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集锦9篇

时间:2023-03-13 11:06:40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建设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合理建议

Investigate highway construction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practices

LIU Min

(Chongqing transportation building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China Chongqing 400060)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of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xistence of a safety management issues, 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safety supervision of special equipment,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special equipment to put forward reasonable proposals available for the relevant highway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s a reference.

【Key words】Construction companies;Special equipment;Safety management;Reasonable proposals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涉及到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危险性较大,故应特别重视。如何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有效防止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关注的问题。

1.特种设备的概念

特种设备是指那些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使用、管理不当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设备。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2009年第549号)规定:特种设备主要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2.公路工程特种设备管理特点及范围

(1)公路工程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繁重,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要坚持动态管理。

公路是沿地面延伸的线性人工构筑物,施工流动性大,临时工程多;公路施工作业面狭长,且工程数量分布不均匀;公路工程类型繁多,施工时技术条件(物资供应、机具设备、技术水平等)、自然条件(季节、气候等)和工期要求等不尽相同的。因此,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工作量大,考虑因素多,需针对本工程的特点个别进行。

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是施工组织中的重要环节,公路工程特种设备管理范围及内容应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同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随着项目进展,其内容和重点也在发生变化。所以,在公路工程施工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要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范围包括:特种设备的购买、租赁与安装;特种设备持证情况,包括:设备的出厂合格证、检验合格证、使用地报检合格证、操作人员特殊工种证等;特种设备的保养、维修、使用、检验检查记录;操作人员安全教育、技术交底等。

3.特种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对各类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视,相继制定了有关方面的法规、标准,有效地降低了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管理上也逐步规范,但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未认真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特种设备的概念认识不清,不能准确划分使用设备是否是特种设备,不能确认特种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这些都为安全事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

(2)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特种设备未登记、未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安全检验;不能满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特种设备依然运行。

(3)没有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

(4)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不到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

(5)未建立完善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6)没有可行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以及针对性的事故演练。

4.提高公路施工特种设备管理水平的主要方法

4.1落实好责任主体

我国目前实行的“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在这个管理体制中“企业负责”放在第一位,表明了企业在安全生产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2009年第549号)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公路施工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做到全面覆盖,使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4.2高度重视、加强学习

应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和《条例》等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特种设备数量多、分布广,涉及生产、生活诸方面,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广泛接触且不可缺少的设备设施,因此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

4.3建立健全各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编制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包括各职能部门安全责任制和各岗位安全责任制;编制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包括特种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监督检查管理制度;编制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整改制度;编制特种设备报检制度;编制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制度;编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编制特种设备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

4.4做好特种设备检验工作

根据有关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不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做好自行检查,并按规定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4.5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三类:①文件法规类,如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文件等;②综合管理类,如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管理结构图、专职兼职安全管理员任命书、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安全责任承诺书等;③特种设备台账类,如使用账本或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特种设备台账进行管理,账物相符,能方便索引到相应的档案信息。特种设备台帐应包括如下内容:设备分布情况、特种设备台账、特种设备作业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台账、技术档案、应急救援等。

4.6重视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包括:设备的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持证上岗的基础上,做到有安全培训计划,有培训记录、有培训考核。

4.7做好各种特种设备使用的相关记录

应按规定做好各种特种设备使用的相关记录,包括特种设备日常使用状态记录(特种设备运行记录)、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以及特种设备检查记录。

4.8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根据项目使用特种设备的情况,制定特种设备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和防范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并定期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要及时启动应急专项预案。

4.9做好特种设备的现场管理

将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张贴到相应的部门、工作岗位、特种设备使用场所;特种设备的现场应按规定悬挂使用登记证、安全标志、标识。

5.结束语

公路工程由于自身的特点,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繁重,容易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从而给使用单位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公路施工种设备的管理问题不容忽视。公路施工企业为了适应中国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公路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特种设备管理的工作很有必要。公路施工企业应该切实履行好相关职责,要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共同努力把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罗小强,冯颖.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0(3):79-80.

[2]黄俊.现代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企业研究:理论版.2011(5):40-41.

[3]叶敏.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分析及措施[J].科技资讯.2009(29):39-40.

[4]王广树.浅谈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化工安全与环境.2009(36):6-7.

[5]胡威贤.浅谈建筑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科技信息.2008(17):139-140.

[6]张海禄.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8(4):98.

[7]王幼群.建筑施工用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7(3):37-38.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针,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平湖”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防止和减少事故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落实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应用科学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构建体制健全、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特种设备长效监管新体系。

二、工作目标

加快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长效监管体系和安全工作新格局;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保持基本稳定,特种设备的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均达到10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伤亡事故率控制在0.8起/万台以下。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构建安全监管新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市有关部门要把特种设备安全纳入本区域和本系统安全生产的控制指标和考核体系,健全责任目标监督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和安全管理部门履行职责,落实必需的安全管理经费。各镇(街道)、市有关部门应确定一名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协助配合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市质监局要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充分发挥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的作用。

2、强化主体责任。企业法人代表是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及其负责人要按照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强化法制意识,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依法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现场的安全管理,落实设备日常检查、保养、维修等措施,保障设备更新、维修、整治、检验等安全经费的投入;对日常检验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设备隐患,必须明确责任人员,及时进行整改和消除。在事故隐患整改期间,必须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3、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质监局要负责本市范围内特种设备的日常安全监管,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特种设备信息共享体系和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罚信息系统,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安全不良记录,形成信息畅通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快速联动机制。市安监、规划建设、工商、监察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协助配合市质监局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市各行业协会要加强对本行业内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自律管理,配合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各自组织优势,组织开展群众性的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从源头强化控制管理。

(二)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夯实安全监管基础工作

1、进一步强化企业和全社会安全意识。各镇(街道)、市有关部门要把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纳入社会化宣传的总体规划,采取各种措施,用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影响人、教育人、警示人。各新闻单位要把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列入宣传报道工作计划,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先进典型和经验的正面宣传,曝光严重忽视特种设备安全、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典型案例。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要将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教育列入厂纪厂规内容,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化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特种设备安全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高全民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为实现“平安平湖”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2、积极引导企业技术进步。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进行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技术升级。支持鼓励特种设备先进技术的研究、应用以及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引进人才和先进设备,提高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

3、强化培训考核。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接受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经质监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对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管理和安全作业知识。

4、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各镇(街道)、市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积极开展对特种设备重点监控企业和重大危险源的辩识、跟踪、检测、评价、监控和预警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应急救援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不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抢险救援能力,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体系。

(三)健全制度,依法监管,促进我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稳定好转

1、建立健全全过程的安全监察制度。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从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等环节的以事前审查为主要手段、以定期检验为技术支撑的全过程安全监察制度。完善特种设备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主动申报、定期检验和企业自觉申报、协管员督报、群众举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特种设备使用者、检验者、监管者、领导者的相关责任,完善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突出监管重点。市质监局要在特种设备普查整治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设备、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的特种设备日常安全监管,加强对中小学校锅炉、大型游乐设施、城市燃气管道的重点监督检查,并依法实施从安装到使用全过程的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特种设备 依法自律 安全管理

1前言

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检验、登记、使用管理到报废的整个过程,均需按照国家特种设备相关行业标准执行。对油田采油厂而言,重点在特种设备的使用环节,因此,油田采油厂必须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实际现状出发,依法自律,从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做好衔接工作,从标准规范执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增强特种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持续提高特种设备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

2 目前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油田企业和安全形势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在特种设备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2.1“先上车、后买票”的习惯性做法

近两年,政府特种设备主管部门加强了属地监管,在办理告知手续时,先要看现场,看是否存在违法行为,对未办理手续先行施工的进行严厉处罚。已经有包含油田企业在内的多家企业受到处罚。“先上车、后买票”已成政府监管部门打击重点。作为使用单位,对于涉及特种设备施工的如果不从源头抓起,那么设备安装后施工单位无法提供完备安装资料的,依法不应将该设备投入使用,一旦使用即为违法。而像采油生产现场的分离器、加热炉、多功能罐等类别的特种设备不能投产将严重影响油气生产。

2.2 业务主管部门安全意识淡薄,履职不到位

目前各特种设备主管部门不同程度的存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部门为主,主管部门只负责设备管理的想法,将设备管理与安全管理分割开来,不符合《安全生产法》要求的“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管理程序上也容易造成相互推卸责任,形成管理方面的盲区。

2.3 特种设备管理的其它依法自律情况

在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过程中,管理人员不懂也不遵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程,设备投入使用前后不按规定注册登记、设备未经检验投入使用,以及操作人员未取得相应的特殊作业操作证或不按时复审培训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更有甚者基层单位的特种设备处于无监督之下,只抓人的违章而忽视设备的本质安全,对生产场所的关键装置和要害部位日常巡回检查流于形式,没有建立预防及减少事故的有效措施。

3 企业特种设备管理主要对策

3.1把控特种设备使用源头环节

针对“先上车、后买票”的习惯性做法将关口前移,树立对自身负责的管理意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进行项目工程的安全设备实施过程中,务必经过相应的上级安全监察部门的审批和验收,对于特种设备的选择,使用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要依照不同的生产厂家进行性价比方面的实验论证和比较,然后在上级安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进行最终确定。最后关于特种设备的维修以及技术更新工作,应由生产厂家和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在使用的时候,必须要通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检验才能够投入使用。

3.2 加强对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培训

组织学习《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企业主体责任。同时相关管理、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取得上岗资格并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逐步建立满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HSE管理体系,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和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认识,以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促进企业的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

3.3 完善特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度

使用单位要以《安全生产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为基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制订满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需要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到职责明确,落实到人。具体包括各职能部门安全责任制和各岗位安全责任制,以及特种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应急救援、定期自查及隐患整改、特种设备报检、特种设备安全培训制度等,把特种设备的管理纳入基础工作的考核奖惩中去。同时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依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对照履职、理清程序,总之要切实改变“管设备不管设备安全”的思想意识。

3.4 完善特种设备档案管理

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的完善应从设备台账档案、从业人员档案、安全技术档案、教育培训档案和信息沟通档案方面入手。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际,明确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归档的基本内容,加强对特种设备档案的管理,其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档案,要进行长期保存,严格管理。

3.5 做好特种设备的隐患排查治理

特种设备要进行定期的自行检查工作,安全监督部门也要进行定期的检验工作,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使用单位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出记录。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4结语

特种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装备,也是安全风险源头之一。特种设备主管部门负责特种设备的选型、购进、安装、使用、维修改造等关键环节,是合法使用特种设备的主要责任部门,应履行使用单位守法责任,在安排涉及特种设备施工作业时,应坚持原则,依法设计施工方案,加强多特种设备的购进、安(移)装管理,不安排不合法的特种设备施工及使用。在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更要全员参加特种设备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合理,保持长期处理完好、完整的运行状态,今后要不断改进管理模式,持续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体系,遵守特种设备使用中的依法自律。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4

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察、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力争到年底,示范点的各类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等安全工作指标基本实现100%,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得到明显好转,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以防止和减少事故为目标,以人为本,以点带面,加强制度建设,落实职责分工,强化监督管理,努力构建体制健全、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新机制。

三、示范对象

本年度示范点工作的对象为城北街道办事处。

四、工作步骤

(一)调查研究阶段

4月底前,开展走访调查,研究制定示范点实施方案。

(二)宣传教育阶段

5月1日-5月30日,完善示范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网络,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三)动态监管阶段

6月1日-11月15日,由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牵头,联合示范点质监员、村(居)协管员和企业安全员开展各类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活动,逐步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长效动态监管机制。

(四)总结推广阶段

11月15日-12月15日,及时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示范点运转情况进行总结,并将示范点工作经验向各镇(街道)推广。

五、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网络。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要求,指导帮助示范点在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基础上,确定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负责人,在安全生产监察中队中确定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员若干人员,并落实驻村(居)干部和村(居)干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个人)确定安全责任人员,加强特种设备的经常性安全管理,努力形成特种设备全方位、全覆盖的安全监督管理网络。

(二)着力构建特种设备长效动态监管机制。

1、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全过程的安全监管制度。主要是建立健全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等环节的事前审查和以定期检验为技术支撑的全过程安全监察制度。

2、进一步建立健全示范点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督促示范点内的使用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时办理设备的注册登记、转让、报废手续;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发现违法违规或事故隐患的,应当场予以纠正并督促企业整改;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使用、检验、监管、领导者的相关责任,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3、建立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化管理联动新机制。加强信息互通,建立特种设备信息、检验检测数据信息、事故信息等动态信息数据库,做到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及时更新、和预警。定期或不定期向示范点提供辖区内特种设备的动态安全信息及时处理预警信息发出的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和重大问题,尽快形成信息畅通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快速联动新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为加强对本次示范点工作的领导,成立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由*任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金孟可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示范点工作情况定期汇总,每月通报,并在每月月底前向*市局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作进度。

(二)突出重点,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要实行分类监督,加强对示范点内重点单位、重点区域的工业气体充装、燃气管道、人口聚集区(学校、医院、宾馆)等场所的设备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做到逢节必查,常抓不懈。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5

一、总体要求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城市”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制,发挥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整体作用,构建体制健全、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的特种设备长效动态安全监管新体系。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一年努力,建立县、乡镇(街道)二级较为完善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和事故隐患整治率等符合安全规定要求,努力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保持基本稳定,力争不发生重特大事故,伤亡事故率控制在0.8起/万台以下,其中锅炉压力容器伤亡事故率控制在0.4起/万台以下。

三、工作内容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新格局,加强动态安全监管网络的建设,重点建立动态安全监管组织体系和动态信息管理体系,实现全过程的动态、长效监督管理。

(一)加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特种设备数量2905台(套),各类气瓶超过13多万只,压力管道近130公里,分布在全县各乡镇(街道),且85%的使用单位属于中小企业。要管好这些设备,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从政府领导、部门监督、基层协管、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和法定检验6个层面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安全监管组织体系。

1、县政府将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制,支持、督促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察职能,落实和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所需的经费;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采取有力手段督促和帮助消除事故隐患。同时,按照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研究分析特种设备安全形势。

2、各有关部门应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各自的安全责任。质监部门要认真抓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对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安全监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掌握特种设备的状况,强化消除事故隐患的各种措施;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定期分析和报告制度,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报告县政府,督促企业消除事故隐患;加强安全监察力量和稽查力量,保证日常巡查和突发性事故的紧急处理工作。经贸、教育、卫生、旅游、建设、交通、水利、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要把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列为本行业、本部门安全管理重点工作之一,做好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及时掌握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和使用动态,督促使用单位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义务;配合质监部门共同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整治及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工作。

3、乡镇(街道)要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条例》的要求,履行特种设备属地管理的职责。乡镇(街道)、村(社区)是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的基础力量,应把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应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做好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工作,及时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的使用动态,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使用现象,协助监督本地区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共同开展浴室、豆腐作坊等领域使用“锅炉”的整治工作。

4、各相关企业应切实承担起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主体责任。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主体,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第一责任人。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依法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予全面落实;严格履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申报定期检验、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持证上岗等安全义务;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5、要积极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共同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有关行业协会要加强对本行业内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自律管理,配合协助质监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新闻媒体、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群众性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要鼓励和强化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健全举报处理和举报奖励制度。

6、严格实行特种设备强制检验制度。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督检验,使用中的特种设备必须经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

(二)建立动态信息管理体系。质监部门应建立完善特种设备数据库,及时掌握全县特种设备生产(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等环节的信息,动态反映特种设备数量和安全状况,实施动态管理。加快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数据库建设,要及时维护好特种设备数据库,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使用信息、检验检测信息、事故信息等动态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做到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及时更新、和预警,形成信息畅通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快速联动新机制。加快建立特种设备人员数据库,汇集全县乡镇(街道)协管员、企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等方面的信息,实现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动态管理。要建立特种设备事故统计数据库,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制定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有效措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增强安全意识。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和有关部门要把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作为社会化宣传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弘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文化理念、“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道德文化理念、“知法懂法、自觉守法”的法制文化理念,营造知识文化理念和“科技兴安”的科学文化理念,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先进文化理念的培养,形成人人注重安全、关注安全的氛围,使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维护特种设备的安全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各级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要加强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安全重大举措、先进典型和经验的宣传,对严重忽视特种设备安全,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典型事例,要坚决予以曝光。

(二)明确职责,落实安全责任。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实行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对辖区内、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实行全面安全监管,并承担安全监管责任。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目标纳入安全生产统一考核。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安全职责,采取各种措施,发挥好安全监管网络队伍的作用,形成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和企业守法自律的安全监管机制。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特种设备;施工工程;安全管理

引言

随着特种设备数量的增多,它在建筑施工现场的使用频率与日俱增,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要求严格,一旦管理不善便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为了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必须采取一定措施降低事故损伤,保障人身安全。本文将对特征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分别从:建筑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管理特点、内容及管理方法、当前建筑工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改善当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建筑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管理特点、内容及管理方法

建筑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相对繁杂,相关人员在对其进行维护管理时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制定相应安全管理措施制度,形成动态管理体系。建筑施工现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内容有:施工作业特种设备的购买、租赁等,相关人员在对其进行操作时必须持有特种作业资格证,此外,企业管理部门还应该开展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教育工作,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特种设备的管理方法通常分为:特种设备配置管理、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特种设备配置的质量对特种设备的使用有直接影响,当前很多单位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在设备配置的选择以经济便宜为主,从而大大降低了配置的质量。因此施工部门必须对设备配置的质量进行检测,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施工现场工作的有序开展,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此外,在对特种设备进行安装、拆除前都需要进行检测,保证每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当前建筑工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建筑工程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管理力度相对薄弱,特种设备资料档案的建立工作还未成熟,导致施工现场特种安全生产管理现象混乱。

(二) 安全管理存在误区

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特种机械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技术规范的识别存在一定误区,对于安全生产事故原因的研究分析相对片面化,忽视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组织协调管理[1]。

(三) 设备安全使用与维护保养工作严重脱节

尽管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却忽视了定人定机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没有将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的技术质量指标落实到具体个人身上。因此导致操作人员"包用不包修"的现象在施工现场时有发生。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便会相互推卸责任,严重影响特种设备作业的产量、质量,还大大增加了设备日常维修费用。

(四)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影响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对设备的操作有重要影响。因此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操作中,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能凭借操作经验来处理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操作人员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进行补救。

三.改善当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 建立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之上。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便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 做好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

在建筑施工现场,相关人员应该建立特种设备相关档案,明确管理制度,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纳入经济责任考核中,激励员工工作热情。同时相关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时应该将特种设备的编号登记起来,对设备运行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反馈[2]。

(三) 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进行检测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目前在对特种设备检测大多数还停留在依靠人的目测、耳听等判断上,这种人为检测方法缺乏一定准确性、合理性,无法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真实反映。此外,特种设备安装前,还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绘制出特种设备安装图表,不仅方便了安装人员的工作,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促进建设企业的发展。

(四) 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特种设备施工事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人为因素是其中之一。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与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以后方可上岗[3]。

(五) 对特种设备定期做安全检验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对整个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有直接影响,企业相关人员必须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测,避免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4]。

(六) 重视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度

在建筑施工项目开工前,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好项目安全生产综合预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演练,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预防准备[5]。

(七)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持证上岗制

建设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应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涉及的特种设备类别,制定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坚持安全管理及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禁止无证人员上岗作业[6]。

(八) 对特种设备精心维护及保养

特种设备与其他设备一样,需要经常进行维护保养。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在注重特种设备使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将一定资金投入到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中去,确保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较高安全性能,确保操控人员和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7]。

(九) 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

在施工项目开展前,施工企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特种设备在进入建筑施工现场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还必须有产品合格证书和特种设备检验报告。设备在进场前,相关检测人员应该对其运行情况、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监测,一旦发现其运行状况不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必须禁止进场,并及时上报管理部门,避免这种不合格的设备在施工现场中使用,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安全后果[8]。

四.结束语

特种设备对建设行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测与维护,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管理培训,让员工形成一定的安全生产意识。此外企业管理部门还应该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对特种设备配置和特种设备现场进行合理的管理,认真做好特种设备安装管理的每一项工作,相信随着企业部门与员工的共同努力,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能做到最好,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率一定会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梅刚.浅谈特种设备在建筑施工安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2):188-189.

[2]吴虬.分析建筑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4):40-41.

[3]尹正富.建筑施工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创新[J].施工技术,2014(18):106-108.

[4]李付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14(10):58-61.

[5]吴敬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与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144.

[6]杨世泽.浅谈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9):51+53.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7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措施策略

一、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意义

一是对企业正常运转具有推动作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特种设备企业而言,特种设备又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要求企业对这种生产资料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精力进行管控。同时这种特殊的生产资料也对企业的正常运转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是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得到极大的改善。特种设备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无论是企业生产中的锅炉、压力管道等设备还是公共场所的电梯、交通运输设施或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游乐场等场所都是特种设备应用的重要地点。然而,这些地点人流量大、人口密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可预测。而作为事故高发的特种设备就更应加强监管,重点进行检查维修,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特种设备是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种设备的生产和使用涉及到我国的国民经济生产。在石油、运输、机械等众多国家基础产业当中,特种设备的使用频率都是极高的。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特种设备的生产和使用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依然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项目。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问题,在许多使用部门当中,只是简单的认为经过国家质检合格的产品都是完全安全的,缺乏对于各种设备安全概念的明确认知。与此同时,一些部门单位对于特种设备的具体类型和分类模糊,对于各种特种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要求、保存要求不甚明晰。另外,在安全使用特种设备的过程中忽视安全问题,使用随意性大、缺乏规范性。这种错误的认知给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极易产生安全问题。

(二)安全管理机制缺陷

通过分析目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缺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一,这种机制缺陷表现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专业人员的不足,进而导致整个管理层次的能力缺失。其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使得许多安全问题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员进行管理。另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制度的执行以及具体的操作行为规范也严重影响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的构建。

(三)特种设备检修和维护管理问题

特种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往往是关乎特种设备安全的一大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在使用特种设备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这种定期维护和检修的意识,一方面由于管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也是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在特种设备的安全检修维护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的应用。

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意识

深化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意识首先要明确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的重要性。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更是一种法律要求,企业要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其次要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一定要明确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利害关系,明确安全管理的经济效益,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机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体系。在完善原有的安全制度体制的基础上,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法律监管制度。企业也要加大对管理干部业务能力的培训力度。将安全责任分配到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投入到安全管理当中,明确职责分工。做到“事故前有预防,事故后有措施”。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条例,提高安全意识,增强管理能力。

(三)实现专业检修,定期维护

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要对特种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这种管控不仅仅体现在特种设备的操作过程当中,还应该针对特种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进行专业化的设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特种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的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法律保障。各企业生产部门和使用企业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管理条例,明确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共同投入到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当中,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8

窦卫东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辰,企业使用特种设备的数量日渐增多,因此做好特种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特种设备 使用与管理 经济 效益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132-01

特种设备主要是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数量日渐增多,由于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因此容易发生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已成为企业内容的头等大事,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特种设备使用单位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将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1实施特种设备使用与安全管理的内容

大量事实证明,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开展得好的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也低,既可促进生产的良性运转,又可为企业创造出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松懈,人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仅会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还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公司虽然是一家新组建的高新技术型企业,但因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与管理工作,无论是在厂房建设阶段,还是正式投产以后,不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保证特种设备能够长周期保持安全与稳定运行,也为后期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1.1加强设备前期管理工作

(1)把好设备选型关。在设备选型时,应根据建筑结构和生产要求等,多与设计院及设备厂家沟通,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型号的设备。

(2)把好合同签订关。在签订合同时,不仅要明确双方的责任,还应避免以后工作中出现责任不清等问题。

(3)把好设备安装关。在设备安装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安装规范进行分步验收,特别是对隐蔽工程必须要逐步仔细检查,还要坚决制止安装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4)把好设备验收关。把好设备出厂、安装和试车验收关,对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减少故障发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建立健全特种设备档案。设备验收后应积极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的归档工作。

1.2加大特种设备日常管理力度,对经常发生故障的设备要实行监控管理

为了保证设备管理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对经常发生故障的设备进行筛选和重点管理,不仅提高工作效率,也有效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

2企业特种设备使用和管理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也带动了大部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管理上逐步规范,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新购买、新安装的设备不知否为特种设备,根本不把它作为特种设备管理,或者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为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

(2)企业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多数使用单位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主体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有些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安全投入不足,导致未登记特种设备、超期未进行安全检验的设备长期被非法使用;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的特种设备长期“带病”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

(3)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

(4)企业未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存在偏差。

(5)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及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没有针对应急预案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不知如何处理。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隐患。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便防患于未然。

3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的主要对策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如何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是在使用主要环节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关注的问题。

(1)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

(2)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的企业主体责任。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

4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1)企业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要从思想上对特种设备安全高度重视,宿负特种设备管理职能,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

(2)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同时经常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不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同时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4)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分类、作业人员数据库及各种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一览表,做到对本企业特种设备状况了如指掌。

(5)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6)企业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范文9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存在具有客观性。安全只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界定,并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谓之安全。安全不单涉及客观状态,还涉及一种心态,即所谓“安全感”。确认某事物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需考量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外界的现状,而主观的方面则是指人们的心态”。因此只要设备不对它物产生危胁,其安全状态能达到普遍可接受水平就是安全。建立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都只能是努力降低安全风险或者是提高安全的可置信度”。设备质量固有风险以及运行中动态偶发安全风险,必须通过设备检验去识别、去发现。设备检验过程本质是风险识别及评价过程。而设备检验离不开信息支持,因此建立设备档案数据库是建设重点之一。其次,对设备正确操作是设备安全运转的要求,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中心将其列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另一重点。此外,在规避管理风险方面,一是加强了监控组织机构建设,设立了特种设备维修中心;二是中心创新监管手段和模式。

二、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践

我校后勤集团领导审时度势,于2010年专门成立了特种设备维修中心,专职负责全校所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突出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地位,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体。中心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中主要有三方面探索。

1、创新监管手段及模式,提升安全监管与服务水平(1)安全监管由重“结果”转为重“过程”。传统监管模式中,对设备监管可归结为检验合格即无安全隐患,而检验不合格则以行政方式强制整改,失去了行政监管规避安全风险的主动性。在新的监管模式中,通过风险评价及现代化检验手段,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设备采取不同密度、不同强度的检测监控,将监察、检验寓于服务之中。(2)重点领域和设备监管由“静态”转为“动态”。中心请求上级质检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适时组织对重点领域、环节和设备的检测评估和监控工作。(3)安全管理由独管转为自管与他管相结合。通过短信、网站、宣传栏等增加信息透明度,实现风险信息共享,将公众监督、公众举报告与中心监管相结合。(4)管理手段由人工转为信息化管理。中心开发了《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设备档案、维修物资及预警辅助管理,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

2、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库,为设备检验提供数据支持(1)对全部设备进行普查登记,建立设备档案中心与校内档案部门合作研究,将设备出厂质量检测报告、设备检修记录、设备故障记录等文件归档管理,建立特种设备档案数据库。该工作在2012年受到省质检局好评。(2)利用设备档案,动态调整设备风险类别和等级中心技术人员借助设备档案定期开展设备巡检“纸上谈兵”活动,并形成讨论报告,请设备厂家进行二次风险评价,最后按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后果进行分类,对风险高危害大的设备实施重点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