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5 10:43:38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范文1

2.大型海岸社区建筑设计中的健康理念探讨曾鸣富

3.工业与民用建筑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朱铁,周秀民

4.建筑水电安装工程中质量失控的原因与解决措施翁仁修

5.长春皇宫建筑复原保护模式分析尚伶燕

6.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探讨研究施可夫

7.浮法玻璃生产线产品的质量控制杨崇彪,苗中林,唐小桔,姜斌

8.桥梁结构物的冬季施工探讨宋丹凤,劳冬

9.合理低价中标方法探讨张梦舟,赵永华

10.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胡金红

11.钢架桥梁结构预应力箱梁的施工控制洪文耀

12.浅谈商品混凝土现浇板裂缝问题与控制苏伟

13.建筑物结构加固施工法的选择及成本控制探讨程建辉

14.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发展趋势探讨郭健

15.浅谈冷库建筑施工及监理质量控制牟宏

16.水电站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基本要素张亚明

17.建材发展导向(下) 浅析沥青混凝土公路的养护胡元康

18.施工招标中工程量清单的造价审核要点探讨熊学礼

19.软土地基松木桩加固两种计算方法比较宋欢艺

20.浅谈公路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控制李桂贤,常永琴

21.论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姚文威

22.探析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凌莉群

23.浅谈大体积泵送混凝土的施工韩冬妹

24.核子法和灌砂法测量土干密度的试验分析曹流

25.浅谈高速公路桥梁伸缩缝施工体会金龙

26.浅谈工程机械故障的预防王会春

27.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浅析李卫国

28.保证预拌混凝土质量的措施明海林,陈洪波

29.关于施工项目管理的全面分析邓云

30.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浅析马悦茵,张利娟

31.工业厂房施工中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刘莹莹,高红丹

32.火车站地下通道施工事故探析张利娟,马悦茵

33.荷湿旋流分离器试验系统设计及研究查文炜,葛友华,倪文龙,沙艳敏

34.浅谈钢结构的发展及应用刘巧静

35.铁路路基冻胀的温度场数值分析刘芳宏,于春海

36.淠史杭水资源承载能力初步分析吴倩

37.北方城市住区休闲活动及其空间研究黄海滨,付春芳

38.综合机械自动化在煤矿上的应用肖玉峰,刘庆军

39.本溪石膏矿采区巷道布置及回采工艺的比较分析梁成友,聂增明

40.浅谈高速公路水泥砼路面破坏的原因及其防治办法徐鹏,宋丹凤

41.浅谈装修材料的环保要求尹颜丽

42.浅谈施工企业ISO9001贯标认证工作的有效进行惠文荣

43.景观工程中花岗岩石材施工常见病症及其对策石晓敏

44.论旧路改造中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及施工工艺王永正

45."时空效应"在基坑附属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彭立梅

46.论多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林幽文

47.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芳

48.论现代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徐晶

49.运用QC方法根治石膏板吊顶质量通病储建

50.建筑结构设计解析陈洪波,明海林

51.平开多腔室塑料门窗型材在建筑节能中的优势张荣伟

52.浅析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刘启胜

53.体外预应力及碳纤维联合加固旧桥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马立军,廖胜斌

54.建筑地下室防水问题及改善措施张继成,刘勇,郭玉峰

55.关于钢结构的发展研究王巍

56.路基翻浆的成因及处治胡杨,周秀民

57.电力企业状态检修与可靠性浅析王志君

58.论电厂设备基础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林宏彬

59.客户关系在电力市场营销中的探讨研究赵秀芳,闫春蕊

60.浅谈低压配电线路的断线保护王义刚

61.中央空调调试检验及质量的重要性游文广

62.用组态王实现机房监控张润滋,潘亚波

63.对电网运行技术分析建材发展导向(下) 李忠建,李忠涛

1.EPS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控制分析张吉

2.软土地基桩基承载力对比试验分析安建平

3.大跨度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梁施工探讨林添忠

4.桥梁嵌岩桩基桩底部沉渣的处理孟杰

5.加强财政投资项目审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林健

6.厦门文兴路隧道施工过程的支护力学行为研究杨锋

7.浅谈深基坑地下水和土层锚杆的监测汤国兴

8.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要点张静

9.渐行渐远的古风——浅谈旅游业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罗意云

10.浅析高层结构的模板工程施工孔德荣

11.论节段拼装梁湿接缝现浇与体系转换王发盛

12.浅析建筑外墙渗水及其治理何婉玲

13.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问题研究钟岚HttP://

1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质量控制探讨郑云贵

15.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张玉宇

16.控制赣鄂隧道快速施工的关键工序庄全贵

17.高层商住楼转换层施工探讨何武英

18.房地产开发中造价控制的探讨郭玉盆

19.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施工技术的应用余波

20.大面积彩色混凝土的施工技术研究李名节

21.建筑给排水工程消防泵房设计探讨张宗宁

22.浅谈超高层屋面钢结构的设计陈德平

23.基于消费心理的商业空间设计李华

24.论"景观施工图乃创造的过程"——以《广西天峨县独山堡体育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为例宋玉福,欧阳建友

25.超高层商务大楼建筑设计方案朗朗

26.混凝土在工程补强加固中的技术分析陈国鼎

27.浅谈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陈玫佳

28.钢网架在水泥厂输送栈桥上的应用陆家骐

29.公路沥青罩面结构设计应用分析何东光

30.地下室预应力混凝土板与梁施工技术纪华跃

31.浅谈大口径沉管灌注桩的应用林峰

32.浅谈同安森林公安派出所建筑结构隔震设计的实施分析邱国安

33.浅析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施工工艺陈德辽

34.超声波探伤在建筑钢结构检测中的应用沈晓治

35.浅谈沉井设计、施工在市政构筑物中的应用王亚根

36.DX桩的检测技术研究与展望褚光

37.超长细杆预应力砼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探讨陈开顺

38.建材发展导向(下) 地下室施工技术及要点探讨张伟

39.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渗施工技术探讨庄晓华

40.对预应力锚杆在基坑边坡支护中的运用叶毅

41.抗浮锚桩应用的若干问题探讨张卫闽

42.南方地区外墙节能保温技术设计探讨朱贺国

43.C25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工艺控制陈震斌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 项目技术探讨 效益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2-0223-01

互联网技术在工程项目技术探讨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项目技术探讨水平,为工程项目技术探讨工作带来了很大便利。通过互联网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发挥效益。

1 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概念

工程项目技术探讨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互联网的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过程中,以全体人员及其工作流程为中心,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全体目标的实时化、智能化的技术探讨控制。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可以将项目工程的所有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商及其工作人员联系到一起,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实时畅通,方便工程的技术探讨。

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可以通过高科技技术,实现工程技术探讨流程的自动化运行。在工程项目技术探讨过程中,计算机等设备可以将工程的工作进度、工程质量技术探讨要求等信息及时给相关责任人,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互联网工程项目技术探讨有效地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有利于对工程项目施工的技术探讨,也可以实现对工程进度的技术探讨和控制。

2 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的优势

(1)为项目经理提供良好工作平台。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是在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的基础上而产生的,项目技术探讨中,项目经理是技术探讨的核心,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时了解工程进度及工程各环节的详细情况,这样就可以及时有效掌握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因此,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有利于充分发挥项目经理的工作经验,提高项目技术探讨水平。(2)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一般是通过计算机等网络平台组建的,这种平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工程项目技术探讨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更多的企业、人才参与到项目之中,以适应项目要求。可以实现企业的快速“融合”,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3)具有很强的活力。互联网是青春的,大多数的互联网用户为青年人,青年人具有很强的活力和创造力。在项目技术探讨过程中,青年人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通过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将部门的工作效益与他们提供的服务质量联系到一起,这会促进各部门展开竞争,激发出该组织的活力。(4)充分利用社会优势资源。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可以将在项目工作中具有较好成绩、信誉的企业单位纳入到项目工作评价中,集中这些企业资源的优势。在工程项目技术探讨中,充分利用这些企业的长处,并协调好各优势企业之间的配合,实现企业强强联手,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工程项目。(5)加快企业技术探讨中的信息交流。在工程项目技术探讨过程中,由于涉及到众多的主体,项目技术探讨人员又不能将每个人(企业)的信息进行详细的了解,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自动筛选,选择出合适的人才。同时,在项目技术探讨中,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信息的流通速度,避免出现信息失真的问题,便于工程项目技术探讨。通过互联网技术,项目技术探讨人员可以对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并指导相关的环节负责人及时开展工作,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面技术探讨。

3 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的开发研究

(1)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的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研究深度不够、质量不高,会严重影响工程项目技术探讨工作。在企业技术探讨工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地提高项目技术探讨中信息流通效率,有利于项目技术探讨人员对工程项目实时监控。在项目工程技术探讨过程中,互联网可以将各优势企业单位联系到一起,共同协作,拓展公司业务,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建立科学的工程项目技术探讨机制,便于技术探讨工作的开展。(2)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组织结构。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的组织结构是以工程项目为核心,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各设计院、施工单位、供货商及工程监理单位联系到一起,进而组建成一个网络式的企业组织。企业中的各单位可以将工程进行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给项目技术探讨负责人,实现系统对项目技术探讨信息的实时收集。而且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将具有良好信誉和技术的企业组合形成一种虚拟的企业组织模式。(3)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的运行模式。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的运行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在该运行模式下,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工程项目技术探讨中所涉及到的图纸、文件等信息资料均以电子信息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系统之中,通过互联网发送给相关责任人进行审批,相关部门的责任人也以电子信息的形式进行回函和审批,这种电子化的技术探讨模式,大大提高了企业技术探讨工作效率。(4)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程技术探讨水平。在工程技术探讨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节约资源,减少项目运营成本。而且互联网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通过网络可以减少工程各环节的衔接时间,大幅度缩短工程施工期限。而且互联网技术可以对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有效提高了项目实施过程的透明度。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工程资金投资的有效监督,实现工程透明化技术探讨。在项目技术探讨中,使用互联网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4 结语

互联网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提高了工程项目技术探讨水平。它可以对工程施工技术探讨信息的实时,也可以实现工程施工情况的实时监控,同时,也有效缩短工程施工期限,提高信息利用率。因而,在工程项目集成技术探讨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必将为技术探讨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对社会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小聪,刘官民.基于WBS的关键链项目技术探讨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方法[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07).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范文3

针对当前广大高职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内涵和途径的错误认识,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以高职建工专业课程《施工技术》为例,提出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发建筑施工仿真实训系统,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三个整合措施,以期为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深层次融合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关键词:

高职建工;信息技术;融合;课程改革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上,高职毕业生需要面对具有较强专业理论背景的本科毕业生和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中职毕业生的双重挤压。因此,高职毕业生必须在专业理论背景和专业技能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才能取得竞争优势。与一般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毕业生有基本够用的理论知识和明显较强的动手能力;与中职毕业生相比,高职毕业生有明显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不差的动手能力。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一种现代化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从而实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高职课程建设如何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与思考。本文以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4年度课题《面向岗位群的信息技术与高职建工专业课程深层次融合实践研究》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改革和在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期为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深度融合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整合存在的错误认识

尽管在我国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整合已开展多年,但广大高职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仍然存在种种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少数教师至今还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作一种时尚,不清楚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不少教师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看作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方式;更多的教师则是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完全等同,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或者课件即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归纳起来,上述错误或片面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不清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2)不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3)未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途径。这些观点不仅反映出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缺乏了解,还表明他们对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尚处于一知半解状态。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建工专业课程深层次融合的实践

近年来,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其他院校多年的教改实践探索,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4年度课题《面向岗位群的信息技术与高职建工专业课程深层次融合实践研究》组,一直致力于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对探究性教学的方法、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

(一)课题相关介绍

本课题组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施工技术》为载体,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融合,力图通过整合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以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同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的。本课题组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为理论指导,紧紧围绕“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融合,运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努力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结合《施工技术》课程特点,通过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深层次融合创建支持“主导-主体相结合”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力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学生、教师、教学媒体、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起全面互动的关系。

(二)整合的具体方式

1.有效运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一是用于创设近似真实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比较深切的感受与体验;二是用于突破重点、难点。工科中的抽象概念、原理、法则等,往往难以仅通过教师的口授、板书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基于此,课题组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例如,对建筑施工方法,采用三维动画模型。通过恰当应用多媒体课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2.开发建筑施工仿真实训系统

施工类教学单元存在校外工地安全要求高(学生校外工地实习不方便)、校内实训设备重复利用率低、训练评价不及时等因素,造成教学效率低、学生技能水平难以提高。为解决上述问题,课题组结合前期教学实践,主要研发了建筑施工仿真实训系统软件。该软件构建了一个仿真教学平台,以三维动画生动、多角度地展示桩基、脚手架、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等部分工程结构构造,同时通过虚拟工作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自主进行仿真实训及考核。

3.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

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可以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网站包含本课程的电子教案、教学视频、施工录像等相关教学资源。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此外,网站还设有网上辅导、答疑、讨论版、在线测试等栏目,要求学生自主测试、个人之间、小组内、班级内进行在线讨论、协作交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基于精品课程网站的探究型学习模式。

三、结语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融合,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主导—主体”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陈扬 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红亮.谈高职课程体系特色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5,(29):51-53.

[2]刘德恩.论高职课程特色[J].职业技术教育,2001,(16):18-19.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47-48.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范文4

关键词:人才评价 文献计量 科学评价 信息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人才评价是人才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不断构建与完善人才评价与使用机制是新时期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多年来,在国家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随着人才引进与用人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持续发展,人才评价工作与研究取得了较快进展,相关学术成果不断产生。鉴于此,本文选取2000年以来国内人才评价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考察研究热点和提供相关对策,旨在为今后国内人才评价领域科研管理与学术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式

本文研究样本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根据本文研究主题,选取“人才评价”为检索词,同时选择“篇名”和“关键词”两个检索项以及全部学科主题进行模糊检索。经过人工清洗处理数据,共得到2000 2015年间在中国大陆发表的CNKI论文数据1532条。数据检索与统计处理日期为2016年5月8-10日。本文主要利用词频统计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Excel和Ucinet软件统计处理数据和绘制知识图谱,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方式,考察国内人才评价研究发展态势与热点领域。

二、研究态势分析

CNKI论文数各年度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知,发文量总体上保持逐年稳步增长态势:最初缓慢递增,自2009年开始激增,同时达到年均水平(年均发文量约为96篇),自2010年开始基本持续稳步增长,直至2014年达到峰值水平。上述数据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积极推进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人才评价工作与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并且稳步发展。尤其是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人才观念与人本理念在各行各业逐渐增强,各企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与科学管理,各类用人制度与考评机制改革不断推进,促使人才评价研究与实践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尚未达到完全成熟与深化转型阶段,有待于重大理论突破与创新成果转化。

三、研究热点分析

基于词频统计排序的高频关键词(词频≥17)分布情况如表l所示。选取词频排在前100位的关键词构建100*100的共词矩阵,利用Ucinet软件绘制共词聚类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通过共词聚类和论文主题分析,总结出以下国内人才评价研究热点。

1.人才评价基本理论研究

国内多数学者主要探讨人才评价的概念、目的、作用、特征等;人才评价的对象、内容、标准、原则等;人才评价的观念、要求、模式、机制等。近年来,一些学者运用全社会功能分化、生态学生命周期等相关理论,或者基于知识管理、市场经济、模糊思维等不同视角,探讨人才评价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作用意义、机制创新、观念转变等。此外,不少学者针对具体行业领域或各类人才特点,从微观角度探讨高校、企业、科技、高管等不同领域或类型人才评价相关理论问题,具体涉及人才培养绩效、人才创新能力、人才开发管理、人才聚集效应等方面。相关研究如康海燕\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价值哲学理论,在评价本质与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创新型人才评价的目标确立与机制构建等问题。

2.人才评价指标与体系研究

国内很多学者从理论方法层面出发,探讨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原则、方法、内容、维度、模式等;从应用操作角度出发,探讨人才评价指标的合理选取、权重分配、统计处理,以及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要素、设计思路、具体应用、实施保障、主要问题、改进对策等;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探讨相关指标的功能与特点及其在人才评价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此外,不少学者运用专家调查、加权平均、功能评分、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等不同方法,探讨人才评价指标的选取、赋值、权重分配以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或改进等。相关研究如彭珍等以科技人才发展过程中的科研大数据挖掘为基础,构建了以质量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为实现科技人才评价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3.人才评价方法与技术研究

国内部分学者运用一些经典理论与量化指标,或者基于社会网络与人际关系视角,探讨信息计量、科学评价、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在人才评价中的具体应用;一些学者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或评价中心技术,探索人才评价量化方法改进与实际应用。近年来,不少学者结合灰色系统、模糊数学、系统协调等先进理论,探讨人才评价方法改进、指标选取、数据处理以及评价体系或模型构建与改进,如模糊综合评价、灰色优势评价等模型;有的针对特定评价对象或目标,提出一些人才评价新方法技术,如能力绩效矩阵法、复合DEA评价法等。相关研究如罗兴鹏等提出了一种知识型人才不确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了不确定性等级和相应管理策略,并且通过具体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4.具体领域人才评价实证研究

目前,国内人才评价对象比较广泛,具体涉及教育、科技、医学、财会、管理、党政、金融等众多行业领域,广泛来自公司企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党政机关、科研机构等多个类型机构,基本涵盖创新型、专技型、领导型、学术型、应用型等多种人才类型。其中以高教、企业、科技、高职、创新等领域人才评价为主,注重结合具体行业发展状况与不同类型人才特点,有针对性地探讨人才评价理论与方法以及开展人才评价实证研究。针对不同评价目标与内容,人才评价实证研究涉及人才能力或素养、人才绩效或价值、人才培养模式或质量、人才发展或成长环境、人才资源开发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绩效、人才流动或流失,以及区域人才集聚度、竞争力、吸引力和人才胜任力、创新力、利用率等层面。

(1)高校人才评价。主要针对高校教师或教职人员,少数针对大学生等群体,具体涉及创新型、学术型、应用型等不同类型人才。有的从基础理论层面分析高校人才评价的目的、意义、功能、特点、原则、内容等;有的从方法技术角度探讨高校人才评价的基本标准、指标遴选、体系构建、模式开发、系统构建等;有的从高校工作实际出发,探讨人才评价的发展现状、主要问题、机制建设、思路对策等;有的从具体评价内容或目标出发,探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或质量、人才引进或遴选、人才综合素质或能力、人才教学或科研绩效、人才培育或发展环境,以及人才胜任力、影响力、发展性等评价机制、原则、方法、体系等。相关研究如李远明等运用文献计量与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学科型人才模型与学科团队可视化网络,通过实证方式对高校领军人才进行了揭示与遴选,为高校学科建设与人才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企业人才评价。主要针对生产制造或社会服务等各类企业,具体涉及建筑、电气、石化、金融、旅游、物流、医药等行业领域,以及高技能、创新型、管理型、应用型等类型人才。有的从基本理论角度分析企业人才评价的原则、标准、方式、流程、机制等;有的从方法技术层面探讨企业人才评价的指标体系、模型构建、模式创新、具体应用等;有的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或工作实际,分析人才评价的进展现状、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对策建议,或者有针对性地探讨人才培训模式或绩效、人才创新绩效或环境、人才竞争力或吸引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孵化效率、人才流失风险等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机制等。相关研究如包兴先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校企合作视域下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专家调查意见进行模糊层次分析以及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最后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3)科技人才评价。具体涉及来自众多行业领域和企事业单位或社会机构的应用型、创新型、研发型等不同类型人才。有的从科技人才评价的概念、意义、原则、标准、方式、体制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有的通过考察国内外科技人才评价或选用等领域研究进展状况,探索国内科技人才评价模式或体系等现存问题及其成因以及改进思路或建议等;有的从方法与操作层面分析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涵、设计原则、指标选取、数模构建以及评价实施方法、维度、流程、注意事项等。相关研究如冯涛等运用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约简与重要度原理,结合实地调查与访谈对原始指标进行了筛选与赋权,进而构建了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为科技人才选拔与培养等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研究建议对策

针对今后国内人才评价领域科研规划与学术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对策,以供相关机构参考借鉴。

第一,时刻关注国外人才评价研究进展与动态,广泛吸纳利用相关领域成熟理论与成果,紧密结合当前各项人才政策与人才工作现状,继续深化基础理论研究,积极探索理论创新突破,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建构;注重运用多元化和综合化视角,探索多领域与跨学科研究,不断拓展研究内容与领域。

第二,充分吸收相关领域新近方法技术,注重综合运用多种现有方法技术,不断改进优化评价方法与指标,逐渐重构完善评价体系与模式,促使人才评价结果更加准确有效;实时跟踪新技术与新工具研发动态,加强人才评价技术与系统开发研究,积极探索功能完善且适用性强的人才评价模型或系统。

第三,积极借鉴国内外实践典范与成功经验,不断加强国内外工作交流与学术合作,及时把握当前各类人才特点与人才工作需要,紧密结合具体行业发展情况与自身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工作;加强人才评价实证研究,重视评价绩效及时反馈与测评,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与改进绩效。

第四,紧密结合当前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背景与进展,不断适应人才类型多样化、人才工作复杂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等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复合型、创业型、知识型、国际化等类型人才以及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移动通信、生物科技、医药卫生等尖端科技和重要行业领域人才的评价工作与研究。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范文5

2.浅谈怎样当好施工建造师彭冬梅,孟卫强

3.浅谈浙江农民住房建设管理与服务的几点建议齐浩男

4.浅析海洋工程EPC模式下的管道专业管理袁浩

5.强化监理内部管理,提高监理服务水平钱伟忠

6.浅析如何加强施工成本的管理王保松

7.创造条件,培育市场,把流失的电影观众再请回来王树国

8.高校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探讨王敏敏,王莹

9.煤矿回采工作面矿压与顶板管理探讨王义锋

10.浅谈公路工程中的计量支付管理王雨

11.略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王志发

12.蓝海是一种寂寞的诱惑肖存兴

13.综述经济管理中的计划到规划要点徐健

14.浅议房地产工程管理的几个关键点周海

15.加强建筑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力杨卫东

16.抓好项目管理之我见张进

17.浅谈工程项目持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张洪福,李建伟

18.炼铁原燃料精细化管理确保高炉顺行张文中

19.对当代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探讨章汉英

20.论精益生产流程化如何落到实处赵福海,高洪图

21.藻类水体中BOD5监测方法的探讨曹樱樱,陈航,黄忱

22.对采暖分户热计量的探讨冯亚军

23.信息机房防雷研究李云飞

24.论当代计算机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冯驭,陈小平

25.超声波流量计测量原理分析与研究高辉,刘宝利

26.隔水导管特殊螺纹接头的有限元分析计算贾海燕,谭淑英,李淑涛

27.黔西沙坝河水库工程溢洪道设计李元杰,郭太军

28.浅谈利用数据流分析电控发动机故障蒋南希

29.中国传统艺术的趣味表现李青

30.浅议昆明城市交通现状和发展方向周海

31.基于PLC与变频器的工厂自动生产线升降机研究李国萍

32.论当前城市燃气管网施工中的问题及对策李旭

33.虚体物质旋转体——粒子自旋与粒子质量袁贺滔

34.有线通信接入网的发展研究刘文峰

35.浅谈金属材料的研发前景李梦君

36.船舶电力系统的短路电流相关问题分析马德伟

37.政府机关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及实施濮力,李安平

38.电子镇流器发展及相关问题探究强军科

39.基于规则格网的地图等高线快速追踪算法苏广军

40.供电企业反窃电能力的对策分析王吉祥

41.浅析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王娜

42.浅析A-Ⅱ型滚筒渣处理装置的设备缺陷改进王军峰

43.从江南私家园林的建筑美学来分析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张宇

44.锌粉置换金影响因素分析岳俊偶

45.论建筑结构设计中节能设计方式的发展张文峰

46.浅谈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赵建明

47.电池的结构和废旧电池的利用钟云辉

48.浅析4G的发展胡焕中

49.工程目标成本管理的有效控制蔡立献,赵永平

50.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曹守强

51.浅议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陈词

52.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的流程控制陈建芳,倪国军

53.关于工程造价在建筑安装中的审核探讨胡晓辉

54.关于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陈平

55.浅谈邯郸市某高层建筑液压爬模施工工艺段洪华

56.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管利兵

57.通信基站工程项目中的建设质量监理探讨郭妩

58.探讨隧道防水技术及施工措施郭兴文

59.《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教学的探索王琪

60.分层次教学初探王趁意

61.高中数学问题解决分类教学实例探究王娟

62.浅析职业教育中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王学梅,张罡雷,李艳杰

63.高校舞蹈专业中文化素质之我见王子珺

64.体育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薛晓瑚

65.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研究综述阎西萍

66.谈谈学习困难生的英语课堂教学姚瑶

67.高等职业学校物理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刘正然

68.浅淡C语言的学习方法张罡雷,王学梅

69.论体育舞蹈在构建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价值体现张晓玲,董建国

70.浅谈农村初中教师在远程教育中的思想现状及对策张祖悬

71.浅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求知成长叶明珠

72.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系统性陈永娣

73.浅谈中等职业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梅红专

74.BT模式下政府投资企业的地位和责任分析王兵

75.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现状及建议王小川

76.深圳城中村的社会经济状况徐祎琪HtTp://

77.石油化工中对含硫污水处理的技术方法初探张赜

78.关于火灾调查工作改革与发展思路的探讨顾正佐

79.腾冲温泉SPA精品酒店方案设计浅谈郭思宁

80.浅谈我国医院药品供应模式韩守亮,王修政

81.浅析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的关系胡国强,王捷敏

82.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开拓机运管理新格局胡雅灵

83.论如何做好烟草科研单位企业文化建设邝玲亚,肖绪镇

84.滇西北藏族民居营造仪式的文化意义李睿

85.对电梯安装施工监理工作的思考刘建明

86.浅谈面向21世纪我国煤矿机械的发展方向刘磊,张祚明

87.探究中国乳业发展的瓶颈刘全旺

88.浅析建筑外墙渗漏的防治措施罗印文

89.光纤网络常见故障分析蒋亚忠

90.上海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概述孟伟洁

91.回采工作面破碎顶板的处理方法陈海波

92.浅谈桩基础施工中质量的控制钱绿林

93.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与综合利用钱巍

94.陕西关中地区公路过境段排水问题再研究史晓库

95.篮球裁判员注意力的品质与训练李勇

96.压力变送器在实际运用和选型的参考常识王国营

97.优化公共场所消防安全体系之我见王楠

98.我国采矿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王强

99.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措施王有朝

100.公路隧道施工中隧道开挖与支护力学效应分析杨森

101.交通机电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研究杨培红

102.汽车涂装线设计热水循环泵变频运行节能分析姚泽龙

103.如何搞好建筑企业内部成本核算任贵武

104.从设计规范和路面结构层性能谈沥青路面病害原因余四红

105.砌体结构建筑常见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曾梅

106.关于(0~100)mm0级量块的检验方法及测量不确定度分析张国强

107.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对接问题的研究张开运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范文6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s and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for undergraduate.

关键词:工程施工管理;本科生;教学;方法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undergraduate;teaching;mechods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25-01

0引言

《工程施工管理》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程[1-4]。本课程包含施工技术管理、施工组织管理两部分,以施工技术管理为主。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导流与基坑排水、土石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地基处理、桩基工程、地下连续墙、重力式建筑物以及斜坡式建筑物和护坡的施工,最后介绍水运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项目的成本、安全及施工进度管理。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类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工种的施工机械、施工工序,能初步从事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的施工技术工作。该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很强,需先修的基础课程多、内容繁杂和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等特点,这些使这门课的教学难度较大。鉴于此,本文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讨论。

1教学中播放现场施工的图片、动画和视频

港航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采用板书的教学方法不仅信息量小,而且不利于准确、清楚地表达教学内容。而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2],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将通讯技术、声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能相互处理、存储文字、图形、影视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一种综合信息处理技术。因此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另外由于受到学时和经费的限制,不可能在每讲述一部分内容时都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参观以建立感性认识,因此,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克服这方面的不足。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播放现场施工图片、施工录像、Flas等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虽然在上课过程中穿插播放了一些现场图片、动画、视频等,但还是应该多创造机会多去现场观看施工的实际情况。所以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定期请企业的施工技术人员来校开展讲座和交流活动。通过这些实习和交流活动,使得学生能够熟悉将来要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通过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使学生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且能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程施工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建立一套港航工程施工仿真系统

针对典型的场地和工况,建立一套包括施工导流与基坑排水、土石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地基处理、桩基工程、地下连续墙、重力式建筑物以及斜坡式建筑物和护坡的施工等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和管理在内的仿真系统。这套仿真系统能将各类型的施工有机地整合起来,既利于老师的教学,也利于学生的自学。

4教学内容中要有最新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工程活动中也会涌现出新的施工技术和专利等。所以,工程施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应具有经典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在保证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应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将最新的施工技术、施工工序、施工工艺等反映到课堂教学中。

5其他方面

在课程考核方面,采取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把学生平时的课程成绩、论文成绩纳入考评体系。改变纯粹试卷的考试形式,建立理论考核、实践考核、企业考核鉴定、施工组织设计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体系。考核内容以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工作过程知识为主,实践教学考核与技能考核紧密结合。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本课程已选用了国内出版的教材。如有更好的教材出版,要及时更换。同时,本课程内容要吸收不同教材的优秀成果。如条件许可,应按照工程施工管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时编写新的最合适教材及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

建立一支以主讲教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完善高素质、高效益教学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拓展通过国内外学术会议、访问学者、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培养青年教师的途径,激励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和教学研究,激励承担部级课题、国际项目研究。严格执行现行的教学团队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参考文献:

[1]娄敏,董文乙.海洋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9,9(10):231-232.

[2]黄理军,张文萍,肖卫华.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误区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2-13.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范文7

关键词:交通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探讨

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影响人们对于交通道路建设的需求,城市建设想跟上时展的潮流,就必须提高交通基础建设水平。这就要求根据道路的实际状况,对施工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在交通道路建设的过程中,要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对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保证道路建设能够顺利、快速的完成。

1.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整体探讨

在2005年,我国颁布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其中要求针对具体的工程气候、交通及材料情况,应该有适应的沥青混合工程设计配置范围。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工程包括:沥青混合料设计过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例设计,沥青路面原材料质量检测,路面压实度等等。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就像交通道路建设的“输送线”,完善交通的设施,加快道路施工的运作,促使道路的建设发展更快、更好。

1.1对于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原则性要求

施工部门对于城市交通道路建设进行整体的规划,要遵循其原则性,保证道路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在进行沥青路面技术施工时,不仅要对考虑道路上的实际施工路况,还要考虑到政府的施工要求和布局。在施工过程中要遵循由深到浅、由下到上的步骤,要保证沥青路面技术设计符合规范。其中在设计过程中,要采用一个S型的配置结构——类似于密实骨架的混合料结构,要确定要确保路面的耐高温、耐低温以及防水、防损害的功能。

1.2对于沥青路面技术施工的重点内容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除了上文提到的沥青混合料设计过程,沥青混合料、配制比例、设计过程、沥青路面原材料质量检测、路面压实、碾压工艺,它还包括下层封层技术等。在沥青路面技术施工中的所有过程中,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施工过程来进行分析。其中路面压实过程,应该考虑到混合料温度、原材料间摩擦力、混合料的配置、沥青的粘度等等这些因素。下封层施工技术,也称之为过渡层施工技术,它是沥青路面与基层结合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作用是来通过增加基层沥青的基层与沥青面层面的粘性,发挥出防水、防渗透的功能。它包括两种粘合剂:乳化沥青和改性乳化沥青,两种结构形式:一是不洒透沥青的乳化沥青单层表面处治,二是喷洒液体石油沥青乳化沥青表面单层处治。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机械设备上,主要包括沥青洒布机、沥青洒水车、森林灭火鼓风机、压路机、集料洒布机等。检测仪器括沥青针入度仪、沥青延度仪、沥青软度软化、路面渗水仪等。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设施的维护清洁,以及施工过程的及时检查。

1.3对于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过程的检测要求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不应只注意到路面状况和技术施工的质量问题,还应该包括即时检测过程。在检测过程中,注意各个环节容易产生问题的部分,做到及时检测预防,以减少问题的产生,提高施工技术的质量和施工速度,最终提升交通路面的施工质量,促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我国出现沥青路面的病害和破损探讨

一般常见的路面损害,包括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块状裂缝、龟裂、车辙、沉陷、隆起等。向对于过去,现在的沥青路面上出现了一些新病害和破损状况,具体来说包括离析现象、泛油现象、松散现象以及翻浆现象等。造成这种病害和损害原因,除了受气候因素影响以外,还包括施工质量、路面设计理论、交通流量等因素。其中,交通流量是最为直接的因素,路面设计理论落后是最为主要的因素。离析现象,是指沥青路面级配和用量的局部失调,具体来说是指沥青施工中,由于分配不均造成的高温变形,产生路面易透水的情况。泛油现象,是指在轨迹带出现的大小不一的油斑,既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松散现象,指的是指的是面层底部集料间缺乏粘性,而从底部的沥青膜中脱落、产生的松散现象。这种松散受到长期的承重压力,使沥青路面的产生局部破碎的现象。翻浆现象,是指沥青路面的大面积泛白,它是由于沥青层面的和路面排水不畅造成的。相对于其它的路面施工技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更加复杂,直观性相对较差,潜在性因素较多。第一,施工的各个单位不严格按照规划标准进行施工,是比较常见的现象。第二,施工缺乏合理的规划,就会在过程中造成诸多问题,比如浪费大量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资金,降低了施工技术和质量问题。第三,道路建设和规划投入的资金较少,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基础性规划和空间地下管辖发展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在短期时间内都无法挽回的。

3.沥青路面技术施工过程中的建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我国信息网络逐渐蓬来。对于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管理:(1)尽快完成现状基础资料调查工作,现代化道路施工的核心是数据库,而数据库的建立是从现状基础资料的建立开始的。根据现在的情况,目前缺少的是现有的资料,对于资料的总结,可以通过政府组织投资并安排,专门成立一个领导管理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计划,并在此之后进行调查、测量和绘图的工作。(2)实现统一的管理。在沥青路面技术施工中进行统一安排和部署,特别是对于下封层施工程序要加强管理。在管理方面实行一次性的改造,尽量避免进行挖地行动,虽然这种做法或许会在实行过程中投入较多的资金,但是相对于前期节约的做法,不仅节省了人力、还节省了资金,能够和城市统一协调。(3)借鉴优秀的经验。现今有许多城市在沥青路面施工这一块是相对缺乏经验的,可以向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进行学习,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规划管理,避免在摸索过程中走弯路,而且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施工的过程中要遵守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考虑结构的持久力、承载力等因素,探讨和研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陶雪江.城市道路工程规划市政管线布设探讨[J].中华居民,2013(04).

[2]何承庆.试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20).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范文8

关键词:地勘行业 地质钻探技术 探讨

中图分类号:P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033-01

我国现今所面临的问题是人口众多,资源短缺,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与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地质勘探来发现资源并开发与发掘潜在的资源,并利用开发出的这些资源来创造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价值,为我国人民造福。因此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都知道地质勘探工作艰巨而又辛苦,地质勘探技术人员在恶劣地工作环境下仍要坚持不懈地按照探测目标和任务实施作业,不但要争分夺秒地完成任务,还要超额和保质保量地使工作效率不断地提高。众所周知,地质勘探工作中钻探技术是一项关键性的技术,钻探技术的高低关系到后续工作中取样的难易程度及由样品所得相关数据的合理性、准确性与可靠性,因此,我们在这里有必要对地质勘探工作中钻探技术作一研究与探讨。在我国以往的钻探工作中由于钻具及装备笨重落后,钻探技术水平不高,使得在钻探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取得的成效与经济效益并不理想,因此近几年经过我国钻探技术人员的研究与开发,在技术上的改革、创新与实践,在不断努力下,技术人员研制并改进了钻探工具与装备,实践证明,钻探技术的改革与创新,不但提高了钻探工作效率,而且节省了大部分人力,并把这部分人力投入到更新与完善钻具与技术开发的队伍中。钻探工作不是蛮干和光靠人力上就能完成好的一项工作,它是需要在钻探工作中不断地革新与创新,在多年总结的钻探技术经验与先进理念和技术理论指导下,运用超前超一流的钻探技术与先进装备来完成的一项工作。下面就对钻探技术及钻探设备作进一步的探讨与阐述。

1 在钻探工作中的钻探装备与钻探技术创新

1.1 钻探装备

钻探装备又称钻探设备,是钻探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它是钻探行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要改变现行钻探工作中,人干一半,机器干一半的重体力活的状况,就需要钻探技术工作人员不断地改革与创新钻探设备与钻探技术。80年代探矿钻机以XY-4为代表,探明了大部分800 m以内孔深的资源,800 m以内的资源大都开采完或逐渐减少。2000年以后,随着矿产资源的短缺,以XY-4-4、XY-5机型为主体的探矿设备,揭示了很多1400 m深度以内的矿产。以后矿产资源开采,一是浅部越来越少,往深部发展;二是国外资源的利用。今后钻探设备的设计方向,钻机控制系统要电子化,人性化,井内观测影像清晰、准确化。

1.2 加强并提高钻探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通过钻探技术创新可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在短期内获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使一些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

1.3 在钻探工作中要加强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钻探技术的新方法、新技术从研发出来,到在钻探施工中得到普遍应用,通常需要花很长时间,做大量的推广应用工作。推广应用工作包括宣传、现场演示、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等。这些环节工作效果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得到实际应用所需的时间,影响地质钻探技术现代化的进程。为获得好的效果,该项工作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

2 钻探新技术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1)钻探技术应用愈来愈专业化。其专业化主要呈两种表现方式:第一,在矿种方面趋于专业化,如膨润土矿钻探、硅藻土钻探、铝土矿钻探、砂矿钻探、高岭土矿钻探、盐并钻探等。第二,在施工区域方面趋于专业化,如卵砾石层钻探、黄土地区钻探、水上钻探、污染地区钻探、河谷区钻探、冻土层钻探等。近年来我国加大投资力度向地质找矿勘查倾斜,特别加强铁矿、煤炭的勘查,许多新技术的运用也更多地在这两个领域得到实践,如在煤炭勘查方面,已有大批勘察单位采用MRD钻探技术,它可以取芯、可以在坚硬岩石里定向运动,先垂直向下,然后水平钻进,按你的要求轨迹运行。

(2)众所周知,在西部很多地区存在干旱缺水、地层破碎漏失的地质特性,钻探施工时如果按传统做法采用水作为循环液,那么施工过程中需要配备专门的供水车,而且要到很远地方拉水,这样一来成本非常高。仅供水的施工费用就占总施工费用的好几成,即便同期采用了节水钻探技术,因供水造成的成本高的状况仍然难改观。这类极端缺水地区钻探的难题,直到开发了空气组合新型钻探技术才算是得以解决。它属于非传统节水钻探方法的创新突破,充分利用空气无处不在的特点,以空气或仅消耗少量水的泡沫液作为循环介质,将当前先进高效的空气钻进与绳索取心钻探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钻探效率要比水钻的钻探效率高60%~100%,成本将降低到30%~50%。

(3)在众多胶结松散、振动易碎的地层中,历来取心率很低,大概为10%~30%,传统钻具所取出的“岩心”,仅有几个砾石而已,松散胶结物皆被冲蚀、磨损,往往使地层被误判,上下层位被颠倒。这些问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钻探界的技术人员,直到研制出射流式双管钻具后才得以解决。此技术的应用,不但钻探采心率大幅提高,而且能较完好地保持地层原状的结构。用射流式取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为柱状,采取率为90%以上,地质资料被完整地采取上来。

综上所述,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的钻探技术是完成钻探任务和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性环节,因此钻探技术人员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加强和提高对这方面的思想认识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另外钻探技术人员还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钻探设备与钻探技术,在钻探领域中通过技术革新与创造,把先进完善的钻探技术加以实践与技术推广,让先进的钻探技术在钻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还要加强对钻探工作中钻探事故的分析处理与论证,注意在实际的钻探工作中出现的钻具与配套设备的磨损与连接强度问题,并注意经常检查磨损与偏离情况,检查钻具与配套设备的螺母是否紧扣,连接状况是否良好,保障钻具在作业与实际运用中不发生事故状况,再有在施工作业时还要注意孔壁的稳定性以及绳索取心钻杆的牢固不损坏,因此在设计钻具时材料要留出预定尺寸,防止因尺寸过大而造成的钻具与配套设备在钻孔时发生不必要的事故,耽误作业时间与计划的完成。

在钻探施工作业中技术人员在利用先进的钻探技术情况下,也不要盲目性施工,还要把经验与技术理论相结合,因状况而实施不同的技术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操作实施,不能只靠经验施工,也不能脱离实际理论而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参考文献

施工技术探讨论文范文9

1.提高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若干对策 

2.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4.略论高职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 

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讨 

6.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7.基于项目导向的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

8.提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探讨

9.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10.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 

11.新形势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12.探索提高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13.MATLAB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14.基于ASP及VBA技术实现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自动化

15.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

1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

17.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18.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探讨 

19.高职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实践的探讨

20.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21.仿真技术在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22.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探索与实践——以太原工业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 

23.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研究 

24.浅淡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毕业没计

2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

26.利用网络资源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

27.试论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班开展毕业设计

28.对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经验总结与思考 

29.如何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 

30.农机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与科研结合效果探讨

31.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新模式探索

32.工科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为例

33.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实习与设计

3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究 

35.高校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探讨

36.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改进

37.提高工科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38.地方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探析——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39.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探索与实践

40.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实践

4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

42.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自动化综述  

43.微生物自动化分析仪的毕业实习带教初探

4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与实践——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45.自动化和建环专业联合开展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

46.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47.提高工科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与探索——以自动化专业为例

48.CAD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49.浅谈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规范化

5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质量的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案例  

5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及思考

5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53.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5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探析

5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索与实践

56.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57.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58.不变与应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再思考

59.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探讨

60.自动化仪表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

61.MATLAB在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62.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方案研究

63.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4.以实际生产工艺过程作为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思考

6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讨

66.毕业设计与毕业分配挂钩新的教学模式 记92届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

67.工企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研究

68.谈中专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

69.自动化专业新形势下毕业设计过程与质量研究 

7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7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改革探索 

72.电子束离子束专业结合毕业实践研制用于生产自动化仪表零件的电子束焊机

7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改革 

74.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教学改革

75.毕业设计过程中学风因素及治学方略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76.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思考

77.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践

78.高职电类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探讨

79.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80.基于学科平台开展本科毕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81.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应用对检验医学本科生实习的影响与对策

8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能力

83.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

8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教学实践 

85.医院药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进展

86.人工与自动化双分拣区系统品项分配优化

87.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88.基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多Agent技术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中的研究

89.基于不同接线模式的馈线自动化实现方式

90.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91.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技术综述

92.馈线自动化自适应快速保护控制方案 

93.滚筒采煤机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技术发展及应用

94.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市场发展状况研究

95.正念训练的去自动化效应: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证据

96.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  

97.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 

98.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 

99.省级气象计量检定业务自动化系统

100.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101.压力容器焊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02.薄煤层综采自动化配套装备开采技术

103.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 

104.自动化装配设备的总体设计

105.配电自动化 

106.探讨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107.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108.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 

109.从国内外建设经验探讨广州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

110.槟榔包装的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111.我院基于整体设计的自动化药房建设 

112.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113.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探索

114.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浅谈

115.基于CAN总线的船舶自动化系统研究与设计

116.基于SMART准则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117.基于Android的自动化测试的设计与实现 

118.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119.自动化综采工作面概念探讨

120.任务复杂度对自动化意识的影响 

121.探析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

122.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123.软件自动化测试概述及应用工具分析

124.试论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

125.基于IEC61850国际标准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

126.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127.智能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发展及展望

128.图书馆自动化开源系统的市场可行性研究

129.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建议

13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型

131.IEC61850在高级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

132.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的探索

133.智能电网发展的机制及其对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影响

134.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一)——电力市场与协调型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