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金融实证分析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17 17:59:14

金融实证分析论文

金融实证分析论文范文1

关键词:金融投资 证券市场 效用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以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其中以央行为领导核心的金融市场和以证券行业协会为领导核心的证券市场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毫无疑问的是,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不仅得益于以商品市场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的发展,更得益于金融投资中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不断优化。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与证券市场效用相关的现代金融理论并对金融投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金融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效用,为促进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

二、现代金融理论与金融投资的界定

(一)现代金融理论

伴随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货币市场理论和证券市场理论为主的现代金融理论同样日益丰富。分析金融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效用至少涉及以下现代金融理论:第一,金融投资理论。金融投资归根到底是理性经济人效用最大化或者成本最小化的过程,因此经济个体(包括自然人)在金融投资时首先要考虑不同证券资产的组合收益以及不同投资期限的收益率,代表性的理论包括动量交易理论等。第二,金融市场理论。金融投资对于证券市场存在效用的前提为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是相互关联的,即金融投资是商品经济的概念,代表性的理论包括机会成本理论等。第三,金融工具创新。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在现代金融学中的不断应用,金融投资的形式――金融工具得到了绝无仅有的创新。然而,金融工具创新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促进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不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

(二)金融投资的界定

根据现代金融理论以及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实践,本文将金融投资界定为一种证券市场的微观行为,理性经济人购买、流通与销售证券市场中股票、期货、债券等无形资产的个体行为。股票投资的主要市场为上交所和深交所,期货投资的主要市场包括各行业(农业、科技产业等)、各地区且不同形式的期货市场,而债券投资品种包括政府债券以及企业债券等。也就是说,金融投资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方方面面,即影响我国证券市场是否能够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

三、金融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效用分析

(一)提高证券市场深度

金融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效用涉及金融投资理论、金融市场理论以及金融工具创新等理论,因此本文在合理界定金融投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金融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效用。首先,金融投资能够提高证券市场深度。证券市场深度主要是指证券市场交易主体数量的多少,是衡量证券市场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由于大量货币资本和非货币资本不断进入证券市场,在理性预期的框架下理性经济人根据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必然会涌入证券市场中去,从而增加了证券市场交易主体数量,提高了证券市场深度。此外,由于我国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证券市场的规模和效率得到了质的提高,为提高证券市场深度提供了必要基础。加之日益完善成熟的证券市场机制,金融投资在证券市场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能够规避风险,最大程度的促进证券市场的繁荣发展。

(二)拓展证券市场广度

金融投资不仅能够提高证券市场深度,根据金融市场理论,金融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效用还包括拓展证券市场广度。证券市场广度是与证券市场深度相对应的概念,证券市场深度是指证券市场交易主体数量的多少,即总量意义,而证券市场广度是指证券市场交易主体类型的多样,是反映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指标。如果证券市场中交易主体类型较少或者实际参与交易的主体较为单一,那么证券市场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暗箱操作”或者“操纵市场”的概率就会提高,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相反,金融投资的增加不仅能够从总量上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而且能够从结构上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具体而言,在金融投资增加的初期,证券市场的资金总量与交易主体不断增加。在金融投资增加的中期,其结构逐渐体现,市场交易主体的类型伴随市场竞争程度与开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从而有利于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

(三)提升证券市场效率

提高证券市场深度为金融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前期效用,拓展证券市场广度为金融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中期效用,而后期效用则为提升证券市场效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证券市场的深度、广度与效率并非孤立存在的,在分析证券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加以考虑,否则会出现金融投资偏误的问题。同时,传统意义的效率是指投入――产出的关系,而证券市场效率是指证券部门对于金融发展或者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是判断证券市场是否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指标,具体评价方法包括DEA法等等。上文已经分析了金融投资增加初期和中期的效用,而在金融投资增加的后期,随着金融投资总量的增加以及结构性的改善,证券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贡献将会大大增加。毫无疑问的是,证券市场结构性的改善对于其效率提升的作用更为重要,能够缩小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隔阂,为解决企业融资问题、规避风险提供良好的市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金融理论关于金融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效用进行了很好的归纳。然而在我国证券市场实际运行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已有理论,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界定金融投资的概念,并分析金融投资与证券市场的关联。同时,本文认为至少可以从证券市场深度、证券市场广度以及证券市场效率三个方面分析金融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效用,从而真正发挥金融投资应有的作用。最为根本的是,金融投资的主要效用为维护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避免证券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为促进实体经济或商品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军,林钟高,彭琳.产权性质、治理环境与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02)

[2]孙一玮.浅议金融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效用[J].科学中国人,2014(04)

金融实证分析论文范文2

【关键词】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一、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其对我国深大影响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这次危机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结构性问题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长期因素。我国因产业结构、金融结构等方面还不够合理,导致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些棘手问题,需要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切实调整和优化升级经济结构。如何找到金融与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互相关系,对发展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研究很多,如:王维安(2000)通过对格利和肖、戈德史密斯、麦金农等几位美国经济学家的金融结构理论的简要考察,实证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的三大变迁;李春红(2002)通过借鉴戈德史密斯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金融结构现状,探讨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方向;林毅夫(2003)从金融结构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的角度,通过对全球制造业1980-1992年数据的经验分析,试图证明一国的金融结构必须要和产业规模结构相匹配;范方志(2003)在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做出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金融结构转变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马长有(2005)研究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谢文彪(2007)分析了西部某省金融结构的变化,通过对其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得出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应该大力推进金融结构的改革;李怀(2009)依据88个国家1990-200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与面板协整分析方法分别对全体国家样本、发达国家样本以及发展中国家样本的金融结构(银行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胡明超(2010)从理论上探讨了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联机制,具体实证分析了1980-2009年江苏省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高维芹(2011)从安徽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关系的分析入手,针对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得出结论;韦继强(2012)在分析产业结构与金融结构互动关系基础上,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广西产业结构发展目标及对金融需求的特点,当前金融支持广西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十二五"期间加快金融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类似的研究还有:韩玲慧(2001)、王岩(2002)、张俊(2003)、张晓艳(2007)、张鹏飞(2008)、郭运泽(2011)、胡竹枝(2012)、董莹莹(2013)等。

通过对比发现,这些研究很多都集中于规范分析,而实证分析的涉及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方面不多,以广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的几乎没有。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广西的金融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力图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为广西制定发展经济政策提供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被解释变量

金融相关率指标(FIR)。金融相关率是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与当期国民财富之比。戈德史密斯认为用金融相关率可以衡量一国金融发展的水平。在实证检验中通常采用金融资产总量与当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来替代。本文采用金融相关率这个变量来衡量金融结构。由于广西金融资产总量没有专门的统计,而其中债券、股票和基金的数据又不易获取,因此,计算金融资产总量只好采取近似替代的方法。本文用广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之和来近似估计金融资产总量FAT,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代替GNP。

(二)解释变量

(三)模型的设计

(四)数据来源

三、实证分析

(一)WLS回归估计结果

(二)自向量回归估计结果

参考文献

[1]苏方林,宋帮英,侯晓博.广西碳排放量与影响因素关系的VAR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

[2]韦继强.西部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经界,2013,4(5).

[3]郭运泽.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成都市为例[J].现代商业,2012,47(8).

[4]高霞.产业结构变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协整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41(12).

[5]李小玉,郭文.基于面板数据的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1(12).

金融实证分析论文范文3

关键词:资本结构 金融合约

合约可以被描述为几个人(至少两个人)或几个方面(至少两方)之间达成交易的某种协议。金融合约即是融资者和提供资金人之间的某种交易。要讨论金融合约理论,我们不得不提及“资本结构”,金融合约理论的发展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是金融合约理论的基础,金融合约理论的发展也为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资本结构和金融合约的分析各有重点。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是在证券(股票或债券)形式给定的情况下,企业发行各种证券的相应资本量。金融合约理论研究的则是投资者向企业提供资金时,什么因素决定了证券合约的具体形式。虽然资本结构理论和金融合约理论研究的具体内容不同,两者的研究意义却相似。对资本结构的研究是为了减少在企业各项决策过程中由于成本、非对称信息等因素带来的无效率,实现企业收入最大化的目标。金融合约的设计也正是通过合约条款的设计,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使合约(如股票、债券)发行人的收益最大化。因此,对金融合约理论的研究可以借助于资本结构的分析框架来进行。

资本结构理论基础上的金融合约理论

资本结构理论始于MM定理(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根据MM定理,企业的债券、权益比率应该是随机的,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MM定理的假设条件过于严格,不能很好的解释现实,很多学者从放松MM定理的假设条件着手,探索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假设存在税收,公司将会偏向于债务融资,因为根据现行的税收规定,税基是扣除企业支付给债权人利息后的利润,因此增加公司的债务可以减少公司需交纳的税金。这一简单的分析同样不能很好的解释现实情况,公司并非一味地偏向债务融资。除税收外,肯定还有其他因素影响资本结构。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中心的新资本结构理论一反旧资本结构理论只注重税收、破产等外部因素对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试图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信号”、“动机”、“激励”等概念,从企业“内部因素”来展开对资本结构问题的分析,从而给资本结构理论问题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诠释。形成的理论分支主要包括新优序融资理论、激励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企业控制权理论等。

Harris和Raviv(1992)在《金融合约理论》一文中,以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为基础,对金融合约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类,大致分为四种类型:从成本的角度进行研究;运用非对称信息的方法进行研究;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特征的资本结构研究模型;从公司控制权的角度研究。

成本的研究是由Jensen and Meckling(1976)开创的。Jensen和Meckling研究了两类利益冲突的情况,一类是经理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另一类是股东和债权持有者之间的冲突。在分析成本的资本结构理论中,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应确定在使负债的边际避税效应与负债对股权融资边际成本降低效应之和等于负债的边际成本。基于成本的金融合约理论主要着眼于如何设计融资证券来解决经理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研究如何在经理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合理的分配现金流(较少涉及控制权分配)。根据不同的分析角度,成本的证券设计分析模型可分为三类:一是由Townsend(1979)提出的模型。Townsend认为企业家或经理设计证券的现金流分配时考虑投资的实际收入和由核实行为带来的核实成本。核实行为是指对投资项目进行评审以确认投资的真实收入的活动。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对经理来说,最优的证券合约是既能从外部投资者手中筹集资金,又能使核实成本最小化的证券合约,即面值为固定支付值的债券合约;与Townsend模型相似的一个方法是1984年Diamond提出的惩罚函数模型。Diamond(1984)保留了Townsend(1979)的基本分析框架,但他假设经理可以消费所有未被支付的收入,并且认为根据对投资者的支付情况可以给经理施加一种金钱惩罚,得出了与Townsend(1979)相同的结论,即最优的证券设计结构为面值是固定值的债务合约。另一类成本分析模型考虑了内部持股情况。在Bolton Schorfstein模型中最优证券设计具有如下特征:如果第一阶段对外支付过低,投资者在第二阶段就不提供资金。第三类模型考虑了外部持股的情况。Chang研究发现,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债务水平越低。以成本为基础的金融合约理论基本上都是只考虑了经理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问题,忽略了对股东和债权持有者之间冲突的研究。这一与资本结构理论的差异也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方向。

非对称信息是问题研究的另一个分支。这一研究思路是Myers和Majluf(1984)提出的。在非对称信息的相关文献中,企业经理或企业的内部人员都被假设掌握企业的现金流及投资机会等内部信息。Myers和Majluf(1984)指出,在存在非对称信息的情况下,如果企业发行股票筹资,股价可能被低估,这意味着现有股东净损失,于是即使新项目净现值为正,也会被现有股东拒绝,导致投资不足。由于逆向选择问题的存在,经理人只会在股价高估时才发行股票,而此时投资者又不愿意购买,因此发行股票总是存在问题。Myers指出企业融资应尽可能选择对企业内部信息敏感性较小的资金来源,融资顺序先是内部资金、然后是无风险债券、可转换债券,最后是发行新股。金融合约的设计是为了减少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带来的低效率。

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特征的资本结构研究模型,可以分析企业资本结构与产品或投入品特征之间的关系。如Harris和Raviv(1992)所指出的,将企业资本结构选择与产品性质和投系起来是富有前景的一种研究方法,产品策略和产品特性理论目前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但已经触及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战略或产品特性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资本结构对消费者可利用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企业职工在与雇主谈判中的博弈效应,这些研究有助于解释资本结构在行业内的差异表现。

金融合约理论为资本结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之前金融合约理论对于问题的研究只分析了合约的现金流量配置,债务合约通常会承诺保证一种固定的收益支付而不是根据企业的绩效来随机变化,如果企业不能给予这种固定收益支付,那么债权人的回报就在相应的破产法的裁决下协商谈判解决。股票合约则详细表明了其股东在支付了债权人的收益后分享剩余所得。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兼并收购活动的增多,学者开始重视对公司控制权的研究。

因为金融合约配置的回报取决于企业的决策,例如项目的选择、人员的安排、日常运行的决策等,设计金融合约的问题应该同时包括剩余控制权的安排和现金流量的配置问题。就股票和债券合约而言,股东拥有选择公司管理层的权利,而债权人的权利是由破产法决定的,除非企业破产,债务合约并不配置任何剩余索取权。金融合约理论的发展提出了对公司控制权的研究。金融合约理论研究如何事先设计证券以平息竞争冲突,Grossmann和Hart(1988) 认为,由于投票权结构直接影响企业法人控制权,所以证券投票权结构非常重要。股权类型不同主要表现在投票权和收益要求权。企业创业者可以通过发行不同类型股权证券来设计企业控制权结构。证券可分为两类:一是任何类型证券的所有证券同时对待,要获得控制权须收购与控制权有关证券,这种情况一股一票的投票权结构最优;另一类是任何一种类型证券中的所有证券并非需要同等对待,竞争者只需收购获得控制权必要比例证券,多数投票原则是合理的。Harris和Raviv(1989)发展了一个以现金流量为特征与公司证券选举权转让的模型。在其模型中,经理和竞争对手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是通过赢得股票拥有者足够的选举权获得的。因此控制能力较差的候选人的成本是他要承担证券资本的损失,证券设计要使该成本最大化,同时要使争夺冲突最小化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其主要见解是:证券可以看作是一种承诺工具。因为最优的证券设计使得能力较差的竞争接管者控制企业的成本最大化,从而使企业的控制权保留在能力较强的在职经理手中;“没有廉价选票”。

Harris和Raviv(1992)将那些对企业控制权变动引起价值变动相对不敏感的投票权称为“廉价选票”。由于“廉价选票”的存在会使低能力的接管竞争者通过收购“廉价选票”来获得企业控制权,而只需相对较小的成本。也就是说“廉价选票”的存在使得在职经理无法保证较差能力竞争者获得企业控制权的成本达到最大值或没有承担企业价值减少的后果。没有“廉价选票”的看法意味着有单一选票权的证券是最优的;取走对手控制的利益。由于企业控制权的竞争者都可以从控制企业中获利,因而使较差能力的经营者也会产生接管竞争的动机,显然这种动机是不符合企业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因此证券设计必须能够有效地取走这种额外收益,从而使接管竞争者产生正确的行动选择。

从公司控制权角度分析的金融合约文献认为,尽管合约的双方由于合约的不完全性而不能够将决策具体化为预测变量的函数,合约的双方却能够通过某种方法预先进行决策,例如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因此,资本结构理论也在公司控制权的层面上有所发展。资本结构对于公司控制权的研究以Harris和Raviv(1988a)、Stulz(1988)和Israel(1991)的成果为代表,在他们的研究模型中,企业的管理者通过控制企业可以获得一个额外的收益B,管理者只持有一部分股权,企业的其余股权被外部投资者持有,这些投资者没有接管企业的动机,市场上存在一个竞争者,该竞争者可以通过购买外部投资者的股票成为企业最大的股东,替代原来的管理者控制企业,获得管理者的额外的收益B,由于管理者和竞争者经营能力的差异性,企业的收益也会因兼并收购行为和兼并收购双方能力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资本结构理论要研究的是在企业的管理者和竞争者能力给定的情况下,哪种资本结构对企业实现收入最大化的目标而言是最优的。

在公司控制的方法上,Harris和Raviv(1992)把证券设计模型与资本结构模型进行比较,提出了一些研究的思路。资本结构的文献通常认为经理能够改变企业金融证券的性质,以在某种程度上对接管企业作出反应。那么在证券设计的体系中,允许这样做对取决于证券可能改变程度的最优证券有重要的意义。此外,资本结构文献提出证券设计可以在投资这与经理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证券并不是一种承诺的工具而是潜在的接管中选择收益最大化的方式。

资本结构的“信号传递”研究也被借鉴到金融合约理论中来。Paul(1989)认为证券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证券价格,因为证券价格可以传递信息。Paul观察到,投资者所拥有的模糊信息很难用在一份激励合约中,而证券价格却很容易具体化。因此,在证券设计的过程中考虑证券价格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金融实证分析论文范文4

一、相关工作

在文本情感分析成为一种时尚的分析法时,对于金融证券域的分析,需要立足金融证券的实际展开。一是,对各相关的对象展开分类。不可能面面俱到,主要立足当前国内的主要证券实施。二是,要确定时限。就是在什么时间段内去提取那些文本信息,才能达到对于各种经济指标的平衡性,而不至于因为短期国内国际形势造成的昙花现象。三是,抽取多少文本信息,即是量的选择。如何才能把握好抽取的量与文本的质的问题,即要在相对的量内选择尽可能展现情感倾向的典型文本来。因而,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首先,要全面地阅读与学习,阅读相关的情感文本,阅读关于文本分析的案例及相关的理论,获得学术上的支持。其次,要注意甄别,尤其是相关的文本信息时段的甄别、信息真伪的甄别、主体的甄别,以确保全面性,才能获得较为公正的结论来

二、基于语素的文本情感分析

(一)框架

任何工作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既定框架内实施,因而,该情感探测也同样需要建框。一方面,要针对金融证券域建框,即要针对那些金融证券产品实施文本情感探测。不能没有目标,也不能目标太多,因而要注意其典型性、代表性。另一方面,为探测内容建框。既然是金融证券域,就应该主要是以企业的经济数据为蓝本,立足金融证券域的各种相关的评价、评论以及预测,在其中发现那些情感倾向性明显的文本信息,进而去归纳、综合、分类与提取

(二)种子集选取

在上述框架内,通过有针对性地选取,如相关各种典型的预测、企业走向较为理性的稳定的评价,及立足企业不稳定的各种元素基础上的悲观的预测等,在其中选取甄别,进而在较多的信息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来,进而指导各相关主题的发展。在实际的工作中,尽可能地把各种情感倾向都有代表性选取。尤其需要注意的原则是,在选取情感文本时,切记加入自己的情感倾向,务必保持客观的心态,来面对文本

(三)文档情感倾向性计算

这种倾向性,主要各相关主体在对相关经济形势理想观察下,带着个人情感的评论等,虽然带有个人主观色彩,有着各种利己的祈祷式的祝福,但是,其中还是有着较多的理性成分。在通过其文本的词汇、语句及整个文档的格局等,都可以获得相对文档且可靠计算值来,进而结合企业发展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因而,在计算中要以文本的细粒度为基本,进而展开情感属性的研究,尽可能地把设计相关政府舆情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及其他主体的个人追求分析,都计算入内,才能得出经济的综合运算结果来。

三、试验结果

(一)试验数据集

为获得较为科学稳定的数据,作者分别各抽取股票、期货、基金等三项常见的金融证券域语素一百份展开研究,利用web情感探测进行分析。(如表所示)

此表,可以看出,越是变化多、不稳定且难以把握的金融证券,各主体投入的情感越多。同时,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那些跌入谷底,且暂时没有希望的金融证券,人们投入的情感相对较少,或者是根本的放弃

(二)评测方法

词数据的获得,就是针对上述三种金融证券采取随机分别抽取一百份文本,进行逐个的统计获得。集中地运用文本情感分类、情感信息抽取、情感倾向自动摘要等评测方法。其中,“积极”、“消极”与“淡定”比例,是在总情感比的基础上展开的计算,获得了相关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基本可以直观地看到各种情感倾向性,进而对企业的相关发展趋势展开新的预测。

(三)实验结果

该实验结果,基本上能较为直观地反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其中,不仅可以看到企业发展的现状,也可以观察到他们近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情况,诸如经济的好转,或者继续在短时间内恶化。当然,对于一些较为敏感的企业,如茅台酒等,由于受到国内节约形势的影响,其股票也受到了重创,在情感倾向性的分析中尤为突出

四、结论和展望

金融实证分析论文范文5

一、文献综述

Gini开创了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度量方法, Kuznets提出了著名的倒U型假说,嗣后的许多研究 多围绕于Kuznets倒U型曲线的实证检验 [1] 。 早期关于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研究更多地隐 含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King和 Levine关于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 局面,多元回归和面板数据方法成为分析金融发展 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手段,许多文献将金融 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暗含于经济增长与 收入分配差距的关联性之中 [2] 。在理论研究方面,支持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负相关的代表性研究 包括Alesina和Rodkik等人的研究 [3] ,而认为经济 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正相关的代表性研究包括Ga- lor and Tsidon [4] 、Deininger and Squire [5] 、Alesina and Perotti [6] 等人的研究。但在实证研究中,绝大 部分的实证研究支持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的 负相关性。 Greenwood and Jovanovic分析了金融发展水平 与收入差距的关联性 [7] ,在他们的论文中,实际上暗 含了一个重要假设———即初始的收入分配外生于经 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水平,且对金融市场设施的使用 需要支付一定的固定成本,每期对金融服务的购买 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运营费用。由于固定成本的存 在,在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早期,金融市场不大,此时 只有那些高收入、财富水平较高的人群才可以享受 到金融服务,而穷人在金融服务的购买上存在着 “门槛”效应;由于“门槛”的存在,穷、富两个群体的 金融投资收益率存在差异,因此,金融发展会使得收 入差距扩大;在金融发展的成熟时期,囿于金融服务 的激烈竞争,早期的“门槛”消失,穷人群体也可以 享受金融部门的服务,此时,穷、富群体的金融投资 收益率逐步趋同,这时的收入差距开始不断缩小。 Agihon和Bolton认为穷人之所以不能获得金融融资 源于较高的利率,而随着金融市场资金供给的增加, 利率的降低可以使得穷人获得迈过这一门槛的机 会 [8] 。Matsuyama认为金融市场的这种“财富门槛” 是内生的 [9] ,Beck et al.发展了金融发展影响贫困 家庭的两种渠道,但在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上, 研究认为存在不确定性 [10] 。Salvador Perez-Moreno 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中金融发展与贫困间的因果 性 [11] ;Bittencourt以巴西为例,研究了其国内金融发 展与收入不平等相关性 [12] ;实证研究中,Ben- abou [13] 、Li and Zou [14] 、Beck et al. [10] 认为金融发展 与收入分配差距的相关性并未有明确的结论。但 Greenwood and Jovanovic [7] 、Jalilian and Kirkpatrick 支持了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的负相关性 [15] ;而 Townsend and Ueda [16] 、Iyigun and Owen认为金融发 展与收入分配差距间也存在着Kuznets的倒U型关 系 [17] ,但Clark,Xu and Zou却又否认了这种存 在 [18] 。 国内对我国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分 配差距间的相关性亦存在较大争议。马冰分析了金 融资产对居民收入差距的正负效应 [19] ,马草原基于 风险预期理论,对金融歧视与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 了解释,并提出了金融市场的“双重门槛”影响 [20] ; 基于VAR模型,张立军、湛泳检验了金融发展的门 槛效应、降低贫困效应、非均衡效应对城乡收入差距 的影响 [21] 。杨俊、张宗益利用两时期省级截面数 据,在二元经济结构假设之下,对三部门劳动力转移 的收入分配变动进行解释,认为我国改革十几年来 制度转型带来的新兴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具 有重要的影响。数据分析支持了Kuznets的倒U型 假说,并认为这种趋势是由于制度转型所决定的,或 者是由经济发展和体制变革双重影响的结果 [22] 。 王小鲁、樊纲从20余个因素考察了其对城乡居民收 入差距的贡献,包括人均GDP、外贸依存度、失业、 养老保险等等,但论文的研究发现保险等对高收入 阶层的好处要大于其对低收入阶层居民的好处,即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反而扩大了收入差距 [23] 。王 书华、孔祥毅从信贷资源、股票融资、保险市场三个 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金融资源分布与经济增长和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由于经济 中存在显著的二元经济结构,金融发展较为充分、金 融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收入分配的差距反而较 小 [24] 。王书华、杨有振以供给领先的金融发展模式 为视角,证实了供给领先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收 入分配的影响机制 [25] 。 既有的文献分析证实了金融发展中的门槛效应 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存在性,这种影响随着经济 发展,促使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间存在着一种“倒 U”型关系。然而,既有的文献分析大多是针对国家 宏观经济层面而做的理论分析,且大多是针对城镇 居民而做出的分析。相较于国家宏观层面或城镇居 民,我国农村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与收入结构及其 微观个体特征均有着较大变化,农村居民的收入消 费习惯也大大相异于城镇居民,那么,在农村居民中 是否也存在着金融资产配置的门槛效应?这些金融 资产配置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如何?基 于此,本文将通过对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对农户的 金融资产配置以及收入差距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和 检验。

二、理论假设与数理模型 Greenwood和Jovanovic(以下简称为GJ)模型以典型厂商和消费者为代表,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居民 收入差距的影响。但不同于完美金融市场机制的前 提假设,基于我国的现实,典型的农户并不满足GJ 模型的假设,对我国农户的金融资产配置与收入差 距的分析需要修正GJ模型的理论假设。

1.农户部门 在一个包含农户和金融中介的两部门经济中, 放弃GJ模型对典型消费者预期效用的假定①,假定 一个同时从事生产和消费的农户的典型行为如下: ∫ ∞ 0 ln(c t ,k t ) 1+ρ dt,其中0<ρ<1 同样,假定农户的初始财富分配是外生的②,农 户可以选择是否从金融市场进行融资,如果能够从 金融部门获得融资,则农户可以从投资过程中获得 一个较高的收益率wt;反之,如果农户没有从金融部 门获得融资,则假定其收益率为0; 由于生产存在一定的风险,融资后,农户的预期 收益如下: R(k t )=(1-p t )×0+p t ktwt, pt为融资后农户投资未发生亏损(从而可以按 期归还金融机构的贷款)的概率,此时,农户投资资 本kt的收益为ktwt;w t 为投资的收益率;如若发生亏 损,则农户的收益为0;

2.金融部门 对金融部门而言,向农户提供融资服务,金融部 门将收取一个比例φ作为服务费用。假定贷款的利 率为rt;农户的投资获得成功时(概率为p t ),金融部 门可以避免信用违约的损失,此时金融部门的收益 为φrtkt;而如果农户投资发生了亏损,此时农户的 收益为0,无法支付贷款,金融部门不得不遭受信用 违约损失,此时其收益为(-k t )。 因此,金融部门的预期收益为: ptφrtkt+(1-p t )(-k t )=[(1+φr t )p t -1]k t

3.门槛效应 显然,在存在风险违约的情况下,对金融部门而 言,其愿意提供的最大融资规模为: [(1+φr t )p t -1]k t rt 由此,站在金融部门的角度,只有农户的财富 规模超过 [(1+φr t )p t -1]k t rt 这一门槛,金融部门 才会考虑向农户提供融资;否则,金融部门就可能承 担信用损失。这一比例就成为农户部门融资的一个 门槛,财富规模没有达到这一比例的农户将无法获 得金融部门的融资。由于获得融资后投资的收益率 wt大于无融资的收益率0,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由 于金融资产配置而带来的财富差距将越来越大,农 户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因此,在金融部门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早期时间, 金融资产配置的门槛效应将可能导致农户收入差距 扩大。 4.动态效应 在金融发展的早期阶段,囿于资产配置的门槛, 财富规模较低的农户群体难以获得金融部门的融 资,而富裕的农户则可以利用获得的资金从事收益 率更高的投资,由此,在金融部门发展的早期阶段, 金融资产配置的门槛效应会使得农户间的收入差距 扩大。 恰如Matsuyama [9] 所论述,金融资产配置的这 种“财富门槛”是内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利润的 追逐必然会导致门槛效应的存在。Agihon和Bolton 认为,利润的追逐会使得金融部门的供给不断加大, 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8] 。在我国当前的金融市场 机制下,即使金融市场并非Greenwood和Jovanov- ic [7] 、Matsuyama [9] 所假定的完美金融市场,但随着 金融部门逐步发展到成熟阶段,竞争加剧,制度逐步 规范,融资成本必然会降低,信贷配给的金融歧视将 获得修正,即使财富规模较低的农户也能够获得金 融部门的融资。 在金融部门发展的成熟阶段,一旦所有的农户 都能够从金融部门获得融资,此时富裕农户融资后 高投资收益率的优势将被打破,富裕农户与贫困农 户同时融资后投资收益率的差异将会缩小,随着时 间发展,农户间的收入差距将缩小(见图1)。显然,从时间发展的角度看,金融发展与农户的 收入差距间存在着一种倒U型关系,在金融发展的 早期,囿于金融资产配置的门槛效应,农户的收入差 距扩大;但随着金融供给的增加,金融资产供给竞争 加剧,门槛效应逐步消失,农户间的收入差距开始缩 小。在整个时间轨迹中,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存在 一种倒U型关系。

三、经验事实与证据

基于Greenwood和Jovanovic [7] 、Agihon和Bolt on [8] 、Matsuyama [9] 的研究,前文对农户融资行为的 理论分析业已证实了金融资产配置的门槛效应对农 户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对其比较静态的分析也证明 了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倒U型关系的存在。 理论分析的核心表明金融资产配置的门槛效应 是诱使农户收入差距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文 献基于发达国家完美金融市场机制条件下城镇居 民、农村居民两个群体的分析业已证实了这种现象 的存在性,但鲜有文献专门针对我国农村居民金融 资产配置行为的研究,特别是相较于城镇居民,农户 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差异较大———农户的资产配置 中金融资产的比例要远远低于城镇居民,因此,在我 国农户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中,是否存在门槛效应 以及门槛效应对农户间的收入差距影响如何,对这 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拟利用 山西省统计局对山西省35个县2005-2009年农户收入支出以及资产状况的调查数据①,分析我国农 户金融资产配置中的门槛效应及其对收入差距的影 响,以期探寻农户收入差距的调控措施。 基于上文的理论模型,农户金融资产的配置对 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的核心在于: 收入差距=f(金融资产配置;农户行为;控制变量) 图2给出了山西省35个县2100户农户的全年 纯收入及期末金融资产余额的变化情况,总体上二 者均在缓慢增长,但从时间趋势上看,2008年后,农 户的金融资产余额的增长明显快于全年纯收入的增 长②。表1给出了2100户农户期末金融资产组成的 分布情况,从数据的分布来看,农户的存款余额呈逐 年增长态势,但在农户的金融资产配置中,债券和股 票的价值较少,在统计调查的2100户农户中只有3 户持有股票,同样,在2100户中也只有3户持有其 他金融资产(尽管统计调查中并未说明这些其他金 融资产指的是什么)③。通过对农户全年纯收入的划分,图3分别统计 了不同收入区间[0,50000)、[50000,100000)、 [100000,∞)内农户的金融资产配置状况,从图中 所示的数据来看,通常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户倾向于 持有更多的金融资产;此外,高收入农户持有的金融 资产的波动幅度也要远大于低收入组。仅仅从这些 统计分析中,似乎可以认为在高收入农户中,金融资产的影响可能更为广泛一些。同时,对不同收入组 农户信用获得性的统计也显示(图4左图),高收入 农户组在信用的可获得性和可获得能力上似乎都要 强于低收入组,二者获得信用的能力和规模存在一 定的差距,似乎可以认为存在信用获得的“门槛”现 象。进一步,依据国家所公布的1196元贫困线标 准,分别将农户划分为贫困户(人均收入低于1196) 和非贫困户(人均收入高于1196)两组,对两组所持 有的期末金融资产余额进行统计发现(图4右图), 两组农户的金融资产配置差异较大,高收入组农户 所持有的金融资产余额几乎超过了低收入组农户金 融资产余额的2倍,同时,从时间序列上来看,高收 入组农户的金融资产持有较为稳定,随着时间不断 增长;但低收入组农户的金融资产持有在2008年后 有了一个较大增长,而之前则较为平缓。这种增长 源于2008年之后,低收入组农户的银行存款有了一 个大幅度的增长,这可能隐含着农户的金融资产配 置行为在2008年前后发生了一个转变。图5给出了2100户农户的全年纯收入与银行 存款间的散点图,显然,从图中来看,低收入户的银 行存款与其全年纯收入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正相关 性,收入的增加在低收入户组的反应表现为银行存前文从理论和统计数据上业已证实金融资产配 置的门槛效应,低收入农户在全年纯收入上的某种 门槛现象,往往会使得这些农户持有的金融资产远 低于高收入组农户,而金融资产配置上的差异在长 期内对两组农户间的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冲击。

四、献研究来看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核心思想在于门 限变量的数值在门槛数值前后发生变化时,往往导 致回归模型中变量系数发生重要变化,对变量的行 为轨迹产生重要影响。以一个最简单的时间序列模 型为例: yt=βXt+δzt(γ)+ε t 模型中yt为被解释变量,x t 、zt(γ)可以分别视 为控制变量和门限变量,变量z t (γ)中,γ为门槛参款的增加;但在高收入户中,银行存款与其全年纯收 入间似乎存在一个典型的“倒U”形关系。从图5数 据拟合上给出的不同收入阶段农户全年纯收入与银 行资金间的相互关系看,收入提升后农户外部资金 可获得性发生了重要变化。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 当存在信贷约束的门槛效应时,农户收入差距可能 存在一种倒U型关系,对山西省35个县2100户农 户银行信贷的分析似乎佐证了这种分析,信贷的门 槛效应对农户的收入差距形成重要冲击。 当然,农户间收入的差异源于多种原因,遗产、 资源禀赋的差异会对农户间的收入差距、金融资产 配置带来重要影响。但这些因素通常缺乏较为详细 的统计数据,实证分析时,本文视其为农户收入差异 分析模型中的控制变量。数,可据此构建虚拟变量dumγ= t 0,if z t < { γ ;如 果门槛效应是显著的,则回归模型中变量的系数在 阀值前后可能会发生改变。由此,门限回归模型可以 表示如下: yt=βxt+δdum(z t ,γ)+ε t 实际分析时,线性面板门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Hansen和Seo [26] 推导了非线性门限协整(Threshold cointegration)回归的高斯分布假设下的极大似然估 计量;对农户金融资产配置与收入差距面板门限回 归模型的估计建立在对模型正确设定的基础上, Hansen和Seo [26] 对线性向量误差修正模型(linear VECM)与两阶段门限模型进行了检验,并在对限定的基础上,给出了对门限存在性检验的SupLM统计 量①,基于这些统计量,利用R2.13.1语言程序②,本 文给出了2100户农户金融资产配置与收入差距的 门限回归③。基于靴攀(Bootstrap)方法,表2和图6给出了 对2100户农户金融资产配置门槛效应的两阶段门 限协整回归结果,对模型选择的Wald、SupLM检验 证实了我国农户金融资产配置与收入差距间的非线 性关系的存在,检验及p值显示了面板门限协整回 归的合理性;SupLM的检验证实了我国农户的金融 资产配置门槛效应的存在性,门槛效应的存在确实 使得拥有金融资产的农户与未曾拥有金融资产的农 户间的收入差距具有扩大的趋势。 图6给出了两阶段面板门限模型回归中参数 β、γ的变动轨迹,显然,从图6-2可以明显看出,门 限参数γ的变化较为显著,γ的变化轨迹带有明显 的跳跃性,这反映了金融资产配置的门槛前后农户 的收入有了重要变化,农户金融资产配置的差异确 实对农户收入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金融实证分析论文范文6

关键词:数学 金融数学 资产定价

引言

随着现代金融理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现代金融理论变得更加的复杂。而其中数学方法在其中的应用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金融数学形成之后,数学在进入体系中的应用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分析数学在金融领域当中的具体应用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金融数学的基本定义

从金融数学的广义定义来讲,金融数学是指将数学理论与方法应用到金融经济运行当中的一门新学科。从狭义的定义来讲,金融领域中的数学问题主要是对不确定条件下多组合证券选择以及组合投资资产定价理论的分析,其中的套利、最优以及均衡是整个理论当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基本概念。

将数学应用到金融领域当中就是以一些金融或者是经济中的相关假设出发,采用抽象的数学方法来构建如何金融机理的相关数学模型。金融数学的主要包括数学基本概念与方法、相关的自然科学方法等在进入理论当中的多种形式的应用。通过数学的应用来表达、推理以及证明相关的金融学基本原理。从金融数学的本质来看,金融数学属于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所以,金融数学是完全建立在金融理论的背景和基础之上的,通过金融正规学术训练的从事金融数学的人将会在这个背景下更加具有优势。金融学是以经济学的应用分支学科身份发展起来的,虽然它以自身充足的特征而从经济学中独立了出来,但是它依然需要以经济原理以及相关的经济技术作为基础背景。同时,金融数学还需要财务知识、税收理论以及会计原理等作为知识背景。

二、随机最优控制理论

在当前金融理论的数学应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就是利用数学来解决金融问题当中的随机性问题。而采用数学理论来解决金融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就是随机最优控制理论。

随机最优控制是在整个控制理论发展晚期逐步的发展起来的,通过应用贝尔曼最优化原理,在结合测度理论以及泛函分析的方法来对随机性问题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形成于上世纪的60 年代末,并在70年代初变得逐步的成熟。从应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方法而言,金融学家在这方面的反应是十分迅速的。在70年代初,金融学研究领域当中就出现了几篇相关的经济学论文,其中就包括默顿(Merton)利用连续时间的方法论述消费与资产组合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两者之间的组合分析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而布罗克 (Brock) 和米尔曼(Mirman)则在随机变化的情况下,使用离散时间的方法对经济最优增长的问题进行了论述。随后,随机最优控制方法在大部分的金融领域当中都得到了应用。我国的彭实戈等中青年学者在这方面也做出了大量的卓越贡献。

三、微分对策方法在期权定价与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在现代金融理论当中,数学在金融领域中的另外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利用微分对策方法在期权定价以及投资决策中进行了分析,而且这方面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由于在金融市场的整体规律与稳态假设不相符合,出现异常的波动过程中,就会导致证券的价格出现异常变化,往往这种变化不服从集合布朗运动。这时,我们就需要使用随机动态模型来对证券投资的整体决策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这种方法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中都存在着较大的偏差。而利用微分对策方法来对金融领域当中的非几何布朗分布规律的金融问题有重要的所用,不但可以有效的放松这个方面的假设,还可以将不确定的扰动假象成为敌对的方面。针对整个不确定问题进行的优化分析将可以得到稳定性(鲁棒性)最强的投资组合策略。

同时,在利用微分对策方法对进入领域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只需要进行一次贝尔曼方程的求解,而该方程属于一阶偏微分方程,相对随机求解问题中的二阶偏微分方程而言要简单得多。所以,应用微分对策方法来研究金融领域当中的问题将具有广阔的前景,尤其是对于那些随机对策、重复问题、组合问题等金融证券投资问题当中的研究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这里所提到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就是建立在以夏普、林特纳以及莫辛独立提出的模型基础之上的。这个模型具有一系列的相关理想假设,可以将其数学模型描述成为:

其中,——零风险利率;

——证券市场所有证券的评价预期收益率;

——证券市场所有证券的评价预期方差;

——证券I 的预期收益率;

——证券I 的平均收益率;

——预期收益率与平均收益之间的协方差。

通过利用CAPM模型,建立起了风险与证券收益之间的关系,将风险报酬之间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完整的表述,也就是说风险报酬属于一个影响着证券所有收益的相关影响因子的风险组合。而所有的相关因素是表示的是证券市场对风险的承担者所提供的报酬,它们只与各个相关因素直接相关,而与单个证券种类没有明显的关系。利用这个证券模型建立起了各个证券收益与整个资产组合收益之间存在的量化关系,其中的 值反映的就是这种相关程度的大小。而各个不同程度的 值就可以反映出证券市场当中所有证券的收益结构。在金融领域当中,还可以利用CAPM来对证券金融市场中的风险进行归类,分为系统与非系统风险两种。总的来讲,通过数学来建立模型,可以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及收益的预期提供一个更加近似的预测。

五、结语

本文对金融数学的基本定义以及功用进行了论述,从随机优化理论、微分对策在期权定价与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以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构建三个方面探讨了数学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体现出了数学对现代金融分析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陶袁,张志军.现代金融理论中金融数学的应用. 集团经济研究, 2007(34):252

金融实证分析论文范文7

文章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围绕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对金融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并就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学;精品课程;质量工程;实践教学

《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奠定学生金融专业性思维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金融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现代信用制度、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货币理论和政策等一系列金融专业基础知识、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另外,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现状,掌握分析金融现象的方法,培养其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实现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有关要求,即要求学生熟悉国家有关金融与投资的政策法规,能解释金融活动和分析金融现象,具备处理金融实务工作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强调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突出实践的重要性,从课堂教学到课后辅导、从实验设施建设到实践基地建设,都必须立足于培养我国金融发展急需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现代大学生。随着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涌现出新的金融前沿问题,结合目前大学生的现实状况,很有必要对金融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尤其必须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一、《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

(一)建立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机制

科学研究对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具有促进作用。一般说来,教学中使用的哪怕是最新的教材,也落后于日新月异的金融经济的发展。因此,教师通过科学研究,能站在金融专业知识前沿领域,把科学研究的成果和方法引入教学过程,向学生传授最新、最前沿的知识,推行研究性教学。而且,通过吸收部分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使学生得到基本科研技能训练,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能力,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参加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奠定基础。为此,我们确立了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机制,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近几年来,课程团队组织了多次教研究会议并形成共识:根据金融学教学需要及老师科研特长,调整了部分老师的研究方向,并建立了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机制。课程组教师将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同时也将科研过程中的学术精神和学术方法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对金融问题的分析思考,组织专题讨论,丰富教学内容。另外,通过学术讲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学生了解金融理论前沿发展情况。

(二)重视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实践教学内容

1、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案例教学辅助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主要向学生系统传授《金融学》基本理论与知识,注意及时吸收学科最新成果、最新知识,并将国内外金融市场发展动态及时补充到理论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主要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不断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开展综合模拟实验教学

配合金融学的理论教学,在实训中心主要运用“”教学软件系统和SimBank银行模拟教学平台开展实验教学。使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学会阅读分析证券资讯,熟悉证券交易基本流程,掌握金融投资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方法,训练投资分析能力和研究报告撰写能力,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银行实务的主要操作过程。

3、采用多种途径开展实践教学

主要通过案例讨论、课程实训、行业见习、学年论文、第二课堂(金融学知识竞赛、“挑战杯”、金融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申报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和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方式)等途径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以当地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作为实践基地,将金融理论教学与金融业务见习实训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掌握了金融理论,又能在理论指导下参与金融实践,并掌握一定的金融职业技能,为学生的在金融行业就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通过以上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4个环节的教学安排,及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利用,使《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达到了知识传授与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和实践探索型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此外,教师在辅导课、作业、考试、阅卷、课外教学指导等教学环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的做法,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改革

调整课程内容和课时。金融学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使学生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近年来,一方面我们本着使用金融学领域内最优秀教材的思想,采用了黄达主编的《金融学》(人民大学出版)作为教材,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拘泥于该教材,根据该校实际和专业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增删和调整,及时反映金融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注重金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用性、新颖性贯穿于《金融学》的课程教学始终。此外,对课外实习内容作了调整,增加学生参加金融实践教学或观摩的时间。将银行、保险和证券及投资业务的实践教学见习内容放在当地的银行、保险和证券等公司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是金融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对有些章节的教学采用了准实践性教学方式。首先对涉及到股票、证券交易等实践性较强问题,采用现场模拟实践教学,通过在实训中心运用相关教学软件或实训平成。其次选择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作为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将学生带出去,让学生亲身体验金融操作过程。这些教学实践性活动很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并提高学生从事本职业的技能。最后学生的课程小论文和学年论文和研究报告的选题,大多与这些实践教学内容相关,效果较好。改进考核方法,增加实训考核内容。作为地方院校,该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编写了实训教学大纲,修订金融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尤其是改革考核方式,强化了实践考核内容,加大实践操作考核分值比重,削弱理论考核分值比重。课内实验考核,注重过程考核,主要以学生平时实验作业的完成效果为考核标准。课外实践考核主要以实践小组提交的实践报告为主进行考评。一般而言,采用平时成绩占10%、实践操作成绩占30%、期末理论考试占60%的分值比重。另外,注重各班小组的团队分值,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集体协作能力。建立了课程质量控制与评估体系。课程教学质量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搞好金融学课程教学,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对教师备课、课堂讲课、课后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答疑、学生课外阅读、现场与模拟教学、课程实习、考试、阅卷等诸环节进行了统一规范,保证了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成效

在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我们将精品课程建设与金融学教学团队建设、金融学科建设、教改立项、课堂教学、实践创新教育、青年教师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等有机结合、通盘考虑、统筹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整体推进,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效益[1]。

1、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金融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从金融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资格考核入手,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职业资格考核内容,制定了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检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借助怀化学院服务地方办公室,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聘请了当地金融学会、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等单位的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加强对学生金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当地建立了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等校外金融实践基地,把相关见习内容放在基地进行。另外,还通过“实验竞赛-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多途径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教学队伍结构优化,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金融学精品课程建设中,产生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师资队伍,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除了重视金融学课程建设、科研以及金融学教学团队自身建设意外,我们还尤其重视对学生在金融实践和科研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指导学生参加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和各种挑战杯竞赛,发表科研论文,申请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等。尤其是通过将学生评优、评奖与参加这些项目和竞赛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这些项目和竞赛的开展,学生实践创新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三、精品课程建设需要完善之处

1、课程内容难以与时俱进,有待进一步改进。

近年来,由于金融创新发展较快,出现了许多新的金融现象和金融问题,比如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教学中,我们深感教学内容更新、案例开发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需要构建科学性强和内容新颖的课程教学体系,采用专题教学模式弥补这一不足。另外,必须搞好金融实验教材建设,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内容结构有待优化,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完善。

随着金融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结合学生实际,需要深入探索《金融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教改研究成果。目前,课程内容体系中宏观金融分析的比重仍然偏高,微观金融的理论与实务仍显不足,事实上,微观金融在学生以后的工作中应用更多。因此,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实务性内容,实践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完善。

3、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教师严重短缺,教师的教学任务超重,每个教师担负了3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教学。所以金融学课程教学团队还需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需要加大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另外,教师参与地方金融经济服务的力度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大和提高。

4、精品课程网络条件不完善,缺乏及时更新。

在建设中,课程团队教师制作了丰富的精品课程资源,由于学校没有专门技术人员进行服务和维护,课程教师缺乏技术手段,因而网络课程的制作质量得不到保证。教师也无法自己在线随时调整、更新,在线开展讨论、答疑、作业、考核等教学与管理活动也难以进行,一定程度影响了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修改与丰富。因而难以发挥其重要作用,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服务。建议学校进一步重视与支持,学校应当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本校的精品课程进行维护,才能发挥精品课程的价值和作用。

作者:林源 郭艳 单位:怀化学院

参考文献:

金融实证分析论文范文8

关键词:金融机构活跃度;经济增长;格兰杰检验;协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2-0047-05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区域内各省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西部面临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卫生事业等艰巨的历史任务,同时还面临着由此而带来的巨大资金需求与资金瓶颈压力。甘肃省是我国的西部老工业基地之一,要加快甘肃省老工业的改造、提升和发展,就必须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国家投资的力度。与此同时,营造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投资体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历史数据表明,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不断增加,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稳步增长。本文用现金支出来表示甘肃金融机构活跃度,现金投放(支出)是一定时期内商业银行通过各渠道向社会投放现金的总量,包括工资支出、收购农副产品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等项目。现金投放量与经济增长速度和物价上涨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物价涨幅加大,现金投放量也加大。本文将通过格兰杰检验和协整分析导出金融机构活跃度与甘肃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1.文献回顾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较为关注的一个议题。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可以参见谢亚轩(2003)[1],毛秋蓉、李萍(2005)[2],王琛(2006)[3],周波(2007)[4]等人的相关研究成果,他们对国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很好的综述。而国内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主要沿着以下三条路径来进行:基于中国全国的数据和全局的视角分析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区域(或者省区)的视角分析各区域(或省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区域分异;基于农村的视角分析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或农民收入增长)间的关系。

在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路径中,从全局视角来分析二者关系的路径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饶晓辉、王启亮(2003)利用多元回归的计量经济学单方程模型证明了实际利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为负;[5]丁晓松(2005)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探讨了1986~2002年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6]杨晓华(2005)利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 金融中介和国内信贷通过转化为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而金融业的深度发展则对经济的增长有一定的副作用;[7]张晓强(2005)用修正后的AK模型建立经济增长与二元金融市场(信贷市场、股票市场) 之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借助1994~2004 年的季度资料,探讨了我国金融发展中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途径,结果表明信贷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效应,股票市场的发展在经济增长中作用则不显著;[8]王一峰、董丽、杜哲卿(2005)利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从金融的作用角度,建立了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的回归方程式,并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关系;[9]王琛(2006)应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 深入分析了1978~2004 年我国GDP 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10]梁琪、藤建州(2006)采用多元Near-VAR方法对我国1952~2003年间的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样本期内,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有经济增长向金融发展的单项因果关系;[11]宋利民(2006)利用1979~2004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对二者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指出金融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力度有限;[12]林志伟(2007)基于VAR 模型,利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 因果检验法,对中国1982~2004 年经济增长、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金融发展规模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负相关,且前者也是后者的Granger 成因,金融发展效率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负相关,并且两者具有双向的Granger 因果关系。[13]

其次,研究路径中较为重要的是从区域(或省区)的视角来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区域视角来看,张海波、吴陶(2005)从中观层面以中国各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探讨了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增长有促进作用;[14]冉光和、李敬、熊德平、温涛(2006)基于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对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金融发展引导经济增长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而无明显的短期因果关系,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双向短期因果关系;[15]焦兵(2007)基于中国东部和西部的区域数据, 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检验, 对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和因果方向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的各项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东部地区也仅仅只有农村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16]从省区的视角来看,李忠民、刘创刚(2005)基于陕西省1984~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运用多变量VAR 系统分析指出陕西省的金融发展没有带动经济增长;[17]郑长德(2006)利用四川省金融发展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四川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比较研究,指出四川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制约作用,而且表现出很强的结构性特征;[18]刘红、叶耀明(2006)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AK模型) 出发,利用上海有关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Johanson 协整检验和VECM模型分别研究了金融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三种途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认为上海金融业发展主要通过将储蓄转为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 而提高储蓄率和边际资本生产率未构成经济增长的动力;[19]邱新国、陈源媛(2007)以1985~2004 年间重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为基础,结合Granger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指出重庆市的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20]

当然,从农村金融视角来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成果也不少。姚耀军、和丕禅(2004)基于VAR 模型, 利用Granger 因果检验, 对中国农村1978~2001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并没有起到“供给主导”作用, 而是处于一个严重滞后的“需求遵从”地位,并指出农村正规金融相对于农村经济增长是缺乏效率的, 而农村非正规金融值得关注;[21]李刚(2005)以金融压抑和金融深化理论为分析依据, 对我国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而农村金融发展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仅存在弱相关关系;[22]刘旦(2007)运用1978~2004 年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23]张颖慧(2007)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村1978~2004年间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出实证研究,指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农村经济增长却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Granger原因。[24]

综上所述,不管是从全国的视角,还是区域的视角,抑或是农村的视角,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无外乎是利用计量经济学相关方法论(即便在方法和数据的使用上或有所不同),而结论基本上可以统一,即金融发展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本文并不打算对该问题进行简单重复,而从金融机构活跃度的视角切入分析金融机构的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说这既沿用了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第二条路径,也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数据收集及初步分析

为了分析甘肃金融机构活跃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将选择金融机构现金支出来表征金融机构活跃度,同时,以国内生产总值表征经济增长状况。从相关《甘肃年鉴》 ①中获取两组序列的数据,分别记为CIt和GDPt,如下表1所示:

以上表数据为基础,分别作两组序列CIt 和GDPt时序图、一阶差分后的对数值的时序图、对一阶差分对数值进行差分后的值的时序图,如下图1、图2和图3所示:

图1中CIt和GDPt 两组元序列伴随着时间变动明显上升,不具有稳定的水平趋势;图2中ΔCIt和ΔGDPt 具有伴随时间变动的长期上升趋势,不具有水平趋势;而在图3中将ΔCIt和ΔGDPt 作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值Δ(LOG(ΔCIt))和Δ(LOG(ΔGDPt))随时间变动呈现水平变动,可以认为是平稳序列②。对数据初步分析以后,我们大致认为序列CIt 和GDPt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这也是我们进行长期关系分析的基础。

3.金融机构活跃度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分析[24]

根据上述关于金融机构现金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原始数据,进行两者间的协整分析,也即是分析金融机构活跃度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首先,我们通过Granger causality test检验序列CIt 和GDPt之间的因果关系,其因果关系检验的结论如下表2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α=0.1下,序列CIt 的组合均不是GDPt的组合的格兰杰原因。为此,我们设法调整两组序列,用各自的差分序列代替原序列,分别记CIt 和GDPt的差分序列为ΔCIt 和ΔGDPt,对差分序列的组合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表3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α=0.1下,ΔCIt 和ΔGDPt 、LOG(ΔCIt )和LOG(ΔGDPt)间具有较好的因果关系。利用ADF检验判断序列 ΔCIt 、ΔGDPt 、LOG(ΔCIt )、LOG(ΔGDPt)的单整性,结果如下表4所述: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ΔCIt 、ΔGDPt 、LOG(ΔCIt )、LOG(ΔGDPt)分别是I(2)、I(1)、I(1)、I(1)阶单整序列。结合单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分析的结论,建立以LOG(ΔGDPt)为被解释变量, LOG(ΔCIt )为解释变量的模型如下:

LOG(ΔGDPt)=0.983529+0.633954×LOG(ΔCIt )

T=(4.0953) (12.2514)

P=(0.0004) (0.0000)

R2=0.8621 F=150.098 D-W=1.4096 P(F)=0.0000

以上模型的回归方程能够通过方程显著性检验、变量显著性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且D-W处于(dl,du)之间(其中dl=1.30,du=1.46),则不能判断随机误差项序列是否存在自相关性,从而上述模型存在伪回归的嫌疑。将金融机构现金支出的实际观测值代入模型求出残差序列 ,并对该序列进行ADF检验,结果如下表5所示:

表5 残差序列μ的单整分析结果

变量ADF检验类型(C,T,*)T统计量5%的临界值

μ(0,0,0)-4.6456-1.9556

从表中可以看出残差序列μt为0阶单整序列,即 I(0),所以,原模型变量LOG(ΔGDPt)和LOG(ΔCIt )构成(1,1)阶协整关系。这是进行两组序列协整分析的前提。而回归方程LOG(ΔGDPt)=0.983529+0.633954×LOG(ΔCIt )也反映了金融机构活跃度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即金融机构现金支出的差分后对数值每变动一个单位,将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差分后对数值变动0.633954个单位。两者关系的实际值和拟合值之间长期关系如下图3所示:

图4 LOG(ΔGDPt)和LOG(ΔCIt )长期关系实际值、拟合值关系示意图

从图4可以看出,模型的实际值和估计值的变动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从而说明该模型较好的阐释了两者之间长期关系。

4.金融机构活跃度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分析 ③

由于序列LOG(ΔGDPt)和LOG(ΔCIt )构成(1,1)阶协整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来揭示两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以及长期和短期之间的修正关系。以ecm来表示上述协整回归中的残差序列ut,并作为非均衡误差建立ECM模型,通过以LOG(ΔGDPt)为被解释变量,逐步引入常数项、emc(-1)、ΔLOG(ΔCIt )、ΔLOG(ΔGDPt)(-1)、ΔLOG(ΔGDPt)(-2)、ΔLOG(ΔGDPt)(-3)、ΔLOG(ΔCIt )(-1)、ΔLOG(ΔCIt )(-2)、ΔLOG(ΔCIt )(-3),通过综合判断方程显著性、变量显著性、拟合优度以及D-W数值建立模型式如下:

ΔLOG(ΔGDPt)=0.280954×ΔLOG(ΔCIt )+0.543049×ΔLOG(ΔGDPt)(-2)+0.263993×ΔLOG(ΔGDPt)(-3)-0.806307×ecm(-1)

T=(3.216) (-4.7612) (1.546) (-4.4639)

P=(0.0054) (0.0052) (0.1417) (0.0004)

R2=0.5953 D-W=1.9505

以上模型中的变量均能通过显著性检验(除ΔLOG(ΔGDPt)(-3)仅能通过α=0.15的显著性检验外,其余变量均能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也较高,同时,D-W处于(du,4-du)之间(其中dl=1.00,du=1.68),所以随机误差项序列不存在自相关性。将误差项ecm(-1)=-0.983529+LOG(ΔGDPt)-0.633954×LOG(ΔCIt )代入上述模型中,可得到反映序列LOG(ΔGDPt)和LOG(ΔCIt )之间的短期关系以及长期和短期之间修正关系的模型,如下式所述:

ΔLOG(ΔGDPt)=0.280954×ΔLOG(ΔCIt )+0.543049×ΔLOG(ΔGDPt)(-2)+0.263993×ΔLOG(ΔGDPt)(-3)

-0.806307×(-0.983529+LOG(ΔGDPt)-0.633954×LOG(ΔCIt ))

该等式即是LOG(ΔGDPt)和LOG(ΔCIt )两组序列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其中0.280954、0.543049、0.263993为两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参数,而-0.633954为两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参数。而两者关系的实际值和拟合值之间动态关系如下图4所示:

图5 和两者动态关系实际值、拟合值关系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模型的实际值和估计值的变动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模型的残差值较小,表现得比较平稳。

5.结论

本文以上讨论阐释了金融活跃度对甘肃经济增长的作用,考察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测算了1978~2005年甘肃金融机构现金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其结论是无论长期或动态情况下,两者之间的相关程度均显著,现有数据表明,甘肃金融机构现金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直接推动作用,本文建议适度地扩大金融机构的现金支出:首先,固定资产投资和农副产品采购是现金支出的主要渠道,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加,必然拉动现金需求的增加。甘肃省金融机构信贷仍然是“银行主导型”,今后在银行贷款上应投向基本符合甘肃省产业调整的方向,防止信贷资金通过银行流向沿海发达地区。其次,居民由于受理财渠道狭窄、购房、养老、医疗、教育子女等预期开支的影响,大部分闲置资金还是选择存入银行,为此我们应该努力把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充分考虑有价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变动对现金流动的影响,开拓更多的理财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经济增长,这些都有利于长期稳定快速的经济增长。而对于甘肃省内金融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地区,我们应该提高金融发展水平,增加金融机构网点,根据实际情况按季节性投放,支持农户的发展,给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良好的影响。总之,甘肃金融机构现金支出对持续性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是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的探索。

注 释:

①甘肃年鉴编委会.甘肃年鉴:1978-2006[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②覃思乾.中国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J].统计与决策(理论版),2006,(08).

③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运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 谢亚轩.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实证研究方法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3,(01):77-80.

[2] 毛秋蓉,李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综述[J].特区经济,2005,(10):350-351.

[3][10] 王琛.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02):40-42.

[4] 周波.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来自中国的实证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7,(02):47-53.

[5] 饶晓辉,王启亮.金融市场与经济增长[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27-29.

[6] 丁晓松.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01):64-65.

[7] 杨晓华.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2005,(07):47-50.

[8] 张晓强.中国二元金融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5,(17):34-35.

[9] 王一峰,董丽,杜哲卿.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华北金融,2005,(08):47-50.

[11]梁琪,藤建州.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研究[J].财贸经济,2006,(07):34-38.

[12]宋利民.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财经界(下半月刊),2006,(08):139-140.

[13]林志伟.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1):56-60.

[14]张海波,吴陶.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06)下:66-67.

[15]冉光和,李敬,熊德平,温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和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02):102-110.

[16]焦兵.东、西部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的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理论版),2007,(01):70-72.

[17]李忠民,刘创刚.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06):93-97.

[18]郑长德.四川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西南金融,2006,(11):15-17.

[19]刘红,叶耀明.基于AK模型的上海金融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12):85-89.

[20]邱新国,陈源媛.重庆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7,(01):21-23,33.

[21]姚耀军,和丕禅.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978~ 2001) 实证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1-6.

[22]李刚.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财经科学,2005,(04):123-128.

[23]刘旦.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民收入增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1):44-49.

[24]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运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林维邦,男,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导师,甘肃省国资委副主任;乔华利,男,兰州大学经济学院2005级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

金融实证分析论文范文9

关键词 金融工程 实践教学 定量化模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学科特点

金融工程是数学方法在金融问题中的应用,它利用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和经济理论的手段和方法,解决金融产品开发、衍生证券定价、投资组合构造、风险管理、情景模拟等问题。金融工程专业人才需要通晓与金融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必须掌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能,具有较强的金融分析、策划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需要时刻关注了解我国对外方针政策、金融理论前沿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扎实的数学、计量经济学基础,掌握基本的数学建模技巧和进行金融市场实证研究的技能。因此,金融工程具有鲜明的定量化分析的特点。

1.2 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从数量上、结构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将加快金融业的发展速度,从而必然需求更大数量的金融工程人才。①

随着我国金融业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国际上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变化也将影响到国内,对金融工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要求,还是熟练掌握并自如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方面的要求都会越来越高。从总体趋势看,今后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对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的金融工程人才上。

1.3 国内外培养模式

国外一些著名大学目前只设有金融工程相关的本科课程,而没有金融工程本科学位,国外独立的金融工程专业培养设立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美国高校在实施学位教育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而将金融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开设在不同的院系,其课程设置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培养的相关学位有三种:设在商学院的金融工程硕士,强调金融工程的应用性,注重学生金融工程方案的实施与管理能力的培养;设在工程学院的金融工程硕士,强调金融工程的工程化,注重学生的工程化方法的训练;设在数学学院的金融数学硕士,强调金融工程的数理分析基础。②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国外引入金融工程后,国内金融工程的教学和科研迅速发展起来,金融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经济领域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的许多大学也开始了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

目前,国内外的金融工程专业设置存在很大的区别。截止到2010年,我国共有36所高校开设了金融工程本科专业。其中,财经院校22所、综合性大学6所、理工院校8所。还有更多的高校设置了金融工程硕士和博士专业或者开设金融工程类课程。③

金融工程是具有鲜明实践特性的学科,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金融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必须完善和加强实验教学。因此,设有金融工程专业的院校中大多有自己专门的金融工程实验室,其中相当一批高校的金融管理与金融工程实验室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推进相关教学与科研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④

2 金融工程实验课程设计

依据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科特性,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需求来看,财经类大学培养的金融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应是属于应用型金融技术人才,应具备全面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数学、计量经济学基础,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数学建模技巧和熟练进行金融市场实证研究的技能。⑤

目前我校在实验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已经拥有了金融工具模拟设计、证券市场行情分析、证券交易模拟、商业银行业务实训、网络银行实训等实验课程。金融工具模拟设计课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运用已有产品进行创新设计;证券市场行情分析课程可以使学生运用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方法研判市场行情走势并掌握证券投资组合的数量分析方法;证券交易模拟、商业银行业务实训、网络银行实训等课程则可以锻炼学生在证券交易、投资管理、银行业务等金融市场实际业务中的操作能力。

然而,我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在金融工程专业中涉及到的定量化模型的计算机数值计算还处于空白。为了培养学生熟练运用金融数理模型和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解决金融市场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该实验课程的设计基本包含金融工程专业的全部数理模型,初步考虑包含如下五个模块:

模块一为股票市场投资分析,主要介绍基于股票市场数据的定量化分析,包括股票收益率的计算、股票波动性分析、Copula函数与相关性度量、股票价值评估与股票市场的有效性检验。模块二为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主要介绍基于投资组合理论的定量化模型,包括投资组合分析、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 系数分析以及基于高频数据的 值的计算。模块三为固定收益证券分析与定价,主要对固定收益证券作定量化分析,包括固定收益证券基本概念、固定收益证券定价、敏感性分析与可转债分析。模块四为金融风险分析与度量,主要对金融市场中的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作定量化分析,包括VaR的计算、Z评分模型与KMV模型。模块五为金融衍生产品分析与定价,主要介绍衍生产品的定价模型及价格敏感性分析,包括远期与互换定价、B-S期权定价模型、期权定价的二叉树模型以及期权价格的敏感性指标。

以上模块中的每一部分内容从实验目的、实验理论、实验工具、实验过程与实验报告五个方面展开,分别介绍本章实验的目的、金融数理模型、软件的命令与函数、实验的具体内容以及实验报告所应包含的具体内容。

同时,在实验设计与教学手段上,拟设计多层次的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方案来提升教学效果。每一部分的基本的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将金融工程理论结合一定的信息技术方法,通过具体的数据、模型分析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案例教学会使学生更加了解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而项目教学则可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系统地解决一个具体问题,这些体验都有利于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束语

金融工程学是融金融理论、工程化方法和信息技术于一体的交叉边缘性学科。金融工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经济金融的基本理论,还需要掌握现代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熟练运用现代计算技术解决金融计算问题。因此,开展定量化模型在金融工程试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开设金融工程实验课程,有利于完善我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实现金融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的金融工程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是天津财经大学校级教改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

注释

① 徐慧贤,金桩.对金融工程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

② 文忠桥,李阳.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0.1.

③ 李建英.地方财经院校金融工程实验室建设、管理与实践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