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安全第一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4 15:09:12

安全第一论文

安全第一论文范文1

大家好!

我叫xx,论文题目是《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今天很荣幸能向在座的各位专家和同志们学习,也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关注产科护理安全这一课题。

下面我将从选题原因及其意义、内容和观点等几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论文。

首先,我想谈谈研究这一课题的原因。

我之所以选择《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这一课题,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产科护理安全课题备受医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产科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的科室,随着社会法制体系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产妇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对助产及产前产后的护理要求也明显提高。加强产科的护理安全管理,提高全体产科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建立完善的产科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围绕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患纠纷,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点。因此,当前产科护理安全不仅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都极大关注。当然,这一个热门课题也引起了我个人的好奇和兴趣,

第二,研究这一课题对我所从事的工作大有裨益。现在,我所从事的工作是XXXXXXXX,对产科护理安全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我的工作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此外,我在学习期间,也学习了产科护理方面的相关课题,对产科护理安全有一定的了解,也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导师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也大胆地决定以此为题,研究产科护理安全,并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也希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对产科护理安全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以利于今后的工作。

其次,我想谈谈论文的结构、主要观点和内容。

为了把《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护理对策》这个题目研究清楚,我的论文采用了问答两大板块,即归纳问题和提出对策两个方面的结构方式。

第一部分是“提问”,对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管理体制不安全因素,指出护理人员编制相对不足,导致护理工作效果难以发挥到最佳。二是输液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指出孕产妇这一特殊群体护理应该特别注意输液滴速不能过快。三是孕产妇心理障碍,可能导致不安全因素。四是孕产妇隐私保护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由于产科工作特点,必须非常注意患者隐私权保护,以免引起医患纠纷。

第二部分是“作答”,针对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护理防范的四个方面对策。一是加强产科护理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做到依法管理。二是加强专科业务学习,提高产科护理工作整体业务水平,防止因理论知识缺陷和技术不过关导致差错事故。三是加强护患间交流,减轻孕产妇心理障碍。四是提高产科护理人员尊重孕产妇隐私权的法律意识,为孕妇隐私保密。总之,应充分认识专科护理工作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加强产科管理,杜绝事故的发生。

第三,我想谈谈研究这一课题实践意义。

产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中,既有纯粹的技术问题,也涉及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医护人员法律意识等其他问题。通过对产科护理安全课题的研究,可以澄清认识,指导产科护理工作实践我认为,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一,掌握威胁产科护理安全的输液管理等技术性问题,可以促进产科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第二,掌握威胁产科护理安全的孕产妇心理障碍问题,有助于促进护患交流,加强对孕产妇的心理护理。

第三,通过对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的探讨,顺应了当前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的主题,我也希望能藉此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产科护理工作。

第四,通过对孕产妇隐私权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患纠纷。

最后,我想谈谈论文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方面,由于产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学界对其安全问题的讨论较为庞杂,同时还涉及管理体制改革、法律等诸多领域。另一方面,由于本人时间、能力有限,对产科护理安全的理解难免存在偏颇与不足。由于上面这两方面原因,论文可能存在研究不深,探讨不全面等诸多方面的不足,与老师期望达到的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恳请各位老师予以见谅并提出宝贵意见。我会继续关注、学习、研究这一课题。

安全第一论文范文2

大会热忱欢迎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管理、科研、教学、生产、应用和服务的组织机构和个人踊跃投稿。所投稿件经过专家组评审后,录取论文将在《信息网络安全》(2015年第9期)杂志正刊上刊登,并收录中国知网论文库。《信息网络安全》将赠送国家图书馆等单位作为藏书收藏,并向录取论文作者发放稿费,专委会还将向优秀论文作者颁发奖金和获奖证书。

一、会议主题

2015年是网络强国战略的起步年。网络强国离不开自主可控的安全技术支持,只有实现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前沿技术和科技水平的赶超,才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真正自主可控,才能实现从战略层面、实施层面全局而振的长策。当前,信息网络应用飞速发展,技术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网络、物联网、智能化、三网融合等一系列信息化应用新概念、新技术、新应用给信息安全行业提出新的挑战。同时,国际上网络安全技术事件和政治博弈越来越激烈和复杂,“工业4.0”时代对网络安全的冲击来势汹涌。我们需要全民树立建设网络强国的新理念,并切实提升国家第五空间的战略地位和执行力。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科技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基础”。

二、征文内容

1. 关于提升国家第五空间的战略地位和执行力的研究

2. 云计算与云安全

3. 大数据及其应用中的安全

4. 移动网络及其信息安全

5. 物联网安全

6. 智能化应用安全

7. 网络监测与监管技术

8. 面对新形势的等级保护管理与技术研究

9.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体系

10. 可信计算

11. 网络可信体系建设研究

12. 工业控制系统及基础设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

13. 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内容安全

14. 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

15. 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制建设的研究

16. 重大安全事件的分析报告与对策建议

17.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与诉求

18. 其他有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学术成果

凡属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领域的各类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成果介绍均可投稿。

三、征文要求

1. 论文要求主题明确、论据充分、联系实际、反映信息安全最新研究成果,未曾发表,篇幅控制在5000字左右。

2. 提倡学术民主。鼓励新观点、新概念、新成果、新发现的发表和争鸣。

3. 提倡端正学风、反对抄袭,将对投稿的文章进行相似性比对检查。

4. 文责自负。单位和人员投稿应先由所在单位进行保密审查,通过后方可投稿。

5. 作者须按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统一发出的论文模版格式排版并如实填写投稿表,在截止日期前提交电子版的论文与投稿表。

6、论文模版和投稿表请到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网站下载,网址是:.cn。

联系人:田芳,郝文江

电话:010-88513291,88513292

征文上传Email 地址:

安全第一论文范文3

一、安全管理学教学内容的现状

综观目前本科安全工程课程教学的常用的教材进行分析,基本上所有的教材都有一致的内容体系,现简要分析如下:第一,原理介绍部分主要体现在几个章节,首先是绪论部分,由安全形势严峻来描述安全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引出安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安全管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安全管理的形成和发展;第二部分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管理学的理论基础,安全学的理论基础,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安全文化论述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第四部分安全管理方法主要论述安全管理计划方法,安全决策方法,安全管理组织方法,安全激励方法,安全管理控制方法以及安全目标管理的方法和原理,系统安全管理的方法和原理,简单的安全生产法规;第四部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主要论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发展概况,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原理、特点及作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第五部分安全信息管理主要论述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第二,方法介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事故统计及分析,对事故调查和分析的基本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事故调查与处理,事故调查分析的方法和原理的分析和介绍;第三部分事故预防与控制,介绍了基本的事故预防和控制的方法;第四部分灾害事件与事故应急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第三,知识拓展主要介绍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新发展,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安全管理比较先进国家的介绍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对最新的安全管理方法的介绍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从教材的内容来看,目前的安全管理学教材基本做到安全管理原理技术和方法的全覆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教师和学生都对这样的教材编制感觉很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过于庞杂,重点不够突出。安全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管理学和安全学的交叉学科,由于管理学本身作为一个学科体系,包涵了管理经济学、管理组织学、管理哲学、管理社会学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而安全学包括安全哲学、安全社会学、安全基本原理,安全基本技术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这也客观地造成了安全管理学教学内容的复杂性。第二,实践操作性不足。这个特点其实从属于第一个特点,由于课程内容过于庞杂,技能型的知识不足,导致学生学习之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能得到实际的应用,也由于理论的大量堆砌,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足,也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二、安全管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目标

1教材的革新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以一定的教材内容为依托的。具体教材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和主要信息来源,同时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客观标准。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实质性的东西,没有它难以进行教学。所以教材在安全管理学的教学改革中处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认为教材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材的针对性,安全管理学的教材编写应该根据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背景展开,这是因为由于安全工程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我国安全工程本科专业通常依据于本科院校的行业背景,比如国内比较领先的安全工程本科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其安全工程专业通常较多有采矿方面的专业知识,学生的就业倾向也以采矿业为选择方向;石油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更多的体现了石油化工、石油开采等行业背景。这些学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就业率以及雇主满意度在我国安全工程本科中处在领先的地位,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安全管理学的教材必须体现行业针对性,大而繁杂的课程,已经不适应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发展了。第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在安全管理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由于刚刚离开校园,或者是缺乏企业安全管理的实践,该课程的教学往往会造成照本宣科的情况,缺乏案例教学、实践教学、以及实际的管理方法应用环节,这样的教学内容,对老师和学生都是非常不利的。

2安全管理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具体媒介和桥梁,不同教育观念下的不同教学目的决定了教学内容也呈现出相应的不同特点。下面主要从四方面探讨安全管理学教学内容的改革。改变安全管理学的教学内容情况:第一,减少原理教学的比重,由于管理学的内容过于庞杂,在课堂教学中,想讲清楚基本不可能,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提供课外参考书目的方式解决,经典的管理学书籍汗牛充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选择周三多编著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这本著作也是管理学本科教学的经典教材,对管理学的源流、原理、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剖析,通过这本教材大学生可以对管理学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安全学原理本身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学习进度设定上,我们把安全学原理作为安全管理学的先导课,这样在教学内容设定上,就可以大大减少原理课程教学的分量和比重。第二,提高案例教学的比重,安全管理学的目的就是针对以后学生实际的安全管理实践,所以案例教学十分重要,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以理论指导案例分析,以案例分析来提高对原理和方法的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大量选取了与化工生产相关的安全管理案例来进行深入的剖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三,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在本科生的认识实习和工厂实习阶段,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学的现场教学,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实践对照教材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改革安全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在教材编写中体现教学选择性和要求的层次性,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实践性和针对性,不断强化突出行业特色,才能最终使安全管理学让学生喜欢学、老师喜欢教,能够学以致用才能到达这门课程应有的效果。

作者:郭健 叶季 单位:浙江海洋大学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费金华.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2):87-92.

[2]王海啸.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3):66-72.

[3]李志义,朱泓,,夏远景.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

[4]胡文龙.基于CDIO的工科探究式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1):163-168.

[5]徐晓飞.抓住MOOC之机遇促进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01):29-33.

[6]王鉴,王明娣.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问题:生活世界理论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77-83.

安全第一论文范文4

【关键词】 现代安全管理 危险源 企业文化

引言

现代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因为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应由事后追查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订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心理科学这个手段更好地为安全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

1. 现代安全管理的含义

现代安全管理以消除人的不安全状态为中心,其重要特征是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激励职工的士气和发挥其能动作用方面。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当作预防事故的首要任务,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职工人人参与安全管理。同时,现代安全管理十分注重企业领导者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以“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现代安全管理体现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以危险源辨识、控制和评价为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企业要不断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控制危险源,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企业全局考虑,把管理重点放在危险源控制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2. 现代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辨识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Hazard)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使系统安全。

按其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危险源可划分为两类。作用于人体的过量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这些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流动、转换和做功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往往用“事故隐患”来描述事物的不安全状态,用“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来描述人的不安全行为。这种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以查找隐患、评估隐患和治理隐患以及反“三违”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但这些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属于第二类危险源中的一部分,或控制方面出了问题的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要求,有必要把对“事故隐患”和“三违”的表面、局部的认识进化到对“危险源”的本质、整体的认识,从而实现对事故发生机理认识的重要飞跃。

3. 现代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控制

安全技术措施是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害的工程技术手段,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能量意外释放论。

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安全技术,这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两类,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常采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有以下几种: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其基本出发点是防止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达及人或物,或者减轻对人或物的作用。

第二类危险源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物的故障、人失误或环境因素,控制它们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主要应从防止物的故障方面考虑,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减少物的故障,即采用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和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其次是采取在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即故障—安全设计。一般来说,通过精心的技术设计,使得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处于低能量状态,防止能量意外释放。

4. 现代安全管理中的企业文化

安全生产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首先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首先要关爱生命。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一个重要理论的诞生无疑将开辟实践工作的新局面。安全生产工作有了理论作指导,必将出现崭新局面。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管理是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

安全文化管理是企业的一种精神。管理层应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公布企业的安全政策、业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加大安全宣传与培训力度;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安全工作;收集反馈信息,对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重视;调动员工的安全积极性、自豪感、责任感,使每一个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安全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促使所有的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地位,并以此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文化水平。

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层。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决策层对安全文化的重视。上层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安全问题,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方针、政策,这不仅取决于正确的实践,而且取决于他们营造的安全意识氛围;明确责任和建立联络;制定合理的规则并要求严格遵守这些规程;进行内部安全检查;适时审查安全状况;特别要按照安全操作要求和人员的素质情况训练和教育职工。

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是企业全体职工,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起基础作用的是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的理解力。应使职工的安全态度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重点放在教育人员掌握他们使用的装置和设备的基本知识,了解安全操作的必要性和违规的结果。

建设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完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从根本上预防事故。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管理入手,充分利用管理的控制机能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保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安全第一论文范文5

【内容摘要】我国《侵权责任法》确立了安全保障和补充责任法律制度,其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和实践意义,解决了第三人介入侵权情况下安全保障义务人应当承担何种责任的问题。但就其相互间关系的现行制度设计,是否能真正实现既能规范、促进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履行安保职责,又较好平衡各侵权当事人利益,同时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给予充分保障的价值目标和立法目的,笔者持否定观点。笔者认为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补充责任制度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必要和余地,本文从安全保障义务理论、法律价值,补充责任理论、法律价值,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与补充侵权责任的关系,补充责任法律适用特征等方面进行探析论证。

【关键词】侵权法 安全保障义务 补充责任制度重构

司法实践中,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人身、财产权益受到第三人侵害;未成年人在学校、幼儿园受到第三人侵害以及其他活动中活动参与人在社会活动中受到第三人侵害等案件层出不穷,司法实践与理论认为现有的侵权责任分类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于是在原有的侵权责任类型之外,创设了侵权补充责任这一特殊的侵权责任形态。20__年12月2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对这一侵权责任形态予以立法确认,成为《侵权责任法》的亮点之一。但笔者认为,《侵权责任法》第37条关于第三人侵权时安全保障义务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补充责任以及第40条第三人侵权时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管理职责的补充责任的对规定有悖于《侵权责任法》关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承担侵权责任的立法目的。《侵权责任法》对特定主体科以必要的安全保障义务,并要求对违反义务造成损害后果的承担侵权责任,其立法目的是促使、规范从事特定活动的特定主体对参与其所组织活动的参与者自觉提供必要的、充分的安全保障措施和环境,以对参与者提供优质服务。而《侵权责任法》第37条、40条规定的补充责任,实质上是放任,甚或是鼓励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特定主体不尽安保义务,或不善尽安保义务。因为该法规定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特定主体在有第三人介入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时,其承担补充责任,而非第三人承担补充责任,该规定妨碍、阻缺了上述立法目的的实现。笔者以为,在第三人介入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时,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特定主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三人承担补充责任。该制度安排能有效促进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特定主体加强开展好特定活动的责任心,自觉履行安保义务,进而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甚或杜绝第三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机会,从而为特定活动的参与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环境,实现特定主体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同时,该制度设计同样甚或更好地能实现对受害人权利救济的最大化的立法目的,更公平合理分配地第三人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之间的责任承担。

就上述观点,本文从安全保障义务理论、法律价值,补充责任理论、法律价值,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与补充侵权责任的关系,补充责任法律适用特征等方面对补充责任法律制度进行进一步探析论证。以期能为《侵权责任法》有效实施和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一、 安全保障义务理论及法律价值

安全保障义务又称为安全注意义务, 起源于德国法,在《德国民法典》诞生之前,德国法中已经有关于营业经营者负有用自己经费设置和维护全部必要设备以尽量保护劳动者的规定。此后,《德国民法典》又基于对仆婢的保护,规定了安全关照义务。后来,德国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案件审理,扩大了安全义务的适用范围,除适用于由物造成的各种损害以外,同时及于由人造成的损害的责任。德国最高法院审理的著名的亚麻毯案件正式确立了安全保障义务,在该案中德国最高法院以商店存在过失,没有尽到照顾保护义务为由,判决商店应当对妇女和孩子的损害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受制于德国侵权法的局限,德国最高法院是“用扩大合同关系,即认定存在一个‘对第三方之利益具有保护性效果的合同’”的做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这个案件的处理可以看到德国侵权行为法深受罗马法的影响。侵权责任自罗马法起,一直贯彻责任自负的原则,推行以过错责任为主的责任体例,仅对积极的致害行为进行规制惩罚,要求责任人对其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不作为行为原则上不被认定为侵权行为而不允许受害人提出赔偿。传统的民法理论认为,只有存在法律规定、契约约定和先行危险行为的要求负有作为义务时,行为人才能因负有作为义务不作为而承担侵权责任。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之间往来日益密切,社会活动对他人的影响无处不在,这种不作为侵权理论已经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不能满足社会生活的现实需求。因为法律规定总存在挂一漏十的情况,而合同约定又相当赖于当事人意志,无从体现社会公共利益的需求。由此,一种新的理论就成为必然。安全保障义务理论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得以孕育并发展。自上述亚麻毯案后,德国法院以判例的形式逐渐发展安全保障义务理论,扩张此前受限的不作为侵权责任。

安全保障义务作为法定义务的确立,是法律综合考量了在调整商业活动秩序中这种义务的社会经济价值和道德需求的结果,亦是法的社会调整及管理功能和社会利益衡量原则的必然要求。它的法律价值在于有利于促进商品、服务领域在安全保障方面加强管理,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体现对人的关照和尊重。

二、侵权补充责任理论及法律价值

关于补充责任的概念,国外立法未见相应的提法,在我国立法上也一直未有体现,虽然有学者从我国立法的角度梳理了补充责任在我国侵权行为法的沿革,认为补充责任在我国立法上早已体现并具有一定的法律传统,但更符合实际的说法是,“补充责任首先是90年代以来,由法官针对股东出资不实等情况在实践中

总结出来的,进而在审判实务中得到广泛推行,该名称也是由法官在判决中创设,并在司法解释得到确认”。侵权补充责任制度正是实践借鉴了民法补充责任制度,推动学说和立法发展的一个典型,是我国司法实践的一个创新。由此,侵权补充责任成为侵权责任法领域中新的责任类型,该法律制度为我国《侵权责任法》正式确认。虽然我国在立法上已经充分肯定了侵权补充责任制度,但是由于对补充责任制度研究较为薄弱,尤其是对补充责任制度的理论基础更是鲜有深入论述,仍未见通说,学者对此问题是各有主张,大体上有如下几种:不真正连带责任说,广义的共同责任说,广义的请求权竞合说,民事责任论。

关于补充责任的概念,目前民法学界众说纷纭、观点不一。有学者认为,补充责任是指在责任人的财产不足以承担其应负的民事责任时,由有关的人对不足部分依法予以补充的责任。有学者认为,补充责任属于不真正连带责任或称不真正连带债务中的一种, 是指多数行为人就基于不同发生原因而产生的同一给付内容的数个责任, 各个负担全部履行义务,并因行为人之一的履行行为而使全体行为人的责任均归于消灭的侵权责任形态。还有学者认为,补充责任的含义是在能够确定加害人时,由加害人或其他负有责任的人承担责任,补充责任人不承担责任;只有在加害人无法确定时,由补充责任人承担全部责任;如果能够确认加害人,但加害人或者对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人的资力不足以承担全部责任时,则先由加害人或者对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尽力承担责任,剩余部分由负有补充责任的人承担。因此,责任人和补足人在责任顺序上是有差异的。在承担了补充责任之后,补充责任人获得对加害人或者其他赔偿义务人的追偿权。

尽管学者们在补充责任的含义界定上存在不同观点,但还是基本上形成了以下共识,即补充责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基于不同的原因造成了同一 损害结果,且各行为人不构成具有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 (2)受害人对多个行为人具有请求权,并因一个请求权得到满足而使其他行为人的债务归于消灭。 (3)补充责任的承担具有顺位性,即只有在请求第一责任人承担不能时,方可请求第二责任人承担责任。

补充责任的法律价值在于,其不仅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的救济,更在于使侵权责任在直接实施加害行为的第三人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之间实现更为公平的分配,一方面加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履行对他人的人身安全给予必要关照和保障义务的自觉性,同时保留对第三人侵权行为进行制裁的空间。

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与补充侵权责任的关系

在《侵权责任法》的框架下,补充责任适用的前提条件是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依法应承担侵权责任;基础条件是第三人的加害行为介入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启动条件是第一赔偿主体存在不能赔偿或赔偿不足等情形;因果关系条件是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行为是第三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必要条件。

为进一步厘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与补充侵权责任的关系,需界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行为与介入的第三人侵权行为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行为的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第三人介入实施的侵权行为,如还包括负有安全保障义务人自身原因发生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换言之,第三人介入实施的侵权行为是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违反其安全保障义务的具体表现情形之一,即是通过他人能够实施积极的加害行为来体现和佐证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未履行必要保障义务,即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是第三人介入实施的侵权行为的必要条件。若第三人能够实施侵权行为与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无相关性,则无适用补充侵权责任的理由,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即可。若第三人能够实施侵权行为的原因之一是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所致,即符合适用补充侵权责任的要件。

但究竟谁是第一责任人,谁承担补充责任。笔者认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是第一责任人,介入侵权的第三人承担补充责任,且是终局责任,不能就承担的责任向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追偿。理由:一是第三人介入实施的侵权行为本身就是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具体表现;二是因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才使第三人获得介入实施侵权的机会,即为第三人实施侵权提供了必要条件,相对于第三人的直接侵权行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人消极的不作为行为对受害人造成损害负有首要过错、重大过错;三是消极的侵权行为不必然比积极的侵权行为所造成损害轻,消极侵权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也未必小于积极侵权行为人主观过错,有的情形下,则反之;四是第三人的侵权与负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不作为侵权是各自独立的侵权行为,均构成侵权赔偿责任的法定要件,只不过相对于受害人而言形成侵权请求权竞合,即第三人一个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损害,结果构成两个侵权行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和第三人的直接侵权行为),两种侵权责任(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消极侵权责任与积极加害侵权责任);五是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与第三人对造成受害人的损害均负有全部赔偿义务,仅在赔偿顺序上有先后之别。之所以存在顺位差别,主要是规制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在从事特定活动时必须依法履行安全保障职责,以最大可能避免或减轻不必要的侵权行为发生,继而造成众多特定或不特定的社会活动参与者受到人身或财产损害。社会生活中,第三人之所以能介入实施侵权行为,往往就是因为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未依法履行安保职责所致。只要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自觉积极履行其安保职责,第三人介入侵权的概率必然明显降低,甚或基本杜绝。如此,《侵权责任法》关于安全保障义务制度设计的目的及立法价值方能真正实现。六是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是通常是特定的社会组织,其赔偿责任能力较自然人强;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往往是自然人,其赔偿能力往往不及社会组织,对受害人的保护不能提供足够的保障。

四、补充责任法律适用中的有关问题

(一)诉讼程序方面问题

在第三人介入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时,受害人如何主张其权利救济?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受害人通常采取以下方式寻求救济:1、受害人直接第一责任人承担责任;2、受害人直接补充责任人承担责任,法院受理案件后追加第一责任人为共同被告;3、受害人对第一责任人与补充责任人一并;4、受害人直接第一责任人承担责任,法院追加补充责任人为第三人。笔者以为,根据补充责任的顺位和补充性的属性,既然受害人享有侵权请求权具有顺位性,那么受害人就应该依次行使请求权,同时受害人享有的请求权又具有补充性,那么在其行使首次请求权即完全实现了权利救济后,就不能向介入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的第三人寻求权利救济。换言之,受害人应首先向第一责任人即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寻求权利救济,即将其作为被告提讼,当然,第一责任人无法确定的除外;在第一责任人对受害人不能全额赔偿责时,受害人方可向补充责任人寻求救济,就剩余的赔偿额对其提讼;若第一责任人对受害人能够承担完全的赔偿责任,承担补充责任的第三人免除赔偿责任。另,在受害人第一责任人时,可以将介入侵权的第三人作为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以便查清案件事实,明确各方责任。

(二)实体处理问题

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的“补充责任”是“相应的补充责任”,该“相应补充责任”究竟是与实施直接侵权行为的第三人过错范围相应的部分补充还是第一责任人无力承担部分的全部补充?对其如何解读,实务界和学术界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就《侵权责任法》关于补充责任的现实制度模式安排而言,“相应补充责任”应解读为第一责任人无力承担部分的全部补充,并且承担补充责任的人不享有对第一责任的追偿权。理由一,这里的“相应”是相对于第一责任人所承担责任而言的,第一责任人无力承担的部分就是补充责任人相应承担的责任范围。“相应”与“补充责任”之间是同位语关系,不存在修饰限制关系,仅是一种习惯的表达方法而已;理由二,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在第三人介入侵权情形下,只要其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即说明其存有过错,就应承担其不作为侵权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不再存在所谓“相应过错范围内”的赔偿责任,违反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是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必要条件。是否违反安全保障义务是判断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是否承担责任的首要考察要素。同时,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人的侵权 行为与第三人积极侵权行为均各自构成独立的侵权责任,只不过在赔偿顺位上有先后之分,第一顺位责任人赔偿完毕,第二顺位责任人即不负赔偿责任;第一顺位责任人赔偿不足,第二顺位责任人就剩余赔偿额补足赔偿。依上文作者关于赔偿顺位即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是第一责任人,介入侵权的第三人是补充责任人的观点,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足额赔偿受害人后,实施直接侵权行为的第三人则免于赔偿;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若赔偿不足,则上述第三人就该赔偿不足的部分承担补充责任。

承担补充责任的人承担责任后是否有权向第一责任人进行追偿。《侵权责任法》未规定。笔者对此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即承担补充责任的人不享有追偿权。《侵权责任法》关于安全保障义务及补充责任的制度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对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和第三人直接加害侵权行为都要制裁,绝不放纵任何一个侵权行为,让任何一个侵权行为负担零成本。这是《侵权责任法》对特殊侵权主体的特殊要求,是特定的立法目的始然。

五、结 语

概综上文,笔者对侵权补充责任制度的重构提出了:在第三人介入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时,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是第一责任人,第三人承担补充责任,第三人承担补充责任后不享有追偿权的构想,以期引起争鸣,展开对安全保障及补充责任法律制度的再讨论再认识。碍于笔者水平限量,本文论述定有粗糙浮浅之嫌,敬请同仁指弊引明。

参考文献:

1、杨立新:《侵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__年第1版。

2、 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债权篇修订本), 法律出版社20__年第2版。

3、周友军:《交往安全义务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__年版。

4、杨垠红:《侵权法上的作为义务——安全保障义务之研究》,法律出版社20__年版。

5、主编:《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__年版。

6、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三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__年版。

7、杨立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法律出版社20__年版。

8、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__年版。

安全第一论文范文6

关键词:《观察》 办刊思想 储安平

储安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自由主义报人,他所创办的《客观》和《观察》为他在中国新闻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地位。特别是后者,作为中国最后一份同人刊物,对当时的时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储安平在《客观》、《观察》上发表了许多政论,如《客观》上的《蒋主席的新演词》、《敬告马歇尔元帅》,《观察》上的《一场烂污》、《大局浮动,如火》等,都是新闻史上不可多得的名篇。根据谢泳先生的考证,储安平的《观察》政论分为四部分:一是对腐败政治的批评;二是对学生运动的同情和支持;三是对言论自由价值的维护;四是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态度。①这些政论不仅有“惊人的佳句”,而且“有较强的时间性和针对性”,起到了“及时评点国是,及时反映时局”②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储安平在《观察》上的政论,总结其思想,以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爱国主义是《观察》的普遍主题

储安平先生是一位让人尊敬的爱国者。有学者这样赞扬他的爱国情怀:“他身上始终燃烧着爱国的热情,洋溢着知识分子的政治追求和理想色彩。”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储安平在英国留学,得知外敌入侵、国将不国,便在还没有毕业的情况下,怀着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乘槎回国。另一位学者也表达过同样的赞誉。他说储安平“面对国势,忧心如焚”,“有一种舍我其谁的类宗教勇气”④。1947年3月31日,储安平因病手术,在被施以“闷药”即被麻醉之际,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何时病愈、手术是否危险,而是担心“万一我此去一闷不醒,最使我不能‘瞑目’的,实莫过于今日我们的国家还没有走上轨道的一点”。⑤

储安平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片赤子之心,反映在办刊实践上,就是仗义执言、为国呼号。他说:“我们深感在今日这样一个国势殆危,士气败坏的时代,实在急切需要有公正、沉毅、严肃的言论,以挽救国运,振奋人心。”⑥他希望能够凭借着《观察》的言论力量,干预现实的腐败政治,指明国家的前进方向,挽救人民于水火,扭转国运于衰微。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国事发表意见”。“意见在性质上无论是消极的批评或积极的建议,其动机则无不出于至诚。”⑦正是这一片对国家的“至诚”之心,让储安平和他的《观察》在内战的烽火中慷慨陈词,即使面对当局的疯狂打压也毫不畏惧。他认为这是他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他是这样描述肩上的担子的:“在这样一个混沌悲痛的历史中,有志之士,实应挺身而出,不顾一己的得失毁誉,尽其天良,以造福于他所属的国家。”⑧

自由主义是《观察》的基本底色

储安平先生是一位自由主义的报人和知识分子。他毕业于自由主义风气甚浓的上海光华大学,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时,曾师从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拉斯基教授。谢泳先生认为储安平是“沐浴着《新月》的阳光成长起来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⑨而当时主政《新月》的正是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罗隆基。特殊的学术背景和人生经历决定了储安平的报刊实践是在自由主义的大旗引领下进行的。英国著名的自由主义报刊《泰晤士报》是储安平新闻事业学习的楷模。他为他的《观察》制定了四项自由主义色彩浓重的基本原则:民主、自由、进步、理性。同时,独立发言、客观议论、超越党派也是《观察》的基本言论性格。总结起来,就是“文人论政”。“我们除大体上代表着一般自由思想分子,并替善良的广大人民说话以外,我们背后另无任何组织。我们对于他们有所评论,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国家的公共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⑩

这些办刊思想具体到政论实践中就是《观察》既痛骂的统治是“一场烂污”???,又一针见血地指出民盟“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再以《论上海民乱》一文为例,该文的写作背景是上海当局以摊贩“有碍观瞻,妨害交通”为由,对摊贩进行拘捕,导致“群情激愤”,爆发骚乱。在该文中,作者对上海当局的政策进行了强烈的抨击,质问当局“……摊贩要生活,如果政府能有办法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则何来此次的骚乱”???。在对政府提出严厉批评的同时,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以不偏不倚的口吻郑重地指出:“此外尚有一点,我们愿意附带一述者,不满政府不一定就是不满市府。”“就原则而言,这次上海市政府在取缔摊贩一事上,无可非议。而且在这次骚乱中,我们对于吴市长的处置,不能不加以称颂。”最后,作者还对“群情指摘”的警察投以了同情、理解的目光,他认为“一般下级警士巡官,他们也未尝不在自我良心和服从命令之中感觉痛苦,以他们月入之微,职责之重,社会对于他们的要求不免过高”???。在剖析该事件的过程中,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抨击政府的失败政策,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问题,给予整个事件公允全面的评价,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作者用笔之客观,笔调之公正,实属难得。类似于这样客观主义、“超党派的自由情愫”的政论在《观察》中比比皆是。

民生主义是《观察》的坚定立场

储安平先生时时刻刻把人民生活的艰辛、民间的疾苦挂在心怀。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对民生问题,是“感到极大的兴趣的”。???他的政论,无论是纵论国事,还是评说时局,无不从民众的利益出发,站在底层民众的立场替他们说话。在1945年12月出版的《客观》第5期的《客观一周》专栏文章中,储安平带着关切的心情专门撰文论述了当时的“卫生状况”、“住宅问题”,殷切期盼着国民能够病有所医、人有所居。上文所提到的《论上海民乱》一文的出发点就是“摊贩之生计问题”。当时的中国,硝烟四起、民不聊生,储安平不无心痛地慨叹道:“目下中国,不知有多少人在饥饿线上挣扎着:寒无衣,饥无食,住无屋,病无药。”???

面对这种“民生无一改善”的局面,作者把原因归咎于“失败的统治”。他说:“可惜执政20年的结果,本来有白米吃的,现在已是无白米吃了;本来可以一天吃两餐饭的,现在只能吃一餐饭了;本来有房子住的,现在没有房子住了!”???于是,他和他的《观察》以人民的代言人的身份逐条地向当局发出了严正的要求:“今日一般人民所要求者是一、没有房子住的要有房子住,二、没有衣服穿的能有衣服穿,三、没有饭吃的能有饭吃,四、能让他们和平地安于他们的工作,乐于他们的工作。”并且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否则,党决无前途。”???

当新政权建立的时候,储安平满心欢喜。他打心眼里替民众高兴,认为新政权的建立是民生得以改善的开始。他说:“一般人民的生活也将在这种情况之下一步一步地提高、改善。”???

鲜明的青年观是《观察》的重要特色

储安平的政论给予了青年独特的关注,在《客观》时期,他专门撰文对政府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希望,显然这里的人才是指青年。他指出政府在青年人才培养上应该做到“循其才智,自我滋长”,“多培育管事的人,少培育管人的人”。???在《观察》时期,他深感教育部关于全国各专科以上学校,对开除学生不准其入学的政策将影响到部分青年的成才成长。专门撰写《论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开除学生全国专科以上学校不得准其入学之不妥》一文,为青年学生呼吁。

在储安平先生眼里,青年在一个国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深知青年就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他热情地赞扬中的青年:“今日这一代学生,无论是他们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处理能力、或是宣传能力,都远非20年或10年前的学生所能比拟。他们已建立他们的尊严,他们不仅完全成熟,而且他们那样沉着坚韧,竟非老年人或中年人所能想象。”???他认为青年“本来纯洁”、“有感情并有理智,并且能使他们的感情约束于他们的理智之中”,是“来日建国的栋梁”。???然而,在腐败的统治下和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衣履不周,三餐不饱,身体疲乏,精神萎顿”。“在快要毕业的阶段,没有一个人不感到自己空虚,没有一个人不感到前途茫茫”。???对青年这种萎靡不振的状态,储安平深感不安,他希望借助《观察》“能给青年读者以有益的影响”。???这也是储安平创办《观察》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观察》的读者反馈来看,储安平的这个目的达到了,据统计,《观察》的读者“绝大多数在20岁至40岁之间”,“30岁以下的读者占有很大的比率”。

注 释:

①⑨谢泳:《储安平与〈观察〉》,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第4页。

②王火:《回忆储安平教授》,《黄河》,1995(3),转引自谢泳《储安平与〈观察〉》,第31页。

③邓利平:《储安平后期思想变化及其活动刍议》,《国际新闻界》,2009(11)。

④张育仁:《自由的历险――中国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72页。

⑤储安平:《施用闷药前后的心理与感觉》,张新颖编,《储安平文集》下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112页。

⑥⑦⑧???储安平:《我们的志趣和态度》,张新颖编,《储安平文集》下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51页,第52页。

⑩储安平:《我们的志趣和态度》,张新颖编,《储安平文集》下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51页。

???储安平:《一场烂污》,张新颖编,《储安平文集》下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7月版,第277页。

???储安平:《中国的政局》,张新颖编,《储安平文集》下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102页、第104页。

??????储安平:《论上海民乱》,张新颖编,《储安平文集》下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70页,第71页。

??????储安平:《住宅问题》,张新颖编,《储安平文集》下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31页。

???储安平:《我们对于美国的感觉》,张新颖编,《储安平文集》下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64页。

???储安平:《失败的统治》,张新颖编,《储安平文集》下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57页~第58页。

???储安平:《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工作》,张新颖编,《储安平文集》下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297页。

??????储安平:《人民的才干》,张新颖编,《储安平文集》下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26页。

??????储安平:《大局浮动,如火》,张新颖编,《储安平文集》下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130页~第131页,第127页。

???储安平:《学生扯起义旗,历史正在创造》,张新颖编,《储安平文集》下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第135页。

安全第一论文范文7

作者简介:苗露(1984-),女,山西长治人,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南充,637002;

金生杨(1974-),男,重庆人,西华师范大学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历史学博士,南充,637002。

摘要:陈祥道《论语全解》是现存最早以义理训解为主、完整解说《论语》的著作,也是宋代荆公新学派《论语》学的集成性作品,是《论语》学转向“宋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陈祥道以通经明义为宗旨,以文字训诂为手段,融通全经,又博采群书,连类引伸,多有益于义训。他学承王安石,长于“三礼”,精通老、庄,以礼制诠释《论语》,又援老、庄之说以论义,排斥旧说,造为新义,特色鲜明。

关键词:陈祥道;《论语全解》;经学

中图分类号:B244.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7387(2012)02-0061-05

陈祥道(1042—1093),字用之,一字祐之,福建闽清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太常博士、秘书省正字、馆阁校勘。陈祥道是北宋著名的经学家、礼学家,为学贯通经传,深于《论语》,尤精于“礼”。他从学王安石,得其新学之传,著有《仪礼注解》32卷、《礼记讲义》24卷、《周礼纂图》20卷、《礼例详解》10卷、《(太常)礼书》150卷、《论语全解》(一作《论语句解》)10卷[1]。

陈祥道《论语全解》一书是现存最早以义理为主全解《论语》的著作,既是荆公学派《论语》学的集成之作,也是该学派《论语》学的唯一存世之作,在“绍圣后行于场屋”[2],又经蕃汉教授斡道冲翻译成西夏文本,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流传。在学术史上有重大影响。对于这样一部重要的经学著作,学术界仅有吴其昱、聂鸿音二先生对其西夏文译本作过考论[3],唐明贵先生对其内容作过简略的梳理[4],实与其成就不相称。为此,本文就《论语全解》的解经特色做初步的探讨。

一、 融会全书,通经明义

陈祥道《论语全解》侧重于从整体上把握经文大意,在解经时不是对经文逐字逐句的训释,而是联系上下文串讲经文大意。此外,陈氏还经常根据自己的体悟,对个别字句作引申发挥,时下按语。整体而言,陈氏着重从义理的角度阐释经文,以达到通经明义的根本宗旨。

首先,陈祥道长于融会《论语》全书,以经注经,经文互证,以发明其大义。《雍也》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陈祥道注解道:

“知之”者,“为学日益”而“穷理”者也,“兴于诗”者能之;“好之”者,“为道日损”而“尽性”者也,“立于礼”者能之;“乐之”者,“损之又损”而将“以至于命”者也,“成于乐”者能之。……有“生而知之”,有“学而知之”,有“困而知之”;圣人则“生而知之”,贤人则“学而知之”,下于贤人则“困而知之”。莫非好也,有好之浅者,有好之深者。“就有道而正焉,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此其浅者也;颜子之好学,孔子之好古,此其深者也。莫非乐也,有人乐,有天乐。颜子“不改其乐”,人乐也;孔子“乐以忘忧”,天乐也。[5]

陈氏把“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分别与“兴于诗者”、“立于礼者”、“成于乐者”相对应,从而与《泰伯》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经文及解释相互印证,有利于整体上把握经文大意。其次,陈氏对“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分别做了进一步解释。对于“知之者”,按照“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予以区分,这实际上是引《季氏》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并与圣人、贤人、下于贤人相对应,作了区别性阐释。对于“好之者”,陈氏又分为“好之浅者”与“好之深者”两个层次。其“浅者”与《子张》篇的子夏之语相印证,其“深者”则借《雍也》篇孔子答哀公“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和《述而》篇的孔子自喻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作阐释。对于“乐之者”,又区分为“人乐”与“天乐”,以《雍也》篇称赞颜渊“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作为“人乐”的典范,以《述而》篇孔子自称“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作为“天乐”的代表。综合来看,陈祥道通贯《论语》诸篇,互注互解,以经注经,尤长于义理。不但如此,他还借长于义理的《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6])、《周易》(《系辞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说,使其哲理性更加显著。

其次,陈祥道善于联系上下文,从文句整体意义上体会其大义。《先进》篇,颜渊死,颜路请以孔子之车为椁。孔子说:“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陈祥道解释说:

君子之于人,不以义掩恩,不以恩掩义。以义掩恩,君子之所不忍;以恩掩义,君子之所不敢。颜渊死,而子哭之恸者,恩也;颜路请车以为椁,而不与之,义也。[7]

在此,陈祥道不是逐字逐句解释经文,而是联系下文“颜渊死,子哭之痛”,从“恩”、“义”两个角度宏观分析经文寓意,阐释孔子恩义并重,不以义掩恩,又不以恩掩义,恰如其分地处理爱徒颜渊的死、丧问题。

此外,陈祥道不废训诂,而用之为义理服务。王安石解经时常用文字训诂以明义,甚至著《字说》一书,专门就文字训诂而演说义理。陈氏作为荆公学派中的一员,其《论语全解》中的字词训诂也继承了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将训诂作为解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大旨却在明义而已。陈祥道拆解“论”字偏旁,以为《说文解字》训“仑”为“理”,与“言”合,则“论”乃“言理”。他借此认为“言理以答学者之问而已,夫是之谓《论语》”[8],将《论语》看作是圣人言理之书,所用在于答学者之问而已。宋代以后的《论语》学中,凡持《论语》言理说者,也大都借陈氏的这一解释作为立论之佐证。此说恰当与否暂且不论,陈氏以形训的方式解说“论”字,并借此引申出对《论语》性质的认识,却颇有一番深义。在具体的解经中,陈祥道多以训诂言义理,常有独到之处。他于《雍也》篇解释“文质彬彬”之“彬”,以为“从林,质也;从彡,文也”,以“彬”字本有文、质两方面的内涵作解。解《颜渊》篇“子贡问政”章,陈祥道引用古人制字之意作解,以为“戈欲偃,弓欲弛,武欲止”[9],说明“兵”自古以来就不被先王所推崇。

汉唐诸儒治经重章句训诂,却不注意对经典义理的训解,用力虽勤,却不足以阐明圣人之道。对此,王安石曾感叹“圣人之经卒于不明,而学者莫能资其言以施于世也”[10]。在王安石看来,治经的目的在于发明经典中的微言大义,而章句训诂仅仅是达到领会经典义理的手段而已。在这种学风的引导下,荆公学派学者对经典训释采取了与汉唐诸儒迥然不同的方法,主张通经明义,以把握经典的实质,“法先王之意”[11],以经世致用。陈祥道无疑继承了王安石学术的优良学风,以融贯全经为基础,以训诂字义为手段,而以通经明义为宗旨,时发新义,超越先贤。清四库馆臣称:“安石说经既创造新义,务异先儒,故祥道与(陆)佃亦皆排斥旧说。”[12]这一点,在陈氏的《论语全解》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而成为荆公学派中有关《论语》训解的代表性著作。全祖望说:“长乐陈氏兄弟深于礼乐,至今推之,乃其得荆公之传,则独在《论语》。”[13]

二、博采群经,以礼释经

在诠解《论语》时,为了使经义更为通达,有据可依,陈祥道对一句经文的解释多同时征引诸经以作佐证。综考《论语全解》全书,陈祥道可谓遍引群经。不过,其中有明引,也有暗引。对于大家熟知的《大学》,训诂常用的《尔雅》,陈氏均以暗引处理,而对于“十三经”中的其他十一经,陈氏除有暗引外,更是大量明确地称引。在此,笔者将整部《论语全解》中陈氏明引诸经的情况初步统计如下,以见其引经之博详: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所以《论语》中多有涉及《诗》、《书》、《礼》诸经者。陈氏援引诸经以解《论语》,正在情理之中。不过,分析此表,可以看出,陈氏对长于义理的《易》、《孟子》引用比例较重,显见其重在义理的训经宗旨,而他对《春秋》及“三传”引用不多,则反映出荆公学派不重《春秋》的学派特征。在此表中,最为明显的是陈氏引用礼书的内容,最为详备,而这正是他详于礼制的反映。对此,清四库馆臣作了很好的评说:“祥道长于三礼之学,所作《礼书》世多称其精博,故诠释《论语》,亦于礼制最为明晰。如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章,则引乡饮酒之义以明之;解‘师冕见’章,则引《礼》待瞽者如老者之义以明之。虽未必尽合经意,而旁引曲证,颇为有见。”[14]可以说,陈氏《论语全解》长于礼制是其博引群经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

王安石重《周礼》,借注释《周礼》以阐发其变法思想。陈祥道师承王安石,他以礼制诠释《论语》也多寓变革思想于其中。《八佾》篇,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陈祥道注释时,抓住其中的变革思想,先引用《中庸》“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15],作为孔子礼制思想中对周礼推崇的佐证,然后阐述周礼是对夏、商礼制弃弊扬善的发展成果,在当时为“先进”,故孔子有“弊不可以不救,变不可以不通”的变革思想[16],从而为荆公学派变革思想作了理论性论证。

陈氏援引诸经以解《论语》,并不是一个个孤立地引用,往往解说一章一句,兼引群经。《为政》篇,孔子以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陈氏解释道:

忠信者善周复,故周;阿党者多缺露,故比。君子忠信而已,故周而不比;小人阿党而已,故比而不周。大凡言君子道全、小人道缺者,此也。《书》言“自周有终”,《诗》云“行归于周,周爰咨诹”,皆君子之道也;《诗》曰“洽比其邻”,皆小人之道也。然周亦有小人之周,比亦有君子之比。《左传》曰“是为比周”,原思曰“比周而友”,小人之周也;《易》之“显比”,《周官》“比闾”,君子之比也。[17]

陈氏先以己意解释“周”、“比”,“周而不比”、“比而不周”,以及“道全”、“道缺”;然后引用《书》、《诗》做佐证,说明君子之道“周”、小人之道“比”;最后引用《左传》、《易》、《周官》等作为佐证,补充说明“周亦有小人之周,比亦有君子之比”。其说可谓层次分明,博而不杂,辩而能详。由此可见,陈氏会通诸经解释《论语》,使得他对经文大意的阐释更为明晰、周全而深入,也使其解经之说有据可依。

三、兼采群书,尤重老庄

陈祥道诠释《论语》并没有局限于引用儒家经典,对于诸子之说的引用亦不在少数。只要符合其通经明义之宗旨,陈氏便拿来引用,即便是老、庄的道家学说,甚至是杨、墨之说,他也不加排斥。

考察《论语全解》全书来看,陈氏对诸子的引用并不少见,而且颇具特色。在此,笔者仅就其明引先秦诸子的情况做初步统计。

战国时期,荀子与孟子是并驾齐驱的两位大儒,对孔子思想的传播与发挥做出了重要贡献。陈祥道援引诸子之说以解《论语》,对《荀子》一书的引用比较多。但与前表相比较来看,他对《孟子》一书的引用仍然多得多,几乎是引用《荀子》的两倍,这客观地显示了荀子虽仍是一大儒,但在陈氏乃至宋人的心目中,地位远逊于孟子,同时也反映出王安石学派推崇《孟子》一书。

从陈氏援引诸子一表,可以明显地看出,陈氏《论语》学重视援引老、庄之说这一显著特点。从陈氏的具体援引解说来看,他在义理上兼融儒、道二家,而做出了新的阐释,无疑给《论语》添入了不少道家色彩,而有违其本意。《雍也》篇,孔子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陈祥道引《老子》第四十一章以作解[18]。他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可以语上者也;‘中士闻道,若有若亡’,可以语上下者也;‘下士闻道,大笑之’,不可以语上者也。”[19]此说不仅会通儒、道,而且客观地把人之性分别为三个品级,大有以道家之说来阐释儒家性三品说的意思。《学而》篇“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陈祥道的解释援引《庄子·天运篇》“中无主则不止,外无正则不行”,认为“主忠信”是有主于内,而“无友不如己”则是正于外。此内外之说的解释颇切合《论语》之义,但难免将儒家“忠信”的内涵移易为道家的“道”了。

关于陈氏援引老、庄以解《论语》,清四库馆臣持明确的批评态度,称“其学术本宗信王氏,故往往杂据《庄子》之说以作证佐,殊非解经之体”[20]。其实,援引老、庄以解《论语》并不可以全非,但在义理上也融入道家思想,就有违《论语》的本义了。

除了援引先秦诸子外,陈祥道对后世诸子、史学著作、文人诗文也多有引用,乃至社会名流之燕谈也在其采摭之列,而对儒家学者的论说所取尤多。《为政》篇“攻乎异端,斯害也已”,陈氏引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进”来说明凡非先王之道者,皆曰“异端”[21]。《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陈氏则引用扬雄“学以聚之,思以精之”来做解[22]。《子张》篇“小人之过也必文”,陈氏又用司马迁“君子之过,谢以质;小人之过,谢以文”作佐证[23]。《论语全解》还有不少引自《家语》、《管子》、《司马法》、《周庙铭》、《史记》、《素问》等历代典籍,还有一些引用曾子、孙武、贾谊、班固、韩愈等历代名人之说。陈祥道甚至援引当代文集来为自己解经服务,《学而》篇“孟懿子问孝”、“孟武伯问孝”两章,他就引宋代苏洵《谥法》“温柔贤善曰懿”[24]、“刚强直理曰武”[25]之说,对二人性格进行对比分析,以说明孔子何以对孟懿子、孟武伯的同一问题给予不同的答复[26]。

王安石说:“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矣,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27]可以看出,王安石重视广闻博见,强调综会群书以解经。不过,遍读诸书并非夸博务奇,而是会通群书,求得圣人大义,所以他又说:“盖学者读其书,惟其理之求。有合吾心者,则樵牧之言犹不废;言而无理,则周、孔所不敢从。”[28]王安石之说正是所有荆公派学者对于诸家之说唯理是求,不加排斥,又援引各家之说以求圣人之意的治学态度。陈祥道《论语全解》旁征博引,连类引伸,可谓“得荆公之传”[29]。清四库馆臣称《论语全解》一书“旁引曲证,颇为有见”,尽管“如‘臧文仲居蔡’章则云‘冀多良马称骥,泸水之黑称卢,蔡出宝龟称蔡’,于‘《关雎》之乱’章则云‘治污谓之污,治獘谓之獘,治荒谓之荒,治乱谓之乱’,此类或不免创立别解,而连类引伸,亦多有禆于考证”[30]。陈氏融贯群书,援引详博,无疑为后人理解《论语》提供了不少旁证的素材。

全祖望称:“荆公尝自解《论语》,其子雱又衍之,而成于祥道。”[31]可见,陈祥道《论语全解》一书是集荆公学派《论语》学大成之作。而陈祥道《论语全解》一改传统,义理独到,无疑是《论语》学由“汉学”转向“宋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郝玉麟等:《乾隆福建通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3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20页。

[2]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6页。

[3]吴其昱:《列宁格勒所藏〈论语全解〉西夏文译本考》,许章真译,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敦煌学会:《敦煌学》第七辑,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敦煌学会1984年版,第19-34页;聂鸿音:《西夏译本〈论语全解〉考释》,宁夏文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宁夏文化厅文物处:《西夏文化史论丛》(第一册),宁夏文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宁夏文化厅文物处1992年版,第46-71页。

[4]唐明贵:《论语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3-327页。

[5][7][8][9][14][16][17][19][20][21][22][23][26][30]陈祥道:《论语全解》,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9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09、150、64、158、64、82、74、110、64、75、74、218、72、64 页。

[6][18]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50、227页。

[10][11][27]王安石:《王荆公文集笺注》,李之亮笺注,巴蜀书社2005年版,第1195、22、1264页。

[1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8页。 

[13][29][31]黄宗羲原著,全祖望修订:《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260、3260、3260页。

[15]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下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634页。

[24][25]舒大刚、曾枣庄:《三苏全集》(第三册),语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292、291 页。 

安全第一论文范文8

[关键词] 万安方;儿科文献;应用价值

[Abstract] Wan An Fang is a prestigious medical book in Japan's Kamakura era. In all of 62 volumes, there are 11 volumes about pediatrics contents. In Wan An Fang pediatrics, 95 percents of the contents are reproduced in You You Xin Shu. There are three citation principles: firstly, excerpt the literature of the common multiple disease in author's era; secondly, the medicines contained in the prescriptions are easy to get at that time in Japan; thirdly,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by cutting out the superfluous. Each recorded disease has detailed classifications and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The readers can enrich the ideas of pediatric treatment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by reading.

[Key words] Wan An Fang; Pediatric literature; Application value

《万安方》全名《覆载万安方》[1],是日本著名的大型医学全书,由日本镰仓时代(1185~1333年)的僧医|原性全所撰,完成于嘉历二年(1327年)。该书由作者征引辑录中国宋、元时期大量的医学文献,并加以整理分类而成。其中卷第三十九至卷第四十九共11卷为儿科部分,占全书篇幅的六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引录了中国的医学文献100种,按病分门,门下列证,共记载了小儿惊痫、伤寒、咳喘、疳病、泄泻等近百种疾病的辨证、方药、相关治法及初生小儿养护法。

《万安方》儿科部分内容虽均摘录于中国医书,但所摘录的内容又自成一体,独具特色。笔者从学术渊源、学术特色、学术价值三方面来探讨《万安方》儿科部分的内容、特色及其价值:探究其渊源,分析其摘录诸医论方药的原则;总结其诊疗特色和处方用药特色;最后结合现代中医儿科学的内容,浅述其儿科部分的应用价值。

1 《万安方》儿科部分文献来源

《万安方》儿科部分所摘录的内容均标明了出处,可供整理归纳其文献来源及引用情况;在多处卷首或卷末均有“《幼幼新书》第几卷出之”的标注,经与《幼幼新书》相对照后发现,所摘录的内容虽出自100种医籍,但是大部分内容转引于《幼幼新书》,即从《幼幼新书》中摘录其所记载的历代医籍的内容;又考虑到尽管其文献来源十分广泛,但作者摘录各家文献时应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故今择其重点,通过考察被摘录较多的《幼幼新书》的引用情况,以此来总结作者撰写该书儿科部分的原则和规律。

1.1 儿科部分文献来源及引用情况

统计引用总次数达到20次以上的医籍,以及对各医籍医论、方药引用的次数;再将该书相关内容与《幼幼新书》的内容两相对照,统计引用各医籍原书和转引于《幼幼新书》的次数,得到数据见表1。由表1可知:《万安方》儿科部分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中国医籍《太平圣惠方》《千金方》等大型综合医籍和《张涣》《吉氏家传》《茅先生方》等众多医家的医籍。其中儿科诸证候的症状、辨证的理论主要来源于《诸病源候论》《圣惠方》《千金方》《婴童宝鉴》;而所摘录的方药来源极广,有《圣惠方》《千金方》之类的综合医籍,也有各个医家的医籍、经验方、家传方等。但是,此部分所摘录的众多医籍的内容,仅有少量是从原书中摘录出来的,约95%的内容均转引于南宋刘P等所编撰的《幼幼新书》,由此可知,《幼幼新书》是《万安方》儿科部分最大的文献来源。

1.2 对《幼幼新书》摘录情况

经统计文献来源发现,《万安方》儿科部分大量内容均转引于《幼幼新书》。考虑到《幼幼新书》本身又是一部总结其以前的中医儿科学成就的大型医籍,故将《万安方》儿科部分从《幼幼新书》中转引的内容,与《幼幼新书》原书的内容两相对照,从中推断出作者引证文献的原则,有助于了解《万安方》儿科部分的编撰规律。

考察两书中论述小儿疳病的内容:《万安方》卷第四十五“小儿七”,论述了小儿诸疳病的辨证论治和方药;《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三至二十六载小儿疳病的内容[2]。将《万安方》与《幼幼新书》的相关内容对比后得到如下结果:

《万安方》小儿疳病部分所论述的门类不到《幼幼新书》诸疳中所列门类的二分之一,且考察具体内容发现,《万安方》对五疳、十二疳、二十四疳候的论述远不如《幼幼新书》详细。又根据《万安方》卷第四十五结语“以上诸疳,自《幼幼新书》第二十三卷至第二十六卷四个卷中出疳种类四十条。事繁证多,临于病家,卒难辨知之,是以今世常所现行,聊抄易识录之,广可见本方而已”[1]1183-1184。故可推断其摘录文献的原则之一是:选择日本当时常见的病证,摘录历代医籍文献中对这些病证的论述和方药,略去其他少见的病证,从而避免了繁琐的论述。 再考《万安方》小儿疳病部分第一节“诸疳”的内容,该节论述了五疳辨证。开头一段是对五疳病因病机和辨别的论述,辨证之后又列举了紫霜圆、黄耆饮子等五则方剂,通治五疳。这些内容转引于《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三的五疳论,而《幼幼新书》五疳论中仍有大量的方剂未被转引。作者|原性全在《万安方》该节的末尾阐述:“以上总治五疳良方如斯。凡各治一疳之药方,可见《幼幼新书》卷第二十三卷。或牛黄、芦荟,或干蚵o、蟾蜍等,药材则难得,故不抄载之。疳病尤重,治疗亦难矣。”[1]1155由此可知,在《万安方》的儿科部分,作者是本着“方中药材在当时易得”的原则来抄录方药的。

以上两例分析了《万安方》小儿疳病部分征引《幼幼新书》的规律,具有这种摘录特点的内容,在该书儿科部分各卷均有分布,且在相应卷次或章节的末尾均有标明。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万安方》儿科部分对《幼幼新书》的引录原则主要有三个:第一,根据作者所处时代的治病所需,摘录常见多发病证的相关文献;第二,方剂所载药材在当时当地易得;第三,删繁就简,实用有效,略去相关门类中过于繁琐的内容。

2 《万安方》儿科部分的学术特色

《万安方》的儿科部分,卷第三十九、四十为初生小儿将养之法;卷第四十一至四十七,每卷论述一种类型的疾病;卷第四十八、四十九为小儿杂病。其详论的病证类型并不多,如卷第四十至四十七分别对小儿惊痫、中风、伤寒、疮疹、发斑、咳喘、疟疾、温热诸病、骨蒸劳气、黄疸、寒疾、胃腹诸病、疳病、泄泻痢病、丹毒等做了详细的论述,每一病下分类繁多,广纳诸方,罗列各家之说,对诸证逐一进行全面阐述,然而其所摘录的各家医论观点相似,众多方剂涵盖该证候论治的各个方面。

例如,卷第四十一“小儿三”,详细论述了小儿惊痫证候的辨证分类和方药。分为六节:惊候、急慢惊风、急惊风、慢惊风、天、诸痫。

“惊候”一节为总论,首先援引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之说,阐述惊痫的病因病机:血气不和、热实在内、心神不定,所以发惊,甚者掣缩变成痫[1]1042。接着征引《小儿形证论》《惠眼观证》之说,根据症状不同,将惊候又分为惊邪传入肝心脾肺肾的“五脏惊传候”。《小儿形证论》和《惠眼观证》两书之说虽大同小异,但作者将它们一一罗列出来,全面阐述了五脏惊传候的辨别。本节最后摘录了来自《圣惠方》《博济方》《刘氏家传》等书的十余首方剂,诸方主要围绕“心热发惊”的病机来论治,用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甘寒养阴与苦寒清热之品同用以清热解痉,如羚羊角、犀角、麦冬、玄参等配伍黄芩、龙胆草、山栀子等;②清心热开窍,用辰砂、龙脑等;③重镇安神,常用龙齿;④扶正安心神,用人参、阿胶、茯神等;⑤亦有用下法化痰利膈,引《博济方》金花散,用川大黄、朴硝、干葛、炙甘草。

在“急慢惊风、急惊风、慢惊风”三节,论述了小儿惊的两种类型――急惊风、慢惊风的辨别和方药。引《养生必用》《钱乙附方》《万全方》《圣惠方》《病源论》之说来论述急、慢惊风的病因、病机和鉴别。诸书之说大同小异,观点均为:急慢惊即是古医经方论所谓的阴阳痫,阳痫属腑,阴痫属脏,皆由内有积热、外感风邪而发,候有速迟,因而为名[1]1046。骤见壮热抽掣、痰壅口噤者,谓之急惊;心神不安、呕吐痰涎、睡中多惊、乍发乍静、荏苒经日者,谓之慢惊。末尾又摘录“汉东王先生论”部分内容,提出小儿惊风可医者11种,不可医者7种。每节又相应摘录数方,急惊风常从清热镇惊论治,多用青黛、辰砂、天竺黄等,亦有用泻下除邪之药,如牵牛子、巴豆霜等。慢惊风诸方则遵从“阴痫属脏,于痫方中用温药”的原则,在镇心惊开窍的基础上,用药偏温,多用温燥豁痰之品,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等;又用桂心、附子、干姜等温阳;且提出从“脾困”论治,用醒脾扶正之品,如白术、厚朴、草果子、人参、茯苓等;亦有解表之法,用麻黄、荆芥穗、防风等。

小儿天证,其症状与惊怔颇相似,故亦编入卷第四十一。“天”一节,首先引《幼幼新书》《太平圣惠方》《诸病源候论》《全婴集》之说,论述天的病因病机和症状:“小儿天者,由脏腑风热,脾胃生涎,痰涎既生,心膈壅滞,邪热蕴积,不得宣通之所致也。”“其曰天吊()者,盖出于惊风之候也。以其手足搐搦,眼目上戴,如鱼之着钓,遂以为名。”[1]1055诸书之说互为补充。其后也摘录数方以及灸法,方中用药较为骏猛,其治多以开窍解痉为主,用麝香、辰砂、地龙、干蝎等,还常用峻下之品巴豆。

“诸痫”一节论述小儿三种痫――风痫、惊痫、食痫的辨证、鉴别及用药。引用《千金方》《诸病源候论》《秘要指迷方》之说,论述三种痫的辨证要点及论治原则,又本着“风痫可下之,惊痫不可下之,食痫早下则瘥”[1]1059的原则,分别摘录数方。风痫多热,方中主要从驱风清热为治:驱风用麻黄、防风、独活等,清热用黄芩、黄连、生干地黄、地骨皮、羚羊角等;惊痫多从豁痰除涎、镇惊开窍为治:用天南星、半夏、麝香、丹砂、犀角等;食痫则在镇心惊的基础上常用巴豆以攻下。

以上是卷第四十一惊痫有关证候的内容。

又如,第四十六卷“小儿八”,对小儿泄泻、痢疾作了非常详细的论述。全卷共分为27节,根据其内容,又可分为两大板块:第一至第十五节,论述小儿泄泻证治分类;第十六至第二十七节,论述小儿诸痢证的辨证和方药。

泄泻一病中,第一节总论,首先论述泄泻的定义、分类、症状,引《养生必用论》和《茅先生方》之说。其后列举十余方,这些方剂并未明确注明治疗何种泄泻,且有数方标注“治小儿一切泄利”,说明该处作者意在列举诸泻利的通治之方。但是,究其用药,则诸方亦各有寒热补泻的侧重,经归纳总结,发现这些方剂主要包含了小儿泄泻治疗的四法:①调寒热:寒性泄泻方中入温热药,如干姜、附子、砂仁、草果等;热性泄泻方中,入黄连等;而大多泄泻是由寒热不调所致,故方中常常寒热并用,黄连与干姜配伍,或黄连与吴茱萸配伍。②收涩法:久泻不固者,需入收涩之品,如赤白石脂、龙骨、诃子、象斗子等。③通因通用法:方中入巴豆、大黄等。④补虚扶正法:方中入人参、白术、阿胶等。 此外所列举的《孔氏家传》“茯苓圆”提出了泻利用分利水道法,用白茯苓;《王氏手集》妙应散治肠虚受风泄泻,方中入风药木贼、荆芥等。

四十六卷第二节至第十五节分别论述了十种泻利――积泻、惊泻、伤泻、冷泻、热泻、洞泄、水谷泻、暴泻、曩泻、虫泻,和久泻后的变证――利久不止、利渴不止、下利羸瘦、利瘥后遍身肿。虽然分类极细,病证众多,但其辨证方法不外乎寒、热、虚、实,只是因症状的变化而定其名,例如,暴泻是由肠胃虚,暴为冷热之气所伤而卒利,故名暴泻;曩泻则是由秋夏晨朝中暴冷之气,热气在腹不得泄,冷热气相并,连滞不瘥,故名为曩泻[1]1196-1197。而诸泻利的治方,也不外乎总论中的“四法”,只是择药方面略有区别。

在痢证板块中,也是先总论痢证的分类、症状,主要引《幼幼新书》《茅先生方》、汉东王先生《家宝方》等的说法。痢证的分类众多,较于泄泻一证,其主要特点是所泻下之物:或赤或白,或赤白相间,或为脓血,或为纯血等等。其后又分别论述了八种痢――冷痢、热痢、冷热痢、白脓痢、纯血痢、脓血相杂痢、五色痢、休息痢以及脱肛证。而其治疗方药中,也包含了泄泻治疗的调寒热、收涩、通因通用、补虚扶正四法,只是方中又常常加入止血之品――炒槐花、炒地榆、炒艾叶等,此为其特点。

从上述两个实例可以看出,对所论述的每类证型,《万安方》作者所收集的资料极其丰富,证下分类详细,各家之说、诸家之方均有规律可循,虽然有一些相似、重复的地方,但作者仍一一列举,意在追求全面、完整的论述,以便于更加准确地指导儿科临床应用。这个规律在儿科部分各卷中均有所体现,这也是《万安方》儿科部分的学术特色。

3 《万安方》儿科部分内容的应用价值

《万安方》儿科部分对小儿诸病辨证论治的论述,其中某些内容在现代对中医儿科仍有指导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有些内容则略显繁琐,且有少数无稽之说,应该摒弃。现通过举例来论述《万安方》儿科部分的应用价值,并讨论如何应用的问题。

卷第四十“小儿二”,在第二十节和第二十一节分别论述了小儿龟胸、龟背的病因病机和方药。第二十节“龟胸”,首先引《圣惠方》之说阐述龟胸的病因:小儿龟胸者,缘肺热胀满,致使胸高如龟;多食热乳,亦能致此也。其次引张涣之论,提出了乳养小儿之法:凡乳母常捏其宿乳,常洗净乳,捏去热乳。若令儿饮热乳,损伤肺气,胸高胀满,令儿胸高如龟[1]1037-1038。最后列举治龟胸数方,均从清泻肺热、养阴润肺为治,清肺用桑白皮、甜葶苈、杏仁等,亦有以泻代清之法,用大黄、朴硝等,养阴用天门冬、百合等。

第二十一节“龟背”,首先引《圣惠方》、钱乙、张涣之说论述龟背的病因:由坐儿稍早,为客风吹著背骨,风气达于髓,使背高如龟脊之状也[1]1039。后列举数方,主要从温经、散寒、驱风为治,用桂心、独活、防风、麻黄等。

这两节对龟胸、龟背的病因阐述十分明确,所列数方的组方思路有规律可循,但在现今中医院校常用的《中医儿科学》中,将此二病归在“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3]当中,并没有对这两个病的详细论述,且分证论治中也只有脾肺气虚、脾虚肝旺、脾肾亏损的辨证论治,故《万安方》中这部分的内容值得中医儿科参考借鉴,其所论的病因病机可以启发开阔临床思路;但是,对于所列方剂,则应总结其基本组方思路和择药用药规律,根据临床症状加减变化,并不一定要照搬原方。

书中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内容,如《万安方》卷第四十五“小儿七”,论述小儿诸疳的辨证和方药,其中有五疳之说,后又根据症状的变化,分为十二疳以及二十四候,分类繁多,且每种疳所说症状繁杂,但考察其内容,均围绕疳病的病因――小儿肠胃细微、乳哺不和、寒温失宜、甘肥过度、损伤脾胃,致成疳疾等病因来展开,而五疳所述肝心脾肺肾之疳,基本涵盖其他各种分类的诸疳。这部分内容冗杂,不必完全继承其说,而应该抓住中心内容,才能真正便于临床应用。此外,在小儿无辜疳的论述中,作者摘录了“无辜鸟致病”的原因,言小儿无辜疳是由夜露儿衣于庭中,遇天上无辜鸟飞过,儿著此衣后致病。此属荒诞无稽之说,并无确切依据,应当摒弃。

笔者认为,《万安方》儿科部分相对于《中医儿科学》来说,前者不如后者全面、系统、简洁明确,故《万安方》儿科部分文献仅可作为中医儿科的一个补充,读者研读此部分内容,目的应在于寻求临床上更加丰富的思路。对于其中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应总结辨证思路,归纳处方用药规律;对于繁杂冗长和荒诞无稽之说,应当直接摒弃。

以上是对《万安方》儿科部分的学术渊源、内容特色、应用价值三个方面的初步探讨。而中医文献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梳理各个医籍之间的继承关系,考证源流,并考察其学术特色,发掘对现代医学有应用价值的内容,以帮助读者有目的、有选择地研读古医籍。笔者认为,《万安方》的儿科部分对儿科疾病的分门别类很详细,载方众多,某些内容仍然可以借鉴以开拓思维,在现代中医儿科临床中参考运用。但是,书中也不乏冗杂之处,少数方剂用药骏猛,或有毒性,也是必须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1] [日]|原性全.覆载万安方[M].影印内阁文库藏延享二年(1745)抄本.东京:日本科学书院,1986:1183-1184, 1155,1042,1046,1055,1059,1196-1197,1037-1039.

安全第一论文范文9

中陕核工业集团公司 陕西西安 710100

[摘要]本文研究的S公司是一家煤炭生产企业,在控制和防范煤矿事故时,比起技术和生产设置,安全文化发挥的作用更明显。企业只有做好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安全文化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本文探讨了S公司安全理念的提炼和贯彻,对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帮助。

1、研究背景

安全理念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层,也是安全理念文化建设中最务虚的部分,因此必须把这一步骤放在第一步进行。思想是人类所具有的、独特的意识,也是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在一切行为活动中,思想具有先决性的特点。从理论上讲,人们先有正确的思想,然后才有正确的行动。理念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外在体现。安全理念是人们以什么样的安全价值取向、什么样安全观点和态度去面对安全问题。正是基于,理念对行为活动的先决性、指导性的特点,通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常常把安全理念提炼和贯彻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

2、安全文化理念的提炼

作为一家大型资源生产企业,S公司非常重视安全文化建设。结合企业目前的安全状况、地质条件、安全管理历史、装备配备等,本文提炼出安全文化理念,可以表述为“生命无价,安全第一;“无人则安”以及“零事故生产”,具体含义如下:

(1)“生命无价,安全第一”

“生命无价,安全为天”这一理念是对人的生命的认识,突出了生命权这一最基本的人权,强调了S公司最基本的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保障职工的安全权益。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构筑强力有效地安全体系是生产经营的本质需要和必然要求,只有在职工的生命安全得到切实保证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

(2)“无人则安”

“无人则安”是S公司一个创造性的安全文化理念,主要是指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简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作业人员或者不用人,则安全保障系数自然得到提高。另外,“无人则安”也提醒着每一个员工,井下只要有人就是危险的,因此在从进入矿井的那一刻起,就要始终关注安全。

(3)“零事故生产”

“零事故生产”体现了超前预控的思想。大的事故往往是由小的事故而来,控制了每一次微小的事故,则可避免重伤、重残、死亡等恶性重大事故。美国安全管理学家海因里西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后,提出了“海因里西安全法则”:即在一件重大灾害的背后,有29件轻度伤害,还有300件有惊无险的体验。可见,超前预控、关注细节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3、安全文化理念的贯彻

S公司安全文化理念的贯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展大讨论活动,找差距,晒不足。

即在全体职工开展倡树安全理念大讨论活动。分为组织学习、自查自纠、征求意见和整改提高等四个环节,每个环节15天,共60天。如讨论效果不好,四个环节可重复再进行。

1)组织学习。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公司提炼出来的安全文化的理念体系,观看安全教育电视光盘,学习公司编印出来的《安全文化案例故事集》。在学习阶段,要做好宣传氛围的营造工作,在公司办公区、两个煤矿施工现场张贴安全理念、安全标语口号等。

2)自查自纠。通过学习,认真查摆自己在安全理念方面与公司的要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要求每名员工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自查报告。

3)征求意见。征求同事、领导对自身在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经验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每人发放征求意见表15份,要求每个人至少征求不少于10人的意见和建议。

4)整改提高。通过前述环节查找出的问题,撰写整改报告,认真撰写自身在安全知识增进、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技能提升、安全经验培育方面的具体措施。

第二阶段:开展宣讲活动,倡树公司安全理念。

开展宣讲活动,是宣传贯彻公司安全理念的重要手段,是将公司安全理念传输到员工心中的重要措施。通过宣讲活动,使员工了解、理解、熟知公司的安全宗旨、安全使命、安全愿景、安全价值观、安全标语口号,重视安全工作对于生命安康、家庭幸福的重要意义,逐步认同并内化企业安全理念。

公司建立安全职业培训师队伍,培训师深入各项目部、深入施工一线,对各层次人员进行安全理念的传输、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水平。

第三阶段:设立“树安全理念论坛”、相互学习提高。

大讨论活动和宣讲活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各分公司、项目部员工的安全理念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安全理念灌输比较好的项目部和分公司脱颖而出,此时要不失时机地设立“树安全理念论坛”。通过交流各单位开展树理念好的经验和做法,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之目的。

大讨论活动(60天)、宣讲活动(60天)之后,经验交流活动不少于60天。在这60天内要以每10天召开一次论坛的频率进行,形成各单位力争上游、人人争相介绍经验的良好局面。

此外,还应该发挥群体在企业文化理念贯彻中的积极作用。群体为了实现某一目标,由一些个体构成的集合体。在企业组织当中,有许多群体,这些群体的行为对企业安全和精神风貌的体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建设安全文化时,必须要依赖于群体的行为。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方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引导他们将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确保他们能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要求,使各项工作获得安全保障。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