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集锦9篇

时间:2023-03-07 14:58:42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范文1

调查

我走访了我的几个朋友、同学,问了一下这一两年来父母给他们零用钱的情况,他们都说,爸爸妈妈给他们的钱越来越多,所以就常常带钱去学校买东西。

我还在电脑上查了一部分资料,上面说一部分小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居然高达几百元。

分析

一、随着国家的富强,许多父母的工资也上涨了,除了家庭的日常开销外,还能积攒一些钱,家里有钱,父母就会多给孩子一些钱。

二、部分同学的爷爷奶奶领着退休工资,爷爷奶奶们生活节简惯了,手头也会积攒到一些钱,这些老人爱孙子、孙女心切,会把自己省吃简用的钱给孙子孙女一些。

三、同学们钱多了,但是不知道合理使用零花钱,不必要的、无意义的玩具都由着自己的性子乱买,零花钱给多少用多少,基本留不到第二天,而且没有存钱观念,不知道每天节约一部分钱就可以积少成多。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我们学校门口的零食摊、玩具店前同学们在争先恐后购买零食、玩具的场面。

结论

一、现在的家长为了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给孩子许多钱,想让孩子过得好一点,这样一来,小学生乱花钱的现象就越来越多了。

二、由于同学们一天到晚惦记着口袋里的钱如何花,所以学习情绪多数变得较差,无法专心学习,加之学习时还要把注意力分散到玩玩具上,所以学习成绩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范文2

关于零花钱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首先我们确定了问题和研究目标,即中学生零花钱现状。其次,我们制定了收集信息的研究计划(第一,确定所需要的信息;第二,收集有关资料,即问卷调查;第三,提交调研计划);然后,实施研究计划;最后,解释并报告研究结果。于是写下了此篇论文。

关键词:中学生 零花钱 问卷调查 研究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不断充实。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自然倍受宠爱,其中1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零花钱状况。面对日渐增长的零花钱我们究竟应如何看待呢?学生门是如何来安排他们的零花前的呢?这些零花钱又对他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这些都是十分另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就这一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为此,我们牺牲了不少时间,一起设计出问卷内容,并向自己认识的各所中小学校的同学分发。第一次作如此的问卷调查,不免缺乏经验,但经过全体成员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本次活动。以下便是我们结合调查结果作的一份初步的研究报告。

问题一:零花钱的来源-94.4%的中学生零用钱来自父母

我们认为,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自己的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爱护。因此,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

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通过打工或者兼职,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但中学生的年纪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

问题二:零花钱的数额

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50元以下,高中生的消费层次更为平均

我们认为,初中生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小孩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相对更为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个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钱金额在50元以下。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比较多学习上的花费要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自己孩子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是毫不犹豫的,同时孩子们平时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开始随之水涨船高。

问题三:零花钱的使用情况

中学生零用钱的3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由图可以发现青少年的零用钱花费中,精神消费上的购书是居于首位的,但是目前国内的文化消费市场上针对青少年朋友的书籍还是非常的少,许多都是习题集和课内补习资料,可以填补青少年精神空间的书籍少的可怜,因此必须重视中学生的文化消费需求,挖掘中国式的精神消费内容,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有46.5%的中学生朋友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着明确消费目的的,是1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当代青少年的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孩子的储蓄行为是个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其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但同时也必须关心孩子的生活习惯,对于不良习惯必须坚决纠正,这也是对孩子将来负责。

另外许多青少年学生比较喜欢吃零食,因此用于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问题四:对零花钱的态度中学生普遍缺乏理财能力

我们认为:1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1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1个人从小克勤克俭,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让他感到钱来的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

以上是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新生的一代,有相当多的在年纪尚小时便已受到了金钱的强烈冲击,正逐渐形成独特的金钱观。因此,金钱教育对于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来说,已经是1个严峻的挑战。教育者们有必要教孩子怎样对待钱和看待钱。目前我国的中小学一般都还没有开设专门的金钱教育课程,尚在襁褓中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也没有着明确提出具体的金钱教育策略,已有一些涉及金钱教育活动大都停留在抽象的道德理念层面,且无正规体系。问题是严峻的。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家长都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庭经济条件再好,学生打工挣钱、自食其力还是比较普遍的。国内在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家长总希望在自己的保护伞下为孩子营造安逸舒心的成长环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但在教育上可别大意了,拔苗助长不行,过于精心呵护更不可取!

国外成功的教育经验表明,对中小学生进行消费、投资等方面的理财教育将有助于孩子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和敏感性,对他们日后的理财能力有相当影响。当然,我国目前要对中小学生进行金钱教育是1个艰巨的过程。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孩子要啥尽量满足,家庭优越的条件养成了孩子好吃懒做的坏习惯。殊不知,一心想望子成龙到头来却是养子成虫,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教给孩子怎样使用零花钱则是最基本的1个环节。我们小组就此展开了讨论。最后我们设计一位高中同学了1个星期的零花钱使用方案。

以上便是我们的一些设想。希望能给大家以启发。但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作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案。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范文3

每天上学的路上,我总会看见大部分小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吃着各种各样的零食,例如:麻辣热狗肠、可比克薯片、辣翻天薯条、可乐糖、爱尚非蛋糕、多乐B香味薯片、香芋雪糕杯…

我听一些家长说,孩子总是找他们要钱,说什么要买本子、笔、橡皮什么的,可回到家时,家长一搜书包,根本就没有买本子,钱也不见孩子给回来,当父母问起孩子钱的事情时,他们总是红着脸低头不语,可家长又没有办法婉拒孩子,又不知道孩子们是否真的要买本子。

我们学校里也有一个小卖部,我发现,每当下课铃敲响的时候,一些学生就会争先恐后的跑去买零食吃,这时,小卖部就挤得水泄不通的。有的同学害怕上课了,就抓起零食大把大把的往嘴里塞,上课铃敲响的时候就一边嚼着零食一边不紧不慢的走回教室,回到教室的时候,嘴巴里的零食就消失啦!

我想,同学们都那么爱吃零食,一个小学生一天、一个月、一年要吃多少零食呢?为此,我做了一次调查行动。

放学的时候,我碰见一些认识的小朋友,就问他们一天大约有多少钱买零食吃,我调查到的结果是:富裕家庭5~25元、小康家庭5~10元、普通家庭1~5元。

在我们中心小学,平均每人3元,这并不是一个夸张的数字,我根据这个数字算了一下,一个小学生一年花在吃零食上的钱有1095元,小学六年算下来,可吃掉6570元;一个班以50人为基准计算,六年可吃掉32.85万元;一个学校以1000人为基准计算,六年要吃掉657万元!那么,全区、全市、全省、全国、全世界的小学生,六年可吃掉多少钱呢?这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下一跳呀!

光吃零食就花了这么多钱,那买文具的钱加在一起,不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吗?更何况,经常吃这些垃圾食品,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你们仔细想一想,这些吃零食的钱,可以拯救多少失学儿童,让他们重返书香校园;这些钱又可以拯救多少患病儿童,让他们重返金色童年;还可以帮助多少受灾难民,让他们重新回到社会上生活,你们看,这些钱花在帮助别人身上,总比留给自己吃没用的垃圾食品好多了,这些零食吃不吃都是无所谓的,又不是说,吃多了就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吃少了就会饿死。再说了,帮助别人,快乐自我,这不也是很好吗?

在这里,我衷心奉劝所有吃零食的小朋友们,不管你们的生活背景贫困还是富有,都应该少吃零食,若是你吃多了零食,得了肺癌、肝癌、白血病,就算你用尽所有家产治疗,最终能治好病的可能性都不大,此外,我在电视里看过有关学校门口食品安全方面的新闻,食品安全检查,合格率仅有40%。所以你们还是少吃零食的好,这样不仅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保障,而且又能够帮助别人,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小学生;零花钱;使用;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126-03

引言

零花钱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可以说零花钱现象反映着人际关系的特点。目前,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人生最初阶段的常规消费者,他们的消费自主性和影响力较之以往明显增强。小学生不再仅仅作为家庭的附属分子而存在,他们对家庭消费行为和习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1]。小学生关于零花钱在自我意识和父母以及同伴关系发展中逐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少年儿童在市场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的消费角色。尤其体现在零花钱上,零花钱的使用与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习习惯的养成、性格趋势的发展等方面紧密相关。良好地理财习惯对小学生个人的成长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引导孩子学会理财,使孩子树立“终身理财”理念,会对孩子成年后更好地理财奠定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采用调查研究和访谈方法,立足云南省小学生群体,以云南省江城镇为例,初步揭示小学生零花钱使用的基本现状。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与样本分布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于2013年7月10日至2013年7月30日对云南省江城镇一至六年级部分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和部分家长与教师实地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回收16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8份,得到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为95%。其中,一年级学生30人,二年级学生30人,三年级学生30人,四年级学生25人,五年级学生20人,六年级学生25人;男生75人,女生85人;农村人数80名,城镇人数80名。

(二)调查工具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两种工具进行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观察法,调查了许多小学生在零花钱方面(包括索要方法、来源、时间、使用情况、使用态度、数量、范围)的情况,并且对家长进行了访谈(关于孩子的学习情况、个性发展、社会交往、行为习惯)、交流和沟通关于小学生使用零花钱的基本情况,利用小学生放学时间观察到许多儿童买东西的场景。同时,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学生使用零花钱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不论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学生乱花零用钱的现象都是十分严重的,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有些后果是相当严重的。为了保证问卷的可信程度,本研究采用spss19.0进行了信度检验,得出本问卷的Cronbach a系数为.8868。这表明,本自编问卷总体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信度较好,能够为现状分析提供良好保障。

二、结果分析

(一)小学生零花钱的使用现状分析

1.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1)农村小学生的消费状况

本研究重点调查80位农村小学生。通过调查发现,每天零花钱总数为282元,每生每天平均3.525元。其中,5元以上的有16人,占总人数的20%;4元零花钱有10人,占总人数的12.5%;3元零花钱及以下的有54人,占总人数的67.5%。

(2)城镇小学生的消费状况

本研究选取了80名城镇小学生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发现,每天零花钱的总钱数为386,每生每天平均4.825元。其中10元(含10元)以上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10%;6―10元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15%;1―6元及以下的有60人,占总人数的75%。

(3)总体消费状况分析

从小学生零花钱使用的总体状况来看,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零花钱的数量都很丰富,使用零花钱的范围也很广泛。其中,用来买零食的零花钱占据了大部分,大约占总钱数的60%;用来买毫无意义的小玩具的也占据一部分,约占总钱数的22%;用来买早点的所占比例甚少,仅仅占总钱数的12%左右;而节约积攒下来的更是微乎其微,只占总数钱的6%。

2.实地访谈基本情况

通过对部分家长和老师实地访谈,总结了小学生在零花钱使用方面的一些现象。

(1)走访家长得到的一些资料

①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怨父母没钱,怨自己命不好,不愿和家长沟通,不愿和同学一起学习、玩耍。

②孩子们意识不到家长的良苦用心。家长们担心现在的大多数零食不卫生并且都含有大量的碳酸和香精,让孩子越吃越想吃,就像是上了“瘾”一样,零食吃多了,主食(饭、菜等)就不想吃了,有些就营养不良,成了个子瘦小、弱不禁风的孩子,有些成了肥胖症的儿童,最后导致身体不健康。

③孩子为了向父母讨得零花钱,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用得最多的是不去上学、哭闹、不做作业等。甚至还总结出一些经验,在有客人的时候、父母有重要事情时就开始为如何要零花钱做打算,在金额上搞计划。

④家里贫穷、父母很少给零花钱的孩子,眼馋其他同学有零花钱可以用,就每天羡慕其他零花钱多的孩子,有的则是每天尾随那些有零花钱的同学后面,为其做事,只为讨得一点零食、玩一下玩具等。

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富裕的、贫穷的、懒惰的、贪吃的、贪玩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一群人在交往着,学习成绩不好,害怕老师和家长。在与老师沟通中有惧怕心理和退缩心理,在与家长之间没有语言交流。

(2)对部分老师访谈的结果

①孩子一天到晚惦记着口袋里的钱如何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开始变得较差,无法安心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把注意力分散到玩具上、零食上,不认真听讲,因此,学习成绩很容易受到影响。

②现在部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很认真,因为零食、玩具的影响还会迟到、早退、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听讲、开小差、和老师顶嘴。

③零花钱多的孩子在说起玩具、游戏时头头是道,直到让其他同学信服为止,如果让他们写作文、做作业就没辙了,平时学习散漫,积累语言的时间太少,大多时间都投入在如何取得零花钱的使用上,忽视了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意义。

(二)零花钱对小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

1.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在被调查的儿童中,60%以上的孩子普遍存在着思想上的自由散漫、日常生活中不珍惜财物、不讲卫生、学习中任性、贪玩、自制力差等不良习惯。有些零花钱少(甚至没有零花钱)的孩子开始产生自卑、孤僻心理,不愿与人交流。很多孩子欠缺理财意识,乱用父母和亲戚给的零花钱,不会计划和不顾后果,这种现象如不加制止和纠正很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价值观。现在的食品大多存在安全隐患,尤其在孩子的问题零食上,孩子们意识不到有些零食的不卫生和不安全,就喜欢吃零食,用零食把肚子填饱,而对饭菜一点都不感兴趣,结果造成营养不良,发育不好,不长身高,瘦小或者长成了肥胖的儿童,影响身心健康。

2.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受零花钱的影响无法安心的学习,课堂上分散注意力到玩具上、零食上,学习成绩受到极大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不好、学习效率低。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扰乱课堂纪律。作业马虎,对做作业的意义认识不足,交差了事,自己从不检查,或者只做书面作业,不做口头作业(有些小学生书面语言能力、阅读朗读能力很差,主要是由于没有认真地做口头作业)。影响其他同学认真学习,很容易造成班风、学风的不良扩散。最终学习一塌糊涂,严重的就辍学回家。

3.对行为习惯的影响

性格任性,经常和父母顶嘴,不尊重老师、同学,不懂文明礼貌。生活无节制、无规律,自由散漫,消费行为极端,不受控制。自理能力差,离不开长辈的监督和帮助。缺乏自主的学习习惯,不会主动学习和做作业。做事缺乏恒心,不能坚持不懈,遇到困难就会退缩,就想用钱来解决,人生观偏离正确的轨道。不讲卫生,不爱护环境。撒谎、不诚实,为了零花钱欺骗长辈,诈骗同学。没有责任感,进取心不强,只想用钱解决事情。讲哥们义气,拉帮结派感情用事,违背原则。最终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以上三种情况,虽不能代表现代孩子的全部,但足以说明现在的孩子不恰当地使用零花钱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作为家长、老师和社会群体都应该对此加倍关注,为培养出优越、自信、阳光、健康的新一代而努力。

三、讨论

零花钱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行为,是每个少年儿童的必修课。要想阻止使用零花钱是不可能的,放弃对孩子使用零花钱的教育更是不可取的。作为长辈,只有对年幼孩子的消费行为加以正确引导,才能顺应社会发展,又能让使学生的消费走向正确的方向。为此,本研究尝试对引导小学生合理消费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家长方面

1.控制零花钱的数目。即使家里很富裕也不能多给,告诉孩子如何使用零花钱,如买学习用品,或者在肚子饿、口渴时买些充饥解渴的食物等。

2.给零花钱之前可以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样可以让孩子及早养成计划用钱的习惯。当然父母有时还得“旁敲侧击”地关心孩子的钱是否如他自己计划的那样去用了,培养孩子们诚实的习惯。

3.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节制、有计划,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引导孩子把零花钱用在“刀刃”上,可积攒起来用于买课外读物看;用于买必要的学习文具,用于捐助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培养孩子们的奉献、大爱精神。

4.家长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钱都存入小银行,积少成多。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建立“家庭小银行”,或者在银行为孩子专设一个活期存折,让孩子自己尝试有了钱存“银行”、有必要的开支就向自己的“银行”提取,尝试理财的滋味,加强理财意识。

5.鼓励孩子自己挣零花钱。倒不是说钱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多么的重要,能为家庭减轻多少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付出劳动,得到等值的回报,并且由他独立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独立解决并完成。那样的经历,一定会触动他那颗幼小的心灵,可能会是他一生的财富。在鼓励让他读好书的同时也别忘了教他做好人,让孩子们全方面的得到发展。

(二)学校方面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中小学生消费教育与品德教育互助模式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是对中小学生消费问题的一种升华与扩大。消费教育是加强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有效途径。注重探寻消费观念培养与思想道德教育内在的联系与规律,结合大的教育环境,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消费教育与品德教育互助模式,建立中小学生消费教育的长久机制。

2.系统性培养中小学生理财能力,学做“社会人”。在中小学进行消费教育,主要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意识,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将学校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理论性、观念性问题与素质教育紧密衔接,形成孩子们的理财能力,提高其财商,使未来一代不仅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而且具有科学的经济素养,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消费作为一种社会行为,是每个儿童社会化所必须经历的。教育者应教育他们,消费时要有正确的目的,应大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消费,不能加以禁锢。家长应该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消费活动,让子女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此外,还应加强消费的合理性和节俭性教育。可设立“红领巾储蓄所”,开展“巧花一元钱” 等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希望工程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正确消费的快乐情绪,养成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2]。

3.消费知识实现教材化。有关部门编印小学生消费教育材,根据不同年级将消费知识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让小学生通过课本学习,消费理念更加科学、消费决策更加理性、消费行为更加成熟、维权意识得到提升,从而形成影响一生的好的消费习惯[3]。

4.学校和家庭应该通过劳动教育,使小学生体会到物质生活的富裕来之不易。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树立艰苦奋斗、独立自理的生活作风,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

5.作为社会行为的消费具有随意强、地域广的特点,无形中增强了消费观教育的难度。学校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小学生消费的资金来源,这就要求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加强消费引导,形成和谐的引导体系。学校应加强消费观教育,家长也应适当限制子女的物质欲望,使他们计划开支、节约开支,不能溺爱子女[2]。学习应严格管理校园里的饮食情况,创造儿童成长的良好环境。鼓励孩子多存钱,在班级里建立 “先进个人存钱奖”奖项,以激励孩子们的存钱意志。

6.组织各种各样以“怎样使用零花钱”为主题的活动,如漫画比赛、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作文竞赛……让孩子们更多了解零花钱的用处,从小培养理财意识。学校可以利用班会、讲座、读书活动等形式,讨论怎样节省零花钱、如何使用零花钱以及正确使用零花钱的意义和益处,通过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来正确引导他们把钱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三)社会方面

1.清理校园周边环境,确保中小学生食品消费安全及身心健康。首先是对校园内外的食品经营户、小卖部、小吃店进行登记造册,从源头上规范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并要求经营户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严格落实食品购、销货台账制度;其次是对校园周边的各类商品经营户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彻底清查过期变质及假冒伪劣食品,坚决杜绝各类“三无”食品流入校园[4]。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应当严厉打击贩卖各种不健康食品和劣质玩具的不法商贩,让他们受到法律的制裁,以示警告。提高全民保护意识,让孩子们的健康受到法律的保护。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书报刊、影视作品及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让孩子们尽量接触健康有益的事物;加强对小店、摊贩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严禁“三无”产品和引诱学生的商品出现。

4.社会上的一些公益组织应当组织建立零花钱基金会,培养孩子们的奉献精神和节俭意识,把多余的零花钱捐献给需要帮助的小朋友[5]。在假期间社会相关人员可以组织部分孩子,到偏远山区体验生活,组织互帮互助活动。

参考文献:

[1] 黄文澜.近十年国内小学生消费行为研究现状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11,(10):125.

[2] 林学贤.浅议小学生的消费观教育[J].教育评论,1998,(4):76.

[3] 王文郁.多数小学生有消费维权意识[N].中国消费者报,2013-04-01(A03).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 理财;零用钱;建议

“理财”一词,最早在二十一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随着市民总体收入的逐年攀升,“理财”概念逐渐走俏。但对于不少人来说,“理财”似乎是大人的事情,与孩子没有关系。可是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老百姓的收入逐渐丰厚,孩子的零用钱也多了起来,教育孩子学会正确理财,应成为家长、教师重视的话题。只有做到正确引导,未雨绸缪,才能使孩子养成正确的理财习惯,为将来走向社会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在满足孩子物质需要的同时,教会孩子理财会让他受益一生。

一、当前中国孩子理财状况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在“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孩子”的观念支配下,大多数家长会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因此孩子们的口袋也开始鼓了起来。可是孩子们手上到底有多少零用钱呢?零用钱的来源怎样呢?是父母给的还是自己付出劳动后获得呢?这些钱都用到了哪些方面呢?在零用钱的支配上有没有问题呢?对孩子的理财教育进行得怎样呢?带着这些问题,我通过问卷调查,对贵师大附中初一(1)全班59位同学的零用钱数目、来源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通过对学生零用钱情况的调查发现(表一):学生零用钱的还是不少的,每人每月大多数在50至400元之间,有的超过800元。统计下来,全班同学一个月的零用钱有12710多元。但这大笔钱并未得到合理的使用。表3的统计表明,学生的零用钱消费占第一位的是零食;居第二位的是上网,用在学习上,如买书和学习用品的比例一共只占10%,对中学生来说,这种消费是有问题的。通过表2的统计,86%的孩子零用钱是父母或亲戚朋友给予的,是属于“不劳而获”,所以在花销时很随意,看到别人买什么自己就买什么,有多少钱就花多少,根本不考虑节约使用。个别学生还有攀比心理,非名牌不穿,从未考虑家长挣钱不容易。甚至有些学生存在赊账、提前消费的状况,在消费误区中陷的越来越深。

这些不合理的消费,给学生的生活学习、身体以及思想等方面带来了不利影响:一是果皮纸屑、食品袋随处可见,学校的卫生很难搞好。二孩子平时零食吃多了,到正常三餐时就挑食厌食,影响其健康成长;三是不正常的零用钱攀比消费,让某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更有部分学生超前消费、记账购物,在无力还账时只有去偷抢,诱发违纪犯罪行为。学生的零花钱表面上看是小事,但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甚至贻误孩子一生。

二、国外孩子理财教育概况

在美国,孩子从小就树立对钱的支配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国孩子的零用钱少则数十美元,多则几百甚至几千美元。那么这些钱怎样来的?孩子们又是如何支配这些钱的呢?与中国孩子零用钱的来源、支配有什么不同呢?一名叫约翰的十五岁男孩告诉同伴,他每干一次家务爸妈就会给钱,他会把钱放到存钱罐里,圣诞节的时候就用它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另一位16岁的叫凯特的女孩则说,她每次帮爸妈洗盘子或拖地,都得到相应报酬。这种情况在美国十分普遍,孩子很小就接受商品经济观念的熏陶,获得报酬就要付出劳动,这是理所当然的。几乎每个美国孩子的零用钱,大都是他们通过帮助父母或他人做事挣得的,这与中国孩子“不劳而获”的零用钱截然不同。

当然,父母支付孩子报酬要遵循一些原则:原则一是要按劳付酬,原则二是让孩子要有一定的零用钱,原则三就是让孩子们得到一些实际的劳动锻炼。甭说普通老百姓了,就连一些富豪对子女也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做法。比如说洛克菲勒,在做生意获得成功后,把父母教育自己的方法也用于教育其子女。洛克菲勒在家里弄了一套完整的虚拟市场经济,让老婆做“总经理”,让孩子们做家务。每项家务报酬公布出来,孩子只要主动去做这些家务,就能得到相应报酬。他妻子根据每个孩子做家务的情况,支付他们零花钱。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没有“不劳而获”的午餐,只能靠自己双手吃饭。

美国孩子的零用钱主要用在哪些方面呢?当然买零食的也有,但大多数用在买书和唱片上。年龄小的孩子喜欢买连环画和卡通故事书,年龄大的孩子则喜欢买CD唱片,中学生特别喜欢买CD唱片,一个学期大概要花40~50美元。在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下,孩子们尽管对存钱的目的各有不同,但他们大都有一个正确的消费观,懂得不能随便乱花钱的道理。在当今的美国,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其他的社会成员都认为,孩子手中有一定数额的零用钱本身并不是坏事,关键在于大人要教育、引导他们正确支配零用钱,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三、引导孩子学会理财的建议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理财”不仅仅是大人的事情,孩子也应参与其中。对孩子要进行理财教育,从引导孩子合理取得、支配零用钱开始。针对中国孩子理财教育不足的现状,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一些理念和方法,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具体建议如下:

1.家长合理支付零用钱

要让孩子没有依赖思想,就不能随意地给孩子零用钱。让孩子懂得零用钱要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努力获得,让孩子明白“要获得报酬,你就得工作”的道理。“要花钱,自己挣”,这是流行于美国中学生中的口号。很多家长都比较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孩子十几岁的时候就让孩子装配摩托车、修理简单的机械,在外参加劳动,让孩子意识到劳动和工作的重要性。此外,父母还建议孩子做家务活。当然,孩子一旦完成家务活,父母就立即支付报酬。这样一来,钱是孩子辛苦劳动所获,使用时会倍加珍惜,不会大手大脚地花销。

2.家长引导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钱

在中国的普遍现象就是,孩子对零用钱支配没什么规划,只关注零用钱的多少以及零用钱是否满足自己的需求,有多少用多少。针对这点,家长要督促孩子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当然这个计划要由孩子自己制定,父母不要过多干涉,但也不能甩手不管,要对孩子的消费计划进行检查、监督,敦促孩子根据计划合理支配零花钱,提高理智消费的能力。洛克菲勒要求他的孩子每天不管买什么都要一一记录,且每晚都要查看孩子的记账,并询问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要求孩子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孩子的记账清楚、真实,而且解释得有理由,洛克菲勒就会奖励孩子5美分。如果觉得不好就警告他们,如果再这样下去就扣除5美分。洛克菲勒的政策让孩子很高兴,他们都争着把账本给父亲看。这样一来,孩子逐步学会了合理支配零用钱,为学会理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敦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

储蓄是理财的基础,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可以从给孩子买储钱罐开始,鼓励他们存钱。为增加存钱动力,父母可设定存钱目标,当孩子达成目标时予以额外奖励。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父母可为孩子在银行单独开立账户,当他得到零用钱时就引导他(她)自己把钱存进去,积少成多,积小钱为大钱。当孩子需要用钱时也让他去银行取。让孩子从小懂得利用银行来进行金钱管理,认识储蓄的作用。单用储钱罐是不能代替银行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的。

“给孩子积累财富,让孩子将来的生活过得安稳”,这种想法没错,但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好事。因为安逸生活的孩子可能会为金钱迷失方向。从小开发孩子的理财能力,学会正确理财,才是为他一生做的最好打算。看看《财富》杂志上排在前列的世界级企业家、金融家吧,他们的成功都是和他们从小受到良好理财教育相关的。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理财,就应该从日常生活做起,让孩子学习如何正确获得、使用零用钱开始做起。只有这样,孩子手上的零用钱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其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戴丽珍.美国孩子的零用钱[J].家庭与家教,2005(4).

[2]黄令闻.对零用钱的忧虑——对初三169班零用钱使用情况的调查[J].中学生,2007(9).

[3]洪玲.让孩子花点零花钱[J].好家长,2002(10).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范文6

【摘要】中国经济近 30 年来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家庭的收入极大地提升,自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家庭成员模式固定为4+2+1,城市内每个高职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奔向小康,使得家庭对子女投入加大,其中一个最明显的方面是,高职生使用零用钱消费额度快速增长及消费方式的多样化,由于缺乏正确的消费教育,高职生的消费文化已经向畸形发展,金钱至上、消费主义至上、盲目攀比等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对当代高职生的消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结合中国的现状、国情,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从而帮助青少年培养理性的消费观念,促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高职生消费教育 消费文化

一、当前高职生消费现状调查情况

通过对长沙市某高职院校随机访问200 名高职生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接受调查的高职生中,每月零用钱在500元以下的占5.2 %,在600-1000元之间的占18.7%,在 1000-1200 元之间的占 22.6%,在 1200-1400 元之间的占 24.2 %,29.3%的高职生零用钱达到了 1500 元以上。这份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的零用钱已越来越多。

当代高职生俨然已成为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 据调查数据统计,高职生消费的零用钱的主要来源自父母的占 69.60%,来源为压岁钱的占 24.90%,其余为其他长辈亲友给的。高职生是一个没有收入的消费群体,其消费金额的主要来源为家长给的零花钱,一个显著的问题是,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很多家庭花在孩子身上的钱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家长在零用钱上对子女凡乎没有任何限制,向来都是有求必应。

零用钱来源的稳定为高职生自主消费提供了可能,他们多数能够自主支配零用钱。从消费习惯上分析调查结果,勤俭节省的高职生占 24.10%,制定实施消费计划的高职生占 8%,没有制定任何消费计划,但能节制地使用和支配零用钱的占 42.60%,没有任何计划,但相信自己的眼光的高职生占 25.2%。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很多父母对于子女如何使用零用钱没有过多的干涉,给予很大的自由支配权利。

当代高职生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对新鲜事物非常的敏感,新事物很容易被他们接受,他们喜欢追逐时尚和潮流,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模仿能力。从高职生购买一种商品优先考虑的因素来看,优先考虑商品用途的占 25.3%,优先考虑商品价位的占 21.4%,优先考虑商品款式及包装的占 18.7%,优先考虑商品是否符合时尚潮流的占 34.6%。可见,高职生消费时很看重商品是否符合时尚潮流。高职生很在乎别人的评价与眼光,讲究新颖时尚,怕被别人嘲笑 out、老土,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形象意识,喜欢被人认可和被模仿,从而显示他们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喜欢购买能显示其独特个性的商品。从高职生购买商品的主要地点这项调查中来看,去专卖店的占 33.9%,去各种特色店的占 23.90%,去大商场的占 17.70%,去一般小店的占 24.5%。当代高职生是时尚潮流的代言人,他们从不讳言自己热爱时尚,追逐潮流,而专卖店往往走在潮流的最前沿,特色店能充分彰显与众不同的个性。 从东西贵一点也愿意在服务和购物环境好一点的商店买这项调查中来看,非常符合的占 19.7%,比较符合的占 30.5%,一般的占 32.5%,不太符合的占 13.1%。由此得出,高职生的消费心理倾向越来越注重品位和环境。调查还显示,78.5%高职生经常到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这些西式快餐店消费。这些新潮、时尚的西式快餐消费场所是高职生非常愿意去的,喜欢这些餐厅提供的食物是一方面,更为主要的是,这些西式餐厅能够提供时尚幽雅的休闲场所。62.8%的高职生买衣服鞋子从来只认名牌,调查结果显示,吃、穿、用的品牌化已在高职生这一消费群体中形成,个别的高职生甚至已是非名牌不穿,非名牌不吃,非名牌不用。89.6%的高职生拥有银行卡,他们非常熟悉自动取款机。64.1%的高职生有过网络购物经历,中国当前电子商务空前繁荣,而高职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从不落后于这个时代,他们的消费方式已经日趋成人化。

二、当前我国高职生消费观念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和模仿

广告深知人性,它知道消费者的期望所在,“我能给你想要的”是任何广告传达的讯息本质,别说高职生,纵然是成人也难挡广告诱惑。新生代市场调查指出,广告,特别是电视广告是指向和引导青少年消费的主要渠道,电视、杂志等媒体是青少年获取消费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和来源,在这方面,父母或者家庭成员与它们比起来则较为逊色。

调查发现广告的宣传尤其是影视明星所做的广告最让他们追随,购买衣物等很大程度上受广告的指引。高职生大多数是 15岁-22岁左右,虽然已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行为,希望得到朋友、学校、家长给与的肯定,他们的各种行为都开始接近于成年人,但身体发育和心理的发展的不完全,他们还缺乏必要的人生阅历以及社会、生活经验,往往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显得还不成熟。在这种不成熟的心理支配下,导致高职生在消费时往往只考虑感情因素,而非理性的去思考,到底需不需要,没有消费计划,消费盲目,喜欢模仿。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商品,会迅速的做出购买决策。尤其是对于自己崇拜的歌星、影星更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模仿,上至头型下至服饰都无限的接近模仿,恨不得变成第二个明星。如果不是学校的校规校纪的限制,相信会有一批批打扮时尚、新潮的小明星出现在校园内。

高职生在消费活动中常常有一种猎奇心理,他们往往会被一些新产品和新事物所吸引,如新出的玩具、图片、图书、服饰等等,猎奇心理使得他们总是想要第一时间体验,因此增加了消费的概率。调查数据表明,自主消费已成为新一代青少年自我意识觉醒的写照,追逐流行和时尚,是他们展示个性与青春的一种方式。

(二) 攀比、无序

从理论上讲,攀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种行为。汉语对攀比的权威解释是: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从字面学解释看,以上界定是合理的,但从文化、心理和行为上解释,对学生攀比现象的理解则应该更宽广、更全面。@里所理解的攀比,一方面是指那些盲目与别人比较,而不顾自己实际、不求长远目标、不合教育要求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有明确的进取目标,有意识的、积极的、善意的、科学的与他人比较的现象。

从进入群体生活开始,每一个个体就主动或被动地置身于一个比来比去的情境中。几乎所有人都热衷于把快乐和痛苦的感受建立在这么和他人的比较上。高职生之间的攀比主要体现在物质追求上,如生活条件,也就是吃、穿方面,家境条件、父母工作、房屋大小、甚至于汽车的档次等等。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前高职生的消费心理:希望通过穿名牌而得到周围同学的认可,家境不好的学生以追求名牌来掩饰自己家境的贫寒。调查中,高职生频繁购物的原因,不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有半数学生坦诚购物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如增加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认可。高职生希望别人能注意到自己拥有某种品牌,认为通^这样的方式能提高其他同学对自己的关注。

(三)高消费

高职生消费存在的另一大问题就是高消费,虽然高职生自己不挣钱,但却不能抵挡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潮的侵袭,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他们无法摒弃和阻止商品的诱惑和花钱的欲望。可以说,高职生完全是拿着父母的钱包在进行高消费。其消费数额的巨大往往让家长们感到“望子兴叹”。现如今的高职生似乎越来越会享受了,吃的要美味、

穿的要名牌、玩的要高档,已成为很多高职生消费的标杆。他们穿的是名牌运动装,背的是几百元的书包,用的是几千元的手机,玩的是 ipad 平板电脑、PSP 游戏机,学校周边的商店里最主要的顾客就是这些高职生,出入 KTV、电子游艺厅、网吧的也习以为常,早晚的车接车送也成为家长的基本工作之一,穿戴金银及各种饰品的高职生普遍存在。现如今的高职生普遍存在这种高消费的不良风气,超前消费、畸形消费等同样在现在的高职生中愈演愈烈。

三、当代高职生消费现状成因的分析

我认为,造成高职生这种独特的消费心理的原因是:

(一)中国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环境环境繁荣

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正在不断地解放、发展,人民的生活物质日益丰富,当代中国家庭已经迈向富裕之路,这使得高职生扩大消费有了物质基础和可能性。

当代高职生的家长大多在青少年成长时期,没吃过好的,没穿过好的,没有遇到好的时代,于是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不让孩子受父辈们的苦”就成了很多家长大方给与孩子零用钱的原因,而且有不少家长会在日常生活中讨论社会经济形势或新的消费观点,高职生耳濡目染,很容易将之转化成自己的经济观念。

(二)根本原因是自身因素的影响

首先,高职生处于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他们对社会上各种现象的辨别能力不强;其次,高职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他们理解的消费就是等同于花钱,并不能完全理解消费的意义,进而无法明白进行理性消费的重要性;第三,当代高职生的生活条件优越,缺少简朴、勤俭的习惯,进而造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

四、高职院校开展应该适当开展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教育

我国高职院校正是蓬勃发展时期,对学生的教育比较偏向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没有开设专业的课程,也没有特别重视。这和我国教育体制的缺陷是分不开的,虽然我国现代教育经过不断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不少教育家也提倡重视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也追求学生的素质培养,但高考“独木桥”的应试教育模式仍未得到一点改变,成绩还是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

邓小平同志也曾直言,我们的教育,最大的失误在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过于薄弱。关于消费观教育,国外发展特别早,而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日本早在 1965 年就特别强调消费观教育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引起重视,经过慢慢发展,从 1992-1995 年,分别把消费观教育列入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教学大纲,内容非常系统。

在英国,政府规定从孩子 5 岁起就需要接受学校关于理财教育的初级课程,美国早在 1990 年的调查中就有 30 个州把消费观教育定为必修课或选修课。而我国,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规定把消费观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只是部分地区的部分学校零星开设了一些相关课程。

高职阶段,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和世界观、价值观处于未完全成熟时期,其消费行为中存在的盲目、模仿、无序、攀比、高消费等问题。高职阶段是每个青少年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形成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将影响其一生。 消费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全球化、信息化进程加快的今天,高职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对高职生的消费需要在规则之内协调,既用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又能有具体的约定规则,这样才能使高职生合理健康的消费,保护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1]杜金柱,陶克涛.消费心理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15-16.

[2]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78-79.

[3]于颖.消费主义与城市青少年[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6-27.

[4]胡建,董娅.西方消费主义的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5-27.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范文7

零用钱的来源

从来自100份中学生的调查问卷中,98%的中学生零用钱都来自父母,基本是父母或其他长辈主动给予,很多家长可能有“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念头,对子女的消费要求都尽量满足,即使是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富有的家庭。在调查中,约有28%的同学表明假期有参加打工赚钱,但那远不能用来交学费及平时的日常花销,长期的开支主要是依赖父母,对于月零用钱,50%的中学生零用钱的数额每月在职10-50元;有42%的中学生表明够用;30%的中学生认为“还可以”,只有28%的中学生认为“不够用”。由此可看出,大部份的家庭给孩子的零用钱的数目还是足够,认为不够手的可能是花销太大或家庭困难及家长有意限制。

关于假期打工,50%的中学生有这种想法,30%的中学生打工过,其实只要去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子劳力,所获得的报酬都是会欣喜且倍受鼓舞的。劳动是光荣的,不劳动是不光彩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一个将要面对社会种种挑战和考验的人,树立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观念,对于自己的消费行为不无裨益。

零用钱的流向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中学生主要消费有两大去向:一是买零食占42%,充分体现了少年嘴馋的天性;二是买学习用品占37%,说明这些同学在享受口福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自己添置些课外学习资料和文具用品。此外,衣着消费也占了总消费的一定比例,尽管调查中发现相当部份中学生在购买衣服,鞋等日常生活用品时选择普通标准,但由于“更新换代”频繁,毕竟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玩方面的消费,在当前的中学生消费中不容忽视,占7%。虽然是农村中学生,但有的同学追潮流,赶时髦,随身佩带手机、CD、MD等;有的同学迷恋网吧,把所有的零用钱都花在上网;调查中还发现人情交往也是学生中一笔不少的开支,如交朋友,生日派对,封建节日相互宴请,甚至过早地涉入爱河。人情交往太多、太频,既耗费钱财,也影响学习。作为中学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过早和过多地涉及人情世故方面的问题。

世界上什么事最容易?相信许多人都会说花钱,而且花钱的过程中充满着莫名的快感,真不知道当前中学生到底想得到什么?是自由?是快乐?抑或其他?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无意识地花掉不该花的钱。或许,这一代的中学生实在太前沿,遗失了本应有的那份纯真,消费趋势体现出成人化的特点,在这里真想对同学们说,保留一点纯真,保存一点少年与成年之间的距离美,多花一些精力在学习上思考,多花一点时间在个人素质修养的提高上,不要浪费钱,更不要浪费青春啊!

用钱是门学问

用钱与花钱从深层次的角度理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花钱”有随意性强,“用钱”指把钱用在必需上,充分体现钱的真正功能。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零用钱的使用全部由自己支配,但使用的计划性、节制性不强。有计划的只有26、7%,其他都无计划或无节制。调查中还发现部份家长对中学生处理零用钱的态度不明朗,或许并不关注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状况;或许忙于工作、家务无暇顾及,听之任之;还有部份家长把零用钱的多寡,作为激励的筹码,学习好,就多给一点零用钱,学习差就少给点,这样,有些中学生为了多拿点零用钱就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法。当被问及如果有人向你借钱,你会借给他吗?88%的中学生选择看情况,说明目前的中学生在这方面的处理上还是比较谨慎理智的。对于是否捐献给希望工程,只有5%的中学生有经常性的行为。分析其中原因,也许囿了囊中羞涩,也许对捐献的社会意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如果每个中学生每年捐献10元,不知可以让多少个西部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调查中还发现没有一个同学能把剩余的零用钱放进银行储存,由此可见,中学生的理财意识相当薄弱。

反思与建议

中学生的消费以受外界影响为主,既然外界的环境不易改变,那就只好改变自己,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有零用钱是正常的,但数额一定要合理,要合理地使用零用钱,不大手大脚,应用则用,不要用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如购买衣服鞋袜时,不必追求名牌、时尚,应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东西,当自己买的东西不别人好的时候,不必理会别人是怎样看你的,只要自己坚信这样做是对的;消费时更多的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懂得钱是得来不易的,学会节俭,用得合理,这样才会让父母感到放心。

对于个别中学生的高消费现象,主要原因有:青少年自尊心强。注重外表,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很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如认为穿的显眼点,漂亮点,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发达,中学生们对新产品、新技术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发奇心,就把钱花在这上面,以为边走边打着手机,十分潇酒,风光。其实现在中学生大多设有必要购买手机,这样做很不理智,不仅浪费,还加重家庭负担,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使乱消费的现象愈演愈烈。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中有不少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只要开口,绝不会空手,有求必应,长此以往,轻则助长了他们的乱消费的风气,重则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形成不考虑他人处境,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作为中学生应该把有限的零用钱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主要用在学业上,作为自己的学业后勤保障,同时也提醒同学们要学会善于理财。

结束语

进入21世纪,社会竞争愈加激烈,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会占得住脚。消费也是一种能力,消费又是为了更多的知识和形成更高的能力,只有这样,未来才会掌握在我们手里。作为中学生,还没有在社会上工作的能力,但到了将来,也许你就会感觉到钱的来之不易,可能会很后悔自己中学时所做的事,所以,我们不要让生命留下任何遗憾,从现在起就要学会好好利用自己手上的钱,正确的去消费。

附: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请在以下各栏目中的选项上打“√”,多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你认为你家的经济境况是

A富有B中等C一般D较差

2、月零用钱

A1—10元B10---50元C50---100元D100以上

3、零用钱的主要来源

A、父母B、祖父母/外祖父母C、其他亲戚D、打工E、其他F、压岁钱

4、每月剩余零用钱

A没有B一点点C几乎没花D50%

5、零用钱的主要用途(多选)

A学习用品B买零食C吃饭D买衣服E买化妆品

F谈恋爱G上网H交朋友I存银行J买书籍

6、用零花钱买书的种类

A文学着作B学习辅导用书C报刊杂志D科技丛书E漫画书F其它

7、剩余零用钱处理

A还父母B储存C储蓄银行

8、是否觉得零用钱不够

A是B否C还可以

9、与同学朋友人情交往的开支

A多B一般C很少D没有

10、曾经捐献给希望工程

A经常B偶尔C没有

11、是否有计划的使用零用钱

A有计划B不坚持计划C无计划却有节制D无计划

12、是否主动讨过零花钱

A经常B偶尔C没有

13、你对买衣服、鞋的要求

A名牌B普通C低档D合适就好

14、家长对你处理零用钱的态度

A支持B默认C反对D其它看法

15、你跟有钱人在一起的感觉

A自悲B羡慕C忌妒D无所谓

16、如果有人向你借钱,你会借给他吗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范文8

零用钱是最好的教学工具。你的小孩也许想买个价格50块的游戏光碟,但是他每个星期只能得到5块钱的零用钱。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今天是买糖果或漫画书呢?还是存几个月去买更贵的东西?几乎所有人的财产都基于这个概念而来,并且这是从实践中学习的最佳方式。

你可以通过支付利息来教会孩子存钱的概念。如果你的孩子把他部分的零用钱存在你那里,你就给他一定的利息,或协助他把零用钱存入银行,比如说当他存5块钱在银行时,你就额外给他1块钱的奖金。通过支付给他高额的利息,你的孩子可以瞬间看到不乱花钱的好处。他会发现虽然有瞬间的欲望,但这些欲望可以通过存钱得到的好处来满足。

通过努力工作来赚钱

要让你的孩子很早就知道,钱并不是一个可以免费得到的东西,它是要靠工作来获取的。这并不意味着让你弱小的孩子去帮家里盖房子。即使你经常送给他们想要的东西,你也需要强调,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你给孩子零用钱,要让他们每个星期完成一定的家务活才能得到,你也可以给出不同的任务,每个任务价格不同,让他们自己选择。

年龄、家务、报酬要相匹配。小一点的孩子能帮助干些简单的活,比如收拾桌子。干得好不好没关系,关键看过程。大一点的孩子能干些重点的活,比如修剪草坪,报酬也应该相应多点。你还可以鼓励他们去帮周围的邻居服务。

理解什么是预算

许多成年人认为,预算对于孩子来讲是毫不相干的东西。小一点的孩子,特别不会意识到他的父母每个月对支出都有控制。但在学会了什么是预算,为什么这是个好东西之后,对他们的理财能力会有一定的帮助。

其实对于如何教会孩子预算的含义,办法很简单。不需要你打开书本,展示每一分钱是如何花出去或赚回来的。取而代之的是给他们一种意识—父母每个月如何分配他们的收入。

一种比较简单的展示方法就是给他们看你的工资清单,告诉他们你每月赚多少钱。然后一次性拿出这个月的账单,告诉他们你每月有多少钱花在房子上,多少花在食物上,多少是存起来的,多少是给慈善机构等等。展示本身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告诉你的孩子对于收入分配有着严格的计划,并且你处于家庭财产金字塔的顶端。

然后你的孩子会开始有他自己的预算:部分零用钱应该存起来,部分捐给慈善机构,部分纯粹地花掉。帮助你的孩子认识到什么是他评价事物价值的标准,并且按照这个来预算支配他的钱。

领会复利的厉害

有这么一个传说,当爱因斯坦被问到宇宙中什么力量最强大时,他回答“复利”。这个故事不一定真实,但他提出这个概念确实如此。

你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给孩子展示复利的厉害。把1元放在桌子的一侧,代表这边是复利;桌子的另外一侧放10元,代表单利。1元这边是每次都把桌上所有的金额乘2,10元这边是每次都加10元。问你的孩子哪种方法可以最快到达100元。

1块钱这边代表着复利,经过八次就已经达到了128元。10元这边到了第八次只有80元。照此下去,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会帮助你孩子意识到把钱存进有息账户的重要性。哪怕开始的金额很小,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最终会变成庞大的数目。越早开始越好。

警惕借款

信用卡在个人理财中可以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工具,但孩子需要被教会信用卡里的钱不是免费用的。你可以再次根据孩子的年龄来把这个意识简单化,可以通过建立儿童银行的概念来教他。

如果你的孩子想要一个价值20元的东西,你可以同意提供信贷的方式让他提前先买这个东西,然后每个礼拜偿还,按照以下步骤:先有一个礼拜的宽限期,在那之后利息会增加。利息是每个礼拜20%,最小的支付额必须是5元(或随便多少,根据每个礼拜的零用钱来计算)。你可以根据这些步骤来制定一套适合你孩子的实际的方法。不管是什么样的,都能教给你孩子关于先花钱、后偿还的概念。

日用品vs奢侈品

作为家长,你知道每周的生活用品是必需品,而在周六晚上的外出吃饭,可归类为奢侈品。这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是你不能没有的,什么只是锦上添花。

可能你的孩子会觉得每年得到一衣柜的新衣服是必需的。这种想法并不局限于你上小学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仍有这种想法。在他的心中,得到一衣柜的新衣服可以帮他在他的同学中树立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你明白这些并不是必需的。在你看来,有一双合适的鞋子和一个温暖的冬季外套才是必需品。

小学生零花钱调查报告范文9

美国首富洛克菲勒认为“过多的财富会给自己的子孙带来灾难。”

洛克菲勒虽然是美国首富,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少得可怜。他家账本扉页上印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

在美国,大多数的家长对孩子的零用钱都很“苛刻”,据调查发现,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钱。

英国政府规定:学童自5岁起即可开始学习钱从哪里来,可以有什么不同的用途;7岁起将学习如何照顾他们自己的金钱,如何利用储蓄以备日后的需要。再大一点的学童则将接着理解影响人们使用金钱、储蓄金钱的因素,以使他们能够懂得如何运用零用钱,控制预算,善用金融服务等等。

由于育儿观、育儿方法着眼于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英美的儿童少年从小就表现出:

一、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

他们18岁开始就不依靠父母,即使很富裕的家庭,在读的孩子打工的也不少。如美国一位教授正读大学的女儿每周都在一家餐馆做跑堂工作。

二、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

养成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习惯。英国一位在约克郡的兄弟俩(12岁、14岁),在其父职业的影响下,独立成立了“洗车公司”。哥俩干活认真,收费低廉。宁可多走路也去价格较低的商场买工具、车蜡、洗涤剂等,以降低成本,赢得顾客。

三、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事

由于从小的艰苦磨炼,西方国家的青少年不个怕苦,有克服困难的毅力,遇事镇定沉着,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

从美英人金钱教育可以理解出:金钱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理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格、品德教育。

第一、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钱是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英国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但英国每年有50万报童,并且这里面有很多是富人的孩子。这除了让孩子知道钱是劳动所得以外,还培养了孩子一种吃苦的精神。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送报去了。这对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是难以接受的,甚至可能认为这是“残忍”的。正是这种“残忍”,培养了孩子顽强的性格。

第二、鼓励孩子在业余时间打工

在英国,稍大一些的中学生打工是寻常现象,而且都得到家长的支持。一位英国人说:“孩子打工挣钱,家长都不反对,甚至还鼓励。一则可节约一些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让孩子知道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

美国家长一般都鼓励孩子靠打工挣零花钱。儿童们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接受商品经济观念的熏陶与实践,付出劳动便理所应当地获得报酬,这在美国几乎是一条连自家人也不例外的“金科玉律”。几乎每个美国孩子手中都有零用钱,这些钱几乎都是他们通过帮助父母或家人干事所得到的报酬。父母给孩子钱的初衷大多为一是遵守按劳付酬的原则;二是让孩子们有一定的钱可以购买他们必要的食品和学习用品:三是让孩子们得到一些劳动实际的锻炼。甚至包括一些富豪对自己的子女也是“不劳动者不得食”,迫使孩子们从小摒弃“不劳而获”的依赖感,确立和锻炼靠自己的双手吃饭的观念。

第三、让孩子知道有了钱怎么合理的花

琳达是纽约市一位心理医生,她曾带着6岁的儿子埃里克逛了三家商店,目的是为了给孩子买一台物美价廉的小汽车。埃里克跟妈妈逛了三家商店,知道了同样功能的小汽车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价10美元。在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过程中,让孩子学会了节俭。

第四,给孩子提供模拟成人生活开支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