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4 14:49:41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1

通过基础实验技能的培养、有机合成实验的进一步练习,在学生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初期,教师在讲授有机实验基础操作的时候应做到搭装置示范,认真讲解,耐心指导。在学生打好基础后,就应该调整教学方案,改变教学模式,由主角变导演,将学生放在主角的位置上,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采用讨论式、提问式、启发式、发现式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由他们自己主动地去完成对本次实验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由有解实验变为求解实验,由知识积累变为智能开发。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起到积极作用。设计性实验可从实验教材中已有的合成实验的反应条件、实验装置的优化出发,逐步扩展到给定目标化合物,同学通过查阅文献、参考书,设计合成路线、实验装置,最终合成目标化合物。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对于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良好的科研素质、独立获取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采用微型化实验方法来代替部分常规实验方法,减少实验事故的发生

微型化学实验是由美国的Mayo博士及其同事从1982年开始研究并试用的一种新型实验方法。它是以微小量的试剂,在微量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实验。其试剂用量是常量制备实验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固体约为10mg~100mg,液体约为0.1mL~2mL。由于有机实验试剂毒性大,挥发性强,易燃易爆,因此有机实验的安全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微型化实验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实验试剂用量少,辅助材料用量少,反应时间短,不仅降低了实验成本,而且相应减少了爆炸、着火、中毒等事故的发生率,改善了实验环境,极大地减少了实验过程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教学质量[6]。目前,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等全国几十所高校均把微型化实验列为有机实验教学的内容。北京大学摸索了小量-半微量有机合成,已在教学中使用多年,效果良好,值得我校学习。

3尽量使用低毒无毒的有机试剂,创建绿色环保的有机实验教学体系

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应努力实现绿色化。绿色化学的基本内容是:由无毒害的原料,在无毒害的催化剂、溶剂等反应条件下,获得对环境友好的产物[7]。有机化学实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三废,在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应该合理收集和排放三废,如对废弃物不处理随意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不良的实验习惯。在实验操作中要求学生将实验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对废液进行回收处理、对产品进行回收利用。近些年,我校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如将基本无毒的环己烷代替苯做为共沸除水剂、反应溶剂,将乙醇代替甲醇做为重结晶使用的溶剂,及时进行实验三废的处理等。但总体感觉力度过小,有待进一步加强。

4及时向学生介绍实验新技术新仪器,与时俱进

仪器设备陈旧是高校实验教学的一个普遍问题,这不适应日新月异的实验技术的发展。为培养适合社会的新型人才,在教学中应注意及时将先进的仪器技术设备介绍给学生,例如:在介绍熔点的测定时,除介绍了毛细管测定法外,还应介绍显微熔点仪、电热熔点仪、热分析仪测定法,并演示显微熔点仪测熔点的操作;在介绍普通蒸馏装置时,应将旋转蒸发仪介绍给学生并作演示实验;在介绍制备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时,应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就学生自己制备的产品作谱图,这样不仅扩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加强实验教学质量调控

实验成绩考核制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规范实验考核制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笔者认为有机实验成绩应改变原来单纯凭印象给分的错误方法,而由平时考核、实验笔试和期末考核三部分综合量化给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注重平时考核,加大其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教师对于平时实验的考核应分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出勤率、实验态度、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结果、卫生情况等组成,另一部分是实验预习报告、实验记录、实验报告成绩。教师针对以上提出的几个指标制作实验考核卡片,以5分制及时记录学生实验情况,期末将每次实验的成绩总评而给出平时成绩。

6开设实验基础内容笔试,进行量化考核

为了预防学生只会做实验而不懂实验原理的现象出现,在学期末安排实验笔试考试。考核内容主要是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知识,包括实验室规则及安全常识,化学仪器的使用和养护方法,基础操作的原理及适用范围等。设置期末考核实验,充分反映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在学期末,安排一个全面涉及基础操作的合成实验作考核。就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态度、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情况记录、实验报告(要求当场交)完成情况、卫生情况等方面作综合考察。

7结语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探索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化学教育,以及应用化学、高分子、环境工程等化学相关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有机化学实验作为对理论课的补充,是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理论知识的体验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的操作过程。在化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有机化学实验课与有机化学理论课一样,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作为皖西南地区唯一的本科师范院校,安庆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实验课程的建设,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依据我校的科研条件,对沿用的实验教材进行重新编写[1];开设综合性的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每年在学生中开展“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课教学改革,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由学生自主设计的科研项目多次在国家“挑战杯”设计大赛中获奖。本文从实验教学与考核的角度,对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重视传统教学经验

1.规范“三个”报告

学生的实验能力往往是在实验操作、回答思考题与完成报告等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一次系统的有机实验由三部分组成: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数据记录报告和实验报告。实验预习报告可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帮助学生对实验操作事先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把握;实验过程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注重要求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依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规范条理的记录数据,同时学生对所记录的感性层面的现象和数据进行理论思考与解释,以便在实验报告中得出结论。实验报告是对整个有机化学实验的最终检验,包括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果分析和结论,而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必须字体工整,表达清楚,准确地阐述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示意图、步骤、现象等实验过程并总结陈词。

2.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我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是从性质实验过渡到合成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学生从验证实验现象开始,相互之间比较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培养实验中规范操作的意识;进而通过开设一系列对于粗产物分离和提纯的操作性实验,强化学生处理反应产物的能力;顺利过渡到合成实验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就实验所需的合成条件,在学生深刻认识实验原理,以及粗产物除杂过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举一反三,最终学会选择正确的实验仪器,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完成设计型实验。

3.重视思考题和结果分析

教师以实验为基础,联系实验原理提出思考题,引起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动脑思考的主动性。只有认真完成实验并加以理论分析,学生才能够很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回答思考题是对整个实验的再思考与提高[2],在实验中,教师围绕每个实验提出深刻的思考题,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与学习,而且可以使学生较好地锻炼理性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1.学生实验与教师科研相结合

我校根据教师的一些科研课题开设开放性实验,学生自主报名,利用课余和暑假的时间参与实验研究,查阅文献,学习反应机理,进一步提出设想,在教师帮助下优化反应条件,并动手实验。参与这些实验的学生多数以这部分工作为起点开始自己毕业论文的撰写,并且为考研面试中的实验操作部分打下基础,更有提出一些较好设想并努力进行实验的学生凭借实验成果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作竞赛,其中《基于Ni(dmit)2分子自旋梯材料的制备和构效关系研究》获2009年全国三等奖。

2.开展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

应对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的大多数毕业生都选择进一步深造的现状,考虑到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研面试,选择性地开展有机化学实验的“双语教学”[3]是必要的。对于同一个实验,同时开设中文和英文两组实验,让学生依据个人对英语的驾驭能力进行选择。实验完成后,实验报告必须用英文书写,这对学生以后撰写科技论文大有益处。对于学生来说有机化学实验英语教学是一个难得的系统学习运用专业词汇的机会,对以后工作、科学研究及进行学术交流非常重要。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指导学生查阅与实验相关的科技文献,学习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如何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达到既能帮助学生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词汇,又能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技能操作的双重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3.有机实验的微型化和绿色化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作为对理论课的重要补充,开设的课时量为108学时。实验中所使用药品大多数具有毒性和易燃性,实验流程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由于教育扩招,学生多,班级多,而实验室的资源有限,如何降低实验试剂的用量,节省实验时间,降低污染成为实验室需要解决的难题。

微型实验是近年来国内外迅速发展的一种实验方法和技术[4],它具有节能、安全、减少污染、实验迅速等优点,并且实验的微型化不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可以减少实验三废,对保证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有实际意义。

近年来,超声波、微波、光、电及生物催化剂(酶、微生物、抗体酶)、绿色溶剂(离子液体、超临界流体、水)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形成了一系列先进实验技术[5]-[6],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对于加快反应速度、提高产率、减少能耗、减小污染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在微波合成β-萘甲醚实验中,利用微波加热的方式取代传统加热,提高了反应速率,节省了不少时间。

三、建立新实验考核体系

实验课成绩评定是检查教学效果和激励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7]-[8]。严格的考核是正确引导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监督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及应用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我校的实验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考核、操作考查和期末实验理论考试,平时考核是指对学生的“三个”报告的撰写情况和平时表现进行打分,教师通过整个学期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观察,对学生的真实水平有清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一部分占实验总成绩的30%;操作考查主要是就选定的设计型实验对学生搭建仪器装置和实验基本操作的动手能力,对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综合能力等多个角度进行考查,根据学生的操作与回答情况进行打分,这一部分占实验总成绩的30%。实验理论是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验理论考试可促进学生在掌握具体的操作上更进一步理解各种操作的理论背景知识。实验理论考试主要对学生进行有关实验的理论知识、基本操作、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书面考试,实验理论考试成绩是学生实验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部分占实验总成绩的40%。

这种实验考核方式既考查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又考查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还体现了成绩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四、结语

我们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优化了实验教学体系,强化了实验教学环节。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加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科研创新精神,不少学生发表了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考上研究生的人数逐年上升,占毕业生总数的50%左右。他们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敢于实践创新,受到了用人单位普遍欢迎,经过两三年实践就能成为所在单位的教学科研骨干。有机实验教学改革也大大促进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形成了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王伦,方宾主编.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海燕,林翠梧,段文贵,蒋林斌,赖刚.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2009,(7):100-101.

[3]尹传奇,黄齐茂,陈世清.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J].广东化工,2009,(9):218,235.

[4]钱贵晴.微型化学实验与创新教育[J].化学通报,1999,(5):2-6.

[5]孙尔康,高卫,张剑荣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建立绿色化学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10,34.

[6]高成庄,申国玉.高校绿色化学实验教学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21):159-160.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有机化学 课程 教学 化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164-02

有机化学作为中职学校化工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基础课的学习。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地区各部门对化工行业的投入在与日俱增,化工行业在地区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在这样一片大好前景下,我校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的对教学及课程上进行改良和创新,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符合化工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我校在2004年就已经着手进行一系列的程创新和教学改革。其中,有机化学是化工分析专业一门必修的化学基础课程。化工专业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对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教学过程中一些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希望能对以后的工作有所促进:

1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目的

在接触本课程之前,我校化工分析专业三年制中专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基础化学》、《无机化学》等重要的化学基础课程,对于化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已经有了初步认识。针对化工分析专业的专业实用性特点,后续的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验并重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也使学生能根据今后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学习和钻研与化工分析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学方面知识。 尤其是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内容的过程中既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操作技能,又能够进一步巩固本课程理论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努力做到融会贯通。

我国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由服务型人才正在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对于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讲,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它是后两年开设的专业课知识体系的基础,我校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注重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达到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目的,让学生用思维来分析、判断,依靠自己的推理得到结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2课程设置结构

按职业教育的要求,理论教学要遵循“必需、够用”原则,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我校有机化学总学时数为128学时,每周8学时,理论学时80学时,实验学时48学时,理论课时和实践性环节的课时比例达到5:3。在课程结束时还设有专门的实验操作考试。学生的总成绩由每次实验报告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以及理论考试成绩按比例总合而成。本课程设置的实验内容包括:苯和甲苯的性质、醛和酮的性质与鉴别、己二酸的制取等。

3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我在有机化学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发现学生经过系统学习,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具体可以表现在:

例如有机同系物的教学,为学生树立物质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因为,有机物的每一个同系列中,每两个化合物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随着CH2数目的增加,碳链逐渐增长,同系列中各物质的性质和状态也发生着有规律的递变。各类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树立物质间联系、运动与发展的观点。而且同分异构体的推导,有机物的命名、合成、鉴别、推断等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有机化学实验的准备过程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做实验前一星期,我会提前将本次实验的具体内容告诉给学生。在进行每次实验之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预习本次实验的内容以及操作步骤。对于实验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查找相对应的理论教材,这种预习过程也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加强。常使学生感到新鲜和有趣,势必能起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作用此外,在每次实验开始时,任课教师都会对实验中的重点内容和注意事项作提醒,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中应该出现的现象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本课程实验中的使用的大部分仪器设备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完成的《基础化学》、《无机化学》及等课程彼此联系的知识点上,所以通过有机化学的实验课,学生们经历的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对他们原有知识的融会贯通会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在有机化学的理论考试中,我们也会考察学生对于实验中的一些知识点以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促使一些对实验原理不求甚解的学生能认真复习,也可以使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脱颖而出。对于能认真完成实验内容,独立写出实验报告的同学而言,他们并不需要再花费许多时间复习准备理论考试也能顺利通过考核,通过有机化学的课程学习,学生逐步获得必需的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对我校化工分析专业学生以后课程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对有机化学课程所做改革

(1)树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它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只有教与学的目标明确,教学才能成为双方自觉地追求,教学双方才能有效地配合,使学生能真正融入有机化学教学中。有机化学内容复杂,只有选好教材,研究比较各类教材的特点,博采众长,取其精华,按照学科逻辑和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才可化解这一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给学生指定参考书,对每一种参考书的特点加以介绍,以便于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用。此外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新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加大实验投入:由于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课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学校在教学实验中心化学实验室设备的投入上非常支持。除了更新大批旧设备,学校近几年还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实验室购买药品和新型的实验仪器。例如:电子天平、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这些设备使用方便、记录数据准确,大大提高了仪器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加大学生对实验室知识的培训,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做实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参与管理实验室,使学生既有实验任务,也有管理责任,让实验室成为知识运用、知识融合、知识创新的基地。

(3)改进传统的考试方法:原有的考试重分数、轻能力,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只注重了抓结果、重一时,而放弃了对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漫长过程的监控、管理和引导,不利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我减少了以再现书本知识为主的考试内容,加强了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特别是综合、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核。这样的考试,可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考时抄袭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天性与特长,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和要求上有选择的余地,能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潜能,从而让学生不再把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考试当作一个沉重的负担。

(4)制作多媒体课程教学课件:有机化学课程内容多、难点多、抽象、灵活,学习难度大,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我们对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操作演示部分制作出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学生能更为直观的理解和掌握实验中的重点问题。此外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特点,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理解和记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5)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直接反映了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创新的核心。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好的教材是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有机化学内容丰富、理论深刻、实践性强,必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自编教材,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及时引入与现代科学关系密切的有机化学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将有机化学经典理论与学科前沿发展相结合,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6)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机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广泛运用周围的实际事例,有助于学生建立概念。我们还把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的化学引入课堂,例如瘦肉精对人体的危害、中毒后的症状和处理措施;通过不断地将新知识和生活中的化学引人有机课堂教学,开阔了学生视野,使他们觉得化学就在自己身边,课堂的知识与自身息息相关,从而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日后成为合格化工技术人员奠定了基础,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完善有机化学课程的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对化工企业能做出贡献的优良人才。

(7)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主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好有机化学的直接动力之一,首先结合本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展现有机化学在化工技术领域中研究与应用的前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此外把课程制作成多媒体,图文并茂的讲课,就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要运用启发式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不光可以帮助老师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对同学听讲也是一种吸引;同时也可以介绍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图片、事例来反映有机化学世界的奇妙,先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带着兴趣学习,自然激发学习需求和兴趣,形成“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5结语

有机化学作为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了总结,说明了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必定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改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表明,这套教改方案突出了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使学生能系统掌握有机化学知识体系,通过将有机化学机理与具体反应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添惠等编.有机化学(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

[2]黄时海,汪晟,白先放,卢洁,李湘萍.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仪器分析课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35).

[3]黄艳仙,黄敏,揭永文.有机化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 科技资讯, 2009,(01).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有机分析化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043-01

《有机分析化学》是高职高专针对工业分析及检验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它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分离、鉴定、含量的测定和分子结构分析方法的一门科学,是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的交叉学科。它是利用有机化学中的理论及分析化学中的某些方法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以及混合物分离方面的研究。该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自然科学。它与制药和食品工业、有机类产品的化工生产等工业生产以及有机科学研究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该门学科,充分培养能够在现实生活和生产中具有较强的分析技术的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处理教材内容、教师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改进等方面就《有机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浅谈自己的观点。

一、梳理课程体系,选择章节教学

对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来说,使用具有专业针对性的自编教材还不现实。基于目前出版的《有机分析化学》课程教材专业针对性不强,内容含量大的特点,要在有限的课时限制内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精练,做到让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的结合。因此教师就要有选择的制订专业授课计划,力求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相统一。

二、根据专业特点,改进实验教学

(一)优化理论教学,增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验证课堂和教科书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化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并使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这一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设计水平,训练并掌握良好的实验技能,为今后继续深造和开展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有机分析化学》这门课程是高度重视操作技能训练的学科。

目前部分高校在该门学科的课时安排上存在实验课时少于理论课时的现象。本人认为在有限总课时内对该门课程进行较好的教学,对于理论课一定要精讲,不要占用太多课时,而应该把实验课时增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都要面向社会择业。据从就业市场了解到的信息,目前社会需要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因此依照我校实验教学现有条件,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中采取多样和灵活的教学形式,以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尤为关键。首先是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学时教师采取与学生平等讨论、切磋交流、协同合作的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除了在估计学生会感到棘手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把关、审视外,实验教师对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的学生应实行“放手”,以充分保证学生的独立自主,让他们亲自去体验、感受、摸索、发现,从中品尝艰辛、积累经验、享受成功、获取信心。

(二)打破专业界限,实行综合实验

《有机分析化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它的实验涉及到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环境分析实验、食品分析实验及药物分析实验等多门学科实验。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一些学校的化学院系尝试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在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课程体系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体系,将实验与理论课进行剥离,把传统的化学实验课程合并,独立开设了实验化学课程起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1-5]。我校借鉴了这些高校的教学方式,同时又根据本校现有教学条件和实际状况,开设了大实验课,将有机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环境分析实验、食品分析实验及药物分析实验溶为一大体系,设为专门的大综合实验课,让学生在试验过程中学会各门学科的融会贯通,综合处理的能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和动手的科研能力。培养出一批适应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所需要的思维型、创新型、自主型、科研型人才。

三、教师博览群书,提高自身能力

古人云:授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话用在我们教师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尤其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上的新教师,他们对于某门专业知识掌握的较为片面,不够系统。而要教好《有机分析化学》这门学科,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分析化学的各种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条件及适用价值对教材进行帅选。因此教师要想在短时间内在该门学科的教学上做到灵活把握、收放自如。那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地为自己冲冲电了,首先通过图书馆、书店、网络等各种途径对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要理解透彻。然后再群览现在已出版的各种版本的《有机分析化学》教材,从中对比、总结,提炼出精华。对于与学生毕业后从业去向有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及实验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曾庆林,杨善中,王华林.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23(4):7-9.

[2]吴能表,田红,黄麟.加强本科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 24(11):74-76.

[3]刘汉兰.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5) :16-18.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5

1.现行化学实验课设置所存在的问题

1.1化学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

现行化学专业理论课开设从大学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顺序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教材教法等。与之相对应地开设同名实验课。二者相呼应、相匹配。这虽然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对化学原理的验证,但这不利于拓宽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训练,致使学生重视化学理论学习,轻视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的训练,与高师院校化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1.2照方抓药,缺乏创新性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写预习报告,告诉学生实验题目、实验原理、所用仪器、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并且教师把溶液的配置、标定,怎样安装调试实验仪器及装置。这种教学方法属于服从型、照方抓药型,不能调动学生的探索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如果出现前面做过.的实验,后面与之重复内容只看别人做实验而自己不动手,重结果轻过程,使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单调、零散、重复、缺乏系统性。

1.3验证性实验多,综合设计性实验少

现行化学专业所开实验课绝大部分是模仿验证性实验,多次实验操作内容重复、单调,不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兴趣,结果使学生仅仅验证化学实验知识的内容的对与错,只会在限定时间内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模仿,而对整个实验过程中设计构思、方法选择、仪器使用组装、结果分析评价等不进行探讨,不能使具体实验技巧在实验中应用。而综合设计性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流畅性、深刻性、多思路性等品质。

2.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2.1调整实验课程体系

目前,各门课都感到学时不够。理论课改革首先要研究各门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以及相关实验课为主线进行合并、归纳与抽提,至少要做到删繁就简,减少重复,如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中的溶液的化学平衡,有机化学(包括有机分析)、仪器分析和波谱分析中的四大光谱部分等。与此相对应的实验课内容大致可分为三大块:第一部分实验: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为主,如实验室规则,玻璃仪器的洗刷与使用,简单玻璃工操作,天平称量与使用,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与配制,有效数字与偏差,元素、无机物、有机物性质实验等。第二部分实验:以合成技术和定量分析为主,包括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中难度较高的操作技术,这既是化学实验中的难点也是重点部分。第三部分实验:利用光、热、电、磁等物理信号的测量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内在性质,学习现代测试仪器的操作方法,了解并掌握各类波谱与物质内在结构的关系。第四部分实验:实践性实验,根据学生在前三年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中学实验,本地区农业生产的需要,教师科研项目等,学生自己提出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论证合格后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2.2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对中学教师的需求,必须对高师现开设化学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针对目前高师化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按照高师教育目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目标、化学基础实验课内容、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技能程度,打破常规实验课附属理论课程设置,调整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将有利于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机械知识;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90-01

满足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就业、转岗以及再就业培训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现代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工作技能。因此,职业院校应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机械知识是中等职业院校机械工程专业和相近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课程不仅含有大量的基础知识和抽象的概念,还含有大量的要求学员理解得图形与计算, 而在机械知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机械知识实验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实验作为辅助手段依附于理论教学、以验证理论为主要目的框架。实验教学滞后,实验内容呆板,形式不够灵活,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深化机械基础实验室教学改革。

一、实验教学的观念

传统的机械知识课程教学设计是以理论为主,实验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仅作为理论教学的印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创新和实践能力不足,而如今社会需要的是能够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顺利实现知识的更新和迁移,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具有在本职岗位上进行技术改造或创新的潜能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必须更新实验教学观念,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鼓励个性发展的建设思路。

二、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1、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手段要多元化:(1)将投影仪、视频展示台、CAI多媒体等引入实验教学,丰富实验教学课堂。(2)利用网络系统辅助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将授课课堂由教室和实验室延伸到因特网所覆盖的任何一个场所,通过网络,可大大增加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学员可以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体现了学员的主导地位,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了跟踪知识前沿,激发学员对实验课的兴趣,对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要进行优化整合及合理取舍。将实验分为基础型、综合型和实践型3类。(1)基础型实验:体现课程教学需要的基础型原理实验。对基础性实验沿用传统内容,既可保证基础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可满足实验教学基本要求,为学员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如机械零件展示实验、机构测绘分析实验等。(2)综合性实验:锻炼学员用机、电、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设计实现,体现了科学性、先进性、新颖性和可操作性。例主轴回转精度、运动精度测试、机床刚度,它们集中了机械、电子、计算机、传感器等。(3)实践型实验:给学员提供设计、制作、调试等环节的实验操作平台,使学员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如实验教学中给学员提供零散的机械零部件、电机、计算机等。

3、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是从设计实验内容到指导学员做实验再到评定实验报告。整个过程始终以教师为核心,学员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不但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压抑了学员参与实验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且限制了实验室的发展和师资水平的提高。为此,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 (1)开放实验室,提高专业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通过开放实验室,学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课题或自命课题进行设计和实验,引导他们的兴趣,训练和改进他们的思维方法,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尽可能大地发挥学员的潜能,发挥钻研实验技术的恶积极性,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2)采用理论课与实验课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目前,大部分实验课与理论课是分开来上的,由于实验课时相对较少,它往往滞后于理论课程。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将一些课程或一些课时直接搬到实验室来上,压缩课堂上对理论过程繁琐冗长的推导过程,挤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学员在实验中理解理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学,减少了学员的学习负担,增加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显著改善。

机械知识实验教学的改革,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实践证明,重视实验教学体协的改革,严格落实实验教学中各项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而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员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7

作者:史锐 张晓丽 吴品昌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内容涉及浓度计算、结构理论、热力学初步等等,涵盖了多个化学学科知识,但像结构理论等知识主要以描述性介绍为主。这种浅、全,但内容繁多的内容很难符合现代教学要求,也不符合现代化医药人才培养的要求。内容与实用性联系较少。内容中对知识在医药学上的应用介绍较少,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少。如缓冲溶液中只介绍简单的浓度计算方法,而在医药学上常用的溶液介绍非常少。(3)课程内容对不同专业无明显区别,授课无侧重点。因此需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力求少而精。因不同专业的服务方向不同,对所学课程要求也不同,而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影响对学生整体目标的培养质量。因此《无机化学》怎样适应于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怎样实施教学,是无机化学教学工作者们探讨和研究的时代命题。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构想。构建面向不同专业以无机化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本校无机化学教研室承担全校药学相关专业、护理学等多个专业的教学任务。并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设计需要,拟增加无机化学和现代无机化学课程作为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公共选修课,为其后续课程学习提供良好的铺垫,并为今后的科研工作起到引领作用。

因不同专业的服务方向不同,对所学课程要求也不同。因此,根据本校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以无机化学为核心的“1条主线和3个分支”课程体系,以适应全校不同专业对无机化学教学的需要。“1条主线”包括无机化学和现代无机化学2门课程,分别适用于药学和临床专业本科生必修和选修,体现无机化学对于药学和临床医学教学和科研的引导作用“;3个分支”包括无机化学(护理学专用)、基础化学和医用化学基础(中专护士专用),以加强非临床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相关无机化学知识的学习。(1)核心课程《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重点阐述物质结构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元素周期律、化学基本定律、气体、热力学基础、动力学基础、酸碱理论、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配合物等。通过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将为医药学各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有利于将来的实际工作。无机化学是药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计划新开的临床专业公共选修课,但不同的专业对无机化学教学有不同的要求,药学专业学习重点为化学相关理论及药物制备合成相关知识;临床专业学习重点为后续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课程学习做铺垫,以及元素性质和其前沿应用的知识。因此,在上述专业的《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突出专业特色、满足专业需求、体现专业水平的原则,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2)《现代无机化学》是药学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了无机化学及相关专业知识之后学习的一门计划新开选修课,其内容概括地总结无机化学中常用的经典理论成果,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理论工具,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对无机化学领域最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了解现代无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把握无机化学学科前沿的能力及其在药学和临床医学的应用,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无机化学》(护理学专用)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化学在护理学相关方面应用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重点研究酸碱理论、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配合物等理论及相关技能,对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4)《基础化学》是非临床医学专业计划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简述无机化学四大平衡理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以及光谱分析、薄层层析、电化学分析等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为其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5)《医用化学基础》(中专护士专用)是研究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科学,概括阐述化学相关知识以及化学技能在护士专业的重要应用。对护士专业今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整合新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整合非常必要,整合后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特色。(1)满足学科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无机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日益交叉、渗透、融合,学科领域不断扩展,从内容看,实用化和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只有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增开现代无机化学选修课,才能跟上形势的变化,做到与时俱进。(2)提高授课效率。目前教学要求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矛盾突出,其中教学内容重复和衔接不畅是主要原因之一。整合后,精炼、流畅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提高授课效率,减缓缩课时与增内容之间的矛盾。(3)通过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整合与改革,不仅提高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减少实验教学的重复建设,有效利用资源,缓解扩大招生与教学投入不足的矛盾,而且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应用知识和创新能力。

探索创新性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在原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通过实验手段的改革,教材内容的更新及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探索性的改革。(1)改革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跟踪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变化动态,将新知识和新技术及时吸收融合到实验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熟悉和掌握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验教学按基础(验证)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探索性实验3个层次展开。并按照改革要求,编写新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2)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改革单纯操作性实验考试模式。实验考试内容上实行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和论文撰写,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论文答辩和技术考核,根据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开辟无机化学实验第二课堂:定期举行无机化学学术讲座和文献读书报告会;提倡药学专业本科生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和实验室开放项目,撰写综述和论文等方法进一步充实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涵,促进本科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发展。随着高校教改形势向纵深发展,中医药专业无机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积极而慎重地进行,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逐步加强无机化学在高等化学教育中的基础和母体地位,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符合时展的中医药人才奠定基础。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49-03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任务,破解创新人才培养问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教育规划纲要》要求高校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教学改革重要标准,努力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要加强动手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的机会。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已成为本科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改革的新视点。

一、综合设计性实验特点及意义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本课程知识的相关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就是针对教师给定的实验题目或学生自拟的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来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完成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的一种复合性实验。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所需知识多且要综合灵活应用是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特点。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不仅需要运动生物化学理论知识,还需要相应的实验手段,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等。因此,综合设计性实验不但强化了运动生物化学原理的综合分析运用,而且使学生可以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为学生运动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以后进行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选题

运动生物化学是体育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竞技体育中,它是科学训练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在体育锻炼和康复医学中,它是合理掌握锻炼方法和安排运动处方的重要理论依据。

1.实验内容。根据运动生物化学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中的指导作用,综合设计性实验选题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以运动生物化学指标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这一方面实验的完成对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指标监控运动训练过程有重要意义,如“血乳酸指标的应用”对于掌握其评定运动强度或各供能系统能力有一个直观认识。另一方面是以运动生物化学指标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为研究课题。

2.实验设计的形式及要求。一种是完全型实验设计:在两个大的选题下,由学生自选内容、材料、仪器等,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如在运动训练监控中,学生可以选择仅用强度指标对运动强度进行监控,也可以用多个指标对运动强度、运动量及机体机能状态进行综合监控;第二种是有限性设计:教师给出一个实验范围或者基本要求,学生自行命题,自定所需材料、仪器等,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如在竞技体育方面,教师规定选题范围是“尿蛋白指标的应用”,则学生在实验中选取的主要指标就是尿液指标,用其来进行运动强度或机体机能状态的监控。

三、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

综合设计性实验是在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等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开展的,包括教师提出实验题目,学生查阅资料,确定实验主题,制订实验方案,教师和学生共同审定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论文,实验论文报告和及评定。

1.学生分组。在进行综合设计性实验时选择6~10人1组,分组人数过多,则会出现“大锅饭”现象;分组人数太少,实验对象如果选择本组成员自身的话,人数会不够。根据两界学生实验课的经验积累,6~10人既满足实验需要,实验任务分配又不至出现严重的分配不均现象,每位同学都可以参与实验工作。

2.方案设计的指导。实验方案的指导关键点。学生根据综合设计性实验课题的要求,确定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制定适宜的运动方案,选取合适的测试指标,正确进行指标测试。每组方案制定好后以ppt的形式分组进行汇报并答辩,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共同完善实验方案。

3.实验过程的指导。运动生物化学指标应用相关实验研究需要有运动方案设计及实施,在具体运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适当指导。如在进行血乳酸指标应用相关实验中,采血时间的把握需要教师给予监督指导,取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由于学生采血技术的不甚熟练而延迟了采血时间点,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

4.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论文完成的指导。数据处理和实验论文是检验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效果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虽然开设这类实验前学生已经进行统计课程的学习,但从这两届学生情况看,大家对具体的统计应用还是不甚明了,因此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对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给予指导。实验论文的撰写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知识梳理和深入思考的过程,因此,实验论文撰写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实验论文的撰写,每实验组再拆分成两个小组完成一份实验论文,即每小组3~5人共同讨论完成实验论文撰写。由于测试指标不是仅有一个,所以每小组在论文撰写时可以选择不同切入点。论文主要包括以下7部分:摘要、关键词、前言、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结果、分析讨论、结论和建议。论文写作过程中也要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格式和要求书写,使学生在整个的过程中都得到系统的锻炼,为毕业论文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5.实验的评定。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评定要贯穿淡化结果、注重过程这个原则,成绩评定包括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过程实施、实验论文三个方面,分值比例分别为40%、20%和40%。实验方案主要考察实验设计是否能达到实验目的;实验实施过程主要考察运动方案的有效实施和选用指标的采样及测试;实验论文注重论文中的讨论与分析,实验结果反映的问题以及产生结果的可能原因。

四、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案例

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要结合实际应用,具有真实性、可行性和应用性,实验项目的知识点要有利于学生结合课程理论,探索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下面是一个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例。

1.实验名称:尿液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2.开设对象:适用于本科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3.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尿液指标(尤其尿蛋白)的测定方法及操作过程、并熟练运用测试结果评定运动负荷及机体机能状态,指导运动训练。

4、实验内容和涉及知识点:该实验项目设计的实验内容有:指标的采样时间和指标的测定方法。设计的知识点涵盖了运动员机能评定整个章节内容。

5.指导和实施实验项目人员和实验项目开设的硬件环境:实验项目人员配置:实验项目组有两位老师组成,负责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的组织、实施与指导。实验项目组能够很好的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能调控各组成员的实践活动。实验项目开设的硬件环境:我校教学实验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配备实验所需的所有仪器设备,如尿十项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血乳酸自动分析仪等,能很好支持学生实验的开展。

6.学生实验题目的选取:经过3周时间,5组学生选定题目分别为:“不同负荷运动时北京体育大学游泳专项学生尿液指标的变化”、“以尿蛋白浓度代替尿蛋白总量评价运动员运动强度的合理性分析”、“大学生篮球普修课训练后尿液指标的变化”、“摔跤运动员一次训练课后尿液指标的变化”、“几种不同负荷下尿液指标的变化”。

7.实验实施及评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索性的设计性实验,并通过文献检索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结论。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工作和思维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

五、运动生物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实施体会与思考

1.体会。两届参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学生积极性都非常高,对整个实验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热烈讨论,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都得到了锻炼。多数学生认为本次实验是一种创新有效的教学方式,并期待下一次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2.思考。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具体如下:(1)实验题目的选取问题,题目选取太宽泛,学生不好把握,浪费过多时间;题目选取太具体又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大量的指导,1名指导教师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应增加指导教师或者增加博士帮助教师完成学生实验指导工作。(3)实验评定系统需要进一步量化,应从学生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创造性,实际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加以评价。(4)教研室教师应及时交流经验并进行研讨,共同完善综合设计性实验。

综合设计性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一种启发引导式教学,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性教学。因此,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段晓英,姚天明,杨勇,等.巧设综合实验提升综合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97-99.

[2]肖建富,高瞻,李桂新.综合性实验的界定与作用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2):143-145.

[3]邓铸.创造力的本质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5):38-42.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机能实验 综合能力 一体化教学 改革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82(2013)07(a)-0158-01

机能实验是在生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和病理生理学实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实验教学课程,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机能实验一体化的创新点

1.1变技能操作训练间断性为连贯性:过去由于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理论和实验实验在专科医学教育中分别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虽然都是在机能实验室做实验,但是实验操作是间断性的,学生在第二学期生理学实验操作时所学的操作技能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只能完成基本操作,实验质量难以保证,等到第三学期上药理、病生实验时,生理实验时学过的操作技能有的学生已经模糊不清或是完全忘记了,又要重新学习,也同样难以保证实验的质量和操作质量。机能一体化的实验通过整合将实验教学安排到了第三学期,实验操作比较集中,使得操作技能得到了集中训练和强化。

1.2变理论验证的单纯性为系统性:传统的生理、药理、病理生理实验教学是跟随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实验教学,侧重单纯地验证理论内容,虽然加深了对理论的记忆和理解但是学生并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有机的联系起来,甚至有些药物由于教学安排问题还没有讲到,学生在操作实验时基本听老师的教学安排,照葫芦画瓢,对于药品的作用原理等并不清楚,只能为完成实验而进行实验,对学生的启发作用不大,更谈不上学生自主开设创造性实验了。机能一体化的实验安排在生理课、病生理论课结课后、药理大部分讲完,学生对应用的知识有了较系统的掌握,在机能实验课上再进一步使之系统化。

1.3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相关性:我们对临床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将其培养成为能够为广大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合格的技术性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毕业生就必须有系统的医学基础理论,即人体的正常结构、机能状态是什么样子,在哪些因素的影响下,正常状态怎样改变的?过程如何?也就是病理情况如何?然后作为医生应用什么方法方式修复结构或应用什么药物来纠正或治疗,怎样使机体的功能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下。在传统的教学中系统理论体系的形成完全留给了学生自己,可是大多数学生没有自己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这对学生从事今后的专业工作就形成了一定的障碍。机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实验的设计上将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以临床技能为目标,尽量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模拟出病例模型,让学生在现有理论的指导下探讨救治方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机能实验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

2.1理论课课时设置: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理论课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前半段,在机能实验课开课前完成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理论课、部分药理学理论课。在单科理论课时不再进行实验。

2.2实验课课时设置:机能实验课安排在第三学期,由机能实验室独立完成。第三学期的实验课与部分药理学理论课同时进行,前期进行基本技能的实验和训练,为后期的实验模型制备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实验的质量和正常进度。后期进行综合性实验,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操作质量,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结合临床表现进行救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启发和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2.3机能教研室完成机能实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验教案书写工作,结合机能实验学的特点进行了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

2.4教研室教师进行机能实验开课前的预做,预做重点放在对动物实验数据的观察和救治方案的探索上,形成完整的救治参考方案。

2.5机能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科目进行教学,实行实验课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成绩表。

2.6举行学生机能实验技术操作大赛。以每届学生为单位举行一次,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操作热情。

3.教学测评情况

通过2007级临床专业四个班级人的参与教学改革后同学评议见(表1)。

4.机能实验一体化考核办法

机能实验学是机能三学科实验教学整合、重组所形成的实践课。该门课程考核对于客观、公证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实践,从而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机能实验考核由以下四方面构成:

4.1出勤成绩,占25分。

4.2实验操作成绩,占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