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金融监管数字化集锦9篇

时间:2023-08-10 17:12:04

金融监管数字化

金融监管数字化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银行发展 银行监管 引言

银行业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的大力扶持,我国银行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加上近几年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使得包括银行也在内的很多行业都有了现代化的革新式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的布局越来越受到青睐。但银行业的快速不断发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银行监管不力就是其中最重要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如何做好数字化时代的银行监管对整个银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一、我国数字化时代的银行监管概述

数字化时代的银行监管指政府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即政府或权力机构为保证银行遵守各项规章、避免不谨慎的经营行为而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对银行进行的监督与指导。银行监管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保持国家经济安全快速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银行业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一定的信息化改造。自动柜员机、消费终端、网上银行、ATM自动取款机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银行服务的效率,当然也给银行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传统的实体人工银行监管要逐步向虚拟智能化银行监管进行转变,网络化、数字化、全能化的银行监管成为发展趋势。数字化银行监管的目标是保护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增进市场信心,增进公众对现代金融的了解,努力减少金融犯罪,维护金融稳定,它的监管原则是依照相关法律,在公开、公正的前提下进行监管,并逐步提高监管效率,为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我国数字化时代的银行监管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加之数字化时代的网上银行发展时间比较短,这使得我国数字化网络银行在规划设计、经营管理、业务创新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虽然我国的银行监管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是还不能满足数字化时代的银行监管要求,则还需要不断补充与完善现有体系。

(一)银行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普遍存在

出于对消费者整体利益的考虑,监管者应当提供市场公信这样一种公共产品,要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和准确的信息披露,及时预警、控制和处置风险。但是目前我国在方面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没有专门的具体法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在这方面也无明示,而信息披露也一直是敏感话题,信息披露制度存在很大缺陷,各种不准确或者是虚假信息所处可见,导致整个银行业的投资环境混乱没有真实感和安全感。这是因为缺乏一个具有公信力的银行监管结构来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银行业经营的透明度,进而增进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防止出现因为状况不明而引起金融市场的混乱,维护银行业稳健运营。银行必须披露的信息有:财务会计报告;各类风险管理状况;公司治理信息;年度重大事项等。

(二)对数字化时代银行监管意识上的滞后性

在我国银行业监管系统中,滞后性的监管大量存在。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目前的数字化网上银行跟传统银行一样,主要还是以事后调节为主,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真正的具有预见性的宏观调控不是很多,一般还是以计划性和强制性为主,这样相对滞后的监管方式很难适应现代化的数字化网上银行的要求。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有一些监管业务变得简单,如自动取款机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但是对整个银行业的监管而言,却是更加充满挑战,如2004年起国内连续发生了“假冒网站”、“网络大盗”等一系列网络银行安全事故就是一种警示。新时期的监管将是一种全方位、灵活性、高技术条件下的复杂化监管。同时,意识的僵化将使一些监管措施难以保障网络银行安全运行,束缚和妨碍数字化网上银行的发展。

(三)监管实效和风险控制有待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在数字化网上银行监管方面,没有标准的规章制度,监管人员在专业素养方面还远远不够,这使得某些监管工作很难落到实处。这使得监管的时效性大大折扣。在风险控制方面,目前主要注重对技术风险、安全风险的控制,忽视了对网上银行发展的战略风险、信誉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监控。由于缺乏必要的风险识别、监测、评估和处置手段,技术风险和安全风险的监管流于形式。此外,数字化网上银行监管人才的水平参差不齐且普遍偏低是我国数字化时代银行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我国银行普遍缺少高素质、具有全面数字化时代银行监管知识的人才。而且数字化网上银行监管人员的资格认证和水平检测体系还不健全,这也大大的限制了我国数字化网络银行监管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企业专业人才的输送遇到了障碍。

(四)数字化时代的银行监管法律不健全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我国现行的银行监管法律法规中甚至有一部分还是针对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问题制定的,很多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直到1999年我国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的第11条才为电子交易形成确立了法律地位,为网上银行立法提供了空间。之后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完善网上银行业务,如《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等,但是法律法规体系中不足之处依然较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数字化网上银行的监管条例较少且不完善。与金融发达的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是:银行监管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差: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部分法律法规还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等问题。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系还未健全,法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在经营过程中不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违法犯罪案件难以完全避免。

(五)数字化网上银行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数字化网络银行监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比较晚,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且适应目前网上银行特性和发展的监管体系。《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规定由银监会管理网络银行,但是目前网上银行的监管基本上沿用的是机构监管和传统业务的管理模式,所以监管工作还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这导致不同的银行监管部门之间责任模糊,有些还出现了交叉管理和监管真空的现象,所以这种监管模式很难适应数字化时代网上银行发展的需要。另外,目前还没有对与网上银行密切相关的手机银行、 PDA 银行等建立起相应的监管制度,这种监管缺失最终也会影响到网上银行的真实控制水平。

三、我国数字化时代银行监管的对策探究

(一)增加银行监管的信息透明度和可信性

对于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而言,有一个透明度高、可信性强的信息来源很重要。对数字化时代银行监管而言,披露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性都对银行监管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消费者对银行的各种业务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定期在其网站上向社会公众经专业机构审计过的关于各银行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公允信息,以此增加消费者的投资安全感,使整个银行业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我们应该加强银行监管当局对信息的监察处理力度,真实的反应银行经营状况,使银行业在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环境下运行,给消费者一个真实的导向,保证整个银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二)加强从业人员的考核和培训,加强管理实效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监管培训纳入银行监管人员就业培训的重要内容, 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加强对监管人员教育和管理,做到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以这种略带强制性的措施,提高数字化时代银行监管人员的能力。有了一定业务水平的人才队伍,才能推动银行监管的不断创新。而且人才也是未来银行监管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人才济济的企业才能焕发出持续的战斗力。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要加强对银行监管人才的日常管理,使从业人员在积极向上的状态下,高效的完成各项业务,提高行业竞争力。

(三)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合作交流

对于我国数字化时代银行监管而言,现在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虽然多年来的发展为我国数字化时代银行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我国与金融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我们应该积极的同国外先进的银行监管企业交流合作,深入地了解网上银行的发展状况,虚心学习,相互借鉴,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我国发展状况的模式加以吸收,我国的《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都体现了这一思想。另外,我们还应该积极的进行自我创新,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研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时代银行监管体系。

(四)建立健全银行监管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数字化网上银行监管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为此我国有关部门应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广泛开展安全立法工作,尤其是一些具有时代特色,能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的法案,尽量做到门类齐全,相互配合,避免交叉重叠和相互抵触,让数字化的网上银行监管有法可依,这是银行监管的依据和保障,具有很深远的意义,如现行的《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就很好的为消费者提供了评估准则。另外,政府部门也应该充分发挥调控的职能,培养和完善我国的现代银行监管体系,确保我国网上银行监管得到有效管理,加快我国数字化网上银行监管水平的提高,为整个银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加快数字化时代银行监管体系形成

从国外的数字化银行监管成功案例来看,成立一个专业可信的数字化银行监管机构,统一监管行业的标准,对于整个银行监管的发展十分重要。监管部门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等监督检查手段,实现对风险的及时预警、识别和评估,并针对不同风险程度的银行机构,建立风险纠正和处置安排,确保银行风险得以有效控制。而通过非现场监管系统收集到全面、可靠和及时的信息,将大大减少现场检查的工作量。监管当局及其分支机构派出监管人员到被监管的金融机构进行实地检查,通过查阅金融机构的账表、文件等各种资料和座谈询问等方法,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督促金融机构合法经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维护金融机构及金融体系安全。另外,我们应该创新监管体制,建立银行类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及金融安全网、银行风险的识别、评价和预警机制、评价的指标体系等,用制度的形式来形成和规范我国数字化时代银行监管体系。

四、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对银行业的冲击性影响,使银行业的数字化时代必将全面到来。对于银行监管而言,应该确立适应时代的发展策略,力争在未来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迎接以信息化、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定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学习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数字化时代银行监管水平,增强我国整个金融业的竞争力,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尹龙.中国银行网上银行的发展与监管[J].金融研究,2003;4

金融监管数字化范文2

金融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的金融格局,中国的移动支付服务、在线借贷等金融科技业务处于全球发展的前沿,数字人民币也可能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根本性的变化。金融科技的发展给普惠金融、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好处,但是金融科技创新也给金融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挑战与监管挑战,如金融监管难度加大,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难题以及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这都不利于金融科技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多措并规范金融科技创新,让金融科技在安全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一、引言

中国在许多金融科技领域已经成为全球的领导者。根据毕马威(KPMG)和金融科技投资公司H2 Ventures的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100强榜单,蚂蚁金服蝉联榜首,京东数字科技位居第三。移动支付,在线借贷等领域的发展比较成功,央行数字货币的实践应用也走在较前沿,试点工作正在稳定扩展推进中。但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金融安全风险与挑战,金融科技并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本质,反而使金融风险更具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和系统性。因此需要为金融科技发展制定一个全面的监管框架,在鼓励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取得平衡,促进金融科技创新与金融安全的协调发展。

二、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

(一)移动支付。中国的移动支付发端与2013年,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目前,中国两大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各自拥有约10亿用户。长尾特性使移动支付平台可以同时为海量客户提供服务,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不仅实现了海量接入,还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在当今中国,移动支付服务占支付交易总数的80%。

(二)在线借贷。个人和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缺乏信用记录或抵押品。阿里巴巴申请小额贷款公司牌照,以全面控制小额贷款业务。蚂蚁金服建立内部信用评分系统--芝麻信用以加快贷款审批。它创造了“310模式”:贷款申请只需3分钟,审批时间不到1秒,零人工干预。蚂蚁金服小额贷款业务增长迅速,总资产在2014年至2017年间翻了一番多。2019年,数字金融平台首次超越数字支付,成为集团最大的营收中心。

(三)央行数字货币。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实践在全球范围内领先,也是为数不多已经开始央行数字货币试点实践的国家。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是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DC/EP)的混合系统,由中央银行发行,通过授权的运营商运营和兑换。2019年末,央行已经完成了数字货币的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功能开发和操作测试,并开始在某些领域进行试点。2020年10月,深圳市罗湖区面向民众发放1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走入大众视野,目前已经形成了10+1的试点格局,即在深圳、苏州等10个城市和北京冬奥会场景逐步开展试点工作。

三、金融安全与金融科技监管

近年来金融科技在中国迅速崛起,但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许多金融风险。为了营造良好的金融安全环境,中国政府监管了很多金融科技的应用领域,包括P2P贷款、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基金等。

(一)金融安全监管框架。中国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较为完善,主要包括监管机构、委员会和自律协会等。中国人民银行总体上领导金融科技监管,主要负责监管互联网支付,包括第三方支付。证监会负责监管众筹和互联网基金销售,银监会及其地方机构主要负责监管互联网借贷(包括P2P和微贷)、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中国保监会监管互联网保险。此外,2016年3月成立的国家互联网金融协会负责推动行业自律。在2018年3月实施的机构改革中,中国银监会与中国保监会合并为中国银保监会,监管职责合并。2017年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地方财政局的监管边界。地方财政局负责“7+4”类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众筹机构、地方各类交易所)的审批和风险管理。

(二)主要监管领域与监管手段。一是网络借贷的监管措施。在网络借贷的发展过程中,P2P贷款市场过热产生了平台集合投资和欺诈行为等金融风险,网络小额贷款出现了过度借贷、催收不当、利率偏高、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为了规范网络借贷市场,2015年起,中国出台了一些列政策与法规。如2016年银监会等部门出台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4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2019年1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实 P2P 网络借贷合规检查及后续工作的通知 (1号文)》。二是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措施。第三方支付的市场监管较为规范,通过发放牌照、客户条款、信息披露等进行限制。中国人民银行从2013年开始,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规范第三方支付市场,如2013年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2015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和2019年的《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大额交易报告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等。三是互联网基金的监管措施。由支付宝和天弘基金联合推出的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产品余额宝,在2017年成为全球总资产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但是互联网货币基金市场在没有银行执照的情况下进行期限转换、信贷和流动性转换,增加了社会融资成本。中国证监会于2013年3月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此外,还出台了促进互联网基金销售规范有序运行的规定。2018年3月,中国证监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赎回相关服务的指导意见》。

四、维护金融安全的监管难点

(一)监管难度加大,监管要求提升。一是监管存在滞后性。金融科技涉及到大量技术创新,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极快,发展模式众多,而监管规则和框架的设立往往滞后于这些金融创新。二是金融科技创新涉及到前沿高新技术,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与方面可能难以应对这些新技术与风险的新特点,因此对监管机构的技术资源、监管方式以及监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难题。虽然大科技公司通过革新支付服务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利益,但它们也带来了新的监管挑战。一方面,大型科技公司会导致市场份额更加集中,从而能够进一步集中市场力量,有可能引发新的金融系统性风险。如,大型科技公司拥有电子钱包中的大量客户浮动资金,拥有足够的市场力量来影响银行的利率。另一方面,鉴于大型科技公司金融活动的独特性,单纯使用基于行为的监管或基于主体的监管模式不足以充分应对各项政策挑战,如在竞争领域,考虑到大型科技公司巨大的网络外部性、数据优势和规模经济可能对公平竞争构成重大风险,一般反托拉斯法由于其执法缓慢可能不足以防止大型科技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竞争产生潜在的破坏性影响。

(三)数字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互联网时代下,金融科技与数据使用紧密相关,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已经成为金融创新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没有隐私问题的情况下,原则上更广泛的数据共享可能会更有效。如果市场具有竞争性,那么能够更好地利用数据的提供者共享数据。但是自由共享数据会伤害个人的隐私利益。当前数据法规不足以确保在访问个人信息方面的个人权益,数据过度采集、非法共享以及随意滥用现象时有出现,给隐私和消费者保护带来重大挑战。

五、均衡金融科技创新与金融安全的监管建议

(一)完善监管框架,创新监管手段。一是升级现有的宏观审慎政策,纳入金融科技的新特点。开发“沙盒”等新技术,以便在金融科技创新和金融稳定之间取得平衡。所有金融交易都需要监管,所有金融服务提供商都需要获得适当的牌照,避免不受监管的金融创新事件再次发生,要加强金融准入,提高金融效率,管理金融风险。二是应用数字技术来监管金融科技和其他金融业务。金融科技业务具有客户多、风险传导快的典型特点,传统的监管方法并不适合。因此,监管机构应使用大数据分析工具,监控实时数据并监测各种不正常的情况,以监管科技应对金融科技。

金融监管数字化范文3

在当前形势下,银行业竞争激烈,监管也逐渐加强,主要体现在指标增多、范围变广、水平提升和力度更加严格[1-2]。监管报表数量多、指标口径复杂,并且随着金融形势的变化而改变,如果新增或修改的报表及指标都需要技术人员重新开发、维护,周期漫长,难以及时满足监管的需要,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金融形势。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能够整合银行内各源系统数据,并在此基础上由用户根据监管要求自行设置报表样式的报表系统,以便灵活地应对监管需要以及业务统计分析的需求[3]。在该系统中,用户能够根据监管报表的需要选择数据来源并自行设置报表,在设置完成后,报表可以由系统自动生成。除应对监管要求外,该系统还可用来生成各类统计分析数据,供管理层管控风险和决策所用,快速响应金融形势变化;也为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充分使用和挖掘数据价值提供手段。

一、体系结构

报表系统的结构分为如下四个部分:(1)数据库:用于存放和检索内外部数据。内部数据为各源系统中数据表,包括各类金融产品交易及账务信息等;外部数据主要包括从资讯系统获取或人工导入的各类信息,用于监管报表的填报等需要[7]。(2)数据抽取:将源数据进行必要转化和处理后,再存放到数据库抽取区中。包括删除无意义的数据,统一数据名称和定义等。用于统一数据结构,便于后续加工处理[7-8]。(3)报表设置:在对数据进行抽取、集成的基础上,由业务人员选取所需数据表或抽取表,灵活自行设置报表格式和公式,生成所需的各类报表。(4)报表展示:对生成的报表进行访问、下载、保存、报送等操作处理,还可针对特定指标向下钻取,进一步分析处理。报表系统需满足如下条件:(1)数据库和报表设计过程可视化;(2)报表设计工具在语法规则相对简单的同时需要具备较强的功能性;(3)报表设计完成后,如果遇到样式变更、指标变化等,用户仍可自行调整,快速响应监管需要。

二、系统功能介绍

报表系统的功能就是为用户(非技术人员)直接设置并生成所需报表提供工具并展示成果。系统功能通过如下四个步骤实现:

(一)数据抽取和转换将异构的数据源(既包括来源于不同系统的数据,也包括系统中结构各异的数据表)按照一定规则抽取并转换为相同格式,并剔除不需要的字段[8]。由用户制定抽取转换规则及执行频率、时间后,系统自动按照设定执行(一般在系统日终或月终批量结束后),生成后存储在抽取区。例如:表1中将某类金融产品多张数据表中为监管统计所需的字段装载在一张表上,并对部分字段进一步加工计算,生成监管所需各类指标。抽取频率:每月抽取;抽取规则:到期日>报告日等。在抽取时,还可将各计算得出的指标金额进一步加工,生成监管指标1(美元或人民币)等数据值,满足监管报表的汇总币种要求。如果监管指标发生变化,可再次设置抽取规则,对指标计算公式进行修改。

(二)信息的人工导入监管报表需要的很多信息并非业务处理所需要,业务系统可能不具备相关数据,这时需要采用用户手工导入Excel表格的方式。导入表格数据由用户从外部获取或手工加工等,如各监管报表对交易对手的多种分类口径等。部分情况下,在暂时无法从源业务系统直接获取数据时,也可由用户从源业务系统下载、整理后导入。

(三)设置报表按照监管报表的格式和要求,设置报表。该过程分为如下两个阶段:(1)针对特定监管报表所需数据,选取数据表或抽取表,构建数据集。以单一产品举例如图2所示,选取两张报表构成《XX产品情况表》的数据集。(2)设置报表格式和公式。报表格式:包括表样和报表字体显示等,支持用界面工具自行编辑模板和EXCEL表格导入两种方式;报表公式:按照各监管报表的填报说明和业务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仍以单一产品举例如表2所示:如果监管表样发生变化,需要在这个环节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很多监管报表的指标合计数和财务数据存在校验关系。在报表设计环节,可以针对特定单元格设置校验公式,比如指标1合计数=某类会计科目余额等。如果未满足校验条件,则以颜色标识、字段提示等方式在报表展示环节提示用户。(四)报表展示报表设置完成后,登录访问界面,选择相应报表,启动后台对报表运算。用户可对报表进行保存、下载等操作。除此之外,用户可查看特定指标构成明细并下载使用,尤其在指标值前后期出现较大波动时可分析原因,应对监管询问。用户还可设定报表运算时点和运算条件,比如设置在月终会计处理完成后自动运算,或是直接设定月末晚间10:00运算等。如果生成报表需要自动推送至相关报送系统,用户可以设置报表上传地址,在报表自动运算完成且满足校验结果后上传。

三、复杂报表(涉及多类金融产品)的设置

上文中对系统功能的介绍以单一产品报表为例,处理逻辑较为简单,可满足部分监管报表的自动加工处理要求。但很多监管报表非常复杂,涉及多类金融产品的不同指标,金融产品特点各异,数据逻辑也各不相同,针对涉及多类金融产品的报表,在这里提出两种思路。(1)将所有金融产品数据抽取至同一张表中,后续处理方式与单一产品报表相同。不同产品数据表需要满足不同的抽取规则,抽取表样示例如表3。抽取后,按表4所示设置报表。该方法主要依赖数据抽取,其优点为公式设置简单,抽取表抽取完成后,可用于多张报表加工。不足之处为抽取数据量过大,影响运行速度;各产品特点各异,规则复杂,难以统一。(2)略去对不同金融产品报表的抽取过程,直接将各金融产品的相关数据表自数据库中选入数据集,设置监管报表。如图3所示,数据集包含多张数据表。该方法直接使用数据库中原数据表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加工。指标的计算公式也在报表设置环节进行。该方法的优点为:设计较为灵活,可针对不同产品特点分别设置;不足则为:设置过程烦琐,不同产品均需设置不同筛选条件,且需要将表内逐个单元格进行设置。在一张表中计算过的数据不能被其他报表所用,不同的监管报表需要重复设置。在实际使用时,也可将两种思路结合,相似度较高的产品,可以统一抽取,和其他产品相差甚远,可以单独抽取或是从源数据表中筛选加工。

四、无特定表样的监管报表

金融监管数字化范文4

“项目开始不到半小时就被秒杀光了,平台网站在开盘前两三个小时就已被挤爆,甚至连登录都有困难。”一位投资人描述近来ICO项目的火爆。

与IPO的Initial Public Offering类似,ICO即Initial Coin Offering,是指区块链企业通过众筹的方式在交易平台或某种场合发行自己的代币,换取比特币、以太币来实现融资的目的。

由于门槛低、流动性强且直接实现了一二级市场的勾连,这一具有创新性的融资方式在比特币圈子和区块链圈子里炒得如火如荼。

据ICO age统计,从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全球主要ICO项目有129个,合计融资金额约71873万美元,进入6月以后更是爆发式增长。这些项目,有的动辄只用了几分钟、几小时就融资了上千万元的资金。

令投资人趋之若鹜的是ICO数字货币动辄数倍增值的暴利行情。据链池科技CEO叶汉鑫介绍,一个项目ICO发行之后直接变现抛售,至少涨3倍-5倍,如果上了交易平台可能就翻20倍-30倍。许多国外的ICO项目都是50倍、100倍地增长。

然而,由于监管真空,缺乏规范,ICO市场上各种代币四起,鱼龙混杂。

7月4日,央行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提到,比特币等特定虚拟商品吸引投资者跟风炒作也存在一定风险。7月5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媒体上发表文章,认为代币市场存在相当数量的“骗子币”。

虽然目前ICO存在诸多乱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种全新的融资方式,其最大的价值在于打破了一二级市场的界限,以极低的门槛,让中小企业可以便捷地面向全球获得融资。

对于ICO这种创新的融资方式,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文章中表示,“作为新兴事物,监管不确定性将是ICO长期面临的最大政策风险。对ICO实施监管沙盒,为ICO项目创造“安全”的创新空间,降低创新成本和政策风险。”他认为应该建议宽容对待ICO,根据区块链技术行业的特性,在上市审批、投资者限制、项目公开宣传和推介上给予一定的包容性豁免。

据《财经》记者了解,对于ICO市场的乱象,央行已经委托一些企业对ICO市场进行调研。另有地方政府有意尝试ICO沙箱监管模式,并与某些企业进行接触。 疯狂的行情

ICO的火热导致各大ICO平台总是人满为患,投资ICO项目都是靠抢,项目开始几分钟就被抢夺一空的现象时有发生。融资方动辄只用几分钟、几小时就募资上千万元,比如号称“让玩家随时随地参与竞赛并且获得赏金的去中心化电竞平台”的“Fistblood”,2分钟内融了4000万元人民币。前不久刚结束的Bancor只用了3小时就融了价值1.53亿美元的以太币(以太坊区块链的原生货币),创下有史以来ICO规模最大纪录。

ICO项目融资一般都在30天以内完成,融资金额都高达上千万美元。早期的ICO项目在融资后,所发行的代币迅速增值,其速度甚至赶超比特币。

据链池科技叶汉鑫介绍,一个项目ICO发行之后直接变现抛售,至少涨3倍-5倍,如果上了交易平台可能就翻20倍-30倍。许多国外的ICO项目都是50倍、100倍地增长。

根据博链研究统计,目前数字货币共计953种,2016年ICO融资金额超过2.36亿美元,截至2017年7月6日,ICO融资金额已达7.76亿美元以上。2017年至今已经完成超过80个ICO项目。目前回报率最高的ICO项目是Stratis,收益率为763倍,最成功的ICO项目是以太坊,收益率为689倍。

为什么ICO这么火?曾在美国成功发起过Factom(公证通)ICO的网录科技CEO吕旭军认为,近期全球ICO热潮的原因是,以太坊给发行ICO提供了更好的融资条件,只需要写一智能合约Dapp,就可以发行企业自己的代币,而且迅速进入流通。以往的ICO,企业需要自行建一条公链,而写一条公链的代码需要几个月的筹备,代币的发行还需要运行一段时间准备流动性才可以流通,这都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以太坊提供了更好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智能合约的普及为ICO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

除了基础设施的便捷性,比特币、以太币的币值屡创新高,也令ICO的融资金额迅速高涨,ICO的财富效应越发显著。吕旭军认为,比特币的大涨,是由于许多原来抵制虚拟货币的人近期也开始参与。比特币常常被比喻为是“互联网上的黄金”,在金融危机时期或者是战争动乱时期,人们会选择投资比特币保值,在希腊债务危机时期,比特币就曾出现大涨的现象。最近韩国和日本投资比特币的人数增加迅猛,日本是由于对比特币的合法化运用热潮,韩国是由于对于战争的恐惧。在中国是因为人们对区块链和虚拟货币的逐渐接受,比特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

根据火币网的数据,从5月初开始,比特币从7900点一路高歌猛进,在6月11日创下了历史的新高,达到了21090点,随后略有回收,截至7月3日收至17100点。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就实现了翻倍的行情。 乱象环生

最初ICO的投资者主要是区块链和比特币圈子内的人,他们持有较多的数字货币,可以抱着“赌徒心态”去投资ICO,投资10个项目即使失败了9个,只要一个项目能够出现成倍的增长就可以弥补损失。但随着ICO行情逐渐火爆,普通投资者开始进入这个原本专业的市场,投资者适当性开始减弱。

6月14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一届全球区块链高峰论坛上,许多企业大肆推广其ICO项目,会场间“大爷大妈”的身影涌动。

伴随着行情的癫狂以及投资人门槛的走低,ICO市场的乱象环生。

ICO市场有多乱?某企业在向某律师咨询的时候,这位律师开玩笑地说“你现在就是在犯罪”。在这个监管真空的领域,证券市场早期不规范的做法基本上都可以找到。

来自京衡律所的张豪律师介绍,目前市面上有部分ICO项目涉嫌传销或诈骗,利用拉下线或虚构项目等方式,通过“内幕交易”、“联合坐庄”、“操纵价格”等手段以牟取暴利。有业内人士具体介绍了这一操作办法,某ICO项目就把所有的投资者圈在多个微信群里,不同的微信群设定不同的交易价格,统一发号施令,要求什么时候购买,购买多少数量,直到以多少价格卖给第二批参与的投资者。

还有的团队接二连三换着不同项目ICO,创始人的名字多次更换,学历造假、连续失败发行ICO,这些团队被业内看做“骗子团队”。有的项目甚至连团队还没有建立,只有2-3个兼职者,就敢发行白皮书路演融资。

一位业内人士总结了一个ICO骗子的标配团队:几个中国的程序员+几个老外程序员+一个数字货币圈子大佬站队+一个挖矿的老板+一个出身于P2P的市场营销人员。他们出具的白皮书中没有明确写明资金的监管方式,自己要在什么阶段推出什么成果。即使拿了钱团队什么都不做,ICO后币值破发,项目团队也不会面临任何惩罚措施。

一般而言,ICO都是在交易平台上发行,而且ICO融资所得的钱应托管在基金会中。但是据《财经》记者了解,有的团队只是自建微信群,甚至通过淘宝链接让投资人购买代币,所有融到的钱由团队自己掌管,毫无资金监管措施。而且有的团队每周都发起新的ICO项目,缺乏一个合理的前期准备时间。有业内人士点评,这样的行为已经十分接近非法集资。

火热的行情背后亦有隐忧,数字货币行情近日有所回调。火币网数据显示,比特币从6月26日的19666点跌到7月3日的17100点,下跌了13%,但这不足以构成趋势性转折。火币网区块链研究中心市场总监吴兴分析,导致本次比特币、以太币下跌的原因,是对于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死亡消息的`传,以及国外coinbase交易平台设计不合理导致太坊网络超负荷以至于以太币暴跌,但是就整体趋势而言,今年比特币、以太币保持明显的上涨趋势,尤其是从5月18日以来的迅速上涨。她认为,目前的轻微回调是合理的。

但风险仍不容回避。据ICO age统计,从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全球主要ICO项目有129个,合计融资金额约71873万美元,进入6月份之后更是爆发式增长。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这些项目想要维持投资人期待的高增长,以10倍增长计算,市场总共需要的资金就要71.8亿美元。这需要大量的场外资金进入。而持有众多比特币、以太币的投资大佬并不会随便追加投资,比特币估值如此高企的情况下,新进入的投资者资金量显得十分有限,目前的高增长恐难以为继。

市场疯狂的行情,每一位参与者自己也是心知肚明,但是面对快速的翻倍行情,人性难以忍受其诱惑,反而拥抱乱象,很多人借钱、刷信用卡拼命投资ICO。一方面,投资者自己也知道很多项目有问题,最担心的就是项目方跑路,但是另一方面,每个人账面上的价值似乎都得到大幅增长,但是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些代币无法卖出,一旦卖出由于市值太小,就会大幅下跌。目前在投资者不断涌入的情况下,尚未形成明显的跑路或者币价下跌趋势,但是未来一旦出现,将是踩踏式的行情。

有人疯狂,亦有人谨慎。有企业透露,此前北京市金融办曾倡议几十家区块链创业企业联合声明,坚决不做ICO融资。“作为创业企业,都有融资压力,但是不规范的ICO模式很容易搭上自己团队的口碑,作为爱惜羽翼的企业,正在探索规范的ICO应当如何操作。”牛链科技CEO唐聪表示。 融资模式创新

央行认为ICO现象无法回避,但是亦没有轻易打击,因为ICO这种模式中可能孕育了新的融资革命。

一个新的事物出来,很容易看到它的缺点,而且新出来的时候一定是不成熟的,用户体验一定不好,但不能只是和传统的融资模式对比,要懂得理解这种新的融资模式革新的意义。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ICO的本质是一种打破了一二级市场边界的有价证券化,这可能是这项技术最大的革新意义。”质数金服CEO邓柯在观察了大量ICO模式之后思考得出结论。“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使得原本割裂的一二级市场,在ICO这个模式中可以结合在一起。”

“传统意义上的一级市场是不允许散户进入的”邓柯补充说,“这里面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风险。一级市场风险更高,需要有资质的理性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参与。传统证券融资市场将散户挡在一级市场之外,是对散户的保护。ICO模式使得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分界线已经变得很模糊,一方面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问题。ICO市场当前的乱象,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此而来。未来如何更好地监管和使用ICO模式,控制市场风险,对监管机构是个很大的挑战。”

邓柯认为,ICO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众筹+IPO的模式。当ICO首次向区块链社区筹款(一般是筹集以太坊币和比特币)并以自己发行的某种新代币为回报时,这是较为典型的众筹模式。但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技术特性,这些发行的代币马上就能进入二级市场的流通环节,在各类代币交易平台进行交易,这是一个典型的证券化过程。

以往的众筹模式,回报是更为具体的权益,如酒店入住权、代金券、实物等,不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因为众筹的回报没有良好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机制,所以流动性较差。ICO的出现,在技术上击破了这种“限制”,一方面使得众筹的回报变成了某种标准化产品(代币);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代币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地交易和流通,且流通成本很低。

更重要的是,这种流通方式打破了以交易所为核心的模式,企业只要发行了ICO之后其代币可以在全球任何交易所流通。魍扯级市场的模式中,证券和交易所是紧密绑定的,比如在上交所发行的A股,只能在上交所进行交易流通,不能在其他交易所交易流通,例如深交所、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进行交易。但是在ICO的模式下,代币的流动不依赖于特定交易所,这使得证券资产不再被“锁定”在某一家交易所内,打破了交易所和交易所之间的封闭属性,也打破了资产交易的地域性限制。试想,如果纳斯纳克和上交所的股票可以打通任意交易,将带来巨大的市场变动,这就是ICO技术带来的突破式的创新。

邓柯认为,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面向全球市场公开融资的、低成本的、高效率的融资渠道。

区块链铅笔、ICO age创始人龚鸣(暴走恭亲王)认为,“ICO融资能够让那些投资者几乎在每一分钟都可以进行交易,这让投资者持有的份额具有极好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也会导致项目估值产生更高的溢价。作为区块链行业一个独有的融资方式,并且很有可能会改变整个区块链行业,甚至是其他行业的融资情况。

更具有想象力的是,虽然ICO起源于比特币和区块链社区,但是ICO作为一种全球去中心化的众筹+二级市场业务,显然不仅仅可为区块链技术企业服务,或者仅为数字资产服务。目前ICO企业发行的代币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发行和流通的。但这种代币所对应的资产,不一定必须是数字资产或者“去中心化”的资产,完全可以和现实世界的资产对接。所以,ICO模式有潜力成为一种广泛的、为优良的中小企业对接全球市场融资的优秀通道和工具。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ICO作为一种由新技术所创造的,具有很强创新属性,其革命性的众筹+证券化市场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确实是一种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全球化的融资工具。这种融资工具最终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才能够从“地下市场”走向开放透明的新金融市场。 监管创新

随着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完善,全球去中心化二级市场的快速形成已经是未来可见的一种趋势。受访的部分业界人士认为,如果金融监管能够拥抱并不断调整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和寻找创新和金融安全的边界,有助于获得未来这个巨大市场的规则制定权和定价权。

由于ICO模式还只是新生事物,国内监管尚处于真空状态。国际上,只有加拿大安大略省证券监管机构对ICO正式警告,ICO或将归属证监会管辖。

为防止监管的不确定性对金融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限制,很多国家都转变了传统的监管思维,试水“监管沙箱”这种新的监管模式。沙箱源自于英文sandbox这个概念,它喻指一种推演试验,因为在沙箱中的一切都可以推倒重来。监管沙箱的存在使一些符合条件的公司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对一定范围的消费者测试其创新产品。这样的测试使这些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安心地进行金融科技的创新,同时也可以避免由这类创新造成的金融安全风险以及对消费者利益的不利影响。

业界人士认为,ICO在全球的火热,是目前数字货币领域里最显著的现象之一,央行既然有意制定数字货币的国际标准,必然会小心对待这个现象,既不会听之任之,也不会一棍子打死。

5月13日,在金融四十人论坛“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础与中国创新”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首次对ICO表态,他认为,ICO现在是区块链项目非常重要的融资手段,可以融到的资金量是VC投资的2倍以上。尽管目前来看很多ICO并没有太大价值,但它的出现对区块链行业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姚前认为,ICO现象无法回避,值得研究。虽然现在炒币风非常盛行,但需要区别对待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一哄而上和全盘否定,都是常犯的错误。目前ICO处于法律监管的边缘,从制度建设出发,应该尽快在法律上给予ICO一个说法,建议实施监管沙箱的方式。

7月5日,姚前在《当代金融家》上发表文章,提出了具体的ICO监管框架设计和建议。

他提出要适当给予ICO项目包容性豁免,并提出了六大监管意见。一是额度管控与发行项目白名单管理;二是ICO融资计划管理,引入VC的阶段性投资理念,有助于投资者保护;三是对发行人施予持续、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强调反欺诈和其他责任条款;四是强化中介平台的作用,推动成立专门的类似于众筹平台的ICO平台,或以加密代币交易所为监管抓手;五是监管部门主动、及早介入,加强行为监管,全程保留监管干预和限制权力;六是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与协调。

《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央行已经委托一些企业对ICO市场进行调研。也有地方政府对于ICO的沙箱监管模式跃跃欲试,已经与某些企业进行接触。

在具体的规范手段上,严格的信息披露将是重要环节。而由于ICO融资模式兼具了一二级市场交易的特点,所以信息披露要充分考虑一二级市场交易的风险。

邓柯分析规范的ICO应当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一、有第三方机构进行项目资质审核,其审核标准可以明显弱于IPO,严格程度可以向现在的股权众筹试点制度靠拢;二、应当实行无关联的第三方资金托管,众筹所得资金,不应一次付给ICO受益企业,而是随着企业项目的实际运行,分阶段按需支付给企业;三、设立退出机制,对于项目没有达到承诺目标或效果的ICO,应当按照某种机制将托管的资金全部或部分返还给投资人,以实现在一级市场对投资人的保护;四、对在二级市场的流通性进行管理,不允许内盘交易,并设置一定的锁定期,在满足某种条件后方可解锁进行公开市场交易。

针对ICO融资是否属于非法集资的质疑,泰和太律师事务所王振华律师给出的建议是,区块链企业在发行ICO项目的时候,在白皮书及任何宣传中不要作出未来会有较高回报的保证,也不应使其发行的代币可以代表公司的股权;发行过程中应设立投资者门槛,使项目针对特定的社会公众;此外应该严格遵守白皮书中约定,不超额发行避免构成对投资者欺诈。 资料

ICO十大乱象

一、团队成员信息造假。团队创始人多次更换名字、学历造假,一个ICO项目失败了,就重起炉灶换一个项目继续ICO,直到融到钱为止。

二、白皮书缺乏透明度。有些项目融资仅有PPT,有关项目描述文字只有几百字,项目如何落地、如何实施、如何盈利以及资金监管方式完全没有提及,缺乏创始团队个人信息。

三、交易环节不透明。有些项目有私下预售行为,可以让参与者低价购入代币。

四、收钱站台。圈内大佬收取代币市值的一定比例担任ICO项目顾问或相互站台。

五、运用联合坐庄等手法,操纵二级市场价格。部分ICO项目涉嫌传销或诈骗,利用拉下线或虚构项目等方式,通过“内幕交易”、“联合坐庄”、“操纵价格”等手段以牟取暴利。

六、缺乏监督制度,资金托管基金会形同虚设。有项目团队甚至自建微信群,通过淘宝链接让投资人购买代币,所有融到的钱由团队自己掌管,毫无资金监管措施。

七、破发频繁。破发可能发生在私募期,也可能发生在正式的ICO期,只要在没有正式上交易所之前,交易的价格低于投资进入时的价格,都可称之为破发。目前出现越来越多。

八、普通投资人进场。除了原本的数字货币玩家,包括“大爷大妈”在内的普通投资人逐渐进入ICO市场,投资者适应性在减弱。

九、发起人中途宣告停止ICO。ICO项目的发起人对项目融资额及盈利能力缺乏判断,项目启动后担心遭受普通投资人压力而中途叫停项目。

金融监管数字化范文5

彬县煤炭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的基本战略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流程再造,包括改造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改造传统生产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信息化带动企业发展之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矿山综合数字化”,为打造百亿元企业集团提供信息化保障。公司从传统煤炭产业拓宽发展而来,开展以高科技为鲜明特征和前沿技术为主要支撑的信息化工作,的确能给企业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和新的发展后劲。

IT系统与矿山业务融合

按照《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信息化2008年2015年规划》,共计划投资1.2亿元实施彬煤公司信息化工程。该规划对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和数字矿山的网络及应用平台建设、系统集成、数据归集利用、业务融合等作出了清晰规划。

在此之前,彬煤公司完成了经营管理和企业办公手段的初始改造和升级,在部分子公司、矿山、科室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建设了若干小型局域网络,实现了公司内部的互联互通。并且在信息、运销管理、财务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开发建设了若干独立系统,有效地提升了这些业务口的工作效率,并且通过计算机技能培训,使公司全体职工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好处有了初步的正面认识。

自2008年至今,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全面铺开ERP系统和矿山数字系统建设。彬煤公司ERP系统计划投入资金1800万元,于2007年底完成方案设计和论证工作。2008年4月,通过招标方式,确定由陕西安源公司为开发单位,负责建设公司的ERP系统,由西安交大捷普公司为技术服务单位,负责信息系统的技术咨询、论证及技术服务工作。该系统分两个阶段实施,已于2010年6月基本开发完成并上线试运行。

据记者了解,彬煤公司ERP主要包括办公平台、工程管理、运销管理等22个子系统,目前系统已初步完成了设计目标:实现了数据集中管理、多层次维护,确保数据源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唯一性;同时实现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及时性,准确地反映生产、经营状况;建立指标体系和辅助决策体系,提高管理、决策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现了与行业和社会信息网络的互连;建立信息码头和信息仓库,在全局范围内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矿山数字系统是彬县煤炭的另一个重要信息系统。该系统计划资金约1亿元,主要包括井下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生产控制与管理系及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矿山资源与环境监测管理中心三大部分。数字矿山系统运行上线后,企业可以实现井下探测、掘进、采矿、运输等设备的数据链集成与一体化控制管理;矿山地上地下实时三维数字化展示、矿产资源实时三维模拟;矿山环境监测与管理;全集团经营管理数据化、图形化、图表化,经营管理信息实时化、趋势化;资金管理集中化、统一化、科学化。

“两化”融合成效突出

在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中,公司成立了“彬煤公司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公司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审查、项目实施进度考评等工作,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列人工作计划。为了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公司将信息化建设资金纳入企业预算管理,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集中投入,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金融监管数字化范文6

目前的欧洲已处于金融危机的旋涡之中,“信用降级”已成为欧洲国家最为敏感而不得不接受的坏消息。英国目前也不能独善其身,“信用降级”同样在威胁着这个老牌的金融帝国。

6月8日,穆迪高级分析师莎拉?卡尔森发出警告,由于英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政府财政整顿不力,将面临降级的可能。目前,英国的经济增速放缓和削减财政开支成果不及预期可能导致英国的债务负担攀升,以至于无法达到与AAA评级一致的水平,而且,英国政府颁布的财政紧缩措施规模庞大,面临较大的“执行风险”。这些因素都在成为英国被降级的可能。

自卡梅伦担任英国首相以来,一直致力于削减财政预算。按照英国政府计划,在未来4年内完全消除预算赤字。目前,该国赤字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但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英国经济复苏乏力且房地产市场疲软,英国政府恐怕难以达成削减赤字的目标。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英国4月预算赤字达100亿英镑,高于去年同期的72亿英镑,同时远超出预期的65亿英镑,创下1993年以来的年度纪录。这一数字更加证明上述分析人士的预测。

“经济陷入高通胀与低增长的滞胀困局”

一直以来,“欧元危机”困扰着欧洲国家,截止到目前也看不到转危为安的迹象。英国是一个一直没有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因此,英国幸免因这一危机带来的经济打击。但随着危机的深度蔓延,英国也被拉入其中,种种迹象表明,英国的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刚刚公布的数字明确传递出这一信号。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增长0.5%,家庭实际消费支出下降0.6%。在截至5月的三个月中,英国GDP增长0.4%,截至4月的三个月GDP仅增0.1%。

另据英国财政研究所刚刚公布的数字显示,2010至2011财政年度,英国中等家庭收入下降3%,家庭收入出现30年来最大的萎缩,目前已退到2004至2005财政年度的水平。由此得出,消费的下降是由收入的锐减造成的。

通胀已成为英国政府和民众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英国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上升0.6%,同比上升2.2%;英国5月生产者价格指数环比上升0.2%,同比上升5.3%。

据英国央行季度报告分析,根据该行5月进行的一次市场调查,消费者预计未来一年通胀率将增长3.9%,低于2月调查结果4%;对2012年5月到2013年5月的通胀率预期为3.2%,低于2月调查结果3.4%;对未来5年通胀率的预期为3.3%,同样低于2月调查结果3.5%。不过,公众对央行控制通胀率的满意度自2010年开始持续下跌。

为支持经济复苏,英国央行近日宣布继续维持利率于历史低位0.5%。目前英国通胀率处于4.5%的高位,远超英国央行通胀目标2%。该行预计,未来通胀率将突破5%。“英国长期通胀形势仍处于‘相当好’的调控状态,但短期和中期的通胀信号非常复杂,能否符合央行2%通胀目标较不明确,有些数据显示,短期通胀可能有失控风险。”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斯宾塞?戴尔指出。

此外,英国政府同时还面临削减债务的重任。2010年,英国公共债务高达GDP的78%,财政赤字占GDP的9.8%。为应对债务危机,英国政府已从去年10月起颁布实施了该国有史以来最严厉的财政紧缩政策。

然而,财政紧缩对英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显著,严重抑制该国公共开支和私人消费,已导致建筑业遭遇二次衰退。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英国4月建筑业产出大幅下滑13.8%,这是拖累今年前3个月英国经济萎靡不振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英国央行表示,由于无法控制价格增长,消费者对市场和政策制定者的信心已受到削弱。在通胀压力持续攀升的同时,英国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建筑和房地产行业萎靡不振,经济陷入高通胀与低增长的滞胀困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英国2011年GDP增速预期由4月份做出的1.7%下调至1.5%。经合组织也将对英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由2%下调至1.7%。

再推新金融监管立法进程

金融服务业是英国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英国各大银行一方面需要资金改善其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也担心借款人违约风险上升,因此放贷意愿大幅下降。以金融为繁荣基础的英国一旦出现严重的信贷紧缩问题,经济不景气局面将出现。“目前英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让银行正常运转,促使它们恢复放贷,这比减税、降息和财政刺激措施等都更重要,否则英国经济还将继续恶化。”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警告说。

6月15日,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宣布,英国将实施重大银行业改革措施,同意隔绝零售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以期避免全球金融危机重演。

银行利用零售业务分支机构吸纳的钱款支持投资银行业务,这一做法被视作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奥斯本的上述声明意味英国领先美国,明确隔绝传统储蓄服务和风险性更大却利润诱人的交易业务。

这样做的目的是,一家银行的投资部门可以任其倒闭,而央行――英格兰银行只需出手营救零售业务部门,从而确保纳税人不必再次承担拯救银行破产的巨额费用。

6月16日,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和英国央行金融政策委员会委员计划举行首次会议,将按计划继续推动对英国金融系统监管立法的全面改革,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足够有效的框架条规,避免信贷危机的重演。金融监管法案的草案于近期公布,并接受立法前的两院一个跨党派委员会质询。草案所列举的措施将在2012年被写入成文法。

财政司库务马克霍班(MarkHoban)指出,“这是一个关于监管改革的详细蓝图,将说明新的监管架构将如何工作。”目前,保守派和自由联合政府已经委托一个独立委员会就如何构建金融工业,并有效分离银行零售业务和高风险的其他业务,以保护纳税人利益提交详细报告。这个银行业独立委员会的最终报告将在9月12日公布。

实际上,目前英国财政赤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10%,就比例而言与希腊相当。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在报告中写道,英国实际债务规模可能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70%,而官方数据未计入缺乏资金的养老金负债和救援银行费用。

由分业走向一统的改革

英国的金融改革模式一直被世界所认可和追随,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先后由分业监管走向统一监管。

1998年6月1日之前英国实行的是“分业监管”,分业监管虽然表面上无所不包,但一个金融机构同时受几个监管机构政出多门的“混合监管”,不仅成本增加,效率降低,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容易产生争议,而且某些被监管者可以钻多个监管者之间信息较少沟通的漏洞,通过在不同业务类别间转移资金的方法,人为地抬高或降低盈利等方法,以达到逃税、内部交易甚至洗黑钱等目的。1995年英国的老字号银行巴林银行因为新加坡分行在亚洲投资失手,出现数亿英镑的损失而宣告破产,最终被荷兰一家银行收购。事件发生后,英国舆论哗然,认为金融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应该检讨。从此,英国开始总结金融监管体系问题,认为由央行监管银行的金融活动有一些固有的弊端,必须进行改革。

2000年6月,英国女王正式批准了《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这是一部英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部关于金融服务的法律,它使得此前制定的一系列用于监管金融业的法律、法规,都为其所取代,从而成为英国规范金融业的一部“基本法”。根据《2000年金融服务和市场法》的规定,英国成立了世界上最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服务监管局(FSA)。FSA是英国整个金融行业惟一的监管局,其内部职能部门设置分为金融监管专门机构和授权与执行机构两大块,前者包括银行与建筑协会部、投资业务部、综合部、市场与外汇交易部、退休基金检审部、保险与友好协会部,后者有授权部、执行部、消费者关系协调部、行业教育部、金融罪行调查部和特别法庭秘书处。

金融监管数字化范文7

【关键词】欧债危机救助措施评价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包括希腊在内的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均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由此导致希腊财政赤字急剧攀升,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对其未来偿债能力担忧,希腊债务危机爆发,问题迅速蔓延至其他欧元区国家,导致欧元区债务危机的产生,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为了解决这场危机,减少其对世界金融秩序的危害,欧盟采取了一系列的救助措施。

一、强化金融监管

(一)方案概述

面对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外部冲击,欧盟试图通过加强欧盟体制内金融领域的监管来解决债务危机。其主要措施有:

1.通过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2010年9月7日通过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这套改革方案将为欧盟金融监管奠定新的基础,消除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根据这套改革方案,欧盟将新设4个机构,在微观层面上,欧盟将新设3个监管局;在宏观层面上,欧盟将设立一个主要由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组成的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负责监测整个欧盟金融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宏观风险。

2.加强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建立欧盟信用评级机构

欧盟委员会于2010年底建立“欧盟金融市场机构”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该机构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运作,监管对象包括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在欧洲的分支机构。

3.加强银行业监管

一方面,为了提高欧洲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控制银行的脆弱性问题,欧债危机的一揽子救助方案中要求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提高到9%,高于《新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另一方面,欧洲议会2010年6月30日宣布将从2011年起严格限制银行高管的奖金数额,以遏制过度冒险行为,防范危机重演。

4.严管高风险金融产品业务

2010年6月17日举行的欧盟峰会上,欧盟各国领导人强调,尽快推进相关立法,对对冲基金加强监管,包括对金融衍生品市场加强监管,尤其是卖空行为和信用违约掉期合约。

(二)方案评析

1.积极意义

①泛欧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通过,使得欧盟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冲击时,面对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性风险时,形成了统一的宏观监管手段和整体监管合力。

②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把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大权从各个成员国手中收上来,统一交给欧盟新机构掌管,结束美国在信用评级领域一家独大的局面,建立并扩大欧洲的话语权。

③提高欧洲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助于修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使欧盟大型银行免于被迫破产重组或被政府接管,恢复市场信心,这对于维持欧洲金融体系稳定至关重要。另外,限制银行高管的奖金将有效防范由过度冒险带来的风险威胁。

④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监管,可以降低欧洲金融体系的杠杆比率,从而控制衍生工具对金融机构风险敞口的放大效应,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扩散效应导致的欧盟各成员国金融市场剧烈震荡。

2.存在障碍

①按照巴塞尔新协议的监管要求,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流动比率,银行更加倾向于持有低风险、高流动性的政府债券,然而一旦政府债券出现违约风险,则会使银行体系产生严重的风险。

②为银行体系注资以满足其资本充足率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银行存在的问题,而且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例如欧洲银行会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现有的监管制度,去从事高风险的业务。

③上文提及的各种加强欧盟金融监管的措施都是在危机爆发以后才相继出台,也就是说欧盟的金融监管对于加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对欧盟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监管相对缺失,缺乏一定的预见性,基本只是“亡羊补牢”的效果。

二、改革财政政策

(一)方案概述

深陷欧债危机的国家纷纷出台相应的财政紧缩政策来减少或者是避免债务危机对他们的影响。

希腊

2010年1月14日,推出了《稳定与增长方案》。该方案旨在将希腊2009年12.7%的赤字率在2012年时削减到2.8%。3月5日,希腊通过了新的国家部门减薪和税收增加措施,估计该措施将产生48亿欧元的开支节约。2011年 5月23日,希腊推出了一系列的私有化措施,该项措施是为实现在2015年筹集500亿欧元来偿还其高额债务目标的一部分。另外,希腊政府准备出售高达300亿欧元的国有地产,以筹资削减债务。

西班牙

2010年5月27日,今后两年将缩减财政支出150亿欧元。具体措施包括2010年削减公务员工资5%,2011年冻结公共部门工资和部分养老金。

葡萄牙

2010年5月13日:为将财政赤字在2011年底前减至4.6%,政府决定在未来一年多时间实施更严厉的节支和增税措施,包括上调增值税、个人所得税、部分企业税,削减政府官员和公共部门管理人员薪水。

(二)方案评析

1.积极意义

①紧缩政策有助于减少危机国家债务负担

随着欧洲各国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即减少政府开支,增加税收,从理论上讲这将使得整个国家出现盈余(PS),最终可以实现债务占名义GDP的比重出现减少。相关数据表明,紧缩的财政政策的确对缓解各国的赤字有一定效果,以希腊为例,2010年5月24日,希腊政府宣布第一季度赤字减少41.5%。7月5日,希腊央行宣布,2010年上半年希腊中央政府现金赤字减少了41.8%。

②紧缩政策有助于解决危机国家的根本问题

紧缩的财政政策的实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危机国家的总需求。从国内角度分析,这有利于控制危机国家过高的通货膨胀率,进而减少其与欧元区其他国家之间的通胀率差异,而这正是债务危机的根源之一,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危机。从国外角度分析,这有利于减少危机国家的进口,进而缓解经常项目的赤字。如(1)式所示,在国内私人部门储蓄(S)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财政赤字(D)增加的压力。

S-I=CA+D=X-M+G-T (1)

其中:S―私人储蓄I―私人投资CA―经常项目余额

D―政府财政赤字

X―出口 M―进口 G―政府开支T―财政收入

2.存在障碍

①紧缩财政政策效果存在不确定性。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就必然要减少政府的开支(G),这样就会减少社会投资,也就减少了社会总需求,这样以来,减缓了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g),根据(*)式,可以看出这反而有可能使得债务/GDP的比重提高。

其中:B――债务余额 PY――名义GDPPS――盈余

g――增长率 π――通胀率i――名义利率

从一定时期来看,进一步紧缩财政势必使严重衰退中的危机国家经济雪上加霜。然而,债务水平的下降只有在经济不再下滑并且强劲增长的前提下才能很好的实现,否则,经济失去造血功能,只能靠借新债来还旧债,结果国债数额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显然,新的救助方案如果像以往方案那样未能起到刺激经济发展的效果,欧洲很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恶性循环。

②紧缩财政政策的政治阻力大。目前,希腊政府所承诺的紧缩计划遭遇到工会组织以及普通民众的共同反对,希腊全国各地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接连不断。如果希腊政府最终在减缩计划上不能取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那么其改善负债和赤字状况的步伐将异常艰难。

③出售国有资产,价格低廉,解决当前危机乏力,且影响未来利润增长,长期来看不利于债务偿还。并且,希腊国有资产私有化存在着需求动力不足的风险。资料表明,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希腊银行挤兑现象十分明显,储户总计从希腊银行提出了600亿欧元储蓄,约为该国经济产值的四分之一,与此同时,希腊民间资金正疯狂出逃海外,其中流往瑞士地区的资金量高达希腊GDP的1.2倍。在资本外逃的情况下,希腊国内的私有化能力显然受到制约。

虽然紧缩的财政政策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从经济学理论上讲,在欧洲当前的状况下,由于欧洲央行的首要目标是控制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无法要求欧洲央行对各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进行货币化,那么必须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才能尽快减少巨额的赤字和债务,从而稳定整个欧盟经济体的稳定,最终走出欧债危机的泥潭。

三、推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

(一)EFSF方案概述

为了保护各成员国的金融稳定,于2010年5月由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了“稳定基金”(EFSF)。当欧元区成员国出现金融困境或者重组银行需要贷款的时候,欧洲金融稳定机构可以在德国债务管理局的支持下通过发行债券或其他融资工具来提高贷款支持基金,同时也可以以此来购买债务。债务信用将由欧元区成员国根据各自在欧洲央行的已存资金比例,按比例担保。

EFSF的特点:① 临时性。根据规定欧盟和IMF达成的协议,“欧洲金融稳定机制”是一项临时性安排,整个计划将在2013年6月到期。②复合性。该机制从出资方来看,包括欧元区国家、欧盟委员会和IMF三方;从融资渠道来看,包括财政拨款、市场融资、国际组织融资、双边贷款和部分自筹等多种方式;从占款比例来看,欧元区成员国出资4400亿欧元,占比59%,欧盟委员会出资600亿欧元,占比8%,IMF出资2500亿欧元,占比33%。③针对性。该机制仅针对欧盟国家,而不针对域外国家;并且,仅向陷入债务困境的国家提供临时性专向融资,而不得挪作它用。

(二)方案评析

1.EFSF的积极意义

实际上,金融稳定机制本质在于运用欧元区的整体信用,借到足够的资金给相关国家度过难关,使资金链不致断裂。短期来看,类似于EFSF形式的外部救助对于避免当前欧洲债务违约必不可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市场信心,增强正处在危机之中的欧洲国家的国家信用,为进一步解决欧债危机争取时间,创造条件。

2.方案实施的障碍

G20峰会经过谈判最终达成的协议包括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规模由4400 亿欧元扩大至1 万亿欧元。经历了前期对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的救助,目前EFSF的剩余资金只有2500亿欧元不到,将其扩大至1万亿欧元的融资渠道缺乏;即使EFSF的资金扩容问题顺利解决,资金在债务国家之间分配则是更大的难题,毕竟这种临时性的外部救治措施会引发道德风险,债务危机国家在享受低利率再融资的优惠条件后,就不再愿意进行制度的改革,政府也不在愿意控制预算,这将违背该救治基金的设立初衷,对欧元区的其他国家也是不公平的。

四、结论

此次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还是欧元区自身与欧元区各国的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和欧元区各国通货膨胀率的不同以及欧元区建立之初的设计上的缺陷。因此,无论是强制性的加强金融监管,还是短期内大规模消减财政赤字和降低工资福利,甚至是引入EFSF之类的外部救助基金,每一种方案都是一把“双刃剑”,理论上可以促进债务国减轻债务比重的同时也有反向的作用力,使得政策实施的不确定性增加,难度加大。在加强与改革金融监管方面,由于金融创新的速度之快,加上问题显现的滞后性导致监管措施缺乏时效性,对潜在的危机反映不足,无法有效的遏制危机的爆发;而对于财政政策而言,紧缩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收入。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减少了政府收入;EFSF之类的外部救助基金可以解决当前的债务违约问题,可是又会带来危机国家的“道德风险”。笔者认为欧债危机的解决会是一个漫长的“自我消化”过程,即在欧盟适度调节和改革,不做强制干预的情况下,危机国家通过自身的经济发展慢慢消化这些债务。

参考文献

[1] 闫磊.救助新方案出炉欧债危机仍难处[N]. 经济参考报,2011(4).

[2]. 张昀.欧债危机折射欧元区体质存在缺陷[N]. 上海证券报,2010(11).

金融监管数字化范文8

关键词:人民币;冠字号码;反洗钱;应用拓展

冠字号码的唯一性使其被称为是人民币的身份证,自人民银行推进实施人民币冠字号码查询工作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量配备能够识别和记录冠字号码的机具设备,冠字号码数据信息不仅应用于解决假币纠纷举证和责任认定,也应向其它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一、冠字号码查询应用实践

近年来,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冠字号码查询拓展应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解决银行取款假币纠纷

金融消费者在金融机构办理现金取款业务后,对现金真伪存在异议,可以通过冠字号码后台查询追溯现金来源。通过记录、存储、备查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付出人民币冠字号码,可以解决金融机构涉假币纠纷的举证和责任认定问题,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和金融机构信誉。

(二)实现全额清分检验常态化

全额清分是一项提高社会流通人民币整洁度的重要工作,然而,对于商业银行缴存人民银行发行库钱捆是否已进行全额清分,目前尚无明确的检验标准。运用冠字号码验证全额清分的方法,在不过多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实现了将商业银行上传的冠字号码信息与缴存发行库的钱捆相关联,达到了全额清分检验常态化的目标。

(三)实现货币物流管理精细化

为有效解决货币物流管理中存在的自动化程度较低、人工劳动繁重等问题,建立冠字号码物流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银行业现金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冠字号码物流管理系统通过从清分机或A类点验钞机采集冠字号码,生成二维码捆封签和装袋票信息,将每捆、袋钞票与其冠字号码关联对应,使人民银行发行库和各金融机构之间现金实物的流转过程实现每张现金和相应冠字号码数据信息的同步流转,实现现金的一次清分、一次记录保存冠字号码,多次流转、查询和全程可追踪。

(四)为反宣币案件提供有效线索

早在三年前,公安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携手开展反宣币专项整治工作,着力净化人民币流通环境。在反宣币整治工作中探索运用已有的人民币冠字号码查询系统软硬件设施,着力构建防范打击反宣币的长效机制,为公安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反宣币案件线索,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破案效率和成功率。

二、冠字号码查询在反洗钱领域应用拓展的主要方向

完整的人民币冠字号码数据信息包括钞票冠字号码、客户名称、身份证号、机具编号、存取款网点名称、存取款时间等要素,信息含量丰富,价值意义重大,不仅可在已有实践经验的解决假币纠纷、反宣币整治、现金物流管理等方面加强应用,还可在反洗钱等重要领域进行应用拓展。

(一)发掘大额可疑交易应用拓展

在我国,反洗钱工作的难题在于现金交易规模十分庞大,大额现金交易成为洗钱的常用手段。相比非现金交易,现金交易存在致命的监管漏洞:因为交易工具——钞票的“身份”是难以确定的,监管者难以查明一笔现金交易中使用了哪些钞票,这些钞票曾经被谁使用以及去过哪些地方。这使掌握现金交易的资金来源、去向和还原现金交易过程十分困难。而通过应用冠字号码数据信息,能够识别每一张钞票的“身份”,从而将钞票的身份与客户的身份关联起来,准确掌握钞票的来源和去向。如果发现某一客户存入银行钞票的冠字号码与另一客户取走钞票的冠字号码相同率很高,就有理由相信他们之间存在资金关联。因此,冠字号码数据信息的应用能够为打击洗钱犯罪提供大量有价值的线索,推动反洗钱工作取得实效。

(二)反腐败方面的应用拓展

现金由于具有不留踪迹、隐匿性强的特点,成为贪腐官员收受贿赂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在反腐败案件办理中,被查贪官家中现金往往堆积如山,甚者有上亿元的现金。贪官收受现金贿赂,除可能将部分现金储藏外,也必然会使用一部分现金存入银行账户待将来使用,或者直接购买物品。而不论哪种方式,这些现金最终都将进入银行。这时,银行系统的冠字号码数据信息就能利用冠字号码技术,对重点和可疑公职人员及其家属的现金交易情况进行有效监测,同时结合非现金监测和大数据分析,能够查明所有被监测人员的资金交易对象和交易金额,使贪腐分子的灰色资金链条彻底暴露。这将极大震慑在那些思想意志薄弱的官员,对预防腐败也将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建议和措施

(一)实现人民币所有券别冠字号码数据信息记录

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多只对现金付出端的大面额券别进行了冠字号码记录,记录的冠字号码数据信息并不齐全。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冠字号码查询工作力度,银行机构应加快现钞处理设备升级,保证具备冠字号码记录功能的,同时人民银行应制定时间表,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应在现金收、付端记录1元以上所有面额钞票的冠字号码,使人民币冠字号码数据信息记录进一步齐全和完整,为冠字号码各项拓展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设全国性冠字号码信息云数据平台

目前,冠字号码数据信息分散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省、市分支行相对独立的冠字号码管理系统中,难以进行跨金融机构、跨地域的联网查询,非常不利于冠字号码数据信息的深入应用。为此,建议加强冠字号码系统建设,由人民银行统一开发冠字号码管理信息系统,将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冠字号码数据信息通道彻底打通。针对冠字号码数据信息存储量大、集中存储难度高的问题,建议利用分工专业素养偏低,给企业外在形象带来影响的同时,还会阻碍企业不间断发展;第三,企业没有制定高效的激励政策,无法调动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企业经济发展比较迟缓。

(三)管理制度问题

机制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主要方式,构建完善的机制政策,对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现实性的作用,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时,因为缺少对管理机制重要性的认识,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管理体系,但是由于机制过于形式化,没有将其自身作用进行全面发挥,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活动比较混乱,企业经济管理自身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2]。

(四)管理模式问题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采用的经济管理方式依然是原始的粗放式管理形式,没有朝着集中性的方向转化,在该管理形式的影响下,企业要想扩大自身发展规模,就要利用投资的形式来促进企业经济提升,但是在投资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风险性,进而给企业今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具体措施

(一)构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

第一,企业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对目前执行的经济法律机制以及经济管理条例有所了解,并在此条件下,构建高效经济管理体机制,实行对企业所有员工的统一管理,并做好沟通工作。第二,各个部门之间要做好协调工作,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让其参与到企业经济管理机制的构建和落实工作中,对企业经济管理形式以及标准有全面的了解,确保和企业发展目标相吻合。第三,企业在建立经济管理机制后,应该加大对经济管理机制落实情况的探究力度,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机制的自身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二)规划企业经济目标

企业需要保证经济标准具备规范性,促进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规范性发展。企业在落实运营工作时,应该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立经济发展目标,同时开展企业今后发展方向的分析工作,对企业当前发展情况进行确定,依照企业制定的发展目标来实现经济管理形式规范,进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标准的全面落实[3]。

(三)建立完善的绩效政策和考评制度

针对于当前企业而言,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对提升企业工作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假设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涨,就会使得企业内部环境缺少生气,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偏低。而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主要和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企业所有工作人员都在一个企业工作,他们非常重视自身工薪情况以及晋升空间,因此,企业可以结合企业职工工作内容来建立绩效和考核机制,根据企业职工工作水平,设置合理的奖励政策,通过发放小礼物或者奖金的方式,调动企业职工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给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4]。

(四)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企业为了实现经济管理形式的规范性,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企业应该加大对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保证人力资源活动的全面落实;其次,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配置时,需要安排具备一定工作能力和经验的工作职工,确保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可以高效实行;最后,通过制定激励政策的方式,将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进行全面激发,在实现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规范性的同时,还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是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体系。但是结合当前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在落实经济管理工作时,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了阻碍。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采用构建企业经济管理体系、规划企业经济目标、建立完善的绩效政策和考评制度等方式,来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模型的规范性,在给企业创造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兵.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策略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203+207.

[2]宋翔南.新环境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研究[J].中国市场,2015,46:195-196.

[3]黎兆跂.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合理化及规范化研究[J].品牌,2015,09:217.

金融监管数字化范文9

商业银行从事的大部分业务,从本质上都可以归结为信息生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和网络结合基础上所形成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使得银行从事的信息生产的属性,由隐形状态转为显性状态。近二十年来,国际银行业数字化管理的变革说明,在数字经济时代,谁拥有数字化管理方面的竞争优势,谁就占领了战略的制高点。

对于尚处于转轨发展进程中的中国商业银行界来说,积极投身于数字化浪潮,发挥后发优势,整合内外资源,迅速完成数字化管理框架的构建,已经成为培育和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民生银行数据仓库平台的建设、完善和利用,正是适应了这一变化和要求,也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从2003年起,民生银行信息管理中心按照该行董文标董事长提出的“打造先进的信息平台、实施数字化管理、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要求,重点围绕“决策支持、营销支持、管理支持”三大职能定位开始建设数据仓库平台,现在已建成整合了全行包括核心业务系统在内的业务系统数据,为零售业务深度挖掘客户潜在价值提供分析基础,为事业部提供决策支持、客户信息管理、头寸管理、大额监测等应用功能的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

数据仓库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经过近5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民生银行已完成了数据仓库基础积累阶段的工作,目前正步入成果收获期。在符合该行业务发展特色的金融逻辑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整合了全行包括核心业务系统在内的业务系统数据,存储了全部零售客户以及公司客户的概貌、资产、负债、交易、产品等信息,打造了一个以客户为中心、全行统一且信息共享数字化管理平台,已处于国内同业领先地位。

截止目前,该应用门户对外提供了1600多个应用功能模块及报表,主要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客户信息管理、经营指标快报等核心应用模块,银监会监管报送、人行个人征信、反洗钱、集中报送、支付等面向银行监管机构的报送及报表系统,零售客户非凡积分、零售银行客户细分、分行绩效考核及数据集市等面向该行业务部门与分行的应用系统,以及面向该行各业务线的数百张报表。

目前,数据仓库门户全行授权用户数已占民生银行员工总数的50%;数据仓库应用用户已覆盖从管理层到一线人员、从前台部门到中后台部门各个条线的员工,数据仓库应用体系也已成为民生银行日常业务管理的关键支持平台,截至2010年12月,民生信息共享平台系统应用门户在全行的授权用户数达到了1.2万人,占全行员工总数的48%;门户日均访问量达到2700人次,总访问量已超过223万人次。

在全国各地的30家分行中,18家分行已在民生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建有自己的数据集市。其中,信息中心协助分行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集市,可以实现对客户创利、团队创利和机构规模的绩效管理应用,利用分行特色数据集市平台,实现并推广个人客户的信息补充和采集的分行特色信息应用。在我行对公行业事业部、金融产品事业部以及中小企业事业部方面,能源、冶金、交通、房地产、贸易金融、金融市场与中小企业七大事业部均已获益于该平台的信息服务。

数据仓库应用已成为民生银行日常业务管理的关键支持平台,在营销、绩效考核、产品、风险、中后台管理等方面,为该行业务发展提供了信息支持与数据保障,在提高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效率过程中,显示出数字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客户关系管理推升经营效益

数据仓库存储了民生银行零售客户的概貌、资产、负债、交易、产品等信息,为业务部门深度挖掘客户潜在价值提供基础;而已经投入使用的CRM系统,业务决策系统,专业团队考核系统,贵宾客户管理等系统可为零售业务专业团队提供有力的业务分析工具。

过去的零售业务营销活动是不计成本的盲打,投入巨大,但收效没底,是典型的粗放型的营销,而随着CRM在零售业务中的推广应用,民生银行每次市场营销活动都可以从客户、产品、渠道、机构、团队等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和全方位的评价,有效解决了“谁是我们的客户?客户需要什么?我们能为客户提供什么?谁在服务我们的客户?谁在管理我们的客户?谁在提升我们的客户?”这六个精确化营销中的难题。

众所周知,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国内各家银行的管理者,关系营销主导、客户信息分散化是银行公司业务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限制了公司业务经营效率提升。随着民生银行公司业务专业化经营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化,如何实现市场营销的高效性和提高运营管理的执行力,成为事业部管理面临的迫切问题。

为推动公司金融业务的改革,民生银行建立了一套以客户为中心、包括产品、机构、团队和风险的数字化管理体系。用户可方便快捷地了解民生公司客户全方位的基本信息、创利信息、风险信息。

其中,客户管理是CRM应用方案的核心和基础。该模块为业务人员和分析人员提供统一的、一致的全方位的客户信息,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了解客户的基本信息、业务信息、风险信息和创利信息等,对客户进行多个维度的细分分析,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提升客户价值。

数字化平台助力精细化管理

①绩效考核平台的使用,推进了民生银行零售业务的“精细化管理”。

零售银行业务的客户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数字化管理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国内各家银行的管理者。零售业务人员无法在大量,无序的零售客户信息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无法有效的利用客户的特殊事件信息来促进业务的开展,管理者为了实现零售业务考核的多元化,即使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无法达到理想的考核效果。

民生银行信息中心以国外先进银行的零售业务专业团队客户管理应用为原型,基于数据仓库应用平台,结合本行零售业务特色,为一线的理财经理,客户经理和大堂经理等专业团队提供了全方位的客户管理和绩效查询应用,使得理财团队和销售团队的业务人员在第一时间可以掌握客户的资产概况和资金流向,分析客户的潜在需求,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工作重点。

大堂经理和理财经理助理团队则可以通过对客户的证件信息和卡号信息,迅速定位了解该客户的归属、相应贵宾级别和相关产品往来信息,在第一时间对客户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流和导向,提高厅堂的服务水平和交叉销售效率。

同时,总分支行的各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目标客户搜索,多维度、多角度的了解当前分支行的客户规模,及时掌握每一个专业团队成员的业绩情况,为专业团队的管理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为分行的业务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最可靠的依据。

②授信平台的应用,使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可能。

对集团客户的管理和授信一直都是银行授信风险管理的盲区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雷区,民生银行信息中心通过公司金融CRM的建设,在集团客户管理功能模块中,改变了原来公司客户管理中集团客户信息分散化的状态,使业务人员可以清晰地了解集团架构及集团成员关系,及时掌握集团整体的业务、授信、风险和创利信息,为业务部门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集团客户制定整体营销方案,并为实现对集团客户的集中管理、健全集团风险管理机制提供了信息支持。

同时还满足了对客户按集团管理的需求。通过该平台,可实现对全国性,区域性集团客户的授信、存贷款、风险实时监控,还可以实现对异动客户的实时监控,在授信风险的数字化管理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③数据仓库平台的应用,实现中后台的“精细化管理”。

在内部统计方面,民生银行数据仓库平台汇集了全行包括核心系统、行内各类管理系统和外挂系统在内的共多个系统的数据,集约整合了2000多张统计报表,除了为行领导、公司金融、零售银行、贸易金融、资金资本、电子银行、企业年金提供业务信息之外,还为会计结算、计划财务、资产监控、稽核等中后台部门提供各类管理信息,提高了全行的管理效率。

在外部报送方面,为满足集中报送需要,依托数据仓库的13个对外报送系统,承担了对人行、银监会、证监会和外管局的各类日常报送工作。基于数据仓库建设的反洗钱、个人征信企业征信、银税共享等系统,统一了民生银行对外报送口径,树立了民生银行数字化管理的良好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