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趣味课堂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3 15:10:10

趣味课堂论文

趣味课堂论文范文1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提高 趣味

1 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2 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

3 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诗化”

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4 引入“生活味”,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趣味课堂论文范文2

[关键词]情境教学 课堂趣味 教学风格 领导方式 学生参与

20世纪80年代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首创了情景教学法,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过分关注知识点、忽略情感教育的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来习得知识点,使语文课堂变得充满趣味。然而情境教学法要营造出的生动活泼的气氛是多样因素共同作用的,而其中某些因素的差异又极有可能对语文课堂的趣味性造成不同的影响,这是需要教师工作者格外注意的。

一、教师个人特征对语文课堂趣味性的影响

1.教学风格对课堂趣味性的影响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特色,是教师的教学思想、个性特点以及教育技巧在教学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与经常性表现。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导致了其情景教学法运用的差异,自然也就影响到了语文课堂上的趣味性。不同的教师有着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感性的或理性的,活跃的或呆板的等,这些都造成了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时制定了不同的策略(比如说不同的奖惩机制),而这些策略的差异又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是说课堂的趣味性与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息息相关。譬如当《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故事让学生表演时,教学风格比较保守的教师先是向学生厘清文中各个人物的行为与原因,然后再挑选几位同学为大家表演,这样固然可以让学生对角色的把握比较到位,但是他们参与的热情却是被大大打了折扣的。而教学风格比较热情的教师,则会提前让学生准备,自己参悟角色,然后推选出课堂上表演的同学,最后课堂上的表演结束后大家来一起点评表演者,并思考为什么。比较之下,后者的情景创设学生参与多,期待值也高,课堂趣味性自然也更高。由此可看出,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运用的情景教学法有所不同,结果课堂的趣味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使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得到最大的展现,教师要注意自己一贯的教学风格是否合适,可以做适当的有意的改变,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最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切忌形似而神异。

2.领导方式对课堂趣味性的影响

除了教学风格外,教师对小学生的领导方式也直接影响着情景教学法下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德国实验心理学家勒温的经典研究中就有一项是对教师领导方式的影响力的考察。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归为三类:(1)权威型。教师对学生的掌握度很高,各个事件、各个环节都作好了细致的安排;(2)民主型。教师只是规定学生行为的大致纲领,具体细节由学生来民主讨论制定,教师最后给予完善;(3)放任型。教师对学生的掌握度极低,一开始给出大概目标后,其他一切工作皆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再参与。勒温观察、记录了这三种教师在领导11~12岁儿童时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现放任领导下的学生问题最多,课堂纪律最为混乱,学生之间问题不断,此时的情境教学非但不能给语文课堂带来趣味,反而是让矛盾升级。而教师权威领导下的课堂井然有序,情境教学也的确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学生对教师总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反感。比较之下,民主领导下的学生不仅独立性最强,其课堂上的趣味值也是最高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是带着愉悦的心情完成学习任务的。比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时,在创设文中关于太阳大小的争辩情境时,民主型的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由争论太阳的大小过渡到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以及领悟到学海无涯,而权威型则是比较生硬,放任型的则很有可能陷入混乱的争吵。因此,教师要明了对学生民主式的领导,不仅是在与他们的相处中,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民主的参与会让小学生在情境教学中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因此他们会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在语文课堂上最大限度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学生的参与对语文课堂趣味性的影响

现在的小学生已经具有越来越强的自我意识了,他们不愿意被动地接受教师给的现成答案,喜欢充满趣味的探索过程,所以情境教学法适应了他们的心理特点,为他们的课堂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尤其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在特定的情境中自己努力后获得的知识会有更深的领悟。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主张的“思维起于疑难”,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可以让小学生感同身受,学习的兴趣提升,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在情境教学时,不能只靠新奇好玩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应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情境,而且这种难度还必须是班级里大多数学生可以接受的,此时小学生才会积极投入到难题的解决过程中去,学习热情随之高涨,在课堂学习中不仅收获知识更是充满趣味。例如,《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除了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事例之外,还往往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找答案,但是此时一定要注意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是难度符合六年级学生思维的且方便在课堂上进行的。像“为什么打野战要穿迷彩服”这样的问题,学生可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自己找到答案,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此时的课堂是充满趣味的。而有些像“为什么铅笔进水之后像被折断了”这样的问题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是被动的接受答案,此时问题的解决过程对他们而言是没有乐趣的,如果以此来创设情境必然是让课堂的趣味性大大降低的。因此,教师要始终牢记课堂上的情境一定是多数同学可以参与进来的,在参与中享受到了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如此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才会让小学生感受到。

如今,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颇为流行,也的确让语文课堂变得乐趣多多,但是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并不容易,要考虑到多种因素。教师的教学风格、领导方式,还有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参与,这些都会影响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刻理解情境教学的内涵,是让语文课堂上学习知识的过程充满乐趣,以积极热情的教学风格与民主的领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情境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郭振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趣味课堂论文范文3

[关键字]:中学语文;趣味教学

“兴趣就是学习的教师”这是一句名言,目前新课改要求让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要调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学习非常有趣,因为兴趣而愿意深入了解课堂知识,是实践新课改精神的方法之一,那么,怎样在课堂中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是教师需要探索的课题。

一,以趣味的方法引入课堂教学

课堂开头几分钟上得好不好,影响着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这就好像是让听众听一首音乐,如果前奏就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观众就会很愿意集中注意力把曲子听下去,如果前奏节奏太缓慢,迟迟不能入主题,听众听得昏昏欲睡,后面即使有精彩的部份,听众也容易后知后觉的错过。所以开展趣味教学的时候,就要从开始就用趣味性的方法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内容感兴趣,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和求知欲:

1,用新颖的手法导入课堂氛围

学生容易对新鲜的事物感到有兴趣,如果学生发现今天发生的事和以前的往例不一样,学生就会很有兴趣,注意力会迅速集中,因此教师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导入课程。比如在讲述《谈笑》一课时,可以对学生说“因为上节课大家的努力,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得了奖,为了庆贺这个奖励,我们今天课堂上吃糖炒栗子。”学生情绪高涨,然后说:“但是因为栗子很少,一人只有一颗。”学生立刻开始议论纷纷,有开心的,有遗憾的。告诉学生:“虽然只有一颗,但是这是你们的成果换来的,值得珍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才大家对事件的反应,大家就能理解谈笑的内容,也能理解到课本中所讲述的“谈笑”的情境,与课本产生共鸣。

2,用强烈的感情导入课堂氛围

初中的学生的生理发育特征,让他们思维的方式以感性思维为主,如果一件事物能让他们产生感上的共鸣,他们就很能体会强烈的感情中传达的意思,否则,对他们来说,这件事只是冷冰冰的死物,他们不愿意去理解。那么可以从感情着手让学生感受到课本知识的氛围。比如在讲述李煜的《长歌行》时,可以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听着带感情的朗诵,优美的音乐,教师在让学生一听看到作者的诗句用画面表达出来的时候,被作者的感慨感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写这些诗句时的背景、心情,学生通过感情的共鸣记住了课本中需要了解的内容。

3,用故事的方法导入课堂氛围

初中的学生,一般来说思维活泼,喜欢个性鲜明的事物和有意思的事事,通常来说学生爱听有趣的故事,所以可以从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再引入教学的内容。比如在教学《“论学六则”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蔡志忠漫画选》中关于孔子的故事,学生先对孔子这个人产生鲜明的印象,觉得他这个人是个很有思想的,很有趣的人,于是就愿意了解他的思想,接下来可以引入正式的教学内容。

二,教立趣味的教学课堂氛围

如果学生觉得教学的氛围是死气沉沉的,过于严肃的,那么学生会觉得课堂内容对他们来说仅仅只是学习,而不是趣味,要展开趣味的课堂,也需要从课堂氛围着手,让学生在趣味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领悟语文本身的魅力和课本要传达的知识。

1,巧妙设下悬疑

初中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设下悬疑就是针对学生的这个特色,让学生去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子的?后面的结局是什么?当学生很想了解后面的结局时,就会对课堂讲述的知识有兴趣。比如在讲述《愚公移山》的内容时,其中一句“愚公年且九十”,其中“且”字的意思是教学点之一,如果平铺直述的告诉学生且的意思,学生很容易记不住。所以可以设下一个悬疑问学生:“愚公九十几?”学生一愣,因为课本中没有答案,然后学生纷纷讨论且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到“且”就是“将近”的意思,他没有到九十岁,只是接近九十岁,学生通过悬疑和讨论加深记忆,使用这种方式在这个知识点上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开展情境表演

情境表演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扮演课本中的角色,自己去琢磨课本中人物的处境、人物的性格,让学生直接体会到课本中表达的情境与要传达的内容。比如在教学《孔乙己》时,让学生扮演孔乙己和小伙计、食客等,学生通过扮演能感受得到孔乙己当时的思想,也能感受得到当时畸形的社会对人性的摧残。在教学《变色龙》时,学生通过自己对社会的理解,把趋炎附势的警察扮演得唯妙唯肖,通过表演,学生掌握到课本中的知识点。

3,开展教学竞赛

初中的学生创造力强、精力旺盛、好盛心强,教师可以用趣味的方法引导学生这些特点,让学生主动的思索教学的内容。比如在讲述《杨修之死》》这一课,对于曹操应该不应该杀杨修这一点,让学生展开辩论赛,学生分别讨论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学生深入的了解操操与杨修的个性。再比如,在讲授各类语法知识的时候,可以学生展开知识竞争,让学生通过趣味竞赛的知识主动去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三,给学生留下趣味的余味

在课堂中,给学生留下一些教学的余味,主要是让学生感觉到趣味的内容还没有结束,可以继续挖,这是调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下主动了解课堂知识。比如在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教师在讲述完全部的课程之后,可以让学生去设想,这个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品格放到今天,是不是还有现实意义呢?是不是已经落伍了呢?你们赞不赞同他的这种想法?而自己觉得怎样才是自己的人生观?下课堂,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课后思索和实践的方法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加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 结:

在开展趣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掌握语言的表达和情绪的控制,比如可以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或者富有感情的语言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感受到课堂的内容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道具使教学的方法变得生动有趣,或者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到语文课中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趣味课堂论文范文4

“趣味的课堂”,指具备使人产生愉快,能引起趣味特性的课堂,它基本状态是――教师在课堂中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有兴趣地感受文本世界,积累语文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那么,语文老师如何营造趣味的课堂呢?

一、教师要成为一位有趣味的老师

教师如何成为有趣味的老师呢?

首先,学习热爱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的源泉,热爱生活是培养趣味的基本手段。

学习观察生活中趣味的细节,体会生活中趣味的感受,积累生活中趣味的体验,发现趣味,积累趣味,表达趣味,提升趣味,这样老师引领的课堂才会趣味无穷。

其次,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课堂上挥洒自如的趣味性指导源自于平时丰富的知识储备。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材包罗万象,贫乏的知识储备会让教师穷于应付教学内容,很难在趣味上有所提升,更别说指导学生有趣味地投入课堂学习了。

最后,密切地关注时事热点,对新鲜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才能适时激趣。引起兴趣需从学生感兴趣的新鲜事物寻求与文本内容类似的情感体验,学生有类似的经历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才会在探究学习中有研讨的兴趣,有内容可讲,有创造力可发挥,有趣味可产生。

二、教学过程中围绕趣味下功夫

教学准备和教学课堂上要围绕“趣味”下点苦功:

第一,认真研究具体课文教法学法,准确把握文章的激趣点。

课前要反复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找到文章的激趣点。这个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热点问题遥相呼应,切实可行,服从于文意解读。学生够一够就可以抓得住,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有所收获。运用这个点设计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打开,趣味课堂就会自然而然生成。

第二,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设计引爆学生学习的乐趣。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对文章导入,重难点问题的设计等等,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必须设计不同的方案。

导入设计其实就是激趣点的初步体现。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导入设计:本文文体――回忆性散文,学生学情――了解关于鲁迅先生的一些基本知识。考虑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可以用作者的生平简介导入正文;考虑学生的兴趣,可以由生动有趣的美女蛇故事将学生带进文本中充满生机和童趣的儿童乐园。笔者选择了后者,因为它会使学生更有兴趣研读文本。

重难点问题的设计是激趣点的完全落实。

引爆趣性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对文章的主旨有不同深度的切入,对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启发,有产生趣味的理由,有深入研讨的必要。如《共工怒触不周山》问题的设计,很多老师局限在“共工的挑战精神是如何体现的?”,于是学生都陷入了关于“共工打不过别人就去撞山这种行为是否理性?”的思考中,被动地在文本中断章取义地发掘其挑战精神。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设计符合教参精神,但是忽略了现代学生的情感认可,必然会造成后来照本宣科,不知所云的呆板局面。我们如果将问题改为“你对于共工行为有什么看法?从消极和积极方面如何看待共工的行为?”这样学生反而有兴趣去评判,大多数学生认为他的行为是冲动的,对于人类的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是也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敢于挑战权威,拥有改造世界的勇气。并反思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遇到困境应该保持冷静,更加成功地解读了共工精神的现实意义。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的趣味会生机勃勃,学术研讨的氛围也会轻松愉悦。

第三,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辅助课堂趣味的提升。

和谐愉快的环境适合研讨和解决问题,可以自由发挥,充分辩论,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者要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适时鼓励和赞赏学生,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不搞满堂灌,一人言。笔者班级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讨人生价值”的作文课上就“‘活着’和‘没死’”展开了平等而又精彩的讨论,学生认为只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要求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是生命价值存在与否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于是询问,举证,辩论,唇枪舌剑,不断擦出智慧的火花,关于人生的精彩发言更是层出不穷,课堂掌声不断,乐趣无限。

第四,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会让课堂趣味盎然。

激趣式的课堂导入可以将学生带入趣味的课堂;独特的课堂设计又可以有效地引爆学生的兴趣点;轻松愉悦的学术研讨氛围有利于学生趣味的成长,那么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就会使你的课堂趣味盎然。

趣味课堂论文范文5

关键词: 英语语言学 趣味性 缺失原因 教学设想

一、引言

语言学导论是本科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知识必修课程,通常在大三年级开设。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年),该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1]。其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遭遇了尴尬:教者乏味、学者无趣。根据我对乐山师范学院2008级英语本科100名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46%的学生在上这门课程时感觉很无聊,12%的学生则感到心情郁闷,其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时,近年考研持续升温,报考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无论是哪个方向,初试大都要考语言学的内容,而这成了多数考生复习备考的障碍。因此,从学生的视角而言,改变语言学的教学现状,增强语言学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增强英语语言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将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二、趣味性研究的价值

我在万方数据库中以“英语语言学教学”为主题词,对自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颁布以来的近十年的语言学教学研究的期刊论文进行了调查,发现研究者无一例外的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在探讨语言学的教学,虽然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趣味性的问题,但并非关注的重点。

潘之欣指出英语语言学教学依旧停留在语言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体会不到该课程学习的乐趣和用处,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2]。熊学亮也指出“语言学总是使人打不起精神来,原因无非是抽象和缺乏诱人的情节”[3]。鞠玉梅认为在语言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语言学课程有趣、有用,他们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4]。教高[2007]1号文件也明确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意义。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正是当前语言学这类理论知识课程教学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趣味性教学缺失的原因

1.学生的困惑与茫然。

立足于语言学教学枯燥、缺乏趣味性的现状,对学生而言,其理解能力有限,对于英语语言学这样一门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知识课程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挫伤了学生对趣味性活动开展的兴趣。有69%的学生就表示不愿参加有关趣味性教学的任何活动。其次,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较弱,僵化地获取知识,无法对知识进行很好地吸收利用,因此制约了趣味性实施的效率和质量。与此同时,学生对语言学的学习目的茫然,大部分学生忙于死记硬背单词、术语和定义,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最终也没有明白语言学学习目的所在,从而扼杀了趣味性教学的实际价值。学生自身的情感和态度无法得到很好的关注,趣味性教学存在片面性。

2.教师的自我中心主义。

虽然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启动了“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但教师的思想观念并未真正转变,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讲座式教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语言学教学无疑成了教师死板地给对学生灌输语言学术语的过程,学生丧失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平等交流的机会,其能力的培养自然无从谈起。理论知识是研究人员和学者研究的成果和理论,包括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关于人类发展的知识、指导课堂组织的理论知识、教学法知识、评价理论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等等。理论知识为教师的实践提供指导。然而,教师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提高,而忽视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往往思考的是教什么,而不是怎么教的问题,忽视了兴趣的培养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传递语言学知识,却没有注意学生的接受情况,没有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5]。整个授课过程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果差自然在所难免。

语言学是一门思辨学科,具有相当程度的抽象性,因为是英语专业,教师通常都采用全英文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进而丧失了对该课程的兴趣。这就使得语言学的趣味性教学在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下很难有效地开展。熊学亮也指出,无论其对象是英语专业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相关的书用中文写较好,相关的课用中文讲较妥。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或读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在语言转码上精力的追加投入,从而扩大读者面和听众面,因为语言学毕竟不是讲故事,初学语言学的人想要弄懂基本概念,必须重复学习和不断思考,此时再把英语当成信息的载体,中国学生的负担就会加重,学习的效果就会减弱[3]。

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法方法缺乏多样性,也难以激发学习语言学的兴趣。而由于学校的资源有限,硬件设施不够,语言学教学大都没有安排在多媒体教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根据我的调查问卷,50%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语言学老师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25%的学生表示很少使用,只有16%的学生说是经常使用多媒体的。而在传统教室上课,教师缺乏相应的配套资源,如图片、声音、教具,等等。这样,由于教师的教学辅助手段运用不全或运用不到位,导致语言学的课堂的趣味性大打折扣。与此同时,调查中大部分的语言学授课教师都是年轻老师,缺乏经验,他们的语言学课堂大多都是照本宣读,缺乏创新和趣味性。

3.教学资源单一。

高校教材更新缓慢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对于理论课程的教材更是如此。现阶段高校多选择胡壮麟主编的《语言学教程》或戴炜栋、何兆熊主编的《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为英语专业语言学的教材。这两本教材内容详实,知识全面,但是难度较大,不易于理解。袁秀凤曾指出“该书很大程度上是一本专著而非教科书,有些章节在难度上也把握不到位”[6]。在本次问卷调查中,50%的学生认为所用的教材枯燥,37%的学生认为该教材一般,只有8%的学生感到这教材是有趣的。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的教材并非令学生满意。此外,当前的教材都是用英文撰写,专业术语过多,有些甚至无法在词典中查到。而且,教材编撰并非是基于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难以激发阅读的兴趣。

很多教师在进行语言学教学时,仅仅立足于语言学的教材本身,往往不厌其烦地把一个个复杂的语言知识点清楚明了地讲解给学生,却很难得到预期的回报,除了有考研意向的学生会认真的听课做笔记,其他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听之任之,并未真正理解吸收知识。这就是教师们没有从广义上去把握教学资源。他们把教学资源定位在教材和仅有的、常见的教学媒体上,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忽视了趣味性与实用性的结合。

四、趣味性教学的设想

1.转变观念,“趣”在新理念的运用。

现代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本”是时展所赋予的要求[7]。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就是要把“以学生为本”落到教学的实处,从人的发展和大纲目标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转变师生角色,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合作与探究的精神,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转变理念并非简单地意味着脱离粉笔和课本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如果不真正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大量的图片文字演示并不会减弱语言学本身的枯燥性与抽象性,相反课件频繁点击必然加快课堂节奏,进而模糊学生对基本概念的认识与理解,缺少师生互动的课件只不过是纸制课本的电子版本的演示而已,那又是另一种乏味[8]。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增强专业知识,丰富百科知识,才能将一个个的语言学术语讲得绘声绘色、深入浅出,从而降低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的枯燥性,为提升其趣味性和吸引力提供可能。例如,对抽象概念的讲解,除了列举事例,教师还可采用类比和对比方法,使之形象具体,饶有趣味,这样教学效果可能更佳。应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对在实施趣味性教学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以思考,不断总结,提炼出好的方法,加以完善和推广,让语言学充满诱人的香味。此外,转变观念还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考试分数上面,而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个人素质、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评定,促进教学趣味性向多元化、高层次发展。

2.关注学生,“趣”在过程。

实行趣味性教学,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意识、鼓励合作与交流,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引导他们通过课堂辩论、演讲、表演、竞赛、课程设计及现场讲解等诸多形式把学习的注意力放在过程之中,而非一个个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之上。本次调查结果也表明,65%的学生认同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趣味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为教学趣味性的增强奠定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性和发展性,提升教学趣味的全面性。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因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将表现欲的满足转化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多给予学生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深化师生感情,树立学生的信心,加强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的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去扩展利用课外时间。朱瑶瑶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出语言学课外读书目录,引导学生课外学习、读书、查阅资料和开展科学研究”[9]。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将语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而不只是死记硬背。比如,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语言学的目的和价值,将语音学与正确掌握发音结合起来,将语义学与词义理解、搭配结合起来;将语用学与提高交际能力和水平结合起来,让他们感受到语言学的趣味性和学习的意义。

3.改进教法,“趣”在参与。

《大纲》指出,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1]。教法新颖多样,自然具有吸引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就能化枯燥为有趣。语言学教学也应该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一的讲解,可开展课堂活动,像演讲、报告、讨论、专题研究等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结合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去,才能积极地学到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以设置任务或布置作业的方式,由学生选择并阐述、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书面形式、口头陈述、PPT课件展示或在全班开展交流讨论等形式进行呈现。在收集整理资料、开展调查活动、撰写报告及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资源,既锻炼了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这门课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同时,进行语码转换也是必要的,一味的全英文教学必然加重解码的难度,增加教学的枯燥性,降低其趣味性[10]。在语言学教学中,英语语言学教师充分利用英汉语之间,甚至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转换,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注意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学习效果就会慢慢地改善。

4.丰富教材,“趣”在资源。

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所以编写一本注重基础性、适用性、详略得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激情的语言学教材尤为重要。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在保持语言学学科本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将教学内容集中在那些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一些语言学基础知识上,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11]。只有学生看懂了,他们才能参与,才会探索。同时,所编写的教材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不同类别的英语专业学生要用不同的教材。比如说,高师英语教材的设计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类别,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师范生的特殊需求。此外,教师要多收集素材,丰富教学资源。例如,短小精湛的文章、语段、电影对白,以及谚语、警句、广告用语、新闻用语、公示语、路牌等社会用语,都能成为很好的教学资源。如讨论明喻、暗喻、隐喻、双关等修辞手法时,可以用我们熟悉的广告语来替代书本上令人眼花缭乱的例子,它们比书上的例子生动得多,有趣得多。教师如果将这些丰富的“教材”在课堂上加以巧妙地运用,那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将不再是一件难事。

五、结语

趣味性教学不是教学的根本,而是增强学习动力和效果的手段,探索语言学的趣味性教学,就要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旨归,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才能有效地改变当前语言学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改善学习效果。教师应将趣味性融入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中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言学的兴趣和激情。有了兴趣和激情,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也才能逐步增强,真正实现语言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语言意识,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

[2]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2,(1):53-54.

[3]熊学亮.本科生语言学教学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5):18-19.

[4]鞠玉梅.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思考关[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31-33.

[5]张廷.谈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128-129.

[6]袁秀凤.探索趣味性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模式[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12-29:62-65.

[7]沈建民,谢利民.以学生为本:现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22:48.

[8]唐艺菲.英语语言学课程的互动式多媒体教学[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2):87-89.

[9]朱瑶瑶.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2001,(4):216.

趣味课堂论文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趣味引领;有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语文教学目标及需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亟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采取适用于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着力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兴趣引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生课堂集体教学的有效性,刺激学生个体追求个性发展的动力。

一、创新课程导入,激活课堂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精心设计的课程导入是精彩课堂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形式,让学生持续保持求知的欲望和参与课堂教学的动力,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趣味,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生提升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一)设问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新的教学内容设置问题,采取提问式导入新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授小学课文《养花》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同学们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养的什么花?你能谈谈养花的感受吗?等等这些问题会让学生特别有回答问题的欲望,问题贴近学生生活,更具备参与互动性。

(二)引入式。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故事当中人物性格饱满,色彩分明,故事情节起伏有变,比较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满足了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时,采用故事导入:从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一只狐狸出来找东西吃,来到一棵大树底下,一抬头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块儿肉,馋的直流口水,可他们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面,但是,最后那块肉却到了狐狸的嘴里。同学们,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吗?那就跟着我一起去课文里找一下答案吧!故事引入悬念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索未知问题的求知欲望。

(三)情境式。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是情景设置带给人的感受,特设的情景能够帮助学生想象力的激发和情感的产生。把学生带进设置的情景中,融入新知识:例如,在教授《骆驼与羊》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在动物的王国里,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发生争论,今天就有两位动物不知怎么争论起来了,你们想知道,争吵的动物都有谁,又因为什么而争吵吗?该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去新的课程内容中找到未知的答案,调动了学生探索未知的积极性。

(四)感染式。音乐是跳跃的精灵,它有生命有灵魂,是极富感染力的艺术。音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将音乐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渲染课堂氛围,还能够将学生逐渐引入教师创设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例如,小学教师在教授《找春天》这一课时,可以在课程导入时选用《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将音乐中欢快、活泼、充满活力的艺术氛围带进了语文课堂,仿佛将春天的生机与色彩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听觉去感受春天。

二、深入形象教学,增加教学趣味

小学生理解和想象能力的有限,要求教师要学会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帮助学生呈现出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提升,课堂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将满足小学生现阶段的教学需求,增加小学课堂的趣味性。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知识点多,拓展面广,如果单单凭着教师的板书和语言讲授,课堂教学效果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图片、声音、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将所有抽象不容易理解的内容以形象生动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古诗《绝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春景图:翠绿的杨柳青翠欲滴、迎风飘扬,两只黄鹂在柳枝之间嬉戏,一展歌喉,唱出动人的歌曲,成队的白鹭飞翔在蓝天之上。多媒体技术让抽象的古诗内容跃然纸上,多媒体播放诗歌朗诵,让学生享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三、丰富课堂活动,重视课堂参与

新课改背景之下,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呆板落后的教学方式,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越学越被动,刚开始学的兴奋和喜悦也将会被埋没在老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和单调的提问之中。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化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到改进,现在的教学课堂更加活泼,互动形式更加多样,不再是单一的提问,有时甚至是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分组讨论,由老师来做课程总结。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丰富课堂互动形式,把探索未知的主动权和学习的主动权交回到学生手:如小组讨论,市场调查,情境再现等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小学学生的学习内容,也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让学习更加愉快,更加有效。

四、建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进取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和坏可以通过课堂评价环节来检验。这个环节即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检验教师得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计划,确保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力,教师对学生积极向上的评价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上进,对今后的学习更加自信。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让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椭学生取长补短,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课堂评价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彼此之间更加了解,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耀军. 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J]. 学周刊,2017,(03):116-117.

趣味课堂论文范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趣味性 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有很强的综合性。语文课本的内容包罗万象,五花八门,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如何将普通的课堂化为神奇的世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所有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有效组织教学。

一、恰当使用趣味性课堂语言

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生动的形象在学生大脑中仍占主导地位,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故事情节的意义及转义较难揭示,因此,小学语文课本很注重直观形象性、生动有趣性,文章的主角也多选用年龄相仿的儿童或熟悉的小动物,贴近儿童生活的实际,易于让学生接受,增强趣味性。教师在研读教材过程中要善于提炼“愉快”因素,引导学生体味,激发其求知欲。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不能脱离解决学习者的生活问题。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如在六年级上学期的《诗海拾贝》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在我的指导下,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自己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中,学得兴味盎然。

二、巧妙设计趣味性课堂情境

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景,就能激发出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并显示了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面对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转移的低年级小学生,传统教学那“一支粉笔加黑板,一本教材加嘴巴”的灌输模式是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更别说让他们领悟汉语言的魅力了。而多媒体技术综合了视听与计算机的优势,可以将图文、声音和视频并用,产生活泼、生动的效果,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使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生动。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讲,脑子思考,才会使书上的知识融会到他们的思想中去。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这课时,我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童话故事情节,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创新,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此外,还可以开展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说与课文的作者或人物有关的小故事;可以辩论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唱一些文学作品相通的经典歌曲;可以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共同探讨一下戏剧表演,感受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

三、开展丰富多彩课趣味性课外阅读

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针对小学生具有好胜心强、不服输、积极上进的特点,教师可多开展与学生课外阅读为主题的趣味性比赛活动,如每周抽时间进行的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看图说话比赛等,学生为了争取在班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都会主动地进行充分的课外阅读准备,每次比赛后教师即时点评、反思和发奖状鼓励表彰,以赛促学,在无形中培养和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的同时更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面,而学生也乐此不疲。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四、有效地组织趣味性实践活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兴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在教《“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一课前,我本打算让学生通过询问家长、上网查阅等形式来了解当前环境的现状。经过再三斟酌,我觉得活动方式单调空洞,脱离实际,便决定采用“走出去,看一看”的办法,让学生亲眼目睹身边的环境问题和发展状况。由于是真实调查和感受,学生的参与性很高,感触较深,提出了种种改进方案。教师也可以采用语言交流、气氛渲染、观察调查和动手实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活”“动”。如在活动课《辩论:看电视到底好不好?》中,我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分别由男生和女生组成。双方为了赢得辩论的胜利,积极收集资料和论据,在辩论会上,各自出谋划策,连后进生也不甘示弱,直争得脸红耳赤,教学高潮迭起,效果可想而知。

五、布置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反之则消极对待。趣味性作业设计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弥补了传统作业死板、机械、枯燥、乏味的缺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课文的同时,布置趣味性作业,引导学生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作业,既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领会,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学习了课文《赵州桥》后,我布置了以下作业:请根据课文的描写,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喜欢制作的同学也可以制作桥的模型。第二天,有的学生用铅笔画出了示意图,两边的“栏板”上还画上了图案;有的学生为“大作”涂上了颜色;有的学生做出了实物模型,虽然比例不太谐调,甚至还有些歪斜,但不难看出,件件都是“倾力”之作。通过画画和动手制作,学生不仅提高了创造性技能,而且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趣味性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所以一定要多方面、多角度地加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积极思维,挖掘潜能,增强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实效。只有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才能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趣味课堂论文范文8

(一)教师的趣味教学意识不足

教师的教学意识,对于其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趣味教学的重视性,也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将自己视为教学的主体,认为只有自己的教学实力在课堂中得到全面地展现,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这些教师往往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是严肃的,趣味教学是对语文教学工作的亵渎。教师对于趣味教学的理解不正确,让趣味教学的实施存在困难。

(二)教师的趣味教学方法不足

趣味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要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就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会利用灌输式教学法开展教学,将学生视为知识的接受器,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死记硬背。一些教师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盲目地打造趣味课堂。一些教师会在课堂中讲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笑话,虽然让课堂氛围更有趣味性,但却没有作用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也让教学活动偏离了轨道。

(三)师生关系过于死板

师生关系,对于趣味高中语文课堂的打造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会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也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然而,许多教师不能放下权威者的架子,一直在课堂活动中做学生的控制者。部分教师享受自己在课堂中发号施令的感觉,认为压抑学生的自由就能提高教学效率,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恶化。恶劣的师生关系让趣味课堂的打造没有可能,更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心态。

二、应试环境下高中语文趣味培养的方法

应试环境给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做好高中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开发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一)利用趣味化语言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学的重要元素。语文学科知识会通过教师的语言传递到学生那里,教师在课堂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会对学生的情绪与学习效果产生影响。有趣的教学语言会让教师本人的魅力彰显出来,更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而枯燥的教学语言,则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会让学生觉得课堂知识难以消化,更会产生厌学情绪。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语言进行趣味性改造,用语言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首先,教师要利用诗词或者幽默故事的引入,让自己的语言形成一种风格,促进教学语言的流畅与和谐,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其次,教师要适当地融入一些趣味性的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开拓,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依赖。比如在讲解《边城》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钱钟书先生的婚姻围墙理论调节课堂氛围,促进教学趣味化。

(二)利用形象资源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将更多形象的资源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会让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也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图片以及音乐这些生动的资源,拓展自己的教学途径,也开拓学生的眼界。教师可以利用图片促进文本的形象化,让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资源上进行趣味学习。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更可以利用音乐作品去渲染氛围,营造良好的情境,让学生深入到语文学习中,促进教学趣味性的提高。比如在讲解《听听那冷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刘德华的《冷雨》,渲染相对凄凉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感受文章中情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入。

(三)利用激励行为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在高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获得教师行为上的鼓励。教师趣味性的教学语言以及形象的教学资源,都是知识方式。教师也要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用行为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当代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平等交流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中,用自己的眼神以及肢体动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建立学习信心,感受课堂趣味。

三、结语

趣味课堂论文范文9

[关键词]阅读教学活动;有效性;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1导语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版块,也是提高学生学生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的沃土。程晓堂、刘兆义(2008)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有四点:一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二是在篇章中学习语言知识;三是了解信息,丰富知识;四是欣赏、获得乐趣。但在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矛盾:阅读文本与课堂沉闷的矛盾,热闹讨论与语言、话题偏离的矛盾,语言教学与技能培养的矛盾……带着这些矛盾,笔者和她的团队以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4Lifeinthefuture中的阅读课为例,开展了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有效性与趣味性兼顾的研究。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程红、张天宝,1998)而趣味性教学活动则是以学生为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积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学习交流有利于体验英语学习的无限乐趣,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郑佳、王林、姚晓峰,2010)本次研究就是以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为视角,采取了“一课三教”的方式,经过三次教学实践和反思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通过研究三次教学设计中教师对“有效性”和“趣味性”的把控,本文得出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有效性与趣味性的策略。

2教学内容分析

本模块以未来生活为话题,涉及到未来学生的校园生活、环境气候、娱乐休闲等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方面,都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本节课是继Unit1听说课之后的一节阅读课,课文文段以学生作文的方式描述了未来生活中环境、气候、旅行和假期等方面的变化,文字简洁,内容生动。如教师基于学生丰富的兴趣点,以及此年龄段丰富的想象力,加以正确有效的引导,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创造非常好的讨论交流的氛围。

3第一次教学实践与反思

(1)教学中值得肯定的“趣味性”和“有效性”①教学辅助材料有一定趣味性在本课导入部分,教师选取了一段描述“未来生活”的视频导入话题,视频内容不仅与本节课话题息息相关,而且非常有趣、想象力丰富,而选用视频这种方式,本身就兼顾了学生视觉和听觉,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因此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了出来。在本课的输出部分,教师选取了“未来发明”的图片,这些图片非常贴近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非常具有想象力,非常有趣,不仅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他们用阅读学习中所学到的语言去畅所欲言。②阅读教学设计中值得肯定的“有效性”教师在Fastreading快速阅读部分,给出了每个段落的主题词weather,clothes,jobs,travel,让学生将其与段落匹配起来,培养了寻找关键词及归纳总结的能力。此设计简洁明了,学生完成的效果非常好。(2)教学中“趣味性”和“有效性”欠缺之处①虽有“趣味性”,但缺乏“有效性”之处教学设计中,导入部分的视频描述了未来人一天的生活,贴合主题,有趣而生动,值得学生倾心观看。然而,在本节课上,教师却将其仅定位于“导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充分开发视频的价值,于是,虽有“趣味性”,却缺少了“有效性”。在输出部分,教师让学生讨论设计并画出未来的发明,其初衷是让学生输出本课话题,就设计内容而言,教师顾及了“趣味性”。然而,在课堂实施上,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画”上,忽略了语言交际功能,导致本环节“有效性”低下。②虽有“有效性”,但缺乏“趣味性”之处在导入之后让学生想象未来生活的环节,教师以Willyougotoschooleverydayinthefuture?Ifyouhaveto,howwillyougotoschool?Bycar?Bybus?Bysubway?Orby…?Doyouthinktherewillberobotsinthefuture?Whatwilltheydoforyou?提问,引发学生对将来生活的思考,与文章内容贴切,而且也引导了学生展开对未来生活想象的方向,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把控课堂,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限制了学生的思路“,趣味性”大大降低了。另外,在本课细节阅读环节,教师将每个段落均设计了“阅读回答问题”的形式,虽有一定有效性,但形式比较单一,有效性有限,且缺乏趣味性。(3)改进建议①导入视频在“趣味性”的基础上提高“有效性”。在播放之前,教师应给出问题,What’sthevideoabout?在播放后,教师问Whatdoyouthinkofherlife?/Whatmayhappeninourfuturelife?用视频“热身”,既引出话题,又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引发对自己将来生活的想象,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练习了词汇,同时可以自然引出Whatwillyourlifebelikeinthefuture?②细节阅读中兼顾“有效性”与“趣味性”。引导学生做细节阅读时,形式可以多样,除了常见的阅读回答问题外,还可以填表格、判断正误、补全信息、“阅读匹配”;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问题,通过不同的考查形式,既能有效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也避免了单一枯燥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③输出部分进一步提高“有效性”。关于“未来发明”,教师可避免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放在画图上,建议教师给出图片,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用目标语言来描述。

4第二次教学实践与反思

(1)课堂中的积极变化①视频导入后,教师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发学生想象,Whatwillyourlifebelikeinthefuture?自然引出一些相关词汇,为下面的阅读扫清了词汇障碍,此办法不仅避免了第一次课中限制学生思维的情况,而且让学生在目标主题下畅所欲言。②细节阅读的反馈形式多样,四个段落,四种形式:判断正误、填表格、回答问题、填核心词,从不同侧面检测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且强调了形容词的使用。③教师在输出环节之前加入了retelling环节,使得“输入”和“输出”之间有个过渡,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强化了目标语言的使用,为下面的“输出”做了语言上的铺垫,也有效地提高了输出的效果。(2)课堂教学中的不足综合本节课课堂实施来看,本节课趣味性较浓,但部分环节的处理有效性利用不够,正因为有效性利用率不够,其趣味性也打了折扣。①导入部分“未来生活”的视频,因涉及方面较多,概括性的一个问题,不足以将视频中的细节内容呈现出来,有效性不大。②“未来发明”的图片,很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学生独立完成,受思维和词汇的限制,不一定能表述清楚;同时,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将这些图片全都展示出来,其有效性利用不够。(3)改进建议①导入部分的“未来生活”视频,建议教师给出几个选项,让学生圈出所涉及的内容。②输出部分的“未来发明”设计,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将所有图片给出,让各组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充分讨论,然后分享。

5第三次教学实践与反思

(1)课堂中趣味性与有效性的积极变化①导入环节趣味性浓,有效度高。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然后让学生圈出视频中看到的方面(Whatarementionedinthisvideo?Clothes,job,food,news,TV),然后问Whatdoesthisvideotalkabout?把Lifeinthefuture写在黑板上,再接着问Whatwillyourlifebelikeinthefuture?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而且,让学生“圈出视频中看到的方面”,也暗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介绍未来的生活,这恰恰与阅读文本的结构相吻合,与后面“将主题词与段落匹配”的阅读任务相呼应。②复述环节兼顾趣味性与有效性。教师在阅读之后的复述环节给出了图片和关键词,降低了复述的难度,也增加了复述的趣味性,给予了学生信心,使得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尝试与挑战。③输出部分“未来发明”的小组活动充分考虑了趣味性与有效性。教师提供了总共六张关于未来发明的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取一个图片,尽情发挥想象,随后展示。经过充分的想象,学生给出了各种猜想,内容丰富,且itwill…的目标语言运用得体。④课后作业设计趣味十足,有效性强。教师留给学生的家庭作业是让学生课后设计(画出)一项“发明”,并用itwill…来描述,将学生的想象延续到课下。此任务不仅趣味性强,而且操作起来简单易行,只要学生敢想敢画,就能完成任务。(2)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学生进行“未来发明”的小组讨论时,教师要调动每个同学积极发表他们不同的看法。陈雨亭老师(2015)认为,作为一个教学片断,应该是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在组内交流,每一个学生在奉献出自己的成果的同时,也倾听同伴的思考。也就是说,小组合作,还没有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表观点”,其合作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

6结论

本次研究以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4Lifeinthefuture中的阅读课为例,用“一课三教”的方式,详细探索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中兼顾有效性与趣味性的具体形式和改进策略,现将具体策略总结如下:(1)设计阅读任务“效度”为先一位老教研员曾经说过“得阅读者得天下”。语篇的教学不仅要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肩负着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技能的职能,还有获取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作用。朱晓燕老师(2011)认56为,阅读是读者利用各种知识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利用各种知识如生活常识、话题背景知识、各类语言知识和智力判断等,对语言材料或者作者的观点意图进行对话、质疑和评估。所以,设计任务时,要考虑阅读语篇教学的功能,要根据语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以“效”字当先,“读前激活”有效、问题设问有效、活动形式有效、课堂评价有效,也就是说,要做有效的任务设计。(2)选用教学资源“适合”为先合理开发利用课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我们一直努力实践的。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教学资源,尤其又是外语学习的资源,太难,学生根本不懂;太易,又达不到语言实践的目的。所以,把握好“度”,尤显重要。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词汇量、背景知识、趣点等等。我们常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选用教学资源也要“适合”为先。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会搜索很多有趣的资源,以辅助课堂教学。在使用这些资源时,一定要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材料主要在讲述什么?”“为什么要用它?”“如何使用它?”,要充分开发其中的有价值信息,为教学服务。(2)任务设计形式“多样”为先同样的文本阅读,每遍读要以不同的形式(如:回答问题、完成表格、补全句子、判断正误、核心词填空、续写结尾等等)从不同的维度(主旨、细节、词义、推断、预测等等)来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既避免了单一枯燥,又能引导学生做深入阅读,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提高阅读的效果。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学会了什么、获得了什么,看学生是否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让学生受益的就是“有效的”,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就是“有趣的”。只有“效度”,没有“趣味性”,学生的热情调动不起来,肯定会影响部分同学的学习效果;只有“趣味性”,没有“效度”,所有学生的学习会打“折扣”。只有将“有效”与“有趣”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陈雨亭.让合作学习从平庸走向深度参与,切忌没有脑子的聊天会[N].中国教育报,2015.

[2]程红,张天宝.论教学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1998.

[3]郑佳,王林,姚晓峰.初中英语趣味性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研究[J].科技信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