂的因素,因此在临床上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后果。同时,由于医院的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在新生儿重症监护方面有很多问题。现取我院从2012年3月――2012年9月中6个月收治的261例重症新生儿进行相应的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次的研究对象是我院从2012年3月――2012年9月中6个月收治的261例重症新生儿,其中男性新生儿142例,女性新生儿119。所患的病主要包括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湿肺,胎粪吸入综合症,急性呼吸窘迫症,新生儿肺炎等。

1.2研究方法将研究的261例新生儿重症患者分为实施改善前和实施改善后两组,分别进行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制度、家长满意的评分,从而进行对比。

1.3统计学方法所得到的数据应用SPSS11.0软件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进行x2检验,P

2结果

根据结果可以看出,在实施改善方案前及改善方法后,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制度及家长满意程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3讨论

3.1常见风险

3.1.1疾病因素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健全,同时新生儿疾病常具有伴发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新生儿的疾病往往具有发病快、过程严重、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在看护方面给予了看护人员较大的困难。

3.1.2缺乏沟通新生儿重症监护房要求封闭式管理,因此患者亲属不能与患者接触,导致患者亲属不能第一时间获知患者的病情发展,同时,由于患者亲属对于患者的疾病不够了解,同时护理人员也未能清晰详细的告知患者亲属关于患者疾病的详细情况,致使患者亲属对于患者的病程发展不能理解,对于患者的疾病没有一个科学的认知。

3.1.3期望过高部分患者亲属缺乏对医院治疗过程的认识,盲目的寄托希望于医院,认为患者已经送往医院就一定可以治好,但是由于新生儿疾病的死亡率较高,因此患者死亡是较为常见的情况。患者的亲属由于缺乏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因此在患者死亡的时候往往不能接受,认为是医院单方面的原因,从而造成与医院方面的矛盾。

3.1.4医护因素新生儿疾病程度危险,变化多,变化快,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护理人员若稍有疏忽,则有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性后果。另外,如果护理人员缺乏对新生儿重症患者疾病的了解,则很有可能会有错误的抢救或者相应的看护行为,耽误治疗甚至加重新生儿患者的病情,同时,如果看护人员的护理技术达不到要求,在进行相应的常规检查时不能做出有效的相关诊断,也会耽误治疗甚至加重新生儿患者的病情。

3.1.5硬件因素新生儿的疾病复杂且变化多样,因此要用到的相应医疗仪器种类多,若医院无相应的仪器或者缺乏对相应仪器操作的技术人员,会严重耽误治疗。同时若没有及时的保养检修仪器,很有可能导致在紧急情况下要使用仪器时仪器由于故障而无法使用,从而耽搁治疗。另外,病房的环境因素若是不能达到标准,则会对新生儿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造成医院感染,从而加重了新生儿患者的病情。

3.1.6其它因素医院在给新生儿患者安排护理人员时未能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病重程度,导致编制出现问题,安排不合理。另外还有对新生儿患者使用一些仪器治疗时反复使用仪器而造成的损伤等等因素。

3.2改善方法

3.2.1增进与患者亲属的沟通在新生儿患者进入医院时,要将患者所患疾病以及可能有的结果详细的告知新生儿患者亲属,让其有心理准备。在治疗期间,及时将患者的状态通知新生儿患者的亲属。做侵入性及特殊治疗前应告知家长并请家长签名如患儿换血治疗前针对具体情况,采用通俗易懂语言,讲解换血治疗的必要性及换血的方法、疗效及换血存在的风险等,并请家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签输血同意书及换血同意书[1]。

3.2.2完善制度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各项医疗护理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医疗质量与安全得以保证[2]。

3.2.3强化危机及风险意识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关注护理过程重点环节的风险,对工作中存在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实施,不断改进完善[3]。

3.2.4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考评定期对护理人员的相关技术进行测评,对于技术不过关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办法。同时,定期向国内外医院学习更加先进的看护方法以及技术,不断提高完善自我。

3.2.5加强医疗仪器管理设专人负责检查及维护、定期检测,新仪器使用前要细读说明书,充分了解性能,掌握操作方法,将操作流程制成卡片贴在仪器旁。[4]

3.2.6加强环境管理及时通风,保证重症监控室内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定时消毒灭菌,防止新生儿患者受到医院感染从而加重病情。

新生儿重症监护具有一定的风险,加强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管理质量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风险一直都有,但是风险是可以减少的。在医院进行监护的过程当中,不断发现问题,善于接受批评,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提高医院的看护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青.阳爱云.急救护理人员现状分析及发展探讨[J].护理研究,2010,20(10:2639.

[2]王群.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2(6:74-75.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4

[关键词] 循证护理;ICU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122-01

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本院ICU运用危重症医学理论、现代化监测与治疗仪器,在封闭式管理经验(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及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生理功能监测、高级生命支持、防止并发症、促进和加快患者的康复及运用循证医学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基础上,系统地搜寻、评估和应用当前研究的医学方法,并推广到临床实践中。规范试验与实践以及评价指标,在管理者面临的实践中变革,在实践中寻找问题,评价其项目结果并作出研究结论,弥补了理论和实践的空缺,实现了目标管理。

1 ICU护理质量与管理方法

引入ISO 9000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建立管理与技术“二合一”。在ICU护理质量及服务创新态势中,加强人文关怀,并更新服务理念,使护理人员既知法守法,又能在发生医疗纠纷时维护医院和ICU自身的合法权益,将风险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包括对专业基础技能培训、各种急救、专科危重病患者的监测及护理评估能力、各种仪器的使用及管理、常用抢救药物的掌握、沟通技能等)。现代ICU科学管理特别强调权限性管理,并需要一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熟悉业务、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主力军,“ICU护理质量”是医院有效开展医务工作的重要环节,“向管理要质量”是医院发展的一贯追求。

1.1 护理管理到位

规章制度落实到位,首先进行患者评估,督促检查以层次管理,工作中有弹性排班,连续监测和记录行动中的关键效应的全过程,并通过协作、变革、实践、反思的动态循环来发展专业理论,提高护理质量[1]。

1.2 目标管理系统的建立原则

组织管理制度健全。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提高护士的知识培训,改革文件书写形式,加强多学科合作,规范、不断修改及对护理终末质量进行动态监测[2]。明确职责实施有效的营养管理、营养支持,保护危重患者的细胞和脏器功能。在积极的动态循环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主动、客观地分析评价如,ICU患者由于病情复杂且危重,其心理方面有许多特殊反应,首先应做好恰当的心理评定,其次分析引起每个患者心理反应的主要因素,从而选择适宜的对策[3]。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促进护理事业快速发展,明确大家应担负的责任,随着我国法制建设不断推进,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要求大家运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大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建立一套营养护理会诊、营养护理监测、营养护理查房、评估营养护理程序导向,贯穿整个护理程序。对危重患者,制定科学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案,并组织学习、交流营养护理培训及质量检查标准化,使ICU管理工作全面实施。

2 讨论

ICU采用封闭式管理和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即在没有陪护的监督下,能够自律、一丝不苟、忠于职守、救死扶伤与现代护理实践观、价值观并用。运用科学知识,不断总结和开拓进取,培养清晰敏锐的思维、细致的观察能力、应急应变能力、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佳的护理方案,对清醒患者讲解重症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要求护士能在沟通中获得信息,有预见性地发现问题,及时地安排与家属会面,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配合治疗。现代护理要求护士要不断地加强学习,追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好地为ICU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在ICU护理风险管理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法制的逐渐完善,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拓宽了管理者的思路。全科护理人员拥有扎实、全面的专业基础及周边相关知识,并将其加以拓展,对本院护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4]。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笔者应用循证护理降低了ICU护理风险,带动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带动了护理理念、护理技术和护理人员职业行为的重大变革。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践等,建立文件化、系统化、科学化、法制法建设,激励创新护理管理机制,促进护理管理工作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白书忠.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53-155.

[2]单小红.二级医院综合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0):94.

[3]马继红.善于建立医院重症监护技术协作实践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21-55.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5

急症科具有紧急抢救性、同步协同性、多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急症科对急、难、险、重症的处理是否成功,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医院总体水平的高低。因此,搞好急症科的管理是急诊抢救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现将5年来急诊护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护士管理

急症科的护士应具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而且必须技术娴熟、操作准确,遇到紧急情况,能做到镇静、从容不迫。这就需要组织护士不断学习,通过送护士到教学医院进修学习、定期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等长期有目的的人才培养,努力掌握各方面先进的护理知识,只有技术上精益求精,人人成为多能护士,才能更好地挽救病人生命。此外,要想保证急诊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护士的人员配备也必须合理,按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排班。以老带新,搞好传帮教工作,以保证急诊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护士长应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并认真组织业务学习,督促检查全科护士、护理员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应把握好对护士批评的方式、时机和效果,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对策进行帮助教育,以期共同进步。应重视对护士的思想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爱岗敬业,注重加强集体凝聚力。

2 业务管理

2.1 环境管理:急症科环境必须干净、整洁、舒适、优雅。这样,病人来就诊不会产生恐惧心里,并能很快消除焦虑情绪,适应新环境。作为管理者应随时督促、检查护理人员的工作,作好消毒隔离工作,搞好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医疗环境。

2.2 服务质量管理:来急症科就诊的病人大多病情急、重,病人的心情急躁,有的甚至态度专横。这时,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以满腔热忱来迎接病人,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病人,对于病人的冷言粗语,不要与其计较,要好言相劝,耐心解释,要以自己温柔的举动、和善的语言感动病人。这样,大多数病人都能够逐渐稳定情绪,配合医护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应做到态度和蔼、技术熟练、动作轻快,以得到病人的信任,让病人感到温暖和放心。病人情绪稳定,有利于身体的康复,对我们的护理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2.3 组织纪律管理:急症科的医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即使没有病人,也不能擅自离岗,要通过建章立制和考核等办法约束大家的行为,以保证有充足的医护人员随时投入抢救工作中。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6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由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指导、全面贯彻护理程序的一种工作模式,它与中医学奉行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是相吻合的。急诊科作为医院中危、急、重症最集中、抢救任务最繁重的重要服务窗口,笔者认为,在急诊临床护理工作中,把中西医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于护理过程中,可以使观察病情的内容更丰富、全面,护理措施更具体与完善,病人能得到系统的、全面的整体护理。现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内涵

护理是一门独立学科,中、西医护理在本质、内涵上是一致的。中医护理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协调,重视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并通过辨证施护、三因制宜的方式,针对患者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1].这种强调个性化护理以及强调整体调整的思想,符合人类健康需求。西医护理在新的医学模式的影响下更强调有针对性地对临床出现的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它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估计、诊断、确认结果、计划、实施、评估,是一个动态的、有步骤的护理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评价,周而复始,不断修正措施,提高护理效果。如果能够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中医理论融入护理程序当中,那便是一个全面的、整体的、动态的、及时的护理。

2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具体措施

2.1中西医结合观察病情

在西医护理中,通过观察瞳孔的变化来判断颅脑的损伤及转归,通过观察呼吸的性质来判断呼吸系统的疾病,通过观察皮肤巩膜黄染及大便颜色来断定胆道梗阻的程度;而在中医护理上,是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四诊手段进行综合评估,因人、因时、因症而异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高热的患者,西医常规是物理降温,而中医则要分清寒、热、虚、实、表、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降温,以免闭门留寇、湿邪内留或汗出过多而虚脱。在观察病情时,除运用西医理论外,按中医理论要求,结合脉象、舌象的变化进行观察,既辨病又辨证,不仅克服了各自的不足,而且丰富了病史资料及病情观察的内容,给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准确的临床信息,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轻重、疾病的预后作出正确判断,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2.2应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心理护理

急诊科的护理对象多数以急、重、危、险症候为主,常伴有烦躁、易怒、沮丧,严重者还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其重要。西医护理心理学观点与中医“七情”致病的学说,对患者精神状态的观察、分析及护理措施均有其特色和针对性。中医认为,任何一种情志过激,均能导致人体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而致病。因此,在护理上要使患者心身尽可能处于康复的最佳状态,就必须做到根据不同的心理需要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与情志调节。如对危重患者或患不治之症者,不可如实告之病情,以免引起患者的惊恐和失望。对慢性病患者,让其知道“七情”致病的道理,如“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恐伤肾、悲伤肺”等。所以,肝病患者应戒怒,心脏病患者应防止过分的兴奋激动,肺病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等。总之,人的心理变化与脏腑的阴阳、气血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因素,能“致病”也能“治病”,直接影响疾病的变化。

2.3中西结合护理技术操作

中医护理技术丰富了整体护理的手段和方法,如耳穴埋籽对术后排气的缓解、捏脊对小儿消化不良的作用、刮痧对高热患者的降温等。西医护理更是以现代护理技术为发展方向,如重症监护技术、新型材料的应用、器官移植护理技术等都是中医护理无法介入的。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护理操作与西医护理操作结合运用于治疗工作,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效果。如西医有些药物常用以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若结合中医经络学说采用穴位注射、针刺疗法,能使小剂量的药物或不用药物,即能产生显著效果。如发热患者,可曲池穴注射柴胡注射液;腹痛患者,针刺足三里穴;呕吐患者,针刺内关穴;牙痛患者,针刺颊车、合谷。在抢救过程中,在实施西医抢救措施的同时,配合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也会取得较好效果。

3体会

急诊科是医院危、急、重症最集中、抢救任务最繁重的窗口科室,也是最容易产生医患矛盾,发生医疗纠纷,甚至暴力事件的科室,因此,做好急诊科的护理显得尤其重要。中医护理和西医护理是护理学科的两个分支,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殊途同归。中西医结合护理是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也是现代护理和中医护理飞速发展的需要,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创建现代化护理,如能借助传统的中医优势,将中医基础理论与护理学知识相结合、护理程序与辨证施护相结合、护理技术操作与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将会产生更加完善的护理效果。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7

为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化解医疗危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务科将一如既往的在院领导班子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疗工作发展全局,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扎实的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提高医政水平,不断将各项医疗工作推向深入。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质量

1、完善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实施、考核及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即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病历书写规范管理制度、会诊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护理分级制度、死亡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同时规范落实转院转诊制度及院外会诊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医疗责任追究制度,使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有章可循,服务过程程序化、标准化。

(2)逐步推进临床路径工作,修订完善临床路径相关文本。达到或超过区卫生局要求我院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要求。

2、医疗技术管理。

(1)医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以维护人的健康利益、促进医学科学进步、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为工作目标,兼顾医患双方的利益。对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全程追踪管理与随访评价。定期监督检查,对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价值、社会价值、应用能力、临床疗效、综合效益、不良反应、伦理道德、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存在的缺陷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反馈改进,对改进情况追踪检查。

(2)医疗技术风险及突发事件预案。医疗技术风险及突发事件预案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要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医疗技术损害,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医疗秩序,最大限度降低损害程度,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减轻医患双方损失,防止严重后果发生。

(3)对实施手术、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评价。按照我院手术医师执业能力评价和再授权制度,对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能力与质量绩效评价。

(4)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按照新技术建档制度对新技术的技术原理、实施方法、质量标准、操作要求、场所等条件,运行情况、评估、中止,患者例数、病情、并发症、记录在案,及时整理归档。

3、坚持文书质控各项举措,提升医疗内涵质量

病历质量管理。加强环节质量的监控,定期或不定期到临床科室抽查病历质量,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病历中查房、病例讨论、医嘱病情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注重提高终末病历质量,每月对抽查的终末病例进行点评,不断提高病历质量。

二、医疗安全管理

医疗安全是医疗管理的重点。医疗安全工作长抓不懈,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各司其职,层层把关,切实做好医疗安全工作。

1、继续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依法规范行医,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及技术准入,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适时在院内举办医疗纠纷防范及处理讲座、培训。

2、加强医疗安全防范,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对于给医院带来重大影响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不良事件,要进行责任追究,着重吸取经验教训。

3、做好疫情常态化工作。加强对新冠肺炎的学习培训,要求每位临床医护人员做好流调工作及排查工作,不放松警惕。

4、从控制医疗缺陷入手,强化疑难、医源性损伤、特殊、危重、严重并发症、纠纷病人等的随时报告制度。

5、加强医疗安全院内巡查,每周固定周二至周四汇同护理部及院感办分别对三大临床科室进行医疗安全检查.定期召开医疗安全会议,通报医疗安全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总结经验。

三、人员培训及继续教育

1、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继续加强业务学习管理,并进行考核实际学习情况。积极派人参加州市组织的各种培训及讲座活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及医疗质量。每年要邀请州内、市内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技术指导、学术报告。

2、继续强化“三基”培训,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范,加强考试考核内容,以“三基”为基础,加强医务人员应知应会知识培训和考核。同时加强对《抗生素使用原则》、《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及《医疗核心制度》的学习,要求全院人员都能够掌握。

3、根据目前医务人员现状,尽可能的选送医师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对外出学习返院医师增加科室考核环节,写出学习体会,在科室内组织医务人员听取学习汇报。涉及多学科时,可在院内举办讲座。

四、临床科室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环节医疗质量监控与管理,强化核心制度落实,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2)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3)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落实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4)加强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2、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除了类同非手术科室管理外,重点监控。

(1)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

(2)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及时沟通并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查对无误。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

(3)严格执行卫健委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指南。

(4)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

3、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医疗文书书写及质量监控。

(2)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落实各种预案与措施。

(3)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要。

4、急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急诊质量全程监控,落实首诊负责制,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科间配合密切,保障患者医疗服务连贯性。

(2)保障急救设备、药品处于备用状态。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8

[关键词] 急诊护理;护患纠纷;护理质量

[中圉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123-02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具有病种多样、伤情复杂、重症病人集中、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随着国内急诊急救水平的不断提高,急诊医学在多专科门诊的基础上,强化了院前急救的院内危重症监护治疗,因而对护士的整体素质及急诊护理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分析和总结了国内急诊护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急诊护理存在的问题

急诊医学的特点是涉及多学科参与救助,急诊护理面对的病人常常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和专科,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掌握各种医疗救护知识相对其他专科要更全面。同时,急诊科作为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是接待急、危、重症病人的前沿阵地。由于人员流动性大,急诊护患关系建立时间短、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目前,我国急诊护理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整体护理理念欠缺;护士接诊、分诊理念落后,专业技能不够熟练,抢救物品管理不完善;护士院前急救意识不强,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护理队伍年轻化,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经验不足,缺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缺乏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等。

2、护理对策

2.1 树立并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其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护理理念,是根据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个体的最佳护理。护理专业更重视人而不是疾病;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身心反应而不仅仅是器官或组织的改变。急诊护理由医院延展至院前,围绕“以救治病人生命为中心”开展快速识别协调多专科综合抢救,使危生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同时,护士要学会体恤病人的痛苦,同情病人的困难,尊重病人的想法;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满足病人多方面的需求;杜绝见病不见人,治病不治心的医疗态度,满足现今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及急诊整体护理模式的需求,给病人提供全方位的优质医疗服务。如果护理服务得不到医务人员的普遍认同遵守,再好再先进的服务理念也不能发挥实际作用,服务质量也就难以真正得到提高。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建设将这种服务理念具体化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障先进理念的落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考。

2.2 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护理水平

急诊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快速性、准确性、流动性大等特点。对护士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要求。根据急救的工作流程与急诊环境和病人特点,针对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技术要求、急救医护人员需要思考和重视的实际问题进行相应的学习、实践。由急诊门诊延伸到加强危重症监护治疗,建立完善的临床生理学监测和抢救治疗设施及严格的管理方式,来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由单纯被动式护理转为积极主动的护理,体现出早期识别、快速反应和决定性救治的急诊特点。因此,合理、科学地量化管理,严格规范各种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与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相应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专科护理能力的培训计划,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方法,培养年轻护士的应急处理、常见急诊病种的抢救配合;激发高年资护士的工作热情,协助完成重大抢救、新技术及设备的培训与应用、紧急突况处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

2.3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士自我防范意识可采取如下的措施:加强业务培训,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确保急救过程安全;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急诊紧急抢救时,避免手忙脚乱、在家属面前大喊大叫或谈论与抢救无关话题。增强证据意识,危重病护理记录要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对病人家属拒绝接受的救治,要求其及时签字。如发生医疗纠纷的隐患。同时,通过宣教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知法懂法,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2.4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急诊护士,工作中遇到的危重病人多,应急突发事件多,抢救仪器复杂,急救技术、新技术、新理论多,护士的角色多元化,其不仅要具备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等边缘的知识,还要具备评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等各种思维能力。

2.4.1 评判性思维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进得正确的取舍。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使护士及有效的救护,为治疗和抢喜新厌旧救赢得宝贵时间。合理利用评判性沟通技巧,安抚家属,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及沟通,避免了护患矛盾的发生。

2.4.2 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通过多起点、多方位、多层次、多结局的思考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求异思维的培养把护士的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以及定势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对于一些危重症病人,护士运用求异思维及时发现问题,可以为病人争取抢救时机。同时提高了护士实际运用、灵活掌握护理知识的能力,扩充了知识段,提高了急诊预检分诊正确率同时也提高了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有效进行了护患沟通。

3、小结

随着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国内现行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仍需不断完善,急诊护理的理念需要不断更新,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仍有待加强。可通过将人性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实时地调整与转换护理模式,促进“院前式,以提高急诊救治一重症监护病房”三位一体的急救模式,以提高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和护理水平,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唐月琴,新时期急诊护理工作的隐患及对策[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1);30

[2]杨瑞萍,加强法律意识重视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J].吉林医学,2010,31(6):816-817

重症医学护理新技术范文9

多科协作治重症 及时干预解心病

记荆州一医副院长、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谭小平博士

提高重症患者、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也是难点。作为医院临床救治组组长,他积极整合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实行多学科联合协作、多学科专家集中会诊,尽最大可能抢救重症患者,降低病死率。

面对凶险的新冠病毒,一些患者、医护人员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这既不利于患者治疗,也会减弱医护人员的战斗力。作为医院心理干预专家组组长,他带领一批精神心理专家,采用“走动式”服务,随时随地疏导患者、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强抗疫信心。

他就是荆州一医副院长、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谭小平博士。在荆州一医抗疫阻击战中,从1月19日起,他连续36天不下火线,每天在一线奋战14小时,带领临床救治组、心理干预专家组的专家团队,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抚慰医患的心理伤害。

多科协作集中会诊  提高重症患者救治率

“肺部炎症吸收很好,也没发热、咳嗽症状。今天再安排做一次核酸检测,没有问题,明天你就可以出院了……”2月23日上午,在荆州一医一间普通隔离病房内,35岁的刘先生正坐在病床上。听完查房医生的这番话,他激动得差点掉下眼泪。

刘先生是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刚入院时,症状还较轻。可是没过几天,他的病情却进展得很快,先是稍微活动就会喘气,1天后又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赶紧将病人转到重症隔离病房抢救,先稳定生命体征,再展开后续对症治疗……”谭小平在第一时间得知情况后,迅速组织医护团队,积极采取应急救治措施。

病人呼吸困难,赶紧上无创呼吸机;血氧饱和度低,马上经鼻高流量给氧,迅速纠正病人缺氧状态;肺部感染严重,丙种球蛋白、激素、血必清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经过3天的紧张抢救,刘先生呼吸逐步平稳,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并于2月1日下午,从重症隔离病房转到普通隔离病房。

从“病危”到“病稳”,在“鬼门关”转了一圈后,即将出院的刘先生,对一医重症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赞不绝口。

作为荆州市首批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荆州一医院党委迅速落实市委、市政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部署和要求,于1月19日启动应急响应,并成立了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谭小平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全面负责医院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

在谭小平的带领和组织下,1月23日,首批重症隔离病房改建完成,可收治12名重症患者。1月27日,为提高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医院成立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专家组,谭小平担任组长。2月1日,启动新冠肺炎防控临床救治专家会诊中心,由谭小平主持、召集有关临床科室负责人,对重症患者实行专家集中会诊。2月19日,在谭小平的多方努力和对接下,广东省医疗队和荆州一医共建的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正式启用,来自广东的70名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专家,全面参与到一医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

荆州一医是中心城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多、重症患者最多的医院。医院通过“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措施,把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做到“不漏诊一人、不误诊一个”。采取“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最大程度的提高重症患者救治率,降低病死率。

谭小平介绍,将呼吸内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等多个学科的优质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采取“临床医师诊治+重症监护抢救技术”紧密结合方式,实行多学科专家集中会诊的团队模式,共同为重症患者制订最优的诊治方案,这是一医救治重症患者的最大优势。

此外,在救治重症患者的过程中,荆州一医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在全市最先开展并推广“远程会诊”。多学科专家能通过网络实时查看隔离病房情况,让患者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治,还能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同时,“大数据”系统实时统计,能够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还能为周边地区基层医疗单位提供新冠肺炎的远程会诊和技术指导。

心理危机及时干预  既治“身病”也治“心病”

恐惧、绝望、孤独,这是重症患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同样,战疫一线的白衣战士长时间工作在高强度、高负荷、高风险的环境下,也会产生焦虑、无助、疲惫等负面情绪。战胜疫情,既要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也要治疗“心病”。

“你们都让开,快点开门,快让我出去,我要回家……”2月15日下午,一医隔离病房里,一名中年男子痛哭流涕的哭喊,惊动了在场的医护人员。任凭大家怎么劝说,这名男子非要坚持出院回家。在几名医院保安的紧急介入下,男子虽然被控制,但情绪仍然失控,不停地叫骂。

“怎么回事?病人现在情况怎样?有没有医护人员受伤?”作为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心理干预专家组组长,谭小平立即带着几名精神科的心理专家,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原来,该男子是一名确诊患者,刚刚接到家人打来的电话,告诉其父亲突然去世的消息,于是情绪激动地想回家,和老父亲见上“最后一面”。

“你先冷静一下。老人家去世了,我们也感到很难过。但现在是非常时期,你没治好就回家,总要替家人着想吧?”谭小平的话,让患者渐渐冷静了下来。

荆州一医还是精神疾病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共收治了4名患者。为了安全起见,他们都集中在一个单独的隔离病区。

一天,一名男患者突然暴躁起来,并多次试图冲出隔离病房。医护人员立即上前劝阻,可该男子不仅撕破了医护人员的防护服,还用头撞墙。谭小平得知后,组织医护人员为其注射镇静药物。待男子清醒后,医院心理专家及时跟进,对他进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