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银行卡产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7 17:57:38

银行卡产业论文

银行卡产业论文范文1

关键字:银行卡;竞争;转换成本;ATM跨行收费标准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1-0059-05收稿日期:2007-11-26

一、我国银行卡市场现状

银行卡是依托现代科技和通讯网络技术的新型金融电子支付工具,是商业银行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和部分功能,作为结算支付工具的各类卡的统称。

自从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国内第一张信用卡至今,我国已发行银行卡12.3亿张,其中信用卡5429.5万张,借记卡11.76亿张。在银行卡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银行卡受理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预计到2008底我国境内可受理银联卡的各类特约商户达到80万户,各类受理终端达到1400万台,其中POS终端120万台,ATM终端12万台,手机终端1200万台,POS和ATM终端银联新标识覆盖率达到100%。

我国银行卡市场在不断壮大的同时,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竞争主要源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传统的POS机消费和ATM机查询、取现业务上,各商行各自为阵,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客户,引发不良竞争,使国内银行卡行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第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国际性的银行卡组织大量进入,并开展人民币业务,这些机构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于银行卡的营销和竞争策略的制定上,给予其特约商户更优惠的补贴,以抢夺国内的客户资源,这也加剧了我国银行卡市场的竞争。

从经济学理论看,银行业是一个不完全竞争行业。虽然我国的银行业属于垄断竞争的类型,大银行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产品有一定差别,但缺乏独占市场的能力。各家商业银行想要在竞争中谋求优势地位,发行银行卡是一条最佳的途径,于是各家商业银行开始大量发行银行卡。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对银行卡的受理环境和资费标准的争论,各家银行应设置多少ATM机,分布范围如何,如何确定跨行收费标准,是否每个商业银行都应加大银行卡的发行力度,等等。这些问题是现在各家商业银行重点需要解决的,解决的如何也将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利润和消费者认可度。基于这种现状,各商业银行根据转换成本模型制定竞争策略,维护拓展现有市场和客户群,似乎是一条可行之路。

二、银行卡转换成本理论模型

所谓转换成本是指顾客在改变服务供应商时对所需时间、货币和精力的感知,它可被视作阻止顾客脱离企业服务关系的一种障碍(Anderson,1994)。银行业的转换成本是指客户在选择银行时需要搜寻信息进行决策,从一家银行转换到另一家银行时发生的成本。夏普认为消费者的转换成本是导致消费者被锁定的主要因素,产生于每个消费者在特定品牌或服务上的人力、物力的投资。转换成本可以被视为是保持与客户关系的重要屏障,是保持客户忠诚度的重要战术性因素。客户的转换成本使银行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量。

由于银行卡市场是研究转换成本存在、测度及其对银行业价格竞争策略影响的最优市场,国外很多经济学家专门从事对银行卡转换成本的研究。Ausubel最早提出转换成本在银行卡市场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认为银行卡产业是一个搜索成本和转换成本极明显的产业。而所需成本和转换成本包括发现提供更低利率的银行信息成本,花费在申请新的银行卡的时间、努力和情感,因为放弃旧卡而没有充分利用的年费和优惠条件,放弃长期持有一个银行的银行卡而可能获得的更高的信用评级和信用限额,申请和收到银行卡的时间差。Calemn和Mester运用消费者融资的调查数据证实了银行卡中转换成本的存在,论证了银行卡不完全竞争主要归因于消费者的转换成本。Stango认为银行卡市场天然地为调查价格和转换成本之间的关系而生,他归纳性地认为银行卡的转换成本可以从平均每个帐户的借款余额、年费和过度支票等3个方面加以量化分析。

下面主要介绍两个关于银行卡转换成本的模型,来分析我国银行卡市场上各商业银行是如何运用转换成本来对持卡人施加影响,以维护客户的忠诚度,使本行在银行卡市场占据竞争优势地位的。

(一)转换成本模型一:银行卡转换成本模型

该模型是夏普提出的,一个快速简便的转换成本估算模型。夏普建立了市场存在两个银行和多个银行情况下转换成本的计算方法。根据其推导,均衡价格体现为当前市场份额和转换成本的函数。消费者的转换成本是价格和市场份额的函数。在这一结论下,不同银行消费者的转换成本可以各不相同,而产品的价格是转换成本的增函数。夏普还使用了芬兰1997年最大的4家银行存款市场的数据计算各家银行客户的转换成本,其结论具有启发性,可以借此来分析我国银行的转换成本。

夏普的模型主要结论是:一般来讲大银行客户的转换成本较高,而最小银行的客户可能甚至没有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公式:δi=fi-ηjfj/ηi+ηj,其中ηi表示帐户数,fi表示逾期,从而我们可以得到δ1=463,δ2=400,δ3=464,δ4=-3,夏普的结论是:小银行很少给自己的顾客施加转换成本,而大银行却给顾客施加转换成本。该模型的结论符合我国银行卡市场的现状:一些规模较大的银行给客户施加苛刻的转换成本,而一些小型的股份制银行无法向持卡人施加转换成本,只能借助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持卡人。借此我们可以分析我国银行卡市场给顾客施加的转换成本问题。

1.学习成本和认知成本。第一,尽管我国银行卡市场现在竞争激烈,但是除了对贷记卡持卡人定期寄发信用卡宣传资料外,对借记卡的持卡人一般没有此项服务,更不用说对非本行的客户了,因此,若持卡人要了解各个银行卡的价格和收费,选择适合的银行卡的搜寻成本就会比较高;第二,不同的银行卡提供的服务也各不相同,学习新业务的使用方式对一些消费者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

2.机会成本。一是在我国银行卡一般作为工资卡使用,或者说对大部分持卡人来说使用频率最高的往往是工资卡,工资卡一般都包含着银行和单位的一些协议,若要求单位将工资转入职工制定的另外一个银行的卡里,转换起来要经过与单位财务部门、工资银行等多个环节,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发生的交通、通讯费用也是个可观的数目。若碰到服务态度差的、办事效率低的银行,转换成本将会很高。二是网点的分布和距离,对一般情况来说原来常用的银行卡网点可能是最便利的,转换后舍近求远将会带来不便,加之ATM跨行收费,必然导致转换成本的上升。

3.连续成本。首先,我国银行顾客所持银行卡的开户行往往是所在单位业务往来行的开户行,所在单位已经与该行建立一定联系,若消费者需要查询帐户交易状况或差错等比较方便,特别是如果通过单位财务部门出面更能迅速有效的处理问题,一旦转换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麻烦;其次,注销和重新设定公共事业缴费等服务项目也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

4.沉没成本。是指持卡人建立或保持银行业务关系所付出的但无法得到补偿的时间、精力或费用,例如一旦转换,在原发卡银行获得的消费积分必须放弃。

从以上分析可知,对我国银行卡的发卡行来说,尽量地提高转换成本,来维持或是扩大本行的消费群,提高持卡人的忠诚度。而对我国银行卡大部分持卡人而言,都希望银行卡的转换成本降低或者为零,这样就能无代价地享受到最大可能的银行卡优惠政策。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目前银行卡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矛盾以及生产者与生产之间的竞争,银行卡市场出现了一定的混乱局面,加之银行卡市场的管理不到位,更加剧了矛盾和竞争。

(二)转换成本模型二:ATM竞争模型

众所周知,ATM是作为银行卡的互补品而存在的,往往是银行卡发行量越多所要求的ATM机也会相应的增加,所以银行在银行卡市场上不仅在银行卡上做文章,也在与银行卡配套的ATM机的转换成本上做文章,以增加该行银行卡在银行卡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我国银行卡发展的早期阶段,银行卡在ATM机上取款时不需要任何费用的,随着近年银行卡市场的发展,ATM机上的取款收费业务开始发展起来,下面表2是我国现在主要的商业银行在ATM机上收费标准。

下面我们引入ATM机竞争模型加以分析。

假设我们考察两家银i=A、B,A银行拥有a1台ATM,B银行拥有a2台ATM,设A、B拥有的ATM的数量是外生变量,令fi表示银行i对每个开户人所收取的费用,δ表示客户从一家银行转换到另一个银行的成本。假设要么转换成本非常高,要么各家银行安装的ATM的数量差别不大,δ≥a1-a2,A、B拥有的相等的客户η,ATM机是兼容的,客户可以从任何一台ATM机上取款,那么在每个银行i持有帐户的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公式是:

虽然银行i为吸引银行j的客户,必须降低转换成本δ进行补贴,如果ai>aj,银行i可以将它的价格幅度减少α(ai-aj),因为它将更多的ATM提供给了转换客户;若ai

由上述模型可以得出,当某银行将自己的ATM供其竞争银行的客户使用,它的利润水平随之下降,即当银行A把自己的ATM与银行B兼容时,会增加银行B的客户收益,而他自己的客户效用并未改变。因为银行A的客户不能使用更多的ATM,于是当银行A自己的ATM可以为银行B的客户所用时,它降低了自己相对于B的价值,因此必须降低收费,这便是为什么银行对自己的客户不收取费用,而对别的银行的客户征收较高的费用。这正是转换成本理论在起作用的表现形式,根据表2所显示的内容还可以看出,如浦发银行对异地跨行都不收取任何费用,这是因为其无法与大银行相抗衡,对客户施加转换成本,只能以此来吸引客户和维持客户数量,达到其他的利润目标。

三、转换成本理论对我国银行卡行业竞争的指导意义

借鉴上述银行卡转换成本模型,可以为我国银行卡行业的发展指引方向。我国的银行卡市场经过各家商业银行几年的艰苦努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在促进消费和银行业务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银行卡市场还处于一个混乱无序状态。首先,银行卡市场的制度不完善;其次,各商业银行出于自身考虑而做出的无序竞争,严重阻碍了我国银行卡市场的良性竞争与发展,导致持卡人数量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和银行卡的消费金额占全国总消费金额的百分比,与经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要使我国的银行卡市场有一个良性的发展和竞争,我们应结合国外转换成本理论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银行卡市场:

1.制度先行,统一管理

银行卡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其要求有统一的市场和制度来协调,因此,在我国发展银行卡业务时,必须坚持统一规划、领导和管理的原则。完善银行卡市场的制度建设,组织有各商业银行参加的银联,负责协调各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与互助。

2.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统一技术规范

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为了更好发展银行卡业务,开拓银行卡市场,应由银联尽快制定出与我国金融电子化总体规划相协调的银行卡发展规划和政策,在技术上制定一整套银行卡的技术规范,打破目前由于体制上的原因而造成的各自为战、技术规范各异、设备重复投资的局面。无论银行卡持卡人在何时何地消费,银行卡联机网络都可以为持卡人提供快速、方便、准确的服务,通过刷卡、录入消费金额这样简单的操作,集“黑名单”查对、授权、清算和划汇为一体,保证商户与个人使用银行卡的资金的安全性。同时,各家商业银行应做好特约商户的思想工作和培训工作,邀请其共同投资,建设与银行卡的发展相配套的ATM网络、POS 网络,逐步实现银行卡业务统一的网络和自动化处理,从技术上努力提高银行卡的安全性,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银行卡的发展和普及创造条件。

3.加强银行卡知识宣传普及

银行卡的普及程度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用水平与文明程度。目前社会公众普遍缺少银行卡方面的知识,各银行卡发卡行需要尽快通过各种方式和媒介广泛宣传和普及银行卡知识,让人人了解银行卡、办理银行卡、使用银行卡,让每个商店受理银行卡,并且通过适当让利,使银行卡消费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从而刺激银行卡的发展。

4.降低银行卡收费标准,简化办理手续

目前我国银行卡是否收费成为消费者选择办理哪家银行的银行卡依据,各银行可以考虑减免银行卡的收费,扩大客户持有银行卡的数量。再者,银行卡办理手续成为客户办理银行卡的另一道屏障,办理银行卡手续的繁杂和等候办理的时间,无疑加大了客户的时间机会成本,各商业银行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支持和与公安部门身份证核实系统联网,缩短银行审核客户的时间和制作银行卡的周期。

5.加快我国银行卡用户的信用制度建设,确保用户的资金安全

各银行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采集持卡人的声音、指纹等,在全国各个城市实行银行卡被盗或丢失电话挂失、指纹验证挂失,建立客户的信用档案,为持卡人资金安全提供更好的保证。

6.加快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首先,应参照国际惯例,将分散在不同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加以整理,形成一部规范银行卡市场行为的专门法规,为严厉打击伪造、冒用银行卡、恶意透支以及拒受银行卡等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7.改革银行卡的营销体制

银行卡的营销,是指银行卡机构或银行卡发卡银行通过特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银行卡知识,介绍银行卡特点和功能,从而引起公众的兴趣,激发公众申请并领用银行卡的欲望,以扩大银行卡发行和交易的一切活动和手段。根据国外银行卡市场发展的经验,各家发行银行卡的商业银行应改革过去的银行卡营销方式,建立一套完整的营销体系。

参考文献:

[1] 奥兹・谢伊.网络产业经济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 Kim, M, D. Kliger, and B.Vale.1999. “Estimating Switching costs and oligopolistic Behavior”.

[3] Matutes , C., and A Jorge Padilla.1994, “Share ATM networks and Banking Competition”.

[4] Note to accompany to Information Rule: 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8, Carl Shapiro, Hal R. Varian.

[5] Pricing with consumer switching costs: evidence from the credit card market ,Victor Stango,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Dec.2002.

银行卡产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信用卡产业链;合作博弈;价值链

0引言

《2009-2012年中国市场深度调研与战略投资咨询报告》称,当前我国的个人信用卡持卡人数量已接近7000万,超过40%的信用卡持卡人持有一张以上信用卡。然而,在我国信用卡产业蓬勃发展、信用卡普及率大幅攀升的背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目前,仅有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和中信银行3家股份制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信用卡业务盈利,但盈利的总体规模偏少,而发卡总量占整个市场逾50%的四大国有银行,鲜有披露信用卡业务盈利;整个信用卡产业链条价值创造能力远远低于国外同行的水平。究其根源,在于商业银行仅着眼于在自身运营中挖掘利润,忽略了在信用卡产业链上进行有效的价值挖掘和利润增长点的开拓,使得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缺少应有助力、推力及活力。

1信用卡产业链、价值链及其价值运动模型

信用卡产业链涉及制卡厂商、商业银行、运营商(银联)、服务商(商务外包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增值服务商)、特约商户、持卡人等六大主体,其中特约商户和持卡人同为产业链的服务对象。这些主体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相互作用,产生多种关联联系,如图1所示。一是商业银行、持卡人、制卡厂商、商务外包公司间形成的信用卡制卡和传递的关联关系;二是持卡人通过信用卡与特约商户发生的消费联系;三是商业银行、银联、特约商户、第三方支付机构间的资金流转和清算关系;四是商业银行、持卡人、增值服务商间的服务关系。这四种互动联系在信用卡产业链上形成助推力,推动着信用卡产业链的价值创造,并确保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信用卡产业价值链是信用卡产业链的内生动力,是一条以信用支付为对象的价值增值链。价值链上的各个主体通过对信用支付的不断“加工”,如介质传递、消费、功能升级、平台打造等,为持卡人和特约商户提供信用支付产品和工具,实现信用卡产业价值链的价值增值。如图2所示,信用卡产业价值链上各主体间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制衡,构成了信用卡产业价值链的价值运动模型。

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该模型内涵有四:

1)持卡人和特约商户是整个信用卡产业链的利润来源。

价值运动模型说明持卡人和特约商户是信用卡产业价值链的最终用户,是商业银行、增值服务商、第三方支付机构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使用者,持卡人与特约商户间的消费用卡过程为整个信用卡产业链提供了利润来源。商业银行在开展信用卡业务时应最为关注持卡人和特约商户。

2)商业银行与增值服务商、银联为互利关系。

价值运动模型展示了商业银行与增值服务商之间价值传递的相互性。增值服务商主要是指为持卡人提供除信用支付外多元的产品服务,包括保险、基金、手机通信等。商业银行通过在信用卡上嵌套更多的服务项目,增加产品的竞争力,以提高市场份额。银联是传递商业银行、持卡人、特约商户之间交易信息的重要平台,银联网络覆盖面越广,商业银行的交易范围越大、交易量越多。价值运动模型中,银联为价值链不断输送动力,同时亦分享着价值增值的成果。

3)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竞争关系。

第三方支付机构是指非金融机构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机构提供部分或全部货币资金转移服务(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定义),其涉足领域包括网上支付、特约商户收单等。对商业银行而言,第三方支付机构虽不能提供信用支付功能,但却能通过为持卡人提供更为灵活的付款方式,如支付宝、财付通等,将特约商户集聚而收归囊中。在价值运动模型中,由特约商户输出的价值链在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中分流。

4)商业银行与商务公司为互助关系。

商务公司是商业银行转移信用卡业务中技术含量低或人工成本高的服务或操作中间环节的承载商。在价值运动模型里,商务公司通过外包服务为商业银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从而为信用卡产业价值链创造价值。

价值运动模型揭示了信用卡产业链和产业价值链上的内在发生机理,明晰了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产业价值链上的角色内涵和与其他主体间的关联关系。可见,在信用卡产业价值链的不断循环过程中,处处蕴涵商机,商业银行可通过有效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找到扩大收益,压降成本,实现盈利的方法。

2信用卡产业链利益主体的合作博弈分析

合作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如果协议、承诺或威胁具有完全的约束力且可以强制执行,合作利益将大于内部成员各自单独经营时的收益之和,同时对于联合体内部应存在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分配规则。合作博弈以每类参与人集合可以得到的共同最优结果来表示博弈,如果收益是可以比较的,且转移支付是可能的,则合作收益可以用一个单一数字来表示,否则最优结果为帕累托最优集(特征函数)。通过对信用卡产业链利益主体进行合作博弈分析,可以在该框架下探索我国商业银行与信用卡产业链上的与其他竞争主体间进行合作是否能出现双赢,以实现整个产业链条收益的最大化。

2.1合作博弈的k-s解法

20世纪70年代,数学家e.kalai和m.smorodinsky提出了在保证博弈双方合作时可同时增加一定收益的条件下寻求合作效用最大化的k-s合作博弈解法,该解法的核心是按照选择合作时双方收益的最大可能增加量的比例分配总体增加的收益,对于不同实力或合作地位的博弈双方而言具有显著公平性。k-s解法是在nash解的基础上改进的,故k-s如果有解,亦必为帕累托最优解。

假设:设yi=maxx∈x ui(x),i=1,2。(u10,u20)为合作双方参与谈判的起点,亦为双方谈判的底线。双方参与者经过讨价还价,最后得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可行结果(y1*,y2*)∈s,s表示谈判的所有可行集。

记在u1-u2平面上从(u10,u20)出发经过(y1*,y2*)的射线为k-s线。解集s的边界线段为ab。如果ab与s的边界在(y1*,y2*)处相切,那么k-s线与ab的焦点(y1*,y2*)即为讨价还价解,如图3所示。

k-s线的斜率为,故双方合作时增加收益的比例为ρ,其中y2*-u20表示参与方1的加盟可能给参与方2带来的最大收益增加量,而y1*-u10则反映参与方2的加盟可能为参与方1带来的最大收益增加量。

2.2信用卡产业链利益主体的合作博弈分析

商业银行与增值服务商、第三方支付机构、商务外包公司、银联之间均存在着这样一种博弈关系:同为信用卡产业链的主体,收益息息相关,但同时又是利润的争夺者。合作还是竞争,合作时如何公平分配收益,对商业银行而言均关系重大。本文综合运用合作博弈理论和k-s解法,讨论商业银行与增值服务商进行合作的合作收益,论证合作的可行性。由于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商务外包公司、银联之间的博弈亦可用同方法推导,故不做重复演算。

假设:设p为信用卡附上增值服务后(下称:信用卡新产品)的手续费价格,q为其市场需求量。产品需求设为价格的负指数函数,记为q=βp-θ,其中,β、θ均为常数,β>0,θ为价格弹性系数,由于信用卡新产品非生活必需品,故富有价格弹性,则设θ>1。商业银行与增值服务商对信用卡新产品的组合成本设为c(p≥c)。

当双方合作结盟时,根据模型假设,合作双方的收益函数为:

双方收益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有唯一满足条件的解:p*=

容易证明由于合作时双方的收益函数在定义域p≥c上是严格凸函数,故p=p*是f(p)的唯一极大值。

当商业银行与增值服务商之间不合作时,商业银行信用卡只能通过委托的形式嵌入增值服务内涵。应用委托-博弈模型的算法,其均衡价格为:

则 。

由此可见,商业银行与增值服务商间合作能取得更大的收益,且由于利润分成时可按照双方的实力进行分配,所以合作是双方的最优选择。

同理可论证合作亦是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商务外包公司、银联的最优选择。

3结论

加强对信用卡产业链、产业价值链的研究,深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发展需要的商业银行信用卡盈利模式,能从根本上扭转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盈利偏低的局面,提高信用卡产业整体盈利能力。本文通过对信用卡产业链、信用卡产业价值链及其价值运动模型的分析,明晰了价值在信用卡产业链利益主体中创造及流转的过程;进而运用合作博弈分析,论证信用卡产业链利益主体合作的可行性,证实各利益相关主体间通过合作可以使各方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孙育荣.天津市信用卡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华北金融,2009(8):23-24.

[2] 虞月君.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 梁万泉.信用卡盈利模式比较和借鉴[j].金融与经济,2009(3):82-84.

银行卡产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银行卡;交换费;双边市场

随着银行卡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并使用银行卡,也越来越多的商户与银行签订POS交易协议接受刷卡消费。银行卡产业蒸蒸日上,可是由于银行卡产业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其不成熟性,商家控诉银行卡组织、商户拒刷事件频频发生,其中体现出的各方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银行卡产业市场是典型的双边市场。银行卡组织(VISA,MASTER以及银联)提供交易平台,组织里面的成员银行充当中介将消费者与商户和银行卡组织联系在一起。银行卡组织靠交换费吸引发卡银行,通过扣率吸引收单银行,以其服务与品牌价值吸引消费者,凭借POS协议来吸引商户。下面是一个简单的银行卡支付流程图1,其中P代表商品价格,I代表交换费,M代表商户扣率,C代表卡费。所有费用当中,交换费I是备受争议的。银行卡组织统一定价是否是垄断?

交换费是不是应该体现发卡银行的服务成本?交换费是不是引起了现金消费者对持卡消费者的一种补贴?交换费的制定是否应该受到政府监管?是不是应该让商户对于交换费的制定有更大的话语权?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银行卡产业发达的今天是亟待解决,可是双边市场的模糊性又使得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定论。

首先,交换费充当的角色是代替消费者支付货币给收单银行的支付回报收入,这种支付回报其实最后转嫁给的是商户。这在商户扣率M中有体现。如果交换费增加,自然为了保住收单行自身的利益,扣率会提高。而消费者加入这样一个双边市场,他要额外支付的只是卡的费用。所以,银行卡组织通过对于消费者一端的低收费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选择持卡消费。众所周知,双边市场具有网络外部性,平台任一端数量的增加都会使得整个市场的利益增加。可以这样说,银行卡组织采用的价格结构就是对持卡消费者制定低于交易成本的价格而对商户制定高于交易成本,以此来获得交易量的最大化。

由此可以推知,如果银行卡组织制定较高的交换费,必然使收单行提高商户扣率,那么收单行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但是很明显,这个利润是很短暂的。因为过高的商户扣率会使得商户拒绝再接受刷卡消费,这样使得持卡消费者的数量减少,整个双边市场的利益大大减少,情况严重可能直接导致市场的消失。所以双边市场的特征从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市场的垄断力量。

笔者认同JamesM.Lyon的说法,交换费是一种平衡持卡消费者与商户需求的必要的费用。它不应该只是体现发卡银行的服务成本。

交换费使得商户的成本提高,很自然的,成本的提高使得商品价格上升。一切都是卡引起的,这样就使得现金消费者比较委屈,要去补贴持卡消费者。一般而言,持卡消费者都是高收入者,而现金消费者是低收入者。这样一种低收入补贴高收入的现象是非常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似乎我们应该对现金消费者给予某种补助,不过任何保护现金消费者利益的相关措施都是与目前倡导使用刷卡消费的信念是违背的。但是不可能短时间内让所有人都是用信用卡,也不可能一直让现金消费者利益遭到损害吧。具体应该怎么做需要各方的共同协商与沟通。

从持卡消费降低社会总成本来看,银行卡产业是值得鼓励与发展的,不过发卡行从交换费中获得的巨大利益引起了商户的极大不满。这种不满是相对的,也是由双边市场整套理论体系的不完善决定的。我相信,参与银行卡产业市场的商户们,从接受刷卡消费中获得的利益是可观的,但是看到自己日渐攀升的商户扣率与发卡行巨大的收益,在想到“单边市场”的种种,才会上演一幕幕的控告事件。只要双边市场理论一天没有定形,我相信上诉事件不会平息。

参考文献:

银行卡产业论文范文4

(中国建设银行抚州市分行,江西抚州344000)

[摘要]信用交易是市场化的必然产物,而信用卡是金融业现代化的象征。信用卡具有消费信贷功能,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成为商业银行一个潜力巨大的利润增长点。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做大做强信用卡业务的原因,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重点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做大做强信用卡业务的策略。

关键词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策略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2.051

信用卡既是个人消费的支付工具,又是消费信贷和小微信贷产品。其业务包含发卡、收单、分期、风险控制等。截至2013年年末,我国已发行银行卡共计42.14亿张,其中信用卡累计发卡3.91亿张,人均拥有信用卡0.29张。而美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已超过8张,可见信用卡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1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做大做强信用卡业务

如下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必须做大做强信用卡业务:①必要性。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中间业务的核心是银行卡和信用卡,信用卡业务的黏合性、带动性非常强,卡基支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利息收入、收单收入、佣金收入、分期付款手续费收入、年费收入等信用卡业务收入来源广,特别是分期付款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高产田”。②紧迫性。信用卡客户资源属于稀缺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从国家战略来说,我国从2015年开始不准发磁条卡,只能发芯片IC卡,2013年、2014年这两年已正式磁条卡向IC卡迁移,现在正是各行争夺优质客户,争抢优质资源的最佳时机。③可行性。信用卡作为消费信贷载体,市场空间很大,在当前环境下完全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信用卡连接创新业务,不论是卡基支付,还是基于账户支付,其存量用户始终是支付创新的基础。从保障方面来看尚算完备,银联和商业银行内设有专门的风险防范部门,公安部也有专门部门打击银行卡犯罪。

2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2.1从商业银行内部分析

从认识方面来说,商业银行决策层、领导层以及各级行领导班子等对信用卡业务的认识不到位,重视度不够,没有意识到这是饭碗工程、战略工程。对信用卡的宣传和培训也不够,有很多银行自己的员工都不用本行卡,更不用说很多客户也不会用卡。对银行员工来说,信用卡业务流程长,手续繁杂,激励机制不到位,形成风险后追责力度大,很多员工不愿做,怕担风险,放不开手脚。同时,商业银行部门之间、各项业务之间的联动营销意识不强,缺失执行力。

2.2从市场环境方面分析

商业银行之间无序竞争、盲目竞争、不公平竞争导致市场不规范,整个行业、产业受损。银行卡犯罪猖獗,套现、伪卡、恶意透支等恶劣行为严重影响了银行卡、信用卡的社会形象和客户的体验感受。在市场拓展方面,县城、乡镇银行卡渗透率偏低,业务发展滞后。对客户来说,信用额度授权太低,门槛太高,审查审批流程太长,导致客户望而生畏。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受信贷规模影响,一直得不到大力发展。在考核方面,与个人信贷业务没整合,影响分期付款的发展,结果信用卡的消费信贷功能发挥不够。

3我国商业银行做大做强信用卡业务的策略

3.1统一思想认识,提高业务素质

商业银行要想做大做强信用卡业务,全行上下首先要高度重视,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全行全员要充分认识到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充分认识到信用卡业务是商业银行未来饭碗,是战略工程,是开展其他业务的纽带。商业银行要发展业务、创造收入,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信用卡业务,必须把信用卡业务当成主营业务,当成锁定客户、留住客户的好业务、好产品来对待。由此,商业银行应加大对信用卡业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尽快提高信用卡发售人员、业务办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规定本行员工要用本行卡,通过亲身使用来感受信用卡业务水平,同时指导外部客户学会用卡、安全用卡、防控风险。

3.2规范业务流程,优化考核机制

银行业有一句名言:“不做公司业务现在没饭吃,不做零售业务未来没饭吃。”各个商业银行要规范信用卡业务的标准操作流程,简化发卡流程,尽快统一信用卡的发行标准、持卡人的资格以及对信用卡持有人的担保措施,实现零售业务批发做,形成规模效益,从而降低人工和经营成本。针对信用卡透支风险或者可能发生的不可抗力事件,商业银行应预先设计好一整套应对方案,确保能够收回资金,将风险和损失降低到最小。在发展信用卡业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要构建科学的考核体系及激励机制,考核业绩的指标从单一的发卡量转变为活卡率、用卡均消费量等综合指标,积极组织业务培训活动,开展发卡竞赛,保证及时兑现,形成全员营销的氛围。

3.3加快产品创新,提升营销能力

商业银行要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创造信用卡业务的生态链,与产业驱动者共同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深入开展内部联动营销、提升协同营销能力。一是加强个人条线联动,将信用卡营销渗透至传统网点、理财中心、个贷中心等个人条线渠道。二是推进对公条线协同营销,改变只给员工分任务的单一发卡渠道,要抓项目,做大客户,重点围绕公司、集团、机构、小企业等工资客户,养老金和企业年金客户,开展项目式精准营销。三是综合实施后,各支行产品经理之间要确保 “三个协同”,即“协同营销、协同服务、协同支持”,要为客户提供涵盖发卡、分期、商户等信用卡业务范畴的综合化信用卡营销方案,提升条线整合营销协同性,切实将条线客户优势转化为发卡成果。

3.4加强风险控制,防范信用风险

国家相关部门应修改《商业银行法》,修订《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完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制订《信用控制法》,出台《消费信贷保护法》,完善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建立全国范围内信息体系,以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和依托,降低发卡银行的信贷风险,为信用卡消费创造一个有法可依的安全的用卡环境。随着信用卡业务扁平化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各网点要及时识别虚假开户,阻止恶意套现等诈骗活动,对于信用风险的预防与识别,发卡银行要加大对客户审查力度,严格落实“三亲见,两核查,四个现场”,做好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控制。风险追责要客观,应按照是否有道德风险来决定是否对客户经理进行处罚,同时认真总结教训,改进工作方法。在加大行内催收力度的同时,也可委托律师事务所以及委外催收公司进行不良透支清收。

4结论

信用卡是一种现代化、电子化和国际化的货币形态,近年来,商业银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资源到个人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迅猛,有力地拓展了消费市场。为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应建立信用卡业务生态链,以开放的视野做大做强信用卡业务,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保东.我国信用卡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市场,2012(5).

银行卡产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5.5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消费者的支付方式正逐渐由现金支付向卡基支付方式转变。银行卡支付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并且也逐渐被人们所广泛接受。但是,从1985年第一张银行卡诞生到2002年中国银联成立。这期间,由于银行卡业务发展目标的扭曲导致了银行卡产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

一、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银行卡业务迅猛发展。从1985年开始,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发行银行卡,开创了我国银行业务的先河。我国居民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居民已把银行卡作为首选的非现金支付工具,到2009年10月,银行卡发行量达到19亿张,其中统一标识的银联卡就有12.5亿张,人均持有银行卡1.56张,我国逐渐转变成为非现金支付的国家,对于促进消费,节约社会交易成本,增加社会透明度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国银行卡产业进入银行联网通用阶段。在金卡工程目标初步实现的基础上,我国未来推行银行产业化,推动银行卡走上联网通用、共同发展的道路,各商业银行开始了银行卡经营体制的改革,实行系统主机集中统一和机具的标准化改造。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卡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立以来,积极推进银行卡的联网通用,2003年基本实现银行卡“通用”,全国银行卡交易量实现翻番,同时也拓展移动支付业务、网上支付、ATM转账等银行卡增值服务上页做了很多工作,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用卡意识,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的银行卡业务发展中,虽然银行卡数量上已经上去,但实际交易额却很低,把银行卡只作为借记卡来使用,既是刷卡消费时又会出现商家拒绝的尴尬境地。

(一)银行业体制阻碍银行卡业务深入发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由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高度垄断的局面被打破,相继建立了四大商业银行,后建立了其他股份制银行。虽已实现自由竞争,但因为四大商业银行起步早,网络设施全,其仍占市场垄断地位。而且四大商业银行为了垄断银行卡业务,不愿意撤离柜台上的POS机,视“金卡工程”为“拆篱笆”工程,联网通用收效甚微。

(二)银行卡业务定位不准。发达国家的银行卡发展路径一般是现金――信用卡――借记卡,我们可以认识到银行卡是从商业信用卡发展而来的。所谓的西方商业信用卡就是大型商场为招揽客户而推广的赊账手段,也即促销手段。而我国的银行卡起源于商业银行的储蓄业务,专门为了吸收存款,只是一种储蓄的手段或工具,而不是消费的工具,则导致银行从银行卡业务中获利不多,打击了银卡业者的积极性。

(三)银行卡受理环境培育不力。在目前的情形下,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银行卡产业体系,各个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赢得客户,分别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自建系统,自行开发商户、投人终端、扩张网点。这一模式的后果就是各商户收银台前POS乱堆、ATM机前排队。增加商家的经营成本,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

三、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建议

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倾斜和规制。发展银行卡业务,除了商业银行自身在产品服务、产品创新和激励机制方面努力外,国家也需要在政策上加以扶持,从银行卡政策,信用体系和法律控制垄断方面提供外部环境。

(一)完善银行卡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银行卡业务发展提供外在环境。我国在全面开放的过程中,也可以吸收发达国家的关于银行卡产业的现进理论和方法,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银行卡产业实行宏观调控,利用市场经济中的税收杠杆来调节银行卡产业。利用法律手段这种长效机制制约银行业中的垄断者。通过立法明确发卡机构、持卡人、服务机构的权利义务,规范各方行为,作为开放性的银行卡组织,应实行集中定价的机制,降低发卡机构与商户一对一谈判成本,事发卡机构集中资源用于开发卡品,鼓励消费者刷卡消费。

(二)正确定位银行卡的市场战略地位。银行卡业务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银行卡不仅仅具有储蓄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其消费功能。商业银行应该重新审定银行卡章程,允许一批职业稳定、高收入的、信誉良好的客户增加透支频率和用卡次数。居民可以利用借记卡进行储蓄、理财、具有即时到账,安全的功能;居民也可以通过借记卡进行代缴费用、买卖国债、银行担保。对于企业来讲,可以安装POS机,便于企业及时回收资金,便于企业申请贷款和提供担保。为此,商业银行应该加大银行卡的发展力度,引导客户办卡,实现银行卡的普及。

(三)培育良好的银行卡受理环境,为银行卡业务发展提供内部环境。银行卡业务涉及三方利益:消费者――商家――银行,各方都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想方设法降低交易成本。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首先建立统一的网络服务平台,专门受理银行卡业务,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金卡工程从1994年启动,初步形成了在一些大城市实现银行卡的联网,随着联网通用工作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卡受理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到2003年底,银行卡交易量实现了翻两番,刷卡消费越来越普及。其次,鼓励商户和客户共同开发受理市场,商户拒绝银行卡刷卡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要积极宣传,使商户理解银行卡对于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再次,应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电子设备普及率。ATM机和POS机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投放政策,满足客户需求,扩大联网通用的规模,提高银行卡交易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丰朝晖,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完善研究[J],济南金融,2003,3

2 杨云云,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建议,济南金融,2003,12

3 旺小军,我国银行卡产业化的基本思路,中国信用卡,2003,2

银行卡产业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从世界第一家信用卡公司产生至今,银行卡产业已有50年的,经过50多年的发展,围绕信用卡业务已经催生出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从卡片生产商到系统集成商,从国内同业竞争到国际信用卡集团等等一系列事实表明,银行卡已经深深植根于当代和生活之中,成为现代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内涵,于此同时,银行卡的发展和应用也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围绕信用卡业务已经催生出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从卡片生产商到系统集成商,从国内同业竞争到国际信用卡集团等等一系列事实表明,银行卡已经深深植根于当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现代金融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内涵,于此同时,银行卡的发展和应用也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大力推进银行卡产业化发展,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挖掘产业内部蕴藏着的巨大商机,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且还可以带动通讯、软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以及推动金融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等都具有深远意义。

一、世界银行卡业格局

在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不断寻求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前提下,银行卡作为经济金融交易的一种媒介,其功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不断优化增加。如今,信用卡的发展和完善程度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市场的整合作用推动下,不仅诞生了花旗这样的业界航母,而且催生了几家世界级大银行卡组织。目前,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发卡机构有五家:VISA、MasterCard、JCB、American Express和DinersClub。除JCB诞生于日本外,其余四家皆来自美国。这些国际银行卡组织各雄踞一方,大力进军国际银行卡市场,以其资金、技术、服务的优势正逐渐渗透占领世界银行卡市场。

二、我国目前银行卡业现状

我国银行卡的起步是从国外信用卡开始的,准贷记卡是我国银行在境外信用卡业务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20世纪90年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凭借其发行准贷记卡产品所积累的经验,把银行卡应用于储蓄领域,由此产生了储蓄存折---借记卡。随后,各大商业银行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借记卡的异地联网,大大促进了借记卡的交易量,使得借记卡在居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支付作用日益突出。总体而言,我国银行卡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借记卡应用范围日益广阔;二是信用卡的消费日益活跃。信用卡作为个人消费信贷工具,在居民消费支付中的角色日益醒目,人们使用贷记卡的活跃程度大大高于借记卡;三是银联卡境外受理逐步改善;四是银行卡市场品牌格局逐步形成;五是银行卡风险日益加强;六是相关法规日益完善。

三、我国银行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二是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完善,多采用国外标准。银行卡市场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阶段,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自主创新意识较为缺乏。如果国内银行卡产业的标准、规范及产品创新都由国外控制,所施行的制度受限于外国银行卡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外汇管理等金融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削弱中国政府对个人支付体系的监管效率,甚至威胁着我国个人支付体系的安全和稳定,也会影响日后国民对本土银行卡的接受情况。

三是银行卡风险比较突出,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与风险防范制度尚不健全。商业银行发放银行卡后,对持卡人具体的使用行为缺乏监管,单单依靠中央银行的征信管理系统还不足以对卡的使用进行监控,容易产生休眠卡,使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加大,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产生影响。

四是银行卡发行的覆盖面不广。我国现有的银行卡持有人大多数在城市,由于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商户、银行网点很少,ATM机、POS机只有零星布放,导致大多数农民使用卡困难,即使宣传再到位,没有设施支持,农民的办卡积极还是调动不起来,从而造成农村银行卡市场的搁置,使银行卡在农村的发行量降低。

五是现行银行卡法规制度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亟需修改完善。我国针对银行卡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不到位,有关立法没有跟上,对信用卡犯罪的立法工作比较滞后,对信用卡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也影响了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银行卡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是学习国外先进的银行卡服务经验,增加银行卡的服务内容。我国银行卡业的发展比国外晚差不多一百年,并且受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和国情国力的制约,我国银行卡的服务内容远小于国外的银行卡业务。在我国,使用最多的是借记卡,与集消费、信贷、结算于一身的信用卡相比,借记卡的功能主要以存取款为主,信用卡的大多数功能借记卡无法使用。发卡机构应不断提高银行卡经营管理能力,利用现有科技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丰富银行卡品种和功能,为持卡人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服务,满足持卡人多样化的需求。研发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银行卡服务业务。二是完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三是依法经营,加强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四是开发农村市场,增加银行卡发行量。我国现有银行卡持有群体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农村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努力扩大银行卡在农村的受理范围,积极推动银行卡在农村的推广使用;加快经济活跃、有发展潜力的城镇的特约商户的发展;增加ATM机、POS机的数量,加强对商户的引导,提高机具利用效率;加强与、税务、公用事业单位合作,促进银行卡在与农民生活密切的相关领域的应用;加大银行卡使用知识的宣传,增强农民的用卡意识;按照农村银行卡的使用情况,制定适用于农村银行卡使用的收费标准,按照物美价廉的方式,增加农村银行卡的发行量。

参考文献

银行卡产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适用性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迅猛发展,尤其是地处长三角地区的城商行,如上海银行,以及浙江省内和江苏省内的城商行,此外还有北京银行,这些城商行不仅盈利能力较高,资产质量优良,而且客户认同感也比较高。但是,由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是基于特定的历史原因而发展起来的,所以仍有很多城商行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甚至不得不走向破产的道路,例如汕头商业银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城市信用社在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而迅速成长的同时,却在经营管理中背离了期初的业务定位,办成了地方性的小型商业银行,并且出现了规模小,资金成本高,经营风险较高等问题,为此,经国务院批准,将部分城市信用社组建成了地方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命名为城市合作银行,直到1998年才改为城市商业银行。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天生就存在一些缺陷,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不良资产率较高、资本充足率较低、盈利能力较低、客户认同感较低、经营区域性限制较强、优秀人才较为缺乏、产品创新能力较低等。城市商业银行当然不希望坐以待毙,存在的问题很清楚,关键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一种切实有效的工具来真正的将解决问题的办法付诸实施。

平衡计分卡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s.kaplan)和戴维·诺顿(david p.norton)在1992年创立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最伟大和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说之一。两位学者开创性的设计了平衡计分卡模型,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设计了指标考核体系,十几年来,两位学者不断递进和深入,逐步将平衡计分卡由单纯应用于绩效考核过渡到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和战略绩效管理当中,并且明确指出平衡计分卡不只是单纯地进行绩效测评,而且还与企业愿景、使命和战略相关联,是有助于企业实现远景目标的战略管理体系。很多案例证明,正确恰当的运用这一管理工具,可以切实地将战略真正付诸日常的实际工作当中,远景、使命和战略将不再仅仅是束之高阁的摆设,银行成功运用这一工具的案例在国外如北欧银行,在国内如光大银行太原分行。

对于处在发展困境中的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是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呢?

二、城市商业银行平衡计分卡适用性分析

1.平衡计分卡通过构建战略地图可以将城商行存在的诸多问题连接成具有内部因果关系的逻辑框架。前文所述,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天生就存在一些缺陷,那么这些缺陷是彼此孤立的吗?不是。把这些看似没有关系的问题连接起来,可以找到问题之根本,可以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彼此相连,从而实现问题的全面解决,不至于顾此失彼。

平衡计分卡理论体系中的战略地图是通过明晰能力素质、业务流程、客户以及股东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描述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种逻辑框架。战略地图的制定有四个维度: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并且这四个维度在战略地图中存在着紧密的内部因果关系。企业达到了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学习与成长维度)的目标要求,就可以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流程,各个流程运行良好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达到一定的客户满意度,进而就可以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可以发现,上文所述的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诸多缺陷都可以归为平衡计分卡中的某一个维度。不良资产率、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可以归为财务维度,客户认同感和经营地域性可以归为客户维度,产品创新能力可以归为内部流程维度,优秀人才问题可以归为学习与成长维度。如此,就把城商行的诸多问题通过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这样,解决了其中某个问题,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所以,城市商业银行如果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来进行管理和解决问题,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2.平衡计分卡可以帮助城商行将战略措施转化为实际行动。不仅仅是城市商业银行,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将实际行动与战略目标相互脱离的问题,战略目标成为一句口号的企业大有所在,惰于实施战略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将解决缺陷的战略措施付诸切切实实的行动,也是城商行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平衡计分卡理论通过帮助企业建立战略中心型组织,将战略放在了管理流程的核心位置。该理论不仅注重于如何科学的制定组织战略目标,而且更注重于达成目标的途径,这种途径就是战略行动方案。该理论

指出,战略性行动方案就是促使企业改变状态的外力,它将克服惯性和变革的阻力,促进组织积极采取行动。战略性行动方案要求每个维度的目标都至少要有一个行动方案来支撑,同时这些行动方案要绑定到每个战略主题,形成整体的行动方案组合。此外,必须给每一个战略主题的行动方案组合提供人员和资金,并且还要设定战略执行的责任制,指派主题责任人,建立主题团队。可以看到,这一系列的步骤都是将企业战略贯穿于各个层级的实际行动当中,避免战略与行动的相互脱节,确保企业的战略和日常工作能紧密地联系起来。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也可以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将其战略转化为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3.平衡计分卡通过组织协同创造的企业合力可以适应小型城商行并购重组和大型城商行跨区域开办新机构的区域

扩张性要求。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经指出:“城市商业银行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及今后几年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方向是重组改造和联合……鼓励各行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市场规则和自愿原则进行联合并购,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 刘明康主席为中国城商行的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前文已经指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面对的困境之一就是经营区域性较强,即经营和管理局限于某一特定区域,这种地域的局限性增强了城商行的地域风险,不利于化解其不良资产,而且要受当地政府影响力的干扰,尤其是对于小型城商行来说,这种地域的局限性更为明显。面对这一问题,大型城商行选择了在异地建立分支机构,例如上海银行,还有发展中的北京银行、天津银行;小型城商行由于没有建立异地新机构的能力,于是选择了并购重组,例如徽商银行、晋商银行。可见,跨区域经营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但是,建立新机构以及形成各地城商行的联盟之后,如何将各机构或者单位协同整合起来,共同为总行服务,成为城商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平衡计分卡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平衡计分卡理论将组织协同视为企业经济价值的来源,即拥有多个业务单位和支持单位的企业必须通过整合与协同所有分散的单位,使得各单位联合创造的新价值要大于各单位无总部指挥和干涉时所单独创造的价值总和,也即达到1+12的效果。而平衡计分卡理论通过四个维度构建起来的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将各个单位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把公司的战略重点与各业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各业务单位制定的自己的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都是在总公司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因此,各单位只要按照这一战略执行,就不会背离总公司,总公司也可以非常容易的了解和监督每一个单位是否都有效执行了总公司的重点战略工作。

因此,处于跨区域经营的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完全可以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制定一套可以协同各个单位的治理框架,帮助城商行创造经济价值。

三、总结

综上所述,平衡计分卡理论可以帮助中国城市商业银行走出发展的瓶颈,但是,城商行要运用平衡计分卡理论解决问题需要注意不能照搬照抄,一定要建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平衡计分卡理论体系,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杨家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与重组:徽商银行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16.

[美]罗伯特·卡普兰,戴维·诺顿.战略中心型组织[m].上海博意门咨询有限公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1.

[美]罗伯特·卡普兰,戴维·诺顿.战略地图——化无形资产为有形成果[m].刘俊勇,孙薇,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6):43-45.

[美]罗伯特·卡普兰,戴维·诺顿.平衡计分卡战略实践[m].上海博意门咨询有限公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8-105.

[美]罗伯特·卡普兰,戴维·诺顿.平衡计分卡——化战略为行动[m].刘俊勇,孙薇,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17-30.

银行卡产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卡 发展 规模经济 对策建议

一、前言

信用卡是由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或全部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历史上第一张银行信用卡于20世纪50年代诞生于美国,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信用卡已在全球95%以上的国家得到广泛受理,超过十亿人在使用信用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卡作为电子化和现代化的消费金融支付工具开始进入中国。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商业银行的积极推动下,20多年来,信用卡逐渐被我国广大消费者普遍接受,受理环境逐渐改善和健全。 中国银联(2003)的一份研究报告在对国外银行卡产业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模式选择:政府扶持+市场竞争+国际合作。这种产业发展模式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自2002年以来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四季度末,全国各类商业银行累计发行信用卡18 555.56 万张, 同比增长30.4%,占银行卡发行总量的9%;信用卡授信总额进一步增加,达到13 634.96亿元,同比增加39.1%;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总额(信用卡透支余额)为2457.58亿元,同比增加55.3%,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居民户短期消费性贷款余额的38.5%,信用卡短期信贷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信用卡交易总额达3.5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突破27%。但自2008年以来,全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卡量同比增长率持续回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大幅增加,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比例同比上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发卡规模扩大的同时面临信用卡激活率偏低导致的管理成本和各项费用的上升、卡均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其信用卡业务盈利能力不容乐观。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现状分析 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所引起的收益的增加,反映各种投入增加引起生产规模扩大时产量的变动情况。一般认为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一个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设备;可以实现有利于技术提高的精细分工,进而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效率;可以对产品进行综合利用等。当然,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当规模扩大一定程度时,企业内部机制难以协调,管理与指挥系统十分庞杂,效率和收益均将会下降。规模经济与规模收益(Return of scale)相联系。当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产出更大比例、更小比例或者同比的增加时,生产表现为递增、递减或者不变。经济学家通常认为,大多数生产活动应当能够达到规模收益不变,即不变规模收益是最“自然”现象,因为企业可能会复制正在进行的生产方式。银行卡业务作为零售业务,先期投入较大,固定成本明显,同时服务对象是每次消费的数量远远比不上工业消费的个人。因此,对于发卡机构而言,通过扩大生产(发卡)规模、摊薄固定成本,增加收入,是实现盈利的必然路径,即银行卡产业理论上是一个典型的存在规模经济的产业。假设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中的投入包括人力(L)、资本(K),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特定时期,各种投入的增加引起生产规模(发卡量)扩大时信用卡消费交易额、信用卡透支余额及信用卡业务收入应同比例或者更大比例增长。这种关系用数学关系可表述为:tf(L,K)≥f(tL,tK)…(1)。多年来国内各商业银行都实行了先“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发卡规模的信用卡业务经营模式,希望通过信用卡产品绝对量的增加来降低单位成本,并通过业务提升来增加收入并最终实现盈利。这种模式使各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发卡数量自2005以来出现了快速扩张,同时,信用卡消费交易额和信用卡透支余额持续大幅增长见(图1)。以下将以占行业发卡量60%以上份额的工行、招行、建行和交行等四家银行2005年至2009信用卡业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此考察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变动关系,并据此分析其规模经济情况。对(图1)数据计算分析后发现:2006年至2009年,工、招、建、交四大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发卡规模)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642,即信用卡业务的投入年平均增长1.642倍;而信用卡消费交易额平均发展速度为1.762,信用卡透支余额平均发展速度则为1.953。由于信用卡消费交易额决定商户回佣收入的高低,而对美国信用卡透支与盈利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透支利息的65.6%可以由透支余额解释(邓玺,2007),因此理论上信用卡消费交易额和透支余额的增幅可以近似代表信用卡业务产出的增幅,即信用卡业务的产出年平均增长1.762倍(或1.953倍)。根据(1)式,则有:tf(L,K)>f(tL,tK)…(2)。所有的t都大于1。根据(2)式,可以初步得出:2005年至2009年,由于投入的增加(发卡规模扩大)带来了产出(消费交易额和透支余额)更大比例的增长,因此,从理论上看,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但信用卡消费交易额及透支余额大幅增长的同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盈利情况却不容乐观。据腾讯网联合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的《2010中国信用卡评测报告》显示,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为抢占市场片面追求发卡量,在大规模发卡的同时,忽视信用卡动户率和使用率的提高,产生了大量的“睡眠卡”导致管理成本和各项费用的上升,而透支/消费偏低和行业激烈竞争引起的商户回佣率下降导致信用卡收入却增长缓慢。以发卡量最大和第二的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为例来进行分析。(1)2005年至2009年工商银行信用卡发卡量、消费交易额、透支余额及卡均消费额增长状况。对(图2)数据进行计算后可以得到:2006年至2009年,工商银行信用卡发卡规模平均发展速度为1.626,而信用卡年消费交易额平均发展速度为1.595,卡均消费额平均发展速度仅为0.981;2005年至2009年工商银行的透支/消费分别为4.95%、4.92%、5.09%、6.70%、8.21%,2006-2009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135。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作为发卡规模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信用卡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产出(消费交易额)的增长不如投入(发卡规模)增加的速度,反映该行信用卡使用率偏低,客户持卡消费积极性不高;卡均消费年平均增长的倍数小于1,反映出该行在扩大发卡规模的过程中忽视单卡收益的提高,信用卡动户率偏低;透支/消费比低,且增长缓慢,反映该行利息收入偏低。(2)招商银行2005年至2009年信用卡发卡规模、消费交易额、透支余额及信用卡年收入总额增长状况。对(图3)数据分析后可以得出: 2006年至2009年,招商银行信用卡发卡规模平均发展速度为1.561,同时,信用卡消费交易额平均发展速度为1.739,而信用卡年收入总额平均发展速度为1.664;卡均消费额平均发展速度为1.114,卡均收入平均增长幅度为1.066;2005年至2009年的透支/消费分别为4.94%、5.42%、5.94%、5.60%、4.45%,2006-2009年的平均仅发展速度为0.974,小于1,出现负增长。据以上分析认为,作为发卡规模第二且已宣布盈利的银行,招商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以下问题:信用卡年收入的增长慢于信用卡消费交易额的增长、卡均收入的增幅不如卡均消费;透支/消费 偏低且出现负增长。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问题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发卡规模获得了快速的扩张,但自2008年以来规模扩张的速度已经放缓。同时,信用卡产出(消费交易额与透支额)的增长快于信用卡投入(发卡规模)的增加,从理论上看,这符合规模经济的发展要求。 (2)各商业银行在发卡规模扩大的同时,存在规模收益(信用卡消费交易额)增长与之不同步的问题,反映出商业银行偏重数量忽视质量,信用卡动户率和使用率较低,持卡人持卡消费不活跃,信用卡持卡人的用卡和消费积极性有待因一步提高。(3)信用卡消费交易额、年末透支余额增速较快,但存在透支/消费偏低,且增长缓慢的问题,反映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利息收入增长较慢,占总收入比重偏低。据统计,美国VISA. MASTER两大信用卡品牌2000年至2005年加上惩罚性收入和预借现金收入广义的利息收入比重达到了平均为80.1%,而我国招商银行作为信用卡业务最为成功的银行之一,其该比重2009年也仅占47.87%。(4)信用卡消费交易额、信用卡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但存在信用卡业务收入的增速慢于消费交易额的问题,反映出我国商户交换费率偏低导致商户回佣收入普遍较低的现状。

三、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信用卡产品同质化,消费者用卡积极性不强据CTR的《2008年中国城市居民信用卡使用状况及品牌表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信用卡市场存在较强的同质化现象,各品牌间尚未形成显著差异,仅有五分之一的用户忠诚于信用卡品牌,忠诚度在全球处于最低水平。较低的品牌忠诚度表明信用卡目前在中国属于“购买低介入度”产品,用户在选择时购买过程比较简单,常表现为冲动购买,因而购买过程的便利性是品牌选择的关键考虑因素。据CTR调查显示,尽管有近七成潜在用户表示将去柜台申请信用卡,但实际上大多数用户是通过营销员上门办理方式申请的信用卡,原因正是上门办理提供了冲动性申卡的机会和申卡的便利性。在行业激烈的竞争和产品同质化背景下,消费者办卡的冲动性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商业银行发卡量增速的减缓。同时,较低的品牌忠诚度使得信用卡用户在办卡后用卡积极性减弱,导致部分信用卡成为“死卡”或者“睡眠卡”。据益派咨询公布的ePanel Voice-2010年一季度全国信用卡用户调查结果显示,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信用卡用户的平均信用卡激活率仅为77.5%,有高达22.5%的用户虽然拥有信用卡,但一直没有激活。在各家银行中,信用卡激活率最高的为90%,而最低的仅有57%。

(二)商户交换费率与国际市场脱轨,银行卡收单市场不规范 国际上商户支付发卡机构的交换费率最低为1%,最高为4% ,而我国信用卡行业经营模式仍较为粗放,收单市场不规范,零交换费率、交换费单笔封顶及商户代码套用现象较为严重,造成整个行业商户平均交换费率不断下降。截至2009年末,按行业平均水平计算,我国商户付给发卡机构的交换费率平均在0.4% ,远低于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信用卡的平均交换费率。这种状况导致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发卡规模扩大的同时商户回佣收入占比却呈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盈利状况。截至2009年,我国发行信用卡的58家银行中仅有6家对外宣布盈利或盈亏平衡。

(三)信用卡欺诈风险加剧,影响了消费者信用卡的使用 近年来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随之引发的信用卡风险问题也日益受到居民的关注和担忧。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8月,全国公安机关共立信用卡诈骗案件6362起、涉案金额4.4亿元,分别是2008年同期的2倍和2.38倍。而2011年1月至4月,我国银行卡犯罪案件就达到了6700多起,涉案金额高达59.6亿元。目前存在的信用卡欺诈主要包括未经授权或同意,冒用或盗用持卡人遗失的银行卡进行欺骗易的失窃卡欺诈、用虚假身份或未经同意冒用他人身份获取银行卡进行交易获取商品或服务的虚假申请及恶意透支等,这三种传统类型的信用卡欺诈占到了全部的九成以上,且上述三类案件在数量上有明显上升趋势,并出现了相互融合的现象。随着信用卡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张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类欺诈风险频发的态势,加上媒体报道对此类风险负面效应的扩大化已引起消费者对信用卡用卡环境的担忧,从而导致其办卡意愿的下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持卡人用卡积极性和信心,进而产生商业银行信用卡动户率和使用率较低的情况。

四、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信用卡产品的创新研发及营销激励机制商业银行应细分市场,准确定位,从产品概念、产品服务和产品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信用卡产品创新,通过设计和组合产品要素,形成富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实现对目标客户的差异化服务,以期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获得发行量的上升和客户群的扩大。包括创新产品概念,以消费心理、消费行为乃至消费预期上的认同感和趋同性为依据,吸引和锁定目标客户群;创新产品服务,吸引合作伙伴,构建增值服务平台,通过增值服务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创新产品形象,形成极具特色的产品品牌,通过客户的品牌认同来提升客户的产品忠诚度。商业银行应实行科学、合理、均衡的信用卡营销激励机制,改变对营销人员实施单一以发卡数量作为考核指标的激励机制。除了发卡量以外,商业银行还可以把服务内容、信用卡忠诚度和满意度、信用卡成本收益综合测算、动户率和投诉率等列为考核指标对业务员进行综合考核,促使其在营销过程中关注客户的“质”,并始终秉承“服务之上”的营销理念。通过改善服务质量来激活“沉睡用户”,同时提升现有活跃用户的消费频次和水平,形成持续的用户黏性,从而提高信用卡的动户率和使用率及透支/消费,改善信用卡业务的盈利状况。

(二)加快修订和完善信用卡收单相关业务规范 建议按照价格法的规定对银行发卡成本、商户收单成本进行测算,依照市场规则对交换费率及交换费单笔封顶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除国家评定认可的慈善机构可使用零交换费率外,取消其他机构的零交换费率使用规定,为此类商户设定新的发卡机构交换费率标准;取消交换费单笔封顶,对批发类、房地产类、汽车类等商户可实行阶梯型(累进递减)交换费率政策,以此增加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信息交换收入。

(三)加强用卡环境的建设,增强消费者用卡的信心(1)政府应加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全国个人信息安全体系。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仅与个人息息相关,更关系着国家信用体系、金融体系以及相关领域的安全。随着信息化社会中大量个人信息被收集利用,个人信息保护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尽管2009年底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将隐私权纳入保护范围,但我国目前还没有制订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散见于不同法律法规、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以及行业规范之中。因此,应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及相应监管制度,并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个人信息安全体系。(2)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商户POS机具的管理。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利用商户POS机进行非法套现金额成倍蹿升。据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非法套现金额为1.95亿元,2009年则为25.8亿元。而不法分子通过伪造他人身份证申领信用卡从事信用卡非法套现的案件也时有发生,由此对信用卡用卡环境产生了非常不利影响,非法套现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最大威胁,并给金融安全带来严重隐患。从目前中国信用卡坏账产生根源分析,特约商户端虚假交易,非法套现是产生信用卡欺诈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商业银行应规范POS机具的设立程序,严格特约商户准入,建立类似于贷款审批前的等级评价体制;要加强对特约商户培训、监督和管理,禁止分单交易,加强短期频繁交易卡片与POS机监控。如加强对特约商户收单业务行为和异常交易或变化情况的动态监控,特别对新准入特约商户应建立严格的授权管理制度,并采取重点测控措施;收单银行和发卡银行要相互配合,对可疑交易信息必要时可采用先行拒付的非常规手段。(3)强化信用文化建设,引导持卡人诚实用卡,并加强个人信息管理。控制和防范信用风险,改善用卡环境,除了加强发卡机构、立法监督监管、个人征信机构、第三方网络支付进行风险控制与管理外,还要依赖于持卡人的诚实守信,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同时,持卡人还应注意保护家庭、工作、身份证号码、银行帐号及密码等个人信息资料,防止个人资料被不法分子滥用造成信用卡虚假申请并进行恶意透支消费的信用卡欺诈行为。

参考文献:

[1]邓玺:《我国信用卡盈利途径初探》,《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银行卡产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态势

一、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意义

信用卡作为现代化的金融商品、支付工具以及结算手段,具备准入门槛低、渗透力强、实用性强的优势,已经成为国内外银行涉足的主要业务领域之一。尤其在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更加凸显了发展信用卡业务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业务

当前,信用卡业务已经成为国外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约占银行总收入的30~40%,甚至一些银行高达60%以上。如,美国花旗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33%。对于国内而言,随着GDP的快速增长,以及消费者消费理念的不断更新,信用卡将成为更多人的支付工具,成为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重点开展的业务之一。

(二)增强银行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信用卡是一种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金融产品,可以准确锁定优质个人客户,为其提供便捷的服务,解决银行网点少、服务不及时等问题。同时,信用卡业务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可直接获取客户信息,强化客户关系管理,是新时期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扩大业务覆盖范围的最佳途径。

(三)提升中间业务效益的主要渠道

在金融市场开放背景下,各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加之传统存贷业务利润空间的不断压缩,使得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了提升效益的突破口。信用卡业务作为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维护稳定的客户关系,增加银行收入来源,而且还能够带动其他产品营销,有助于银行调整中间业务品种结构,取得良好的综合经营效益。

二、金融市场开放背景下信用卡业务发展态势分析

(一)发卡量与交易总额逐年增长

随着信用卡市场趋向饱和,2014年我国信用卡发卡量增速有所放缓,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0.34张,较2013年相比增长17.24%。在全国各大省市中,北京、上海两地的信用卡人均持有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1.70张、1.33张。2014年,信用卡交易总额为17.03万亿元,仍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信用卡平均消费额为8587元,较2013年相比增长13.67%。由此可见,国内消费者日渐青睐于信用消费方式。2006~2014年全国信用卡发卡量与交易总额情况如图1、图2所示。

(二)信用卡信贷逾期风险增大

随着信用卡信贷总额的逐年递增,其信贷逾期风险也随之加大。2014年末,信用卡应偿信贷总额为2.34万亿元,与2013年相比增长26.75%。同时,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过大、增速过快,2014年达到357.64亿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近4倍之多。尤其在信用卡活卡率未能达到60%的情况下,信贷逾期数额过大势必会导致业务风险攀升。

(三)信用卡营销活动多样化

现阶段,工行、建行、招商银行在信用卡发卡量上占据前三位,且建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分别以26%、36%、41%的增速保持着发卡量强劲的增长势头。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为了拓展信用卡业务,在考虑信用卡年费情况、积分活动、优惠礼品、下卡额度等因素的基础上,纷纷开展多样化的营销活动。如,交通银行信用卡业务开展“最红星期五”活动;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开展“周三5折”活动;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开展“9积分兑换”活动等。

(四)信用卡服务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用卡服务也呈现出网络化、便捷化的特点。据统计,通过网络、手机途径的还款行为分别占59.89%、28.47%,而传统的通过银行自动转账、ATM、营业点柜台的还款行为仅分别占7.58%、3.51%、0.55%。同时,随着金融业进入“微信时代”,各大银行纷纷利用微信公众账号提供信用卡服务,用户可通过关注微信公众账号了解银行优惠活动,并且一次解决账单通知、查询取款还款信息、查询刷卡消费记录等问题,从而促使信用卡服务更加人性化,提高服务效率。

三、案例分析

本文以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其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与策略进行论述。

(一)信用卡业务现状

在金融市场开放的背景下,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结合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信用卡+”的平台化经营模式,不断推动产品创新,促使信用卡发卡量和交易量显著提升。据统计,截至到2015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2707.61万张,新增发卡量为248.02万张,同比增长47.61%;交易量为3816.10亿元,同比增长44.12%;实现收入87.31亿元,同比增长45.24%。

(二)信用卡业务发展对策

中信银行积极开展跨界合作,不断丰富信用卡业务种类,提高信用卡业务服务效率,其对策具体如下:中信银行与顺丰集团建立合作关系,推出中信顺丰联名卡信用卡、“中信顺手付”账户;与百度签订全平台战略合作协议,设立百信银行,构建起强强联合的直销模式;与小米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推出中信小米贵宾专享服务通道;针对80后、90后群体的消费需求,与京东金融合作推出中信京东白条联名卡,产品仅推出100天便突破100万的申卡量;为让持卡用户享受到更加超值的消费体验,与返利网合作推出中信返利F卡,实现互联网与线下消费相结合;为拓展信用卡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应用,中信银行率先成为首批支持ApplePay服务的商业银行。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背景下,信用卡业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发卡量和交易总额逐年增长,营销活动更加多样化,业务服务更加便捷化,但是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信贷逾期风险。为此,各大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客户资源、销售渠道、技术网络等优势,扩大信用卡业务的市场占有份额,增强银行竞争实力,并且加强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控制,构建起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从而推动信用卡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长青,李梦真,杨彩林,卢彦霖.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1):102-103.

[2]杨士富,赵立敏,杨依菲.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85-86.

[3]林雪.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的融合与发展研究[J].金融论坛,2014(10):78-79.

[4]吴静瀛,周莉凡.互联网金融对信用卡业务的影响及启示[J].中国信用卡,2015(2):121-122.

[5]白蓉,刘欣.商业银行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比较分析[J].中国信用卡,2013(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