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乡镇文化工作要点集锦9篇

时间:2023-03-07 14:58:50

乡镇文化工作要点

乡镇文化工作要点范文1

关键词:乡镇居民 文化生活 存在问题 完善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乡镇文化建设已步入正轨,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文化建设是提高乡镇居民思想认识、促进乡镇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乡镇居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乡镇文化建设无法顺利进行。本文结合乡镇居民文化生活的实际状况,从乡镇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完善乡镇文化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城镇居民文化生活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结合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能够看出,乡镇居民文化生活贫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若从理论上讲,乡镇居民文化生活具备以下几种特点:

(一)乡镇居民在文化上具备一定的封闭性

乡镇居民文化交往封闭性的形成,主要受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外在因素在于几十年的“城乡二元”机构作为一种制度结构的同时,还在长时间的演化中形成一种意识形态,多数乡镇居民在城市人面前感觉到自卑,在选择交往对象时也局限于和他们身份类似的其他乡镇居民。其次,内在因素与乡镇居民自身的文化素质有着直接联系。在本次的调查显示中能够看出,乡镇居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小学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23.5%,初中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41.2%,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29.4%,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5.9%。由于文化水平比较薄弱,在很大程度上拉开了乡镇居民与城市居民的交往、沟通,对其进入城市工作、生活造成了影响,这也是其形成相对封闭的文化生活圈的主要原因。

(二)乡镇居民群体消费意愿弱、期望值低

在造成乡镇居民群体消费意愿弱、期望值低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乡镇居民自身的水平不高,文化消费作为一种具备选择性的消费行为,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多数乡镇居民不会轻易选择,如:订报纸、补习班等。其次,繁重的体力支出与强大生存压力,客观上对农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产生了极大的抑制。

二.乡镇居民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因素

(一)基层文化生活贫乏

结合本次的问卷调查结果能够看出,乡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工作以外的活动分别是:睡觉(36%)、看电视(33.7%)和聊天(24%),此外还有15.0%的人读书看报,16.1%的人将闲暇时间花费在打牌或打麻将上,较少乡镇居民会上网(9.5%)、看电影(5.5%)、看录像(2.9%)和上歌舞厅(2.5%)。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乡镇居民在业余活动上不存在固定的组织或制度约束,在选择文化休闲活动时主要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愿。即使业余生活相对缺乏,也无法掩盖乡镇居民群体对文化休闲活动的需求。在本次的调查中,按照乡镇居民群体文化休闲活动的喜爱程度,其排列顺序依次为:看电视(34%)、睡觉(18.9%)、聊天(17.4%)、读书看报(17.2%)、打牌打麻将(13.4%)和上网(12.0%)。值得注意的是,有12%的乡镇居民喜欢上网,且这一数字也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上升。

(二)乡镇文化建设中人才缺乏

在整个乡镇文化建设中,乡镇干部的文化水平不高,且开展工作时经常出现专职不专用的现象,有时还需兼顾其他工作,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无法全身心投入,更不用说对乡镇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与协调。此外,这些乡镇干部多数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导致在文化建设中无法借鉴城市文化建设的经验,乡镇文化的发展措施也就无法有针对性的制定,这些都阻碍了乡镇文化建设的发展进行。

(三)公共文化设施不足

调查统计显示,23.7%的农民反映所在政府或社区给他们提供了阅报栏,除此以外,政府或社区依次提供了招工就业信息(20.5%)、图书室(12.7%)和技术培训(1.61%)等文化设施或文化项目。而乡镇居民则希望政府和社区提供技术培训(40.5%)、免费或便宜的电影和文艺活动(分别占26.9%、27.5%)、图书室(30.7%)、阅报栏(25.3%)、电视录像厅(25.5%)等文化项目与文化设施。

三.完善乡镇居民文化生活的途径

(一)加大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首先应明确乡镇政府的领导,形成以村镇建设为基地、乡镇居民委对象的文化活动阵地及群体,确保乡镇文化有针对性的开展;其次,加大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起一定的文化活动阵地,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为其添置必要的文化器材;最后,乡镇领导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职能,通过激励手段对乡镇企业进行鼓励,使其参与到乡镇文化建设中,并对多种参与资源进行整合,加快乡镇文化的建设步伐。

(二)发挥城市文化建设对周边乡镇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文化在建设形成的过程中,对周边的乡镇有着一定程度的引导与促进。因此,在完善乡镇居民文化生活营造上,应全面利用城市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结合乡镇文化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民间社团的优势,在乡镇地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缩小城乡文化差异的同时,还能改变乡镇居民对城市居民的认识与看法,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三)强化培训,提升乡镇文化建设人才的专业素质与人才数量

首先,强化乡镇文化建设事业相关人员专业知识及技能培训,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应对文化建设突发事件;其次,加大专业人才的招聘力度,培养一批优秀的文化建设骨干,使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后的乡镇文化建设中。

(四)转变乡镇文化建设的观念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呈现出以乡镇为基础、发展城市经济文化的趋势,然而在长时间的积累下,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城市与乡镇协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如何转变文化建设理念,注重乡镇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发展中急需完善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提高乡镇精神文明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乡镇基础领导干部能够从根本上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将乡镇文化建设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点来对待。

总 结:

综上所述,强化乡镇居民文化生活建设,是推动乡镇地区经济发展、拉近城乡差距、维护乡镇稳定的重要措施与途径。这就要求乡镇文化建设的领导人员能够结合着自己所在乡镇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出与之相符的乡镇文化发展路线,确保乡镇文化建设思想能够渗透到乡镇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出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为其今后的建设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政.浅谈加强乡镇文化事业的发展[J].内江科技.2011(02)

[2]黄耿鑫.推进乡镇文化建设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1(11)

[3]吴明月.现代乡镇文化体系发展思路[J].知识经济.2011(11)

乡镇文化工作要点范文2

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为了解我县乡镇文化建设情况,3月中旬在县政府分管领导带领下,文化局组织有关人员,实地察看了各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情况,听取相关单位情况汇报。通过调研,大家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乡镇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乡村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海岛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推动了新渔村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

一、乡镇文化建设的现状

1、注重加强领导,乡镇文化建设大环境逐渐改善。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断提升,理念转变更新,关注程度有所增强。特别是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镇村两级都有班子成员分管文化工作,安排了兼职文化工作人员,使全县乡镇重点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2、注重资源配置,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乡镇文化阵地仍有基础。砣矶镇影剧院虽为上世纪80年代所建,但目前经过维修,仍能开展演出活动。全县乡镇有文化场所3630㎡,图书室10个。大钦北村、大钦东村,北隍山前村、山后村,小钦村,黑山乡南庄村,南长山黑石嘴村、山前村,北长山嵩前村、店子村、北城村等村级文化大院场地、设施比较齐全,活动经常。

3、注重因势利导,群众文化活动日趋丰富。我县文化底蕴丰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群众文化活动热情高,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较好。各乡镇甚至各村都有不同的文化活动特色,有的重排戏,有的擅唱歌,有的爱舞龙,有的喜耍狮,在历届妈祖节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砣矶渔家号子被纳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农村文化机构的转型,我县乡镇文化建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阵地流失、资产流失、队伍散失的现象,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萧条,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与广大渔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

2、乡镇群众文化事业经费短缺,活动匮乏。许多乡镇因经济原因,大大削减文化支出,经费不仅年初不纳入乡镇财政预算,即使工作任务来了,花钱也是能省则省。不要说投入资金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就连必要的乡镇文化活动经费投入都很少,使乡镇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的次数和形式都十分有限。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在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和体制转换过程中,乡镇文化站的职能被统一归入社会事务服务站,没有专职的文化干部,造成了乡镇站无编制、无经费、无人才的状况。渔村文艺骨干流失,后继乏人,对乡镇文化活动的开展影响很大。

三、建议及对策

我县乡镇文化建设落后于渔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了当前社会主义新渔村的建设进程,必须及时加以重视和解决。为此,今后一段时期,建议我县乡镇基层文化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多元投入,保障经费。 一是继续加大政府的投入。公共财政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所需经费的主渠道,要认真抓好中央、省、市有关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政策规定的落实,改进投入方式,形成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在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和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使乡镇文化建设的投入每年有较大的增长,占财政支出的经费比重逐年提高,尽快达到[2002]7号文件规定的各级财政的文化事业经费不低于当地财政总支出1%的目标。二是出台配套优惠政策,拓展投入渠道。倡导乡村集体投资、集资、个人出资自办文化事业,引导社会力量捐资,赞助乡镇基层文化建设。三是县、乡两级政府特别是财政、文化部门要充分利用现在国家、省、市加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

3、建管并重,夯实阵地。要根据《山东省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全面落实《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实施意见》。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按照中办[2007]21号文件要求,采取强有力措施,制定建设标准,全力推进实现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化目标。二是努力搞好资源整合,统筹乡镇宣传、党建、教育、科技、计生等现有设施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发挥现有各类阵地的文化综合效益。三是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站。像砣矶镇、南长山镇、小钦岛乡、南隍城乡等乡镇文化站底子比较好的,尽量以乡镇为主,建设乡镇文化站;而其它乡镇则采取依附地处乡镇中心位置且文化大院建设相对完善的村,集中镇村两级的力量,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站。四是尽快出台农村基层文化设施管理、使用办法。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制管理,规范化管理,功能性管理。

乡镇文化工作要点范文3

关键词:乡镇规划;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乡镇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村规划领导小组要认真制定《城乡规划法》学习宣传计划,采取多种形式,突出宣传重点,组织村、组干部进行学习,指定专人负责,把学习宣传工作落到实处。主要形式:①在主要街道悬挂横幅和宣传标语。②组织人员在镇区中心广场和人流集散量大的地方散发宣传材料。③在宣传栏内制作《城乡规划法》和规划专栏,长期宣传。④组织宣传车辆在各村进行巡回宣传。完成行政村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要建立乡镇规划管理机构,完善乡镇规划管理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加强乡镇规划管理。尤其要加大对镇、村违章建筑的查处力度,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未编制规划的不得进行建设。在镇、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镇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国土资源所要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完善土地审批管理和土地监察管理。各部门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加大力度,切实加强乡镇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完成乡镇规划和行政村规划。

1 加快规划,促进新农村建设

各乡(镇)政府应依照《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加快编制建制镇及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要优先加快重点镇、中心村和公路沿线控制区等重点地段的规划编制。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完成后,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村庄建设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施行,坚决杜绝不按规划建设的错误行为。

2 明确报批,确保规划实施

作为基层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要充分履行职责,乡(镇)政府要切实加强辖区的规划管理工作。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的建设,实行选址意见书和开工许可证制度(以下简称“一书一证”)。《选址意见书》由建设单位或个人先向乡(镇)建设管理机构申领申请表,如实填写后由村委会签署意见,经乡(镇)建设管理机构(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和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上报县建设部门依据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批准发放《选址意见书》。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取得《选址意见书》后,依法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县区政府批准后,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涉及土地征用或占用农用地的,必须依法报请有权批准的部门办理农用地转用或土地征用手续。建设单位和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后,向乡(镇)建设管理机构领取“开工许可证申请表”,如实填写后由村委会签署意见,经乡(镇)建设管理机构和乡(镇)政府审核,报县区建设部门依法审批,核发《开工许可证》。建设单位或个人取得《开工许可证》后,经乡(镇)建设管理和土地管理人员现场放线后工程方可开工。

严禁在公路两旁违法建房,确需在公路沿线建设的应当与公路保持法定的距离,即从公路边沟外缘起,国道不少于20 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 米,乡道不少于5米。特殊情况,在报乡(镇)建设管理机构和乡(镇)政府审核时,必须征得县区交通路政管理机构的同意。公路弯道内侧及平交道口附近还需满足公路长远发展规划标准的行车视距或改作立体交叉的要求。

3 明确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要求,村居民个人建房二层(含二层)以下的,取得《开工许可证》后,乡(镇)建设管理机构要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县建筑工程管理机构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村民自建限额以上住房(二层及二层以上或投资30 万元以上或300 平方米以上),以及加层、改扩建房屋必须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建筑工程管理机构负责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监督,乡(镇)建设管理机构协助管理。乡(镇)建设管理机构负责协助建设单位向县建设部门申请办理施工许可手续。

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规划建设法规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的规划意识和服从规划的自觉性。切实加强对违法建筑工程的监督查处力度。各乡镇要加强与建设、土地、交通等管理部门的工作衔接,及时制止并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切实维护乡镇村庄规划的严肃性,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和人民群众安居做好保障服务。

4 完善配套,提高管理水平

4.1 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加强以道路、绿化、管网为主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置广场、停车场、公厕、垃圾收集点等功能配套设施。加大给排水工程建设投入,确保城镇饮用水安全。同时要抓好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加强科技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商业金融服务机构等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4.2 加强城镇环境的综合管理

以环境整治为抓好,以“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为重点,强化镇容镇貌管理,做到日常维护与综合整治相结合,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市政管网的建设和改造,推广雨污分流,管线下地。推广实施改厨、改厕、改圈和沼气池“三改一池”一体化建设技术。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审批制度和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制度。建设清洁文明、管理有序、舒适和谐的农村新集镇。

5 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5.1 发挥中心镇的示范带动发展

做大盘强中心镇、引导发展其他镇,以中心镇建设的示范作用带动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把小城镇建设成为人口、产业、市场、文化、信息适度集中的经济社会发展平台,成为集聚非农产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载体,发挥其承接城市、带动农村的纽带作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建立农业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立足资源、立足实际,大力培育乡镇特色工业,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培育乡镇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形成产业支撑,增强中心镇的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

5.2 抓好城乡统筹示范点建设

科学规划,积极探索,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示范点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先行先试的经验。完成示范点道路交通干道和耕作便道的硬化、油化。加快农村饮水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户户吃上自来水。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修建篮球场、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农资超市等一批基础设施。坚持突出特色、突出规模、突出效益,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着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和特色农业产品加工业。

乡镇文化工作要点范文4

【关键词】乡镇基层;群众文化;解决方式;政治;经济

政治与经济需要社会主义文化来支撑,在辽远广阔的中国,随着时代的进程,不同的地域都沉淀保留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故文化是最简单有效且容易被人民群众接受的。而乡镇基层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本文通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乡镇领导与文化工作者、基层文化工作者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自身文化意识的培养等方面浅谈如何抓好乡镇基层群众的文化。

一、乡镇基层群众文化的特点

乡镇基层群众文化特点是集中性与分散性相结合。简单的表现形式包括三种。在活动地上,乡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是在各个村镇中的文化站、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举办,也可以在每家每户举办。在活动选择上,不同兴趣爱好的基层群众可以在不同的地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活动参与,不同兴趣爱好的基层群众还可以在同一个地点选择同一个文化活动。乡镇基层群众作为基层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建设尤为重要,乡镇曾经被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影响过,在社会进步中一点点消减,但将积极向上的文化融入生活,具体表现为:乡镇每逢佳节,群众性的文艺演出,文化下乡、四德建设、文明新农村等活动的展开。

二、抓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领导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放首位

全国各个乡镇政府、党委会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完成。首先制定好详细、具有针对对性且可靠的实施方案,政府领导要为人民办实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就是“实事”的基础,将文化建设纳入全乡镇高保准建设规划中是必须遵循的,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一批乡镇成为文化先进镇,达到了设定的预期目标;其次,全国各个党政府领导要分工明确,对于自己的任务要尽职尽责,目前一些乡镇还单独设立了专门管理群众文化发展的部门和领导,将每年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任务,制定目标责任制,各个级别领导相互监督促进,建设文化站、相关活动等,保证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体现出多姿多彩,不枯燥乏味的特点。

(二)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

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只是一句标语,而是要让群众真真切切的看到并感受到参与其中,所以乡镇政府前期需要投入资金,加快力度建设文化设施与文化站,有政府领导统一规划部署,争取高标准高质量速度快的完成建设工作,在文化站投入使用后,政府选定的文化站管理人员需要开设文化交流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休闲室、图书馆等。由此,可以让群众感受到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与支持,群众也会自发的参与进来。

(三)调动文化工作者与群众的积极性

不仅领导要重视文化建设,相关的下属文化工作者更需要注重文化建设,政府需要针对文化管理者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激发工作热情。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环境要完善,文化设备设施,薪资都要全面考虑。文化工作者的选择要以文化爱好者为主,对文化产业了解,可以为群众开设多种类的文化课程,艺术活动,培养起新的一批文化爱好者和骨干,在这些人的带动下,全乡镇的基层文化就可以全面覆盖,在各个村镇也可以开展文艺表演比赛、体育比赛等。化站在各个节日可以派出演出队伍展开文艺晚会,组织群众集体表演合唱节目等,均置奖项奖品,激励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保证基层群众对文化建设的高涨热情。

(四)对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深入培养

基层文化工作者是在一系列文化活动与文化工作者的带领下培养出来的,他们对文化建设工作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对文化建设工作的了解却只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政府需要让他们了解乡镇文化不是纯民间的社团文化,而是需要政府和国家指引下,建设出各个地区独特的群众文化,就这需要他们自身对文化的认知度要高。文化站的每个工作者都是文化活动的受益者,国家需要的文化文明是高雅的、健康积极向上的、可以指引群众团结一心促进社会发展的。那些影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精神的必须要遗弃,邪恶的、虚伪的、糟粕的文化必须要摒弃。所以要培养、强化基层工作者选择美好的、科学的文化阵营意识,并且带领群众站对阵营,地质腐朽落后的文化思想干扰与侵害,不断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个人素质与生活品质,着力营造良好的基层文化氛围,为乡镇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强而有力的精神动力。同时,文化站的各个工作人员还要有创新精神,求知欲望,主动学习其他乡镇文化建设的优点,在保持原有的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水平与质量,不仅仅让基层群众停留在参与文化建设的层面上,要使他们更深的了解文化建设,发挥自身的文化能量,起到促进文化建设发展,反应时代精神,引导潮流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我国各个乡镇还处于自发性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阶段,群众文化活动也都是在当地政府的指引,激发下主动来参与,文化站也在摸索中前进完善。但乡镇政府与主管部门如何更“以人为本”的制定出相应的扶植政策与资金支持,对文化工作者的深入培养,文化站、文化工作者在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中如何才可以更深入的起到其作用,传播正确的文化意识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调节好每一项关系,更好地完成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高乡镇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使文化建设深入人心,以此为社会文化发展奠基,为政治、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孙浩坚.关于开展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策略分析[J].大众文艺,2014(02)

乡镇文化工作要点范文5

关键词:乡镇建设 文化站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360-01

文化站建设工作属于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乡镇文化站建设可以有效缩短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加速农村建设,并在实际使用中取得良好效果。但是许多地区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文化站体制建设都存在问题,下文将从问题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乡镇文化站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乡镇政府重视程度不足

农村文化建设属于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构成部分,文化站工作质量与领导业绩不产生直接联系。乡镇政府通常都比较轻视文化站工作,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发展上,导致文化站建设滞后,影响乡镇文化站正常运转。乡镇文化站建设也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影响文化站功能的落实,并且会阻碍文化服务的正常开展,导致文化职能不能正常的发挥,加剧城乡差距。

2.文化站管理体制混淆

所有工作都需要通过科学化的体系对其进行支撑,乡镇文化站也是如此。在乡镇文化站开展的过程当中,普遍采用政府领导或者是主管领导的管理方式。县级的文化部门只是定期的对乡镇文化站进行管理,但是管理方式及管理体制都有欠缺,缺少相应的调控手段,导致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日常管理流于形式,不能保证文化站的正常运转。从目前已经开始运转的乡镇文化站实际情况来看,有许多文化站都存在人员配置不足、机构不全或者是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影响文化站的正常运转,也缩小乡镇居民日常文化活动的范围。

3.管理缺失

只有不断的对乡镇文化站进行管理,才能保证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从我国诸多地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情况来看,管理不到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从事文化站管理的工作人员管理意识比较薄弱,部分管理工作人员一人身兼数职,不能全心全意的为文化站管理服务,而且也不能定期完成文化站分配的任务。乡镇文化站因为缺乏管理经验以及人才选拔制度,导致一些有才能的人没有良好的才能施展平台,最终离开。这一情况严重影响文化站团队整体素质,同时也影响了文化站团队稳定性。在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的过程中,缺少科学化的考核原则以及竞争机制,工作人员个人积极性比较差,影响了文化职能的正常发挥。部分乡镇政府对文化站的建设比较轻视,导致一些文化站被占用,影响站点正常运转。

二、乡镇文化站建设措施

1.构建考核机制

乡镇文化站日常运行存在较大的问题,可以通过构建科学化考核机制来完善日常运行,提升乡镇文化站工作运行效率,提升乡镇领导对文化站的重视程度,保证文化站正常运转。虽然文化站工作只是农村发展的小构成部分,但是文化站发展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效果,所以相关领导人员必须要对其加以足够的重视。在不断完善乡镇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关注一些软实力建设,从文化建设体系入手,不断创新体制,让文化站充分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借助文化这一软实力来加快乡镇经济发展步伐。为了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必须保证文化建设在城镇建设中的比例,保证文化建设机制健全,使文化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

2.完善文化投入保障机制

乡镇文化站的经济投入来源必须是当地乡镇政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化站建设资金可续航,保证文化站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县级的财政部门也需要拟定资金投入计划,保证文化站可以正常运转。乡镇文化站建设需要依靠多元化的投资方式来吸纳资金,结合社会资金以及公益资金等来保证文化站正常发展,解决文化站建设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成果可以在年终总结中得以体现,同时也可以在年终总结时设立奖励机制来完善文化站整体运行体系,通过奖励的方式对工作较为认真、工作成绩较好的员工进行鼓励,不仅可以促进文化站未来发展, 也可以提升工作人员对工作的人情,调动工作人员个人积极性,让文化站日后运作更加便利,有助于乡镇文化站未来发展,通过文化站调动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

3.构建科学化管理机制

想要保证文化站正常运转,必须要考虑人员、待遇以及管理机制。通过通过定编、定岗、定员等方式保证文化站工作队伍的稳定性。文化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县级的文化管理部门来进行统一调控,完善传统的乡镇管理机制。应当对乡镇进行分区,保证所有区域内都有文化站,调控文化站分布情况,不能出现“扎堆”“过于分散”的情况。每个区域都要定期的组织进行一些文化活动,让文化活动理念深入当地居民的心中,促进文化站在该地区更好的建设。文化站工作人员必须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文化站建设当中,做好自己分内工作,促进文化站活动有序开展。

4.构建科学合理的监察机制

在乡镇文化站检查管理工作运行过程中,上级领导可以根据不同乡镇的实际情况来拟定监督政策与措施,保证监察工作可以落实到实处,促进监察体系不断完善。针对不同乡镇地区文化站工作实际情况来拟定监察条例,落实奖惩制度,提升文化执行力,保证文化工作正常开展,提升文化软实力,通过这些方式来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更上一个层次。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来管理文化站,让文化站的工作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保证文化活动可以正常开展,也可以保证文化权威性,促进各项工作更好更快的落实。

三、结束语

乡镇文化站建设是相应国家号召的项目,可以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文总结了如何保证文化站正常运转,总结了各种常见问题的解决方式,旨在提升文化站建设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春来. 办好乡镇文化站不能忽视――浅谈如何办好乡镇文化站[J].大众文艺,2011,11(22):111-113.

[2]罗腾飞.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乡镇文化站研究――以Y镇综合文化站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04(07):55-57.

[3]杨太柱.浅谈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J].福建理论学习,2013,06(11):88-90.

[4]夏玉珍,卜清平.前世与今生:乡镇文化站的历史变迁与路径转向――公共文化服务不同时期的功能[J]. 甘肃社会科学,2010,10(20):36-38.

乡镇文化工作要点范文6

关键词:乡镇 广播电视 科学发展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广播电视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乡镇的文化生活和文化市场及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居民生活的必然选择。因此,认真分析目前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科学研究相应措施是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站的重要任务。

一、目前乡镇综合文化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1.首先是编制上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有编制不在岗,在岗没有编制

文化和广电合并以后,在编人员东借西用,不能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在岗没有编的同志,有的长达十几年的工龄至今仍然是一名编外人员,这样导致他们的年龄老化,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对文化广电事业的积极性。

2.部分干部职工认识不到位,思想不够解放

乡镇文化广播电视有少数干部职工。,面对文化广电事业的新发展、新问题、没有能够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发展意识、机遇意识不强,观念保守,缺乏敢想敢干、开拓创新、敢问人生的胆识和魄力。

3.部分领导对其工作认识不到位,忽略小节

部分乡镇自文化广电合并以后,个别领导对其工作认识不到位,只抓主流,忽略小节,只抓经济发展,不问科学发展。

二、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的现状

1.目前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的办公用地、办公窗口、服务形象等因素制约文化广播事业的发展

有的乡镇是集体办公楼和办公室,文化设施和器材都集中在政府大楼内,有线电视机房在政府大楼。个别乡镇的办公地址和文化设备及电视机房是独立自主的,所以办公条件和服务窗口有着较大的差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化。

2.乡镇人口众多,居住分散等问题制约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由于乡镇人口众多,居住分散,涉及的用户广泛,还有很多行政村未能实现有线电视联网,目前实现开展“村村通”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两大工程,乡镇施工量非常大,而大量的设备器材都无仓库和堆放场地,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运输、保管、施工人员工资等大幅度提高,给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制约。

3.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滞后,难以跟上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步伐

文化市场单调,器材设备落后,文化场地不够,有线电视发展入户率较低,好一点的乡镇入户率也达不到50%,差一点的不到10%,这样要在乡镇全面推广数字电视的目标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分乡镇经济相对落后,政府财政困难,农民大部分年轻人进城经商务工,留下的基本是老人和孩子。在目前继续传输模拟信号的情况下,他们对安装数字电视的愿望不是很强烈。二是尽管目前“数字电视”家喻户晓,但是群众对于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有何不同,数字电视究竟会带给用户什么价值等问题,也就是说带来什么好处,大多数群众概念不清,认识模糊,同时数字电视也是新生事物,许多相关的政策法规,老百姓心里都还不太清楚,所以乡镇发展数字电视是很困难的。

三、科学发展乡镇文化广播电视的对策和措施

1.设立文化广电服务中心

随着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在居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个功能相对完备的广电综合服务中心已经必不可少。广电服务中心的设立将大大加快文化广电事业的发展,也为全国上下一张网全联网全覆盖、有条不紊,更为重要的是建设一个和谐、繁荣的乡镇打下一个坚固的思想文化基石,对整体推进乡镇文化广电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更是意义非凡,它能开展统一有效的管理,更好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满意群众。

2.提高服务质量,拓展工作思路

全面推进文化市场的大繁荣、大发展,把县上的送文艺节目下乡和乡镇农民自娱自乐相结合,大力配备农民文化娱乐设施,充分发挥农民自身娱乐空间,做好服务,加强引导,使农村的文化娱乐市场规范、文明、健康,这样使农村的一些封建迷信市场和不文明的市场得到了打击,净化了社会氛围。

乡镇文化工作要点范文7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安排部署全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全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大举措。乡镇是我国最基础的政权组织,是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一条重要纽带,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落脚点,是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和管理者,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意愿和要求的入口。随着农村工作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乡镇政权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乡镇政府需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增强社会管理能力。因此,只有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才能不断加强和巩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执行力、组织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真正把基层政权打造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市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并相继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这些强农惠农政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能否持续发挥作用,关键在乡镇一级党政机构。因此,只有不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提高乡镇党政机构履行职能、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抓生产、搞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迫切需要。中央实施“十一五”期间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规定以来,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膨胀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就需要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因此,只有不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领导职数,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才能巩固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进一步压缩乡镇不必要的支出,不断提高乡镇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从而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认真做好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一)要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是新形势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这次改革的重点。在改革中,各县区要结合各乡镇的实际,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乡镇转变职能的重点,力争在政府职能的转变上取得新的突破。一是要明确乡镇的职能定位。根据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乡镇要重点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四个方面全面履行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三农”工作。要结合不同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针对经济发展状况、城镇化程度、地处边境和少数民族聚居,以及扶贫工作任务较重等不同类型乡镇的特点,进一步明确转变职能的重点,切忌搞“一刀切”。二是要突出经济工作的重点。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扶持典型进行示范引导上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要进一步做好乡村发展规划,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新型农村服务体系、村镇规划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和措施,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三是要着力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办事;要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确保社会稳定;要进一步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的指导,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四是要努力为乡镇职能转变创造条件。各县区要加大对乡镇的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工作经费,增强乡镇履行职责的能力;要依法赋予乡镇行政管理权和自主决策权;要严格控制对乡镇党政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不属于乡镇职能的事项,不得列入考核范围。

(二)要进一步理顺责权关系。通过这次改革,进一步理顺关系,努力实现以责定权和权责对等。一是要进一步理顺县、乡、村的责权关系。今后,凡规定由县级以上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得转嫁给乡镇政府,应该由县级政府部门完成的行政事务,要严格实行以县为主、乡镇协助的体制,确需乡镇协助或委托乡镇完成的工作,要赋予乡镇相应的事权和财权;乡镇要进一步加强对村(居)民委员会选举、村务公开、资产财务的指导和监管,确保广大农民群众民力的合法行使。二是要进一步理顺乡镇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近年来,随着乡镇事业站所的逐步上收,各级各部门对乡镇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问题一直争议不断,反映也较为强烈。在这次改革中,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乡镇事业单位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体制。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巩固基层政权、确保乡镇高效运转的高度出发,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乡镇事业机构的下放和整合上,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必须确保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三是要规范派驻机构人员管理。县级派驻乡镇的机构是乡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单位和人员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水平。抓好派驻机构的人员管理也是乡镇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上级部门派驻乡镇的机构要自觉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和协调,领导干部的任免要事先征求乡镇的意见,党群关系仍实行属地管理。县乡党委、政府和县级主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管理办法,切实把这些队伍管好用好,发挥好作用。

(三)要进一步规范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在这次改革中,乡镇党政机构的设置既要注意与县级部门工作的衔接,又要结合乡镇党委、政府的特点和实际,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确保乡镇机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一是要规范党政机构的设置和整合职责。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统筹乡镇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责配置,形成“机构设置统一规范、职责配置科学全面、人员分工合理有序、工作运转便民高效”的运行新方式。各县(区)要对现有机构、职能进行清理和有机整合,把工作职责细化到相应的综合办公室,明确职责,强化责任,整合力量,确保机构正常运转。在实施过程中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设置过渡机构。二是要规范群团组织的设置。乡镇群团组织作为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有关规定或章程设置乡镇的人大、纪委、人民武装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乡镇党委、政府以及各综合办公室要积极支持配合群团组织的工作,确保群团组织作用的发挥。三是要进一步规范为民服务机构的设置。根据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各乡镇要全面建立和完善为民服务工作机制。在这次改革中,乡镇服务平台的架构要统一设置为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统一集中到为民服务机构,实行“一站式”服务和“窗口式”办公,推行办事制,方便群众办事。

(四)要进一步规范乡镇事业单位设置。乡镇事业站所是为农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一是要坚持政事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打破部门界限,综合设置乡镇事业单位,集中力量、降低成本、拓宽服务面。乡镇事业单位设置总数不超过7个。除已明确的农业综合服务、人口和计划生育、文化广播电视、村镇规划建设、社会保障、财政所等6个事业机构外,各县区可根据各乡镇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增设1个事业机构,但所设置机构不能只是按系统单项职责简单地进行拆分。乡镇农、林、水机构整合的问题,是这次改革调研过程中比较集中反映的一个问题。省委8号文件明确要求综合设置,这是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是全省“一盘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但不论怎么改,服务“三农”的功能只能增强,不能减弱,特别是一定要保证农、林、水等各项工作有人负责抓落实。乡镇事业单位综合设置后,不准在规定的限额之外再设置各类事业站所,原来设立的在这次改革中要一律撤并,坚决杜绝“两张皮”的现象。二是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为农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和经济实体,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新途径新办法,实现农村公益服务主体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进一步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五)要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合理设置人员岗位,科学配备人员编制是确保乡镇高效运转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次改革中,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果,确保乡镇机构高效运转。一是要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各县区要在市编委核定下达的人员编制总额内,综合考虑人口、国土面积、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重新核定乡镇人员编制,进一步提高编制使用效率。在领导职数上,中小乡镇领导职数控制在9名以内;大乡镇控制在11名以内;人口超过10万的乡镇,符合条件的党委书记可按副县级配备;严禁超职数、超机构规格配备干部。二是要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机构编制管理各项政策和规定,不准擅自设立内设机构和提高内设机构的级别,不准越权审批机构编制。改革中,各县区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执行确定的机构设置限额,一律不得突破;要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坚决守住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只减不增”的底线。乡镇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由省实行宏观管理及总额控制,市负责分配下达,县区负责具体核定和管理,严禁县区挤占、挪用乡镇的人员编制,严禁县区长期借调、借用乡镇人员。同时,机构编制部门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加强对人员编制的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严禁超编进人,妥善安置超编人员。各县区要以这次改革为契机,严格实行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定编定岗、以岗定人、竞争上岗等管理办法,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落实。机构编制部门要指导乡镇做好乡镇机构的工作流程再造,建立健全乡镇机构的服务协调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乡镇服务“三农”的工作质量和水平。今后,乡镇补充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干部、安置退役士兵士官等都必须在编制限额内进行,严禁超编进人,乡镇领导干部调整交流也必须在规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内进行。要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落实《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各项规定,坚持凡进必考,严禁企事业单位人员未按公务员考录标准、条件和程序选拔,直接进入公务员队伍。同时,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乡镇工作,充实乡镇人员,优化人员结构,切实解决乡镇人员老化的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新机制,严格控制人员编制的增长,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量。要妥善安置超编人员,对暂时无法安置的人员,要通过自然减员等多种渠道逐步进行消化。

三、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确保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是今年全市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必须在今年11月底前基本完成,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狠抓落实,确保改革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县区、各乡镇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领导,党委书记是改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要严格按确定的时限要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把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考虑得更充分,把工作措施安排得更周密,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市、县(区)委编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认真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不违规、不走样。

(二)要严肃纪律,加强督查。各县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得各行其是,更不得搞变通。要严格组织人事纪律,严禁借机构改革之机突击提拔干部,严禁违反规定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严格财经纪律,严禁违反规定发放奖金补贴和纪念品,严禁私分变卖乡镇资产。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次改革中,县、乡一律不得处置原站所的办公场所等固定资产,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带头执行好改革的各项规定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严禁以下发文件、项目资金审批和工作考核评价等方式干预乡镇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配备。各级纪委、组织、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机构编制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机构编制的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切实管好机构、管好编制、管好领导职数,要将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纳入县区、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对改革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乡镇文化工作要点范文8

乡镇规划所自今年重新组建以来,在县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各乡镇规划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人员和办公场所迅速得到落实,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得到迅速开展,各项工作均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取得了一定的起色。我们今天召开这个现场会,就是要进一步总结经验,理清思路,强化措施,努力在全县各乡镇、各规划所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环境。等一下县委常委、县政法委陈艳明书记就如何加强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将给大家作一个指导性的报告,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强调以下三点: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增强抓好乡镇规划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刚才,局分管乡镇规划建设的党组书记王月华同志就规划所组建半年来,在人员配备、办公场所落实、乡镇规划所业务开展及建章立制等方面对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总结,这里我就不再详细的阐述了,我认为讲的很好,讲的很全面,讲的也很实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正确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各项决策的结果,是各乡镇政府、各乡镇规划所通力合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城乡规划建设局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关心支持城建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奋战在城乡规划建设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我县乡镇规划建设事业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不少困难、矛盾和问题。一是乡镇规划所目前人员较少、技术力量薄弱、工作条件仍比较艰苦;二是城镇发展建设步伐缓慢,城镇功能很不完善,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三是城镇基础设施薄弱、滞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历史欠帐太多,远不能满足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四是发展不平衡,重点镇的动作大,一般乡镇动作小,甚至有部分乡镇没有动作,重点镇与其他乡镇的差距在日益扩大;五是在小城镇建设上,项目库建设和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要么是没有项目,要么有了项目实施不好,完成情况差。因此,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务必要找准问题,正视差距,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有效的抓好乡镇规划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乡镇建设

加快推进乡镇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事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县委傅春荣书记在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指出,要把“坚持城乡统筹,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城乡互动、统筹协调,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作为未来五年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县政府周逸洪县长在2011年6月28日的县第十六届人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县新型城镇的发展格局:即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构建“一心三点”,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打造以麻州、筠门岭和西江为中心的三大镇极经济发展板块,并依托交通走廊积极培育珠兰、周田、站塘、庄口、小密等镇,逐层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最终形成“网状结构”的城镇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力争到2015年,麻州镇依托台商创业基地建设,发挥县城至麻州沿线农业、工业产业发展的优势,逐步融入县城规划区;筠门岭镇发挥区位和旅游资源优势,依托境内汉汕岩风景区,发展成为旅游强镇;西江镇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依托红狮水泥建设,打造商贸物流和新型建材生产基地。要实现这些目标,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概括起来就是五句话,二十个字:“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产业支撑、多方融资、强化管理”。

(一)坚持规划引领。推进乡镇规划建设,一定要把规划放在首位。规划不好,建设就是乱建,就会留下很大遗憾,就会带来很大浪费。一是要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决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搞所谓的“先上马,后规划”、“干一段,看一段”;也不能因为现有人力、财力的限制,就降低规划标准,不能再干“今天建、明天拆”的事,要给后人留下财富,留下空间,不要留下包袱和遗憾。规划编制工作应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近、中、远有机的统一起来并切实做到适度超前、留有余地。二是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各乡镇在规划中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要好高骛远,不要盲目攀比,不要跟风效仿,一定要打造个性,彰显特色。不切实际的事不要做,不附合规律的东西不要提,应该坚持的原则是科学、合理、求真、务实。三是注重规划的严肃性。要将规划进行广泛的宣传,充分听取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既重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又提高规划的公认度、知晓率,同时还要对违反规划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查处和打击。

(二)坚持基础先行。要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改造、完善、提升的原则,以镇整治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大力开展镇脏乱治理和镇出入口改造工程;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促提升。加快城镇街道、给水排水、绿化、亮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小城镇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提高小城镇吸纳人口、增强就业和聚集产业的能力。

(三)坚持产业支撑。产业发展是乡镇具备活力的关键所在。乡镇能不能保持真正繁荣,关键看有没有1—2个产业作支撑。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农业现代化推进城镇化。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要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大作产业兴镇的文章。对工业基础好的乡镇,要集中力量抓好工业集中区域的道路、供排水、供电、环卫设施等配套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培育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使之成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新亮点,城镇经济的增长极。市场发达的乡镇,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提升功能、提升形象、聚集人气、促进繁荣的重大举措来抓,通过完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和传统集贸市场,向以市场流通为主的专业镇发展。有特色农业的乡镇,要围绕特色农业基地,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壮大镇域经济。具有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景观的乡镇,要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扎实推进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配套完善,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带动乡镇建设。总之,要通过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集聚到城镇的人口能够住得下、留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四)坚持多方融资。资金紧缺一直是制约乡镇建设的“瓶颈”。解决建设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办法很多,关键看我们的筹资观念是否面向市场,筹资方式是否走向社会,筹资手段是否灵活多样。靠政府投入资金有限,我们必须用市场的办法来筹集乡镇建设资金。具体来讲有四个渠道:第一个渠道是经营城镇。土地是城镇最大的资产,经营城镇很大程度上就是经营土地,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提高土地的收益。充分利用土地级差地租,使低效益的资产变为高效益的资产,非经营性的资产变成经营性的资产,从土地资源的升值、房地产资源的增值中来聚集资金。第二个渠道是融资。要敢于用别人的钱、未来的钱办现在的急事、要事。企业不融资,不可能做大做强;政府不融资,城镇建设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面貌。第三个渠道是招商引资。包括房地产的开发、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都可以用招商引资的办法来解决。第四个渠道就是财政资金。在政策允许地范围内,学会科学整合各种资金和项目,集中资金干大事。总之,我们要在面向市场、以地生财、内引外联、盘活资产等多元化筹措渠道上大做文章,做足文章。

(五)坚持强化管理。规划、建设、管理是乡镇建设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互相关联、互相促进。一是要依法管理,落实制度。我们要按照《城乡规划法》、《建筑法》和《省城乡规划条例》加强对村庄、乡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二是要推行市场化、社会化管理模式。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供水、排水、道路、环卫、园林绿化、市政维护等基础设施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行。三是要开展乡镇环境综合大整治。要从镇景观、沿街建筑立面控制、环境绿化美化、交通秩序、市场环境等方面加大整治力度,切实改变乡镇“脏、乱、差”的局面。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努力把乡镇规划建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乡镇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既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更要有真抓实干的态度。各乡镇、各乡镇规划所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一)组织领导要再加力。推进乡镇建设对于乡镇是一项既有“里子”、又有“面子”的工程。各乡镇要把乡镇建设作为繁荣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理清工作思路,科学务实推进。今天的会议特地请来了各乡镇分管规划工作的领导,在此,我希望也拜托大家能够把乡镇建设作为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舞台,创新思路,主动作为,一年干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一步一个脚印,使各乡镇的镇及村庄面貌每年都有新的变化,不能年复一年山河依旧、面貌依旧。要敢于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能墨守成规,无所作为。各乡镇规划所要切实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奋力推动乡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乡镇文化工作要点范文9

关键词:乡镇文化艺术团;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9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对文化的渴求日益强烈,加之国家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和重视,乡镇文化存在的问题逐渐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促进了乡镇文化艺术团的发展,乡镇文化艺术团作为推动乡镇文化发展的主要团体,应该准确把握农民对文化的需求方向,进行不断地探索,创造新方法和新思路促进乡镇文化建设,从而努力为农民提供最实惠的文化盛宴,只有如此,乡镇文化艺术团才能为乡镇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作为文化艺术团的成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以及经济水平等客观因素,为农民创造绚丽多彩的文艺节目,作乡镇文化建设的领路人,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而加快农民精神世界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

一、乡镇文化艺术团对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乡镇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构造,是地方风俗、农民素质、生活质量及社会环境、生产状况的综合性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深入,乡镇文化的内涵在不断深化,体现了更加鲜明的时代特点。乡镇文化虽然与社会文化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乡镇文化艺术团新时期的时代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低层次转向高层次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农民对文化生活的品味逐渐发生转变,由庸俗、低级的文化娱乐节目转向对高质量、高水准文化节目的喜爱,特别是对兼具科技型、艺术性、文艺性的文化节目情有独钟。第二,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现代文化市场受到市场意识的影响使人民群众的文化观念发生改变,新兴文化节目得到发展,一方面表现在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不再单纯的追求娱乐,更在于实现自己在文化活动中的价值。另一方面,文化经营者加大投入,促进了电竞场所、ktv、健身房的发展。第三,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性。农民对传统的扭秧歌、踩高跷、打扑克等民俗活动不再“感冒”,更加喜爱影视视频、电竞游戏、歌舞晚会等带有“洋派”特色的文化活动。同时,带有时代特色的书法、绘画、摄影,推动了乡镇文化艺术团的发展。

乡镇文化艺术团对乡镇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一,乡镇文化艺术团可以作为文化宣传的主体,与农民群众直接接触促进基层文化的发展,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的文化服务,正是乡镇文化艺术团的正确引导,为农民群众创设了和谐文化环境,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文化意识,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促进了乡镇文化事业的发展。其二,乡镇文化艺术团作为先进文化的先行者,将农民群众正确的引导到学习文化和传播文化的道路上,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智力保障。另外,乡镇文化艺术团积极开展健康、时尚的文化活动,激发了群众对文化、科学、技术的热爱,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二、乡镇文化艺术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文化艺术团经费投入有限,文化设施不足

乡镇文化艺术团开展每一项文化活动都需要经费的支持,用于购买和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进而促进文化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上级政府对文化艺术团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往往是参照有关文件的条款,走形式,没有真正将资金落到实处,加之乡镇自身财政的限制,无法给与文化艺术团足够的资金支持,更加剧了文化艺术团的经济紧张。

(二)文化艺术团缺乏文化氛围,认识不足

部分乡镇的文化艺术团的认识不够,对乡镇文化存在片面认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部分文化艺术团成员意识薄弱,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对改善乡镇精神面貌的重要性,而片面的认为文化活动是政府的面子工程、花架子,不仅不积极支持领导开展工作,还质疑领导的指挥能力,给文化艺术团的工作开展起到消极作用。其二,部分乡镇文化艺术团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没有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导致文化活动难以开展,并未对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多大贡献。其三,部分乡镇文化艺术团的领导认识不够深刻,只注重艺术团的经济建设,忽略了文化艺术团的文化建设,更有甚者认为艺术团的文化建设是费力不讨好,对乡镇的发展没有实际作用,还会加重乡镇的财政支出和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更不利于乡镇其他工作的开展。

(三)文化艺术团文化内容单一,阻碍其自身的发展

文化艺术团在文化内容建设方面,内容比较单一,对文化的认识不深刻并不认为文化是丰富的。艺术团不能单纯的认为只有跳舞唱歌才能丰富农民群众的休闲活动,还要认识到对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可以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文化艺术团可以通过自己的宣传栏,加强自身的宣传,让农民群众了解艺术团的最新动向,不断探索新的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当前许多文化艺术团对乡镇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够深刻,加之受限于客观条件,使文化团在文化内容上表现的较为单一,缺乏创意,无法吸引农民群众的眼球。

(四)文化艺术团队伍不完善,使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

文化艺术团队伍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一下两方面,其一,部分文化艺术团虽然拥有自己的艺术团队,但是自身的艺术团队整体素养偏低,对乡镇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不够全面,且相应的文化理论体系老化,难以保持与时俱进,另外,艺术团的成员对参加培训的态度消极,严重阻碍了文化艺术团的文化活动开展工作,难以达到提高文化艺术团整体素养和完善文化艺术团队伍的目标。其二,部分乡镇的文化艺术团缺乏专业领导进行相关工作指导,往往是临时调配部分领导进行指导,使文化艺术团举办的文化活动取得的效果大打折扣,难以达到文化艺术团的发展目标。

(五)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运用,阻碍了文化艺术团的发展

虽然近几年乡镇加大对文化艺术团的建设投资,增加了许多文化活动设施,来丰富文化艺术团的资源。但是很多乡镇的文化艺术团并未将乡镇提供的资源充分运用到自身的建设中,而是将资源应用到领导的办公室建设上,甚至许多文化艺术团的成员连最基本的电脑操作都难以掌握,使乡镇的资源投入成为点缀。

三、促进乡镇文化艺术团未来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加大艺术团经费投入,健全基础文化设施

虽然乡镇的文化艺术团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援助,但是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长期来难以顺利开展工作。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的力度,设立文化艺术团专用资金。同时,要加强对资金利用的监督工作,保证资金应用到艺术团的建设之中。另外,各级乡镇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拨发专用资金进行文化建设使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处于平衡状态。对于政府部分拨发的专用资金可以用于完善当地的文化设施,建设艺术团需要的广场和影剧院,保证文化艺术团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而改善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

(二)创设文化环境,提高认识水平

文化艺术团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明白文化活动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首先,文化艺术团的领导要提高认识水平,加强文化艺术团的文化建设,认识到文化建设对提高农民群众整体文化素养的推动作用和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对当地的文化市场进行充分调研,采取相关的文化活动进行积极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认识水平,进而得到农民群众对政府的大力支持。其次,当地的农民群众要通过各种媒介加强对外界的了解,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进而积极响应文化艺术团的文化活动,为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奠定基础。再次,文化艺术团要采取积极措施为为当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局面,进而实现当地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

(三)丰富文化艺术团内容,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受到传统理念和客观条件的影响,文化艺术团对内容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艺术团仍要充分认识到乡镇文化的丰富性,改进传统的文化形式实现文化内容的丰富。例如,文化艺术团可以投资建设艺术博物馆,让农民群众了解艺术的历史进而扩展农民群众的文化视野,感受文化的艺术魅力,提高农民群众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另外,文化艺术团可以在影剧院开展丰富多彩是文艺节目,加强与农民群众的互动进而激发农民群众对文化的学习热情。另外,在进行文化开展的过程后中,文化艺术团要树立健康的文化形象和艺术品牌。例如,在某些乡镇进行戏剧巡回表演时,可让专业人士进行指导,给农民群众创造高质量的戏剧节目。通过艺术品牌的建立,可以增强农民对文化热爱和促进艺术团的发展。

(四)完善艺术团的文化队伍,促进艺术团的全面发展

文化艺术团的领导在文化建设中要注重落实工作,安排专人进行文化活动的开展。为此,相关领导要加强对艺术团成员的了解,进而选拨与文化活动开展相适应的工作人员促进文化活动的开展。更要对参加文化活动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让其产生正确的岗位意识。同时,在人员数量的配置上要满足文化活动开展的需求,使文化活动顺利完成。还要对参与文化建设的艺术团进行定期培训,提高艺术团的时代意识让其适应时代的发展。

(五)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利用,促进艺术团的蓬勃发展

为了加强对乡镇文化资源的利用,乡镇艺术团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且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各乡镇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点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当地的文化艺术团要认真研究当地的民俗、民风、民情,进行文化活动的探索和创造为农民群众提供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另外,在进行文化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艺术团要加强监督,实现资金的充分运用,严厉杜绝现象的发生。

四、结语

文化艺术团要正确认识乡镇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准确把握乡镇文化发展的方向,努力发展乡镇文化实现农民文化素养的提高,与此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当前艺术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采用积极有效措施对症下药,加强经费的投入、文化设施的建设以及提高文化艺术团的认识水平,只有如此才能促进乡镇文化艺术团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秋晔.遏制乡镇文化发展缓慢防止农村文化出现衰退[J].山东省群文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0-06-30.

[2]余建华.乡镇文化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大众文艺,2010-03-25.

[3]韦滢.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推进农村乡镇文化建设[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