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施工阶段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3-28 14:57:50

施工阶段论文

施工阶段论文范文1

[关键词]工程成本造价的控制全员经济意识人力资源管理有效途径

一般来说,建设工程都具有周期长、生产要素价格变化频繁、产品单件性、固定性等特征,使得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造价复杂多变,在工程施工阶段,由于工程设计已经完成,工程量已完全具体化,并完成了施工招标工作和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是,工程投资却主要发生在这一阶段,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则很大,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管理除了加强合同管理、工程结算管理外,重点应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杜绝投资浪费。施工项目成本造价控制的方法较多,其有效的途径可以从提高全员经济意识、材料使用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增加预算收入四个方面着手,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一、提高全员经济意识

成本控制决不单纯是工程核算人员、财务人员的任务,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项目部的事,而是全体建设参加者的共同任务。成本控制要做到全员参与,树立全员经济意识。而如何树立全员经济意识正是现在施工单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项目部工程承包制中提高全员经济意识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可以由项目经理与上级领导签订责任书,明确自己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同情况时所应承担的责任。然后,在项目部内部层层分解责任,层层分解责任成本,层层签订责任书。最后,对于具体考核措施,可以在项目部内部成立一个考核小组,在每道工序完成后,根据项目部内部成员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商议考核。

二、材料使用和管理

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用,其中材料成本约占工程总成本的60%左右,因此材料成本的控制是工程项目成本造价控制的关键。材料成本的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

关于材料用量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二是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三是在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代替价格高的材料;四是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五是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关于材料价格的控制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买价的控制。通过市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择优购料;第二,加强对的运费控制。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第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

三、人力资源的管理

成本控制中,人工成本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大多数施工单位急待解决施工现场民工管理问题,施工工地在施工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民工不服从调配、偷懒或窝工等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在项目经理部工程承包制中,为了减少人力资源消耗加快施工进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施工开始前,不仅要排施工进度计划,也应该据施工进度计划排出每道工序民工用工计划。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并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按一定比例(一般为5%—10%)一起包给领工员或班组,进行包干控制。其次,在工程开工后,要严格控制定员,劳动定额,出勤率,加班加点等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人员安排不合理,派工不恰当,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合理进行劳动组织,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最后,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单位工程,可分包给分包商,采取分包控制,降低人工费和管理费。

四、从“开源”原则出发,增加预算收入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途径不仅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同时还包括增加预算收入。提高预算收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化索赔观念,加强索赔管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施工企业面临着施工风险,特别是承包国际工程时,风险可能会更大。因此,项目部应安排专门的人员,在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提高索赔意识的基础上,发现索赔线索后,迅速与有关领导研究,及时向业主及监理提出索赔。通过索赔,可以弥补承包商不应承受的风险损失,使承包工程的合同风险分担程度趋于合理。

第二,用好调价文件,正确计算价差,及时办理结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种价格要素由市场调节,在工程建设活动中,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工程结算时必须及时、客观、全面地予以考虑。目前国内工程主要采用调价系数和实际价格差价方法,相对简单一些;国际工程大都采用调值公式法进行调价。实践证明,承包商通过价格调整是获取额外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事先确定好调价公式中的各种价格指数以及各种可变因素和不变因素的调价比重,则是一种潜在的增加额外收入的方法。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在整个项目目标管理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利润的高低。只有在工程施工中全方位、全过程严格把关,才能做好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施工阶段论文范文2

1.1设备资源投入成本控制

设备成本控制措施包括按照不同的工序进行实际的定额测定,制定每个工序每种设备的单位工程量的台时投入量定额。加强各种设备在工序作业中运转程序的优化设计,消除不必要的运转动作,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制定合理定额台时的单价,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费、测算的修理替换费标准、燃料或电能的消耗及单价、操作人员数量及工时单价等实际发生值进行测定。根据每月的完成工程量及制定的定额数量及单价,核算成本盈亏情况。根据获得效益,核定操作工的工资,从而达到设备费成本控制的目的。在设备费控制方面,因台时费中工时费比例很小,主要是设备发生的费用,因此,应从调动操作者的生产积极性入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正确操作设备,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避免不必要的大修理费。当然,节省燃料或电能等的消耗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很重要。

1.2材料投入成本控制

材料的消耗因工序不同而情况不同,按照工序分述如下。

1)钢筋加工。钢筋加工可细化为下料、搬运、切割、弯曲、堆放等。材料消耗的控制主要在下料上。下料阶段要对原材料进行充分利用,减少料头数量,从而进行成本控制。由于钢筋的材料价格较高,如果下料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料头比例增大,无疑将加大成本开支。如果控制得不好,就会造成料头比例超过2%的合理损耗量,将直接造成钢筋材料上的亏损。在下料过程中,需进行均衡考虑,尽量减少料头量的产生,尽量将2%的料头损耗量节约下来,变为我们的收益,这是钢筋加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

2)钢筋安装。在这个工序中应从减少架立筋的数量、控制搭接数量、降低钢筋连接料(含能耗)焊条损耗量等方面入手。架立筋和搭接钢筋量的比例一般是按设计钢筋量的5%综合考虑。如果超过5%的比例,将直接造成工程量亏损。另外,搭接的数量多少,又直接影响到钢筋连接料(能源)的消耗数量。所以,科学安排钢筋的安装层次,确定架立筋布置方式和搭接数量等,是安装阶段成本控制的重点。钢筋安装中重要的消耗铺材,可以通过每个仓号定额领料的方式进行量化控制。

3)混凝土拌制。主要控制原材料输送过程中的损失量及拌制混凝土熟料在出机时的损失量。这两部分的损耗率必须控制在0.5%的比例之内,超过这个比例,将直接造成混凝土材料的亏损。混凝土主材费在整个混凝土浇筑单价中占的比例很大,不容忽视。

4)混凝土运输。混凝土的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主要是控制混凝土料洒落或污染而造成混凝土料的损失。

5)混凝土浇筑:①模板制作,分钢模制作和木模制作两种,不论哪一种模板制作,都应控制主材用量。要优化模板设计,尽量减少主材损耗量。同时控制制作过程中各种铺材的消耗量,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损耗。②模板安装。由于模板形式不同,安装时材料耗量也不同。例如,悬臂模板安装,主要消耗是爬升锥、高强螺杆、高强螺柱等。在混凝土浇筑的成本控制中,应根据混凝土的不同仓位,不同模板结构形式,制定不同的定额标准,进行量化控制。③混凝土面处理。老混凝土面处理损失是在混凝土的合理损耗量3%中,所以在混凝土面处理时只要达到规范要求即可,否则既造成人工费损失,也造成混凝土材料和水资源的不必要损失。④混凝土振捣。要严格按规范进行,既不欠振也不超振,以防止产生缺陷处理费用。在仓位混凝土浇筑结束前,最后的要料量控制上,要务求准确,避免因要料过量而使混凝土料废弃,造成损失。混凝土浇筑中各工序的损耗率综合按3%考虑,如果超过3%,会直接造成混凝土材料量的亏损。⑤模板拆除。拆除时应尽量减少模板的变形,以减少模板的修复费用,增加模板的使用次数。模板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料,应加以回收利用或回收变现,不仅能冲抵部分成本开支,也有利于文明施工。模板的各类附件,在拆模时应避免丢失、损坏,尽量回收利用。⑥混凝土的养护。要严格按规范进行,避免因养护不及时、不充分,而造成混凝土表面的干裂,从而产生修补费用。同时也不要过度养护,造成养护费用的超支。养护用的材料能够回收的应及时回收,以利再用。

2结语

施工阶段论文范文3

其他费用的种类有很多,虽然单个费用支出数量较小,但是集腋成裘会造成施工阶段成本的迅速增加。通过多年来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经验,其他费用支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对于二次搬运费、临时费等其他费用应该加强核算,设置其他费用支出和控制的目标体系和管理体系,将其他费用分解到施工阶段成本的控制体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和执行制度,形成控制其他费用的动态控制体系,以降低施工阶段的成本支出。

2、施工阶段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主要策略

2.1加强施工阶段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工作

施工阶段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工作的重点在落实,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在施工阶段强化成本控制工作,要针对相关人员对施工阶段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工作不重视的实际问题,建立起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转变施工阶段管理人员、成本控制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理念,明确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人员的责任,完善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激励机制,确保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工作落在实处。

2.2明确施工阶段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内容

要针对施工阶段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的产生机理,建立起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的体系,要在人工使用上优化施工阶段的人员配置,合理确定施工人员数量,控制施工阶段管理人员数量,做到对冗余人员的坚决辞退,以此来控制施工阶段成本;要做好用工人员的善后处理,对于完工、辞退的人员要理清经济方面的关系,避免因合同和管理产生经济上的纠纷。在材料费的支出上做到全面核算和控制,在确保材料技术性能的基础上,确定施工材料使用的定额,做到“集团化采购”和“货比三家”,使材料的单价得到有效地控制。在材料的使用环节,应该以提高材料利用率为主动措施减少材料的浪费,也可以利用奖惩的办法抑制材料的非正常使用。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布设、环境、场地方面的管理,使材料的堆放符合安全、操作和施工的需要,在避免材料损失的同时,控制材料在场地内搬运中产生的费用。必须要按照相关标准,合理控制施工机械使用费用,同时应规范、合理地操作机械设备,减少因不当使用对机械造成的磨损;为了节约机械用油,应做到“人走机停”,可以降低费用;此外,为了避免发生故障之后产生的高额维修费用支出,应该定期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机械设备的磨损,降低其出现故障的概率。总而言之,实际工作中应遵循成本最低化原则开展各项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挖掘各种可能的降低成本的潜力,最终使可能变为现实。例如选择材料供应商和工程分包队伍师要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以求得最低的材料供应价格;施工前严密组织,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使人、材、机都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及技术降低成本消耗;加强质量管理避免返工损失;除了项目管理部门对成本控制外,还应将技术、安全、经营、人事等部门都调动进来,充分发挥各部门间的协作作用,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2.3做好施工阶段的索赔工作

施工阶段控制成本的一项重要工作即是施工索赔工作。对因业主方及其他非施工方原因造成的损失可提出施工索赔。索赔可能是因为业主的决策失误或是设计变动造成的,也可能因为受市场因素、停电停水、拖欠工程款等影响,导致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付出了额外的费用。一旦发生可索赔的事项,施工单位必须编写好索赔文件,及时提出索赔要求。索赔文件的编写必须要符合实际、有说服力、计算精确、内容充实、简明扼要;参与索赔谈判的人员必须要十分熟悉工程内容、合同条款并注意谈判技巧和方式,以便索赔成功。

3、结语

施工阶段论文范文4

在我国的桥梁施工建设中,短线法预制梁技术还属于一种新型的施工工艺,这种施工工艺在国外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短线法在施工过程中所应用的施工原理为:首先将匹配模具在预制场箱梁浇筑前就提前安装,并且提前在预制梁上完成一段浇筑;然后移动完成浇筑的阶段,使其与模具开口处成为匹配阶段,最后将匹配阶段的位置进行调整做到线性与桥梁施工要求相符合。短线法预制阶段的施工就是通过不断重复以上浇筑工序,从而完成整座桥梁的预制工作。短线法预制梁技术与长线法预制梁技术更符合桥梁施工要求的原因是:第一,长线法预制技术是利用相对比较简单的阶段线型,在进行一些水平度较高、波动较小的桥梁施工时这种技术更加适用;第二,较长的生产周期对长线法预制阶段造成了影响,桥梁工程建设一般工期较紧,不适合采用此种施工技术;第三,短线法预制阶段技术在施工时能够灵活移动其内外模板,模板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工期也随之得到缩短。虽然我国国内很少应用短线法预制阶段施工技术,但是由于短线法施工技巧拥有绝对优势,并且与同系列施工方法相比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加之国外运用这种技术施工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故而,在我国国内短线法预制阶段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2短线法预制阶段施工工艺技巧分析

在短线法预制阶段施工过程中,其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巧涉及了众多因素,施工流程非常复杂,与此同时必须以精湛的施工技术作为基础,所以在对其施工工艺技巧分析时很难做到逐一分析。本文在对其分析时将测量施工、模具使用以及钢筋骨架施工这三个方面作为重点,并且提取其技术要点做进一步分析。

1)测量施工技术分析。在短线法预制阶段施工中的测量工作与普通施工中的测量工作有所差别,其预制阶段线型就是依靠测量工作控制的,阶段预制的精确程度也与测量施工技术有很大关系,所以测量施工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测量施工时,首先,应当设置准确的观测点,在预制阶段生产线上预制厂会专门在其两端设置出准确的观测点,并且与预制阶段的尺寸进行结合,分别在中心线铝槽和腹板高程中进行观测点设置。此外,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固定端模不会出现移动情况,可将测量基准面确定为固定端模,这样施工现场就拥有了完整的测量系统。其次,对测量误差进行控制,在具体的定位和施工过程中正常的误差是允许存在的,但是需要对误差进行控制,例如,高程误差必须小于3mm;中轴线误差必须小于1mm。预制施工过程中拆除模板、吊装钢筋骨架都会出现很大振动,从而造成阶段移动的现象发生,若此时出现的移动距离超出了设计时的要求,就应当重新调整阶段位置;当测量以及数据采集产生误差时,作为测量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多次取样多次测量,从而使数据精度得到提高。

2)模板使用分析。进行预制节施工模板是必不可少的构件,模板不仅能提高浇筑的质量,而且能够保证阶段精度,使混凝土浇筑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所以模板的使用以及模板的施工技巧必须得到深入的研究。侧模、底模、固定端模、内模以及匹配端模是短线法预制阶段施工过程中必须用到的模板。在安装模板时应当按照先安装底模,其次安装固定端模、侧模、吊装钢筋骨架、内模的顺序依次进行安装。其施工技术分别为:第一,端模施工,由于预制阶段在整座桥梁中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制作固定端模时应当将剪力键有针对性的进行设置。首先,永久的固定位置不变动的剪力键;其次,需要变动的部分在固定时应当使用方便拆卸的螺丝。施工单位还应当注意在固定端模的底面以及顶面都要进行中心控制点的设置,并且其位置应当与顶面线相互平行。第二,底模施工,在制作底模时其钢板厚度应当控制在10mm左右,要对底模的横向以及纵向分别加设劲肋,这样才能使底模的强度得到增加。在进行底模安装时应当专门配备一部底模台车,安装时要格外注意测量塔的基线必须与底模的中轴线保持一致。第三,侧模施工,螺旋调节系统在进行侧模安装施工时是必不可少的,此系统可以使侧模在竖直方向自由移动。此外,在进行侧模安装过程中应当对支架与侧模之间的缝隙进行严格的控制,为了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的情况,应当用砂浆将空隙灌满,从而保证预制阶段的精度。第四,内模施工,在进行内模设计、内模生产时应当以阶段内部空间的变化作为基础,在特殊模板与小型标准模板合成时,应当注意具体施工要与内模的施工要求相吻合。要将内模固定在台车滑梁上之后才能进行内模安装,然后通过液压系统进行横向开合,使用葫芦进行纵向牵引,最终使整个内模能够满足最大限度的预制要求。

3)钢筋骨架的施工技术分析。在阶段预制施工过程中,钢筋骨架的制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钢筋骨架的施工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应当选择合适的钢筋,并且对钢筋骨架进行初步加工,在选择高质量钢筋材料时应当按照施工图纸选择出规格合适的材料。其次,在选好合适的钢筋后,预制厂应先拉伸钢筋使其伸直,然后将需要焊接的部分摩擦干净,并且根据施工要求对其进行焊接。最后,预制厂要以设计要求为基础,确定强度、规格、尺寸都符合要求的钢筋骨架,完成后对其焊接情况进行检查。在绑扎钢筋骨架时,模板与骨架之间不能有过多的接触,可以在其间使用混凝土垫块,但是应当控制好垫块与骨架之间的位置。

3结语

施工阶段论文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脚步的加快,农村水利工程也正在逐步发展。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其不仅仅关系到农业种植、畜牧业养殖,同时也是农村减少洪涝、干旱灾害的关键。因此发展农村经济,水利工程必须先行。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关系到工程费用的控制以及工程施工进度等众多环节。施工企业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事企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核心。

一、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组成及控制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指施工企业为完成工程项目的全部施工任务,所耗费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它包括直接费、管理费、临建费、业务费等项。

水利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土建工程,其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管理,应根据水利工程特点,按照工程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工程预算分解、动态资金管理以及基础管理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以促进企业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控制、减少施工浪费以及不必要的支出,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成本可分为两部分:施工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其中施工成本一般占合同总价的70%以上,所以,施工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加强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强化企业管理的根本。因此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很多施工企业已经意识的重要问题,而且实施低成本控制战略的口号喊了许多年,但目标成本制定了不知多少个,可工程成本始终没有降下来,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光喊低成本战略,而缺乏低成本战术。总制定成本管理目标,而缺乏可操作性,使目标始终无法实现,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成本管理意识的误区工程成本管理是全员参与、渗透在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其目标成本控制要通过施工组织和实施来实现。其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是财务会计人员。施工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混杂,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和各司其职,实质无人承担成本管理责任。实际上,财务人员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2.2工程成本控制依据的不完备产品成本的合理控制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如何针对单体工程项目制定出可操作的工程成本控制依据十分关键。很多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甚至有些施工企业只是简单地按照经验工程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以及施工条件和工期的要求。

三、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对策

根据施工承包合同的类型和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取合适的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制定可行的控制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记录,它涉及到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消耗量、施工工艺、现场管理、工作面情况、场地布置和施工准备等项目;也包括资源的数量、类别、人工和施工机械进退工作面的时间、休息或闲置时间,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时间等内容。水利工程施工成本的控制应渗透在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具体措施有:

3.1工程施工前期的成本控制施工企业中标以后,首要的工作是施工前期准备,其中关键性问题是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而合同的多数条款都与工程造价有关系,所以合同条款的明确是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重要因素和环节由施工企业的经济、技术人员所组成的投标人员参加投标工作,投标人员要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投标经验,在熟悉合同条款的同时,深入现场,仔细调查、勘验。高度重视材料、设备及人员的管理。

3.2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过程中的指导性文件,利学正确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尤为关键。重视施工准备工作,按照工程项目合理的程序排列施工先后顺序。广泛推行流水作业,立体交义作业。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配,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要编制出施工技术上先进合理、人员安排上精良的施工方案,并均衡合理安排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分项工程的进度,安排中要考虑原材料的需用量和库存量,杜绝材料积压、闲置、浪费。

施工阶段论文范文6

关键词:桥梁,连续刚构施工阶段,稳定性

 

1 引言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逐渐向山区发展,大跨度桥梁的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时期。因地形条件所限,山区进行公路建设通常需要跨越河流、沟谷,致使高桥墩结构的修建日益增多。,连续刚构施工阶段。连续刚构桥因其跨越能力大、整体性能强、受力合理、施工方便等优点,成为建设单位及设计者青睐的对象[1]。

随着桥梁跨径的不断增大,桥塔高耸化、箱梁薄壁化及高强材料的应用,结构整体和局部的刚度下降,使稳定问题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甚至有时影响到整个结构的内力作用[2]。为确保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在施工阶段保证安全,对连续刚构桥进行最大悬臂施工阶段的稳定性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 稳定问题的解决手段

桥梁结构的失稳现象表现为结构的整体失稳或局部失稳。局部失稳是指部分子结构的失稳或个别构件的失稳。局部失稳常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失稳[3]。,连续刚构施工阶段。在桥梁结构中,总是要求其保持稳定平衡,也即沿各个方向都是稳定的。

结构失稳是指结构在外力增加到某一量值时,稳定性平衡状态开始丧失,稍有扰动,结构变形迅速增大,使结构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3]。,连续刚构施工阶段。在桥梁结构中,总是要求其保持稳定平衡,也即沿各个方向都是稳定的。,连续刚构施工阶段。建立在大位移非线性理论的基础上结构稳定问题提出了两种形式:第一类稳定是有分支点的如所谓的理想轴压杆的欧拉屈曲问题;第二类稳定是有极值点的失稳问题,实际上结构稳定问题都属于第二类。

对于稳定问题,大量研究所采用基于能量变分原理的近似法进行分析,而有限元法可以看作为该法的一种特殊形式[4]。特别是伴随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型有限元通用程序的使用成为研究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稳定性问题的手段。本文运用有限元程序针对高墩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最大悬臂状态进行稳定性分析。,连续刚构施工阶段。

3 工程背景

某四跨连续刚构桥,跨径布置为56m+100m+100m +56m。上部结构采用C50混凝土,主梁采用单箱单室箱梁截面,梁宽12m,墩顶处梁高6.8m,合拢段梁高2.6m。下部采用双薄壁空心墩,结构左墩墩高62m,中墩墩高78m,右墩墩高56m,采用C40 混凝土。

采用MIDAS有限元程序对该桥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建模过程中精确模拟结构刚度、质量和边界条件。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稳定性问题中以施工最大悬臂状态时结构的稳定性最差,成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稳定性控制的关键。,连续刚构施工阶段。由于中墩(墩高78m)为全桥的最高墩,是本桥稳定性分析的最不利墩,因此针对中墩最大悬臂状态进行稳定性分析,其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中墩最大悬臂状态有限元模型

4最大悬臂状态稳定性分析

4.1稳定性分析工况

高墩最大悬臂施工状态下稳定性分析计算时不但需要考虑挂篮荷载、自重荷载以及施工荷载还需要考虑到风荷载的作用,因此对本桥最大悬臂状态的稳定计算采用3种工况进行:

工况1:自重+挂篮荷载(最后的施工阶段单侧挂篮坠落)+施工堆积荷载+不平衡梁段重+施工误差;

工况2:自重+挂篮荷载(最后的施工阶段单侧挂篮坠落)+施工堆积荷载+不平衡梁段重+施工误差+横桥向风荷载;

工况3:自重+挂篮荷载(最后的施工阶段单侧挂篮坠落)+施工堆积荷载+不平衡梁段重+施工误差+顺桥向风荷载。

施工荷载为主梁上1kN/m2的均布力,不平衡梁段重为每个梁段的30%,施工误差为单侧的悬臂恒载增加5%,风荷载采用《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 D60-01-2004)中规定的方法计算。

4.2稳定性分析结果

对结构进行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分析,得到结构的屈曲模态特征值、内力响应及位移响应结果见表1。

表1 结构中墩最大悬臂状态稳定分析结果

施工阶段论文范文7

[关键词] 库存论 线性规划 建筑材料采购

当前,我国的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尤其在中小城市施工企业赢利空间逐渐缩小,形势迫使施工企业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内部的成本管理。而材料费用占工程成本达60%以上,因此,做好材料成本控制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突破点。

本文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利用库存论的经济批量模型和线性规划方法,研究建筑材料采购的策略。

一、施工不同阶段的材料用量特点

常用确定最佳采购量的方法是20世纪50年展的库存论,库存论基本模型为经济订购批量模型,据此模型提出的公式称为经济订购批量公式(简称EOQ公式)。

下面根据某小区工程项目实例来论述如何应用经济订购批量模型进行建材的采购。根据施工组织计划和施工设计图进行工程量估算,确定工程开始阶段6,7,8每个月的用钢量分别为87,106,113吨,8月份以后大约维持在118吨左右,也就是R=118吨。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得出长期合作材料供应商每月能够提供合格质量钢材95吨,钢材的每吨单价为K1=4948元/吨,如果需要从其他钢材供应商获得钢材,大约可以获得35吨,由于没有折扣,每吨价格需要另外增加40元,即单价为K2=4988元/吨。

建筑材料存储费主要包括临时材料堆放场所建设费、保管工人工资等,存储费C1=124元/吨・月。缺货费C2包括停工待料造成工期延误的损失等。在不允许缺货的情况下,在费用上处理的方式是缺货费为无穷大。采购费包括两项费用,一项是订购费用包括手续费、电信往来、外派人员采购差旅费等费用。订购费与订货次数有关,而与订货数量无关。订购费用按照定额C3=1200元计算,另一项是可变费用,它与订货数量及货物本身的价格,运费等有关。如钢材单价为K1=4948元/吨,订货数量为Q,则订货费用为C3+K1Q。在不考虑缺货的情况下,t时间段发生的费用为:

订货费:C3+KRt=C3KQ (2)

存储费: (3)

一个周期(T=Q/R)时间段内的平均费用:

(4)

为使平均费用C(t)最小,对(4)求导得钢筋经济订购量Q0为:

则订购周期为

最小采购总费用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在施工过程的中间阶段钢筋最佳采购模式为每隔12天采购47.79吨钢筋,一个周期可达到最小的采购总费用590710元。

二、线性规划在建材采购中应用

对于施工过程的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由于建材需求是不断上升和不断下降的,不满足经济订购批量模型需求量是连续的、均匀的假设,因而应用EOQ公式就不合适,本文采用线性规划解决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建材采购总费用最小的问题,由于结束阶段建材采购总费用最小问题与开始阶段类似,本文只给出开始阶段建材采购线性规划模型。

在施工开始阶段建筑采购问题中,不仅需要考虑采购当前月所需要的建筑材料,而且需要决定每个月怎样为以后的消耗和存储进行采购,因此就有必要把当前采购、当前消耗和当前存储区分开来,需要三个变量表示当前采购、当前消耗和当前存储的材料量。下述关系式把这些变量联系起来:

第(t-1)月末的存储量+第t月月初的采购量 =第t月的消耗量+第t月末的存储量

根据上述联系对某工程施工开始阶段6,7,8月钢筋采购建立线性规划模型。设xi为第i个月通过长期合作供应商采购的用钢量, yi为第i个月通过其他供应商采购的供应量,zi为月初的存储量,其中第一个月初的存储量z1为0,每个月的用钢量为bi,也就是87,106,113吨,则目标函数最小材料采购成本为:

(5)

(6)

利用线性规划软件LINDO求解如下:

则三个月最小采购费为目标函数minC加上三次采购费: minC+3×1200=1520527元

因此对于此工程开始阶段也就是第6,7,8月最佳采购策略为是每月初从长期合作供应商采购95吨,95吨,78吨,从其他材料供应商采购3,0,35吨。这样可实现三个月最小总成本费用1520527元。

三、结论

材料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研究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建筑材料采购策略能有效地减少施工企业的成本,从而增强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通过施工过程不同阶段建筑材料消耗的特点,提出利用库存论的经济批量模型和线性规划解决施工过程中间阶段和开始、结束阶段的建筑材料采购策略,并应用在某一工程实例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施工阶段论文范文8

PDCA循环是一种质量管理和改进的科学方法,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休哈特博士提出,后经戴明博士在日本推广应用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又称为“戴明环”。PDCA原理是系统性的过程管理方法,可简述为:P(Plan)是策划,根据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建立提供结果所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Do)是实施;实施过程。C(Check)是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Action)是处理,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5]。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完成得如何,均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6]。

PDCA循环不仅是质量管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总结和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科学程序,也是一种科学管理的工作方法。PDCA在管理过程中分为八个步骤。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第二步:找出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第三步:找出各种原因中的关键因素。第四步:针对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质量改进的计划和措施。第五步:执行所制定的计划和措施。第六步:根据计划要求检查执行情况。第七步: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把效果好的措施纳入各项标准(技术、管理或工作标准)。第八步:提出遗留问题,并将其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予以解决。本文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质量提升方法“PDCA循环”,从PDCA循环的四个环节探讨其对毕业论文质量提升作用,旨在用现代的质量管理理论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提升找到一些新的途径。

一、P阶段——计划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措施和方法。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计划与安排、毕业论文选题工作。在选题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点;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真题真做,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分量和难度适当,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因材施教;四是具有一定新颖性、综合性,符合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需要,使学生获得全面训练。这一过程中对选题有严格的审核程序,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修改或放弃,确保毕业论文题目质量。选题与教师的科研和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使毕业论文的选题具有前沿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实际上就是市场机制的引入,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不仅使学生的选题范围大大拓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专长,还可以把毕业论文(设计)与毕业实习、就业结合起来,有效解决市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以知识和创新能力去参与社会竞争,在思考中体会到成功和自信,减轻了就业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相冲突的压力。

选题工作具体分四步进行:确定题目、审核题目、学生选题以及分配题目。

确定题目:导师确定的题目应有一定的深度、广度,使得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教学要求基本相符的实际项目设计或研究课题最为理想,因为直接参与实际设计或研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基本训练,掌握专业基本功。题目还应尽可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让学生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

审核题目:对指导教师上报的题目进行严格筛选,淘汰不符合培养计划要求的题目。

学生选题:也是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的分配过程,鼓励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先将审核通过的题目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申报选择意向。

分配题目:各学院根据学生本人的实际能力、考试成绩及课题的类型、分量、难易程度,并结合导师意见,进行综合平衡,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布置有难度的题目,并为其留有发挥的余地;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布置使他们经过努力才能完成的题目,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起到对知识的复习与弥补的作用。对于一些大题目,可让几个学生在一个大题目下完成不同的子课题,应明确每个学生须独立完成的内容,注意学生相互协调。

这一阶段质量监控体现在对审题的监控上。学校课程里教学督导组对指导教师上报的题目、学生选题情况进行全校随机抽查,以保证课题设置基本适当,难易适度,符合教学要求;教务处负责对教师上报题目及学生选题情况进行全校抽查;学院主要是对教师上报题目及学生选题情况进行院内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意见和建议,问题严重的,令其修改。

二、D阶段——实施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按照P阶段制定的计划、方案去执行。计划的执行阶段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重点,即知道5W1H,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o(谁做)、Where(在哪里做)、When(何时完成)、How(如何做)。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组织管理是保障,质量标准是依据。指导教师按照工作职责对学生认真指导、严格要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调研、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开题报告、实验测试、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各项工作;学生按照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发挥积极主动性,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好课题的调研、文献查阅,及时认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有关实验和论文撰写,认真参加答辩。学生每周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设计)遇到困难以及进度等,接受检查和指导。校院两级管理人员、督导专家对选题、开题、中期、答辩各环节进行专项检查和指导,实施质量控制。

三、C阶段——检查阶段

检查阶段(Check)该阶段是对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整理,为下一阶段工作提供信息依据。该阶段的任务是按照制定的措施计划对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最终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毕业论文(设计)的检查阶段分为前期检查、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答辩后的检查和抽查。

前期检查:学院要进行学生资格审查、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审查,系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课题进行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任务书是否下达到每个学生等。

中期检查: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是必要的,中期检查把关严格,毕业设计的质量显然有保障。重点检查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开题报告、教师指导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对于工作态度差、未完成进度要求、论文内容有重大问题的学生给予警告,责令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整改措施,并作为毕业答辩的重点考察对象。后期检查:学校、学院、系根据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及任务书的要求,着重对毕业论文的质量和规范认真审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作为下一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整改重点。

答辩是全面检查和评价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论文。严格、规范答辩程序,但有些高校的答辩流于形式。答辩是毕业论文(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公开的答辩过程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保证了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公正性,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填写各阶段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向全体老师反馈。这个反复的检查过程,一方面对学生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无形的督促,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少数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的忽视。提前安排使学生有一个充分的准备阶段,尤其是对于个别没抓紧的学生,是一种强有力的督促;同时也方便教师安排科研、教学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论文抽查也是检查阶段的重要补充。学校在下一学期组织有关专家对已经通过的毕业设计进行抽查,同时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将抽查、评审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学院和老师。

四、A阶段——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Action)在PDCA循环中,A是一个循环的关键。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形成标准;对发现的不足,也要认真地总结。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1H,将其标准化,即制定成工作中的标准,对改进效果不显著的措施及改进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寻求达标的方法,补充修订对策计划,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加以解决。

此阶段是对整个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的全面细致总结,通过总结和分析形成一定标准、制度或规定,以便巩固已有的成绩,防止错误再发生。检查的过程就是信息收集、加工和判断的过程,把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后,报告结果。可以实行毕业设论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反馈机制,学校抽查、学院检查和学生反馈相结合。

PDCA循环必须围绕制定的标准转动,通过对检查报告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地总结经验、肯定成就、修正错误,以便在下一次循环中扬长避短。同时,对教师,要坚持责与利挂钩,要将毕业设计工作质量与个人利益相关联;对学生,通过设立优秀毕业设计奖与毕业设计重修制度,使得毕业设计工作得到应有的重视。最后,对本次毕业设计效果较好的措施和对策要纳入新一轮循环的标准、制度和规定之中,从而使成果得以巩固。对存在的问题,要放在下一轮PDCA循环过程中分析并解决,从而不断优化管理,使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持续提高。

在此环节主要控制途径有:(1)校院两级毕业论文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和督导专家对选题、开题、中期、答辩各环节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并对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和处理。(2)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检查特别是中期检查后及时纠偏整改。对中期检查过程中有问题的学生实行重点检查、答辩资格审核的办法,有效提高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时间和精力投入。(3)要求每一学生必须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自检报告,定期汇报阶段性工作。在递交毕业论文(设计)前,签署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和原创性声明,以保证学生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4)学校在每届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全部结束后,组织教研组开展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总结报告。总结经验与教训,查找问题与不足,研究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指导下一届毕业设计工作,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5)教务处对于通过各种渠道反馈的教学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通过组织研讨,提出改进措施,及时修订补充毕业设计管理文件和质量标准。通过开展优秀教学管理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学位论文奖等评选表彰工作,激励广大指导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的四个阶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6]。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有利于增强毕业论文管理的科学性和具体工作的活力。并在强化毕业论文工作管理的基础上,充分总结各阶段性工作的经验教训,使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各项活动得以不断改进和提高,进而从根本上保证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效能7]。PDCA循环管理模式环环相扣,不断循环,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将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与此同时,我们的毕业论文教学组织和管理过程质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循序提升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丁艳芳,齐涛.谈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应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6(1):12-14.

[2]郭登峰,潘剑波.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原因剖析及对策[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10(4):107-109.

[3]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Z].教高厅[2004]14号,2004-04-08.

[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厅[2007]2号,2007-02-17.

[5]陈国华,贝金兰.质量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6]张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PDCA循环管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13-214.

[7]蒋述兴.提高本科院校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刍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3):91-93.

施工阶段论文范文9

【关键词】: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意义,应用,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研究的背景、现状、意义

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创建到今天己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期间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古典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阶段;传统建设项目造价管理阶段;现代建设项目造价管理阶段。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涉及的管理内容不断扩展,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细致,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不断的完善和健全,造价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伴随着工程造价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仅靠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远远不能满足对工程项目造价和成本的控制要求。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先后提出了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思想。

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内容就是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把工程投资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以求得有限资金发挥出最佳经济与社会效益。工程项目建设造价控制贯穿了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等全过程。在这个全过程中,通过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确保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以求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并取得最好的投资效果。

二、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概念、特点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自建设项目立项开始至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依法对与建设项目有关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分阶段进行跟踪审计监督。通过检查和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建设部门规范管理,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和投资规模,保障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跟踪审计立足项目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改变了工程竣工后集中一次结算审计的传统审计模式,实现了审计工作从静态向动态转化。

全过程跟踪审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工程结算审计,与传统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相比,全过程跟踪审计具有其突出的特点。首先,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工程造价进行的主动控制。从材料采购招标、材料设备合同签订、工程合同管理、索赔与反索赔、预决算审核、工程进度款支付审核等方面进行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合理确定并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使工程建设投资在事前和事中得到控制,达到主动控制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其次,从时间角度来看,全过程跟踪审计属于事前、事中审计,传统的工程结算审计属于事后审计。

三、分别在各阶段的积极应用及注意事项

㈠、投资估算阶段

建设工程项目涉及时间长、投资额大、外部影响因素多、分阶段逐步进行。项目决策的深度直接影响投资估算的精度,因此,在工程建设前期对投资方向、规模等进行决策性审计,能保证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法规和制度,防止决策失误,能使建设工程造价全面、准确地反映建设项目所需的投资额。为建设项目的正确投资提供可靠的技术指标。在这一阶段的审计要把握一定的前瞻性,重点是审查建设项目的整体造价是否齐全合理、设计标准和当时当地的造价水平、工程造价是否符合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或设计任务书)等的要求,其中预备费有无偏高、偏低等情况。

㈡、设计概算阶段

设计阶段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设计阶段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设计阶段既是控制工程造价最有效的阶段,也是最难控制的阶段。因此,加强此阶段监督管理工作对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重要意义。审计工作的重点在于审查编制依据的合法性、时效性、适用范围。采用的各种编制依据必须是经过国家和授权机关批准的,未经批准的不能采用;还有审查概算编制内容的深度、建设标准、规模及费用的完整性和造价的合理性等。

㈢、招投标阶段

由于信息不对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招投标成为一个复杂的过程。招标文件的编制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投标文件的编制依据。也是签定合同的重要内容之一。注重招投标阶段的审计有利于招投标过程的顺利完成。主要要审查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是否准确、真实,相对完整、施工企业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有无缺项、漏项;一个单项工程内的土建,水、暖、电等各项单位工程是否齐全;费用是否齐全;报价文件是否依据《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编制、调整、换算的内容是否到位和符合规定。

〔四〕、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费用实际发生的时段,跟踪审计与施工现场管理对投资方在整个基建工程施工中可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效益。审点在于每个单位工程的详细计算、定额选用的合理性以及各项费用计算的标准的审查。包括工程量是否按工程量规则进行的,计算单位是否合理;对于定额所包含的损耗量与定额中没有包含的损耗量处理是否正确;是否有重复计算和漏算;是否按工程具体情况和定额子目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项计算;定额单位是否有误;定额的选用是否与拟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相符;当定额的工作内容或材料与实际不相符时,定额的换算和补充定额的编制是否合理、有无错套、高套定额的现象、费用的列项是否符合规定;取费的基础是否符合要求;取费费率的确定是否按照规定执行;人工、材料、的价差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调整和计算等。

㈤、工程结算阶段

工程结算阶段的又称为“事后控制”。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工程结算与内容一致性问题,对在实施执行过程中仍有可能出现工程结算与合同内容规定不一致的问题,审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根据全过程跟踪审计掌握的具体情况,开展结算审计工作。

四、结论

全过程跟踪审计不仅能够减少漏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而且避免了许多在决算中开发商与承包商不必要的价格纠纷。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在新形势下产生的一项新的审计方式,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将在招标、合同签订、工程实施、竣

工等环节为提高房地产开发建设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进而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我国建筑市场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五、参考文献

[1] 林行法,于晓彦.试论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 [D].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下册).2005 年

[2] 曲辰,孙洋.浅谈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D].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 员会第七届大会论文集.2003 年

[3]过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4]尹贻林.工程造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