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森林保护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1 17:02:48

森林保护论文

森林保护论文范文1

关键字:森林;涉林案件;森林保护

广义森林,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森林是人类最早的家,衣食住行都源于此,后来祖先们搬出森林,但仍仰赖森林提供生活所需,森林与人类从很久远的年代开始,已成为密不可分的部分。然而,由于人们对森林木材资源的大量消耗与破坏,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在逐年变小,引起了多方面的环境问题,例如干旱少雨、气候变暖、水土流失、沙尘暴和空气污染加重等。因此,森林对环境和生态的价值远远高出了它提供木材的价值。

1森林的重要性

1.1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

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吸入0.8kg氧气,排出0.9kg二氧化碳。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g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g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1g就能消耗2500L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而10m2的森林或25m2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

1.2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

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也开始威胁人类健康,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据测定,森林中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生理活动的旺盛,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1.3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具有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每1m3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此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1hm2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kg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1.4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公共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日趋严重,城镇尤为突出。实验测得,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dB,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dB;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m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20dB,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4~8dB。

1.5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由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的风速会明显减弱。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最多可减少50%,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另外,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据计算,林冠能截流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

2森林遭受破坏现状

森林如此之重要,然而人类却在悄然不觉中蚕蚀着这一片又一片的绿色屏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几乎1min就有超过20hm2的森林被毁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时间,全球的森林面积减少了1/2。

多年来,为了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我国建立了严密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构,组织开展了各类不同程度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林地专项行动,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林政案件的发生仍旧呈上升趋势,违法征占用林地行为屡禁不止,林地流失状况依然严重,林地保护管理形势严峻。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林政案件20.95万起,其中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占60%;共查处林政案件20.75万起,查处率为99.02%。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上半年林政案件总数增加3.4%,非法收购经营加工木材案件增加21.6%,违法征占用林地案件增加12.3%,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增加5.5%,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基本持平。2007年上半年,因林政案件造成林木损失21.7万立方米,其中,48.7%因盗伐滥伐林木案件造成。另外,森林火灾对森林造成的破坏尤其严重。

近年来,全国发生的多起森林破坏大案,都是无以用简单的数据来比拟的。因此,如何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成为迫在眉睫,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森林保护对策

3.1通过有关职能部门,普及《森林法》等有关法规及有关环保知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森林法律、法规,增强公民的绿化意识,利用多种形式,深入乡镇、村组和山区农户等基层,进行当地农民及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充实基层林业管理队伍,保证经费等物质支持及时到位,并赋予其一定的行政执法权,以便及时、有效地制止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行为。

3.2结合检察机关,开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预防工作

深入到涉林案件中多发、易发渎职犯罪的地方或部门,加强国家森林法规和刑法关于渎职犯罪有关规定的宣传教育,增强有关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按照职责要求严格依法行政的观念,以达到从源头上预防此类渎职犯罪的目的。

3.3加大林政执法队伍建设,理顺林业管理体制

结合大力查办涉林案件中发生的渎职犯罪案件,或结合案例以案释法,提高有关人员执法水平,促使其依法行政,文明行政;或指出其队伍建设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达到更有效地管理森林资源、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的目的。

3.4总结以往查办林业主管领导和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有效经验和手段,加强执法监督

根据林业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对林业执法过程中暴露出的职务犯罪行为,坚决予以打击。通过再查办一批有震动、有影响的渎职犯罪案件,促进林业工作人员严格执法,以便有效、及时地打击破坏林业资源行为。

3.5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把森林资源保护纳入目标管理,乡镇主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指派专门执法人员对采伐地点、木材市场、木材经营加工点等处加强监管,整顿流通秩序。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严格用火审批制度。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强化植物检疫。加强对珍贵野生动物、珍稀野生植物、名木古树的保护工作。对在监管中涉嫌、、的执法人员,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6建议土地管理部门严格依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

保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照章办事,不越权,不违规,在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后再依法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切实加强管理,坚决制止随意侵占、破坏林地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智勇.中国森林生态史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森林保护论文范文2

关键词: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

1加强林业部门对林业生态公益功能的经营管理

1.1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战略问题。我国林业部门也根据这一战略分别制定了国家及各省区的21世纪林业行动计划。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1.2林业分类经营

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严格的计划去控制,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做出选择。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林业分类经营其实质是林业经营的集约化与细分化。通过分类经营,可使经营对象整体功能发挥最佳,实现高效经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即有利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2.1提高生态认识,加强管理

(1)一是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2)二是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三是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森林病虫害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2.2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

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林业部门应该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从发展看,全国要以部级中心测报点为龙头,以省、市重点测报点为骨干,以县级测报点为基础,尽快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不仅要能够及时掌握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而且能够结合林木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为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通过对主要森林病虫害的一般调查和系统观测,不断积累基础资料,建立起数据库,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当前,体系建设的重点是部级中心测报点、省市重点测报点的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要达到仪器设备现代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规范,使监测和测报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

3完善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了保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确实有利于使我国的林业发展从木材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对该项制度加以完善。

3.1尽快完成森林分类区划

由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森林分类区划标准与方法,各地按照区划标准与方法尽快完成森林分类区划工作,在将森林资源区划为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基础上,将公益林进一步区划为国家重点公益林和地方重点公益林,将商品林进一步区划为天然商品林和人工用材林。

3.2根据森林分类区划制定不同的限额采伐措施

对于重点公益林特别是国家重点公益林,实行禁伐,严格保护,只能进行抚育性采伐或者改造性采伐;对于天然商品林实行限伐措施,确保人工商品林的采伐额度。对天然商品林和人工商品林分别编制采伐限额并执行。

3.3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对公益林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给予相应的补贴;对集体及私人业主营造的林木被区划为公益林的,由国家收购,不愿意被区划为公益林的,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与集体或私人业主签订禁伐、限伐协议并给予相应的补偿;对于私人业主营造的商品林,其不愿意继续经营又不能转让给他人的,也应当由国家予以收购并给予一定的补偿;逐步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缴纳制度,要求生态公益林使用者、直接受益于生态公益林的供水、风景旅游、林地矿产开采、征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等经营单位或个人缴纳生态公益林补偿金。

3.4加强采伐限额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

应当加强对公益林、天然商品林在伐区调查设计、伐后验收、采伐更新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其次,虽然对人工商品林的采伐限额予以放宽,主要由经营者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确定,但是,人工商品林的采伐同样事关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因此,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的内容实施,林业主管部门则应当加强对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监督检查。

森林保护论文范文3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工程 林业政策 影响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234-01

1 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我们逐渐认识到破坏生态环境需要付出的代价。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作为部级大型的生态保护政策与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是同步协调的。我国从1998年开展范围广泛地天然林资源保护政策的试点工作,着手实施天然林的全部禁伐的保护政策,从而抑制国有林区资源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局面[1]。2008年中央决定继续以工程的方式支持天然林保护,由于对这一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工程项目取得的生态保护效果,和对我国现行的林业政策产生的影响的研究较少,造成人们对它的继续实施存在诸多质疑。所以从政策的角度详细分析这个工程项目对中国林业政策的影响,以及找出影响的关键因素,可为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提供完善的理论支撑,也为中国林业政策的调整、补充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2 在理论方面对中国林业政策的影响

2.1 改变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的发展方向

天然林保护政策从1998年开始在黄河中上游和长江中上游等地区开始试点,2000年正式启动,从这一政策出台的整个过程来看,不难发现,天然林保护工程从一个行业生态建设工程逐渐变成一个国家巨额和重点投资的项目,从一个部分地区试点的工程逐渐变为一个包括了中国大部分省份的项目,这都体现了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2]。在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通过实地考察和理论分析,我们总结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十年间,我国出台的林业政策日益趋向于以“生态建设和森林保护与人工种植”为主,并且逐渐成为了国家政策方面的生态保护白皮书。

2.2 改变了中国林业政策的指导思想

根据理论分析不难发现,天然林保护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引起了中国林业政策指导思想的重大改变,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林业政策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跨越式林业发展理念的转变。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定了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对林业的机制和政策都做出了重要的调整[3]。因此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推动了中国林业的发展进程,促进了林业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的转变。

3 实践方面对中国林业政策产生的影响

3.1 宏观方面

以广义的林业政策为主体提出的相关政策:(1)森林权属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规定: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是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积极性,促进林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基础、要依法保护林权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其合法权益,这条的规定使得森林产权有了法律的保障[4]。(2)造林政策: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植树造林,加快扩大我国绿化面积,增加森林资源。目前植树造林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为扭转我国林业落后的局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3)森林可持续发展经营政策:这项政策主要是为了协调好商品林和生态管理之间的关系、公益林保护和经营之间的关系、时间森林效益的最大化。(4)森林和生态保护政策:这项政策运用系统的方法、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以森林生态效益为主要管理理念,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来指导林业实践,促进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通过运用市场的机制、政府的调控机制、森林生态系统的自身机制来不断优化森林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3.2 微观方面

主要以狭义的林业政策为主的相关政策:(1)森林采伐政策:主要是指从森林砍伐区获取木材的作业。这项政策是国家通过核算全国木材的消耗量和木材的生长量,根据森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的采伐量的政策。(2)森林加工政策:森林加工是指对木材和其他森林产品的加工,目前我国对木材的加工多以天然林为主,通过政策的导向作用,要逐渐向以人工林为主转变,有大规模单一化的模式向大规模多元化节约化的复合式发展模式转变,由一种资源和一个市场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3)森林培育政策:森林培育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是植树造林增加绿化的主要手段,市林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现代化林业产业中有着重要意义,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

4 取得的成果对中国林业政策的影响

自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的实施以来,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和森林储蓄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根据第七次全国资源清查报告,可以看到我国的天然林面积和天然林的储蓄量逐年上涨,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已达1.95亿hm2,森林储蓄量为 137.23亿m2,森林覆盖率为20.46%[5]。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各项目标的逐步实现,我国的林业工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主要林木产区的人民收入也在逐年增长。所以天然林保护政策在林业产值和人均收入方面对林业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对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的实施,和对这一政策取得的成果的研究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中国林业政策制定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等方面产生了潜移默化而且深远的影响。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天然林保护工程,从政策的提出、试点、全面启动、一期结束,都通过“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影响着林业政策,不仅是对林业政策内容的补充,更促进着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林业政策的实施提供了社会、经济双重效益的保障,保证了林业政策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动态平衡,也为完善天然林保护的二期工程提供了更有利的数据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伯周,邓志平.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4(12):21-25.

[2] 赵国杰.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可持续发展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12):31-33.

[3] 周生贤.纵论全球六大生态危机与中国林业跨越式发展[J].生态文化,2013(6):47-51.

森林保护论文范文4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4.08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也随之加快。在这种情况下,森林资源被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多。森林资源是一种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的可再生资源,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以及环境的恶化,都对森林资源的再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本文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切入点,对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管理策略。

1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能源的消耗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加,这就很容易引发生态环境问题。长此以往,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受到牵制。为此,追求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循环利用和动态平衡系统内能量的转换,充分发挥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实现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使森林资源得以可持续再利用,并对生物多样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从森林可持续管理角度出发,森林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环境问题已经日益凸显出来,人们不能只重视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更应该种注重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环境的保护。由此可见,森林资源的科学使用和开发,在持续发展视角下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结构合理性具体体现在其状态、功能与结构的合理上。另外,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要以合理利用开发为前提,全面贯彻可持续森林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在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和制度时,要基于可持续利用和开发森林资源,考虑到多种森林效益。

2 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策略

2.1 健全相关法律管理的条文制度

在我国不断的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对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法律法规能够起到对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和保护部门从业人员工作行为进行严格约束的目的,从而使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提升。

林业相关部门要将有关于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并通过系统化的监督机制,使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得到强化。与此同时,法律的制定要兼顾到森林资源保护涉及到的多元化元素,并对林业行政方面的保护与管理水平进行提升,通过税收来平衡森林资源的使用和开发,最终实现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2.2 完善林政管理监管体系

为了进一步促进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相关部门一定要及时完善我国的林政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林业的长远发展需求。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要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及措施,具体体现在成活率验收方式、限制森林采伐和林地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实施上。而强化法律的操作性能够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体系监管功能的发挥提供保障。

2.3 遵循“近自然林业”理论

目前,世界所公认的先进林业理论的方法和原理为“近自然林业”,该理论顺应了自然发展规律与科学发展规律。随着我国植树造林的大规模进行,从森林的标准评价角度出发,一些功能较低,不能与环境相协调和不具备持续经营的“森林”是不合理的。为此,相关部门要正确认识森林功能的多种自然属性,并对森林的多种效益以及森林管理体系的功能加以发挥,从而使每块森林区域的资源保护与管理都能够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2.4 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

林业相关部门要不断建全对森林资源的有偿使用体制,并对森林资源的产权进行明确,及时出台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从而有效规范我国的森林资源流转行为。另外,森林资源评价体系的出台以及森林资源流转的建立一定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发放林业产权证,对森林资源的使用权加以明确。

要严守相关法律规程,保护所有人的合法权益以及森林资源。进一步明确森林资源产权的责任和所有权,能够起到对森林资源权利进行有效利用的作用,同时,森林资源产权人要提升自身的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重要认识。

3 结语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这个命题意义重大,我们要在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方面将可持续发展观念贯彻到方方面面,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努力提高生态建设水平。提升思想认知意识,辅之以完善的相关法律体系,并积极提高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宣传教育,使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厚文.基于可续发展观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3,(12):167.

森林保护论文范文5

关键词:森林;皆伐;天保工程

中图分类号:S285 文献标识码:A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木材总蓄积量为32.5亿立方米,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18.6%,也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林区共为国家生产木材7.41亿立方米,上调量占全国木材上调量的90%左右。目前黑龙江省森林覆盖率由70%下降到36%。采育失调,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采伐以皆伐为主(被采伐的林地不分树龄全部伐掉),针对东北林业资源破坏情况,培育和恢复林业资源已成为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

1 森林资源的保护

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认真做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奠定基础。在县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协调下,通过林业勘查设计研究院全体技术人员和县级各部门的辛勤努力,完成了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按照林改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深入调查摸底,坚持“先试点、后推开”的工作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了试点。

1.2 森林资源管护与培育

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签订《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及《森林资源管护合同》。按上级要求完成森林管护17.5万公顷任务,针对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提出要积极营造人工林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营造人工林-发展以落叶松和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认真贯彻执行“六定、两落实”制度(定四至、定面积、定人员、定责任、定报酬、定期考核,将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人头),并组织人员对第一、二、三季度的森林管护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使之成为木材生产基地、绿色屏障、实现东北林业可持续发展。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既充分发挥本区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又不断提高林地的经济产值,持久地发挥全国林业基地的作用。

1.3 完善林政资源管理

林政资源管理工作主要进行“森林分类区划”区划调查工作,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凭证运输制度,认真按程序和相关规程做好民用材审批工作,加大民用材管理;对违法使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林业行政处罚;积极配合办理木材运输、林木采伐、林木采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经营加工等行政许可项目;对管辖区内内的木竹材经营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林业产业转移:从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既充分发挥本区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又不断提高林地的经济产值及附加值。

2 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带动林区养殖与栽培。 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大兴安岭自然生态环境,长白山与小兴安岭的原生与次生相结合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等重点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大兴安岭北部有寒温带针叶林动物群,平原地区为草原动物群,还有温带针阔混生林和阔叶林动物群。因此黑龙江省的野生动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鸟类有320种以上,哺乳类有87种、鱼类有105种。黑龙江省有高等植物2200多种,中药材共有627种,蕴藏量约20亿千克,有很多名贵药材。食用植物有1000种以上,已开发利用的有百余种,可分为野菜、野果、食用真菌等。野菜有蕨菜、薇菜、山芹菜、黄花菜、山韭菜、猴腿菜、明叶菜等。可见从事采集、养殖和栽培,是林区人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更是本区林副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在现代保护界,合理利用原则已被公认为普遍接受的准则。而且,我们都知道,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森林资源也是如此。面对有限的森林资源,我们所要采取的措施是,把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纳入法制轨道。我们要积极提倡在节约的前提下,合理科学地多利用木材,而不是一味的乱砍滥伐。同时,我们还应提高全民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共同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与此同时,我们还需做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并进,使之开发森林旅游业可也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对于违规野外用火引发山林火灾、违规放牧导、采石挖沙取土、滥砍盗伐、毁林开垦、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等毁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保护森林资源。要人人参与到合理利用的保护措施中。

具体来说合理开发利用林下资源,可以采取“明确管理模式、发挥最大化效益、合理利用资源”等“三大举措”,确保林下资源得到有序开发和持续利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林业副产品质和产量,做好林下资源集约化经营管理,加大集约化经营繁育基地的建设,并专门邀请农林科学研究院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在实验区采取施叶面肥、轻度抚育等对比实验,数据显示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5倍,为林业资源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为防止破坏性采集、掠青采集、生捋硬拽造成野生蓝莓顶芽受损,坚持“在保护中经营,在经营中保护”的原则,以管护区为主体。

4 加强森林风景资源保护和管理

高度重视对森林风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切实负起责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确保可持续发展,凡利用森林风景资源进行旅游开发的,必须认真组织编制开发建设规划,严格按规划实施。切实加强森林风景资源的林地管理和林木采伐管理。森林风景区内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应纳入特种用途林及林地管理范畴。因道路和必要的旅游接待设施等建设确需征占用林地或采伐林木的,必须符合总体规划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征、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的审批管理办法办理手续。

加强森林风景资源的环境保护管理。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确保各项设施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严格控制各类森林风景区内道路及大型永久性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依照规划进行建设造成森林植被或其它生态环境损坏的,采取有效措施,限期加以恢复和整治。依法保障森林风景资源经营管理者的旅游经营权和受益权。严禁以旅游开发的名义无偿划拨和非法侵占森林风景资源经营管理者的旅游经营权及其森林、林木和林地的使用权。

参考文献

[1]王桂红.论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

[2]李裕;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政策变革措施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04(02).

森林保护论文范文6

一、森林生态修复的理论依据

(一)森林生态修复在国内外均取得了宝贵经验和成效,在理论上、实践中均认为是切实可行的。国家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资源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为长白山森林生态修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党的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长白山森林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思想和理论保障。

(二)广大人民群众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加强,为森林生态修复增添了群众基础和新的动力。

(三)以抗联遗迹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线路开通,和以吉林通化石湖自然保护区和三棚万亩红松木树林基地为主线的森林绿色旅游的深度开发,将不断推进通化县森林生态恢复和景观改造。

(四)近年来国内有关森林生态恢复、公益林建设的基础理论已得到重视和发展,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推出和应用,为通化县南长白山森林生态修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二、森林生态修复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一)修复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物种多样性修复,二是植被结构和功能修复,三是生态学过程修复。

(二)修复途径根据实际林情,确定森林生态修复走“政策为主导,科技做支撑,保护是根本,恢复为目标”的途径,多措并举,推动森林生态修复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修复方法1.深入推进植树造林。吸引社会投资,丰富造林形式;选用适生优质树种,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工造林。通化县今年将把被侵占林地全部清收还林,继续抓实退耕还林工程;推进江河防护林体系建设,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2.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教育群众植绿、爱绿、护绿,落实管护责任,加强未成林地封育管护;严格执行天然林限伐政策,抓好公益林建设,扩大公益林管护面积,落实集体公益林补偿,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工程;加大各类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查处力度,依法惩治滥砍盗伐、滥捕乱猎、非法侵占林地、小片乱开荒等违法行为,为森林生态修复创造良好环境。3.推进城乡绿化美化。继续实施城乡集中连片整治,抓实“绿色城镇、绿色新村、绿色通道”建设,巩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吉林省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构建以森林为主体、城乡绿化美化一体的城镇生态系统。4.扎实开展森林经营。森林经营是加快培育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要结合实际做好森林经营规划和实施方案,鼓励经营主体自觉开展森林经营。以科学的森林抚育理念,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森林抚育及低产低效商品林改造,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5.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通化县申报的吉林通化蝲蛄河国家湿地公园,面积2055公顷,2013年已通过国家专家组评审,并开始建设;吉林通化石湖自然保护区,面积15200公顷,正在申报中。这两个高层次保护项目将对全县森林生态修复发挥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进一步探索森林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新途径、新方法,加强森林和湿地保护监测和试点示范,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三、近期和远期森林生态建设(修复)目标

(一)确立森林生态修复目标的思路。森林生态修复是一个缓慢、长期、渐进的过程。森林生态修复坚持“自然恢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加大投入与应用新科技相结合,增加绿量与强化保护相结合”的思路,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惠民生的意识,把森林生态修复作为改善生态环境、造福人民的重点工程来实施;牢固树立打持久战思想,不懈努力,大力培育,增加森林资源;牢固树立抓保护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空间,争取实现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在近期创建部级生态县、在远期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县的目标。

(二)近期目标(2014-2020年):继续推进生态县建设,通过生态工程的实施,力争完成营造林15.7万亩,其中清收还林7.3万亩,增加森林覆盖率一个百分点,达到77.9%。营造红松材果林7万亩,累计达40万亩;营造红松阔叶混交林5万亩。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工程,森林火灾得到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危害明显减轻,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加大创建部级生态县和部级生态乡镇力度,在2013年通过省级生态县考核的基础上,力争2015年建成部级生态县。

(三)远期目标(2021—2050年):以营造、改造红松材果林和红松阔叶混交林为重点,逐渐丰富森林树种和森林植被类型多样性,逐步培育和演替成长白山生物顶级群落,森林生态功能得到明显加强,构建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水平。建成经济繁荣、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富有长白山区特色的生态文明示范县。

四、对森林生态修复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造林补贴力度,解决植树造林资金紧缺的问题,激发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二)提高国家、省级生态林补偿标准,使生态恢复工程和森林管护得到资金支持。

(三)上级应出台实施森林生态修复的相应政策和法规,使这项工作得到法律层面的保障。

森林保护论文范文7

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为您提供生态旅游现状及其发展论文,内容如下: 论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其发展 一、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森林生态旅游除了给人们提供一个观光,度假的空间外,其实也是一个环保教育的“大课堂”。旅游者通过观赏森林生态系统奇特的五种形态,群落结构,呼吸新鲜空气,饮用洁净的泉水,从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流成语循环,认识森林保护物种,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和改良区域环境等多种功能。森林里的每棵树,每只动物,每条消息,都是极具雄辩力的环保“活”教材。而只有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才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达到经济的良性循环。然而,森林生态旅游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对旅游业,林业的发展市场潜力很大。相反,如果发展事务,也会带来环境的灾难。因此,在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同时,要注意不要讲传统旅游的发展经验生搬硬套。因为森林生态旅游从目标,受益者,管理方式,效果等方面都不一样:森林生态旅游以保护生态为主,并非追求最大利润;森林生态旅游的受益者除游客和经营者外,还有附近的居民,当前的经济,未来居民,未来经济;环保是森林生态旅游的核心,只能有选择的满足游客需要;传统旅游不同程度上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森林生态旅游则以改良生态与发展旅游经济紧密结合。 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生态旅游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价值的综合体现,是以良好生态环仅为基础,保护环境,陶冶情操的高尚社会经济活动。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消费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于是人走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好。通过参加生态旅游活动,实现与自然的交流,满足精神消费的需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旅游融休闲和科学区及教育为一体,需要依靠科学高标准进行规划和管理,对管理者,游客,导游和经营者都有较高的要求。 (二)、我国生态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考证,中国生态旅游始于舜,盛于唐,宋,即我国生态旅游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种产业则是近代的事,即生态旅游,尤其是森林公园建设,则是一项新兴产业。森林公园的涧流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游览,观光,度假,健身,科学考察,探险等多种形式的森林生态旅游场所。我国具有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兹1982年我国在湖南诞生了第一个正式命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几张家界森林公园以来,只1997年底,我国建立了92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鼎湖山,长白山,扎龙,神农架,西双版纳,武夷山和天目山等名山,还有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的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青海鸟岛,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等湿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还以国有林场为依托建立了一批国家森林公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大部分森林公园已基本形成配套服务体系,不少森林公园已成为我国新的旅游胜地,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以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齐发展。 论文频道的管理学论文为您提供生态旅游现状及其发展论文,内容如下: 论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其发展 一、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森林保护论文范文8

人类从森林中走来,森林是人类的家。但是,自从人类走出森林,进化为有改造自然能力的人,就开始了对森林的利用、掠夺和破坏。而当这个“家”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不能再遮蔽风雨时,才大吃一惊,又回过头保护树木,重建生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就像无知的孩子,森林像慈祥的母亲。

其实,人类除为了生存而进行物质生产外,还进行着政治、文化方面的活动。森林、树木也在默默地注视并记录着这一切。因为地球上比人年长的、有记忆的生物只有树木。又因为人与树木恩恩怨怨,难扯能分,相依为命,这种记录就更同步、准确、生动。它不是机械的碳测定,不是发黄的史书,森林本身就是一个活的生命,与人类相依为命的生命。在人类之前,它就存在;如它消失,人类也必将不存。树木是与文字、文物并行的人类的第三部史书。

我们已经知道了森林的重要,专门建立了有关森林的各种学科,如分类、培育、养护、采伐、加工等等。但迄今为止都还停留在生产和生态层面,还有一个更高的第三层面——“人文层面”亟待开发。有必要建立一门新学科——“人文森林学”,专门研究树木与人的文化关系,即研究人怎样影响树木,树木怎样记录并影响着人的文化活动。这门学科应理论与实践并重,包括以下内容。

研究森林、树木对人的行为活动的记录。对那些记录、保存了重大人文活动的树木进行保护,编写《人文古树传记》,并分级授予“中华人文古树”之名,挂牌保护。我们要到古树年轮里去找历史事件和人物。比如,见证了朝代更替、名人来去的陕西黄帝陵柏;见证了台儿庄战役,至今还留有弹孔的古槐;见证了春秋战国史的山东莒县古银杏;见证了清代收复新疆的河西走廊左公柳;见证了八年抗战的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前的红心杨等等。福建三明有一片1.8万亩的“格氏栲”树林(全球仅存两片,另一片在巴西,只有600亩)。格氏栲树种因100多年前英国传教士格瑞米在中国发现而得名,这片林子因林学家郑万钧先生建议得以保护,躲过了、之难。就是说我们从这片林子里能读出传教士文化、和文化及生态建设文化。为什么我们特别重视树木对人文活动的记录,原因只一个,因为它是唯一活着的可以与人对话的生命。就是对那些已死掉的大树,也应选取一些制成“年轮图”标本,像保存化石一样精心保存。

研究森林对人的行为活动的影响。如森林民族、狩猎文化、游击战争、森林艺术等等。如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没有森林也就没有鄂伦春。如澳大利亚多桉树,有油,易失火,当地用过火木雕刻倒成了一门艺术。

研究人的行为活动对树木、森林的影响,以便对以后人的生产、生活、文化行为作出合理规范。比如战争、开矿、垦荒、城建、校园、村落、宗教、丧葬对树木、森林的影响。我曾在晋西北见到一片日本侵华期间抢伐后枯死的森林,令人触目惊心。那齐腰高的树桩显示出侵略者急偷狂抢,掠夺资源的强盗心理。现在高速公路建设、城市扩建、社区改造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树木破坏。而河南的关羽林、成都武侯祠、贵州安顺的古榕树林,江西乐安乌江两岸的十里古樟,还有一些大寺庙(如河南的比干庙、岳飞庙)所依存和繁衍的森林则郁郁葱葱,显示出道德崇拜和信仰的力量。

森林保护论文范文9

【关键词】林木资源 营林工作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林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我国政府从各方面对我国的林业开始给于较大的关注,因此林业在新世纪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虽然 “天然林保护工程” 在我国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施,但森林资源在我国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紧接着“退耕还林”的工程又在我国开展起来,这个工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当前我国的林业的发展出现了深刻的变化,可以这样说,我国的林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

二、完善我国营林工作需要的需求

(一)加强对造林、营林基础发展

我国森林资源如何得到补充以及如何促进我国森林资源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如何保证连续的供给林产工业原料都要依靠营林造林。我国政府对植树造林工程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向全国多次发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的公益性口号,全国人民对这个口号都有所感悟并积极的相应这个口号,因此业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但林业的高税赋动摇了我国林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人民参加植树造林都是通过国家的精神鼓励,而没有得到任何物质利益的刺激,由于政府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人民物质利益的刺激,致使人民对植树造林的响应程度逐渐的减少。我国要加强林业的基础,调动人民对参加营林造林的积极性需要给予很大的物质利益。

(二)对林区协调多产业进行进行综合发展,提升林业系统发展功能

仔细思考我国的林业的的未来发展,我国的林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发展需要结合森林绿色食品的生产、花卉园艺的特点、特色加工业的发展以及森林旅游的发展等。因此,我国的林业只有在结合其他方面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功能。

(三)全面提高我国林业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我国林业在竞争中其竞争力低的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林业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我国今后在促进林业不断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意识到科学技术水平是提高我国林业不断发展的最主要的通道,应该将其摆在最主要的地位。

三、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营林的作用

森林资源无论是对那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森林给世世代代都带来说不尽的好处,同时森林资源并不是无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讲却是一种可有限的但可以不断更新的资源,因此所有的世代都能够享用森林赐给人们的恩惠――但前提必须是我们及我们的后代都必须尽心的来维护森林资源的开发。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的保护我们这些有限的森林资源,那么这些有限的森林资源也只能在当今世代可以利用,然而对我们未来的世代来说他们就不能享受到这种自然的恩惠了,所以,我们要倡导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的林权结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约束

我国大部分的森林资源可以说都属于国家或者集体所有,从根本上说这种森林权结构模式是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时候留下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森林业产权上的设置。

(二)我国林业生态效益的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具体是指现实生活中的使用着通过合法的手段来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所有权人或保护生态系统而付出代价的人支付一定使用费的一种法律制度。在这个概念中它包含了两层不同的含义:其一是自然资源是一种特殊性的资产,它同时具有两中不同的价值:即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只用当使用权人向森林所以权人支付一定量的费用后才能够获得森林的使用权,这是一种森林所有权人一种交易方式,目的是通过森林资源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其二、它同样也是一种经济性的补偿模式,生态环境保护者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然而他们为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付出的代价理所应当应该得到的相应的报酬,森林生态保护者所改善的森林生态环境不能够也免费的让其他人任意的使用,我们应该对那些为改善森林生态环境而付出很大心血的环境爱护者给于一定的物资补偿,这就体现了森林生态具有价值的功能。

(三)林业保护管理机构对林业的监督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对林业的保护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特别是国家林业局对违法征用林地、毁林开垦的管理加大了力度,并且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也给予了一定的监督,同时在各地都派驻森林资源监督的管理机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监督管理部门都能够做好这样的监督工作,有相当多的一些森林监督管理部门在投入的监督力度很弱,森林的管理力度没有完全的落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预想不到的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我国的大量森林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

四、结束语

当前阶段,我国应该加大了对营林管理的重视力度,但为了促进我国林业能够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来探究影响我国林业的保护和管理的各种潜在的因素,因为不同潜在的因素在某个时候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我想,随着我国对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力度的加大,我国的森林将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吕明会 现代营林耕作法的应用与推广 [期刊论文] -科学与财富2011(5)

[2]王海东 关于营林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期刊论文] -才智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