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0 16:11:37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1

[关键词]讨论;古典文学;教学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内涵及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由教师对讲课内容全部承包,学生基本不参与。如果教师在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长期滞留于这种单一的作法就会导致一种固定化、程式化、不科学的“传递一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讨论式教学法正好弥补了讲授法的不足,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认识的深化,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效果。率。

与高校的其他课程比较起来,古典文学课更适宜于用讨论法授课。在艺术鉴赏中,由于古典文学作品的含义常常并不显露,加上鉴赏者的心理、情感状态的不同,对同一首诗,常常因鉴赏者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解释。所以“诗无达诂”在后世又被引申为审美鉴赏中的差异性。即西方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由于文学这种特殊性,所以,文学课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强调学生达成一致的理解,而在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就要让文学课的课堂成为一个宽松的、自由的空间,一个师生可以互动、信息可以交流的气氛活跃的天地。而采用讨论式教学,最有助于达到这一目的。

二、古典文学教学中讨论教学模式的建构

1、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选取有争议性的问题,突出重点内容、难点内容;还要充分考虑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以求在对比中加深理解和记忆;并且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广度要适中,并留有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积极讨论。

2、实施讨论

(1)学生预习,解决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绝不能削弱基础知识。教师可在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从图书馆与网上广泛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分析整理资料以扩展知识,并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

(2)教师提出讨论问题。这一环节教师应对以下问题有所考虑:什么是讨论的最佳顺序?每个问题的结论是什么?如何让讨论有起有伏?如何给讨论一个精彩的结尾?哪些人应当在这次课上发言?是个人随机发言,还是事先指定个别学生重点准备以抛砖引玉,或是事先分小组准备,各组推举代表发言?在讨论中如果冷场,用什么样的小问题或方法启发学生?讨论的时间如何控制?等等。

(3)学生分组讨论。这是讨论课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比较能够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一种方式。事先把学生分为若干讨论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为了同学之间可以充分交流讨论,可打破传统的授课的座位排列,设计适应各种讨论课的座位排列。如马蹄式、对阵式、会议式、半圆式等,以适合各类讨论。在教师统一指挥下,各讨论组有序地讨论教师出示的问题。教师应深入各讨论组,听取学生发言,做到反馈流畅,指导及时。

(4)全班交流。当各小组讨论完毕后,每组的组长就要在课堂上报告讨论的结果。这时,组和组之间就会产生碰撞的火花,互相辩驳。当然,同一小组内的成员之间也会产生不同的意见。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变换角色,成为调解员、主持人、聆听者、问题解决者等等,就是避免成为演说者。讨论并不是一个让教师显示自己的学识和技能的舞台。学生才是讨论的主角。教师一定要抑制自己想说话的欲望。要鼓励学生勇于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即使学生的分析存在错误,教师也不要急于表态,而应当尊重他们的发言权,充分肯定他们积极的态度和发言的合理成分,然后再帮助他们分析、纠正错误观点,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良好心态下进行讨论。

三、古典文学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讨论式教学法提高了古典文学教学的效果。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启而不发,讨论进行不下去。或者讨论时间过长,耽误教学进度。讨论的意见分歧很多,很难总结等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讨论教学的进行。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讨论的问题设计不够合理。要使讨论有序地进行下去,教师设计的“问题”就要能够引起学生主动讨论的兴趣,能够激发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讨论教学中问题的选择关系到讨论能否能顺利进行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基金项目: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讨论式教学法”重点项目“同课异构拟推讨论式教学法实践与研究”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当前的经济学专业本科学生绝大多数仍然是一味追求书本上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为重点,为考试而学习,而缺乏对热点经济现象的解释能力,仍然存在“考完即忘”的现象。“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试图从系统的思想,报着对某个专业知识研究的态度进行教与学,这样可以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为以后的经济管理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1 问题的提出

在近几年的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反映,经济学专业学生在上课和作调查报告、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时候,论文质量、论文提交时间、论文所体现出来的理论功底和查阅书籍和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学生写作的时间和速度以及写作态度等往往与教师预期的效果不一致,并不令人满意。学生对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点已经很好地掌握,只是在平时的经济现象分析时应用的很少,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当然这是缺乏训练,很少有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通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测验,绝大多数并没有掌握。主要是通过学生的研究兴趣来消化教学内容。

本文结合《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来探讨基于“课题”模式的教学方式的创新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农业经济学》教学探讨一下如何将理论经济学很好地应用到现实的经济学分析中去,进一步培养经济学专业学生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研究怎么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点,在吸收和综合案例教学方法、课程讨论法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课题”模式在应用经济学中的应用。

2 现行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农业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其次,讲授的内容仍然是按照教科书中的内容体系,包括理论分析和政策解读,同时,在讲授过程中穿插一些实际案例以及教师的调研案例等;最后,考核内容是基于教学大纲规定内容,仍然以期末考试的笔试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在现在的教学环境下从多个方面体现出该教学方法的一些缺陷,当然,这里总结的一些缺陷的根本原因可能并不是因为教学方式,或许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等,但是,本文认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对现行农业政策的回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种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现行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仍然遵循的是书本知识,对书本知识一味追求,当然追求的目的多样化,有些学生是习惯性对教科书的学习方式,拟将教科书中的内容一字不落的全部掌握,有些学生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等。二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的复习,可以很好地掌握农业经济学理论知识,但是,如果将一些实际案例或者调研实际问题交给学生分析,给出的理解千奇百怪,而且与农业经济学等相关经济学知识的解释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就现象论现象。三是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弱,一些教师带队外出调研通常会反映此问题,很多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学的十分熟练的知识点能够忘记,比如,有几位大四的经济学本科生与本校教师在农村开展调研,即便老师将每一个调研问题讲的非常透彻,他们仍然不理解“非农活动”的含义,因为农户给他们的种种答案根本不可能在书本中找到准确对应的满意答案。

3 “课题”模式教学内涵及实施意义

本文所讲的“课题”并不是指我们的国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或者自治区规划办、教育厅等纵向和横向课题,而是相当于案例教学,但与案例教学有些微小的差别,很多案例教学都是在任课教师已经早已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安排活生生的案例,里面的知识点、问题的讨论也是教师或者案例教学的教材中早已经设定好的,而这里的“课题”指的是教师事先并未给定案例,而是学生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框架,根据学生小组的研究兴趣爱好来选择。学生所要选择的案例不仅仅是活生生的现实经济现状本身,而且更重要的是就所研究案例的某一个知识点和理论框架的应用,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这种方法对于问题的研究要比案例研究深刻一些。这种方式即锻炼了学生收集国内外文献的能力,又比较全面的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对产业经济学某一个理论框架下的“课题”,需要学生提出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在所研究问题中的应用。

“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并不是让硬逼着学生严格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刻苦专研某一个经济学,搞科研,而是,让学生能够在本科教学的经济学基础上对现实经济问题的一个分析和认识能力,或者对本科教学中经济学知识的一个很好的理解与应用,对所学知识的检验。“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包括,能够培养学生经济学分析能力,突出团队能力。能够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能够利用大一、大二的经济学知识来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能够充分发挥本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课题”形式培养学生经济学分析、应用能力;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4 以“课题”形式培养学生经济学分析能力的实施环节的设想

本文强调的一点是“课题”具有系统性,能够将理论知识框架学生自己综合起来。而且这种“课题”具有延续性的特点,因为每一个同学对于《农业经济学》中的某一个问题就其文献综述,所要研究经济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后的走势都很好地掌握了,这样仍然可以作为毕业论文来研究。

下面介绍“课题”模式在《农业经济学》中的应用的基本原理。

首先按照教学计划农业经济学分为几大教学内容板块,采取每一个教学板块作为一个“课题”单元。然后,在授课过程中,按照自然班级将每一个班级分为若干研究小组,每一个研究小组需要在几个理论框架的每一个理论体系中选择一个“课题”,这个“课题”的核心内容是围绕本模块的理论体系,选择其中一个农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周期是本模块的教学计划执行完毕。

“课题”模式的教学实施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讲授基本知识。这一阶段的教学主体是教师。将知识点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体系给出。教师在这一个基本作用是在于将每个部分的理论框架和目前仍然可能存在的争议讲授给学生,例如,农产品市场理论中,只给学生讲授理论框架和基本知识点。第二阶段:学生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小组在教师讲授的知识框架下就某一个农业经济问题时自己查阅大量的文献和所研究的现实问题的现状、本质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基础上自己对其中的一些知识的理解。例如就某一个题目“市场不完善背景下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问题”,这样小组将会对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存在的问题用市场环境、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的各种指标来分析,并且,在分析中会分析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等各种衡量指标的计算、理论含义及其如何应用。第三阶段:课堂讨论。这一阶段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每一个小组均需要将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问题,教师在研究问题讨论过程中,对于学生理解不到位、或者不透彻的知识点、或者不全面的需要加以重新解释,当然,有些知识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也并不是很好地能够掌握,其实,教师也是在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过程。然后,与学生进行就某一现实产业经济现象进行探讨,先听一听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看一看学生在以前面的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上如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然后,针对学生的思考和分析,教师就此问题展开对该知识体系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此问题得到更好的理解。第四阶段:巩固和继续完善、跟踪研究。这一阶段主体仍然是学生本人,或者小组研究。主要是在第三阶段的讨论的结果中寻找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的深化,或者改进或者延续。

关于本方案的考核问题。成绩分为五个阶段。前四个阶段是以小组的“课题”的成绩为标准,记团体成绩。最后一次是个人对本科程某一个知识点的全面认识,就某一个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点作理论综述的课程论文。

5 “课题”模式教学方法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学生与授课教师相结合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这里继续强调这个问题,主要是用来说明,“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学生与授课教师的紧密结合,不仅学生从理论体系的掌握、重点和难点的理解等,而且学生需要将自己融入到课程中,学生主动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的角色,同样,老师也是课程学习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某些理论框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分析。

5.2 与导师制(导师教学科研活动)密切结合

导师制是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应用专业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机制。“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不仅取决于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方法以及授课内容,而且学生的指导教师日常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指导也是密不可分。这就要求导师从专业的系统性学习的目的出发,引导学生将专业课程的学习常规化、系统化和创新化。

5.3 与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密切结合

本科生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是本科专业在理论和实际研究的一种具体应用,是考验学生专业学习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要求与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相结合,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按照某一门专业课程某一部分的理论体系或者知识点展开研究和应用,而是通过“课题”模式的教学方法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创造一种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邬滋,论专题教学与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课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3).

[2]汪冠群.高校教学方法创新的支持体系建设刍议[J].当代经济,2009,(14).

[3]张春凤.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能力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8).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3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要性;应用;突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落实,现代教育理论的革新,现代社会更注重孩子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一种实践方式,所以问题式教学法的出现是符合这一要求的。问题式教学法,以问题为基本形式,将问题的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阐述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顾名思义,以问题为基本形式,将问题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所有的教学及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基本素养,问题式教学法也不例外。它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思考和学习的方法,激发创造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很多不符合课改要求的问题,现列举如下。

1.在教学全过程中,采取的都是“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主动吸收者。教师一直在按照自然段讲解,课堂模式永远是老师讲,学生坐着,融入不到课堂教学中。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上课精神不集中、精神疲劳等情况。

2.没有教学重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教学重点,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教学质量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有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在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远,使家长和老师头痛不已。

3.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如今实行的课改,采取的是环形座位法,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可能有部分学生在教师面前不是很爱发言,但当融入学生中的时候可能就会踊跃发言,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因此问题式教学法在某种意义上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问题式教学法,教师抛出问题,学生接收问题,带着对问题的理解去阅读,进行同伴间的交流,教师检验讨论问题的成果,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三、问题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提出问题,自主讨论。现在中国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课程改革在不断改进与深入,教学过程必须满足改革的要求。注重创造力培养,就必须注重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创造力是需要从提出问题出发的,通过提出问题启发思考,逐渐开发其想象力。问题式教学法正是从基础做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不仅像字面意思传达的一样,抛出一个问题即可,而是从创造性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从创造性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出发,更注重问题的层次性。

自主讨论是在教师提出的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通过与别人的质疑、探讨、整合等,完成整体与自我学习。

自主讨论更加注重讨论的内容与质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自主讨论其实有头脑风暴的性质。这样学生就整合了其他同学的观点,在其头脑中会形成更加系统、完善的知识。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谚语表明人对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语文阅读理解也是如此。因此自主讨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必要。

2.举例说明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当代社会更注重的是词句与整体的理解,因为这是最基本的素养。所以本文重点讨论问题式教学法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应用的,现在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老舍的《趵突泉》为例加以说明。

《趵突泉》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课前布置作业便是引导的一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环环紧扣。针对此篇文章,可以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趵突泉的图片与资料,也可以要求学生查找关于老舍在写此篇文章时的具体背景,可能背景在《趵突泉》中体现得不是特别明显,但这是一种教学手段,学生准备的资料供课上自主讨论。这样的任务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篇课文。

要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毕竟文章才是学习的重点,图片只是加深理解的辅助工具。若是第一次学习看图文章,则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指导学生看看图中都画了哪些景物,这些与文中的描写的哪部分是相通的,如涌出的泉水有什么特点,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在更深层次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这只是学习《趵突泉》的第一步,下面理解这篇课文的重点内容。在突出重点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描写语言的美。

在阅读课文、看图识文及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这种行为。针对这篇课文,以老师的角度猜想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如趵突泉和济南有什么关系等,老师要帮助梳理这些问题与主题的突出又有什么关系。当学生提出问题后,在老师指引下,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读与交流中充分感悟和体验。

趵突泉和济南有什么关系?学生提出这个问题,老师指导学生找到重点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在找到以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用更直白的话说,如:因为有了这泉,所以济南才会如此美丽。这样就把问题与主题联系起来,此篇文章的主题内容就呼之欲出了。

这只是零零星星的举例,不可能尽善尽美。在老师解决完所有问题之后,还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突出重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在此我们加以总结,问题式教学法的步骤一般是:(1)提出疑问;(2)启发思考,讨论交流;(3)解决疑难;(4)练习巩固。问题式教学法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重点比较明确,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四、问题式教学法可能突出的一些问题

问题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能突出一些问题,现列举如下。

1.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的,但是绝不是简单地提出问题,不能为了问题而创造问题。要注重事物的“特点”与“关系”,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精心设计与安排。

2.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只注重问题的数量,而没有考虑问题的质量。另一部分学生有可能只想着创造问题,而没有积极思考。教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需要多角度思考,对教师的要求也因此提高,同时需要教师在最后的教学中梳理解决的问题,做好知识的架构。因此,问题式教学法是从问题出发的,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正是现代中国教育所需要与最根本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问题教学的本质所在。

3.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式教学法运用不恰当,可能会过分注重学生作用,在课堂上,部分老师也会一直强调学生应该如何如何,而忽略了自身作为教师的作用,所以教师教学的重心要放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上,而且教师的引导是全方位的。点拨使学生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发挥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最后引导问题定向,在自主讨论中分析、解决和拓展问题。另外,要注意的是不能使学生探究的主体性过于形式化。

五、结语

问题式教学法,在课改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释放其天性,并且学会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满足现代化要求。

小学时期,是一个思维尚未形成定式的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思维创造。因而更加需要适时、适当地运用问题式教学法,且在应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可能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发挥其优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何晓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讨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05-12.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4

[关键词]:教学;讨论;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做好充分准备通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启发学生围绕特定问题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知识和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级、各类课堂教学之中,它是与讲授式教学法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讨论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1、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讨论式教学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首先是实现了师生在课堂上的平等,它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发展起来的,改变了传统授课中教师对知识的单向性传播。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师生之问、生生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探讨,促使了知识的双向传播与吸收。师生关系完全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与交流的关系。其次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相比教师的“满堂灌”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在需要中主动寻求真知。

2、促使学生养成职业工作习惯,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

首先是强化了专业思维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需要集体性创作,通常是通过“动脑会议”,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发散思维进行信息催化、思维共振,利用思考的连锁反应,互相启发和补充,从而达到激发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目的。讨论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养成集思广益的技能,从而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也磨练了学生准确表达和形象表现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法要求所有的参与者都进行灵活的思考、清楚的表述、有力的论辩。最后是有助于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的习惯。讨论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以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对话为手段,以“合作学习”为具体形式,强调在集体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讨论课题需要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达成共识的过程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3、促使学生发展综合素质。

通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和探讨,可以体现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习活动充满快乐,富有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4、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准确、清楚、全面地表达出来的过程。在阐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讨论式教学法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1. 教师要精心准备讨论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指向性清晰,目的性明确。要能够“引起兴趣和吸引注意力、发现问题及检查问题、能鼓励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等等。“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是一个高级组织者”课堂讨论包括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和专门讨论的问题。。就案例来说,不是每个案例都适合讨论,有些案例结论一目了然,也可能仅仅是为了印证或引入某个理论而已。

2.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讨论方式

讨论方式绝对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讨论点的难易、内容的不同、学生实际而灵活选择。 可以分组讨论或全班集体讨论,分组讨论可以4-6人一组,选一个小组长,这样可以使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教师可以巡视各小组之间,观察小组动向,倾听他们的发言,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向其他小组传递信息,分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讨论,教师总结评讲。全班讨论,一般是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或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由教师提出来,然后由老师控制局面,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

3.教师做好指导

课堂讨论的问题有可能是大家都有话说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很难表述的问题,当学生踊跃发言的时候,老师应当积极引导,不让讨论偏离轨道,不要纠缠在枝节问题上,不要远离核心;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的时候,可能学生开始会普遍沉默,这个时候老师要启发学生,循循善诱,把学生引进轨道,必要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学生点名发言,万事开头难,打响头炮就好办了,当出现不同意见之后,可以激发学生辩论的兴趣。有些问题学生容易停留在浅层认识上,当有学生接近问题的关键时,老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示和诱导。

4. 讨论式教学要与其它方式教学方法相结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知识、传授方法技巧等等一直是老师的主要任务。知识传授是讨论的基础,讨论只能穿插在讲授等方法之中进行。讨论式教学法只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一种,不应该每节课都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比如对于培养需要在实物上反复训练才能形成的能力时,主要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法,对有些实训项目比如化工单元操作中装备复杂的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借助计算机仿真完成完成教学。而电气故障排查,需要通过推理来验证假设,常采用引导文教学法,由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参考引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剥去包裹真正故障原因的假象,从而学会故障排查方法。

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不是课堂讨论的控制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要鼓励、激励学生倾听彼此的意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不是唯一的评价者,更不能对学生不适当的回答进行否定,而是进一步提问进行引导,要重视讨论的过程而不是讨论的结果。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未知的教学方式,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尤其值得研究的一种教学技术、教学艺术,如何使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更好的应用,还须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孙文清. 讨论式教学法在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闻界》,2010,(1).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5

1.改善人文素质

讨论是改善人文素质的有效方法。有效讨论的前提是小组成员善良,克服自我中心,不单打独斗,不记仇,不包庇,有共同学习和进步的愿望。否则,很难进行讨论。讨论要学会认真倾听别人,可以让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在组成小组讨论时,不要示强相互征服,而要示弱学习别人的长处,了解自己的不足,开阔自己的眼界,弥补每个人的不足。讨论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可以提高团队意识,增进团结。讨论可以使人变得虚心,让人变得外向开朗,愿意与人交流沟通,增强自信。

2.建立自主认知环境

讨论促进认知过程(思维、交流、表达、理解、合作、发现和探索、选择和决断)的发展,各人的认知方式不同,发挥各种认知方式是培养宽口径多种人才的重要方式。满堂灌只讲授了老师自己的一种认知方式,压抑了多数学生的认知方式。不受课本上思维的限制,不用考虑老师想法,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把认知机会提供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主认知,并且通过问题提醒学生自主认知。

3.建立合作环境

讨论可以弥补个人的不足,一个人的经验、能力、时间、精力等各方面往往不如集体合作。讨论可以让我们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考虑更周到,可以呈指数提高工作效率。讨论能验证一个想法的正确性与真实性,从多角度得到评论,讨论合作能够提高每个人的水准。通过讨论学会合作,相互沟通情况,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相互协调,能够共同做出决定。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在讨论中可以征求别人的意见,也可以调查别人的想法。通过讨论制定行动方案,从讨论中获得可行的建议,完善不成熟的想法,最终取得一致的行动方案。通过讨论使成员明确工作方向、自己的职责以及上下级对自己的要求,还能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和项目的进度安排,提高团队的合作效率。

4.激发创新思维

讨论不必得出结论,而是发现新问题,启发新思想,探索未知方向。讨论不是为了统一观点,不是为了争论答案对错,而是交换观点和思想,发展自己的思想,优化观点。讨论中,听到不一样的观点本身就是收获。通过讨论,能够相互启发和提醒,积极主动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是探索新方法的重要途径。

5.全面激发能力

讨论能充分锻炼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应急思维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能力。我们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加体会到讨论获得的能力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人在一起讨论,必须能清晰地理解别人,准确回答问题,迅速抓住别人的见解,转化成为改进措施。高效沟通交流是最基本的工作能力之一。小组讨论通过不断地提问、思考、回答,再激发新的想法,再思考,这样不断的迭代过程,是大家对于一个问题认识的逐渐升华。

二、如何开展讨论式教学

1.师生观念和角色的转变

讨论式教学属于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法,在我国一直受到推崇,但实际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开展讨论式教学的主要阻力并不在学生,而在教师。在传统观念中,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讨论式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教师往往认为在讨论中“我要解答学生问题”,这仍然是明显的灌输式教学,容易形成教师即权威的学生盲从教师的关系。教师最担心难以控制局面,被学生问住丢面子,有损于自己高高在上的形象。事实上,教师本来就不可能回答学生的全部问题。讨论中,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当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时,切忌“猜答案”,糊弄学生。老师要转变观念,面对未知探索性问题,不存在权威。老师无法回答学生问题,正说明老师教育方法的高水平,能够激发学生自己发现新的问题,这对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讨论式教学的主导思想是从“以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只教教师会的东西,是为了给教师自己找饭碗。“以学生为本”是要以学生的人文素质为第一位,考虑学生未来生存需要,考虑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面向未来的人文思想、全局眼光、全面的能力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首先,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不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跳出自身能力和知识的局限,跳出自我中心,完成从讲授者、评价者到引导者、启发者、组织者的角色转换,和学生共同探索。讨论中不是学生提问老师回答,是让学生彼此讨论。把单向知识传递变为多向交流,把只讲授老师单一的思维方式变成体现学生认知过程中各种思维方式,教学过程摆脱课本的陈述性知识,将原来传统讲授式教学中大量讲授的内容变成问题让学生调查、讨论,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按照学生的思维过程补充相关知识。其次,人文人格教育重于知识传授。教师在讨论中要重点观察学生人文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表现。我们想通过讨论把学生的群体创新思维激发出来,没想到首先把自我中心、个体性、封闭性思维激发出来了,出现了挑刺好斗等问题。这正是人文教育的机遇,也是PHA教育模式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师要重点纠正这些问题。再次,能力重于知识。讨论式教学是全面激发能力的过程。能力包括:行动能力,能够确立目的和计划,并能具体实施和评价结果;认知能力,包括观察、注意、思维、理解、表达、交流、语言、记忆、推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选择与决断等过程。过去讲授式教学只锻炼了理解和记忆能力,而其他能力都忽视了。激发能力的基本途径是:“不给奶瓶,给你自由,逼你自主,分数监督。”研究型教学中把“考试驱动”转变为“问题驱动”“项目驱动”“责任驱动”。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讨论提出解决思路,进而发展出可进一步探索的项目、课题。教师不评价学生的观点、方案、作品,不给出自己的经验判断,而是传授讨论方法。例如,评价学生的问题是否符合本题,引导合作交流,评价学生的表达、交流、理解能力,给学生提出建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并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建立评价标准。讨论式教学中信息量很大,老师的收获远多于学生,因此这也是促使老师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要让讨论式教学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普遍反映希望在课程中开展讨论式教学,但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大多数缺乏学习动机,习惯于被动学习。但是面对新的未知问题,书本和权威都不能给我们答案,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靠探索性思维———尝试、讨论、调查和实践。在讨论中学生普遍性的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不知道如何提问题、提什么问题、讨论什么、如何讨论,这些都属于缺乏学习动机的表现。激发学习动机最主要的方式是讨论、合作与实践,通过“问题驱动”,使学生从“听课读书”转变为“思考问题”。讨论式教学中,学生的角色要从跟随者、模仿者转变为探索者、思考者,要求学生必须主动。第二,自我中心、挑刺好斗、懒惰、内向等人文素质缺陷导致学生出现交流理解障碍,认为理解对方困难,容易各执己见、思维定式,效率低下,容易跑题等。讨论式教学中,以学生人文素质的转变作为考核成绩的依据之一,改变了“刻板说教”“纸上谈兵”和“言行不一”。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讨论:

(1)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

发现问题就是收获。发现问题首先是一种思维习惯,要通过项目驱动,讨论、调查训练这种能力。

(2)听到不同观点、了解别人就是收获。

遇到不同观点时,并不要求统一观点。解决一个问题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讨论能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开阔自己的思维,互相激发新思想。因此,了解到别人想的和自己不一样,就是收获。

(3)要提建议,不要提意见。

提建议远比提意见困难得多。提建议,要理解对方,就必须彼此尊重,彼此宽容,讨论要态度温和,仔细倾听。

(4)讨论是信息共享的过程。

每个人都要有充分的准备,从别人那里获取的同时要回馈。

2.哪些内容适合开展讨论式教学

(1)人文思想。

西方现代价值体系导致的大量社会问题、心理问题、环境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社会学课程中讨论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道德、什么是责任等等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思想冲击,进而思考、反省,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大转变。

(2)陈述性知识。

如何理解概念、原理、公式等,例如:力是什么含义?微分是什么含义?虽然老师讲过了,但学生缺乏自主认知过程,并没有懂。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讨论,从而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如何下定义。

(3)大量过程性内容。

包括行动过程(建立目的过程、计划过程、实施过程和评价过程)、认知过程(观察过程、理解过程、思维过程、表达过程、交流过程、选择过程、决策过程、推理过程等)、设计过程、操作过程、制造过程等。学生普遍性的问题有: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实习?如何调查?这些实践过程中存在大量问题,而且每个人的能力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对象不同,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教师无法解答全部问题,只有通过讨论才能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我们通常的做法是,高、低年级同学一对一座谈,小组讨论。

(4)全局性、研究性内容。

主要的问题有如何选题?水准如何?我们的大学中,不仅是学生,甚至很多教授都没有经历过自主选题的训练。选题是科研活动中最难的环节,选题过程是不断尝试、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讨论是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只有学会探索位置问题才能摆脱跟随式思维,才能成为开拓者、创业者、规划者、思考者。

(5)项目驱动的内容。

我们的若干课程是项目驱动,要求学生完成大作业,以取代闭卷考试。这种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全面掌握完成专业工作的能力。

(6)设计评价及改进。

设计就是搞创新,创新没法教没法学,靠灌输式的模仿无法创新。讨论是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讨论理解各人的审美观念、设计思想,提出问题,相互提出改进方案。企业中主要通过讨论分析和改进产品。

三、讨论式教学形式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校;合同法;开放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11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5-056 [本刊网址]http://

目前,高校各学科教学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在使用开放式教学,并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和理论效果。如何在合同法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开放式教学的优势,实现合同法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是我们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将在分析开放式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开放式教学在合同法教学中的应用。

一、开放式教学的含义及其特点

所谓开放式教学是以知识教学为基础,以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让学生们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中主动、积极得探索知识、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的叫法是针对传统封闭式教学而来的。开放式教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方位开放

1.教育观念开放。只有教师有了开放式的教学观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先进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开放式的教学需要教师整合情意、方法、技能、知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将追求价值观、态度、情意的统一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2.教学内容开放。传统式教学往往采取教学内容和教材、课程体系完全一致的做法。而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学材料的来源应该多样化,如采用一些纪录片、社会调查、图书馆、网络等方面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来教学。

3.教学过程的开放。传统式教学过程往往是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式教学。而开放式教学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同学们学会知识、掌握结论,重点是让同学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能力。开放式教学的教学过程主要以讨论、启发、争论、自主学习等为主。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开放式教学实现了以教育为中心的转变.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开放式教学中学生们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的方式、时间、地点和内容,并自主的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进程。开放式教学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目标上,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教育目标。开放式教学倡导探究式学习,教学过程中师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课题,学生作为主体通过讨论、竞赛、表演、调查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三)交互性的教学活动

开放式教学实现了教学时空的分离以及教学的异步性。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师生可以在一起的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实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实时性和非实时性的交互学习。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上的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人机交互学习。

(四)开放式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开放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教学手段的创新。传统的教学往往只能通过“一张嘴一根粉笔”来实现。而广泛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开放式教学给学生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提问为主,而开放式教学注重实用启发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们在启发式教学中创新思维,提高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开放式教学在合同法教学中的应用

(一)营造开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同法教学

在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民主沟通,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他们的好朋友。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才能积极、高兴的主动参与学习,并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开放式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用微笑、激励、尊重等积极因素来鼓励学生学习。学生们只有在信任、平等的态度下才能抛弃一切思想顾虑,把所有心思都投入到学习上来。教师尊重学生的反应、观点和意见才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

其次,教师要信任学生。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们探讨不同观点、不同见解。对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心,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二)创设开放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合同法基本理论的积极性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来实现的。这是应该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切实生活中选择和合同法基本理论相关联的问题,并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合同法基本理论的相关知识,主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既培养了能力,又实现了知识的建构意义。问题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促进学生产生疑问、思考疑问并解决疑问。特别是在合同法的教学中基本理论是抽象的,教师应该通过设定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们在具体的事件中理解法律知识。

在开放式教学的问题教学中设定问题是最关键的。首先,问题的设定要符合合同法教学的具体目标,这是选择问题的首要原则。其次,设定的问题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难度过高的问题会挫伤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难度小的问题显然就会失去问题设定的意义。然后,问题设定应该对将要讲解的法律知识具有一定的引出性作用。在合同法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把握。

此外,教师在合同法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才能够达到开放式教学的预期效果。首先,在提出、分析、辩论、解决问题时,应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主动性,让学生们在开放式教学的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观点,指出他们在结合合同法的相关理论知识上存在的误区和不足,引导学生们对合同法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三)运用开放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实际中学习和应用合同法的基本理论知识

第一,开放式教学方法中最常见的是案例式教学和问答式教学。首先由教师指定典型的案例,并将要教授的有关合同法的条例和概念隐含在案例中。然后让同学们通读整篇案例,并找出争论点以培养学生们发现有关合同法的法律知识点的能力。再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们对案例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归纳案例中有关合同法法律条文和知识点,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做系统的论述。

第二,运用法律教育诊所法来进行合同法的教学。效仿医学界运用诊所来培养实习医生的方法,在法律界可以运用法律教育诊所来培养实习律师。在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合同法有关条文之时候,教师通过模拟法庭让学生充当模拟律师来运用相关的合同法律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法律教育诊所法不仅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们对法律概念和原则的掌握情况,而且锻炼了学生们运用法律理论知识的能力。

第三,运用专题讨论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选定一个具有讨论价值的专题让学生们分组准备;然后让他们在讨论课上作报告在经全体学生共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专题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引出要讲述的课堂内容。

在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争取在合同法的理论教学和实践中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创建维权中心、法律服务所以及一些其他的实习基地,让学生们有一个可以亲身运用法律知识的平台,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运用有关合同法的基本条文。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7

(一)案例教学理念

“教”与“学”是一门艺术,是两大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围绕知识的传授和吸收,能力的培养和适用而展开的双边教学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教法,即“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案例教学之目的在于通过讲述生动、活泼的案例,使相关的理论问题得以形象化阐释。[2]让学生在聆听故事化的情节之中,将理论问题与现实生活对号入座。从而达到深入浅出、言之有物的教学效果。最终使学生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与掌握所讲授的理论内容。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

在法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涉及到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问题。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要保证教学效果,课前准备相当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司法案例非常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合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方面下功夫。这是引入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包括搜集案例和选择案例。社会经济变化多端,法律案例千姿百态,民商事案例有简有繁,法律关系少仅单独一条,多则错综复杂。案例选得好,教学就成功了一半。选编案例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司法实践中的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并通过案例讨论了解司法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第二,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论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法学基本理论之目的。例如,在讲授《合同法》“要约与承诺”问题时学生感到很抽象,不易理解。通过讲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关于“悬赏广告”的典型案例,学生兴趣大增,思维极易调动。第三,适当性。即所选案例要难易适中。案例太简单,容易得出答案,难以提起学习兴趣。太难可能超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无以使学生入手分析,会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多样性。既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微小案例,也选择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既选择已有确切答案的案例,也选择争议颇大,尚无定论的案例。案例选择好后,紧接着第二步就是教师要分析案例。在将案例交给学生之前,教师必须先将案例精髓吃透,作深刻剖析,把握好案例的关键点,既要指出案例的优点,也可指出其不妥之处。以利于课堂教学时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路。学界探究案例分析的方法,就民商事案例而言,王泽鉴教授倡导“请求权基础说”,王利明教授又提出“法律关系分析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莫衷一是。前者重法律关系之“面”,后者重法律权利之“线”,都具有解析案例的实效。

2.案例教学的具体运用

(1)讨论式的案例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完一定范围的教学内容之后,选择数个较为典型的案例集合到一起,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在课堂上交由学生进行讨论。其目的在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使学生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适用法律来处理案件,甚至对我国存在的立法缺陷亦有所发现和了解。可以尝试这样进行:将一堂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用三分之一的时间专门讲授课程中的基本问题,如概念、特征、原则等,包括介绍同一问题和各学派不同主张及理由,这阶段也可以系统介绍相关理论问题;第二阶段是利用三分之一时间有针对性地讲一些典型、疑难案例,然后让全班同学讨论,尤其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主张,调动学生发言积极性,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辩论,以便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利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归纳总结,点评各学生观点,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

(2)多媒体式的案例教学方式。在民法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案例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时,一般是通过两种方法将案件信息传递给学生的,即教师口述或者书面文字,由于受到叙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限制,传递给学生的案件信息一般都是“去伪存真”过的,条理清晰,案情明了,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干扰,这种案件便于学生分析和教学。但是,这种情形与现实脱节过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真实案件的处理能力。多媒体的优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传统的口述案例变为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影像,使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案件的真实状况,培养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将复杂的案例通过幻灯片等形式演示出来,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还可搜集各种视听、录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室展示,增强案例的生动性和实践性。比如,《今日说法》中的案件录像,能够比较真实地再现案件发生的过程,真实、生动、形象,学生此时接受的案件信息接近于当事人的陈述,属于立体式的信息。学生对这种案件分析时,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法学理论,还要结合一定的社会经验对案情进行去伪存真、排除干扰,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现代式的案例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非常有益,对于学生将来参加司法考试也有很大的帮助。

(3)直观图解式案例教学方式。在大学的考试或司法考试中任何法律案例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解析完毕,由于时间紧,不可能一遍一遍地去阅读案例,由此,直观图解案例的教学方法,即便于简明地展现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又可对学生进行解题练习。在具体的操作上,应用简单的草图构划出案例的多种不同的当事人与各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与细节,凸显案件的争点所在,并便于学生有自由的头脑去思考案例中出现的难点,而不必在遇到问题时再从头看案例。但是,除此之外,在一些涉及地域的案例中,比如交通案例、相邻权属争议案例中,还必须画出具体的草图;对于那些时间、地点与人物比较复杂的案例,就需要用表格式的办法,按照时间的顺序列出,并将相关的地点、事件与人物附上。实施案例教学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目前,我国法学院校对教学班的单位建制,名义上以50人左右的班为单位,而实践中往往采取多班合并听课的做法,合并后少则100人,多则200人。在这种大班或者全班听课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是相当困难的,即便勉强采用,也不可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因而实施案例教学最好应实行小班授课制。

二、辩论式教学方法

法律职业要求就职者不仅要熟悉法律,还要有雄辩的口才、敏捷严密的思维。而且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法律的内容、法律的形式甚至它的操作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法律职业者需要不断的知识更新,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方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需要。而辩论式法学教学方法是教师、学生就某一单元教学内容以问题为纽带而展开分析、讨论、辩驳及总结,从而获得真知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辩论;学生要开动脑筋对教师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辩论并提出新的问题,实现师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知识的互动。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得出一个在法律社会中被普遍接受的某一项法学原理、法律原则或法律精神,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去感受、思考获得这些法律知识的过程,去亲身体验法律职业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具体运用,并在这种感受和体验中锤炼出学生自己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甚至创新的精神。辩论式法学教学方法是一个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总结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过程,具体包含了“导读—提问—分析、辩论—总结”这样一个基本的教学思维过程。

(一)导读阶段

在每一章教学内容上课前,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一些书籍,查找相关的信息、资料等。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收集整理一些资料发给学生。列出多层次的书单,让学生大量阅读书籍(包括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等),吸收各种信息。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电子资源目录,包括法律计算机数据库,法律光盘和法律网络资源站点等,鼓励学生利用先进的法律文献检索方法主动去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信息。指导学生正确地检索并阅读已有的科研成果资料,为课堂的研讨、辩论作好充分的准备。它不同于一般的课前预习,它要求学生大量阅读相关书目,主动查找相关信息,结合现实深入思考,提出问题。

(二)课堂提问与辩论的阶段

此为关键环节,以问题为纽带,学生主动参与研讨、辩论。在教学过程中,可视具体情况采取下列三种方式中的一种:(1)在课前学生对教学内容基本知识、信息己初步了解、掌握的基础上,由教师提出实质性问题,要求学生回答、研讨,并随着讨论的展开,不断地提出一些实践性的或假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串联起所读、所学的各方面知识;(2)在课前学生对教学内容基本知识、信息己初步了解、掌握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实质性的问题,要求教师答辩、分析。其间学生们可以根据教师的思路、观点不断地提出实践性或假设性的问题,让教师展现出其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新的思维方式,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获得真知;(3)通常,在教学过程中最经常运用的是师生互相提问、互为辩论的方式。不仅提问与辩论交错进行,而且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提问、辩论也交错进行,形成热烈的学术氛围,在互相的交锋与碰撞中闪烁出智慧与理性的火花。

(三)学结阶段

教师可以作业或小论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要求,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主动动手、动脑进行书面总结的习惯与能力之目的。学生交上作业或小论文之后,教师应详细阅读,针对总结中发现的问题或学生仍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指导性的分析、论证。辩论式法学教学方法,使民法的教学不再只是对一些民商事条文的单纯注释和解说,以及一些技术操作层面的简单训练。通过资料的准备,“问”与“辩”的交锋,结论的总结,它可引导学生高度关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各种法律问题,最大限度地使知识本身转化为一种认识法律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

三、法律诊所教学方法

“法律诊所”是一个外来名词,属于法律教育术语,英文名为ClinicalLegalEducation。法律诊所教育的形式借鉴了医学校诊所教育的模式。[3]在医学校就读的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从事临床实习,从实践中学会诊断和治疗疾病。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困境中的委托人提供咨询,“诊断”他们的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用一句话来概括诊所式法律教育,就是“通过法律实践学习律师的执业技能”,培养学员的法律实践能力,教会学员能够“像法律职业者那样去思考问题”(Thinklikealawyer),从而培养学员的DIY(Doityourself)能力。

(一)法律诊所教学

国内多所高校的法学院引进了“法律诊所”教学模式。这些学校在开设法律课程的同时,各自依托学校成立了法律诊所,基本上都采用了“校内真实当事人诊所”的模式,但其内容、目的和运作方法却各有特色。北京大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律师制度和律师规则,熟悉律师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了解律师办案程序、诉讼程序和律师事务所工作规程,学习和掌握处理案件的技巧。人民大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法律实务的技能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合作精神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既注重诊所的课堂教学,又鼓励学生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要通过向社会提供法律援助来培养和锻炼学生。其它大学开设了以法律援助为特色的法律诊所,旨在提高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和法律实践的能力。所称法律诊所教学,指将法律条文及其理解和运用放在一种真正的事实环境之中,从而使学生掌握将法律文本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学生得到进行法律分析和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4]通过承办真正的案件和教师的课堂启发式指导以及面授指导,学生能得到更多的技巧的训练,以便使他们真正地“像律师那样思索”,使其在分析案件事实、收集证据、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和沟通及起草法律文书等技能方面的训练得到强化,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

(二)法律诊所教学的形式

法律诊所教学方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取提问式、对谈式、互动式、模拟训练、个案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5]还可以积极的采取网上讨论、网上法庭、网上诊所等形式,充分利用网络的技术资源。但总的来说,主要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两种情形(见图表)。课堂内的形式具体包括了以下方法:(1)讲演式教学法;(2)问题讨论;(3)案例讨论;(4)示范(包括学习律师的案件和指导人的角色示范);(5)体验角色的(包括真实客户和虚拟客户)。课堂外,除建立以律师事务所、司法机关、法律援助中心等在内的实践教学基地外,应建立网上模拟法庭或网上法律诊所。[6]在这样的诊所里,学员不会像法官式思维即理性地进行价值的评断,而是从每个细节出发,结合具体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用律师式思维去考虑个案的最佳解决方案。

(三)课堂上法律诊所的操作

1.课程准备

通过上辅导课和司法模拟训练课等形式,给参与法律诊所的学生传授基本的民商法律技能。精心设计民事案例和需要讨论的关键论点,预先想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注意学习新知识、新法律,如已生效的《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等,跟踪民商法领域的新动向。

2.接受委托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学生明确各自任务后,着手准备工作,分析案情,收集相关证据,进行认真思考;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刻理解案件所具有的特定社会背景和人的心态;“律师”应从委托人的角度出发,用律师的思维去思考每一个细节问题,不放过任何细微环节,寻找有利于委托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办理案件

即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办理案件。可先以教师为主带领学生办案,但最终学生必须自主、独立地办理一个案件。如果案源不足,学生也可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办案,但每个小组最好不要超过3个人。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8

讲述法是教师用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描绘事例、论证事理的一种传授知识的基本方法。它以教师的叙述和说明方式达到教学目的。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广为采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长处是:可以传授新知识,并保持系统性和深刻性;教师可以通过简明的语言讲清问题,保证教学时间的经济有效,而且简便易行。缺点是:它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适用的场合主要有:学习课文之初,需要交待学习目的、范围、要点和要求时: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或相关课外知识时;分析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难点时;补充教学所必须的各种材料时。

讲述法的运用要点是:

1.讲求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严整性和思想性;

2.讲述内容集中、凝炼,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扣住特点和关键点;

3.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起伏恰当,条理清晰,深入浅出;

4.注意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

5.既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兼顾学生主体功能,突出语文能力培养的目的。

问答法

问答法是以师生的对话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也称谈话法或提问法。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主要通过教师提问,学生答问,或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解疑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问答法有利于唤起注意,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求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训练口语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达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问答法的弱点是:教师所提问题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的理解程度,每次的问答只限于少数人的对话,多数人则处于消极状态,对此应注意避免。

问答法的运用要点是:

1.注意考虑所提问题的意义、价值和启发性;

2.提问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中,符合学生思想水平和实际能力;

3.提问应紧扣中心、重点、难点、疑点、关键词语和句段,并使问题系统连贯,合乎逻辑顺序;

4.语言要简明;以思考性问题为主,记忆性问题为辅;

5.要面向大多数及全班提问,必要时,可将问题分为上中下三种水平,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

6.注意对答间给予全面评价,要鼓励多于批评。

讲解法

讲解法是以解释、解说和说明等方式教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教法,多用于讲解课题,解释字词,解说概念,破译文言句段或一些较复杂问题。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广为采用的方法之一。

讲解法的长处和短处与讲述法的长处和短处近似。当讲述不足以说明事物内部结构或联系时,就需要进行讲解,因而,在教学中它们经常结合运用。

讲解法的运用要点是:

1.讲解内容要体现重点,用语简洁明了,既要有科学的解释,又要有系统的概括;

2.对含义隐微的字词或其它内容,要鉴别分析,使学生易于接受,印象深刻;

3.对关键句段内深蕴的寓意,务须抓住要点,紧扣中心,既要深入剖析,又要浅显明白;

4.讲解应根据教材分清主次详略,轻重缓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相商量,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的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基本教法。

讨论法多用于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其价值在于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弥补了独立学习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评判能力和论辩能力。

讨论法的指导要点是:

1.讨论前,教师应选择确定有价值的论题,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围绕论题搜集资料或写发言提纲;

2.讨论进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已见,虚心听取他人见解,作出正确评判,修正自己的观点,充实自己的论据,同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就论题的实质及关键点展开辩论,因势利导,深化讨论内容;

3.讨论结束时,教师应及时作出评判性总结,并据实际需要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讨论法有同座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不同的规模;还有专题性讨论、析疑性讨论、欣赏性讨论等不同的性质。它可以在教学的各步骤中运用,要从实际需要去考虑上述各点,特别应注意防止热热闹闹,流于形式。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习惯的方法,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帮助学生把知识化为技能,把技能化为熟练技巧,进而获得听读说写的能力和方法,养成听读说写的习惯,使学生取得多方面的适应性。但它只能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用,主要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有时也可以起到扩展知识的作用,这就需要与其它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练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但不可过多使用,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负担。

练习法的运用要点是:

1.要注意引起学生练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练习的自觉性;

2.练习的内容要相对集中,有重点,难易适当,注意练习形式的变化;

3.练习要在单位时间内求得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好的效果,须注意使练习的次数达到一定的量;

4.练习的布置应照顾到学生学习的差异,使练习对每个学生都有实在的促进。

上述几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各有自身的特长,要使它们在语文教学中得到科学的、恰当的运用,教师除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方法的运用要领外,还需深入研究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教学方式,熟知方法内部的相关因素。然后才有可能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使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出各自的特长。

语文教学方法分类

教学方法的分类,依不同的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分法。但即使是最完善的教学方法分类,也不可能迎合一切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而成为“最佳”。重要的是通过了解教学方法的分类,来指导我们对于教学方法的科学的、恰当的使用。

(一)语文教学方法的体系和分类

教学方法体系就是综合运用各种单一教学方法的整体。在语文教学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往往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才能达到所希望的效果。特别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被引入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之后,语文教育界对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开始由单一化转向综合化、系统化,进而以方法体系的研究促进了方法分类的科学化进程。

语文教学方法的体系和分类首先表现为与语文教育过程同步的纵向结构:从语文教学方法体系的纵向结构图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总目标的控制下,语文教学的方法可以大体上

划分为:准备教学的方法、实施教学的方法和检测教学的方法三类。但这仅仅是一种总体的、基本的分类,并不能反映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而能够反映语文教学方法特点的分类体系,在语文教学的横向结构中却可以略见一斑。例如,从听说读写教学方法的分类看:听说读写教学方法的分类

听话训练说话训练 阅读训练写作训练以目助听法问答法朗读法例文示范法边听边记法复述法默读法解词审题法听忆训练法 描述法精读法借题立意法视听想象法表演法略读法时间构思法要点摄取法补充法跳读法联想扩充法先听后说法归纳法速读法观察分析法先听后读法介绍法浏览法 互评批改法听问训练法自由表达法抄读法一题多作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横向分类有多种角度,这些不同角度的分类既反映了语文教学方法本身的丰富性、多样性,也反映了语文教学方法体系构成的复杂性。

美国的怀特曼认为,全世界的基本教学方法只有五种,苏联的巴班斯基则主张把基本的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类。而我国的学者则有的将教学方法归纳为四种体系,即讲授的、训练的、自学的、开放的教学方法体系;有的又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将教学方法分为五类,即讲授式的、启发式的、问题式的、范例式的和放任式的。由此可见,国内外对教学方法体系还没有比较一致的分类标准。对于基本的教学方法分类尚且没有统一的标准,那么,具体到语文教学这样一门自成系统、颇具特色的学科,要想确立统一的教学方法分类标准,将庞大的语文教学方法体系层层分解,做一番科学的组合,去适应千变万化的语文教学的需要,也是很困难的。

应当指出: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实践的产物,教学实践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也不断丰富完善,其体系结构也会不断变化调整。

(二)语文教学方法的常式和变式

为了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认知活动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方法作为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有力手段,要求教师创造设计和灵活运用,使讲授有重点,提问有启发性,练习注重实效,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做出分析评价,并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为此,教师对语文教学方法最基本的方法以及由基本方法演绎而出的各种方式方法,就要有广泛的了解和使用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教学方法有讲述法、问答法、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等。作为方法的常规模式、它们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整体的功能,为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但是,教学方法的这些常式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并不是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出现的。

教学方法的变式将教学方法与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基本教学方法提供了条件。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时,多以教学方法的常式作为教学方法设计的基本点和出发点,而在进一步考虑各个教学步骤或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时,才会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方法的常式具体化,从而确定基本教学方法的某一种变式作为实施手段。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时候也直接使用教学方法的常式。

语文教学方法的常式是方法模式中比较稳定的和成熟的部分,它们经过长期的应用,已有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基础,并且形成了各自特有的风格和使用规律。例如问答法,从教育心理的角度看,这种方法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师利用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因而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问答法需要体现思想观点的交流,因此,这种方法在使用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比较活泼的风格,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上的气氛,而且可以促使人的思维也活跃起来。同时,人们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有关问答法的使用规律,如提问要有启发性,问题之间须有内部联系,注意由浅入深,注意提问的导向性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方法的常式是一种比较定型的模式。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方法的常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因而,语文教学方法的变式便不断翻新,从而给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带来了生机。

语文教学方法的变式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不断创新的。例如练习法的变式就有:单一练习法、综合练习法、对比练习法、竞赛练习法、诊断性练习法、创造性练习法等等。同时,这种方法的变式在教学实践中还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可以说,语文教学方法的变式是语文教学方法常式的生命力之所在。

由于语文教学方法的变式在教学中是作为某种基本教法的运用手段出现的,因此,方法的常式与变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从而构成了一种方法的系统,例如讲解法的方法系统:

讲解法

解题方式 讲解方式解疑方式语法分析式直述式举一反三式内容提取式指点式温故知新式线索串联式启发式侧面引导式结构部析式归纳式比较解疑式

这种方法的常式与变式的关系说明,运用某种教学方法时,需要首先了解这一方法的本质特征,弄清这一方法系统的构成。不了解这一方法所涵盖的种种方式,就无法使这一方法在教学中得到灵活的运用。同时,如果弄不清种种教学方式的分类归属,也很难使这一方法在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体现出这一方法应有的特点。

总之,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某些方式组成的。当各种教和学的方式结合而形成一定的教学方法时,有关各种方式运用上的协调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同样一些方式可以包含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当它与其它方式相结合时,就会形成另一种教学方法,并起不同的作用。例如,提问的方式列入讨论法时,提问式将起到导向性的作用,并有可能凌驾于被选人的其它所有方式之上;而将它列入讲述法时,提问式就不再占中心地位,基本上是用来帮助理解和识记教师讲述的内容。同样情况,在这两组教学方法中,都可以把类比的方式列入,但在前一种场合,类比的方式将用来证明论述的观点,而在后一种场合,类比的方式则用来给学生加深印象,促进更好的理解和识记。

教学方法的职能

教学方法是用以教人的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以及所学的对他们今后的各种能力起多大作用。这样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此,从方法论来说,重要的不仅在于把有效的方法加以分类,而且在于强调指出这些方法的职能意义。

当代语文教学特别强调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积极思维并发挥创造精神,因而它便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废止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的作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观,这是语文教学方法职能的一个基本点。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教学过程结构中的地位可描画如下: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 教学组

内容 方法 织形式

如果教学方法运用适当,充分发挥了它的职能作用,那么就有可能以较快的速度,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有效地发挥各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作用,顺利实现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方法的概念

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都要研究“怎么教”的问题,具体的说,就是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落实,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语文教学的方法,不仅系统庞大,而且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使用不当,就不能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人们常以“教学得法”或者“不得法”来概括和评价教师掌握运用教学方法的水平,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上要想获得成功,决不能忽视对于教学方法的学习与研究。同时,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也是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所不可

少的基础。教学方法是构成教学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教学目的手段。语文教学方法是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程度,为完成一定的语文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中采取的具体手段,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语文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容易与语文教学方式混同。比如,在一堂讲读课上,教师决定选用朗读法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而实际上教师是通过教师范读、个别学生试读以及全班集体朗读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可以说,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细节,或者说,教学方式是落实教学方法的细小措施。这是需要注意区别的。

语文教学方法同语文课的课型是不应混同的。课型,是从总体上讲的课的类型,比如精读课,就不能把它理解为精读法,因为精读课指的是教师对这一堂课的定性,是这一堂课的总体设计,教师在指导学生精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如分析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与课型虽然有关系,但决不能混为一谈。

语文教学方法同语文教学过程及步骤的关系也是不应混同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学的工作顺序或步骤,教学方法则是在这一工作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手段。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比如,一堂作文课,先讲有关知识,再读有关材料,而后又进行口头作文、集体讨论,最后定提纲、开始写作。在每一个步骤里,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最后才能落实每一步,进而完成这一教学过程,这是不能混同的几层关系。

由于教学方法包含着多方面的教育现象,因此,要想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方法这一概念,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问题式教学法论文范文9

摘要:依托高职护理核心能力的培养,依据高职护理专业和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改革: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改革评价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提高学生临床应变和决策能力。

核心能力理论是目前职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育理论之一。国外,尤其是美国很早就将核心能力运用到护理领域,我国教育部门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2003年联合颁布的关于《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护士的核心能力。要求护理专业教育指导思想应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贯穿于在校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鼓励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加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支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当前,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重视基础和知识教育,轻视人文素质培养;重视知识的灌输,轻视能力培养;重视教师的作用,轻视学生的参与程度;重视课堂教学,轻视临床实践;重视试题的测试,轻视学生能力培养的考核。依托高职护理核心能力的培养,依据高职护理专业和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学科特点,笔者进行了教学改革。

1.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牢固树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讲授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如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创新能力、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等,在教学中都要兼顾,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

2.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1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引入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精心选编案例,展示案例,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教师总结评价案例。案例来源于现实,来源于真实典型的病例,直观、生动、形象,同时具有深刻丰富的背景,学生能在营造的情景中主动的思考,自觉参与学习和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高医学生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维习惯,提高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沟通和合作能力,强化竞争意识;分析案例的过程是一种准实践活动,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可以缩短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距离。

2.2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引入PBL 教学法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使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讨论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PBL教学时,教师先设计、提出问题;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讨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2.3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融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它通过创造一种真实和仿真的教学实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模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错进行,实现了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的融合与统一、行动与认知和情感的统一、个体人格发展与职业发展的统一;实现三个中心的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技能项目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课堂、校内外实训基地结合为中心转变;实现科学世界向工作世界的回归。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突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2.4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多媒体技术由于其优异的功能,出色、丰富的表现形式,生动直观的图文并茂、动静皆宜以及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已成为传统教学形式的重要补充手段,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医学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多样性、生动性、直观性、先进性、丰富性,并赋予了课堂教学一股时代气息,显示出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3.改革评价方法,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提高学生临床应变和决策能力

3.1案例分析讨论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提前1~2周将编制好的案例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可以是4~6人的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全班集体讨论,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式参与到案例讨论中。然后对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自评、组内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参与情况的评价等几方面,努力构建以思维状况为考查为主体的成绩评判与考核机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PBL教学法问题分析讨论

在PBL教学法中,教师围绕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学生自组团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资料、自学,“备战”本组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会上,互相交流、讨论、争辩、汇总、建议,最后将小组的观点制成发言稿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发言;最后教师进行及时归纳发言,确保知识准确有条理。

3.3 撰写小型专题论文

专题论文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专题论文具有专题性、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的特点。在教学中,从课程角度出发列出题目让学生撰写小型专题论文,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学科知识。

3.4 开展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