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8 14:57:41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1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xx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xx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着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着《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xx年5月-20xx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xx年9月-20xx年1月,开发软件

20xx年2月-20xx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xx年9月-20xx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着,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着,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xx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xx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xx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着《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着,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着,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着,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xx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着,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xx年(新加坡)、20xx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xx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xx年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2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3

一、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是统筹兼顾原则确立的现实依据

随着全国高校的网络建设和应用随之日趋成熟,网络交流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纵观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状况,在肯定其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实践内容相脱节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由各个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通过“两课”理论教育、党团教育、心理咨询等多种渠道和环节,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以网络建设为依托,将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搬到网络虚拟世界中来,利用网络技术的优越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立体性、开放性、平等性。但是,在现阶段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实践中,一般仅仅以建设“主题网站”“红色网站”为主,忽视了综合性网站的开发。而这些网站的主要内容也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教育、“两课”课件下载这些层面,更有甚者,对这些主题网站缺少维护,不能做到及时更新。这类网站对生活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缺少吸引力。网站不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实践,造成广现实思想政,冶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平衡。

2 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技术的管制,忽视网络思想道德的教育引导

网络环境是一个没有边际的世界,网络高超的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将信息传递给任何个人、任何地方,各种布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交织碰撞,并且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给予人们逃离现实压抑和规范的“自由”。现阶段由于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的局限性,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不高,不能够正确地判断出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尤其是自控力较差的学生会一步步堕落下去,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网络“黑客”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针对这些现象往往采取的是建立网络舆论控制体系,对大量垃圾信息进行过滤,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控网络言论等手段。这种“围追堵截”“只堵不疏”的教育方式,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学生缺少的是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缺乏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标准,并且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这样“杀鸡取卵”的做法反倒会使学生反感,更有可能铤而走险走向极端。

3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校园现实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网络文化归根结底来源于现实文化,是现实文化在虚拟空间的反映。建设良好的校园现实文化将深刻影响着网络文化建设,然而在新时期校园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高校要么花大力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使网络文化丰富多彩,却忽略了网络文化是以校同现实文化为根本这一客观事实;要么忽视网络文化建设这一阵地,仪仅侧重于真实世界的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怎样,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现实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最终会阻碍整个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意

1 统筹兼顾中的总揽全局、兼顾各方的思想,指导着整个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统筹兼顾原则中的“统筹”即从大局出发,统揽全局的意思;“兼顾”即从各个方面出发,协调各种关系,照顾到方方面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万事万物所构成的复杂系统整体,在这个系统整体中,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只能作为这个系统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由于社会系统中各种要素的协同作用,要素之间保持优化组合,才能够维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整个系统的发展就是系统要素的全面发展。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等几大要素,这几大要素构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机整体。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些要素主要体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络文化和网络技术等几个方面。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全局出发,协调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实现优化组合,共同发展,不能顾此失彼。

2 统筹兼顾中“两点论”和“重点论”辩证统一的思想,引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地展开

统筹兼顾原则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两点论”强调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又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废。重点论是指在研究复杂事物的发展进程时,要着重地把握其主要矛盾,在研究具体矛盾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直线前进的,而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发展的,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要主次配合,协调一致,使各方面工作有重点、有秩序地向前发展。

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介体、环体分别起着主动、纽带、条件等作用,影响着整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实践中着重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建设,着眼于“人”,以人为本,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文化价值判断能力,从根源上来解决思想问题,而不仅仅停留在对网络言论的“围追堵截”。

3 统筹兼顾坚持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强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同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

统筹兼顾坚持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世界是万物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既表现为空间上的内外上下、左邻右舍的联系,时间上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联系,又表现为全局中各个局部之间的关联,事物组成部分之间的结构联系、因果联系、时序联系等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网络是我们人类创造并为我们人类所利用的,归根结底是人类在现实生活定的文化价值理念、生活行为方式在网络交流中的客观反映。对于网络上纷纭复杂的各种问题,“问题不在网络本

身,而在于使用网络的有思想意识的人。”技术的应用范围永远是有限的,而思想意识、文化价值和理性信仰的张力却是无限的。从根本上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必须结合现实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单纯依靠网络技术(程序或软件)手段来解决。

三、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增强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 贯彻统筹兼顾原则,重点是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内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首先,要充分利用网络快捷、开放等条件,建立主题网站,对大学生进行党的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造成宣传声势。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内容要多种多样,要喜闻乐见,采川PVT技术,变平面于立体,动静结合,穿插案例分析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等综合手段的演绎,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使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技术化、时代化。

2 贯彻统筹兼顾原则,要求网络道德伦理教育和网络技术管制双管齐下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体系中伦理道德教育几乎不存在,大部分高校的公共课程只有“两课”,伦理课只是少数学生的专业课,学生缺乏必要的伦理道德知识。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大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相互脱离,学生学到的仅仅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方法,却很少涉及网络道德问题。这使学生往往忽视或者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网络伦理问题,随心所欲使用网络。所以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文化价值判断能力,从根源上来解决思想问题。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4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当前,社会发展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AI智能、大数据及即将风暴来袭的5G通信等均获得社会各行各业的密切关注,但海量网络数据给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有通过网络平台虚拟交友引发的社交安全问题;有因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网络受骗问题;有利用互联网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网络犯罪问题;有因碎片化信息轰炸引发的网络舆情问题;有利用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心理的引发的“校园贷”;有因虚拟伪造平台引起的个人信息泄露等。《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指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54亿,而学生群体占比最多,高达26.0%。在网民遭遇的安全事件中,网络诈骗占21.5%,个人信息泄露占24.0%。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对网络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不容小觑。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是个人、家庭、高校、社会等多重因素交互的结果,不能以单一方式思考。本文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出发,对高校大学生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从而探讨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新路径,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新思路、拓宽新视野。

一、生态系统理论概述

(一)生态系统理论简介1979年,尤布朗芬布伦纳(UricBronfenbrenner)在《人类发展生态学》中提出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即D=f(PE)。其中,D是指发展(Development),P是指个体(People),E则是指环境(En-vironment)[2]。生态系统理论其实是一种共生共存的组织系统,该理论将影响人类行为的环境从内到外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构成了生态系统理论的系统结构[3]。微观系统是指介于发展的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是一种直接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包容个人的中间组织;中观系统是指介于包容个人的主要组织之间的联系;宏观系统指文化的支撑部分,是一种较大的环境系统,如经济、社会、教育、法律及政治体系等[4]。该系统是一种多层嵌套系统,每一个系统都存在在于另一个系统中,个体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不同的环境之间也会互相影响,这种相互作用最终发展为一种合力,作用于环境中的个体[5]。

(二)生态系统理论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上的可行性传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育往往多集中在某一个系统的某个要素,忽视了系统的整合与交互影响作用[6]。目前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危害性、特殊性、多发性等特点,故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已很难再用一元的、单向度的思维方式思考。生态系统理论的内容是将研究对象与所生存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去考量,将出现的问题融入所生存的环境系统中进行详细的研究与考察,这与网络安全意识培育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因此,当我们培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时,要立足一个综合、复杂、交互的系统,要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维度思考影响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的因素。

二、大学生安网络全意识培育的生态系统模型

根据尤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研究来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受多方因素影响。故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模型应在上述生态系统理论基础上构建,才能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具体的网络安全意识培育模型如图l所示,三层系统环环相扣。

(一)微观系统的影响微观系统指学生个人的特质因素和生理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安全行为、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态度等产生最直接影响。目前高校以’95后、’00后为主,他们无日不网,无时不网。但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受过网络安全培训,对各类网络知识都知之甚少,网络安全意识不强;大学生处于身心逐渐发展阶段,缺乏丰富社会经验,辨别是非能力差,面对网络安全问题常常难以判别,却常存侥幸心理,网络法律意识欠缺;绝大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出现网络成瘾现象,网络自控能力较差。高校的自由、社会的浮躁使得网络成为大学生迷失自我的游乐园,网络娱乐时间几乎占据大学生的全部生活。

(二)中观系统的影响中观系统是指与个体相关的小规模的群体,如学校、家庭[7]。1.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高校作为网络使用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同时肩负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任,培养新时期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是高校肩负的重要责任和义务[8]。然而,由于网络技术日益发展,高校在应对网络安全问题时仍会存在很多不足。第一,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重视度不够。一方面,高校缺乏专业的教师团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主要依靠辅导员、任课教师,而这部分从教人员本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知识也欠缺;另一方面,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往往是学工部、保卫处、团委等多部门负责,各自为政、无人统筹,难以形成合力。第二,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方式需要创新。首先,虽然目前高校已经普及计算机课程教育,但是大部分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课程不完整,课程都具有临时性,学生在接受知识前对教学内容一无所知,这很难引起学生重视;其次,教学模式枯燥,教学内容落后,教师以传统课件讲解为主,教授形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最后,网络安全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而且需要借助社会资源,寻求家庭支持,但大部分高校与家庭教育断截,与社会也很少接触。第三,网络安全教育没有形成常态化。很多高校只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年级越高,安全教育越少。高校很多部门也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的过程性、目的性、有效性很难得到保障。2.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教育,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也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9]。首先,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学生生源地、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均会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很多家庭对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缺失,大部分家长关注的都是学生学业好不好、钱够不够用、发展道路上有没有障碍等,过分的溺爱和保护造成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甚至当学生出现网络安全小问题时,家长选择自认倒霉,维权意识薄弱。其次,调查显示,中国的部分家长在子女的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缺位现象[10]。大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的责任,父母成了“甩手掌柜”,难以与高校形成合力,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绝大部分家长为’70后,本身难以适应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意识素养不高,没有能力对孩子的网络行为进行科学引导与日常监督。

(三)宏观系统的影响最外层的宏观系统是比小规模群体更大的社会系统,包括文化组织或机构、制度、风俗。宏观系统作为较大的、最的环境系统,虽然在处理学生问题上看着影响力很小,但事实上影响力有时却是很大的,且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的微观系统和中观系统通常会受到宏观系统影响,如“文化影响”“制度约束”“法律规范”等。开放、迅速的网络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通过侵犯他人隐私、盗取他人信息、冒充他人亲友等多种方式引发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网络舆论和各类思潮也给主流价值观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奢靡之风等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故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应该摈弃过去单一指标的静态观察模式,转向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动态观察[11]。

三、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培育路径

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不止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结合目前网络安全遇到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学生、家庭、高校、社会等方面构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立体化模式。

(一)以个体生态系统为介入核心,调动能动作用生态系统理论下,无论是中观系统还是宏观系统、微观系统都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最大化地调动大学生的能动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第一,要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有意识学习网络安全观内容,对不良不法网络事件保持高度警惕,涉及个人隐私话题拒不交谈。大学生还应积极参与学校、社会等组织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如MOOC、直播等课程,线上线下丰富自身网络安全知识储备量,从而学以致用。第二,要增强大学生的网络法律与道德意识。虚拟网络空间会削弱人们的法律与道德约束,大学生平时可以经常关注人民日报、人民网、共青团青年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大学生还可以在休闲时间利用高校资源积极参与网络法制教育的相关校园实践活动,在参与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在思考中提高,从而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第三,要提升大学生的网络自控能力。大学生要明确自身上网目的,端正上网动机,培养自律意识,不能将过多有意义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网络娱乐上。

(二)以高校生态系统为关键联结,确保主导作用高校作为实施网络安全教育的主体,肩负着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职责[12]。第一,高校需要强化计算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等公共课程教师的选拔、培训与考核过程,重视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建设一支专业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第二,高校应该明确网络安全教育小组的职责分工,统筹安排,齐发力共管理,如调动团委、学工处、保卫处、信息处等多部门力量,避免各部门割裂,形成强大合力。第三,高校急需创新网络意识教育体系。高校应该精选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教材,特别是结合大学生身边真实案例,开发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设立切实有效的考核机制,帮助学生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局面。第四,高校应该让网络安全教育成为常态化教育。高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时不能只是做一个简单讲座、拉几条宣传语了事,一定要让教育入脑入心。网络安全教育应该变为日常教育,针对不同的年级可以进行不同内容的网络安全教育,通过紧抓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成效。

(三)以家庭生态系统为介入远景,重视基础作用家庭作为孩子第一课堂,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生。第一,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唯成绩论”,急需重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比如,家长可以让大学生参与家庭财政中,知晓家庭经济状况、父母金钱来源,这样他们消费的时候就会多一份谨慎,少一份放肆,培养自身积极健康的消费习惯,网络诈骗的风险就会降低一些。第二,家长应该配合学校工作,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与学校互利互助。第三,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父母,家长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网络安全意识,遇事不自慌,遇事能教育,遇事会维权。

(四)以社会生态系统为长期介入,发挥保障作用网络空间是除了领土、领空、领海之外又一主权国家神圣不可侵犯的疆域[13]。第一,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完善网络安全监管体系,让网络犯罪有法可依,让网络言论有底线,创造安全、绿色、文明的网络空间。如教育部门、运营商应完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从源头遏制学生个人基本信息泄露。第二,构筑网络安全意识形态高墙,这是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举措。全社会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紧跟主流思想,控制网络舆情的发生。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5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年5月-20*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年9月-20*年1月,开发软件

20*年2月-20*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年9月-20*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年、*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年)。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6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转贴于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7

[论文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入应用以及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利用网络来辅助、支持教学过程的教学需求变得日益强烈。如何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的设计开发为例,对该系统的开发理念和主要功能进行了阐述。

一、引言

随着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质量及效率正在产生着深刻的变革。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辅助办公、辅助教学也越来越被广泛使用。本系统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既可在校园网内登陆使用,也可通过互联网登陆。对教学的多个环节起到管理和支持作用,为教育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个统一、规范、方便实用的软件平台。

二、实现的主要功能

1.整体功能描述

本系统从整体功能上可以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提供不同角度的网络服务。在教学文件准备阶段,可以进行教案的编写、提交、审批。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可利用教学资源库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利用答疑讨论系统,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通过作业提交系统,能够使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对教学进度等及时做出调整。电子评教系统,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的教学效果得以真实地反映。

本系统必须凭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陆后,才能执行有关功能。本系统的主要用户有: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普通教师、学生三大类,具体的权限控制分得很细,并且可以在后台动态添加。而系统的登陆接口只分教师(含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普通教师)登陆接口、学生登陆接口两个,用户登陆后,系统会自动根据用户名去执行相应的功能。

2.教学文件管理功能

借助本系统可对学校各专业的课程教案,通过校园网进行方便地上传下载、审批、。教师在教学计划、教案模板上填充实际内容后提交,教研组长进行审批,教学管理人员可随时抽查有关记录。系统根据相关规范,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模板,教师可在模板基础上直接填写主体内容。教师提交和组长审批的时间由系统自动记录,不能随意更改。教学管理人员可随时在网上抽查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提交与审批情况。上课教师、教研组长、教学管理人员由于身份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权限,只能进行各自的操作。

3.网络存储功能

建立方便实用的教学资源库、作业提交系统、网络硬盘,实现智能分类、方便存取。

(1)分类存取、建立功能强的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划分成各种素材,并以多媒体化的电子信息形式存储于数据库中,构建成统一的学生课程资源库和为教师服务的公共资源库。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辅导材料、案例、试题、多媒体素材等。上述资源都分别建有其索引信息,以便快速地查询、浏览和存取。

(2)智能化的作业提交系统

教师可用本系统按课程进行作业布置,学生可将作业文档或程序直接提交给任课教师。在提交过程中系统根据提交者的登陆用户名、点选的课程进行智能分类,自动提交给特定的任课教师。教师登陆后可以在此系统上对作业进行批改、打分,并可通过特设的“作业点评”栏,阐明解题思路、指明解题错误之处等。

(3)开放、方便实用的大容量网络硬盘

本系统既有面向教工职能部门、面向学生班级这种集体形式的,也有面向全校师生个人的;既可实现不同程度的文件共享,也可为个人文件提供严格的保密措施。这样,用户可以随时登陆系统,将自己有价值的个人资料存储到网络服务器中,并可随时调用,或者浏览下载。

4.答疑系统功能

借助答疑系统既可实现自动答疑,也可实现人工答疑。通过论坛的形式,还可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讨论,这样突破了传统课堂只能进行同步教学的局限性,实现了网络上的异步教学,也把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提高了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疑系统是一个为提高师生交互性而设立的适应性知识库系统,它分自动答疑、人工答疑、主题讨论三大部份,各部分的工作方式如下: 转贴于

(1)自动答疑

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将本学科最常见的疑难问题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放到领域知识库中,当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系统将根据学生提交的问题描述,对领域知识库进行智能搜索,按照检索内容相关程度的高低,将对该问题的解答呈现给学生。当在知识库中没有检索到对该问题的解答时,系统将通知学生,并可在后两部分进行后续处理。

(2)人工答疑

问题发送到主持这门课程的学科教师,当教师对该问题进行回答后,系统将自动将解答发送给学生,并自动把解答放入领域知识库。

(3)主题讨论

将问题公布在答疑布告讨论区,征求解答,所有学生可以进行该问题的讨论解决,提问者对这个问题满意,则可以结束此问题的讨论,并自动把这个问题放入领域知识库。通过该模块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评教系统功能

学生网上评教,是将评教活动与先进的教学管理手段相结合,便于学生积极参与,汇总统计非常快捷、准确,抽样分析也十分方便。本模块采取严格的权限控制,教学主管领导、评教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各自只能进行相应的操作。网上评教以学生对教师评教为主,也可包括同事互评、领导评价。

(1)学生评教:主要是对授课老师进行全面的测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听课感受酌情评定。评教分理论教学、实习教学等几种不同的类型。选择完成后,自动由系统进行统计出该评价教师的得分。本模块对评教管理人员和教师只显示统计评价结果,而不具体显示评价人,学生可放下包袱,本着对学校和老师负责的态度,客观公正地评教。

(2)同事互评:主要是同部门教师之间进行评价及意见收集,评价方式与学生评教一致,只是评价的项目不同。

(3)统计查询:教学管理者可对所有教师的评价进行汇总统计,还可查询各教师的当次和历届的评价结果,教师也可查询自己的评价结果。

三、结束语

一个成功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必须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现有校园网络的作用,在教学管理上,能切实提高效率;在教学开展方面,能多方位提升成效。本系统不仅仅是在手段上搭起一个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平台,也希望以此为基础,作一个教学探索,让教师在这个平台上更好地去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正视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法。我们相信,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能真正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施中也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支持系统.电化教育研究,2002,(4).

[2]詹峰.关于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的分析.电化教育研究,2001,(12).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8

论文关键词:电大;网络教育;软实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软实力实际上是相对于硬实力来讲的,网络教育的硬实力往往指组成网络的硬件设施、拓朴结构、设备性能配置等,这个在组网的时候都已经考虑得很多,硬件平台如何搭建和完善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讲述。而网络教育软实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的存在并非是一个实物,而是由很多非物质性力量构成,比如网络教育的文化力、网络教育的影响力、网络教育的服务力、网络教育的影响力等等。我们电大是国内较早参加网上教育的大学之一,我们的校园网的构建也相对成熟,整个全国电大系统内的网上教学也逐步开展。我们在参与网络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觉得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在软实力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注意改进与完善的地方,从以上原因出发,我们希望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初探。 

一、电大系统网络教育软实力的构成 

网络教育的软实力是由很多非物质性力量构成,经过研究分析,我们认为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文化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文化力是整个软实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网络教育的核心。电大在以前曾实施过广播电视网络及卫星传播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方式的教育是非双向的,只有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信息传输,没有学生反馈;教育也是非实时的,学生和教师不同步参加;教育是非交互的,教师和学生不能交流与讨论。网络教育是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文化力,不同之处首先是教学方式的不同,网络教育采取的是多种媒体为媒介进行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方式;其次是个性化教育明显,因材施教;再次是网络教育的文化不是灌输式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学习文化的自主性强。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培训方式,已受到教育界、科技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欢迎,成为当前internet教育应用的一大热点。 

(二)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影响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影响力主要是指受影响的面越来越广,受影响的人越来越多。在各县级地区,在各成人高校中,对成人教育影响最大的就是电大系统及系统内的网络教育。有很多一部分人选择电大就读,就是因为电大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得较好,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这些人的宣传介绍,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又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网络教育满足了人们求学的愿望。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往往是社会阶层的分水岭。没有接受高等教育,意味着个人发展将受到相当的限制。然而,即使是发达国家,既有的高校也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求学的愿望。对于中国来说,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能满足人们求学的需求问题非常突出。每年大批高考落榜的考生,入学无门,又渴望上学。国家要振兴经济,要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但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限制,普通高校要扩大办学规模困难很多。因此,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市场很大。人们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社会需要高层次人才,这都为电大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服务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服务力包括网络设备的服务能力与管理者的服务能力。电大系统内的网络设备必须是容量大、稳定性好、24小时无间断通讯的设备。管理者的服务力包括教师提供教学资源的服务力、管理者与学生实时互动的交互力、管理者对网络资源的管理能力。为了电大网络教育的需要,现在从中央电大到下面各县级电大,基本上每个学校都配有十台以上服务器,用于平时的网上教学和网络考试。每个学校都建立了信息中心部门,派专人来维护这些网络设备,以保证设备正常长期地运行。电大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丰富,有各种多媒体课件资源,教师及时地进行管理更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网络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答疑、研讨形式的交互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实时互动的功能。电大网络教育的服务力是以前传统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教育的服务更加彻底,个性化教学更加明显。 

(四)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竞争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竞争力包括网络内容的竞争力、网络服务的竞争力、学习用户收费的竞争力。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如何在众多的成人教育高校中脱颖而出,就要看我们的学校是否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是否具有先进的网络支持服务。而这两项,都离不开整体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后盾。电大系统平时注意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同时加强本系统内原有教师师资水平的提升,整个教师队伍在教学、管理和科研能力方面已大大提高,使得电大能在众多的成人教育高校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对网上学习的用户进行收费方面,电大一直坚持将所有的学习资源免费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不仅包括所有教师的教学课件,还包括很多期末考试的试题库,这种做法更加人性化,更加满足了学习者的需要。 

二、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软实力如何提升 

(一)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这也是网络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蕴含了丰富的人性化、个性化内涵,触及到了网络教育的深层理念。它在现代网络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要“以学习者为本”,努力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而不论他们的空间和时间条件。远程教学以网络作为传输信息的载体,突破了地理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只要用户联入internet网络,就可以使用上面的各种教学资源。其二要“以学习者的学习为本”,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的学习产品,为学习者的学习服务。其三要“以学习者的个性学习为本”,强化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为每一位有着不同发展速率和个性特征的学习者,提供适合而多样化的学习支持,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自主发展。 

(二)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电大系统从中央电大到地方电大,网络教育中的教学资源在不断的丰富之中,如本科、专科专业中各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直播课堂、音像制品等,都放在网上,供学生点击学习;还有很多老师和同学的教学论坛讨论内容也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和考试的参考之用。现在电大网站上还放了电子文献数据库,里面不仅包括了电大历届期末考试的试题库,还链接了国内知名刊物里的很多著作,供学生参考学习。不过随着近几年新专业的开设,网上的教学资源还有待进一步的丰富,网上测试这一块的科目开设得也不多,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后很多课程的考核都应该直接通过网络来进行,因此学校应重视对新专业新课程的网络资源的建设和网上考核科目数量的逐步增加。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网络教育的发展,新型的授课方式要求教师有新的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并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的运用,要求教师们必须学习运用网络的技能,使用多媒体授课,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简单地知识灌输。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掌握网络教育的技术,还要注意自己教师角色的变化。网络教育中的教师必须在学生加工知识、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和创造时给予帮助。从中央电大到下面的各省市级电大,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人数不是很多,而且很多县级电大的教师具有副高职称的人数也很少,在学历进修上还有待加强。在使用先进技术制作媒体课件的水平上,还不能令人满意。电大系统内经常开设教学技能培训,可以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更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 

(四)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活动的开展 

我们要经常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互,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远程教学是开放的系统,充分考虑到传统教学中有提问反馈和交流的双向教学环境,既保留了传统电教的形象生动、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又有相互访问、直接双向交流的特点,而且教学内容既可适应在校学生,也同样满足社会上需要再教育的各类人员的需要。学校应该要求教师定时开展交互活动,并且把这项工作列入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当中。 

(五)关注学生对教学资源使用的方便程度 

我们网络上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形式很多,学生可以用学号或者用户名进行登录。但这一过程还可以再统一一下,希望所有的登录名和密码都能一致,而不是现在在这个电大网站用9位学号,那个网站用14位学号,有些还要注册用户名。学生看课件时所要安装的软件,也可以放在一个统一醒目的地方,集中起来,供学生一次性下载。 

(六)完善网络教育中的制度建设 

网络教育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来约束。比如对教师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对领导机构的管理制度等等。对教师的管理如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定时更新网络课件,放上期末复习指导等指导学生学习和考试,对学生提问内容的及时回复等;对学生的管理比如做好学生的上网学习记录,学生提问语句的正常管理等;对领导机构的管理比如领导应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地对教师和学生的网上教学过程作出合理的考核和评价。 

(七)加强对网络设备的维护 

网络设备的维护是电大网络教育顺利开展的最重要的技术支持。没有网络设备,一切网络教育都无从开展;而如果没有专人维护,一旦出现网络故障,所有的网络教育也必须停止,甚至引起整个电大网络系统的瘫痪。电大系统内的服务器在不断增加,网络运行也日趋繁忙。各学校信息中心的管理人员正在努力维护网络系统,尽量使网络不中断。网络运行速度、安全性、可靠性这将是系统内未来需要关注的最主要的问题。 

1、在网络的安全性方面,比如操作安全、病毒防治、数据库备份等。 

2、在网络技术方面,如操作故障的排除、文件整理、组织网管软件开发、网络系统分析等等。 

3、对区域内网络运行管理。 

4、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等等。 

总之,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软实力的提升要从以上七个方面去实施,应注意结合学校本身的专业和教学特点,加强品牌效应,注重过程管理,定能在众多的网络教育学校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网络教育标准与技术》杨宗凯 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01 

[2]《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美国)艾碧编、丁兴富等译 ,轻工业出版社 

[3]《网络教育初探》,顾曰国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网络教育标准与技术》,杨宗凯 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01 

网络教学系统论文范文9

[关键词]网络工程;社会需求;人才培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TB-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001-01

1 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一个新型专业,是一门由多个学科交叉渗透的新兴综合性专业。随着网络应用环境的日趋复杂,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对培养具备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管理维护,网络测试,网络构架等能力的高素质网络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2 理论教学方面

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还应具有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一定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综合素质。

2.1 突出专业特色

网络工程专业是一门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并力争培养具有计算机与通信应用系统开发及应用,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专业性人才的综合性学科, 与传统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相比,更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具有知识面宽, 就业面广,工作上手快, 发展后劲足, 社会适应型强的特点。依据本专业的特点,除坚持传统基本课程的教授外,增加了《网络操作系统》、《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管理》等专业必修课程。

2.2 培养计划系统化

根据学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要求和培养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少而精,课程内容要精而新,能够反映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并从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与特色,培养要求,修业年限,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学位课程,毕业标准及学位要求,教学进程安排等方面系统化的制定培养方案。

2.3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1)基础课方面

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的积累。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涵盖了计算机硬&软件、数据传输与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内容,压缩或调整了原有计算机学科的部分课程,设置了《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电子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Oracle数据库应用》等课程。

(2)必修课方面

从培养网络工程人才的需要出发,面向社会需求设置了网络系统构建、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应用开发等多个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相应方向的课程学习。除开设传统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等必修课外,还依据专业特点开设了《网络通讯基础》、《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管理》等课程。

(3)选修课方面

除开设《网络协议工程》《网络编程》等专业选修课外,还开设了系列跨专业任选课供学生选修,如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所设各门课程中,选修课占20%,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2.4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的第一源泉,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研究、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学方法的探索和运用;鼓励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辅导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进一步在年龄结构、人员结构、学缘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2)培养行业拔尖人才、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适应多学科相互渗透、科技不断进步的综合性的发展趋势。

①委托培养方式:学校定期选派一些骨干教师到企业中参与相关工作,比如网络相关企业中参与某项目的开发研究和实施,开拓教师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效果。

②职业资格认证:鼓励和支持网络专业教师,参与CISCO,锐捷,华为3COM等网络专业学习,培训和认证。

3.健全教师管理机制,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只有形成了长效机制并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3 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是培养网络工程专业特色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培养计划时,设置了以实验操作为基础、课程设计为主线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中,80%以上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都安排了相应的实验或上机环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完成知识的串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3.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定位网络工程人才培养

随后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网络工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学生除需具有较为宽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外,还需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2 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类型上,将每门课程的实验分成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问题,任务和案例,项目实施等方式,培养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方案实施,设备调试,撰写文档,沟通与协作等方面能力,从而全面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3.3 开设专题讲座

从企业聘请具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工程意识和实战经验的工程师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譬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IOS,微信研发等方面,使学生了解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

3.4 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和开放力度

与当今比较流行的网络培训和认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譬如CISCO,吉大中软,锐捷,华为3COM等资深网络企业合作,定期把教师派到企业进行培训锻炼和技术交流。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为学生胜任网络工程师,网络架构师,网络管理员等角色打下基础。建立一个由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和课程设计、专业实训和毕业设计、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组成的、较完整的梯次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4 结论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主要从事掌握网络工程的一般设计、开发、组建、管理和维护,深刻理解网络内部的结构、运作方式,对网络的工作原理有深刻的认识,掌握网络信息的管理技能的人才。所以网络工程专业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学校特点、专业特点、师资特点和学生特点,确定准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并围绕该目标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在社会需求多样性和办学条件差异性条件下的各类教育资源充分的利用化和能力培养的最大化。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并针对各种现象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提出并实践符合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环节,探索出一条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道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