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集锦9篇

时间:2022-11-12 23:30:03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针,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平湖”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防止和减少事故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落实生产、使用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应用科学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构建体制健全、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特种设备长效监管新体系。

二、工作目标

加快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长效监管体系和安全工作新格局;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保持基本稳定,特种设备的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均达到10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伤亡事故率控制在0.8起/万台以下。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构建安全监管新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市有关部门要把特种设备安全纳入本区域和本系统安全生产的控制指标和考核体系,健全责任目标监督机制,及时协调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和安全管理部门履行职责,落实必需的安全管理经费。各镇(街道)、市有关部门应确定一名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协助配合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市质监局要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充分发挥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的作用。

2、强化主体责任。企业法人代表是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及其负责人要按照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强化法制意识,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依法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现场的安全管理,落实设备日常检查、保养、维修等措施,保障设备更新、维修、整治、检验等安全经费的投入;对日常检验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设备隐患,必须明确责任人员,及时进行整改和消除。在事故隐患整改期间,必须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3、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质监局要负责本市范围内特种设备的日常安全监管,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特种设备信息共享体系和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及处罚信息系统,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安全不良记录,形成信息畅通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快速联动机制。市安监、规划建设、工商、监察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协助配合市质监局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市各行业协会要加强对本行业内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自律管理,配合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各自组织优势,组织开展群众性的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从源头强化控制管理。

(二)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夯实安全监管基础工作

1、进一步强化企业和全社会安全意识。各镇(街道)、市有关部门要把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纳入社会化宣传的总体规划,采取各种措施,用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影响人、教育人、警示人。各新闻单位要把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列入宣传报道工作计划,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先进典型和经验的正面宣传,曝光严重忽视特种设备安全、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典型案例。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要将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教育列入厂纪厂规内容,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化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特种设备安全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高全民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为实现“平安平湖”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2、积极引导企业技术进步。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进行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和技术升级。支持鼓励特种设备先进技术的研究、应用以及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引进人才和先进设备,提高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

3、强化培训考核。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接受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经质监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对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管理和安全作业知识。

4、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各镇(街道)、市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积极开展对特种设备重点监控企业和重大危险源的辩识、跟踪、检测、评价、监控和预警工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应急救援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不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抢险救援能力,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体系。

(三)健全制度,依法监管,促进我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稳定好转

1、建立健全全过程的安全监察制度。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从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等环节的以事前审查为主要手段、以定期检验为技术支撑的全过程安全监察制度。完善特种设备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主动申报、定期检验和企业自觉申报、协管员督报、群众举报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特种设备使用者、检验者、监管者、领导者的相关责任,完善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突出监管重点。市质监局要在特种设备普查整治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设备、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的特种设备日常安全监管,加强对中小学校锅炉、大型游乐设施、城市燃气管道的重点监督检查,并依法实施从安装到使用全过程的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

(一)充分认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平安建德”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强化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围绕省委建设“平安浙江”和市委建设“平安建德”的战略部署,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以防止和减少事故为目标,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各项责任,强化安全监管,构建体制健全、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特种设备长效安全监管新体系。

(三)总体目标。到年,努力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使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保持基本稳定,力争不发生重特大事故,伤亡事故率控制在0.8起/万台以下(压力管道为万公里伤亡事故率、气瓶为百万只伤亡事故率),其中锅炉压力容器伤亡事故率控制在0.4起/万台以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强化监管,防止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

(一)突出重点,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在特种设备普查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要继续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设备的安全监管。以化工企业、气体充装单位、客运索道等场所及设备为重点对象,做到定期检查、随时抽查、逢节必查,常抓不懈。继续实施重点监控单位的定期监督检查和注册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与事故隐患整治率的定期通报制度。按照国务院《条例》的要求,加强对化工、城市燃气、旅游、建设等行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并依法实施从安装到使用全过程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

(二)加强防范,提高对面上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整治工作的有效性。事故隐患整治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要继续做好工业压力管道、码头吊、罐车、简易升降机、厂内机动厂等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的专项整治,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严重事故隐患的处理需要由市政府协调解决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及时报告市政府;对不能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防范措施,并明确隐患整改时间表,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对危及安全的严重事故隐患,要采取果断措施,该关停的要关停,该报废的要报废。

(三)依法行政,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市政府要继续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条例》和浙江省《条例》,充分发挥安全监管与质量的作用,提高的有效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严格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日常检查和查处力度,特别是加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查处,坚决取缔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生产、使用、检验检测活动的企业和单位;切实加强对许可取证单位的证后监管,及时取消已经获得许可但是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和单位的许可资格。

(四)加强预警,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对重大危险源与重点监控企业、重点设备实施动态监控和预警。

三、标本兼治,夯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基础

(一)进一步完善全过程的安全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对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等环节实行以事前审查为主要手段、以定期检验为技术支撑的全过程安全监察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自觉申报、监察协管员督报、群众举报相结合的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使用者、检验者、监管者、领导者的相关责任,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加快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化步伐。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信息网络。及时巩固特种设备普查的成果,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信息、检验检测数据、事故信息等动态信息数据库,在年底前我市特种设备实现网上动态管理,并入杭州市特种设备动态管理网络,做到特种设备的安全信息及时更新、和预警,尽快形成信息畅通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快速联动新机制。

(三)强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务院《条例》的规定,接受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经质量技监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对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管理和安全作业知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新格局

(一)切实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是市政府承担公共安全的重要任务和工作内容之一。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领导,督促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履行职责,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所必须的经费,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积极配合,明确一至二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协管员(由乡镇质监员兼任),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安监、建设、工商、监察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有关行业协会要加强对本行业内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自律管理,配合、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各级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群众性特种设备安全宣传。要鼓励和强化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健全举报处理和举报奖励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

一、总体要求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城市”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制,发挥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整体作用,构建体制健全、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的特种设备长效动态安全监管新体系。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一年努力,建立县、乡镇(街道)二级较为完善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系,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和事故隐患整治率等符合安全规定要求,努力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保持基本稳定,力争不发生重特大事故,伤亡事故率控制在0.8起/万台以下,其中锅炉压力容器伤亡事故率控制在0.4起/万台以下。

三、工作内容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新格局,加强动态安全监管网络的建设,重点建立动态安全监管组织体系和动态信息管理体系,实现全过程的动态、长效监督管理。

(一)加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特种设备数量2905台(套),各类气瓶超过13多万只,压力管道近130公里,分布在全县各乡镇(街道),且85%的使用单位属于中小企业。要管好这些设备,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从政府领导、部门监督、基层协管、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和法定检验6个层面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安全监管组织体系。

1、县政府将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制,支持、督促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监察职能,落实和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管理所需的经费;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采取有力手段督促和帮助消除事故隐患。同时,按照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研究分析特种设备安全形势。

2、各有关部门应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各自的安全责任。质监部门要认真抓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对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安全监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掌握特种设备的状况,强化消除事故隐患的各种措施;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定期分析和报告制度,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报告县政府,督促企业消除事故隐患;加强安全监察力量和稽查力量,保证日常巡查和突发性事故的紧急处理工作。经贸、教育、卫生、旅游、建设、交通、水利、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要把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列为本行业、本部门安全管理重点工作之一,做好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及时掌握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和使用动态,督促使用单位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义务;配合质监部门共同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整治及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工作。

3、乡镇(街道)要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条例》的要求,履行特种设备属地管理的职责。乡镇(街道)、村(社区)是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的基础力量,应把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应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做好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工作,及时掌握本行政区域内特种设备的使用动态,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使用现象,协助监督本地区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共同开展浴室、豆腐作坊等领域使用“锅炉”的整治工作。

4、各相关企业应切实承担起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主体责任。特种设备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主体,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第一责任人。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对其生产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依法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并予全面落实;严格履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申报定期检验、维护保养、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持证上岗等安全义务;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5、要积极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共同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有关行业协会要加强对本行业内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自律管理,配合协助质监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新闻媒体、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群众性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要鼓励和强化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健全举报处理和举报奖励制度。

6、严格实行特种设备强制检验制度。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督检验,使用中的特种设备必须经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责。

(二)建立动态信息管理体系。质监部门应建立完善特种设备数据库,及时掌握全县特种设备生产(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等环节的信息,动态反映特种设备数量和安全状况,实施动态管理。加快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数据库建设,要及时维护好特种设备数据库,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使用信息、检验检测信息、事故信息等动态信息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做到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及时更新、和预警,形成信息畅通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快速联动新机制。加快建立特种设备人员数据库,汇集全县乡镇(街道)协管员、企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等方面的信息,实现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动态管理。要建立特种设备事故统计数据库,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制定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有效措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增强安全意识。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和有关部门要把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作为社会化宣传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弘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文化理念、“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道德文化理念、“知法懂法、自觉守法”的法制文化理念,营造知识文化理念和“科技兴安”的科学文化理念,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通过先进文化理念的培养,形成人人注重安全、关注安全的氛围,使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维护特种设备的安全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各级报刊、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要加强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安全重大举措、先进典型和经验的宣传,对严重忽视特种设备安全,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典型事例,要坚决予以曝光。

(二)明确职责,落实安全责任。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实行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对辖区内、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所属企业实行全面安全监管,并承担安全监管责任。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目标纳入安全生产统一考核。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安全职责,采取各种措施,发挥好安全监管网络队伍的作用,形成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和企业守法自律的安全监管机制。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087-02

一、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的数量以每年近10%-15%的速度增长,截止2013年,我市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登记注册的特种设备近2.5万台套,其中在用锅炉2080多台,压力容器6133多台,电梯13856多台,起重机械2581台,场(厂)内机动车辆560台。随着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的逐步建立健全和通过近几年开展的各项专项整治,在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检测机构、使用单位和各安装维保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特种设备的安全态势持续平稳,几年来我市的特种设备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2013年我市特种设备也没有发生一般以上事故,低于全省2013年度万台事故率0.21起/万台和万台设备死亡人数0.18人/万台的平均水平,实现了年初预定的不发生亡人事故的安全目标。但随着特种设备的数量增加,使用范围日益扩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从我院2013年对全市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情况来看,存在严重隐患设备772台,主要问题是技术资料不齐全约占发现问题的21%,私自维修补焊、安全保护装置缺失或失效等的约占发现问题的23%,设备附属设施存在缺陷的约占发现问题的19%。不难看出,从检验中发现问题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的类型来看,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为了消除事故隐患,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尤其是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下面就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及措施。

二、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存在的安全问题

1、使用单位安全观念淡薄和投入不足。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个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其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经营、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单位的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但实际上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法人代表或业主安全主体责任未全面落实、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管理工作不到位,对法规标准的跟踪、理解、执行存在不足,法制观念淡薄;对安全技术档案及有关制度的建立不重视、不完善;未能按有关规定与取得相应资格单位签订日常维护保养合同。特别是一些小型作坊的个私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地位没有完全建立,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味强调低成本投入,违反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甚至存在使用“非法制造、安装特种设备”现象,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未按规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安全管理人员、或随意指定未经培训的安全管理人员,造成安全责任无法落实、安全生产缺乏监督、安全制度形同虚设。管理人员不懂也不遵守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设备投入使用前后不按规定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设备未经检验投入使用、使用存在安全隐患设备和人员不持证上岗现象较为普遍。

3、部分特种设备的安装、维修和改造没有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未经检验检测机构安全检验合格即投入使用。一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不理解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就是消除安全隐患的作用,而是简单认为检验就是收费,自己有能力保证特种设备安全,甚至对法定的定期检验也认为可做可不做,明停暗用,因而拒绝、抵制定期检验,近几年来这类违法行为在一些个体户、私人企业的使用单位尤为突出。

4、部分使用单位移装的旧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前不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有的非法移装的旧特种设备资料、手续不全,安全状况不明,无法实施注册登记和检验检测,安全使用存在死角和盲区。

5、部分重点工程和行业单位违规使用特种设备问题比较突出,施工单位安装特种设备时既不主动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告知,使用也不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也不能正确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监察,更谈不上检验检测和人员持证上岗。

6、部分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上岗,违规操作特种设备。据近几年来,我院开展的对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的数量和安全状况、作业人员的数量和持证情况、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等三方面的检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市锅炉的司炉工持证上岗率比较高,而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和电梯等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不容乐观,一些使用单位为了节省培训投入,认为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和电梯操作比较简单,操作人员无须培训或单位内简单培训即可上岗,谈不上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因而无证上岗和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特种设备事故苗头时有发生。

7、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未能普及。在过去的培训工作中,只注重培训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对特种设备的常识以及真正涉及到社会稳定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接触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几乎没有搞过培训,宣传也不到位,老百姓对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甚至连特种设备是什么都不知道。比如:场(厂)内机动车辆的安全,电梯安全,空中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各种气瓶的安全,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工作由哪个部门来监管,到底管些什么等。

8、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导致设备带病运行等现象依然存在。勤检修、勤维护是一部特种设备能安全有效和长时间使用的基本条件,而少维修、疏保养是发生事故的“罪魁祸首”。目前,我市的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市场仍存在着维修保养单位拚死压价争合同的恶性竞争,而为节省费用、压低养护成本,或减少维护保养次数,或用非正品原产配件以次充好,或聘请技术水平不合要求、无证人员充当维护保养技术人员,如此以牺牲维保质量、大打折扣的日常维护保养,自然就会埋下安全隐患。另外个别使用单位对检验机构提出的整改项目整改不重视、不及时,侥幸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

三、确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对策及措施

进一步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明确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责任主体,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安全的规范化管理。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使用单位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一档案”,即落实安全管理机构,落实安全责任人员、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有使用登记证、作业人员有上岗证;特种设备依法检验;建立并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技术资料档案。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以落实安全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严格实行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三十日内,向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登记标志应当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否则不得使用。

3、严格实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设备的操作、安全管理人员是特种设备最直接的管理者,也是上级主管部门获得设备运行状况和有关信息的直接提供者,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的责任心,直接影响着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对该设备的重大决策。因此,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经设区市质监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作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每天的运行记录、交接记录;应当爱惜自己的设备,认真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运行。同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

4、严格依法实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制度。由于特种设备的特殊性,国家规定必须对此类设备进行安装监督检验、定期检验,检验工作必须由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核准取得检验资格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通过检验,可更好地掌握设备的实际安全状况,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必要手段和技术保证,同时督促各使用单位提高对设备管理、使用的重视程度。在用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也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一项重要制度。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未经定期检验或超期未检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5、加强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工作。做好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工作,是使用单位的义务,也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第四十二条规定,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

6、做好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原始记录,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对特种设备进行有效监控、加强安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以下的内容:一是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二是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三是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四是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五是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六是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对于使用时间较长或因产权交接过程中资料损失或不全的设备,使用单位应组织人员进行追补,尽量使档案资料完整、准确。

7、加强特种设备的监察工作和检验工作力度。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检验工作是一项涉及学科比较多,专业性比较强的特殊工作,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按照区域覆盖的原则严把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安全质量关,严把设备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能关,为设备安全使用提供客观、公正、及时的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在发现严重事故隐患或能耗严重超标的,应当及时告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并立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杜绝因检验把关不严而导致的责任事故。

8、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检验七个环节的监察工作,把好“三关”,即:严把设备准入关、安装质量关、设备使用关。对没达到“三关”要求的设备,设备禁止使用。同时严厉查处无证安装、无证维修保养、人员无证作业和超许可范围活动的违法行为;严查违章作业、不办理施工告知、不办理许可变更、人员流失严重等违规行为,对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不符合能效指标时,应当责令有关单位立即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在整改时限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予以整改,消除事故隐患。隐患整改不到位或能效仍不达标的特种设备,该停的停,该拆除的;对非法制造、非法安装等重大违法行为的特种设备要按规定坚决予以查封,并对使用单位进行处罚。

9、各级政府领导要重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支持新闻媒体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舆论宣传,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让更多的人了解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使用单位或个人乃至全社会公民的法律责任意识、质量安全意识、安全发展意识,营造一个依法使用特种设备安全,非法使用特种设备危险的舆论氛围,使设备使用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作业人员,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自觉接受监管,依法安全使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引起各部门领导的足够重视,需要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支持。注重预防是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特种设备事故乃至公共事件突发时的妥善处置,更重要的是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尽量化解可能由特种设备事故而导致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因此,搞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会使我们的经济建设健康、稳步向前发展;搞不好此项工作,将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的布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从本职工作出发,搞好特种设备的安全,从安全生产的角度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为经济建设发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措施策略

一、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意义

一是对企业正常运转具有推动作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特种设备企业而言,特种设备又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要求企业对这种生产资料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精力进行管控。同时这种特殊的生产资料也对企业的正常运转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是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得到极大的改善。特种设备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无论是企业生产中的锅炉、压力管道等设备还是公共场所的电梯、交通运输设施或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游乐场等场所都是特种设备应用的重要地点。然而,这些地点人流量大、人口密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可预测。而作为事故高发的特种设备就更应加强监管,重点进行检查维修,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特种设备是涉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特种设备的生产和使用涉及到我国的国民经济生产。在石油、运输、机械等众多国家基础产业当中,特种设备的使用频率都是极高的。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特种设备的生产和使用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特种设备的安全问题依然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项目。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问题,在许多使用部门当中,只是简单的认为经过国家质检合格的产品都是完全安全的,缺乏对于各种设备安全概念的明确认知。与此同时,一些部门单位对于特种设备的具体类型和分类模糊,对于各种特种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要求、保存要求不甚明晰。另外,在安全使用特种设备的过程中忽视安全问题,使用随意性大、缺乏规范性。这种错误的认知给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极易产生安全问题。

(二)安全管理机制缺陷

通过分析目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缺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一,这种机制缺陷表现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专业人员的不足,进而导致整个管理层次的能力缺失。其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使得许多安全问题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员进行管理。另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条例制度的执行以及具体的操作行为规范也严重影响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的构建。

(三)特种设备检修和维护管理问题

特种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往往是关乎特种设备安全的一大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在使用特种设备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这种定期维护和检修的意识,一方面由于管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也是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在特种设备的安全检修维护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的应用。

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意识

深化企业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意识首先要明确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的重要性。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不仅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更是一种法律要求,企业要严格遵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意识。其次要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一定要明确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利害关系,明确安全管理的经济效益,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机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体系。在完善原有的安全制度体制的基础上,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法律监管制度。企业也要加大对管理干部业务能力的培训力度。将安全责任分配到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投入到安全管理当中,明确职责分工。做到“事故前有预防,事故后有措施”。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条例,提高安全意识,增强管理能力。

(三)实现专业检修,定期维护

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要对特种设备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这种管控不仅仅体现在特种设备的操作过程当中,还应该针对特种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进行专业化的设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特种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的管理。国家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法律保障。各企业生产部门和使用企业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管理条例,明确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共同投入到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当中,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施工现场;特种设备;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故障检测

一、加强施工现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为了提高工程进度及经济效率,建筑施工行业对特种设备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但由于施工特种设备结构复杂、体积庞大,对操作程序的专业技术要求高,使其对环境、人员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如果对建筑工地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不到位,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不堪设想。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应将建筑工地上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制定严格、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及行业的相关规范及要求,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出特种设备的优势和经济效益。

二、施工现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一般为施工企业,各类特种设备需要在施工现场合法使用前,在监理单位进行过程督促、管理、审核的情况下,施工企业及设备产权、租赁单位需向行业政府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产权登记备案、进场报验、安装告知、第三方机构的监督检验和使用登记等一系列手续。在此过程中需编制相关的专项方案和各类管理制度。但为了能尽快取得相关的合法使用手续,施工企业对相关的资料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如未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及相关专项方案;而监理单位往往对施工单位报审的各类资料审查不严格、不仔细,未仔细审核相关内容即签字审批通过。行业政府主管部门在颁发使用登记证后对施工单位的使用过程会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抽查,各类制度落实不到位是施工单位管理中的通病。例如定期检查制度规定每半个月由相关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但档案资料中无相关的检查记录,或实际未组织开展相关的检查活动,为了应对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而临时填写一份检查表,检查表中未能体现任何特种设备实际存在的问题,逐条填写“符合要求”,对特种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却一概不知,待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发现后才安排专人进行整改。另外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在特种设备带病作业或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指挥司索工配备不足、作业环境安全防护不到位的情况下,从项目经理到班组长等各级管理人员均存在强令冒险指挥相关人员违规使用特种设备的现象,例如像起重吊装类特种设备长期存在超负荷运行情况。存在的上述相关情况一旦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相关管理责任人将承担无法推脱的法律责任。(二)作业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差建筑工地一线作业人员是人身安全最容易受到隐患威胁的群体,同时作业人员的管理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几乎所有的一线作业人员均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普遍学历较低、年龄偏大;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危险认识不足,自身安全保护意识较差,更对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认识不到位,为了方便自己,盲目使用特种设备,对特种设备为自己带来的便利而乐于其中;部分设备使用和管理者对特种设备的检查存在走过场、流于形式的现象,或是司机违章操作,未能及时发现设备本身存在的问题及故障,或是发现安全隐患后未及时进行整改修复而继续使用,因此安全责任意识差往往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三)特种设备操作者技术水平低在建筑工地常见的各类特种设备均需专业司机来操作运行,而相关的专业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政府指定的相关部门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作业项目与特种设备相匹配的特种作业岗位资格证书后才能操作特种设备。但是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问题上存在严重不足,档案资料中的操作人员与现场实际操作者不符。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招聘了会操作特种设备但无证的人员上岗,而这些操作人员并不了解特种设备的相关规范要求和岗位操作规程,往往在操作、使用时存在违章、违规现象;同时在专业技术水平上存在严重的不足,他们以自身经验及有限知识进行操作并处理特种设备在使用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技术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没有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措施和相关制度,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常常因操作不当出现设备故障,同时严重威胁了一线工人的人身安全,导致事故风险增加。(四)特种设备老旧、维护不到位在特种设备的采购、安装拆卸、使用和维护保养方面,每个环节都有其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因此增加了相关使用、产权、维保单位在人员和成本方面的压力;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投入,有些特种设备使用和设备产权单位对特种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不全面、不到位;有相关单位在特种设备未出现重大安全隐患时不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仅安排资料员填写维保资料应对主管部门的检查;甚至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对一些老旧、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的特种设备未及时进行更换、改造,导致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风险增大,同时缩短了特种设备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有些特种设备已使用多年,电气设备、线路、仪器仪表、安全限位装置老化,损坏后未及时维修更换,金属结构连接件焊缝开裂,主要部件锈迹腐蚀严重,相关使用、产权、维保单位没有及时做好全方位的检查及维护,未及时联系生产厂家进行改造,也没有投入资金进行更换或加装起到安全防护、限位作用的零部件,导致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

三、施工现场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措施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经常性组织各类安全生产活动,并要求所有作业人员参加,在施工现场营造出安全重于一切的工作氛围,增强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对特种设备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系统科学的规范操作及行业相关事故案例的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开设农民工夜校进行日常教育培训,并采取季节性的定期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开展“岗位知识和操作能手竞赛”和“三不伤害”等活动,并在安全经费中提取部分费用设置安全奖金,奖励安全行为表现优秀、安全综合素质高的先进个人,进一步强化一线作业人员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加强特种设备司机、指挥司索等人员的管理,要求按岗位操作规程严格落实操作步骤与程序;组织相关人员对与特种设备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条例进行学习。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来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要求所有人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同时特种设备的相关单位应当招聘经过正规培训已取得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证的人员,并经企业内部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由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岗位风险告知、岗位技术交底后再上岗操作,将“禁止无证上岗”的制度落到实处。(二)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操作者的责任明确到个人,制定完善岗位作业人员的工作制度,按每台设备对管理者、使用操作者采取定人定岗定职责的“三定措施”,并将管理责任人和操作人员的证件张贴在设备的明显部位,对其工作范围进行具体的分工,做到职责、权限分明,并通过各类制度的落实,杜绝违章操作、无证上岗、脱岗离岗等现象;通过具体的管理办法明确对特种设备的操作者和安全管理者的相关责任,提高特种设备使用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2.特种设备的安装拆卸和维修保养单位均应是按国家相关规定取得相关专业资质的企业,但由于相关的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国内建筑行业特种设备安装、拆除作业时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并不少见。特种设备的安装拆卸单位应在作业前与委托单位(设备产权、使用单位)签订合同及现场安全管理协议书,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并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计划书和专项方案及拆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在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和场所进行安装作业前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经监理单位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安装作业;所有安装、拆卸人员应持相对应的有效证件上岗,并经过安全教育培训及岗位技术交底,同时劳动关系所在企业应为相关人员购买社会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安装、拆卸作业过程中企业技术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应在现场指导,施工总承包单位应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做好拆装作业区的安全警戒,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危险区域;严格按照安装拆卸程序和已审批的专项方案进行作业,并落实各岗位的安全职责;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并穿防滑鞋,禁止违规操作,确保整个安装拆卸过程的安全。此外,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单位应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按照维修保养合同的约定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的维修保养,并制定维修保养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按专业要求对设备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维修,必要时可联系生产厂家进行技术支持,并按要求真实记录维修保养情况。特种设备的维保记录应交由使用单位进行存档,将每次的维保情况及注意事项明确告知特种设备的产权及使用单位,确保各单位、各岗位的安全职责落到实处,更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三)建立完善、齐全的特种设备档案建立特种设备档案资料涉及范围较广,从生产厂家的相关出厂资料到施工现场日常使用管理全过程的有关资料都需要整理归档,应在相关制度中要求档案管理者按“一机一档”的标准建立档案。比如对每台特种设备的出厂证明文件、产权登记备案、进场查验记录、安装拆卸告知手续、监督检验证明、安装验收记录、使用登记证明、试运行记录、台班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日常检查记录及各类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协议书、租赁(购买)合同、专项方案等各类文件收集整理后归档,对特种设备各种状况进行详细地记录,从而达到对特种设备从租赁(购买)到现场使用过程及具体情况的了解。每台特种设备在性能以及结构上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危险性,在使用要求上也都有各自的不同之处,施工单位如果能够对特种设备合理、规范的使用和定期的维护保养,就能将特种设备的事故风险大大降低,同时减少对设备的磨损和快速老旧化,延长机械寿命降低重复购买的投入成本。(四)重视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筑工地常见的特种设备如塔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流动式起重机、龙门吊、架桥机等起重吊装类特种设备,这些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往往是贯穿设备使用全过程的重中之重。施工单位应从“人、物、环、管、特殊天气”等几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入手,加强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安全管理,从而减少不安全因素,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以确保施工单位的人身、财产安全。1.加强人员管理及配备。为了项目进度施工现场长期存在加班加点情况,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只配置一班人,设备不停运转,加班时每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以上,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存在疲劳驾驶的情况较为常见,且持证上岗的设备管理员配备不到位,从而加大了特种设备的使用风险。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要求,从管理者到操作者的相关人员配备到位,比如一个项目至少配置一名专职设备管理员,由其他安全管理人员协助管理,存在加班情况的项目应按每班不超过8小时轮流制,配备2~3班操作人员;另外必须禁止操作人员酒后、服用产生睡意的药物后上岗操作,且入职时必须经过体检合格并提供健康证明,入职后对作业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杜绝因人员自身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要加强配合特种设备作业及使用特种设备的各类施工人员,加强教育培训,要求其规范使用特种设备,并由安全管理人员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岗位风险告知及技术交底,制定详细的安全行为奖罚制度并严格落实,以督促所有人员安全、规范使用各类特种设备,2.加强设备本身的不安全因素检查、分析、整改,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做好班前检查及试运转工作,并形成相关记录。设备管理员及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开展对特种设备的专项检查,在运行过程中要做到定期对各机构部件、电气设备、安全防护、限位装置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将运行及交接班记录、检查、维修保养等情况进行真实、全面的记录,只有这样,一旦发生事故,方能准确、迅速地确定故障及事故原因,及时排除隐患,将影响范围降到最低程度。3.确保特种设备所处环境的安全,设备运行环境内存在高压电塔,各类电、光缆线及其它建(构)筑物时就必须按相关要求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比如流动式起重机械停放地点的基础必须稳固,禁止停放在边坡临边部位或未硬化夯实的基础部位,塔式起重机旋转半径下方如存在人行道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就必须采取双层的水平钢性防护棚,防止塔吊在安装、拆卸、顶升和吊装过程中对他人造成人身安全威胁;存在多塔作业现象的就必须编制防碰撞安全防护专项方案,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论证;龙门起重机及架桥机在运行轨道上禁止站人或堆放杂物,在吊装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警戒,定期检查、监测轨道基础的沉降、变形,且必须设有完善的排水系统。4.加强人员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应先制定工程类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落实人员岗位安全生产职责,并由相关人员组织对设备进行班前、日常和定期等检查,检查设备的各金属机构部件有无裂缝(焊缝开裂)、钢丝绳断丝磨损是否超过规范要求?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限位装置是否灵敏可靠?机电系统有无损坏、漏电、失灵等?液压系统有无漏油、破损?尤其应重点检查安全防护及各限位装置;如使用过程中发现隐患及各类问题或出现险情时,应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反映并停机检查,紧急情况下应先通知危险区域内的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并采取相应的应急防范措施,对存在的危险及故障排除后方可进行使用;同时应由设备监理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安全管理人员、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代表、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的检查组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立即安排专人或通知厂家进行整改修复,禁止设备带病运转;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进行定期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责令整改,并将检查结果及排名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对存在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情况,必要时可贴封条禁止任何人员使用。5.特殊天气:是指6级以上大风、暴雨、暴雪、寒潮、沙尘暴、高温、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等恶劣天气,施工单位项目部晴雨表记录人员应及时关注当地气象预警信息,遇特殊天气时应及时通知所有项目管理人员并发出紧急通知,在特殊天气来临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并按要求做好各项防御准备工作,确保人员、设备安全。在特殊天气时段必须停止一切室外作业,必要时将所有人员从现场临时工棚撤离,同时联系当地政府配合将人员安置至防空洞、学校等市政避险场所,并将特种设备断电后停放至安全状态。(五)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进行设备故障检测特种设备在安装后必须经过专业机构的监督设备安全管理检测、安装验收后方能投入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未采用先进的专业设备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测,仅靠相关人员的个人经验及肉眼观察来判断设备存在的故障。有能力且重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的施工单位应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定期对设备进行专业检测,可提前预知设备内部故障,例如使用无损探伤技术检测特种设备的金属结构,以预知特种设备的承重构件的内部损伤程度是否超过规范标准。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体系中,除了必须严格执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和“一闸一机一箱一漏”的规范标准外,还必须对特种设备供电系统采用过载过热、短路断路、漏电等情况的监测报警装置,以确保特种设备的用电安全。(六)编制大型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特种设备各类风险隐患及突况往往发生在使用过程中,施工单位在编制综合事故应急预案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预测特种设备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编制针对性较强的机械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并定期按照专项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演练,提高事故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后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并快速进入现场开展救援处置工作,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在现场设置安全体验馆,在明显位置设置相关的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和安全生产纪律、重大危险源告示牌,以起到教育警示作用。结束语抓好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作为特种设备的使用单位,应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严格的相关管理制度及措施,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工作水平,将各类规范、制度、条例落到实处,责任到人,进一步促进施工建设水平及安全事故防范能力的提高。

作者:魏国平 单位:深圳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参考文献: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7

一、推进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构建

1、全面推动区政府形成清除非法生产、使用特种设备监管死角的“街道查找报告,质监督促查处”的工作机制,并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监察中发现的重大隐患问题。

2、大力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切实履行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主动申请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电梯使用单位“六落实”达98%以上;继续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先进单位”表彰活动。

3、每季度召开特种设备安全例会,分析情况,研究问题,确定重点,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形成纪要;建立特种设备安全隐患举报奖励机制;制定特种设备要事督办制度和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制度,进一步推进安全监察与检验责任落实。

二、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动态监管体系

4、继续推进组织体系建设。分局要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节能监管工作正常开展提供良好条件,安全监察科内保证3名持证人员从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并争取今年再培训3名以上持证人员,并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确保将区网格化管理员队伍、街(乡、镇)安全监管员均成为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并随着安监系统监管队伍建设一并推进,使有特种设备使用的社区或村有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做好协管员的专业常识培训,切实发挥好协管员队伍的“信息员、宣传员”作用。

三、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5、修订完善区特种设备应急处置预案;分局要督促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制订完善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督促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1次预案演练,至少组织1次事故应急救援示范演练。

6、制定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管理制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查明事故原因,严格制定防范措施,严肃查处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事故调查结案率100%;分局要因地制宜聘请专家组,要发挥好专家在应急处置、隐患整改方案论证和事故调查中的作用。

四、认真做好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7、认真做好“旅游黄金周”、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节日、夏季、冬季等的安全监督检查和节日期间领导巡查制度,抓好重点设备、重点领域、重点场所以及近两年发生过事故的相同特种设备类型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规范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坚决督促隐患的整改消除,防止特种设备事故发生。

五、严格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准用”制度

8、强化新装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和使用登记的监察力度,严格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检验合格标志)制度,力争注册登记率达100%,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流动式起重机械注册登记、检验工作监管机制。场(厂)内机动车辆使用、监管步入常态化。

9、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市绩效目标任务,在用锅炉、压力容器、电梯、游乐设施的定期检验完成率达到98%以上;在用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辆的定期检验率达到96%以上;在用气瓶定期检验率达到95%以上;Ⅰ、Ⅱ类重点监管设备定期检验率达到100%;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监督率达到100%。

10、严格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要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现场的监督检查力度,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六、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开展专项整治

11、继续开展全面清扫安全监管死角的专项整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要加强工商贸企业特别是新建园区厂房监管,严肃查处非法制造、安装、使用等违法行为。

12、继续开展以气瓶报废更新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加大超使用年限液化石油气钢瓶报废更新工作力度,督促充装单位11年10月前加速报废旧钢瓶及购置新钢瓶,11年10月1日全面禁用螺栓瓶;开展工业气瓶的专项整治。

13、再次开展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专项整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要与市锅检所密切配合,对使用快开门式压力容器单位的设备联锁保护装置以及安全使用管理状况进行逐一排查,对经限期整改仍不符合法规标准要求的设备坚决封停。

14、继续深化小型锅炉专项整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要与市锅检所密切配合,对在用小型锅炉,尤其是居民密集区小型服装企业的锅炉安全使用管理状况进行逐一排查,对不符合安全规范的小型锅炉要坚决停止使用;对新安装的小型锅炉要严格监管。

15、继续开展以“六落实”为重点的电梯专项整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要推进、配合区政府开展老旧居民住宅电梯的更新改造工作。

16、开展天然气储气井专项整治。督促有关企业改造老井符合新标准,督促有关企业按时完成定检工作,严格操作规程,相关人员持证上岗,及时排查隐患,确保加气站安全运行。

七、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

17、认真做好“安全月”、“质量月”的宣传活动,组织免费培训企业管理人员100人,组织编印通俗易懂、形式生动、内容实用的宣传册、宣传画,广泛发放与张贴于设备使用场地,广泛宣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程标准、安全知识和节能知识,增强社会安全和节能意识。

18、充分利用特种设备政务专网,及时更新相关信息,进行正面的宣传引导;通报质监部门查处隐患保证安全的事例,公开曝光严重违反国家特种设备安全法规的行为。

19、组织1次对协管员的特种设备安全基本常识培训。

八、开展特种设备节能监管

20、按照国家法规规范规定,开展锅炉节能监管,启动锅炉能效监测,对使用单位的锅炉能效不符合国家法规标准的实施行政执法。继续开展“锅炉房安全节能管理达标”的评定与表彰,进一步推动锅炉的节能。

21、做好节能知识培训,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积极推行新建项目集中供气、老旧设备更新改造,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全年完成2台锅炉的节能服务和2台电梯的节能改造。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8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存在具有客观性。安全只是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界定,并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谓之安全。安全不单涉及客观状态,还涉及一种心态,即所谓“安全感”。确认某事物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需考量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外界的现状,而主观的方面则是指人们的心态”。因此只要设备不对它物产生危胁,其安全状态能达到普遍可接受水平就是安全。建立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都只能是努力降低安全风险或者是提高安全的可置信度”。设备质量固有风险以及运行中动态偶发安全风险,必须通过设备检验去识别、去发现。设备检验过程本质是风险识别及评价过程。而设备检验离不开信息支持,因此建立设备档案数据库是建设重点之一。其次,对设备正确操作是设备安全运转的要求,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中心将其列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另一重点。此外,在规避管理风险方面,一是加强了监控组织机构建设,设立了特种设备维修中心;二是中心创新监管手段和模式。

二、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践

我校后勤集团领导审时度势,于2010年专门成立了特种设备维修中心,专职负责全校所有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突出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组织地位,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体。中心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中主要有三方面探索。

1、创新监管手段及模式,提升安全监管与服务水平(1)安全监管由重“结果”转为重“过程”。传统监管模式中,对设备监管可归结为检验合格即无安全隐患,而检验不合格则以行政方式强制整改,失去了行政监管规避安全风险的主动性。在新的监管模式中,通过风险评价及现代化检验手段,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设备采取不同密度、不同强度的检测监控,将监察、检验寓于服务之中。(2)重点领域和设备监管由“静态”转为“动态”。中心请求上级质检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适时组织对重点领域、环节和设备的检测评估和监控工作。(3)安全管理由独管转为自管与他管相结合。通过短信、网站、宣传栏等增加信息透明度,实现风险信息共享,将公众监督、公众举报告与中心监管相结合。(4)管理手段由人工转为信息化管理。中心开发了《特种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设备档案、维修物资及预警辅助管理,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

2、建立特种设备档案库,为设备检验提供数据支持(1)对全部设备进行普查登记,建立设备档案中心与校内档案部门合作研究,将设备出厂质量检测报告、设备检修记录、设备故障记录等文件归档管理,建立特种设备档案数据库。该工作在2012年受到省质检局好评。(2)利用设备档案,动态调整设备风险类别和等级中心技术人员借助设备档案定期开展设备巡检“纸上谈兵”活动,并形成讨论报告,请设备厂家进行二次风险评价,最后按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后果进行分类,对风险高危害大的设备实施重点监管。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9

一、明确目标,努力构建特种设备长效安全监管体系

(一)充分认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特种设备是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做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平安建德”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强化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全会精神为指针,围绕省委建设“平安浙江”和市委建设“平安建德”的战略部署,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以防止和减少事故为目标,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各项责任,强化安全监管,构建体制健全、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特种设备长效安全监管新体系。

(三)总体目标。到年,努力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使特种设备安全状况保持基本稳定,力争不发生重特大事故,伤亡事故率控制在0.8起/万台以下(压力管道为万公里伤亡事故率、气瓶为百万只伤亡事故率),其中锅炉压力容器伤亡事故率控制在0.4起/万台以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强化监管,防止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

(一)突出重点,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在特种设备普查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要继续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设备的安全监管。以化工企业、气体充装单位、客运索道等场所及设备为重点对象,做到定期检查、随时抽查、逢节必查,常抓不懈。继续实施重点监控单位的定期监督检查和注册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与事故隐患整治率的定期通报制度。按照国务院《条例》的要求,加强对化工、城市燃气、旅游、建设等行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并依法实施从安装到使用全过程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

(二)加强防范,提高对面上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整治工作的有效性。事故隐患整治是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要继续做好工业压力管道、码头吊、罐车、简易升降机、厂内机动厂等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的专项整治,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严重事故隐患的处理需要由市政府协调解决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及时报告市政府;对不能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要建立相应的应急防范措施,并明确隐患整改时间表,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对危及安全的严重事故隐患,要采取果断措施,该关停的要关停,该报废的要报废。

(三)依法行政,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市政府要继续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条例》和浙江省《条例》,充分发挥安全监管与质量的作用,提高行政执法的有效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严格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日常检查和查处力度,特别是加强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查处,坚决取缔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生产、使用、检验检测活动的企业和单位;切实加强对许可取证单位的证后监管,及时取消已经获得许可但是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和单位的许可资格。

(四)加强预警,建立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各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预警机制,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对重大危险源与重点监控企业、重点设备实施动态监控和预警。

三、标本兼治,夯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基础

(一)进一步完善全过程的安全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对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等环节实行以事前审查为主要手段、以定期检验为技术支撑的全过程安全监察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自觉申报、监察协管员督报、群众举报相结合的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使用者、检验者、监管者、领导者的相关责任,完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加快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化步伐。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信息网络。及时巩固特种设备普查的成果,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信息、检验检测数据、事故信息等动态信息数据库,在年底前我市特种设备实现网上动态管理,并入杭州市特种设备动态管理网络,做到特种设备的安全信息及时更新、和预警,尽快形成信息畅通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快速联动新机制。

(三)强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务院《条例》的规定,接受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经质量技监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对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管理和安全作业知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新格局

(一)切实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领导。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是市政府承担公共安全的重要任务和工作内容之一。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领导,督促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履行职责,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所必须的经费,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积极配合,明确一至二名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协管员(由乡镇质监员兼任),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二)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安监、建设、工商、监察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有关行业协会要加强对本行业内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自律管理,配合、协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各级工会、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开展群众性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鼓励和强化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健全举报处理和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