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焊接专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7 17:57:50

焊接专业论文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中职院校;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

1 一体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依据,也是制定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保障“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必须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一体化教学计划的特点是将传统教学计划中分科学习分科结业的模式,改为理论与实践综合一体学习,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贯穿始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计划首先根据国家焊接职业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以适应企业组织生产和技术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对“中、高、技师”级焊工的技能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然后将焊接专业所涉及的制图、机械基础、电工、金工理论、专业焊接理论、操作方法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分析有机结合,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课题或模块,根据不同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和评价方法,并制定每个课题或模块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

比如,将焊接一体化教学计划按焊条电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电、手工氩弧焊、弧焊提高训练、特种方法的焊接、典型材料的焊接、典型结构梁柱的焊接、焊接生产应用等八个单元进行划分,每单元包含了不同深度广度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国家焊接职业标准和企业组织生产和技术发展需要,对每单元所涉及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提出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中级工完成前三个单元,高级工完成前六个单元,技师完成全部八个单元。

教学大纲是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基本的教学文件。一体化教学大纲应依据教学计划,制定每个单元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把每一单元所涉及的制图、电工、金工理论、专业焊接理论、操作方法、技能以及相关安全知识等内容进行合理组合,由浅入深,安排在若干课题或模块之中,并对所涉内容提出知道、理解、掌握具体要求。知道:即对某焊接设备、焊接方法或焊接术语的感性认识;理解:是指学生对某焊接设备、焊接方法或焊接术语的里理性认识,能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操作;掌握:是指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进行熟练操作,掌握某方面技能,具有处理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体化教学大纲要贯彻教学计划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既是教学环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是编写教案,实施教学和评价的依据。焊接教研组应在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发展需求,对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以职业技能为主干,制定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大纲,明确每课题教学内容及课时多少,教学目标和技能要求。大纲应确定不同资格等级人才的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运用和发展,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或开发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需要。

2 教材内容结构的一体化和综合化

一体化教材是完成一体化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的基础。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职业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设计技能训练课题或模块,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切实做到所教、所学、所用衔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够用、实用的原则,考虑技工学校的生源状况,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加强技能训练的力度,特别是加强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训练。在考虑学校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尽可能地引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使教材富有时代感。同时,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使教材更加科学和规范。

这就需要设计一种新型教材, 将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与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有机的结合,不单纯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能力因素和岗位需求,筛选出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内容,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综合化实践课程体系。教研组长牵头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一体化教材。编写时,应突破传统教材重视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整合,取而代之的是以操作技能为主干,理论知识服从于操作技能所需,服从于生产所要的新型教材。

在一体化课程的设计中,不考虑各学科的系统性,而注重知识的适用性,以操作实践为主干,将焊条电弧焊单元分为平焊、角焊、立焊、管焊四个课题或模块,在每一课题或模块中都以操作技能为先导,焊前准备、工艺参数、操作方法、质量检查,然后展开焊接安全常识,焊接工艺理论,金属工艺理论,以及相关铆工知识、电工知识的入门、理解、掌握;把典型钢结构的焊接单元,分成容器的焊接、梁柱的焊接等模块,而在容器的焊接模块中以容器的焊前准备和焊接装配工艺为先导,展开相关的铆工板金知识,如放样、展开、下料、变形等;焊接检验知识,如射线探伤、超声探伤等。并用这些原理、理论去解释相关问题和概念,然后通过所学到的理论去控制、指导焊接操作实践,最终实现技能目标,学生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明白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焊接理论,成为知识型技能人才。

3 教师队伍的“双师型,专业化”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学人员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取得职业教育系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又有高超操作技能,取得与岗位能力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至少高级技工职业资格);既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生产实习。这无疑是对我们职业教育教师的挑战,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教师的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努力学习,不断取进,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专业化”是焊接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特有的焊接方法的“专业化教师”,是学生更好掌握焊接技能的保证,在欧洲有焊条电弧焊教师、二氧化碳焊教师、氩弧焊教师等。

焊接教师的专业化和一体化并不矛盾,恰恰相反,专业化的焊接教师是在一体化综合化的基础上,对某种焊接方法有更加精湛的技术,是 “双师型专业化”教师,在教学指导和训练过程中,能对某种焊接方法,更好地更全面地指导和传授学生,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某种焊接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学校应采取措施,提供支持,积极培养造就一批即懂理论又能操作的“双师型专业化”教师,并给予奖励,促进“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4 教学过程一体化和专业化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是保证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实现的途径,是一种教学摸式。它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以操作技能为主干,通过由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行为引发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来激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理论专研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学生先有一定的操作实践经验,有利于深刻理解技术理论知识,并能使技术理论知识真正发挥实践功能。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项目教学、模块教学、互动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小组竞赛、技能比武取代期末考试,使学生既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又学会专业理论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体化职业教育课程并非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强调要让学生按照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教学过程的一体化,学习对象不抽象,易理解,好掌握,从中可获得成就感,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实践技能的不断提高,学生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会有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的需求和渴望。

教学过程应具有鲜明的综合化的特征,教学过程应始终围绕培养对象的职业技能这一主题,同时,应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和技能目标,考虑企业生产岗位对人才多样性、复合型及特殊性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技能为重点,以实用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运用和发展,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向工人师傅请教,亲自了解焊接岗位所需技能。对于先进的焊接设备方法如带极埋弧焊、搅拌磨擦焊,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进行录制设计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需要。一体化、专业化和综合化的教学过程是最合适的方法。

专业化是指某种焊接方法的专业化,或某一模块某一项目的专业化,专业教师也是综合前提下的专业,他与综合化一体化并不矛盾,相反专业化教师更有利于模块教学、单元教学。教师任教中打破传统的跟班制,探索单元制或模块制任教,因为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岗位技能为重任,专业教师能更好地传授职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需有职业教育特有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即综合教学的能力。无疑,“双师型专业化”教师不是一种称呼,而需要超高的技能和精湛的理论。

5 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施一体化课程的重要物质保障,它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所以教学场地既是教室又是车间,同时还是实验室。是教室要有黑板、课桌、电教化、多媒体设备;是车间要有焊接设备、切割设备、通风设备、工作台以及相关的工具护具和库房等;实验室要有与实验相对应的实验仪器设备。

总之,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是以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以技能操作为先导,通过“双师型专业化”教师的综合化的教学指导过程,培养适应社会企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系统工程。重视职业教育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国家大量的投入,也需要教师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毛森.技工学校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研究[J]湖南农机,2013(1):181.

[2] 王建勋,蔡建刚.高职焊接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电焊机,2012(10):22-24.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课程;实训模式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规格高于一般的岗位操作培训,而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和立足之本。为了营造真实的育人环境,实践教学只有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紧密联系企业,联系经济,才能更好地体现出高职办学优势,更好地办出学校特色,办出专业特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高职焊接专业的特点

高职焊接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在生产加工的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热加工及相关行业的操作与运用工作。焊接类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复杂,不仅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实践性更强。该专业理论教学难度大,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演示实验。离开了生产实际,焊接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无疑是纸上谈兵。

二、高职焊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现行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论是从教育体制、教学模式、教学计划,还是课程设置,教材教具,采用的仍然是“教学教”的办学思想。

1、实践教学体系标准不统一

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中普遍运用的典型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发展不够成熟,严重缺乏具有系统性的比较、分析和总结。而发展速度快的一些院校,借鉴国外同行成功的办学经验,摒弃自身教学体系里面不成熟的部分,摆脱了职业教育传统办学模式的束缚,构建了新型的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内容的随意性

在焊接专业培养计划里,一般高职院校设置十几门焊接技术方面相关技能课程。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保证理论知识的“必需、够用”,切实加大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实践教学课时超过50%,实践时间有了保证,但实践内容的选择受教师知识、经历、工作责任性和实践场地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很难从就业导向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实践内容的设置以及实践活动的展开。

三、实践课程教学方案

高职教学改革采用校内实训、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做” 一体化。

1、校内实训教学

按本专业的毕业生岗位能力要求,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各模块中通过不同的实践教学项目,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串在一起进行训练。模块分割为九大模块:计算机应用素质模块、机械常识素质模块、钳工实训素质模块、手工焊接实训模块、焊接材料及工艺选择实训素质模块、焊机设备维护保养电控素质模块、特殊焊接构件加工实训素质模块、焊接检验与评级实训素质模块和能力拓展素质模块。

2、校外实习与顶岗实习模块

高职教育就是建立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顶岗实习的培养方式基本上保证了这种零距离对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让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和进行技能的训练,另一部分时间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生产实习,形成了“学习-实习-再学习-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顶岗实习是焊接技术专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焊接专业是培养焊接技能型人才,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高职模具专业教育的主要特色。切实构建教学、培训、实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四、实践基地建设的内容

实训教学与课程建设同步改革,在实训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1、焊接专业核心专业课实训内容

焊接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材料连接手段,对于理论知识要不断更新和补充,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焊接专业的实训内容以及每一个实训模块需要达到的目标任务如下表:

模块周数目标任务

焊条电弧焊焊接实训5含条件呼喊电弧焊、埋弧焊、CO2气体保护焊等焊接方法的操作

焊接材料及工艺选择实训8常见焊接设备基本操作典型焊接工艺的制定

特殊焊接构件加工实训6实际生产时焊接夹具的准备焊接设备机器的配备

焊接检验与评级实训5常见焊接接头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焊接设备维护与实训5焊机及组件的常规维护和保养

2、校内焊接实训室建设(40人班级配置)

满足手动焊接及实训、焊接材料及工艺选择实训、特殊结构焊接及实训(梁、箱体、压力容器的焊接)、焊接检修评级与实训、焊接设备维护及实训的安排,以及焊接技能证的实操训练等要求。主要设备如下表:

设备分类设备名称规格数量

常用加工设备切割机J3G-T4001烘干箱ZYH-401半自动切割机CG1-301

焊接操作实训设备直流弧焊机ZX5-4002CO2气体保护焊NBC-2001台式砂轮机SIS-T2005交流弧焊机BX3-50040逆变直流弧焊机ZX7-40015CO2气体保护焊机NBC-4008TIG焊机WS-4008数字脉冲氩弧焊机WSM-4001交/直流脉冲TIG焊机WSE-3152自动埋弧焊机MZ-10001数字逆变焊机Nebula-3151

焊接检测实训设备金相显微镜40显微照相仪奥林巴斯1X光机检测设备1

焊接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置了若干个实践实训素质模块,各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模块式教学,并围绕提高学生“核心能力”的思想,全力打造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高职焊接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根据焊接专业的就业方向,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体系设置多层次的训练项目,并通过理论教学和校内外实训实习相结合的形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岗位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保证高职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升岗位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3

焊接专业综合性比较高,涉及的专业工种较多,比如,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以及计算机等,可以说焊接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自我国焊接行业发展以来,人才的培养已经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但是如今的教学机制不够完善,使得我国的焊接人才严重不足。

本文主要对中职焊接专业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进行探究,为中职院校培养新型的焊接人才奠定基础。

一、当前我国中职焊接专业教学分析

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的很多中职院校开办了焊接专业,但是就专业教学的现状而言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方法落后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板书、画图以及练习等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课程设置不科学

焊接专业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很多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完全拘泥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更没有联系实际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重新阐述。总之,焊接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是与实际脱轨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如何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师资力量有限

焊接专业授课的老师观念以及知识结构等都有待加强。年龄大的教师虽然经验比较丰富,但是思想保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实践的需求进行科学的教学;年轻的教师虽然思想观念比较前卫,但是经验有限,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受到约束。

二、中职焊接专业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研究

中职院校是焊接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其教学现状直接影响焊接人才的培养。上文对当前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教学方法的落后、课程设置的不科学以及师资力量的有限都会影响焊接人才的培养,所以解决上述问题才是当前中职焊接专业教学的当务之急。下面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是分离的,这种完全分离的教学方式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进行现场教学,将教、学与做融为一体,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杜绝“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意重难点,对那些重要的以及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着重讲解,进而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焊接知识。

(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焊接专业讲究的是实践,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将实践放在首位,但是同时又要注意不能忽略理论知识的培养。根据实践的需求对课程知识进行适当调整,兼顾理论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为学生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奠定基础。

(三)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IWE 职业资格认证 培养模式 改革

随着我国大型工程建设公司对国外市场的拓展,国际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其执行的标准要求不同于国标,因此要求技术人员具有国际职业资格。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焊接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改革,逐步走向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为特色的方向。国际焊接工程师(International Welding Engineer,简称IWE)认证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的。

在大学焊接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培训与资格认证,可以促进学生对焊接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促进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尽快与国际工程标准接轨,有效提高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迅速为企业提供优秀的焊接专业人才。本文主要讨论我校焊接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可行性,并分析我校近期进行的IWE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工作的成果。

一、我校焊接专业的发展

我国焊接专业(本科)始建于1952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随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交通大学等院校相继设立了焊接专业。至20 世纪70 年代后期恢复高考时,我国设立焊接专业的高等学校有17所。截止2010年在招生过程中以焊接方向或焊接专业招生的院校有12家,其他院校的焊接方向均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招生。

我校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始建于1981年,本科专业招生始于1986年,1999年更改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焊接仍然是本专业的主要特色。2011年7月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开始招生。1998年以焊接为主要方向的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焊接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我校焊接方向毕业生为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以及石油化工装备的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了不间断的技术支持。经过30年的积淀,我校焊接方向在石油、石化行业获得了高度认可,尤其在“西气东输”等部级大型建设项目及国有大型石油机械、石油炼化企业中,我校焊接专业毕业生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从焊接工艺及设备开始到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再到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我校焊接方向毕业生的数量从30人/年逐步扩展180人/年。原来毕业生大多数在石油石化行业内部就业,随着培养人数的增加,毕业生就业渠道逐渐从石油石化行业主战场分化到其他行业。如何提高毕业生的竞争优势,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就成了学科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焊接方向课程体系与IWE培训体系

我校焊接方向主修课程有10门,共计544学时(如表1所示)。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机械制造基础、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材料成型的测量与控制、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科学基础,共计352学时。专业课程包括焊接原理、弧焊电源、焊接工程基础、焊接检验,共计192学时。

本科教学的优势是为学生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理论的分析,同时对实践教学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有生产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但总体上学生的实践及接触工程实际的机会相对较少,对所掌握知识缺乏实质性融合,不利于把握专业方向和专业知识。

中国焊接培训与资格认证委员会( CANB)在1999年获得国际焊接学会( IIW )的正式授权,2001年开始在我国实行国际统一的焊接人员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作为中国唯一授权培训机构,为使我国焊接技术人员与世界接轨,具备国际认可的水平和资格,依据CANB和IWE 培训规程,借鉴了德国焊接学会焊接工程师培训内容,制定了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大纲,承担了IWE培训工作。其主要课程(如表2所示)体系的核心是焊接方法与工程应用,直接涉及操作实践和工程应用的课程有118学时,在焊接方法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焊接、焊接结构与设计中重点内容为工程应用与相关标准,弥补了本科教学体系的不足之处。

三、IWE培训的可行性

IWE培训是本科课程体系之外的一种职业培训,在学校实施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知识体系的结合、培训时间的条件、实践环节的硬件条件、师资条件。

1.知识体系的条件

从以上关于本科知识体系和IWE培训知识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两者的基本知识构架是一致的,关于焊接技术的专业课程都包括了焊接方法与设备模块、材料及其焊接性模块、焊接结构模块。本科生经过系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完全有能力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学习和培训。在培训中学生应该注重的是工程应用及实践环节的锻炼。

2.培训时间的条件

由于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需要具有一定的焊接相关理论基础,且采用集中授课方式(总学时306学时,时间约40天)。所以培训时间既要放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又不能在时间上与之冲突。而在四年制大学本科教育的第七、八学期,学生校内课程远少于基础课教育阶段,学业负担较轻,大多数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学校培养方案外的知识。所以在专业课授课结束后、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即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初安排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是可行的。

3.培训师资条件

我校焊接方向的教学团队具有15名专职教师,其中5名教授、2名副教授、8名讲师,全部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目前已有4名教师取得了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1名教师取得国际焊接培训技师资格,满足CANB关于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师资要求。

4.实践环节的硬件条件

我校建立了IWE培训实训基地,配备了焊条电弧焊、埋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非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弧焊、电阻焊、摩擦焊、气焊、切割、喷涂等焊接、切割、喷涂等设备,设备数量及规格可满足IWE培训实践环节的要求。

四、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一般工科院校,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等,都面临着强化工程教育、加强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问题。

在高校培养IWE工程师是从“通才”到“专才”的后续教育,对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开展焊接工程师培训,可以尽快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以能更快进入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角色,能够独立开展技术工作,满足企业需求。

IWE培训与本科教学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学历学位教育+职业资格认证”培养模式,毕业生可以在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学位证的前提下,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对学生的就业及后续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五、IWE认证项目对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

目前已经开始在校大学生IWE培训的学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20多所大学,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华中地区。截止2008年底共举办在校生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班34期,1056名在校生获得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参加培训的学校数量越多,对其他学校的学生就业造成的冲击越大,所以为了与国内同专业毕业生保持一致的学术和工程应用水平,我校很有必要开展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工作,实现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认证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不断严峻,参加培训的学生组成发生着变化,不仅本科生积极参加IWE培训,而且越来越多的在校研究生和博士生也参加IWE课程的学习。2006年吉林大学材料学院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学员中60%为硕士、博士研究生。

IWE是ISO体系企业认证的必备人员条件,对企业的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在钢结构、轨道车辆、电站锅炉、核设施等行业有非常广泛的空间,另外在一些涉外的工程建设项目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认证条件,石油石化行业对IWE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随着企业对国际焊接工程师需求量的增加,使得在校生参加培训的人数逐年递增。从开展IWE培训的各学校统计结果看,取得IWE 证书的学生可以达到100%的就业率,而且为二次就业情况争取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校在2011年初进行了西北地区首次在校大学生的IWE培训,引起许多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对我校获得IWE资格的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培训工作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所有参加IWE培训的学生全部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通过此次IWE培训工作的过程、成果及与其他院校培训的比较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踏实的学习、工作作风,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上进心。推动IWE及其他职业培训的进行,充分开发学生潜力,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是学科体系改革过程中应给予充分重视的工作。

综上所述,为适应企业对国际化、工程化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对在校生进行IWE资格认证培训,提高了焊接方向毕业生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形成了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焊接专业的改革与实践证明开展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认证是可行的,学生在培训中获得了更多的动力,对其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林,闫久春,加入WTO后中国高等学校焊接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焊接,2004(9):13-15

[2]钱强.国际资质焊接人员培训规程及实施[J].焊接,2004(9):33-36

[3]陈少平,王文先,孟庆森,张红霞.本科生国际焊接工程师资格培训认证初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3):14-16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焊接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目前世界工程技术界己公认将焊接结构用钢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的主要指标,工业发达国家焊接结构用钢量己达到占钢产量的60—70%。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制造业和加工业的高速发展,焊接在工业、农业、国防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使焊接结构用钢量大幅度上升,焊接技术工人的短缺就成为必然,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的焊接技术工人,本文就就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培养焊接技术工人进行了探讨。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依靠自学和师傅的传、帮、带培养焊接技术工人的模式已被淘汰,现阶段大量焊接技术工人的培养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来完成。但是我们知道,由于各类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不同,培养出的焊接技术工人参差不齐。同时我们也应知道:培养一个合格的焊接技术工人(以下简称焊工)、高级焊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现阶段主要涉及到职业学校和社会本身。

      职业学校的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

      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学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使毕业出去的学生不仅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远大的追求,正确的社会分工概念,对本职工作充满激情。人们都有一个老的观念,从学生到家长,普遍存在着想当干部,搞管理,搞科研,不愿当工人的思想,包括不想当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工人,我们称之为“白领情结”,觉得当“白领”风光、自在、收入高。与“白领情结”相应出现的是“蓝领恐惧症”。恐惧什么呢?一怕脏、苦、累。当工人就得沽油腻,当工人就得费体力,当工人就得实实在在干够8小时。二怕当不了官。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还是当官有出息。三怕没面子,怕被人瞧不起。觉得当了工人,找个对象都成了问题。四怕收入来得慢,’与个高级技术工人,每月几千块,当然也不错,但那得熬到哪年哪月呀!等到四五十岁,什么都晚了。由此可见,人们不仅恐惧当“蓝领”,就足像技上、高级技工这样的“技术蓝领”也不被年轻人看好。结果是需要就业的年轻人包括他们的家人,不能正确审视自己或自己的孩子,“麻雀跟着燕飞”, 导致了学生在选择受教育的途径时,瞄准的是大学而不是职业教育,尤其是不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至于最后上了职业学校的学生,那是出于尤j奈何,小得已而为之。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转变这种观念。我们知道,德国素以重视教育著称,在教育发达的德国,每年高中毕业牛汽接考人学的比例通常不足二分之一,其余的则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他们照样拿高工资,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待遇和社会地位很高。德国教育的努力方向,并不是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大学,因为社会分工变得越来越精细,众多职业对劳动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像汽车机械师、银行商务员、数据处理员,特别是大量的产业技术工人,不是一般的大学所能造就的,都需要专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为年轻人带来的是娴熟的技巧和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还使他们因职业责任而在心理上加快成热。当然,在我们国家,人们“白领情结”的背后还有诸如包括技术工人在内的整个工人群体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以及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好在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某些领域“蓝领”收入超过了“白领”,对人们旧有的观念是一种冲击,同时也会对偏激的认识起到纠正的作用。

    职业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目标的实现,说到底也都是为了学生。然而学生对我们职教理念是否理解,是否认可,是否接受,是否配合,这是我们育人模式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有些学生对到企业实习实训有模糊认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还有的学生厌恶劳动等等。因此职业学校应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增强劳动观念,树立做普通劳动者的思想,把职业道德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开展紧密结合技术工人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将职业思想教育列入学生教育的重点。

      其次职业学校学校要加强焊接专业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焊接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普遍存在着脱离社会、脱离劳动、脱离实际的状况,对就业指导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焊接专业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现象,以及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怕脏、怕累、怕吃苦,使得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就无从谈起。所以职业学校的焊接专业课程设置要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创新,通过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增强自身的活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焊接专业学生对社会需求的心理和技术适应能力,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具有焊接技术的人才。

     学校要打造焊接专业建设,其核心就是建设一支充足、优秀的焊接专业课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资源。学校的焊接专业建设,依靠焊接专业教  师去完成。一支优秀的焊接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焊工的重要力量。而职业学校的焊接专业教师有其特殊性。职业学校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  的工学结合育人模式,这就要求焊接专业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述,更重要的是焊接技能的传授训练。这种关系体现在焊接师资队伍上,表现为教师要具有双向双师的特点,职业学校要有一支双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双向,即来源的双向(企业、学校)和上作参与的双向。双师,即在拥有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的同时,还拥有焊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就是理论上你能讲课,实践上你能操作。一体化是教帅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指导学生实操、实训能力。为什么要求专业课教师能说又能i.,这是因为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合格,检验的标准就是应知与应会。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校现在焊接技术专业课就实行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每个教学日土午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下午就到焊接车间实训,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操中落地生根。在这种情况下,焊接专业课教师调节不出合适的焊接电流,拿起焊钳不能正确操作,不能焊出美观、合格的焊缝是小叮想象的。

    第三,职业学校要加强生产型实训慕地的建设。教学本身是一种实践,而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与普通学校的教学实践相比,又有着更高一层的要求,那就是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要使从职业学校毕业的焊接专业学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上于,那么学校就要加强学生的实训工作,使学生在校就能熟练操作各种焊接设备进行生产。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学校加强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就不容置疑,实训基地是焊工教学的主课堂,校内生产型实训应根据焊接结构件的要求,以项目或任务型生产带动实训,合理安排实训地点、时间,使学生在模拟真实企业环境中从事生产性焊接实训,降低教学成本,促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有效落实。同时,围绕焊接项目或任务型焊接生产实训,聘用和培养焊接专业教师、开发教材、调整课程体系,使之主动适应工学结合,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合格焊工。

    社会的任务

    学生在中职校接受焊接专业教育的时间是短暂的,学校培养出的焊工最终要走向社会,在社会中工作和受教育的时间是漫长的。要使学生最终成为合格的焊工和高级焊工甚至焊接技师,那么就有赖于社会或企业的继续培养。

    首先企业要教育焊工热爱焊接工作。一个人对其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来自于他对所从事的职业的热爱。只有热爱焊接工作,才会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焊接工作的社会价值和对企业的贡献,并把自己的身心和情感溶入到工作中去,才能从自己的焊接技术提高中体验出一种乐趣,一种内心的喜悦,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发挥出聪明才智,不断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焊接操作技术水平。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 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217-02

0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中职院校主要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目前中职院校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等因素大大制约了中职院校的发展,由此进行改革显得尤为迫切。2012年3月南宁市召开了全国焊接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践专家访谈会,为全国中职院校焊接专业的改革提供了一条发展路线,引入一体化教学理念,进行焊接课程改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一名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焊接专业的教师,积极探索焊接一体化理念,在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教材

中职院校焊接专业主要培养中高级焊接技术工人,我们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考虑到培养焊接工人的等级,做到有的放矢。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所用的焊接教材为《焊工工艺学》和《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其中《焊工工艺学》为理论教材,而后者则在焊接实习课题中加入小篇幅的焊接理论知识,这两本教材最明显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导致理论课教学时学生听不懂,实习课教学时学生不知道怎么干的尴尬局面。

由于生源的匮乏,目前整建制的焊接班招生数量不断减少,各个中职院校配备的焊接专业教师数量和质量也良莠不齐。在编写焊接一体化教材一定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比如一些规模较大的中职院校可进行焊接一体化教学的座谈会和研讨会,企业实践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讨论确定焊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最后编写出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学生打开教材就明确知道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在企业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规模较小的中职院校要单独编写焊接一体化教材显得力不从心,寻找一本合适的教材,根据本校学生的就业去向进行调整,将会大大缩短焊接一体化教材编写的进程。最近找到了2012年1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汽车车身焊接工艺与实训一体化项目教程》一书,本书结合汽车维修上的焊接应用,设置八个教学项目共15个典型工作任务,内容详细充实,加上丰富的图例,可以用作焊接专业一体化教材参考。结合我校焊接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增加制冷设备维修中紫铜管的火焰钎焊典型任务、压力容器筒体焊接典型任务,减少车身的电烙铁焊接工艺与实训项目。总之,在一体化教材编写过程中要反复摸索,吸取其它学校一体化教材的精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复尝试,不断修改,争取教材更好地结合本校学生就业的企业典型工作任务。

2 教学方法

2.1 一体化教学法 如图1所示,传统的焊接教学方法是先理论后实践,在时间和地点上把理论和实践完全割开,导致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课堂教学效果很差。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在做中学、边做边学。不是单纯的“先学后做”,把直接经验的获得与间接知识的获得有机结合起来[1],我们可以从图2看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布置典型工作任务后,提供学生参考资料,其它时间主要是点评和辅导。学生接受任务后,集中讨论,最后制定出本组的焊接工艺卡,通过代表上台讲解,老师点评,不断完善工艺卡。采取一体化教学后,学生学习目的性大大加强,拿着自己制定的工艺卡,干起活来特别有劲,出现你追我赶的场面。

2.2 小组合作法 小组合作法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单位,老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研究,师生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考虑到我校焊接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将32人的焊接班分成8个焊接小组,每组由4名成员组成。小组的建立初期完全采用学生自愿组合,由组员共同推荐组长,采取组长负责制。组长接到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组内分工,组长负责整体协调、制订焊接工艺、任务检查和总结;1名组员查找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料(焊机和焊材及工艺参数等);1名组员领取焊接材料和熟悉设备进行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节;1名组员负责安全和工位的环境保持。在焊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参数选择不当和手法不对,导致出现焊接缺陷。组长带领本组成员进行共同讨论,研究对策,相互间取长补短,既调动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又在小组学习中锻炼了与人合作、与人协调等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中发现组的整体水平以及组长的管理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立即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人员调整,让每组中既有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又有负责任管理强的学生,同时又有帮扶的对象,让整个班的分组更为合理。进行新的焊接任务时,组长要调整每位组员的具体工作内容,让学生在焊接实习时扮演企业焊接生产的每种角色,例如焊接操作工、焊接检验员、焊接工艺员、焊接库房管理员等。实践证明小组合作法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也让教师从以往很耗时的一一示范教学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乐于学,老师乐于教。

2.3 先进的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介绍先进的焊接方法。无论是中职院校还是高职院校要配齐所有的焊接设备是绝对不可能的,一般学校只配有常规的焊接设备如交直流电焊机、氩弧焊机、CO2气体保护焊机、气焊气割设备等等。而学生毕业在企业工作中经常会使用一些先进的焊接设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添加先进焊接方法的介绍。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下载图片或视频,也可以从企业中收集资料,然后用多媒体方法介绍给学生,即可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拓宽知识面,又为学生的就业做好过渡准备。

使用仿真软件模拟复杂的焊接过程。在焊接教学中有些复杂的理论知识点比如熔滴的过渡、焊缝的一次结晶和二次结晶、焊缝的热影响区等等教师讲解很费劲,学生学习时也是很难理解,更别说理论指导实践。可以利用互联网下载ANSYS和SYWELD等焊接软件进行模拟,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就能观察整个焊接过程,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强化加深了知识的认识,缩短由于不理解而导致实践中频繁出现常规失误。

3 教学评价

以往我校焊接教学评价主要是进行结果型评价,学生的成绩主要是期末焊接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两部分构成,基本上没有对平时焊接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一体化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核心能力。教师进行一体化教学评价时不仅考虑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得考虑到学生的道德品质、安全意识、合作协调能力等。在校生焊接学习时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学生顶岗实习时可以采取企业和学校共同评价,以企业评价为主。在焊接一体化教学中我引入新的评价方式,设计教学评价表,如表1所示,实践证明通过评价表使用,学生大大加强了以前比较忽视的焊接过程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安全和文明生产的意识,并且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让学生对评价标准进行多次反复强化,把企业焊接生产的要点在教学中进行细化强化,为以后学生就业打好基础。

在此基础上,我又以组为单位,以组内成员的总分除以人数得到组平均分,组平均分位列前三者,组内学生集体奖励2分,以此作为鼓励。这样一来,集体的荣誉感把学生凝聚到一起,组里面动手能力差的同学很快就会得到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共同获得进步。

目前,中职院校焊接专业一体化改革仍处于起步阶段,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进行一体化焊接的教学尝试,勇于向企业和同行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焊接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40.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239

0 前言

焊接技术对我国的制造业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的社会快速发展,对焊接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职学校作为专业培养高级焊接人才的场所应积极的优化教育模式,为国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下面将对高职焊接专业人才模式进行详细的讨论。

1 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少正确的认识

在家长的眼里焊接就是农民工做的工作,又脏又累,孩子不应该学这个。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之下,高职学校的焊接专业生源一直不稳定,并呈现出了萎缩的现象。特别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更加不愿意进入到焊接专业进行学习[1]。虽然高职的焊接专业招生数量也比较大,但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很多学生只能停留在操作层面,并不能面对一些工艺较为复杂的问题。这种现象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的焊接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缺少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1.2 缺乏校企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效果的最佳方式之一。但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情况并不理想,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的企业需要之间出现了偏差。同时教师团队也不能及时的了解到企业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无法对学生进行更加先进的教育,严重的限制着专业人才的培养。

1.3 教师资源匮乏

焊接是一项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同时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复杂性,要求教师一定要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能有比较高的成就。也就是“双师型”教师。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团队却呈现出了严重的匮乏情况。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在招聘专业教师的时候要去要有高级职称和硕士以上的学历,这给专业人才们设置一道比较高的门槛。因此,高职院校中出现了很多的临时老师,他们在学校任职,但没有编制和职称,这种状况严重的影响着教师团队的整体稳定性。此外,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们很多也接受了专业培训,但效果并不理想,无法真正的在短时间内掌握焊接的工艺和经验。

1.4 教学手段落后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比较晚,近年来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手段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偏差。教学手段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教学硬件设施和教材等方面的限制,同时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比较古板,理论性较强,实践课较少,导致高职院校的焊接专业人才培养始终难以发展。

2 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1 转换思想观念

对于焊接专业的认识很多家长存在着误区,对此,高职院校应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向学生家长讲明焊接专业的实际应用方式和未来发展的目标,使家长能明确焊接专业的特点,真正的支持孩子学习焊接。同时应吸引一些理工基础较好的学生主动投身于焊接专业,向学生进行专业宣传[2]。要认识到焊接工作并非一件简单的工作,没有焊接那么震惊世界的“鸟巢”体育馆也无法实现。现代焊接需要的是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而学校的培养目标则是“懂操作、会管理、精工艺”的专业人才。

2.2 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的发展应充分的利用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保证双方利益的同时来构建起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为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应根据企业和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企业则以最为优惠的方式向学生们提供实训的场地和设备。这种方式不仅能有效的环节学校实训的压力,同时也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条更加可靠的道路,实现专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此外,高职院校也能与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承接一些企业的工作和任务,为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2.3 建立“双师型”团队

学校要想真正的提升教学效果就一定要重视起专业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对此应积极的建立起一支“双师型”教师团队,为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奠定基础。学校可以组织在职教师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或者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的实践训练,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3]。同时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定岗实践。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如果遇到了问题可以及时的与企业专业人员尽心沟通,并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再转授给学生,提升教学的实践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向企业宣传相应的理论知识,给企业的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2.4 优化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焊接专业的学习应倡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放十天。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焊接人才,就应坚持“实践”、“实用”和“实际”的基本原则,并采取科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对此,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适当的使用案例教学法或者幽默教学法进行教学。将学生带入到情境当中去进行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理论知识,同时也能有效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焊接专业人才的培训不仅要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高超的实践能力,能真正的进行操作。因此,在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的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并建立起”双师型”的教师团队,使学生能真正的得到锻炼,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金杰,赵长海,周慧琳,公永建.焊接专业“2+1”教育模式“1”阶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探索[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52―55.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 焊接专业 技工院校 焊接模拟仿真 教学改革

焊接是加工制造业重要的加工工艺,是一种精确、可靠并采用高科技连接材料的方法。目前还没有其他方法能够比焊接更广泛地应用于金属连接,并能为所焊产品增加更多的附加值。因此,培养不同层次、适应现代焊接生产发展和技术要求的焊接专业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由于焊接专业所需耗材大,投入多,经济性较差,加上配置焊接设备有限,焊接工位少、环境差、工种苦,学生学习易消极、散漫,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针对现状,我们利用学校有限资源,尝试教学改革,认为用焊接仿真模拟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一、焊接模拟仿真教学的内涵

模拟仿真教学是指使用虚拟焊接培训系统、焊接过程数值模拟与专家系统、计算机虚拟技术,利用场地、环境的布置,模仿出真实工作程序、工作环境、技术指标、动作要求,进行教学训练和考核鉴定。该系统具备完善的网络功能及管理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计算机(联网)了解学生的训练情况,帮助学生分析训练过程,便于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及布置适合于学生特点的训练内容。

笔者所在学校借助国示范建设之机,投入30余万元,购买焊接专业模拟仿真系统,模拟仿真系统的运用不仅在本地区开创了先河,适应了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采用焊接模拟仿真系统的教学效果

1.减少耗材,节省大量成本及培训时间。

中职学校是培养焊接操作人员,减少成本节约耗材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先用焊接模拟仿真系统,让学生在焊接初始阶段就掌握这个复杂的操作过程,后期进行实际操作或下厂顶岗实习,能够很大幅度降低成本。事实证明,学校应用焊接模拟仿真系统,加上对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成本较低了40%。

2.增强培训管理效果,科学安排实训计划。

中职学校老师可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训练,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训练,并根据训练的监控及分析结果随时进行修改或调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训练或专项训练。

3.可远程监控和控制指导。

采用焊接模拟仿真能对每一位学生的动作规范进行适时控制和指导,并且任何动作所对应的工艺参数都可以被跟踪,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回顾这个过程。另外,我们可以通过焊接过程中不同焊接工艺参数的变化规范焊接动作,并通过信息库处理存档。

4.改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机械专业的焊接工作被认为是最乏味、环境最差的工作,在焊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烟尘、噪声与废气等。利用焊接模拟仿真软件学习焊接,其大量的三维图形界面,切实的人机交感设备,即时可视听的交感结果,改善了学习环境,把焊接实习变成了一个有趣的焊接大课堂。另外,它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实习情况,清楚操作过程。其软件的联网竞赛功能如同电脑游戏,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竞赛氛围。

5.焊接专业理论与技能一体同步。

焊接模拟仿真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将教学要求、技能目标与基础理论、专业技能有机结合。我们可筛选出与焊接培养直接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内容,配合技能要点,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以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服从于操作技能所需,服从于实训所要求的模拟仿真系统。

6.实训结果即时得到评估。

在实训训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动作警示工具,这样在进行训练时,系统可以自动提示学生操作动作是否符合要求,及时指导学生纠正自己的动作。最后根据焊接结果系统评定等级给出结论。通过对焊接结果的分析,学生、老师能及时了解操作过程的失误和进步,老师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模拟仿真教学存在的误区及注意事项

模拟仿真教学是对实训教学实际操作的填补,提高了实训教学的效益,但仿真模拟实训不是真正的现实对象的操作,有其不可替代的局限性。必须注意的是,采用仿真模拟实训,决不能抛开真实的实训过程,在这二者之间应注重扬长避短、交替操作,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在职业学校焊接专业教学中,我们应用焊接模拟仿真系统,改革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式,合理结合学生特点及高科技产品模拟仿真的应用,使焊接教学的模式转变为“理论计算机模拟仿真实操”,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

焊接专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就业导向 一体化 教学模式 探索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技能人才的紧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技术改革的瓶颈。中职学校作为培养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培养高素质的中职生,使之“就业既能上岗”,是每一位职教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任务。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

传统的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两部分,二者在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因此往往会出现理论知识与实习技能相脱节现象,造成重复教学和教学资源浪费。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基于能力为本位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在“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下,以学生技能提升为核心,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将专业课和实习教学重新整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构建多元化、实用型课程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要以提升中职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开发、制定教学计划等;第二,要以中职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组织教学过程,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综合开发学生职业能力。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笔者所在的北方工业学校于2005年开始,对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于当年在焊接专业试行,此后逐步向其他骨干专业推开。六年来,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表现为:突出了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促进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我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要做法是:

1.课程开发实用化

针对统编教材的不足,如内容陈旧、修订不及时、过于强调系统与完整、缺乏针对性等,在基础课以“够用”为度、专业课以“适用”为准、实践课以“实用”为本的原则下,我们多渠道开发校本教材,使课程内容设置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岗位实际。例如,在文化课方面,把《物理》教学内容分散在《工程力学》和《电工基础》课中讲授,《计算机绘图》结合《机械制图》讲授;在专业课方面,将《电工与工业电子学》和《焊接电工》进行整合,把满足岗位需求的部分编成一本新书《焊接电工基础知识》,把《熔焊原理》、《焊接方法》、《金属材料焊接》、《焊接结构》、《焊接检验》整合成《焊接理论基础》(上、下册),把各种焊接实训方法融合成一本书《实用焊接技术》。整合后,技能课和理论课的比例由原来3∶7变为1∶1,如工业设备安装、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每学期理论教学9周,专业技能实训9周,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技能操作训练。

2.培训方法灵活化

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陈旧方式,广泛采用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演示教学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采用模拟教学法。包括毛笔蘸墨水模拟运条、焊钳夹毛笔模拟运条等。有些教师认为提高焊接技能必须用焊条“堆”,一个好焊工就是用焊条“堆”出来的。实则不然,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盲目焊接,本来一根焊条能达到的效果可能三根焊条也达不到,因此在焊接实习时,我们着力增加了模拟操作并力求形式多样化。

(2)采用演示教学法。教师根据知识的难易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程度,可以先讲理论,辅以实践操作;也可以从实践开始,先有感性认识,再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还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就现场遇到的问题从理论上辅导、解决。不管采取哪种方法,目的都是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以手弧焊立对接焊为例,在焊接前要教给学生根据焊接材料、焊接尺寸、焊接位置甚至焊接环境,合理选择最佳工艺参数方法;焊件在装配与定位时要采用减小焊后变形的措施(如,反变形法要采用多大的变形量等),在焊接过程中要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手法(如采用灭弧法操作时,挑动的是手腕,而非手臂)等。

(3)采用讨论教学法。比如在学习立对接焊教学模块时,将学生分成小组,分组讨论研究制定焊接工艺参数,再根据工艺参数完成本组的焊件制作;教师根据焊件质量评价工艺参数,给予合理化建议;各小组再根据教师评价改进焊接工艺。这种学习、应用、检验、再学习的教学方法有效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提高。

3.培训方向岗位化

对中职学校而言,要大力加强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有效对接岗位需求,我校采用了“宽基础、窄培训”模式。在“宽基础”阶段(通常为一年半左右),主要进行扎实而全面的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要求学生不但要牢固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掌握1-3种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焊接专业的学生不但要精于焊接,还要懂铆工的识图和放样;铆工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有铆工专长,还要懂电焊和气割。这样两个单一工种就变成了适应企业需求的铆焊复合型工种。在“窄培训”阶段(通常为半年),就是培养学生的拿手专长,在“宽基础”层面上,根据用人单位岗位实际在某一方面予以强化。

如工业设备安装专业学生,如果定向为造船企业,就讲授《船舶概论》、《船体识图》、《船体安装工艺》等课程并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如果定向为化工安装企业,就讲授《钢结构识图》、《钢结构制作工艺》、《钢结构施工规范》等课程并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对学校而言,“窄培训”克服了教学的盲目性、封闭性,做到了有的放矢;对学生而言,“宽基础”能保证其有较宽的择业范围,能顺利转岗、有后劲,“窄培训”能帮助其完成校企“零对接”;对企业而言,得到了符合要求的、技能达标的合格员工,由此实现了校、企、学生三方共赢。

4.校园文化企业化

有针对性地导入企业文化理念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关键。要结合学校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导入成功企业的文化理念,使每一处景观、标语、标志,包括每个教室、实训基地,都成为有特定意义的文化载体,发展潜在的育人功能。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可谓煞费苦心:打造“企业”空间,把实训教室布置成企业的“车间”,按照车间标准悬挂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实行“企业”管理,学生按要求统一着工作服、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严明时间和纪律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形成“职业”氛围,学校走廊悬挂和张贴“全国十大劳动模范”、“ 全国十大能工巧匠”等,大力宣传“劳动改变命运,技能创造幸福”、“不管蓝领白领,成功要靠本领”的理念; 在班级布置中,包括墙面布置、墙报等突显职教特色、专业特色;将联合办学企业名称给班级冠名,如“沪东班”(去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宝冶班”(去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外高桥班(去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STX班”(去韩国STX大连造船集团)、“熔盛班”(去江苏熔盛重工集团)等,使学生感受到浓烈的职业氛围,产生职业认同感,帮助其顺利就业。

六年来,我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很多,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数大大增加,操作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应该说,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是最科学也是最经济的,也正因如此,它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要受到师资队伍、实训设备等诸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中职学校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牵涉面广、工作量大、较为复杂的工程,需要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蒋莉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职教论坛,2004(8)。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