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五年级数学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0 16:11:40

五年级数学论文

五年级数学论文范文1

她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出了“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大力推广应用。多年来,她所带班级学生的数学及格率均达96%以上,优秀率均在95%以上,一直稳居同级同科第一或全县第一,先后有60多名学生在县级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奖或发表了数学小论文。2005年所代六年级四班68名学生在全县毕业会考中数学及格率96.92%,优秀率87.69%,平均分94.415,综合成绩93.71,再次名列同级五个教学班第一。

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截止目前有80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盛市、县20多家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联想转换“五技巧”》、《加强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实践新“课标”做到“四转变”》、《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发表在《中小学数学》、《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平凉日报》、《平凉教育》、《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论文集》等刊物上;《我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荣获第二届全国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甘肃省2002年优秀论文一奖,《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荣获平凉市素质教育有奖征文二等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编题训练》、《转“差”贵在“五心”》等入讯中国教育丛书》、《教坛群英论文集》、《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集》等书;2003年4月她出版了个人第一部教研专著《学步集》,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收录研究文章40篇,以解题方法的研究为主,兼及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作业训练、“差生”转化、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下篇收录20例教学设计,全是示范课教案;从这些文章和教学设计中,可以反映出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鲜明的教学风格,可以感受到她敢于创新的精神,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她的这些论文或总结教学经验、或研究教材教法、或进行学法指导、或指导教研教改,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她执教的《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乘法分配律》分别于2000年6月、2002年12月荣获甘肃省第四届、第六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

一、二等奖,她于2000年10月至2001年1月参加了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承担的跨世纪园丁工程“特级教师计划”专设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经过三年多的潜心研究,探索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方法,“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六个转变:(1)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2)从以教师的讲课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为主;(3)从学生静听转变为积极思维、大胆质疑;(4)从原来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5)从重视结论的掌握转变为对学习过程的理解;(6)从重视对知识的运用转变为对新知识的不断探索与理解。该课题于2003年5月通过市级鉴定,被评为优秀等级,同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鉴定,并颁发了结题证书,该研究成果2004年9月荣获第五届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新晨

五年级数学论文范文2

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很好地完成培训任务。近五年来,本人完成了学历提升,获得了本科文凭;参加了省珠算式心算师资培训班、省第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研讨会;参加了XX区委组织的发展党员培训班、区教科室组织的教师专业成长系列主题培训活动;每年暑假均保质保量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暑期培训。

二、教育工作:

作为一个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积极参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健康、文明、团结、创新”的班风感染学生;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促使学生个性心理健全人格的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平时与学生做知心朋友,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培养学生自立的本领和创造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成材,增强孩子们的信心,培养孩子们的能力。调入实小后的2009年,金田六(7)班学生在学校黑板报评比中获二等奖;在学校运动会中获年级三等奖。

在日常的班务工作之余,不忘及时总结提炼,《交流·资源》发表于《学校管理》2008年第2期;《儿童文化:德育提升的有效载体》获2008年省教海探航征文三等奖;《以儿童文化为抓手,提升小学德育实效》获XX市2007年度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浸染儿童文化,提升德育实效》获XX市2007年度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

团结同事,善于发现同事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2011年,本人任组长的XX五年级组被评为XX市优秀教工小家。乐做份外事,以“药店里的甘草”身份活跃于学校各项特色创建或迎查工作;五年来,本人为学校撰写各类计划总结30余篇。

三、教学工作:

2007~2008年,本人任XX小学教科室主任、执教六年级数学;2009年调入实小后,先后执教XX六(7)班数学,金田四(6)、(10)班数学,XX五(10)班数学,XX五(10)、三(3)班数学,并接受学校委派,任XX五年级办公室主任、五年级数学备课组长。

参加各项教学工作培训后,及时与全校教师分享培训心得体会。在实验小学,每年执教“每周一课”,传递自己的教学理念、展示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备课组长,积极组织全组数学教师集体备课,为学校教学质量调研提供试卷。

参与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青蓝工程”中的结对徒弟顾XX老师,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四、教科研工作:

五年级数学论文范文3

优秀老师事迹材料

科研引路 精益求精 勇创佳绩

——记东华小学教师李同志她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出了“自学点拨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依据“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构建了“学生先自学,教师后点拨”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并大力推广应用。多年来,她所带班级学生的数学及格率均达96%以上,优秀率均在95%以上,一直稳居同级同科第一或全县第一,先后有60多名学生在县级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奖或发表了数学小论文。所代六年级四班68名学生在全县毕业会考中数学及格率96.92%,优秀率87.69%,平均分94.415,综合成绩93.71,再次名列同级五个教学班第一。

她坚持走“科研引路,教改助教”的路子,截止目前有80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省、市、县20多家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其中《联想转换“五技巧”》、《加强小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实践新“课标” 做到“四转变”》、《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发表在《中小学数学》、《甘肃教育》、《兰州教育》、《平凉日报》、《平凉教育》、《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小学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论文集》等刊物上;《我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荣获第二届全国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荣获甘肃省优秀论文一奖,《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荣获平凉市素质教育有奖征文二等奖;《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编题训练》、《转“差”贵在“五心”》等入选《中国教育丛书》、《教坛群英论文集》、《中国素质教育论文集》等书;4月她出版了个人第一部教研专著《学步集》,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收录研究文章40篇,以解题方法的研究为主,兼及素质教育、创新能力、作业训练、“差生”转化、课程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下篇收录20例教学设计,全是示范课教案;从这些文章和教学设计中,可以反映出她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鲜明的教学风格,可以感受到她敢于创新的精神,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她的这些论文或总结教学经验、或研究教材教法、或进行学法指导、或指导教研教改,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李同志二十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着,无私地奉献着,孜孜地追求着,用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篇章……

五年级数学论文范文4

我试写了“中医基础理论科学化现代化”一书,提出走以中医为核心,利用西医和现代科学为我用的“中医药现代化”道路,我分三步落实党和国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号令。很多人要求把本书简要浓缩讲讲,摘要简介如下,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为谢。

1 中医科学化

中医是系统论科学,系统论核心原则是:整体性、动太平衡性、多等级结构性、关联性四性,并用数字化、模型化来表答。

1.1 中医27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和公元205年的《伤寒论》,奠定了中医系统科学化基础。

《黄帝内经》用气=一元、作为整体性的物质,数字化假设;用阴阳五行、假设动太平衡性,阴阳用“二”的数字表示,用一个园形太极几何图形,分为黑、白两半模型化,用圆与黑、白、的矛盾与统一不断变换和运动,假设一切事物的动太平衡运动规律性。用金、木、水、土、火五行的“五”数字化,用五角星图形的几何模型、用生、克、乘、侮来表示一切物质动太平衡变化规律性,所以,我们说内经,奠定了中医系统论整体性、动太平衡性基础。

伤寒以六经、每一经又分为多个方药、法。为多等级结构,太阳经与太阳证方药关联,太阳经阳明经关联……,奠定了系统论多等级结构性、关联性。

1.2 伤寒论以后近两千年发展:中医都是在这两部书的系统论科学内继续创新发明,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医系统论科学。发明创新了整体性、宏观性更多数字化、模型化,如四诊、(4数字)八纲(8数字,以下数字以此类推)、六淫、七情、五脏、六腑、五运六气、瘟病的卫气营血四性,药性的四气五味、组方的君臣左使四原则、十二经络、七经八脉、每药方多小种中药,每样中药重量多少等。把中医的系统论四性、数字化、模型化表达得十分完美。所以我们科学证明,中医从2700左右的《黄帝内经》和公元205年的《伤寒论》,奠定了中医系统科学化基础。

1.3 中医语言现代化问题:只要用系统论四性认识它,很好解决。如:气-一元:研究整体性的方法规律性假设,又如: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研究动太平衡方法规律假设。只要把这几个名词素语解答了,其他语言现代化就按照系统论四性迎刃而解了。

1.4 中医最大优势和特色科学性是实现了整体、宏观、动态数字化图形化:中医将人看成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实践了整体、宏观、动态数字化、图形化认识人体。如阴阳一园两半图形(用2数字)、五行用五角星图型,(用5的数字)六淫(用六数字)、七情(用七数字)、四诊(用4数字)、八纲(用八数字)……。特别是用阴阳五行(2和5数字化、模型化)使动态平客观化、科学化、无理数字化,这是世界认识人体“无理数字化”最好方法,如从几个人起,用土枪圭炮,打败八百万现代军事化部队,退耕还林,减少耕地反而增产增收、中医用大蒜贴脚心,治鼻血特效、针灸针麻作手术不痛,等等中医动态平衡优势和特色、无理数字化科学,是其他任何其他医学没做到的。

1.5 中医系统论也有重大不足点:就是少了多等级结构的微观结构,对很多病,辨到宏观的小系统结构,就有点模模糊糊,好象是这样证,又好象是哪样证,经常辨错证,是几千年中医无法克服的最大缺陷。科学来认识,就是中医缺乏微观等给结构。

2 中医药现代化初级阶段,

2.1 中医科学化,以中医四大优势为核心,吸收西医为我用,它与过去中医不同,过去中医的四大优势是:

2.1.1 诊断优势是:“四诊”;

2.1.2 辨证优势是“辨证论治”;

2.1.3 组方优势是“君臣左使”四原则;

2.1.4 药物优势是四气、五味宏观功能主治,简称“单相药”。

2.2 中医药现代化初级阶段,新的四大特色是吸收西医和现代科学为我用:

2.2.1 诊断优势:是“五诊”望、闻、问、切、检(吸收西医的理化指标检测为我用);

2.2.2 辨证优势是“证病辨治”(在四诊辨证基础上,吸收结合西医理化指标检查辨证,确定治法);

2.2.3 组方优势是:君、臣、左、使、理(理指用药时,还要看要看看现代中药研究的药理药化)五原则;

2.2.4 药物优势是:不但要看中药的四气、五味宏观功能主治,还要看中药现代药理药化(简称“双相药”)。

2.3 “中医药现代化初级阶段”最大成果是原始创新发明发现了《双对药方》一大类方药:它集中西医药优势于一体,是现代中西医革新换代,它一可治中医的证,二可治西医的病,效力超过现代中、西药,毒副作用很小或无,临床可规范化、从复化、科学化、中西医都会用,外国医师用得来。我们可研究出千万《双对药方》,可走向全世界。它是原始创新,是我国知识产权。

3 中医药现代化高级阶段,又为八纲系统生物医学,简称“八系生物”。

中医通过中医药现代化初级阶段的多年运行,把中、西医精华和优势集中溶合为一体。就是用“系统论”四性、整体宏观数字化、模型化使中医科学化,将中医整体性、动态平衡性、多等级结构性(包括中医的整体观、宏观、吸收西医的微观检测、病的认识为我用,来完善中医等级结构),用关联性将中西医完全溶为一体,从全新全面认识诊断、认识疾病、认识药物、认识组方四优势。它是世界全新的生命科学。

3.1 中医药现代化高级阶段,有两个最大特色:

3.1.1 对病证提出综合整体全面新认识:集中、西医优势于一体。对病的认识是从整体经过宏观到微观,又从微观回到整体。对每一重大疾病,疑难病的病因病理,都有个全面创新认识。如癌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前列腺炎……获得治愈。

五年级数学论文范文5

    【编号:201,省级,国内范围发行,四川省电化教育馆主办,《四川电教》1992年1期上发表,该项成果已载入《中国当代教育教研成果概览》97年卷506页)】

    平昌县的电化教育十年来,稳步前进,如今,县电教馆区(镇)文办和学校有专(兼)职电教员64人。开展电教的学校有88所,占乡以上学校总数的80%。建立录像教学放映点39个,占乡总数的95%。全县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电教论文及经验文章94篇,获地级以上成果49个。回顾十年的岁月,我们感到:领导重视,各方配合,经费落实,队伍建设,是电教发展的几个重要环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三长”拍板抓机构,“四员”协调抓培训,“五家”配合抓管理,六年坚持抓巩固。

    一、“三长”职责分明,健全电教机构

    电化教育是改革教育、提高人口素质的好形式,然而它需要有一批素质过硬的人员齐抓共管这项工作。因此,我们在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上实行“三长”拍板制:即县上成立电教馆、区(镇)文办配备电教专职干部、学校建立电教领导小组,这个县区校三级电教机构由县长开口子,财政局长拿票子,文教局长选班子,对进县电教馆的人员由馆长调查、局长考察、县长审批;对学校电教员的配备,采取校长提名,馆长推荐,局长拍板的办法。由于“三长”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形成制度。目前,我县已形成文教局有固定的分管领导,县电教馆机构健全。区(镇)文办有电教专干,学校有校级领导分管。校校有专(兼)职电教员的管理机构。同时,人员相对稳定,若需调整变动,须经“三长”同意。人员年龄结构合理,思想文化素质较高,全县专(兼)职电教人员122人,有党员19人,大专生31人,其余均为高中、中师毕业生。

    二、“四员”协调一致,培训电教人才

    农村电教服务范围包括普、职、成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电教发展中,管理人员应当做什么?学校电教员应当会什么?这就有一个自身建设,共同提高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求“四员”,即电教管理人员、电教教研员、电教技术员和学校电教员协调一致,共同抓好在职培训和自身建设工作。根据我县电教队伍的现状,我们认为“四员”应具有“五懂、五会”的基本素质。“五懂”即懂管理、懂教育、懂教学、懂电教理论和电教的基础知识。“五会”即会使用电教设备、会维修电教器材、会制作电教教材、会保养硬件软件、会总结电教经验。根据这几懂几会,我们又制订出具体细则,实行目标管理,年初签订责任书,年终进行评估量化。这样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层层定指标,人人有任务的立体网络,加快了自身建设的步伐。几年来,“四员”既分工又协调,举办电教理论培训班12期,参加学习的达502人次,全县撰写经验论文1000余篇,地级以上刊物发表的123篇;举办硬件培训班4期,学员178人次,有68%以上的电教员会保养、维修常规电教器材,平昌师范和平昌中学的电教员周平儒、安开明二同志对重庆教仪四厂生产的02C型投影仪电路进行改制,被厂家采纳;举办软件培训班8期,参加学习的达294人次,有85%以上的电教员和部分教师会制作投影、幻灯片。1982年唐文泽等同志制作的地理投影片有5套出版发行。1986年唐令文等同志制作的历史、数学投影片,获省首届优秀电教教材评审二、三等奖12套,获奖数占全地区第一位。去年李成平、谢渊等同志编制的初中地理135幻灯片,被省上选中115框。实践证明,管理与教研结合、硬件和软件结合,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上下“四员”结合的立体结构方式是提高电教队伍素质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五家”配合默契,管理电教队伍

    电教工作面的拓宽,工作量明显加重,队伍越来越大,素质越来越高,仅靠县电教馆抓队伍建设是不够的。于是,由文教局牵头,把任务分摊给教育股、教研室、电教馆、师范和进修校五家,共同抓好电教这支队伍的管理。电教领导小组五家有成员,到电教学会五家头头任理事。各种电教会议五家到场,培训电教员五家讲课,年终检查五家共同参加,不论工作、学习、会议,五家互通信息,协调一致。为提高电教队伍素质,电教馆年年举办培训班,师范校自87年起开设电教基础课,进修校举办的各类训练班补上电教课,教研室同电教馆一道举办一月一校电教活动,深入学校搞讲座。教育股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也少不了电教方面的内容。五家协调配合、管理有方,壮大了电教队伍,提高了人员素质。仅以近三年为例,122个电教员和管理人员中,有一人被省政府命名为先进教育工作者,有三个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有12人被地区评为先进个人,有51人次受县级表彰,有2人破格晋升一级工资,有4人去西南师范大学电教系深造,有26人参加大专函授学习,有11人担任学校领导工作,有24人评为中级技术职务。

    四、六年常抓不懈,结出电教硕果

五年级数学论文范文6

顾海兵教授引入“官味度”这个概念来对此类现象进行量化。在《中国大学网站新闻的官味度》的研究中,顾对海内外近百所高校网站首页的新闻进行抽样,对比学校领导新闻和学术新闻在数量和比例上的差异。他认为,学校领导是为教师提供服务的“配角”,如果领导频繁出现在新闻中则意味着该校官僚化程度较高。

此项研究的样本中,选取的50所中国大学基本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此外选择发达国家大学34所,以及台湾、香港地区9所。监测时段为2008年的4月24日至6月5日,连续采样四次八周之后开始数据分析。

研究的结论是:两者相较,国内大学的学术新闻绝对数量与相对比例都远低于海外高校。例如,国内大学的校领导新闻数量为海外大学的三倍,而学术新闻占有率却只是后者的二分之一;在国内大学网站中,有关学校领导的新闻稍多于学术新闻,而海外大学的学术新闻与领导新闻的比例大致为4:1。

《中国科研成果奖的“官味度”》研究是他的第一次尝试。在此份研究中,他以某全国性社会科学研究奖为样本,将获奖论文的第一作者按其不同“职务”进行划分并赋予相应分值:校长级记为lO分,准校长级为8分,副校长级7分,准副校长级5分,院长级4分,准院长级2分,副院长级1分,其他职务O分。最后,相加总分除以人数得出的平均值,即为该学科、学校的“官味度”指数。

研究结论证明了常识:一等奖的“官味度”为2.846。二等奖的“官味度”为2.009,三等奖的“官味度”为1.493。奖项越高,官味特征越明显。

若按学科间“官味度”进行排序,则教育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管理学的“官味度”高于学科总体平均水平,中国文学、语言学、历史学的“官味度”低于学科总体平均水平。教育学“官味度”最高,历史学最低。

一年后,使用同样的方法,顾海兵又将“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的评委构成“解构”,将60位来自各高校的评委按其各级职务高低逐一赋值,最终得出结论:60位专家的官味度在7.7――高于副校长级。他因此将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戏称为“一个大学(新老)校长联合会”。

在另一份《人文社科领域的“官味度”》的研究中,顾海兵设置了时间上的纵向比较。这份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近五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的文科论文(含管理学)的导师们。在具体的操作上,顾海兵依然是将他们按行政级别不同而给定分数,最后取平均值。

统计结果显示,获奖论文的导师的总体“官味度”接近副院长级别。更重要的一个结论是,“从五年的动态趋势看。‘官味度’呈上升趋势。2007年的‘官味度’比2003年高137%,年均增长24%。”

为什么在全社会市场化、专业化的大趋势下,在舆论不断抨击大学行政化的大背景中,教育科研的官味度不是下降而是上升?

“一个重要的关节点是1998年前后。”顾海兵说,来自各个层面的巨量资金和资源向大学流入,而资源的层层分配基本上是用行政化方式,由此巩固了握有分配权力的各级领导的地位。

同时,有31所重点高校的行政级别由正厅级上升为副部级,“此后大学内的行政体系在不断强化。”顾海兵认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亦有类似感受。熊丙奇在2004年出版了图书《大学有问题》,大学的行政化是其中的重要章节。他在书中描述了大学行政化后的各式现象:一位拥有学术职称的教师,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处级、局级干部,因为“领导”有更灵活、更充分的资源调配权。

“五年来,大学行政化问题在很多专家学者的批评声中,越来越强大。”熊丙奇认为。

在这五年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博客上撰文,抨击“学术行政化严重地影响中国大学的发展”;安徽大学教授何家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学“官僚迹象明显,我已忍无可忍”;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亦认为大学官本位影响学术发展,而“不管社会怎样发生变化,科学、民主和创新的大学精神应是大学文化永恒的不变量”。如此种种。

五年级数学论文范文7

职业技术教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们解放了思想,认识到“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使中等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严重脱节的状况。中国的重要特点是人口多、底子薄,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才能使人口的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的优势。正如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初中级应用型的建设人才和技术工人,因此,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摆到了突出的地位。

当今国际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职业教育肩负着提高千百万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职业教育研究就是在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遵循三个面向,推动职业教育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主战场培养各类人才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职教发展道路。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职教研究迎来了生机蓬勃的春天1、改革中等教育结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早在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教育事业必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会议认为要研究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问题。这是此后二十年中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改革和中等教育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先声。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报告提出改革中等教育结构主要是改革高中阶段的教育,改变高中阶段教育单一化的局面。二十年来,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中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宏观的调控和指导,即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成果又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宏观决策和政策措施的制订提供了依据,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而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中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与初等职业教育也有相应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初、中、高不同层次,又与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1980-1997年,普通高中学校数从31300所减少到13880所,学生数减少了119.72万人。而同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中等师范)的学校数则从9688所增加到17116所,学生数从226.3万人猛增到1089.51万人,增长4.8倍(增长情况见附图1),共计培养各类毕业生3085万人。这十七年,普通高中学生数所占比例从81%下降到44%,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则从19%上升到56%。

2、建立机构、制订规划,职教研究逐步展开

“文革”期间,教育研究工作已完全陷于停顿。为恢复教育研究工作,教育部于1978年7月4日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重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请示报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经国务院批准重建后,所内设立了“教育制度研究室”,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及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该室于1986年改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及成人教育研究室。以后,部分省市及高校也先后建立起一些职教研究机构,至1986年,中央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建有职教科研机构12个,高校建立的职教科研机构也有12个,各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先后成立了职教学会、职教研究会等学术团体75个。

随着职教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职教事业的宏观调控,1991年建立了部级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1993年,原中央教科所职教研究室并入职教中心研究所。现在,随着职教事业的迅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科研队伍也不断壮大,已初步形成了由职教行政部门、职教科研机构、职业教育院校和职业教育学术团体组成的、专兼职研究人员相结合的职教科研队伍。部级的职教科研机构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和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有些业务部委和行业也建有职教研究所(室)。独立设置的省级职教科研机构有上海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和湖南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等。各省级教育科学研究所(院)一般均设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所,一些高等院校如华东师大及某些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职业大学、职工大学也设有职教研究室。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是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下设10个专业委员会,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历史悠久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一贯重视职教研究,有研究组织和专兼职研究人员,并出版学术刊物《教育与职业》。

一般的市、县及重点职业学校均建立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师资的培训工作。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有相当数量和较高水平的职教科研队伍,他们为职教事业的发展,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着广泛和逐步深入的研究,为行政决策提供咨询。据职教中心研究所最近的统计,现在全国共有中央级和省市级职教研究机构(所、室)81个,中央级和省级专职研究人员约400人。

早在1978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教育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1979年1月,了《教育科学发展规划纲要》(草案)(1978-1985年),在该纲要的研究项目教育制度重点项目内,提出了要重点研究建立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进行中学教育结构改革的实验研究以及高中设置职业课程与训练制度的研究。《纲要》在此把教育结构改革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摆在重要地位。

纵观20年来职教研究工作的开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1)介绍外国职教,研究我国职教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在世界上也还很年青,在我国该学科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各地学者纷纷介绍国外职业教育的现状和体制、理论和模式、教学过程和管理,纠正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为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提供有益经验和模式。此时,陆续出版了为数不少的一批译介国外职业教育的著作。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西德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六国技术教育史》、《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国外职业技术培训研究》、《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学》、《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苏联职业技术教育简史》、《七国职业技术教育》、《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初探》、《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及一批介绍国外职业指导的丛书。这些著作为我们了解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理论、结构、体系、发展历程、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

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和职业教育的重新起步主要发生在八十年代初,实践中遇到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全国各地许多从事职业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及教育研究人员纷纷开展职教研究。这时,属于起步阶段的研究以应用为主,它与职教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研究成果多为论文,发表在各类报纸刊物上,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建议。立足于基层的实际工作者的大量研究使职教研究有着广泛和深厚的基础,不仅成果丰硕,其中不乏颇有深度和较高水平的成果,也使全国性的职教科研规划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1983年开始实施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及全国教育科学“六五”规划重点项目(83-85)有一项为《技术职业教育的研究》,由李蔺田等同志负责。研究成果为研究报告。报告根据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有关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精神,提出了职教体系为“两大类型、多种层次、自成序列”的构想,报告还对职教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的设想,对加强职教管理,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2)开展理论研究,进行学科建设

在介绍国外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体系的同时,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开始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并不断有成果问世,陆续出版了一批专著。较早的是《职业教育概论》、《技术教育概论》、《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

从1986年开始实施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和全国教育科学“七五”规划安排看,理论研究的比例有所增加,部级部委级课题共129项,其中理论研究25项,占19.4%,应用研究仍占主要部分,有95项,占73.6%,实验研究9项,占7%。职教研究立项11项,理论研究受到重视,并有专门立项,如《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职业指导研究与实验》等。此外,还有一大批职教专兼职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从事为数众多的一系列理论研究,包括课题规划以外的研究,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科建设上取得较丰硕的成果,出版了一系列专著。主要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学》、《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此外,还有不少学者撰写的专著问世。如《职业技术教育概论》、《中专教育概论》、《职业技术教育导论》、《职业技术教育学导论》、《职业技术教育新论》、《中国职业教育史》、《职业培训概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等等。这批为数众多的学术专著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建设构建了理论体系的框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职教研究密切结合改革实践,为行政决策服务,推动职教事业迅速发展。

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关系密切,实践性强,职业教育又处于重大的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职教研究必须密切结合改革的实践,探讨和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推动职教事业的迅速发展.

(1)理顺管理体制、确立多元办学体制。

职业教育要为各行各业培养适用人才,而中国的特点之一是人口多,职业教育底子薄,因此,办好职业教育就不是教育系统一家的事,需要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必然涉及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

改革初期,职业学校办学困难重重,资金设备严重不足,教师、教材缺乏,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和探索,各地兴起了校企联办职业教育新风,大力提倡企事业单位办学、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形成全社会办职业教育的大职业教育观,开始建立多元办学体制。在研究领域,“七五”规划中有《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相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同步改革的研究》,政府出台了“先培训后就业”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政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办学资金设备不足、师资教材缺乏及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密切了职教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使职教进一步增强了办学活动,明确了服务方向。

(2)职教发展比例问题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明确提出的方针,职业教育在中等教育结构中,尤其是在高中教育阶段中应占多少比例一直是教育行政部门、职教工作者和职教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教育结构问题涉及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人才结构及教育投资结构问题.该问题在报纸刊物曾经引起过热烈的讨论,有人提出过职教发展的阈限.多数意见认为职教发展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适当的比例范围,也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000年,使中等职业技术学鹇学生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比例全国平均达到60%左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城市可达到70%.

(3)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八十年代,职教事业迅速发展,事业的发展涉及人财物三个因素,即师资、经费和教学设施。当时职教师资十分紧缺,数量严重不足,质量达不到要求,严重制约着职教事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教育科学“七五”规划有一个师资问题的立项,该课题工作结束后所提支的研究报告中对师资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建议。与此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召开过多次职教师资问题座谈会,各地的职教行政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原国家教委办公厅于1995年8月24日发出了《关于制定并落实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计划的通知》,然后,国家教育委员会又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建立了一批职教师资培养和进修基地,扩大了来源和进修渠道,目前职教师资数量基本满足需要,素质水平正不断提高。

(4)农业类专业招生滑坡问题

1993年,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农业类专业招生滑坡的现象,即农业类专业招生数与在校生数大幅度减少。全国招生数由92年的25万人下降至93年的16万人,减少34.6%,这一现象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职教行政部门与研究机构曾作过多次联合调查,通过调查,认识到滑坡问题与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转移、市场经济规律有关。农业类专业招生数适度编减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此“急转直下”的趋势,则超越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范围,若继续高速下滑,势心使农村职业教育脱离农村经济实际,形成新的不适应。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应根据各地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同时,要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对农业类专业采取适当的扶持和倾斜政策,建设示范学校,全面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实施创业教育,使毕业生能够真正掌握致富本领,对此,原国家教委与农业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办好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农业类专业的意见》(教职1996,5号),提出了应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农业类专业滑坡现象已基本上得到遏制。

4、专、兼、群相结合,组成一支强大的职教研究队伍。

职业教育固然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然而更多的是职教实践与改革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可喜的是许多职教行政管理人员,包括一些长期从事职教管理、经验丰富的离退休同志参加到职教研究的行列,还有许多长期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也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他们与专职研究人员组成了一支专兼群结合的研究队伍.使职教研究与职教改革密切结合,改革又促进职教研究。这是职教研究的一项经验,也是职教研究的一个特色.

二、职教研究成果丰硕

20年来职教的研究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学术理论成果;对实际工作的政策建议;研究手段与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建设;扩大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1、学术理论成果(1)、学科体系的理论框架初步形成

如前所述,“七五”、“八五”期间问世的学术专著颇丰,理论研究为学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学科体系的理论框架初步形成,这是职教研究的重大成果。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在世界上以及在我国还很年轻,很不成熟,其分支学科,如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学、职业技术教育经济学等很难说已经成形,而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史同职业技术教育学一样仍处于初创阶段。然而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门教育学科,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和成熟一般认为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其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也会不断发展和完善。毋庸置疑,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与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步,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令人欣慰。

(2)、职教体系理论研究取得较好成果

“七五”单独立项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以学制体系为主,选取机电、,铁路、商业、金融、卫生、农村各业以及一些开放城市作调查研究。其成果研究报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职教体系的若干原则,如职教结构必须与社会人才结构相适应;职教应与普教、职业培训沟通;文化基础与专业技术、技能协调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等。报告提出了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实施方案。

对建立我国的职教体系,各地的研究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还发表了许多文章和专著,其成果大多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所采纳,如主要包括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三级分流的确立;实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农业、科技与教育相结合;国家宏观管理、社会积级参与、学校自主办学;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形式多样,职前职后衔接,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3)、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研究勾划了我国职教未来发展蓝图

对职教发展规划的研究,“七五”,尤其是“八五”有许多立项,如2000年我国职教的发展战略、合理比例;区域发展规划如“老少山边侨”地区、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城市职教、西北五省区职教发展、农村职教的布局结构等。“九五”教育规划尚有多项发展规划的课题起步研究,如经济发达地区、中部农村地区、西部贫困地区、三峡库区。农村社区、经济特区、苏南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等,这些项目的研究将把职教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有助于各地职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2、若干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职教事业的发展,职教研究也不断发展。职教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大量的问题是实际问题,职教研究更多的是应用研究。

由于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专业研究机构和职教社团抓得紧,加上广大的职教实际工作者和职教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许多重大现实问题得到了及时的研究和解决。归纳起来,这些年来主要解决了以下一些重大现实问题:

(1)职教立法的研究为立法机构制订职业教育法提供了依据

早在《教育科学发展规划纲要》(草案)(1978-1985)中就提到了“教育立法问题研究”,虽然没有在科研规划中立项,但由于职教事业发展的紧迫需要,职教行政部门和职教研究机构对职教立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各地的学者和职教行政管理人员也在媒体上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对职教立法展开了多次的讨论,如《职教立法模式初探》、《制定职业技术教育法的构想》、《国内职教立法工作的进展情况》、《对我国职业教育立法问题的探讨》、《加快民办学校立法,推动民办职教发展》等等。在各省市已制订的职教地方法规的基础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为职教立法奠定了政策基础和构建了总体框架,《职业教育法》最终经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1996年9月1日起颁布实施。

(2)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转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长期以来农村的普通教育、基础教育仍沿袭着传统的升学路子,教育未能密切结合农村建设的实际,为广大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职业中学迅速恢复和发展,鄙薄职业教育的思想受到批判。教育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立足农村。

(3)职教研究与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

职业教育与生产部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落实到适当的职业岗位上才能产生效益。因此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与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同步。对此,教育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的许多同志作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发表过大量论文。立项研究的有七五全国重点项目《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相关劳动人事制度同步改革的研究》,研究报告为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在劳动就业制度上的一系列改革,如“先培训后就业”“优先录用受过培训的人员”以及一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制定和实行都表明了行政部门吸取了研究人员和广大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又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教育过程、教学改革落实到对培养目标的能力培养上。

职业教育及教学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与教学实验和生产实习关系密切,我国的职业教育一向重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近年来我们借鉴了前苏联的生产实习的经验,德国的“双元制”徒工培训的经验和北美社区学院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经过职教研究人员和广大职教工作者的探索和实践,应该说目前我国的广大职教工作者在教育思想上都认识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过去比较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转变到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正围绕着能力培养这一目标去进行,在理论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在实践中取得了不少经验。

由于职业教育重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全面素质,实施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课程开发,实施创业教育,这不仅推进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也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素质和水平。

此外,对职业教育的评估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与部级的省级重点校建设相结合,职教行政部组织了几次评估、研究人员从理论上和评估指标体系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重要的经验,为今后职教评估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发展问题

以短期职业大学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兴起于八十年代初,当时全国陆续出现了一批市办短期职业大学,最多时达到128所。由于对兴办高等教育认识不尽一致,其管理归属、经费来源,毕业生的就业等也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职业大学发展迟缓。学术界对此极为关注,教育研究“七五”、“八五”规划均有立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途径及其特色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也不断组织学术研究,研究成果有研究报告、专著和大量的论文,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同志也发表了不少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文章。短期职业大学和一批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及少数部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在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从中取得的成果对我国高等职教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3、研究手段与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建设(1)、文献信息库与职教网络的建设

职教信息与网络是职教研究的一种手段,是职教研究机构自身建设的一部分,也是职教事业的发展所必须,通过文献信息库和职教网络的建设(将来并入国家教育网并与国际互联网联网),为职教研究机构、职教行政部门及各类职业学校提供信息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职教中心所已初步建成了如下5个文摘信息库:图书目录题录库、期刊论文题录库、期刊论文文摘库、政策法规资料库、省级职教研究机构资料库。对国内外有关职教的文献与信息,经过整理加工,现在以不定期的刊物《职教文献与信息》面世,至今已出版四期:《职教研究机构简介》、《教学文摘专集》、《外国职教文摘专集1、2》等。

对于职教信息网络的建设,“九五”教育科研规划已有立项:《建立全国职教信息网际网络的研究》。由职教中心所与地方的一些研究机构共同实施,目前已建立职教主页。除计算机网络外,正在建立职教研究的“协作网”,开展信息的交流和研究的协作。

职教中心研究所从1994年起每年编制并定期《职业教育年度报告》,内容有:一、综述;二、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三、师资;四、农村职业教育;五、职教经费。职教年度报告旨在反映该年度我国职业教育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概述已发生的重大事件,提出存在的重大问题,列出主要的统计数据和图表,为各级职教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经过提炼的信息。

(2)、传播媒体(报纸刊物)的建设和教学媒体的研制

报纸刊物是信息的载体,也是职教研究的一种手段,既传递信息也推广研究成果。椐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的职教报刊60余种,(3)教学媒体的研制。随着音像技术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司和职教中心研究所编写出版了一些职校校长培训和师资培训教材,翻译出版了一些德国双元制的职教课程的教材,如《汽车基础教程》以及一批教学录像带(46个节目)。1997年10月,职教中心所组织召开了”职业教育教学媒体研讨会“,有11个省市的职教工作者及德国专家出席。

4、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

借鉴国外办职教的先进经验,发展有我国自已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体系是我国职教界的一贯主张。多年来,我们一直注意研究和借鉴德国的“双元制”等世界上影响较大的一些职教模式以及课程开发的方法。

我国与联邦德国在职教领域有密切的合作关系,我们派出多批学者和教学与行政人员赴德国访问或进修,在六个城市和某些行业实行“双元制”试点,在各地还有如天津的“中德培训中心”等二十多个职教项目在实施,

为博采各家之长,我们也借鉴加拿大社区学院的“能力本位教育及课程开发的方法”,《中加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合作项目》(1990-1996),我国派出多批职教工作者赴加拿大考察进修,有数十所项目学校引进和试验加拿大社区学院的课程开发方法,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1993年9月,由国家教委和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在北京联合主办了“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有20个国家、地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银行的代表应邀参加了研讨会。这是一次由我国的专家学者和职教行政官员与国际众多职教专家与职教官员进行的深入的学术交流。

为了加强我国与国际职教界的交流与合作,“职教中心研究所”作为国家的代表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UNEVOC),成为其成员,参与其学术交流活动,提交我们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报告,作出了我们应作的贡献。

与此同时,我国作为UNEVOC的成员,参与了该项目组织的课程开发,借鉴并推广"创业教育"的经验,并从信息网络中获取有关国家的职教信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与世界银行合作实施的职教贷款.先后两期共计8000万美元.对我国职教师资的培训,对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评估表明世行职教贷款项目的实施是卓有成效的,令人满意的。

三、“九五”职教科研工作的新进展及期的展望

为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更好地制订职业技术教育的“九五”科研规划,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994年冬委托职教中心研究所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研究状况进行调研,以便提高职教学科“九五”规划的整体水平,使之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职教研究的发展。

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对职教研究的研究,为此,由职教司与职教中心所联合组成了工作小组,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研。调查研究采取文献检索、成果分析、专家咨询(书面征询33名专家意见)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六五”、“七五”、“八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所列项目及其成果作了统计和分析,对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应用研究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证和分析,最后提交了一份《职业技术教育“九五”规划学科调研报告》,报告对制订“九五”职教科研规划提供了建议。这是一项承先启后的工作,也是职教科研的一项重要成果。

我国的教育科研分为12大类,职业技术教育是其中之一。从以前的情况看,职教研究的立项偏少。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上海市智力开发研究所1990年的调查,八十年代全国528个主要教育研究机构承担的课题数达4337项,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类95项,占总课题数的2.19%,显然,作为12大类之一的职业技术教育所占比例偏低。

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职业技术教育类立项41项,其中部级重点课题2项,教委级重点课题22项,部委级重点课题3项,社会科学基金与青年社科基金课题6项,青年专项课题6项,一般课题2项。均超过“六五”规划(1项)、“七五”规划(11项)、“八五”规划(31项)。

从研究内容看,“九五”规划复盖面广,以区域职教发展及各类职教发展占多数,如经济发达地区、苏南地区、经济特区、中部地区、贫困地区、农村社区、三峡库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川藏边区,高等、中等、初等、残疾儿童的职业教育;职业指导;比较研究;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法与专业设置;职业资格与考核;职教信息网络;职教与劳动力市场;职教与普教的衔接与沟通;等等。研究范围侧重于中观和微观,研究领域趋向具体和深入。“九五”规划的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各类职业教育在不同层次和特定地区的深入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职业技术人才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教事业的迅猛发展亟须加强职教研究工作和研究队伍的建设,为此建议增加职教研究的经费投入,扩大研究队伍,提高研究人员水平,以促进职教研究和职教事业的发展.为科教兴国,为实现现国家建设"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作出贡献。

主要参考资料:

1、《教育科研体制、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1993年。

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概况》,王明达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3月。

3、《职业技术教育“九五”规划学科调研报告》,职教中心所,1995年6月。

五年级数学论文范文8

职业技术教育在“”期间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们解放了思想,认识到“”造成的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使中等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严重脱节的状况。中国的重要特点是人口多、底子薄,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才能使人口的负担转变为人才资源的优势。正如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初中级应用型的建设人才和技术工人,因此,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摆到了突出的地位。

当今国际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职业教育肩负着提高千百万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职业教育研究就是在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遵循三个面向,推动职业教育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主战场培养各类人才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职教发展道路。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职教研究迎来了生机蓬勃的春天1、改革中等教育结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早在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教育事业必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会议认为要研究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问题。这是此后二十年中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改革和中等教育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先声。1980年10月7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报告提出改革中等教育结构主要是改革高中阶段的教育,改变高中阶段教育单一化的局面。二十年来,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逐渐有所改变。

中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宏观的调控和指导,即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成果又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宏观决策和政策措施的制订提供了依据,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而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尤其是中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与初等职业教育也有相应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体,初、中、高不同层次,又与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1980-1997年,普通高中学校数从31300所减少到13880所,学生数减少了119.72万人。而同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中等师范)的学校数则从9688所增加到17116所,学生数从226.3万人猛增到1089.51万人,增长4.8倍(增长情况见附图1),共计培养各类毕业生3085万人。这十七年,普通高中学生数所占比例从81%下降到44%,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则从19%上升到56%。

2、建立机构、制订规划,职教研究逐步展开

“”期间,教育研究工作已完全陷于停顿。为恢复教育研究工作,教育部于1978年7月4日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重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请示报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经国务院批准重建后,所内设立了“教育制度研究室”,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及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该室于1986年改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及成人教育研究室。以后,部分省市及高校也先后建立起一些职教研究机构,至1986年,中央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建有职教科研机构12个,高校建立的职教科研机构也有12个,各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还先后成立了职教学会、职教研究会等学术团体75个。

随着职教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强职教事业的宏观调控,1991年建立了部级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1993年,原中央教科所职教研究室并入职教中心研究所。现在,随着职教事业的迅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科研队伍也不断壮大,已初步形成了由职教行政部门、职教科研机构、职业教育院校和职业教育学术团体组成的、专兼职研究人员相结合的职教科研队伍。部级的职教科研机构有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和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有些业务部委和行业也建有职教研究所(室)。独立设置的省级职教科研机构有上海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和湖南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等。各省级教育科学研究所(院)一般均设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所,一些高等院校如华东师大及某些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职业大学、职工大学也设有职教研究室。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是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下设10个专业委员会,从事职业教育研究。

历史悠久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一贯重视职教研究,有研究组织和专兼职研究人员,并出版学术刊物《教育与职业》。

一般的市、县及重点职业学校均建立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从事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师资的培训工作。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有相当数量和较高水平的职教科研队伍,他们为职教事业的发展,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着广泛和逐步深入的研究,为行政决策提供咨询。据职教中心研究所最近的统计,现在全国共有中央级和省市级职教研究机构(所、室)81个,中央级和省级专职研究人员约400人。

早在1978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教育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1979年1月,了《教育科学发展规划纲要》(草案)(1978-1985年),在该纲要的研究项目教育制度重点项目内,提出了要重点研究建立适应四个现代化需要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进行中学教育结构改革的实验研究以及高中设置职业课程与训练制度的研究。《纲要》在此把教育结构改革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摆在重要地位。

纵观20年来职教研究工作的开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1)介绍外国职教,研究我国职教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在世界上也还很年青,在我国该学科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中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各地学者纷纷介绍国外职业教育的现状和体制、理论和模式、教学过程和管理,纠正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为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提供有益经验和模式。此时,陆续出版了为数不少的一批译介国外职业教育的著作。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西德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六国技术教育史》、《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国外职业技术培训研究》、《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学》、《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苏联职业技术教育简史》、《七国职业技术教育》、《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初探》、《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以及一批介绍国外职业指导的丛书。这些著作为我们了解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理论、结构、体系、发展历程、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

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和职业教育的重新起步主要发生在八十年代初,实践中遇到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全国各地许多从事职业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及教育研究人员纷纷开展职教研究。这时,属于起步阶段的研究以应用为主,它与职教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研究成果多为论文,发表在各类报纸刊物上,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建议。立足于基层的实际工作者的大量研究使职教研究有着广泛和深厚的基础,不仅成果丰硕,其中不乏颇有深度和较高水平的成果,也使全国性的职教科研规划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1983年开始实施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及全国教育科学“六五”规划重点项目(83-85)有一项为《技术职业教育的研究》,由李蔺田等同志负责。研究成果为研究报告。报告根据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有关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精神,提出了职教体系为“两大类型、多种层次、自成序列”的构想,报告还对职教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的设想,对加强职教管理,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2)开展理论研究,进行学科建设

在介绍国外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体系的同时,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开始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研究,并不断有成果问世,陆续出版了一批专著。较早的是《职业教育概论》、《技术教育概论》、《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

从1986年开始实施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和全国教育科学“七五”规划安排看,理论研究的比例有所增加,部级部委级课题共129项,其中理论研究25项,占19.4%,应用研究仍占主要部分,有95项,占73.6%,实验研究9项,占7%。职教研究立项11项,理论研究受到重视,并有专门立项,如《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职业指导研究与实验》等。此外,还有一大批职教专兼职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从事为数众多的一系列理论研究,包括课题规划以外的研究,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科建设上取得较丰硕的成果,出版了一系列专著。主要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学》、《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此外,还有不少学者撰写的专著问世。如《职业技术教育概论》、《中专教育概论》、《职业技术教育导论》、《职业技术教育学导论》、《职业技术教育新论》、《中国职业教育史》、《职业培训概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学》等等。这批为数众多的学术专著为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建设构建了理论体系的框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职教研究密切结合改革实践,为行政决策服务,推动职教事业迅速发展。

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关系密切,实践性强,职业教育又处于重大的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职教研究必须密切结合改革的实践,探讨和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推动职教事业的迅速发展.

(1)理顺管理体制、确立多元办学体制。

职业教育要为各行各业培养适用人才,而中国的特点之一是人口多,职业教育底子薄,因此,办好职业教育就不是教育系统一家的事,需要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必然涉及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

改革初期,职业学校办学困难重重,资金设备严重不足,教师、教材缺乏,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和探索,各地兴起了校企联办职业教育新风,大力提倡企事业单位办学、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形成全社会办职业教育的大职业教育观,开始建立多元办学体制。在研究领域,“七五”规划中有《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相关的劳动人事制度同步改革的研究》,政府出台了“先培训后就业”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政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办学资金设备不足、师资教材缺乏及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密切了职教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使职教进一步增强了办学活动,明确了服务方向。

(2)职教发展比例问题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明确提出的方针,职业教育在中等教育结构中,尤其是在高中教育阶段中应占多少比例一直是教育行政部门、职教工作者和职教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教育结构问题涉及某一特定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人才结构及教育投资结构问题.该问题在报纸刊物曾经引起过热烈的讨论,有人提出过职教发展的阈限.多数意见认为职教发展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适当的比例范围,也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到2000年,使中等职业技术学鹇学生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总数的比例全国平均达到60%左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城市可达到70%.

(3)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八十年代,职教事业迅速发展,事业的发展涉及人财物三个因素,即师资、经费和教学设施。当时职教师资十分紧缺,数量严重不足,质量达不到要求,严重制约着职教事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此,教育科学“七五”规划有一个师资问题的立项,该课题工作结束后所提支的研究报告中对师资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建议。与此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召开过多次职教师资问题座谈会,各地的职教行政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原国家教委办公厅于1995年8月24日发出了《关于制定并落实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计划的通知》,然后,国家教育委员会又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建立了一批职教师资培养和进修基地,扩大了来源和进修渠道,目前职教师资数量基本满足需要,素质水平正不断提高。

(4)农业类专业招生滑坡问题

1993年,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农业类专业招生滑坡的现象,即农业类专业招生数与在校生数大幅度减少。全国招生数由92年的25万人下降至93年的16万人,减少34.6%,这一现象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职教行政部门与研究机构曾作过多次联合调查,通过调查,认识到滑坡问题与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转移、市场经济规律有关。农业类专业招生数适度编减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此“急转直下”的趋势,则超越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范围,若继续高速下滑,势心使农村职业教育脱离农村经济实际,形成新的不适应。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应根据各地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同时,要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对农业类专业采取适当的扶持和倾斜政策,建设示范学校,全面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实施创业教育,使毕业生能够真正掌握致富本领,对此,原国家教委与农业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办好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农业类专业的意见》(教职1996,5号),提出了应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农业类专业滑坡现象已基本上得到遏制。

4、专、兼、群相结合,组成一支强大的职教研究队伍。

职业教育固然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然而更多的是职教实践与改革中出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可喜的是许多职教行政管理人员,包括一些长期从事职教管理、经验丰富的离退休同志参加到职教研究的行列,还有许多长期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也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他们与专职研究人员组成了一支专兼群结合的研究队伍.使职教研究与职教改革密切结合,改革又促进职教研究。这是职教研究的一项经验,也是职教研究的一个特色.

二、职教研究成果丰硕

20年来职教的研究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学术理论成果;对实际工作的政策建议;研究手段与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建设;扩大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1、学术理论成果(1)、学科体系的理论框架初步形成

如前所述,“七五”、“八五”期间问世的学术专著颇丰,理论研究为学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学科体系的理论框架初步形成,这是职教研究的重大成果。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在世界上以及在我国还很年轻,很不成熟,其分支学科,如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学、职业技术教育经济学等很难说已经成形,而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史同职业技术教育学一样仍处于初创阶段。然而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门教育学科,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和成熟一般认为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其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也会不断发展和完善。毋庸置疑,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与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步,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科建设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令人欣慰。

(2)、职教体系理论研究取得较好成果

“七五”单独立项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研究》以学制体系为主,选取机电、,铁路、商业、金融、卫生、农村各业以及一些开放城市作调查研究。其成果研究报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职教体系的若干原则,如职教结构必须与社会人才结构相适应;职教应与普教、职业培训沟通;文化基础与专业技术、技能协调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等。报告提出了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实施方案。

对建立我国的职教体系,各地的研究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还发表了许多文章和专著,其成果大多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所采纳,如主要包括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三级分流的确立;实行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农业、科技与教育相结合;国家宏观管理、社会积级参与、学校自主办学;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形式多样,职前职后衔接,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3)、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研究勾划了我国职教未来发展蓝图

对职教发展规划的研究,“七五”,尤其是“八五”有许多立项,如2000年我国职教的发展战略、合理比例;区域发展规划如“老少山边侨”地区、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城市职教、西北五省区职教发展、农村职教的布局结构等。“九五”教育规划尚有多项发展规划的课题起步研究,如经济发达地区、中部农村地区、西部贫困地区、三峡库区。农村社区、经济特区、苏南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等,这些项目的研究将把职教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有助于各地职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2、若干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职教事业的发展,职教研究也不断发展。职教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大量的问题是实际问题,职教研究更多的是应用研究。

由于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专业研究机构和职教社团抓得紧,加上广大的职教实际工作者和职教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许多重大现实问题得到了及时的研究和解决。归纳起来,这些年来主要解决了以下一些重大现实问题:

(1)职教立法的研究为立法机构制订职业教育法提供了依据

早在《教育科学发展规划纲要》(草案)(1978-1985)中就提到了“教育立法问题研究”,虽然没有在科研规划中立项,但由于职教事业发展的紧迫需要,职教行政部门和职教研究机构对职教立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各地的学者和职教行政管理人员也在媒体上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对职教立法展开了多次的讨论,如《职教立法模式初探》、《制定职业技术教育法的构想》、《国内职教立法工作的进展情况》、《对我国职业教育立法问题的探讨》、《加快民办学校立法,推动民办职教发展》等等。在各省市已制订的职教地方法规的基础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这一纲领性文件为职教立法奠定了政策基础和构建了总体框架,《职业教育法》最终经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1996年9月1日起颁布实施。

(2)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转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长期以来农村的普通教育、基础教育仍沿袭着传统的升学路子,教育未能密切结合农村建设的实际,为广大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职业中学迅速恢复和发展,鄙薄职业教育的思想受到批判。教育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立足农村。

(3)职教研究与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

职业教育与生产部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落实到适当的职业岗位上才能产生效益。因此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与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同步。对此,教育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的许多同志作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发表过大量论文。立项研究的有七五全国重点项目《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相关劳动人事制度同步改革的研究》,研究报告为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了参考。

在劳动就业制度上的一系列改革,如“先培训后就业”“优先录用受过培训的人员”以及一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制定和实行都表明了行政部门吸取了研究人员和广大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又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教育过程、教学改革落实到对培养目标的能力培养上。

职业教育及教学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与教学实验和生产实习关系密切,我国的职业教育一向重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近年来我们借鉴了前苏联的生产实习的经验,德国的“双元制”徒工培训的经验和北美社区学院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经过职教研究人员和广大职教工作者的探索和实践,应该说目前我国的广大职教工作者在教育思想上都认识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过去比较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转变到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正围绕着能力培养这一目标去进行,在理论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在实践中取得了不少经验。

由于职业教育重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全面素质,实施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课程开发,实施创业教育,这不仅推进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也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素质和水平。

此外,对职业教育的评估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与部级的省级重点校建设相结合,职教行政部组织了几次评估、研究人员从理论上和评估指标体系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取得了重要的经验,为今后职教评估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发展问题

以短期职业大学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兴起于八十年代初,当时全国陆续出现了一批市办短期职业大学,最多时达到128所。由于对兴办高等教育认识不尽一致,其管理归属、经费来源,毕业生的就业等也存在一些问题,致使职业大学发展迟缓。学术界对此极为关注,教育研究“七五”、“八五”规划均有立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途径及其特色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也不断组织学术研究,研究成果有研究报告、专著和大量的论文,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同志也发表了不少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文章。短期职业大学和一批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及少数部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在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从中取得的成果对我国高等职教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3、研究手段与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建设(1)、文献信息库与职教网络的建设

职教信息与网络是职教研究的一种手段,是职教研究机构自身建设的一部分,也是职教事业的发展所必须,通过文献信息库和职教网络的建设(将来并入国家教育网并与国际互联网联网),为职教研究机构、职教行政部门及各类职业学校提供信息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职教中心所已初步建成了如下5个文摘信息库:图书目录题录库、期刊论文题录库、期刊论文文摘库、政策法规资料库、省级职教研究机构资料库。对国内外有关职教的文献与信息,经过整理加工,现在以不定期的刊物《职教文献与信息》面世,至今已出版四期:《职教研究机构简介》、《教学文摘专集》、《外国职教文摘专集1、2》等。

对于职教信息网络的建设,“九五”教育科研规划已有立项:《建立全国职教信息网际网络的研究》。由职教中心所与地方的一些研究机构共同实施,目前已建立职教主页。除计算机网络外,正在建立职教研究的“协作网”,开展信息的交流和研究的协作。

职教中心研究所从1994年起每年编制并定期《职业教育年度报告》,内容有:一、综述;二、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三、师资;四、农村职业教育;五、职教经费。职教年度报告旨在反映该年度我国职业教育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概述已发生的重大事件,提出存在的重大问题,列出主要的统计数据和图表,为各级职教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经过提炼的信息。

(2)、传播媒体(报纸刊物)的建设和教学媒体的研制

报纸刊物是信息的载体,也是职教研究的一种手段,既传递信息也推广研究成果。椐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的职教报刊60余种,(3)教学媒体的研制。随着音像技术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职业技术教育司和职教中心研究所编写出版了一些职校校长培训和师资培训教材,翻译出版了一些德国双元制的职教课程的教材,如《汽车基础教程》以及一批教学录像带(46个节目)。1997年10月,职教中心所组织召开了”职业教育教学媒体研讨会“,有11个省市的职教工作者及德国专家出席。

4、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

借鉴国外办职教的先进经验,发展有我国自已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体系是我国职教界的一贯主张。多年来,我们一直注意研究和借鉴德国的“双元制”等世界上影响较大的一些职教模式以及课程开发的方法。

我国与联邦德国在职教领域有密切的合作关系,我们派出多批学者和教学与行政人员赴德国访问或进修,在六个城市和某些行业实行“双元制”试点,在各地还有如天津的“中德培训中心”等二十多个职教项目在实施,

为博采各家之长,我们也借鉴加拿大社区学院的“能力本位教育及课程开发的方法”,《中加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合作项目》(1990-1996),我国派出多批职教工作者赴加拿大考察进修,有数十所项目学校引进和试验加拿大社区学院的课程开发方法,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1993年9月,由国家教委和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在北京联合主办了“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有20个国家、地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银行的代表应邀参加了研讨会。这是一次由我国的专家学者和职教行政官员与国际众多职教专家与职教官员进行的深入的学术交流。

为了加强我国与国际职教界的交流与合作,“职教中心研究所”作为国家的代表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UNEVOC),成为其成员,参与其学术交流活动,提交我们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报告,作出了我们应作的贡献。

与此同时,我国作为UNEVOC的成员,参与了该项目组织的课程开发,借鉴并推广"创业教育"的经验,并从信息网络中获取有关国家的职教信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我国与世界银行合作实施的职教贷款.先后两期共计8000万美元.对我国职教师资的培训,对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评估表明世行职教贷款项目的实施是卓有成效的,令人满意的。

三、“九五”职教科研工作的新进展及期的展望

为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更好地制订职业技术教育的“九五”科研规划,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994年冬委托职教中心研究所对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的研究状况进行调研,以便提高职教学科“九五”规划的整体水平,使之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职教研究的发展。

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对职教研究的研究,为此,由职教司与职教中心所联合组成了工作小组,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研。调查研究采取文献检索、成果分析、专家咨询(书面征询33名专家意见)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六五”、“七五”、“八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所列项目及其成果作了统计和分析,对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应用研究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证和分析,最后提交了一份《职业技术教育“九五”规划学科调研报告》,报告对制订“九五”职教科研规划提供了建议。这是一项承先启后的工作,也是职教科研的一项重要成果。

我国的教育科研分为12大类,职业技术教育是其中之一。从以前的情况看,职教研究的立项偏少。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上海市智力开发研究所1990年的调查,八十年代全国528个主要教育研究机构承担的课题数达4337项,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类95项,占总课题数的2.19%,显然,作为12大类之一的职业技术教育所占比例偏低。

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职业技术教育类立项41项,其中部级重点课题2项,教委级重点课题22项,部委级重点课题3项,社会科学基金与青年社科基金课题6项,青年专项课题6项,一般课题2项。均超过“六五”规划(1项)、“七五”规划(11项)、“八五”规划(31项)。

从研究内容看,“九五”规划复盖面广,以区域职教发展及各类职教发展占多数,如经济发达地区、苏南地区、经济特区、中部地区、贫困地区、农村社区、三峡库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川藏边区,高等、中等、初等、残疾儿童的职业教育;职业指导;比较研究;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法与专业设置;职业资格与考核;职教信息网络;职教与劳动力市场;职教与普教的衔接与沟通;等等。研究范围侧重于中观和微观,研究领域趋向具体和深入。“九五”规划的研究将有助于促进各类职业教育在不同层次和特定地区的深入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职业技术人才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教事业的迅猛发展亟须加强职教研究工作和研究队伍的建设,为此建议增加职教研究的经费投入,扩大研究队伍,提高研究人员水平,以促进职教研究和职教事业的发展.为科教兴国,为实现现国家建设"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作出贡献。

主要参考资料:

1、《教育科研体制、规划与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1993年。

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概况》,王明达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年3月。

五年级数学论文范文9

 

题目《XXXXXX》动画的创意说明

学院(部)美术学院

专业动画(本)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1

英文摘要、关键词........................................................2

引言...................................................................3

第一部分《xxxxx》动画作品陈述.........................................4

一、动画的故事情节......................................................

二、动画的剧情分析......................................................

三、动画创作流程说明....................................................

四、动画的风格与特点....................................................

第二部分《xxxxx》动画创作的艺术分析....................................

一、动画作品《......》中的×××........................................

二、动画作品《......》×××的创意流程..................................

三、动画作品《......》×××的艺术创新点................................

第三部分《xxxxx》动画制作的技术分析....................................

一、动画作品《......》中×××的制作技术................................

二、动画作品《......》中×××的技术流程................................

三、动画作品《......》中×××的技术创新点.............................

第四部分创作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声明...................................................................

目录写作要求:

1、目录黑体小二号,居中,目录之间应该空两个字距;目录下的内容用仿宋小四加粗,间距-固定值-24

2、目录页码不需要用页码表示;

3、分级目录要准确,其中,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为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为:一、二、。。。

三级目录为:(一)(二)。。。。.四级目录为:1、2、..五级目录为:(1)(2)。。。。注意:一二级目录内容为规定格式,不能变动。三四五级目录内容不用在此页显示

本页单面打印

【摘要】:

【关键词】: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写作要求:

1、摘要和关键词为黑体五号

2、其它为仿宋五号

3、行与行之间的间距为:段落—固定值—24

4、摘要前需提行

5、关键词之间需用“;”间隔

6、摘要内容不少于100-300字之间;关键词不少于3个,不超过6个

7、从本页开始,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在目录里体现出

8、本页单面打印

Abstract:

Keywords: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写作要求:

1、英文翻译为摘要和关键词的翻译

2、所有英文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五号

3、Abstract和Keywords单词需加粗

4、行与行之间的间距为:段落—固定值—24

5、Abstract前需提行

6、Keywords内容之间需用“;”间隔,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需大写。

7、摘要内容与关键词的英文翻译必须与中文保持一致,

8、本页单面打印

引言

引言写作要求:

1、引言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引言前应该提一行,字体:居中黑体小二

间距:段落—>固定值?24

2、内容:不少于500字,字体:仿宋五号

3、正文段前应空两个字距

4、从引言起到第四部分理论总结为双面打印

5、从引言到第四部分,要求字数达到4000字以上,学生创作过程分析图五张以上。正文必须结合于自己的创作来写创作说明!

6、论文撰写规范要求:

年月必须用阿拉伯数字表达,完整写入,如:99年4月---?1999年4月

世纪必须用中文表达,如:20世纪90年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7、从此页起双面面打印

正文(包括结论)写作要求:

1、设计说明正文章节顺序,

一级目录:第一部分作品陈述第二部分延展性课题分析第三部分理论总结

二级目录:一、二、。。。。

其中,一二级目录内容为规定格式,不能随意变动目录的内容

三级目录:(一)(二)(三)。。。四级目录:1、2、3、。。。。五级目录:(1)(2)(3)。。。。。

除二级目录字体因加粗外,其它均为仿宋五号

2、正文中图片表示方法:

正文中必须有五张以上的创作过程分析图,每一幅图片必须附有文字说明,在文字中必须标注出(如图X-X)所示,凡是在第1章里的图,图号按序编为“图1-X”

图与正文排列方式如:

1:单幅图排列

正文XXXXXXXXXXXXXXXX(如图1-1所示):

图1-1实验室(该字体为五号,黑体,放置在图中间)

正文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多幅图排列

文字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如图1-2所示):

图1-2作品图片(该字体为五号,黑体,放置在图中间)

文字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注意:图1-1图1-2不能放在一起,中间必须有文字说明来间隔

3、部分数字写法:

正文字体:

除一、二、三级目录有特殊要求外,其它内容均用:仿宋五号

段与段之间的间距为:段落?固定值?24

第一部分《XXXXX》动画作品的陈述

一、动画的故事情节

二、动画的剧情分析

三、动画创作流程说明

四、动画的风格与特点

第一部分写作内容要求:

(1)完整而具体的陈述本组创作的动画短片的故事情节,并对主要的角色关系、剧情结构进行扼要说明,写明动画的风格类型(比如:写实、写意,或借鉴的艺术手法:剪纸风格、线描风格、木刻风格等)和创作类型(比如:二维、三维、实物定格等),以及该动画短片的创作流程和艺术特点。

第二部分《XXXXX》动画创作的艺术分析

一、动画作品《......》中的×××

写作内容要求:

(1)×××指的是本人在动画创作团队中担当的创作任务和工作(比如:剧情主题、动画导演、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设计、音乐音效、后期剪辑等,当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细化,比如:角色设计中的动作表情与性格、服饰与性格;场景设计中的空间与主题表达、色彩与主题表达......等。)

(2)本段落要对本组创作的动画短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地阐述。

二、动画作品《......》中×××的创意流程

写作内容要求:

(1)详细地写出×××的创意流程,以此展现创意思维和设计思维的连续性,并附上创意各阶段的设计草图,其中包括成熟的或不成熟的各类草图,并做出具体分析。

(2)本段落要对本组创作的动画短片中的×××的创意进行总体评价。

三、动画作品《......》中×××的艺术创新点

写作内容要求:

(1)详细地写出动画短片×××的艺术创新点,比如:在本次动画创作中,是否能针对×××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艺术观点和艺术表现手法,这些艺术观点和艺术表现手法是否有艺术理论的依据支撑,国内外动画创作是否有类似的艺术观点和艺术表现手法,研究状况与应用情况怎样,如果是艺术观点和艺术表现手法是原创的,就根据本组的动画短片创作来进行具体阐述;如果艺术观点和艺术表现手法是借鉴的,就写出观点和手法出处,并列举出具体的创作案例(商业动画片、实验动画片等),并写明这些观点和手法在本组动画短片的应用情况。

(2)以上内容只是陈述要点或提示,并不代表只写这点内容,根据具体的阐述需要,可自由发挥。

第三部分《XXXXX》动画制作的技术分析

一、动画作品《......》中×××的制作技术

写作内容要求:

(1)×××指的是本人在动画创作团队中担当的制作任务和工作(比如:二维动画中的原画绘制、场景绘制、音乐音效、二维动画的后期合成与剪辑等;三维动画中的角色模型、场景模型、灯光材质、动作绑定、音乐音效、三维动画的后期合成与剪辑等。)

(2)本段落要对本组创作的动画短片中×××的相关技术进行详细地阐述。

二、动画作品《......》中×××的技术流程

写作内容要求:

(1)详细地写明×××制作的技术流程,以此展现动画制作的连续性,陈述×××制作中所用到的相关软件,并详细地写出具体的应用技巧,并附上×××制作的精选截图。

(2)本段落要对本组创作的动画短片中的×××的制作的技术进行总体评价。

三、动画作品《......》中×××的技术创新点

写作内容要求:

(1)详细地写出×××制作中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这些技术在国内外动画创作中的具体状况和发展趋势,在本次动画制作中,有无技术创新点,比如:是否能针对各个环节提出新的技术手段,是否能创新性的应用现有的制作技术,如果有技术创新点,就根据本组的动画短片创作来进行技术应用阐述(附上精选制作图例)。

(2)以上内容只是陈述要点或提示,并不代表只写这点内容,根据具体的阐述需要,可自由发挥。

第四部分创作总结

该部分写作要求:

(1)详细地写出动画短片的创作总结,列举在动画创作过程中对技术应用与艺术创新的整体收获,结合动画短片的创作,阐明自己的艺术观点和具体的技术应用技巧,并对自己在动画制作团队中的表现作一个总体评价。

(2)以上内容只是陈述要点或提示,并不代表只写这点内容,根据具体的阐述需要,充分表述

致谢

致谢写作要求:

1、致谢顶格居中排放,字体:黑体小二

2、致谢与正文之间应空一行

3、字体:仿宋五号;段落?固定值?24

4、本页单面打印

5、致谢字数不低于200字

参考文献

[1]孙立军.影视动画造型设计[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1):2—5

[2]诺曼?唐纳德(美).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2-16

[3]

[4]

[5]

 

参考文献写作要求:

1、“参考文献”黑体,小二,顶格居中排放,与下面的文献中应空一行;

2、必须有五个以上的参考文献,网页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必须是著作、教材、期刊杂志或硕士论文

3、【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4、参考文献书写标准:

书籍格式为——作者.书名[M].出版社城市:出版社,年份:参考页码

期刊格式为——作者.论文名[J].期刊名:年份(期):参考页码

论文格式为——作者.论文名[D].学校地点:校名,论文撰写于何年:页码

(1)作者:如果是国外的作者后面需有该作者所属国际。如:(英)

(2)书名:书名不加书名号,但书名后面应该标注【M】或【J】或【D】

(3)出版社前必须加上该出版社所在的城市,并用“:”间隔,出版社与年份之间用“,”间隔

(4)年份与页码:年份与页码之间用“:”间隔,必须有页码

4、参考文献内容字体为:仿宋五号段落?固定值24

5、此页单面打印

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设计作品及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成都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设计及论文成果是本人在成都大学读书期间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取得的,设计及论文成果归成都大学所有,特此声明。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声明写作要求:

1、签名处必须手签,并且该页内容不能随意变动

2、本页里,除“声明”外,其他字体均为仿宋,五号,间距:段落—固定值--24

3、本页单面打印

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设计作品及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成都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设计及论文成果是本人在成都大学读书期间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取得的,设计及论文成果归成都大学所有,特此声明。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声明写作要求:

1、签名处必须手签,并且该页内容不能随意变动

2、本页里,除“声明”外,其他字体均为仿宋,五号,间距:段落—固定值--24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