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口语课程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9-11 19:04:03

口语课程总结

口语课程总结范文1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口语课 课堂实践 教学方法应用

【论文摘要】英语口语课程是根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要开设的一门职业基础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语言技能训练课。英语口语课的实践与教学方法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高职英语口语课的实践授课与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可行性总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服务外包项目的纵深延续,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以其出色的实践能力愈来愈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在外资企业、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商务贸易等方面的接待服务和管理工作。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尽快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英语口语课程是根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要开设的一门职业基础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语言技能训练课。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打好语言基础,语言基本训练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英语口语课程设置特点就是要强调综合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原则,突出英语听说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清晰、流畅、达意。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表达思想的能力,学会英语思维和逻辑性的培养。英语口语课的实践授课与教学方法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下是笔者通过多年的口语教学的心得:

1 英语口语课实践授课环节

1.1 热身练习

在课程开始时,可以选取一些英语绕口令,故事接龙游戏,猜词等方式展开,全体上课学生均参与进来,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对课程主题的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的导入。使学生对课程主题有相应的认知,并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让学生分享各自的信息和知识,做到资源共享。

1.3 实践环节

此环节为口语课的精髓所在,教师可通过此环节检验学生的口语作业完成情况,也可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讲,互动对话,看图说话等锻炼语言运用能力的练习。在此环节给学生传递压力,增长动力。

1.4 教师点评

口语课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每位学生发言期间,尽量不打断学生的语流和思路,在学生表达完毕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发音、语言构成和语法等方面的错误进行纠正,点评环节是极有针对性的,它可以使学生及时找到语言表达的欠缺之处,此时给学生指正收到的效果最好最大。

1.5 口语作业

一般情况,口语课没有笔头作业,但并不代表没有作业。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口头作业,如针对下一课编对话、布置演讲、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等。这里强调的是:下次课一定要检查,这是进一步压力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培养学生课下也说英语的习惯,才能构造出英语语境,逐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6 总结

每次课程结束前,教师应做出针对性的总结。这样,可使学生的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学生在教师总结的过程中,对本次课中各自的知识点做出梳理,并对自己语言表达中的问题再次回顾,加深印象。"

2 教学方法应用: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英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英语口语的提高,一靠多实践,二靠方法对。用正确的方法多实践,是学好英语的基本规律。英语口语课更需要有相应的语言环境,有正确的语言材料和交流对象,学生们就可以通过反复的模仿,交流,反馈和纠正运用,不断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从简单的模仿老师或教材中的一词一句开始,继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

2.1 新单词和语句的出现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相应的情景,先用简单的日常用语去解释学生不懂的语句,必要时还可以配合运用手势,身体语言,图表解释等方法作提示和引导,并同时鼓励学生运用刚学过的词句与老师或同学进行课上和课外的口语交流。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适应和掌握用英语去解释英语,用已知的词句,地道的语言去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英语语感和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形成自己正确的口语学习方法,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英语口语课堂操练和课外交流。

2.2 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一旦被激发,能量是不可低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提供若干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并对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意识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交流活动,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听说能力。例如:Date and Appointment一课的学习,采用分组的形式,每组二到四人组成,教师在课前提示本课学习主题,让每组同学课前自学课文对话,并鼓励学生自己将不完整对话补齐,或把情景对话进行再创造,原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对话。课上每组同学脱稿表演对话。每组表演后,教师根据学生对话内容,提问并纠音,以使学生是在真正理解语言的前提下,自然对话而不是死记硬背。指导学生在对话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眼神交流和随机应对,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并及时让学生认识到date和appointment的区别,正式商业约会和非正式约定的表达方式,西方礼仪和思维习惯。每组表演这样的授课方式,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有成就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

2.3 语言表达欲望、语言组织和胆量培养

口语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英课;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H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营造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开口

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最大阻力就是他们自己的心理障碍。换句话说,就是缺乏自信或出于害羞,怕说错了被人家笑话。这里必须培养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氛围,解决学生课堂上开不了口的情况成为教师应做的首要事情。

我们常说学习如果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好成绩,而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肯定是有影响的( Harner,1983)。当他们对课堂教学失去信心时,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动力。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大胆尝试学生中心法,改变“照本宣科”地“满堂灌”的方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挤时间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所有的学生克服各种障碍,开口用英语讲话。例如:讲完《大学核心英语》读写课程的篇章后,经常在习题课上组织寓教于乐的语言游戏活动,目的在于营造一个语言环境,让学生开口说很简单的英语。游戏活动既给学生个人展示个性的机会,又要求人人有合作精神参加各种竞赛。学生们或编成组或配成对,在欢歌笑语中彼此了解,在友谊竞争中互相合作,师生打成一片,自然融洽。例如,可以组织语音游戏,(例略)使学生在游戏中各有所得,对将来参加英语讨论表达相对复杂的意思就不再胆怯了。

另外在课上不管说得好坏,只要张口练习,期末考试一定给多练习的学生加分。这样,原本紧张压抑的课堂气氛就变得轻松、愉快了,学生们一个接一个畅所欲言,真正做到开口说话的突破。

二、因材施教

大学学习英语课学生较多,性格各异,很难保证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游戏活动中来。做为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减少人多的负面效应。依学生的性格特点,经常把健谈的和缄默的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讨论不同的话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让健谈的学生讨论一幅有关“Psychology In Life - Cancer”的画,而让缄默的学生讨论“If you have one million dollars,what do you want to do?”主题分配完后,分别给他们5~10分钟时间做准备,然后,要求各组派代表上台表演。钱是每个人共同关心的话题,较缄默的学生也对此夸夸其谈,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健谈的学生讨论有关“Psychology InLife - Cancer”的论题时,争先恐后地讲发生在身边的心理作用对生活的影响的事故。有一个很内向的学生边讲发生在自己家的故事,边流泪,全班同学为他难过,为之感动。各组发言之后,及时绐予评估,并鼓励学生逐渐养成用英语讲话的习惯。

三、口语练习法

(一)创立校园英语角,充分发挥外籍教师和英语教师的作用。

例如,某学院聘有数名外教,这本应对学生口语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大学英语课没有外教课,基于此原因,在校内建立起英语角,每周邀请外教来英语角与学生攀谈,为学生创立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同时鼓励学生与外教预约到他(她)家与其聊天,向他们学习,注意模仿,长期坚持不懈,必能收到效果。另外一个口语学习对象就是英语教师。在课上组织“Chitchat”节目,教师做节目主持人(host or hostess),每次选择不同的主题与学生用英语自由交谈,给学生适当的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机会。经过长时间口语练习后,学生口语水平提高很快。

(二)选择合适的精读课文,采用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英语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有助于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学思想和转变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传统角色。讲授《大学核心英语》读写教程时,采用讨论式教学形式,改变多年来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旧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就课文内容用英语(目的语)开展讨论。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阶段:①教师指定主要教学材料是《大学核心英语》读写课程A篇;②根据课文内容将全班分为八组,每组五人;③确定每个小组承担主讲的段落以及组内成员的分工。

2.自学、讨论和表述:①学生各自通读并钻研有关教学内容;②各自详细讨论本组主攻段落。这是教学中一个关键环节。它首先要求学生通过组内与组外,师生间的讨论或互相请教,确保正确理解所学内容;③根据组内分工,每个人在全班作主题发言;④每组分布几个中心问题,供其它小组讨论;⑤主讲组组员分散到全班其它各组,引导并参与讨论。

3.综述、评估和总结:①主讲组员回到本组汇总讨论情况和问题,推举代表在全班作综述汇报;②教师作点评、答疑、总结。

《大学核心英语》读写教程的A篇基本上按照上述教学过程一一进行。应该指出的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和默契的配合是这一教学过程得以存活和发展。个人学习与集体讨论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口头表达结合起来,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实践及学习目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氛围之中,学生必须实现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转变。公开讲解,人人有份,这是一份极具挑战和刺激性的工作。为此,每位学生,不论其水平高低都必须去思考,去与同伴商量,去向教师请教或查询有关的信息和资料。个人亮相成为小组集体荣誉的组成部分,小组综合评分取决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内容话题之间的衔接,时间上的分配等一系列因素。这种评估方式将学习过程的每个环节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组内成员相互出谋划策,互教互利,齐心做好衔接和配合,每位学生的个人自尊心、自信心和小组荣誉感十分自然地转化成了学习的动力和激励因素。

(三)模拟情景训练

模拟情景训练是英语课堂上经常使用的口语训练方法,教师总是努力使这些情景更加逼真,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设想了一个既生动又形象的活动“For of Against”。

1.课程开始出一个主题: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能谈恋爱吗?

2.活动步骤;①学生们可以自由活动,为讨论主题做准备;②回到座位上,按他们所持观点分别记录下“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能谈恋爱”,“不能谈恋爱”。论点应该明确;③然后,让学生们讲关于“大学生在校读书期间是否可以谈恋爱?”的中立看法;④讨论十分钟后,一部分人讲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谈恋爱,另一部分人讲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可以谈恋爱。两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⑤接着,我向学生解释应该怎样即兴发言。我总结上述讨论及自己的看法,增加这些观点的深度。随后,从右边开始,一个学生接一个学生发言,直到又回到第一发言的学生。再继续进行第二圈、三圈的讨论,直到找出一个合乎逻辑的、总结性的评语。

最初活动开始时,我要求学生花几十秒钟思考自己听到的别人发言的要点,仅就前者的观点发表意见,提出赞成“For”与反对“Against”的意见。当一个学生的发言没有针对性时,其他学生总是渴望能总结前一个发言者说过的话并恰当评论。通过赞成“For”与反对“Against”的活动,使学生置于一个更具挑战的情景下。他们必须出自本能地应答,更重要的是,必须结合别人所讲的话组织并陈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在模拟情况训练中真正做到即兴发言,提高他们与人交际的能力。

口语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口才与演讲 考核 改革

【基金项目】湖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经营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19-01

《口才与演讲》课程是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素质拓展课程,可以作为所有专业的选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传授言语交际基本知识和进行演讲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言语交际的能力和当众演讲能力,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而检测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通过一次卷面考试来评判是不全面,也是不准确的。为适应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结合《口才与演讲》课程的特点,必须在考核模式上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将口才与演讲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训练相结合,突出人文性、交互性、参与性、操作性,使学生掌握演讲与口才技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特定的职业口语风格与从业规范。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病

《口才与演讲》课程是为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而设置的课程。这门课的现实性和实践性极强,并且要面对快速变化世界中思维最活跃的一群当代大学生。

该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为期末理论课考试加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不同学校有不同规定。期末理论考试以闭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情况。题目类型包括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应用题、演讲稿写作题。从题目类型和出题数量来看,该课程传统考核方式偏重于对相关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的考核,且期末理论课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比重太大,有的学校《口才与演讲》期末理论课卷面考试成绩就是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实际上,一次笔试很难判定学生的实际口才能力。这种考核方式,无法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无法激发学生平时上课的热情。

考试不仅仅是评价教学的手段,它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关,要想改变考试中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必须进行考试改革,才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创新点

1.注重全面考核,强调平时表现

针对《口才与演讲》课程的参与性强这一特点,课程成绩的评定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教学过程、环节的课堂反馈应当成为该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准。通常情况下的20%的平时成绩+80%的期末理论课卷面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无法突出《口才与演讲》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新的考核方法中,伴随着教学进度的发展,可以将考核方式调整为:平时成绩50%(其中作业占10%,平时训练占40%),期末成绩50%。具体来说,就是加大了对学生口语表达环节的考核。平时训练考查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角色扮演、即兴演讲、命题演讲等模块设置下的综合表现,旨在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因而学生对每一细分模块的随堂演练和模仿将成为成绩评定的重要部分,且分值将较之前评定标准提高,拟定为总成绩的40%。而期末考试的口试以抽签方式决定要说的话题,考查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与笔试相结合,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知识考核,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并且重视功在平时。

2.结合口试笔试,增加考核方式

一般情况下,《口才与演讲》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中期末卷面成绩占到总成绩的80%,且重点在于考核学生对于本课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够反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却很难全面提升学生对交际语言知识和演讲知识的独自运用能力。在新的考核方法中,期末考试也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法,以充分体现课程的教学要求,活学活用,活练活考。口试由现场抽题,从表达的内容(正确、鲜明、典型、生动)、语言(普通话和副语言)和考场技巧(自控、控场、时间)等方面评分。这种开放式考试方式将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

3.加强实践考查,重视能力体现

《口才与演讲》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以评定成绩为主,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运用意识和能力不强。在新的考核方法中,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当场赞美他人,对特定话题讨论、命题演讲等,通过灵活变通的考核方法让学生摒弃死记书本知识的思维定式,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在期末卷面考试中结合相关案例的分析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三、《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具体实施方案

《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由二部分内容构成,以百分计,满分100分。

(一)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1.课堂实训。学生每次课都要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课堂实训,记录分数,此项积分占总成绩的40% 。

2.作业演练。每次课堂上,教师利用一定时间对作业内容提问或组织学生演练,然后讲评。每次作业要积累分数,此项积分占总成绩的10% 。

(二)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1.笔试:

1)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 。

2)考核方式:开卷,考查

3)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在考查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上,注重对于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

4)题目类型:简答题、论述题、应用题、演讲稿写作题等

2.口试:

1)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30% 。

2)考核方式:老师提前给出演讲主题,学生自拟题目,脱稿演讲3-5分钟。

3)评分细则:

仪表形象:着装整齐,大方得体;姿态自然,动作适度。

演讲内容:主题鲜明,符合主题内容;内容充实,事例动人,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感;行文流畅,用词精练,详略得当。

语言艺术:发音标准,流利;节奏处理得当,技巧运用自如;表现力、应变能力强,能活跃气氛,引起高潮。

四、《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改革模式改革意义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它有赖于不懈的勤说苦练,也离不开相关的理论学习和长期的文化积淀。作为一门正式开设的课程,《口才与演讲》既要求学生掌握训练口才的途径与方法,还必须具备培育口才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将《口才与演讲》课程考核重心从期末转向平时,从笔试转向口试,既保证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了实践技能的操作,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二者紧密的结合。实践证明,考试内容全面化、形式多样化,将使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口语课程总结范文4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口语交际是一种新型课,它是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意识和习惯。提高交际能力为目的。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交际工具性是语文学科最显著的特点,而口语交际能力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新大纲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因此,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我们当前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语文是重要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具性与人文的统一;语言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充分地说明了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需要。小学阶段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特别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于发展语言,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上好一节扎实、高效、完整的口语交际课,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应当积极思考与实践的问题。所以,从小培养,尤其是从三年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三、小课题研究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课题研究责任分工

**:制定实施方案

各班语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收集活动资料、活动展示

**:统一收集各班资料并制作美篇

**:完成研究报告

**:全年级集中展示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情感交流目标: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情感交流,营造平等、

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潜能。

2.语言发展目标:提高学生倾听、交流和应对的能力。在语言阅读课上,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双向互动、无拘无束地交流。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际与交流”把话说完整、交际清楚。同时,还要训练学生说普通话,规范日常语言,克服方言语病,为学生日后与他人流畅地交谈和写出通顺的文章打下坚实基础。

3.能力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想说、敢说、会说的兴趣,提高语文交际的能力,使其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成为有知识、会思考、适应社会的人。

4.教师专业发展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对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的专业化发展,培养一批事业型、科研型,具有高素质的教师。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研究三年级学生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掌握口语交际的技巧。如何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应对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交际素养。

2.研究三年级学生如何激发和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如何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境、拓宽口语交际渠道、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自信心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研究三年级学生如何针对教材口语交际训练,根据各种不同类型题材的口语交际特点和要求,进行有的放失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研究三年级学生如何进行精彩的口语表达与文明交际的整合、

综合性训练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本校三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作全面的了解,从而为研究的深入打下基础。

2.文献研究法。主要通过查阅、搜集、积累文献资料,了解跟课程研究相关的资料,掌握有关三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和发展方面的各种新鲜事实、观点和见解,并作为我们研究的参考和借鉴。

3.经验总结法。及时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反思,以有利于本课题的顺利开展。

4.教学实践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各种假说,运用必要的合乎教育理念的方法,探索出提高三年级学生语言感悟、交际、运用等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

八、课题研究的过程

1.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5月1日--5月7日)

(1)确定课题,制定计划,研究方案。

(2)理论学习。首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标准》对口语交际要求。通过反复实践——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环节互相促进。然后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5月26日--9月19日)实验、探索。

(1)调查课堂教学现状,精心指导,抓实训练,积极开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教学研究。

(2)以课堂为实验基地,以生活和课外活动为辅助,进一步探索研究,通过形式不一,灵活多样的方法与实践,有目的、有步骤地

进行实验研究,并收集,整理形成相应的总结材料。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9月20日--10月20日)

(1)搜集整理研究资料,申请结题。

(2)撰写结题报告,研究论文。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创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观念,教师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多鼓励、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这种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

2.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存在的发展潜力,发现了学生在表达过程中闪光之处,在学生说话后要有鼓励性地评价,发现学生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当众说话的勇气和信心。

3.规范了师生交际语言和得体的举止谈吐。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师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和得体的举止谈吐。学生不仅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还要树立“动口即是练说”的观念,从而自觉地随时随地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地方经济;课程体系;国贸专业;产业结构

作者简介:崔玮(1970-),女,河北张家口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2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52-02

随着我国各类企业对涉外经济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地方性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定位、进出口商品结构、企业类型、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依托地区经济及产业发展特色进行专业特色建设,从而培养符合本地区需求的外经贸人才。

近年来,北京市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世界城市”的新定位使得北京从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等方面着力打造城市高端形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产值已占总产值的70%以上;进出口额持续增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不断提高,2009年分别达到63.7%和36.2%;①众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聚集北京,使得北京的总部经济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北京经济发展的独特性使其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作为主要为北京输送外经贸人才的地方性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应对自身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通过构建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培养服务于地方的国贸人才。

一、北京对国贸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1.服务经济发展对服务贸易运作与管理人才的需求

目前,北京市服务业在创造增加值、经济贡献率、实现税收、吸纳从业人员、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等六个方面,占全市总量的比重均超过七成。北京市率先在全国形成了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已成为支撑首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与对外开放势必促进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目前,北京市服务贸易额占全国比重的15%左右。与此相应,对外经贸人才的需求也从单纯货物进出口操作向服务贸易运作与管理人才转变,如各种国际物流公司、金融企业、软件外包企业等对懂得服务贸易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的人才需求逐渐增长。

2.世界城市定位对具有良好英语应用能力人才的需求

北京已经具备了建设“世界城市”的基本条件,世界主要的跨国公司总部或研发机构聚集北京,这也使得世界重要的商务活动选择在北京进行。作为区域性的集商贸、金融、信息、文化、会展及办公为一体的城市商务中心区,北京CBD吸引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其中,以总部为代表的商务服务业2934家,占到企业总数的60.3%,高端商务产业在区域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北京“世界城市”的定位及国际商务产业的发展使其对于一些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3.进出口快速增长对具有较强实务操作能力人才的需求增加

1999年至2009年十年间,北京进出口总额从3435951万美元增加到21479103万美元,增长了6.3倍,远大于地区GDP增长。此外,随着进出口经营权的放开,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逐渐走向国际市场,经营进出口业务。逐年增加的进出口贸易量增加了对懂得国际惯例、熟悉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够较快地在业务一线独立工作的外贸人才的强劲需求,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报关员、报检员、货运员等。此外,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外贸行业内分工趋向细化,新的业务岗位不断涌现,如外贸跟单、国际快递、商务文员等。企业对外贸人才的新需求表现在不仅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实务操作技能与经验以及对所在行业的深入了解,拥有上岗的职业证书或资格证书;此外,还要掌握基本的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以保证岗位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随着高新产业的繁荣,北京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也稳步增长,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占北京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5%左右。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外商高科技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产品的交易中心,而天竺出口加工区也逐步建成外商投资高科技加工贸易产品出口的区域。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使企业所需求的外贸人才应是既懂得相关产品知识又具备商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

1.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课程相结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由于服务和货物的特点不同,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运营存在着本质区别,不同的服务行业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服务贸易运营对以传统货物贸易为主的外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对此,各院校的探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传统的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是针对货物贸易的,而针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特点,其课程体系应进一步突出对学生服务贸易理论基础与操作能力的培养,具体措施包括四个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课程体系的设置最终是为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应首先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将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明确地作为本专业培养目标之一,即:国贸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国际市场调研分析能力、国际商务沟通能力及国际商务运作能力。他们能够在外贸企业、生产企业从事进出口综合业务操作工作,或在报关行、国际货运、金融机构等专业领域从事报关、货运、国际结算等专门岗位工作以及在服务性企业从事服务贸易实际运作与管理工作,也可在涉外经济部门从事对外经贸管理工作。

(2)进一步突出“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国际服务贸易”这门课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将其开设为专业选修课。而对于北京地方高校而言,则应进一步加强这门课程的建设。具体措施可包括:将其设为专业核心课程,增加学时数,改革教学内容,使其更好地与服务业各领域贸易发展现状紧密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最新的服务贸易理论知识,同时对各行业服务贸易发展有较深入的认识。

(3)利用现有资源设立服务贸易相关专业方向。大多数综合性院校都同时开设有国贸专业、金融专业、物流专业或会展专业。国贸专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源,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使学生在学习货物贸易相关课程的同时,能够有针对性地选修金融、物流或会展等课程模块,从而能够对服务贸易的某一行业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4)开设服务贸易系列讲座。在选修课环节中还可以为学生开设有关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概况的系列讲座,如北京金融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等系列讲座,使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区域服务贸易发展情况,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其今后在服务业领域从业打好基础。

2.通过全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系列课程培养国际化人才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满足北京对高端国际商务人才的需要,国贸专业应通过多种途径,增强专业英语的教学,做到“英语四年不断线”,并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其跨文化交流及合作能力。

(1)积极开展全英语教学。探索全英语或双语授课方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开设全英语教学班。聘请外教和学院优秀教师用英语进行主要学科大类课程、专业必修和专业限选课程的授课,以保证学生既可学到前沿的国际经贸专业知识,又可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专业英语水平,拓展其国际化视野,为今后从事国际经贸工作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英语基础。为了保证全英语教学的质量,对授课教师必须进行严格的挑选和培养,尽量聘请国外教师,本学校的教师则必须赴国外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深入了解国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同时,应精心选择适宜的原版教材配合授课。

(2)细化专业英语课程,形成外贸英语课程群。大多数院校国贸专业对于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都是通过开设“商务英语”、“国际贸易专业英语”等课程,但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系统培养学生国际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所发挥的作用仍较为有限。为了满足北京对高端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地方高校国贸专业应进一步细化专业英语相关课程,系统地开设“经贸英语听说”、“经贸英语口译与笔译”、“国际经贸报刊原文选读”、“英语综合能力实践”等外贸英语课程群,并配合全英文开设的“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务谈判”专业课程,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此外,学校还可以在视听室安装商务英语方面的实训软件,并将专业英语自主学习与训练纳入课程体系。

3.构建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岗位需求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外贸业务员,或叫外销员等;二是物流操作员,或叫海运操作员、外运等;三是外贸跟单,或叫外贸助理等;四是报关员和单证员;五是外贸经理、物流经理。此外,还有一些需求量较少、素质要求较高的职位,如金融机构中的国际结算、外汇业务文员、科研与教学人员、政府公务员等。地方院校毕业生则主要针对的是上述前四类岗位,即中小型企业中的实际业务岗位。而中小型企业提供的外贸工作岗位主要是出口营销、单证处理、报关、报检等工作,它们所占比例大致为:24%、36%、22%、18%。这就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与岗位要求相对应,充分体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目前课程体系中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相互封闭、缺乏沟通,实践环节特别是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环节亟待加强,学生对业务流程缺乏全面了解。为打破各门专业课之间的界限,学校将完成与进出口实际业务操作任务密切相关的、分散于多个学期的多门课程,包括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海关实务、国际结算等进行整合,开设进出口业务综合课程。该课程以国际贸易业务操作流程为主线,将原来单独开设的各门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重新整合。学生不再是独立地学习海关业务、国际结算、国际运输、保险、商务谈判及函电撰写等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进出口业务操作相关任务的展开,将这些相关专业知识穿成一个“知识链”,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按国际贸易职业活动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与训练项目。

(2)构建分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课内实训,即在授课过程中针对课程关键点进行认识性实践;二是集中实践,即紧跟在各门专业课程之后的集中实践环节,主要针对单门专业课程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训练,可安排在每学期最后两周集中进行;三是综合性实践,即针对国际贸易业务全过程的综合性训练,把课程的关键点以及国际贸易业务各个环节串连起来,通过模拟国际贸易全过程及参与企业实践,对综合业务能力进行训练,包括综合流程模拟、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企业实习等。将课中实践、集中实践和综合模拟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形成分层次、递进式、由点到面再由分散独立到系统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3)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融入课程体系。由于外销员、报关员、单证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际工作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因此,应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核心内容融入相关专业课,如海关实务课程以报关员考试教材为主要授课内容;同时,开设国际贸易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集中实践课程,由多名专业教师针对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对学生辅导,鼓励学生考取国际贸易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4.根据进出口结构变化调整相关课程授课内容

由于北京进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为主,企业要求业务人员既要懂得经贸知识,又要具备相关产品知识。因此,应当对传统的商品学等课程进行改革,调整授课内容,增加计算机及通信产品以及其他高技术产品相关知识,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高技术产品进出口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之,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地方高校在构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本地区对外贸人才需求的特点及变化,不论是知识结构还是能力培养都应紧密结合当地企业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的实用型、复合型外贸人才。

注释:

①数据来源:根据《北京统计年鉴2010》数据计算。

参考文献:

[1]李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商业经济,2010,(3):111-112.

[2]魏兴民.地方院校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本科人才课程体系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12):26-29.

口语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英语口语 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近两年来,我国涌现出众多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研究者以教育教学法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服务于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系统研究,既有翻转课堂教学经验分享,也有统计数据进行量化的实证研究,为翻转课堂的发展与普及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观点。

一、翻转课堂概论

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秩序,把传统的课堂讲解知识通过课前学生自学学习完成,而把课后知识的内化和操练放到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录制的视频、网络教学视频或者相关的课件和学习材料,课堂时间主要用来解答学生疑问、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堂活动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统一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翻转课堂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知识的掌握是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堂上通过组织、协调和交流使学生把知识内化。翻转课堂是对于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较于传统课堂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二、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我国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时都能达到基本听懂英文广播、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与翻译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口语课无法独立开设,课时也比较少,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于学习英语口语句型和日常会话,没有安排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并没有达到语言交际和操练的目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教学中往往更专注于知识的学习,却缺少了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教学中没有精心设计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口语教学没有体现出交际性和实用性。一个大学英语班的学生在英语基础和学习方法上存在极大的差异,个体差异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学习方法的差别也直接影响学生学英语的效率和效果。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授课过程中进行统一的授课方式和教学组织,大学英语教学按现在的教学方式很难让所有学生有较多的口语练习机会,即使老师每次课安排练习的时间,一学期下来,每人也大概就能练两三次。在需要大量实践的口语课上,这显然是很不够的。因此,现在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也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和解决。

三、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2的Unit 1:Life is a learning curve为例,具体阐述如何设计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

1.课前自主学习测评。上课前十分钟用于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课前应设计好极速少量的测评,如朗读、回答问题和给出与陈述主题相关的内容等。可以从自主学习sharing,listening和viewing部分挑选句子让学生轮流朗读,检测他们课前是否进行了语音、语调、断句和流利度等方面的操练及掌握程度,也可以就学生课前听的sharing,listening和viewing具体内容进行提问,如可向学生提出下面的问题:What is Albert learning at the moment? What’s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he has ever learned? How did he finally overcome those difficulties? 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可以明显看出他们是否真正去听并理解听力题材的内容。课前十分钟的检测是评估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也是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

2.师生探究解惑。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疑问或不理解的知识点,有些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与老师或同伴的交流已解决,但是可能还有一些个人的问题遗留,翻转课堂上,老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而是答疑解惑者,教师应走到学生旁边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新知识。如学生在听完Viewing部分可能对“Intelligence must be bred,not trained.”这句话产生质疑,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共同探究,帮助学生走出迷惑的困境。

3.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合作学习是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学生完成课外教学视频的学习后,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在“对话”和“协作”中完成知识的建构。把班级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给出讨论的主题和情境,如:A:Your roommate loves shopping. Every month she buys new cloths,shoes and designer bags using a credit card. She spends more money than she has and borrows money from you to pay her rent. And she hasn’t paid you back for two months. Explain your problem to B. Then listen and respond to B’s advice. B:Listen to A’s problem. Give A some advice. 小M同学有效合作,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不同的看法,一起讨论如何陈述问题和给出建议,具体用什么风多样的句型,共同设计出对话,再一起演练、修改和完善。

4.小组对话展示。翻转课堂体现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形式,让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人,翻转课堂中通过设计演练和展示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小组对话或角色扮演。通过学生的对话展示和表演可以检测学生口语水平和表达能力。班级英语小组轮流进行对话演练和展示,要保证每个同学都能有开口讲英语的机会,小组对话展示结束,教师给予鼓励并及时进行点评。

5.总结与反馈。翻转课堂中,丰富的课堂活动和学生的课堂参与给予教师及时的反馈,教师加以分析,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它是一种教学改进和教师成长的方式。总结与反馈通常是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对全班同学的课前自主学习和上课表现进行总结,以便以后的学习与教学的促进和提高。

四、结语

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教改不是盲目的,是需要理论支撑的,要不断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发挥大学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模式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口语课程总结范文7

【关键词】口译教学 学生 主体 口译意识 口译人才

1 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的困境

1.1学校的困境是教学条件的限制

1.1.1大学英语口译教材缺口严重,而且目前市面上找不到一本真正专门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教材,主讲教师只能借用英语专业教材中的入门系列教材,尽管明明知道“大部分教材中的素材不适用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但也无能为力。

1.1.2口译需要专门的语音室,很多学校的口译教学只能借用听说教室,既不可能有效地组织口译活动,更不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口译进行录音跟踪,发现自身的问题。

1.2老师的困境是教学模式和经验的问题

1.2.1不少老师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在口译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传授为重,上课形式以笔译为主,学生缺乏英语口译技能训练。口译是一个动态过程,其技能掌握既需要语言知识体系,也需要非语言知识体系,两者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

1.2.2课堂设计中忽略了学生的体验,难以培养学生的口译能力,忽视了学生口译技能的掌握,以及口译思维和心理素质的构建过程。

1.2.3老师经验不足, 口译课堂忽略了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估。评估是口译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译语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 从源语到译语的转变过程是一种动态交际过程,作为翻译活动主体的译者,应从原文信息接受者和译语信息发送者的双重身份出发,主动、创造性地促成跨文化交际的决策过程。口译教学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性评价。

因为以上问题,所以真正学口译的学生态度和积极性是有待商榷的。

2 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的建议

为了让大学口译教学真正走出困境,笔者根据自身实践总结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正处于英语口译困境中的同行有所帮助。

2.1教学方向的调整

大学英语口译教学不同于精读、听说课程,而有其特殊性。教师在开设口译课程时应摒弃旧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重新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向。

2.1.1针对六级以上学生,口译本身就是英语技能输出的方式,要想掌握这个技能,需要不断去操练。因此,口译课应以课堂实践为主,让学生唱主角。

2.1.2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因为目前很多大学对于非专业的学生都没有设置专业口译课,很多学生对口译的需求都只有从随同翻译入手,尽管随同翻译也能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译水平,但对于这样很多对于口译有兴趣和天赋的学生却无法得到专业的训练还是遗憾的。

我建议大学都可以开设英语口译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但对选修口译课程的学生设置报选限制,在启蒙阶段尽量采用难度较低的素材,增加学生的操练准备时间,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由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口译材料的背景知识存在不同程度的陌生感,所以在口译课之初不宜以课文内容的主题来组织课堂教学,而是以口译技能为主线。可以先训练一些如欢迎词、祝酒词等礼仪致辞,然后逐渐过渡到各个专题的翻译。

2.2口译基本功的训练

2.2.1口译前,训练学生的记忆力

口译是受制于人的活动。口译时,不仅要听懂原语,而且要把原语内容记在脑海里或速记下来,立刻再现原语信息内容,即把原语转换成译语。所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是做好口译的基础,训练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起初,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段可为30秒或1分钟,以后逐步增长。其次,教师选用训练的语言材料要符合训练的要求。在学生每次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段内,教师话语不能重复,听力材料要有新鲜感,使学生产生口译的欲望。

2.2.2口译时,训练学生的速记能力

口译课要训练学生抓住并记下关键的词和意群(sense group)。另外,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熟悉的笔记符号,其目的是帮助记忆源语信息,如缩写词。甚至很多数学符号都可以成为速记的语言。

2.3课堂活动的设计

口译教学最忌照本宣科,根据教材课程内容授课,这样只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必须重新科学的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主动表演中完成自己的口译。

2.4完善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价是一个学习效果的跟踪过程,可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口译教学的全部过程,以学生的出勤、在课堂操练中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为评测依据。终结性评价以口译水平测试为主,采取口试的形式,侧重点在交替传译上。只有建立这样的教学评估体系,学生的学习目标才更明确,学习积极性才会更高。

3总结

总之,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的确问题多多,但口译能力是国际化的需求,我们只有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用心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入手,总能提高英语口译教学的效果,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小红.以跨学科的视野拓展口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1(2).

口语课程总结范文8

论文摘要:普通话口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高校新近开设的课程,从教学目的到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材的使用等方面,还未形成一整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本文从口语课的教学目的入手,试图探讨口语课的有效教学方法,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普通话口语课是近几年来在高校中新开设的课程。它不像其他专业课,从教学目的到教学方法的选择 以及教材的使用等方面,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对于普通话 口语课的教学 目的究竟是什么,人们的认识还不一致。教学目的不同,遵循的教学原则、选择的教学方法、使用教学手段等, 自然也会 大相径庭 。

一、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的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我国通用的语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当前,语言文字的应用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某些滞后现象,有些地区方言盛行,还没有真正形成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的风气。语言文字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进步。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促进民族间的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话口语课是不是普通话知识介绍课,或者说是不是 教学生说普通 话的课程,我们 的回答是否 定的 。就其本质而言,口语课属于语言学的一个学科,其 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会说普通话,还在于让学生在掌握普通话知识的基础上,语言能力有一定的提高。那么, “语言能力”到底是知识还是运用,是状态还是过程,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绝对的还是相对 的 ,是天赋 的还 是习得 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审视。社会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Hymes认为,语言能力包括从语法能力到社会语言能力的一切听和说的能力,语法能力纯粹是个体的,是形式和状态,社会语言能力主要是社会的,是功能和过程。

“解放嘴巴,使学生能谈 ”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创造力“六解放 ”之一 。一个人如 果没有在 公开场合发表意见的胆量,势必会影响其思想内容的表达。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以后,应该让他们感到最大的收获不在于已了解和掌握了普通话基础知识,而在于让他们感觉到通过学习,获得了一把进行有效交际的钥匙,学会了如何跟人很好地进行言语沟通。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把学习普通话基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当作主要的教学目的。

二、针对口语语体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随着人们交际范围、目的、对象的不同,人们使用的语言材料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人们在交际中,根据对象、内容、目的和环境的不同,在运用民族语言材料时形成了一些不同的体式即言语的功能变体——语体。不同的语体运用不同功能的语言材料。语体是以语言交际功能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语言风格类型。各种语体都有自己专用或常用的一些词语。没有人只用单一的语体,说话的环境和题 目改变时 ,说话人视 其对 自己言语注意 程度的不 同,会随之转 换使用 的语体 。这些语体 有特定的语言特征 。语言使用者的职业身份对他们所使用的口语以及书面语会形成某些制约,但也会为他们提供一套 自由运用的语言形式。使用范围以及语言使用者的地位和情态 (情态在语体研究中并没有加以系统地区别开来。)一起成为语言变体的语体基础。我们通常把这些变体称为某某语言,如广告语言、计算机语言、法律语言等。

目前,一般将语体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的关系密切。一般说来,口语语体是书面语体的基础,书面语体又可以推动口语语体的发展,使 之更为 丰富 。口语语体和 书面语体 的典型表现 形式是口语 和书面 语,但是 它们并不 等于 口语和 书面语 。 口语和书面语是人们运用语言的表现形式。许多书面语体中存在着口语 的表现形式 ,而有 些 口语语 体中也有书面语形式 。 口语和书面语是两种不同的,但又有所重叠的语言和非语言特征,无论从语体的角度,还是从方法论的角度,都值得加以研究。

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首先是非语言的,这与交际所采取的方式和材料有关——是在空气中传递的符号,也是写在表层的符号。这一区别对文体学家和普通语言学家都是 同等重要的:口语需要在语音 (音素 )层面上 进行,书面语则需要在字符 (字素)层面上进行。二者牵涉到不同的描写框架 。从情景角度看,二者不 但有重要的功能上的差别,而且两种变体在形式上缺乏完全的对应。书面语词带有庄 重、文雅 的色彩,口语语 词 比较活 泼通俗 、自然、平易,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比如 ,恐吓 (书)—— 吓唬(口),吝啬 (书 )——小气 (口),散步 (书)——溜达 (口)等。我们很难用传统的书写方法去写口语,反映口语的各种差异,有些书面语说出来,也会破坏语篇的连贯性。

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这一目的出发,我们应认真研究口语语体的特点,把握教学的重点。与书面语相比,口语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口语具有随机性

随机性主要指交谈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和说话内容的不确定性。在口语表达中,随机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日常交谈和日常会话中,从言语环境到言语内容都带有很大的任意性。因此,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应事先设定好语境,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三十个话题,设置一些交际语境 ,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比如设置初 次会面 的场景 ,这一语境就要用到称呼语、寒暄语、告别语等。此外,课堂 训练中还要结合社 会生活 实际,设置 一些学生 比较 关心或感兴趣的话语场景,比如,在答记者问的语境中,会用到提问语、暗示语、应变语等。课下布置会话题目,第二次上课时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抽查。这样训练可以突出重 点,既能增加课堂 教学 的趣味性 ,也能取得 良好 的教学效果 。

(二)口语具有灵活性

口语表达一般不受时间、地点、场合及其他特殊背景的限制,它 与人们的社会 生活相互 依存 。口语这 种灵活的交谈环境,是书面语无法比拟的。为此,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设置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相对应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语言素质” “如何看待大学生书写能力下降问题” “我的金钱观”等话题,要求学生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来表达。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其专长,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或用庄重典雅的语言来表达。当然,训练前还可用多种言语风格加以演示、对比,以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三)口语具有直接性

由于口语表达是面对面地在口头上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打电话除外),所以说交际双方的情感表露、信息传递最为直接,最为快捷。其直接性一方面可以通过体态语来表示,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借助语言的高低抑扬、节奏的快慢变化来表达。授课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由于口语表达,是随想随说,如果言语不得体,就可能使口语交际陷入尴尬的境地,最终导致交际失败。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辩论话题,比如 “智商与情商孰更重要” “名师就一定出高徒吗” “语言是否需要规范”等进行训练。在训练时要求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正确使用语言,即做到发音正确、用词恰当,句子合乎语法规范等。二是表达时充分地运用语境。

(四)口语具有综合性

口语表达是一种综合性的精神劳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从口语表达的过程分析来看,口语表达的实质是对 自身多方面的素养、知识和能力储备的调动。 它与美学、伦理学、逻辑学、传播学以及言语发生学等都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不能把口语课单纯地上成普通话语音课。如果那样的话,学生的语言能力就很难提高。因为在言语交际的很多场合中,有时单凭 “言辞”往往不能听出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必须联系手势、身势、表情等伴随语言的体态语,才能揣测到说话人的心理。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受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体态语与有声语言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完美的交际工具。所以说,语言课承载了丰富的信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训练原则和教学手段上采取 “两个”相结合的方法

(一)以练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要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可以采取 “理论讲授——典型示范——系统训练——总结评议”的课堂结构。语音上,通过播放标准读音,把普通话语音与七大方言语音在声母、韵母、声调上一一作对比,然后让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学生示范,找出其方言在声母、韵母、声调上存在的问题,最后加以讲评总结。词汇训练上,事先设置好对话内容,然后让两个学生用方言进行对话,其他学生听后找出哪些是典型的土词土语并加以辨正。语法方面,主要针对南方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上的差异性加以辨正。比如构词法、造句法上的差异性,通过列举典型的例子,加强学生对此的认识。

(二)听说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

听与说两者关系极为密切,听是说的基础,只有听好才能说好。把听与说结合起来,既能培养听话的能力,又能促进说话 能力的增强 。听说兼顾 ,以听促说 ,可 以说是提高 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训练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简短的传话训练,比如让学生传 “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 自行车”这句话,分组同时进行,然后对传话内容的准确度加以对比、点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的训练,既可 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 “听说兼顾 ,以听促说”的认识 。

(三)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教学形式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事实证明,在认知过程中,人们对那些“视觉化 ”了的事物往往能增强表象、记忆与思维等方面的反应强度。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善于营造视觉化的教学环境,通过视觉为学生传递积极愉悦的信息,增强学生的无意识注意,进而提高他们的记忆力。学习材料的呈现也可以视觉化,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针对口语课的特点,利用朗诵、演讲、论辩等音像资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总之 ,口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事先设置好针对性强的训练题 目,结合学生的方言情况和语言能力加以训练 。教师还应抽出一定的时间,将授课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加以归纳总结,学生做完练习后,教师应及时予以点评,或纠正他们的错误发音,或指出他们在语流节律、语境运用等方面的错误,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另外,在授课时数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外时间,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巩固。在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下,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们相信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语言能力一定能够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口语课程总结范文9

关键词:多维度;大学英语写作;动态评估;小组评价;网络在线评价;教师评价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083―02

一、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和评估现状

目前,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偏低,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写作能力重视程度远远不足,课堂教学活动多围绕词汇、语法、课文内容理解等客观内容展开,在有限的课时分配中,对于写作的涉及仅仅停留在语篇结构的分析上,写作实践多在课下完成。教师对于学生课后完成的写作任务的评价过于笼统,多以分数(等级)加评语的形式反馈给学生。大学英语教师多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力,而在写作任务等输出方面很难做到有的放矢,给予针对性较强的指导。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词汇、语法等识记和理解方面,而对于口语和写作两大方面的输出重视程度和训练程度都远远不够。口语表达在课堂上跟随教师引导很容易完成,而写作这一需要课后完成的任务,从话题的分析、准备,到语篇的组织和词汇的选择都无法得到教师及时和个性化的指导。《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专门对教学评估内容进行了补充, 强调了评估的过程性和发展性。综上所述,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评估学生的写作任务,如何“多维度”地动态评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多维度”大学英语写作模式的实施和特点

大学英语课的主要特征是集听、说、读、写、译教学于一体,大学英语课堂写作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可以将写作与听力、阅读、口语、翻译教学相结合,形成形式多样、不同渠道的写作任务输入,将大学英语课堂的作用发挥至极致。本教学模式的开展主要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课本为依托,结合各单元教学内容辅以一定的媒体材料,从以下方面开展:利用口试的形式,将阅读、口语与写作相结合;翻译、听力与写作实践相结合。课堂上教师将课文按照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口语作文练习。例如,在微观分析课文内容时,教师给出讨论话题,学生4人一组进行讨论,并且以作文总―分―总形式进行讨论结果汇报,将作文结构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既有逻辑,又有充实的内容。在宏观分析篇章结构和文章主题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以摘要或者大意的形式以总―分―总的结构在下次课的课堂上进行汇报,对学生概括和提炼的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些课堂上进行的隐性的作文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热点话题的关注,积极形成逻辑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考模式。

三、动态评估体系构建

动态评价又称学习潜能评价,是运用交互法对个体的潜能进行评价,是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评价者和学生的互动,尤其是在有经验的评价者的帮助下,探索和发现学生潜在发展能力的一系列评价方式的总称。动态评估体系强调教师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发展状况来设计循序渐进的“支架”式介入手段,以使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写作任务。教师应该以写作策略的指导者、写作参考资源的提供者、写作动力的维持者、写作问题的咨询专家的身份出现。大学英语课堂写作的动态评价分为课堂头脑风暴、句酷批改网提交初稿、个人修改、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自我反馈等几个阶段。以我校13级物流管理1-2班、通信工程1-2班以及软件工程A班学生,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4》第一单元Man and Nature为例,详细阐述整个动态评估过程及体系构建。

1.头脑风暴。教师根据单元主题设计讨论话题,如“nature-unfriendly behavior and your suggestions or possible solutions”,学生4人一组进行讨论,并列出尽可能多的问题和解决办法。15分钟后小组汇报,每组代表将关键词写到黑板上,要求用完整句子和具体例子进行阐述。教师根据小组的语言运用和思维广度情况给出ABCD等级。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展他们的思维广度,锻炼语言逻辑能力,并且避免写作文时的内容空洞和局限。

2.句酷批改网提交初稿。课堂的内容讨论为初稿完成提供了丰富的语料,但是在课堂表达过程中难免有语法上的错误。所以为提高批改效率,学生需要当天课后提交初稿到句酷批改网上。对于网络自动批改,教师设定一系列的参数。如字数限定在120-180,打分公式按照CET-4标准,平均分80分,相似度低于30%,不允许粘贴复制等。学生要求多次即时修改作文,达到平均分80分。教师可随时查看修改动态,根据学生修改次数和分数情况给出ABCD等级。以第一单元作文为例,学生最高修改次数可达52次,最高分数89分。

3.学生需要打印最高分数的作文稿,下一次课带到课堂,10分钟时间进行小组互评。4人一组两两互评,标记出批改痕迹和修改意见,每组内ABCD等级各一人,小组内商讨决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省能力。下课前教师收取互评后的作文稿。

4.教师评价。教师在组内互评基础之上,对文章结构、内容切题以及语法错误等批改网难以识别的错误进行最后修改,并给出ABCD等级。

5.自我评价。将教师批改后的最终稿和学生第一次提交网络的初稿比对,从内容、结构、句子、词汇等各个角度总结自己的进步,并记录到学习日志上,让一次作文练习从组织思维到提交终稿的整个过程细化并深刻。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堂进行的“多维度”作文训练和传统意义上的词汇、语法、口语等教学并不冲突,相反,它作为一个平台将语言训练的各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综合输出。作文练习也未必要留在课后,教师也未必只充当批改者的角色。通过实施动态评估策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及时干预任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无话可说、思维局限、结构混乱、中式英语等;而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参与感、责任感,积极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有助于形成自觉、自主、自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动态评价体系的短期目标在于,通过一个完整的“介入”周期,学生能够在一项特定的写作任务上实现由教师的指导逐渐转向自我纠正的自主观摩学习。这样,经过多轮的“介入”周期之后,有望实现一个更为长期的目标:学生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逐步将外部知识(如各种写作知识和策略)“内化”并转变为意识控制的工具,将之逐步迁移运用到其他类似的写作活动中,不断超越当前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孙丽.“多维度”大学英语课堂写作教学模式的效应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4(04).

[2]孙赛楠.动态评估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8).

[3]梁惠梅.“写”“译”结合,构建多维度的英语写作教学课堂[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