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网络直播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07 14:57:50

网络直播论文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1

可以将网络直播行业的演进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从1.0-4.0演进。

直播1.0――传统秀场/重度秀场

相对于移动直播(轻度秀场),传统PC端秀场可以称为重度秀场。

目前中国秀场娱乐理论上商业模式有虚拟物品付费、会员费、网络广告、票务及演出经纪及其他。重度秀场里面,用户消费主要用于社交关系消费(用户等级体系,白名单特权等)和道具打赏。

直播2.0――游戏直播&移动直播

这个阶段以英雄联盟、dota等游戏为代表,形成了一种多人同时在线竞技/策略的游戏模式,于是产生了社交需求,学习、提升游戏水平/提高段位的需求,观赏、娱乐、游戏视频本身内容的可观赏性等因素催促了游戏直播平台的诞生。

直播3.0――泛生活“直播+”

现阶段,直播向“直播+”演进,直播进入更多细分垂直行业。

社群经济:各行业可以与直播结合,用户进行互动,增加用户黏性。

移动直播:直播更加便捷,全场景直播。

商业模式:不止是虚拟道具,其他互联网商业模式均可嫁接。

直播4.0――VR+直播:时空穿梭机,直播的终极状态

VR直播无可比拟的沉浸感使得观众瞬间穿越时空,进入他人的角色。虽然目前技术条件不够成熟,体验还不完美,但趋势已经明朗,这就是直播的终极状态。

网络直播的概念与特点

网络视频网站是我国国内网络直播平台网站的前身。以国内人气最为火爆的网络直播平台――斗鱼TV为例。其前身则是附属于中国国内第一家弹幕视频网站ACFUN的生放送直播平台,但其后因发展观念不一致和资金短缺等问题。ACFUN生放送直播平台正式独立并改名为斗鱼TV。ACFUN生放送直播平台成立的原因就在于ACFUN内视频日投稿数不断升高,用户黏度十分高,为了简化网络娱乐视频的上传的流程和满足观众和主播的实时互动的愿望,网络直播平台由此而生。这也正是现在网络直播平台如此火热的原因之一。

在新媒体中,网络传播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传播方式,可以这么认为,与网络相关的媒体都可以称之为新媒体。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当今信息技术和人类生活方式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浏览,还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心得到网络上与大家一起讨论。在网络规模的不断的扩大、网络容量和宽带不断得到扩展,这样网络流媒体技术就应运而生了。网络流媒体技术的形成极大的丰富了音频与视频的组合应用,了传统网络的只能浏览、文字图片的简单功能。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网络直播技术慢慢地在网络中普及开来。

目前为止,网络媒体还没有给网络直播一个标准的界定,只能通过传播学和电视现场直播的概念,对网络直播进行一个简单的定义: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制作和信息,具有双向流通过程的信息网络方式。其形式也可分为现场直播、演播室访谈式直播、文字图片直播、视音频直播或由电视(第三方)提供信源的直播;而且具备海量存储,查寻便捷的功能。通过此概念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直播和电视直播在大的范畴中是差不多的,但是在很多方面网络直播有着它自己的优势与特点。

快捷性:随着网络的普及,更多的用户更愿意通过随身携带的设备获取信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易于携带的通信设备。在无线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这些便携式通信设备已达到了接收流媒体信息的要求。而一些需要进行直播的大事件总是转瞬即逝的,如果受众需要观看直播,身边却没有电视进行播放,就无法了解到事件发生的过程。事后想要进行重播的观看,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进行观看。网络直播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网络、硬件和软件条件的支持下,用户只需要在想观看直播的时候打开身边携带的便携式通信终端,通过网络连接,即刻就能观看到你需要的一切。

互动性:多媒体网上直播不仅可以让用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中全面的了解事件发生的过程和最新的动态,让受众与事件发生现场更进一步。而且受众可以通过论坛或即时留言板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在线关注同一事件的用户一齐讨论。这样的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传统媒体很难做到。

灵活性: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播出时受到了线性传播的限制,如:一个节目播出完后,如果想重复观看,只能等待电视台的重新播出,受众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样让受众十分被动。而网络媒体解决了这样的矛盾,网络进行直播后,相关的视频资料依然可以贮存在网络平台上,受众如果错过了直播观看,依然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络平台对录制的视频进行点播,这样的观看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受众。

网络直播文化发展的原因

网络直播在经过几年的尝试阶段,目前来说还是比较成熟和发展比较迅速。近年来,许多大型的娱乐型网络文化直播平台纷纷崛起,如斗鱼TV、战旗TV、火猫TV、虎牙TV等。电视台及大型互联网网站都开设了网络直播板块,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一些网络直播活动,这样的网络直播以其信息渠道更快捷使得文化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和便利,加上其新颖的样式和相对便捷的服务给受众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与听觉享受,特别是网络直播双向交流的特性给予了受众们应有的尊重,这样的形式受到了网友特别是年轻网友们的推崇和热爱。各大网络经营公司都纷纷看中了网络直播文化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在网络传递中更快更普及的优点,不停注资网络直播文化平台,在有限的直播观众用户中抢夺市场份额,不断优化各自的平台服务和观看体验。不少直播平台还纷纷开创自己独有的网络直播节目,如邀请名人名家进行网络直播访谈、邀请知名电子选手作为主播、转播各类大型赛事等,吸引了一大批不同领域年龄的观众,一个直播间的最高同时观看人数高达300万人。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网络直播文化不断加速发展。

其次,在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推崇“真人秀”系列的时候,观众更多的文化需求转移到了网络直播平台上。因为其双向交流,互动性更强的特点,使得网络直播平台上的观众可以很轻松的利用弹幕系统和自己喜欢的主播进行互动交流,使得网络直播更加“亲民”。特别是比较有名的网络主播,每天的不同时段稳定会有大概3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导致网络主播有一定的网络人气度和粉丝群体,使得他们有“明星化”的趋势,渐渐地从一般的普通人民群众变成一名社会公众人物。但这一现象就导致了各大网络直播平台不择手段去争夺知名主播的恶劣现象,一名主播的直播合同年收入可以高达七位数,这也是网络直播平台需要大量注资的原因之一,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来,这也推动了网络直播平台的竞争与发展,刺激了网络直播文化。

网络主播群体和观众群体

直播主播:顾名思义,网络主播就是互联网中的一档节目或活动,从策划、编辑、录制、制作、观众互动等一系列工作大多由主播负责参与,并由主播本人担当主持工作。网络主播是一个综合能力很强的职业,一个优秀的网络主播一个人常常要面对线上数万人、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观众,并且实时与线上观众交流互动。目前国内以直播形式居多,90%网络主播都在各大直播平台网站拥有自己的直播间。观众可以在主播所在的直播平台网站,输入主播名称或频道号以及房间号等方式,查找进入其直播间。也可以登录秀主播网全国网络主播资料信息库对主播信息及直播间进行查询。

录播形式:需要提前录制节目,然后将录制好的节目视频文件上传到视频网站,视频网站对其节目进行审核,观众可以进入视频网站,观看主播的节目。主播有分别来自不同的各个领域和行业、不同的年龄阶层,其中以80后和90后为主力军,女性主播更是占了大部分。专业的主播团队则是看透了网络直播观众的群体结构大多数为90后的青年,便利用了这一时段青年对于异性的好奇与悸动,雇佣大量年轻貌美的女主播进行直播,并且有专业团队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得部分网络直播逐渐变成了一种女性视觉消费,使得网络主播偏向于形象的生产、传播与消费,这导致了一个“以形象为基础的经济”的出现。网络主播的淘宝网络商店比一般的网络商店更加火爆,正是因为他们的网络贩卖基于网络直播形象。

网络直播观众:直播观众和直

播主播的年龄基层结构比例基本相同,由80后和90后为主,其中调查显示有较多的00后也开始逐渐加入这一群体。因这一群体的年龄构成比例,在网络直播中出现青年亚文化的现象。年轻人为了有别于主流文化而创造的他们自己的文化,以“叛逆”色彩为主要色彩。“带节奏”则是一项最为鲜明的表现,即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刻意发出一些极具争议性的话题,驱使观众为之热烈讨论、争辩,如“豆腐脑吃咸的都是傻逼”,“光年是光走一年的时间”等一系列“引战”的言论,使得网络直播平台的讨论偏离了其自身的正常性。但同时,也反映了大部分青年观众渴望打破网络直播传统规则的欲望和意愿。

网络直播的商业模式

在直播的演进中,形成各种形态下的盈利模式,综合来看目前主流的盈利模式还是广告和和虚拟道具,虚拟道具可分为虚拟打赏和社交等级体系白名单特权等。随着直播移动化和泛场景化,越来越多的预期盈利模式可实现。直播未来还会在模式上和技术上同步创新,那么必将会带来更多的变现方式。

网络直播的市场现状

近两年来,网络直播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互联网文化业态。2015年,全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

1、明星+视频直播,放大叠加品牌价值及宣传效果

从2015年开始,视频直播软件已在大众的娱乐生活中悄然走红,网络主播们通过手机摄像头,即时与粉丝聊天互动,让网友见识到移动直播的魅力。到了2016年,越来越多的明星也开始参与到这场狂欢中来。2016年4月7日,女星刘涛入驻直播平台,为网友直播自己新剧《欢乐颂》会的现场实况。短短两个小时的直播,传播效果惊人: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7万,总收看人数71万。而在《跑男》第四季的开播会上,跑男的7位成员也通过腾讯直播与网友互动。在Angelababy不惧形象,大秀活人“表情包”的10分钟内,在线观看人数超过了33万,全程总观看人数过百万。

在这些惊人的数字下,越来越多的营销方看到了直播平台与明星组合叠加的宣传效应。

毫无疑问,直播是一个将明星IP品牌价值放大的平台,是继博客、微博、小咖秀之后兴起的又一绝佳的自媒体平台。明星+视频直播的方式,将会成为娱乐界的一大“吸粉利器”。

2、PC端用户大量转向移动端

随着智能手机硬件的不断提升,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使用最为频繁的硬件,用户体验度也越来越好,使得网民活跃度有较为明显的提升,重度用户数量也在剧增,2016年大量的PC端用户基本已经完成向移动端转移。

3、资本的迅猛注入

网络视频直播更是一改往日低调的态度,频繁曝光更是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2016年在线直播给了国内直播行业一个彩蛋,一方面是全球移动直播鼻祖Meerkat关闭直播业务,一方面国内的直播创业公司获得巨额融资。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2

关键词:网络直播;网络主播;消费心理;娱乐化

我们的社会处在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商品的功能属性,而是更多的关注商品文化的消费,消费文化就是消费领域中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是人们消费生活方面各种创造性活动的升华和结晶。而“网络直播”现象,也正是网络消费文化在大众传媒中的表现之一。

一、“网络直播”现象的出现

随着手机和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信息获取变得更加便利和多元化了。“YY直播间”、“9158直播间”、六间房、“斗鱼TV”等直播平台的出现,各色主播走马灯式的轮番上演各种视频录制节目,网络主播信息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舆论和议程的设置。网络直播借助网络主播来引导粉丝的消费文化,网络主播开始有了固定的消费群体,另一方面,其形象的塑造也受到粉丝文化的影响。而在网络主播自身形象建构的过程中,受众的感受和言论起了很大的作用,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网络塑造好的的纯美形象,而是更多的地去挖掘网络主播的“真实性”,并且有了窥探、讨论、八卦,甚至鄙视网络主播的权利,受众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网络主播制造的过程。

二、“网络直播”的动因分析

(一)把文化当作商品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品,迎合了观众的各种需求心理,网络主播会尽量选择受众没有看过的节目形式来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其次,网络主播会选择最能吸引受众目光的表演,来进一步抓住观众的眼球。还要能够在节目的过程中,让受众向他们制造各种问题,满足了受众奇乐的感官享受。最后,在网络直播后还会通过后期话题的炒作,来增加节目的可消费性。而这些也都是基于消费社会把文化也当作一种可消费的对象,一旦变成了可消费的对象,便可以通过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机制来获得市场。

(二)走娱乐化路线

在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娱乐已经成为大众消费的习惯,而网络直播既自由高薪,又张扬个性。随着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轨迹是娱乐走强,新闻软化,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在逐渐地减弱,娱乐的功能在逐渐地增强。网络直播成为了为人们提供娱乐满足的最佳载体,网络主播在网络直播中拥有大量的粉丝,获得大量的礼物,能够吸引到“土豪”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打赏的价位更是不等,网络直播成为任何行业都代替不了的吸金平台。此外,网络直播能够缓解受众的压力,能够肆无惮忌的和网络主播谈论任何话题,娱乐性较强。

(三)市场化的网络竞争环境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在国际范围内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境外网络制作的不同类型的节目在境内播出,很多也成为了网络主播竞相模仿和借鉴的对象。这些竞争促使网络主播主动地面对市场,围绕着追逐利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网络直播平台为了抢占受众使网络主播把传播内容的“可消费性”摆在了首位,从而使得风险小、成本低、吸引力大的这些特点成了网络直播平台在市场化竞争中普遍的追求。

(四)受众的消费心理机制欲求

在网络直播中,受众可以与许多网络主播探讨他们的私人生活,有些网络主播为了满足受众的窥探心理,通过摄像机营造出偷窥的情境,达到真实、自然的视觉效果,满足受众对于网络主播生活猎奇的窥探心理,并且这种窥探是由被窥探的对象主动展示出来的,再加上受众是广泛普遍的,不是个体化的,因此受众的窥探欲更加得以公开化和合法化,受众心理的这种本能长久没有得到满足的窥探欲一下被真实理解和释放,并且被网络直播平台很好的迎合了。

三、对网络直播消费心理机制质性的反思

(一)受众陷入心理欲望消费的漩涡

受众在面对网络直播的时候,作为消费的主体很容易陷入心理欲望消费的漩涡,这表现为,受众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消费者,易于沉迷于网络主播营造出来的虚拟世界中。

受众在网络平台娱乐文化的消费中是主动的,因为受众是消费者,网络主播节目的内容也都是根据受众的需求来设计的;然而受众也是被动的,因为在面对网络主播给我们营造的消费场景中,我们看到的是经过传播网络直播平台精心打造的,受众则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导和灌输了网络直播平台传达的消费思想和理念。

(二)网络直播平台被过度消费

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受众在网络直播平台的引导下,容易陷入消费欲望的漩涡,相反地,网络主播在受众这样一种消费诉求下,也往往被过度地消费着。网络主播为了迎合受众的消费需求,配合网络直播平台争夺收视率的竞争,更为了在这样一个残酷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网络主播往往会按照网络平台内部的节目安排去做,也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安全以及自身利益的保护。

现在的网络直播平台节目处在一个尴尬的时代,然而网络主播的节目选择也应该有一个度,这个度的把握,更多在于明星本身,因为明星才是被过度消费真正的受害者,因此在“虐星”的大背景下,明星应该更多地树立起保护自己的意识,是否正确选择参与的真人秀节目的类型,是否在真人秀节目中保护到了自己的利益,都是明星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社会文化责任的缺失

现在的网络直播平台更加地遵循商业模式的逻辑了,市场上缺什么,需要什么,就去设计什么,而不像从前,是先将电视节目设计好了再拿到市场上去卖。受众的需求成为了网络直播的主要目标,而受众的打赏成为了网络直播平台存活的收入来源。受众喜欢什么,网络主播就设计什么样的给受众看,获得了好的收视率,网络主播的收入也自然能有所增L,因此网络直播平台普遍以低俗化、娱乐化的方向发展。例如网络主播普遍依托说一些暖昧的言论或做一些暧昧的动作来吸引受众的眼球,通过卖弄色相这样媚俗的手段来取悦观众,使整个直播间的氛围沦为“在线夜总会”。丹尼斯・麦奎尔归纳出了网络直播平台应具备的七个特征:内容的多样性、服务的普遍性、编辑的独立性、社会责任至上、高质独特的文化内容、公共财政、经营的非营利性。网络直播平台注重商业化的利益的同时,不能仅仅以收视率作为评估的标准,还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综合考量,尽可能地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提高受众的文化素质,并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艺.泛娱乐化时代网络直播平台热潮下的冷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02):106.

[2]张F.热闹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记者,2016(05):64-65.

[3]尤元学.网络在线直播秀场存在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5(03):192-192.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3

在信息时代,网络媒体不但要面对传统媒体的步步紧逼,更要应对网络媒体之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网络对技术创新的要求非常高,而且网民的需求每天都有新变化。网络媒体要想在如火如荼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在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上下功夫,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

品牌优势日益显现

最近,提出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对外宣传的新渠道,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之路。发挥网络媒体的强大传播功能,建设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网络文化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2006年开始,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中开设网络新闻作品奖项。

与此同时,由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评选也拉开帷幕。如果说网络新闻作品被列入中国新闻奖评选范围是对网络媒体影响力的官方认可,那么“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评选则是网民对互联网品牌影响力的检阅。一些影响力大,深受网民喜爱的品牌栏目成为网站的形象代言,带动了网站整体影响力的提升。

品牌栏目特色分析

栏目(频道)是网站的主要架构。网站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拥有若干个网民认同、叫好的栏目(频道)。网站打造自己的品牌栏目(频道),形成招牌效应,是扩大影响力的必由之路。从获得中国新闻奖的网络媒体作品及两届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来看,这些作品及栏目(频道)虽然内容各不相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特色鲜明。网络媒体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它不仅传播速度快,信息简单便捷,最主要的是改变了以往你传我受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媒体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做到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形式上加强互动交流,增强网民参与程度。

网络媒体应将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化作独有的竞争优势,精心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栏目(频道)。论坛是各个网站汇聚人气的重要栏目,而要想形成影响力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以言论的“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在网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成为广大网民发表心声的平台。人民网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担负着沟通百姓、引导舆论的社会职责,因此,“强国论坛”既要保证网民发表言论的自由,同时加强引导,论坛言论以理性、深刻见长,而不是简单地大发牢骚和夸夸其谈,体现出主流媒体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国论坛”及在此基础上创建的“强国社区”连续两年入选“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成为人民网的标志性栏目。

借鉴传统媒体经验,整合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之间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多媒体之间的交融成为未来传媒发展的大趋势。网络媒体虽然在技术上领先,但传统媒体经过多年发展积累,拥有经验丰富的采编队伍,掌握重要的新闻资源,在人员、财力、机制等方面与网络媒体相比相对占有优势。目前,我国很多新闻网站是依托传统媒体的资源优势建立的,网络媒体要实现品牌化经营,必须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吸收借鉴其成功经验。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大河网的《焦点网谈》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成为我国网络媒体第一个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的栏目。《焦点网谈》是《河南日报》与大河网之间开展报网互动的一个版面,它的成功很大程度借力于传统媒体的优势。该栏目针对一些社会热点、焦点话题,收集网友在论坛及新闻跟帖中的言论,在大河网和《河南日报》上公开发表,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网络的互动性充分结合,既在党报上传递了网民的声音,又在网络上体现了党报的导向。

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注重创新。互联网是高度依赖技术创新的传播媒介,对新技术的反应程度有时直接影响到网站的兴衰成败。国际在线“网络电台”也是“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频道)”两连冠,它是我国第一家官方网站开办的网络电台。栏目开通后,不仅加强内容建设,满足网民对资讯、外语学习、娱乐的不同需求,还紧跟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发展方向,在2006年推出了中、英、韩、日四种语言的播客平台,成为我国首家提供多语种播客服务的网站。中国网的“网上直播”栏目入选2006年度互联网品牌栏目,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开创了网站露天直播的先河。以前露天直播都是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专利,似乎网络媒体还没有这种能力。中国网的“网上直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后,勇于挑战,打破单纯做新闻会直播的单一局面,成功举办了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的现场直播,目前,“网上直播”已经成为很多媒体记者获得信息的重要来源。

全面了解网民需求,提供贴身服务。对网络媒体而言,网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掌握着自,只有符合网民需要的内容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这就要求网络媒体必须全面了解网民的需求,从内容、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增强贴近性,提供贴身服务。南方网“法治频道”坚持新闻报道、法制宣传与法律服务同步走,受到广大网民欢迎,入选2006年度互联网站品牌栏目。为网民提供实质是南方网“法制频道”的最大特色。频道专门开设免费“咨询热线”,每天24小时解答网民的法律咨询,必要时实地为网民解决问题。

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的中国经济网“宏观经济”频道,也是网络媒体增强贴近性和服务性的成功范例。“宏观经济”频道不是用枯燥的数字和晦涩的内容解读经济,而是从宏观经济政策对百姓实际生活的影响入手,进行解读和评论,将抽象的政策、理论与实际生活和事件结合起来起来,把简单的数字挖深挖透。正是这份为网民提供实际服务的用心,使得“宏观经济”在众多经济频道中脱颖而出,受到网民关注。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4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 奥运报道 网络传播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一次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同时也是一场媒体的超级“盛宴”,在奥运报道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网络媒体闪亮登场,而且它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是个配角,而是异军突起,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日益攀升的点击率,其受众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一跃成为奥运媒体盛会的新主角。

本届奥运会,网络媒体正式被授权允许进行奥运会赛事报道,名正言顺地进入奥运会新闻传播大舞台。国内所有的网站全部开辟了奥运频道,从奥运官方授权的争夺到奥运相关内容的组织,各家网站也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搜狐网作为北京奥运会互联网唯一的内容服务赞助商,强力推出全新的奥运频道:“Beijing2008看奥运、上搜狐”,掀起了奥运会网络媒体报道的浪潮。网易2008奥运报道,中国雅虎2008报道也相继亮相。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网民奥运媒体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网民获取奥运信息的第一渠道,选择通过互联网了解奥运信息的网民占到网民总数的79.8%。本届奥运会也是首次全面通过网上进行直播的奥运会,据艾瑞调查数据显示,互联网已成为最能影响网民的传播渠道,46.1%的网民最主要奥运信息获取渠道是互联网,大幅超过了电视媒体的34.5%,网络媒体开始全面盖过电视媒体。

追求即时第一时间

体育赛事新闻追求的目标是让受众具有现场感,使受众随时关注正在进行的体育比赛。电视转播正是因为能够满足受众的这种需求,才在奥运报道中独领几十年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的即时性成为自身的一个优势,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性表现在能够在第一时间向受众最新的正在发生的新闻信息,伴随着事件的发展而不断刷新,保证媒体快捷的时效性。由于符合了当今快节奏的时代受众对时效性的需求,网络媒体发挥出巨大优势,使得传统媒体难以招架。网络媒体在即时性上的优势正好适应竞技体育的特点:能够在充满变数与悬念的赛事过程中及时最新信息,使网民第一时间了解最新赛况,与比赛进程几乎做到同步。网络媒体同步传播体育赛事的方式主要是:刷新新闻、文字直播、视频直播等,这种综合性极强的传播方式在奥运期间,有效地保证了受众能够在第一时间获知奥运的相关赛事信息。

在这次北京奥运会报道中,往往是比赛刚结束,几大门户网站就都通过弹窗或者迷你新闻页的方式第一时间最新的金牌信息以及奥运战报,使得受众几乎同步地获取赛事资讯。如腾讯QQ弹窗,搜狐-奥运快报、奥运速递,网易奥运快讯,而同时各大网站的首页也及时刷新,并以首页头条的方式报道最新金牌信息与赛况,在页面醒目位置的奖牌榜也始终保持最新,并随时更新奥运快讯,滚动播报,即时,追求的就是一个“快”字。像悉尼奥运会上,网络可以做到一项比赛结束后5秒出结果、30秒出图片、1分钟出报道、5分钟出详细报道,在当时的速度已经非常惊人,而现在网络已经几乎可以做到即时,腾讯网可以在30秒内将奥运新闻送达3亿用户桌面。腾讯在比赛现场记者直接信息,甚至创造了赛事结果出来不到一秒就有了报道的全球报道速度最快纪录。在这次北京奥运会报道的媒体竞争中,网络媒体正是因为能够掌握“第一时间”这个制高点,即时的最新奥运信息,才受到了众多网友的青睐。

海量信息超强链接

网络媒体容量无限,没有版面和时段限制,其传播内容海量性的特点表现在巨大的信息容纳储存能力与信息再现功能,它几乎可以包揽全世界各地的所有新闻信息,同时,网络传播是建构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从网状的复杂的信息结构中按不同条件查询链接,使得网络能很方便快捷地汇总整合信息,既能横向地集纳最广泛的多元信息源,又能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能满足广大受众对新闻事件多方面的需求,使得信息海量的优势得以体现。

在媒介消费“碎片化”的趋势下,谁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内容,掌握海量的信息,就能够在奥运报道中占有先机,吸引更多受众的注意力,因此在奥运期间网络媒体都千方百计的收罗集纳广泛的信息资源,再利用文字、图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手段,向受众提供无限量的奥运信息。例如,奥运期间,北京奥运会赛时官方网站使用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五种语言向全世界的网民权威的奥运官方信息,不但实时播报奥运会各项比赛进程、结果、技术统计和奖牌榜情况,对各项赛事进行详细的赛前赛后分析报道,还对赛场之外的奥运文化活动、举办城市动态、场外花絮、志愿者、场馆进行全方位的报道。而搜狐独家接入奥运会官方信息系统(INFO)和比赛评论员系统(CIS),将最权威的官方比赛数据转化为网友最关注的赛事赛程、比分直播、奖牌榜、快讯、资料库五大核心产品,实现奥运信息的全面覆盖。此外,又由于网络传播极强的互动性,受众通过博客、论坛、社区、留言板等方式反馈信息,发表观点与评论,参与性互动,“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更使得网络信息的源源不断。

奥运报道在时间和空间上全方位开放的超强链接,更加丰富了信息的广度与深度,在单个专题、栏目后乃至每篇新闻、图片、视频后都有相关背景信息链接,给受众提供了一个更全面更丰富的奥运信息空间,而且通过这些超链接的使用,不仅横向采集了各种赛事信息,而且经过对信息的归纳、分类,储存,纵向保存了历史赛事信息,形成详实的数据资料库。网易、搜狐、新浪等网站设立奥运资料库、奥运名人堂等栏目,汇集了历届奥运会的全部资料,包括了运动员介绍、历史成绩介绍、赛事项目发展等。

网络媒体为了能够在奥运赛事报道中快速地整合信息,使其信息海量的优势得以体现,纷纷同传统媒体实行跨媒体资源整合,获取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的多渠道信息,并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对其进行高效合理的配置组合,网络媒体之间也组成报道联盟,实现合作发掘、共同分享信息资源,腾讯、新浪、网易就组成“奥运报道联盟”,在奥运信息的发掘上进行全面合作整合,以适应奥运报道需求。

全民参与互动性强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受众可以自主地参与到传播过程中,随时与传播方进行沟通交流,发表观点,形成一种全民参与的良好互动。在奥运会上网络媒体的隆重登场,为国人提供了一条看奥运的新通道。更为重要的是,为网民提供了可以公开发表奥运评论和观点的机会。而且网络媒体的互动性强的优势可以使得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到传播过程中,传递自己所掌握的多方位赛事信息,告别“旁观者”的身份,成为奥运赛事报道的一部分,形成一种符合奥林匹克参与精神的全民奥运的图景。

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而Web2.0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全方位参与互动的传播模式,网络传播是通过博客、播客、论坛、评论、社区、留言、竞猜等各种方式给受众与媒体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提供一个良性的互动平台,在这次北京奥运会赛事报道中,各大网站都为此专门设置了互动专区,在互动专区中又以博客和评论为核心,社会各界、网友们都可以在奥运期间随时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评论,实现图片分享、视频分享、信息分享,积极参与互动。例如以博客为重头戏的新浪,开设了名人点评、运动员博客、草根看奥运、明星看奥运、志愿者博客等栏目,网罗各方关于奥运赛事的观点与评论,而且在各个博客后还配有网友的留言与评论,同时也链接其他各个博客圈。以论坛为名牌的网易重点打造其网友评论,在每个奥运专题与赛事新闻后都有网友的评论。在互动性方面,还诞生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栏目:如网易的360行看奥运,用各行各业的角度看奥运;2008全国高校奥运观方站,形成高校自主参与奥运网络报道的全新视角。

在奥运期间,各个网站的社区、论坛也是重点打造,办的有声有色,出现了一些“网友看奥运”、“网友说奥运”、“我对冠军说”等栏目,网民们找到了充分发表观点,传递信息的平台,比如在刘翔因伤退赛后,各种形式的评论、留言、聊吧、帖子、辩论PK台便呈井喷状态出现,形成了关于事件评说的巨大的舆论场,汇集各方言论,充分发挥了网民的互动性。同时,各大网站设立赛事竞猜、明星评选、有奖游戏、热点调查等栏目也都促进了网友们的参与奥运的热情。

多媒体方式视频至上

网络媒体具有的一个独特优势就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兼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手段,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于一体,而且克服了传统媒体的种种局限,既可阅读文字,欣赏音乐,又能观看图片,点击视频,做到同时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个性化需求。

北京奥运会期间,网络媒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多媒体的报道手段,纷纷设立新闻、图片、视频等专区,在奥运传播中大显身手。网友们可以阅读奥运赛事的滚动新闻、快讯、评论、深度报道等文字的最新资讯,也可以领略热点聚焦、夺金时刻、赛场内外、八卦花絮等图片的精彩瞬间,更可以享受赛事直播、精彩片断、冠军访谈、金牌时刻、花絮集锦等视频的视觉盛宴。而本届奥运会网络报道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全面运用视频直播的方式来丰富奥运赛事报道,吸引更多数量的受众通过网络来关注奥运会。

这次是中国新闻史上首次以网络视频的形式报道奥运会。由于在奥运会前,搜狐、新浪、网易、腾讯四大门户网站就与北京2008奥运官方新媒体转播机构央视网签约,获得2008北京奥运全部赛事的互联网转播授权,因而全力推出各具特色的奥运视频直播,设立直播中心,通过视频直播方式,24小时全程直播北京奥运项目比赛,使得网民获得新的接受渠道:通过网络来观看奥运比赛。除了赛事直播外,还包括精彩赛事点播,夺冠时刻、人物访谈、赛场花絮、场外花边等其他多种形式内容的视频栏目,这些“网播”的形式有着共同的特点:与奥运赛事同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你能上网,就能随时随地收看奥运赛事实况,同时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兴趣选择别具特色的视频节目,任意时间点播和重复播放。此外,各大网站在视频节目制作上也是各有千秋,例如搜狐在奥运期间,独家制作个性化奥运原创视频栏目,其中独具匠心的莫过于“搜狐北京播报”,其镜头不仅对准北京的人文风貌,还走进赛场,直击明星、退役体育名将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名流在奥运赛场助威的盛况,全面记录赛场内外精彩花絮,该栏目推出后备受网友好评。

注释

①引自

④引自news.省略/internet/2008-08/08/content_9055191.htm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刑事案件;庭审直播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34

[中图分类号]D926.2;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2

1 刑事庭审网络直播的价值分析

1.1 守护程序正义,提升庭审质量

在传统庭审中,由于多方面因素限制,绝大多数人无法到庭审现场参加公开审判,而“法言法语”的相对艰深与案件侦办阶段的保密要求又会加深人们对刑事审判的神秘感。在民众看来,一个普通人被认定为犯罪嫌疑人直至成为罪犯,中间的过程都仿佛在黑箱中。通过网络庭审直播,公众可以直观、清晰地看到法庭讯问、举证质证、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宣判等审判环节,不仅向公众播报了案件的实际情况,更向公众展示审理案件的程序。这样做也体现了司法自信,提升了法院的公信力。

此外,网络庭审直播使审判、公诉、辩护三方的一言一行都处于更大范围的监督之下。将庭审置于公众视野之内,法官必须提升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庭审驾驭能力;检察官必须提升法庭讯问和法庭辩论的能力,通过庭审充分展示公诉形象;律师们从自身职业生涯考虑,也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充分行使辩护权,有效提升案件的审判质量。

1.2 延伸法律教育功能,提升公民法治意识

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十分迅速,案件庭审结果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然而当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两者对同一案件出现差距较大的评判结果时,易导致社会大众对司法公正的质疑。庭审直播恰恰是顺势而为,能够防止案件情况的不实传播。网络庭审直播通过全面展示庭审过程及宣判实况,辅之以官方的法律适用及案件答疑,可以有效减少舆论对判决结果的扭曲,化解民众对判决的不理解。正如美国首法官布伦南所言,审判是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社区内进行的,传闻“可能比合理新闻报道更有杀伤力”。网络庭审直播能够使公众对司法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培养公众在全面了解庭审情况的基础上对案件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

1.3 保障公民知情权,提升司法透明度

公民知情权是指公民对于国家的重要决策、政府的重要事务以及社会当前发生的与普遍公民权利和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知悉的权利。知情权不仅是监督公权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公民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以往多数民众对于刑事案件的知情权依赖于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对于庭审情况的转述报道,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网络庭审直播让民众带着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庭审,去除转述带来的主观和片面,最大限度地将审判过程客观化、透明化,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知情权的实现。

2 刑事庭审网络直播的现实争议

在推进司法公开,建设法治社会的大环境下,司法运行需要媒体的参与,但法庭毕竟不是表演的舞台,庭审公开直播后,涉及一系列基本权利的冲突及法理问题。

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网络庭审直播让民众能够充分享有知情权,并对司法裁判进行更广泛的监督。但与此同时,显然使被告人、被害人、证人的隐私权在这无远弗届的公开中受到了侵害。执法者必须在公众知情权和诉讼当事人隐私权之间作出权衡,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将某一种权利极端化。

言论自由与独立审判的冲突。诚然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言论的自由,然而要成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真正实现依法治国,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亦十分重要。网络庭审直播为民众了解审判过程提供了一个窗口,同时也为民众评论、阐述观点,批评司法甚至是扭曲事实提供了平台。实践中,屡屡出现网络广泛传播片面案件信息,形成舆论压力,继而对司法裁判进行干涉的情形,如胡斌案、药家鑫案、许霆案等。目前法官的工作模式、职业评价标准尚不健全,在审判中承办人不得不考虑案件的社会影响,各种言论通过网络放大,极易影响法官的独立审判。

大众逻辑与精英司法的冲突。网络直播中的公众的言论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大众逻辑,作为没有受过法律专业训练的群体,公众对很多法律问题的认识可能带有非理性的一面。如最近爆红网络的快播案刑事庭审,网络上普遍对王欣侵权、传播的视频行为表达了草根式的认同,并对辩护人一些看似犀利精致,实则脱离案情、无关法律的“金句”大加赞赏,认为王欣无罪,若有罪便是司法不公。这些观点的出现并不奇怪,辩护人正是抓住了网络大众的思维方式和关注点。但法律人的思维与此是有所差异的,法律思维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它通过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运用演绎、归纳和辩证等推理方法的运用以及受到现行法律的严格约束,较少地带有感彩。另外,民众通过网络表达出的观点很多时候比一般的朴素大众逻辑更为偏激,这归因于网络带来的匿名效应,有了网络匿名的保护,不负责任的评论和谣言随处可见。一方面,完全脱离民意基础的刑事审判是危险的;但另一方面,以网络为代表的民意若过多干涉司法,绝非良性循环。

刑事案件基于其本身的特点,往往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容易成为舆论的焦点。虽然网络媒体在对案件进行报道时也尽可能追求客观公正,但是媒体人的社会责任、人文关怀、同情弱势人群等倾向,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在报道中流露出来。而这些倾向又极易调动起社会公众的情绪,当这些情绪形成强大的社会主流民意时,很可能对法院审判造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刑事诉讼活动陷入两难境地。尤其是当法院判决结果与民意不符时,这种冲突就会表现的更加激烈。

3 网络直播规则设计及庭审控辩探讨

3.1 庭审网络直播的规则设计

庭审网络直播的目的是让民众有渠道了解审判,并藉此实现法治基础的构建。但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规则设计来避免审判的娱乐化,保护庭审中各方的基本权利。在价值权衡的基础上,应在案件范围和庭审程序两个方面规范网络庭审直播。

(1)法院主动启动的法庭直播要避免形式大于内容。依媒体或当事人申请而启动网络庭审直播,由法院审委会裁定是否准许。

(2)赋予被告人庭审直播的否决权。这是人权保障的应有之义,在案件宣判前,被告人都不是罪犯,政治权利等相关权利都应完整给予。如案件却有必要进行直播的,也应通过技术手段保护其隐私。

(3)直播以不妨碍法庭秩序为原则。如限制参加庭审直播的媒体数量,在法庭直播开始前禁止对被害人、证人进行采访,以免影响其庭审真实表达,被害人和证人亦有权要求不得录入能够直接辨认其容貌的特写镜头。

3.2 网络直播下的刑事庭审控辩

此次“快播案”庭审直播中,公诉方“场面失利”,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公诉人的不回应。在多数公诉出庭人员看来,自己代表国家支持公诉,庭审过程中应围绕案件事实及法律适用进行指控及辩论,同时考虑到节约诉讼成本,缩短庭审时间,对于“无聊、无理、无依据”的辩方意见都无需理睬,不做无谓纠缠。

“不回应”的根本原因,可能有两点:第一,只有能说服法官的辩护才是有效的辩护,辩护人的花枪只是哗众取宠,对于案件的走向没有影响;第二,对于一些确有瑕疵的程序性问题,公诉方基于长期办案的经验,认为不会影响裁判,就不作解释、不予回应。但是对基本没有经历过刑事庭审的民众来说,公诉方每一个没有回应的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问题,这般冷漠、这般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民众一边倒的支持和愤怒就可以理解了。

“不回应”符合精英司法逻辑,但是在庭审直播环境下将带来一个可怕的后果。譬如“快播案”,在公诉方庭审如此“失利”的情况下,如果法院仍然简单地按照公诉意见定罪量刑,那在民众看来,整个庭审就成了走过场,刑事诉讼的辩护制度也受到嘲笑。庭审公开直播,令庭审模式、刑事诉讼制度受到了冲击,公诉人将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在于此,今后公诉人在法庭上应如何作为将会成为一门新的课题。

当前的刑事庭审内容充实程度,尚无法应对“庭审为中心”“审判公开化”的目标,庭审网络直播的制度倒逼,将会加速刑事诉讼理念的转变。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小鹏.庭审网络直播与当事人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与平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3).

[2][美]伟恩・R・拉费弗.刑事诉讼法[M].卞建林,沙丽金,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3]方斌.论刑事庭审网络直播的规范化[J].西部法学评论,2013(6).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6

网络新闻会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的类型,把传统的新闻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相结合,通过网络形成虚拟会场,把新闻者和分散于不同地点的记者集中在一起,使信息在相当广的范围内实现有效传播。2000年3月20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北京艺百网络举办了“中国首次网上新闻会”。

网上新闻会一般分“线上+线下”和“纯线上”两种形式。所谓“线上+线下”,就是在现场新闻的同时,进行网上直播,并接受网上提问,如联想签约F4“数码大使”的新闻会。而美格万人试机新闻会等则采用了“纯线上”形式,即没有实际的会场,只是通过互联网络形成一种虚拟会场,发言人和记者、公众均通过网络进行新闻和交流。

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网上系统可以实现登记注册、资料发放、视频音频播放、现场提问、项目展示、电子名片交换、精彩回放等多种功能。网上参会代表不仅可以得到与地面参会代表相同的服务,而且还极大地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经费投入。

网络新闻会的特性

网络新闻会是在一个虚拟的新闻现场,通过网络将无限分散的与会者组织起来,完成信息初始及交流探讨的传播活动。理论上说,它不受时空的限制,基本上等同于现场直播,直接参与人数、信息数量也基本不受限制。

提高新闻时效,扩大新闻的地域和影响。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可以24小时不间断运转。无论何时发生的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给媒体和受众,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而且,由于互联网的传播特点,不需要像报纸要有纸质媒介,也不需要像广播、电视的传播受信号传播的地域限制,网上新闻打破了地域界限,传播影响空前的扩大。

新闻的形式、内容更丰富。由于互联网具有内容丰富、数据库完善和多媒体的特点,网上新闻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在内容上,它可以做到图文并茂,音频、视频、图片、文字并举,充分提供与新闻主题相关的新闻背景、链接。在形式上,可以单独举行网上新闻,也可以在现场新闻的同时进行网上直播,并在新闻会后在网上组织专家和嘉宾访谈,呼应和解释新闻的某些重要内容等。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丰富新闻内容的表达,使公众更容易知晓和理解新闻的内容。如新华网、人民网、千龙网等众多网络媒体都分别设置了直播频道,在新闻的同时,进行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全方位的展示,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成效。

受众面广,反馈更直接,大大拓展了双方的交流时空。网上新闻会上,采访者可以多人同时提问,也可以在相对延长的时段内随时提问和回答,大大拓展了双方的交流时空。2004年8月19日,上海市政府新闻会首次“搬”到了网上,除了新闻稿“挂”在了市政府门户网站以及东方网外,媒体和普通市民还可以通过东方网的“嘉宾聊天室”向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提问。一个小时内,海内外各大媒体记者和网民共提出84个问题,两位相关委办领导回答了28个提问,比传统新闻会提问面更广,提问量也更多。

避免繁杂的组织工作,节约会议成本。与传统会相比,网上新闻会不用再租用会场,免去接待、安排、布置会场等程序,所有资料都可以全部放到网上备查,免去传真和邮寄的工作,以较少的费用将新闻传递给记者。记者也不用专门赶到特定的场所,大大节省了双方的时间和资金,提高会议效率。

网络新闻会的操作

由于互联网的特性,网上新闻会不同于传统新闻会。因此,在操作中不能照搬传统新闻会的形式与程序,要注意掌握互联网特性,以便更全面地利用好网上新闻的优势。

加强舆情调查,更加强调时效性、针对性。互联网信息的迅捷性,使网上信息和舆论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不管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还是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都很快会在网上有所反应。因此,网上新闻要加强舆论监控,更加强调时效性,在舆论的端倪阶段,就尽早予以回应,以免谣言的出现。

网络新闻会上,发言人不仅接受媒体的采访,还要回答来自天南海北的网民的提问。提问的面更广,问题内容也与传统新闻会不同。如上海市首次网上新闻会上,媒体记者的重点是围绕“科教兴市”战略的宏观政策,而“临时记者”们则多涉及百姓实际利益的政策落实。在网络上,什么问题都有可能出现。因此,要扩大舆情调查范围,对公众和媒体关心的问题都进行充分地准备,以便更好地解答提问。

根据内容,选择该地域最能影响受众的网络媒体。虽然互联网的传播无地域之分,但是,受众对新闻内容和网络媒体的选择,是有地域区分的。如北京网民会关注“千龙网”,而上海的网民则更关注“东方网”。所以,网上新闻是传播的无地域性和内容的有地域性的统一。新闻工作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传播上较少受地域限制的优势,增强声音,扩大影响,同时也要注重内容的区域性,选择好的网络媒体,加强针对性。有关国内外有影响的新闻事件,可选择在国内有影响的网络媒体,而涉及到地方重要事件的,则要慎重选择合适的地方性网络媒体。

掌握网络特性,合理安排程序,多安排几个发言人。网上新闻具有网络空间大的优点,可容纳更多的内容和资料。因此,在新闻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把相关资料都做成背景文件供记者阅读,直接进入问、答阶段,节省时间。

网络的特点在于网络空间大、即时性强,信息者有充分的空间,记者和网民也有充分的提问时间。传统新闻会上,记者提问和发言人回答是一对一的,一唱一和,有先有后。而网络新闻会上,记者和网民会瞬间提出几十个问题,发言人所面对的提问成倍增长,如果发言人安排的少,要做到及时回答非常困难。

因此,在网上新闻时,要注意掌握网上的特点,多安排几个与主题有相关背景的新闻发言人,灵活迅速地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解答和信息。

注意网络安全和技术特性,技术保障要过硬。网上新闻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因为网上的内容在线的网民都能看见,内容不当可能会引发政治和法律问题。

因此,办好网络新闻会需要有良好的技术保证,维护好系统运行,不要在新闻时出现系统崩溃的局面。在技术细节上,也要根据网络特性多加考虑。如在用户进入直播界面时,要分别设置多媒体直播、图文直播、音视频直播等多种模式,让用户根据自己的硬件设施和阅读需要进行选择;在新闻页面刷新速度上,也最好设置成自动、手动两档,让用户根据情况自己设置、调节。否则,可能给会双方带来极大不便,影响效果。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7

[关键词]政府网络;传播能力;对策建议

一、政府网络传播能力的构成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民人数迅速增加,网络信息传播和舆论的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网络作为新兴媒体,不仅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沟通民意、汇聚民智等方面的影响力也日益壮大。政府网络传播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网络公信力

网络的公信力是政府能获得公民信任和认可的能力,是政府网络传播的立足根本。只有政府网络公信力不断提升与稳固,才能塑造政府在网络中良好的形象,进而使政府网络传播能力得到提升。

(二)网络影响力

网络影响力是政府网络传播的力量之源,政府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传播的影响力,其影响力的大小决定其话语权,尤其在信息过剩的网络时代,只有强大的影响力才能起到舆论的导向运用,发挥其在网络传播中的影响力。

(三)网络导向力

政府的网络引导力是政府在网络传播中的舵手,其强弱直接决定网络舆论的走向能否按照政府期冀的方向发展。发挥政府网络传播功能,避免网民认知发生偏差,就是政府通过网络发挥的引导作用。

二、我国政府网络传播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有待加强

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民众对政府政务公开的要求也逐步提升,对信息的透明度、真实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政务公开方面取得了很多显著进展,公开信息的数量与透明度也持续增高。但当今,我国政府转型还未彻底完成,媒体与公众的监督功能也未能得以充分发挥。部分地方政府和官员出于维护自身利息的需要,对本应公开的信息进行垄断或封锁,只筛选对己有利信息进行公开。特别是在公共危机发生时,由于相关部门未能及时公开信息,各种小道消息、虚假信息抢先填补舆论空白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极易导致公众对政府产生质疑,不但给政府带来负面形象,还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严重影响了政府网络传播能力的提升。

(二)政务公开网络建设维护不足,网络影响力欠佳

政府网络的建设与维护,是实现政务公开透明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完善政府职能的主阵地。

但一些部门网络建设的滞后性长久得不到改善,已经使网民产生了普遍的不满情绪,直接导致了政府网络影响力的不足。一些部门网站信息公开数量少,公开更新慢,尤其是对群众所关心的教育、房价、社保医疗等相关问题涉及较少。另外,管理不善甚至无人管理现象也普遍存在,造成政府网络传播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政府的网络传播能力的提升。

(三)政府网络建设与维护者的服务意识有待增强

现今,很多行政部门在建立机构网络系统的时候并没有完全以服务民众为导向,在结构设计上缺失了服务这一关键且根本的功能。甚至有的部门,只是把网络当做宣传的工具,忽略了网站作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功能。

另外,网络建设与维护者对于舆论热点的关注还不够,对于一些百姓所关注的现实往往总是不敏感或是慢一拍。在网络自由及传播迅速的今天,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爆料人,人人都享有均等的话语权。政府网络在信息上时效性低,直接导致了对舆论的导向力作用不够,影响政府网络传播能力的发展。

三、关于提升政府网络传播能力的建议

(一)快速有效地信息及信息反馈

政府部门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机构,可以说是掌控着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资源,在相关网络信息的上,更应该做到及时和全面。对于国家最新政策法规、热点民生信息以及突发事件,相关部门网络的不仅应该做到客观公正,更应该做到准确及时。

另外,对于官员公布财产、三公经费使用以及处置官员腐败等敏感性信息,相关部门网络也应及时准确。因为于一些社会热点信息的不及时或不全面,也会使这些热点问题发酵,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影响政府网络的公信力的提升。

(二)完善政府网络传播机构

要使政府网络在社会舆论中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且可以及时有效地传播民众所需网络信息,必须有一个健全且运行良好的传播机构。

网络传播机构的建设不仅要有发送信息的通畅渠道,还应有专业的新闻发言人作为队伍的桥梁纽带。尤其是在与网民交流一些网络热议话题时,政府始终处于缺失地位,这就导致信息传播的不对称,网民对政府工作的不认可,甚至会使相关部门在舆论中陷入被动局面。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工作就是缓解相关矛盾冲突,耐心详实地与网民沟通解释,解读政府工作内容,完整地传播政府工作信息。

(三)提高网络建设维护者的服务意识

提高政府网络传播能力,不仅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还应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网络建设与维护者。

政府网络建设与维护者作为网络传播中政府的代表,其言行举止直接关系着政府的形象。公务员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中,不仅要具备网络传播理论技能,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交流能力与服务意识,完善自身的网络传播素养,以促进政府网络传播能力的更快提升。

参考文献

[1]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2]宁立文.网络视域下网络语言传播政治理论的能力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1(6)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8

(网络新闻学原创论文)

关于网络视频相对于传统电视的传播优势,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

网络视频的定义及其特征

目前,能够在网络上找到涉及网络视频定义的信息并不多,其中来自百度百科的定义是:网络视频是指以电脑为终端,利用QQ、MSN等IM工具,进行可视化聊天的一项技术或应用。但是从传播的角度而言,这个定义显然是不全面的,因为它仅仅停留在技术应用上,无法反映整个宏观的网络视频传播形态。

就笔者的观点看来,网络视频是指采用数字视频技术编辑制作,并依托互联网这一媒介而进行传播的视频节目形态。从表现形式上讲,它包括视频文件、视频点播以及网络直播电视三大部分。从技术层面上讲,网络视频还可以分为纯视频文件(DVD\MPEG\MP4\AVI等文件格式)和流媒体文件(指通过网络在线观看的视频文件)等。网络视频是网络上各种视频传播形态的集合。

相比于传统的电视,网络视频具有以下特征:

(一)网络视频节目容量非常大。

网络视频的节目类型不仅多样,而且由于采用了数字压缩技术,使互联网可以比传统电视的传输网络容纳更多的节目。网络传输的视频节目不仅文件小,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改变画面质量,灵活调整节目的播出。尽管传统电视已经开始实现数字传输,但显然在节目的播出上仍无法做到这一点。网络视频不仅包括专业视频制作机构提供的电影、电视剧、歌曲等视频文件,还有许多网民以自娱自乐的方式的视频文件。

网络视频中的网络直播电视,可以把包括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和专业频道、市级电视台等传统电视频道的节目实时传输到网上,可以有效扩大这些电视台的受众群体。尤其是对于没有上星的电视台来说,网络直播电视在方便网民收看的同时,也无疑让这些电视台提高了的自身影响力。

(二)节目类型多样,涉及面广。

对于传统的电视频道而言,由于本身的频道定位和播出时间、信号覆盖范围等多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同时把多种类型的节目同时展现给观众。而网络视频可以通过超链接的形式把不同类型的多个视频节目放在一起,供网民选择。如凤凰网的视频网页就可以同时放置十几条重要的视频新闻,网民点击收看都很方便。在网络视频传播的内容当中,不仅有网民自拍的生活故事,也有正在上映的热门电影,不仅有轻松活泼的娱乐节目,还有严肃的新闻视频和历史纪录片等等。

而网络视频在进行传播时,所属的网页同时还能提供大量的节目信息以及文字图片新闻和广告等信息,传统电视是无法同时满足的。

(三)可以实现自主点播和双向互动

网民如果要观看网络视频节目,只需通过搜索关键词,找到相关视频的播放页面即可。而且网民在观看网络视频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节目内容不好看,可以随时快进或换掉。相比于被动的观看有固定播出时间的传统电视节目,网民显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网络视频传播采用的是“多点对多点”的传播模式。一方面,专业的视频网站把大量的视频文件放置在互联网上,供网民在线观看或下载。而这些提供视频的网站是有很多的,如我们所熟知的土豆网、优酷等。另一方面,网民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视频节目,同时还可以在看完视频以后在网上对看过的视频发表评论,加强媒体和受众的互动性。如土豆网、56视频等都有这样的功能。而且,由于有新浪播客、土豆网等平台,视频爱好者们可以随时把自己制作的作品传到上传到这些平台的相关网页当中,让其他网民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快乐。而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准入门槛相对来说太高,尽管普通民众能够掌握基本的视频编辑技术,但不可能有太多机会把自己制作的视频放到电视台播出,因而传统电视很难为他们提供发挥的余地。

(四)网络视频存储简单、接收方便

传统电视一看即过,很难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至于想回看,除非是电视台重播或自己买碟。而网络电视由于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网民觉得有必要的话,完全可以把它下载过来。对于那些只能在线观看的流媒体文件,网民还可以通过屏幕录像专家等软件来自己录制所需要的视频。而在接收方面,传统电视尤其是数字电视采用了压缩编码技术以后,观众通过卫星电视或有线电视已无法免费直接收看CCTV-6、凤凰卫视等节目,如果想观看的话,只能花钱买一个专用的数字电视解码器才能收看,而它的费用可能会比使用互联网一年的费用还要多。而网络直播电视和视频基本上都不采用加密技术,观众可以直接免费收看。

网络视频的分类

关于网络视频的分类,我们主要是从它的传播形态上来划分。

(一)视频文件

视频文件主要是指存放于网络的、可以直接下载的各种视频文件。其文件格式有许多种,常用的文件格式有DVD\RMVB\AVI\RM\ASF\MP4等。下载这些类型的视频文件一般有专门的网站,除了直接从相关的主题网站下载以外,通常可以从gougou、土豆网来下载视频。这些网页中可以下载的视频数量非常多,几乎囊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因为网民一般可以从那里下载到最新的免费电影,所以这些网站的点击率非常高。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现在传统电视当中的数字电视也是采取的文件传输方式,但它只是主要是进行实时的数据传输,而且只能在专用的卫星电视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当中才能进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视频文件。

(二)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是介于视频文件和网络电视直播之间的一种形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粹的视频点播。这种点播的视频内容多是一些网络原创视频、电影、纪录片等。另一种是电视节目的视频点播。这种点播节目的全部是由传统电视台制作,并将其转换格式后放在网络上供网民随时观看的一种视频传播形式。如在中央电视台、金鹰网、凤凰网上,都可看到一些由央视、湖南卫视、凤凰卫视提供的精品视频点播节目。

与传统数字电视的付费互动点播相比,网络视频点播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因而点播的花费几乎是为零的。

(三)网络直播电视

网络直播电视就是把传统电视正在播出的电视节目同步放在网上播出。网民一般要通过专门的电视插件如PPlive、PPstream、CCTVRegOcx等专用播放器才能观看。目前,除了全国各大电视媒体的主页提供网络电视直播以外,还有网易好视、腾讯网等提供网络电视直播服务。

自网络直播电视出现以来,一直以画面流畅和超大节目容量受网民喜爱。尤其是通过网络直播电视,网民可以免费看到许多有线电视网络无法收看的电视频道,从而欣赏更加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

网络直播电视的运行是建立在传统电视的根基上的。鉴于人力和物力以及运行成本等多方面的原因,网络直播电视很少有自主采编的节目,绝大多数都是靠传统电视来提供,这也反映出两者存在着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网络视频在新闻传播上的优势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网络传播具有与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保证新闻的时效方面,网络视频文件传输快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大范围的传播。一些媒体无法及时关注到的突发性新闻事件,可以通过网友自己拍摄并进行简单的制作之后到网上,从而迅速引起社会关注。如黑龙江6名警察打死大学生事件,最先就是由网友通过视频,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

网络视频在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上面也具有一定优势。如果没有多段不同的网络视频同时放在一起,黑龙江警察打死大学生的真相就很可能就会被湮没。网络视频传播不仅使新闻事件的来源更加广泛,而且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越来越多,事情的真相也就会更加明了。而观众也可以有更多机会去辨明社会善恶,而不是被少数人左右自己的人想法。而传统电视往往是一家之言,很难保证报道的客观公正。

另外,一些真正感人的新闻人物和新闻特写也有不少是先有网络视频播出来的。虽然网络视频节目在策划和制作方面无法取得与传统媒体的比较优势,但在挖掘新闻素材方面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网络媒体的繁荣,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进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方式。

网络视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突出网络视频的优势的同时,我们不能否认它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技术层面上来讲,由于目前的互联网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网络十分拥挤。而网络视频的在线播放一般要求至少要100kb/s-400kb/s的传输速率,而现在的网络在高峰时期根本无法满足这个要求,更不用说去下载视频文件。这也是它至今仍无法取代传统电视媒体的直接原因。因此,如何有效的畅通信息高速公路,是解决网络视频发展瓶颈的技术关键。

其次是从网络视频传输的内容上来讲,色情视频、暴力视频、恶搞视频以及通过视频形式的虚假广告充斥其中,极大地污染了网络传播环境,也给网民和社会带了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从现有的网络监管能力来看,很难根除这些不良信息,信息安全监管部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是缺乏对网络视频的相关立法。这也是在网络视频出现问题之后,无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的重要原因。网络视频过多过滥,垃圾视频满天飞,不仅困扰网民,也占据着宝贵的网络资源。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视频的立法管理,也为全社会来共同监管网络提供法律保障。

总而言之,网络视频与传统媒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同时存在,互利共生。但是,网络视频相比于传统电视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随着电脑的日渐普及,传统电视已经很难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网络视频通过把传统电视的播出资源放到了互联网上,不仅满足了人们希望看更多电视节目的愿望,也让廉价的互动电视真正成为现实。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网络视频目前正在不断突破当前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并将更好的为全人类服务。

网络直播论文范文9

一、融合网络媒体的传播渠道,实现广播电视新闻内容资源的增值

广电传统媒体捌有丰富的内资源,是新闻内容的主力供应者。然而,从传播模式上说,广电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向是单向的,沟通和互动在传受双方中很难进行,并且受媒介自身的性质影响,广‘电传统媒体多数不便于查找相关资讯和以往资源,从而降低了信息的利用度。因此,借助:"炭网、通信网等新媒体渠道,积极开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业务,通过各种阌络渠道将广播电视新闻内容资源传播给大众,有利于实现广播电视新闻内容资源的增值。

(一)借助网络媒体,实现广播电视新闻的多渠道浏览。电视媒体可以根据络媒体的传播特性,对新闻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实现内容的二次甚至N次传播,不断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体,从而使传播效果最大化。同时,通过超链接系统,将无限丰富的材料立体式地发,用户只要点击相关蚍,可以让受众通过相关词汇链接到另一个网页,获得更多的信息量,并且在观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来查找自己想知道的资料。

(二)借助网络媒体,增加广播电视新闻的阅读吸引力。报道同一新闻事件,广播用声音,电视主要用图像。而网络媒体集报纸、广播、电视三者之长于一体,有利于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报道手段的有机结合,使受众在网上同时拥有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的诸般乐趣。

(三)借助}奴j络媒体,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实效性。在新闻竞争中,快速始终是各媒体极力追求的目标。但广播电视媒体限于播出的定时性和节目的板块化,不可能即时新闻,且无法作深入报道。而网络媒体能做到“以秒为位”的信息,因此,我们可以让电视节目直接进入互联网,发挥信息总汇优势,传送电视节目和数据系统,使广播电视节目的实效价值达到最大化。

二、融合网络媒体的互动平台,实现广播电视新闻社会影响的扩大

对于广电媒体而言,关注大家关心的热点事件,是媒体的职责所在,因此,实现新闻与受众的互动是栏目获得和扩大影响力的关键。而广播电视的交流节口允许参加的人数也有限,在时间和地点也是有限制的,难以摆脱传播向性这一缺陷。而互动是网络的一个本质特点,意味着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送信息的格局,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问的互动变得切实可行。

(一)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广播电视栏目可以借助互联网覆盖面广、交互性强、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利用网络论坛、讨论区、留言板、聊天室、电子邮件、ICQ及MSN等网络平台即时通讯软件等,吸引大量网民积极参与传播信息、评论新闻、讨论新闻话题等活动,使网络媒体真成为大众共同发言的媒体,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

(二)强化新闻传播的舆论监督,广播电视栏目可以借助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可以通过发I帖或发起讨论,白由发表意地和看法,将以往广电媒体独自监督、“势单力薄”的局面打破,敢于直指问题的重点和核心,迅速汇聚成强大的“声流”,最大限度的利各种资源和手段将被监督对象置于全社会的视野之下,揭露社会的阴暗丽,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力。(j)扩大新闻传播的覆盖范围。厂播电视栏目利用网络媒体传播的全球性,可真正实现现代新闻传播的“信息地球村”。广电媒介的传播大多受地区或者地域的限制,而网络媒体新闻直播节El就具有不受地域限制的特性,受众遍及全世界。因此,电视媒体可以利用网络新媒体,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有利-丁广电媒体的社会影响力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