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集锦9篇

时间:2023-09-18 17:40:27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1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时刻都在推动着医学科学前进的脚步;而任何学科的研究,都应该立足于“实用”和“创新”的基础上,否则,就会极大地减弱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普世意义和价值,医学学科尤其如此。那么,就王海昌教授上述话语所涉及的领域而言,哪些才是学科前沿的热点话题?王海昌教授在这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和奉献?围绕这些话题,本刊记者对王海昌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实用:多位著名专家带来无限精彩

王海昌教授回顾起在古城西安举办的、为期三天的第七届西京国际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演示及研讨会暨第三届CCIT青年医师论坛时,首先介绍了这次论坛的盛况。他说:“此次学术会议通过扣人心弦的直播手术,丰富多彩的专题报告,互动热烈的病例讨论,规范实用的精英培训,为各位同道提供了一场国际交流与经验分享的学术盛会,共同探讨了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进展与未来。”

王海昌教授进一步介绍说,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主办、泰尔茂株式会社协办的这届论坛,在2012年12月14日举行的开幕式上,第四军医大学王茜副校长、西京医院医教部李谨革主任、广东东莞市康华医院贾国良教授等领导及嘉宾出席开幕式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三天的大会上,本届论坛的内容涉及了复杂病变介入治疗直播与专题热点讨论、导管室并发症病例专场、死亡病例讨论专场、冠心病介入治疗最新进展专场、分叉病变专场、深入解析CTO专场、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专场、答疑解惑专场、复杂病变介入治疗青年医师论坛及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精英培训班等十大板块。而组委会邀请到的香港大学William. K. Hau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阜外心血管医院徐波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高传玉教授、武警总医院刘惠亮教授等国内著名专家,更是为与会代表带来了带来无限精彩。

热点:

CTO仍是学界未能攻克的“堡垒”

王海昌教授认为,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仍是这届论坛上的热点学术话题之一。他解释说:“这个话题之所以热得经久不衰,是因为多年以来, CTO一直被心血管病介入专家称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未被攻克的最后的堡垒’,更是冠脉介入术者面临的最大难题和挑战。由于患者冠脉病变的极复杂、极高危决定了介入技术的高难度和高风险,对术者的综合介入技术以及体力、心理均是一种非常考验。 所以在这个领域,国内诸多专家学者一致在孜孜以求地做着各方面的努力!”

王海昌教授具体介绍说:“比如说,在本次会议上,北京安贞医院的周玉杰教授即给与会同行们带来了左主干分叉CTO病变的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周玉杰教授在谈到介入治疗左主干、分叉病变临床治疗策略时着重提到:‘PCI处理左主干病变的核心,是单支架技术或双支架技术。一般来说,对于左主干口、体部狭窄可用单个支架治疗。’周玉杰教授还强调了处理左主干病变选择支架大小的原则是‘选大不选小’,支架长度也不宜太短;因为支架太短不易定位,而且还很容易脱落。另外,周玉杰教授也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给大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在进行左主干病变手术时必须有充分的术前准备,仔细分析患者病变情况,制定可行的临床策略;手术医生需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手术要有强大的外科支持,随时准备外科手术;术前做好急救措施的准备工作。同时还应该了解患者能否坚持一年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造影剂使用量应该控制在最小量范围内。’而来自西京医院的郭文怡教授则对此话题作了补充,他认为:‘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要求术者具有必要的手术经验,在不能确定导丝位置时,一定不能盲目扩张;逆向技术时,要避免损伤微小逆向通路;功夫不到时,不要选择心外膜通路等。’”

谈完这个话题,王海昌教授接着介绍说:“除了有关CTO的讨论之外,会上的另一个热点话题是‘冠脉造影’。一直以来,冠脉造影都被大家公认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因其具有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优势。但是,由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不能精细显影支架情况,对支架扩张情况也无法充分判断;而在目前,由于血管内超声――即IVUS,能够精确量化支架扩张水平,也被认为是判断支架扩张情况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操作复杂、费用昂贵,而且还需要经验丰富的介入人员进行操作,并且需要延长手术时间,以及存在检查相关并发症等诸多不足因素,所以尚未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针对近年发展起来的Stent-Boost技术,来自武警总医院的刘惠亮教授在本次会议上作了简要的分析:‘与IVUS相比,其具有简易、快捷、安全和经济的特点。但是,Stent-Boost技术仅能观察支架形态,而无法判断支架与血管壁及邻近血管的关系,作为支架影像增强显影技术的进一步发展,Stent-Boost Subtract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在Stent-Boost显影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次造影剂注射显影,从而能够判断支架与血管壁及邻近血管的关系,更加有效地指导PCI的临床应用。’”

王海昌教授说:“会上围绕这些学科内热点、难点话题的讨论,尤其是国内这些知名专家在会上通过各种形式把自己在临床研究方面多年的宝贵经验拿出来,毫无保留地和与会同道分享,必将在‘实用、创新’的基础上,有利于推动陕西地区乃至中西部地区的学科发展。”

而事实上,在本届论坛的大会主席、西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王海昌教授和副主任郭文怡教授的带领下,以及在大会秘书长王琼的策划下,作为“东道主”的“西京团队”更是与特邀嘉宾合作了20余场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手术的全程直播和百余场的学术讲座,通过专家对介入手术技巧的演示和对前沿热点内容的讲解,为广大与会代表精心打造了一场介入心脏病学的学术盛宴,对与会代表介入治疗水平的提高,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交流:古城西安的另一场学术盛宴

多年以来,为了推动区域学术发展,王海昌教授和他领衔的“西京团队”,一直不遗余力地做着诸多学术交流与推广工作。仅仅在第七届西京国际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演示及研讨会暨第三届CCIT青年医师论坛开幕的5个月之前,仍由王海昌教授出任大会主席的“2012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暨第十七届西京-Mayo Clinic心血管病学新进展研讨会”也在古城西安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谈及那次学术盛会的举办宗旨,王海昌则强调了“交流”与“合作”这两个关键词。他说:“那次会议是本着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同样是围绕‘学科新进展’这个前沿话题展开的。在那次研讨会上,我们邀请到的各位专家也与大家分享了心血管领域最新的PCI技术、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研究和治疗进展。国内外著名专家汇集一堂,通过互相交流和探讨,共同促进并带动了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实践、患者护理、医学研究及教育的革新和进展。”

王海昌教授介绍说,“2012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是由西京医院和美国Mayo Clinic共同举办的。这次学术会议把学术视界最大化地延伸到了海外。西京医院的熊利泽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霍勇教授、总医院的韩雅玲教授、美国Mayo Clinic的Win K. Shen教授、Thomas R. Behrenbeck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不但出席了会议并致辞,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谈及这次规模更大的学术会议,王海昌教授有些兴奋。他坦言:这次会议仍然没有背离“追踪前沿热点”的核心目标。我们在在大会上设立了前沿热点追踪论坛。韩雅玲教授就《2012中国PCI指南》做了详细解读。韩雅玲教授在报告中提出,‘最新指南重点讲述推荐建议,而对临床研究及其结果未做详细描述。指南内容涵盖了心脏团队讨论治疗决策、稳定性冠心病的血运重建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血运重建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血运重建治疗、特殊人群(糖尿病、慢性肾病、合并心衰、再次血运重建)、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择期PCI、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PCI和STEMI PCI的抗栓药物应用以及血运重建后长期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的控制。同时,韩雅玲教授从STEMI溶栓后早期PCI的策略、抗栓药物的选择等做了深入的讲解。

规范:介入治疗的发展大趋势

在采访中,王海昌教授认为:“站在学术的视角回顾,从介入治疗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就能够清楚地看到,介入治疗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的,因为它在冠心病治疗中能够解决很重要的问题。但是从某种程度来说,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最重要的趋势就是如何加强和推进‘规范化’的问题。”

王海昌教授继续介绍说,正因为如此,霍勇教授在2012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上重点做了《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的专题报告,他在中指出:“如能规范救治流程,就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分类治疗,提高发病后早期救治,缩短诊断及闭塞血管再灌注治疗时间,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其他主要心血管事件,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

另据了解,原卫生部不久前在京召开了“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项目”,计划利用3年左右时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48家试点医院开展救治体系和区域性急救网络建设研究。对此,王海昌教授认为:“这将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注重管理,通过急救体系网、院前急救中心医师、急诊室团队、辅助科室等共同协作,优化整合医疗资源。”

在采访中,王海昌教授还坦陈:“近年来,随着冠脉介入治疗器械的改进以及技术的不断提高,介入治疗不同时期的并发症已明显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操作不当所造成的并发症,仍然是冠脉介入治疗最大的障碍。虽然冠状动脉夹层是一种少见病变,但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广泛开展,其发病率却表现得逐渐增多。虽然应对并发症的最佳策略是防患于未然,但即使对于一名经验丰富的术者,介入治疗并发症也常常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而且PCI过程中一旦出现并发症,要求术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处理,稍有延误或处理不当,便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因此,熟练掌握各种冠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特点和处理策略,对介入医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要提高并逐步规范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问题,向国外同道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是西京医院与美国Mayo Clinic共同举办本次学术会议的初衷之一。王海昌教授就此介绍说,在这届会议上,大会共同主席、来自美国Mayo Clinic 心脏内科的Win K. Shen教授从缺血性及非缺血性心肌病的流行病学及病理生理学、患者的危险分层、ICD对于心源性猝死的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以及ICD治疗的指南推荐方面,向国内外同道做了极为精彩的报告。他指出,75%的心源性猝死患者具有冠心病病史,一些无晕厥病史的冠心病患者,Holter ECG能够记录到长达几十秒的室速发作,提示应当提高对于冠心病患者室速预防的力度。虽然院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室速患者的生存率,但即使在有目击者存在的情况下,美国院外心脏骤停室颤患者生存率仍低于50%。不明原因的晕厥, 电生理试验可诱发的血流动力学相关的室速或室颤(证据级别: B),应当尽早植入ICD,进行心源性猝死的二级预防。而同样来自美国Mayo Clinic 心脏内科的Thomas R. Behrenbeck教授,则对比了冠脉造影及冠脉CTA成像效果后,发现二者对于冠脉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极为相似,冠脉CTA还可以提供精确的冠脉钙化评分,为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王海昌教授进一步介绍说,这次学术会议并未遗忘护理学科。为此,大会还同步举行了“护理论坛”。这个分论坛参会代表达到了400余人,分别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各大医院。特邀的18位护理专家分别就护理质量与风险控制、安全管理、优质服务、护理科研、护理教学以及专科技能和疾病知识等专题进行了研讨交流,带来了大量国内外医护界前沿讯息,教授先进的服务理念、教学、工作技巧及管理方法,同时又给大家提出了更高的前进目标。

学科:着眼长远发展,注重国际合作

据记者了解,在“2012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的开幕式上,西京医院的熊利泽院长对国内外专家多年来给予西京医院尤其是心血管内科的巨大帮助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同时还对西京医院和心血管内科的学科建设情况及近年来在医教研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作了简短的介绍。

据熊利泽院长介绍,主办此次大会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成立于1957年,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方面形成显著的医疗特色。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5 年开展了我国首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开创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先河,并推动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被国务院授权成为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学科;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介入性心脏病学培训中心,同年成为亚洲急救中心,国际救援中心指定抢救小组成员单位;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被确定为世界健康基金会冠心病诊疗培训中心;2005年被确定为原国家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培训中心。

西京医院心内科作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心血管病中心,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每年吸引了包括以西北五省为主的全国各个省市的病人前来就诊,其中多数患者是在其他医院无法处理的情况下转至该院治疗的疑难危重患者,危重患者收治率为82.3%,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高于88%;所收治的患者中有36%以上来自于陕西省以外的其他地区,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中心。并且,该学科与各兄弟单位以多种方式携手合作,如:床旁会诊、手术代教、专题讲座、短期培训等,建立了西部地区快速有效的心血管病协作网络。他们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好时机,提高整体医疗及学术水平,改善医疗环境,以最快、最好的技术服务于西部人民;对提高西部地区心血管病诊疗水平、加速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尤其是该学科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医疗特色,并有力推动了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

近些年来,西京医院心内科在王海昌教授的带领下,本着“立足学科优势、着眼长远发展、注重国际合作”的宗旨,先后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极大促进了学科的全面建设和快速发展。

另据记者了解,关于王海昌教授在逝去的龙年倾力举办的这两届学术盛会,业内同道这样评价说,这两次学术盛宴,作为心血管医生与国际交流的窗口,已经成为部级继续教育的精品项目,同时也为推动陕西地区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冠心病防治与介入治疗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2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全科模式;健康管理;干预效果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重点疾病,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老龄化问题日益明显,该病患病率出现快速升高趋势。该病一旦患得通常需要长期乃至终身服药治疗,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亦给其家庭乃至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我国已将该病治疗视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健康问题。由于该病病情受患者生活行为习惯及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需要长期、持续使用药物,因此患者自我控制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对其病情与疗效有着密切关系[2]。如何在有限的医疗资源条件下,促进患者的健康管理效果,提高疗效,成为目前临床上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作者对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全科模式下进行健康管理干预,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作为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

2013-03-2015-04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14例,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共157例,其中81例男性、76例女性,其年龄平均为(53.48±7.52)岁,病程时间平均为(5.24±2.58)年;对照组患者共157例,其中80例男性、77例女性,其年龄平均为(54.63±6.91)岁,病程时间平均为(5.68±2.72)年。两组基本情况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病例纳入标准:临床症状体征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临床分型符合Ⅱ型糖尿病,均已得到明确诊断[3];患者年龄超过18岁,意识清醒、认知正常,具有基本的理解、沟通能力,文化程度中学以上,能够理解并配合相关要求及调查,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在社区内长期居住,能够配合随访及相关活动;实验前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相关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并发症或高血压、冠心病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感知觉障碍或精神异常等无法正常理解医护要求、配合调查的患者,肢体残疾、躯体功能损伤或其他原因导致自理能力极差的患者,恶性肿瘤、全身性感染或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疗管理模式,患者来院就诊后制定治疗方案,向其讲解按要求服药的重要性并要求其遵医用药,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日常生活行为、饮食等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帮助患者调整膳食结构,指导其进行血糖监控并提醒患者定期复诊。观察组在社区全科模式下开展健康管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建立社区全科医护团队,选择全科医生、护士组成全科医护团队,由临床经验丰富、业务技能熟练的全科医师做组长,主管护师担任副组长,带领全组展开社区工作。小组成员定期开展培训工作,由高级别全科医师、护师向组员讲解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及操作,并共同制定健康管理方案。

为就诊患者建立详细的健康管理档案,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病情状况、家庭情况等,并对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能力、行为控制能力等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记录在健康档案内,并根据档案内信息为患者设定健康管理方案。对患者开展各层级健康宣教,给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家庭健康监管手册,介绍糖尿病及并发症症状特征及处理方法、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及饮食结构调整注意事项等;在社区展板处开设糖尿病宣传专栏,介绍基本知识及医护常识;定期开展讲座及病友交流会,将患者集中至医院或在社区举行,通过图片、多媒体动画等更为直观的形式进行健康宣教,便于患者接受、记忆,并请健康管理效果突出的患者介绍经验。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日常健康管理,并将每日需要进行的常规管理内容包括血糖监测、肢端按摩护理等编辑成日历表格方式,方便患者记录每日健康管理完成情况及监测结果,按时将相关情况汇报给社区全科医护团队,以及时予以处理或调整管理方案。随访管理制度按照血糖水平进行分级管理,空腹血糖水平降至正常的患者2个月进行1次随访,降至7.0mmol/L以下但未达正常的患者1个月进行1次随访,无法降到7.0mmol/L以下的患者1周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检测血糖水平、了解患者近期状况,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强调行为习惯、饮食控制重要性,调整不良习惯,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近期膳食食谱,对不良反应、并发症等进行防治,并教授患者及家属相应的自我护理方法;同时进行心理护理,针对患者近期心理活动状态予以指导,并疏导其心理障碍。

1.3观察指标

观察健康管理干预前后血糖指标、生活质量情况及糖尿病健康管理状况等,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其中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活质量情况使用临床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评估[4],该量表包括7个维度方面和1个总体健康评分,各项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糖尿病健康管理状况使用糖尿病控制量表(CSSD70)进行评估[5],包括糖尿病及并发症自觉症状、糖尿病知识结构、治疗目标、治疗情况、生存技能、生活习惯等6个维度的评价,共计70个题目,采用5级评分制,每个题目按程度不同分为0~2分(每级评分间隔0.5分),分值越高表明糖尿病控制及健康管理状况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临床数据应用SPSS19.0进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水平对比

观察组健康管理干预后FPG、2hPG、HbA1c指标水平明显降低,且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对比观察组健康管理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指标水平均明显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尿病管理状况对比

观察组糖尿病管理状况各项指标水平及总评分在干预后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患病率,而成为备受关注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该病患病率已经达到接近10%,且仍呈现快速升高的趋势[7]。该病病程时间极长,病情多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需要长期持续服用药物治疗,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我国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同时长期持续的治疗费用也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占用有限的医疗公共资源,该病亦成为社会性医疗卫生问题。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尽可能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效能,成为目前临床上主要的研究方向。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尽量将血糖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以往临床治疗主要关注在降糖药物的使用上,而常忽视其他对病情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

报道显示,糖尿病的影响因素较多,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行为及饮食结构等对其病情及治疗效果均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对于患者健康饮食、生活习惯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亦是能够在现有医疗资源环境下进一步提高疗效、促进血糖控制的重要方法。社区全科医护模式是以社区为中心的新型医护管理模式,通过将全科医学理念融入到社区医疗服务体系中,充分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给患者带来更为全面、细致的医护服务与管理。因糖尿病患者院外治疗时间较长,又受日常生活习惯、方式影响较大,故该模式尤其适合糖尿病的院外管理应用。

近年来,相关报道显示社区全科医护模式在糖尿病的治疗工作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对血糖水平的控制效果。我中心在社区全科模式下对部分患者开展健康管理干预,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制定健康管理方案进行干预,将对患者的管理重心从医院转向社区,从临床延伸到患者居家日常。这样在有限资源下,极大的增强了对患者的健康管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自我监护、自我防控、自我管理,患者从被动接受医护服务转变成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可以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效能,加强健康管理效果。研究表明,社区全科模式中开展健康管理,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提高生存技能,加强对血糖水平的监测与控制,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更为有利。由此可见,在社区全科模式下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管理干预,能够有效增强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与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习惯,明显提高对血糖水平的控制及生活质量情况,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与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瑜,毕宇芳,王卫庆,等.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3):184-186.

[2]高璇.全科医生团队模式下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探讨[C].第七届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论文集,2012:86-92.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10):893-942.

[4]美国糖尿病协会.2013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修订汇总[J].糖尿病天地•临床(下旬),2013,7(3):115.

[5]陈晓芸,林兵,沈玉根,等.“网络服务”在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3(3):158-160.

[6]邓世敏,梁艳,蒋明争,等.知己健康管理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1):3649-3653.

[7]谷伟,袁跃龙,丁贤彬,等.重庆市永川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5,11(3):372-375.

[8]嵇加佳,刘林,楼青青,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现状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617-620.

[9]李园,任多富,丁萍飞,等.中国8省(自治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实施现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35-39.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3

【关键词】系统化健康教育;肛肠科;应用

随着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们在不断的重视医疗技术的同时,也开始重视护理的价值。为真正实现肛肠科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系统化健康教育这一模式,增强护士对患者进行教育的意识,我们需要重视加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改善护士对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手段,这些也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目前肛肠科疾病的病例数呈现上升趋势,术后并发症也比较多,常见的有尿潴留、出血、失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本文选取120例肛肠科手术患者,采用对比的研究方式,旨在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在肛肠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肛肠科手术患者120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为35-72岁,平均年龄为(38±6.8)岁,病情:肛周脓肿20例,肛瘘23例,痔疮17例;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为34-71岁,平均年龄为(37±6.4)岁,病情:肛周脓肿19例,肛瘘13例,痔疮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抽取,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各为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教育,观察组则施行系统化健康教育模式,即从建立系统化健康教育团队、制定以及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具体如下。

1.2.1建立系统化健康教育团队该团队成员主要包括护士长、护理组长、主管护师、相关护士,各组成人员也需要接受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以便熟练掌握肛肠科疾病的知识和教育方式,采用考核方式保证参与人员符合考核内容。

1.2.2制定和施行系统化健康教育

1.2.2.1在患者即将入院之时,护理人员必须要以热情的态度来接待患者,并要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治疗设施、优秀人才、管理经验,以及医院的一系列制度。这样能够消除患者对医院的恐惧心理,使得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医院的环境,从而有利于治疗。同时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咨询基础资料,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对疾病的认知、情绪等,以此作为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的依据[2]。

1.2.2.2术前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能够做出及时、正确的指导,必要时需要请心理医生给他们进行咨询。当患者呈现出急躁、焦虑的情绪时,护理人员要能够及时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当患者没有家属陪伴时,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时刻的关怀,这样患者会感受到家的温暖,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1.2.2.3手术当日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减少排便次数的目的和饮食方面的要求,禁止食用牛奶、蔬菜等通便的食物。这样可以保证患者在手术之后的1-2天时间内不需要排便,方便切口的愈合。

1.2.2.4术后1d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术后首次排便的注意事项,禁止用力或者久蹲,保持周围和创面的清洁,排便之后使用高锰酸钾坐浴。术后的2天嘱咐患者多食新鲜水果、易消化食物。

1.2.2.5术后5d此时手术的切口处的线头正处于脱落期,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不宜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保证食物的细、软,防止排便次数增加导致切口的继发性出血,阻碍其愈合。

1.2.2.6出院前患者需要遵从医院的服用药物指导,有关医师需要叮嘱患者自觉按医嘱定时、定量、不能随意停药,同时劝告患者不要过度随意用药。药物必须放置于防潮、避光、防热、低温等情况下。注意保重身体,不要饮过浓的茶。一般每1个月到医学进行一次复诊。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结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提示该模式符合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3.2系统化健康教育模式的意义对患者施行系统化健康教育之后,对患者具有以下几点优势:有利于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温暖,激发了患者对生命的尊重。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整个护理的水平。系统化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护士明确服务质量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3]。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120例肛肠科手术患者的研究,发现采取系统化健康教育的护理方式的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春燕,史月田,贾长宽.复述式健康教育在非识字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3):78-79.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4

关键词:临床医学概论;思政教育;医学教育

1临床医学概论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临床医学概论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传染病学以及诊断学等内容,主要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疾病防治的药物应用。该课程为医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理论基础,能够掌握临床不同科室的常见病的基本知识,并且给学生介绍临床疾病的新发现、新进展,增强学生的临床敏锐性,特别是针对类似新冠肺炎的突发疾病,不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还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此外,临床医学概论涉及的知识点范围广,需要掌握的内容多,若一味讲解基础知识,局限于书本内容,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枯燥乏味,适当在教学中引入思政内容,不仅丰富了专业知识的内涵,还传递了正确的思想观念,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因此,在专业课程中全面推广思政教育的大形势下,临床医学概论作为一门医学综合性课程,结合当下疫情期间发现的问题,针对医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4]。

2在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的方法探索

要在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内容,得从教学的两个主体入手———教师和学生。只有结合教师和学生自身特点,深入探索和挖掘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才能真正把专业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内容讲“活”。(1)从教师出发。首先教师要对讲授的医学专业知识了然于胸,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基于此,教师要从庞杂的专业知识体系中挖掘出思政元素,而且不能死板地介绍,不能为了融入而生搬硬套,而要把思政教育的目的性充分体现在课堂实践中,把医学知识和思政元素灵活结合起来,通过科普案例穿插、专题嵌入和隐性渗透等方式充分把临床医学概论里的思政内容讲“活”,比如在介绍儿童临床用药时,可以讲授“糖丸爷爷”顾方舟的故事,其为实现我国全面消灭脊髓灰质炎并长期维持无脊灰状态而奉献一生,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健康成长。在艰苦的实验条件下研制疫苗,甚至让自己的儿子“以身试药”。通过人物榜样隐性渗透式教学培养学生不懈探索、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讲述榜样人物故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2)从学生出发。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往往发表自己观点和理论的机会较少,而若想真正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领悟正确的思维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对提高科学发展的正确认知,就必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比如讲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广大医护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的事迹时向学生提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样做会得到什么,会失去什么,这样做值不值得?”等等,让学生处于沉浸式教学体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让思政教育内容真正入脑入心。

3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的实际教学案例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整个抗疫过程中,白衣战士奔赴一线,涌现出很多感人事迹。作为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概论任课教师,更有责任在这个特殊时期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具有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要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学精神和正能量。以临床医学概论中肺炎章节为例,可以科普案例穿插式、专题嵌入式、隐性渗透式方式融入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精神等思政内容。如课程首先介绍专业理论知识,针对肺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肺炎分类以及不同肺炎的相应临床表现进行讲解,然后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融入思政元素。

3.1新冠病毒的感染科普及案例(科普案例穿插式)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科研热情

首先介绍新冠病毒的感染途径。新冠肺炎是通过呼吸道的飞沫传播,被感染的细胞可以产生更多的病毒颗粒,从气管到支气管,再到肺泡,导致肺炎。通过黏膜感染,复制病毒颗粒后又通过飞沫传播给下一个人,所以新冠病毒特别容易传播。其次介绍新冠肺炎的传播过程。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实现“人传人”的呢?主要是通过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打喷嚏、咳嗽产生飞沫传播。就算患者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但正常讲话时也会产生飞沫。这些飞沫飘散在空中,蒸发迅速,一点点变成较小的飞沫核。这些飞沫核中包裹着新冠病毒,随着他人正常呼吸,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接触黏膜后进一步发生感染。因此,最有效预防飞沫传播的方式就是戴口罩。那么为预防新冠肺炎,究竟应佩戴哪种类型的口罩呢?据报道大约82%的飞沫核大小在0.74微米至2.12微米之间。也就是说,日常防护使用正常的医用口罩就可以达到防护效果。同时,有研究表明,佩戴N95口罩和医用口罩预防流感,二者感染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佩戴N95口罩的预防效果并没有比医用口罩好很多。新冠肺炎的另一个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手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不同地方,病毒随着飞沫核飘落在各种地方,而我们的手就会摸到各种病毒和细菌,这里面就有可能存在新冠病毒。之后用手揉眼睛或清理鼻腔的时候,手上的病毒就会接触眼部或鼻腔的黏膜细胞,进一步发生感染,因此洗手也是很关键的预防新冠肺炎的措施。那么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14天?因为新冠肺炎有“人传人”的情况,而且人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潜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短的在2~3天,长的10~12天,甚至还有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按照国际社会通行惯例,秉持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非常必要。根据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以及此次新冠肺炎病例相关信息和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较为合理。该部分内容通过科普案例穿插式教学,结合新冠肺炎防治案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循序渐进的科学分析,使学生可以明白科学研究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做到尊重科学,理解科学的价值。

3.2身边医学工作者的故事(隐性渗透式)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

疫情暴发初期,处在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经过几个月的“战疫”,经历疫情大考,上交了一份令祖国和人民满意的答卷。院长张定宇是笔者一位好朋友同事的大学同学。通过与同学的交谈,笔者了解到,张定宇面对疫情时采取了3个关键措施:一是对最早入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尽可能进行肺泡灌洗检查,从而为患者肺炎的核酸检测提供了合适的样本,为新冠肺炎的诊断提供了有利证据;二是在疫情及平时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动员党员医护人员,按疫情的发展提前预判,准备了呼吸机、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并对全院的科室、住院病区严格按标准化程序进行消杀和病房腾退,保证了患者的入住;三是反复培训,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因此,当疫情突然来临时,保证了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危不乱,很好地完成了自身安全防护工作。张定宇同志长期在医疗一线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并没有退缩,并且在患有渐冻症的情况下不顾身体的不便以身作则,站在抗疫最前线。作为院长,他带领全院干部和职工抗击疫情,全面调动起整个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奋战到底,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该部分内容通过隐性渗透式教学,结合身边医务工作者张定宇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向张定宇同志学习,学习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患者服务的精神。

3.3科研团队的力量(专题嵌入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精神

2020年1月24日,一项研究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文章在《柳叶刀》发表,该研究主要分析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在2020年1月1日到20日收治的99例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有17人发生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幸的是其中11名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离世[5]。这其中就有部分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感染性休克,并且进展迅速,急剧恶化。文献表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黏膜感染,后续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变化。细胞因子风暴与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相关,所以及早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并及时对细胞因子风暴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广大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奋战在科研一线,其中中国科技大学团队合作研究发现CD4+T细胞及CD14+及CD16+细胞分泌的GM-CSF和IL-6是炎症风暴的关键细胞因子,并研究托珠单抗可对抗IL-6和GM-CSF导致的炎症风暴引起的机体严重损伤,其在临床治疗新冠肺炎中使11位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炎症消退,病情好转。该部分内容采用专题嵌入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体现了科技工作者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勇往直前,敢于担当社会责任。每一位医学生都应当向中国科技大学的科研工作者学习,即使不在抗疫的最前线,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也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4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创新,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要求已经不单单是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拥有正确的思政观念,因此作为人民教师,更应该根据所授课程的专业特点制订思政教育目标,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本文以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为例,通过案例引入等方式,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素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力争使专业知识体系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将医药学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临床医生或临床药师。

参考文献:

[1]张荣军,李淑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立足点[N].贵州日报,2020-06-24.

[2]李凤云,陈美玲,任晓亮,等.中医药类分析化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初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0,47(17):221-222.

[3]胡鸿毅,王琳,曹锡康,等.“抗疫精神”在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策略研究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0,40(7):529-533.

[4]张记,陈戬,吴玉章,等.融入新冠肺炎因素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3):415-417.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5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 医院-社区-家庭 平衡保健照护模式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疾病症状严重,导致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或者客观现实不能完整认识,社会适应等功能严重损害,或无法处理自身事务的精神障碍[1]。精神疾病的治疗疗程长,容易反复发作,由于治疗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问题直接关系到公共完全和社会稳定。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突出的社会问题[2]。严重精神疾病的治疗以及管理一直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使患者能够得到连续的精神卫生服务、社区康复服务,从而降低复发率、减轻致残程度、降低肇事肇祸率,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社区精神卫生保健模式“少用药+多组分社会心理干预的新治疗”(NAVIGATE):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被“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所塑形,形成“三脚凳”格局,如使用抗精神病药的生物学治疗手段、针对精神病理学中的某些具体的心理治疗、致力于职业康复的心理社会治疗手段(如支持性就业项目)等。2008年,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启动了一项名为“首次精神分裂症发作后康复(RAISE)”的研究项目,2015年10月发表于《美国精神病学杂志》,RAISE研究结果显示,与当前的标准(药物)治疗相比,使用较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家庭训练、个人心理治疗及就业/教育支持,NAVIGATE模式可对患者症状有更为有效地改善作用,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和学习参与度。

主动式社区治疗模式:加拿大主动式社区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功能的康复尤为注重。其为患者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服务,通过一支细致、广泛和深入的社区服务团队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独立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团队主要服务内容为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社会服务,治疗(定期发放药物、注射药物、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定期访视了解病情、躯体健康监测等),康复(为患者提供工作机会和适宜的住所、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等),药物滥用治疗,家庭支持及其他根据患者特定需求提供个体化的服务[3]。

社区协作护理服务模式:泰国社区的精神卫生团队是以专科护士为主导,通过短期培训社区服务站全科医生,负责精神病患者预防性的维持治疗,而社区精神卫生的其他大量工作均由精神科专科护士承担,除了负责对所辖区域患者的用药指导和个案管理,还承担如咨询、国家项目的实施、家庭访视、精神疾病的筛查、协助患者形成社区互助组、健康教育、精神疾病预防促进等任务,另外要指导和培训相关人员负责公共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共同关注社区大众的精神卫生[4]。

专科医院-社区一体化、以复原为目标的整合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末,全澳洲医疗改革,撤掉了大部分精神病医院,在社区建立了精神卫生服务中心,除了急性、短期精神病患者经医院治疗外,将其他的精神病患者落实到各个社区和家庭进行治疗和康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专门的巡回支持小组,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促进了康复,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精神病医院只是精神卫生服务的一小部分。只有2%的患者在精神病医院治疗,98%的患者在社区治疗[5]。我国社区精神卫生存在问题目前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由政法、卫生健康、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等共同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多部门介入重在监管,对患者居家服务指导能力不足;社区卫生精防人员身兼数职,任务十分繁重,人力资源存在不足;且缺乏精神专科人才或专科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专业水平较低;对于精神疾病症状识别判定不足,指导治疗用药专业能力不足,精神康复指导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大多数患者在病情急、重时要住院治疗,出院后社区仅靠服药维持治疗效果不佳,社会支持不完善,患者得不到有效的居家康复训练,精神卫生服务尚存在传统重在“管理”“服务”不足的思维模式。精神卫生服务体现出“社区化”,强调患者“复原”与重视“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参与的发展趋势。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精神疾病患者数量庞大的现状,在参考国外社区精神卫生体系服务模式的同时,也结合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精神疾病服务管理体系,组建多学科团队,为患者提供整合、持续、赋权,重视患者优势,发挥个人潜能,从而使其降低复发率、减轻残疾程度、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探索以“医院-社区-家庭”平衡保健照护模式的总体思路

指导理念: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健康中国2030纲要》,2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说明预防精神疾病和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越来越重要,这对精神卫生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2013-2020精神卫生综合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在以社区为基础的环境中提供全面、综合和符合需求的精神卫生与社会照护服务,国际上能最好的保证精神疾病患者得到充分、优质治疗与照护的服务模式是“平衡保健模式”,即社区医院一体化服务的平衡整合发展模式。北京市朝阳区在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中,聚焦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基于循证不断改善精神卫生服务,在提升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同时,不断推进专科医院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医院服务,平衡和整合社区与医院服务,初步形成了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服务的“医院-社区-家庭”平衡保健模式。在专科医疗联合体框架下,加大精神卫生社区服务力度,将专科护理的重心从医院向社区转移,积极推行“病重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在社区”的理念。以区第三医院(专科医院)为载体,以三级精神专科医院为指导,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精神专科防治联合体,在此医联体框架下,进一步整合区域精神卫生防治资源,完善社区精神卫生专科服务体系运行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以专科医疗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探索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居家康复护理服务,是在社区开展精神科延续性护理服务,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预防复发,促进康复,切实为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庭服务,探索“医院-社区-家庭”平衡保健模式。

服务形式:改善精神卫生服务碎片化管理,精神障碍疾病防治手段单一,实现从“医院-社区-家庭”有效联通,根据朝阳区精神卫生网格化管理,以八里庄、左家庄为社区示范点组建精神疾病护理工作坊多学科团队,团队长由区第三医院护理业务骨干、社区精防骨干担任,建立和完善社区精神卫生“专全团队”结合,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将高年资专科护士派驻社区为团队长,将重心从医院向社区转移,团队不仅由医师、护士、康复师、防保医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多学科组成,而且应加强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居家保健条件,建立治疗、护理和康复、心理、健康指导综合、延续性服务工作模式。

服务内容:(1)定期开展评估:对辖区精神病患者及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评估躯体、精神状态、用药治疗、社会功能情况,了解功能受损情况。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随访。(2)制定防治康复方案: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医学观察和行为诊断,了解其相关心理行为方式、社会环境、家庭支持等方面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开展精神卫生教育,矫正不良行为,疏导心理反应状态,改变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减少病态行为,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状态。(3)开展康复活动:多学科团队合作开展社区康复活动。团队工作人员每周1次在社区开展精神康复活动,每次活动有组织、有策划、活动目标明确;每季度对患者进行慢性精神病评定量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与用药依从性问卷评估;每3个月随访1次,每半年为1个服务干预周期,另外进行为期1年的纵向随访。(4)进行免费服药管理:进行药物观察和症状管理的培训,教会患者及家属症状识别与自我管理。正确认识抗精神病药物及服药的重要性、服药的依从性、讲解患者服药技巧和自我管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5)训练心理社会功能:训练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行为技能,使患者尽可能恢复参与社会生活的功能,最大限度地重建独立生活能力。(6)大力调整和改善周围环境:包括社区及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积极谋求社会各阶段的支持。(7)开展支持性心理治疗:开展团体心理治疗活动和针对性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加强情绪管理,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环境影响,从情绪上和理智上给予精神病患者心理支持,促进心理康复。(8)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促使其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庭责任职能、工作效率和技能、社交技能、事务管理技能、危机应对能力等,尽量在物质生活质量、社会功能质量及身心健康质量上都能逐步提高。与街乡残联组织合作,鼓励患者参加社区康复机构组织活动,尽最大努力促使患者逐步重返社会,同时尽量争取社会支持解决这类患者的就业和职业康复问题。(9)实行家庭及社会干预:发挥家庭看护网络以及精神病患者同伴支持及亲友会组织作用。积极采用心理社会干预,动员家庭成员、亲友等参与,做好家属心理支持,帮助掌握家庭干预技巧,处理应急事件等。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治疗与照护平衡保健模式,将精神卫生纳入慢性疾病的初级卫生保健,发展专科“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防治结合,集整体化护理、延续性护理、重视家庭参与,为患者提供整合式照护服务,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心理和精神状态,提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强化患者自信心,减少患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提供患者自我监控管理能力和家庭、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发挥其身心的最高潜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EB].[2018-06-21].

[2]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精神卫生政策研究报告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0.

[3]徐秀瑛,姜小鹰,张锦辉,等.加拿大精神卫生社区服务模式介绍[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8):1018-1022.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6

【关键词】 人文关怀; 骨伤患者; 护理; 应用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6.028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医学科技的进步,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使临床护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护理学已经不再单纯的归属于自然生物医学领域,而是逐渐过度到社会科学中[1],这要求护理不再是以机械的处理症状为主,还要能够更多的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理解患者,护士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精神同样重要。本院通过长期努力,在护理工作中灵活的贯穿和应用了人文关怀,尤其在面对需要长期护理恢复的骨伤患者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现具体列举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关怀组中46例骨伤患者,男30例,女16例;年龄26~57岁,平均(38.6±4.8)岁。7例属于陈旧性骨折,39例属于新鲜骨折。常规组中20例骨伤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26~56岁,平均(38.5±4.7)岁。5例属于陈旧性骨折,15例属于新鲜骨折。

1.2 恢复评定 对患者的痊愈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小于60分为差,大于60分小于80分为良,大于80分小于100分为优。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PSEM 3.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统,P

2 结果

关怀组46例均得到良好恢复,未发生静脉栓塞、活动障碍等并发症;常规组20例中有1例出现活动障碍,2例出现静脉栓塞,经处理好转。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

3.1 人文关怀护理在入院教育中的应用

3.1.1 骨伤患者的教育和护理 多数患者的骨伤都是由骨折造成的,患者因为需要忍受疼痛和适应医院病室的环境而易烦躁、恐惧。部分患者需要尽早的实施外固定,经骨牵引等治疗,患者认为病情严重,担心预后情况。所以,在患者入院时护士应主动观察病情,关心患者,考虑患者的利益和担忧,耐心而热情的做好入院教育。主要是使患者尽快了解医院环境和医治团队成员,并介绍如何寻找护士和医生。通过对上述内容进行介绍,可以减轻患者的忧虑,增加对医治团队的信任感,服从治疗安排。患者会因为痛感未减轻或加重而向护士诉说疼痛情况[1],此时,护士应以安慰为主,同时观测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注意病情进展,记录患肢的观察指标情况[2](肿胀程度、患处血运是否通畅、肢体活动、是否具有感觉)。

3.1.2 护士的理念教育 为使护士在工作中能充分的向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应该加强理念教育,使护士掌握人性化护理的宗旨和具体实施。开展相关课程,强调实施要求,规划工作进程,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方针[1]。定期的进行相关操作考核,对于未合格护士再次培训。加强护理礼仪的培训[3],使护理用语和行为更加的专业化、规范化。在护理交谈中多使用尊称敬辞,不以床号或医治序号代替称呼;多考虑患者感受,不讽刺或责备患者;多关心病情,但不随意议论;多夸赞患者的毅力和精神,不要总是提出患者缺点;多询问患者意愿,不强加执行。

3.2 人文关怀护理在骨科病室中的应用

3.2.1 未手术患者的护理 患者通常既期待尽快手术治疗疾病又担心手术风险,所以,在护理未手术患者时应注意增强患者的手术信心,克服恐惧。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优点和术后的治疗效果,讲解护理和康复知识,确保患者能以平稳的心态接受手术,通过手术恢复健康。使用简明的言语讲解手术中的操作和会遇到的情况以及处理对策,使患者不再一味的恐惧,而因为了解更多的相关情况相对的安心。若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安慰等措施无法改善其睡眠情况,可以适当的选择镇静药物[3],使患者能够充分的休息,利于治疗。多与患者交流,不仅是语言沟通还包括眼神的交流。在为患者进行抽血、测量体温等操作时,应四目相对,保持目光水平线相同。护士长应在手术前进行充分的宣教,讲解配合手术的方法和手术后多加注意的方面。在进行皮肤准备等操作时应向患者解释操作原因和作用,同时提高操作熟练性、减轻力度,防止在准备中出现失误等引起患者情绪波动[4],甚至怀疑治疗操作。

3.2.2 术后患者的护理 完成手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麻醉清醒后护士应告知手术顺利完成。询问患者感受和需求,尽量满足要求,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面带微笑,仪表端庄,多关心病情,多夸赞患者的毅力和精神,增加患者对术后的康复信心。观察患者的患肢血液循环情况等,并定时总结反映给医生,选择适当的止痛药[3]减轻患者痛感。事先将病房的温度调节至27℃左右[5],避免患者因麻醉而术后体温不升。增加巡视,避免患者有紧急情况而使用呼叫器。

3.3 人文关怀护理在恢复性锻炼中的应用 骨伤患者的康复耗时较长,应用恢复性锻炼利于加快康复。增加护士的骨伤恢复知识,使其掌握多种恢复性锻炼方法,进行1对1的锻炼[1]。在住院部的走廊里以及骨科病室推出科普宣传栏,宣传骨伤恢复以及锻炼知识,发放锻炼宣传册,使患者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锻炼,并且促进患者积极锻炼。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忍受疼痛,克服多种困难,所以护士应夸赞患者的毅力和精神以鼓励其坚持下去,同时纠正患者在锻炼中的错误动作,指导患者按照治疗进度锻炼。有些患者的治疗部位是膝关节,所以锻炼中要加强屈曲运动的训练[2],而多数患者无法忍受这种痛苦,这就需要在护理中进行反复的教育和鼓励,增加患者的训练依从性。同时加强护士对解剖学的掌握,能够适当应用生物力学,合理锻炼。

3.4 人文关怀护理在交流沟通中的应用 在交流沟通中应用人性护理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是很重要的。因为语言交流是具有双重作用的。使用温柔亲切的话语,则能调动患者的积极性,配合治疗、护理、锻炼。所以,在沟通中应先了解患者的一些喜好和习惯,避免在交谈中因表达不当或语言生硬、粗俗而增加距离。避免在交流中使患者受到刺激,影响医患关系,引起负面情绪[6]。在沟通中选择礼貌用语,尊称敬辞,以考虑患者感受为前提,在患者遇到困难、缺乏勇气、想要放弃的时候夸赞患者的毅力,鼓励其要坚持。在与患者家属沟通时要考虑到家属急迫、不安、焦虑、烦躁的心情,以人性化疏导为交流主旨。在交流中对向家属讲解家庭护理的措施,有些家庭需要护理老年患者,可以告之患者家属,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叮嘱其进行预防护理。并讲解饮食知识,通过饮食调理[2],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永琴,崔太秀,姜森林,等.循证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人文关怀中的应用[J].精神卫生,2008,23(21):38-41.

[2] Leininger M M.Leininger.Theory of nursing:Cultural care diversity and universality[J].Nursing Science Quarterly,2008,1(4):152-160.

[3] 黄津芳,李亚楠,张升光,等.人性化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9):19-20.

[4] 刘艳丽,刘丽珍,赵兴茱.骨科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J].中国疗养医学,2005,14(2):31-32.

[5] 王文,王蕾,张瑜.浅谈护理服务中的人性化语言[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5):35-37.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7

“请问,中国是怎样培养医生的?”

2009年7月,刚从中山来到东非印度洋岛国塞舌尔的黄红星,还很不适应一整天没有大手术,更没有人问候的环境转换。在国内,他是中山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年轻的副主任医师,是医院“经皮肾镜取石手术”等高难度微创外科手术的技术带头人,是外交部根据塞舌尔提出的标准精心挑选出来的专家。可在塞舌尔,下车伊始,没人认识他,更没人认可他这个有着十多年泌尿外科专业工作经验的副主任医师。

对这种可能出现的“适应期”,黄红星曾经做了两手准备。出国之前在中山他收罗了一大堆的中文和英文的专业书,还买了很多日常生活英语学习的书籍,到了塞舌尔,他索性在业余时间都把自己泡在英语书里面。至于交流,反正没人问候,也就能免则免了。说实话,以他轻松过六级的英语水平,还真不敢拿出来和当地人带有浓重塞舌尔口音的临床英语沟通。另外一方面,他是卯足了劲准备做好几台大手术,“用手术来说话”是他一贯的风格。

可一段时间下来,期待中的大手术没轮得上他,不但科室两个年轻的摩洛哥医生开始瞧不起他这个沉默的中国医生,科室的主任也对他表现出些许失望,大家只把一些包皮环切、小儿鞘膜积液等小手术留给黄红星,甚至还开玩笑的说他是“包皮医生”。

原来的两手准备都没发挥作用,黄红星冷静下来。开口,一定要开口,你有塞舌尔口音,我还有广东口音呢,谁也不用抱怨。用日常对话去打扰主任有点不合适,他就壮着胆子和病人、护士对话,一试之下,发现这种交流带来的沟通能力的进步果然比啃书本、背单词快得多。而且因为塞舌尔国立维多利亚医院作为塞国最好的医院,本身就是建立在国际医疗支援基础上的医院,这里的病人和护士对处于语言障碍期的医生普遍比较宽容。有了这个发现,黄红星干脆“得寸进尺”,在手术之余也“厚着脸皮”、手脚并用地跟病人、护士唠家常。没过多长时间,科室里的其他医生发现一向沉默的“中国黄”开口了,虽然有点口音,但表达的清晰、准确。

另一方面,黄红星沉下心来,别人不愿意看的小儿泌尿外科病人几乎都被他接到手上,虽然只是做着包皮环切、鞘膜积液切除、隐睾下降固定等小手术,他一律认真对待。黄红星发现这里的包皮手术还是使用传统的方法,伤口包扎和术后护理也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术后感染和粘连的情况经常发生,他就不厌其烦地在术后给护士和家属示范。护士们惊讶地发现,其他医生做的同样手术包扎得像个粽子似的,这个中国小伙子简单的包扎反而效果更好。为了改进包皮手术方法,黄红星专门从国内邮寄了一批包皮套过来,并手把手地教其他医生用新方法做包皮环切手术。其他医生看到新方法既简单快捷,效果又好,纷纷仿效,新方法很快取代了传统的老方法。

小手术的成功让黄红星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有了一定的声誉,很快他有了自己的门诊,也开始收治一些病人了。他开始向人们展示他的功底了,当他经常轻而易举且完美地完成被国际医师们认为难度很大,诸如塞舌尔以前总是送到国外去做的肾切开取石等手术时,他开始经常赢得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阵阵掌声,很多年轻的其他国家的国际医师开始好奇地向他咨询:“请问,你们中国是怎样培养医生的?”

“我相信黄医生,我再也不能带着这种痛苦生活下去了”

“中国是怎样培养医生的?”黄红星也头一次这样问自己。

别人的情况他不了解,黄红星觉得,自己的成长至少有两个要素,好领导和责任心。

本科刚毕业时,中山人民医院的外科主任李志坚一眼就发现平实沉默寡言的黄红星手术“活细”,为人踏实肯吃苦,就不断地给了黄红星以进修、学习的机会。这很对黄红星的脾气,他觉得自己就像一匹被伯乐发现了的千里马,大小手术都精益求精,撒开了使劲向前跑。

但很快,他发现要做一名好医生,光有出色的个人能力是不够的。在黄红星当住院医的时候,接诊过一个离休的老红军,老人家的一条腿是被截肢的。手术台上,黄红星完全是按规程做的,但术后出现了并发症。当时黄红星很紧张,但这个病人对他非常理解,非但没有埋怨他,还在每次检查时安慰他。护士给老人家换药,他也表现得很客气,很感激。最终老人家走了,却留下无限的思索:“一个那么好的人,医生为什么不能救活他。我为什么不能对术后并发症想得多一点、细一点?”认真总结之后,黄红星从心里要求自己,不论手术多么“完美”,工作都要做得更认真一些,更细致一些。想到做到,果然术后的意外、并发症就少了很多。黄红星也收获了对医生责任心的深层次的理解:与病人的换位思考。

在塞舌尔,正是这样的责任心使他在国际医生的团队中又一次脱颖而出。

当黄红星在塞舌尔的名声逐渐打响时,引来了其他医生的妒忌。有一次,一个83岁的病人慕名到专家门诊来找他,病人一年前开始总觉得下腹痛,排尿困难,当时检查发现是膀胱巨大憩室,但是随诊的医生认为他年纪太大了不能手术,简单给一些止痛药对症治疗,病人后来经过其他人的介绍来找黄红星看。在了解完病情之后,黄红星认为病人的症状是因为膀胱憩室引起的,虽然病人年龄大,但是一般情况还好,手术是可以进行的,很快他就给老人家安排了手术。在手术之前,那个原来随诊的医生很不理解,甚至带有敌意,直接在主任和病人面前质问黄红星为什么抢了他的病人,而且这个病人年纪这么大,不能承受这个手术的!黄红星解释说,他是在门诊看到这个病人的,而且认为有充分的手术指征,也有信心会做好这个手术。病人自己也说:“是我自己找黄医生给我做手术的,以前我求你帮我做手术,你总是推诿,我相信黄医生,我再也不能带着这种痛苦生活下去了,即使手术有什么意外,我也不会埋怨医生的。”看到病人的态度那么坚决,主任也同意了手术。后来手术非常成功,病人的症状好了,出院前再三道谢,称黄红星是他的救命恩人。之后黄红星和其他医生还有几次技术上的较量,旁观者清楚,还是这个年轻的中国医生出色:方案更细,创口更小,术后恢复更周全,时时刻刻都能为病人着想!挑剔的女麻醉师DR.Sarka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连泌尿科的主任DR Reginale也亲自介绍自己的朋友来找他做手术,自己出差时就让黄红星负责科室的工作,用DR Reginale的话说就是因为“中山红星”做的更好!

“当医生能够这样也不错”

手术之余,黄红星总觉得在塞舌尔做一个医生很惬意,这并不是指那些外出游玩,接到电话才打出租往医院赶的“国际医疗方式”,而是这里的病患和病人家属总有一种宽容、谦和的心态。一开始,黄红星甚至有些不适应,以为是民众对塞舌尔全民免费医疗体制的反馈。后来他发现,这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心态。

黄红星曾经接诊过的一个塞舌尔病人,说自己是前列腺癌,当病情恶化时,黄红星建议他转入ICU(重症监护室),当地的随诊医生却说没有必要了:这是一个肿瘤的病人,早晚都会死的,不要增加他的痛苦了。而这个病人的家属居然也同意了保守治疗的方案,只是要求医院在病人死了以后通知他们,好让他们知道病人已经上了天堂。这样的文化差异,让黄红星反应了很久,也反思了很多。从前他曾经长期困惑于自己的努力工作为什么没有得到所有国内患者的理解,他曾经把这归咎于极个别医生的违规行为。

经过塞舌尔的经历,黄红星知道自己医疗以外的文化上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

他想起曾经接诊过一个澳门的病人,病人的膀胱癌被黄红星所在的团队成功切除了。十多年过去了,这个澳门人每年过年过节都要专程从澳门过来看望当年的医护团队。起先黄红星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医生应当做的事,并不值得别人当救命恩人一样对待,但随着年复一年地收到那些精美的小礼物,听到那不多的几句寒暄,目送那人匆匆赶回澳门的背影,黄红星渐渐被感动了,忽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当医生能够这样也不错,在做个好医生的同时也不妨做个好人,把这些美好的回忆都记清楚,把这种甜蜜的重担真正背在身上”。

这样的想法让他对病人的种种心态又多了一份理解,现在的黄红星觉得,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医生都要明白患者想从自己那里得到什么,宽容的病人会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自己的生死,而自己身上的担子并不会因此有所轻减。

临行前护士长专门打车到使馆送礼物

黄红星除了做好泌尿专科的工作之外,还热心参与维多利亚医院的活动,他帮忙组织血库的动员献血的街头活动,这让他收获了很多意外的友谊。有一天一个他不认识的人特意走过来问他是不是泌尿外科的黄医生,并告诉黄红星他听说了很多他的事迹。黄红星听了,心里感慨:“塞舌尔实在太小了,随便都会碰到一个认识你的人,还好我没有干什么坏事!”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总是低调的干事,默默地为塞舌尔奉献着。不光群众的眼光,领导的眼光也是雪亮的,DR Reginale主任也从开始的怀疑到后来的肯定,并开始重用他,有什么大手术总不忘拉上这个“年轻的”中国医生。从2010年4月份开始,他已经把他提升为科室的二线医生了,到国外开会,就暂时把管理科室的重任交给黄红星。黄红星开始还是有点犹豫,但是大家都鼓励他,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也是一个展示中国医生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好机会!主任还几次三番劝说黄红星再留在塞舌尔工作一年,但是黄红星还是宛然拒绝了他的好意。听说还有下一批志愿者要来,DR Reginale就说:“‘中山红星’好啊,这次我们要申请两个中国的泌尿外科的专科医生!”中国医疗队回国前,维多利亚医院的护士长还专门打车到使馆送礼物,为他们送行。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8

1 普通护理干预提高肺结核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肺结核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大致包括普通护理、心理护理、介绍治疗方法、介绍预防并发症的知识,并针对患者对肺结核的认识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肺结核病患者护理干预要对患者个人信息全面掌握进行多种形式形式的康复指导,包括进行肺结核知识的健康讲座、发放简单明了的教育资料、进行一对一的咨询等方法。使患者和家属真正掌握肺结核诊疗知识和预防办法、认识到长期服药并坚持治疗的的重要性。运动、情感和饮食结构对肺结核病患者影响巨大,护理人员要让患者了解不良嗜好对康复的不利之处。护理干预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应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如有的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不理解一些医学术语,护士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之理解饮食的合理分配等,有的患者虽然病程已1年以上,但在院外没有经过健康教育,护士应给予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3]。老年人脏器衰老消化吸收功能并不好,牙齿因素和治疗药物的毒性反应也会影响患者的食欲,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而青少年肺结核病患者往往挑食、饮食不规律,护理人员应主动讲解营养的重要性以增强抵抗力[4]。目前药物发展很快,,如何选用的决定权是医生而不是患者,护理人员要教育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听从药物广告和电视台广播电台的一些所谓专家或主任的讲解,要教育患者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很多保健药品和器具的疗效并不可靠[5]。

2 激励护理干预提高肺结核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患者对护理干预接受程度一直是难以调查的,也是需要护理人员掌握的最重要的信息,激励护理干预可能是最容易受患者接受的护理干预。激励护理干预通常包括把该患者作为正面病例来讲解,或让该患者为大家讲述其康复的技巧及内心体会,给予患者鲜花等物质奖励等让患者增强坚持锻炼的信心,这样可以满足患者自尊,使患者在一个温暖的气氛自觉主动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完成每一项短期康复目标,以达到最终完成长期目标的目的[6]。激励式护理是以患者的奖励为重点,刺激肺结核病患者的康复需求,施加积极正面的思想行为,进而达到理想的护理目的,这对于一些慢性肺结核病患者在患病期间所表现出的被动以及退缩等行为有着显著控制意义,从而达到改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关系等社会功能的关键目的[7]。激励护理也是要克服患者对自己疾病的错误评估,研究发现一些患者对病情的评估往往与医护人员存在不同,超过半数患者认为自己尚未控制,有的患者不同意医生将自己评定为控制,因此,通过激励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正确地评估病情,对于提高患者控制疾病和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有重大意义[8]。

3 培养肺结核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因其很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对某一种抗结核药产生耐药性,而使病情迁延反复。患者的治疗如果不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用药,有规律的坚持治疗的话将使疾病的治疗变成一个长期过程。治疗过程中病情出现好转的情况时,就有一些患者可能会自己中断服药治疗,从而导致肺结核病的治疗变得非常困难,所以提高肺结核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意义重大。很多学者认为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 一些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其原因大致为肺结核病患者常常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需要良好的社会支持和护理干预来帮助患者面对各种应激,最大限度的改善健康状况,以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从而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自我管理[9]。21 世纪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新途径,不仅是需要患者具有对所患疾病的具体全面认知,而且能够作为同种疾病团队的教育核心,通过开展患者间的相互教育和团队活动,使团队的患者能够进行自我保健的活动[10]。普遍认为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满足肺结核病患者的个性化护理要求; 能够在自身能力的范围内提供持续的保障服务指导,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与其他医疗保健模式相比更容易被患者和社会接受,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值得大力推广[11]。

参 考 文 献

[1] 王伟,杜巧盈.强化自我管理干预对结核患者行为及病情的影响.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34):83928393.

[2] 李来有,李艳玲,康琳.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案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评价.护士进修杂志,2012,7(11):10551057.

[3] 申华平,侯艳琴,孙建萍.个体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全科护理,2011,9(33):31073008.

[4] 郭瑗.老年肺结核与青少年肺结核病患者临床特征对比及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164165.

[5] 张桂娟,马民.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436.

[6] 熊淑珊.激励式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186187.

[7] 包爱俩,张伟,季显琼.激励式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效果.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2,19(14):7475.

[8] 李君,韩伟,纪秉文.专科护士管理和常规自我管理应用于成人哮喘控制的对比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12,12(7):6063.

[9] 朱杰敏,叶本兰,陈美琴,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自我管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2,12(5):308310.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介绍范文9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创伤急诊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院救治的132例重症创伤患者的预后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全面护理,重症创伤抢救成功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结论做好重症创伤患者的全面护理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重症创伤; 急诊; 全面护理

【中图分类号】R32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45-02

创伤是机械因素引起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破坏。根据发生地点、受伤部位、受伤组织、致伤因素及皮肤完整性而进行分析。严重创伤可引起全身反应,局部表现有伤区疼痛、肿胀、压痛;骨折脱位时有畸形及功能障碍。严重创伤还可能有致命的大出血、休克、窒息及意识障碍重症创伤是指突发的严重创伤,瞬间造成躯体的系统功能损害。重症创伤的护理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多层次,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对急危重症患者及时做出护理诊断并迅速、准确、有效的做出救护。是我院护理团队工作能力的体现。我院急诊科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共护理了重症创伤患者134人,现整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134位重症创伤患者,男93例,女41例,年龄18至55岁(受伤前均为健康人)医护人员到达现场救治时间或来院就诊时间分别是伤后10分钟至伤后3小时。其中交通事故伤95例,摔伤31例,机械伤5例,锐器伤3例,创伤指数均在15以上,均需入院治疗。

2 急救护理方法

2.1 充分准备:当急诊室打来电话通知有需要住院治疗或紧急手术患者时,护士要立即根据工作人员叙述做好充分准备(气垫床、牵引床、牵引物品)抢救物品包括心电监护仪、吸氧装置、吸引器等(严格执行“五定”制度,即定数量、定点安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抢救时使用)如需立即手术,还应备好普鲁卡因皮试液以及其他抢救药品和各种无菌急救包等。

2.2 科学创伤评估:患者入急诊科,护士主动迎接,边问边看边检查,具体方法如下。看即观察意识、面色、表情、姿势、呼吸、瞳孔、伤处情况等。问即询问受伤史、伤口部位、伤后时间、处理情况、循环意识、呼吸状态等,根据以上因素得出不同分值,小于7分为轻度,大于18分为重度。检查内容包括:①观测脉搏和四肢皮肤湿冷度;②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迅速掌握患者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明确处理重点。对创伤进行以上评估可保证抢救工作合理到位。

2.3 搬动护理到位: 重症创伤患者入院离不开搬动,如果搬动不到位可加重病情,所以应该根据患者的受伤部位受伤程度进行最佳搬动护理。例如脊柱损伤的搬运注意事项 用担架、木板或门板搬运。先使伤者两下肢伸直,两手相握放在身前。担架放在伤员一侧,三人同时用手平抬伤员头颈、躯干及下肢,使伤员成一整体平直托至担架上。注意不要使躯干扭转,特别注意勿使伤者呈屈曲时搬运。对颈椎损伤的伤员,要另有一人专门托扶头部,并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

2.4 强化分工:指定护理负责人组成护理小组,抢救中的指挥者应为在场的工作人员中职务最高者,各级护理人员必须听从指挥,在护理过程中态度要严肃,认真,既要分工明确(如建立静脉通道,备皮,清理工作等都做好严格分工)又要密切配合。护士可在医生未到达之前,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适当、及时的紧急处理,如止血、吸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道等。总之,每一个急诊患者入院都要做到迅速、合理、有效的护理,为挽救生命、减少后遗症赢取宝贵时间。

2.5 严格交接班:值班人员应严格遵照医嘱和服从护士长安排,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进行。巡视病人,发现病情变化在职责范围内给予处置,并应向值班医生反映。遇重大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和总值班汇报。4.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必须提前15分钟到科室阅读交班报告,交接物品。接班者未到时,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5.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各项记录及本班各项工作,处理好用过的物品。如遇特殊情况未完成工作,必须详细向下一班交待,并与接班者共同做好工作方可离开。

2.6 心理护理:以病人为中心,护士与病人的良好人际关系是心理护理和其他治疗护理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病人通常表现出对意外的紧张焦虑绝望,病人家属也会有同样感受,这样不但不利于伤口愈合,而且可能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及时疏导安慰病人以及病人家属,刚入院病人,我们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需要帮助可找谁等,帮助家属尽快熟悉就医环境。积极进行病人宣教,介绍病情,疾病发生的原因,一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尤其对家属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进行细心讲解,如饮食护理,详细说明哪些食品可吃,哪些不能吃等,使家属对疾病有所了解,并对自己可为患者所能做的事情有信心。对于病情变化我们应耐心解释其原因,向家属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病情而制定的,使家属对治疗方案放心,同时加强巡视病员,以实际行动使家属安心。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焦虑,应对家属目前的困难表示理解,但要强调现在所用治疗方案的必要性,说明中断治疗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影响,鼓励家属克服困难,同时与其主管医生沟通,在用药方面从价格较低并有适应症的药品开始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尽量降低病员的费用,还要从生活上予以关心,使家属有信心坚持治疗。争取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获得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