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城市设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5 10:43:35

城市设计论文

城市设计论文范文1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

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兵.宏观化与微观化—转型期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J].城乡建设,2004(8).50—51.

城市设计论文范文2

1.1城市设计的涵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城市设计(Urbandesign)下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一般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进行的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是介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它又不等同于具体的建筑设计,它的研究范畴仅局限于城市形体环境的层面。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水平,创造和谐宜人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1.2城市设计的具体内容

城市设计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典型要素空间设计(中心广场,商业街道,居住区,滨水区等);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城市交通设计;城市环境保护设计;城市生态防护圈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设计等。

2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

1)创作性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特征。城市设计要实现具体的三维形态框架的建构,它必然是一个创作过程的产物。城市设计的创作过程是设计者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创作灵感交织,而形象思维则是城市设计的主要思维。城市设计的创作需要有城市设计的基本技巧,精通城市职能、形体及三维空间关系的处理。2)强调以人为本。即以具体的活生生的人为根本出发点,满足人的需求,以人的心理与生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城市空间设计的场所感、归属感,追求舒适和有人情味的空间环境。3)以城市意象为依据。城市设计中强调对城市历史、地理、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对其提供有生命力的城市机理延续;要求分析城市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城市地理位置的优劣势,与周围交通系统的联系。城市意象空间正是人对以上各类客观因素的综合反映。4)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建

筑学密切关联,而且还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法学和城市管理学等学科。城市设计是这些相关学科在城市物质环境设置、使用和体验这一结合点上的综合体现。借助多学科知识,城市设计追求空间形式上的统一与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与优化,社会生活上的和谐与协调。5)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只有空间而没有时间的环境是没有活力的。现代城市设计在使环境美达到具体化与视觉化的设计中,除了使用传统的三维环境视觉理论外,还在大范围内把人的时间运动与空间环境视为统一系统,将时间和空间概念从建筑范畴运用到城市环境设计中。

3城市设计的原则

1)表现的原则。即城市设计要反映城市的本质和内涵,要强化城市区别其他城市的地方特色,要形成有个性特色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景观,使它们成为城市的典型识别标记。2)相互协调的原则。即城市和自然之间、城市各部分之间、城市建筑群之间要相互协调。另外,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协调保护与建设、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的多重关系。3)有机秩序的原则。这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生物是这样,城市也是这样。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区建立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城市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规。

4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4.1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1)追求效益不同。城市设计主要追求环境效益。城市规划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平衡发展。

2)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城市设计强调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的生理和心理行为为依据,关注具体的城市生活与工作环境。而城市规划是以物质环境为出发点,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而制定的硬性控制指标,关注是城市整体的协调发展,它较少涉及与人的感性和活动相关的环境场所问题。可以说关注人还是关注物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分水岭。

3)形态维度不同。城市设计是城市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如建筑群体空间布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空间布置和设计等)。而城市规划是城市二维空间的总体安排(如用地规划、道路两侧平面安排等)。因此二者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

4)工作属性不同。城市设计工作属性属于艺术创作,强调环境人文因素,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如城市意象、室外空间、街墙界面、整体材质色彩等)。而城市规划工作属于技术经济规划,以城市建设法规为指导,注重各类技术经济因素(例如交通容量、功能分区、用地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数据)。

5)工作成果不同。城市设计工作成果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并附有具有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城市规划工作成果偏重文字性的法律条款、政策、方案,图纸是次要的。

6)参与人员不同。城市设计主要由建筑师和城市设计专家承担。城市规划是各种专家(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规划学家、地理学家等)共同合作的结果。

4.2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联系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密不可分。城市设计的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规划的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在涉及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等诸方面的同时,必然包含了对城市空间特征塑造的思考,没有“纯二维”的规划,而且规划的思想观念和意图也必须最终反映在城市三维空间中才能得以实现。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可见,它们之间交叉、重叠的领域涵盖了城市建设系统各个方面,两者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规划过程之中。规划的平面布局图,也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另一方面,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安排,又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从而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

5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区别和联系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是整体环境与个体形象的关系。两者在设计的规模、尺度和层次上是不同的。城市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它属于城市整体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的问题(单体、群体建筑在城市都是一个点),它属于城市个体元素设计。建筑设计虽然也要考虑环境效果,但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环境更多地取决于城市设计的效果而不是建筑设计的效果。城市设计以多重委托人和整个城市人民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公众利益和意志。建筑设计一般以单个委托人作为服务对象(大型公共建筑除外),主要取决设计者本人和委托人的目标价值取向。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这段话清楚地说明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的有机联系。这种有机联系体现了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设计解决的问题)和建筑空间形态(建筑设计解决的问题)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城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8.

[2]叶思儒.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论,www.baidu.com,2005

城市设计论文范文3

随着越来越大范围的地球环境污染侵袭人类,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深思阪神大地震结束后留给人们一个课题,在复兴计划中如何设计创造一个安心、安全合理的人居环境,并结合科学技术手段指导创作。即使这样综合各方面条件,也无法解决多样而又复杂的自然观念、生活观念,由此造成了很多不合理问题的出现。这时人们意识到城市景观设计与人的直接关系。日本能在城市景观设计上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应该说是国民整体对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意识的全面提高。我曾经在日本留学工作8年多,在研究生院读书的时候学的就是景观设计,在日本就职工作也一直是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内容,在学习与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充分认识到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日本的专利。中国在城市建设中也应该把城市景观设计放在首位,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因为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反映,全社会的人都应重视。在新时期条件下的景观设计理念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把中国建设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的环保国家,这一目标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对于城市景观设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必须能够给使用者之间提供相互交流、相互接触的活动场所,起到人与人之间心灵相互沟通的“精神家园”的作用。要通过对城市景观的设计创造出心理景观概念,与建筑和周边环境空间融为一体。起到表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融洽的景观理念,走入“人与自然共存”的新时代。

日本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的特点大致分为五个方面。

1.重视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

在人类的现阶段,对作品的表现是离不开地域文化根基的。作品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取决于此的。从日本城市景观设计看日本城市生活、文化,可以从中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在生活中的自然流露。无论是山村小镇还是大都市,景观设计都离不开它的地域文化根基。进入这样氛围的环境中无法不让人感受到地域文化内涵。自然与人的共存是日本景观设计理念。因此,这样的景观设计才有生命力。

2.利用有限的空间再创造

对每一位景观设计师来说,要想创造历史文化与自然景物的时空关系,即空间再创造,始终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对利用空间的艺术再创造,否则就会导致作品的失败。人们深知景观设计师创造的作品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使用者,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空间,景观应该与地域文化特点相结合,这样才是景观设计师的创造程序,在创造中使用者和地域文化是二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我拍摄到的日本城市景观实景图片中可以体会到这一点,“使用者,地域文化,再创空间”这就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人与自然共生

日本城市景观设计,可以说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存”的主题思想,这样的作品随处可见,我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共存”这样的概念并不仅仅只局限于对视觉形象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包括用身体去感受自然界中的一切,这就是现代日本城市景观设计中常用的理念,用中国人的语言表述就是“与自然对话”,日本城市景观设计都是在体现这一理念,城市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涵盖了视觉、触觉、嗅觉等等。就像大家看到的文中图片那样,为使用者提供了体验自然与人类文明的魅力场所和时空关系。这一点可以称得上是日本在城市景观设计上成功的法宝。

4.城市花园中,乡村桃园中

中国人常用“花园”和“桃花园”比喻美景和盛景,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理想化生活环境的向往。这样的城市景观意境在今天的日本可称得上是实现了。“城在花园中”的这一理念在规划设计上被日本设计师作为头等大事,也是衡量规划设计的最高境界,只有这样,才能把人们设想到的“理想”变成真正的“现实”。

5.用日本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成功之处,促进中国现行城市景观设计理念。

现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当中认识到了使用者与景观环境的相互关系,至少许多房地产开发商认识到了,管理部门认识到了,除市政规定的绿化面积外,开发商们为使项目能顺利进行,用很多思路去与设计师探讨景观与空间、小景观与城市大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是中国的建设走向成熟的开始。

城市设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景观设计;海绵城市;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作为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不容忽视。倡导绿色生态观念、弘扬绿色生态意识、建立绿色生态城市、确立绿色生态伦理,是我们走向新世纪面临的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中国的绿色生态事业任重而道远。海绵城市建设可以解决部分环境问题,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景观设计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什么样的景观设计才能配合和优化海绵城市建设呢?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

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概念

海绵城市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它是指城市大地能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同时弹性良好,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并且,在需要时城市能够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慢排缓释的控制目标。2015年4月2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根据地区得分,排名在前16位的城市分别是(按行政区划序列排列):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国家住建部2015年6月10日下发文件把三亚列入城市“双修”、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过去只有个别城市在极端恶劣的天气情况下才会出现内涝问题,而现在每年都会看到各种内陆城市“看海”的消息。在内涝城市范围的分布上,由北京向东南边蔓延,福州、合肥、南昌、武汉、杭州、长沙、成都等,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被大家戏称的“城市看海”现象。城市内涝出现的原因,首先要从雨水说起。要使雨水不至于成涝,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地吸收和排放。吸收雨水的最大功臣是土地,而排走雨水的任务也不能只落在管网上,还应有大自然河渠和冲沟,它们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城市土地硬化面积增加,土壤和雨水之间被钢筋水泥阻隔起来,城市原有的河道和冲沟也被逐年填平。解决城市内涝的办法要从恢复土壤下渗能力、还原河道和冲沟入手,应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到雨水的流汇规律,使雨水能够自然、高效、科学地运行,以顺应城市高效发展的节奏。首先解决“流”的问题。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模拟土地上的径流路径,可以找到雨水的流径,将流径图与现实场地进行对比之后会发现不同,其产生原因是现实场地中对自然流径进行的破坏或消解。其次,解决“汇”的问题。汇,其实就是将雨水存储起来,在有需要的时候加以利用。同样需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完成汇集地的选择,通常把雨水汇集地称作湿地,农田就是最基本的湿地。与此同时,通过雨水边沟、雨水花园、雨水湿地、下渗路面、雨水收集设施等低影响开发的手段的应用,使城市雨水汇流贯通,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解决城市内涝的手段。通过对雨水流和汇的控制,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海绵一样的功能,就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三、海绵城市建设中进行景观设计的方法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是改善环境、保护环境,景观设计也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如前文所说,正是因为雨水不能得到合理的吸收和排放,从而导致了城市内涝问题。那么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进行景观设计,关键点就在于对水的把握,要做到治城先治水。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景观设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建立自然防护林带,保持水土

在城市逐渐发展蔓延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自然山林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强烈,导致山洪、泥石流等现象时有发生,更严重的问题是山体对于雨水的自然渗透能力降低,山不能蓄水,也不能过滤水。作为美国国会和总统顾问的生态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曾说:“我们到荒野中与大自然遭遇时,不是要对自然采取什么行动,而是要对它进行沉思,是让自己纳入到自然的秩序中,而不是将自然纳入我们的秩序。荒野自然对于我们来说,根本不是一种商品。我们对荒野自然的需要,是在于我们欣赏它的内在价值,而非它的工具价值。”人类不能干涉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自然的自主性。有些人认为,毁了森林,可以得到木材,然后再种上果树和经济作物,还原绿色,岂不是两全其美?然而实际上幼小的果树和经济作物并不能取代森林中参天大树的生态功能,视觉上看确实绿了,但是如果植物的根系不够深入发达的话,是根本达不到水土保持和过滤的作用的。同时,要摒弃传统的“造园”意识,不要认为森林毁坏了,再造一个新的园子就可以取代它,应摒弃用观赏植物取代原生植物、用人工美学取代自然风貌的思想。因此,在景观设计上应建立自然防护林带,并结合山水的优势资源,设计穿越山林之间的河流,打造集山林探险体验、山林别墅会馆、度假和休闲疗养为一体的场所,使人们能更多地体验原生自然环境、培养环境意识,并实现山林的生物栖居和环境教育功能。通过对原有绿色植被的保护,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只有让山上的水变得清洁,才能保证流入城市的水是清洁的。

(二)完善城市中心带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基础设施主要应对城市水污染、空气污染、生物危机、游憩危机等环境问题。城市中心带的绿色基础设施非常丰富,包含绿道建设、低影响开发、滨水空间建设、水资源再利用、生态驳岸等方面。例如可以通过对城市绿道景观的设计,实现市民休闲游憩、文化体验的双重目的,绿道景观设计的重点可以放在以公园串联道为主体的绿道体系上。其次,在市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方面,通过生物滞留设施、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利用等方法,尽量做到低影响开发,以维持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再次,优化滨水空间界面,营造滨水活力空间、滨水运动空间、滨水漫步空间、滨水商业空间等,提升水景观设计。同时通过人工浮岛,植物过滤的方法,做到水资源净化和再利用。另外,城市中的不规则水岸空间和绿地共同串联起来的绿色游廊是城市中极具魅力的地方,它给人们在茶余饭后提供了短暂休闲游憩的场所,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然资源体验的需求。但是,以往的水岸处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硬质的护坡对于雨水的收集和排放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阻碍了雨水的渗透,加大了流径的负荷。因此建设生态驳岸尤为重要,在保证驳岸稳固的前提之下,水岸线处理得越简洁越好,尽量降低对自然驳岸的干扰。同时,通过使用多样性的本土植物和环保护坡材料,能够使驳岸既坚固安全又起到渗水保水的功能。

(三)保护湿地,注重湿地净化作用

近几年,城市洪涝现象在全国很多城市出现,网友调侃这一现象实现了足不出户“看海”。在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下,农田的大面积减少引发了城市雨洪调蓄功能的锐减现象,城市内的荒地也被商业开发利用起来,这导致了生物栖息地的丧失。物种不平衡引发了很多生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湿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直接改善因为农田和荒地丧失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同时,还可以结合功能湿地,开展湿地教育体验、休闲游憩等活动。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做到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湿地,最小程度地进行人为干预。结语海绵城市建设旨在改善城市环境问题,与之相匹配的生态化景观设计是实现其功能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生态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乃至于整个国家的建设都至关重要。设计者要抓住城市河湖景观综合规划设计的要点,详细研究生态河道构建体系及其规划设计与应用,实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为海绵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余利平 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东辉.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

[2]奈杰尔•邓尼特.雨水园: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田建林,张柏.园林景观水景给排水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4]希瑟•金凯德-莱瓦里奥.雨水设计:雨水收集•贮存•中水回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肖楚田,肖克炎,李林.水体净化与景观:水生植物工程应用[M].南京:江苏科技技术出版社,2013.

[6]贝内迪克特,麦克马洪.绿色基础设施:连接景观与社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7]克雷格•S•坎贝尔.湿地与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8]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9]陆健健.湿地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孙林,文庆玉,韩国辉,等.农田防护林的综合效益及对环境质量作用的分析[J].吉林林业科技,2011(1).

[11]邓荣鑫,李颖,张树文,等.农田防护林经营阶段的遥感识别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0(2).

城市设计论文范文5

山地城市道路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形多变,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各种安全事故,比如滑坡、泥石流等,再加上自然环境复杂,使得山地道路选线工作比较困难,道路交叉口较多,这样就对山地道路的设计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山地道路选线设计的技术首先,从道路选线设计来看,山地地形条件复杂,使得选线尤为困难。因此,山地道路在进行选线时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等级和标准进行。对于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来说,都要全面考虑地形地质条件,根据地形情况进行道路的设计工作。

(二)山地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技术其次,从道路横断面设计来看,山地的道路横断面包括路堤、路堑、隧道等对中形式,因此在设计横断面时需要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势情况将车行道和人行道安排在不同的平面之上,并且设置绿化隔离带,对道路进行阶梯状布置,从而增大道路的铺设面积,方便道路两边与建筑之间的联系。

(三)山地道路路基防护设计的技术再次,从路基防护设计来看,由于地质地形条件的复杂性,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一定要设置一定的防护措施,例如可以通过设计挡土墙来减轻土壤风化,还有在开挖时采取放坡的方式进行保护,在施工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勘察报告确定放坡系数等。

(四)山地道路排水设计的技术最后,从排水设计来看,在设计山地城市道路时,必须进行排水设计,建设相应的排水设施例如截水沟等防止水对道路结构造成破坏。

二、城市地下道路设计的技术问题

城市地下管线、地铁隧道以及地面建筑物、构筑物等对城市地下道路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比起地面道路来说情况更加复杂。所以在进行地下道路设计时,设计人员更要掌握相关的技术要点,对地下道路设计中的各种设计都要加以高度重视。

(一)地下道路线形设计的技术首先,在地下道路设计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线形设计问题,它包括平曲线中的视距问题,在地下道路设计时为了消除视觉上的偏差,要求采取必要的交通导行方案措施,以便缩短同向曲线之间的长度。

(二)地下道路排水系统设计的技术其次,地下道路应该设计出完善的排水系统,因为地下结构如果排水不及时就会直接影响到道路上的车辆及人员的安全,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道路设计时要在出入洞口出处以及地势较低的地点设计截水沟和集水池,同时还要设计反向纵坡,防止道路工程外的水流入地下道路中影响道路畅通。

(三)地下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的技术最后,在进行路面结构设计时,要求具备完善的系统,包括排烟、消防、排水系统,必要时还要设置发生灾害时的报警信号系统等,确保在发生火灾等灾害时能够尽快组织人员撤离地下道路。由于地下道路受到侧墙的影响,在行车时会产生较大的噪声,所以必须在地下通道中设置相应的吸音设备和隔音设施来降低噪声污染,减少噪声对行人的影响,为行人、车辆以及停车场等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为此,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具有阻止燃烧并能降低噪声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这样既能降低地下道路中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又能将人员以及财产损失降低到最小,保证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

三、结束语

城市设计论文范文6

传统联络箱开结构分析

传统10kV配电网中线路联络点的箱式开关设备如图1所示,该设备也称为联络开关箱。它是由一个开关室和两个电缆室组成,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体积小、部署灵活的特点,因此在配电网联络点应用广泛。由于采用了全密封的高压开关和全屏蔽的电缆接头,联络箱开的绝缘性能进一步提高,外形结构也进一步小型化,图2、图3为常用的联络箱开其中一些箱开为了实现自动化水平,在箱开配备了测控装置,可实现“二遥”或“三遥”功能。但这些互感器精度达不到线损监测的要求,因此需要更换为电磁式互感器。但是电磁式互感器体积较大,导致很难在电缆室安装部署。为了解决现有设备的不足,实现线损的精确计量,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智能联络终端改造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改造难度和施工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新型计量联络装置的设计方案

本文提出的新型计量联络装置外形和结构如图4所示。整个装置由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以及计量监测单元构成,其中电压传感器采用电缆插头型式的电子式传感器,该传感器由于采用电缆插头式的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可以直接与电缆相连接,避免了传统的接线步骤,可以有效提高安装更换速度。电流传感器采用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该互感器克服了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的缺点,它是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一种发展,其按照高阻抗电阻设计,在非常高的一次电流下,饱和特性得到改善,扩大了测量范围,降低了功率消耗,可以无饱和的高准确度测量高达短路电流的过电流、全偏移短路电流,测量和保护可共用一个铁心线圈式低功率电流互感器,其输出为电压信号,该信号不但能被测量,还能为计量联络装置的计量监测单元提供电源。计量监测单元具备远程通信能力,支持GPRS/CDMA/4G通信,支持无线接入计量自动化系统或配电自动化系统。该装置在实际安装实用时按照图5,图6所示的方式和位置进行安装。

城市设计论文范文7

提起大庆,人们自然想到“工业学大庆”,学的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也是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资源,可以说没有铁人精神就没有大庆的由来,没有铁人精神就没有共和国初期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大庆精神在大庆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也是大庆特有的文化。并且,这种文化根深蒂固,有很强的生命力。近几年,从大庆的城市文化设计建设和发展方面,不难看出大庆是一个具有独特内涵的城市。随处可见的“磕头机”像草原上的牛羊一样,在微地形绿化景观中若隐若现;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铁人建筑”“铁人景观”串联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所有这些形成了大庆城市文化的一大特色。大庆城市文化的重心应落在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上,因为这是大庆城市文化的代表。因此,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城市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大庆城市文化的独特性所在。

二、大庆城市文化展示的意义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因城市文化而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几十年来,大庆城市文化展示为突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一鲜明的主题,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一座座雕塑等都出自艺术工作者的智慧,展现了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这样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手法,无论对大庆市民还是到过大庆的人来说,都是无声的教育、无形的启发、无止的激励。激励和感召人们热爱大庆、服务大庆、向往大庆。这种文化展示也提高了大庆的知名度,增添了大庆的魅力。同时,也推动了大庆的经济、文化等发展。可以说,大庆城市文化展示深入人心、耐人寻味,富有教育意义,对大庆城市发展也具有催化作用。

三、大庆城市文化的现代展示设计方法

城市文化的现代展示设计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风格韵味也不尽相同。城市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大庆城市文化主要凸显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其中包括城市公共环境、城市建筑和展馆展示设计等。通过对城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以现代展示设计的综合与凝练,更好地塑造城市的形象,展现城市的魅力。

(一)改善文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公共环境涵盖多方面,包括软文化和硬文化。具体讲,一是形成立体文化即公共建筑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沿街建筑立面风格形式、城市公共小品、雕塑等;另一个是平面文化覆盖,通过图片、文字、电子屏、专题片等营造文化氛围。无论是立体文化还是平面文化,在现代展示设计上都应力求艺术性和独特性,从而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文化环境。

(二)研究历史传统,挖掘文化底蕴

作为大庆文化设计者,应了解大庆的历史,挖掘大庆文化底蕴,这样才能突出展馆展示设计主题。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为共和国献上厚礼,当时的省委领导提议把油井所在地大同镇改为大庆镇,后来将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1979年安达市更名为大庆市。这段历史是大庆文化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为大庆文化设计提供了基本依据。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与设计相结合。在展馆展示设计中,无论是整体效果还是局部细节,都应体现大庆文化的内涵与独特的韵味。例如,展馆内的地面设计可以通过采用火烧板、黑色烤漆玻璃等材料,来寓意石油作为城市背景基调,为当下的大庆城市建设奠定了夯实的经济基础。同样展台也可以错落有致,犹如“百湖”布置在油城土地上,中间穿插大庆的本土芦苇景观,与原生态自然产物相结合,既展现大庆精神又精致别样。提取具有大庆元素的色调,绿色、蓝色的运用使空间具有独特的湿地色彩,整个空间看起来有生动灵活的感觉。墙面的处理上可以采用竖条状装饰,使墙面有强烈的拉伸感,像瀑布一样飞流直下。还可以参照流水线模式,有条理、有秩序地进行商品的摆放,把整个空间塑造成一种犹如大庆人独有的钢性,这也是一种对铁人精神的传承,让世人透过展馆的内部设计去体会和感受这座城市的特殊魅力。大庆文化底蕴丰厚,几代人艰苦创业锤炼了大庆精神即爱国精神、创业精神、奉献精神,以及铁人精神,这些珍贵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设计上应突出这一主题,彰显铁人精神。只有纵观大庆历史文化,才能使大庆文化在展馆展示设计中更具有特色,并能更加有效地吸引人、教育人。在表现形式上,既要体现大庆的过去,也要展示大庆的现状,还要憧憬大庆的未来。

(三)科学规划,凸显文化特色

城市文化的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城市主题文化的挖掘、提炼、培植、加工的过程。城市文化对一座城市来讲具有特殊意义,它既是城市的生命与灵魂,也是城市塑造的核心。然而,城市建筑又是城市文化的主要承载者,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是城市物质文化的精髓。所谓科学规划,就是要把文化设计纳入城市建筑整体规划之中,与城市的发展同步。凸显文化特色,城市文化因有特色才会形成城市的品牌,成为城市的代言,同时也是城市的优势,更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大庆文化特色就在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大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文化,要凸显这一文化特色,在设计理念上要做到两个结合即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通过多种设计手法,渗透大庆历史文化、展示大庆现实文化;开发利用大庆城市的自然景观,烘托大庆文化、创设人文景观、弘扬大庆精神,由此突出大庆的城市个性。大庆铁人纪念馆是众多展馆中的典型代表,主体建筑外形由“工人”二字组合而成,俯视呈“工”字形,侧看为“人”字,象征这是一座工人纪念馆。主体建筑高47米,正门台阶共47级,寓意着铁人王进喜47年短暂而不平凡的人生。主体建筑顶部两侧为高高向上竖起的钻头造型,点明这是一座石油城市的地标性建筑,隐喻大庆油田奋发向上、永续辉煌的精神品质。并且体现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的主题,是现代设计象征性手法的完美体现,成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播基地和爱国主义的生动课堂。

四、结语

城市设计论文范文8

摘要:园林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设计

创建“园林城市”要求城市生态环境、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改善和提高。“园林城市”建设是一个宠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先行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

一、创建“园林城市”需要切实有效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现行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在指导“园林城市”创建中具有局限性。

(一)“园林城市”建设规划非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所能替代。

首先,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对绿化环境探究局限在绿化用地系统,易忽视其它用地绿化环境。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相关指标均远低于世界有关组织推荐的合理指标。鉴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内增避大片绿地是不可行的,为创建“园林城市”而占用郊区耕地的作法也得不偿失。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绿化空间潜力和提高绿地综合效益。其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对城市绿地作为居民主要游憩空间功能的熟悉不足。城区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调解城市生态环境和作为居民接触自然的游憩空间功能。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由于人口稠密,单纯生态意义的绿地几乎没有。防护绿地在现实中经常成为四周大量居民散步游憩区。

(二)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专业应加强相互渗透、协调。城市空间规划时常出现以下现象摘要:(1)绿化规划设计缺乏艺术文化特色和供居民游憩利用价值的植被空间;(2)囿于场地铺装图案、雕塑小品造型和建筑立面装饰设计,而缺乏环境保护规划缺少对空间机能和绿化调节效益的考虑。

(三)现有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对城市居民室外休闲生活内容、规律和活动空间的探究不够。当前,人们发展已改变原有单纯的“家庭——工作单位”式空间流动模式,并热切于走出居室、走向布满绿色和阳光的大自然——游憩、娱乐、运动和交流。加强对人类活动和城市环境相互影响机制的了解,加强对社会休闲生活和社会文化建设相互影响机制的熟悉,城市由物质文明观念向生态环境、精神文明观念转变的人文主义思想。

(四)城市生态理论指导城市建设的可操作性较弱。城市(市区)是物质、能量、信息交流最活跃和最开放的空间系统,人类现有的知识水平难以对其进行定量的探究把握(例如美国“第二生物圈”试验失败的结果,表明人类对生态的熟悉还很肤浅)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综合建设需要探索和运用具有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居民活动、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系统探究。

二、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概念的建立

我们认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是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美丽、空气清新、阳光充沛、人和自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它具有以下涵义摘要:

(1)可持续发展观念摘要:“绿色”作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词、被国内外普遍认可,相对于“森林”、“田园”等提法,确切地表明了现代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理念。

(2)是城市工业、商业、基础设施、交通、仓储等城市设施集中的用地空间以外的开放型用地空间。

(3)人文主义思想;绿色空间系统包括绿化、自然环境和空间内人群行为的双重意义。

(4)整体环境观念摘要:对城市环境各种要素(物质、形式、精神)的整体综合探究。

a.物质要素——植物、阳光、空气、水、设施、人;

b.形式特征——外形、大小、规模、质量、功能;

c.精神风貌——艺术、气质、文化意韵。

(5)系统观念摘要:相对于现行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中的“点、线、面”用地概念,针对城市空间不断立体竖向发展的态势,提出“点型、带型、场型”空间概念。并将各种类型空间作为有机联系的大系统,综合运作规划学、园林学、环境学、建筑学、生态学、行为学、社会学、美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理论知识,对城市空间进行系统探究和规划设计。

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和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环保环卫规划、风貌特色规划、城市设计构成互补关系。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列规划和环境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保环卫、人群行为、艺术特色、景观风貌等探究。其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主要内容摘要:

(一)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在调查探究基础上,制定城市空间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环境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特色风貌等目标。借助“3S”等新技术,在定性基础上逐步高度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二)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探究和猜测。对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进行调研和趋向猜测摘要:

(1)价值观、心理需求、文化取向;

(2)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等);

(3)人群在城市绿色空间系统中流动、集散、停留时间等规律;

(4)休闲方式选择和休闲文化取向。

(三)绿色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空间进行调整,形成“点型、带型、场型空间”相结合的空间系统。绿色空间包括;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地带、运动场、游乐园、城市广场、主要街道、大型建筑庭院、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规划要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探究,做出定性、定量规划。

(四)绿色空间功能规划。绿色空间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散、停留、展示、分隔、交通)、和人通、文化艺术表述等各项功能。规划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认定。

(五)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控制下充分考虑绿色主要空间进行艺术风格、文化主题等方面规划。

(六)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绿视率、郁闭度、叶面积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植被特征加以规划定。

城市设计论文范文9

论文摘要: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广场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很多意见认为我国的城市广场的设计正陷入雷同的误区,笔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分析。

城市广场不仅有满足人们视觉审美的景观,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个城市文明的缩影,并逐渐成为人们旅游、休闲、交流的理想场所,大大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城市广场的出现最早是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广场正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中心和某种意义上的象征。它不仅是一个城市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特别是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在我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广场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各界议论颇多,有一种意见较为突出即认为我国的城市广场的设计正陷入雷同的误区。笔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作“广场八股”现象,还有人开玩笑地概括当今的城市广场: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机关。城市广场的雷同化现象,基本上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一、滥建问题

作为“城市客厅”的广场是城市空间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场的开发和建设正迅猛地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从北向南,十几年间,几乎遍满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其中不乏有一批优秀作品的呈现,然而滥建浪废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在很多地区,城市广场已经成了政绩广场,某些城市领导爱讲三年要变样,五年大变样,只是一味地地抓硬件建设,短期内抓完了标志性建筑,又抓广场建设。这种广场只会考虑气派、豪华,钱花得很多。对百姓生活却无益。和现在网上热传的“乡镇书记坐红木龙椅”现象相似,某些贫困市、县,每年都向上申请扶贫资金,然而却在某些方面大张铺费,耗资几百万几千万建一个大广场,有音乐喷泉和花岗石铺装,检查团来的时候,就象征性地表演一下音乐喷泉,平日里寸草不生,烈日下温度灼人,根本起不到一个城市广场应有的使用价值。更有甚者,有的城市广场建好了,上面领导看了不甚满意,地方官领导头脑发热,屁股一拍,拆掉重建,劳民伤财。城市广场滥建问题突出,究其原因反映出部分地方官的政绩观,急于在任期内搞一些形象工程。而这种现象,不光是—个体制的问题,更是一个应该从深层次去挖掘的问题。这里就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政府应该转变观念。不要只从局部利益出发,要为大局考虑,特别是不要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看重的是重拆、重建、加大规模的利益,而作为人民的政府,应该好好审视自己的职责,保持头脑的冷静和清醒,真正从人民利益出发,杜绝滥建现象。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一切决策,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目前浙江省几个市提出了重大事项市民参与制度,网络等媒体广泛征求意见,可以避免少数领导的错误决策,城市广场滥建问题可以得到遏制。

二、大与小,即尺度问题

城市广场面积大小的确定,一般来说,城市越大,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也大;城市小,市中心广场也不宜规划得太大。片面地追求大广场,以为城市广场越大越好、越大越气派,那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作为时代产物的大尺度城市广场,其巨大的空间匮乏的功能、呆板的形象已与当前的市民生活不相适应。有人拿天安门广场的宽阔和成功作例,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它两侧的建筑,如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后又建立了纪念堂,这些建筑物丰富了广场的内容,增加了广场的层次,使人并不感到不空旷。一般来说,广场四周建筑物低,广场显得开阔、通透。广场四周建筑物高,处于高宽比1:2左右时,广场更显得有内聚感。此外,广场四周建筑物少,绿化多,广场显得广阔、通透;广场四周布满,广场显得封闭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例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等,是举世称颂的佳例。总的来说,大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应有较大的比例尺度,小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宜用较小的比例尺度。

充分利用临街转角处的建筑物留出的一部分空地,或是两座建筑之间的空间,建设一些分散的、小规模的城市广场。或称中心花园广场,不但可以节约资金,疏散人流,而且它们在城市空间中还具有视觉心理上和环境行为等多方面的调节和缓冲作用,为单调的城市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景观。位于深圳地王大厦一侧,解放路和深南大道相夹的三角形广场,就是一个典型的称得上是小巧玲珑的小型化广场。在这边角空间的弹丸之地,不仅疏散了大量出入地王大厦、购书城等建筑物的人流,而且仅有的几棵棕桐树和环状的花坛,又使这狭小空间充满了变化和情趣,为周围高楼林立的都市空间营造出一片温馨的休憩场所。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广场的优点所在,而且在当前节约能源与材料的口号下,规模的小型化也是尤为必要。

尺度问题也是一个专业问题,笔者建议地方政府邀请专家参与,特别是请一些大家发表高见,制定城市规划要统一考虑,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通过媒体信息展开讨论,提高全体市民的参与率和认可率,然后通过地方人大以法律或决议的形式确定下来,不得随某个领导的意见任意变动。

三、文化特征问题

城市广场作为一种独特的空间形式,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城市广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由于各自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城市广场的功能及其文化内涵也表现出重大的差异。

我国过去的建筑总是沿着建筑红线、边线垒墙造屋,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建筑是绝对主体,它给外界展示的只是其高度、线条、颜色,给人以一种无名的压抑感。而西方国家广场历史悠久,数量也很多,广场往往是一个城市建筑艺术的中心,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广场都是城市最漂亮、最精华的地方。这些城市的广场不论什么类型,几乎都是多功能的,充分考虑了市民活动的需要。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政治性广场平时也是百姓活动的地方。在法国,除监狱和公墓外,一切都是完全开放式的设计,人们能够充分共享阳光下的空间。西方的城市广场设计影响深远,向人们展示的则是一派全新的景象,走出了一条环境设计取代建筑设计的新路。

然而,目前国内广场设计却面临着着丧失独特风格的危险——大城市追西方,中小城市追大城市,互相模仿攀比,致使一个个广场大同小异。有人说,一个失去传统文化根基的民族,是一个肤浅的民族,一个失去历史遗存和记忆的城市,是一个令人悲哀的城市。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历史物质遗存,是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法再生性。

在弘扬传统的文化特征和借鉴一些优秀的先进文化的问题上,我有两点看法: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挪威的波根市的欧莱·布尔广场由4000块各种灰色的石板组成,铺地颜色和图案向广场四角产生渐变。铺地的灰色石板共6种成色,在雨中可以很明显地显示出来。波根市是一个多雨的广场,每年平均降雨2500厘米,铺地石板湿润时可以显现出丰富而微妙的颜色、质感和纹理图案的变化。整个设计诗意地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探索石头材质的细微变化和简单外表下设计的无限可能性,为城市创造出具有地方气候特色的微妙广场质感,这和很多城市景观设计的思路有根本的不同。笔者浅述中国城市广场设计雷同化的三个问题,旨在探索城市广场建设的决策权以及规模大小、尺度比例和人脉文化渊源的内在联系,借鉴国内外城市广场设计的成功范例,希望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拍手称好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城市广场。

参考文献

【1】朱淳,邵琦.景观设计基础【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