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陶瓷工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3 11:04:44

陶瓷工业论文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1

如何打好“旅游牌”,笔者认为,陶瓷文化是打好“旅游牌”、壮大旅游产业的突破口。

一是陶瓷文化鲜明的地方特色,为打好“旅游牌”提供陶瓷文化旅游的原产地。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集天下名窑之大成,自元青花问世以来,就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她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的遗址遗存,都积累成当今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旅游资源,2011年景德镇市旅游业绩也提供有力的佐证。瓷博会期间古窑民俗博览区明代葫芦窑复烧,及元代馒头窑、清代镇窑同时复烧创意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品位和国内外知名度;“红叶陶瓷杯”陶瓷-旅游高峰论坛举行,5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致辞,同时还举行了国内主要产瓷区及省内各设区市陶瓷旅游推介暨《陶瓷旅游融合发展景德镇宣言》签字仪式,扩大了影响,提升了形象,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二是陶瓷文化的良好资源,可以为打好“旅游牌”提供有力的保障。除旅游、文化部门归口管理的古窑民俗博览区、浮梁古县衙景区、高岭一瑶里风景区、锦绣昌南中国瓷园景区都和陶瓷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资源外,我市还有国家和省级的工业旅游资源,如雕塑瓷厂的明清园陶瓷雕塑、陶瓷股份公司的现代陶瓷技术、红店街的粉彩手工技艺、佳洋陶瓷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还有陶瓷系统利用改制后老厂区打造的各具特色的陶瓷文化创意园,陶瓷馆藏和新兴的民办博物馆、陶艺村,以及专业的陶瓷市场等等,这些都可以为打好“旅游牌”提供良好陶瓷文化旅游资源。三是陶瓷文化的特色资源,为打好“旅游牌”设计陶瓷文化旅游线路提供依据。《景德镇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着力打造“世界瓷都、艺术之城、千年名镇、生态家园”的旅游城市形象品牌目标。要把开发陶瓷文化资源,作为打好“旅游牌”,壮大旅游业的突破口来抓,这就要求我们在打造一批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的景点、景区时,一定要把陶瓷文化融合其中,主打陶瓷文化旅游品牌。要集中旅游、文化、陶瓷、文博方面的专家学者,集思广益,精心设计好陶瓷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游人徜徉在陶瓷文化的王国里流连忘返,感到物有所值。

陶瓷是这个城市的特色,陶瓷文化就应该是这个城市的灵魂。陶瓷文化则毫无疑义也在成为打好“旅游牌”,壮大旅游产业的主线。笔者畅想打好“旅游牌”的最佳效果应该是,让游人在旅游过程中,仿佛来到了瓷器的海洋,遗址遗存可以了解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的轨迹,传统手工制瓷技艺的保护传承创新可以领略陶瓷技艺的鬼斧神工,民俗风情、奇人趣事可以感受到景德镇人海纳百川的情怀,丰富的馆藏、稀世的珍品可以体会到古陶瓷的无与伦比,精美绝伦的艺术陶瓷、高新技术的现代陶瓷可以展望到景德镇的未来。

(廖传铭)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废弃陶瓷,潜在价值,思考

 

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陶瓷工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产业。论文大全。然而,目前大多数陶瓷生产厂商只把降低陶瓷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作为企业节能降耗的首要方式,而忽视了对次品的回收和利用,因此导致废弃陶瓷日益增多。由于陶瓷制品不风化,不腐烂的特性,多数厂商采用挖坑深埋的简易方式来处理废弃陶瓷,这样不仅挤占土地资源, 还对水和土壤等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如何将零利润、零价值的废弃物品,将其资源变成高利润、高价值的陶瓷商品,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论文大全。

1.运用废弃陶瓷资源,铸造高新陶瓷建材

近年来,国内外着手以工业陶瓷废料为研究对象, 来发掘废弃陶瓷资源的潜在价值。由于陶瓷容重小、内部多孔, 形态、成分较均一, 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坚固性, 因而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抗震和良好的隔绝性、保温、隔热、隔音、隔潮等功能特点, 已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

1.1用来生产陶瓷透水砖

众所周知,现代城市的地表逐步被建筑物和混凝土等阻水材料所覆盖,被硬化的路面逐年增多。而传统的地面硬化材料主要是石材、水泥、普通陶瓷广场砖等,这些材料具有共同的特性就是不透水和不透气,造成诸多的危害,如下雨时,雨水遇到硬化地面四处横流,横流过程中雨水会带走大量的城市污染物,造成接受雨水的河流、湖泊的污染;同时由于雨水被倒入河流而流失掉,造成干旱缺水的问题,从而加大了“城市热岛效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陶瓷废料及内含可燃物的工业废渣,研发出一种具有透水性强、保水性好、强度高,还有降温、降噪、调节气候、消除城市“热岛效应”以及提高空气质量,保持地表水循环的多功能耐磨复合陶瓷透水砖。

1.2用来生产陶粒

在生产过程中,颗粒化废弃陶瓷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而它依然具有陶瓷本身的特性,如利用陶瓷厂的废料做成的轻质陶粒为主要原料,辅以造孔剂和防水剂,采用一般的成型方法研制成一种新型多孔地铁吸音材料。论文大全。通过性能测试分析,该吸音材料, 吸音频率范围宽, 吸音效果明显。

2.优化组合废弃陶瓷,艺术构建生活点滴

在提倡绿色环保,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我们巧妙地利用废弃陶瓷分割重组的特性,将陶瓷艺术栩栩如生的运用到生活中。

2.1废弃陶瓷在景观设计中运用

这是废弃陶瓷最重要的装饰手法,并且被许多艺术家采用,并在景观环境中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景观装饰效果,比如还有将废弃陶瓷碗、碎片与建筑的结合构成了一个新的视觉形象,从而达到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的重要作用。

2.1.1 废弃陶瓷在道路铺设中的运用

2.1.2 废弃陶瓷在公共设施中的运用

公共设施主要有街边椅凳、花坛、垃圾桶等等,我们通过利用废弃陶瓷,将其黏贴在这些公共设施上,既减少了建设成本,从而又起到保护和美化公共设施的作用,进而也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同样的道理,运用艺术的处理手法和特有的装饰工艺,废弃陶瓷运用范围也可以是城市建筑的局部立面、城市雕塑、城市广场等各种公共场所。

前面我们阐述了废弃陶瓷在室外环境的运用,其实废弃陶瓷在室内装饰点缀中也有着独到的妙处。

2.2.1制作陶瓷组合灯具

在现代生活装饰中,陶瓷灯具因富有美感又便于陈设,广泛运用于现代住宅、宾馆客房、办公室及会客厅内。常见的陶瓷灯具的装饰手法多是以一件具有特定造型的陈设艺术瓷作为台灯的主体,将内部有导线穿过的中空螺旋杆隐藏于陈设艺术瓷内部进行装饰。而我们现在利用废弃陶瓷来组装灯具的主体,而且在这灯具上,还可以搁置首饰、项链等小物件物品,既节约能源,还有使用性能。

2.2.2制作陶瓷饰品

3.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样也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在当今构建“低碳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我们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瓷”这一高能耗、高污染、高废品率的产业也日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 我们如果将废弃陶瓷充分利用起来, 不但可以解决巨大的能源、环境危机, 而且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而做到陶瓷资源的循环再利用,更好的实现瓷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瓷土本身是一种资源,同石油一样需要我们的珍惜、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3]薛圣言等.论陶瓷碎片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陶瓷科学与艺术,2007,5.

[4]侯来广等.陶瓷废料的综合利用现状.中国陶瓷工业,2005(4),08.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3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文化产业涵盖范围广,根据它的定义,文化产业可以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大部分九大类。在这个具有千年陶瓷文化底蕴的城市里,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窑炉烧造技术、古窑遗址遗存,可作为文化遗产来保护,它所生产出的陶瓷产品,又可以作为工艺品销售、拍卖、收藏。无论是悠久历史,还是民间习俗,陶瓷产业都应当成为景德镇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主体。

陶瓷作为景德镇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主体,实际上也是摆在陶瓷产业发展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那就是陶瓷不仅仅是陶瓷市场上销售的陶瓷商品,而且要成为文化市场上的文化产品。要实现这个转变,就需要有一种创新精神,这种创新是在传承保护基础上的创新。无论是日用陶瓷,还是艺术陶瓷,都要通过原材料、器型、工艺、技法、装饰、题材上的创新,力求传统与现代的融会贯通,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看到千年陶瓷文化的积淀,让人品尝到画面题材凸显的独特韵味。陶瓷作为商品在陶瓷市场上销售,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是必需的,也是其基本的功能。但作为文化产品进入销售、收藏、拍卖市场,那它的附加值就更高,它产生的作用就更大,传统的制瓷技艺就能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光大。

陶瓷作为景德镇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主体,这是景德镇的地方特色、是景德镇的市情、是千年陶瓷文化所决定的。陶瓷公司利用改制后的企业资源,创办陶瓷文化创意园,一个企业一个特色,凭借着历史的脉络和灵气,传承着千年陶瓷文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建的陶瓷文化创意园如何搞好招商,想发展陶瓷文化创意的企业如何进园发展,珠山八友街、陶瓷文化创意一条街如何打造等,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载体和渠道很多,这都要集思广益,不然的话花了钱,又起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使文化产业大发展,关键是要有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理念、规划、政策和措施。按照文化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创造一个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氛围。陶瓷、文化等主管部门要有具体措施,做好服务与引导,把企业的、民间的、外埠的陶瓷技艺人员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把政府的、民间的、外来投资的资金聚集起来,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形成陶瓷是景德镇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主体共识,共同参与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文化产业大繁荣景象一定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廖传铭)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4

关于陶瓷艺术管理方面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早在古代官窑管理制度中就已初显端倪。进入21世纪信息时展过程中,它作为一门学科发展的趋势在全球专业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古代人们处在小农经济、个体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状态时候,陶瓷艺术活动多以个体的、小群体的形式出现,呈现的状态为自我赏玩、友情往来、相互赠答的方式,以自生自长的态势缓慢向前发展。而进入今天陶瓷艺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形成较大规模时候,便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产业即陶瓷艺术产业。

国内目前的陶瓷艺术管理方式,由于受地域形态和文化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并不完善,过去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显然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外文化陶瓷艺术活动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陶瓷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这就必然涉及到陶瓷艺术管理和操作方式上的国际接轨。比方说,如何更有效发挥非营利机构的陶瓷艺术教育功能、如何建立和健全陶瓷艺术基金会以保证陶瓷艺术的正常发展、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更有效地保护陶瓷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如何借鉴和采用国际通行的陶瓷艺术策展人制度、如何通过立法来保证陶瓷艺术发展等等,这些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针对现状,我们对陶瓷艺术管理的研究,更应该充分借鉴其它国家成功的经验。同时根据我国特殊国情,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陶瓷文化发展战略的陶瓷艺术管理研究,使之有鲜明的时代和民族特色。

泰勒曾经对文化有过经典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而言,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包罗万象的整体”。发展陶瓷艺术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快形成新的陶瓷艺术产业,要对陶瓷艺术活动实施有效的管理,应当将科学的管理思想渗透于这一活动的每个环节。首先是对陶瓷艺术品生产过程的管理。遵循陶瓷艺术的内在规律,尊重陶瓷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即要注重陶瓷艺术产品的精神性因素,又要注重其物质性因素及商品属性。为陶瓷艺术工作者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环境条件,引导陶瓷艺术家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陶瓷艺术产品的生产包括两个阶段:其一是陶瓷艺术创造主体的构思和个人创作阶段,该阶段主要体现为陶艺家的个体性的精神劳动;其二是陶瓷艺术产品的制作、成批生产或向社会展演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主要体现了陶瓷艺术品的物化过程,以及针对社会需要所进行的集体或个人的制作程序:搞好对陶瓷艺术活动生产环节的管理,就应该密切注视社会对陶瓷艺术产品的需求特点。同时又根据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适时把握和调整各类产品的生产规模与产品的更新。积极推进和繁荣陶瓷艺术的生产,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其次,是对陶瓷艺术产品流通过程的管理,必须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做好陶瓷艺术流通过程以及流通与消费联结环节的管理。对陶瓷艺术活动流通过程的管理,主要依据我们的国情、民族的审美的审美习惯,以及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状况,采取包括法制、经济、舆论的、行政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对陶瓷艺术市场进行严格管理。既要把握人们对陶瓷艺术产量的要求,更要恰当把握其内在质的水准;既要顺应陶瓷艺术市场和文化消费的客观规律,又应积极掌握其运行轨迹,采用各种有效方式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良性的引导。

再次,是对陶瓷艺术服务部门的管理。陶瓷艺术的服务性工作不同于一般文艺产品。纳入市场流通渠道的作法,有其特殊的性质。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没有自己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搞好这方面的管理,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领域里的管理人员应积极,审慎地研究时代变化中陶瓷艺术管理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作出科学的分析与阐释,不断提出准确、可行的意见,引导陶瓷艺术服务工作健康发展。既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又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同时还应该特别关注陶瓷艺术活动内部管理系统及其内在运行机制的衍变。应立足于当代文化的高度,着眼于21世纪陶瓷文化的繁荣,对于发展中的陶瓷艺术管理机制与内在运行机制进行深层的思考,从广义的角度探讨管理体制的整体框架。我国目前对陶瓷艺术事业实施管理的机构,主要指国家各级政府设置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与这以主体相适应,还有社会各种群体文化团体及民间文化组织,参与陶瓷艺术市场与经营活动的部门与个人,以及从事陶瓷艺术的传播与交流的媒体与机构。这种多层次、多元的管理机构,形成了一个有机的,适应未来陶瓷艺术发展的完整体系。

陶瓷艺术管理研究主要内容是与其所承担的研究任务和历史使命相一致的,是其使命的延伸和深化。具体来说,研究内容包括:

1、陶瓷艺术管理的基本理论。它作为一门刚兴起的学科,其自身的基本理论构架有待建立和完善。无论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还是它的基本性质、特点、内在发展规律与学科体制,或是它与其他相邻学科之间的必然和区别,都有待于人们下很大气力探索和研究。

2、陶瓷艺术管理史。这一研究能够帮助认识陶瓷艺术管理的兴起、演变和运行轨迹,并通过对历史的分析,总结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研究陶瓷艺术管理史,应当具有较大的包容性,无论史中国古代还是现代的陶瓷艺术管理,无论史欧美还是发展中国家的陶瓷艺术管理模式,都应当认真研究,通过分析和鉴别,为我所用。

3、陶瓷艺术管理的主体实施者。即从事陶瓷艺术管理事业的部门机构和团体。在此系统中,国家和政府的管理、社会和群众团体的管理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作为当代意义上,其生产与经营的管理、传播与交流的管理,都应成为管理主体系统中的重要因素。从这一宏观的角度透视管理的主体系统,才能做到全面的、整体性的把握。

4、陶瓷艺术管理的对象。即处在陶瓷艺术管理对象位置的部门、个人和运行机制,可以分为公益性的陶瓷艺术活动、陶瓷艺术的生产系统、陶瓷艺术的传播和流通系统。公益性的陶瓷艺术活动、陶瓷艺术的生产系统,包括其生产的形式及过程,陶瓷艺术的传播与流通系统,主要指陶瓷艺术传播与流通的形式与特点。

5、陶瓷艺术管理机制与管理者。是指在管理主体系统中运行机制的具体构成及其模式,以及它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对于管理机制与管理者的研究是管理主体系统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延伸和具体化。

6、陶瓷艺术管理的原则。即从事陶瓷艺术管理所遵循的原则和法度,要按一定的规则行事,把握既定的策略和法度。既要遵循艺术规律,又要遵循市场和经济规律,既要实行社会意识形态的要求,又要适应大众审美心理的变化,因而必须审慎地研究和确定陶瓷艺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7、陶瓷艺术的管理方法,即在从事陶瓷艺术管理中应当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当目标和原则均已明确后,还必须掌握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使既定的方针和计划得到顺利实施,试图在原来的单纯行政的基础上,探讨以法律的、经济的、心理的、行政的等方法并举的综合性手段来管理陶瓷艺术活动。

8、陶瓷艺术管理的过程。即实施陶瓷艺术管理的操作程序与运作过程陶瓷艺术管理的过程主要由管理信息、管理预测、管理决策、管理控制等环节构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城市形象;符号;景德镇

享有“世界瓷都,天下名镇”盛誉的景德镇,于1982年被列入全国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于1997年被定为全国三十五个王牌景点之一。而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中,日益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中所包含的影视、音乐等成分成为大众传播中的一部分,对现代人的意识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集中体现着该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城市形象符号则是将城市形象符号化,给人以深刻印象,并且让人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的标志性事物。文化创意产业可促进陶瓷品牌的经营,加深公众对其的印象,激发景德镇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及其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影响着城市形象符号的塑造,对景德镇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在优势及其发展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强调某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其主要包括广播影视、音像、传媒、工艺与设计、雕塑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创意产业及其产品,不仅仅拉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渗透到生产与生活各领域,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产生深刻影响。景德镇作为一个千年古镇,其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许多的潜在优势。

(一)景德镇拥有深厚的陶瓷文化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从未中断,当地稀有珍贵的古迹窑址、精湛细腻的制瓷技艺、别具一格的瓷业习俗,对发展陶瓷文化创意有着根本的保障。

(二)景德镇拥有丰富的陶业人才

在景德镇,很多家庭祖祖辈辈都是陶瓷工人,青花瓷、粉彩瓷、珐琅彩瓷、墨彩瓷、古彩瓷等各式陶瓷技艺在这里薪火相传。同时,许多陶瓷大师和陶瓷爱好者聚集于此。除此之外,景德镇还有景德镇本土着眼于陶瓷艺术、设计、工艺、科研与文化交流的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其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三)景德镇拥有政府的大力扶持

近几年来,各个地区城市都在极力打造创意城市。例如,“创意上海”、“创意伦敦”等。景德镇市政府在法律法规、资金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相关调整,积极促进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景德镇拥有良好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

景德镇聚集着的许多陶瓷大市场对陶瓷进出口贸易、经济发展、文化发扬起着重要作用。例如,陶瓷大世界、中国陶瓷城、国贸广场等。除此之外,景德镇每年一度的陶瓷博览会,吸引着各国各地的陶瓷爱好者,让他们更加了解陶瓷技艺、陶瓷文化。

景德镇存在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许多潜在优势,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刻不容缓。因为其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第一,有利于传承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瓷都人”在这片土地上创建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陶瓷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尤为重要。第二,有助于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会使得更多的人了解陶瓷,爱上陶瓷,对陶瓷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第三,与提升景德镇城市形象相得益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各国各地人通过陶瓷更加了解景德镇。

二、景德镇城市形象符号化的重要性及其紧迫性

城市形象符号是城市形象的符号化,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综合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和综合评价,其作为城市的一个窗口,让人们具体认识到该城市的风采与魅力。千年瓷都良好城市形象符号的塑造对城市发展非常重要。第一,激发景德镇市民的文化认同感。从而使瓷都人对陶瓷文化有崇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第二,提升千年瓷都的大众印象。城市形象符号可用来打造城市的名片,城市名片的品牌效应对于一个城市整体实力的提升无疑是一种积极的作用。第三,有助于陶瓷艺术品品牌的经营。第四,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景德镇城市形象符号的良好塑造直接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来景德镇观光旅游。第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建设。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城市的经济能力的提高,进而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21世纪是城市发展和城市形象竞争的世纪,千年瓷都城市形象符号的良好塑造也是迫在眉睫。第一,许多城市都已构建了自己的城市形象符号。例如,《云南印象》,其近两个小时的现场舞台演出,生动展现了云南地区丰富绚烂的文化,让人身临其境般地与古老的城市文化对话。再如《印象・刘三姐》,人们不仅了解到《刘三姐》的故事,也欣赏到了桂林的山水,当地的风土民情,还有天人合一的魅力境界。第二,瓷都的文化与经济发展都需要城市形象符号的塑造。城市符号是城市品牌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符号的提取需要立足现在,兼顾长远,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品牌效应,能代表一个城市最积极、最具魅力一面的城市形象,这样,将为城市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将积极推进城市形象符号化

景德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独有的以陶瓷文化、陶瓷工艺为特色的城市,誉满古今,驰名中外。在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景德镇标志性的文化特点也可因地适宜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使城市形象深入人心。当然,景德镇之前也出现过自己的城市形象符号。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其用青花瓷为题材,歌词中的意境令人神往,使得陶瓷文化得以广泛传扬。然而,其不错的传唱度却未能充分体现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瓷都的城市形象。再如电视剧《大瓷商》,其虽以景德镇为背景,讲述了几代陶瓷人的悲欢离合以及民族陶瓷工业兴衰成败的历史,但通过电视剧了解瓷都形象的受众不多。在各个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的今天,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且迫切,它影响着城市形象符号的塑造,也对陶瓷文化的发扬和瓷都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李宇红,赵晶嫒.文化创意的人文理论和产业研究[M].中国财富出版社,2010.

[2] 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顾盼.千古瓷都景德镇[M].吉林出版集团,2010.

[4] 陈雨前,郑乃章,李兴华.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5] 景德镇课题组.景德镇/当代中国城市发展[M].当代中国出版社,2011.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文化产业;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文化创新;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J50-02文献标识码:A

景德镇自隋唐以来就以陶瓷名闻天下。直至晚清,景德镇一直是中国瓷器的骄傲。但是清末之后,景德镇开始走向衰落,到改革开放之后,情形似乎就更加令人忧虑了。近几年,景德镇陶瓷业获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但是与国内一些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产值比不过陶瓷老大佛山――佛山2008年陶瓷工业总产值500亿以上(2007年614亿元);也比不过潮州――潮州2007年陶瓷工业总产值217亿元。一千多年以来,景德镇一直以工艺精湛的艺术陶瓷为自豪,但是,景德镇在工艺陶瓷出口方面,情形也不容乐观,与潮州还存在巨大差距――潮州的工艺陶瓷出口近几年一直占全国同类出口的50%以上;从出口总量上看,景德镇大约与山东淄博(2008年出口2亿元)持平。2007年和2008年是景德镇陶瓷业最有起色的两年:2007年景德镇陶瓷总产值是42亿元,2008年是70亿元,进步确实很快,但是与上述国内陶瓷生产大户相比,差距是不言而喻的。

景德镇在陶瓷方面存在的危机可以说久已乎已非一日,但是当下所遭遇的挑战显然更加紧迫更加严峻。政府部门显然感到了这种挑战和这种危机,早在这个会议之前,景德镇市政府就制定了重整瓷都辉煌的远景规划。规划提出,景德镇将“努力增强综合竞争力,形成以建筑卫生陶瓷为主体,日用陶瓷、艺术陶瓷为特色,高技术陶瓷为核心竞争力,其他陶瓷为补充的大陶瓷格局。到2010年实现陶瓷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力争到2012年实现陶瓷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其中日用陶瓷50亿元,陈设艺术瓷30亿元,高技术陶瓷50亿元,建筑卫生陶瓷170亿元)、出口创汇5亿美元,上缴税金6.5亿元,陶瓷产业规模、经济效益跃居全国产区前列”(摘自景德镇市政府2009年3月在全市陶瓷工作会议上提交的讨论稿)。

这显然是一个值得赞许的规划。至少体现了市政府振兴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决心和信心。但是,假如这确实是政府准备实施的规划的话,我觉得这个规划还存在明显的问题,需要作些修正,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前面说过,景德镇在国内建筑陶瓷也好,卫生陶瓷也好,工艺陶瓷也好,日用陶瓷甚至技术陶瓷也好,产能和市场占有率都远远落后于佛山、潮州等地。而综观全球陶瓷现状,中国的陶瓷产能明显已经超载:中国陶瓷砖和日用陶瓷已占世界产量的50%以上,卫生陶瓷占43%以上,但是出口量很少,仅以陶瓷砖为例,只占总产量的15%,而且出口价格极其低廉,仅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的1/7或1/10或1/20。

众所周知,陶瓷产业本来就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如果我们长期采用这种高能耗、高污染换取低利润的策略,我们不仅在经济上得不到多少好处,我们还将牺牲宝贵的生存环境,不仅如此,我们还将时不时遭遇外国政府反倾销策略之类的商业报复。

有人曾经做过推算,要从景德镇当前的不到100亿的陶瓷总产值达到2012年的300亿元规划数字,如果按照当前的产业布局和产品定位,其实是很困难的。景德镇不仅要为此投入巨额资金,还要耗费巨大的资源成本。单说2012年170亿元的建筑卫生陶瓷总产值,2012年景德镇至少要用170条日产量为15000平方米的瓷砖生产线全年12个月全开工运作(如果按照均价20元/平方米计算),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可是景德镇当前的瓷砖产能规模大概在10条线的样子,这就是说,景德镇需要在两三年之内再增加差不多150条生产线。而这150条生产线需要的资源和资金还有背后的环境代价恐怕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若按平均每条生产线3000万元(含整线所有设备、厂房建设施工等)计算,建设150条瓷砖生产线的资金就是450亿元;若按照一条生产线占地80亩计算,150条线占地需要12000亩。因此,景德镇必须在三年内拿出450亿元资金,12000亩工业用地。①

我们不妨再设想一下,如果2012年之前,景德镇真的拿出足够的资金、足够的土地完成了生产线的建设,达到了规划的产能指标,景德镇除了环境进一步恶化(假如人们觉得反正做这一行业必付此代价)的风险之外,是否就没有风险了呢?

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为什么?因为前面说过,就目前而论,中国陶瓷产能过剩已经非常严重,以目前除佛山(佛山去年开始关、停、转了一些小规模高污染的陶瓷厂,并且降低了全市陶瓷产能)之外的各地政府的产业规划来看,三年后产能过剩的状态只会越来越严重,相应的是价格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产品的附加值会越来越低廉,由此观之,不仅产品的低价倾销在所难免,产品的滞销恐怕也在所难免(无论是走出口之路还是内销之路,情形都不会有太大的改观)。

有人会问,难道景德镇的陶瓷就不发展了吗?当然要发展。景德镇是艺术陶瓷之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有成熟而精湛的工艺传承,有全国最富盛名的陶瓷学院和陶瓷研究所,有全国最富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陶瓷类部级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最有资格也最有能力来振兴陶瓷产业,不仅是景德镇自己的陶瓷产业,而且是整个中国的陶瓷产业。

但是,要振兴陶瓷产业,绝不能就事论事,因循守旧,而应高瞻远瞩,着眼于未来。所以,我的意见是,担负振兴中国陶瓷产业大任这一重任和宏大目标肯定是景德镇义不容辞是责任。问题在于,景德镇的陶瓷战略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首先要大胆地非常明确地为这个产业定位:景德镇的陶瓷不是单纯要做大,单纯的要达到多少GDP――大而无当,对经济无益,对环境却大损,而是要做精,做出品牌,而且是高端品牌;景德镇的陶瓷产品也不单是要数量的大增,而是质量的转化与提升。

其次,要大胆倡导生态陶瓷,搞好生态陶瓷产业布局。这个思路正好是一个与精品陶瓷思路对应、互补和配合的思路。景德镇不一定要那么多的生产线,因此也就不需要占用那么多的工业用地,而是要整合现有资源,在扩大有限的生产线的同时,更多地进行产业内涵的建设,更多地着眼于产品的设计和产品工艺的提升,极大地提高单位产品的效益,在大幅度降低能耗的同时,大幅度增加产业收入。

这里自然会涉及到就业、市民收入和福利的一些复杂的问题,这也是需要在规划上有所突破的一个地方。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在规划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同时,也在本地茶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这样一些传统的而且是无污染的行业还有相关轻工业和服务业态方面有所拓展、有所建树,解决景德镇的产业布局和就业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轻率地提高陶瓷产能和工业GDP数字。因为,在全国陶瓷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景德镇振兴陶瓷的计划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危机,除了低价的风险和滞销的风险之外,还有一个风险,就是其他发达地区高污染小陶瓷企业向景德镇的渗透和迁移。发达地区在优化自己的产业结构时,正在悄然转嫁自己的生态危机。正如改革开发之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高污染企业转移到我国一些沿海开放地区一样。这样的悲剧不应该继续在景德镇发生和重演。

要而言之,景德镇陶瓷要实施精品路线,发展高端产品战略和生态陶瓷战略,必须以本地的优势资源的最佳配合和陶瓷企业的重组为先导,通过集中、优化产业结构,集中最佳设计、生产和销售阵容,力争用最少的资源,最低的能耗,换取最高的利润。因为景德镇有这个实力,而且这也更能体现景德镇这个千年瓷都的应有身份和时代特点。

总而言之,景德镇与国内同行业竞争的不应该是产业规模的竞争,甚至也不是短期内单纯的GDP之争,而应该是产业内涵的竞争,品牌战略的竞争,生态意识的竞争。而这正是景德镇的优势之所在。

景德镇在走向精品名品的道路上也许会遭遇一些曲折,但是我觉得最终一定能够成功。

从古至今,作为千年瓷都的景德镇在过去一直领导着中国陶瓷艺术新潮流,今天,景德镇也应该在生态陶瓷和精品陶瓷方面为全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树立一个光辉的典范。(责任编辑:楚小庆)

① 参见《关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产业规划的讨论》,.

How to Achieve the Glory Again: My Opinions of Jingdezhen Porcelain Development

WAN Shu-yuan

(School of Liberal Arts,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陶瓷;室内;装饰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3-0052-01

陶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陶瓷在我国一直以来也作为一种艺术品而存在,我国陶瓷文化艺术在全世界享有盛誉。随着我国室内装饰行业迅速发展,人们审美追求逐步攀升,陶瓷作为一种艺术品在家居装饰中是众多国人的选择。

一、陶瓷与家居生活的关系

陶瓷作为一种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载体而存在,不仅为人类的为人们的物质生活提供了方便,还提高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品位。正是由于陶瓷对人们精神文化品位的提升,从而陶瓷才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其审美艺术价值。

在现在的生活中陶瓷主要有两方面用途,一是陶瓷能够点缀室内环境,能够很好协调整体效果,其陶瓷造型制品主要有花瓶、花盆、瓷画等,能够很好的调节光线、色差、审美疲劳等。二是陶瓷具有简约典雅实用的特点,其陶瓷制品主要有瓷砖、茶具、餐具等,这些都能够很好的调节室内文化气息,提高自身修养。闲暇时刻,坐在魅力夕阳下的窗边,用陶瓷茶具,沏一壶香茗,细细品味,慢慢体味,享受艺术陶瓷带来的高雅与温馨。近年来,陶瓷新工艺与新材质不断地得到开发,适用于装饰家居的艺术陶瓷品种日益丰富。目前在市场上普遍受到消费者偏爱的工艺陶瓷制品主要有现代名人陶艺、仿真陶艺、现代乡村风格陶艺审美性陶艺、实用性陶艺等等。其中,现代名人艺术陶瓷经过陶瓷名师精心彩绘,高温烧制而成为孤品,色泽、形状经久不变,融合了传统陶瓷工艺与现代人的审美意识,色调、造型与现代家居容易搭配,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具有收藏和升值空间。因此,这类陶艺是收藏爱好者的首选。

二、陶瓷工艺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在现代的家居生活当中,室内的装饰设计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如今的很多装饰公司遍布在城市的各个地方。对客厅、书房、卧室、卫生间的设计都体现出了一种人文的关怀。针对人们对室内装饰设计中对陶瓷造型及摆放的不同要求,必须对陶瓷工艺的造型进行改进,以及审美价值的艺术性进行提高。更好的实现家居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们的审美需求。掌握好各种空间、色彩、材质等技巧,借鉴西方油画等理论提升陶瓷的艺术性,运用多学科、多角度的理论与实践实现陶瓷艺术的发展。

陶瓷工艺在室内的装饰中就好比是一种附属物,让冷清、无趣的空间充满生机与活力。陶瓷在装饰的时候需要处理好陶瓷造型与陈设位置的关系,以及整体的设计风格。由于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不同,审美观的差异,以及性格的不同,人们的视觉产生的审美总是发生改变,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多方面了解主人的相关喜好,使陶瓷工艺在风格内容形式上与室内环境合而为一,同时陶瓷艺术本身又能表现出独特魅力,从而使得陶瓷工艺价值发挥到最佳。

三、陶瓷与现代家居的完美融合

陶瓷工艺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在家居生活中随处可见,陶瓷工艺的艺术水准与装饰特点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状态。经过陶瓷工艺的进一步研究,并且很多高校开设有陶瓷艺术专业,这都很好的促进了我国陶艺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文化都上升了,对生活更增添了一种情趣,讲究一种情调,这就要求室内环境的改革,从之前的简单、单调变的典雅、古朴而时尚。现代陶艺十分强调室内整体的艺术气氛和文化特色,根据不同的家居设计风格来选定相应的陶瓷工艺,把握好家居环境和陶瓷的内在特征和关系,将整体气氛和陶瓷工艺风格协调起来。使得陶瓷与现代家居完美融合,以及达到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

现代陶瓷的装饰有很多种样式,像陶瓷绘画、釉色装饰、陶瓷肌理等。陶瓷表面上绘画艺术给人们带来种种风格,绘有我国传统的山水、西方经典等画作,端庄而豪放,温馨而婉约,给人一种浓厚的文化空气,让人回味不断。釉色艺术制造出神奇的陶瓷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肌理材料选择,化腐朽为神奇,表现出我国劳动人们的伟大与神圣。这些都使得陶瓷与家居环境相得益彰,体现一种优美与和谐。

四、结语

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准的追求和对家居室内装饰审美的提高,陶瓷渐渐地在现代人们的家居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陶瓷为现代室内环境增添了文化艺术氛围和生活的情调。通过我们对陶瓷工艺在室内装饰的研究,陶瓷定会给千家万户带来些许的开心与快乐,也会使得我国陶瓷工艺继续在艺术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8

中国美术学院周武教授简要介绍了学院的陶艺教育沿革、教育理念以及本科生、研究生不同层次的培养方式和创作实践情况。中国美术学院是我国最早开设陶艺专业的高校之一,几十年来以邓白、陈淞贤为代表的老一代陶艺家,以刘正、周武、戴雨享等为代表的新一代陶艺家为推动中国美术学院的陶艺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得中国美术学院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陶艺教育的重镇。周武教授重点介绍了中国美术学院陶艺专业毕业创作的一些做法。上世纪80、90年代以前,和大多数高等院校一样,中国美术学院的陶艺专业缺少基础设备和设施,一些陶瓷材料和成型工艺课只能以画设计图纸为主,当然,毕业创作也自然被受到一些限制。近年来,经多年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以及和西方艺术院校的学术交流,使得师生们的学术视野逐渐开阔,因此课程也渐渐得以充实。最终落实到毕业创作上,他们是这样思考并实践的:第一是目的与认识问题。中国美术学院在陶艺专业的毕业创作中,要求学生能综合展现四年学习阶段的所学、所思,并通过创作实验与探索,寻找自己的表现语言,综合体现自身的艺术素养与创作能力。需要学生在充分认识材料、工艺以及专业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感受和自己关注的问题,自主拟定选题,制造一套或一个系列具有一定学术内涵的陶瓷艺术作品。第二是独立与原创问题。如何做到在毕业创作中能进行自主创作和坚持作品的原创性,中国美术学院注重让学生尝试通过把陶艺创作设计从纸面中解放出来,淡化固有的惰性思维,改变以往依据图纸进行陶艺造型立体化放大的单一模式,强化图纸与实验制作相融合的学院派陶瓷艺术教学方法,让学生直接面对陶瓷材料和制作工艺进行思考和创作,通过实践发现创作的乐趣,激活创作的语言。第三是选题与观察问题。周武教授强调:科学的选题应该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而认识源于观察。学生往往对专业创作选题缺乏认识,时常觉得迷茫。因此需要专业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启发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经典作品等。随着知识的积累、涵养的提高,就会体味到文脉、历史和经典的重要性。当问题看不清楚时,你要从问题的根源处思考,其关键是如何学会观察。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过凝练可以陶冶心灵升华为人们的精神食粮。对于陶艺教学中的技艺与观念问题,一些专家认为这是当今我国陶艺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南京艺术学院陆斌教授认为:长期以来,技术教育虽然是陶艺专业的主要内容,但主要是技艺的传承,而在新的时代和艺术背景之下,技艺对于陶瓷艺术来说却有更多的意味。而所谓的“观念”在当代则可谓是艺术的核心问题。梳理技艺与观念之间的关系,必须从探究陶瓷技术教学的方式方法,认识陶艺创作中当代艺术观念的地位与作用入手。

南京艺术学院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在本科陶艺专业的课程中安排有紫砂成型工艺的内容,即参照紫砂工厂学徒制的方式上课,将传统工艺引入大学课堂,试图跨跃狭隘的地域和师徒间传承的界限,无论在传承与发扬传统工艺文化或将传统工艺运用与实践于教学上都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大学陶艺课程教学而言由于传统的紫砂成型工艺过于复杂与严谨,在学习时间和课程目标上均有冲突,因此大学课程中的泥片成型课程并非单纯的紫砂成型工艺的教学,而是应该在借鉴紫砂成型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陶艺教学的特点,合理简化操作程序,突出泥片成型的独特语言与陶艺追求个性化的要求,将泥片成型变为规范的成型基础课教学。近几年来,南京艺术学院泥片成型技术课程的实践,一方面以规范的紫砂壶制作技艺传授为基础,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泥片质感、肌理、装饰等方面进行新的尝试。例如学生作品“时间寓言”,其体量达到两米高,是在泥片成型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肌理处理,其方式和宜兴花货的工艺处理方式十分相似,但在化妆土的使用上又有作者的独特之处,从而使作品中朽木的质感特征表现得非常到位。同样,关于陶艺教学中技艺传授问题,南京师范大学黄金谷老师则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陶艺的技艺教学中除了必要的技法演示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将技艺的传授融入到设计课题中,提出一些老师和学生都没有尝试过的题材与对象。技艺的目的旨在表现出艺术创作的趣味,学生将会思考如何通过创新的手段得到理想的艺术效果。让学生和老师在共同探讨与交流中完成作品,避免老师因表现出对创作过程太熟悉而让学生失去思考的锻炼机会。面对丰富的现代材料,陶艺家需要做的是利用材料的可塑性表达情感,他不一定要十分了解物质现象发生的原理,但一定要学会使技术转化为艺术语言的能力,让技术产生情感表现的价值。相比较而言,我们的陶艺基础技术教学还很不到位,陶艺成型和装饰技术教学的状况相对较好。学生对陶土原料、釉料配制及烧制技术的了解甚少,往往不知道原来陶土也要通过精心配制才能产生不同的表达价值。至于釉的创造和烧成经验的积累,对于目前的陶艺教育更是薄弱的环节,无形中限制了陶艺创作的潜能与效果。大家使用大致相同的陶土和釉料,在类似的烧制方法下,作品的个性风格自然就拉不开距离,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景德镇陶瓷学院是我国唯一的一所本科陶瓷专业院校,其陶艺教育和陶艺创作在国内外都具有重大的影响。金文伟教授从在加拿大和法国当访问学者的经历出发,介绍西方陶艺教育的体系和特点,并从技术美学和哲学切入,阐释西方陶艺教育在更宽泛层面上的意义。如在技术教育中以哲学思辨的方式去探究拉坯速度、力量与平衡的关系,陶艺制作过程中的宗教意义的认识,如何寻找观念与技术的平衡点,对泥的哲学阐释包括泥与社会、文化、人性和自然的关系等等。艺术观念产生的源泉、发展的过程、实现的途径和手段等等,看似罗列了一堆概念,实则是反映了我国陶艺家对泥与火、观念与技术等深层次问题的哲学思考,是对社会、对生命的一种体验。金文伟教授认为泥与火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媒介,拉坯、施釉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要更多地赋予它一种人文关怀。金文伟还提出:我们的陶艺教育要尽快使学生适应国际化,他认为在未来陶瓷设计领域,引领潮流的不再是生产企业,而是在国际上不断推出新产品、新理念的营销公司,每个公司推出的理念都反映了国际设计大师对未来陶瓷市场的构想。随着网上商店购物的开展,全球资源的便捷利用,各种新兴行业正步入市场。陶瓷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在这一领域生产企业已风光不再,代之而起的是营销网络控制下的新企业模式,因此新的合作模式也应运而生。而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团队的合作精神必须在教学中得到重视和提倡,核心就是让艺术家、设计师和陶艺工艺研究人员相互交流与沟通。

江南大学的徐诚一教授多年来一直关注宜兴传统紫砂艺术的发展。他认为:从20世纪中期开始在传统陶艺现代转型的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演变中,发生重要影响作用的当推国内众多艺术院校。宜兴紫砂壶艺近现代的历史发展,直接或间接受到国内众多艺术院校的作用与影响。解放前,无锡美术专业学校曾对传统紫砂壶艺的现代启蒙与转型发展直接或间接的产生重要影响。建国以后,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等院系都在宜兴陶瓷产区建立合作交流与创作实习基地,使学院陶艺学科建设得以支撑和发展。景德镇陶瓷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的众多陶艺名家教授来宜兴创作交流,直接影响传统紫砂陶艺的现代转型。在陶瓷艺术创作的技能、理念与精神上,力图把现代陶艺的观念与语言形式融会贯通,使学院与陶瓷产区发生良性互动。地处紫砂陶发源地的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艺系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陶艺工作室在现代陶艺教学定位上,基于学院与地域资源背景的考虑,提出现代紫砂陶塑这一创作理念,是这二所学院陶艺教学依托本土紫砂媒材,在现代紫砂陶塑创作探索中谋求转型与创新。应该看到,原有的创作理念与工艺方式已难以适应紫砂陶艺的发展需求,亟需探索新的语言形式,开辟新的表现路径。具有院校背景的现代紫砂陶塑创作群体无疑给依赖经验和功力的传统陶塑工艺带来新的转机,犹如紫砂壶艺发展中无数文人雅士与艺术家群体的参与融入并产生的积极影响一样,对于学院陶艺教学实践和传统紫砂陶塑工艺的现代转型与发展无疑是一种双赢,这种转型使紫砂陶塑具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与现代语言。传统陶瓷产区与本地区艺术院校彼此相互作用影响,构成了学院陶艺平台资源与传统陶瓷产区产业融会贯通、共同发展的人文生态景观。西安美术学院虽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但深厚的文脉、丰富的资源为西安美院的陶艺教育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特色。李黎老师对西安美院现代陶艺教育坚持走地域化发展道路的情况介绍,令与会者颇感认同。李黎老师的发言始终强调二点:第一是重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就像水与树的关系一样,传统陶瓷是水,是养料,而现代陶艺则是大树,水土肥沃,大树必然长得茂盛。由于坚持这样的理念,所以他们的陶艺教学在低年级时会经常让学生到陕西博物院、茂陵博物馆、昭陵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等场所去感受经典作品,滋养艺术灵性。至高年级则要求学生深入耀州窑、富平陶艺村等作田野考察,体验民间陶艺的工艺、审美和市场氛围等。第二,走特色发展之路,强调地域性特征,让西安的陶艺教育和创作有别于宜兴或景德镇的陶艺教育,因为其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工艺材料和艺术观念所致。就像石鲁、何海霞之山水画绝不可与李可染、傅抱石、陆俨少之山水画相提并论一样。

二、高职教育:在地域文化与课程建设之间形成合力

与本科陶艺教育有别的是,我国设陶艺专业的职业院校全部都是办在各陶瓷产区的。如宜兴产区的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德化产区的泉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产区的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唐山产区的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淄博产区的淄博职业技术学院等等都是因陶因瓷而生、因陶因瓷而兴,所以它们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育思想、课程设置等无不深深带有浓重的地方文化特色,从材质到工艺、从技术到观念都与地方文化休戚共生、密切相连。由于它们的办学定位原因,使职业院校的办学者会更多地关注课程体系的构建、项目课程的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教育技术”问题,而少了一些本科院校“观念”、“语境”、“实验性”等“纯学术”的意味。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李文跃教授认为:高职陶瓷艺术教育应突出技术、技能与应用性特点,并以就业为导向。应有别于本科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些尝试:

(1)构建符合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按高职院校陶艺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来统领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如解决好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脱节的问题,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技能性与应用性综合能力作为陶瓷艺术设计教学的切入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融性、结合性和可操作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课堂文化,实现理论、实践、创意一体化。

(2)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与模式是为重要。传统的陶艺教育历来重视“双基”教育,即将专业学习人为地分割成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与专业基础技能训练课程两个部分,忽视对学生兴趣和创新技术、技能的引导和培养,把学生的爱好与兴趣长期拒在陶瓷艺术创作的天地之外,这是高职陶艺专业学生缺乏创作能力的重要原因。所以要从职业性、岗位性出发,注重基础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衔接与整合。

(3)要以教学大纲为参考,以陶瓷行业的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为内容,精心设计教案,并改变传统的单向授课方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展开教学,把理论讲授、多媒体教学演示、教学讨论、市场调研、案例教学、实训操作和企业考察实习全部有机地贯穿起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创造性。

(4)要进一步加强和充实陶瓷艺术创作课程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应用各种陶瓷艺术表现方法、陶瓷艺术表现形式和装饰材料进行表现与创作,并用较短的时间学会用不同的方法驾驭工艺与材料,进行多样化、小型化的实用陶瓷艺术作品创作,在此基础上再求精、求深,进一步了解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创意,学会欣赏各种陶瓷艺术作品,形成高职院校陶瓷艺术教育课程“一专多能”的特色。

(5)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基本设计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陶艺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我们在传授制作经验与方法的同时,应更加侧重于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发挥各种潜能及创造力。同时提高实践实训类课程的分值,使陶艺教育更具科学性和时代特点。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职业类艺术院校,其办学理念新、文化积淀深,在国内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

陶艺专业在具有较深学术背景和丰富创作实践经验的沛雪立教授主持下,在不长的办学时间内,遵循把学术交流活动及科研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原则,把教学成果以参加学术性展览和商业性展会的形式推向社会,让交流中反馈的有益信息及时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使教学从观念、内容到方法得到不断充实、调整与提高。在他们的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和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业认识。即有重点、分层次地介绍陶瓷艺术的特征、发展状况以及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陶艺的关系、区别。讲授工艺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关系和实际运用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各类图书资料,从历代传统陶瓷到中外现代陶艺以及其它门类的艺术资料都有所涉猎,并以绘图的形式记录典型性的陶艺作品,使学生对陶艺的艺术特征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程度的感性认识,以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专业状态。第二阶段是工艺技术学习和技法训练。要求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泥料、釉料配制、成型、烧制等工艺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作业练习。形式内容不限,但要求按主题进行创作,形式感要强,有趣味和个性,并有一定的合理性。具体方法是首先让学生们按大主题要求自由发挥,大量捏制小泥稿,然后逐一进行辅导。从学生任意捏制的小泥稿中发现有意义的因素,并加以引导、发展而成为作品。期间也有针对性地穿插一些对经典传统陶瓷器的临摹。地处北方的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期立足我国骨质瓷生产基地,注重校企合作,培养为日用瓷生产企业适用的陶瓷专门人才。论坛上,王联翔教授重点介绍了他们学院是如何做好依托校办企业培养专门人才这篇文章。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较早启动了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强化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为重点教育的教学改革工作,确立了能力本位、学生主体的教改思想,统筹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以校内实训工厂———唐山美术瓷厂和引进企业———金方圆骨质瓷制造有限公司以及唐山地区一批陶瓷企业为平台,构建了具有现代职教特色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并实施了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采取客观、科学的第三方评价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地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一时期为走岗实习阶段,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还要实行校内集中授课与走岗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去车间认识设备、原料、成型、注浆、磨具、装饰、烧成、彩烤等工序的工艺及管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大二时期为贴岗实习阶段,即充分利用实习工厂开辟第二课堂,采取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现场授课的形式,培养学生通用专业技能,把实际生产项目引入课堂,由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负责授课,学生在进行生产性实训的同时完成贴岗实习项目内容。大三时期为顶岗实习阶段,其中第五学期在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结合生产性的工作任务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初步具备与岗位对接的能力;第六学期,在陶瓷企业的不同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毕业实践,完成毕业设计。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陶艺教育跨越了50余年,获得丰富的成功经验,本土文化对于学院陶艺教育的影响成就了学院的今天。他们在不断坚持教育与产业融合的自觉思考,在构建符合职教规律的课程体系和承传地方文化之间寻找平衡点。

蒋雍君老师在这次论坛上就陶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问题做了主题发言。她介绍说,该专业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切入点,依托陶都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探索陶瓷专业人才的成长规律,构建了“工作室+陶坊”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以专门化方向对应企业岗位的需求,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课程体系,并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专业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就项目式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五大途径以及实施效果评价等问题做了简要说明。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由原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更名而来。他们的陶艺教育成功走出了以陶瓷雕塑人才培养为特色,密切依靠企业整合社会资源为平台的道路。张南章教授详细介绍了他们“在企业建‘教授工作室’,探索‘学研产销’一体化”的做法与经验。可概括为“六个创新点”,即:创新校企合作方式———搭建互利共赢的研发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研、产、销一体化;创新师资队伍结构———夯实导师团队;创新教学方式———在导师负责下的项目驱动;创新教学成果评价方式———过程评价与作品评价相结合;创新实习与就业渠道———实现学习与就业一条龙。他以“聚玉堂陶艺公司”为例,介绍了他们开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实施方法和最终效果,让与会院校代表很受启发。淄博职业技术学院陶瓷琉璃艺术系的高蓓博士也在会议上简要介绍了他们在陶瓷艺术人才培养上的做法与亮点。该系拥有一支有三名部级陶瓷艺术大师和三名省陶瓷艺术大师领衔的学识水平高、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地处交通方便的淄博市张店区,自建系以来,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皆以适应陶瓷产业发展为侧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挖掘和传承淄博当地的陶瓷文化特色,并借鉴现代艺术观念,将理论学习和创作实训有机结合,关注学生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陶瓷工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中国陶瓷艺术审美观文化交流

中国陶瓷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物化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制造使用和欣赏陶瓷过程中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各个历史时期陶瓷造型与装饰艺术,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创造智慧;不同历史时期陶瓷器物,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不同时期的技术发展水平。

一、中国艺术文化对陶瓷的影响

1、陶瓷文化对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扬陶瓷绘画受中国画的影响很深,它们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应该说中国画是瓷器绘画的基础,但它们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景德镇瓷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富于装饰性等等,都是从传统的中国画中吸取了营养。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以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籍为品位,追求一种“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感觉。陶瓷艺术也要遵循这种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都深深的影响到陶瓷艺术的创作。

绘画用的工具有毛笔、墨、颜料及纸、砚。陶瓷艺术中的陶瓷彩绘基本上沿袭这一传统,是将绘画表现转移到瓷器上的一种创作。它既可以在瓷器上面工整细致地描绘,反复地上色创作出工笔画;又可以利用线条淡化成块面,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描绘出写意画;除了运用笔墨以外更多的运用到了颜料。陶瓷彩绘的形式和分类基本同绘画的表现手法一致。

在线条运用上,无论是国画,还是陶瓷以及书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陶瓷绘画要设法发掘它潜在的表现力,自然要综合借鉴中国画等门类中的线条的表现力。国画在对形的刻画上讲究线条的对比变化,如粗细、长短、疏密、虚实、浓淡、穿插、扭结,从而产生线条的节奏韵律。陶瓷绘画也当如此,比如要求将线条淡化成块面,形成了线面的二层对比,或是在线与线、线与面之间加上一些点,形成了点线面的三层对比关系,就是这个道理。

2、音乐、舞蹈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音乐艺术是抒情性的艺术,同人类情感、精神生活有着特别密切的联系,具有纯粹感觉的冲击力;舞蹈艺术,同样是抒情性艺术,它通过人体的动作所呈现的动作力度、间隙、旋转、张驰、快慢、强弱、刚柔所形成的节奏与旋律来抒情,将人带到如幻如梦的美妙境界;陶瓷艺术同样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艺术,自然需要满足审美的要求。正因为陶瓷艺术与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有共同的属性,陶瓷艺术家们从这些艺术门类中吸收了不少有益的艺术营养。除作为题材使用外,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也有不少的借鉴,无论是在造型还是意境的追求,以及在与环境的协调等方面都是这样。

3、文化思潮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促进作用

一般来说,文学艺术思潮的活跃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陶瓷艺术的创造,要么是思想、语境,要么是风格、观念等等。比如颇具影响力的“八五思想”,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具有革新意义,同样在当时不为人注意的陶瓷艺术领域发生一场史无前例的陶瓷革命运动。1985年5月全国首届部分陶艺家研讨会将“什么是现代陶艺”,“如何发展现代陶艺”这一系列问题作为会议的主题,正式提出与传统陶瓷艺术发展不同的宏伟勾划,表明陶瓷艺术界第一次以群体共识开始寻找新的艺术语境、文化思想。由此形成的这种潮流已经改变了陶瓷艺术在观念和风格方面的整体格局,并迅速席卷到整个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大风暴中。2002年9月陶艺作品作为独立于雕塑和设计类之外的单独门类被邀请参加“中国现代艺术三年展”,说明陶瓷艺术在现代艺术领域内已经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在这段时限中,关于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发展的研究和著述颇丰,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

二、科技文化的发展带动了陶瓷艺术的发展提高

纵观中国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的物质文明史主要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史。作为手工业代表之一的陶瓷业也在跟随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1、在原始社会,工业种类很少,陶瓷业只有陶器制造部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瓷器在商代开始。

2、从商周到西汉时期,我国的瓷器处在原始青瓷阶段,东汉晚期才烧出釉色光亮、质地纯净的青瓷。

3、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浙江地区制瓷业发展最快,尤以越窑的青瓷质量最高。从东汉开始,社会分工进一步的发展,工场手工业开始兴起,促进制瓷业的发展,真正的瓷器出现。

4、到了唐朝由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兴盛和饮酒品茶之风盛行,使制瓷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时在南北各地形成了以地区命名的瓷窑体系,瓷器在社会上普遍使用而占了主导地位,隋唐的陶瓷也同中国丝绸等名贵物产一起传播到许多国家和地区。隋唐时期进入了瓷器阶段。唐代的青釉瓷以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为著名。

5、到了宋朝,宋朝采煤技术高,用优质煤烧瓷,炉温高,瓷器的胎料、釉料、彩料能充分进行化学反应,这就为制瓷工艺水平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中国的制瓷业无论就瓷质和艺术外观都产生了很大的飞跃,冲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局面,名窑、名瓷层出不断。制瓷工业达到新高峰。宋代有所谓五大名窑之说,指的是官窑、汝窑、定窑、钧窑和哥窑。到了元朝,中国的瓷器进入青花瓷阶段。

6、从明代中叶以后开始至清代前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并有所发展。它的影响所涉及的生产范围中,就有制瓷业。

三、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陶瓷艺术的进步和中西结合

在中世纪,东西双方的文化联系,主要就是通过贸易的途径,而陶瓷则是联系这种文明接触纽带的一种主要象征。

在《陶瓷之路》一书中,作者三上次男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具体而且明晰的历史图卷:来自阿拉伯和印度方面的海舶,自从唐代中期以后,就络绎不绝,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和杭州等地,向中国购买各种商品,其中陶瓷就是大宗。在中国方面,也有相当数目的舶商,驾着中国式的宽头巨舶,飘洋过海,不但足迹遍及东南亚各地,还有不少人经常泛海于印度洋上。东西文明(特别是物质文明)的交互影响促进,也就在这样频繁的贸易接触中默默进行。

1、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瓷文化的影响

瓷器市场活跃是对外贸易最直接的结果,这种繁荣刺激了制瓷业其他方面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装饰文饰丰富,色彩丰富瑰丽,引进了欧洲样式,制作技术改进并产生新品种“彩瓷”;促使瓷业的分工与组合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极大的刺激了生产力的进步。

①明朝时期,在欧洲市场的新需求,以及大规模的海上武装走私贸易的刺激之下,我国瓷器生产亦活跃起来,纹饰较前丰富。至嘉靖时,鸟树、折枝花果、云鹤、人物、及象征寓意吉祥的纹样大量出现;至隆庆,明王朝开海禁,中 外瓷器市场就更加的活跃了;万历三十六年以后,欧洲大量需求景德镇优质瓷器,制瓷业如虎添翼,获得空前的发展;崇祯九、十、十二年这三年,景德镇每年优质外销瓷数十万件,而且还来样订制欧洲式样的瓷器,促进了瓷器质量的明显提高。

②清朝时期:康熙初期,大量涌现出生产锡白釉绘兰彩中国纹饰的薄胎陶器的“费恩斯作坊”。乾隆中后期,由于欧洲盛行饮茶,青花的碗类亦颇受欧洲欢迎。它们均受欧洲罗柯柯艺术影响,打破了传统的陶瓷装饰束缚,使人耳目一新,颇有情趣。其时的装饰题材空前广阔,除山水、花卉、人物、翎毛、瑞兽及象征寓意的吉祥纹样外,还有不少绘欧洲宗教、人物故事及纹章的瓷器。这一时期,由于欧洲人极喜瑰丽的瓷器,所以景德镇便引进欧洲的珐琅彩并将其改造成更适合瓷器装饰的粉彩,使景德镇瓷器进入彩瓷阶段。

粉彩的流行使景德镇制瓷业的分工与组合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清代中后期,景德镇街头巷尾无处不是绘画釉上彩,形成家家彩瓷,处处烧炉的繁荣新局面。这种家庭手工业形式的“红店”和工场手工制瓷的结合,使景德镇的生产潜力发挥到了极限。欧洲和景德镇珐琅彩粉彩技术的交流,虽没有使景德镇制瓷业发生根本的变化,却使景德镇瓷器在外观上一改旧貌,给这个手工业城市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促使其向工艺美术城市过渡。

2、对外国瓷文化的影响

中国瓷器市场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带动了国外瓷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亚欧瓷器市场繁荣,形成新的瓷器风格。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