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科技资讯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4 15:08:56

科技资讯论文

科技资讯论文范文1

【摘 要】台湾资讯教育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又吸收了西方民主和科学创新的教育思想,海峡两岸既具有相似的东方文化氛围和教育发展历史,又具有教育的差异。本文针对台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走访了12所学校,深入课堂与学校和师生进行了深度沟通和交流,探讨了海峡两岸资讯科技在教育中的信息互通和智慧共享,为促进海峡两岸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台湾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操作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台湾;教育信息化;资讯技术;科技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5-0073-04

2014年10月,笔者有幸作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赴台湾进行为期15天的台湾教育现状考察交流访学活动。访学考察期间,随广东赴台访学团绕岛一周,行程1600多公里,走遍了除基隆市之外的台湾所有市县,参访了12所学校,入班观课72节,听了4次高端讲座,通过粤台两岸教师教学探索、名师对话、访谈交流和实地考察,实现了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智慧的启迪。每一天都有震撼、惊喜和收获,这次台湾之行可称为是一次全方位的教育之旅、文化之旅、交流之旅、磨练之旅、友谊之旅和感恩之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和科技教育工作者,在随团参访之际,我针对台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进行了重点考察和分析,探讨了海峡两岸信息科技在教育中的互通性和共享性,为促进海峡两岸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台湾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操作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次考察交流访学活动像一扇窗户,为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信息互通和智慧共享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台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历史回顾

台湾地区称教育信息化为资讯教育。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台湾地区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领导机构,制定了资讯教育战略规划和白皮书,并在重点计划和施政报告中大力推进资讯教育。1982年,台湾地区设立“资讯教育推动小组”,开始有计划推进资讯教育;2013年1月,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合并电子计算机中心等机构成立资讯及科技教育司;截至2013年,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共有19份施政报告中强化资讯教育,内容涉及推动资讯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公平、云端学习等[1]。由此可见,台湾地区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应用。

台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

1. 台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台湾地区称信息技术为资讯科技。台湾九年一贯阶段资讯科技课程是让学生能将资讯科技运用于生活与学习,强调资讯科技要面向“应用”;而高中资讯科技课程则着重由应用导入学理层面,强调资讯科技的“科学”内涵[2]。台湾地区于2008年1月新修订的高中资讯科技课程纲要包括必修模块“资讯科技概论”和选修模块“资讯科学”。“资讯科技概论”计2-4学分,内容包括:资讯科学导论、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解决问题和资讯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选修模块“资讯科学”又包括“基础程序设计”1-2学分、“进阶程序设计”2学分和“资讯科学与应用专题”1-4学分,每所学校可以根据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办学特色等选择开课计划和教学内容。以高雄市立瑞祥高中为例,该校在高一开设“资讯科技概论”必修科目,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资讯科学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高二、高三开设选修科目,内容包括 “Visual Basic程式设计范本”“C/C++程式设计范本”“Scratch程式与游戏设计范例教本”、“PhotoImpact影像设计范本”“App Inventor2手机程式设计手册”等多种教学内容供学生选修学习。另外,天主教高雄市明诚高级中学(私立学校)选修科目还开设了“Googel Sketchup 3D建模设计”“3D打印机的应用”和“电脑机器人制作”等课程。课程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深入探索资讯科学相关领域的机会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资讯科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台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台湾中小学办学的硬件设施配备齐全,无纸化办公已开始推行第二代校务系统。教师电子白板应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网络资源应用方面,台北市拥有“品德教育网”“教育人口网”“教学益教网”“线上资料库”“数字气象网”“数字远程天文台”等网络资源。台北市教育资讯的未来规划提出“校校是e创学校,班班是未来教室”的宏大构想。台北市中小学正在推行“行动学习电子书包”方案[3]。如台北市成功高级中学共有71个班(只招男生),每间教室和功能室都配备多媒体平台,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配备了1100台平板电脑用于一个年级进行电子书包教学实验,所有学科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平台上课等。教师教研交流一般采用Facebook(脸书)、Line(连我,类似微信)等平台,教师课堂教学一般采用魔灯(Moodle)平台,问卷调查采用Google class平台等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各学科教师把网络系统的对话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网络教研通过网络社区进行,如很多教师加入了台北的翻转课堂社群。教学资源一般集中放在云端共享,供师生随时下载分享利用。

3. 台湾地区中小学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现状台湾地区开展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采用多种形式,校内、校外和家庭多方联动,教师、往届校友、课外培训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辅导学生进行电脑机器人和其他科技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科技教育效果。

(1)在生活科技课中开展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活动

“生活科技”的主要内容有科技发展、科技世界、创新设计与制作、传播科技、营建科技、能源动力与运输科技。该模块相当于大陆高中“通用技术”,但“生活科技”讲述的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入,其教学内容包括电脑机器人设计制作、科技创新等内容。如台北市立内湖高级中学配备有机器人课室和25台乐高蓝牙NXT机器人,高三年级“生活科技”选修课中开设机器人课程。同时,教师利用课后业余时间和节假日辅导学生参加各级机器人竞赛和其他科技竞赛活动。

(2)利用校本特色课程开展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活动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台湾地区校本课程已经占据了新的地位。校本课程是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如台北市成功高级中学根据纯男生学校的特点,充分发挥男生理科特长的优势,开发了多种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学校配备有机器人实验室、网路资讯中心等。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做科技问题的研究,选出优秀的研究成果去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去上海参加科普夏令营(台湾共有15所学校参加),和大陆的学生一起参加科技比赛和科技交流,组织丰富的科技探究活动,进行小等;同时还组织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和世界级机器人比赛,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生物科技竞赛等,多次获得国际比赛大奖,多位学生因此获得直接保送上大学的资格。

(3)通过科技社团开展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活动台湾地区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各种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已经成为台湾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风景线。每所学校都会统一时间组织各类社团活动,指导教师由本校教师或往届校友担任。社团活动每周一次,每次为2个小时。资讯科技类的社团活动有硬件维修、软件设计、电脑机器人、网页制作、电脑绘画、动画制作、资讯奥赛、Scratch设计制作、科技论文、科技发明等。如台北市成功高级中学每年都有往届校友回校指导学弟开展电脑机器人设计制作活动。2014年暑假组织学生到斯里兰卡参加世界机器人比赛,并获得了世界冠军。

(4)学生通过课外补习班开展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活动

台湾地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补习班。据台湾教育部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小学生有70%参加补习,初三学生97%参加补习,高中生90%选择上补习班,整个台湾地区有各类补习班共计17,551家,其中资讯类389家。在台北市还形成了一条闻名遐迩的补习一条街——“南阳街”,街上各种补习班琳琅满目[4]。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两侧楼房墙壁上挂出“张三化学”“李四物理”之类的个人家教广告牌,这也是台湾的一道别样风景。有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参加电脑机器人和各类科技教育项目的补习班,由家长出面联合其他学生自己组织报名参加各类机器人竞赛或其他科技类竞赛,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4. 台湾地区中小学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应用情况

从2012年底在台湾就流行一组新名词,“知识碎片”“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一股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其中,微课和翻转课堂在两岸教育界迅速流行和普及[5]。目前台湾地区很多教师都把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来。例如,笔者在台北市立丽山高级中学听了一节蓝伟莹老师讲授的化学课《原子结构》就是运用翻转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教师用Google class提前一周布置任务,学生可以在家利用电脑预习,也可以用手机上网学习。学生在Google class上完成问卷调查,并在网上提前观看微课(视频短片)预习教学内容,教师提前一天导出问卷统计学生预习的结果,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上课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组探究,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完成教学任务。再如,高雄市立瑞祥高中信息技术课《电脑硬体知识》和台北市立内湖高级中学语文课《桃花源记》也是用翻转课堂的形式组织教学;还有国立兰阳女子高级中学、台北市成功高级中学(男校)等多个学校都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验。基本操作模式都是课前利用Google class进行上课问题调查、学生发表反馈意见,教师课堂教学一般采用魔灯(Moodle)平台提供微课、慕课等视频短片,上课时每位学生一台平板电脑,通过讨论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答疑解惑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目前还是部分教师在应用实验,没有在所有教师的教学中全面铺开,应用效果还有待在今后实践中验证。

5. 台湾地区在资讯科技教学中Scratch课程的开展情况

Scratch在台湾的推广基本上是由各级学校通过正式与非正式课程使学生接触到。2007年Scratch正式发行,台湾中小学的推广于次年展开,各县市教育与网络中心陆续举办Scratch教师研习工作坊与研讨会活动。2009年起,高雄县、台中县、宜兰县等着手组织Scratch竞赛,之后陆续有台北市与新北市等县市加入,逐渐增加了Scratch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上的能见度[6]。如高雄市立瑞祥高中就把Scratch作为高二、高三年级资讯科技选修课开设,所用的教材是《Scratch程式与游戏设计范例教本》。在台湾有许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也陆续将Scratch引入课堂中,Scratch降低了程序设计的学习门槛,使学生易于进入程序逻辑的训练。学生可以使用Scratch来创造故事、动画、音乐和交互游戏,延伸创意思维。运用Scratch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中小学生开拓了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的新园地。

台湾地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对大陆的启示

1. 尽快推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新一轮改革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大陆目前实施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2003年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为依据制订的,依据此标准开发的信息技术教材已应用了10多年。而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更新,原来的教材已不能适应现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需要,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新一轮“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组织学科专家开发与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教材。

2. 推进电脑机器人、3D打印技术、Scratch设计为基础的创客教育

随着互联网热潮和3D打印技术、微控制器开源硬件日益成熟,创客教育正在全球掀起一股教育变革浪潮。目前全世界已建立1400个创客空间(Maker space),随着创客空间的普及,创客精神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教育者的思考和共鸣[7]。因此,我国要想培养一批创新型的人才,必须重视科技教育。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可在中小学技术课程中开设电脑机器人、3D打印技术、Scratch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创客教育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支持和努力,出台扶持政策,解决开展科技教育购买设备和工具的经费,培训一批掌握科技教育核心知识的专业教师,推进我国创客教育的良性发展。

3. 在中小学积极探索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应用实验

目前,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流行语,其来势之猛,大有颠覆传统课堂、迎来课堂教学革命之势。几年来,大陆各地都开发和征集了大量微课资源,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应用也在积极探索中,笔者在分析“翻转课堂”和“研学后教”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和构建了以“微课”和“研学案”为教学载体的“微课导学”教学模式[8],并把“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小学机器人等实操型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新的探索实验[9]。慕课虽然是源于美国的教学形式,但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内许多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9月成立了慕课中心,并组织了高中、初中、小学慕课联盟(C20 MOOCs)[10]。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对于海峡两岸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种新生事物,需要两岸学者共同携手、积极探索和实验研究,共同探索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应用实验。大陆地区可以借助教育部深入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春风,大力推动教育理念变革,促进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的创新。

科技资讯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人影平台;资源讯息;开发管理;安全应用

一、 引言

今天,在国家层面,信息化已被定性为“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电子政务是今后一个时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在公众层面,政务信息化的建立和完善,将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方式,政务信息要公开,办事要效率,政府要与公众互动等情况。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对日益严重的气象自然灾害和水资源压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民心工程,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始终紧紧围绕“规范、安全、科学、效益”的奋斗目标,加速推进科学管理化、智能指挥化、安全保障化的建设进程。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采用超链技术建立一个贵州人工影响天气资讯平台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首先,充分利用网络快捷、跨地域优势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信息传递,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新闻进行及时的报道,各级党委和政府就能快捷地掌握我省人工影响天气信息动态,为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业务、科研保障提供专业的信息。

其次,随着现代化科技水平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创建的贵州人工影响天气资讯平台便于人工影响天气资料和讯息集中管理,方便查询和调用。

再次,贵州人工影响天气资讯平台为贵州人工影响天气和全世界从事有关人工影响天气的科研工作者提供网上开放交流的平台,增进各地人工影响天气部门内信息互通、经验交流。

  最后,建立贵州人工影响天气资讯平台可全方位地树立贵州人工影响天气的科技形象、加大宣传贵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力度、提升贵州人工影响天气的知名度。

二、 资讯平台的总体设计原则与特性

贵州人工影响天气资讯平台设计原则本着服务性、实用性、便捷性、完整性、交互性、宣传性、美观性的原则来全方位多层次展现贵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情况。

1.设计原则

 

1.1、建立完善的新闻系统

将网页上的某些需要经常变动的信息,类似新闻、通知公告和其它要闻等更新信息集中管理,并通过信息的某些共性进行分类,最后系统化、标准化到平台上的一种网站应用程序。平台信息通过一个操作简单的界面进入数据库,然后通过已有的网页模板格式与审核流程到平台上。

1.2、树立公正、公平、公开的政府部门形象

人工影响天气资讯平台要从客观上给公众以“权威、公正、可信”的印象,所以平台的内容必须具备严谨性和准确性,要求信息采集编辑、信息审核、信息必须有严格的人员职责管理制度,也相应地需要配备专业严谨的管理系统。

1.3、保持同类网站之间的先进性

主要是通过美观大方的界面设计和较完善的功能开发,从而使整个平台处在一个市级各部门之间和同为地级市的人工影响天气网站之间较为领先的一个位置。我们还充分考虑到平台最终的应用效果,力求做到易操作、亲和、便于查询、专业化等。

1.4、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人工影响天气资讯平台

让平台资料得到及时的更新。当然的信息要及时更新,具有良好的实效性,这就要求信息维护更新必须落实责任,同时还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平台框架、简单易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严格的平台维护规范。

2.特性

(1)通过建立资讯平台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信息化技术水平及信息化推广应用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信息化带动人工影响天气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发展。

(2)通过社会化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利用网络化的手段,为各级需求部门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为贵州省人工影响天气决策层提供实时和历史的决策数据,并与外部实现电子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以此建立和完善贵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

(3)创建贵州人工影响天气资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化,实现部门间的联合和协同,让政府和人民更客观和全面地了解贵州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为实现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资讯平台可使信息消费者扩大知识底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信息的充分共享带来信息价值的提升,使信息可利用程度提高,相对降低了科学技术研究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5)资讯平台还可让科研、管理人员及时、全方位掌握人工影响天气科研和其他工作的进展情况,使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三、 资讯平台的栏目结构

主页设计以蓝色为基本色调运用黄色和绿色进行融合搭配突出平台稳重清爽的格调另外运用FLASH 技术设计动态效果强调平台的特色同时也更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一级栏目分为人工影响天气介绍(简称人影介绍)、新闻动态、增雨防雹、指导产品、法规安全、科研技术、在线论坛和网站介绍八部分。

资讯平台栏目结构图

四、 资讯平台的模块功能设计

本平台根据贵州人工影响天气特点和自身业务的需要,具备以下的系统模块功能,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充完善。

1、信息模块功能

具备能够实现动态信息的采编、审核、、检索等功能,能支持多种文件格式;具备灵活、安全的权限管理功能,支持多级权限,能够实现对网站内容、系统维护人员的跟踪管理;具有模版管理功能,实现可视化的模版制作和编辑;具有图片管理功能,对图片实现数据库式的管理,实现可根据图片名称、类型、时间等条件进行查询的功能;具有多媒体文件管理功能,支持多种格式的多媒体文件存储,实现数据库方式的管理;具有信息评论功能,根据实际需要,为栏目、信息页面设置留言板,让用户发表自己的意见。

2、 会员管理与注册模块功能

(1)、会员前台注册(2)、会员后台管理(3)、会员删除(4)、会员查询

3、论坛模块功能

(1)显示在线用户、显示友情链接、显示论坛样式的设置 ,使用户能更加了解该论坛每时每刻的详细情况。 

(2)保护论坛用户信息安全和论坛的安全运行,包括:启用注册验证、启用登录验证、启用发贴验证等选项。

4、后台管理模块功能

对于平台内容的管理维护工作,建立独立的管理员站点来完成以保证站点数据的安全可靠和维护方便,进入管理员站点必须登录只有有权限的用户才可进入操作。

法规安全管理资料输入

五、 资讯平台的开发工具和运用技术

贵州人工影响天气资讯平台以Liunx为操作系统平台, sybase为后台数据库,php为服务器端脚本来开发管理。

贵州人工影响天气资讯平台主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应用制作软件有Dreamweaver、Frontpage、AdobePhotoshop、Firework、Flash等)和数据库技术(基于Web数据库的ASP编程技术)。

六、 资讯平台的安全设计和维护

由于资讯平台在内容上覆盖了贵州人工影响天气大部分的业务和管理工作,在组成上又包含软件、硬件、网络等子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十分重要而又艰巨,包括服务器的维护、数据的备份、用户的管理以及网络的安全和维护。

2.1 服务器的维护

2.1.1 服务器的日常维护 服务器的日常维护重点在于软件维护。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内存监控、磁盘空间监控,安全访问监控,计算机病毒检查等。

2.1.2 服务器的灾难性恢复 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是系统安全运行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硬件故障、软件崩溃、病毒作用以及不可抗拒或不可预知的灾难发生,硬件备份是从灾难和系统崩溃中恢复数据的最有效手段。

2.2 数据安全和备份 目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还可以采用磁盘阵列等设备来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这些技术改善了系统的可靠性,然而无法保证系统安全万无一失,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另项重措施。

2.3 用户的管理 平台采用了liunx操作系统、数据库级用户极限和应用程序运行权限的三重控制机制,提供了统一的基于角色的用户管理手段,使每个用户在系统中有唯一的账号、密码,且给予不同级别的权限,使之只能操作自己的程序和调用相关的数据,不能随便调阅不需知道的数据、文件。同时,我们还设有用户监控程序。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地防止非法用户侵入网络,确保网络安全运行。

2.4 网络安全的管理和维护 在技术上,主要有以下措施:采用防火墙技术;防止非法的机器访问;严格控制内部地址的管理;采用复杂的密码体系;严格的身份认证等。

七、 结语

1、如今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贵州人工影响天气资讯平台正是在这种趋势下应运而生。

2、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构建服务于全社会科技活动的跨地域、实时的网络协同环境;同时充分运用计算机语言开发基于web的分布式多层体系结构的贵州人工影响天气资讯平台实现了基本功能,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3、资讯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内容复杂、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工程。信息构建的理论可以完善平台信息系统的建设,化复杂为清晰,使信息容易被用户所理解,真正实现人工影响天气资讯公开、网上服务查询。

4、科学合理的组织系统、规范标准的标识系统、完善的新闻系统、多样全面的后台管理系统、配备齐全的安全维护系统将构建一个高水平、高质量贵州人工影响天气资讯平台,更好地为公众、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服务。

科技资讯论文范文3

一、当前论文多作者署名两种形式

(一)通讯作者。通讯作者署名形式较早见于国外,目前我国多出现在医学、理工科类期刊中,国内期刊65.28%标注了通讯作者,国外医学期刊59.90%标注了通讯作者。当前,体育科技期刊还未见此种署名形式。此类署名形式实际上是出于编辑工作需要,针对一些流动研究人员,为了稿件修改与咨询,便于编辑同作者联系而设立的署名形式。在论文的最后或首页的脚注处写出通讯作者,标明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通讯作者能够全面处理投稿工作,熟悉科研程序,掌握数据资料,可以承担答复期刊编辑部审稿意见,又叫责任作者。在多数情况下,通讯作者就是科研工作的负责人,他的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在论文署集体或单位名时,为了便于学术期刊联系工作和明确责任,期刊要求标注出通讯作者。

(二)共同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源于国外学术期刊,并且多出现在医学期刊中。期刊中除了采用“共同第一作者”的称谓,还在作者的姓名右上角使用符号来标注,说明标有符号的作者“对该研究工作的贡献是同等的”。此类署名形式出现在医学期刊中,这与医学这一领域有关,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复杂、队伍庞大,作出贡献者较多,因此,共同第一作者的署名是对作出同等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的尊重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而对于体育领域,根据目前的投稿状况来看,还没有投稿作者提出在文中标注“共同第一作者”的要求。

二、多作者署名的利与弊

(一)多作者署名的正面作用。无论是通讯作者,还是共同第一作者;无论是科研评价体系所致,还是编辑工作之需,多作者署名都是对作出同等贡献的科研工作者的著作权的维护与尊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进步的表现,是对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保障,以及对科研工作者积极性的一种激励。在国内,凡发表在SCI所收录的期刊,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都可另外享受高额物质奖励。现在的大型科研课题往往由多人共同申报,共同完成,贡献上有时的确难分伯仲。在这种情况下,论文署名中出现通讯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就显得尤为重要。署名共同责任者可以加强同行之间或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

(二)多作者署名的弊端。(1)多作者署名使科技文献检索数据库工作复杂化,作者索引工作增加,使读者查阅科技资料增加困难。(2)通过拉关系署名,助长科研工作中的不正之风,败坏学风。(3)只要工作沾点边就要署名,助长了科研工作的平均主义,影响真正作者的积极性。(4)署知名学者名或上级领导名,为了在审稿时获得特殊照顾。

(一)编辑部有义务提醒作者正视自己的署名权。署名是一项严肃的法律行为,编辑部应提醒作者:正视自己的权利,正确行使和维护自己的署名权,但同时不能侵犯其他作者的署名权。因此,编辑部在署名问题上应加强责任心,发挥督导的作用,防止假冒他人署名违反《著作权法》的行为发生,也有利于保护知名学者的声誉。

科技资讯论文范文4

“它能听得懂你说了什么,它能理解你的意思,能够知道使用哪些程序和你谈论。它通过网络为您找到答案。”作为乔布斯的遗作,苹果智能语音应用Siri颠覆性引爆了全球智能语音技术开发、应用热潮。

智能语音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让手机像人一样“能听会说”,并完成人与手机之间互动的根本性变革。

苹果的Siri让人们见识到了智能语音技术新方向的同时,国内智能语音技术唯一上市公司——科大讯飞,也接连推出了“讯飞语点”、“讯飞语音云”等诸多中国版Siri应用。这家全年营收超过7亿元的国产智能语音技术巨头,在激发国内市场对其厚望的同时,也引发了市场和众多投资者的极致兴趣:在“苹果Siri”和“中文Siri”之间,科大讯飞到底能将“中文Siri”推向多远?

苹果挤对讯飞语点

去年 3 月份,科大讯飞了针对开发者的新一代“语音云”平台,并推出其官方示范应用——“讯飞语点”Android版。

作为中文语音领域中国唯一上市企业明星产品,讯飞语点曾被业内冠以“一款听话的语音小秘书”之名。从公开资料来看,这款类Siri的语音助手应用能通过语音实现与手机的各种交互,如语音拨号、发短信、上网、打开手机应用、设置提醒、导航以及查询航班、美食、股票等信息。

有业内人士透露,正因为与Siri长得太像了,讯飞语点差点无法登录苹果的应用商店。

有资料显示,讯飞语点的iPhone版在去年6月提交苹果审核,但一直未获通过。苹果也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的不予通过的原因,业界猜测可能是因为和Siri的相似度太高的缘故。在苦苦等候6个多月后,讯飞语点才最终得以在苹果App Store上架。但相比它的越狱版本,上架的讯飞语点iPhone版诸多与Siri异曲同工的功能被要求去除,其中包括语音打电话、发短信、设置提醒等功能。

今年4月17日,科大讯飞与中国移动联手合作的手机语音助手——“灵犀”iOS版正式登录苹果应用商店。而这一语音助手也成为“讯飞语点”后,科大讯飞再次上线的手机语音助手产品。和之前“讯飞语点”曲折、漫长的审核之路相比,“灵犀”的审核过程中也再次遭遇来自苹果应用商店的多次拒绝,但最终得以上架,其上线之路明显更为顺利。

此前媒体报道,此次iOS版的“灵犀”在功能上并未被苹果做太多的限制,基本上和之前的Android版“灵犀”保持一致。主要分为三大功能,首先是基础的手机功能调用,如打电话、发短信、打开应用等;其次是生活服务信息查询,如查天气、查话费、找餐馆、问路等;再次是所谓的“调戏”功能,即支持人机简单互动聊天。

不少业内人士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与输入法、浏览器等纯工具类的产品不同,智能语音助手已经成为最具成长为移动互联网入口潜力的产品。

中国移动花大力研发语音助手,甚至战略入股科大讯飞,也旨在将“灵犀”作为接入口,接入中国移动背后的诸多服务体系,如12580的生活服务信息等。此外,除了利用手机语音助手来抢占入口外,中国移动还计划重构飞信,以抗衡微信等OTT业务。

“移动互联网的玩法就是,大家都盯着智能语音助手这块肥肉。不论技术、产品,还是运营,已经有越来越多公司加入争抢这块肥肉的队伍,且都相当有经验,运营商想从中分一杯羹也不是那么容易。”国内一家语音技术研发公司创始人告诉记者。

此前曾因语音助手专利纠纷将苹果告上法庭的小i机器人袁辉也表示,“中文智能语音交互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亟待挖掘的金矿。但只有那些长期积累和考虑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才能使中国‘Siri’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成为代表中国的‘Siri’。”

语料库需积累十几年

现实证明,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无论是语音交互技术还是语义识别技术,依然存在这诸多技术壁垒和障碍。

“事实上,现在国内智能语音这一块,各家基本上都在摸索阶段”,国内唯一真人语音助手——云助理的创始人林民东告诉记者,即便是像百度如此庞大的公司,也正面临技术壁垒。自从去年12月份推出安卓版智能语音助手之后,百度的苹果版本至今还没推出来。“不是做不出来,而是技术还没成熟。”

就在去年科大讯飞在北京举行语音开发者大会上,公司总裁刘庆峰也坦言,即使作为国内最大的语音技术上市公司,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尚且无法达到100%的精准。“讯飞现在有3000万用户,当我们的用户继续增长,达到3亿时,准确度甚至可能达到100%。”

广发证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告诉记者,所有的语音技术其实最终都能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大的障碍是语音、语料数据库的完善、积累。“这不是你能用多少钱或者多少技术就能填补的,这需要非常长期、持久的积累。这种长期、持久的积累,少则数年,多则十几年。”

“在中国,有那么多的地方方言。即使是使用我们最常用的普通话,但是其中夹杂着的各地方言将会为语音识别带来较高的要求。”上述分析师表示,一旦语音、语料数据库越充沛、越完善,所谓的语音、语义识别结果也将越精准、高效。

“从科大讯飞已有的技术和语料库来看,它在目前国内市场已经具有了较高的竞争优势。”云助理创始人林民东告诉记者,这也使得科大讯飞相比其他竞争对手,在中文语音识别效果方面占据较高优势。

智能语音暗战不断

随着智能终端、无线网络的广泛普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语音交互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国际各主要IT产业巨头纷纷在该领域加大投入,掀起了语音产业发展新的浪潮。

自从2011年10月苹果在其iPhone智能手机中率先推出了智能语音助理应用Siri,并在2012年6月的iOS6中支持中文服务。Google公司也紧随其后,在其安卓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推出了Google Now智能语音搜索及问答服务。有意思的是,微软公司也瞄准了智能语音市场,将语音技术应用于最新推出的Windows Phone。

而在国内,智能语音行业这一蓝海市场也着实热闹了好一阵,各路大仙都跳出来一显身手。除了科大讯飞,虫洞语音、盛大语音、搜狗语音等国产语音助手横空出世。而素以搜索引擎为主业的百度,也赶来凑热闹,推出了自己的手机语音助手产品。

可以看到,现如今,几乎全球每一家手机厂商和消费电子公司都试图将语音技术融于其移动产品、应用和服务中。以科大讯飞为例,除了涉及智能手机,公司还将其语音技术的触手伸向智能家电、玩具、汽车制造业、教育等多个行业。

科技资讯论文范文5

材料、能源和信息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三大资源。其中信息已是今天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开发资源,当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信息的地位将更显重要。社会信息化、信息 现代 化是新经济时代的基本标志。

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新经济最突出的表现是信息技术的广泛 应用 ,这就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资讯经济成为新经济的支柱产业。资讯经济的迅猛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资讯经济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对人类开发物质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它使生产实现自动化,生产效率得到极大增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而且使整个社会联为一体,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资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发展力支撑的。以信息技术为火车头的高 科技 正在新经济的轨道中飞速发展,这使人类社会形成了以资讯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据统计,当前世界资讯经济产值已突破1万亿美元,大大超过了传统产业。资讯经济已成为一国众多产业中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技术产业。它是新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先导和中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资讯经济并非一枝独秀,它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科技化,从制造、加工、运输到信息的获得与传递等全过程中,都对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进行着破旧立新的根本变革。革新,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生命力。同时资讯经济促使传统产业大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 企业 和产品的目标竞争力。作为新经济支柱的资讯经济无疑将对各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极大贡献。综观全球经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由于迅猛发展的资讯经济的强力推动,长时期内保持了经济的增长与繁荣。这在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时期,是不可想象的。这一奇特的新经济现象引起全世界的效仿和高度重视。我国亦应在新世纪中牢牢把握住新经济给我们提供的 历史 机遇,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在资讯经济的大潮中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用最短的时间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重铸中华民族新的辉煌。一、资讯经济:涵盖广泛的全新经济类型1.资讯经济

资讯经济又称信息经济,IT经济。

所谓资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为物质基础的、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技术、智力为一体的新型经济。

一般认为,最早而且较为系统地提出“信息经济”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马克卢普和波拉特。他们所提出的信息经济概念和测定,不仅在 理论 上已形成体系,而且在实践中切实实用,故 目前 已被全世界广泛采用。随后,美国企业家保罗·霍肯在《未来经济》一书中以相对“物质经济”的概念而提出“信息经济”。霍肯认为,每件产品、每次劳动,都包含物质和信息两种成分。在传统的“物质经济”中,总体而言,物质成分大于信息成分的产品占主导地位。而在“信息经货’中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即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的产品和劳务将占据主导地位。物质经济正在向信息经济过渡。美国学者根据这一基本观点,进一步进行 研究 ,推出了“信息经济”的理论体系。

日本学术界也较早地对资讯经济进行过研究。1963年1月,一位日本学者就发表了《信息产业》的论文,提出了产业发展或产业结构的变动类似动物进化的观点。比如,简单动物如细菌阿米巴虫,其肌肉和骨骼所占的比例较高;而复杂的动物如人类,其大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所占的比重更大。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动物的进化发展也相类似。在不发达的社会里,从事种植业和渔业的人口比例较高。随着社会的发展,重 工业 和信息产业的重要性就会提高。在农业、重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信息产业就会迅速地发展起来。他提出,人类的兴趣或需要也将从食物转向精神活动。这种需要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顺序,即从第一产业到第二、第三产业,又发展到信息产业(第四产业)。日本学者从社会进化的角度预言了信息将在新的社会形态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为资讯经济的诞生提供了一些理论思考。

综合起来考虑“资讯 经济 ”是出于对经济的这样一种思考,人类的整个经济活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有关的,一类是与信息产生和形态转移有关的。这一思想承袭了计维纳的“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这一基本思想。因此信息经济的概念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 理论 性的,严格定义下的信息经济,只包括与信息的生产、加工处理和流通直接有关的经济活动,这种活动的总和称为信息经济。第二个层次是统计性的,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可以将经济中的各部、各行业按产业的性质加以划分。这时,资讯经济、资讯产业和资讯业就是同义语了。就一般而言,资讯经济是指依靠更多的知识信息,生产出物质和能源消耗更少、质量更好、更耐用的产品的经济。它要求产品中包含的信息比重很大,而物质和能源的比重较小。

资讯经济是 社会 经济 发展 到一定阶段的 历史 产物。

物质经济是 工业 化 时代 的经济。它以大规模使用和消耗原材料、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特征是机械化。资讯经济则是减少产品和劳务中的物质消耗,提高其中的智能和信息比重的经济。工业化时期的机械化,延伸了人类的肌肉,而 现代 化的微 电子 技术则延伸了人类的智力。例如人造卫星、微型汽车等都由于采用了微电子技术而减小了体积,增加了智能,变得更为实用,同时节约了能源和原材料,降低了产品成本。资讯经济要求把更多的知识信息运用于生产技术,它适用于设计、管理、劳动、维护、运行、消费、市场等环节。它鼓励劳动者和管理人员增加产品价值。因而发展资讯经济需要更多的富有智慧的劳动者和管理人才。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源泉。信息存在于 自然 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信息始终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资讯经济就是表现为信息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一般地说,资讯经济的概念总是根据信息和产业信息规模在整个新经济中的作用来确定的。总之,资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它必将在新经济时挥其独特的重大作用。所以我们说资讯经济与新经济密切相关,它是新经济的高级形态和重要表象。资讯经济的产生和高度发展,使新经济的特征更加突出,这时就意味着新经济的全面降临。

信息高 科技 是新经济的先导,信息产业的崛起是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信息产业的生产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对人类开发物质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据统计,当前世界信息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已大大超过了传统产业。信息产业已成为一个国家众多产业中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技术产业。它是新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先导和支柱产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

其实资讯产业的历史由来已久,当人类远古时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时,专门从事信息活动的人已经出现,人类语言和文字的出现,为资讯产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及近代电报、电话等信息传播手段的发明一次次地推动了资讯产业的发展。而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才促进了资讯产业的真正崛起,也正是这一时期才提出了资讯产业这一概念。

上文提到的最早对资讯经济进行 研究 的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在他出版的《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一书中,第一次将人类的知识信息活动和其他的活动进行了比较,并首次将人类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过程称为“知识产业”。他认为:“知识产业是一类为自己所用而生产知识从事信息服务或生产信息产品的机构。”他还将知识产业划分为 教育 、研究与开发、通信媒介、信息设备、信息服务。我们今天可以看出这正是资讯产业生产的全过程,即:信息产品的开发、流通、消费利用和再生产。

继马克卢普之后,美国 经济 学家波拉特于1977年在他的《信息经济》一书中,提出了资讯产业,他将资讯产业划分为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和第二信息产业部门。第一信息产业部门是直接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第二信息产业部门指只把信息劳务和资本提供给内部消耗而不进入市场的信息服务部门。其中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包括以下八个主要产业:生产知识和具有发明性质的产业,信息交流和通信产业, 金融 、保险等风险性产业,市场信息业、宣传业、调查业,信息处理和传递信息业,信息商品产业, 教育 业,用于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第二信息产业部门主要指 工业 、农业中的技术、行政管理和公务等。

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和波拉特的“信息经济”名称虽然有差别,但他们的 研究 与以往的经典经济学说不同,有共同的新的特点。以往的经济学说都是研究物质、能量等 内容 ,而他们俩人的研究则转入了信息和信息活动的内容,即他们都是研究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现象。因此他们提到的产业可以统称为“资讯产业”。正因为这一开创性的论述,使资讯产业从传统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类新兴产业。资讯经济的 发展 是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前提的,信息技术是资讯经济的技术载体,资讯产业的主要技术和产品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多媒体技术,其中包括多媒体 计算 机技术、个人计算机技术、液晶等高清晰度显示技术。其次是数据储存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超巨型和超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免疫系统技术。另外还有信息传输技术,各种传感器技术,交互式 网络 技术等等。因此从整体上考虑所谓资讯产业,是 社会 经济活动中从事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的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贮。传递、处理、分配、 应用 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衡量一个部门或行业是否属于信息产业的标准是该部门或行业中的劳动是否为信息劳动。因而,凡进行信息收集、信息产品生产和传递、信息贮存的部门以及直接生产信息处理工具和信息物质载体的部门均是信息产业家庭中的一分子。2.资讯经济的划分危困

随着 科技 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资讯产业的外延是不断扩大的。最早人们把计算机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业)、信息处理产业(包括软件业)和信息媒介产业作为信息产业,后来人们又把信息传播传导业、信息流通业、知识生产业等扩大成为信息产业。资讯产业成为一个行业多、领域宽、涉及面广的产业。为了对资讯产业有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资讯产业进行不同分类。

①根据资讯产业发展的 历史 阶段,可分为传统信息产业与新兴信息产业,前者包括印刷出版业、新闻报道业、 文献 情报业。图书档案业、邮政电信业以及科研、教育等知识产业;后者包括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产业、软件产业、卫星通讯业、数据库业、咨询服务业、音像视听业、信息系统与网络建设业等。即:凡是从事信息产品及其装备设施生产与流通的部门均属资讯产业。这种观点强调由于应用了新的信息技术,传统的信息产业已面目一新,并与新兴的资讯产业一起,共同组成支柱产业。

②根据人们对资讯产业认识的早晚,可以分为狭义的信息产业和广义的信息产业。狭义的资讯产业是人们对信息产业的一种最初认识,它包括计算机产业、集成电路业、信息处理业、软件业。广义的资讯产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作用越加重要,资讯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资讯产业的认识逐步扩大。它不仅包括以上列举的信息产业,而且包括信息传播传导业(如印刷出版、广告、音像视听、咨询等)、信息流通业(如计算机通信、邮电、传真等)、知识生产业(如科研、教育等)、信息存贮业(如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及信息系统建设业)等产业群。

③根据资讯产业的结构,可分为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前者的核心是提供信息技术及其设备,具体由信息机器产业、软件业和信息媒介产业组成;后者核心是进行信息服务,由信息采集业、出版业、新闻报道业、咨询业、数据库业、科研教育业、图书情报业等组成。

④根据信息是否作为商品来进行交换,可分为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和第二信息产业部门。前者包括所有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与 企业 ,后者是指为政府和企业内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部门或机构。

新 经济 中的资讯产业,与以往传统信息产业不同的是,它的 应用 范围更广,技术要求更高,由此构成了 现代 的信息产业,且对 社会 生产、生活产生巨大 影响 。

(l) 计算 机产业——资讯产业的基础

计算机产业是资讯产业的最核心部门,资讯产业的产生和 发展 是建立在计算机产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的。它的每一次革命都将引起资讯产业中其他产业的巨大发展。

计算机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初期发展最快的一个部门。它是伴随着 电子 技术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电子技术最直接的应用和最集中的代表。电子计算机产业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发展不快,因为受计算机功能的限制,它只能在 科技 领域内应用,生产领域和管理领域应用非常有限,这时的计算机产业还没有完全形成,尚未从其他产业中独立出来。随着第三代计算机的面世,其性能大大改善,使用越来越方便,一它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电子计算机与通信线路相结合而组成局域 网络 。一台计算机与大量终端连接以后,分散在各地的用户就可使用一台计算机,利用这一技术建成了各种类型的经营管理自动化系统,如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银行业务自动化系统等等。经过计算机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计算机业的长足发展,逐步成为独立的产业体系。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朝阳产业,计算机产业从一开始就存在剧烈的竞争。在高收益率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形成万马奔腾,百川争流的局面。而计算机业的竞争实际上是知识技术的竞争。行业中领先的企业同时是技术上领先的企业,最具潜力的产品是包含了最新技术的产品,知识技术是计算机企业取胜的关键。据统计,微软公司每年投入新产品开发的费用就高达5亿美元,比另外10家大型软件公司的利润总和还要多。这种 研究 开发的高投入使微软公司能一直保持它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也保持它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多媒体、因特网、网络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有可能成为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多媒体技术使电脑脱离单调的文字和数字显示方式,进入声、画一体的全新 时代 。电脑不仅可以用来进行文字处理和编制程序,还可以用来看VCD、听 音乐 、唱卡拉OK,甚至可以看电视、编辑录像。计算机功能的这一突破导致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已成为很多家庭支出中的首选。而因特网堪称一个国际性的信息总汇,天文、地理、文化、 艺术 、商务、 体育 、 教育 、卫生等,一切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信息都可以找到。通过“上网”,我们可以查找资料,收发电子邮件、了解市场行情,与他人交流,甚至可以购物观看影片。

目前 计算 机技术在已具备计算、记忆、通信等功能的基础上,正朝着具有识别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的智能化计算机方向 发展 。在微型计算机方面,台式微型机比重开始下降,而便携式。笔记本式和袖珍式等轻巧品种的销售量在迅速增加,有可能会取代小型机和微型机。计算机硬件发展的另一趋势是由于微 电子 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成本急剧下降,这使计算机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 企业 兼并加快,硬件的赢利将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会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计算机系统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计算机行业的这些变化对企业来说虽然是严峻的挑战,但对用户来说则是一件大好事,专家预计未来10年计算机的价格还可能会有较大的下降,这对加速信息 时代 的到来是有益的。

计算机产业构成了资讯产业的主体和先导。随着计算机业的迅速发展,家用和个人电脑的普及,资讯产业将有了更多的载体和更大的活动空间,未来的资讯产业将随着PC业的日益兴旺而步入新的辉煌。

(2)软件产业——资讯产业的灵魂

如果说离开PC产业的资讯 经济 只是徒具空壳的话,那么,离开软件的计算机产业将毫无用武之地。由此推断,软件业才是今天资讯产业乃至整个信息 社会 的灵魂中枢。

从全球来看,软件产业的地区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有的国家已形成相当规模,有的国家还没有形成。现在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已成为信息产业中的一个主要竞争领域。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王国,占世界市场的比例达75%。法国是欧洲最大的软件生产国,在世界软件市场上仅次于美国。日本是第三软件大国。今天,作为发展 中国 家印度也成为了软件业的一支新军和后起之秀。美国软件产业目前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它在世界计算机市场中长期占有统治地位,它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及创业环境,然而这种优势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比如在软件的基础研究和开发上,法、英都具有相当的实力,只是生产工程较弱。而现在日本程序编制人员的生产效率已经高于美国,而且目前特别重视软件工程的研究,不久可能成为美国软件产业的最大竞争对手。此外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印度、 台湾 、中国等也在利用其劳动力价格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软件产业,并逐步开始打入国际市场,虽然目前还无法与美国竞争,但却显示了很大的发展潜力。

软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 影响 未来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美国和日本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软件业的发展。美国的一些重大科研计划,如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适用可靠系统软件技术计划、空间计划等等,软件的开发是其关键因素。由于软件的编制是一项高度复杂和庞大的工作,人们普遍认为:生产一个没有错误的大型软件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中,仅在“阿波罗14号”飞行的10天中就出现了13个软件错误。目前发展中的软件工程,将传统工程设计中的思路引入软件生产中,对软件的定义、设计、开发、测试、安装、维护等等制定出各种标准,使软件生产从手工作坊式向工业化生产过渡。 现代 美国许多大公司都开始用“入软件”来代替人做多种经营活动。

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对 电子 信息产业这个巨人来说,集成电路是他的心脏,新型元器件是他的五脏六腑,通信、 计算 机是他的手、足,而软件则是脑和灵魂。作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和关键的软件产业,是关系到国家 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的战略性产业。发展我国软件产业不仅极为重要,而且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软件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难尽如人意。我国软件开发至今仍停留在小手工作坊、低水平重复的层次上,远没有形成产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很大,我国缺乏能够承担高层次设计、系统集成、提出创新概念的软件人才。在我国已有的软件产品中,真正够得上国际标准的商品软件很少。

进入八世纪后,特别是面临新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软件产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软件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和高附加值、高效益、无污染、低消耗的产业,投入低、产出高,可以弥补我国资金和天然资源相对短缺的不足,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传统产业的改造、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使得发展软件产业更符合我国现实国情,从而使我国软件产业有一片植根生长的沃土。

由于 中国 软件市场与美、日等国相比,至少有5一10年的差距,如此大的差距带来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一个十分巨大的、潜在的软件市场,以至所有的软件大国都对中国的软件市场虎视眈眈。不断扩张的市场是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最有利的条件。

富有智慧的中国人民在软件开发方面具有举世公认的天赋。在美国软件公司中,约有1/3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华人。同样,国内软件业也有许多杰出的人才,只要有一个能充分施展其才华的环境,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现在,我国的软件产业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在政策和资金上得到重点支持,使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得到切实的保障。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将把一个信息化的中国推向不断跃动的新经济 时代 。

(3)信息服务业——引你真正进入信息化社会

信息服务业主要指信息、数据和情报的检索与查询,以及对用户提供信息咨询的产业,简单地说就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产业。这是资讯产业中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分支。

信息服务业的 历史 悠久,传统的信息服务业早已存在。如图书馆业、档案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广告业、 科技 情报业和社科情报业等,这些年来的发展是空前的。人们的知识正以指数形式增长。这些行业近10年的发展不仅规模扩大、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有两个新特点:一是正在逐步实现电子化和 网络 化,二是增加了信息服务的 内容 和含量。前者如学术情报网络的建立,后者如电话信息服务的出现。

到了20世纪50年代,信息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后,以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为特征的 现代 信息服务业形成了现代信息服务业,如数据库业、预测业、系统集成(信息系统建设)业、网络服务业以及新型咨询业(以电脑 应用 为基础的咨询业)等等,从无到有,“平地起高楼”,开始铸就显赫。

但传统的信息服务业仍是现成信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是现代信息高科技已渗透到其中。电子信息技术、电子设备以及各种电子加工手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而在这以前延续了几百年的 工业 社会中,人类主要是靠大脑的思维,各种物理、机械和化学实验,以及简单的纸、墨、笔记录和传播了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和发明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一般说来,电子信息服务的内容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而传统信息服务业至少延续了几百年。 目前 ,传统的信息服务业已经有了庞大的基础结构,无论从服务内容、服务机构和服务范围来看都已相当可观。全世界的信息机构已达10万多家,所服务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科技、 教育 、 政治 、军事等各个方面和各个专业领域,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密集的信息服务网络。

随着 电子 信息技术在传统信息服务业的推广 应用 ,传统信息服务业与 现代 信息服务业的界限模糊了,要说区别只是服务项目和 内容 不同而已。它们共同推动了资讯产业和新 经济 的 发展 。

新世纪的到来,使得西方 工业 发展国家的 科技 信息服务业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他们从事科技信息服务的机构形成了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和系统,它们又按学科或专业形成了众多的专业情报信息机构。 中国 的科技信息机构是在我国制订12年 科学 规划、全国准备向科学进军的1956年,由周恩来总理提议,并由聂荣臻副总理和郭沫若院长执行建立的。经过几十年代的建设,全国的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已经逐步完善起来。

信息服务业的内容如按 社会 门类划分,可分为科技信息服务、经济信息服务和社会信息服务三大门类。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科技信息服务业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大多数国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都是从科技信息服务业开始的,而当该国的社会经济从工业经济发展到信息经济时,经济信息服务业便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信息服务。当前,一些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信息服务和科技信息服务,无论从信息内容;服务手段和服务对象来看都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随着知识经济 时代 的到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适应这一要求,社会信息服务的比重会明显上升。

经济信息服务业包括经济、 金融 、投资、市场、广告、证券、期货、物资供应、价格等信息服务内容。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传统的信息服务活动和机构现在已同电子信息服务业相结合,形成了现代化的信息服务设施。在我国,经济信息服务业以及与之伴生的经济信息机构和系统,大体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它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经济调整发展的结果。

在 目前 一些西方国家里,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十分发达,这是政府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必须向国民提供的信息服务。这类信息服务有免费、非盈利经营和盈利经营三大类,由于和国民直接有关,涉及内容广泛,因此社会信息服务业在信息服务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国的社会信息服务业,尤其与国民生活直接有关的公益信息服务业,如 旅游 信息、气象信息、娱乐信息、餐饮信息等都是近十几年才得到发展,但这些信息服务业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

信息服务机构是信息服务业的基础结构,按其性质来分,有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信息交流中心、综合性信息 研究 所、专业信息研究所、战略发展与信息 分析 研究机构、咨询服务中心、统计与数据分析中心等。这些信息服务机构都从事有目的的信息收集加工、综合与分析等活动,其目的是向社会提供各种针对需求的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机构如按信息的类型来分类,有综合性情报信息中心、 文献 中心、专利信息中心、标准信息中心、数据信息分析与服务中心、商业信息中心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以上这些信息机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为了用户更方便,所有的信息服务机构对信息加工的程度大大加深,从前主要对信息进行表征加工,对用户提供指示信息源,用户只能接受被动的信息服务;现在开始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用户提供面向需求的和真正解决 问题 的主动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以前的无偿的公益性信息服务逐步变为有偿性的信息经营实体。由于信息高科技的不断渗透,信息服务的方式、 方法 和手段都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电子信息服务。

咨询业是近代新兴的一个行业。它的存在是以数据库为基础的。随着信息系统的建成,咨询业便有了其发展的主要条件。现代咨询业几乎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到政府部门的宏观战略决策,小到每个人的生活设计,咨询业都在发挥著作用。咨询业已成为信息服务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因为获取信息的速度越快,信息的有效性越高。日本商业界就以重视快速收集信息而著名,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以保证它在经济、科技等各个重要领域中的优先和超前的地位。据报道,在西半球发生的事,大约5分钟后就可在日本商社总部的收报机上出现。世界上任一地区发生的相关重大事件,日本商社都可以在24小时内派人到现场。

新闻出版业作为一种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它占的比重很小,但作为信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信息产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它规模不大,就业人数不很多,但它所具有的 政治 、经济和社会 影响 力却相当大。 目前 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成百上千种报纸,在某些发达国家,甚至一个家庭都能订阅数十种报纸。报道业的发展以其技术创新为标志,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利用 电子 计算机实现电子化时期;80年代随着激光排版的 应用 ,新闻出版业从传统产业的体系中分离出来;90年代新闻出版业向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复合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新闻出版业是为社会文明与进步提供精神食粮、积累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行业。它随着人类文字的产生而产生,并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但只有在我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以后,出版业才得以快速发展。 现代 出版业,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有相当的规模,各行各业的出版企业不计其数。

实际上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互渗透,细分出来的行业越来越多,不同行业之间也有交叉,它们的 历史 与现状又各有特点。对它们的未来大致可以这样概括:信息技术正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以信息处理电子化、信息传输 网络 化为标志。信息服务业正向信息产品商品化、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经营企业化的方向发展。整个信息产业由依附于其他产业而成为独立的产业体系,并在产业结构中向主导地位迈进。

信息服务业在今天的新经济浪潮中,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日益显露出加快工作节奏、提高生活质量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信息传播业一一晚代文明的投影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电话、电报以及广播电视的发明,信息的传递技术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从而形成了发展信息传播业的基础,今天它们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①电话。

目前除基本的双向声音通信以外,还有电脑控制的预警电话、按钮式电话、通话中呼叫、外出查询以及袖珍电话、汽车电话等服务。随着数据电话的出现和大容量传输线路如光导纤维的运用,电话媒介正向复合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②电视。

电视的普及速度非常快,现在正向高清晰度、多功能发展,面临进一步更新换代。

③电报传真。

电报在世界各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普及过程。但随着电话、数据通信等其他信息媒介的普及,电报的利用率在逐步降低。 电子 邮件(Email)的普及最终将使电报失去存在价值。

传真机是本世纪70年代迅速普及的,已成为通信中的重要手段。 目前 ,传真机正向高速化、传真信息彩色化 发展 ,而且逐步向家庭渗透。

④数据卫星通信。

数据通讯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随着 计算 机利用范围的扩大,分散处理方式的普及, 网络 结构的建立,以及复合智能终端的投产,今后的数据通信能力将大为增加。

卫星通信是在本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尖端技术,已逐步成为最受欢迎的信息传递方式。目前广播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勘探卫星等种类繁多,卫星转发器的租用业务也非常活跃。今后的卫星通信将更加广泛的适用于事务通信、电视会议、电话等业务,并将随着接收技术的发展,直接服务于家庭。

总之,资讯产业行业众多。其中信息技术产业正如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以信息处理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为标志;信息服务产业正向商品化、 社会 化、 企业 化方向发展。整个资讯产业在新 经济 的产*结构中向主导地位迈进。

3.信息技术:资讯经济的原动力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在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诸因素中, 科学 技术是最具 影响 力的决定性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依据邓小平 理论 深刻地阐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物质内部结构及其运动 规律 的系统知识。技术是在科学的指导下,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获得的从设计、装备、工程、规范到管理等的系统知识。技术直接 应用 于现实的生产力。科学的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革命又推动科学的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即:农业革命、 工业 革命和信息革命。农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游牧社会过渡到农业社会,工业革命又使人类社会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成功跨越。现在正在进行的信息革命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次技术革命。

20世纪用年代以来,世界出现新的 科技 革命浪潮:随着 现代 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广泛应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起来。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它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激光技术、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之大成,是高技术群的先导领域和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推动力。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它视为技术发展的重点。

由于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都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因此,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就成为加速经济、社会变革的强大推动力,使生产自动化、 金融 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服务自动化、军事指挥自动化得以实现。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同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类文明史上,在人类的科技发展进程中、还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像信息技术这样对人类经济、社会、军事乃至 政治 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强了信息创造、传递、储存和处理等过程的能力和效率。这不仅为信息产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知识经济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如果说过去工业革命出现的机器是对人类体力劳动生产力的解放,那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是对人类脑力劳动生产力的解放。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科技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人们借助信息技术开拓新域、创造新知识、生产新财富。新技术改变了生产的 内容 :过去是靠技术把原材料转化为产品,是资源的凝聚;而现在是靠信息技术把知识转化为产品,是知识的凝聚、创造和应用。

⑤人才为本, 教育 为先,为 发展 资讯产业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国 在20世纪50年代的 工业 化初期,曾大规模培养工业化所需的人才,并源源不断地从其他战线向工业战线输送人才。当时的一个口号是,“要造就一支产业大军”。那么,在现今信息化启动时期,中国同样需要高瞻远瞩,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为信息化所需要的发展资讯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应适当增加信息 科技 、信息工程、信息 经济 、信息管理等院系。在资讯产业的各部门和单位内,应大力加强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在 企业 实践中,应物色和造就一批信息企业家。同时,还应创造条件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工作,使他们致力于资讯产业的发展;合理规范信息产业领域各类人才的流动,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发展资讯产业效劳。

当然,中国的资讯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已大大缩小了。

科技资讯论文范文6

关键词:科技贷款;技术创新;面板回归;电子及通讯设备业;航空航天器业:DEA

DOI:10.16315/j.stm.2016.03.005

中图分类号:F832;F124.3 文献标志码:A

金融支持是进行科技创新的必要前提条件。相对其他企业,科技型企业对外部金融更具有依赖性…,其发展更容易遇到资金制约的障碍,必须寻找外源资金来支持研发创新活动。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有效的科技金融体系能够为科技型企业所进行的研发及产业化提供充足的资本,并起到成本补偿的作用。科技金融还能够帮助科技型企业规避和分担风险。在前期,通过对相关企业的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后会选择其中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或者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授信,在后期的进展监控和风险控制还能够分阶段提供有效的融资。

科技型企业会选择不同的渠道和方式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Myers提出了新优序融资理论,他认为企业在新项目进行融资时首选的是内部融资,然后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股票融资。而且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选择的融资方式存在着不同。Bettignies等发现创业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选择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另外,King等指出金融市场可以帮助企业通过发放有价证券来分散风险,并且促进对创新活动的投资。然而,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不成熟,银行仍处于主导地位,故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是科技金融的投融资主体之一。

科技贷款作为我国科技型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之一,为企业的研发创新注入了竞争的活力,提高了资本的利用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在过去仅靠国家经费补助研发投入,科研机构或科技型企业缺乏研发积极性,难以在技术创新上有很大的进展。而有偿占用科技贷款所带来的还款压力能缩短科研成果开发的周期。同时,金融机构会筛选评估科研项目,分析收益和风险,将有限的科技贷款投入到更有效益的科研项目中,提高投入产出比。Legrand等通过模型证实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企业的创新项目具有正向影响并存在肯德尔相关性。朱欢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我国银行贷款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正向作用远大于股票市场的融资效果。王科等认为高风险和中小型创新企业的低信用等级使得科技贷款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顾焕章等基于当前我国间接金融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体制,认为应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对科技型企业的积极作用。

总体上,对于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比较多,但是较少把科技贷款作为主要研究变量。考虑到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依然以银行为主导,科技贷款在高技术行业的融资中处于重要位置,因此本文单独研究科技贷款对其技术创新的贡献。另外,相关的研究中大多从整个经济体系或部门的角度出发研究科技贷款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而未考虑到不同的产业之间的差异。比较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航空航天业和电子及通讯设备业的市场结构,发现前者国有企业较多,市场缺乏竞争,而后者中小型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竞争较激烈。因此,本文选取航空航天业和电子及通讯设备业这2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比较2个行业科技贷款贡献的弹性系数,并通过数据包络法对两个行业的科技贷款利用效率进行比较,最后综合分析2个行业的差异,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1科技贷款绩效的行业异质性机理

科技贷款对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存在影响,但是对不同行业的科技型企业的影响程度有待探讨。Feldman等认为竞争性市场结构比垄断性市场结构对创新有着更大的影响。而Ayyagari等把来自47个发展中国家的19000多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外部融资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与企业性质相关,最终发现外部融资能够促进私有企业的创新活动,但是对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存在阻碍作用。因此考虑到不同行业中企业类型和市场结构的差异,比较科技贷款在不同行业中的绩效十分必要。

相对于垄断性市场结构,处于竞争性市场结构中的科技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一些中小型的科技企业,内部缺乏研发资金,外部融资渠道有限,获得科技贷款又十分不易。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这些企业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将科技贷款用在最能创造效益的部分。而处在垄断性市场结构中的企业,往往是一些具有实力的大企业,如国有企业,且资信较好。相对来说,这些大型的企业获得科技贷款较容易,并且融资渠道较多,面临的资金压力和竞争压力均较少。因此,在科技贷款的利用效益方面,垄断性市场结构的行业可能低于竞争性市场结构的行业。

我国航天航空器业在总体上正处于发展创新的前期或中期,政府是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非市场。由于航空航天器业的特殊性,大部分研究所和生产经营单位都是国有性质并由国家出资支持,因此科技贷款在研发经费中占比较低,激励作用不明显。且垄断的市场环境也使得航空航天器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生产经营低效率,意味着科技贷款的研发绩效可能是不显著的。而电子及通讯设备业这个行业中市场竞争度较高,中小型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科技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得以立足。同时,电子通讯企业运营力随着企业对技术创新战略的研发投资程度以及技术能力水平与程度的重视而提升,在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双重压力下,企业有动力提高科技贷款的利用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的成果化。因此,科技贷款对于这两个行业的科技创新的贡献程度可能是有所差别的。

因此结合上文的机理分析和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科技贷款对电子及通讯设备业技术创新的贡献大于航空航天器业。

H2:科技贷款在电子及通讯设备业研发活动中的利用效率大于航空航天业。

2研究方法与数据

2.1研究方法

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中,基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模型,参考俞立平的研究,建立如下方程:

其中:α、β、γ、η表示回归系数,ν表示随机误差项,各变量下标£,t分别表示行业和年份。为了减少异方差并增加实证结果的解释性,对所有变量取对数进行处理。因变量为技术创新产出,用新产品销售收入(NS)来表示,能体现创新产出最终价值形态与市场绩效;科技贷款为核心解释变量,用金融机构贷款(FI)来表示;控制变量有研发人员全时当量(RD),政府资金(GOV)和企业自有资金(CO)。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衡量了创新活动中科技人力资本的投入。而企业研发经费中政府资金及自有资金具有风险、成本较低等特点,对技术创新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在数据包络法模型中,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产出变量,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研发经费中科技贷款、政府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4个变量作为投入变量,即进行以NS为产出变量,RD、FI、GOV和CO为投入变量的效率分析。

2.2描述性统计

本文所有数据均为面板数据,来自于1998―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由于电子及通讯设备业和航空航天器业科技贷款的省际历年数据不全,因此选取了其中数据较为全面的8个省市,分别为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江西、四川、贵州和陕西。最后分别得到2个行业的17年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数据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3实证结果

3.1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

面板数据不仅包括截面数据,也包括时间序列。因此需要检验数据的平稳性以避免伪回归问题。通过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到在电子及通讯设备业中所有的变量是0阶平稳的,而航空航天业中的变量经过一阶差分后均是平稳的。

3.2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根据单位根检验的结果,电子及通讯设备业面板数据是平稳时间序列,而航空航天业面板数据是非平稳时间序列,因此将对航空航天业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在KAO检验中,t检验值为-3.691,相伴概率为0.000,因此航空航天业面板数据各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这2个面板数据均能进行面板回归。

为了选择面板回归分析的模型,先采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估计,通过Hausman检验选择适合的回归模型。在电子及通讯设备业面板模型中,Haus-man检验得到的P值为0.0032,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而在航空航天业面板模型中,Hausman检验得到的P值为0.258,接受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相关数据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到,在电子及通讯设备业的模型中,FI的弹性系数为0.056,在5%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在航空航天器业中,FI的弹性系数为0.049,在10%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见科技贷款对电子及通讯设备业创新产出的贡献更大,从而验证假设H1。

与市场集中度很高的航空航天器业相比,电子及通讯设备业更具有竞争性和不确定性。这个行业很明显的特征是高收益与高风险同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中小科技型企业本以创新起家,技术创新是发展的立足之本。然而这些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除了自有资金外,所能获得的政府资金极为有限,创业风险投资尚处于初创阶段,金融机构的科技贷款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由于电子及通讯设备业的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规模小且信用等级低,获得科技贷款的难度较高。因此,其经营管理者们更会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用在最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地方,即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上,从而使得科技贷款对电子通讯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贡献较为显著。

而航天产业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国防产业部门,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外部经济性,其效益主要是体现在为社会提供安全保障。所以,航天技术通常被视为国家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财政保证其所需的资金和相配套的各种投入。与政府投入的研发资金相比,科技贷款显得杯水车薪,如图2所示。

在航空航天业所进行的科技活动中政府资金的投入一直大于科技贷款的投入,在后期显得尤为明显。航天航空是一项规模大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研发难度高,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极高,这些特性导致研发项目所需的成本往往极高。由于国家财政的支持,航空航天器业拥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供其技术创新活动,故金融机构的科技贷款并不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另外,注意到航空航天器业中国有企业占了绝大多数,这意味着国有企业特殊的用人机制与文化将降低研发的效率,较低的资本利用率使得科技贷款对创新的贡献降低。

3.3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分析

基于投入最小的SBM-BCC模型,分析在不同行业的模型中科技贷款的利用效率。在模型中,将历年所有数据放在同一截面中进行分析,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通过分析图3和图4,可以看到除了2006年和2007年,电子及通讯设备业企业的科技贷款利用率均高于航空航天器业企业,从而验证了假设H2。

从整体上看,1997―2013年的17年间,有10年电子及通讯设备业企业的科技贷款利用率达到100%,但是呈现十分明显的波动变化,最低甚至达到10%的水平。结合科技贷款数额的历年变化,当所获科技贷款较少时,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利用效率较高,当科技贷款大量增加时,利用效率明显下降。尤其在2006年,表现的最为显著,科技贷款的利用效率直降至10%。由此可见,虽然整体上来看电子及通讯设备业企业对科技贷款的利用效率较高,但是仅限于所获科技贷款较少且变化平稳的情况下。科技贷款大幅且突然增加时,增加的科技贷款无法得到有效配置,资源被闲置,反而使得科技贷款的总体利用效率下降。这种情况可能与其行业特点有关:一方面,由于电子及通讯设备业中占大多数的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具有高风险的特征,随时可能被市场机制淘汰,因此整个行业在资源配置和利用上存在着不稳定的情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电子及通讯业企业在申请科技贷款所处的困境。长期较小的科技贷款份额使得这些企业形成了较为固化的利用模式,从而在科技贷款突然增加时不能及时更新资金的配置计划,未能使得资金得到最为充分的利用。

而航空航天器业企业的科技贷款利用率只有3年为100%,最低至31.9%,整体的趋势也是呈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也较大。从整体而言,与电子及通讯设备业相比,航空航天器业的科技贷款利用效率偏低。并且,同样存在着科技贷款增加而利用效率下降的问题,而且这种情况更为严重。从图4可以看到,利用效率与科技贷款之间的变化趋势基本呈现完全相反的态势。并且从长期来看,科技贷款的低效率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可见,在充足的政府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的支持下,科技贷款存在严重的冗余情况,而且在航空航天器业中存在大量的国有企业,生产计划和安排相对僵化,科技贷款的配置也较为滞后。

总的来说,根据以上科技贷款利用率的分析,再结合上文面板模型中对2个行业的科技贷款对科技创新的弹性分析,金融机构应该合理安排科技贷款的配置,适当增加投入到电子及通讯设备业的科技贷款的比例,使科技贷款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

4结论

第一,电子及通讯设备业中科技贷款的创新绩效高于航空航天器业。在电子及通讯设备业中,科技贷款对技术创新的弹性系数显著,且为正效应,而在航空航天器业中,科技贷款的弹性系数较小,这说明科技贷款对电子及通讯设备业技术创新的贡献较大。

比较2个行业的科技贷款利用效率,在电子及通讯设备业中,科技贷款利用效率较高,均值达到83.5%,意味着科技贷款长期内在该行业中得到较为合理的配置,利用效率较高,有效地促进研发成果的增加。而航空航天器业的科技贷款利用效率在较低的水平,均值为69.6%,这说明在航空航天企业,科技贷款在其研发活动中可能被闲置或者流向效益较低的项目,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第二,无论电子及通讯设备业,还是航空航天器业,科技贷款的利用效率波动均较大。在电子及通讯设备业,科技贷款的利用效率虽然在较高的水平,但是不能保持长期稳定,这与该行业企业经营不稳定与融资困境有关。航空航天器业科技贷款的利用率也存在较大的波动,然而这种波动与所获科技贷款数额的变化完全相反,存在严重的科技贷款冗余现象。

科技资讯论文范文7

【关键词】 创业板; IPO定价; 流程

中图分类号:F2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7-0077-05

一、引言

(一)研究意义

2009年首批十家公司在创业板IPO申购成功,标志着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设立运行。自创业板设立之后,其IPO过程所发生的“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与高超额募集资金额”的三高现象便争议不断[ 1 ]。截至2015年3月31日,创业板上市公司已达448家,其融资募集资金总计4 237.45亿元,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创业板适应了目前国内经济的要求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创造了融资平台,构成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内容[ 2 ]。然而,创业板作为新兴的资本市场,仍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在股票上市过程中,IPO定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创业板存在的新股IPO定价发行问题,无论是对整个证券市场,还是社会经济都带来了一定负担。深入分析创业板市场的IPO定价问题能够促进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提高市场的整体质量与运作效率,对证券市场长期、规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因此,深入研究创业板公司IPO定价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二)公司概况

深圳市佳创视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9月16日上市,证券代码为300264,简称为佳创视讯,主要从事数字电视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系统集成。该公司是中国最早投身于数字电视产业的高科技企业之一,开通了中国第一套运营级数字电视综合业务系统。经过多年的开拓和发展,佳创视讯自主研发出一系列数字电视软件系统,为国内外数十个大中型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了先进的数字电视产品和系统集成方案,协助各地广电运营商为数千万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字电视服务。表1显示了公司IPO过程的一些基本数据[ 4 ]。

二、IPO定价影响因素

(一)公司财务状况

公司财务状况指的是其在一定时期的资产和权益情况,是公司一定期间内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在资金筹集和资金运用等财务方面的综合反映,能够为投资者预测未来的每股收益与股份价值提供有效参考[ 5 ]。

佳创视讯在上市前期总体财务状况较为良好。如图1所示,佳创视讯整体发展态势良好,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近几年我国数字电视行业发展迅速,公司主要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2009年以来,根据国务院和广电总局有关政策,要求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积极推动省级广播电视网络整合,直接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佳创视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力度,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推动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呈较快增长态势,2008―20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31%,与行业发展趋势相一致。根据该公司年报,佳创视讯在2008―2010年,公司净利润持续增长,由2008年的2 036.07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2 338.55万元,增长14.86%;2010年公司净利润达到3 719.84万元,较上年增长59.07%。公司的软件系统产品为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实现7 244.38万元,软件系统产品的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41.45%,市场占有规模达到14.2%,市场排名第一[ 6 ],在上市前考察期内公司总体财务状况良好。

(二)公司科研能力

发行股票的公司在行业中所处地位是其竞争实力的反映,对于高科技企业,技术越先进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的市场份额越大,一般会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也会具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其股份的定价也应更高[ 7 ]。

佳创视讯拥有数据广播技术、时移电视技术、视频点播技术、电视彩信技术、一体机软件技术等多项国内领先技术,具有多项创新之处。公司高度重视研发与自主创新,研发投入逐年增长,自2005年以来,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达8.70%,详细情况如图2所示。佳创视讯为推进研发工作,研发投入逐年持续加大,从研发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研发机构设置、研发团队建设与激励等方面加强建设,不断提升研发实力,确保企业技术不断创新。

(三)行业状况

数字电视产业是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广电网络的运营平台是数字电视运营的核心,它融合了大量的通讯、电子和互联网产业的新科技[ 8 ]。目前我国大中型城市基本数字化平移完毕,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重心已经从数字化平移阶段转入增值业务的发展阶段。此外,我国政府积极推进三网融合,促进广电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发展,将扩大增值业务系统软件的需求。2011年开始,广电运营商加大增值业务发展力度,促使数字电视软件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数字电视软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四)公司发展前景

新股发行的主要目的是筹集发展资金,理性投资者所看重的是预期的公司未来收益水平,因此公司发展前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所筹资本的收益水平。公司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公司发展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情况。

佳创视讯为数字电视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该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公司总体发展战略是“以技术研发为基础,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真诚合作,共同发展”,倡导自主创新,奉行“诚信、严谨、高效、创新”的企业精神,向客户提供专业化产品和服务,保持业务规模和业绩的持续增长。公司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高效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的基础,针对行业客户的需求进行前瞻性技术研发,并以“持续向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为战略方向,不断提高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规模化发展,提高公司在专业市场的品牌知名度。总体来说,佳创视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IPO定价流程

(一)前期调查研究与准备

在获得了中国证监会关于核准公司IPO的批复后,佳创视讯进行了一系列上市前期的准备工作,并了上市前4年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与承销商出具的公司成长性专项意见,重点研究了公司运行状况与市场竞争力,为进行IPO新股估值奠定了基础。

据前期调查,数字电视在全球范围发展迅速,2006年全球数字电视用户数达18 908万户,2012年全球数字电视用户达53 851万户。随着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00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量为16.8万户,2010年已增加到8 700万户。佳创视讯是专业的数字电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国内大型广电运营商中具有广泛的市场基础和品牌影响力。公司在数字电视系统的软件产品市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情况如表2所示。公司主要竞争对手各具核心竞争力和优势产品,所提供的产品侧重点和客户针对性与公司存在明显不同,主要是永新视博、数码视讯、金亚科技等公司。永新视博以条件接收系统为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数码视讯以条件接收系统及系统集成为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金亚科技以数字电视终端设备为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与佳创视讯依赖软件系统产品收入和利润的经营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佳创视讯具有较为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估值模型

建立合理的估值模型是IPO正确定价的前提。估值指标的选择和定价模型的运用是新股发行定价整个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具技术复杂性的一环,是否选择了适当的估值指标并运用了合适的估值模型将会直接关系到所得出的新股发行价的合理程度。由该步骤所得到的新股发行价格是整个新股发行定价过程的基础,即使在以后过程中对这一价格进行调整也应该是在该定价基础上进行。佳创视讯以股利折现模型(DDM)来评估股票内在价值,即基于时间价值理论,对所获股利按照一定的折现率进行折现,股票价值即为折现股利的和。

其中:V为每一股的股票价值;Dt是第t年股票持有者所期望的股利;k为贴现率;t为折现期数。

佳创视讯属于通讯及相关设备制造业,通过自主研发公司在数字电视软件产品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募集资金所投项目均在2012年陆续完工达产。公司预计每年平均(含建设期)将为公司产生销售收入约11 867万元、净利润约2 382万元,公司业绩逐步提升。目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在45倍左右,公司2011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 291万元,发行后每股收益为0.13元左右,公司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下半年的业绩往往好于上半年业绩。分析公司经营情况,公司2011年、2012年全面摊薄后EPS分别为0.45元、0.68元。目前通信设备行业平均PE在30倍左右,综合考虑行业平均估值水平及公司业绩,给予佳创视讯2011年每股收益40~45倍PE来定价。

此外,企业在IPO估值时往往会选择适当的公司作为比较参考,主要分为以下五类:发行公司的同行业公司、发行公司的竞争性公司、流通股本相似的公司、面临的市场情况相同的公司、最近才发行上市的公司。鉴于我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素质整体不高,通常少有对公司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因此如果备选公司基本满足了其中三个条件就可以被确认为可比公司[ 10 ]。对于佳创视讯,可参考的同类上市公司如表3所示。同期创业板高发行价格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缓解。在此背景下根据公司建立的估值模型,得出佳创视讯上市合理估值区间为12.00―20.25元。

(三)预营销阶段

1.确定定价指导原则

根据佳创视讯上市前的公告,结合新股发行定价的实践经验,其定价原则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内在价值原则: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其所有权的体现,所以新股定价应体现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

(2)市场需求原则:IPO过程可以说是将企业内部认同转化为更大范围的市场认同过程,新股定价的高低是市场供需矛盾的反映,其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反映市场需求。

(3)投资者利益保护原则:投资者参与新股发行会面对一个与二级市场不同的制度环境,只有这一市场充分保护不同投资者的利益才能不损害他们长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合理的发行定价会影响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交易的参与度。

(4)收益与风险相匹配原则:新上市的公司其股利和成长性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较大,新股定价应反映这种不确定性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一定的收益补偿。

2.结合公司的特质与投资者意见调节估值区间

在根据新股估值模型进行估值后,佳创视讯基本确定了新股的发行价格区间,但仍需结合公司的特质特性、投资者意见以及其他未预见因素进行调整。考虑到数字电视产业平移和增值业务的发展机遇将加速软件产品与系统集成业务的需求增长,佳创视讯是国内领先的数字电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在软件产品与系统集成领域的优势将使得公司能够较好地分享行业成长。此外,佳创视讯股本结构的特殊性较小,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总体财务状况良好,公司的主承销商招商证券给出了佳创视讯16―20元的估值建议。

3.初步询价

佳创视讯发行的初步询价通过深交所网下发行电子平台进行,询价时间为2011年8月29日至2011年9月1日,配售对象可自行确定申报价格和申报数量。发行人佳创视讯与主承销商招商证券根据初步询价的报价情况,并综合考虑佳创视讯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及市场情况等,确定本次发行的发行价格区间为人民币15.80元/股―18.78元/股。

4.路演与定价

在确定了发行价格区间之后,路演与市场询价成为获取机构投资者与公众投资者在各个价位上的需求量信息的重要途径。佳创视讯于2011年8月29日至9月1日进行了初步询价,截至2011年9月1日15:00时,主承销商通过深交所网下发行电子平台共收到由49家询价对象统一申报的99家配售对象的初步询价申报信息,其中最大值为20.9元/股,最小值为8元/股,平均值为14.45元/股。佳创世讯于2011年9月5日14:00―17:00时间段进行网上路演,根据反馈回来的各个价位上的报单情况分析出各个价位上的供求关系,在尽量满足供求相等的规律下修订原来的新股价格发行区间。

佳创视讯于2011年9月8日公布了网下询价发行摇号中签与配售结果,根据初步询价申报结果,发行人和保荐机构招商证券股份公司确定本次发行价格为16.50元/股,对应的市盈率为50.50倍,每股收益0.44元,网下发行数量为500万股,占本次发行总量的19.23%。同时,该公司进行了网上定价发行摇号抽签并公布了中签结果,其网上定价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246 380户,有效申购股数为328 848.85万股,发行中签率为0.6386%,认购倍数为157倍。佳创视讯通过本次IPO定价共募集资金39 533.86万元,超募资金为25 410.86万元[ 11 ]。

佳创视讯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7.91元/股,收盘价为18.67元/股,上市首日换手率为83.12%。受大市拖累,佳创视讯上市首日表现平平,此后一个交易日的跌停一度令该股濒临破发边缘。随后得到机构资金回补,佳创视讯股价出现反弹,升幅高至2.98%。佳创视讯2011年年度每股收益为0.34元,随后2012―2014年年度每股收益稳定在0.1元左右。佳创视讯于2012年4月进行了第一次转增股本,每股分红0.1元,每股转股0.5元,派现额度为1 020万元,于2012年6月18日进行除权,股票价格由12.7元/股下降为8.3元/股。佳创视讯于2014年3月进行了第二次分红转增股本,每股分红0.1元,每股转股0.5元,派现额度为1 530万元,于2014年5月16日进行除权,股票价格由之前的12.5元/股下降为7.4元/股。2015年3月,佳创视讯进行了第三次分红转增股本,每股分红0.08元,派现额度为1 836万元。截至2015年4月20日,佳创视讯股价为15.27元/股,在前期大跌后有所回暖,盈利能力处于行业平均水平,作为高科技行业的公司其成长性较好。

四、结语

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是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的需要,弥补现有证券市场功能的缺陷而设立的新市场,其提供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处于成长阶段初期的创新型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 12 ]。佳创视讯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在IPO定价过程中调查研究充分,在以高发行价格著称的创业板中能很好地避免发行价格虚高的状况,以较为合理的价格发行。通过研究其IPO定价过程,本文为创业板公司进行IPO估值及定价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状况,完善财务数据、科研能力、行业状况与发展前景等有效信息,选取合理可靠的对比公司,对企业自身的业务水平与综合能力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为IPO定价估值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13 ]。

二是充分发挥创业板高科技企业的成长优势,结合行业的成长性与发展的不确定性进行有效估值。创业板市场高科技企业处在发展阶段的初期,但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却具有明显的创新特色,其产品或服务具有较强的市场垄断力,一旦被市场接受就会表现出极强的扩张力,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同时,由于创业板高科技公司规模相对小,并且多处于创业及成长期,发展也相对不成熟,因此具有一定的经营风险。在IPO定价估值时要充分分析行业前景与市场风险,不能盲目乐观,要对IPO公司进行合理有效的估值[ 14 ]。

三是选择适合不同行业的高科技公司的IPO估值方法,建立合理的估值模型。由于创业板高科技公司的IPO定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还远远跟不上现实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特色的、较为完善的IPO定价理论与方法,从而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冬昕,李心丹,俞红海,等.询价机构报价中的意见分歧与IPO定价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2014(7):151-164.

[2] 李程.沪深两市上市公司IPO定价的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

[3] 崔璇.IPO定价理论与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

[4] 佳创视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初步询价及推介公告[R/OL].巨潮资讯网,2011-08-26.

[5] 丛景泰.我国IPO定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

[6] 佳创视讯.2008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2011年1-6月财务报表审计报告[R/OL].巨潮资讯网,2011-08-26.

[7] 赵炜科.发行制度和发行方式与我国IPO定价效率[D].重庆大学,2007.

[8] 陈悦.我国创业板IPO定价效率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1.

[9] 招商证券.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成长性的专项意见[R/OL].巨潮资讯网,2011-08-28.

[10] 翁世淳.我国IPO发行制度变迁方式的解释:以成都旭光IPO为例[J].统计与决策,2007(16):112-114.

[11] 佳创视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网上路演公告[R/OL].巨潮资讯网,2011-09-02.

[12] 吴江林.创业板高科技公司IPO定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4.

科技资讯论文范文8

在此过程中,从初期的全业务互联网逐渐分化成为北以资讯生活为主、南以电子商务为主的两条道路。这种并不是绝对地以地域划分的“南北”两派,“南派”以商业见长,“北派”则更重文化与精神,“北新浪、南阿里”为代表的对峙局面已然形成。

南派:头狼与群狼的命运

出了漕宝路地铁站,天正下着小雨。穿过由一个全国闻名的小型烧烤吧制造出来的浓烟,在坑坑凹凹的路面上步行10分钟,就到了我们要去的上海有色金属网所在的办公大楼。

这是记者在上海采访的10余家行业网站中,惟一在有名有姓的写字楼办公的网站。

“我就是童乐申。”看到我们诧异的眼神,一个头发稀疏、红光满面、年约55岁左右的上海男人重申了一遍,“是的,我就是你们要找的人。”眼前这位原上海某国有有色金属企业的职工,怎么看都无法跟互联网联系在一起。

跟多数位于北京寸土寸金路段的豪华5A写字楼里的互联网公司相比,这些网站太不像网站了,CEO们基本上在咖啡店、肯德基、甚至路边的豆浆店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跟10年前北京嘉里中心酒店““北派””门户网站们会应接不暇的繁忙景象不同,行业网站们更习惯于默默无闻地耕耘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

一时无数网盛

在网盛科技上市之前,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网盛科技上市之后,公司名字突然成为“热词”。计世资讯日前举行的行业网站年会,居然直接以“寻找下一个网盛科技”为题。习惯了埋头挣钱的行业网站们,突然间都在网盛科技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前途。

事实上,从广东到浙江,从上海到福建,我国目前存在的行业网站总量大到无法准确统计,但电子商务的前景却可以预估。据艾瑞市场咨询机构预测,到2007年末,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1.7万亿元,其中B2B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69万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的增长幅度最高可超过50%,尤其是在网盛科技上市之后,电子商务垂直领域B2B平台的崛起速度令人吃惊。

投资界的热情立刻被调动起来。跟在媒体集中之地北京、上海、广州的那些““北派””网站不同,行业网站的融资则更加多元化和更加务实,而且往往不为人知。在跟地域经济结合得紧密、信息整合比较落后的行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行业网站集群。往往是在一个行业中,拥挤了十几家行业网站。以网盛科技为例,在其上市之前,与其规模与实力不相上下的行业网站就包括了卓创、隆众、易贸、中宇等多家网站,而网盛科技,则是那个率先登顶的幸运儿。

除了化工行业,在诸多制造业和基础工业中,浙江、广东、福建、上海都存在着为数众多的行业网站。这些网站多数以做本行业电子商务为业。在网盛科技上市之前,这些网站都在观望阿里巴巴的发展态势,因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它们的发展方向。网盛科技的被热捧证明了一点: 那就是传统行业的电子商务是受高度认可的。

这给了行业网站们诸多信心,一时间无数网盛涌现。

头狼影响

除了给了无数小网站信心外,网盛科技的横空出世还引发了““南派””互联网隐藏着的一个“带头大哥”的情结。

在南方网站起步之初,无论是资讯类还是电子商务类网站,创业者多是小企业主,网站很多,生态链很长,而且链条之间衔接很弱。创业者多以中小企业主居多,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未来趋势缺乏判断。早期,265的蔡文胜一度成为“带头大哥”,从建站到域名,从做流量到导航,蔡文胜与这些网站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马云将电子商务概念带入中国之后、阿里巴巴成势之前,诸多行业网站的建设度过了蔡文胜主导的建站阶段,开始进入到营业模式探讨阶段。这一时期,慧聪在经营上的手法对这些网站影响巨大。而随着阿里巴巴的日渐壮大,电子商务的前景开始明朗起来: 在线交易、内贸与外贸、B2B与B2C、在线支付、平台功能等一系列内容,使得行业网站们真正从马云身上看到了自己在一个行业内做电子商务的前途。而马云出道带来的光环,使得众多小网站主对其高度敬仰。

而网盛科技不适时地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局面。

在马云真正把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子商务业务做起来之前,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基本等同于“新浪、搜狐”,这是一种以资讯、邮箱、广告等为主的业务模式。而在互联网界之外的普遍看法是,互联网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行业等实业存在的“虚业”。

孙德良早在1998年创立了网盛科技的前身,开始涉足行业网站,这绝对算得上是互联网这个“虚业”中的“实业”。在孙德良之前,马云的“电子商务”在中国人听来还是在“画饼”。

从历史脉络上看,在“南派”互联网发展之初,电子商务网站与行业网站是两条平行线。如果论观念,这个圈子里公认的头狼是马云; 如果论模式,头狼则是慧聪。对头狼的选择和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业网站们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到目前为止,行业网站大都基本上走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行业内信息互通与交易为主,盈利模式基本上是以建网站、广告、付费资讯、会员费为主。在早期,慧聪把商情做到了极致,而阿里巴巴就是从给企业建站开始起步的。第二个阶段则刚刚起步。在阿里巴巴旗下业务矩阵日渐成型之后,中国电子商务的氛围较之几年前有了极大改观,在这种情况下,行业网站们开始了自己摸索道路的历程。

边走边看

上海雅瑟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学海见证了整个化工行业网站的发展历程。2005年8月杨学海创办化工信息港,这是一个化工行业的新闻资讯类门户网站。

在此前后,他还分别创建了化工人力资源网和中国化工大百科。“化工行业的信息流通效率特别低,这样的行业做互联网最好赚钱。”以中国化工网(网盛科技旗下核心网站)为例,其页面多年来竟然没有任何变化,小广告满天飞,“从用户视觉角度几乎没有审美可言。”但就是这样的一个首页,丝毫不影响中国化工网的发展。

“这个行业属于基础性原料行业,各地供应商的渠道商特别多,信息高度分散,这给了化工类网站极大的整合空间。”杨学海介绍。

在化工类网站中,从规模和利润上看,中国化工网未必是最好的。在它之外,卓创、隆众、易贸、中宇等网站与其规模相当。

杨学海现在想做化工行业的资讯类门户,这个网站事实上是凌驾在中国化工网与卓创等网站之上的。“化工行业网站特别多,而且各有侧重,现在到了需要一个门户的时候了。”

目前,这种发展趋势愈来愈出现多元化的倾向。行业网站们开始自己选择发展道路,标志着其发展开始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以服务本行业又走出本行业为特征。

在杭州,距离阿里巴巴总部仅几个街区,搜配网常务副总徐彬正在着力将其网站改造成一个面向全国整车厂、维修厂与用户的、有关汽车零配件业务的搜索网站。看首页,你会认为是百度首页与阿里巴巴首页的结合。而在几个月以前,这个网站还以提供本地零配件供求信息为主。

徐彬看到的行业问题与杨学海提到的化工行业的问题是一致的,中国汽车市场每年增长速度高达17%,汽车零配件种类繁多,而且新车型不断上市,更多的汽车厂商进入中国,老车新车一起来,各个地区的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汽车保有量又不同,这给车主和修车厂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让一个地区的汽车零配件信息高效流通起来,成为我们的机会。”徐彬认为。

现在的搜配网,已经很难说它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行业网站了。

但是,这种在边走边看的过程中出现的新动向,毕竟属于行业网站中的精英。对于多数小型的行业网站来说,无论是从历史传统上还是未来方向上,注定无法放弃寻找一个“精神领袖”。

头狼未来之争

在慧聪继续抱着B2B与IM、而让自己的客户日渐迷茫之后,阿里巴巴则开始发力拓展其行业频道,直接参与进了行业网站的竞争,而且庞大的海内外客户资源、雄厚的推广实力和资金背景,让无数的行业网站们越来越对这个自己敬仰已久的精神偶像日渐恐惧。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网盛科技身上。日前,孙德良提出打造“小网站门户联盟”,意在联合众多行业网站建立一个庞大的行业网站联盟,共同做大行业网站。联盟一旦形成,孙德良无疑就是新的“带头大哥”。

据接近孙德良的人士分析,中国化工网当时其实是不得不上市,原因在于其虽起步最早,却眼看着就要被对手赶上。孙德良必须加速做大,因此才需要融资。上市之后,孙德良立刻斥资收购中国服装网,同时,一举免费开放了中国化工网的收费资讯业务,这项收入是化工行业各大网站的主要收入之一,此举给了对手们重重一击。

尽管孙德良继续低调,但网盛科技的势头却给了众多行业网站巨大的希望。一时间,孙德良颇有取代马云成为“带头大哥”之势,这迫使马云将上市计划提前。据传,一向快意恩仇的马云,不久前放出狠话,“不会让网盛科技在眼皮底下蹦”,这埋下了注定将影响“南派”互联网公司未来发展脉络的伏笔。

事实上,与“北派”相比,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网盛科技,从营业额上看只能算得上是一家小公司。2006年,网盛科技总共才取得营业收入6279万元人民币,市盈率却一度高达180倍左右。而阿里巴巴由于不是上市公司,其营业收入无从考证,尽管马云宣称每天交税100万元人民币。而同时期,腾讯在2006年的营业额达到28亿元人民币,新浪净营收逼近20亿元人民币。

而阿里巴巴和马云在全球投资界获得的高认可程度,也是孙德良无法比拟的。而在上市之后,孙德良也意识到网盛的营业额无法支撑如此高的市盈率,并且旗下业务(包括收购来的中国服装网)并未走出传统的依靠会员收入和广告费的盈利模式,于是提出了小门户联盟的概念。

而这,也将进一步刺激阿里巴巴。两者的争斗将继续下去,阿里巴巴上市也指日可待。

目前,在阿里巴巴的布局中,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口碑网、阿里软件、阿里妈妈等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一个电子商务王国日渐成形。跑的时间越长,阿里巴巴的优势恐怕就越明显。

所有的问题都留给了网盛科技和阿里巴巴,二者的选择,将在“南派”互联网的发展中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南派”还是“北派”,这一格局的形成、深化和继续演进,意味着中国互联网在“互联网10年”这一个分界线上,终于打破了以传统门户为代名词的“一锅烩”的杂乱无章的状况,开始走上特点鲜明、道路明确、务虚与务实者各自求生、独立选择发展道路的时代。

北派:门户大佬的拉锯战

老门户开疆封侯

毋庸置疑,门户是“北派”互联网的一面旗帜,而新浪是最早的互联网旗手。“北派”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0年前的四通利方,当时王志东经常在太平洋两岸的“硅谷”穿梭游荡,身上揣着惟一的筹码――“RichWin”中文平台的软盘。那时候,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大门户都没有雏形,张朝阳在北京给访华的尼葛洛庞帝做翻译,丁磊在广州思考着如何编写E-mail的代码。

王志东在微软的会议室里高声强调: “RichWin是多么伟大,如果没有RichWin,那么Windows在中国将很难推广,因为微软做不到中文系统和英文系统同时进行。”台下的微软工程师唐骏为了争这口气,独自解决了多语言系统的统一开发模式,后来唐骏去了盛大。但是王志东被迫放弃了RichWin的研发,把精力转投在新浪网的孕育上。

2000年前后,随着雅虎网站的门户模式在纳斯达克日益受宠,王志东、张朝阳、丁磊纷纷模仿Yahoo!做了自己的中文门户,并在半年时间内,前后脚奔赴纳斯达克上市。有人曾经这样描述当年的壮举:“没有数以万计的新闻条目,没有注册百万的稳定用户,更没有上亿的PV流量和成熟的商业模式,三大门户瞬间在这片处女地上揭竿而起。”于是乎,三大门户成了中国互联网的三面大旗,“北派”统治了此后数十年的中国互联网。

那几年门户首页的变化堪比川剧的“变脸”。新浪从四通利方的体育论坛开始,名人访谈、财经、科技、生活、新闻中心等频道不断上线,搜索、邮箱、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和社区交友等业务更是几乎同时开通。与此同时,搜狐和网易也完成了类似抄袭Yahoo!模式的网站雏形。一夜间,抄袭三大门户的中文网站更是如雨后春笋、数不胜数。

由于当时中国网民基数太小,互联网普及率极低,所有中文网站的运营其实光有门面,缺乏真正的核心业务和用户,更谈不上广告、无线、游戏等盈利模式。“风险投资到处都是,网站CEO从不考虑怎么赚钱,如何烧钱才是当务之急。”谈起第一次互联网浪潮,很多互联网老兵对当年的“互联网泡沫”仍无比怀念。

好景不长,泡沫破灭之后的“互联网冬天”掩埋了无数的互联网创业者。“昨天还和我们一起在中国大饭店开新闻会,今天那些烧钱的网站都不见了。中国互联网太残酷了。”在电信运营商的“短信稻草”救急之下,三大门户成为硕果仅存的几个网站。但在2003年,新浪和搜狐都放弃了电子商务和网络游戏等潜力业务,打出了“新闻门户”的改良旗帜。网易则淡化了163邮箱、163社区等海量用户的免费服务,转而进军收费的网游市场。

在这个起步时期,互联网是没有所谓的南北之分的。无论是位于广州的网易、21cn,还是位于深圳的腾讯网,北京的新浪、搜狐,统统都是在做门户。这种同一的发展模式,也形成了强者恒强的局面。多年来,在流量、收入、影响力上,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遥遥领先,门户网在启蒙着中国人的互联网思维的同时,也成为了“互联网”的代名词。

这种局面直到挑战者出现之后,才出现了新的裂变。

腾讯、百度叫板

回到10年后的今天,三大门户已是一个模糊的称谓,腾讯的崛起、百度的后来居上,让互联网创业者明白一点: 腾讯与百度的独辟蹊径与痴心专注也是一种成功。而在分析评论人士眼里,这其实是一种选择: 腾讯和百度在选择树起门户旗帜的那一刻起,他们就选择了“北派”互联网之路。

1999年下半年马化腾也写了20多页的计划书去海外融资,但是纳斯达克不相信QQ的口水; 2002年“互联网冬天”曾经逼得马化腾四处廉价兜售,即使标价100万元,张朝阳都不愿意收购; 2004年腾讯公司终于在香港上市,IM模式对门户发起了正式挑战。正当大家以为腾讯将成为“南派”互联网先驱之际,马化腾构建了QQ聊天、(腾讯网)、QQ游戏以及拍拍网四大网络平台,腾讯在3年间初步完成了面向在线生活产业模式的业务布局,市值达到 了700亿港币。马化腾最终还是选择了大而广的门户模式,跳入了“北派”互联网的队伍。

走上“北派”互联网之路,就意味着加入“华山论剑”的排位比武。一度有人这样描述马化腾: “在中国互联网,有一个人跟陈天桥、马云、丁磊、张朝阳、李彦宏5个人同时过招。他长相斯文、行止儒雅,却被叫做‘全民公敌’,他掌管着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全民公敌”的说法不仅夸张,而且明显带有人身攻击的成分。但对老门户来说,却也难以摆脱这种情结。

其实在过去5年中,王雷雷、周鸿、陈一舟、马化腾、李彦宏都想在门户格局中取得一席之地,但最终李彦宏通过模仿Google的搜索模式超越了模仿Yahoo!的三大门户。截至2007年第一季度,百度不仅在流量上,更在广告上超越了老牌“新闻门户”新浪和搜狐。

当人们期望李彦宏成为“南派”互联网的领袖时,百度闪电出击拿下了网络新闻牌照,并计划进军网络新闻、网络社区、即时通信和娱乐市场。显然,大而广的“北派”互联网作风在李彦宏心中早已生根,“搜索门户”的大旗终于在“北派”互联网的阵营中迎风高展。

“腾讯的IM模式和百度的搜索模式与综合门户模式有一个显著的区别,那就是腾讯和百度在他们各自用户身上只找到了一种价值。如果马化腾和李彦宏要想从用户身上找到多种价值,腾讯和百度必然演变成真正门户的矩阵模式。”

彻底决裂“南派”

随着王志东在股权分散的董事会斗争中落马,CEO频繁更迭的演变使新浪与互联网技术越走越远,2007年6月11日新浪与Google合作搜索业务那天,“新闻+广告=新浪”的公式正式起效。而张朝阳仍坚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搜狐新闻、Chinaren社区、搜狗搜索、博客3.0、《天龙八部》网游等鸡蛋一个个相继被孵化。

以门户网为代表的“北派”互联网一直在延续自己的传统,它们在竞争与发展的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势,不断剥离那些不属于自己优势的业务,在给“南派”互联网留出发展空间的同时,形成了“北派”互联网的风格: 坚持门户,放弃电子商务。

到现在,新浪和搜狐原先涉入甚深的电子商务、同城交易、电子商城等业务基本上徒有虚名,只有腾讯是一个另类。

而在这种变化之后,留给“北派”门户互联网大佬们的,是新的挑战。

其实抛开门户光环的效应,新浪剩下的只是光杆“新闻”,而相比其他“北派”和“南派”互联网企业,新浪最大的优点就是开创了健康的职业经理制度; 而网易的业务模式和商务模式过分单一,网游的政策风险和过度竞争极可能使其步TOM在线的后尘; 腾讯虽然业务面广,但营收过于依赖QQ虚拟币,即使腾讯网流量超过了新浪,但在品牌广告方面,广告主并不认账。张朝阳的“门户跟跑战略”让搜狐躲过了一个又一个政策黑洞,并在奥运体育方面占尽天时地利。

“北派”互联网的盛世背后,门户情结也许是维系其阵营存在的最核心因素。因为“北派”的形成,既有地理位置偏北、文化偏北的影响,也受其早期Yahoo!模式的大而广作风的影响。如果哪天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百度等“北派”网站闭口不谈“门户”,那么“北派”阵营也就瓦解了。而“南派”根本没有人在意自己是不是“门户前三”。

另外,“北派”网站也早早地放弃了与传统行业相关的实务业务,基于互联网概念入手是其先天的不足。所谓的“五大门户”都没有资深的行业背景或资源,所以在“北派”的“门户征途”中不得不创造更多的互联网概念,以缓解营收、流量和股价方面的压力。而“南派”没有这方面的苦恼,电子商务是其最便捷的道路,闷声赚大钱是他们的最大宗旨和乐趣。

评论:中国互联网南北分化

尽管说1996年中国就有了第一个互联网时代的明星企业“瀛海威”,但对大多数网民来说,自己的互联网时代是从新浪网开始的。而在阿里巴巴和网盛科技崛起之后,南北两派的提法开始出现,而“南北”并非绝对以地域划分,更多意义上是一种互联网精神的标签。

一,“北派”务虚,“南派”务实

“北派”无论是传统门户,还是后来出现的博客、wiki、社区等业务形式,都侧重网民的精神生活与意识形态。而“南派”则更多集中在交易工具、商业性极强的论坛与社区、行业类平台等上面。“北派”以新浪、腾讯、奇虎、天涯社区等为代表,“南派”则以阿里巴巴、上海大众点评网、中华工控网、中国服装网为代表。

二,“北派”造势,“南派”造钱

“北派”网站在实战中往往公关先于实务,新网站则往往以圈钱、上市为目的,其获得评价的主要指标是财报、PV流量、股价。

而在“南派”看来,这些指标几乎不值一提。“南派”网站多以实业起家,甚至往往都是传统行业中人,如搜配网董事会中多数人都在汽车零配件行业拥有30年以上的经验。这些网站多数默默无闻,在浙江温州、台州、宁波、黄岩等分布着大大小小无数家行业网站,行业跨度包括模具、石材、塑料、螺丝、汽车零配件、五金件、钢铁等。秉承着埋头赚钱的传统,这些网站不以上市为目的,不事张扬,与“北派”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北派”讲制度,“南派”论家族

“北派”互联网企业创业者多有海外背景,对企业的理解比较西化。而“南派”往往本土经营,低调务实。

“北派”在建立之初,就比较好地吸收了美国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界定清晰,较早地建立起了股份和期权激励制度。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这批留下来的企业多在美国和香港上市。“南派”中的创始人中虽不乏留学回国者,但基本上保持着创始人就是经理人的传统,在行业网站中更为明显。多数“南派”网站目前并不以上市为目的,保留着传统的“家族经营”的特色。

四 “北派”赚钱靠广告,“南派”赚钱靠商品

科技资讯论文范文9

材料、能源和信息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三大资源。其中信息已是今天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开发资源,当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信息的地位将更显重要。社会信息化、信息现代化是新经济时代的基本标志。

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新经济最突出的表现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这就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资讯经济成为新经济的支柱产业。资讯经济的迅猛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资讯经济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对人类开发物质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它使生产实现自动化,生产效率得到极大增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而且使整个社会联为一体,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资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发展力支撑的。以信息技术为火车头的高科技正在新经济的轨道中飞速发展,这使人类社会形成了以资讯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据统计,当前世界资讯经济产值已突破1万亿美元,大大超过了传统产业。资讯经济已成为一国众多产业中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技术产业。它是新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先导和中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意义。

资讯经济并非一枝独秀,它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科技化,从制造、加工、运输到信息的获得与传递等全过程中,都对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进行着破旧立新的根本变革。革新,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生命力。同时资讯经济促使传统产业大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企业和产品的目标竞争力。作为新经济支柱的资讯经济无疑将对各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做出极大贡献。综观全球经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由于迅猛发展的资讯经济的强力推动,长时期内保持了经济的增长与繁荣。这在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时期,是不可想象的。这一奇特的新经济现象引起全世界的效仿和高度重视。我国亦应在新世纪中牢牢把握住新经济给我们提供的历史机遇,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在资讯经济的大潮中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道路,用最短的时间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重铸中华民族新的辉煌。一、资讯经济:涵盖广泛的全新经济类型1.资讯经济

资讯经济又称信息经济,IT经济。

所谓资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为物质基础的、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技术、智力为一体的新型经济。

一般认为,最早而且较为系统地提出“信息经济”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马克卢普和波拉特。他们所提出的信息经济概念和测定,不仅在理论上已形成体系,而且在实践中切实实用,故目前已被全世界广泛采用。随后,美国企业家保罗·霍肯在《未来经济》一书中以相对“物质经济”的概念而提出“信息经济”。霍肯认为,每件产品、每次劳动,都包含物质和信息两种成分。在传统的“物质经济”中,总体而言,物质成分大于信息成分的产品占主导地位。而在“信息经货’中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即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的产品和劳务将占据主导地位。物质经济正在向信息经济过渡。美国学者根据这一基本观点,进一步进行研究,推出了“信息经济”的理论体系。

日本学术界也较早地对资讯经济进行过研究。1963年1月,一位日本学者就发表了《信息产业》的论文,提出了产业发展或产业结构的变动类似动物进化的观点。比如,简单动物如细菌阿米巴虫,其肌肉和骨骼所占的比例较高;而复杂的动物如人类,其大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所占的比重更大。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动物的进化发展也相类似。在不发达的社会里,从事种植业和渔业的人口比例较高。随着社会的发展,重工业和信息产业的重要性就会提高。在农业、重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信息产业就会迅速地发展起来。他提出,人类的兴趣或需要也将从食物转向精神活动。这种需要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顺序,即从第一产业到第二、第三产业,又发展到信息产业(第四产业)。日本学者从社会进化的角度预言了信息将在新的社会形态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为资讯经济的诞生提供了一些理论思考。

综合起来考虑“资讯经济”是出于对经济的这样一种思考,人类的整个经济活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有关的,一类是与信息产生和形态转移有关的。这一思想承袭了计维纳的“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这一基本思想。因此信息经济的概念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理论性的,严格定义下的信息经济,只包括与信息的生产、加工处理和流通直接有关的经济活动,这种活动的总和称为信息经济。第二个层次是统计性的,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可以将经济中的各部、各行业按产业的性质加以划分。这时,资讯经济、资讯产业和资讯业就是同义语了。就一般而言,资讯经济是指依靠更多的知识信息,生产出物质和能源消耗更少、质量更好、更耐用的产品的经济。它要求产品中包含的信息比重很大,而物质和能源的比重较小。

资讯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

物质经济是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它以大规模使用和消耗原材料、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特征是机械化。资讯经济则是减少产品和劳务中的物质消耗,提高其中的智能和信息比重的经济。工业化时期的机械化,延伸了人类的肌肉,而现代化的微电子技术则延伸了人类的智力。例如人造卫星、微型汽车等都由于采用了微电子技术而减小了体积,增加了智能,变得更为实用,同时节约了能源和原材料,降低了产品成本。资讯经济要求把更多的知识信息运用于生产技术,它适用于设计、管理、劳动、维护、运行、消费、市场等环节。它鼓励劳动者和管理人员增 加产品价值。因而发展资讯经济需要更多的富有智慧的劳动者和管理人才。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源泉。信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信息始终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资讯经济就是表现为信息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一般地说,资讯经济的概念总是根据信息和产业信息规模在整个新经济中的作用来确定的。总之,资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它必将在新经济时挥其独特的重大作用。所以我们说资讯经济与新经济密切相关,它是新经济的高级形态和重要表象。资讯经济的产生和高度发展,使新经济的特征更加突出,这时就意味着新经济的全面降临。

信息高科技是新经济的先导,信息产业的崛起是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信息产业的生产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对人类开发物质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据统计,当前世界信息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已大大超过了传统产业。信息产业已成为一个国家众多产业中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技术产业。它是新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先导和支柱产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

其实资讯产业的历史由来已久,当人类远古时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离时,专门从事信息活动的人已经出现,人类语言和文字的出现,为资讯产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古代的造纸术。印刷术及近代电报、电话等信息传播手段的发明一次次地推动了资讯产业的发展。而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才促进了资讯产业的真正崛起,也正是这一时期才提出了资讯产业这一概念。

上文提到的最早对资讯经济进行研究的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在他出版的《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一书中,第一次将人类的知识信息活动和其他的活动进行了比较,并首次将人类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过程称为“知识产业”。他认为:“知识产业是一类为自己所用而生产知识从事信息服务或生产信息产品的机构。”他还将知识产业划分为教育、研究与开发、通信媒介、信息设备、信息服务。我们今天可以看出这正是资讯产业生产的全过程,即:信息产品的开发、流通、消费利用和再生产。

继马克卢普之后,美国经济学家波拉特于1977年在他的《信息经济》一书中,提出了资讯产业,他将资讯产业划分为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和第二信息产业部门。第一信息产业部门是直接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第二信息产业部门指只把信息劳务和资本提供给内部消耗而不进入市场的信息服务部门。其中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包括以下八个主要产业:生产知识和具有发明性质的产业,信息交流和通信产业,金融、保险等风险性产业,市场信息业、宣传业、调查业,信息处理和传递信息业,信息商品产业,教育业,用于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第二信息产业部门主要指工业、农业中的技术、行政管理和公务等。

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和波拉特的“信息经济”名称虽然有差别,但他们的研究与以往的经典经济学说不同,有共同的新的特点。以往的经济学说都是研究物质、能量等内容,而他们俩人的研究则转入了信息和信息活动的内容,即他们都是研究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现象。因此他们提到的产业可以统称为“资讯产业”。正因为这一开创性的论述,使资讯产业从传统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类新兴产业。资讯经济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前提的,信息技术是资讯经济的技术载体,资讯产业的主要技术和产品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多媒体技术,其中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个人计算机技术、液晶等高清晰度显示技术。其次是数据储存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超巨型和超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免疫系统技术。另外还有信息传输技术,各种传感器技术,交互式网络技术等等。因此从整体上考虑所谓资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从事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的生产以及提供信息服务的产业部门的统称,是一个包括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贮。传递、处理、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的产业群。衡量一个部门或行业是否属于信息产业的标准是该部门或行业中的劳动是否为信息劳动。因而,凡进行信息收集、信息产品生产和传递、信息贮存的部门以及直接生产信息处理工具和信息物质载体的部门均是信息产业家庭中的一分子。2.资讯经济的划分危困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资讯产业的外延是不断扩大的。最早人们把计算机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业)、信息处理产业(包括软件业)和信息媒介产业作为信息产业,后来人们又把信息传播传导业、信息流通业、知识生产业等扩大成为信息产业。资讯产业成为一个行业多、领域宽、涉及面广的产业。为了对资讯产业有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资讯产业进行不同分类。

①根据资讯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可分为传统信息产业与新兴信息产业,前者包括印刷出版业、新闻报道业、文献情报业。图书档案业、邮政电信业以及科研、教育等知识产业;后者包括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产业、软件产业、卫星通讯业、数据库业、咨询服务业、音像视听业、信息系统与网络建设业等。即:凡是从事信息产品及其装备设施生产与流通的部门均属资讯产业。这种观点强调由于应用了新的信息技术,传统的信息产业已面目一新,并与新兴的资讯产业一起,共同组成支柱产业。

②根据人们对资讯产业认识的早晚,可以分为狭义的信息产业和广义的信息产业。狭义的资讯产业是人们对信息产业的一种最初认识,它包括计算机产业、集成电路业、信息处理业、软件业。广义的资讯产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作用越加重要,资讯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广泛,人们对资讯产业的认识逐步扩大。它不仅包括以上列举的信息产业,而且包括信息传播传导业(如印刷出版、广告、音像视听、咨询等)、信息流通业(如计算机通信、邮电、传真等)、知识生产业(如科研、教育等)、信息存贮业(如数据库。图书馆、档案馆及信息系统建设业)等产业群。

③根据资讯产业的结构,可分为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产业。前者的核心是提供信息技术及其设备,具体由信息机器产业、软件业和信息媒介产业组成;后者核心是进行信息服务,由信息采集业、出版业、新闻报道业、咨询业、数据库业、科研教育业、图书情报业等组成。

④根据信息是否作为商品来进行交换,可分为第一信息产业部门和第二信息产业部门。前者包括所有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部门与企业,后者是指为政府和企业内部提供信息和服务的部门或机构。

新经济中的资讯产业,与以往传统信息产业不同的 是,它的应用范围更广,技术要求更高,由此构成了现代的信息产业,且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l)计算机产业——资讯产业的基础

计算机产业是资讯产业的最核心部门,资讯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计算机产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的。它的每一次革命都将引起资讯产业中其他产业的巨大发展。

计算机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初期发展最快的一个部门。它是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电子技术最直接的应用和最集中的代表。电子计算机产业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发展不快,因为受计算机功能的限制,它只能在科技领域内应用,生产领域和管理领域应用非常有限,这时的计算机产业还没有完全形成,尚未从其他产业中独立出来。随着第三代计算机的面世,其性能大大改善,使用越来越方便,一它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电子计算机与通信线路相结合而组成局域网络。一台计算机与大量终端连接以后,分散在各地的用户就可使用一台计算机,利用这一技术建成了各种类型的经营管理自动化系统,如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银行业务自动化系统等等。经过计算机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计算机业的长足发展,逐步成为独立的产业体系。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个人电脑的诞生,计算机迅速向个人和家庭普及,微型机的市场迅速扩大,到1991年它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等于其他各类机种的总和。在10多年中计算机的性能提高了100倍,而成本下降了1万倍,由于微型机的体积小,可靠性高,速度快,价格便宜,有力地推动了它的应用和社会化。计算机产业也相应地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自70年代以来,计算机产业每4一5年翻一番,到1991年世界微机总量已达到三亿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计算机产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美国是世界上计算机硬件最发达的国家,1990年市场规模已达1100亿美元,占世界总值的对心以上,其中计算机系统占世界的34.9%,数据通信设备占49.9%。亚洲是世界上计算机业最具有活力的地区,1990年亚洲地区计算机的销售额占世界总值的36%,这一地区的个人计算机产量占全世界的l/3。日本的计算机产业市场仅次于美国,1991年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8.9%。日本在微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方面,具有与美国不相上下的实力,日本将与美国一争高低。南亚的新加坡是一个小国,但计算机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17.7%,硬盘驱动器的产量达ID00万台,占世界总产量的50%。我国台湾省1991年微机主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6%,其中笔记本电脑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三。我国目前微机总量已超过9000万台,国际舆论一致认为,21世纪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市场。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朝阳产业,计算机产业从一开始就存在剧烈的竞争。在高收益率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形成万马奔腾,百川争流的局面。而计算机业的竞争实际上是知识技术的竞争。行业中领先的企业同时是技术上领先的企业,最具潜力的产品是包含了最新技术的产品,知识技术是计算机企业取胜的关键。据统计,微软公司每年投入新产品开发的费用就高达5亿美元,比另外10家大型软件公司的利润总和还要多。这种研究开发的高投入使微软公司能一直保持它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也保持它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多媒体、因特网、网络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有可能成为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多媒体技术使电脑脱离单调的文字和数字显示方式,进入声、画一体的全新时代。电脑不仅可以用来进行文字处理和编制程序,还可以用来看VCD、听音乐、唱卡拉OK,甚至可以看电视、编辑录像。计算机功能的这一突破导致计算机普及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已成为很多家庭支出中的首选。而因特网堪称一个国际性的信息总汇,天文、地理、文化、艺术、商务、体育、教育、卫生等,一切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信息都可以找到。通过“上网”,我们可以查找资料,收发电子邮件、了解市场行情,与他人交流,甚至可以购物观看影片。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已具备计算、记忆、通信等功能的基础上,正朝着具有识别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的智能化计算机方向发展。在微型计算机方面,台式微型机比重开始下降,而便携式。笔记本式和袖珍式等轻巧品种的销售量在迅速增加,有可能会取代小型机和微型机。计算机硬件发展的另一趋势是由于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成本急剧下降,这使计算机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兼并加快,硬件的赢利将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会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计算机系统软件和计算机服务业。计算机行业的这些变化对企业来说虽然是严峻的挑战,但对用户来说则是一件大好事,专家预计未来10年计算机的价格还可能会有较大的下降,这对加速信息时代的到来是有益的。

计算机产业构成了资讯产业的主体和先导。随着计算机业的迅速发展,家用和个人电脑的普及,资讯产业将有了更多的载体和更大的活动空间,未来的资讯产业将随着PC业的日益兴旺而步入新的辉煌。

(2)软件产业——资讯产业的灵魂

如果说离开PC产业的资讯经济只是徒具空壳的话,那么,离开软件的计算机产业将毫无用武之地。由此推断,软件业才是今天资讯产业乃至整个信息社会的灵魂中枢。

软件产业是指为有效地利用电子计算机而编制程序的产业。它可分为程序编制业、数据库业、信息系统开发业等。计算机软件是随着第二代计算机的出现逐步发展起来的。尽管软件产业的形成比硬件产业晚但它的发展更为迅速。据统计,美国1965一1985年间,计算机硬件产业的产值增长率为158%,而计算机软件和服务产业的产值增长率为17.9%,而这个时期整个工业部门的增长率为9.1%。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计算机软件产业的增长率高达80%,软件及其服务产业的产值增长率已居于产业部门的前列。软件及其服务产业的产值增长率已居于产业部门的前列。软件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1985年,世界软件产品市场交易额大约为400亿美元,现在则以30%的速度递增,成为信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是计算机市场增长的中要推动力量。1995年美国软件产业产值已经超出计算机硬件产业的40%以上。软件产业的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据美国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从1970年到1993年,美国整个经济部门的就业增长率为1.7%,与计算机有关的部门的增长率为10.3%,而从1979一1985年,软件产业部门就业增长率高达的%。

从全球来看,软件产业的地区发展是很不平衡的,有的国家已形成相当规模,有的国家还没有形成。现在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已成为信息产业中的一个主要竞争领域。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王国,占世界市场的比例达75%。法国是欧洲最大的软件生产国,在世界软件市场上仅次于美国。日本是第三软件大国。今天,作为发展中国家印度也成为了软件业的一支新军和后起之秀。美国软件产业目前的主要竞争优势在于:它在世界计算机市场中长期占有统治地位,它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及创业环境,然而这种优势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比如在软件的基础研究和开发上,法、英都具有相当的实力,只是生产工程较弱。而现在 日本程序编制人员的生产效率已经高于美国,而且目前特别重视软件工程的研究,不久可能成为美国软件产业的最大竞争对手。此外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印度、台湾、中国等也在利用其劳动力价格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软件产业,并逐步开始打入国际市场,虽然目前还无法与美国竞争,但却显示了很大的发展潜力。

软件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影响未来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美国和日本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软件业的发展。美国的一些重大科研计划,如信息高速公路计划、适用可靠系统软件技术计划、空间计划等等,软件的开发是其关键因素。由于软件的编制是一项高度复杂和庞大的工作,人们普遍认为:生产一个没有错误的大型软件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中,仅在“阿波罗14号”飞行的10天中就出现了13个软件错误。目前发展中的软件工程,将传统工程设计中的思路引入软件生产中,对软件的定义、设计、开发、测试、安装、维护等等制定出各种标准,使软件生产从手工作坊式向工业化生产过渡。现代美国许多大公司都开始用“入软件”来代替人做多种经营活动。

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对电子信息产业这个巨人来说,集成电路是他的心脏,新型元器件是他的五脏六腑,通信、计算机是他的手、足,而软件则是脑和灵魂。作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和关键的软件产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发展我国软件产业不仅极为重要,而且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软件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难尽如人意。我国软件开发至今仍停留在小手工作坊、低水平重复的层次上,远没有形成产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很大,我国缺乏能够承担高层次设计、系统集成、提出创新概念的软件人才。在我国已有的软件产品中,真正够得上国际标准的商品软件很少。

进入八世纪后,特别是面临新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软件产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软件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和高附加值、高效益、无污染、低消耗的产业,投入低、产出高,可以弥补我国资金和天然资源相对短缺的不足,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传统产业的改造、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使得发展软件产业更符合我国现实国情,从而使我国软件产业有一片植根生长的沃土。

由于中国软件市场与美、日等国相比,至少有5一10年的差距,如此大的差距带来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一个十分巨大的、潜在的软件市场,以至所有的软件大国都对中国的软件市场虎视眈眈。不断扩张的市场是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最有利的条件。

富有智慧的中国人民在软件开发方面具有举世公认的天赋。在美国软件公司中,约有1/3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华人。同样,国内软件业也有许多杰出的人才,只要有一个能充分施展其才华的环境,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现在,我国的软件产业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在政策和资金上得到重点支持,使我国软件产业发展得到切实的保障。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将把一个信息化的中国推向不断跃动的新经济时代。

(3)信息服务业——引你真正进入信息化社会

信息服务业主要指信息、数据和情报的检索与查询,以及对用户提供信息咨询的产业,简单地说就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产业。这是资讯产业中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分支。

信息服务业的历史悠久,传统的信息服务业早已存在。如图书馆业、档案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广告业、科技情报业和社科情报业等,这些年来的发展是空前的。人们的知识正以指数形式增长。这些行业近10年的发展不仅规模扩大、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有两个新特点:一是正在逐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二是增加了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含量。前者如学术情报网络的建立,后者如电话信息服务的出现。

到了20世纪50年代,信息技术得到突破性发展后,以采用电子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形成了现代信息服务业,如数据库业、预测业、系统集成(信息系统建设)业、网络服务业以及新型咨询业(以电脑应用为基础的咨询业)等等,从无到有,“平地起高楼”,开始铸就显赫。

但传统的信息服务业仍是现成信息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是现代信息高科技已渗透到其中。电子信息技术、电子设备以及各种电子加工手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而在这以前延续了几百年的工业社会中,人类主要是靠大脑的思维,各种物理、机械和化学实验,以及简单的纸、墨、笔记录和传播了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和发明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一般说来,电子信息服务的内容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而传统信息服务业至少延续了几百年。目前,传统的信息服务业已经有了庞大的基础结构,无论从服务内容、服务机构和服务范围来看都已相当可观。全世界的信息机构已达10万多家,所服务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和各个专业领域,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密集的信息服务网络。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信息服务业的推广应用,传统信息服务业与现代信息服务业的界限模糊了,要说区别只是服务项目和内容不同而已。它们共同推动了资讯产业和新经济的发展。

新世纪的到来,使得西方工业发展国家的科技信息服务业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他们从事科技信息服务的机构形成了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和系统,它们又按学科或专业形成了众多的专业情报信息机构。中国的科技信息机构是在我国制订12年科学规划、全国准备向科学进军的1956年,由总理提议,并由聂荣臻副总理和郭沫若院长执行建立的。经过几十年代的建设,全国的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已经逐步完善起来。

信息服务业的内容如按社会门类划分,可分为科技信息服务、经济信息服务和社会信息服务三大门类。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科技信息服务业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大多数国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都是从科技信息服务业开始的,而当该国的社会经济从工业经济发展到信息经济时,经济信息服务业便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信息服务。当前,一些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信息服务和科技信息服务,无论从信息内容;服务手段和服务对象来看都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适应这一要求,社会信息服务的比重会明显上升。

经济信息服务业包括经济、金融、投资、市场、广告、证券、期货、物资供应、价格等信息服务内容。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传统的信息服务活动和机构现在已同电子信息服务业相结合,形成了现代化的信息服务设施。在我国,经济信息服务业以及与之伴生的经济信息机构和系统,大体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它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经济调整发展的结果。

在目前一些西方国家里,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十分发达,这是政府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必须向国民提供的信息服务。这类信息服务有免费、非盈利经营和盈利经营三大类,由于和国民直接有关,涉及内容广泛,因此社会信息服务业在信息服务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我国的社会信息 服务业,尤其与国民生活直接有关的公益信息服务业,如旅游信息、气象信息、娱乐信息、餐饮信息等都是近十几年才得到发展,但这些信息服务业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

信息服务机构是信息服务业的基础结构,按其性质来分,有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信息交流中心、综合性信息研究所、专业信息研究所、战略发展与信息分析研究机构、咨询服务中心、统计与数据分析中心等。这些信息服务机构都从事有目的的信息收集加工、综合与分析等活动,其目的是向社会提供各种针对需求的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机构如按信息的类型来分类,有综合性情报信息中心、文献中心、专利信息中心、标准信息中心、数据信息分析与服务中心、商业信息中心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以上这些信息机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为了用户更方便,所有的信息服务机构对信息加工的程度大大加深,从前主要对信息进行表征加工,对用户提供指示信息源,用户只能接受被动的信息服务;现在开始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对用户提供面向需求的和真正解决问题的主动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以前的无偿的公益性信息服务逐步变为有偿性的信息经营实体。由于信息高科技的不断渗透,信息服务的方式、方法和手段都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电子信息服务。

咨询业是近代新兴的一个行业。它的存在是以数据库为基础的。随着信息系统的建成,咨询业便有了其发展的主要条件。现代咨询业几乎遍布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到政府部门的宏观战略决策,小到每个人的生活设计,咨询业都在发挥著作用。咨询业已成为信息服务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因为获取信息的速度越快,信息的有效性越高。日本商业界就以重视快速收集信息而著名,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以保证它在经济、科技等各个重要领域中的优先和超前的地位。据报道,在西半球发生的事,大约5分钟后就可在日本商社总部的收报机上出现。世界上任一地区发生的相关重大事件,日本商社都可以在24小时内派人到现场。

数据库服务业是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信息服务产业。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外机读数据库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对世纪60年代初开始到90年代,生产的数据库多数是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用户多为研究机构、大学或企业的科研人员;随着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商业、金融、事务数据库迅速增加,年增长率超过20%,这一阶段数据库的开发开始由市场导向;到80年代后期,随着个人计算机和终端逐步向办公室和家庭普及,社会和家庭服务的数据库逐渐增加,数据库的开发和服务进入了第三阶段。据统计,1991年全世界共有商用数据库5037个,其中美国3000个,西欧1200个,日本800多个。近年来,光盘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实用化,使数据库服务进入了声、图、文一体化的新时期。

新闻出版业作为一种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它占的比重很小,但作为信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信息产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它规模不大,就业人数不很多,但它所具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力却相当大。目前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成百上千种报纸,在某些发达国家,甚至一个家庭都能订阅数十种报纸。报道业的发展以其技术创新为标志,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利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电子化时期;80年代随着激光排版的应用,新闻出版业从传统产业的体系中分离出来;90年代新闻出版业向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复合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新闻出版业是为社会文明与进步提供精神食粮、积累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行业。它随着人类文字的产生而产生,并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但只有在我国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以后,出版业才得以快速发展。现代出版业,无论在哪一个国家都有相当的规模,各行各业的出版企业不计其数。

实际上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相互渗透,细分出来的行业越来越多,不同行业之间也有交叉,它们的历史与现状又各有特点。对它们的未来大致可以这样概括:信息技术正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以信息处理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为标志。信息服务业正向信息产品商品化、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经营企业化的方向发展。整个信息产业由依附于其他产业而成为独立的产业体系,并在产业结构中向主导地位迈进。

信息服务业在今天的新经济浪潮中,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日益显露出加快工作节奏、提高生活质量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信息传播业一一晚代文明的投影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电话、电报以及广播电视的发明,信息的传递技术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从而形成了发展信息传播业的基础,今天它们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①电话。

目前除基本的双向声音通信以外,还有电脑控制的预警电话、按钮式电话、通话中呼叫、外出查询以及袖珍电话、汽车电话等服务。随着数据电话的出现和大容量传输线路如光导纤维的运用,电话媒介正向复合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

②电视。

电视的普及速度非常快,现在正向高清晰度、多功能发展,面临进一步更新换代。

高清晰度电视(HDTV)是继黑白和彩色电视机之后的第三代电视机产品。它把目前一幅电视图像的扫描行数由525行或者625行提高到1050行(美国)。1125行(日本)或1250行(西欧),宽高比由十3改为16:9,具有图像逼真、色彩鲜艳、屏幕宽大等优点。目前,HDTV技术已日趋成熟。它不仅作为新一代的新闻传播媒介,同家家户户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通过同计算机结合,可以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工程设计、军事领域的高清晰度图像情报的传送、癌症的医疗、眼科手术和远距离诊断,还可应用于电影摄影、印刷出版、邮政、高密度资料储存等众多领域,带动录像机、摄像机和电视广播设备等进行相应的变革,对推动电子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据专家预测,高清晰度电视机每年将拥有1000亿美元的市场。1995一2010年,全世界高清晰度电视机销售总额将达2500一5000亿美元。因此,美、日和西欧在HDTV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③电报传真。

电报在世界各地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普及过程。但随着电话、数据通信等其他信息媒介的普及,电报的利用率在逐步降低。电子邮件(Email)的普及最终将使电报失去存在价值。

传真机是本世纪70年代迅速普及的,已成为通信中的重要手段。目前,传真机正向高速化、传真信息彩色化发展,而且逐步向家庭渗透。

④数据卫星通信。

数据通讯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利用范围的扩大,分散处理方式的普及,网络结构的建立,以及复合智能终端的投产,今后的数据通信能力将大为增加。

卫星通信是在本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尖端技术,已逐步成为最受欢迎的信息传递方式。目前广播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勘探卫星等种类繁多,卫星转发器的租用业务也非常活跃。今后的卫星通信将更加广泛的适用于事务通信、电视会议、电话等业务,并将随着接收技术的发展,直接服务于家庭。

总之,资讯产业行业众多。其中信息技术产业正如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并以信息处理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为标志;信息服务产业正向商品化、社会化、企业化方向发展。整个资讯产业在新经济的产*结构中向主导地位迈进。

3.信息技术:资讯经济的原动力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在决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诸因素中,科学技术是最具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依据 邓小平理论深刻地阐述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物质内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系统知识。技术是在科学的指导下,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获得的从设计、装备、工程、规范到管理等的系统知识。技术直接应用于现实的生产力。科学的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革命又推动科学的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即: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农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游牧社会过渡到农业社会,工业革命又使人类社会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成功跨越。现在正在进行的信息革命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次技术革命。

20世纪用年代以来,世界出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广泛应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起来。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它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激光技术、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之大成,是高技术群的先导领域和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核心推动力。目前许多国家都把它视为技术发展的重点。

由于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都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因此,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就成为加速经济、社会变革的强大推动力,使生产自动化、金融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服务自动化、军事指挥自动化得以实现。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同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类文明史上,在人类的科技发展进程中、还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像信息技术这样对人类经济、社会、军事乃至政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强了信息创造、传递、储存和处理等过程的能力和效率。这不仅为信息产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知识经济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如果说过去工业革命出现的机器是对人类体力劳动生产力的解放,那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是对人类脑力劳动生产力的解放。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科技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人们借助信息技术开拓新域、创造新知识、生产新财富。新技术改变了生产的内容:过去是靠技术把原材料转化为产品,是资源的凝聚;而现在是靠信息技术把知识转化为产品,是知识的凝聚、创造和应用。

信息革命使社会和经济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成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信息产业变成最大的产业部门,脑力劳动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社会经济将实现信息网络化。

因此,人们常把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水平视为一个国家科技、经济、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把信息技术为龙头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视为新的产业革命即将来临的征候。从此,人类将走上新经济的发展道路。

目前,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或产业主要有:

(1)光纤通信技术

目前一根光纤同时传50万路电话,电话能听得足够清晰的频率要求是外(103)赫兹,信号数字化以后为64k字节(二进制代码的0或1进制,同时传50万路电话要求达到32G(109)字节做的通量。目前,2.4G字节做的光缆已经商用,实现如信道宽频通信,或者每根光缆里有32条光纤就能满足要求。至于同时传输5000个频道电视,目前的光缆还达不到,但每根光纤传输的实验室世界纪录已达100G字节,同时传输5000个频道电视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现实。

(2)交互式网络技术

1996年世界上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个网络,有1600万台微机进入现有的因特网络,使用人数为6000万,在3年内翻了一番。交互式网络已经在苏梅克一列维19号慧星撞击木星的世界性观测资料实时交换中大显身手。1997年因特网使用者已达7000万人,到2001年因特网用户将达5.1亿,使用者超过3亿人。

(3)多媒体技术

服务综合化是把音频和视频的模拟信号数字化以后由多媒体处理。信号数字化以后量特别大,4秒钟的电影视频信号数字化以后有100M(10)字节,一部故事片就要充满350个普通光盘。因此,需要进行信号压缩,目前的压缩技术已经可以压缩为IQ0一1/50,这一技术还在发展;同时,将问世的新型12英寸光盘可存入1.SG字节信号;两相配合可以达到对信号量的要求。多媒体的主要问题是高性能的新型计算机芯片,1995年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已经可以制3500万门电路,2000年同样大的芯片模块上可以集成10化门电路,而且可以制成固定功能和可变功能两种。因此,数字信号压缩技术、存储光盘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是适应服务综合化的要求的,部分多媒体技术已在美国举行的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中应用。

(4)智能计算机技术

目前超大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达10000亿次刷,1000G字节a沙,在5年之内翻了100倍。目前,美国联邦政府制定并开始实施1000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工作计划,使目前最快的工作站一年的计算机工作缩短到只用刀秒钟的时间,从而和光纤传输速度匹配。超微型计算机已经只有小笔记本大小,语言识别计算机已经应用,社会网络计算机样机已经出厂,日美正在联合全力开发四维计算机。

由于信息技术对社会各行各业都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因此,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就成为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强大推动力,使生产加工自动化、销售服务自动化、贸易金融自动化、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自动化逐渐成为现实。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同信息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效率成百倍的增长,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自动化、电子化、带有模糊功能的使用极为方便的设备层出不穷。人的大脑“扩展”,四肢“延长”,耳聪目明,能量剧增。对于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人类而言,地球确实变小了,宇宙空间也不再神秘。在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还从来没有一项技术像现代信息技术这样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给人类社会经济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把人类从工业社会推向信息社会,人类的经济形态也从工业经济跨跃到信息经济。资讯经济,正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为物质基础的,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由于信息技术这种极强的渗透力,它所带来的社会变革是巨大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使知识和信息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

材料、能源、信息是组成社会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经济中的知识性日益明显,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企业中最关键的资产并不是资本而是智力。由于创意、信息和技术越来越成为产品的构成成分,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增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将不依赖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数量与价格,而取决于所拥有的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新经济的客观现实面前,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把信息作为独立于资本、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一般说来,经济系统活动过程中都有三股流,即由生产资料、劳动资料等组成的物流;由劳动力和其他能源组成的能量流;以及由组织、计划、指导、协调、控制、管理等组成的为达到一定目标的信息流。信息在这里发挥着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的作用,因为人们可以通过信息流中的反馈信息调节物流和能量流的数量、方向 、速度和目标。信息流可驾驭经济系统中的人和物做合乎目的、有规则的活动。在同样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情况下,不同的信息输入会引起不同的经济效果,创造出不同的价值,经济系统中的信息可以转变为价值增值的一种手段。信息技术,尤其是微计算机革命和数字化革命使信息资源计算机化,把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信息变成有序、有用、有经济价值的信息。人们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加工处理,以任何方式按用户的要求进行检索和利用,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这就认真正意义上和使用价值上把信息变成资源,进而成了现代国民经济的主要经济资源。

(2)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更新与改造,进而优化产业结构

信息技术在“改造”中将发挥主导力量。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显著降低资源消耗,有效改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等等。信息技术还对以下两个方面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第一,对产业结构向外向型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过去,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以农产品、纺织品和加工、资源型产品为主,从经济增长方式讲这是属于粗放型的;现在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就是要向高附加价值、高技术含量的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首先要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我们应该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电子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使之成为我国进入国际市场的主力军。第二,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加速了信息化的进程,而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必然使人类社会分工产生新的分化,促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服务业由信息产品制造业分离出来,形成新的产业层次,使产业结构的重心向第三产业转移。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与信息服务业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3)信息技术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效率与效益

在信息时代,由于知识的大量产生、创新的不断进行、信息的迅速传递、经济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因而技术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愈益缩短。比如,1990年生产汽车的周期为6年,现在不到2年;一些金融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甚至只有几个小时。快速性是企业竞争取胜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必须不断地、迅速地根据信息快速性所带来的条件变化进行调整,产供销各个环节都要适时,减少或取消仓库职能,使企业从大规模生产转化为“定做”生产,消费者将订单等通过电子网络送达生产单位,相应的运货单通过网络传到销售者或消费者手中,因而可省去许多中间环节。

据统计,从1980一1995年,虽然国家投入只有670亿元(含地方自筹100亿元),而电子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却从100亿元提高到2457亿元,增长23.5倍;实现利税从14.5万元提高到127.三亿元,增长了1643倍,成为我国主要出口产业之一,为我国民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4)信息技术改造着经济与社会的技术基础,对我国整体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渗透性很强,某个产业一旦与信息技术结合,就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大大提高效率和效益,因此人们称它为国民经济的“倍增器”。同时,信息技术还是先导性很强的高技术,对技术体系中的各个门类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广泛采用,将推动整个技术体系向前发展,使整个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技术基础焕然一新。如信息技术带来办公室自动化,不仅使事务处理特别是大量数值信息处理的效率大为提高,而且通过利用信息网络和各种决策支持系统,可大量及时地获得和处理决策所需信息,提高决策水平,现在的商务、通信和科研成果的传播等都可浓缩在微小的硅片上并穿梭于“玻璃纤维”导体间,所有的信息都由1或0来表示和传递。在工业时代,信息是模拟的或有形的;在信息时代,信息以数字形式传递。由于信息数字化并通过数字网络传送,大量的信息可被浓缩并以光速传递,信息的质量也比模拟传递好得多。信息的数字化传递对经济生活各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电子邮件仅是人们协作的全新方式的开端,v书信为基础的电子邮件系统将被多媒体邮件替代,信息不仅包含文字,还包括声像,对人类超时空的沟通能力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科技革命正在引起经济形态发生质的变化,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过去的工业革命使得以土地和畜力为基础的农业经济转化为以机器和原材料为基础的工业经济,目前信息革命正在将工业经济转化为以智力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

资讯经济形成的最大标志是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主导性地位。资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信息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结果,也是资讯经济走向繁荣的表现和保证。

资讯产业的发展,其原因首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是支持信息产业的重大技术日趋成熟。再次是信息政策的保证,美。日和西欧发达国家在向信息经济过渡时期,都纷纷制订了自己的信息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的外延是不断扩大的。最早人们把计算机产业(包括集成电路业)和信息处理产业(包括软件业)称作信息产业,以后又把信息传播报道业(包括数据库业、音像视听业等)、信息流通业(包括计算机通信业、咨询业等)、知识生产业(包括科研、教育事业等)扩大成为资讯产业。这样,资讯产业成了与信息的采集、存贮、传播、利用以及信息设备制造、信息系统建设等活动有关的产业部门的总称。这是一个行业多、领域宽、涉及面广的大产业。广义的资讯产业,虽然也包括一些像印刷业、出版业、图书馆业等比较古老的部门,但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武装的这些部门,有了全新的内容。在资讯产业中既有制造产业,又有服务产业,还有知识产业。有人把资讯产业称为未来的第四产业。有人把资讯产业归结为新兴产业、战略产业、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节省能源和资源而无公害的产业、高渗透型产业、高就业型产业、高增长型产业、高附加值型产业和高效益型产业,这是为了说明资讯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言的。但这些都不能涵盖资讯经济的全部内容。资讯经济由信息产业所组成,但资讯经济的内容比信息产业更丰富和广泛,它还包括非信息产业内部的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信息产业与非信息产业之间的配置问题,甚至还包括整个宏观经济的结构、运行,以及调动等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问题。如果把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作用视野扩大到政治、军事、文化、生活等社会各个方面,还可以看出,已经存在了300多年的传统的工业社会由于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和改造,已经面目一新了,丹尼尔·贝尔称之为“后工业社会”,阿尔文·托夫勒称之为“第三次浪潮文明”,约翰·奈斯比特则称之为“信息社会”,由此更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巨大威力。二、资讯经济基新经济发展的馆长点三、1.资讯经济是新经济的工程产业

信息革命促进了资讯产业的迅速崛起,使新兴的信息产业大量涌现和飞速发展。资讯产业开始从其他产业中明显分离出来并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据统计,对世纪末美国信息高速公路大约有4000亿美元的市场,而在日本到2010年仅多媒体就有1000亿美元的市场。现代资讯产业已跃居美国头号产业,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已相当于产业出口额的40%,据估计到2007年资讯产业将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0%。

资讯产业规模的扩大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从具体某个产品看,其价值构成中,信息所占的比重逐渐扩大;从整个社会产业结构来看,资讯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有人说,整个社会都在信息化。据统计,美国信息产业的比重增长越来越快,在1958年时为40o,1974年时为53O,而到1990年时已达到70%。

1985年欧共体资讯产业创造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另外,资讯产业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其他部门,在美国,自1950年以来,资讯产业的劳动力平均每年以3%以上的速度递增,比全部劳动力增加的速度高1倍。现在美国资讯产业中就业人数已达到全部劳动力的75%。知识产品的生产也有了飞速的发展。“知识爆炸”就是人们对这一时期知识产业产品大量涌现的形象比喻。但这次爆炸却像链式反应一样一发而不可收,据统计1995年全世界图书出版量已达36.5万种,而且每天的出版量就达1000种;在工业经济时代,人类的知识是每10年翻一番,而在资讯经济时代达到了每5年翻一番。估计到下世纪这一周期将缩短到3一5年。

知识产业的生产和发明靠的是大量的具有科技知识的人才,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国家都认识到人才对于竞争的战略意义。为推动知识产品的生产和发明业的发展,各国竞相发展自己的人才培养和智力资源的开发。美国等西方国家都通过 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发展自己的教育事业,在教育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我国也针对自己的国情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将发展教育事业培养科技人才提到战略地位的“高度”。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培养能够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的方针,以便为未来知识生产和发明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作为新经济支柱产业的资讯经济到底有哪些特征呢?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l)资讯产业是新兴的战略性产业

信息高科技成为知识经济的先导,资讯产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标志,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资讯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发展最快的产业,这一切都表明了资讯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资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牢牢站稳了战略性产业的地位。

在美国,它正逐步取代钢铁、造船、汽车、石油等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的传统地位,并且成为当代社会的带头产业。在新兴的高技术产业群中,资讯产业也处于带头地位,无论是宇航、卫星通信、生物工程、海洋开发、光纤通信、新材料工业、新能源产业还是新兴服务产业,都离不开具有核心地位和先导作用的资讯产业作为其应用开发的突破口和带头部门。

资讯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先导作用旧本的经济起飞就是成功的范例。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世纪对年代初的人均74美元开始增长,1980年达到人均产值2000美元以上,平均每10年增长38%,大大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同期的经济增长率。特别是1982年后,增长骤然加速,平均每10年增长率高达83%。通过对日本就业结构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恰恰是1952年以后,日本的四大产业结构快速地实现了三个阶段的转化,从农业化变为工业化,又快速由工业化转变为信息化。这说明,日本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尤其是资讯产业的迅速崛起,是促进日本经济高速度增长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现代国际竞争中,要把当今信息技术已有成果所提供的机会当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优先发展资讯产业,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获得总体发展的高速度。

(2)资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资讯产业本质是以收集信息、生产和经营信息产品为职能的产业,因此,产业群体必须集知识、技术、智力于一体。这主要表现在:资讯产业的核心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既是资讯产业本身的装备技术,又是为社会各领域服务的应用技术。这些都是处于前沿的高技术,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资讯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如新闻报导业、信息咨询业、科技开发业、教育业、图书情报业、出版印刷业、软件编制业等,都是以知识和文化的开发、采集、传播为职能的产业,人类社会的知识几乎大都集中于或出自于这些产业,它们是典型的知识集约型产业。

(3)资讯产业是高沙造型产业

由于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决定了资讯产业也是一个渗透性极强的产业。即它不仅自身形成独立的产业系统,可以直接单独地计量,如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设备制造业、软件业等,并且它还和其他部门相融合,使信息技术直接在这些部门内部得到运用,刺激了这些部门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信息技术向第一产业渗透,使传统的农业部门得到第二次新生。信息技术使农业在机械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如运用计算机和电子传感装置组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系统,能有效地预测植物病害、病虫害、气候等。运用计算机可以优化农业生产方案,实行灌溉、施肥、作物布局、家畜饲养等管理的自动化。借助计算机,可以开展家畜育种,作物育种、动植物遗传、系谱追踪等方面的研究,利用生物遗传信息工程改善农业物种使农业生物化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农业信息网络建立和农业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协调和监测各地的农业生产。

其次,信息技术改造了第二产业,使第二产业信息化的程度日益加深。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分工越来越细,技术越来越复杂,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制造业生产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分工系统。同时,信息通信网络使第二产业的企业实现了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化。在企业内部,从经理、生产工人、技术人员到销售人员都由网络联系在一起,使之互相沟通协调,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企业外部,企业又可通过通信网络与行业、上游行业和下游行业的各企业联系起来,因而可以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即时反应,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

最后,在第三产业方面,传统的服务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愈来愈紧密。第三产业接受了信息产业所提供的新方式和新手段,从中首先分离出第一批信息服务产业,信息服务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第三产业本身也日益加大其信息含量,增加服务品种,更加有针对性地为企业、个人、机构提供全方位服务。

(4)资讯产业是高就业型产业

资讯产业的高就业是指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文化、教育。知识产业的迅速发展,这就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特别是目前信息技术职业部门的劳动者严重不足,如软件劳动者等。日本目前这类劳动缺少60万人。我国软件业日益崛起,这方面人才的缺乏不言而喻。因此说资讯产业总体或多数产业具有高就业性。

日、美自对世纪50年代以来劳务业的就业人数一直徘徊在对%左右,真正迅速增长的就业人数是在提供智力的信息产业。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增加的近2000万就业人员中,有90%左右都集中在信息服务业。1960年日本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0%左右,1990年达到58.4%,本世纪末信息产业还将提供40万个就业岗位。据测算,在近10年内,社会增长的就业人数最主要是信息从业人员,占世界全部就业人数的70%左右。这表明信息中心的发展为提供就业机会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5)资讯产业是高增值型产业

无论是资讯产业的生产或流通过程,在提供多种信息产品的同时,都能在多方面起到直接或间接节约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作用,其产品向小型化、无型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节约大量社会资源。

资讯产业的这种高增值性,使发达国家不惜耗费巨资,加强对有强大经济潜力的产业型技术进行垄断开发。如高清晰度电视、多媒体技术已进入美、日、欧的实用化竞争阶段。因此,在资讯产业的竞争上,发达国家具有很强的垄断性。迄今资讯产业的生产和销售,仍大都集中在美国和西方少数几个发达国家。

另外,资讯产业较高的产出效益,不仅在于其自身的高产值、高增值和高效益,而且通过资讯产业渗透和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为资讯产业一方面可以在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中起到结构性省资源。省能源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向社会各领域和各种产业提供多种信息设备、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在多方面起到直接或间接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特别是促使数以万计的产业作业过程和管理过程实现信息化、自动化、高效率化;即扩大了资讯产业的功能效益又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6)资讯产业是更新决、变动大的产业

目前,世界上资讯产业已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它以科研、开发为先导的特点日益突出。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是每三年增加一倍,信息技术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科研资料的有效寿命平均为5年。设计自动化、生产自动化和柔性加工系统的广泛采用,大大缩短了产品从研制到批量生产的时间。而且资讯产业革命的形成与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紧密相联,而信息技术的进步可以说是日进千里。

因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资讯产 业的更新速度是其他产业所不能比拟的。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直接推动了经济增长。

(7)资讯产业是需求广、增长快的产业

资讯产业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了巨大的规模,现在仍以平均年增长20%以上的速度向前发展。有些行业,如微处理器业、个人计算机业、办公计算机业、集成电路业、各种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广告业、数据库业、电信业等,平均年增长率可达30%左右,甚至更高。资讯产业的发展将大量的产业引向电子化、信息化、自动化,产品轻、薄、短、小化,社会对它们的广泛需求,也非其他产业可比拟。

资讯经济正是具备了这些特点,才构成了传统产业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成为今天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2.资讯经济是新经济的擎天往

最早提出主导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稍后罗斯托对主导产业进行了明确、系统的研究。罗斯托在《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中,根据他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史的研究指出,在任何特定期间,国民经济不同部门的增长率存在着广泛的差异。这时,整个经济的增长率在一定意义上是某些关键部门迅速增长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效果。他把这些关键部门称为驱动部门或主导部门。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具有高创新率,即能迅速地引入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②具有高速增长的能力,其增长率较整个经济的增长率高;③具有很强的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能力,即具有很高的“扩散效应”。

根据罗斯托对主导产业的分析,可以把主导产业定义为:是指能够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面对大幅度增长的需求,自身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主导产业,还有必要指出:①主导产业一般是由几个产业部门组成的主导产业群。在社会分工和生产社会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产业部门的带动作用都是很有限的,对于大国来说,尤其如此;②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主导产业部门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随着经济成长阶段的更迭,主导产业也呈现序列的变化。正是因为不断有新的主导产业取代!目的主导产业的地位,经济发展才能不断向前推进;③主导产业同基础产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基础产业是指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共同的、基本条件的部门,诸如交通运输、通讯、能源、基本材料。农业等部门。主导产业部门虽然可以包括某些基础产业部门,但也可以包括某些非基础产业,实际上也往往如此;④主导产业与先导产业也有区别。先导产业是指能最多吸收先进技术、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和为保持经济长期增长的需要超前发展的产业。因此,先导产业主要是着眼于未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主导产业既可以包括某些高新技术产业,也可以包括某些“适度技术”产业,而且一般来说,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

历史的车轮滚辗到了新经济的今天,资讯产业的发展愈加欣欣向荣,其表现在:

在硬件领域,有生产微处理器、光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主板、存储芯片、硬盘、显示器,甚至机箱的专业厂商,这与传统产业中的钢厂、糖厂等一样,均属制造业。

同时,还有将上述元器件组装成完整电脑的厂商,这类似于汽车制造厂。

在软件领域,有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的厂商。

与软件业相关的还有电子出版物。

随着网络的兴起,既有网络接入服务商,也有网络信息服务商,以及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如亚马逊公司。

随着网络兴起的还有与网络有关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这几乎囊括今天全球红红火火的电信业。

另外,一些被信息技术严重渗透的行业,如信息咨询、出版业、邮政等。

资讯产业的诞生和发展,是现代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客观需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从以钢铁、汽车、石油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向以硅芯片、电脑及网络为基础的资讯经济转变。资讯产业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大、最有活力的产业,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率先步入信息时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将接踵而至。一个全球范围的信息基础设施将在21世纪初建成。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日趋完善,将在新经济发展中日显其重要的作用。资讯产业正在成为新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据有关方面统计,1997年,全球资讯产业的总投资已突破600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了40%以上。美国与信息直接和间接有关的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80%。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中1/3来自网络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产业。因此可见,美国目前生产效率的提高及全国经济稳定增长与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网络化技术,带动了众多的企业的发展。信息产业成了美国现在和将来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下面我们从美国近10年来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一下信息产业的巨大作用。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在资讯产业的支撑。美国近8年的经济持续增长,是自上世纪末以来的三个经济周期中持续增长时间最长的时期。在影响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高科技领域,特别是资讯产业领域,美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资讯产业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90年的14%左右,提高到1995年的川%,20世纪末其贡献率可上升到30%。

20世纪末,以资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又一次重大的变革。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经济的资本概念,知识资本已成为决定新经济时代新型企业生存、发展与竞争的关键。

从理论上说,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应源于新一代信息科技企业的发展。对年代末期以来,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企业是与信息科技相关的企业,以芯片、储存器、软件与其技术咨询为代表的新兴知识型企业的崛起与发展,代表着新经济最重要的力量,成为企业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如成立只有十来年的网络设备公司思科,1996年的市场价值达253亿美元,超过了工业经济的代表企业波音公司。又如,只有18个月历史、规模不到50人的网是公司,上市当日的市场价值就达到了30亿美元。所有这些都是资讯产业发展的成功结果。可以断定,在未来的新经济时代,资讯产业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基于以上的认识可以看出资讯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越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必将成为新经济的擎柱。资讯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推动作用表现在:①资讯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促使社会经济的发展。资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虽然是社会分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资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专门收集经济信息和生产经济信息产品及信息技术的行业,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组成新兴的第四产业,从而促使社会大分工的发展。②资讯产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提供一个洞跃式”发展机会。发展资讯产业,为社会经济提供计算机、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装备,不仅会使传统产业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有更大的提高,而且只要对策适当,还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跳跃式”发展机会。③资讯产业为社会经济决策提供经济信息产品。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决策,只有正确的决策,才能使企业把生意做在其他厂家的前头,能最早向社会打入新产品,最先占领市场,并在市场的角逐中处于优势。而正确的决策,则必须靠信息产业提供所生产的经济信息产品。

资讯经济对新经济的支柱作用表现为:

(1)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开路先锋

近10多年,以数字技术、电脑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只首先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形成了一规模宏大,联系紧密的信息产业群体,从而构成了新的信息经济,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向各个经济领域、各部门的渗透向全世界各国的不断扩散,对所有发达国家以至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推进作用,从而成为知识经济形成的开路先锋。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在90年代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下,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形成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关键 ,确信信息经济在我国也必然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将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带头羊。因此加快了电子技术与产业,电脑技术与产业,现代通信技术与产业,以及信息咨询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进程。例如,我国信息咨询服务业的产值到1993年就达到30多亿人民币;信息技术和信息市场发展更为迅速,几乎每年以净增50亿元的速度发展,到1993年已达250亿元人民币;我国电信业近10年连续以30%左右的速度向前迈进,电话机容量已突破1亿门,列世界第二位。

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记录数据更有力地说明信息技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由于信息技术的普遍推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成员国的高技术新兴产业,大多实现了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而使生产、流通、销售以及产品和服务发生了深刻变革。知识信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OECD的研究部门1998年年度报道,

OECD主要成员国GDP的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在美国,每生产一美元产品,信息占总成本的比例1935年为15%,1955年为25%,1975年为36%,90年代达50%以上,而今已达对%。据估测到21世纪初美国信息基础结构将产生的税收,相当于美国目前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2)资讯产业成为知识经济成长的支撑力三

资讯产业是当今工业发达国家众多产业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高技术产业,也是知识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支撑力量,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资讯产业的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工业化经济向信息化经济转变的程度。例如美国早在60年代后期就已使其信息产业的产值达到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而现在已高达75%,成为该国先导性支柱产业。与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甚至不少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信息产业的规模和水平还比较低,其生产总值目前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这也充分说明,发展资讯产业,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我们还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程。实现这一进程,观念的更新是至关重要的。对世纪初经济发展的目标,将是通过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资讯产业,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增值,带动整个社会进人知识经济时代,实现低消耗、高效率、高产值、高质量的生产活动,使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态都发生一次革命。

当代资讯产业之所以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支柱产业,还在于它能推动和实现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创新。由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所形成的当代高技术群以及高技术产业群,是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因此,资讯经济确确实实是新经济的领头羊。

(3)资讯经济是新经济的奠基者

信息化是新经济发展的动因之一,资讯经济则是维系新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或奠基者。

专家指出,每件产品和每项劳务中都包括着物质和信息两个部分,所占的比重各异。20世纪70年代以来,劳力、资金和资源三者之间的价值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品中物质比重下降,信息和知识比重逐渐增加,这样就形成了资讯经济和新经济崛起的基础。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最核心的内容,是依靠信息和知识生产出物质和能量消耗少、质量好、更先进、更丰富的产品来。这些产品中信息和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乃至占决定性地位,这是资讯经济为新经济奠定的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资讯经济的另一特点是,不再崇拜“国民生产总值愈多意味着经济增长愈快”这一典型的物质经济观念,因为利用新知识和新的信息技术和生产手段能够节约资源、减少消耗,所获得的财富会更多,经济效益会更高,并且能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适应变化的环境和全面质量控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这些因素都要靠知识、信息和信息技术实现。近用余年的实践证明,强化资讯经济作为新经济的基础,正在发挥越来越强有力的作用。

20世纪末至今美国经济的发展,其关键在于其资讯产业的迅速增长和突飞猛进。美国从农业经济起步,之后出现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汽车。造船和军事工业的需求,钢铁和能源工业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近30年来,随着人们需求增加,汽车和住房建设成为美国经济的两大龙头产业,推动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如今,高科技信息产业的出现和成熟,已经成为美国经济新的推动力。资讯产业成为“新经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美国最近发表的报告,资讯产业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其重要性排在建筑业、食品加工业和汽车制造业之前。州年前还很薄弱的资讯产业,如今已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以上。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密集服务的出口,已相当于产品出口额的40%。据预测,美国依靠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到2007年生产率将比目前提高20%一40%。

资讯经济的支柱作用还表现在它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高渗透性的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和改造上。

(4)对银行业的影响

信息化与信息技术对银行业务的影响非常快,也很大。现代科技能迅速解决一些人为的麻烦,运用电脑网络,人人都可以在家理财。从自动提款机到无人银行、电话银行,银行不断翻新自动化技术。随着全球的因特网热,金融界也掀起一阵网络银行风潮。

美国银行家协会刊物指出,使用因特网已是美国年轻人的生活习惯,银行要抓住新一代客户,最终得把服务搬上网络。麦金西季刊指出,电脑愈来愈普及,资金电子化的需求必定高涨,传统银行的作业模式将被淘汰。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则认为,科技进步快,顾客行为改变慢,网络银行带来的并非革命性的冲击。

尽管影响多大各方意见不同。但都肯定网络银行是未来的趋势,也认为银行必须适应新的网络金融环境。进入网络时代前,银行得先认清新的利益所在,就是要从存放款的中介机构蜕变成投资理财中心。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指出,在因特网上,各银行的金融产品一目了然,客户很容易就可以选出最有利的产品,银行很难再靠单纯的存放款业务生存,银行必须提供客户特殊、高附加价值的投资理财服务。

其实,银行运用电脑网络并不是新鲜事,但过去服务对象一直仅限于企业。透过关贸网络、商业网络,银行在两年多以前就已经为企业处理通关、放款、入帐或做财务管理。现在因特网兴起,人人都可上网。原本只有企业能够直通银行,现在,“因特网为个人、家庭另开了一条路”。

在网上与客户互相沟通,银行的业务部门能够找到潜在客户,企划部门也能针对客户需求设计金融商品。而且,银行上了网络就没有秘密可言,一有新招,很容易被对手模仿,使得银行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了。

(2)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毫无疑问,汽车工业是美国人引以自豪的工业之一。但是80年代,汽车工业的王冠却落入日本人之手。由汽车工业引发的美国与日本之间的争斗,多次使这一对冷战中的盟友大动干戈。90年代美国重新夺回汽车工业的王冠得信息技术之助良多。以福特(FDRD)公司为例,该公司历史上经历过两次大的改造。这家老牌的汽车公司,在50年代面临的是怎样将家族公司改造成现代企业的问题,当老福特的儿子接手公司时,公司没有现代的管理体制,没有产权制约,没有董事会机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福特逐渐成为世界第二大轿车和卡车制造商。进入90年代后,福特的经营体制逐渐呈现出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迹象。为了应付市场的竞争和全球经济的动荡,福特公司制定了IXJRD2000计划。在此计划内,福特公司立志于在1995年启动一个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改革项目,致力于建立全球统一的管理队伍,合并世界范围内的经营组织,创建五个汽车中心以集中设计、开发和制造。为此它建立了服务于遍布全世界的上万名雇员的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内部网使福特的员工分享信息、学习经验、指导研究与交流,以从未有过的方式进行分工合作。信息化的快速、迅捷和广域使福特产品的研究开发周期缩短至2年,并使技术交流更为迅速,许多原有工作岗位已因内部网的使用而被替代。再看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中的另一家,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和三部曲软件公司联合开发 出计算机资料库,技术人员在办公室自己的座位上就能查到对手企业的资料。克莱斯勒还计划运用新建的Intranet,将开发新车的时间缩短到28个月,比日本汽车制造厂商所需时间还要短。信息技术正帮助美国汽车公司收复失地。

(3)对农业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市场行为这只“看不见的手”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原来一直对农业呵护的政府行为则相对弱化。但是,农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处于基础地位,政府又不可能撒手不管。在这两难困境中,“信息引导”应当成为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有机结合点。

农业产业不可避免地要融入市场经济的信息化潮流中去。传统农业中,各生产要素结合模式为:土地十劳动十资本一产出,三者之间相互独立,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资源的浪费。现代农业经济中,开始重视信息,各生产要素结合模式为:(土地十劳动十资本)X信息(科技)一产出,通过信息这一重要媒介,各要素紧密联结,产生协同效应,使投入节约,产出成倍增长。信息在上述协同效应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帮助农民预测和减少了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农业信息普及化,或农业产业信息化的最根本理由。

要发挥信息引导作用的有效途径就是建设农业基础信息工程。包括:①经济信息(国民财产、收入、各产业经营情况、资金流向、物价变动、人民生活水平升降等);②自然信息(陆地。海洋气象信息、地质、病虫灾害、水文信息);③法规信息(农业方面的法律、政策,与农业有直接关系的其他法律信息);④市场信息(国内外主要农产品需求预测、农业生产资料供求分析、农民主要农产品生产预期信息调查统计等);⑤科技信息(农业栽培技术、农业科研动态、农业科技开发项目、农副产品先进加工技术等)。农业基础信息工程是政府建立的一个纵横交错为农民服务的农业基础信息网络。它既要保留原来深入乡村的“触角”、“耳目”作用,又要具备信息传播速度迅速,传播手段现代化的新特色。

资讯经济的支柱作用关键在于其是以信息技术为发展支撑的,这种技术的渗透性使整个国民经济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资讯经济:势不和挡的潮流

1.资讯产业正在全球兴起

资讯支撑起西方新经济的蓝天——被评为对世纪战略产业的资讯产业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全世界资讯产业的销售额1980年为2330亿美元,1983年增加到3200亿美元,1990年达到5100亿美元。人们普遍认为,对20年资讯产业将成为产值仅次于能源工业的第二大产业,甚至可能超过能源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人们都意识到,一国资讯产业的发展程度将决定着下世纪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世界各国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这新兴产业中去。资讯产业竞争激烈,现基本上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1)美国一一m发达的资讯产业

美国资讯产业的发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1996年,从各国每千人中与国际互联网联通的人数来看,美国居全球第一位,为43,11人;德国居第15位,为5.84人;R本居第22位,为2卫0人。此外,美国约一半的个人电脑实现了联网,但在日本,只有3%的个人电脑实现了国内联网,比美国整整落后了5年。

美国无论是在电脑拥有问题上还是在电脑普及程度上都居全球首位。不仅如此,美国信息技术产品在全球也最具竞争力。例如在个人计算机行业,美国占全球交易市场的份额从1983年的59%上升到1992年的70%。全球计算机软件市场也一直为美国企业所控制。目前,在全球计算机软件市场中,美国独占75%的份额,欧洲占20%,日本仅占4.3%。在信息时代的关键技术——多媒体方面,美国的投资最多,人才济济,再加上语言和文化环境的便利条件,美国可望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领先于德国和日本的地位。

美国雄踞世界资讯产业巅峰的主要原因是:国家优先发展,重点投资。美国自50年代以来,一直把计算机、能源和材料并列为国家三大重点,仅计算机一项投资额就大于原子弹计划投资的数十倍。每年仅计算机研制费就高达40多亿美元,特别注意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业应用市场的开拓。根据国际数据公司的数据,1990年,世界计算机硬件市场的交易额为1630亿美元,其中美国占60%;软件和服务市场的交易额为1440美元,美国占对%。资讯产业的繁荣为美国的企业经营者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走“集团化”的道路。为了取得信息产业硬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在美国政府协助下,各公司开始走联合攻关的道路。比如,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苹果计算机公司等12家美国的大型计算机公司在1991年成立了一个公司集团,研制世界各种语言通用的计算机数字代码。

美国资讯产业的发展,就是世界其它国家信息产业化的缩影。世界各国要想加快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必须认真研究美国资讯产业发展史,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吸取有益的因素,避免走弯路。

(2)日本——发展迅速的信息产业

日本的资讯产业起步较晚,约比英美等国晚10年左右,起步时,它的工业经济基础也较薄弱。但是,他们很快就赶了上来,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讯产业大国。作为一个亚洲非原发型国家,日本的资讯产业的特点是:

第一,资讯产业的基本研究战略性超前发展,抢占本来产业的制高点。资讯产业属于当代最尖端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之一,因而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日本特别注重尖端技术的研究,它在这方面的实力令世界同行感到震惊,同时也增强了日本的竞争力。

第二,资讯产业的社会基础雄厚,为信息产业的疾速飞跃提供了动力和条件。资讯产业属于高智力产业。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十分重视教育,人口识字率、万人中大学生数量、工程师数量等均居世界前列,这使日本信息产业有素质良好的劳动力大军。日本在社会基本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发达的信息基础结构,包括无线电传播网络、新设置的全球情报网络。日本资讯产业已经做到对世界各地的最新资料瞬息之间按“秒速”来传递。

第三,日本的资讯产业的管理现代化程度高,为资讯产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日本信息管理高度科学化,能及时反馈社会的进步和变化,在有目的的规划下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日本资讯产业管理的金字塔是通商产业省,它是联系政府和产业的纽带,拥有一大批资讯产业方面的专家。

日本资讯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有:

第一,政府积极扶植和指导。在不同时期,适应当时的情况,及时提出各种立法。如制定了“中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1978、1996等年份亦颁布了一系列振兴法,为日本资讯产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采取“拿来主义”政策,大力引进外国(主要是美国)技术,有时甚至购买全套技术和全部特许证。正是由于具有这种战备和决心,才使得日本的资讯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初与美国相差10年,达到20世纪60年代末仅差5年,再到20世纪几年代初接近美国,直到现在实力对比难分上下。

第三,走“集团化”道路。在政府的激励和协助下,把资讯产业一些主要厂家,针对不同的目的组成多种集团。这些集团既是科研组织,又是企业联合体,因而不仅加强了科研力量,加快了科技进步的步伐,而且大大增强了日本信息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重视技术研究规划,以利于确定资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突破重点。正是基于以上的措施,才形成了日本在 20世纪60年代的突飞猛进,20世纪几年代的继续飞升,地世纪80年代的驰骋全球。

(3)西欧国家资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西欧发达国家的资讯产业也十分发达,以英、法、德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宣布劳动力的2人是从事信息工作。信息工作者在劳动总数中的比例,每5年就增长2.8%。但是,与美、日相比,欧洲资讯产业“处于落后的状态”。

西欧国家的资讯产业落后于美、日,认真分析其原因有四点:第一,西欧各国的研究开发费用分配不当,大部分用于防务研究,科研资金的绝大部分没有使用到对发展尖端技术产业最有帮助的学科上去。第二,西欧各国采取的政策措施是从短期或局部利益出发的,缺乏通盘考虑的长期发展战略。例如,欧共体曾经对集成电路的进口征收17%的关税,这种高关税政策,虽然使得集成电路行业得到保护,但使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消费电子产品、电讯设施和自动作业装置等等许多下游产业部门却蒙受了巨大损失,丧失了发展机遇。第三,西欧国家各自为政,力量分散,相同一级的科研工作上协调较差,重复项目较多,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第四,由于资讯产业研究开发费用一般比较昂贵且属于风险投资,欧洲产业界与银行对此持审慎态度,使企业发展难以筹集到足够资金。

当然,西欧国家不甘心成为资讯产业竞争中的失败者,从80年代开始就制定新的政策,奋起直追,赶超美、日。这些措施包括,制定优先发展资讯产业的政策和计划;加快信息人才的培养;欧盟各国间联合开发;限制和缩小传统产业的发展,实施强制性的信息时代产业政策等等。这些对策措施已经产生了明显的作用,使西欧国家的资讯产业得到飞速发展。

为了适应新经济发展时代竞争的需要,美、日、西欧纷纷制订了发展资讯经济的战略。如:克林顿政府在1993年和1994年相继提出了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宏伟计划,并将为此投入4000亿美元。这一计划可与过去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及“星球大战计划”相比拟,是占领科技制高点、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从而达到维护其世界超级大国地位的科技战略。为了保持在信息领域的领先地位,克林顿政府已把建设速度快1000倍的下一代因特网、让网络伸进每个家庭和教室列为第二任期的三大目标之一。在美国的推动下,欧洲和日本也相继提出和实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计划。欧盟计划在

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旧本则加紧推行“信息高速公路构想”,决定分三个阶段于2010年在全国形成多媒体网络,逐步买现公司业务、家庭购物、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电脑网络化和信息交流全球化。2.中国资讯经济:ZI世纪的战略产业

在新经济浪潮的催生与推动下,中国资讯经济已崭露头角,在国民经济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的信息产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对传统信息新产品与服务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国家一系列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信息与信息产业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产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中国资讯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的信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不仅需求旺盛,发展迅速,而且竞争激烈,效益提高,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倍增作用与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成为21世纪新经济的战略产业。

ZI世纪的世界信息产业将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例如在技术上开放系统的网络计算技术将起主导作用,在市场上竞争更激烈,竞争方式将从单纯的竞争转向又竞争又联合的战略联盟,在格局上进一步向国际化和多极化方向发展。除少数发达国家外,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纷纷致力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要在21世纪进入世界信息产业大国和强国的行列,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①推行工业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针,研究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的发展规律,处理好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统一决策、多层次分级管理、多元化和多样化经营的关系。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发展阶段,又面临着全球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发达国家已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建立网络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决不能埋头工业化而置信息化于不顾,也不能脱离工业化现状盲目追求信息化,而应实施“机遇战略”,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用信息化促成工业化,引导新世纪的工业向高增值、高竞争力、高信息含量的方向发展,用工业化支持信息化,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

21世纪的技术和经济将有众多的全新特点。至今已能看清的新动向,至少有技术从模拟向数字化。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从低速传输向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从一般网络向智能化网络等等的转变;经济从物质型经济向信息型经济、从物质生产为主向知识生产为主、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从单纯的规模经济向以范围经济为主并兼有规模经济、从部门林立向相关部门综合集成而形成联网关系、从单一国家经济向全球经济等等的转变。建立在这种技术基础上的和处于这种经济环境中的信息产业,其发展有着完全不同于现有传统产业的规律性,例如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等等,都需要人们去认识和掌握。

②分析国内外环境,注重研究和开发,抓好大型企业集团和放活中小企业相结合,运用市场机制与依靠政策法规相结合,加强协调,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与结构。

收集技术、市场等信息,分析国际国内影响各部分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变化,捕捉机遇,供宏观决策和微观经营参考。这种工作在中国相当薄弱,亟需加强。增加研究和开发费用,加强研究和开发力量,使企业逐步成为研究和开发的主体。

在资讯产业中既有竞争性产业又有基础性产业。对前者而言,引人竞争机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后者而言,近几年来的国际经验表明,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也是提高服务质量、抑制价格上涨的有效手段。过去被认为是“天然垄断”的行业,由于技术变革和市场变迁,现在已开始程度不同地加入竞争行列。所以,运用市场机制对发展资讯产业来说是绝对必要的。但反映市场规律的政策法规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和十分重要的。因为政府在资讯产业发展全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没有政府的干预和协调,市场是不会自行发挥正面作用而无负面效应的。当然,政府的干预必须合理,协调必须恰当。同时,这种干预和协调要及时、灵活,并富于弹性。任何盲目指挥的后果不会亚于市场的失败。政府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企业,解决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为产业指明发展方向,在全球生产链中找到本国产业的定位,积极扩展本国产业的营销渠道,并根据世界行情不失时机地调整本国产业的相应结构。

③从领导、规划、管理、政策等各方面,积极加强资讯产业的薄弱环节,即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使其与资讯产业其他部分发展相适应,并逐步发挥它对资讯产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信息服务业包括数据库服务、软件服务、网络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行业,它们在整个资讯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今未被中国社会各界所充分认识。资讯产业的其他部分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惟有这一部分处于多头分散管理以至无人管理的状态。由于信息产业各个部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电子工业和邮电事业等部门开始把业务范围向信息应用服务或信息增值服务延伸,出现“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通信产业”等新称谓,而且这两个部门在数据联网服务的领域相互交叉重叠,有所争夺。事实上,信息服务业问电子工业和邮电事业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差别。为了遵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规律推进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理应有单独的管理部门。同时还应加强组织领导和统一规划。虽然国家计委的长期规划和产业政策司在规划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国信息协会也对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问题多次呼吁和写报告,但是由于没有对口的管理部门,全国性的业务协调和规范化管理以及有关投资、财税、信贷、资费(价格)等等政策扶植,迟迟难于落实而告吹。信息服务业滞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短期内似乎不甚明显,但时间越长后果的严重性将越来越清晰。因此,需及早解决信息服务业的管理和发展问题。

④加大对资讯产业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这一战略产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长远的全面影响。

在国外,资讯产业有“三户’产业之称,即它是电脑通信(Cbrlllllllnication)、信息内容(Cbrltent)的总称。这从一个角度说明信息产业不只是以信息资源的发展和利用为内容的“小口径”的信息服务业,而是包括信息设备制造和通信在内的“大”信息产业。然而受现行管理体制的影响,中国人对资讯产业的认识往往局限于它的个别部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观念上的狭隘性往往阻碍资讯产业的总体发展 。因此,需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大资讯产业的重大作用。人们应当从综合集成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资讯产业的发展,从产业渗透的广度来推动和促进资讯产业的发展。对中国来说,还应当从全球竞争的角度来抓紧和强化资讯产业的发展,从持续发展的要求来培育和扶植资讯产业的发展。

⑤人才为本,教育为先,为发展资讯产业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工业化初期,曾大规模培养工业化所需的人才,并源源不断地从其他战线向工业战线输送人才。当时的一个口号是,“要造就一支产业大军”。那么,在现今信息化启动时期,中国同样需要高瞻远瞩,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为信息化所需要的发展资讯产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应适当增加信息科技、信息工程、信息经济、信息管理等院系。在资讯产业的各部门和单位内,应大力加强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在企业实践中,应物色和造就一批信息企业家。同时,还应创造条件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工作,使他们致力于资讯产业的发展;合理规范信息产业领域各类人才的流动,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发展资讯产业效劳。

当然,中国的资讯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已大大缩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