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金融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2 17:34:39

企业金融论文

企业金融论文范文1

关键词:非正规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在我国,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因此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借助非正规金融途径缓解融资困境的现象。非正规金融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资金,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

一、非正规金融的界定

非正规金融(又称为民间金融)指的是在国家的金融法律法规规范和保护之外且不受政府金融监管当局直接控制和监管的金融活动,属于体制外金融。非正规金融包括那些分散、无组织地发生在各种非金融企业之间、企业或民间组织与居民之间以及居民相互之间的各种资金借贷活动,如民间借贷、商业信用、天使投资等。非正规金融交易区域狭小,信息搜寻、甄别以及监督贷款投向的成本较小,违约率比正规金融部门低,其游离于金融监管部门的视线之外,也游离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以外,不受法定体系的约束。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最大的区别在于交易是否处于政府的监管之下。

二、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优势分析

在许多国家,非正规金融被视为中小企业获取生存和发展所需外部金融资源的重要途径。在我国非正规金融也已存在很长时间,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非正规金融具有如下优势:

(1)交易成本低、获得迅速快

融资交易成本可以从资金的财务成本和资金的可获得性两个方面来考察。对于中小企业融资而言,非正规金融经营成本低、交易手续简便、交易过程快捷、融资效率高、能尽快达成交易。因此中小企业融资常常选择民间借贷。

(2)社会风险低

不同于国有银行或者信用社会产生连锁反应,民间借贷产权主体明确,产权明晰,即使发生风波,承担的基本都是个人,不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民间信贷即使有违约风险,都是个人来化解风险,风险也是可以控制的。

(3)信息的对称性

无组织的民间借贷往往是发生在亲戚、熟人之间,发生借贷前,资金提供者就对借款人的情况非常熟悉,发生借贷后,资金提供者也可以通过非常亲密的渠道,及时了解借款人的真实信息,这种信息的对称性是正规金融(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不可能拥有的。虽然民间金融机构也和商业银行一样,与融资对象很少存在私人关系,但是与之相比更有动力和能力获得信息,所以,非正规金融可以比较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4)利率在合理范围内波动

央行要求,民间资金利率可在官方利率4倍以内波动,这使非正规金融可以完全自由地根据风险收益相对应原则来定价,这种资金价格是民营中小企业可以接受的。在无组织的民间借贷中,由于存在着私人关系,它们的资金价格相对要高一些,但是利率也不会过高,因为非正规金融同样存在着多方面的竞争:①非正规金融和正规金融不是完全割裂的两个市场,而具有一定的替代性。过高的利率会导致资金需求者退出民间金融市场,转向正规金融市场。②非正规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竞争。这些机构资金实力有限,不能垄断民间金融市场,所以不能提出过高利率。

(5)对资金需求者的预算硬约束性

在无组织的民间借贷中,虽然一般是信用贷款,但是由于存在私人关系,借款者如果选择欺诈或者没有能力偿还贷款,将损害私人关系和招致舆论的谴责,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借款者的家庭,甚至父母、子女都存在潜在的还贷义务,即存在一种隐性担保,这促使资金需求者更加谨慎地运用资金。相对于商业银行,这些资金供应方会更加积极地追讨负债,甚至出现违法讨债行为,从而导致资金需求者受到非法律形式的有力约束。另外,民间金融组织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与同样具有地域性的民营中小企业更容易建立长期关系,促使它们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益和积极还贷,从而达到共赢的效果。

(6)抵押担保方面的优势

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无力提供必要的抵押品是其获得融资的最大障碍。许多在正规金融市场上不能作为担保的东西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上可以作为担保,如土地使用权抵押、劳动抵押、农户房屋抵押、田间未收割的青苗抵押、未采摘的林果抵押、活畜抵押等;其次,由于关联契约的存在,使得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除了在信贷市场上存在借贷关系外,还在其他市场上(如在商品市场上)存在交易关系,因此双方在签订信贷契约时还把其他市场的交易情况附加到里面。这不仅为贷款人提供了关于借款人资信、还款能力的信息,同时也增加了借款人违约的成本,使得贷款人能够对借款人保持一定的控制力,加强了借款人正确使用贷款以及履行还款义务的激励。可见,民间金融在本质上能够满足中小企业信息隐蔽性、融资要求的特质性需求以及中小企业家族经营、抵押品缺乏的现状,其能够更加灵活、有效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7)具有示范效应

非正规金融活动的特性使得所有存在不偿还贷款倾向的借款人望而却步,也限制了根本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进入信贷市场。由于借款者和贷款者之间因长期和多次交易而建立起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不仅能够抑制双方的道德风险,而且还会使违规者因受到社区排斥和舆论谴责而付出高昂代价。社区约束力越强,成员之间合约的履行率越高,从而借款者就更重视偿还非正规金融贷款,以便于其保持长期稳定的借贷关系。

由此可见,民间金融在本质上能够满足中小企业信息隐蔽性、融资要求的特质性需求以及中小企业家族经营、抵押品缺乏的现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其相对于高度组织化的正规金融具有上述优势,这些独特优势是民间金融这一古老的融资渠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其能够和正规金融长期共存的重要原因,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有天然的契合性,因而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

三、非正规金融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

在肯定非正规金融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

(1)非正规金融的局限性

首先,社会资本的关系型和地域性特征决定了非正规金融的交易通常只能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进行;其次,非正规金融部门的资金来源有限且不稳定,抗衡外部冲击的能力脆弱;再次,从总体上看,非正规金融的定价机制大体上反映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和市场竞争的均衡利率,但并不能排除高利贷产生的可能;最后,非正规金融由于缺乏法律的规范和保护,容易产生敲诈、违约行为。

(2)非正规金融的负面效应

非正规金融的松散性、盲目性和不规范性,会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及其调控造成冲击,包括造成大量资金体外循环,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国家利率政策实施,截流信贷资金来源等。还可能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甚至酿成相当大的金融风险,包括袭扰正规信贷市场,妨碍中央银行现金管理,造成系统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的盲区,导致一部分国家税款流失;容易引发经济纠纷,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等。因此,应该对非正规金融加强规范和引导,发挥其正面作用。

四、加强对非正规金融的规范和引导,发挥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

非正规金融是一种重要的金融资源,是制定和实施金融政策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其所独具的与中小企业天然的亲和力,决定了其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因此,对于非正规融不应持完全否定和排斥的态度,而应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使其在法律的监督和规范下,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为整个国家经济服务。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非正规金融行为

非正规金融交易通常运作很不规范,一般没有合法的法律手续、可靠的信用担保和资产抵押,缺乏必要的监管机制,处于比较混乱的自发状态;而且所融通资金的投向具有较大的盲目性,风险较大。如果对那些负债率高、资信状况差的企业进行融资后一旦发生经营风险,必将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甚至会形成相当规模的金融风险。因此,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相关的制度措施。

(2)建立健全民间金融机构发展的监控体系。

世界上的大多数银行都是民营银行,他们之所以能够健康地发展壮大,原因之一就是它们被纳入政府监管的体系之中。民间金融机构一定要在国家必要的监控下才能健康发展。政府有责任在对民营金融机构进行合法、正当保护的同时,对其违法、不正当的行为给予坚决打击和惩罚,用法律手段来治理和规范民间金融,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

(3)引导成熟民间金融组织向中小商业银行转化。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相当程度上是由于银行业垄断程度过高,真正能够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数量太少。因此,应引导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演化为规范化运作的、定位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使得民间金融能更好的服务于中小企业。

参考文献:

【1】曹洪军.窦娜娜.王乙伊“信息不对称、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5(7)

企业金融论文范文2

1、目前金融企业职工文化建设在认识以及实践上的误区

一、歧视职工文化在管理中的地位以及作用

1些人认为,职工文化不属于企业管理范畴,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以及作用不凸起、不显明,既不属于轨制化的科学管理,也不属于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这类认识削弱了职工文化的首要地位以及作用。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首要组成部份,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以及实践的统1。人是企业管理以及企业发展的核心元素;企业的主体是职工,因此,在必定作用上说,职工文化就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表明,施行文化管理、民主管理以及科学管理,都离不开优良的职工文化作为保障以及支持;没有优良的职工文化,人心就会散漫,精神就会懈怠,企业必将缺少竞争力以及创造力,难以实现可延续发展。

二、对于职工文化的内涵认识偏颇

1些人认为,金融企业职工文化就是体裁流动,吹拉弹唱,打球照像;贫病灾祸,爱心送上。这是对于金融职工文化内涵的浅陋化理解。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职工文化内涵,首先是职工核心价值观的管理。如果职工没有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就不可能有爱岗敬业,勤恳学习,敢于立异,忘我奉献的职业品质以及精神。这是金融职工文化的核心;其次是职工权力及其介入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行使民力,介入民主管理是金融职工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第3是职工行动规范、职业操守的养成。没有优良的职业道德涵养,就不会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企业就没有凝聚力、执行力以及价值创造力;第4是职工专业知识以及履岗能力的晋升。这是企业职工的基本素质,也是从业资历的基本请求。舍此,职工文化建设则是空泛的、毫无实际价值的;金融职工既是金融企业的责任以及义务的承当者,也是社会 责任与义务的承当者;最后是维护职工身心健康。通过各种体裁文娱流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提高工作以及糊口品质。

三、在工作实践中重“形”轻“实”

金融职工文化的核心、灵魂是培养职工核心价值观,这是抉择职工职业道德、思惟方式、行动习气、知识技巧的症结元素,而物资形态文化是其表现情势。然而在实践中,有的单位只拟几句理念口号,挂几幅宣扬标语,弄几回体裁流动,美化1下硬件环境等,以为这就是在推动金融职工文化建设。这类重“形”轻“实”,舍近求远,使金融职工文化的“形”与“实”相分离,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四、统1法人下的目标不统1、各行其事

同1法人的企业,各分支机构以及每一个职工都必需按企业最高决策机构精心策动或者经由民主讨论、认同而肯定的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引导、规范职工的职业理念以及行动,不能目标多元、各行其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分支机构另起炉灶,自弄1套职工理念、企业精神、发展目标等。这样的金融职工文化建设不是在强化统1法人的价值观、企业轨制以及企业精神,而是在弱化统1法人价值理念以及组织化程度,削弱企业凝聚力,侵害统1的企业形象,是10分有害的。

五、过量模仿、缺少立异以及个性特点>

金融职工文化建设必需不断立异,立异也是先进文化的内生机制。只有立异,金融职工文化才有自己的特点,才能充溢生机活气。目前,1些分支机构在金融职工文化建设中,新的工作思路不多、新的途径载体不多、新的方式策稍不多,老是在那几种体裁流动上作文章,视线不够开阔,效果也不够显明。先进的金融职工文化建设毫不是闭门造车,必需开放性地斗胆吸收与鉴戒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的经验以及精髓,结合本企业的环境、特色,从解决实际理由,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可延续发展动身,创造性展开金融职工文化建设工作。

2、金融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难点理由

最近几年来,各金融机构高度注重金融职工文化建设,在职工代表大会轨制、职工介入民主管理、关爱职工、职业教育培训、职业生涯计划、职工文化流动等方面,获得了显着成效。然而从牢固建立以及践行核心价值观这1核心与症结来看,还有必定距离,还需要做良多工作。因为金融职工共同价值观的构成拥有繁杂性、冲突性以及多样性,因而,金融职工文化建设拥有必定的难度,需要掌控规律,找准难点,捉住症结。

1是如何提高企业核心价值观学习、宣扬与教育效果,解决全部职工认知认同理由。认知认同是实践的条件以及基础。例如,最近几年来,建设银行了企业文化要素体系,其中核心价值观是“诚实、公正、稳健、创造”。并延续深刻展开了专题培训、知识比赛、网上答题及多种情势的宣扬教育流动。然而,多层次基层调研以及问卷抽查结果看,依然没有到达一00%的认知认同,有的员工背规操作,且多次产生;有的员工为完成任务或者提高事迹,搞虚作假;有的机构负责人等等,都反应出核心价值观的缺失。

2是如何使各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施展示范带头作用理由 。各级领导是企业管理的中坚气力,更是职工“言”与“行”的榜样与标杆。各级领导是不是自觉遵照规范操守,是不是勤勉敬业、虔诚企业,直接影响着普通职工的理想信心以及实际行为。现实中,有的领导没有真正起到榜样作用,言行不1,私欲膨胀,干1些背法犯法的勾当,不但沾污了企业名誉以及形象,而且给金融职工文化建设造成恶劣影响。3是如何施展

金融职工文化价值理念与经营管理、客户服务、风险内控融会,施展其导向、凝聚、鼓励与束缚作用。金融职工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晋升经营事迹,行将价值理念通过全部职工的踊跃性以及创造性转化为出产力以及竞争力。然而,金融职工文化建设与金融管理、业务发展融会的有效途径、载体、模式、方式策略等仍需不断探索以及实践。 4是如何探索金融职工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延续有效推动文化建设工作,更好地支撑以及保障企业改革发展。目前,金融职工文化建设存在1些领导注重不够,核心内容不足,与业务发展融会度不高,工会部门“单打独斗”等理由。这些反应了金融职工文化建设在管理轨制、鼓励机制、工作流程等方面存在不足,这也是需要探索立异、深层突破的方面。

5是如何立异金融职工文化建设的途径、载体、工具、模式以及方式策略,进1步晋升工作成效。目前,普遍存在着工作思路不够清晰、与基层员工需求不够紧扣、途径载体不够丰厚、方式策稍不够别致等理由,影响了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

3、金融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金融职工文化建设是1项繁杂的系统工程,也是1个拥有很强的理论以及实践的首要课题。通过调查分析,咱们找出了理由关键,发现了难点理由,如何有效解决这些关键与困难,则是有效推动金融职工文化建设的症结环节。

第1,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1项首要内容,构建全部职工的“精神共同体”。古人云:以利相聚,利尽则人散。可见单纯的“物资利益”难以长时间作为凝聚员工的纽带,仅树立起“物资共同体”的企业行之不远。现代企业组织应是1个物资利益与道德精神的统1体。只有树立起基于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共同体”,才能通过这条无形的最高价值纽带,实现上下“同欲”,构成强大的凝聚力。要将构建全部职工“精神共同体”纳入战略管理,明确目标、任务以及请求,并制订相应的落实措施。要学习鉴戒国际知名企业对于价值观管理的经验,吸取精髓,为我所用。

第2,强化企业价值理念的学习、宣扬以及教育,提高全员认知认同度以及自觉践行的文化自觉。要树立全方位以及立体化的传布渠道,包含经营管理轨制文件,机构网点、网络报刊等传布媒体;充沛应用中心组学习、各类会议、各种主题流动及业务营销流动,各种论坛、产品广告及公益性宣扬等,拓宽宣扬载体以及学习阵地。施行全员学习培训,重点强化领导人员的培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纳入教育培训规划,使其深入理解核心价值理念的内涵、作用以及作用,并增强自觉践行的踊跃性以及主动性,有效解决金融职工文化建设中的核 心理由。

第3,各级领导要在践行企业价值理念方面为职工做出榜样,施展示范带头作用。“上行下效”是社会意理学的1条基本规律。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企业的各级领导,尤其是各级1把手率先垂范,亲身提倡以及推进,给员工做出表率,才能使金融职工文化价值理念真正落地,即“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文化价值理念的本色是以人为本,如果连人本思想的前因后果、基本内涵以及现实作用都不清楚,就很难探索以及掌控金融职工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以及方式策略。因而,各级领导要加能人文理论的学习,提高人文素养,培养文化自觉意识。

企业金融论文范文3

19世纪以来,由于欧洲及北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各国对金融服务的跨国需求开始大大增加。国际性的融资、保险、外汇交易活动规模在欧洲的一些大城市如巴黎、柏林及美国一些城市日趋扩大,尤其集中于占地2.6平方公里的伦敦城,由此形成最早与最主要的国际金融企业集群一伦敦。

从20世纪开始,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大市场的形成,国际贸易与投资在世界许多地方进一步渗透。1945年以前,地区性国际金融集聚区已达数十个,二次大战结束后充当过国际金融企业集群(包括地区性的)的城市有:纽约、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卢森堡、苏黎世、东京、香港、新加坡、悉尼、巴林、巴哈马、开曼群岛、巴拿马等等,其中相当大部分是70年代后开始建立或重新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之前,只有少数国家如美国、瑞士,对外开放其金融市场,欧洲许多国家金融对外开放度并不大。虽然欧洲一些金融城如伦敦正在慢慢复苏其国际金融运作,但总体上跨国融资活动规模增加有限,国际金融集聚趋势此时处于缓慢发展阶段。70年代以后,随着许多发达国家开放资本账户和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跨国投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在这一时期,除了原有自然发展起来的国际金融企业集聚区,如伦敦、纽约、巴黎、苏黎世、法兰克福等开始迅速扩张外,在政府推动下又新建了一批区域性金融集聚区,如新加坡、巴林、巴哈马、开曼群岛等;同时在较为自发的状态下,东京、香港等金融集聚区也开始崛起。到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采用企业间协调的方式来组织交易和生产活动,从最初的少数几家银行集中到金融控股公司的兴起再到今天各种不同种类金融机构的空间集聚和业务外包,集群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大量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集聚在一起联合提供金融服务,共同利用信息、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金融人才的培养也随之集聚,这导致一批地区性和全球性金融企业集群的出现。在国际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企业高度集聚格局。如伦敦已拥有18%的全球银行借贷额、33%的全球外汇交易额、60%以上的全球股票成交额,以及决定世界黄金价格的黄金市场和世界第二大金融期货市场。目前三大国际金融企业集群集聚了全球外汇交易量的60%、国际银行贷款的40%、国际债券发行的30%。新加坡已有各类金融机构600余家,其中银行114家、投资银行53家、保险公司132家、保险中介公司60余家、基金管理公司95家、证券公司61家、期货公司32家、财务顾问53家,逐步明确了其亚洲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香港地区借助于其得天独厚的历史因素和区位优势,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国际银行中心、亚洲第二大基金管理中心、世界主要的黄金交易市场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目前拥有金融机构210余家,其中70余家为全球100家最大型银行,其资产总量已达到7137816百万港元。伴随着金融企业地域集中步伐的不断加快,各国的金融企业集聚格局日益明朗。随着金融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金融产品出现了多样化的特征和趋势。首先,金融产品形式上出现了多元化。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和人们投资意识的提高,大量的金融衍生工具正在被创造,比如资本期货市场、资产证券化等工具。这些产品的出现既是市场需求的结果,又是各金融机构不断合作的结果。其次,金融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性。一方面,客户需要实现快速、方便的资金转移、资金更大程度上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由于金融产品和货币资金直接联系,而交易的频繁性要求一笔资金在不同时间以不同的金融产品存在,这客观上对金融机构能够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提出了要求。第三,金融产品供给者获取“租金”的利益驱动。区域金融企业在自身利润最大化和内外竞争压力的推动下,有动机通过同一种金融产品构成不同的业务。实现金融服务的跨线提供,进而获得更多的额外收益。金融产品复合性特征的强化,得益于金融商品市场化的急剧扩张以及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对金融企业提品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域金融企业集群从根本上说是复合性金融产品需求强化的根本要求。

金融集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区域金融企业集群正在成为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它一方面以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后盾;另一方面通过集聚效应、规模效应的发挥,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正是由于不同金融企业的空间集聚和发展壮大。使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明显的经济发展差距。进而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全球经济“马赛克”现象。正如Birkin-shaw所说,如果看看美国的硅谷和伦敦的金融业集群,就会发现这样的集群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大量高质量的外资。这两个集群都是各自行业的领头羊,集群的发展通过外部企业的加入增强了领导能力和升级能力,形成一种自我增强机制,提升了集群的竞争能力,进而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金融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又有银行和国家政策的原因。文章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融资困难的途径和方法。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的特性

1.中小企业规模和信用资源不足。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金少,负债能力有限,而且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市场风险较大,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薄弱,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甚至部分中小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惜做假帐,以达到逃税、漏税的目的,这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制约和影响了银行向其贷款。

2.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有规模经济上的弱势,抗风险能力弱,这就决定了其经营风险较大,破产率高。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使得银行贷款面临的风险较大。此外,贷款的高违约率也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银行放贷时慎之又慎,一般的贷款金额小,期限短。

3.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的不利选择。对于上市的大企业,很多信息是公开的,银行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信息;对于非上市的大企业,银行也能通过供货商、消费者和企业职工等渠道获得其经营信息。而中小企业则不同,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不透明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所以,在中小企业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金时无法向金融机构提供出令人信服的信息,以证明其偿还贷款的能力。银行为规避自身的经营风险和降低经营成本,只有选择不向中小企业贷款。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1.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也缺乏向中小企业融资倾斜的金融政策。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主体,长期以来一直以服务国有大企业,追求规模效益为经营宗旨,双方形成了兴衰与共的牢固关系,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2.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渠道不畅通。我国《公司法》规定了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的条件,其中许多硬性条件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阻碍着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如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1000万元,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这些条件是很多中小企业达不到的。因此,对零散、科技含量低的中小企业而言,参与社会直接融资仍然是条难以逾越的坎,而对企业债券的发行更是望尘莫及。

3.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而中小企业仍然享受的优惠政策依然不够。

(三)金融业的经营

1.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这次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国有商业银行相应提高了贷款条件,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2.金融企业贷款手续繁琐、耗时耗力,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积极性。中小企业融资量少、频率高,需要简单快捷的服务。然而,金融部门为安全起见,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融资手续,贷款的审批时间也随之增长。繁琐、耗时耗力的融资手续,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简单快捷的要求,使无数有意进行贷款的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3.金融企业“嫌贫爱富”,使中小企业融资处于不利地位。我国现在还是处于金融服务业的“买方市场”,因而银行也就有条件选择目标市场。大企业信誉好、融资量大,深得金融机构的喜欢,往往是信用资金追着贷;相反,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信誉,融资额度有限,容易遭到金融机构的嫌弃。

4.银行评估企业信用的方法欠妥。金融机构大量地局限于从财务方面去评估企业信用状况,局限于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方式,而缺少市场分析和技术分析,更缺少对企业的成长性分析,难以对企业作一个公正的评价,难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正常需求。

(四)中介服务机构

中介服务机构担保机制不完善,收费高。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中大部分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较少,授信额度不高。担保公司提供的贷款担保耗时长、佣金高,担保方式过于单一,大部分就是抵押、质押,缺乏一种信用的担保,因而其作用有限,对中小企业难有吸引力。

二、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建议

(一)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

1.强化信用意识,提升信用等级。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融资支持,必须增强信用意识,重塑还贷形象。通过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依靠自身的综合水平、经济实力和良好信用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公众,取信于银行。

2.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经营效益。中小企业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朝阳产品,大力开拓产品市场,精确挖掘产品卖点,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新产品。要在技术、管理方面走自主创新之路,走小而专、小而特的发展之路。企业要关心市场的需求及成本,重新梳理产品对客户的价值,让利给客户,实现现金快速回笼,确保现金流和利润。在目前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下,不能盲目地为了挽留客户而拖垮自己。

3.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分流融资需求。要明晰企业的产权,建立股份合作制。通过产权转让、股份制改造、租赁、拍卖等多种方式,加快中小企业的改革步伐。在改革中鼓励员工自愿入股,增强员工对企业资产的关切度,为企业的发展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迅速筹措资金用于企业生产和发展,有效缓解资金紧缺的矛盾。

(二)金融机构的自我完善

1.加大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完善信贷资金投向结构。金融部门应充分利用利率的杠杆作用,对市场的金融贷款进行市场调节。如根据中小企业要求信贷时间短,数额小,频率高的特点,可以适当提高利率,从而摊低自己的信贷成本,使中小企业也免去了不必要的奔波和民间高利贷的拆借。另外,商业银行应不断开拓市场,开发更多更新的金融服务项目,提高为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效率,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健康财务管理制度。

2.建立一套与中小企业的特点相匹配的信贷组织体制和信贷管理机制。银行应科学制定信贷管理制度,避免盲目放贷造成损失,也要相应建立信贷激励机制,改变不敢贷、不愿贷的现状。扩宽金融服务领域,完善信用评级标准,适当增加资本利润率、资本负债率、人均利润率、资金周转率等对中小企业相对有利的评级指标。

3.多种融资方式共同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债券融资市场。尽快设立创业板市场,推进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建设,规范直接的企业产权市场,允许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理顺债券发行审核体制,逐步放松规模的限制,扩大发行额度、完善债券担保的信用评级制度,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

4.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体系,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加速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中小金融机构一般了解地方基层,能够利用当地的信息了解本地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这样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时,具有信息和交易成本低的优势。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两者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三)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1.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促使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支持。应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方面予以支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

2.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按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引导中小企业调整企业结构、节能减排,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和技术创新。

3.促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小额担保信贷业务。建立起“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多元募集、滚动发展”的融资担保体制,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4.实施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拓宽中小企业市场空间。加快开展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工作,推动各级政府将政府采购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全面清理和检查对中小企业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整顿和取消涉及企业的不合理收费。

5.加大金融对内开放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筹建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商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银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可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给民间金融以合法地位,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让民间金融走出灰色地带,合法经营,这样能减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国家将投入4万亿元来拉动经济、确保增加,这为民间资本又创造了大量的投资机会,以改变目前“企业缺钱、资本缺路”的状况。国家的投资起到带动作用,民间资本会迅速跟进,参与到该市场化运作中。投资能带动内需,扩大内需也会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大量的机会。

总之,在当前金融危机下,要真正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经过政府、企业、银行三方的共同努力,创建一个融资渠道多样化、社会信用完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胡迟.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如何选择投融资策略[J].中国科技投资,2009,(3).

[2]王中琦.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及建议[J].黑河学刊,2009,(2).

企业金融论文范文5

自从此次经济危机之后,开始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对全世界的经济形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世界许多国家为此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十分缓慢,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当然,我国也不例外。首先,2008年开始,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季度下跌,直到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才开始出现小幅度回升现象。其次,我国先前的出口总额和增速一直相对较高,但是由于此次外部环境的大范围突变,导致我国的出口增速直线下降。最后,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影响,我国的经济整体呈现不好的发展状况。这使我国各行各业的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就业率不仅下降,许多人还面临失业的危险。许多企业都存在竞争压力过大、产品积压过剩的问题,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总而言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对于我国各行各业企业来讲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有效地解决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如何顺利度过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种种难关,如何有效合理地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众多企业乃至世界经济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国的企业在该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水平,保持企业的稳健发展。对企业经济管理方法进行科学的改革创新是目前众多企业采用的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改革对于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顺利过渡至关重要。这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提升利润空间,降低项目管理成本,保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经济管理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必须做好企业经济管理

1.经济不景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自从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形势低靡,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也越来越大,竞争也日益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在经济管理上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将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的资源节约型、技术创新型的发展方式上引导,秉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改革理念,建立独立自主、创新开发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降低企业的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保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2.信息时代到来,知识经济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我国各行各业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都逐步揭露出来。比如,内部管理松散、管理理念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尤其是科学技术落后等等。现在是信息化时、知识经济时代,这些都需要我国企业加快经济管理的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在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前提下,一个企业如果想要紧跟队伍不落后,必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和经济管理结构进行调整创新,完善企业的知识经济框架,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提升对知识经济的理解和把握。企业经济管理,通常来讲包含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及内部财务清算核查等多项内容。从上述内容中也可以看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只有做好企业自身经济管理,才能更好地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特点

1.综合性。

从企业经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知道,对企业经济进行管理的过程,就是需要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过程。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各行各业企业经济管理应该坚持价值形式的基础不改变的前提下,保证企业各方面工作都同时前进、同步管理,不能单纯只考虑一个方面。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2.关联性。

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活动行为的产生离不开企业资金的使用。只要一涉及到资金,就离不开企业的各个部门。所以,企业的经济管理与企业各个部门的发展、每个员工的前途都息息相关。只有动员企业每个员工活跃起来,建立良好的企业经济环境,才能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3.反映性。

企业财务部门统计的各项经济指标是企业管理层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指标为管理者的下一步安排部署提供了有力的根据。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才能保证这些指标的准确性,保证下一步决策的正确,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所以,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要始终坚持科学的企业经济管理规划制度,同时建立良好稳健的企业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合理有效使用财务统计中的每一项经济指标并加以运用,实现对企业的合理科学经营。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企业经济管理

(一)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观念作为一个很抽象的理论化基础,对于企业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上到老板。下至每一个小员工,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企业观念。企业对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改革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的问题,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在知识化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公司的领导阶层和每一个员工也应做到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转变传统观念。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改革就意味着根据市场需求,了解大众消费者的心理需要,积极整合公司内部团队,建立起符合国情、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有效运转机制。另外,公司还要不断完善监督管理系统,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责任都落实到个人,使大家相互鼓励、相互监督。只有这样全公司才能意识到,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企业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进而树立崭新的战略意识和危机管理策略。转变观念可以让管理层根据最新的发展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案和实施策略,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稳定企业内部环境。此外,企业还应该摒弃以前以物为本的管理方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企业经济管理涉及范围比较广,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指导企业的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经济都十分不景气。有些企业为了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采取了裁员、减薪、减少休假等措施,有些企业甚至会做出一些压榨压迫员工的行为来逼迫员工主动提出辞职。但是在金融危机过后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依旧采取如此这般的政策肯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倒闭。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对于员工的管理工作应该做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仅依靠裁员、减薪的方式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可以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重组,或者通过对员工的高素质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效率的提高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无疑是前进了一大步。

1.建立对员工素质评价的标准化体系,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增强甄别力

在人才招聘阶段就应该对应聘者的目标、个人素质、自我形象及专业技能水平进行严格的评估,企业招聘人才的重点应该由传统的仅为了满足职位空缺需求逐渐转向为保证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而选取综合性人才,这也为企业建立了人员招聘的素质模式。

2.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根据每个人能力特长的不同确定严格的岗位分配制度,使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另外,还要注意团队的合作搭配,考虑团队的整体素质,要知道一个团队的力量并不是简单的个人力量的相加那么简单。与此同时,还要顺应人员的流动规律,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分配不断趋于最优分配状态。

3.为了开发企业员工的潜力

每个企业通常会为员工提供一些培训的机会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培训在企业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要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所具备的实力基础,来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培训目标、培训对象以及培训时间、规模等事项,企业要合理规划并为此做出一系列的详细部署和安排。

4.现在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员工的不懈努力是企业发展的重点。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实现人与事的系统化。当员工的积极性被彻底激发的时候,他们的忠诚度也会伴随着提高,成为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

5.企业还要不断完善薪酬制度

通常薪资部分才是员工关注的重点问题,合理的薪酬制度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企业的公平所在。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还能赢得公司员工的信赖与忠诚,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未来利益十分有益。

(三)进行企业经营策略的改革创新

企业的经营策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方针,是企业进行战略计划的有力根据。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对于企业来讲是个不小的挑战。企业经营策略的创新也是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摒弃先前的企业经营组织框架,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安排,尤其是对企业的广度、宽度和弹性进行强有力的创新改革。近些年来,品牌效应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树立明确的品牌意识,加强品牌推广宣传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业内影响力,并且对于企业在市场上抢占先机也十分有利。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的合作、并购重组等联合方式也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的不二选择。通过企业之间的联合经营可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拓宽企业的生产线和服务领域。在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学习另一方的先进技术、理念和经营方式,取长补短,加强技术、销售和生产创新等多方面的沟通交流,进而实现双方共同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这种企业间的联合还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其实从根本上来说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也是由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来决定的。所以制度的创新性要与人才、技术的创新性齐头并进。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强企业在内外环境中的适应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有效提升公司的效率。

(四)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约束机制

从上面的叙述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虽然其本身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盈利价值,但是它却是一个公司的首要资料出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是否有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质量的好坏。第一,要增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关注力度和重视程度,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环节可以为企业的投资、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做出有效评估,探测实施每一决策的风险大小。管理层必须意识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项目成本的降低、风险的规避等都是提升企业盈利空间的有效途径。当然,企业每一决策的实施都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进行,不能触犯法律,做好企业内部的廉政建设。企业财务部门的科学预算对于管理层对风险程度的掌握十分必要,做好预算评估工作才能使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更好更快地发展。第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一定要有专门业务团队和管理团队来负责,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公司每一部分的支出和收入都要做到有章可循。保证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支出和收入有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此外,企业内部还要健全部门预算制度,将企业每个部门的每项预算都精细化,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预算评估标准,不断提升公司的预算评估能力。企业每隔一段时间就应对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核查登记,所以,每个企业都要建立严格的存储登记制度;还要对公司产品在企业内部的销售价格进行标准化,也要间隔一定时间对在企业销售量的数目金额进行详细的核查登记。同时,公司内部一定做好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监控。第三,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严格的约束机制,尤其是针对财务支出,约束机制必须要加强。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每一项都应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来制定,严禁出现偷税、漏税等违法乱纪情况。为了提高企业中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就要求企业对每项资金的使用都要严格规划,保证每一项的资金使用都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公司的每一项资金,为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在企业的使用情况上,企业的管理者要建立健全财务约束机制,加强对企业财务资金运用的监管和约束。我国的企业管理者要及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情况和经营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财务运营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此外,我国企业还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来选择合适的一段时间对公司的财务实际情况进行核查清算登记工作。

(五)培养优秀人才,加快技术创新

知识经济作为信息化经济的一种,它要求企业在对自身的经营过程和管理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和资金投入。同时对公司的各种工作流程也要进行信息化更新换代。同时,知识经济还是网络化时代的鲜明特征,由于网络的存在,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加快信息的传递和反馈。知识经济也代表着智能性时代的到来,这就要求企业的各个阶层都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性为,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最后,知识经济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企业必须正视企业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重视企业环境的管理。所以,身处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必须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创新。首先,我国和地方各级政府要重视技术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前进的源源动力。国家要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尤其是那些高科技产业,给予这些企业资金的支持和政策的优惠;其次,企业本身也要加强人才的引进,积极向领域的先进企业学习,重视人才和创新。这也是企业经济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

四、结束语

企业金融论文范文6

1.样本的选取本文选取安徽统计局公布的蚌埠市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由于国家在2011年更改了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门槛,所以在2011年以前指的是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在2011年及以后指的是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又由于安徽省统计局没有公布2006年以前的各市私营工业企业相关数据,所以本文采用的数据为2006年至2012年蚌埠市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

2.基础指标的选取本文选取五个基础指标来反映蚌埠市私营工业企业整体的成长情况:(1)工业总产值增长率(IOG):蚌埠市私营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与上期的比值。所研究的企业所创造的工业总产值代表其对经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长越快,其贡献越大,发展态势越好。(2)总资产增长率(TAG):蚌埠市私营工业企业整体总资产与上期的比值。全市企业总资产的增长代表着私营工业企业整体规模的扩张。(3)企业平均资产增长率(AAG):平均每家企业本期资产与上期的比值。公司所拥有的资产是公司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处于扩张时期的公司其基本表现就是其规模的扩大。(4)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MBRG):平均每家企业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的比值。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高,表明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大,业务扩张能力强,成长能力强。(5)净利润增长率(NPG):平均每家企业本年净利润与上期的比值。净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最终结果。净利润的连续增长是公司成长性的基本特征,如其增幅较大,表明公司经营业绩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强,成长情况好。

二、提取综合指标

用SPSS统计软件输入正确数据,先对5个基础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把标准化后的数据保存在数据编辑窗口中,然后利用SPSS的fac-tor过程对上述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见表1。ZIOG、ZTAG、ZAAG、ZMBRG、ZNPG分别表示工业总产值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企业平均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标准化以后的指标。

三、影响分析

1.求得结果模型。通过回归算法计算因子得分矩阵私营企业成长得分偏向于反映蚌埠市内私营企业的平均成长状况,是从企业成长的角度进行研究;而私企行业成长得分更加偏向于反映蚌埠市整个私企行业的整体成长状况,是从行业成长的角度进行研究。私企成长得分综合反映了这两个方面。由于国家统计的是规模以上企业,所以所作研究,均是对规模以上私企,和这些私企组成的行业的研究。

2.运用模型解释事实。好的经济模型应该对经济事实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在本文所研究的时间段内,有这样几点经济事实。第一,国家提高了对企业的统计门槛,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认定从2010年的年度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至2000万元;第二,2008年爆发世界性金融危机,在2008年及其后几年对私营企业的成长造成了很大影响;第三,2007年全国经济高速发展而2012年经济下行。基于因子分析法得到的结果对此三点经济事实进行解释。第一,国家提高了统计门槛,把一部分主营业务收入低的企业不纳入统计范围,于是对行业规模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拔高了私营企业的平均发展水平,其实这只是统计方法的改变造成的伪成长,所以在2011年,反映私营企业成长的指标排名第一,而反映私企行业成长的指标排名第五;第二,2008年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也有很明显的体现,在2008年及其后几年综合排名一直很低,2008年排第五,2009年排第六,2010年排第四,同时两个主因子得分的排名也都很低;第三,2007年综合排名第二,而2012年综合排名第三,也反映了第三点的经济事实。综上所述,此经济模型对于经济事实的解释能力较好。

3.对结果模型进一步探讨。由上述论证可知,指标排名的绝对位置可以有效地反映经济事实,我们进一步研究排名的相对变化,来研究2008年金融危机对当年和其后几年的影响。我们令2007年私营企业成长指标和私企行业成长指标的排名均为0,即2008年初初始排名为0,计算其后几年的排名相对变化位次,其结果如表6和图1,同时列出两指标得分变化图。因为自2011年起,统计方法做了改变,于是我们只研究2008至2010年的情况。对两指标从2008年初至2010年末的累计变化名次进行分析。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私营企业成长指标的排名到2008年末降低2个名次,到2009年末累计降低3个名次,2010年开始回升,到年末累计下降一个名次;同时,私企行业成长指标的排名到2008年末降低3个名次,到2009年末累计降低5个名次,也是在2010年开始回升,到年末累计下降一个名次。可以得出,当经济开始下行之时,私企行业成长指标的反应比私营企业成长指标敏感得多,而当经济开始回暖,其恢复速度也要快得多。也就是说,当一个行业受到冲击时,对整个行业成长的影响比对行业中已有企业的影响更大;反之,当经济一片向好时,整个行业的成长速度也更快。

四、结论

企业金融论文范文7

一、金融企业审计概述

随着国家对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日趋完善,各地方政府更加重视资产管理,以及不断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金融企业的审计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审计的方法也不断更新。

1、金融企业审计的基本对象

按照《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的分类标准,我国的金融企业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第一,执业需要取得银行业务许可证的各类银行及企业;第二,执业需要取得保险业务许可证的各类保险企业;第三,执业需要取得证券业务许可证的各类企业;第四,从事金融相关业务的企业。这四类企业也就是金融审计的对象。

2、金融企业审计的主要类型

总体来看,当前金融企业的审计包括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金融企业通过在企业内部设立审计机构,通过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行为对企业进行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的方法有很多,但总体来看主要包括审查、复核、盘点、测试与抽样、评价等,对于一个管理规范的金融企业而言,内部审计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外部审计是指外部审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金融企业的财务报告等进行审计,并提供相应的审计报告,对有关的财务状况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外部审计的方法主要是外部审计机构通过审查金融企业原始账簿、抽查会计凭证等,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价。

3、我国金融企业审计的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当前国家对金融企业审计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颁布了《金融企业财务规则》、《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监管指引》、《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等法规制度,并对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做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如颁布了《金融企业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招标管理办法(试行)》,这些制度的颁布实施,将使得金融企业审计走向规范化。而对于金融企业自身而言,随着其理念的更新,目前已经将审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将推动金融企业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新形势下金融企业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当前金融企业审计工作存在审计的独立性欠缺,审计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1、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欠缺

首先,从内部审计来看,由于我国金融企业特别是一些区域性的金融企业,企业成立时间尚不长久,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从而影响了审计的开展。特别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管理文化更为重视人本管理,制度化管理的执行相对不严,并且由于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多受聘于企业,在审计过程中较为容易受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干涉,或者被其他业务部门所“融化”,从而使得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出现问题。其次,从外部审计来看,对于大多数审计而言,金融企业具有选择委托单位的权利,且我国审计市场中一些大型的审计机构多为外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这就可能使得部分审计机构出于利益、长期合作等方面的考虑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审计的“独立性”,使得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受到质疑。

2、审计的作用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

首先,从重视程度来看,当前部分金融企业的领导层的观念仍然相对滞后,认为审计的作用在于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而没有将审计与金融企业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审计工作,从而使得审计结果的运用仍然局限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不利于审计结果的其他功能的开发。其次,从实际来看,部分企业的审计工作没有与部门管理、金融企业的整体管理结合起来,对各种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利用不够,从而使得审计结果更多的成为一种事后的审计,缺乏动态性,难以提升审计结果的效用。再次,从后续审计工作来看,由于后续审计制度尚不不完善,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制定的后续审计准则大都只是对后续审计政策、范围、形式、程序等作了大的原则要求,不够细化和具体,操作中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审计环节的弱化以及审计职责不清,加之金融机构的相关部门不配合,懈怠于整改纠错,导致大大削弱了后续审计的作用。

3、审计人员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我国的实际来看,金融企业业务精通的人员多从事财会工作,而从事审计 工作的人才整体素质相对较差,从而降低了通过审计来发现问题的概率,也使得审计工作创新的人才支撑相对不够。并且,我国大量优秀的审计人才被国外会计师事务所所聘用,国内事务所则由于竞争实力等方面的原因,难以招聘到大量业务素养高的人才,从而出现人员素质相对不高的局面。此外,由于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更为重视理论素养的提升,

而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相对不够,这也造成了市场中熟练的审计人才供给相对不足,影响了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完善金融企业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完善金融企业审计工作,可以从更新理念,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强化培训与人才引进等方面着手。

1、更新理念,化内部审计为公司治理

在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无论是金融企业的经营管理层,还是从事审计工作的职工,都要从就审计而审计的观念中走出来,更多的关注金融企业的整体发展,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对企业财务软件中相关信息等进行实时、持续性的监控来达到进行审计,将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发挥审计的作用,实现帮助企业增值的目标。此外,还要注重各种审计结果的运用,不仅要改进或者纠正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还要对审计过程中发现可能会对金融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帮助企业改进管理。

2、完善制度,提高审计部门的独立性

首先,金融企业要在制度上明确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完善保持这种独立性的制度体系,通过设计各种防止高层管理人员干预、影响审计结果的制度来确保这种独立性。其次,要在责任分解、责任追究等方面下功夫,要对审计工作的职工、外部审计工作的工作责任、审计结果考核、审计结果失真责任追究等方面下功夫,从而明确审计者的责任,避免出现与金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合作,更改审计结果等问题。

3、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审计水平

首先,要不断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管理,为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在各部门工作对接、配合等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在进行盘点等工作时,更需明确各部门有责任进行配合,以此来提高审计的质量。其次,审计部门本身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管理,要通过严把审计报告的关卡,实施二审复核甚至三审制度来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此外,要创新管理手段,如设计出激励性的制度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审计工作人员信用情况信息库,对他们进行动态管理等,以此来督促他们提高审计质量。

4、强化培训与人才引进,锻造审计人才队伍

首先,要建立常态化的培训制度,通过加大培训投入,与社会中介机构等专业化的培训组织建立动态合作关系,在出现国家颁布了财务会计、审计方面的新的制度,发现审计工作中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等情况时,要积极的组织培训。同时,还应该将培训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用于帮助审计人才的成长,以此来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其次,要在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引进领军型的审计人才来打造审计队伍,引进熟悉金融行业的财务会计人才作为审计队伍的中间力量,以此来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企业金融论文范文8

摘要: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严峻,在严冬中,电子商务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希望。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更为方便快捷,大大提高效率。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这个有效工具,主动出击国际市场,寻找更多的贸易机会,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顺利渡过金融危机这个“寒冷的冬天”。

关键词:电子商务,中小企业,国际贸易,金融危机

1引言

忽如一夜寒风来,企业倒闭、银行破产,各种悲观的经济数据被各路媒体纷纷报道出来,人们已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今年经济的一丝寒意,象冬天里凛冽的寒风吹在每个人的心里。而最难过的,莫过于进出口企业,台塑裁员,IT企业裁员,鸿海裁员,各种对外的OEM企业纷纷裁员,华尔街的员工都挤往中国来谋生。现实是残酷的,风暴席卷的力度是疯狂的。

2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严峻

据国家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重点商品进出口额中,有将近90%出现下滑;主要进出口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全部出现下滑,进出口总值相对上年同期下降了24.9%,其中,出口金额降低了19.7%,进口金额下降了30.9%。

2009年1-3月,中国重点商品出口总额2,803.2亿美元,同比降低20.27%。机电产品一季度出口额最高,达到1,436.9亿美元,相对上年同期下降20.8%。其次,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为711.9亿美元,同比降低23.2%。食品类产品的出口下滑幅度较大,活猪、大米、玉米、食糖的总出口额约为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2.95%;其中,玉米出口降幅最大,同比下降了88%。

第一季度重点出口商品中,只有原油、煤和鞋类产品出口额出现增长,其中,原油出口增速最高,出口量为152万吨,同比增长134.1%,出口金额为5.35亿美元,同比增长48.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原油出口价格的下滑幅度之大;煤和鞋类产品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和0.8%。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重点商品进口总额2,074.8亿美元,同比降低30.63%。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最高,分别为920.4亿美元和570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6.3%和28.8%。食品类产品进口额也有大幅下滑,鲜、干水果及坚果、谷物及谷物粉、大豆、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额为54.8亿美元,同比降低了20.4%。

第一季度重点进口商品中,只有钢坯及粗锻件、肥料、农药及鲜、干水果及坚果四类商品进口金额出现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92.6%、43.1%、22.1%和16.1%。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对主要国家(地区)的贸易总额均出现下滑。第一季度中国贸易总值为4,287.4亿美元,同比降低了24.9%;其中,出口总值为2,455.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9.7%,进口总值为1,832.0亿美元,同比降低30.9%,对外贸易仍然处于顺差状态。其中,进出口额最高的是欧洲联盟,为751.9亿美元,同比降低19.8%;其次是美国,贸易总额达到620.7亿美元,同比降低了15.7%。

在出口方面,中国向欧盟地区出口产品金额最高,为498.7亿美元,同比降低了22.1%;向美国出口商品的金额也较高,达到455.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4.9%。中国从欧盟地区进口商品的金额最高,为253.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5.1%;从日本进口商品的金额也较高,为24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9.6%。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09年第一季度,不论中国还是世界经济都仍然处在经济萧条之中,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相对上年同期有所下滑,购买能力明显下降。

3电子商务可助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应对危机

在全球金融风暴来袭之际,我们不能只露出绝望的眼神,电子商务的逆势发展无疑能令人眼前一亮。近期,国内最大的网上交易平台阿里巴巴公布了该公司2008年四季度和全年业绩。2008年比2007年在四季度涨了71%,全年涨了95%,可以说逆市上扬近一倍。阿里巴巴的海外买家在去年第三和第四季度都增长了100万以上,中国供应商数量也在高速成长,光第四季度就增加了12000多家。

“全球电子商务作为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并成为各国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在“第二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博览会”新闻会上说。他指出,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大量减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同时,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更为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效率,电子商务成为帮助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最为可靠的手段之一。

一、电子商务可帮助中小企业减少实物基础设施的投资。传统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业务都必须拥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如办公用房、仓储设施、产品展示厅、销售店铺等。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对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要高得多。若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业务,则在这方面的投入显然要小很多,如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与传统的实物书店相比,几乎找不到豪华的办公楼、宽敞的营业大厅,甚至除了少量的畅销书有部分库存外,其他绝大多数的图书品种都是在接到顾客的订单后再向各出版社订购的,几乎不占库存,但是亚马逊网上书店提供近300万种多种语言版本的图书,并且销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用户达1000多万,1999年的营业额达15亿美元。因此,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可以显著减少在实物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对于信息产品而言,如报刊杂志的电子版、视听娱乐和电脑软件及信息咨询提供等,若产品本身可以在线成交和在线交付的话,则销售柜台、仓储设施等完全是多余的。整个销售环节,从研制开发、订货、付款到产品的交付都可以在网上实现。由于减轻或消除了对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企业可以将节省的开支大部分地让渡给消费者。

二、电子商务可帮助中小企业突破贸易壁垒,扩大贸易机会。因特网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彻底消除了地域的界限,对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有形和无形壁垒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网上做生意,没有了的限制,也没有了种族的歧视,甚至公司的规模和经济实力的差别都显得不再重要。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极力主张电子商务达成的国际贸易免征关税,这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国际贸易业务量的迅速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力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更快地向前推进。

三、电子商务可帮助中小企业全天候业务运作,提高客户满意度。由于世界各地存在时差,进行国际商务的谈判就相当不便,对企业来讲,在传统条件下,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客户服务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而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做到7×24的全天候服务,任何客户都可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从网上得到相关企业的各种商务信息。如果得不到理想的答案,还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询问,只要企业及时回复,即可使访问者得到满意的答复。电子商务全天候、不间断运作可使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随时得到所需的信息,为出口企业带来更多的订单,并且可大大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四、电子商务可帮助中小企业降低国际贸易成本。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的单证数量繁多,处理费用高昂。如1996年全球跨国贸易中以纸面单据为主的各种杂项开支达3500亿美元,占当年世贸总值的7%。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国际贸易,既可节省大约90%左右的文件处理费用,又可缩短交单结汇的时间,加快资金周转,还可节省利息开支,成本优势十分明显。另外,由于减少了大量的中间环节,买卖双方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商务活动,交易费用显著下降。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业务中,因为大量的中间商的参与,国外进口商的买价往往是国内生产企业交货价的5-10倍。现在有不少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直接把中国生产企业和国外进口商的供求信息整合在网上,让他们在网上直接交易,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双方都得到了实惠。

五、电子商务可帮助中小企业提高交易效率。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买卖双方可采用标准化、电子化的格式合同、提单、保险凭证、发票和汇票、信用证等,使各种相关单证在网上即可实现瞬间传递,大大节省了单证的传输时间,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少因纸面单证中数据重复录入导致的各种错误,对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十分明显。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每一程序包括签约、洽谈、报关、租船订仓保险以及支付结算等都必须由人工参与,交易效率低,错误发生率高,受时间的局限性大。而通过网上办理相关业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参与,并且不受时间限制,提高了业务处理的灵活性,为客户带来更多的便利。

六、电子商务可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站点主动供求信息,及时与客户进行双向沟通与交流,借助网络宣传自己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逐渐利用电子商务这一先进的工具为增强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服务。

4结束语

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有1000多万家企业成为或正在成为电子商务的用户,中小企业网络接入率已接近90%。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这个有效工具,主动出击国际市场,寻找更多的贸易机会,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顺利渡过金融危机这个“寒冷的冬天”。

参考文献:

[1]中投顾问.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分析.中国评论新闻网,2009年4月21日.

[2]新浪.阿里巴巴高管披露:09年重拳出击投资.麦易网,2009年3月24日.

企业金融论文范文9

论文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坏账损失财务风险 论文论文摘要: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最初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此次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经济也无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和冲击,尤其是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美国金融风暴蔓延全球,其影响深度和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并且迅速地波及到各国的实体经济。对中国来说,虽然金融危机对我们所造成的直接影响不大,但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扩散,世界经济发展放缓,日趋全球化的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金融危机波及和拖累。因此,国内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危机,从中寻求新的机遇,化危为机,值得高度重视。 一、金融危机对国内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1、需求下降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逐月增加,11月份我国出口1149.9亿美元,下降2.2%,中国外贸单月进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12月份我国出口1111.6亿美元,下降约3%。其中,向欧、美、日三个市场的出口明显回落。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根据近几年的统计,这三个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经济滑坡,需求急剧减少。在国际市场萎缩的背景下,我国的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2、经营模式 从出口统计数据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一般低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金融危机下,高新技术型企业受影响较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影响较大。例如,在出口商品中,2008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229.3亿美元,增长17.3%;同期,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只有4.1%。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生产链上的各个企业都陆续受其影响,而接到最后一棒的,往往是处于最底层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 3、坏账损失 金融危机会导致流动性资金普遍紧张,金融机构为了保证生存必然采取信贷紧缩的措施,这对实体经济的打击巨大。事实上,美国金融机构在资金上的收紧措施,已经直接导致了部分高度依赖银行资金运转的企业在资金流动上困难,最终使很多美国企业直接宣布倒闭,把负担甩给了下游的制造企业。例如,一家美国发电机生产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2008年3月向美国破产法庭提出破产申请,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企业1055万美元的出口账款无法收回,从而将企业推向绝境。国际信用环境的恶化,对中国出口企业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 4、企业内部 除去外部金融环境的影响,企业自身的各种问题使得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遭遇更多困境,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生产环节缺少监控,产品质量差;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等。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出口。 二、国内出口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 如前所述,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在实体经济,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我国的出口出现困难,进而引发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了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内出口企业应及时果断地提出灵活审慎的应对策略,制定出相应的短期及长期目标。 1、出口市场多元化 面对美欧市场衰退,出口企业应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影响不大。我们应有意识开拓新兴市场,通过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发达市场的下降,借助市场多元化减小金融危机的影响。 2、防范财务风险 由于国际金融形势前景不明,海外买家的资信状况在发生着变化,即使过去履约纪录良好的老客户,也不能保证他们现在的信用评级没有下降。所以,企业应建立一套良好的风险防控机制,准确地判断风险,并及时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做好事前风险防范准备,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或减轻损失。企业可以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对买家进行征信调查;采用谨慎的结算方式;积极 利用信用避险工具,最大程度上规避信用风险。 3、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在未来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纯制造业环节的边际利润会变得越来越小。劳动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为我们引进外资、引入先进技术,解决中国暂时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它只是一个过程,不能将其视作经济发展的战略或是终点。国家应鼓励企业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贸易。 4、进行品牌建设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并不是所有实体经济都受到损失,仍有部分企业显现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逆市上扬。在出口企业中,就在很多“代工”的企业受创时,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企业却还挺立潮头,品牌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砝码。企业应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正确认识并促进自主品牌的建设,增加产品研发的投入,以更大更好的创新促增长。 5、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①注重成本与产品质量。要在生产线上下功夫,关注成本,同时对生产质量严格把关。金融危机并不代表没有了市场,而有限的市场必然会谨慎的挑选质量过硬的产品。 ②注重企业服务与形象。要有更高、更快、更有效的服务面对变化,贴近消费者。以服务为渠道,努力提升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