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我的职业发展规划集锦9篇

时间:2023-03-03 15:56:59

我的职业发展规划

我的职业发展规划范文1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35-02

近年来,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 高职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专家认为, 当前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显得被动、盲目, 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自己, 不了解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 从而导致定位不清, 学习针对性不强, 并最终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提高学生职业知识水平、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一、国外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历程

早在1898年, 美国底特律中央中学校长杰西·戴维斯就开始在学校教育中探索实施教育咨询和职业咨询, 强调职业信息的重要性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1908年,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创立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波士顿地方职业局, 1909年帕森斯等人出版了职业指导专著《选择职业》一书, 阐述了人与职业相匹配的理论, 构建了帮助了解自己、了解职业, 并使人的特点(特性)与职业要素(因素)相匹配的职业指导模式, 确立了职业指导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标志着职业指导理论的创立。1910年英国颁布实施《职业选择法》,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教育机关承担的职业指导责任,有力地保证了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目前,西方许多国家的职业规划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而且形式多样,如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习等等。西方国家往往注重学生对社会工作经验的积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邀请社会各界职业人士到学校发表演说;学校还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模拟实践活动。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使得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二、我国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职业指导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1916年, 清华大学校长周寄梅先生首次将心理测试手段应用于学生职业选择中, 这标志着职业指导在我国开始建立。1919年, 黄炎培等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社刊《教育与职业》杂志上发表《职业指导号》, 从介绍西方国家职业指导的理论与经验入手, 结合当时的经济与社会状况, 提出了在我国开展职业指导的必要性。1920年, 中华职教社成立了职业指导部, 组织力量对社会职业状况进行调查, 对职业选择方法进行演讲, 开展了一系列的职业指导活动, 如1924年在上海、南京、济南、武汉举办对中学生的升学与就业指导。

1927年, 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为社会服务的组织“上海职业指导所”, 1929年, 成立了海外职业指导部。此后, 各地又建立了一批职业指导所, 为发展我国职业指导事业奠定了基础。但是当时的旧中国, 连年战争, 经济凋敝, 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 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缺乏相应的社会条件, 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应的“统包统分”就业制度, 职业指导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20世纪80年代以前, 我们的学校教育几乎没有开设职业指导课程, 职业指导的理论书籍也相当缺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由“统包统分”的计划型模式向“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市场型模式转变, 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就业形势的变化, 使得各高校开始关注就业指导工作, 普遍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 开设了就业指导课。20世纪90年代中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 我国高校逐渐掀起职业规划教育热潮。目前,“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的职业规划教育理念已为多数教育工作者所共识, 但总体看来, 我国职业规划教育在高校起步晚, 发展缓, 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程度还不高, 基本上还处于移植、借鉴西方先进理论和方法的萌芽阶段。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和创新, 是当前急需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

三、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构想

(一)成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

各高职院校可以原有的就业指导中心为依托, 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 该机构集教学、科研、测评咨询、实习服务于一体, 为高职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了解职业规划知识、体验真实职业环境、进行职业规划设计提供辅导和帮助。

(二)创建本土化的职业规划理论和测评工具

目前我国职业规划教育所运用的理论和测评工具, 很多是从西方引入的, 由于语言体系、中西方文化、风俗习惯、劳动力市场特性等方面的差异, 它们的适用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相关行政单位及科研院所要从国家、地区的社会实际需要以及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 提出理论设想, 采用有效研究方法去揭示客观规律, 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特色。2007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成立全国首个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研究所, 设立之初就承担了《广州地区高校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教育体系的构建》课题, 在此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三)培养高水平的职业规划师资队伍

在我国现阶段, 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人员基本上是“ 半路出家”, 多数是从行政、党务、政工、学生工作等岗位调拨而来, 比较注重就业政策的宣讲、就业程序的管理, 而缺乏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及掌握职业动态、预测职业发展趋势的相关经验,拥有职业规划师资质的“专家”型教师更是少之又少。鉴于目前高职院校职业规划师资队伍匮乏、人员流动大、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 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投入, 一方面培养专业的师资人才, 设立专职教师; 另一方面外聘业界专家, 开展咨询、讲座, 提升本校师生职业规划素质。

(四)实现“全程式”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2003年教育部文件要求高校“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纳入日常教学”, 各地方教育、就业主管部门也出台了相应文件。高职院校纷纷根据自身情况开设“职业规划课”或“职业( 就业) 指导课”, 或针对新生开展了职业规划教育。由于我国中小学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 大一新生普遍对职业规划及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比较陌生, 因此职业规划教育要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 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 各有侧重, 实施完善而富有层次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一年级侧重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 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未来所从事的职业, 以及市场对职业的需求和要求, 帮助学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二年级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 通过课堂教学、各种职业测试、咨询、社会实践等活动,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 发现自己的职业意向和职业潜能, 结合所学专业, 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 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力和素质。三年级侧重求职技巧的指导, 通过制作简历、模拟面试等就业各环节的指导与训练, 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求职方法; 开展就业政策、就业法律辅导, 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提供就业信息及用人单位真实可靠的资料等。

(五)拓展和完善职业规划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西方国家在职业规划教育上所采取的形式多样, 既有课程体系, 也有活动体系; 既有大型的讲座, 也有中型的团体辅导、工作坊, 还有一对一的职业咨询。此外, 西方国家还非常重视计算机系统在职业规划中的应用。这些宝贵经验值得我国高校学习和借鉴。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实际情况, 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方法。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从历史和现状看, 我国不像西方国家那样从小学开始就推行职业规划教育, 整体上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的启蒙, 而职业规划大赛整合了职业测评、生涯人物访谈、职业咨询、团体辅导、作品展示与比赛等多种形式, 在高职学生中有力宣传了职业规划的意识、理念和方法, 起到了较好的启蒙教育作用。当然, 职业规划大赛也要与时俱进, 要根据不同地区、学校的特点不断丰富其形式, 今后要逐渐将重点放在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上, 在增强学生的可就业性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下功夫, 要进一步取得政府和用人单位的支持, 通过大赛这个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乃至就业机会。

2、鼓励学生职业发展社团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学生组建了职业发展社团, 如浙江大学就拥有与职业发展、就业指导相关的社团达四个,2006年重庆大学成立“全市高校第一个以职业规划为发展主旨的社团”。高职院校要搞好职业规划教育, 离不开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 职业发展社团作为高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就业类社团, 其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职业规划教育的普及与推广。所以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引导、支持该类社团的建设和相关工作, 赋予其更加灵活的政策,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3、引入商业培训机构, 进行合作办学。

职业规划咨询和培训无疑是继外语、考研培训之后最为火爆的领域, 目前在这个领域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培训、咨询机构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树立了一定的口碑并且拥有相对成熟的运作模式。高校引入商业培训机构, 进行合作办学, 可以达到资源优势互补, 使学生有机会从多角度、多渠道去了解社会,了解行业。

4、建设计算机辅助职业辅导系统。

鉴于我国高职院校存在职业规划师资短缺, 无法充分满足学生需要的现状, 高职院校可开发建设计算机辅助职业辅导系统。2004年, 我国首个高校网上“职业测评”系统在清华大学开通, 该测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就业中心和北森联合开发的国内第一套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测评系统。以此为契机, 很多高校和专业机构通过整合社会专业资源开发出职业规划网络课程、职业规划自助系统、教师辅导辅助系统等, 在职业规划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这些系统, 以专业化、系列化的产品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高职大学生。

四、总结

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 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规划教育模式, 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顺利成长, 充分发挥其潜能, 以实现未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佳效益。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年度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GYKYJ201019

参考文献:

[1]石晓燕.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7(12).

[2]刘世勇,周春燕,储祖旺.美国高校生涯辅导的特点及其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7(4).

我的职业发展规划范文2

Abstract: The career planning relates with the power level and achievement level of one person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o carry out the career planning guidance has great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for students and the community, so we should further establish the career planning guidance system. For career planning law, the guidance system should generally include the four aspects: self-awareness, professional cognitive, practical guidance, logistical support.

关键词: 辅导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Key words: counseling system;college students;career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219-02

0 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20世纪末开始在我国高校中推广。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辅导体系。据此,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构建健全的职业生涯辅导体系。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基础

1.1 基本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是英文“Career Planning”的意译。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对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也可以解释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情况及所处的环境,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通道,并采取行动和措施,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①具体来说就是个人所制定的有关职业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职业目标,职业发展策略,个人行动方案,执行策略等内容的计划与行动。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经过自我剖析与定位(自我认知)、生涯机会评估(职业认知)、职业生涯目标与路线的设定(目标)、职业生涯策略的制订(计划)、职业生涯规划的行动与修正(实施)五个步骤来完成。它是一种动态性的管理,将贯穿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和组织发展的全过程。美国著名职业生涯学家舒伯教授认为,人一生中的职业发展可划分为5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建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②大学生正处于探索阶段,主要的任务是择业和适应就业阶段,大学生在该阶段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对大学生活憧憬、好奇,但主动学习意识较弱,自觉控制能力不强,特别是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及就业方向比较茫然,这个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对未来职业方向的清晰描述和选择大多基于此阶段。

1.2 理论实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研究很多,应用范围很广,目前主要研究成果包括:①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典型研究代表人物是舒伯(Super),其主要成果是“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②职业生涯选择理论,典型研究代表人物是霍兰德(HOLLAND),其主要成果是“职业兴趣理论”;③职业生涯决策理论,典型研究代表人物是施恩(Schein),其主要成果是“职业锚”理论;④职业生涯规划操作理论。上述理论从人的成长规律出发,根据人在不同阶段的任务提出解决方案,由此可见,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是学生,务必在任何环节突出学生的中心位置,紧紧围绕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辅导,让学生体验到规划的作用,感受其对个人发展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的发展性,理解和吸纳大学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特点。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的职业发展规划范文3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探索;职业决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职业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追求“稳定”工作的传统思想变得越来越淡薄。人们期望找到自己喜欢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能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目前,“80后”、“90后”时代的青年进入就业时期。这一代青年人思维活跃,思想上追求独立,追求个性化,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更期望自己有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们期望得到指导和帮助。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工作?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人们面临着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1.中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一般而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当前的制约因素为实现自己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对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规划的教育活动。

目前职业生涯辅导已成为西方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学说,在学校中有专业的生涯辅导团队,协助和促进学生就业和生涯发展方面发挥较大作用。我国生涯辅导起步较晚,只是近几年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才开始探索,无论是理念、理论、方法,还是人员层次结构都与西方国家相去甚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滞后。

1.1理论建设滞后

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经过长期的发展,经历了从职业指导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从侧重于人与职业匹配,逐步转向关注以人生命历程的事业生涯为核心的过程,形成了科学的咨询指导策略,开发了诸多评测工具。wWw.133229.Com我国由于起步较晚,在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相对比较落后。

1.2思想普及滞后

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调了“生涯”的概念,强调对人生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从幼儿园到大学.以及到社会的不同教育阶段。反观我国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的是针对大学生的择业指导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季节性特点,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学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学生进入大学时的专业选择是盲目的,甚至很多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依然缺乏理性的规划。

1.3队伍建设滞后

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是职业化、专业化的,有完善的职业化标准和从业人员的选择培训制度等等。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部分从业人员往往因其所处的位置和角色,而将职业生涯规划变得功利化、职责化。

面对中国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本文期望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帮助人们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思想,建立相应的概念.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并能够开展一些初步的规划活动。

2.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理论

职业生涯辅导的前身为职业指导,起源于上世纪初的美国,是由帕森斯等人提出的。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先后产生多种理论,各种理论从不同角度解析了职业规划的体系,给出了职业规划的方法。

2.1霍兰德类型论

霍兰德提出了四个基本假设:大多数人可以归纳为六种人格类型,既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工作也可以划分为相应的六种基本类型.或者其中几种基本类型的组合;人们一般都倾向于与其个性类型相一致的职业类型.以求充分施展个人的技术与能力,体现个人价值;个人的行为由人格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六边形的六个角分别代表霍兰德提出的六种类型。相邻的两个维度各种特征相近,相关程度高,距离越远两个维度之间的差异越大,相关程度越低。

2.2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与1953年提出“生涯”的概念。他把生涯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自我概念”是舒伯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所谓“自我概念”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和主观评价。生涯发展即自我实现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下降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职责和角色,以及不同的发展任务。

2.3信息加工理论

20世纪90年代初期,彼得森和利尔敦提出了从信息加工取向看待生涯问题解决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该理论认为生涯发展就是关于一个人是如何做出生涯决策以及在生涯问题解决和生涯问题决策过程中是如何使用信息的。该理论把生涯发展与规划的过程视为学习信息加工能力的过程。该理论按照信息加工的特性构成了一个信息加工金字塔。

位于塔底层的是知识领域,包括自我知识(对自己兴趣、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了解)和职业知识。金字塔中间是决策技能领域,包括沟通、分析、综合、评估、执行五个阶段,构成决策循环;最上层是执行领域.即元认知。

除了以上三种理论之外,还有很多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各种理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但其核心均围绕着对自我的认识、对职业的认识以及决策执行的方法。

3.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

当人们形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之后,可以进行一些初步的规划活动。

3.1自我探索

自我探索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建立在充分且正确认知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对自我的探索包括对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学习风格等等。人们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等专业测量工具进行自我贪多,对自己建立一个科学的、清晰的认识。

3.2职业探索

职业探索的目的是充分的了解环境,分析职业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人们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全面了解目标职业的技能要求、工作特点、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等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可以进一步通过生涯访谈、生涯追随等方法更细致全面地了解职业信息。

3.3职业决策

我的职业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15-02

一、背景

国外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对职业生涯及其规划的认识探讨和研究。目前,美国已形成“职业日”、“职业实践活动”、“职业兴趣分析”和“Coop”[1]等一系列的方法对高中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高中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以及确立自身的职业目标。国内,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比西方晚了30多年。对于高中生的生涯规划指导更是滞后。[2]作为高中时期的学生,其正处于职业的幻想期,所承担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也不同。因此,在这一时期的职业规划课程应具有其独特性。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就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本文问卷调查了南京市某高中101名普通高中学生,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达99%。其中男生48人,女生52人,男女生人数相近,性别对数据的影响比较小。本问卷调查四个方面的内容:1)学生的自我认识情况;2)高中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情况;3)影响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4)学生对于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愿景。

三、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一)对自我的认识

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意识增强,但是自我认识的能力不强。舒伯在其“生涯发展型态研究”中指出:15岁至24岁阶段的青少年的任务是: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进行探索,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3]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认识成长的重要时期,正确的自我认识,可以有效地帮助高中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和做好未来规划,进而降低其未来选择职业的盲目性。以高中生对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为例,南京某高中被调查者中,70%的学生不知道或者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或特长是什么。其中只有30%的学生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兴趣或者特长所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被调查学生,大部分对自己的兴趣或特长的认识是模糊的。因而对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辅导教育,特别是针对高中生自我认识的辅导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普通高中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不全面。在被调查的100名普通高中生中,把职业生涯规划理解为:指导选择未来道路和了解目前应该做什么准备的分别占81%和77%。然而,对职业生涯规划所包括的其他内容,如自我认识,自评价我、自身条件分析和认识各类职业等却没有提及。另外,88%的被调查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依据数据,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普通高中生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观点持相对统一且肯定的观点,然而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认识,却了解的并不全面。因此,在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引导高中生重新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和帮助其规划未来职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普通高中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考虑的因素

1.普通高中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考虑的因素个人兴趣、个人性格、个人能力已有知识、未来发展空间、社会需求等。其中排在前五位的因素依次是:个人兴趣、个人能力、个人性格和未来发展空间(如表1)。兴趣,无疑是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考虑的首要因素,也是我们从事某项职业最重要的因素。高中生对于个人能力和未来发展空间的考虑则是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趋于成熟的重要表现。此外,家庭因素、已有知识和社会需求作为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因素,对于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

2.高中生在规划职业生涯时考虑的因素存在性别差异。虽然男生和女生在规划未来职业生涯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四个因素都是个人兴趣、个人性格、个人能力和未来发展空间,但是男、女生在考虑因素的排列次序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男生,考虑的因素前四位依次是:个人能力、未来发展空间、个人兴趣和个人性格;然而女生考虑的因素前四位依次是:个人兴趣、个人能力、个人性格和未来发展空间(如图1)。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空间这两个因素,明显存在性别差异。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高中生首选考虑的因素还是个人兴趣。此外,对于自身的能力、职业发展空间、社会需求和家庭条件等也成为他们考虑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未来发展空间和社会需要的思考,体现了现代高中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考虑的成熟表现。另外,在职业的选择上,被调查的学生中有24%,想过选择与家人相同的职业,34%的学生会参考同伴的职业选择,63%的学生会考虑选择社会上的“热门”职业。据此,高中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容易受外界或他人因素的影响,自我独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能力不强。

因为性别的不同,影响那女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也不相同。对于男生,主要是个人能力和未来发展空间;然而对于女生来说,她们主要考虑的是个人兴趣和个人能力。

(四)普通高中生对生涯规划辅导的愿景

1.普通高中生对于生涯规划辅导的形式

对于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课程形式学生也提出了以系列讲座为主,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选修课为辅,教师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咨询辅导的形式。目前,高中生学习任务多重,很难再抽出时间参加课程定时的学习,因此,通过空余时间开设系列讲座,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文化课学习之余的自我认识教育。对于我们的高中生无疑是有益的。

2.普通高中生对于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期望

对于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上,高中生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偏重于职业介绍、高中学习生活规划和自我认识。这与我国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是分不开的。我国的高中生,生活在学科知识的“象牙塔”内,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对于社会中的各种职业了解甚少;高中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过好高中学习生活,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理念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更是如此。人总是处在一个自我不断认识的过程中,高中阶段,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要求更加强烈,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希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开拓视野,加深对各类职业的认识和理解,完善高中学习生活规划、自我认识等,是我们对于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设计必须考虑的内容。

四、以学生为本的普通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的几点注意

(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要明确

高中时期,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幻想期,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是了解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职业等。因此,对于高中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必须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准备阶段的任务,确立以自我认识为主,了解各类职业、指导高中生活学习为辅的课程。

(二)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形式应灵活多样

此外形式不应该还是呆板的课堂学习,而应该以系列讲座为主,班级集体教学、教师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团体辅导的形式为辅,从而加强学生老师的交流,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加活跃,为学生所接受。另外,学习借鉴国外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方法――职业分享和体现等。

(三)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既要满足学生期望,又要切合学生需要

一方面,对高中学生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生期望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中介绍各种社会职业及其发展空间、高中学习生活指导和自我认识等内容的教学,并且这些内容确实符合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特点,切实反映了高中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方面急需的知识。另一方面,具体的课程内容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例如,针对学生对自我认识的需求,我们可以开设气质类型测试、性格类型测试、学习类型测试和职业能力类型测试等,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我,了解自己适合哪种类型的职业。针对社会职业介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以开展“职业分享”和“职业体验”,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不同职业。另外,针对高中学习生活规划指导,则可以通过学生团体相互交流并加以教师指导的方式,相互学习探索符合各自学生的不同高中生活规划。这一系列活动或者课程,最终的目的是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生活。

(四)教师、学校、社区保障高中生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

作为新开发的校本课程,社区、学校、教师应该积极的支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社区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活动环境,社区内的相应社会企业或者政府机构可以为高中生提供相应的业余实践职位,让高中生通过职业实践,发现并发展自己的职业兴趣。学校则在课时和政策上保障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了解学生的职业取向,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吴君 浅析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J].中国市场 2010(13)

我的职业发展规划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6日。

我的职业发展规划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探新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 “大学期间”占15.9%, “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转贴于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6日。

我的职业发展规划范文7

摘要:本文从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三方面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图分类号]: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2-0271-02

随着就业政策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原来存有“应急性、短期性”缺点的就业指导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在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已经很深入,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而在我国由于这项工作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程。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结合实践深入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情况、新方法、新思路,不断推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程。

一、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许多人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以人为本,在课程设置中着眼于学生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思想,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坚持自我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随心所欲的,

而是要将个人的自我规划和学校、社会的职业生涯指导结合起来进行。

2.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最现实的主战场。高校应充分利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挑战杯”系列大赛等各种社会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合理定位、规划职业,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的机会,让学生深入到工厂、企事业单位,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工作的真谛,从思想和行动这两个方面认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平台,教育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积极的态度。

二、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

1.小学阶段职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人生设计要从娃娃抓起,

职业指导应从小学阶段持续到成年阶段,因为这样的指导能促进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自我和职业领域的认识,并且给他们带来自信。

2.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由于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不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和价值观,在选取专业时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中学阶段的教育必须改革,应配备专业人员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一定的职业理想,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3.大学期间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学生入学便开始,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系统地传授和训练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培养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根据自己的专业特征和个性特点,结合社会未来的发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最终找到一个能够发挥个人潜力,具有发展空间的理想职业。

4.建立完善全员育人,全程指导的系统化教育体系

高校应建立在分管学生工作的副院长领导下的校就业指导中心、分院(系)、专业辅导员、专业指导教师四级辅导机构,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制定规划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战略和方案,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在正常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基础上,各分院(系)要依据本系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工作。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全程化的咨询服务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及时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测评、职业规划和职业咨洵等,为他们指明前进方向。职业规划指导工作要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走向市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可以尝试与校外的专业职业指导机构合作,引入“战略合作伙伴”。

1.成立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

2.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我的职业发展规划范文8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国家开展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工作,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部分客观因素的存在以及学生自身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误区的存在,导致我国职业教育工作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部分中职生对于个人学业不认同,对个人专业选择不满意等原因的存在,导致中职生的职业规划模糊或者缺失,造成自身纪律性差、学习积极性不足、知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的出现。由此可见,强化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现实的需求和实效性,以此帮助中职生扭转思想误区,树立正确的学业观、职业观,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个人兴趣,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储备。避免出现因中职生的自我不认同、自我懈怠等导致的生活习惯不规律、品行不端正、思想迷茫等问题[1]。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中职生客观就业形势所迫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大学生培养人数逐年增加,导致学生就业与市场需求相互脱节。造成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学生就业压力的骤增。对于中职生而言,严酷的就业形势要求中职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以此,应对市场就业竞争压力。这也要求学校积极开展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职业环境变化的潜在要求

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完善,市场经济催生科技技术的不断革新,对于学生而言,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在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面前,变得越来越被动。也许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学的技术早已被市场所淘汰,这就给学生的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积极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将有助于推动中职生更好的开展职业教育学习,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发展需求。

3.自身发展需求的客观需求

针对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的认识社会、认识市场需求。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势和缺陷,从而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学习,在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开展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实施,促进个人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升,满足市场竞争的需求[2]。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1.华而不实,流于形式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越来越多的重视。借助职业教育推动传统德育教育弊端的解决,促进素质教育的革新。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华而不实的课程设置不仅浪费了资源,耽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流于形式的教学模式,导致授课时数、授课模式过于死板和老化,授课内容满足不了市场对于中职生就业的需求。导致中职生的自我认知产生误区。

2.专业的咨询机构的缺失,导致系统指导的缺失

就目前而言,我国中职教育中,缺乏专业的咨询机构,用以帮助中职生更好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而学生和教师由于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缺乏系统的、专业的认识,导致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缺失。造成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步入误区,出现就业方向选择的偏失,知识储备的缺乏等严重的问题。

三、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途径

依据上述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现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效性,以满足市场对于中职生的素质能力要求,更好的帮助中职生参与市场就业的竞争。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层实施模式

所谓的分层实施模式,是针对中职生的教育年限设置进行的,针对不同年级的中职生确立不同程度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采用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3]。

就刚入学的中职生而言,在第一年的学习过程中,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所学专业,认识学校教学模式,帮助其产生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同感。为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对未来职业的认识,从而确立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对于后期学习的中职生而言,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细化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可实施、可操作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更好的深入学习,为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帮助学生客服因学业的程度、个人素质、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

2.多样化实施模式

多样化实施模式是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体而言包括个性化指导、集体化咨询、实践性体验以及专业指导机构的设置和运营。

个性化指导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其进行职业的选择,以负责的心态进行职业规划,帮助其树立合理的职业意识和期望,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和实现自我。而集体化咨询则是开展群体性辅导的模式,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引导团体进行职业的讨论、辩论,培养学生集体的意识,为职业生涯规划寻求突破点。实践性体验是搭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方式和平台的重要途径。可以以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行业摸排、行业实践等形势了解市场需求,认识自我,更好的融入社会。而专业的咨询机构则是以专业的视角和知识,为中职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最为科学的建议。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生面临着市场就业的压力。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中职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以更加坚实的基础和综合的素质参与市场竞争。在认识到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的基础上,创新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途径,帮助其更好的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李迎春.对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江苏高教》.2011,8(1):42

我的职业发展规划范文9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俗话说:“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准备和思考,是做事情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还有一句俗语:“女怕嫁错郎,男哪怕入错行”,对于男女平等的当今,女不但怕嫁错郎,也一样怕入错行。可见,能否找准定位,成功的“入对行”,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事业能否成功,生活能否幸福,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于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的大学生来说,大部分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动力就是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严峻的就业形势,打破了许多大学生的梦想,就业难成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及其家庭的严重困惑,为了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大了对职业规划的研究,探索,以期对大学生在职业上的成长成才能给与切实有效的指导工。但是我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的如何呢?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历程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我国,是指个人在从事职业之前或职业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编制发展计划,确定行动时间及制定行动方案。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经过几十年经验的积累,美国的许多高校在职业咨询、就业服务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确定专业定向、择业目标和规划人生。

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自建国以来实行的是计划招生、统招统分的制度,个人在职业选择上处于被动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由“统一分配”向“自主择业”的变革,大学生选择职业的自由越来越大,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也日益凸显,而且很多大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种种焦虑和困惑,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与能力。为此,高校随之开展了一些就业辅导和职业发展指导。但就业指导的对象仅限于毕业班学生,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就业指导一度被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

如今,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借鉴西方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开始把学生的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四年之中,从大一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经过四年的就业准备和培训,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但是,由于我国现行高中仍然施行文理分科以及学生从小对各种职业的性质和情况缺乏了解,大部分大学生仍然对自己将来的工作、发展、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少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只有很少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规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不强。对自我个性、兴趣、能力特长及喜欢从事的职业的认识和了解,是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缺乏认识和了解,对自己的职业爱好、性格特点、能力特长没有清晰地把握,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从而对将来的职业生涯也就无从规划。

2.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部分大学生,在报考大学时,在专业选择上比较盲目和随意,在上了大学后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比较模糊,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考虑不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3.大学生职业选择价值取向不当。在选择职业时,应该结合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职业,而许多大学生受经济社会的影响,过分看重经济利益,物质利益,而很少考虑职业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长期目标。

4.社会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和机构。家庭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陌生,有的学生直到临毕业选择职业时,才得到家长的意见或被迫接受家长的安排。很多大学生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表现出了强烈的服务需求。但社会上,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和机构。虽然许多高校开设了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但许多大学生对学校现有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整体不够满意。

三、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措施

1.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当今社会正处于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的基础上,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作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这些信息的提供,是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指导工作应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使他们及时了解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政策,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为他们太公多方面信息或专业帮助,冷静分析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同时,为他们提供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

2.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确定职业目标。有效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自己的性格,情感,思维能力,特长等。弄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在众多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指导工作应该为大学生自我探索提供一个良好的舞台,通过各种职业生涯探索活动,增进学生职业生涯知觉,并逐渐理清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确定职业目标,为制定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做充分的准备。

3.加强职业生涯课程建设,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高校应通过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职业规划意识深入人心。通过职业规划课程建设,帮助学生掌握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科学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4.加大物质投入,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高校在实践基地建设及学生实习活动等方面应加大物质投入。高校除了必要的支出之外,应该注意吸收社会资金,从而进一步保障提供给学生更好的职业训练条件及专业指导。

要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就要做好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养工作,完善专业组织建设,保证专业人员素质,改善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水平,能给与学生切实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庆利,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

[2]刘树成,等.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