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ppt设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6 15:41:36

ppt设计论文

ppt设计论文范文1

关键词:Powerpoint,幻灯片;设计思路;设计原则;设计过程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148-02

Powerpoint简称PPT,中文名称演示文稿,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办公软件的重要组件之一。其作用是通过文字、图片、图表、动画及音视频等形式,让观众直观、形象地了解你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加深对你要表达的意思的印象。主要应用于教学、演讲和广告宣传等领域。

很多人用PPT进行演讲和宣传时,只是把文字、图片进行简单地罗列,或者文字、背景颜色搭配不谐调。结果是给人一种单调或者是眼花缭乱的感觉,PPT强大的演示功能并没有发挥出来,还降低了演示效果。

那么如何制作出设计精美、视觉效果和演示效果较好的PPT呢?我认为作为设计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充分认识PPT

首先应对Powerpoint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了解PPT的作用与功能,以便在使用中能充分发挥PPT的强大功能,达到较好的讲解或宣传效果。

1)PPT可以制作精美的电子相册,用来介绍你的成长经历或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等。

2)PPT可以对产品进行广告宣传,介绍产品的外观、特性和功能,以提高观众对产品的认知程度。

3)PPT可以用于课程的讲授,使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及动画,做到深入浅出,简洁直观,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4)PPT可以向观众展示你的才华,让你的思路更加清晰和逻辑化,让人更容易了解你的思想和能力。

人们在进行讲课、作报告或者是推销产品时,目的是想给观众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让人容易记住。心理学指出:同时采用多种记忆方式要比单一的记忆方式更容易产生长时忆记忆。这正是PPT在当前在各领域被广泛应用和认可的主要原因。

为了充分发挥PPT的作用,最好能使用Powerpoint2010以上的版本。这是因为在Powerpoint2010较早期的版本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如;视频和图片编辑功能以及增强功能、在两个对象(文本或形状)之间复制和粘贴动画效果、使用SmartArt图形图片布局等将会使你的PPT制作更简单、更丰富、更能使人接受。

2设计PPT的思路

一个好的PPT作品不仅仅要求设计者对Powerpoint的熟练应用,还要求设计人员要有一定的审美观和现代的设计理念。

1)掌握PPT的构件;一套完整的PPT文件一般包含:片头Flash、动画、PPT封面、前言、目录、过渡页、图表页、图片页、文字页、封底、片尾动画等;所采用的素材有:文字、图片、图表、动画、声音、影片等。在设计PPT时应根据内容选取适当的幻灯片和所用素材。

2)在设计PPT前应明确你的PPT是用来干什么。产品宣传?课程讲授?工作报告?不同的用途所选用PPT的模板和设计风格都是不一样的。

3PPT设计原则

PPT的作用是帮助演讲者将所需要讲解的内容更直观地让观众理解和接受。因此,如何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观众感兴趣并接受我们的观点是我们设计PPT的目标。我认为设计PPT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简洁原则要知道PPT只是一种演示工具,是配合演讲者进行讲解的,PPT的内容是通过演讲者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现出来的。演讲者才是主角,因此在制作PPT时幻灯片的文字不要太多、太乱,尽量做到简洁、整齐,要把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演讲者的身上,切记喧宾夺主。

2)统一原则要根据演示内容对版进行统一安排,对文字的标题、内容、图片和表格等进行合理的排版。如果是进行课程讲授就应该在母版中进行统一设计,使各幻灯片使用统一的风格。

3)谐调原则首先我们应根据演讲的目的选择不同风格的模板,模板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你的宣传效果和听众的感觉。

颜色搭配 色系不要超过三种,避免过于接近的或刺眼的颜色。

用相邻色表达风格,用对比色体现重点

根据室内光线选择背景和文字

4)适当原则在进行幻灯片制作时,不论是文字、图表还是图片,一定要适当,不宜过多不宜过杂,如果文字内容过多,应进行适当提炼,文字排版时尽可能地采用提纲的方式,内容太多时采用注释和备注的方式等。而作为产品宣传时则应使文字内容简洁,提纲挈领。另外动画效果在PPT中能够起到强调内容、修饰美化等作用,合理地使用动画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动画使用要适当,否则滥用动画,反而会起到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的不良效果。

5)强调原则为了达到较好的宣讲效果,在文字编排时可以利用加粗、更改字号或反色等方法对主题进行强调,突出重点。

6)对齐原则为了使PITT在播放时给观众留下赏心悦目的感觉,制作时尽可能使文字、图片、图表整齐美观,应注意段落间距适当、整齐,图文编排合理,表格正文是否对齐配色是否合适,各页面标题位置是否统一。在Powerpoint2010中可以使用自定义工具栏―横向或者纵向分布或网格线等方法可以快速对齐大量文字和图片。

7)视觉化原则心理学指出,人类的记忆信息中有70%~80%是来自视觉的。图像优势效应理论认为图像总是比文字更容易被人记住,尤其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注意到并且持续时间很短时。因此,在设计PPT时应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创意设计,通过网络寻找与主题相关的图片作为配图或者对文字进行图形化设计,可能提高对观众的视觉效果,加深对演讲内容的印象。另外,在Powerpoint2010中可以利用自带的SmartArt图形工具制作出精美业务流程图等。

4PPT的设计过程

在设计思路清晰后下一步就是着手设计PPT了,PPT的设计过程主要有以环节:

1)根据课题,设计提纲,设计者应根据PPT要讲解的内容设计一个贴近主题的提纲,要表达什么,展示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2)根据设计思路组织所需素材,文字的排版,图片、图表的选择,使用什么样的动画效果。

3)根据要表达的内容对PPT进行编排,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模板并对模板做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在PPT的轮廓已经成型后要及时对PPT的O计版式、文字字体、颜色、大小和切换效果及动画方式等进行更改和修整,使之更加统一、协调。

4)在上一步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对PPT的内容进行结构的调整,内容的修改,使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简洁,布局更加协调,最终达到我们制作PPT的理想效果。

ppt设计论文范文2

按照使用方式的不同,教育类PPT可以分为课堂教学类PPT与自主学习类PPT。长期以来,我们讨论PPT的制作和使用并没有将二者有意识地区分开来。实际上,课堂教学类PPT和自主学习类PPT由于其使用环境和面向的对象不同,在设计上有很大的区别。课堂教学类PPT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融入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教师和学生是共同使用者,该类PPT在设计时应当注重简洁凝练,既要适宜教师展现自己的教学方法,也要关心学习者的学习步调,因此对教师的使用过程即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有较高的要求。自主学习类PPT直接面向学习者,更加关注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过程,因此在设计时注重材料的丰富性和交互性。本文讨论的对象是课堂教学类PPT,关注其设计与使用的整个过程。

教学设计视域下的PPT设计策略

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为教师、学习者与教学内容。一堂优秀的课程必然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发挥主导作用,支持和帮助学习者与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交互并实现意义建构。因此,课堂教学类PPT的设计必然要关注学习者的特点、学习内容的设计及教学流程。

1.学习者分析与PPT设计策略

一般情况下,在开展教学之前,我们都会对课程进行系统分析,即前文阐述的教学设计。对学习者进行分析,针对他们的特点设计课程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环节,PPT作为教学内容的展示平台,必然需要面向学习对象进行设计。

从多媒体设计上看,色彩明快、板块活泼,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一体的PPT课件较受中小学生的欢迎;色彩沉静、板块稳定、图形图像重视逻辑展现、多种媒体所示信息量高的PPT较受成年人欢迎。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地考虑到学习者的特点,避免中小学生观看呆板的冷色调课程和成年人使用过于花哨的PPT,将会有益于课堂教学。同时,在进行媒体设计时,还应当注意适度和多样化的原则,那些干扰学生注意力的媒体信息尽可能不使用,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从内容设计上看,中小学生尤其喜欢那些充满“故事感”的学习内容。充满“故事感”的PPT,就是利用一些生动形象的叙述性语言,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事实性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学习活动过程;在成年人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功利性心理更为突出,在喜欢“故事感”的前提下,还注重信息的含金量,因此,长篇累牍的“故事设计”可能不适合一些成年人。从教学流程上看,PPT的设计应当注重中小学生和成年人的不同。一般来讲,低年级学生的持续注意力维持的时间较短,因此,在进行PPT设计时,每隔7~12分钟应当有相应的设计,给予学习者适当的放松,再将其注意力重新引向课堂。

2.内容分析与PPT设计策略

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来看,教学内容分析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主要内容说明等。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行分析好这些内容,并进行板书设计,应景发挥。课堂教学类PPT的设计,由于软件本身可承载的内容较多,能够整合多种媒体,使用方便,因此较之使用黑板时进行的板书设计虽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前期的要件分析是二者设计的根本出发点,PPT设计的不同是它拥有多媒体信息传达的优势,但它在控制课堂步调时又存在一定的劣势。由此,我们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利用以下策略使其扬长避短。

(1)细节设计,关心信息传达。通常,我们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层次,重难点分析围绕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延展。在设计PPT的时候,对知识与技能中的重要概念、关键词采用放大字体、粗体、画线、换色等方式突出显示,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关研究表明,在用正体字的页面插入斜体内容,学习者往往更容易记住那些斜体表现的字词。在重难点的把握上,PPT的设计采取一个主题一页或多页幻灯片演示,幻灯片一级标题表现该页主题是一种有效的重点突出方式。如果利用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展现复杂的内容,并设置得简繁得当,就能更好地让学习者抓住课堂学习中的重点。此外,利用PPT的自定义图形功能,对项目符号、标题进行美化修饰,可以让条目内容调理清晰、辨识度增强,在信息传达上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结构化设计,理清思路。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design)最早是用在软件设计上的方法,指给出一组帮助设计人员在模块层次上区分设计质量的原理与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它从整个程序的结构出发,利用模块结构图表述程序模块之间的关系。结构化设计的要点在于将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利用模块化的方法对这个整体自上而下分层细化。在这里引入结构化设计的思想,目的在于利用PPT的信息包容功能,将板书设计做不到的环节进行优化。在设计时,我们将课堂教学内容分为几大模块来设计内容纲要,只显示每个模块的主题内容,辅之以导航设计,逐层显示繁多的教学内容,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信息迷航问题。如在进行标题设计时,各级标题的字体形态、字号、位置等都应当一致,各个大的模块之间,背景应该相似,有时也可以辅以颜色变化加以区别。结构化设计的关键在于模块分析与内容细化,这是每一个PPT设计者必须关注的问题,也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

(3)增强“故事感”,优化内容陈述。目前,大部分的教学材料在未被教师加工之前,都充满了理性化的色彩,并不适宜课堂教学的“讲演”和“启发”属性的展现。尤其是在利用PPT教学时,教师容易被事先制作好的幻灯片控制,表现出一定的被动性。当更加“书面化”的PPT充斥课堂时,教师的适时发挥越来越少,课堂教学缺乏思维和情感的深度交流。思维和情感是相互影响的,事实性知识的传递和情感的交互是成功课堂教学的两大法宝。如果我们能将PPT设计得更有“故事感”,将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多种感官刺激的元素整合,形成一部立体化的“影片”,将更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其参与的激情。

(4)图形组织器,共享思维过程。图形组织器(GraphicOrganizers)是一种用于表现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图形结构形式。它是一种常见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利用图形组织器可展现内容之间的对比、因果、所属、关联、流程等不同的逻辑关系,包括星状网络图、矩阵图、树形层次图、链锁型图、素描图等几种类型。PPT的设计者,可以利用自定义图形或者SmartArt工具构建不同的图形组织器,展现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展现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过程。

案例:老婆婆去市场买李子,来到第一家摊位,店小二满脸堆笑打招呼,说自己家的李子又大又甜,老婆婆似乎不满意,摇摇头走了。到了第二家摊位,店小二热情招待,问老婆婆需要什么样儿的李子,老婆婆说要酸的,按照老婆婆的要求,小二卖出了一斤李子。接着老婆婆看到第三个摊位的李子又大又圆很抢眼,就问小二多少钱一斤。小二马上问老婆婆需要什么样的,老婆婆表明她想要酸的。小二觉得奇怪便问,别人都要又大又甜的,婆婆干吗想要酸的。老婆婆说因为儿媳妇怀孕了,要吃酸的。小二恍然大悟,说老婆婆儿媳妇喜欢吃酸的,一准生个大胖孙子,婆婆一高兴又买了一斤酸李子。紧接着,小二指着猕猴桃对老婆婆推荐说,孕妇需要补充维生素C,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高,对孕妇特别好,随后老婆婆又买了两斤猕猴桃。上述为一个营销学常用案例。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故事的主角为一个老太太和三个摊主。

如果按照文字陈述的方式,学习者需要加工更多的信息,以形成和归纳背后的知识关联。若我们采取如图1的矩阵图,一切就显得清晰明了了,能够较好地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担。

教学设计视域下的PPT使用策略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课堂和一定数量的中小学课堂使用PPT进行课堂教学,与其应用的广泛程度相比,PPT的课堂实施即PPT的使用环节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教师和学生的抱怨层出不穷。焦建利(2010)曾总结PPT的教学错误,其中包括使用的问题如下:目无受众,照片宣科;晃动光标,过分紧张;拘泥文稿,忽视交互;过分迷恋,依赖成瘾;准备不足,手忙脚乱。由此可见,解决PPT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除了设计,我们还应当关心教师的使用问题。

(一)PPT课堂教学的特点分析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黑板与粉笔是教学内容表达和展示的工具。教学的实施过程便是教师主观能动实现的过程,板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整个过程中展现了教师的思维过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在以PPT为内容载体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电脑、屏幕及鼠标成为主要的教学工具。PPT的预先设计和制作具有较强的媒体功能,它将教师从板书的书写和繁杂的作图过程中解放出来,减少了课堂中教师生成内容的环节,提高了信息传达的效率。但是,这也弱化了知识的生成性,禁锢了教师自己的身体和思维过程,使得整个课堂缺乏体态语言、思维和情感的交流。

(二)教学设计视域下的PPT使用策略

在PPT课堂环境下,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受制,大部分的教师成为幻灯片放映机器或者是有声阅读机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下三点:PPT设计和准备不足,不熟悉幻灯片的结构与流程;从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中走出,不适应PPT课堂教学的传播方式;在新型的环境下,缺乏相应的讲解策略,或者是根本就缺乏课堂教学的引导、组织和讲演的能力。我们根据PPT课堂教学环境的特点,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1.优化课前准备,帮助教师熟悉PPT教学材料

目前,由于PPT制作门槛较低,大多数的单位和个人并不重视其开发技能的培养。事实上,优秀的PPT设计和优秀的教案一样,抛开实施的环节,它几乎决定了整个课堂的成败。此外,精心设计PPT耗时过长,大部分教师为了节约时间选择从网上下载PPT的成品。一方面,网上免费的PPT资源良莠不齐,教师很难找到优秀的资源;另一方面,PPT本是展现教师教学设计流程的课堂教学材料,下载PPT等于是放弃了教学设计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会出现诸如紧张慌乱、照片宣科等现象。

从上述的两个问题来看,学校和教师个体应当注重从技术和理论两个方面提升教师的PPT素养。同时,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出版商精心制作的PPT开发资源,供教师修改使用。教师在使用资源时,应当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对PPT的一些页面进行修改和二次创作。

2.利用工具,解放身体,充分利用体态语言

在PPT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为了播放幻灯片,不得不坐在多媒体电脑前操作鼠标,成为一部PPT放映机。这使得本就缺乏分享知识生成过程的课堂更显得尴尬和死气沉沉。电脑手写板和激光翻页笔是两种PPT课堂教学辅助工具,它们虽然操作简单,却能从本质上解决上述问题。利用电脑手写板,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推算和演绎过程应时应景地展现给学生,将PPT页面和传统的板书结合起来,与教师三位一体,在情感上会给学生一种“同在感”,因为学生不会再感觉教师“偷懒”,而是觉得教师在同他们一起书写和分享。激光翻页笔的主要功能在于让教师脱离讲台,让他们和以往一样,可以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使用体态语言,与学习者近距离地交流。

3.重视PPT的讲解修炼

与传统课程相比,教师利用PPT进行教学时,虽然节约了板书书写的时间,减少了知识生成的展现,却使自己缺乏思维的缓冲过程。当一页页的幻灯片显示出来时,不少教师无法选择合适的语言去描述和延伸教学内容,仿佛是被PPT控制了整个步调,机械地一步步展示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显得被动,学生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办法规避上述问题。一是在进行PPT设计时,尽量减少页面呈现的内容,显示要点和重点即可。在备注中可标明授课时所要延展的内容,其余部分在课堂上应景发挥。当PPT页面内容不多时,必然逼迫教师采取更充分的准备方式,以免授课时无现成的内容可讲。二是尽可能地用PPT内容的动态显示来设计和展现知识演绎与推理流程,或者利用手写板描绘,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个动手和思维缓冲机会,以便掌控课堂。三是重视常规的演讲策略修炼。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准备好的案例、逻辑推理、比喻等来重点解释部分条目,以保证在遇到页面内容过少、理论性太强或者页面条目过多、重点不明时不会影响教学效果。

小结

ppt设计论文范文3

关键词:新概念;多媒体技术;PPT;平面设计

PPT设计能力是新时代的写字水平,是个人形象和团队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它是知识一度收集,二度消化,三度转换后的艺术品。PPT功能非常强大,绘图、动画、编程无所不能,它是将知识转化为多媒体符号,以标题文字、图表、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的方式直观呈现。学习PPT的目标是学会利用多媒体符号表达,要求设计精,表达巧。

一、文、标、图、动、音的使用说明

PPT初学者往往会把Word中大篇幅的文字复制进PPT,在他眼里,PPT是大号的发言稿;也有人会找个模板,把大篇幅复制到图表里,这两种都是不可取的。PPT中文字的呈现应该遵循2.5法则,即每页不超过两段半,每段不超过两行半。这样避免了文字过多,不易阅读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把PPT做成发言稿。即使这样也要把文字设计成动画型,还要配套声音,才能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

陈三明教授在新概念多媒体快捷技术中讲到“文不如标、标不如图、图不如动、动不如说”的观点。这里“文”指的是篇章文字,“标”指标题,图包括smartArt图、图片等,“动”指动画。这些统称多媒体符号。文字的特点是表达准确,但不易形象理解。一般定义类必须用文字表达才准确,我们可以在文字下面配套相应的注释性图片、动画等,这样既有准确的文字说明,又有形象的多媒体符号。流程、项目可以做成smartArt图,这比文字描述自然要高明的多。故事或流程我们可以做成swf动画。

PPT中的声音包括主题音乐、插曲、音效、语音等。这些声音除语音外,大多是营造氛围的作用。主题音乐是贯穿作品始终的一条主线,在听觉上通过合适的乐器用音符的起伏向观众传达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将观众第一时间引导进入自己所感受理解的情节中去。插曲专属特定的情节内容,是烘托某一特定情节的氛围变化,调动观众的情感起伏,表达特定的思想。这就像一段舒缓的背景音乐,可以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一样。音效是一种提示性的声音,它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滑稽有趣的特殊音效可以引发观众的欣赏兴趣,音效的使用能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自然,再好的文、标、图、动、音的设计都不如演讲者形象生动的讲演让人难以忘怀。只有它们与生动演讲相结合,才能成为完美搭档。

二、从模仿到设计

设计是思维的呈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习中借鉴别人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提高我们的设计能力,就要经常浏览别人制作的PPT,取长补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出现了许多PPT论坛,微信公众号等,经常逛逛这些论坛,会发现,PPT的功能非常强大,高手做的PPT真的漂亮,有很多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

仿制优秀的PPT动画,关键是在制作中体会动画制作的要点,掌握PPT基本的绘图技巧,以及PPT模板的构成,包括主题、配色、图表等等方面。模板太花哨,会影响到表达过程,让观众过多注意模板,从而忽略幻灯所要表达的实际内容。模板的制作和使用要根据使用的场合来确定,如果是一堂普通的课,建议使用色差强的模板,这样会让每个学生能够看得清楚。如果是答辩或学术汇报,推荐选择简洁明了的幻灯片,可以显示出严肃认真的学术气氛。如果是广告推销,就要主题突出,吸引眼球等等。标题文字、图表、图像、动画等多媒体符号就是信息的载体,它们不仅可以减少PPT里的文字,还可以让理解变得更容易。在仿制过程中我们可以抛开现成的模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改善PPT所承载的信息,调整PPT逻辑,尽量不再使用现成的模板。

三、交互式PPT

ppt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PPT教学课件;英语教学;全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6-0070-05

英语学科教学以其独有的工具性、情境性等特点,对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如何在实践中探索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英语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外语学习能力,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深层次整合已经成为教学教研活动关注的重点,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美国学者丹尼尔・平克提出的全新思维是指在左脑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右脑思维,掌握高概念和高感性的能力,即“六感”(the Six Senses):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其主要含义是:不仅要有焦点,还要懂整合;不仅重功能,还要懂设计;不仅有论点,还要会讲故事;不仅有逻辑,还要会共情;不仅要严肃,还要懂幽默;不仅重积累,还要追求意义。[1]

本文主要关注PPT教学课件这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多媒体工具,结合在大连庄河地区实际调查中所发现的诸多问题,结合英语课堂实际情况,力求探讨全新思维视角下如何设计与使用PPT教学课件,以求为教学教研工作者提供一些资料和建议。

一、研究方案制定

1.研究对象

本调查主要是针对大连庄河市内2所中学和3所小学。笔者在调查时,选择了两所小学,分别是庄河市向阳小学和庄河市新华路小学,在庄河市向阳小学分别从二年级和四年级随机选择一个班级进行调查,在庄河市新华路小学分别从二年级和五年级随机选择一个班级进行调查。同时选择了两所中学,分别是庄河市第三十一初级中学和庄河市第二十八初级中学,在这两所中学都分别从初一年级和初二年级随机选择了一个班级进行调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对英语教师进行调查时,还在这四所学校外另调研了一所小学,是庄河市第二实验小学,但由于某些原因并没有在这所学校对学生进行调查。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兼有访谈法和文献调查法的研究手段来了解大连庄河地区中小学英语课堂中PPT教学课件的使用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并试图探究出一种有关PPT教学课件的创新设计思维。

问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问卷,主要从教学设计的角度进行调查,调查中小学英语教师对PPT设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整体性的有效把握。另一部分是学生问卷,主要是调查学生对课堂上PPT教学课件使用的看法和意见,同时也调查了学生比较关注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笔者在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中都设置了两道相似问题,答案不同者,则判定为不能真实反映接受调查者的态度,即为无效的问卷。本次问卷共发放问卷的具体情况是:教师问卷51份,学生问卷500份,共回收问卷551份,其中有效问卷是497份。详细情况见表1。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中小学英语教师PPT教学课件应用情况

关于教师日常上课使用PPT教学课件频率的调查如图1所示。

由图1上数据可知,目前虽然大部分英语教师都能够使用PPT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但是PPT课件并没有真正走入英语课堂,甚至一些富有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依旧拒绝PPT教学课件进入课堂。

在使用PPT课件教学的英语教师中,自己设计制作的教师有35.2%,同事之间交流共享的有37.3%,而网上下载并修改的占到了27.5%,虽然网上的PPT教学课件资源很多,但是精华很少,英语教师在网上下载的课件不一定能够很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对于重难点的突出也不一定能很好的把握。如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每个英语教师都应该学会自己去制作教学课件,就相当于亲自去感受课堂设计,对于把握课堂教学过程有很大的帮助,这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不失为一条良策。

在调查教师认为PPT教学课件的设计水平是否影响教学效果时,有82.4%的教师认为是,而有15.7%的教师认为不是,从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英语教师认同PPT课件的良好设计在教学中应用的积极影响,但从与一些教师的交谈中也了解到,他们对于PPT课件的认识程度不够,设计方面更是缺乏相应的指导。PPT教学课件对于英语课堂的意义远不止其被普遍认可的优势,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学生创造情景,提供模仿对象,在促进学生会话练习的同时,还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英语交际能力的训练。[2]所以提高英语教师对PPT教学课件的认识和PPT教学课件设计的水平是重中之重。

2.中小学学生对英语课堂PPT课件的基本评价

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其对PPT教学课件的使用意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根据调查,有61.4%的学生对英语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PPT教学课件非常满意,而仅有1.8%的学生对教师用的PPT课件非常不满意,两个极端选项不排除个别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和抵触心理,但是就总体情况而言,学生对教师的PPT教学课件还算比较满意。

当问到PPT教学对学习的影响时,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减轻了教师板书负担,加快了讲课的进度,学生对PPT教学课件的认可更能体现出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完全依照PPT课件进行教学也是不可行的。在问及针对PPT课件教学和“黑板+粉笔”的教学哪种教学格局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时,有81.2%的学生认为应该两者结合,这说明英语课堂不仅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其基本的拼写和写作能力也尤其不能忽视,结合传统的板书式教学的优点,为其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喜欢在PPT课件中加入音效, 认为音效对于他们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同时,音效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教师讲授形成双重记忆,更有利于加深印象。但是加入效果音或者装饰性动画有可能会分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所以笔者针对此项调查了学生的看法,仅有6.8%的学生认为经常会,40.3%的学生认为偶尔会,而有52.9%的学生认为从不影响。对于PPT教学课件中音效最好在哪些地方使用的调查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对PPT教学课件的使用整体上表现出支持的状态,可以说,对于学生来说,PPT教学课件就像英语课堂中的一种调剂品,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所在。

3.英语课堂PPT教学课件的设计分析

针对PPT教学课件的设计,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进行多方面调查。

(1) PPT课件整体设计分析

PPT课件整体设计包括整体布局、背景使用等,在对学生的调查中,有97.8%的学生认为教师的PPT课件页面整体布局简洁明了,仅有小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整体布局眼花缭乱,呆板生硬。并且有62.8%的学生认为教师通常使用的PPT课件背景很简洁,也有11.2%的学生说教师使用的是空白背景,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综合使用这些背景,合理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情境的内容,做到激励、启发、协调、反馈等教学功能的合理运用。

(2) PPT课件设计的内容分析

在内容设计方面,68.4%的学生认为教师的PPT课件内容组织层次化,主题内容突出,46.6%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在照搬课本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内容的层次化,还要注意与书本内容的合理结合,如果完全照搬照抄的话,那么PPT课件教学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并且能够符合课本要求的内容,比如与单词相关的猜词游戏等。

(3) PPT课件设计的艺术性分析

高质量的PPT课件应该是优质的内容与艺术的形式的统一。高质量的PPT课件让人赏心悦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色彩总体协调,图象清晰,动画、音乐等多媒体元素与情境变迁、教学进程相一致,使学生和教师间产生情感互动,创造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3]在幻灯片的呈现中,文字篇幅的设计体现一定的艺术性,篇幅的大小有时会决定学生学习的效果。对于每页幻灯片中的文字篇幅调查,师生的反映情况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幻灯片的篇幅不易过长或者过短。PPT课件中幻灯片篇幅过长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视觉压力,而张数过多则会引起视觉疲劳。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有95.1%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使用的PPT课件里面的幻灯片张数正合适,并且易于理解;而在教师的调查中,有60.7%的教师说自己设计的PPT课件一般在10张左右,有27.5%的教师一般在20张,剩下的教师选择的是30张或者30张以上。从教学效果来看,数目在10-20张左右的幻灯片在英语教学中易于使学生理解接受,当然,由于具体的教学目标不同,这个数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应该结合具体教学情境而定。

艺术性的另一种表现在于色彩的设计,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4]色彩隐性作用在于它可以不知不觉地影响人的心理和情绪。为了不让人眼花缭乱,一页幻灯片的标准色彩不应该超过3种,在PPT教学课件设计中,每张幻灯片也可以使用超过3种颜色,但多出的颜色只能作为点缀和衬托,绝不能喧宾夺主,尤其要注意以图片为主的课件的颜色选择。[5]根据笔者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同一页面上文字颜色种类超过3种的有19.6%,3种的有27.5%,2种的有43.1%,1种的有9.8%。在色彩设计方面,有50%的学生认为主辅色不能合理搭配,重难点内容不突出;有32.7%的学生认为色彩选择上随心所欲,没有针对性;有28.5%的学生认为色彩整体风格与教学内容不相符;有11.7%的学生认为色彩杂乱花哨,无统一基调;还有16.1%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具体数据如图4和图5所示。

由图4和图5可以看出,英语教师的PPT教学课件在色彩设计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在PPT课件中文字是最常见的,而文字的特效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师问卷调查中,有相当比例的教师选择了课件中大部分文字有特效和少部分文字有特效,分别为33.3%和49.0%,说明目前教师在文字特效的使用上是比较均衡的。但是文字具体该加什么特效,还是由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而定。而根据对学生的调查,教师使用最多的文字特效就是使用不同的颜色,归根结底还是在色彩的搭配使用上出现了问题。

很多英语教师没有充分使用视音频,访谈中了解到他们觉得视音频的过多加入会影响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并且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说,这一教学手段并不被教师广泛认同。很多英语教师喜欢在PPT课件中加入背景音乐,他们认为背景音乐可以起到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功效,而学生也确实是认同这种效果的,因为有84.8%的学生认为背景音乐搭配合理,有助于课件内容的呈现,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背景音乐对课件内容不起任何作用甚至是干扰了课件内容的呈现。

(4) PPT课件的互动性设计分析

教学时交流的艺术,不能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而要更加关注以学习者为中心,不仅要在PPT课件设计中吸引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要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件设计中加入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比如一些猜词游戏等。在调查中显示,有26.0%的学生表示英语教师课堂经常展开互动,有17.0%的学生表示教师从不开展互动活动,而有57.0%的学生反映英语教师只是偶尔开展课堂互动活动。

而在对教师的调查中,有52.0%的教师表示自己的PPT课件中偶尔有设计趣味性互动游戏,而选择通常和每次的分别为27.5%和3.9%,这说明教师的PPT课件设计中学生的自主性体现的不是很好,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在课件中加入过多的游戏等互动性活动会让学生分心,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精力不够集中。在调查教师课件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时,72.5%的教师表明是演示法,仅次于它的是情境教学法,有68.6%的教师选择,而任务驱动法有43.1%的教师选择。这说明,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的PPT教学法是演示法,这种教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却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即易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而情境教学法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散思维,激感,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的情感对认知有增力效果,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6]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几种教学方法,不仅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和启迪,还要用到任务驱动法这种能够给予学生大量实践,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并进行分析的教学方法,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

三、结束语

1.PPT教学课件创新思维设计探究

既然大部分学生都希望在PPT课件教学过程中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那么教师在PPT设计时就要慎重考虑每一步。用创新思维去辅助设计恰到好处的满足了学生的要求,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领会大纲,做到适“材”而定。然后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界定学生的层次水平,做到因“人”而异。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对于英语的学习属于有意识的学习,而有意识的学习又必须置于自然环境中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创设出真实的交际情景。而且英语教学的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已经远不止基础语言的学习,还融入了文化,所以英语的学习是包罗万象的,这就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大胆使用创新手段和创新思维,这样才能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也进行了真正意义的英语教学。笔者根据调查的结果总结以下几点设计原则。

(1)可读性设计

即在幻灯片中突出教师想要强调的部分,准确定位视觉元素,注意信息条理性,给学生提供清晰的结构。

(2)简单就是美

使每张幻灯片的表现形式和展示内容简洁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并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

(3)多模态演绎

过多的信息和数据是枯燥无味的,而且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英语学科的学习应该充满趣味性,而不是死记硬背。因为对于学生的左脑思维来说,已经足够认知教师在PPT中所给出的信息和数据,而为了开发学生的右脑思维,就需要使PPT多模态演绎,将信息、情感、视觉效果三者合一,构成学生喜欢的生动有趣的课堂。

(4)交际式情境

要在PPT教学课件设计中融合交际教学法,就是要在课件设计中有意识地展开课件与英语听说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并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创设交际式情境。

2. 具体改进分析

英语教师在PPT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精心设计,利用丹尼尔・平克提出的全新思维作为PPT设计的引导,[1]注重交响感、设计感、故事感、共情感、娱乐感和意义感,使PPT设计更具有价值和意义,最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全新思维。

PPT教学课件不仅仅是用来展示学习内容的工具,它更重要的角色在于“融情于景”,使学生体会到语言的乐趣,从而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笔者根据分析总结了几点设计理论:①精心设计,注重实效。②强调学生主体性,增加课堂互动设计。③创设英语听说环境,提高英语表达能力。④加强教师PPT设计培训,优化教师信息素养。

目前大连庄河地区英语教师在PPT课堂教学上是比较用心设计的,学生的满意度也比较高,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件的互动性设计,听说能力培养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以探索,加以运用,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熟练运用PPT课件教学应该成为教师的基本职业能力,所以教师在PPT课件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互相补充,让它在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丹尼尔・平克(著),林娜(译).全新思维[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洪慧玲.英语多媒体PPT课件设计和使用的误区及策略[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13-514.

[3]周旋.基于PPT的课件设计原则初探[J].科技传播,2011(4):200.

[4]马铁丁.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ppt设计论文范文5

PPT在电视中展示

在电脑中展示PPT幻灯片,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以致于有很多人认为PPT幻灯片只能在电脑中播放,而无法在其他设备中播放,因为其他设备没有办法安装PowerPoint应用程序,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没有了PowerPoint程序的支持,PPT幻灯片仍然可以被正常播放,例如,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将PPT幻灯片打包成EXE格式的文件。为了能让PPT幻灯片在电脑以外的设备中也能展示,PowerPoint 2010程序支持将PPT幻灯片内容转存为视频文件,通过将转换成功的视频文件刻录成DVD光盘,就能顺利在电视中播放展示幻灯片了。当然,视频格式的PPT幻灯片也能在手机或MP4等设备中展示。要想让自己的PPT幻灯片在电视中正常展示,可以按照如下操作步骤将PPT幻灯片内容转换成视频格式:

首先开启PowerPoint 2010程序,打开需要在电视中展示的PPT幻灯片文件,在文件编辑界面中依次点选“文件”|“保存并发送”选项,之后按下“创建视频”按钮,在其后界面中设置好视频播放的清晰度,例如要在高清电视中展示幻灯片时,可以选择“计算机和HD显示”选项,来将幻灯片转换成高清视频文件。为了让PPT幻灯片展示更完整,我们在正式将幻灯片的文件格式转换成视频格式之前,一定要将幻灯片设置成自动播放方式,之后在创建视频设置区域处将幻灯片另存为WMV格式的视频文件。

其次需要将视频文件刻录成DVD光盘,毕竟不是所有的电脑都能直接播放

W M V格式的高清视频文件。在将视频内容刻录成DVD光盘时,可以直接利用Windows 7系统内置的Windows DVD Maker工具来完成。只要开启Windows DVD Maker程序,按下主界面中的“选择照片和视频”按钮,打开如图1所示的设置对话框,单击其中的“添加项目”按钮,从弹出的文件选择对话框中导入事先已经转换成视频格式的文件,按“下一步”按钮后,设置好合适的菜单样式,最后按“刻录”按钮就能将幻灯片内容刻录成DVD视频光盘了。

PPT在网页中展示

在内网环境中,我们有时需要将自己制作的PPT幻灯片放到内网中与他人共享交流,不过贸然地将其以文件形式放到网上让人访问或下载,幻灯片的设计版权将无法得到保护。有鉴于此,很多用户考虑到了将PPT幻灯片转换成网页格式,并将其到单位内网网站中,这样既能实现与人共享交流的目的,又能实现保护设计版权的目的,可谓是一举两得。

要让PPT幻灯片以网页形式与他人共享交流,可以从网上下载获得Adobe Captivate这款专业工具,该工具可以将单机版PPT转换成网络版PPT,从而实现让PPT幻灯片在网页中展示的目的。在将PPT幻灯片转换成网页格式时,首先启动运行Adobe Captivate程序,打开如图2所示的主程序界面,单击其中的“录制或创建一个新项目”按钮,打开录制或创建对话框,单击“其他”标签,在对应标签页面中选中“由Microsoft PowerPoint导入”选项,确

收看PPT幻灯片内容。为了实现这种类型的展示目的,PowerPoint 2010程序支持网络远程播放功能,利用该功能可以轻松实现远程展示,让用户在网络的任何位置同步观看幻灯片播放内容。

要同步展示PPT幻灯片内容时,可以启动运行PowerPoint 2010程序,在主程序界面中依次单击“开始”|“打开”命令,打开需要展示的幻灯片文件,点击“幻灯片放映”选项卡,在对应选项设置页面中按下“广播幻灯片”按钮,切换到幻灯片广播设置对话框,选中“PowerPoint Broadcast Service”选项,按下其中的“启动广播”按钮,将当前播放地址到网上。

接着利用自己的Windows Live ID进行登录(如果用户使用的是Hotmail、Live Messenger或Xbox LIVE,表明已具有Windows Live ID。),当然,要是用户的组织已设置了自己的广播服务,那么他将可以启动广播而不要用到Windows Live ID。之后,我们会看到如图4所示的设置对话框,在这里会生成一个在线播放链接,将该链接地址直接发送给远程用户,他们只要单击该超级链接,就能接受远程广播幻灯片,并在同步中观看到幻灯片的播放内容。

PPT在脱稿中展示

汇报演说时一般要边汇报边演示,有时为了更加详细地说明某个问题,还要顺便查阅一下原始汇报材料,显然这会影响幻灯片的展示效率。事实上,我们可以将某些问题的详细说明信息以备份形式添加到PPT幻灯片中,日后在脱稿展示时,位于备注栏中的说明性文字内容是不会被展示出来的,也就是说备注栏中的内容只有汇报演说者自己看到,而位于台下的用户仅能观看到纯幻灯片中的内容,这样我们在汇报演说时即使忘记了某些内容,只要用眼睛瞄瞄备注栏中的内容即可。

要达到脱稿展示效果时,可以先用PowerPoint程序打开需要展示的PPT幻灯片文件,选中需要添加说明文字的PPT页面,在该页面的“单击此处添加备注”区域处(如图5所示),输入需要添加的说明性文字。接着单击PowerPoint程序界面中的“幻灯片放映”选项卡,在对应选项设置区域中选择“使用演示者视图”选项,这样就能让投影仪和系统屏幕中播放的幻灯片内容不同了。当然,如果本地系统中只连接有一个监视器,“使用演示者视图”选项将无法发挥作用。

日后在播放添加了备注信息的PPT幻灯片时,我们将会看到系统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既有幻灯片内容,又有备注内容,而投影仪投射出来的画面仅包含幻灯片内容,如此一来我们就能轻松进行脱稿展示幻灯片了。

ppt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信息技术;PPT;教学效能;措施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以PP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小学课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运用PPT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部分教学实践反馈的信息显示,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并未显著改善教学质量,甚至出现了质量的下降。这说明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存在不少误区,教育效能亟待开发。

何谓效能

效能最基本的解释为系统达到目标的程度,或系统完成某一任务要求的程度,它经常被用来衡量事物与人的状态特征。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效能是指“选择适当的目标并实现目标的能力”就是去正确完成目标的能力。

教学效能就是达成预期教学结果或影响的程度,具体而言,就是协助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水平和能力,它包括:数量,质量,效果,影响,学生满意度等多方面的要求。教学效能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效能的重要依据。

信息技术的教学效能分析

1、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PPT集文字、表格、图片、音频、动画、网页、视频等各种教学资源为一体,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能够将黑板上无法传递、原本看不见、看不清的信息带到课堂,使整个知识概念形成过程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抽象问题具体化,难点问题简单化,加快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有利于增加教学容量。PPT灵活快捷、表现方式多样,教师可以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消化”的形式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同时PPT能够节省大量板书时间,大大提升授课时效,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3、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PPT可以把优真的音响、色泽亮丽的画面、具体可见的形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经典“搬上”讲台,使学生能近距离的聆听“大师的教诲”,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在感情的参与下进行学习活动,多感官的获取教学资源,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

4、有利于改善课堂气氛。PPT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粉笔加黑板”的简单、机械、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图文并茂、栩栩如生、优美动听的“吸引式学习”,寓教于乐,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效能的因素分析

PPT教学效能潜力巨大,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难以发挥最优作用,有时甚至不及传统教学工具,主要是由于缺乏对其辅助教学规律的认识,走进了PPT使用的误区,如“书本搬家”、“舍本逐末”、“满堂灌”等。正如技术中性论的观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听命于人的目的,只是在技术的使用者手里才成为行善或施恶的力量,影响PPT教学效能是相当复杂和多元的,笔者认为有要由以下几点:

1、物理因素。通常是指承载PPT教学任务的设备和环境条件,它决定着PPT的展示力。众多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在面对清晰亮丽的画面和悦耳逼真的声音时更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因此PPT投影设备的老化、音响过大或过小、屏幕反光性能下降、环境光线调整不当等问题均会使其教学效能降低。

2、PPT设计。PPT教学的精髓在于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复杂的问题变为形象化、具体化和易于理解,恰当的PPT设计是提升PPT展示力和教学效能的基础。教师在设计PPT时,信息量过大或者过小,信息内容缺乏内在组织联系,表现形式和技巧粗糙,都会形成学生的理解瓶颈,造成教学效能的降低。

3、沟通效率。即教师的讲解力和学生的反应力,它是影响教学效能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讲解力是一门艺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将PPT展示的内容用最高效的传递给学生并得到理解和记忆是讲解力的核心。学生的反应力是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主要的表现就是课堂氛围的活跃程度,这也是教师的教学步伐和节奏是否调整的重要依据。

4、责任意识。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受任务、功利等的影响,贪图方便,不顾实际教学效果甚至放弃教学责任心的现象是降低PPT教学效能的重要原因。“不善于”、“不会做”PPT是教学技能的缺乏,要强化知识培训;“不愿学、“不愿做”PPT是教学态度的背离,要强化责任意识。

大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能的措施

1、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和PPT辅助教学之间的关系。以PPT为代表的新型教学工具有许多优点,教学效能潜力巨大,但传统教学手段仍然有着自身的特色,而且至今以后仍将被广泛采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第一目标,扬长避短,把握好PPT等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组合方式,当用“一支粉笔”就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可以不必使用PPT等信息技术。

2、强化PPT设计,提升PPT展示力。要掌握信息适量原则,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满堂灌”;要理顺教学内容的内在组织联系,不可照抄课本,尽量达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一目了然;PPT表现的形式和技巧要随教学内容转变而有倾向性,要通过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网页的有机组合,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注意力。按照功效、实用和量力相结合原则,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

3、加强师生交流,提高沟通效率。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师生课堂的互动,使PPT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要当好“节目主持人”,根据课堂气氛的反馈调整教学的步伐和节奏,适时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好各种教学手段的转换交替。教学中,要营造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的氛围,正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实现双方的深入沟通。

4、提高教师综合业务素质。以PP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课堂教学对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是多层面的,包括PPT前期制作、教学资源整合、语言表达、驾驭课堂等。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PPT使用水平和设计技术,深化对教学的理解,提升调控课堂氛围的能力,进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强化教学责任意识,端正对新型教学工具的认识,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解决了许多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为根本,改善教学环境,强化PPT设计,加强双向交流,提升教师综合业务素质,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吴瑰.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3月.

[2]罗珉.德鲁克的效能与效率理论解读[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8,(1):29-35.

ppt设计论文范文7

一、教材分析

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这些应该成为处理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脉络。本节内容包括: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知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现在已经遗忘,而且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2.

概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3.

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让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

4.

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解决策略: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二)教学难点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解决策略: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意识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积极意义,以及发展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必要性。

五、教学条件分析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内探究学案。

六、教学流程图:

思考答疑

自学“拉马克”

思考推测回答问题

自学内容

回答问题

独立思考

细听讲解

辩证思考

领会“发展”

讨论交流

构建框架

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

展示问题

引导自学

分析讲解

攻破难点

设置疑问

引发思考

组织讨论

引导小结

难点解析

攻破“自然选择”

分析讨论

中肯评价

创设情境

引入“进化”

迁移应用

巩固小结

PPT

PPT

PPT

PPT

PPT

七、教学过程:

教师的组织与引导

学生活动

数字化资源的使用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进化”

关于生命的发生和发展,一直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教师以问题引入(ppt展示问题):在进化理论创立之前,人们是如何看待生命起源这个问题呢

讨论:神创论与进化论的区别

讨论,各抒己见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进行讨论。

PPT展示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冲突,为课堂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氛围。

通过提问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

,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思考答疑,自学“拉马克进化学说”

结合教材P110的相关内容,思考以下问题:(ppt展示问题)

问题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ppt展示内容)

问题2:拉马克认为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师以材料的形式用ppt展出,让学生通过材料理解“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学生阅读内容并结合资料思考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利用PPT展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难点解析,攻破“自然选择学说”

组织学生阅读P111内容,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ppt展示问题)

事实1:自然界的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利用ppt展示图片)

问题2:但是自然界的生物在一定时期数量保持相对恒定的,而不会越来越多,为什么?

(播放视频)

问题3: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的个体,谁生存并保留后代的机会更多?

问题4: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什么?

讨论5:分别用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颈长?

学生根据问题先独立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此部分知识。

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图片、动画呈唤起学生的心理注意。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设计和展示序列化、分层次的引导性问题,为探究学习提供支架,引导学生

定向探究,持久的进行思维活动。

分析讨论,中肯评价

讨论: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不同点

问题1:达尔文的自然学说是否完全否定了拉马克的观点?

问题2: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的适应性与自然选择有关吗?

(展示拟态、警戒色、保护色等图片)

问题3:达尔文阐明了遗传的本质和变异的来源吗?

问题4: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对具有某种性状的个体进行选择,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学生根据问题先独立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此部分知识。

限于知识水平,学生还不能够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做出评价,所以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意识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积极意义,以及发展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必要性,并且让学生懂得生物进化理论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发展。

迁移应用,巩固小结

情境1:一个有大风大浪的岛屿上,昆虫的翅,要么特别发达,要么无翅。为什么呢?

情境2:一种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X菌效果就会下降,原因是细菌产生了抗药性。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小组讨论,表达交流

引导学生将自然选择学说独立的应用解决新问题,有利于启动学生大脑的内化力。

小结:展示本节内容的知识网络,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并设置随堂练习,当堂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ppt设计论文范文8

【关键词】TRIZ;计算机基础;目标

TRIZ是俄语теории решения изобретательских задач的英文音译缩写,其中文全称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理论可以提高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一整套思维方法和工具,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TRIZ理论的概念和方法,可以帮助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TRIZ理论概述

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以G.S.Altshuller为首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了近250万件发明专利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发明专利进行分析和分类,总结出创新原理,以解决新出现的发明问题。随着前苏联解体,TRIZ理论广泛传播到美国、欧洲和亚洲,成为企业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有力工具。TRIZ理论认为,技术系统都是有规律向着越来越完善的方向进化和发展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进化过程的动力。

2.运用TRIZ理论解决问题的思路

TRIZ理论认为,矛盾是技术系统各个部分发展不均衡的产物,发明就是克服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进步的过程,查明并消除系统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运用TRIZ理论解决发明创造问题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2.1分析技术系统

先将所遇到的问题归结为TRIZ理论的一般问题,对技术系统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分析,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阶段。分析过程中要确定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对技术系统进行详细的分解,定位问题所在的系统和子系统,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

2.2确定技术矛盾

在分析技术系统的基础上,提炼问题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确定技术系统需要改善的特性,同时确定改善技术系统有可能恶化的特性,将以上两个特性对照39个通用工程参数进行标准化的重新描述。

2.3解决技术矛盾

用技术矛盾中提炼的两个改善和恶化的参数查找阿奇舒勒矛盾矩阵表,在矩阵中这两个技术参数所在行列的交叉点就对应着实践证明最为有效的创新原理序号,按照这些序号查找40个发明原理汇总表,得到发明原理名称,探讨每个原理在具体问题上如何应用和实现。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的启发, 就可以寻求具体解决的方案。

3.TRIZ理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TRIZ理论所提倡的创新方法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有许多相通之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以计算机基础为起点,办公自动化软件和计算机基础设备为讲授对象的一门课程,是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快速解决各种软件和硬件问题。在该课程教学中,运用TRIZ理论的工具和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学习方式,革新教学工具,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3.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TRIZ理论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鼓励和培养学生寻找新的、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在快速处理WORD文档的课堂训练中,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多个生活案例排版为规定格式的WORD文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创造性应用了工业生产的流水线概念,进行分工协作,大大提升了任务完成的速度和质量。在Powerpoint课堂训练中,教师鼓励学生开发新的PPT制作和表现形式,运用Photoshop、画图工具等软件处理PPT文件中所需的图片等,实现了传统PPT达不到的功能。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很好的激发,对所学的知识也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3.2运用最终理想解设定目标

TRIZ理论中,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以明确所解决问题的最终理想状态,并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不断靠近最终理想解,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常常采用项目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模拟实际工作情景,解决一个又一个办公中遇到的问题。在Powerpoint软件教学中,为了解决PPT文件在不同电脑和系统中的兼容性问题,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最终理想解的分析,假定先不考虑其他外部条件,一个PPT的最终理想状态应具备哪些条件。经过师生共同的讨论分析得出以下条件:

(1)幻灯片播放中能快速导航至任意页面。

(2)保证在不同系统的电脑、不同版本Powerpoint软件中显示相同的效果。

(3)成品只有一个文件。

(4)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和传送。

按照以上最终理想解,经过进一步的讨论,针对以上条件中的每一项特性,学生找到了最接近理想解的解决方案:

1)将PPT第一页制作成导航页面,列出每一个标题和重点,并制作导向相应页面的超链接,然后在每一页正文幻灯片右下角插入“回到首页”按钮。无论演示者处于幻灯片的哪个位置,都可以按两次鼠标精准的定位到PPT的相应位置。

2)将PPT文件保存成“Powerpoint 97-2003”格式,以兼容大多数Powerpoint软件版本,在不同的电脑上进行演示测试,及发现问题进行修正,同时将PPT文件输出成图片,以备不时之需。

3)图片和视频文件均嵌入PPT文件中,不采用调用外部文件的方式,使成品只有一个文件。

4)嵌入PPT文件中的图片视频都进行压缩处理,有效减小文件体积,方便通过互联网和优盘等介质传播。

3.3运用目标树进行方案设计

目标树是TRIZ理论中用来分解复杂问题的工具,将一个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子目标,将大问题化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形成逻辑层次清晰的树状结构,研究者只需按照目标树完成最低层次的子目标,即可向着总目标不断推进。在 Powerpoint课堂练习中,学生要分组完成一个主题PPT的完整制作流程,包括资料搜集、结构设计、模板制作、内容填充和美化等全部工作。在工作开始之前,教师会引导学生运用目标树进行方案规划和设计,按照目标树进行分工协作,控制工作进度。这样,一个复杂任务就分解成了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便于学生理解和执行。

总之,TRIZ理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理念,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具有重要意义。TRIZ理论的概念、方法、工具应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开阔思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灌输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会积极思考,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程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伊力,TRIZ.科技创新新方法[J].企业经济,2009,8.

[2]韩立芳,张明勤,李海青,石海龙,臧德江.TRIZ技术研究及在教学工具创新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07,2.

ppt设计论文范文9

关键词: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5.048

Discussion on PowerPoint in Daily Teaching

XIao Hai-lian

(Hubei Vocational Opening University,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in the daily teaching through one of the office software PowerPoint produce courseware for teaching is more common,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ive teaching in daily PowerPoint application is , and we als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

【Key words】PowerPoint; Multimedia; teaching

0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逐渐渗透和应用,在教育领域应用得更为普遍。本文主要以在课堂中运用较多的PPT技术为例,分析其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 PPT在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

PPT的主要设计目的不是专门为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而是为了人们在公共场合进行演讲研发出来的。PPT具有很多控制方法以及多媒体的处理功能等,而且跟其他的技术相对比操作更简易,因此广泛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在使用习惯PPT之后觉得如果失去PPT就无法上课,这就说明我们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1]。不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PPT的应用还有很多的缺陷。

1)是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并不具备科学性以及实用性等,不能有效的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从而造成人们在理解信息技术时产生误区。

2)是大多教师在学习使用PPT的时候,仍然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主要表现为,教师仅仅把传统教授方式里的信息内容通过文本的方式在幻灯片里展示出来,自己仅仅在讲课的时候机械的点击幻灯片直至结束,或者是照着幻灯片的内容读下来。这时候学生仅仅是学习在PowerPoint所制作展示出来的知识内容,跟以往的学习方式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如果仅仅把PPT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是极为不科学的。这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的特点,仍然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并不利于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构架,不能促进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3)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不灵活。比如说很多教师总是用提前做好的PPT对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教授,总是按照固定的教学思路授课,并没有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这种方式的教学会对教学的个性化创建造成不良影响,限制了从实际情境出发的教学理念的开拓,甚至会造成课堂的静态性发展。

2 促进PPT充分发挥其主要功能的方法

2.1 PPT的设计过程

2.1.1 PPT的界面设计要直观

人们在进行“媒体等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喜欢简单的媒体传播方式。因此在设计PPT的界面时,需要在简单直观的原则上进行设计,但是这并不代表只是单纯在幻灯片上将主要提纲罗列出来,而是要将界面设计更加精简化和明了化,明确的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总之,在设计界面的时候需要遵循美学的观点,力求协调,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吸引过来。在安排教学内容以及辅助的操作内容时,必须要符合教材的具体要求,并且将PowerPoint制作好的课件布局的特征展示出来。也就是说,界面的设计既需要静态展示,又需要插入多媒体的动态元素,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一方面,在对静态页面进行美化的过程中,需要与美学艺术观念相结合,力求界面的美观大方。另一方面,一定要基于多媒体设计原则来插入多媒体动态元素。

2.1.2 PPT内容设计要简明清晰

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让学生完成学习的目标,因此幻灯片的内容一定要按照教学的主要目标来设计,将教学内容展现出来,并且适当的引入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不过这不是说一定要在每一张幻灯片上都用满篇文字进行表述。

按照“多媒体设计原则”里的一致性,尽量避免在PPT中加入跟教学内容无关的图像和文字,一定要保证内容的简明清晰。这主要是由于一个简单明了的PPT课件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连贯的心理,对重要的信息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并且通过自己的构建方式将这些信息吸收掌握。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将教学重点简单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除此之外,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还需要按照冗余原则,比如说,PPT课件如果可以通过动画来进行良好的解说,那么就不需要再加入多余的文本信息,否则将会在视觉上形成繁琐复杂的感觉[2]。

2.1.3 PPT情境内容要丰富多彩

在教学活动中,交互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此,在PPT课件中添加一些丰富的互动,注意在幻灯片中添加一些动作按钮以及超级链接等。这就超越了传统媒体单纯的展现作用,促进了人机之间的互动,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出来,带动学生积极的参加到学习中去。但是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应避免出现将实际情境中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忽略的现象。媒体可以说是一种环境,而课堂现场是一种需要良好驾驭的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在使用PPT的同时也要跟学生之间加强互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某一个话题,使用PPT结合文本信息、图形录像等多种元素制作出一个内容丰富且简明清晰的演示文稿,然后针对这个话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或者小组探讨,这样就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2 PPT的使用过程

要想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将PPT的主要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思想和实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2.2.1 思想意识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树立这样的思想意识——在传统教育注重“教”的基础上,考虑怎么样才能通过“教”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应用PowerPoint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理解其教学方式背后隐含的意义,能够把教学理论和信息化技术上有机结合,促进教学质量。

教师制作出来的PPT不但要教给学生教学内容,还要让学生通过PPT对自己进行教育,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也就是说通过PPT来完成学习。这样学生自己就可以成为教师,可以利用PPT来主动学习,把原来的从技术中学习的这一观念进行取代,那么学习的本质将会随之发生彻底的改变,学习最终会从知识的获取真正的转变为知识的建构。

其次,学生还可以通过PPT来增强学习的意识。学生在正确的理解PPT功能的基础上,加强多媒体素养的培养,积极的利用多媒体因素达到学习的目标PowerPoint一旦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被应用到学生的学习当中,那么学生就能够通过课件与教师建立起良好的教学关系,就可以完成更高级、更丰富的学习任务。

2.2.2 实践动手方面

教师在制作PPT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其制作能力水平,将课件从技术层次上升到艺术层次上,争取制作出设计具有科学性、界面具有简洁性、交互具有丰富性等多种特色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恰当的使用PPT教学技术。课件的运用要从教学目的出发,为教学目的服务。文字、声音、动画、图形、图像等的运用要恰到好处,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不能为了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如果有些内容不适于多媒体呈现就不要生搬硬套。例如,某计算机办公软件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通过PPT把该软件从安装到使用的过程通过切图的方式加以制作,这样学生就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也能通过PPT加以掌握。只有教师能够正确分析和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制作出具备专业性、科学性、艺术性的课件,并能启发学生从事“有意义的学习”,才算真正利用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才可能帮助学生高效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目标。

3 结 语

综上所述,若使PPT在日常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就需要全面统筹好教师、学生、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等因素,对PowerPoint的本质形成深层次的了解。在快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今天,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便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充分发掘技术的潜力,发现隐藏其后的新的教育理念,形成新的改革思路,创立起新的思维类型,以有效改进教育工作者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体现PowerPoint辅助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3-4]。

参考文献

[1] 董艳.信息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

[2] 叶志文.走出POWERPOINT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9):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